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模式论文

2024-09-14

主导模式论文(共12篇)

主导模式论文 篇1

经验的总结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硅谷模式与筑波模式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被当作成功的创新模式的典范而被大力推广。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这两种模式的实践成效却有天壤之别。以市场为主导的硅谷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以政府为主导的筑波科技城却沦为“现代科技的乌托邦”。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模式的成功与失败因素,总结创新模式的经验,为我国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一、硅谷模式与筑波模式简介

1、硅谷模式

硅谷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到圣何塞的纵深约五十英里的平坦谷地上,毗邻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硅谷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记者唐·霍伊夫勒在1971 年提出,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高纯度硅制造的半导体及电脑行业相关的。而“谷”字则是来自于圣塔克拉拉谷。硅谷的崛起与斯坦福大学是密不可分的。

20 世纪40 年代末,斯坦福大学提出了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构想,并且于1951 年创立了“斯坦福研究园”。“斯坦福研究园”是美国最早的科技工业园,主要的研究与开发领域涉及电子、航空与宇航、制药和化学等高新技术部门。“斯坦福研究园”的建立得益于富有创造精神的斯坦福工学院院长、被喻为“硅谷之父”的弗雷德·特曼教授的倡议。他说服校方将校园中尚未开发的土地租给工业公司,以便在为大学增加经费收入的同时,具体实践他过去提出的“技术专家社区”的设想,即将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促使最新科技成果产业化。

“斯坦福研究园”的建立及成功发展,促进了整个地区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美国西海岸高新技术的发展,并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奇迹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作为全球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它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2、筑波模式

筑波科学城位于日本东京东北约60 公里和成田国际机场西北约40 公里处,由6 个城镇组成,现有人口十余万人。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尝试建立的第一个科学城,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属于国家级研究中心。有国家级研究与教育院所48 个,分别隶属于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

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启动于上个世纪日本的“技术立国”战略发展思想。1958 年,日本政府在东京的大都市区发展规划中设想建设东京的一个卫星城,并且决定城区的所有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及其人员由东京迁来。1963 年9 月,政府批准了条件较好的筑波这一选址。自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来,日本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及40%的研究人员都集聚在筑波。国家研究机构将全部预算的50%左右投资在这里。10 多年来,日本政府在这里投入的资本已达两万多亿日元。但是,由于筑波的科研不讲究与工业界联系,不追求其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也不太关心经济,因此筑波科技转化产业的产值并不高。这里的私人公司发展缓慢,并且私人研究机构只能充当研究的辅助力量。

二、硅谷模式与筑波模式的比较分析

硅谷模式和筑波模式严格来说都是通过科技园的形式推动创新,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两种模式的主要差别表现在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硅谷的形成不是由政府的计划造出来的,硅谷里的创业者和创新者的一切行为均以市场为导向,硅谷就是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而筑波科技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政府的包办下,一切活动均被纳入政府的管理体制之下。形成机制的不同导致两个科技园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1、文化差异

硅谷模式成功之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科学园区真正可以与美国硅谷相提并论,甚至包括美国其他依托名校建立起来的科学园区。不少人把硅谷的成功归因于“硅谷文化”,但“文化”一词又太虚泛了,它可以把我们尚不理解的因素都装在里面。然而,有一点大家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硅谷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创业文化。硅谷是一个创业和创新的国际性场所,创新的氛围完全靠内在的创新环境形成,这种创新氛围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正因如此,硅谷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形成了创新的观念和风气,建立起了创新的文化和环境。创新文化鼓励和提倡个人奋斗,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创业者们敢冒风险,敢于制胜。“硅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来源于市场机制的生机和活力。

筑波的形成和发展完全依靠政府的指令,从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完全是政府决策,甚至连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也都由政府从东京派来,并且分属于各个行政部门。各种设施都需经行政审批配备,私人机构和企业也由计划限制发展,整个园区缺乏自我生存机制和造血功能,更不可能产生敢于冒险的创业文化。在这里,个人的意志只能体现在政府的计划之中,虽然个人也有某种积极性,但从根本来说,整个国立机构和机构个人都存在着一种惰性。科学城研究人员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支持,他们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于个人研究成果的发表,很少考虑让科技产品向商品转化。另外,作为个人,他们更乐意在一家国立研究机构或大公司工作到退休,而不愿意从事有风险的创新创业活动。

2、投融资机制差异

硅谷的腾飞离不开风险资本的支持和良好的融资环境。据对硅谷的一项调查表明,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在硅谷成立的高科技企业中,有30%的企业把风险资本作为主要创业资金来源,15%的企业则表示在头5 年中,风险资本是他们最主要的资金支持。在硅谷,只要有一个高科技成果出来,周围很快就有至少10 个投资基金找上门来投资。风险投资的作用不仅限于资金供给方面,更重要的是改进公司的管理水平。世界上比资本更为缺乏的是好的公司管理团队。在美国,现在有许多家大公司的CEO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们不但为创业企业投入资金支持,而且在经营计划和战略方面为企业家出谋划策,帮助寻找共同的投资者,招募重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并在董事会中供职。因此,寻求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成为风险投资者的重要职能。哪个风险投资家这方面能力强,它所投资的公司上市的时候市场价值也高。风险公司、资本市场、投资银行、风险基金的发育和发展不断给硅谷注入新的活力。

而这种状况在筑波是看不到的,因为筑波长期以来躺在政府的怀里,不用考虑风险,也没有激励机制。政府每年给他们大量拨款,不需要靠竞争和出卖研究成果来生存。他们投资靠国家,吃饭靠政府,自我感觉良好、稳妥,所以冒风险自然就成为多余的了。

3、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差异

硅谷有着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在硅谷,技术同资金等生产要素一样享有价值索取权。硅谷的很多技术人员就是靠技术起家,以技术、知识投资入股,成为拥有巨额财富的创业资本家。而且,硅谷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期权、期股制度,能持有企业股份是对员工的一个巨大诱惑。这不仅解决了技术开发的激励问题,而且将普通技术人员与企业成败荣辱联系在一起。此外,硅谷也是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地方。硅谷的一些大学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专门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创业制定了积极政策。当然,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不是没有竞争,相反,这里的人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优胜劣汰在这里体现得最充分。

而在筑波,一切人员管理隶属政府直接调控,导致研究成果创造的价值与研发人员本身的收入并无直接的联系,研发人员缺乏激励关心其成果的产业化与应用价值。筑波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也比较封闭,科技人员在质和量上都不及硅谷。筑波的研究人员靠政府配备,相互之间没有真正的竞争,更不是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各部门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本部门和机构补充人力,而不是为了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三、对我国创新模式选择的启示

硅谷与筑波的比较是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的比较。从中我们看到了市场与计划的力量对比,也看到了成功与失败的对比。通过对硅谷与筑波成败体制原因的分析,对我国创新模式选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革科研创新体制,以市场为主导,减少政府干预

目前,我国的科研创新体制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创新流程基本上还是按照政府立项、政府拨款、政府组织科研、组织成果鉴定等环节进行,其结果导致科研效率低下。我国改革科研创新体制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要让科技创新真正由政府主导走向由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其自我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宏观指导,制定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划,为公平的市场竞争制定法律、规定,保障科研人员、科研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开展科研必要的工作条件。

2、发展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民间风险投资

近年来,中国吸引的风险投资规模不断增长,但本土的风险投资公司数量十分有限,外资风险投资主导着我国创业投资行业。此外,我国缺少风险投资基金运行的法律环境,尚未制定风险投资相关法律,对成立科技公司、中小企业的门槛要求过高,一些风险投资基金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因此,我们可以从高新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入手,积极发展非政府创办的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和规范各类非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形成灵活多样的投入和退出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我国的科研物质条件和环境得到了长足改善,但由于体制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科技人才的自由探索和创新发展还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因此,在我国建立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变得十分重要。要建立和完善多种、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优秀的科技人才,应允许他们以技术入股或享有优先认股权,使他们的知识产权能够得到安全和有效保护。

