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2024-11-04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共12篇)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针对学生思维不灵活、表达能力差、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笔者积极探索并尝试了教师点拨、学生说学、教师点评 (简称“点、说、点”) 三者循序渐进、默契配合的教学策略, 将新课程倡导的主导与主体的教学关系演绎成为具体有效的教学行为,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点、说、点”, 即指学生对教学课题进行了一番思考而仍有疑难时, 教师给出必要的点拨、引导, 然后学生调整思路, 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从中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未知、题意、思路、解法及渗透的知识点、规律、思想方法等, 说出自己的学习过程,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说学”予以正确的导向和客观的评价, 同时对材料中的焦点问题、隐含的思想和学习方法作出简明扼要的点评与渗透, 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掌握“说学”的要领.

一、教学案例

例如, 在“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中列出这样一道题:

如图:在△ABC中, 已知AB=, AC=2, ∠B=45°, 求△ABC的面积.

教师要学生先读题, 思考解题思路.片刻, 学生表情动作似有不解.于是:

(一) 教师点拨

师:怎么都在挠头呀?你们应该有办法解答这道题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知识你们学过的呀! (学生插嘴说学过的是直角三角形面积) .嗯, 这确实不同, 这里是斜三角形.能不能转换一下, 活学活用?我几乎每节课都在说, 大家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寻找解答路径, 我们已经运用过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了.老师就说这些了, 怎么解题你们要自己设法解决.

(二) 学生探究说学

学生受到启发, 经思考探究, 基本理清了思路.教师要求学生把解题思路描述出来.

要求出△ABC的面积, 可将斜三角形分解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1) 作辅助线AD⊥BC于D点, 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2) 在Rt△ABD中, 由AB=, ∠B=45°, 可求得AD=BD=1, 为在Rt△ADC中求DC创造条件;

(3) 在Rt△ADC中, 由AC=2, AD=1,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CD=, 于是△ABC的底边BC=;

(4) 于是△ABC的面积=.

(三) 教师点评

1. 解斜三角形问题的方法———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2. 渗透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 要恰当地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策略及其方法分析

(一) “点拨”.

点拨是教师行为, 起到启动学生思维的作用.点拨时, 应注意“点”到方法上、点到“点子”上, 不该“点”的决不点;该“点”的, 点到为止.同时, “点拨”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或用直接提示的方式;或通过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进行引导;或借助教学仪器 (如投影仪、多媒体等) 通过教学演示图形的分解、组合、演变、运动等起到“点”的作用;或列举类型题、同类题的解法等加以点拨……总之, 点拨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激励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努力创设思维探索的空间, 切忌言语过多、过繁, 包办代替.

(二) 探究说学.

指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这是学生行为, 是这一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数学教学过程最本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在于教学中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那是教学活动的结果) , 而且是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要“说学”, 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头看”, 就会对信息进行重新搜集、整理、加工, 在动脑的同时, 总是找最佳的口语表达方式, 而在口语表达的同时, 又总是在绞尽脑汁地把问题归结到某一关键点上.

由此看来, “说”既是一个回顾过程, 又是一个大脑总结和创造的过程, 还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共鸣、思维碰撞的过程.所以, “说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高效思维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说学”可参考下列流程, 即鼓励参与———启导定向———自学质疑———读议交流———系统总结———反馈矫正.以上流程, 教师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 不应有绝对的先后顺序, 而应从实际出发, 立足于得到高效益.

(三) “点评”.

一方面给“说学”的学生以鼓励, 正面引导, 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激发“说学”的兴趣;另一方面, 还要积极渗透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教育, 尤其是渗透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数学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 逐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事物发展所遵循的规律, 提高用数学的意识和思维表达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2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这是同一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没有学生,教育活动无从谈起教师也不能称其为教师。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一直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毫无疑问,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教学本身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又是学生的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继而教师再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实践等等。以此来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主体,学生主导的必要性

在教学史,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学本质上是特殊的认识活动,即教师教学生认识的活动。教学作为一种个体认识,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挥着主体性。没有学生这一主体,教学活动就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现实存在。但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存在着复杂度规律性联系。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作为成长中的、未完成的主体,既不可能自觉实现社会要求,又难以按教学的规律去活动,因此,教学活动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设计和组织,以便实现社会价值、合乎教学规律。这就是说,教学必须由教师来领导。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就是从教学活动的意义上来说的,他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从教学认识的意义上说的。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只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师主导,教学认识的快速、高效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较好的完成认识主体的作用,并使主体性不断提高,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应有的功能。教学中应该防止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是这两种偏向的典型表征。虽然这两种偏向已成历史,对其评价也已成定论,但在现代教学理论中,师生关系依然是一个争论的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也一直没有完全处理好,常常出现各种偏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各种各样具体师生关系之理论抽象和概括,任何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是不适当的、应予纠正。

