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地位

2024-07-11

教师主导地位(精选11篇)

教师主导地位 篇1

面对新课程, 感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是教师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 真正成为教材的主人的需要。对教材, 要读懂、读透, 才能站在学科的高度, 使自己的课堂拥有“学科厚度”。二是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 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方法的调整与选择, 这样, 能使“教”的工作与“学”的活动构成有机的“教学关系”。

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 首先要有时间保证, 如果整节课都是教师的活动, 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第二, 教师上课, 是给学生听, 为学生服务的。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 目的只有一个, 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第三, 教师安排的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是什么、效果怎么样?我们要时时思考。

在课堂上, 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不应提;凡能由学生读懂的内容, 教师不应讲;凡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应教。那么, 教师教什么?打一个比方, 教师在学生“跳一跳, 摘果子”的“跳”的过程中助他一把, 让学生爱跳、能跳、跳得高。另外, 要让“果子”更有价值, 而且, 还要让学生明白、体验到。如何“生产”这一颗颗“果子”?一是依据课程标准, 增强课程标准意识。二是用好教材, 使教学符合学科特点。如果学生“摘”不到“果子”怎么办?作为教师, 一是要适时调整, 把“果子”降低一点, 不断地去适应学生, 而不是相反, 要学生适应教师。二是改进“助”的方法, 提高“助”的效率。三是不管学生能不能“摘”到果子, 都要让学生享受“摘”的过程。摘的过程应是有趣的、快乐的、互助的、合作的、主动的。一句话, 是三维目标整合的多元发展。

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能够独立地、主动地学习, 并能就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验证。第二, 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 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诠释。第三, 能够质疑、提出、探究问题, 并试图找到解决的方案。第四,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整合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并能掌握和运用。第五, 能够针对自主行动、个体发展和生活的意义进行反思和批判, 对自身行为的动机、目标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是教师应有的责任, 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给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治、自信、自理能力, 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技能, 学生就会学得主动, 教师也就能教得轻松。

三、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学生的求知心理活动是主动的, 物理课堂上, 学生不仅先行自主地理解学习内容, 而且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的成果, 深化了所学的内容,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提升与发展。

第一, 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独立学习的潜能。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过程, 教师是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有效指导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当然,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 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摸索, 教师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 教师要让所有学生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学习。

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促进者, 致力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与培养。当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的时候, 其精神面貌就会发生改变, 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 学习将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成就感的行动。

第三, 教师要坚持让学生独立学习。

教师应改变以往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的做法, 摒弃学生学不会、不会学的担心, 避免出现过度教学甚至包办代替学生学习的现象。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的环境,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四, 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师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 但是也必须明白,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会存在差异。教师不能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 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 并帮助他们实现其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发展。

第五, 要允许学生表达个性化的观点。

学生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往往表示学生不是在记忆, 而是在独立地分析和思考。“少教多学”, 赋予学生学习的权力和责任, 教师要允许每位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2]吴永熙.试论物理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3)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2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发挥 教师主导 落实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是自己的事,要掌握知识,要养成习惯,要提高能力,必须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达到目的。只有自己才是内因,其它的一切都是外因,所有的外因,都只能通过自己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

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只有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的要求是让学生主宰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导入思考的世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必须明确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不是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既要仔细思考教师怎么教,更要精心设计学生怎么学,真正做到因学论教,以学定教。教师要诱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成为模式。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心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和教材,根本无法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主体地位也就无从形成。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自己的引路人,在知识的海洋中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时,才能真正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让师爱永驻课堂,让课堂充满情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

