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共3篇)
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 篇1
1 大数据对加强我国卫生服务市场和监管有重要意义
中国幅员辽阔,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医疗工作站、疾病监控中心、急救中心等卫生医疗机构大量分散。医疗信息化在十余年的发展中,沉积下的IT系统涉及技术门类众多,给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数据标准以及后续的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假如均采用定制开发、标准接口或人工录入的方式,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数据准确性、实时性上无法得到保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马家奇在接受《E医疗》记者采访时介绍:“局限于过去的技术水平,以前公共卫生相关数据的上报效率非常低。大部分数据从地方上报到国家,可能需要按月度报告,有些甚至是年度报告,而且报告上来的也只是统计结果的指标数据。而如今,开始逐步收集原始数据、个案数据,在我国人口基数大的背景下,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可想而知。以传染病报告为例,中国CDC每年会收到全国600多万个案信息,而且这个信息量还在逐年增加。”面对庞大繁杂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专用的数据采集交换设备来解决数据采集、汇总中的数据质量、实时性和标准化的问题,方为加速大数据落地,使各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网络直报平台、疾病监控平台、应急指挥处理平台等以数据为支撑的平台真正发挥价值的标本兼治之法。
2 大数据管理在我国卫生市场的发展
中国政府、医院近年来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投入较大,医疗卫生领域吸纳了国内外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医疗信息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总体来说,中国医疗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关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伴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进程推进,必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医疗业务活动、健康体检、公共卫生等九项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数据内容主要包括来自医院的大量电子病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集的居民健康档案等,其中充斥着大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如何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对卫生市场主体服务进行监管,对于辅助医疗机构做出决策支持、政府公共卫生决策及个人健康管理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国家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是我国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医疗卫生机构统计数据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线汇总数据,建立了动态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等信息库,卫生资源与卫生服务利用、疾病报告与健康监测等大型数据资源库。
医疗卫生“大数据”的数据资源包括医疗服务的EHRs数据,医院与医保的结算与费用数据,医学研究的学术、社会、政府数据,医疗厂商的医药、医械、临床实验数据,居民的行为与健康管理数据以及政府的人口与公共卫生数据,连同我国公共社会经济生活中网络产生的数据,构成了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的初期数据资源。而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统计方法不断改进、多种信息系统广泛使用,医疗和健康数据急剧扩容并呈几何级增长,利用包括影像数据、病历数据、检验检查结果、诊疗费用等在内的各种数据,搭建合理先进的数据服务平台,将为广大患者、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政府决策者提供服务和协助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然而,其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取得准确、全面、及时的高质量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借由有效的分析手段,呈现出数据背后的商机或警示。否则,再好的商业模式都只是基础薄弱的空中楼阁。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性思考,中国卫生医疗行业对于大数据的持续升温始终持冷静、审慎的态度。据HIT专家网报道,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王才有副主任在医疗大数据高峰论坛(华东站)的发言中表示:当今世界,医疗卫生发展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人口健康存在老龄化、慢性病、临终前消费压力等问题,医疗技术发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推动了高昂的医疗费用,不协同的医疗、低效的流程、医疗错误、再次住院、院内感染、医护短缺反映出医疗质量问题,全球医改面临着欺诈、浪费、市场扭曲、预防性医疗、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有人估计,美国2010年2.5万亿美元的医疗费用中至少有7000亿是无效的。这些正是“大数据”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业务系统迅速积累数据,数据采集设备大量产出数据,社区网络制造数据,使得数据利用需求快速发展,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需要继续提高。
3 运用大数据加强卫生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被认为是改变行业的关键节点。(下转P103)(上接P101)随着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通量手段的成熟,生物医疗行业的大数据急剧膨胀。然而,与其他行业的数据不同,生物医疗行业的数据呈现分散、破碎、低透明度以及意义尚待解析等特征。不像其他行业,数据具有时效性以及数据很轻,易于解析;生物医疗行业的数据普遍很“重”,信息量超大,不同的解析策略可能得出丰富的结果;而且生物医疗大数据随着时间推移,数据累积量的增加,数据价值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关系型数据库逐渐从IT行业中淡出,但生物医疗行业大数据却十分重视数据间的复杂关系。加上中国健康人群及患者数量庞大,就越发会产生超海量的数据网络。在医疗大数据的时代,如何构建大数据基础架构与上层应用的生态系统、解决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激发数据挖掘所带来的竞争力,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主要有:临床数据对比;药品研发;临床决策支持;实时统计分析;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分析;远程病人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分析;新农合基金数据分析;就诊行为分析;新的服务模式。
3.1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有时即便专家也缺乏经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给临床工作者、患者或个体提供知识或统计信息,并可以自动选择适当的时机,智能地过滤或表示这些信息,以促进临床决策,减少人为的医疗错误,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2 远程监控诊疗系统
从远程监控系统收集数据,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监控设备及人员,从而实时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目前已有医院通过结合手机APP软件等方式,进行心率、体温及血糖等的检测,但检测的内容仍很单一。临床上希望针对不同病种开发一些诊治后辅助系统,可以减少病人住院时间或门诊复诊次数,提高家庭护理的比例及质量,也帮助医院和医生锁定患者群。
3.3 公共卫生监管系统
卫生主管部门可通过监控数据库,实时统计分析,快速检测传染病、院内感染等情况,并进行快速响应。同时也利于网络覆盖地区发病及诊治情况的数据汇总。如果将整个数据系统整合,不仅有利于整个体系内的医疗资源分布和供给,也便于实时监管和调控。
参考文献
[1]周光华,李岳峰.数据挖掘技术在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6).
