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2024-07-08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共11篇)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1

“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ai、ei、ui”的设计

1.教学背景

学校 福建省厦门市松怕第二小学。

教师 吴小蔚,教龄3 年,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创设情境进行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脸和小学语文”基于网络环凌的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研究”课题。学生 一年级(4)班,学生46人,部分学生只有相当强大的拼音基础,部分学生已学会一定数量的声母、韵母.大部分学生兵有一定的拼读能力。

教法 课件小游戏激趣——看动画练习说话;

学好短句——形式多样; 乐读儿歌——愉快阅读;

自我感悟——自选图片,创编故事

教材分析

“ai、ei、ui”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中的学习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复韵母ai、ei、ui。认识7 个生字,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l)复习巩固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2)认识7 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3)大以阅读有关ai、ei、ui的文章,自我感悟。

(4)在大量阅读的从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编故事,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能力目标

(1)自主阅读课堂上发的儿歌、谜语、绕口令和童话故事等阅读材料及大量的其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2)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图片,鼓励学生即兴创编故事,允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发敝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3)通过课堂上自主演说、两两讨论、小组话动等形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感情激励.培养自信心。通过自主阅读资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植树的课程学习及动画演示,加裸对热爱祖国、保护大自然的认识。通过即兴创编故事,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3.教学资源

包括人教版语文第一册拼音“ai、ei、ui ”课文、网络课件与识字相关的演示文稿。4.教学策略

该课的土题是拼音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效果展示机会,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恨据主题内容,教师收集了大量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指导学生自主听、阅读和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仔细观察动画、图片后试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5.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小游戏激趣,复习巩固。学生齐读、开火车读,使用课件读,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巩固复韵母ai、ei、ui的四声和音节拼读。

第二阶段:动画激趣,学好短句(看课件,编故事,认读音节)。第三阶段:读一读: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小儿歌。

第四阶段:看一看、学一学。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五阶段:提出问题,提供4 幅情境图片、动画启发学生,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并让其进行口头说句子、编故事。

图7-9 为教学流程图。

这是一个典型的“主体一主导”教学设计案例,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型运用。第一阶段为巧设悄境、复习巩固。这一阶段是复习旧知,对ai、ei、ui三个复韵母进行检查,同时唤醒旧的认知结构,为新课打下基础。开始以“开火车”活动让学生再认韵母,这一环节短小精悍,基本上做到了全员评价,效率很高。紧接着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种花活动)来检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同时适时地扩展识字。第二阶段为动画激趣、学好短句。这一阶段教师利用flash课件创设情瑰、启发学生想象,先让学生看图说话,接着学习“你栽

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一短句,在短句学习过程中,利用合作和全身反应法来辅助学生学习生词,带着感情朗读句子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既是时字毋拼读、组词、造句说话的迁移,又l 卜常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第三阶段为形式多样、乐读儿歌。这一阶段是课文讲解与理解阶段,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明读课丈,让学生感悟小白兔的可爱,并适时地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兴趣高昂!同时还注意了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念识,让学生相互之间指山优.饭和缺.饭,更正错误,这一点尤为重要!第四阶段为愉快阅读、自我感悟。扩展阅读是课标的巩固和迁移.又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知识童、识字量,捉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从课件来看,所选的扩展材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同时体裁多样,内容活泼。第五阶段为自选图片、创编故事。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里,教师提供了4幅情境图片、动画,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口头说句子、编故事。这是课堂教学液为精彩的地方.可以说是画龙点晴之笔,充分利用这个教学策略,将极大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得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2

所谓“点、说、点”, 即指学生对教学课题进行了一番思考而仍有疑难时, 教师给出必要的点拨、引导, 然后学生调整思路, 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从中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未知、题意、思路、解法及渗透的知识点、规律、思想方法等, 说出自己的学习过程,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说学”予以正确的导向和客观的评价, 同时对材料中的焦点问题、隐含的思想和学习方法作出简明扼要的点评与渗透, 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掌握“说学”的要领.