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面向学生的实际,包括动力、基础、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实际,一切脱离学生实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没有效果的。动力的激发、基础的夯实、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渗透和培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创设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坚持预习在课堂、练习在课堂,而不是将预习和作业放在课外;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写、大胆地说,而不是使学生消极地抄笔记、被动地回答问题;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热烈的交流、激烈地辩论,而不是让课堂过度沉闷、使学生一言不发;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思考、积极的表现,而不是使学生思维停滞、整体麻木。一句话,就是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和动脑,在教师的帮助下全面完成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毋庸质疑的,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的,是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教师的作用发挥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更好的落实。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也就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诸多的困惑,离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模式,不少老师感到很不适应,无所适从,甚至束手无策。有的老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执行教学进度;不少老师面对不愿学、不想学甚至厌学的学生无能为力,回天乏术;有的老师被新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新要求、新做法、新措施以及不断派生出来的新问题弄得眼花缭乱,有招架之心,无招架之力。抓不住主要矛盾,理不清工作头绪;还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的潜力,也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上大多是学生被动智力参与,有的学生甚至是零智力参与;更有甚者,则干脆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要求当形式,让新做法走过场。还是紧紧抱住“注入式”“满堂灌”不放,消极应付,以教师完成讲授任务为目的……面对如此多的困惑,作为教师如果不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则很容易被问题所阻拦、被困难所击倒,将会以失败者的心态痛苦地面对着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解惑的过程、是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作用,改革才会有进展,效果才会很明显。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必须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理念。其次是课前备课中的深入钻研和精心设计。这两个方面都不是今天我们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必须要研究教师在课堂中的“讲”。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尽量多地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要做到这点,确实很不容易,没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精深的功底,没有课前精心的备课,要掌握和控制好这“讲”的时机和时间是很难做到的。要保证这“讲”的质量则就更难了。精深的功底,精心的准备,一要吃透教材,二要吃透学生,三要认真设计,四要有较好的语言功底,五要有较高的课堂应变能力。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模式,但无固定僵化的模式;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教师“讲”的作用。

教师的“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接受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也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若教师的“讲”是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时或是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之后进行的,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则这种接受性学习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消极的,没有效果的。具体来说,以下两大类“讲”比较适合新课堂教学的要求。

(1)激发与鼓励,调控和规范。预习前的“讲”。明目标,重激发。在学生自主预习前,教师可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 对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创设新课学习的教学情境,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预习(练习)中的“讲”。施调控,关差异。在学生自主预习(练习)中,教师一般不宜讲,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如果整体预习(练习)氛围不佳,学生预习(练习)纪律存在问题时,教师可及时实施调控,话语不可多,但要切中要害,切实提高学生整体预习(练习)效果。在预习(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预习(练习)情况,对预习(练习)习惯较差,存在较大预习(练习)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面对面地加以个别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练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练习)的信心和能力。环节转换时的“讲”。提要求,立规范。在教学环节转换时,教师要简要地评价上一教学环节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下一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完成各环节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小组讨论中的“讲”。观动态,勤提示。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开展讨论的情况,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看小组讨论的程序和规范是否得以落实。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保证小组讨论的实际效果。学生展示中的“讲”。看表现,多鼓励。在学生板演(表演)展示时,教师不仅要看板演(表演)学生的展示,更要看大多数未参与展示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努力营造好学生参与展示的氛围,要对参与展示的学生适时进行鼓励。

(2)点拨与提示,启发与指导。在学生阅读预习、做预习题(检测题)、小组讨论、板演(表演)展示等环节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教师适时精辟的讲解,将起着启迪思维、画龙点睛、释疑解难的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局限,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含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即阅而不明。此时,有效的讲解或点拨诱导就成为必要。与文本对话,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这是阅读的目的。可这种体验在学生阅读实践中往往难以获得,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是学生获得较好体验的途径。当问题深、难、泛时,学生探究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会不完全,会卡壳。此时,教师就要提供资料,适时引导、启发、讲解,指导学生推动探究的进程获取问题的结论。通过各环节的学习,总会有一些靠学生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课程的难点所在,此时,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深入的讲解,此项讲解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好教学目标。

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弱化与捍卫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主导地位,弱化,捍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将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语文课堂,课堂的确活起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夸大,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乃至缺失。

一、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弱化的表现

1.教学目标缺失 ,教学处于无序状态 。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当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弱化到一定程度后,很有可能导致教学目标的缺失。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针对“封阳台好,还是不封阳台好”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封阳台”,另一派支持“不封阳台”。讨论过程中,教师成了旁听者,而大半节课也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过去了。课后,这位教师在阐述教学设计时提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体会简洁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然而,由于过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导致语文课上成了辩论课“, 简洁传神的描写“”形象化的议论”这些充满语文味的教学目标完全没有得到落实。

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如果这项工程经常出现目标缺失的情况, 必然会使整个工程陷入杂乱无序的状态, 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究会变成自由学习。所以,我们应当保障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重视教学目标的落实,因为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夸大学生的独特体验 ,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以标准答案的权威规范学生的感悟”的做法遭到了口诛笔伐,是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几乎成了评判一节课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但是,如果在此过程中过分地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盲目地为学生的见解叫好,则是对学生的无原则吹捧。