三、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这些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成为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这是新课改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1.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学生常常是被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岂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把自己课堂上尚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想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对会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更好。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久而久之,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依赖性。

总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讲解、动手、合作、小结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当他们一旦碰到困难时,教师在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有时还可让学生当小老师;事实上,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拔尖的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当堂回答或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比教师解答要好。如教学《台阶》一文时,本来教学重点是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这篇文章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和艰苦创业的精神。2.调动学生主体性

2.1学生的主动性是体现其主体性的前提。

2.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体现其主体性的重要保证。即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明确目标,扎实训练。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注重学习主体的能动参与,教师客体的巧妙引导,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等关系问题。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只有学生乐学,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直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的需要,更是目前语文教学,学生大多被动参与,教学效率不高,从而扭转这种局面的迫切需要。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3.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把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性作为重点,而且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切实达成教学目标,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3.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富有创造力。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技巧和科学的思维方法。3.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抓知识主线,讲课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讲练适度,要彻底摒弃“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不会的不讲。有时教师的讲解要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因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能取消,不能削弱,反而必须加强我们要改善的是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中的缺点和流弊,是要改善它,而不是否定它,削弱它。改善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在认识上克服片面性,不能将它与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同时,应当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以保证其能胜任主导作用,还应当不断研究和改进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形式,不断提高主导作用的水平和功能。

4.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谈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篇3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主体性的教学思想,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但在实践中又落入非此即彼的怪圈,教师经常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是过于死板,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二是过于松散,随意性强,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上两难使广大教师产生了困惑,左右为难。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结合呢?现谈谈粗浅认识,仅供同行共同商讨。

要正确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决不是要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否则,自主性就会变成随意性,千万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使改革误入歧途。

要重视和强调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导与主体的统一。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二者的统一,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导,具体体现在,教师制订单元或一节课时,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课题学习过程来控制整个教学的方向,从而一步步完成教学目标,这种计划性就是教师对学习过程的主导性。同时,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课题中,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方法和设想去练习。再配合同学间的互学互评,通过自己去尝试、探索、验证,得到自己的结论。这种学习中的思考和自律师性就确立和保障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通过教学过程的环节将二者有机的融和在一起。

下面結合案例加以说明:教师在制订垫上运动教材内容的单元计划时,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和精神,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a) 上课伊始,安排了前滚翻的尝试练习后,提出第一个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翻不正,有的同学蹲不起来呢”?课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边练边想,相互之间你帮我评。通过探索、验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懂得了着手用力,头、背依次着垫,屈膝团身等技术关键。在练中逐步改进动作,达到了即会又懂。

b) 当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完成动作时,教师提出第二个课题:“下面能不能把前滚翻稍稍变化发展成新的动作呢”?以小组为单位大家试一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分别尝试前滚翻分腿坐、前滚翻直腿起、鱼跃前滚翻等动作。

c) 第三个课题:“每个小组派出掌握动作最好的两名同学到其它组去教本组的动作”。教师提出的不同课题,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造新动作的心理要求,同时更适应了学生在学习中协同、竞争的心理要求。各小组互教互学,学生不但完成了动作技术,大纲要求的心理、协作、交流等目标也落到了实处。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过程这个载体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权威意识的心理。

教育观念支配引导着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反映,体现着教育观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适合新观念,进行创造性的教才能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个性,才是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以传授“三基”为目标的片面教育,克服单纯以传承式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创造力不强,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个人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2] 王宝“试论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5期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4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具有主导作用, 这是一种教学观念的体现, 学生学习知识, 建立一个从未有过的知识体系, 面对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缺陷, 必须在教师的带动和介绍下进行不断的自我纠正, 从而最终实现获得新知识和建立新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不但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而且发挥得当的话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节中都离不开这种主导作用下建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情感和个性发展。