主导模式论文 篇2

一起涉嫌非法行医犯罪案件移送的分析与思考

一、案情介绍

2010年11月11日,我所和燕子矶街道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集中取缔黑诊所行动,发现燕子矶街道诚实村8-1号租3的出租房屋内,来自河南固始县的锁××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我们现场对就诊病人进行了调查取证,由于锁某当时拒不配合调查询问,我们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对其进行了调查取证,证据证实其系非法行医,依法对其进行了立案查处,责令立即停止执业活动,并作出了罚款人民币伍千元整的行政处罚。但锁某拒绝在送达回执上签字,并拒绝履行行政处罚。鉴于此,我们于2011年5月20日向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法院的强制执行下,锁某于2011年10月26日才缴纳了罚款,案件得以完全履行。

2013年7月17日,我所根据社区网格协管员的举报,发现锁某继续在燕子矶街道乐居雅24栋1-102室开展诊疗活动,卫生监督员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再次立案查处,责令立即停止执业活动,并作出了罚款人民币叁千元整的行政处罚,该起处罚锁某自觉履行。

2013年9月29日,我所卫生监督员再次对燕子矶街道乐居雅24栋1-102室进行检查,锁定了锁某在经我们二次行政处罚后仍然继续从事非法行医行为的事实,他的行为已经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第二条第四款: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二、案件移送与法院判决结果

鉴于上述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2013年12月2日,区卫生局将此案移送至区公安分局燕子矶派出所。经派出所立案侦察,区检察院公诉,区法院审理认为:锁某犯非法行医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年,缓刑二年。

三、案件移送涉及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项、第二条第(四)项;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

四、案件办理过程的困难和问题

(一)调查取证难,查获难度大,行政处罚难 一是非法行医行为越来越隐秘。如改坐等病人上门为上门为病人诊疗,或改白天行医为晚上行医;又或并不公开地招收病人而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方法偷偷地进行非法行医。还有的非法行医者采取了迂回战术,与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检查紧时他们就收敛一下,该隐蔽的隐蔽,该藏匿的藏匿。检查的风声一过,他们又继续从事非法勾当,继续侵害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卫生行政机关执法力量依然不足。非法行医具有隐蔽和分散的特点,虽然当前卫生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配备有所增强,但查处非法行医时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仍然显得力量不足。三是行政处罚难。对非法行医者实施行政处罚时,难以自觉履行,实施两次行政处罚难度更大。对两次行政处罚,是否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做法,简易程序两次处罚后也可进行移交。上述三个原因,使得一些依法可能追究刑事责任的非法行医案件,由于调查取证困难,无法移送刑事司法,降低了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对非法行医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执法人员证据意识不强,收集证据的手段和措施有限

第一,相对于刑事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证据意识较为薄弱。刑事诉讼,证据为王,对证据收集程序的合法性、证据内容的充分性以及证据形式完备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但行政执法对证据的要求不同于刑事诉讼,因此行政执法人员的证据意识也相对淡薄,可能造成证据收集不充分,或是证据收集不够全面,或是证据收集程序不合法、证据形式容易存在瑕疵。第二,根据相关的规定,行政执法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取证权力,但收集证据的手段和措施都很有限。实践中有些证据的收集,需要借助刑事司法机关的介入,否则,可能使得一些本来应该取得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灭失,造成取证困难或取证不能,导致本来可以移送刑事司法的非法行医案件因证据原因不能移送,或者即使成功移送,但最终还是因为证据不足而不能追究非法行医者的刑事责任。

本案中对锁某的第一次行政处罚,在查处时,锁某就一直拒不配合,暴力抗拒,不仅拒绝配合调查询问、签字,还拒绝执行处罚。后来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将其强制带到派出所,通过公安信息系统获取其身份信息,在警察的配合下,对其进行询问。区法院在我们强制执行申请后,多次和我们进行案件讨论,指导案卷整理,及时将处罚履行。

五、本案顺利查处和移交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本案中锁某自2004年就开始在我区进行非法行医。每年我们都对其进行查处和取缔,但收效甚微。2009年前,主要是由我们卫生一个部门单独执法,锁某一直拒不配合,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2009年,区委、区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打非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综治办、公安、卫生、药监、工商、人口与计划生育、市容、文化等单位“一把手”以及近10个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员的“打非”领导小组,做出了“政府主导、职能前移、属地管理、区街联动、条块结合”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各街道为打非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协调机制,并把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纳入创建平安街道社区考核中。

2012年8月份,区政府办公室专题印发了《栖霞区打击非法行医“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提出整治行动的工作目标、整治内容、职责分工及实施步骤等,并指出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街道具体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新工作机制开展打非行动,确保专项行动打出声势,打出实效。此外,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被列入区安委会对各街道的安全生产主要工作月度考评,实行了每月打分考核、通报和问责的机制。通过领导高度重视,加强了组织领导,全区一直保持着打非工作的高压态势。

(二)街道主导是基础。根据新的工作运行机制,经过几年来对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区各街道和相关部门都不在把打非工作看作是卫生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并把打非工作纳入街道的安全生产内容之一。每年由街道组织,各职能部门参与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有效改变了以往卫生部门单兵作战,力量薄弱,整治效果差的局面。

(三)部门联动是重点。一是区卫生局主动发挥牵头作用。2009年,区卫生局就组织了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相关人员到上海、安徽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区卫生监督所邀请区法院法官指导案件办理,区卫生局还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打非工作和对行刑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商讨,提出解决办法或达成一致意见。区卫生局还根据日常检查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对全区非法行医的黑诊所进行梳理,将情况及时通报给各街道和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信息通报。二是各部门主动积极配合。在我区良好的打非工作运行机制下,各部门对打非工作从不推诿,形成了一呼就应、一喊就到,积极主动配合的局面,打非工作形成了强大合力,建立了有效联动机制。

本案中锁某一直是我们重点的打击对象,从2009年开始,区卫生局就下决心对其严厉打击,最终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制定了必须对其实施两次行政处罚,然后移交公安机关的计划。在2011年对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后,锁某迫于我们打击的力度,采取藏身于有合法资质的诊所方法躲避检查。后来由于我们对该诊所处以重罚,并延迟校验执业许可证,锁某又悄悄租用小区民房继续偷偷开展非法行医。2013年9月份,社区网格巡查员发现了锁某的诊所,怀疑其为黑诊所,向我们进行举报,我们和街道联合进行了查处并实施了第二次行政处罚。在第二次行政处罚结束后,区卫生局就积极和区公安分局、燕子矶街道进行沟通。燕子矶街道、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就案件移交工作专题召开了会议,区公安分局指示燕子矶派出所做好案件移交的接受和查处工作。区卫生监督所也多次和燕子矶派出所进行沟通,做好移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2月2日,燕子矶派出所、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联合行动,共同对锁某的诊所进行查处,当场发现锁某继续从事非法行医行为,诊所内有1名成人和4名儿童在接受输液治疗。后锁某被强制带至派出所,案件顺利进行了移交。

本案中,我们先向公安机关提供前两次的处罚材料,在第三次查处非法行医时采取由公安部门直接参与负责的便捷模式,减少了涉嫌犯罪案件中对与取证要求高,取证困难的情况,移送公安部门后,我们对案件的查办进行跟踪,及时从公安部门反馈信息中了解案件的查办进度。

六、建议

(一)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联席会议制度 必须有效建立打击非法行医违法犯罪行为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沟通衔接配合情况,制定工作措施和计划,交流信息,共同研究执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疑难问题。联席会议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召开。