例如,有学生在听完《愚公移山》的故事后,感叹道:“愚公真愚,不搬家也不必移山啊,挖个隧道不是很好嘛。”这样的体验可谓无视文本的内涵,如果教师予以肯定,很难想象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3.浅层次阅读泛滥 。

时下, 部分语文课堂中充斥的是无感受的阅读、无效果的探究、无思考的交流,教师似乎不需要对文本的内涵做深刻的挖掘, 而是只要一声令下“现在开始讨论”,于是,“热热闹闹”的讨论就开始了,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理解也就生成了。情感的独特体验、灵感的产生是否就在这样的探究、交流中得以实现? 显然不是。课堂中,教师作为“点拨者”的角色不能缺失。

例如,浙派名师张悦在执教《故都的秋》一课时, 提问学生:“文字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由于涉及作品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始终浮于表面,很难深入文本内涵。当一位学生回答“郁达夫是一个非常安闲的人”时,张悦老师及时追问:“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没有喝饮料,也没有喝咖啡,这一碗‘浓茶’意味着什么? 郁达夫来到北京后,没有住宾馆,而是住在破院里,从这个‘破’字,你想到了什么? ”由此将学生探究的重点引向了“浓茶”和“破院”。通过讨论,学生由“浓茶”的苦涩和“破院”的破败联想到北京城过去的沉重、沧桑和衰败,继而理解了大文豪郁达夫身上也有着一种感怀过往的恋旧情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相信多数学生很难抓住“浓茶”和“破院”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分析。所以,语文课既离不开安静的阅读、沉静的思考,更离不开教师的点拨。

二、对捍卫教师主导地位的思考

1. 在 尊重预设性目标的基础上 , 追求教学生成性目标。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弹性预设,因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情境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上所有可能的变化, 而应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机智应对。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展开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及时地舍弃或转化一些“教学意外”。有了这样的课前弹性预设, 就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条件, 而这一切都依赖于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性。

2. 在 充分尊重文本内涵的基础上 , 鼓励学生的独特体验。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学的灵魂应该附“体”,这个“体”就是文本,只有吟咏品味、含英咀华,才能真正对文本做出创造性的解读;离开了文本,解读就会失去灵魂。所以,即使文学文本的意义存在不确定性,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时,也必须立足文本。

语文课堂重视的是对人文内涵的挖掘,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有时能够左右学生的价值取向, 因此, 教师要在充分挖掘文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丰富文本内涵,只要符合真善美的基本原则, 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引导。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带着某种价值取向走向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正确的文本价值;不是仅仅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引导他们真正地展开对文本的探究。

3.有 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 拒绝学生的浅层次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人并非生来就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指导,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关键时候的引导,能够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在此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是“帮助者”“指导者 ”的角色 ,而学生则会在此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期待视野”,寻找到“认知空白点”,从而构建自身的文本意义。

教师主导地位 篇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以学生为主体意识增强”,如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业练习题的确定等都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引导和组织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老师们往往喜欢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一个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如此被动,他的积极性怎么调动得起来,根本不能提出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做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学习,我感觉要取得这样的课堂效果,就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主导地位 篇5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反应,大多数学生在田径课教学中表现出,情绪消极、兴趣淡化,不喜欢田径课。原因其一是田径运动项目的要求性极高,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怕苦、怕累,其二是对运动中的动作概念、技术要领模糊不清,怕受伤害有恐惧心理。其三是学生身体条件基础较差,完成不了任务或完不成任务怕丢面子、伤尊严。其四是课的组织方法不当,出现错误动作的影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让学生喜欢田径课,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目标实施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在科学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经过一定的努力,大多数学生是可以达到的。如果目标太低会阻碍刺激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目标过高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對自己缺乏信心而失去学习兴趣。二者都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所以从认识、技能、情感、负荷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田径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讲解规范化

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运用体育术语,不用土话讲解,讲解语言清晰精炼,抓住教学关键问题,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重点、难点讲解,这是提高教学的重要环节。另外讲解要富有技巧和启发性,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做到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啰里啰嗦没有重点,没有准确的讲解技巧和启发性,或者过多地运用体育术语长篇大论进行长时间的讲解,会使学生不耐烦失去兴趣。