(1) 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也是教学得以开展的灵魂。教学中应当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当中去。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的具体情况, 这种具体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特殊性, 更进一步说还包括学生在某个时段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是影响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个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全面性, 即当下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根据今后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不能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 也不能只顾未来而不管眼前。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吸入和积累, 同时也是一个认知能力从弱到强的过程, 也是学习兴趣从淡到浓的过程,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方法会不断的优化, 学习习惯也会不断的提升质量。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的引导在不断的发挥作用。例如他们所接受的思维训练和创造训练都会使他们的心理品质在有意识的被加强和提升。因此,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 教师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这种目标的牵引和引导下逐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获取知识。

(2) 教学方法的完善。

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要遵守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否则, 教学效果会大受影响。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要体现在这种在客观规律的遵守的过程中。因此,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尽快完善。关于方法的总结和传授是教师对学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按照学习的规律, 更加有效率的学习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最好的教学方法便是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方法的方法。因而教师应当在这种关于方法的交流与演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3)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忠诚度很大程度是受师生情感的因素影响的。这也就是出现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奋不顾身的学习该教师担任科目的原因。不但如此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带动作用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 教师可将这种情感激励作用迁移到自己担任的学科上。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是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 其具体措施根据教师特质的不同也表现出一些差别之处, 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音乐或者其他方面有自己的特长, 这些特长的展现可能是增强师生感情的机会和资本, 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目前的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甚至是已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处于中心环节。随着知识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更新速度的加快, 学生所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本身而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是在平时不断的训练和总结中得到的。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中心作用让位于学生, 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 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以适应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在课堂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思维是在自由、独立、开发的环境中养成的, 因此在教学中, 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自由发挥的宽松环境。这种环境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还能考验他们自由安排和搭配时间的能力。使他们独立意识养成的起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 为了便于管理和教师少学生多的实际情况, 我们已经形成了学生适应教师的错位思维, 教师只讲一遍, 学生听不懂的便是听不懂了, 时间不会倒退, 学生也很遗憾的失去了获取知识的机会。就教师而言, 他们教学任务繁重, 通常一位教师要负责两个班, 100多名学生的教学工作, 不可能面面俱到, 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受以教师为主体的现实。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学环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总而言之,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参与者, 他们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使命,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 学生被视为教学环节的中心, 起着主体性作用, 而这种主体性作用又是在教师的主导型作用下发挥出来的, 二者相辅相成, 却又不能相互颠倒。

参考文献

[1]周卓轸.论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05) .

[2]杨文凭.浅谈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J].学理论, 2011, (35) .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5

——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感

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

学常振华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然而,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上体育课时,先带领学生跑一跑,做做操,接着集中讲解一下所学内容,就进入学生自由学练阶段,并在自主学练阶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美其名曰: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学生不但基本技术没有掌握好,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在低水平、幼稚化阶段徘徊。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以外,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被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得不到保证,对学生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及时正确掌握没有好处,对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非常不利。

回顾本次活动,宋尽贤主任在谈到一节好的体育课的评价标准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构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正确、有效地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关键取决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条件,营造什么样的学习氛围,选用什么样的组织教法,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等。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正确认识和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清楚学生主体是指学习主体,而不是生活主体、娱乐主体、购物主体等别的什么主体,所以不能把学生说成“上帝”或“顾客”,学校也不是商店,不是饭馆,不是娱乐场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还不多,运动经验有限,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不高,甚至对自身的体育需要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育对其施加的影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此外,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据此,教师在构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把学生的“主观性”误当成“主体性”。更不能动摇教师“教”的权威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有效地选择与运用组织教法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此外,还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观此次参加展示的16节体育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体育课程的性质。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多样,组织有效,教学步骤清晰。

(四)教师都非常注重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16节展示课中田径4节,篮球和排球各1节,体操3节,其余8节都是新开发的教材内容。如自编棍术、艺术体操、拉丁舞、定向越野、橄榄球、侗族摔跤、搏击操、跆拳道、手球、。其中以武术、搏击操和跆拳道最受广大师生和专家青睐。

(五)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例如:讲授跆拳道的季顺志老师,自幼习武并获得过全国冠军,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际武术六段。具备了很高的专业水平。还有讲授自编棍术组合的王建伟老师,武术国家一级裁判和一级运动员。另外几个教师也都具备了较高地专业水平。正是由于这十几位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才会在寒冷的冬天用最短的时间内点燃学生内心的学练热情,才会感染观摩体育教师和与会评委和专家。

从以上五个特点不难看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主导作用贯穿始终。尤其在教学设计、组织教法、教材的开发利用、提高专业水平四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在观摩展示现场,由于是异地上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地更加明显。

