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导型市场(共11篇)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1
鱼游大海, 鹰击长空, 市场经济为中国种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新世纪十年通过审定的数千个玉米品种, 唯有郑单958、先玉335两个品种引领潮流, 经久不衰, 给农民带来丰收, 托起种业辉煌, 而且显著地影响了玉米育种方向。尽管郑单958和先玉335火爆市场已有7~8年甚至十多年, 有些地区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减少, 但因同质化品种多, 可替代品种少, 至今没有哪个新审定品种有超越表现, 预计这两个品种还会红火一段时间, 保持一定优势的种植面积。
依然市场唱主角
郑单958以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耐密高产, 从黄淮海地区迅速扩展到东北地区。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22.6万hm2, 2008年迅速增至426.7万hm2, 2010年依然保持433万hm2。推广速度之快, 横亘时间之久, 史所罕见。先玉335在东北地区表现高产、稳产、早熟, 而且脱水快、出籽率高、容重高、商品品质好、适合机械化收获, 比当地品种有5%~10%的产量优势, 极受农民欢迎。2006年全国种植面积1.73万hm2, 2010年迅猛增加到246万hm2, 如果加上私繁滥制, 先玉335可能达到466万hm2。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品种都有明显的制种优势, 为商家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空间。
依然是核心竞争力
郑单958刚通过审定, 就上演了一场品种“争夺战”。郑单958权属单位采取买断生产权、经营权的竞标方式, 叫价1 500万元, 落价800万, 分别由北京德农、河南秋乐、金博士和金娃娃4家种业公司折桂。郑单958托起种子产业走向辉煌, 每年都给4家公司奉献亿元左右的红利。在热销年份, 市场盛行“谁有958, 今年准发家”流行语, 让遍布产区大大小小的经销商都赚了个盆满罐流。君不见, 当郑单958热销十年之后, 2010年中种集团公司又出资2 000万元购买了6年的经销权, 当年就实现了还本盈利。遗憾的是, 这个优秀品种在多家公司操作下, 最后是“人参卖成萝卜价”。先玉335分别由两家合资公司获得经销权, 敦煌-先锋公司主营东北地区, 登海-先锋公司主营黄淮海地区, 采取高品质、高价位、服务到户的独家营销模式, 毛利率高达60%~70%。
依然引领育种方向
郑单958、先玉335迅速推广, 很多育种人员掀起一场“模仿秀”, 从各种渠道获得育种材料, 比较多的是选育二环系, 也有的直接改良自交系, 更有快捷者比着瓢画个葫芦, 快速育出很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基本相似的品种, 新审定品种2/3以上都是在两品种基础上稍加修饰, 一年两年就吆喝着“类958”、“类335”上市了。但整体上很难与之媲美, 超越的概率微乎其微。更有所谓“超级玉米”炒作造势, 充其量也只是在局部地区昙花一现。
特别指出, 从新审定的若干“高仿”品种审视, 不能和郑单958、先玉335同日而语, 没有哪个品种有超越表现, 种植面积能超过66万hm2的概率很低。无论是从科研还是生产, 对郑单958、先玉335认识度相当高, 都会“避开大路走两厢”, 依靠定位发展地区性品种。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2
第八章作者从金融市场体系的另外一个微观层面--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行分析,读《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之七。作者先是讨论了货币市场对于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思路大致是这样的。先是花了大篇幅的讨论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不足。然后从资产定价功能出发,指出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离不开流动性较高的货币市场,但是,我国的货币市场本身的流动性就不足,更别说为其他市场提供流动性了,这就是为什么在资本市场的一些长期贷款也要充作短期贷款来缓解短期市场的流动性德动能问题,这也就是作者在导言部分所说的功能错位问题,读后感《读《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读后感之七》。由于这一章度的比较粗略,很多地方都没有理解透彻。之后作者在分析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时指出,尽管中国在1998年进行货币政策改革之后,货币市场发展较快,如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还是缺乏流动性,规模较小。从交易主体上看,交易主体单一,结构性不平衡,缺乏中介结构等;从交易客体上看,货币市场工具单一且设计不合理,货币市场工具流动性差,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货币市场运行上看,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个市场缺乏联系,市场决定利率的机制尚未形成。为了完善中国货币市场,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努力改善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其次,为了解货币市场品种单一的问题,应该建立起企业的诚信评价系统,此外,还应发展大额存单市场,推进一行治理改革等。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3