一、教学案例

例如, 在“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中列出这样一道题:

如图:在△ABC中, 已知AB=, AC=2, ∠B=45°, 求△ABC的面积.

教师要学生先读题, 思考解题思路.片刻, 学生表情动作似有不解.于是:

(一) 教师点拨

师:怎么都在挠头呀?你们应该有办法解答这道题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知识你们学过的呀! (学生插嘴说学过的是直角三角形面积) .嗯, 这确实不同, 这里是斜三角形.能不能转换一下, 活学活用?我几乎每节课都在说, 大家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寻找解答路径, 我们已经运用过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了.老师就说这些了, 怎么解题你们要自己设法解决.

(二) 学生探究说学

学生受到启发, 经思考探究, 基本理清了思路.教师要求学生把解题思路描述出来.

要求出△ABC的面积, 可将斜三角形分解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1) 作辅助线AD⊥BC于D点, 可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2) 在Rt△ABD中, 由AB=, ∠B=45°, 可求得AD=BD=1, 为在Rt△ADC中求DC创造条件;

(3) 在Rt△ADC中, 由AC=2, AD=1,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CD=, 于是△ABC的底边BC=;

(4) 于是△ABC的面积=.

(三) 教师点评

1. 解斜三角形问题的方法———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2. 渗透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 要恰当地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策略及其方法分析

(一) “点拨”.

点拨是教师行为, 起到启动学生思维的作用.点拨时, 应注意“点”到方法上、点到“点子”上, 不该“点”的决不点;该“点”的, 点到为止.同时, “点拨”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或用直接提示的方式;或通过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进行引导;或借助教学仪器 (如投影仪、多媒体等) 通过教学演示图形的分解、组合、演变、运动等起到“点”的作用;或列举类型题、同类题的解法等加以点拨……总之, 点拨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激励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努力创设思维探索的空间, 切忌言语过多、过繁, 包办代替.

(二) 探究说学.

指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这是学生行为, 是这一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数学教学过程最本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在于教学中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那是教学活动的结果) , 而且是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要“说学”, 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头看”, 就会对信息进行重新搜集、整理、加工, 在动脑的同时, 总是找最佳的口语表达方式, 而在口语表达的同时, 又总是在绞尽脑汁地把问题归结到某一关键点上.

由此看来, “说”既是一个回顾过程, 又是一个大脑总结和创造的过程, 还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共鸣、思维碰撞的过程.所以, “说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高效思维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说学”可参考下列流程, 即鼓励参与———启导定向———自学质疑———读议交流———系统总结———反馈矫正.以上流程, 教师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 不应有绝对的先后顺序, 而应从实际出发, 立足于得到高效益.

(三) “点评”.

注重“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篇3

一、如何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把自己放在第二位置,把学生推向前台,在课堂上要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维。

二、如何实施“主导一主体”的教学思想

1.变“枯燥”的文言文为有血有肉的“故事”

教学文言文时,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故事性”内容,以“故事性”来展示文章的生动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议论性的文体,学生不易掌握,可提炼出其中可能包含的一些寓言故事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另外,可以变背景介绍为背景故事。

2.示范诵读与学生诵读

“读”可以训练“语感”,即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还可以了解文言句子的停顿与节奏,以便更好地把握句子。

(1)教师范读与学生诵渎相结合

教师作为主导者,可以进行范读,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读音、准确句渎的引导。当然也可先找学生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上找毛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作用。

(2)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

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常诵读,对提高文言文的感悟能力、阅读能力,有不可低估的益处。

3.改讲解式为学生研讨

要能顺利进行研讨,要求教师首先要精心指导学生预习。由于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手头都有一些有关文言文参考资料,那就将计就计,充分利用学生爱翻阅手头资料的特点,巧妙地将讲授课变为研讨课。其次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普遍的发言,从而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讨论疑难,解决疑难。