本届全国观摩展示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专家对展示课的精彩点评,本次活动云集了国内几乎所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学者、专家和一线优秀体育教师。专家评委那精彩纷呈、独具慧眼的点评,使我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中对自编棍术组合和跆拳道两节课的点评我印象记忆犹新,赖天德教授对自编棍术组合课的评价是:“民族性强,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教师基本功扎实。”毛振明教授对跆拳道课的评价是:“本节课教师和学生都真正地投入进去了,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教师的真本事,体育课就是要让学生投入进去,要让学生感到有收获”。此外,对我市教师陈珂的手球课,专家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对教材的开发方面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我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理解新课标、把握教材、组织教法、学法指导、教材开发、专业水平和基本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尤其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我计划利用周边体育资源,自己主动走出去,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便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我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宋尽贤主任在学术综述中就如何上好体育课的九条标准,把它当作今后一段时期体育教学的航标指引自己、鞭策自己把体育课程改革继续扎实深入地进行下去。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6

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1.诱导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2.指导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

3.引导

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当然,老师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都可以恰当的使用。

4.疏导

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生自行解惑。

5.辅导

初中历史知识是学生未来所需要的,但他们的历史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同头并进。对此,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6.倡导

历史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历史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里既包括课程内容蕴涵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历史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史实、重客观、重背景、重借鉴、重扬弃、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二、关注学生主体,充分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调控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信任需要教师破除文化传统以及制度上的教师优势定势,确立起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交往由阻隔走向沟通。有了以信任为前提的主体参与,学生才能以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身份与教师和谐共创教学流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2.尊重学生差异性

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学习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尊重学生差异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与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地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尊重学生创造性

学生有很大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独立思维方式,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我们不要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要勇敢地鼓励学生挑战教材、挑战老师,使学生求异创新,甚至荒诞离奇思维也受到保护。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7

1 何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正确地“导”,学生主动地“学”,因此两者应该说是统一的。没有正确的“导”,所谓主动地“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主动“学”的“导”,即使正确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通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一种无序的兴奋课,是一堂危险的课;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没有学生主动性的课,只能是一堂消沉和放任的课;而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却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那么只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只要正确的指导与学生主动的学习相结合,才是一堂有效而充满乐趣的课。那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那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看起来热闹、活跃,但学生的行动不能指向学习目标,同时存在许多危险。那种所谓教师的指导作用太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的课,其实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不强。因为教师的指导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一种没有效果的指导。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

应该说,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越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强;反之,教师的指导作用越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差。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相互配合地去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动性越强,就说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透彻、选择教法得当,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性越强。

因此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由于存在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对立起来的认识,因而又派生出一种要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错误认识,结果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片面追求欢乐的气氛,大量安排与教学无关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和肤浅。决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3 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1 全体参与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

活动是主体参加的目的、对象和内容,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参与性,它表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及结果,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和质量。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要重视教学设计,使活动富有吸引力,有思维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拥有自由空间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

我们这里提到的自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它意味着权利与责任。学生在教学中要成为真正的主体,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在教学中的责任就是他们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给予的自由支配时间是有学习任务的,是在教师的进精心策划下,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第二,要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第三,教学难度的设计要有梯度,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内容。

3.3 发扬教学民主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

民主的教学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师生会产生许多正向的互动,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理解和配合。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第一,教师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成内在的权威,即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第二,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第三,要真诚地信任和鼓励学生。

3.4 满足需要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基础

需要是个体或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作为体育动机的基础,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感官刺激和调节身心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等。同一个学生在同一时期可能会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需要。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的教学策略:第一,教师要与没有明确需要的学生多进行个别交流,帮助他们确定目标,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需求。第二,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亲自性和参与性,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要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升.论学生主体与参与教学[J].教育研究,2001(2):39.

[2]毛振明、赖天德.论教师的主体作用与学生的主导地位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4(5).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8

一、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动机

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许多多变量中, 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变量。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 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认真思考, 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 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 (a+b) n的展开式时, 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的故事, 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经常用的方法有: (1)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 又使学生倍感亲切。 (2) 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3) 组织竞赛, 设置愉快情景等。坚持做到这些, 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让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活动

1. 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 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 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 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 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 都需让学生多思考。