[2]蔡佳慧,张涛,宗文红.医疗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及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
[3]周光华,辛英,张雅洁,等.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
[4]郑玲微.大步跨入“大数据”时代[J].信息化建设,2013(1).
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 篇2
保障项目依规有序快投快建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意见》的安排,围绕“高标准践行两个带头,高质量加快城乡建设”的实践活动主题,结合工作职能职责,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努力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我区建筑业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监管职责。
(一)我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通过对我区建设项目报建情况调查发现,在2008年,我区报建的建设项目共27个,承担建设项目的施工企业多为区外企业,我区建筑施工企业所占比例不足50%。充分暴露出我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区建筑业企业中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占绝大多数,结构单
一、履盖面小。在我区的83家建筑企业中,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仅2家,二级施工总承包企业12家,在与区外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大型骨干企业少,建筑业发展缺乏强有力支撑点,“航母型”的大型建筑业企业还没有真正组建起来。以2008年为例,全区建筑业年总产值超过亿元的建筑企业我区仅有6家,(二)建筑市场秩序虽有好转,但市场主体诚信缺失依然严 1
重。
建设单位虚假招标、明招暗定、排斥和限制潜在投标人、签订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等问题时有发生。允许他人挂靠、出让企业资质、串通投标、哄抬报价、转包、违法分包、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现象不少。
(三)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衡,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令人担忧。
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监理单位监理人员配备不齐、安全生产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企业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导致安全生产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形势。
(四)建筑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但发展环境和发展后劲等方面问题需研究解决。
我区现有建筑劳务分包企业16家,但企业仍处于规模小、专业协作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拓展能力较弱的状况;从事建筑的农民工难以充分享受阳光工程政策,劳务人员的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规范有序的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尚未形成。这些问题都在制约建筑劳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五)企业人才不足、创新和管理能力不强。
目前我区很多企业不注重长远发展战略,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吸引、培养、稳定、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企业技术进步投入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施工方法、经营管理方式粗放。
(六)职能部门服务安居等民生工程创新办法不多。
按照《四川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建发[2008]10号),“凡未办理发改委项目核准或备案、国土部门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证明、规划部门工程规划许可证,未按规定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未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或审查不合格,不具备工程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的项目,依法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而我区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是我区的惠民工程,大多是在集体土地上实施建设,各职能部门未能予以办理用地手续、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创新工作方法不多,服务全区大建设意识不强。
二、进一步加强监管与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依规有序
(一)创新工作方法,服务全区大建设
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区发展的长远大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强服务、依法监管、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原则,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建筑市场监管职责,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式,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为建设项目提供有力保障和高效服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开展并联审批,提高行政许可效率
区委、区政府召集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成立协调小组,建立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快速审批通道。各职能部门解放思想,创新办法,并联审批,依据职能完善项目立项、土地、规划、环评、招投标、施工许可
等相关审批手续,缩短办事时限,确保工程项目尽早依法依规开工建设。
(三)加强指导服务,促进项目快建设
各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方式做好相关建设项目的对口咨询、靠前服务和跟踪指导。完善信息化服务,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咨询和指导,充分发挥有形建筑市场服务功能,推行网上招标备案、投标报名、电子标书及计算机辅助评标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提高招标效率,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四)注重扶持培养,鼓励区内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针对我区大部分企业资质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结构单
一、履盖面小等现状,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水平,符合资质升级条件的,积极指导企业进行升级或增项,提高综合竞争力。针对一直以来建筑企业普遍反应我区建安税收偏高的呼声,税务部门应组织专人深入调查,再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应,争取政策扶持。
(五)严格建筑管理,保障建设项目依规有序
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进一步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工程建设前期各项手续合法有效,严格履行项目报建、用地许可、规划许可、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委托监理、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质量安全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和工程技术档案移交等法定建设程序。