3.示范准确、优美

能够用自身的能力以身为范进行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让学生观摩,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投掷和跳高、跳远等一些田径项目。一方面能给建立完美的动作表象和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心理上连锁反应:欣赏—羡慕——向往——思维——实践,是学生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面前能讲会做的教师让学生模仿、崇拜、迷恋。

二、练习中教学手段的主导地位

1.精讲多练

首先,通过反复练习可以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注重运动的合理适度性,根据不同田径项目的特点以及课的类型,合理搭配教材,选择教学手段,安排好课的练习密度,获得适宜的生理负荷,既要增进体质的发展,有不损害身体。其次,一项基本技术的掌握要通过不同形式反复练习与实践,重复能巩固神经系统与肌肉之间的协调。通过反复练习后,学生一旦掌握某一基本技术,就不容易忘掉,只能越练越精,这就是通常讲的熟能生巧。即使是在激烈的比赛当中,也能不假思索地把动作做出来。

2.准确诊断

诊断是教学的出发点,科学准确地诊断可以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重要依据。重点是对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诊断。诊断包括身体机能形态、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就像医生为病人治病一样,只有准确地诊断,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田径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科学准确诊断,找到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3.及时改进错误

针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和有恐惧心理等因素,在练习中由于可能出现组织教法和手段安排不当,对技术动作概念方法要领不清楚,学生身体水平较差等原因出现错误动作和姿势不良等现象。教师应不是训斥和指责批评,而是给予笑脸激励和直接帮助。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领会动作方法和要领,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会动作的自信心。

4.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上进心,所以要多表扬,不要当众批评学生。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极对批评的反应,因人而已区别对待。要适当,要讲策略,抓住学生的内心特点,不要批评过多,积极的鼓励与指点比消极的指责更有用。

三、对待学生态度的主导地位

1.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偏重技能好、技术优秀的学生,要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的学生更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使他们自信心提高,不断进步。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经常对差生进行讽刺、挖苦,甚至指责、辱骂,其结果会使学生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会因疏忽、犹豫或身体素质差、技术掌握不好,导致动作失败而受伤。因此,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以保证他们的安全,使他们放心大胆地做练习。

2.注重能力培养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心理方面的能力,如竞争、意志、创造等能力;自控能力,如在获得胜利和荣誉时,在受挫与失败时,要冷静、坚强、理智。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自我监督能力、组织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3.营造活动的主体对象

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地位,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在一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景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4.体验成功乐趣

为了让学生通过自我验证,体验成功,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教材的难度与要求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之后,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利用诱导法增加辅助练习,用诱导的手段是练习内容有易到难,有间到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高度责任感的主导地位

1.融洽的合作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互的、融洽的关系,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旧的教育观念影响,师道尊严在内教学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加上田径课和其他课不同的特点,即命令式的口气比较多,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了信心,因此,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心理素质培养

教师主导地位 篇6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就要对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将学生视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整个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因此,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就必须要准确认识到教与学是对立统一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整个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所展开的, 将学生视为富有主观能动性与巨大潜能的鲜活生命个体, 尊重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 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就要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 对教材知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同时又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 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来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就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要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 与学生一起展开探究性学习,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 并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展开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究, 主动构建知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 因此, 教师不要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展现学生的个性, 释放学生的潜能。而这一切需要让学生置身于和谐安全的氛围与环境之中, 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 这样才能让学生打消种种顾虑与消极情绪, 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究, 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为此, 教师要改变以往专制的教学氛围, 而是要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 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保持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

1.情感互动。 没有情感的学习势必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这样的教学是枯燥无味、机械呆板的。为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互动, 更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以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数学教学, 将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 进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

2.鼓励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的主人, 自然课堂上就要有更多学生探究的身影, 更多不同的声音。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 同时更能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 启迪学生的思维, 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多不同的见解与感受, 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自由而充分地展现个性, 释放潜能, 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

三、展开积极的多向互动, 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

教学的成败关键就在于教与学关系的处理。 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活动, 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探究的双边活动。可以说, 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构建双主体教学才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手段。 因此, 教师不要将自己塑造成高高在上的单纯师者, 而是俯下身来, 走进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来展开互动探究, 在扶与放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究完成的教师就不要讲, 而应在学生思维困惑、理解错误时抓住教学的重要契机, 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 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展开思考。这样就不再是将现成的书本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与学生一起来展开探究, 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走进科学探究的世界。 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需求。 此时, 教师就可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发挥小组成员共同的聪明才智, 在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互动, 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 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探究的主体, 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自主地发现与创造, 以使学生在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学会数学思维,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与探索者。 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学堂,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统一。

总之,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想, 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 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才能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实现学与教的统一,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祁世林, 侍富平.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 2015 (29) .