4.注重文言文的审美愉悦

教学活动,我们要让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魅力,让学生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自由游弋。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鉴赏文言文、发挥主体审美能力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注重文言文形式美的魅力。从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方面看,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朴实无华,或夸张比拟,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在教学中,就要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导学生主动感悟。

(2)注重人物性格的魅力。古代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于文言文上,其喜怒哀乐的性格情感皆是值得我们挖掘的。老师应作为引领者,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形象、人格魅力,让学生在阅读历史人物中深受感动。

(3)注重文章的情感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与作者同悲共喜,为作者“动之以情”,感受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脱俗心境,领会那份“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的从容态度。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具有优秀思想情感的文章,正确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4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音乐教学理论研究日益深入,研究音乐教学模式也随之受到广 大音乐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者的关注。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是在音乐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较稳定的教学

活动过程的基本框架。现阶段,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大类近十种具体教 学模式。情感类:体验模式、陶冶模式;行为类:模仿模式、辅助模式;认知类:知道模式、发现模式、接受模式等。

体验教学模式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模式之一,它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 动为主要形式,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即: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安排活动,参与到教学之 中,主动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纽带。 音乐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里,师生地位平等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会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被抹杀。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活动、以何种方式参

与活动、如何有效的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组织。总言之, 课堂的驾驭者还是应该由教师担当。音乐教师如何构建体验教学模式,成功的运用这种模式驾 驭课堂呢?

一、情感呼唤,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节音乐课教师都不能忽视情感效应,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 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 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热爱地球妈妈》 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 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 水土流、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 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 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学生会全身心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呼唤学生的情感也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例如:《火车开 了》这首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火车声音、行驶状态的印象并加以 模仿,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这首歌曲的教学活动。

二、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首先要聆听 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 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对于小学生而 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听,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声 情并茂的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 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 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 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 些学生性格内项,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 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 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 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 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5

—— 苏晓燕

【摘要】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

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但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学生不能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学老师就不教。

2.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不成熟的主体。这个阶段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还不多,运动经验有限,对的认知水平不高,甚至对自身的需要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施加的影响。3.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住的主体。间接知识,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发现和掌握了的知识。学校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锻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不是让学生以获取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

4.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可以自觉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了解了知识的来源,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动地发现与构建某些直接知识。

三、转变学生观

新课程中新的学生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应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潜能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其次,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在兴趣、爱好、需要、气质、性格、体能、技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得到自由的发展。最后,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意愿和行为规律等,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条件和学生的发展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地参与运动、锻炼、学习与合作,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新事物,思考与分析运动过程中的新知识,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四、摆正教师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双边的行为过程。教师作为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方法,并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1.要做积极的旁观者。在学生自主的练习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地观察倾听,设身感受学生的所想和所为,考虑好下一步指导学生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2.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与肯定为他们鼓掌,当在练习中失败或动作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和任由同学取消,而是同情、理解和鼓励,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再次去探索、思考和实践。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与传统相比,课堂上的学生的自由度增多了,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角色出现是,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这样做容易出现散漫的课堂,同时也要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这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会学生自律并不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只会为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因为只有在学生自律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尊重每位学生。新课程强调了在师生关系上要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认为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体质较弱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不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辱骂、冷落和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5.学会赞赏每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学存在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的眼神、动作或语言还要注意明确、具体和及时的传递给学生。

6.要善于引导学生。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呀做到含而不漏、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当学生动作方法不对时,教师不要轻易重复讲解师范,而是引导他们怎样去做才更合理更科学;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耐力跑遇到极点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不是硬拖着他跑,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调整节奏和呼吸,鼓励学生不断战胜自己挑战自己,克服极点。

五、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就得对自己的传统教学行为进行转变。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改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即可以学习掌握知识,又可以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有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子。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研究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制定不同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3.有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我们要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看待教师的“教”,而且更要看重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反映出教师的“教”是否科学、合理和有效。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他不称赞某老师讲课的艺术欣赏,而认为,“最重要的是看学生,而不光是看老师的课。”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要设计揭示知识的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改变教师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平等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和行为过程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才干得以增加。