(二)加强衔接配合,共同做好信息通报和案件移送工作

卫生部门和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涉嫌非法行医违法犯罪行为时,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对人民法院已经判决构成非法行医罪、在缓刑期间再次从事非法行医的,或者单处罚金、刑满释放的非法行医者再次从事非法行医的,应当属于再次犯罪,卫生监督所一旦发现,应立即向公安机关通报。在案件移送时,应做到及时、证据齐全。

(三)加强联合执法,协同作战,切实做好案件的查处工作

对社会危害巨大、社会反映强烈、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或者其他双方研究决定应当立案和打击的重大复杂案件,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可以召开临时联席会议,必要时邀请其他执法机关代表参加,共同会商、研究案情和打击措施,开展联合打击工作。联合打击工作应当精确、全程、快捷,并采取协同作战的方式,查明非法行医违法犯罪行为的各个环节。

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发现有非法行医重大犯罪嫌疑,有可能逃逸或转移证据或取证困难的,可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联合公安机关一起执法,既可以借助公安人员较为专业的刑事侦查知识和能力,加强个案的指导,及时有效地收集固定证据,同时又可以借助公安机关的强制力量,有效地控制违法行为人,查清违法行为人的主体身份,为后续的处理夯实基础。

(四)部门联动,大造声势,积极开展集中取缔活动 要对辖区范围内的非法行医进行摸底排查,掌握非法行医情况,根据掌握的非法行医活动情况,不定期联合公安部门开展集中打击活动。并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进行跟踪报道,坚决做到发现一起非法行医行为,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对锁某的案件,省、市、区电视台都进行报道,对辖区内非法行医人员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在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中,卫生监督部门单兵作战时,涉及到一些非法行医者不给予配合,抗拒执法甚至暴力抗法,往往使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我区主要由街道组织开展联合取缔工作,每次均有公安部门人员参加,有利于对违法证据的搜集,提高了对非法行医的立案查处力度。

政府主导的移动支付新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移动支付模式 政府主导

前言: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应用产业快速发展。基于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2014年4月17日,银监会和央行联手发文规范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央行将建立移动支付技术检测认证体系,确立中国银联对移动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区域性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补充,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格局发展[1]。

一、移动支付及其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一種用户借助移动终端(通常为智能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金融服务方式,是一种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并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消费行为。它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新型的货币支付手段。

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742亿元,同比增长67.8%;2012年达到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2]。2013年仅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总交易量达1.22万亿元(不包括中国银联和中国银行卡的支付业务),同比增长707%,其中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支付的交易额占93.1%(即移动网页、APP或其他第三方服务支付)[1]。全球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从2010年的489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861亿美元和2012年的1631亿美元,连续两年增速超过70%[3]。

二、现有移动支付模式及优劣势分析

1、移动支付模式类型:目前移动支付主要有三种模式:(1)运营商主导:该模式由运营商、金融机构、消费者和商家组成。在这个产业链中,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移动支付业务数据传输网络以及信息确认和验证,处于主导地位;金融机构负责管理移动支付账户。(2)金融机构主导:该支付模式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移动支付的运营主体,银行将客户的银行账号与其手机号进行绑定,用户通过手机对银行账户进行支付活动。由于银行账号和手机绑定起来加强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账户进行操作。(3)第三方支付企业主导:该模式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独立运营,利用移动通信提供的数据传输网络以及信息验证与确认以及金融机构的支付卡,进行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的支付方式。

2、移动支付模式优劣势分析:(1)运营商主导模式:有两个优势:其一,由于金融机构的参与,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支付额度限制减小,信用安全等级提高;其二,商家的销售款项由金融机构负责结算。但从当前发展情况,这种模式缺乏行业间的有效合作,虽然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开展比较积极,但金融行业对该类移动支付业务的热情不高。(2)金融机构主导模式: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政策“偏爱”、开展支付业务比较便利。不足之处为:存在安全隐患、业务开展的独立性、与其他参与者合作效率低[4]。(3)第三方平台主导模式:该模式最大优势是:商户资源众多,利用其支付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跨银行和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服务;其劣势是:没有用户基础,业务推广难度大。

三、移动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移动支付面临如下问题:1、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发展中,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大的问题,不同的运营商使用的标准与技术手段各不相同;2、交易安全问题:移动支付存在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真实性以及身份验证、支付终端(手机)的安全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认为可利用银行自身在风险管理和信用体系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为移动支付交易提供安全保障[4]来解决问题;3、各方职责不明确:国内移动支付模式是以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虽然签署书面上的合作合约,但总的来说,合作方式不一致,运营模式不统一;不同的主导方所应用的技术有差别,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的载体及其工作频段不同。这两方面的差距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移动支付的发展[5]。徐晋耀认为,移动支付应以产业融合为方向,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逐步推广在公交、社保、医疗、金融理财等领域的应用[6]。4、法律保障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有关移动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制约,包括移动支付各环节的(合同签订、发货、付款、违约、售后责任、退货、纳税、发票开具、支付审计)等。国家没有单独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律规范,只是将涉及网络安全的立法内容渗透、融入若干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之中,未有一个成熟的保护体系[7]。

四、中国银联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

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没有政府支持,变革的项目难以落实;没有政府领导,市场竞争者间难以达成妥协。所以我国应建设一种以政府主导、市场各司其职的移动支付模式。

1.政府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所谓政府主导型模式就是利用政府的权威与影响力,建立起一套融合了移动运营商、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统一行业标准,明确各方职责与利润分成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国银联代表政府主导整个移动支付产业,处于核心地位但不参与市场竞争,前期以发起者身份聚集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安全级别和支付方案,中后期则以监督者的身份维护模式的运行;移动运营商将利用其广泛的手机用户,推广与支持移动支付接口;金融企业则开发移动金融接口,受理来自移动端的支付请求,并将用户的银行账号、手机账号第三方平台账号绑定,同时金融企业应新增设类似现阶段第三方支付企业信用担保支付功能,提高交易安全系数;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此模式下转型为第三方支付应用,用其强大的网络推广能力聚集大批的商户群体,与庞大的手机用户对接,完成整个模式的闭环(如图1)。

2.政府主导的重要性:(1)公信力: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其公信力是企业和机构不可比拟的,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全民享受着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福利,我国政府的公信力达到了历史巅峰。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商户,对于政府的信任度总是大于某个企业,因此,政府公信力是领导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2)执行力:政府可以利用市场管理者的身份对市场资源进行合理调配,调动市场的积极性,间接提高整个移动支付模式的各方执行力:(3)监管力:政府作为不参与行业竞争的中立者,同时是市场的管理者,其监管力超过企业或者行业自发的监督力度。高监管力度是市场稳定运行的保证,也是提高合作各方按规定执行的保证。

3.政府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优点:第一:公平性:运营商、金融企业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处于同等地位参与市场合作,能有效避免各企业争当市场老大而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衡问题;第二:标准统一:跨行业间的深度合作市打破以前市场标准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的有效方式,拥有统一支付标准的移动支付行業将迎来高速的发展阶段;第三:明确各方面职责: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更加合理,商户与消费者的沟通才能更加便捷,移动支付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应用。

4.政府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应用的前提条件:第一:协调各行业企业之间要达成有效协议,统一行业标准;第二:三大运营商统一移动支付接口;第三:金融机构及相关支付服务企业之间对用户跨行、跨地区转账支付收费标准要统一。

图1 中国银联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应用图

五、总结

本文分析三种现有的移动支付模式的优劣势以及移动支付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以中国银联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并分析该移动支付模式优点及其应用的前提条件,包括:统一行业标准、统一移动支付接口、统一收费标准。只有政府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和监督力,兼顾企业利益和民生问题,整合产业链资源等方面,才能引导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穆龚.央行将建移动支付认证体系,电子支付再获强大推手[N].上海证券报:2014-4-23 8:55:29.http://www.mpaypass.com.cn/news/201404/23090203.html.

[2]2013Q2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单季破千亿[R]. http://ec.iresearch.cn/e-payment/20130801/207026.shtml.