教师主导地位 篇7

一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 但不能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 这样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创新教学法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 例如:我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地理经纬度时, 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测量学校经纬度的实践活动。我选择了春分前后的一天, 天气晴朗, 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经纬度的测试, 首先要在操场中竖一个标杆, 并量出标杆长度1.5m, 通过不同时段对标杆影子进行测量, 早上六点的影长L1, 和中午十二点的影长L2, 计算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H, 利用公式计算出纬度, 通过北京时间和本地时间的时间差计算经度。在这个过程中, 我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而不是对学生的实践指手画脚, 从最初的测量策略到动手实践都是学生自己讨论研究并独立完成的, 我仅是在过程中起到辅助和组织的作用。

二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利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但进行小组讨论不能完全由学生掌控课堂, 这样会降低讨论效率、影响课堂纪律, 教师应有效地管理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起到主导作用。例如:我在讲到人口与城市时, 就进行了一堂小组讨论课, 我将学生分为三组, 分别提出了三个问题, 即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地位、分布、特点及城建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配, 表现最好的小组可以优先选择讨论的问题, 分配好题目后, 进行问题讨论并将问题填写在表格里。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 我会适度地控制课堂纪律, 并适时地参与他们的讨论, 并在学生出现讨论困难时进行良性引导。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 还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所说的教师主导地位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讲课,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我们所说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指在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 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只是一个表演者, 干涉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 要成为良性的引导者。在课下, 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 帮助学生一起解决课堂上没有消化的难题。我们要建立管理型的师生关系, 在控制大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我在教学中积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同时, 又进行适当的管理, 这使地理课堂的效率提高了。

四引导设问, 创设情境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应利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 我们可用生活创设情境, 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 如讲到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 可通过南北方建筑样式的不同、吃饭的口味不同等进行情境创设。其次, 我们还可通过叙述进行情境创设, 通过讲述故事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如讲到各大洲和陆地时, 可运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故事进行创设情境。再次, 我们可以用诗歌、俗语谚语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讲到大陆气候时, 可用“早穿棉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的俗语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后, 我们可利用图景创设情境, 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 播放图片、视频等给学生看, 如利用动态图片揭示地球、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轨迹等, 提高学生的兴趣, 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 教师可利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小组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设问, 创设情境等方式来增加课堂活跃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领和组织教学的作用, 充分发挥主导地位, 控制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适宜程度, 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摘要:高中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需要把握主导地位, 通过有效地管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通过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的有效管理, 增强课堂效率,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教师,主导,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浩.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例[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7)

[2]余森.浇生活之水绽课堂之花——浅谈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J].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12 (3)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地位 篇8

可见, 物理实验课程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物理教学的质量.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让实验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推进器?就是我们需要多思考的问题.

一、做导游, 引导明确目的, 弄清原理和方法

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是让他们做好学生实验的第一步.所谓“明确实验目的”即要使学生清楚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 不能根据教材要求很好地理解它, 则会在实验时面对眼前的仪器束手无策, 此次实验活动必然“收获无几”.也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 才能使自己成为实验的主人, 为实现真正的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过程中, 教师作为引导着学生徜徉于知识海洋的导游, 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 也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既有有组织的指导预习, 也应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做工程师, 精心设计实验, 细心选取器材

这就需要作为物理教师的你作一个非凡的工程师, 精心设计学生的实验过程, 并根据实验细心选择适合当下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

实验的设计包含的要素较多: (1) 注重实验方法; (2) 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3) 设计的步骤科学可行; (4) 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

器材的选择往往被部分教师所忽视, 其实:它是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异常重要的一环, 有时甚至能左右实验的成败.

以笔者教学《熔化与凝固》一节为例, 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很能说明问题.