5.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传递的动态过程。要改变教师施(讲解和示范)学生受(模仿练习)的以讲授式的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的方式,多采用以讨论为主的三向交流方式和以探究——探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尝试、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的体质、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并加强师生间横向和纵向的交流,使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具体上讲:体现在教材处理上。教材上的内容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区教研员刑纪炯老师在新教材培训的时候强调了,在新课标下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好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同时也指出各种新兴健身项目如:滑板车,溜旱冰,定向跑,独轮车,流行时尚的街舞,攀岩,跆拳道和民间的传统游戏等也可以出现我的课堂当中,它可以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横向得到延伸纵向得到发展。教学就是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一种在创造,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体现在编制优化教法上。教师要吃透教材,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要当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现在个性教学风格上。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遵循规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篇6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由课程信息、课程学习、学习工具、案例示范、资源库、在线测试等模块组成。

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克服强调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片面性。

一个网络教程,要想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则教程必须易于控制,随时可以后退或者前进,其中还要有视频教程,讲解要通俗易懂,且旁边要有文字注释,以达到快速实效的效果。

再者,一方面要根据接受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课程组织者和设计者,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设计选择媒体和相关资源、设计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设计形成性练习;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发现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按照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设计综合实践内容的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课程还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而定,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解答,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或者增添一些图文,这样也许更易于学生的理解。

同时,网络教程的模块也很重要。第一,不能太花俏;第二,不能太复杂,要简明扼要;第三,要易于操作。所谓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网络教程中一样可以体现。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 篇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教学,深受前苏联学者凯洛夫的主智主义思想影响,即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获得智育的途径方面,凯洛夫主张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充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主智主义强调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随着世界上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人”自身的重要性,强调尊重人、重视人、研究人,也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以学生为本”这一思想很快影响到学校教学,在学校教学中也开始强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研究学生。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两位教育大师的辩论和两大教学思想的博弈致使我国的教育主张也在不断变换。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搜集整理了有关教学的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的专著和文献,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检索并阅读,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再论体育教学的主导与主体等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资料作了重点阅读和分析,注意不同文献之间的相互补充,获取的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分析

3.1.1 体育教学中主导的概念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中主导有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思想或作用的含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由于各国所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于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主导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有人将主导等同于领导(凯洛夫);也有人将主导作用等同于引导作用(杜威、叶圣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谈到某一门课的教学质量时,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公式[学生 (1分) +教材 (2分) +教学方法 (3分) +社会环境 (4分) ]教师=教学质量。[1]可见教师的巨大作用。教师是一定社会的代言人,是掌握着教学方向,指引学生学习,肩负着教育学生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具有社会所赋予的权威,是“教”与“学”活动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教师的“主导性”并不是强制的领导,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主导是对学生的“组织”与“引导”;二是主导应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的制定过程中;三是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是通过教材来实现的,不存在没有教学内容的“教”。同理,没有学习内容的学也不称其为“学”。如果以学生为主导则大多数学生很难把握教材,很难独立吃透学习内容,必须由教师作为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撼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常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谈的主导主要就是指体育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上的知识。

3.1.2 体育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体现

3.1.2. 1 教师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决策者

过去,由于《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比例、各个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教师只能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规定好的教学时数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实际上,这限制了体育教师的自主权,使得体育教师只能是体育教学大纲的被动执行者。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等力,就需要从以往的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向决策者的角色转变。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体育课程与教学更具有特色。

3.1.2. 2 教师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导者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对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要给予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教材,让学生首先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让他们在这些氛围中发现问题。