[3]Gartner: 今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逾2350亿美元[R].http://wireless.iresearch.cn/others/20130617/202389.shtml.

[4]游村,张绪新.关于商业银行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问题研究[J].武汉金:2012.

[5]芦阳.浅析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 改革与战略: 2012.

[6]徐志远.移动支付中的信息安全保护相关法律问题探究[J].法制博览: 2013.

[7]移动支付产业提速在即 行业标准几经沉浮[N].中国证券报:2013.http://telecom.chinabyte.com/63/12616563.shtml.

努力构建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 篇4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 始终把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国际经验也表明,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消费的作用增大, 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供给转向需求, 由生产转向消费。

从“三驾马车”在经济运行中的关系看, 消费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是最终需求, 投资增长最终必须得到消费需求的支持。消费的重要性是由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消费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消费不足会削弱投资的作用。投资增长如果得不到最终消费需求的支持, 大量的社会产品价值难以实现, 最终将导致产能过剩, 严重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畅进行, 从而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消费比重仍然不高

一是消费率长期偏低。居民消费率的高低与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有着密切关系。从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看, 我国的消费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01年到2009年, 我国最终消费率处于48%~61.4%之间, 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78.4%, 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73.5%, 低收入国家为81.2%。

二是我国居民消费规模相对较小、增长缓慢。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在世界的位次要低于GDP总量的国际地位, 增速要慢于GDP的增速。据世界银行统计, 2007年,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1.2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7位, 而GDP总量居世界第4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882美元, 而人均国民收入 (GNI) 为2370美元。1990年到2007年,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和人均水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6%和6.6%, 比同期GDP和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低2.4个百分点。两者之间的差幅呈扩大趋势。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增速慢于GDP增速的差幅, 从1990年至2000年的2.3个百分点扩大到2000年至2007年的4.8个百分点;人均水平的差幅从2.2个百分点扩大到3.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低、增长缓慢,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三是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与消费总量的比重仍不相称。据测算,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 但消费总量却只占世界的4%, 人均消费水平和一些重要商品的消费量也处于较低水平。

消费贡献率偏低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 消费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 尽管我国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国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看, 消费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注:1.本表按不变价格计算。三大需求指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构成项目, 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贡献率指三大需求增量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3.拉动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三大需求贡献率的乘积。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 2009年,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45.4%, 上拉GDP 4.1个百分点;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95.2%, 上拉GDP 8.7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40.6%, 下拉GDP 3.7个百分点。从目前经济的运行情况看, 2010年这一趋势仍难以改变。可见, 投资现在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从需求结构看, 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 最终消费率在65%左右, 其中居民消费率在50%左右比较合适。近年来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消费率由1992年的62.4%下降到2009年的48%, 其中居民消费率由1992年的47.2%下降到2009年的35.1%, 为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 由1992年的72.5%下降到2009年的45.4%。

外需拉动模式难以持续

2007年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 使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几十年来最深刻的变化, 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剧烈, 一直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外部需求出现了增速减缓, 支撑力减弱, 贡献率降低的现象,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 外贸摩擦加剧, 贸易条件恶化。金融危机发生后, 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凸现, 急剧升温。较长一个时期以来, 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已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 同时成为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国。以2009年为例, 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 案件数116起, 案值约127亿美元, 两者均比上年翻了1倍。今年以来类似案件层出不穷。与此同时, 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等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正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进出口占国际贸易份额的增加, 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有增无减。

二是出口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国际竞争力有所削弱。受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国内劳动力工资增加等内外因素影响, 造成我国出口企业成本迅速上升, 盈利受到严重挤压。同时, 对外贸易中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据统计,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有3%~5%, 不少企业甚至在3%以下。我国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资源型和低附加值产品, 其中大约有90%是贴牌产品。比如,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4%, 但自主品牌不足1%;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关键芯片要依赖进口;我国企业必须将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外国专利持有者。我国出口量大, 但得到的盈利并不多。多年来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仍然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 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换取微薄的利润。

从发展趋势看, 国际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未来面临的外部形势可能还会更加严峻。外需减弱已成定局。

投资拉动模式的局限性

消费率不高, 使得经济增长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强力拉动。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 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和消费增长速度。2001至2009年, 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5%, 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达22.6%。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49.9%急速增加到2009年的95.2%;同时, 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50.2%下降到45.4%。这种状况使得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更趋突出, 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尽管高投资对经济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拉动作用, 但由此引发的弊端也较多, 一是容易引发资本流动性过剩, 可能形成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和消费物价指数上升, 甚至引发经济过热, 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变得脆弱;二是高投资引起的能源消耗快速增加,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三是缺乏消费支撑的高投资容易形成产能过剩, 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 调整经济结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久之策和立足之本。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 坚持扩大消费的经济发展方针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防止出现因外部或者内部冲击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防止经济的起伏波动, 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长期来看, 中国经济必将从外需和投资拉动模式转向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要积极强化中国内在经济动力的作用, 让消费来减轻外需减弱的压力, 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居民消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十二五”期间, 亟须扩大居民消费, 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外需依赖转向内需驱动。

努力构建消费支撑型发展模式

一要改变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失衡, 构建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首先必须从外需依赖转向内需主导, 克服外需依赖型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 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要改变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 构建消费支撑型发展模式。投资是中间需求, 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扩大居民消费、破除经济增长中的消费短板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三要改变财富分配的失衡状况, 构建均衡共享型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财富增长较快, 但是财富分配结构并不合理, 在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区域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要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四要改变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所形成的市场比较优势的局面, 构建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

二是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确立均衡共享模式,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构建“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机制, 完善工资协商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最低工资制度。

三是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比重。我国目前能够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人口比例并不高, 要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首先是要让他们拥有财产。要健全资本市场, 营造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投资市场环境。近几年来, 我国股票市场在改革中稳步发展。但是, 资本市场仍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性缺陷, 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还有待于提高, 上市公司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亟待改善, 以及要加强证券公司的规范运作等。

在国民收入再分配时, 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应少投资、多消费;在政府消费中, 少自身消费、多向百姓消费。通过加大对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支出, 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主导模式论文 篇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中学 罗成

【摘要】把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22-01

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多是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教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这种学生主体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尊重是前提,信任是基础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报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教师还应相信学生。师生之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和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的否定,而是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2.善于倾听。学会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是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提高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会说、正确说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听每个人的讲话,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并且提倡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在倾听中思考综合的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

3.激发、鼓励。在教学中,教学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它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使主动发展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担任一定地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历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教自己学。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五、参与教学评价,凸现主体地位

教学中要给学生以选择、发展、发挥的权利和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促学生,让学生共同提高。小组间参与补充,争辩。以小组为单位,“让一部分学生先优秀起来”,“让一部分小组先优秀起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自己加个问题使其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学生提问题,学生答问题,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班上的后进生平时课上应付,而在交流、讨论、争辩的参与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互评和自评,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充分地凸现出来。

总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多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CAI教学模式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6

【关键词】CAI教学模式 教师主导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CAI)系统是以计算机及课程教学软件为媒介,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CAI发展迅速,现已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CAI在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实操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现代化。

1 CAI教学模式

1.1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1.2 网络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远程视频、信息检索等进行教学信息交流,共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

1.3 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虚拟现实(VR)是由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机世界,它能创造身临其境、近乎真实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学生与“仿者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进行学习。

2 CAI教学优势

CAI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角色交互性、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生动性和主动性等优势。应用CAI进行教学,CAI系统可以帮助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需要设计和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实现双向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实训操作能力,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CAI不仅能改进、补充、优化传统的教学实验实训,还可使一些大型、设备复杂的实验实训课能够在一般教室中进行。CAI既可用来代替教师进行全课程的教学,又可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并能明显减轻教师繁重的重复劳动。因此应用CAI教学,同时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3 教师在CAI教学中应发挥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CAI)教学,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自觉地让“辅助”二字改变了涵义,由CAI课件取代了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教师在CAI教学应做到:

3.1 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应用CAI

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把CAI融入教学安排之中,不能单纯以CAI课件为主,要选择合适的课件及其他多媒体技术,熟悉其内容和操作方法,思考怎样指导学生使用。教师要正确认识CAI在教学中的辅助性,“辅助”这个词意味着为了教学而应用计算机,一堂成功CAI课应能满足教学的各项要求,达成教学目标。

3.2 优化和控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既调控自身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控制多媒体使用的进度、频度及学生参与度,把握好多媒体应用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使用时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利用CAI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认知系统和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师生紧密结合开展教学,并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身心愉快,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

3.4 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优秀的CAI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CAI具有的智能性模拟仿真功能,利用声像一体、动静结合的画面,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直观信息,能按实验实训要求,模拟实验实训过程,演示相应理论原理,解决教学上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途径参与实践锻炼,听取操作中的理论阐述,可扩大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3.5 注重教学反馈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随时用动态眼光和反思心理去分析和总结已完成的CAI教学,通过对学生作业、操作、问答的评价,以及直接与学生的交流询问等形式,了解CAI的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案,使CAI教学日趋完美。

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意见

4.1 CAI系统操作能力差

部分教师对CAI系统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CAI教学需要,急需培训提高。学校可制定达标要求,采用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方式学习,每个专业教师都应熟练运用CAI系统进行教学。

4.2 对教学课件的依赖性

由于CAI存在不能临场随机反应的局限性,而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学课件,整节课完全由CAI课件控制,不能(或不愿)将现场情景与教学媒体结合,让“辅助教学”成为“主导教学”。学校应通过培训,指导并检查教师的教案,随堂听课,逐步改进。

4.3 教学方法从“人灌”变为“机灌”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影响,部分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传统教学的附属物,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人灌”变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学校应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使其改变教学观念,学习和研究新的教法,尝试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特色课件,主导CAI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文冠. 论高校基于网络CAI教学的发展及定位[J]. 高教探索,2006(5):56-58.

[2]孙光东.由大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所引发的深入思考[J]. 物理通报,2006(1):39-40.

[3]章韵,黄显鸽. 探讨传统教学与CAI教学的有效结合[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76-78.

教师主导下的英语生态课堂模式 篇7

一、课前自主悦读, 尝试预习新知

课前自主悦读就是让学生对第二天的知识进行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 为了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进行干预, 我校结合小学英语课堂独有的特点编印了《英语悦读日志》, 它实际上就是一份配合生态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导学单”。例如, 在教学4BUnit 8 Open Day (Part A) 一课中, “导学单”中学生要求完成的是单词乐园和课文园地。单词乐园中学生要完成:⒈★听录音跟读课文五遍, 找出生词;⒉★查字典, 写出生词的音标和中文意思;⒊★★根据上面的音标读读单词;⒋★★你能用上面的生词说几个词组吗?⒌★★★你能用一个生词造个句子吗?课文园地中学生要完成:⒈★听录音跟读两遍, 了解大意;⒉★★读课文, 回答问题;⒊★★再听录音, 自己跟读课文, 并找出重要的词组或句子;⒋★★再读课文, 提出疑问;⒌★★★试试与朋友表演对话。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对导学单的内容进行了分层要求。导学单共分成三类题:一颗星是基础题, 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的;两颗星的题有点难度, 学生只有认真预习, 认真思考也是可以完成的;三颗星是提高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完成。

二、分享预习成果, 师生共同解疑

课堂上的第一个板块是让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师生共同解疑。以“导学单”为线索,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 分享学习的收获。

例如, 4BUnit 8 Open Day (Part A) 中学生提出几个问题:⒈open day是什么意思?⒉lots of是什么意思?⒊There’s和There are是什么意思?⒋There’s和There are中be动词的用法是不是还是单数is复数are?对于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很快找出了答案。对于there be的意思有学生知道是“有”的意思, 就在这时学生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have/has也是“有”, 和there be有什么区别?然后再小组讨论, 可是仍找不到答案。对于学生的疑问, 先在小组中讨论自行解决, 组内不能解决的汇总提交。这时, 学生就把问题进行了总结, ⒈there be和have/has的区别;⒉there be中be的用法。

学生在通过充分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教师介入了, 这时就是想让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世界, 与学生共同学习, 一起成长。

三、回归课本根基, 拓展延伸主题

课堂上的第二个板块是回归课本, 拓展延伸。通过课前自主悦读, 课上分享了预习成果, 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通过组内互助学习和难点教师介入也已经解决, 那学生学习本课就是水到渠成了。例如, 4BUnit 8 Open Day (Part A) 中学生完成以上内容后, 学生觉得再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很简单, 跟读课文后学生就能进行表演了。在导学单中有一条就是让学生和同伴试着表演, 有的学生已经做到, 再通过课上的学习就更熟练了, 效果相当好。

学习不能仅仅针对于本节课的知识, 要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那就要把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例如, 4BUnit 8 Open Day (Part A) 最后可以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班级, 介绍自己的卧室等, 既可以复习本文的知识点,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本节课结束前,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三个句子, There is some milk on the table.There is a book and two pencils on the desk.There are two pencils and a book on the desk.让学生找一找这与上课时归纳的There be中be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规律。这既是本课拓展又是下节课课前预习的一部分, 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英语课堂自主导学模式探析 篇8

独立创建,自主学习

在这个学习阶段,主要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本的自学,并学会独立思考,将学生的独立创建思想表达出来。教师应该明确知道每种教学模式都会有其自身的适应性与局限性,因此需要适时放松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管控,让其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译林版三年级Unit2“ In the library”一课时,应首先让学生理解这课的英语教学内容,能够大致明白讲的是什么,再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懂、会运用、会说相关的英语词汇,如library,shout,run,talk,eat,sleep等单词,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能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并且可以模仿教师自己组织几段对话进行英语练习。 如T:Good morning,class.S:Good morning …T:It’s hot today.Please open the window.S:Yes,Mrs Lin.通过对话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习,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本课英语学习的重点,进而对知识学习过程进行加速创建。

促进创建,合作学习

对学习进行创建主要是通过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协商以达成超越自身认知局限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经过第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后,每个学生都会对相同的问题抱有不同程度的认识,这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创建英语学习的概念产生不同看法。因此在进行英语课堂第二个教学阶段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并进行交流,为便于交流,每个小组的人数应维持在5-6 人,并规定交流讨论的时间是10 分钟。组内交流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将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结果。在这个讨论学习的过程里,可以采取“兵教兵”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小组组长的“领头羊”作用,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可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统一的一个学习认知,并且每组都要选出一个学习代表,以便在下阶段的学习交流中提前做完善的准备。比如,在教学译林版三年级Unit3“My friends”一课的内容时,应该明白这个单元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朋友,并且还分为了Story time,Cartoon time,Fun time,Song time,Ticking time,Letter time以及Checkout time七个主要学习板块。在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里,学会用英语介绍朋友是重点学习的话题。每个学习小组可以在内部两两组合进行口语训练,而且这个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接近,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Car-toon time环节有趣味阅读,小组之间可以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直接体会到故事的幽默性,更容易达到教育目标。

完善创建,交流解惑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之后,再让学生按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全班研讨与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在学习交流中改善英语知识认知,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困惑进行交流与探讨,直到能够熟悉问题的内容。在这个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再由每个小组组长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译林版Unit4“ My family”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并由对方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再进行解答。在回答与解答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单词的发音,读mother单词时,要注意o的发音不要读错,要正确区别father与mother中a与o的发音。当学生提出与家庭相关的问题之后,对方要使用英语回答;当学生用英语描述家庭关系表达有些困难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家庭人员用英语怎么说,并帮他们完善语句,纠正语法错误。