课前, 先确定本节的主线为利用对比法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

先在1班上时, 师生共同学习了熔化、凝固定义后, 很自然过渡到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关系及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上来了, 共同讨论实验方法时, 同学们都认识到物体吸放热不均匀有可能影响本实验, 不失时机推出“水浴法”及通过不停搅拌等手段来使吸热均匀.然而“百密一疏”, 在冰的选择上, 我采用通常的碎冰 (即用锤子将冰块一一敲碎) 装入大试管, 进行实验, 结果却并不理想.小结如下: (1) 缺少冰在低温吸热升温而物态不变的过程发现; (2) 冰在熔化过程中, 虽经不断搅拌, 即温度却仍有小幅振荡; (3) 熔化过程过短 (3.5 min) , 不足以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印象……

痛定思痛, 在3班再上本节课时, 我对实验的器材作了根本改变:①变贮冰保温瓶单层为“双层”, 在夹层中装入-10 ℃的20%酒精, 从而可控制实验时碎冰的初温达-6 ℃左右, 可让学生发现晶体固态物质在未达熔点前吸热升温而物态却并不变化的过程;②变碎冰为霜, 使颗粒更细小, 受热更均匀, 甚至无需搅拌;③变水浴为空气浴, 即通过冰从空气中吸热给冰“加热”, 使冰得以缓慢吸热.实验中, 经4~5 min后, 冰温度达到了0 ℃, 此后经历了“漫长”的15 min的熔化时间, 这期间学生们还发现这些细冰熔化后形成的一个个气泡在冰水中缓慢上升这一以前老师也未见过的过程, 收获到了许多意外之喜.学生们充分理解了“盘中水冰, 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句话的含义.

怎么样, 工程师的地位不可或缺吧!

三、做主持, 启发思维碰撞, 引来百花齐放

学生实验时, 应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以笔者去年上的一节公开课《光的折射》为例, 即可见一斑.

我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杯热水 (热水的水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 , 一只激光手电筒, 一张硬白塑料片, 一只空塑料杯, 一只长吸管等, 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 结合自习, 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

实验讨论时, 我作为“主持人”, 让同学们广开言路, 各抒已见, 结果呢?经统计, 本节课, 学生探究后, 共提出了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参与实验后的总结交流: (1)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改变传播方向, 且偏向法线; (2) 增大入射角, 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3) 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 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 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 (5) 在 (4) 结论中,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候, 没有光线进入空气; (6) 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 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 慢慢加水后, 点向法线方向靠近; (8) 斜射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 (9) 竖直放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象变短了, 而从旁边看过去, 好象变粗了……

四、做导师, 纵论实验得失, 升华实验成果

实验的及时总结, 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时就是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啦!

实验中虽有百花齐放之乐, 却也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导师此时的作用可谓“画龙点睛”, 不失时机的点评实验的得与失可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 你这位导师还应采用更为直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找寻实验数据间的联系.图象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用图象法来描述物理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通过图象的比较, 学生能够较容易的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 这种直观印象有时能透过事物的本质, 诱使人们做更深入的探讨, 利用图象法思路清晰可以使得物理问题简化明了, 能起到一般计算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可以使物理概念得到进一步拓展, 而且图象法能将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自学不可能达到的啊!

教师主导地位 篇9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主导地位的表现

教学是十分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能否上好一节课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因此, 首先教师要钻研大纲, 吃透教材, 用好教材, 瞻前顾后地备好每一节课。铺垫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 以旧引新, 在新旧之间架起桥梁, 为学生自学奠定基础, 使学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实现知识迁移。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往往是容易疏忽导课这个环节。无论哪一科课堂教学导课的功能都体现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到与本课有关的最佳状态中。所以, 教师应尽力运用导入法,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 学生的向导和学习的榜样

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作答, 并给学生及时的反馈。一个有经验的英语老师, 总是把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联系在一起, 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参与意识。思维活动是增强学生理解水平的活动,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征的掌握。

二、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应从多种教学法入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传统的教学媒体和现代的教学媒体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引发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另外, 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 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除此之外还可以上些英语歌曲欣赏课, 组织英语兴趣小组, 组织各种竞赛等来培养学生的稳定的兴趣。

(二)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不苟言笑, 板着脸孔说教, 学生就会感到厌烦、腻味, 不敢大胆发言, 不敢参与表演等。试想一下, 如果是这样的话, 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该如何发挥呢?因此, 教师应摆脱硬性灌输、空洞说教的做法, 通过情景暗示实施立体渗透, 使学生触景生情般地发现问题和进入角色,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引发心理共鸣。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在毫无思想顾虑的情况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展开想象, 进行思维活动,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 置身语言学习情境中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就得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要想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课题导入。教师应根据不同题材与课型, 采用多种导入方式。例如, 教学“Mother”一课时, 我先播放阎维文的歌曲, 当这首歌唱到高潮的时候, 我发现有些同学已经被歌曲中的歌词深深地感动, 然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What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2.Please introduce your mother.学生在回答两个问题的同时就已经对英语口语和交际的能力进行了锻炼, 这样就是老师导入、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不是教师一教就会的,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不断训练而学会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计划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 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能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创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 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总之, 英语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学科, 在任何场合和学习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相辅相成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基本的要素, 教与学又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地位, 其作用和影响是相互的。教必须以学为依据, 学必须以教为指导。