1、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
建设工程企业必须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关建设活动,严禁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揽业务,注册执业人员要强化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强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建立注册执业执法检查制度,对不满足资质标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以及出租、出借、不履行执业责任等行为的企业和执业人员,要及时纳入不良行为记录,依法撤销或吊销其资质、资格,清出我区建筑市场。
2、遏制虚假招标和串通招投标行为
加强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治理,整治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招标人或投标人操纵招标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抓住典型案例严肃处理;加强评标专家管理,建立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规范评标专家行为,健全评标专家退出机制;建立市场价格指数发布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中标合同价格和工程结算价格跟踪管理,制止不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做法。
3、加强合同履约管理
加强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以及勘察、设计、监理、项目管理等合同的履约管理,对合同中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建立健全合同履约监管机制,将合同履约监管与质量安全监督相结合,重点查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工程、签订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合同重大变更的备案管理,及时掌握合同履约情况,减少合同争议的发生。
4、严格工程监理制度
依法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构
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监理单位要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合同以及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实施监理,按照规定监理程序开展监理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监理人员专业配套、人员到位,确保监理工作质量。
5、严格建筑节能监管
建设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组织竣工验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注册执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监理。
6、加强施工现场监管
建立工程项目数据库,与企业资质、执业人员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市场与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的及时联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闭合管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严肃查处中标企业不履行合同及投标承诺,随意变更施工现场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落实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负责制,总承包单位对所承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由其分包工程的工程款拨付、分包单位劳务用工、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方面负总责。
(六)实行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按照《关于切实解决和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办理施工许可证之前,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工程合同价的5%,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局窗口办理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或办理担保),同时与银行、劳动保障部门、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监管协议。未办理保证金的,不发放施工许可证。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工程也必须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
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会议制度 篇3
为适应“两费”停收后的新形势,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立足“网格”监管模式,完善“经济户口”,拓展人力资源,服务经济社会,真正将监管巡查落到实处,产生实效。经分局党委建议、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自2009年9月20日起,分局建立并推行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会议制度。
一、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会议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会议制度,就是通过每月定期召开分析会议对当月监管巡查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分析和汇总,经过分析市场主体总量变化、分析市场主体发展存在的特点和趋势、分析监管巡查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相应提出解决困难和不足的思路、对策和建议,并撰写书面《分析报告》,以利于交流巡查经验、发布消费警示、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对市场主体监管巡查情况每月定期进行分析并以会议制度予以明确,是工作转型适应形势的需要、是履行职责预防责任风险的需要、是明确责任实行过错责任追究的需要、是巩固成果完善提高的需要、是服务社会提升形象的需要、是政府决策长效管理的需要。
二、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
(一)分析会议形式和职责
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要按照先下后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现场分析、交叉分析的形式,对监管巡查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汇总。先下后上即是工商所每周采取分片分析或集中分析形式,对市场主体一周来的监管巡查情况进行汇总、交流、分析、判断,写出书面分析材料交分局市管股;分局在每月的例会上,对各所上报的监管巡查分析材料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总结监管巡查典型经验事例,发布消费预警警示,报告政府市场经济动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即是工商所对市场主体监管巡查要深入边远旮旯,不留监管死角和盲区。现场分析即是分局组织工商所和相关股室到监管巡查工作做得好的工商所召开现场会,搞好交流分析,推广经验典型。交叉分析即是所与所之间交换监管巡查人员,对市场主体实行异地监管巡查,并彼此分析交流相关情况。
(二)市场主体监管巡查范围、内容、方式
1、监管巡查范围
辖区内具有监管权的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商品交易市场、个体工商户和中介机构。
2、监管巡查内容
⑴经营主体资格
①是否未经核准登记擅自从事经营活动。
②是否按规定悬挂或放置营业执照,有无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营业执照行为。
③是否在生产、经营场所标明企业名称或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印章、信笺、产品或包装使用的企业名称或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或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相同。