网络创建,探究学习

在这个学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进行使用,将课本上的内容与知识进行扩展、延伸、运用、变形等。而具体的实施步骤应为: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例题的扩展延伸,教师再将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一个整理,并且使用投影仪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此进行交流与研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纠正学生讲题时出现的不规范错误,在必要时还可以利用板书进行讲解,最后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一组英语反馈练习,让学生单独完成这套训练,以达成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巩固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对本章节英语知识的内容网络创建。在进行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巡视找到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Unit5“Look at me”单元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熟悉文章的主要情节,本单元讨论的主要是关于衣服和评价的话题,在会话中主要描绘的是YangLing换不同的衣服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在旁边进行评论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知识,在英语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

主导模式论文 篇9

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明确提出“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央的上述文件精神为加强数字村镇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南。

基于《数字村镇建设重点因素的分析》中对“政府主导”重要性的剖析, 本文进一步论述政府主导推动的必要性。

政府主导推动模式首先有政府的公信力作支撑, 比较容易取得农民的信赖, 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迅速调动;其次利用政府的公权力, 可以动用经济、科技、社会和资金、人员、设备等多种资源, 整合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管理优势, 推行村镇数字化建设的力度大, 覆盖的地域范围广。政府主导推动模式无论在东部、中部地区, 还是西部地区都适用。尤其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更需要政府来推动当地数字村镇的建设;再者政府主导并非排斥其他建设模式, 相反, 政府主导涉及产业领域宽, 见效快, 对其他建设模式的容纳、支撑能力能够持续地增加。

政府主导推动数字村镇的建设, 作为政府信息化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将长期存在, 而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拓展领域与前景。“宁夏模式”的显著成果是政府主导推动建设的成功验证。

数字村镇的建设模式是建设理念、建设内容、实际操作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合。模式的整体运行始于理念、重在内容、取决于实际操作是否有效。本文探讨的数字村镇的建设是在政府主导推动下, 统筹规划、多方参与的模式。重点探讨了数字村镇的建设内容, 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 数字村镇的建设理念

2.1 数字村镇建设的误区

数字村镇建设已经在全国铺开。结合参与村镇数字化建设的亲身实践, 在对各省市数字村镇建设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总结了当前我国村镇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5个误区:

(1) 贪全求大, 重建轻用。在进行村镇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 有关主管部门总想能够一步到位, 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架构搭建起来了, 但由于后续建设力量跟不上, 系统的内容建设往往滞后, 导致系统的使用不够充分或者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这就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2) 重硬轻软, 一味追求基础设施的强化。现在很多省市谈起数字化村镇工作来, 常常会列出一长串数据:ADSL宽带网络和广电网络覆盖率、互联网宽带用户的比例、配置电脑的数量如何之多, 等等。这往往造成了建设数字化村镇非基础设施充分完善不能见成效的错误概念。“数字化, 先修‘路’”, 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迭起, 成绩辉煌。基础设施的建设仅仅是铺路, 要求一步到位甚至达到高级公路的标准是不现实的。道路等级由初级、中级至次高级是一个结合实际、循序渐进的过程。

(3) 有资金保障就能做好, 投入越多效果就越好。资金是村镇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基本保障, 但资金如何运用是一个新课题。数字化建设的内容有不同的程度和深度, 相应地所需要的资金量也不一样, 因此就要根据村镇建设的需要确定好这种程度与深度, 也就得做好数字化项目本身的规划, 根据规划进行投资。如果没有很充分的适宜的内容规划, 即便投入再多的资金, 仅有硬件设备的堆砌是不能称之为村镇数字化建设的。

(4) 不顾自身实际, 盲目模仿效法。时下数字村镇建设有跟风的现象。一味地要和某某省市看齐,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这是不足取的;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发挥自己的优势, 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最好和最适宜的。这也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各地对于村镇数字化建设如何进行没有经验, 需要借鉴已进行过数字化建设的省市的经验;二是对本地自身实际缺乏全面了解, 不能对本地数字化建设提出切实的方案或者规划。

(5) 缺乏专业人员就做不好数字化工作。村镇数字化工作对很多省市而言是一项新的内容, 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或者刚刚组建, 或者包含在相关部门中, 专业人员也十分缺乏。因此, 很多省市就认为没有数字化方面的专业人员, 会对村镇的数字化建设带来影响。这种影响固然存在, 但并不是颠覆性的。

2.2 数字村镇建设的指导思想

建设数字村镇, 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数字村镇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坚持以人为本, 围绕“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 以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 以创建数字化示范村镇为抓手, 以提升村镇信息化能力为重点,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努力做到统筹村镇管理与服务、统筹生产与生活、统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 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优势, 突出特色, 全面提升村镇数字化建设水平。

3 数字村镇的建设内容

3.1 制定规则体系, 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数字村镇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规则体系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 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 主要包括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应涵盖村镇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网络 (站) 建设管理、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安全防护、投入保障等内容。标准体系主要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等组成。

建立健全村镇数字化法制法规是政府部门的职责。韩日两国均出台了许多法律与政策, 为全面推行村镇数字化建设保驾护航;美国等农村信息化相关立法完善、体系健全, 保证资金投入。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总结我国实践的基础上, 着手我国《村镇数字化规则体系 (试行) 》的编制是可行的。

本体系用于指导我国村镇数字化相关规则的制定、修改、实施和评估。各部门和区县可以参照此规则体系进一步对现有村镇数字化建设规则进行梳理, 明确本部门在制定规则方面的责任, 分析出急需补充和修改的规则。其中, 全国性、全局性管理规则由部级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起草或制定, 其他相关管理规则由各主管部门按照自身职责组织制定, 各区县村镇数字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县数字村镇规则体系和相关规则的研究制订。同时各部门、各区县及时总结规则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逐步完善村镇数字化建设规则体系。

3.2 完善基础设施, 铺路搭桥

基础设施是支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设备和装备, 是获取、传播、处理以及分析各类信息的物质基础, 是村镇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基本装备和信息安全设施、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 (如图2) 。

(1) 信息网络主要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信息传播网络。当前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早在2007年, 山西就在国内首次打破三网融合的障碍, 率先享受了三网融合的好处。“三网合一”建设方案优势凸显, 但由于主导权争夺激烈, 三网融合至今成效甚微, 且进展缓慢。在目前尚未找到恰当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情况下, 政府的出面“撮合”不失为打破障碍、引导电信运营商与广播电视运营商合作的有力举措。

(2) 信息技术基本装备主要指信息技术研发储备和推广应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基本装备的建设关键是资金。单纯依靠财政“输血”来维持的话, 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 资金投入缺乏可持续性。参照国际经验, 建立国家村镇数字化基金, 专款专用于“数字村镇”建设, 此项基金的启动方式、补贴方式可尝试探索;地方在逐步加大基本装备建设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 应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不等不靠, 千方百计挖掘筹资潜力, 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筹资办法, 在积极争取上级投资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一事一议”方式发动群众投资、引导企业及社会各界捐资、整合各种涉农资金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农村公路的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

(3) 信息安全设施指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系统。信息交换体系指为满足各层级实时信息汇集、传递、交换与共享、服务的体系。政府在这两个体系的构建中, 重在牵头。

3.3 建设村镇数字化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村镇数字化的基础工作和实现村镇数字化的保证。村镇各类数据库的建设是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和利用村镇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 也是数字村镇建设的成果之一。

首先要深入村镇, 摸清“家底”。采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量信息。以政务活动、市场运行和其他社会活动作为信息源, 以文字、数据、网页、图片、视频等等形式, 广泛收集村镇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村镇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基层组织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有序化后大量积累, 形成格式化的村镇基本情况数据库 (如图3) 。