总之, 外语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都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展现的。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实现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适当地借鉴西方语言教学法, 使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到更积极的发挥, 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2]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4]张学仪.试论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1) .

[5]扬忠等.国外英语教学流派及我国英语教学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教师主导地位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主导地位 体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句话重复了好几年,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如何体现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率者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奉献永远大于索取的为人师表的事业,从师范学校一毕业,就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人生准则,并用这样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工作,从不奢望、苛求社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回报,做到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引领下,思想境界一定会得到升华。另外,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质量,教师要处理好与同学科的教师的关系,与任同一个班课的教师的关系。教师具有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就能够团结同事,集体协作,加强同本年级及上下年级语文教师的合作,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教”的过程与“学”的有机统一,是教师与学生信息反馈、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是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从而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整个教学过程是在非常开放的、和谐的、富有趣味的课堂气氛中进行的,这里充满着讨论、交流,充满着合作、质疑,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把教师看做是知识的占有者、学习的裁判与权威,处于完全主动、支配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纯粹是一种单向传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气氛枯燥、呆板,学生思维定势,缺乏创新和个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活动的设计主持者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学生自治管理能力上,即培养学生形成自育能力、自治能力和自学能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将“民主、科学”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自立、自治。教师的角色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辩论、讨论时,教师就应担当主持人、裁判員的角色;如果是一堂朗读或诵读、演讲,教师就应担当起评论员的角色;如果是一堂学生课本话剧表演,教师就应担当起导演的角色。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需要变化角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又饶有兴趣的学习气氛中探索、学习、发现、提高,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协作意识。过去的课堂上学生常常被教师提出的问题牵来扯去,学习没有热情和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见,思维是由疑问开始的。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学生提出比教师提问效果好。教师还要设法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则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四、学生思维发展的启发、引导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导入,从微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上一堂专题为“具体是记叙文的灵魂”的作文指导课时,我不是讲解概念、原理,而是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诗句同是表现愁的,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意象将愁具体化,使它有形有色,有动有静,感人至深,可见“具体”对语文写作是何等地的重要。这样一讲,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提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不要讲,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教师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大量的问题还要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解决,教师做到“举一”精神,引导学生“反三”自学、自练,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样把探索的机会让给学生,学生就不可能昏昏欲睡,既能学到应有的基础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变教学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而影响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能力。

教师主导地位 篇11

关键词:电工教师,实训教学,主导地位

技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所以, 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较高要求的同时, 操作技术也是他们学习中的重点。因此, 必须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入手。下面就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为例, 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职业课程设置中,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第四版) 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的抽象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 对初学者来说几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因此,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本身由实训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这本教材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理论与技能一体化, 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实训教师的主导地位, 让实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做导游, 引导学生明确实训目的, 提高学习兴趣

做导游, 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指导学生明确实训目的, 是让他们掌握技能的第一步, 即弄清楚本节实训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必然收获无几, 只有明确了实训目的, 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企业电气控制的对象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机械, 要实现生产机械自动化控制, 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 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为此, 我们有必要作学生的导游。比如, 在学习绪论时, 为了提高兴趣, 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有用性, 可组织学生参观教学。在参观教学中, 教师先要充分熟悉生产机械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材,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讲清参观目的, 把本学期所要用到的元器件名称告诉学生, 对每一个元器件提出一些问题, 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完成它, 即带着问题参观。同时, 参观时要分组进行, 切不可全班学生一齐去参观, 因为技校生自控能力差, 达不到教学效果。每小组以6~8人为宜, 轮流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主要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适当时候教师模拟操纵机器以作演示, 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 让学生观察, 然后提问检查, 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时上课时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以保持兴趣。每次实训都要求学生必须通电, 以便于发现电路故障现象, 教师及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 这样才能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 笔者在讲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时, 先复习点动控制电路, 然后问学生:“当按钮按下去时, 电机转动, 如果我有急事, 需要很长时间走开, 但电机又不能停时, 怎么办?如何满足我的控制需要?”这时, 可以因势利导, 列举现实生活中刮大风, 我要把门关上, 怎么办?锁门!同样, 我可不可以把电路也“锁”住呢?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 一步一步引入课题。等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 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学生的“导游”, 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 又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训有关的知识点。