3.2 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分析

3.2.1 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概念分析

当谈及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时,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主体”的概念。“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1) 主要部分; (2) 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2]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过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的。人的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人的主体性越明显,就越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该怎样去做。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与启发性教学,意在提高学生主体意识,而并非是像主智主义那样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将学生视为待填的“鸭”。“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并不是在上体育课时完全按照学生的意志与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也并非是按照学生的喜好和高兴程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体育教师完全将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完全来按照学生的意志进行,是不现实的,有限的体育教师资源,不可能在教学时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利益和选择。因此,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更多地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一些对于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可行性建议,这应属于师生共同的一种学习行为。所以将主体性归纳为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3.2.2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性的体现

3.2.2. 1 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性

学生在体育学习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上,而选择性又突出地表现在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当然,选择体育课程的内容是在体育课程专家和体育教师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需求的情况下筛选后进行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需要。

3.2.2. 2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自主性方面表现在:他们对自己学习的方略有着独立自主的意识;对学习活动有着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可能性;在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3.2.2. 3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表现在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并能以自己已有的体育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体育知识进行新的组合。

3.3 体育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主导与主体应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主导中有主体,主体中也有主导,二者互为依存互为辅助。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尽量减少“教”与“学”这对矛盾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应正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遵循必要的课程内容的同时可以灵活选择一些学生兴趣浓厚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减小教与学这对矛盾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危害,使师生关系融洽、相互配合地来完胜体育教学任务,使体育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能片面夸大教与学的矛盾,实现体育教学的优化则必须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指导与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培养出更多的体质优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起到参课议课的作用,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使体育教学得到更优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对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4.2 建议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的体现程度及关系,在新时期、新的体育教学形势下仍是全新的课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科学研究方法, 对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了深入剖析, 对只有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 要强化教师的主导性,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导,主体

参考文献

[1]姬阳彤.从教学质量公式谈教师的“主导”作用[J].长江水利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1994, VOL11, (1) :23-24.

[2]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1993, 1511.

[3]夏立君.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J].体育教学, 2004, (5) .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8

在某些学科中,学生是过程的主体,积极参与,双边互动,热闹非凡,而主导者(教师)则居中调度,言简意深,收放自如。而历史课则不同,若说主体,那么学生应该是思维的主体、能力的主体、记忆的主体,而过程则是主导的事,少讲有时是不可能的。一些人认为教师的少讲就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

主体参与并不排斥教师主导,二者是个统一体,那种认为主体参与就是什么都交给学生,学生什么都能做到的想法,是非常片面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有的课只讲文字,没有深入;有的课老师让学生重复课文,等于把老师的“满堂灌”变为学生的“满堂灌”,使课改变味了。正如在《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中提到的:“问题解决式教育毫无疑问要挑战教授的霸主地位,但并不否认教授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存在价值。事实上,课堂讲授可能是一种不可代替的教学形式,有教育就有讲授。在以问题解决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下,课堂讲授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它的存在价值:(1)有关学生常识性了解的事实性知识的教学;(2)有难度的学术性问题的教学;(3)对部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补课性教学。讲授性教学作为问题解决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学生的底线水平。”历史学科由于其历史内容的不可改变性,其历史时空的确定性、立场观点的阶级性、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参与者。如历史结论,他靠的是史实,而学生在史实的拥有方面少得可怜,获得课外的东西学生更是有限,因为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很少有功夫去阅读,而教材本身又具有一定局限性,如内容的简洁性、叙述得不完整(这个问题中当然有减负的成分在内),甚至一些编排得不科学等,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这时教师的补充说明、详细讲解、重新编排等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些可能给人以“满堂灌”的感觉,但只要把握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让学生在思维、能力诸方面得到锻炼,在知识上得到实惠,让学生充当“实战”的主体,而不再是“演戏”的主体,足矣。何处需主体,何处需主导,不同内容不同课程中二者孰轻孰重以及如何提高“导”的艺术性,加强“导”的渗透性,使参与的程度加深,速度加快,质量提高,都是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探索的。下面以我校的一些课例做一说明。