3. 让学生多讨论和多动手。

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质疑和设问可讨论, 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 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重视学习方法对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教学中, 通过方法指导, 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须有法、教必得法, 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 学生只会效仿例题, 不能举一反三。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 要尽可能地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即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 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 学会参与,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他人, 从而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例如:在执教“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内容时,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 六人一组, 每人任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 (2) 观察、比较所画的图象, 你们认为是什么图形? (3) 找出你们所画图象的函数的k、b的值。再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 根据k的值进行分组, 比较函数的图象, 你们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 (5) 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 比较函数的图象, 你们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 (6) 总结出, 当k, b取不同值时, 一次函数分别经过哪些象限。学生在我的引导启发下, 通过合作、讨论, 很快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都“动”了起来, 没有“旁观者”, 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原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初中数学教师, 更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近几年, 我在处理师生主次关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体与主导 篇9

一、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 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一)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 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 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例如教学《九色鹿》 (苏教版第八册) 时,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你读懂了文中的调达了吗?用你的读表达出来。”充分自读自悟课文内容。有的学生说读懂了调达背信弃义, 有的说读懂了他的灵魂肮脏, 并把这种感情蕴含在读的字里行间。这样文章的主旨就出来了。此时, 学生的自读自悟远比教师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二) 放手让学生选择学法

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相同的, 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例如, 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 为了更好地理解即将枯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 我就让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理解文本。这样学生自由选择学法, 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 放手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

在我的班级里, 建立了图书角, 我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两篇读书笔记, 每两周办一期主题手抄报, 平时还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杂志, 多做语言积累, 如有适合表演的课文内容, 就让学生编成课本剧, 在班级演出。学生的阅读到了一定阶段, 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于是我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每星期五抽时间举办一个小型的读书交流会, 将自己的读书内容或读书心得讲给同学听。有时, 有的同学讲的书中趣事是我闻所未闻的。每两星期出一次的手抄报都让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的张贴在教室后黑板的表扬栏。长此以往, 学生的阅读就不仅局限于书本, 更注重课内外结合, 以达到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 导得好, 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导, 哪里导, 都要由现场活的“学习情况”来决定。

(一) 于关键处点拨

一般来说, 一篇文章的重点之处, 往往是理解的难点, 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引导。例如教学《黄山奇松》,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在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后, 我注重引导学生读懂读好2、3节, 从而知道, 本文是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来表现黄山的“奇”的。

(二) 于困惑时点拨

当学生遇到困惑之时, 给予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提升认识。例如教学《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感人的故事组成。读了两则故事后, 我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想法”?有的学生说蚂蚁和羚羊都很了不起, 有的学生就说它们很傻, 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当时, 在惊讶之余 (备课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结果) 我赶忙思考该怎样评价学生的回答。我觉得有必要作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于是我问:“如果它们不作出牺牲, 后果会怎样?”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 有的说其他蚂蚁就活不了了, 有的说年轻羚羊也会死, 有的说它们都会死掉的, 这时我趁机追问:“那么它们这样牺牲自己的做法究竟对不对, 它们究竟傻不傻?”学生就能说出它们不傻, 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牺牲, 才使得里层的蚂蚁还有年轻羚羊活了下来。它们是英雄。也自然感受到了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 点拨学生领悟学法, 循法自学

教学中, 不同的教材学法也不尽相同, 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认知规律, 因此, 要引导学生依法自学。

本期视角:主导与主体 篇10

策划人语: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育教学中的三大基本要素, 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前提。其中, 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 我国的课程改革历来围绕这个关系展开, 这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反思课改十余年的课堂教学, 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教师左右摇摆不定。在这左右摇摆的过程中, 一些教师慢慢失去了方向, 慢慢地不知如何去理解“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好的教学活动, 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这为我们处理好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使我们明白“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得到全面的发展”。主导和主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两者不可偏废。

以下三篇文章是三位著名特级教师根据自身的理论理解和教学实践,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如何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成功经验, 希望这些经验对广大教师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主体与主导 篇11

一、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一)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例如教学《九色鹿》(苏教版第八册)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你读懂了文中的调达了吗?用你的读表达出来。”充分自读自悟课文内容。有的学生说读懂了调达背信弃义,有的说读懂了他的灵魂肮脏,并把这种感情蕴含在读的字里行间。这样文章的主旨就出来了。此时,学生的自读自悟远比教师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二)放手让学生选择学法

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相同的,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即将枯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我就让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理解文本。这样学生自由选择学法,学得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放手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