④是否擅自改变住所或经营场所。
⑤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开展经营活动。
⑥是否虚报注册资本(金)、抽逃注册资本(金)。
⑦是否按规定接受年检验照。
⑵经营行为
①企业生产经营相关前置审批、行政许可有无超过有效期。
②是否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③企业经营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商标、广告、合同、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⑶经营者履行义务情况
①经营者是否建立并履行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协议准入制度、不合格商品召回制度、商品质量责任制度。
②食品经营户是否建立健全并落实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帐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责任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食品退市制度。④农资经营户是否建立和落实“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和“种子留样备查公告”制度。⑤调解交易纠纷和消费纠纷,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⑥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监管任务。
3、监管巡查方式
⑴工商所可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本着整合执法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执法效能的原则,实行“一巡多查,职能涵盖”的监管巡查模式。形成适合本所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重点稽查相结合,静态监管与动态跟踪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巡查机制,实现对辖区内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情况的有效监管。
⑵监管巡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法进行,根据辖区内市场主体的数量,有形市场的多少和经济结构情况,确定监管巡查的对象、内容、形式、标准以及应达到的效果。专项检查可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具体情况进行。根据《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重点行业企业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湘工商企字[2005]182号)相关规定,经营范围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生产安全、社会稳定的三类经营户,应当一个月巡查一次,其中对食品经营户应当进行经常性巡查;对其他经营户每两个月巡查一次。
⑶对巡查中发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巡查人员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出处理:对违法情节轻微的,可以批评教育,予以行政指导,提出整改意见,需要给予当事人警示的,应当下达预警警示通知书;对违法情节较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可以当场予以处罚;对重大违法违章行为,按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和程序进行查处。
⑷市场巡查人员进行监管巡查应规范填写巡查记录表,并及时将监管巡查信息资料整理和录入住处数据库。
(三)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工作纪律
1、市场主体监管巡查责任追究范围
⑴不按巡查计划要求或分局巡查单位下达的巡查指令实施巡查,未完成本轮(次)巡查工作任务的;
⑵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巡查职责的;
⑶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⑷没有法律、事实依据或未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⑸无法定依据、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⑹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⑺依法应当履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履行法定职责而拒绝或延迟履行的;⑻实施巡查时违法作为,损害被巡查人员合法权益的;
⑼对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的;
⑽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故意损毁有关记录或者证据,阻扰过错执法责任追究的;⑾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不履行、不及时或者不当履行应急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
2、市场主体监管巡查责任追究方式
市场巡查责任人员未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巡查计划要求履行监管巡查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视过错性质及造成后果程度,可以单处或并处:⑴诫勉谈话;⑵责令检查;⑶通报批评;⑷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⑸扣发奖金;⑹暂停巡查行为;⑺停职待岗学习;⑻调离执法岗位;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三、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要求
(一)高度重视,成立专班
建立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会议制度是职责所在,形势所需,现实必然。分局成立“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分析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工商所所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市管股,市管股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创新监管巡查模式,完善监管巡查监督机制
目前,“巡不到位、巡而不查、查而不实”是市场主体监管巡查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具体表现在:缺乏统一标准、缺乏责任追究、缺乏有效监督,手段落后、方式陈旧。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创新完善监管巡查模式,努力做到:①在监管巡查方式上,推行“一巡多查,职能涵盖”的监管巡查方式,对不同监管巡查对象实行不同频次的动态监管巡查,力求“管少、管对、管好”;要求干部练就看档案、问情况、查现场、做记载、录信息、作回访“六字本领”,使监管巡查真正实现监管到位、规范管理、服务到位、动态链接;②在巡查内容和标准上,以市场主体经营资格、市场经营行为和商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根据市场主体的类别、实情细化监管巡查事项、拟定监管巡查标准和内容;③在巡查监督上,实行所与所之间交叉督查、分局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全局通报、过错责任追究的监督机制。
(三)明确纪律,确保效果
【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推荐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效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稿)07-08
市场主体09-27
强势市场主体06-01
市场主体发展11-15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08-30
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总体情况11-04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1-20
成都市建设领域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填报相关须知(外地)(B)09-02
独立审计?资本市场监管与会计信息失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