如,华师版世界历史(上)第1节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材上讲“大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氏族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那么氏族社会之前是什么组织呢?我们告诉学生是“原始人群”阶段,这样知识就完整了。讲母系氏族时告诉学生:从族内关系来说,氏族成员关系平等,集体居住,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没有多少剩余产品,不可能出现私有和剥削,没有阶级之分。讲父系氏族社会时,我们这样讲: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不断对外战争掠夺所得,有可能使财富日渐集聚,从而出现私有财产,到了父系氏族晚期,氏族部分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阶级和国家逐渐产生,这样人类就从原始平等的社会转向存在阶级差别与对立的社会。同时,我们也对“生产力”“阶级”“国家”这些名词作解释。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老师可以替学生消除,这样做是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会因此而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科学体现。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教材在第16课讲了一目《政权分立》,又在17课讲了一目《北方政局》,一项内容分散两处,学起来不连贯,且难以把握政局特征,这些内容若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不是不可以,但浪费时间又意义不大,还挖掘不出多少思维的因素,我们的处理办法是直接把两目内容合并,做成示意图,并告知特征,学生记忆即可。

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隋

说明:(1)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的近400年里,除西晋短期统一37年外,其余时间都处在政权分立、南北对立的复杂政局之中。

(2)政局特点总体上是南北对立,南北政局又各有不同,北方战乱不断,政权对立,经济破坏,客观上民族融合加强。南方政权是前后相继,相对稳定,人口南迁,经济发展。

这里涉及一些固有知识以及一部分的理论知识,你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也思考不出来,所以,教师应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并不违背新课堂的精神。告诉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多媒体的,我们在教学中更多的时候是以“资料链接”的形式展现的。

参考文献:

赵文龙.史料的选择与使用[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05).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9

——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感

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

学常振华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然而,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上体育课时,先带领学生跑一跑,做做操,接着集中讲解一下所学内容,就进入学生自由学练阶段,并在自主学练阶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美其名曰: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学生不但基本技术没有掌握好,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在低水平、幼稚化阶段徘徊。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以外,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被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得不到保证,对学生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及时正确掌握没有好处,对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非常不利。

回顾本次活动,宋尽贤主任在谈到一节好的体育课的评价标准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构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正确、有效地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关键取决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条件,营造什么样的学习氛围,选用什么样的组织教法,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等。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正确认识和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清楚学生主体是指学习主体,而不是生活主体、娱乐主体、购物主体等别的什么主体,所以不能把学生说成“上帝”或“顾客”,学校也不是商店,不是饭馆,不是娱乐场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还不多,运动经验有限,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不高,甚至对自身的体育需要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育对其施加的影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此外,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据此,教师在构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把学生的“主观性”误当成“主体性”。更不能动摇教师“教”的权威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有效地选择与运用组织教法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此外,还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观此次参加展示的16节体育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体育课程的性质。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多样,组织有效,教学步骤清晰。

(四)教师都非常注重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16节展示课中田径4节,篮球和排球各1节,体操3节,其余8节都是新开发的教材内容。如自编棍术、艺术体操、拉丁舞、定向越野、橄榄球、侗族摔跤、搏击操、跆拳道、手球、。其中以武术、搏击操和跆拳道最受广大师生和专家青睐。

(五)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例如:讲授跆拳道的季顺志老师,自幼习武并获得过全国冠军,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际武术六段。具备了很高的专业水平。还有讲授自编棍术组合的王建伟老师,武术国家一级裁判和一级运动员。另外几个教师也都具备了较高地专业水平。正是由于这十几位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才会在寒冷的冬天用最短的时间内点燃学生内心的学练热情,才会感染观摩体育教师和与会评委和专家。

从以上五个特点不难看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主导作用贯穿始终。尤其在教学设计、组织教法、教材的开发利用、提高专业水平四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在观摩展示现场,由于是异地上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地更加明显。