其次是系统调研, 理顺“管理”。建立村镇政务信息数据库。村镇政务信息涵盖内容如下: (1) 村镇管理的决策信息。如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条例、各个部门的指令性文件, 各种公文, 会议情况, 总结报告, 记录数据, 办公档案等信息; (2) 办事信息。如各政府组成部门的职能职责、机构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及程序等; (3) 社会信息。如经济运行、招商引资、社情民意、税收征管、市场供求、公安执法、教育卫生、科技人才、劳保医保、求职招聘、购房租赁等。

再者是需求分析, 建设专题库。基于村镇基本情况的掌握, 分析农民的信息需求, 结合村镇实际, 建设专题数据库。有些村镇以数字村镇建设为契机, 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一来可以突出特色, 二来对社会信息进行全面详实的发布, 可弥补政务信息数据库对社会信息不能面面俱到的缺憾。

3.4 发展村镇数字化服务应用体系

数字村镇的服务和应用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两个体系。一方面, 服务体系的定位要以应用体系的需求为基础, 增强与应用体系的配合程度。另一方面, 应用体系的成效又是以服务体系作为组织保障的。

3.4.1 服务体系

村镇数字化服务体系是信息服务主体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渠道、服务场所, 面向各级村镇管理机构、各类村镇企业和基层农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体系。在该体系中 (如图4) , 政府服务站和服务点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主动推送信息;村镇龙头企业则是通过一体化带动模式来促进市场信息的发布和传输;村镇信息大户以及农村经纪人则是直接传递信息、传授技术, 并亲自实践, 做出样板示范。

村镇数字化服务究竟选择何种组织模式, 需因地制宜。放眼未来, 各模式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趋势, 这有赖于政府扶持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

3.4.2 应用体系

村镇数字化应用体系是在以上法规体系、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 通过应用专业的系统和渠道, 将数字化成果切实应用到村镇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去, 使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不断渗透, 这既是村镇数字化的本质, 又是村镇数字化的目标。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如何处理党务和政务应用的关系。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一意义上讲, 党务也可算作政务, 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党务绝非政务, 并且党务高于政务。二者既有并列关系又有主次关系, 可合用一个应用系统、共处一个信息平台。

4 数字村镇建设的上下协同

4.1 政府管理与保障机制

各国村镇数字化建设, 大多建立了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强化对村镇数字化的组织管理, 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如美国有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 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县都十分注重在组织上加强对村镇数字化工作的协调与管理。日本则建立了从上到下的一个完整的农业情报系统。从村镇数字化的前期规划到后期实施推进完善, 政府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资金投入的方面都发挥着强有力的管理导向职能。

运行机制是村镇数字化建设的根本保障。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村镇数字化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要与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紧密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系统上下之间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 建立与电信运营、IT企业、村镇龙头企业、农民之间的密切协作机制, 为村镇数字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4.2 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数字村镇的建成根本上取决于农户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需同步并举。首先宣传先行。将农民靠数字信息和科技致富、靠数字文化生活方式改善的典型、案例、实例广而告之, 让农民相信数字村镇的价值, 进而意识到利用的必要性。其次是展开针对性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就培训对象而言, 要抓重点, 讲实效, 对文化基础的要求应该有一定的规定。信息员首选村镇中小学教师、村镇工作人员或者是外出务工者、科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 根据受训对象的思维习惯和接受水平开展培训;就培训力量的来说, 动员全社会关心与支持村镇数字化建设。政府可制定鼓励城市市民与企业为此出力、出物的政策。如各级共青团组织, 应该号召及要求大学生和有条件的高中学生以社会实践与义工制方式培训农民, 进行基本的电脑操作。韩日两国十分重视城乡互动和交流, 城里不少的企业机关、学校等都与村镇建立了合作关系。

5 结束语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数字村镇的建设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绝对地谈论哪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有所侧重是必然的, 但忌厚此薄彼。村镇数字化建设目前处于初期阶段, 特别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扶持。但政府必须改变习惯性地大包大揽的做法, 减少干预, 逐步淡出。政府的主要精力应在制度上构建村镇数字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才可能使这项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的伟大建设工程具有长久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唐增增, 程鹏.数字村镇建设重点因素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7) .

[2]王丹.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选择与应用[J].世界农业, 2006 (8) .

[3]刘振兴.如何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界, 2008 (7) .

[4]解丽敏, 赵娜.吉林省村镇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管理, 2007 (4) .

[5]李道亮.我国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框架体系[J].中国信息界, 2008 (9) .

[6]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2007-2015) [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agri.gov.cn/xztz/t20071129_929804.htm, 2007.11.29.

[7]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做法和经验[N/OL].经济日报, 2007.6.11. (2) [2009-01-01].http://search.ce.cn/ced/detail_html.jsp?searchword=docreltime%3D2007.06.11+to+2007.06.11&chan-nelid=79132&record=13.

主导模式论文 篇10

“岗位主导”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适恰度分析

1.1 “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新解

“模式”在汉语中是指“标准的形式或样式”。在英语中, 它和“模型”、“模范”是同一个词, 都是model。在学术研究中, “模式”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或范式 (Paradigm) , 它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系统知识, 是再现客观事物原型的一种理论性的基本程序和筒化结构。[1]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 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 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岗位主导”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以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确定职业岗位“胜任力”需求为标准, 设计和选择适合个人内容为载体,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实现满足岗业对能力胜任力的需求, 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它是以“岗位”为核心地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

1.2 “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提出背景

目前, 我国高校转入大众化教育, 在校生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扩招后生源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经费短缺, 教师数量不足等因素, 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加上今年金融危机影响, 导致大学生出口更难, 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严重的考验。多专家、学者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 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进行改革。“岗位主导”教学模式较好地贯彻了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 以服务市场需求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符合社会需求与培养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也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

1.3 “岗位主导”教学模式特点

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育人”总目标, 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合理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岗位主导”教学模式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开放的情境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更加注重教学的过程性, 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随时将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反映在教学实践中, 促进了教学的生活化。个性化、人性化、生活化是“岗位主导”教学模式主要特点, 有利于充分体现高校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律,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性。

“岗位主导”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岗位主导”教学内容的组织

“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是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岗位需求, 主导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和课程内容的选择, 获得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岗位主导”型课程模式中, 岗位决定能力结构, 整个课程围绕岗位能力展开, 根据“岗位”设课程, 把岗位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以培养岗位能力为设计的最大需求。

“岗位主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2.2.1 逻辑结构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培养所面向的岗位和每个岗位的职责、要求, 分析确定针对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 (知识、能力、素质)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形成课程单元模块, 完成每一课程单元模块所需要的能力。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 具备履行岗位综合素质胜任能力。

2.2.2 实践模式结构

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习和综合实践。校内实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 利用校内实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按照岗位操作标准, 训练提高技术能力、实习服务和管理岗位的训练。综合实践是根据就业意向, 有选择就业单位进行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对教学的全面检验, 以及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的综合应用。以完善学生岗位能力, 提升岗位素养, 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

实施“岗位主导”教学模式的建议

3.1 创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思想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岗位主导”教学模式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在实行教学实践中,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2]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地基础, 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操作层面上, 学校组织教师为学生就业而实施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对象、环境, 相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侧重以学生就业岗位进行组织教学, 寻求一种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出完善的“岗位主导”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认可和喜爱。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唐山市农村城镇化的主导模式 篇11

唐山市近临京津,濒临渤海,作为中国环渤海中部地区第三大工业城市,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北京、天津构成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对外开放地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几年来,唐山市的城市化水平与北京、天津两个城市差距甚大。“三农问题”成为影响唐山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村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其整体的城市化水平也就提高了。本文通过对唐山市农村城市化的现状、特点进行研究,提出推进唐山的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主导模式,进而提高唐山市城市化水平,巩固其在京津唐经济区的位置。

唐山市农村城市化现状

就中国目前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来说,农村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农村城市化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农业,向城镇集中是使城镇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比重逐步增大、农村逐步缩小的过程。