在我的班级里,建立了图书角,我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两篇读书笔记,每两周办一期主题手抄报,平时还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杂志,多做语言积累,如有适合表演的课文内容,就让学生编成课本剧,在班级演出。学生的阅读到了一定阶段,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于是我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每星期五抽时间举办一个小型的读书交流会,将自己的读书内容或读书心得讲给同学听。有时,有的同学讲的书中趣事是我闻所未闻的。每两星期出一次的手抄报都让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的张贴在教室后黑板的表扬栏。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就不仅局限于书本,更注重课内外结合,以达到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导得好,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导,哪里导,都要由现场活的“学习情况”来决定。

(一)于关键处点拨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重点之处,往往是理解的难点,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引导。例如教学《黄山奇松》,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在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后,我注重引导学生读懂读好2、3节,从而知道,本文是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来表现黄山的“奇”的。

(二)于困惑时点拨

当学生遇到困惑之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提升认识。例如教学《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感人的故事组成。读了两则故事后,我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想法”?有的学生说蚂蚁和羚羊都很了不起,有的学生就说它们很傻,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当时,在惊讶之余(备课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结果)我赶忙思考该怎样评价学生的回答。我觉得有必要作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于是我问:“如果它们不作出牺牲,后果会怎样?”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其他蚂蚁就活不了了,有的说年轻羚羊也会死,有的说它们都会死掉的,这时我趁机追问:“那么它们这样牺牲自己的做法究竟对不对,它们究竟傻不傻?”学生就能说出它们不傻,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牺牲,才使得里层的蚂蚁还有年轻羚羊活了下来。它们是英雄。也自然感受到了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点拨学生领悟学法,循法自学

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学法也不尽相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认知规律,因此,要引导学生依法自学。

总之,要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二为一,相互促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到了二者的切入点和平衡点,做到二者有度,才能相映生辉,才能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才能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双边活动,主导作用

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教师爱学生,学生就会尊师,使学生产生向教师学习优良品德的愿望,并产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学生主动学习是关键,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做到热爱学生,重点精讲,巧妙设疑,鼓励创造,才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数学学科最优结合

要达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情感激励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不仅帮助学生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意志、理想、情操。在数学摸底调査中,我同样重视了解学生的体质、爱好、性格、气质,以及对人、对事、对学习、对待困难的态度,然后才是对症下药。多年来,我坚持写“观察笔记”和“教学后记”,为我全面了解学生、备课、讲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我认为不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对学生全面关心,才体现了教师真正的爱。

我爱肯动脑筋、思维活跃、积极答问的学生,也爱后进生。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爱,是转变后进生最大的精神力量。后进生不爱数学的原因有很多,对不同情况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智力较好但贪懒好玩的,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明白“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强烈兴趣;对智力一般,学不得法的学生,我着重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对智力低的学生,我着重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不嫌弃他们笨,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尽量让他们学点知识。

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喜欢自己、表场自己,后进生更是如此。我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总是细心去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孩子们身上好的东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变化。爱护后进生,还要加强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形成一致的教育方式。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不对孩子施加任何精神压力,使孩子觉得你亲切。

二、教师巧妙设疑与学生积极解疑的最优结合

思维活动通常从问题开始,由疑问而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生疑、知疑和释疑。要使学生生疑,最好的方法是激疑,激疑包括设疑,而设疑又贵在于巧。我认为,设疑的内容要巧,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设疑;设疑的方法要巧,可孕育矛盾,可分析对比;设疑的时机也要巧,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提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

要在“点子”上设疑。小学数学教学教材的具体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有主有次,有深有浅,有难有易,教师必须了然于胸。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平均使用力量,其它内容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在“过渡”处设疑。学生虽然对一些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但到具体应用时,经常位置颠倒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想问题,准确分辩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在“思路”处设疑。正确解答应用题,尤其是二步或二步以上的应用题,关键是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清晰的孩子,思维方向明确,能较快的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并且迅速地算出得数来。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插话发问。我认为,教师在讲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习过程中思维出现的障碍所在,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使教师的讲课具有针对性,能及时解决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重点把握教学中的“关节点”

教师少讲,不是不讲,而要精讲。精讲包括两个方面,即内容精,语言精。内容精主要是指要讲教材的重点和学法中的“关节点”。语言精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炼、清楚、明白、有条理。要使学生爱听你说话,喜欢模仿你的语言,尤其是教材中有一些较抽象的名词概念,讲解不能拖泥带水,平铺直叙。

要使“主体”的认识过程处于积极状态,就必须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各种活动。教师重点精讲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优结合,应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不同类型的课来科学处理。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等过程是学生主体的体现,因为这些过程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认识的过程。

四、教师要把握转化的时机和火候

上一篇:新课程资源下一篇:创业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