本届全国观摩展示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专家对展示课的精彩点评,本次活动云集了国内几乎所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学者、专家和一线优秀体育教师。专家评委那精彩纷呈、独具慧眼的点评,使我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中对自编棍术组合和跆拳道两节课的点评我印象记忆犹新,赖天德教授对自编棍术组合课的评价是:“民族性强,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教师基本功扎实。”毛振明教授对跆拳道课的评价是:“本节课教师和学生都真正地投入进去了,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教师的真本事,体育课就是要让学生投入进去,要让学生感到有收获”。此外,对我市教师陈珂的手球课,专家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对教材的开发方面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我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理解新课标、把握教材、组织教法、学法指导、教材开发、专业水平和基本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尤其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我计划利用周边体育资源,自己主动走出去,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便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我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宋尽贤主任在学术综述中就如何上好体育课的九条标准,把它当作今后一段时期体育教学的航标指引自己、鞭策自己把体育课程改革继续扎实深入地进行下去。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10

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领悟新课程的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加以实施。在落实新课程改革中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状况出现。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或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物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可见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教师就是一个媒体,一个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创造力的媒体,我们难以想象,一个不敢创新,墨守成规,刻板教条的老师会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

1、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言传身教,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充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好帮手。在教学中,物理教师的“主导”要活现于师生共同钻研、教学相长中。

2、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提供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做到为学而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给学生的学习导之以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掌握规律,形成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①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确定的目标来学习,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现象。②确定重点难点,解答疑难问题。教师需要对教材熟悉在心,对学生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理解和掌握,并给学生以准确精练的解答。③设计教学结构,调控教学节奏。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调控好教学节奏,是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学过程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④确定教学方法。物理学科教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发挥主导性,根据教学目标统—、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注重课本本身的情、趣、义、理,充分运用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健美操课;主导和主体;结合教学

“主导”和“主体”结合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学习。

一、现阶段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不能有效结合

健美操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健美操的概述、特点、运动价值、锻炼的意义、审美和欣赏、创编等。这些知识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简单的学习,或者是在多媒体教室学生自己进行观看,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讲解,只注重实际操练。

2.只注重考试,忽视全面发展

健美操的学习到最后都有一个固定的考试模式。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进行重复、枯燥的训练。这种错误的应试教育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大量反复、枯燥的训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无法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3.考评方式只注重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

健美操的课程考试是总结性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健美操所选项目的技术掌握,以此进行评分。这种考评模式忽视学生平时学习的程度和课堂实践时的综合表现,这也是应试教育常见的问题。

二、“主导”和“主体”结合教学的应用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生的心里,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高理论知识、组织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扎实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共同参与,师生合作

在健美操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地交流沟通,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丰富课堂内容,不能一味地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多选些趣味性的、符合学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来辅助讲解,运用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特别是选取一些健美操比赛的视频,这样从感官方面就加强了对学生的刺激,吸引了他们的眼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课件的设计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任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件是教师一个人完成,很少有学生的参与。好的课程会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然而教师自己做的课件很大程度上缺少学生的参与,很难引起共鸣。教师要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到实处,可以安排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规划出来,其他部分交由学生设计,教师担任“监督”的角色,在旁指导更正。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主题大纲进行填充,可以融入自己的特色,这样设计出来的“剧本”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户外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固定的舞蹈姿势、动作学习扎实后,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在固定姿势不变的情况下,怎样变换队形可以更优美地展现健美操?”“根据同一音乐,三个小组自己编排自己的舞蹈,如何体现自己小组独有的特色?”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探索能力,促使他们去解决问题。同时,在问题的讨论、解决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交流。

5.加强团队的协作能力

健美操是一项多人参与的项目,需要大家的紧密配合。在健美操的学习中,往往是分成小组来进行学习的,组员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团队合作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也学会了自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考评的优化

健美操的考评标准不能只停留在对健美操技术的掌握上,而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在平常课程设计中的参与度,组织管理能力,学习进步的幅度,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等,这些方面都应该加入考核标准之中。

三、总结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尊重、理解并支持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张富强.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报,2007,9(2):68-72.

上一篇:机关物业维修工作制度下一篇:李艳丽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