做工程师, 精心设计课题和多层次练习, 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主要是对学生上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多层次练习, 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帮助他们解决实训时遇到的问题。

要教好一门课, 需要把握学科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第四版) , 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 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然后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教学。其特点是先基础、后应用, 符合教学规律。根据大纲要求, 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 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 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 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对教材内容讲授顺序进行了修改。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内容的学习穿插进行, 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 需要哪些电器元器件, 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元器件。例如, 讲解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 先讲解刀开关、接触器、按钮和熔断器, 再接着讲解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 之后就是安装与检修技能训练等内容。

同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多层次练习, 每次上课都准备两个实训课题:一个基本练习题, 一个机动练习题。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和机动练习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可免做机动题。机动题则是一些超前性的题目, 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在实训过程中, 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 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 教师要作个别指导。通过讲解、示范, 使优生和差生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 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比如, 我们在安装点动正转控制电路时, 对于已经完成基本练习的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让电动机连续工作?由学生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不连续的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给接触器线圈加以持续通电的机会。所以, 解决的办法是在按钮常开触头两端并联接触器辅助常开触点克服点动控制, 但是控制线路又能停车吗?所以, 必须再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是否满足了要求, 让学生去思考并动手安装电路, 直到问题解决好了为止。

经过实践证明, 精心设计课题和多层次练习, 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对优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 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做主持, 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 教师就是主持人, 采用适当的语言、教态, 促进师生互动,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学生实训时, 应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 对实训课题统一, 但具体线路安装布局不作统一要求, 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 否则, 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此时的教师更应该像一个主持人, 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同时, 为这种思维碰撞推波助澜。

以笔者上的一节课《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为例。我给学生提出课题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时, 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4~7倍, 电流很大, 特别是大容量的电动机, 启动电流大的问题更突出。容易使电机绕组发热, 损坏绕组。在传输电路上产生较大的压降, 严重时会影响同电网其他用户的正常工作, 甚至造成其他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欠压保护, 所以, 很多情况下不允许电动机直接启动。这时我们要考虑降压启动, 今天我们采用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我给出主电路, 由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 结合自习, 自主探究规律, 学习效果比平时要好得多。

设计安装好以后, 笔者告诉学生如果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通电, 再奖励5分 (学生有平时分数) , 学生进行通电试车时, 要求每个人记下自己设计的电路优缺点。然后, 进行实训讨论。笔者作为“主持人”, 让学生广开言路, 每个人都发表观点。最后, 叫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结果。经统计, 学生探究后, 本节课共给出了很多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方案。在这种环境中, 学生情不自禁地探究课题, 整个实训气氛非常活跃。

做导师, 总结延伸, 提升操练, 升华实训效果

实训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这一点至关重要。此时, 也是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点评实训的得与失, 可加深学生对实训结果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 导师还应亲自操作模拟。

比如, 学生上第一节实训课时, 教师就应该亲自操作模拟。在给他们讲接线方法和工艺时, 任凭你讲到嗓子冒烟, 学生就是不理会。然后, 等我把电路接好, 通电时也不仔细观察, 最终导致实训失败。学生的想法是只要把电路接出来就好了, 管它工艺怎样。电路很快接好了。但故障也跟着来了。有时, 检查学生接的电路, 线都是随意拉的, 等你总结时, 学生还说:“老师, 我是失误……”。有时, 在实训过程中, 发现问题时, 就会说:“老师, 我知道的, 等下次就改……”。当然, 如果哪个学生做得好, 就要给他以鼓励, 表扬。记得有一次, 有个学生接错一根线, 等我把故障分析给学生听时, 学生大呼错得冤枉, 却也承认没有理清电器元件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在实训过程中, 多与学生沟通, 及时点评他们的得与失, 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 也能开阔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能力, 使实训操作的效果得到升华。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 教师一直在促进、组织、指导着学生, 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 也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第4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尚艳华.电力拖动 (第4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电子通信工程下一篇:小学生成就动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