唐山市现辖6个区6个县2个县级市和4个开发区及1个管理区1个工业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14.51万,市区面积3874平方公里,人口301万。目前,唐山地区的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住宅和基础设施水平有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教育己实现普九,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实现12年普及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

唐山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优势

唐山市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具备抓住21世纪城市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机遇的基础条件。

唐山市早在1988年就己经跨入全国24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行列,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机构调整步伐加快,交通网络发达,外经外贸和区域性交易市场发展较快,科技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除此之外,唐山市还具有适应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相对优势。

唐山市农村城镇化主导模式

唐山市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必须依托自身的优势与地域条件,在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引领自身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即根据所在县、所在村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以及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具体的城镇化发展规划。

首先,唐山市农村城市化农业的发展道路要建立在自身优势基础之上。唐山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农业发展特征。就唐山农业现状来讲应建立农业发展产业链,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方面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为农产品向市场化运作提供发展途径。由此看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竟成为必经之路。

城市化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和企业聚集为引导,产业发展和企业聚集是农村城市化战略的根本。农村城市化战略目标是通过增强农村城镇的经济力量,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向社会现代化发展。

其次,工业发展向来是城市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唐山本身就是一个以工业发展文明的城市。因此,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可以有力的借助当地或附近工业来自我发展。

提到唐山工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曹妃甸工业区。有了曹妃甸工业力量的强大依托,唐山的城镇工业化发展就有了得天独厚、左右逢源的优势,并将在曹妃甸工业的带动下,再加上自身人力资源,产业资源等条件逐步向前发展。

最后,就是唐山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城市化发展来讲,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并带动餐饮等各方面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发展圈。唐山的第三产业应重点开拓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旅游发展要形成产业化发展,以旅游带动产业经济,再以资金促进旅游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已经成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有力推动因素。农村的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如今,“农家乐”发展模式不仅是旅游发展的潮流,更是旅游带动农村发展的一条重要的发展道路。

结语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城镇乃至整个城市的整体实力的发展。因此,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将优势资源整合发展,多方位、立体化综合利用,真正做到全面发展,不断促进唐山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前进。

初中物理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12

一、实施背景

一直以来, 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先教后学, 课后作业”, 即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 每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所有问题一无所知, 教师大都采用不厌其烦的、系统的讲授, 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 学生不明白;如果在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 如果没有时间就课后练习;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演示或学生“验证性”的分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但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 学生被动学习, 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 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 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 注意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开展开放式的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懂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而现实的教学中, 教师为实现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也加强了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 但在课堂教学实施时,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 使时间难以控制, 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另外物理课的周课时偏少, 进行探究教学时间空间有限, 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我们正是从以上角度出发, 为全面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初二物理教学中尝试实施“自主导学、课堂展示、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结构

“自主导学、课堂展示、当堂检测”型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其一半教学形式是学生利用教师所编的导学案进行有指导性的“导学”, 一半教学形式是“课堂展示”, 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和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每堂课教师都不先讲, 而是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 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消除疑问, 统一观点, 推举出“中心主讲人”, 即“先学后教”;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 每一知识内容都让学生自己讲解, 同学补充, 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自学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总结。

1.自主导学

在每节课前首先提出自学要求, 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 总体上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导学指导。

(1) “实验性”内容的导学指导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了整本教材, 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迷你实验室”等, 课前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仪器, 利用课外时间去亲自实验、探究, 尽量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改换成可利用身边物品去观察和探究的实验, 而书上的实验变换成猜想、解释与讨论性的实验, 这样整合教材, 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对于一些典型的实验探究问题, 我们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要素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 确保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正确的思路去实验探究。把一些重要的内容变成学生实验,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与思考, 真正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

(2) “知识性”内容的导学指导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各种认识过程在小学原有智力水平的基础上, 都有了新的发展。就知觉的思维来讲, 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加强了, 能够比较自觉、比较稳定、较长时间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知觉有关事物, 并且开始出现了逻辑性知觉。这从教育科学理论上说明了培养初二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可行的。因此, 对于初中教材中的“知识性”内容, 主要以思考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并利用教材中“交流与讨论”进行一定的指导性提示, 确保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正常地进行阅读, 有的阅读指导中附加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 深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材中的“信息窗”可让学生归纳总结其介绍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归纳中的不足或理解不深的地方, 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 进而掌握教材内容。这样的指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进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 相关练习的指导

教材中的章节作业练习, 原则上由学生预习时完成, 这是有难度的, 但若对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相应的提示, 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有的练习题来自生活, 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网络去调查、去了解, 提高了学生对“从生活中走向物理, 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认识。另外, 还可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 以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

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存在的疑惑, 或新的发现, 建议学生记录在导学案上, 供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导学案”中还让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发表自己的感想和学习心得, 从一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学生自学的情况, 让学生展示其学习历程, 教学时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实验探究的展示。

一般课堂教学开始时,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预习你学习了哪些物理知识? 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物理知识?不完整时由小组内学生或其他小组补充。这种教学思路, 一改过去的教学常规, 突出了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然后按导学案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 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 解答其疑惑的问题, 纠正其理解的错误。

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已经接近于科学体系, 其中包括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科学规律, 为了掌握这些科学知识, 学生必须学会能从具体事实和表象中概括出抽象的定理、定律, 并且能应用这些抽象的定理、定律来解决问题。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

对于教材中的各种实验, 尽量让学生来操作、讲解其实验方案、演示其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在展示和互动中, 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 通过探究的“切磋”、学具制作技巧的“展示”,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激发了学生对探究的再次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导演, 是组织者、合作者, 这样的教学理念,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 满足了学生的自豪感,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随堂检测

导学案中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为检测题, 当堂完成, 当堂处理。我们大多采用学生作业展示或师生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反馈, 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课前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 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太多, 这样轻松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实施策略

1.要加强“导学案”的设计

我们反对教教材和学教材, 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们认为,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导”是引导, “学”是目的, “案”是设计。

(1) “导学案”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 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编写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有适当的提示, 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 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 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 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

2.要加强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导学”实施的关键。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合作学习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实验与探究, 它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想, 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 使学生在获得自我可能性认识的同时, 又能通过合作与交流, 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 培养自信心。

3.要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对“导学———展示”型教学模式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热情, 要对自学效果好的、课堂表现积极的、团队合作好的小组进行适当奖励。比如:减免当天的一些作业、给予实验优先权、回答问题优先权等等, 使这种教学模式能顺利地实施。

四、教学反思

1.我们2012年9月从初二年级开始实施“导学———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之初并不很顺利, 教学效果也不显著, 平均分、及格率变化不明显, 只有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增加较多。我想在“自主导学、课堂展示”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让学生自主学习, 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主动探索, 有机会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 培养独立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 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这也许是“雪上加霜”, 即使是教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能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 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 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 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 于是只听别人说, 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 学习很被动, 久而久之, 成绩越来越落后。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 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2.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 它主张“服务于学”, 它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 因而, 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讲堂为学生学堂, 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教师使用导学案时, 要达到两个目的:

(1) 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 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

(2) 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技巧写入学案, 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如何教, 随堂点拨, 让学生间互教互学,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些合作, 融洽师生关系, 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让学生“动”起来,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如何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是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的又一关键。刚开始时, 采取过自由组合, 以为大家脾气爱好相近容易交流讨论, 可实施一段时间发现这些同学上课容易走神, 喜欢讲话, 教师不好控制课堂;然后采用同层次的学生一组即按考试成绩分组, 这样成绩优异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课堂上交流讨论十分热烈, 可成绩后进的组由于跟不上大家逐渐失去兴趣而不再参与讨论;最后, 经过多次调查实践采用了现在的“好、中、差”组合, 即四人小组中一人成绩优秀、二人成绩中等、一人成绩偏差, 男女生合理搭配并且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中自己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各项事务, 课堂上负责组织讨论和交流, 并安排本组每节课的“中心主讲人”。

上一篇:社会关系质量下一篇:语篇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