全球收视率调查主要有两大特点:各国(地区)的收视率调查通常被一家调查公司垄断;少数国际公司掌控全球收视调查市场。从国际通行的操作看,区域竞争性并非收视率调查市场的常态,有监督、有标准的区域垄断市场形态更为常见。
目前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和机构主要有:AGB尼尔森,经过多次兼并重组,现在为全球最大的视听率调查公司;英国的BARB(Broadcaster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Limited);法国的TNS(Taylor Nelson Sofres,法国索福瑞集团);加拿大的BBM(加拿大受众研究及收视率行业协会),其数据采集合作方之一是老牌广播收听率调查公司Arbitron公司;日本的VR(Video Research Limited),为日本市场视听率调查最权威机构。
由于收视率调查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很高,所以全球大多数市场的收视率调查均掌控于国际公司,如亚太市场基本被AGB尼尔森和TNS占据,其中只有日本的本土公司VR算得上特例。
具体的收视调查市场形态,全球市场基本可分为三种模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德寰副教授在去年的一次相关研讨会上对这三种模式做过详细阐述:
一为协会模式。协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协会负责选择数据供应商,购买数据,对于供应商来说只有一个客户——协会,相关成本由数据使用商分担协调。这种模式在欧洲比较常见,如英国的BARB。BARB会通过竞标的方式选择数据供应商,比如从AGB尼尔森和TNS中选择一家,同时,它也会针对数据调查的不同环节聘请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服务。香港市场也属于协会模式,只不过目前还没有英国那么完善。
另一种为自由竞争模式,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自然形成所谓一家垄断的市场。典型代表是美国市场。最初,美国市场上除了尼尔森集团,还有一家颇有势力的视听率调查公司Arbitron,后者以广播收听率起家,现在这依然是其核心业务之一。在美国广播电视视听率委员会这一监督机构的监管下,两家公司通过市场竞争,尼尔森最终在市场中胜出。
最后一种是媒体控制模式,即由主流媒体筹建公司或制订收视率调查规则,这是一个媒体联盟的行为。这种模式主要代表是澳大利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媒体联盟承担收视率调查的成本,并拥有数据;有特定组织或协会制定相关调查规则,媒体联盟控制的收视率调查需要遵循这些规则,保证数据的客观和公正;行业相关数据使用者可通过观察员等身份,对收视率调查进行监督;其他数据使用者,若要获得数据,需向媒体联盟提供数据订阅费;媒体联盟通常在同一时段内,委托一家公司进行调查,形成市场垄断。
我国农机市场步入价值主导阶段 篇4
市场发展健全价值维度
我国农机市场仍是最具竞争力和成长力的市场。农机市场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效, 企业发展维度、市场需求维度和客户成长维度价值诉求明显提升。一是产业发展价值推动。市场发展推动产业价值、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同频共振、衔接提升。我国农机逐步实现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装备技术融合, 高产高效、生态资源永续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能够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等产品品种3 500余种, 现已成为世界上农业装备的生产、销售大国, 产品品种和产量可基本满足我国农业生产需要, 产品市场满足度在90%以上, 同时产品出口到20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导产品大中型拖拉机、小麦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和水稻收获机等继续保持阶段性历史高位, 为“十三五”期间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农民收入连续保持十二连增, 成为我国“三农”最好的发展时期。二是领先企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市场竞争, 我国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产品形成了优势明显的制造企业。大中型拖拉机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国一拖、雷沃重工和东风农机等企业, 保持较为领先的产业位势。收获机械中玉米机制造主要集中在雷沃重工、山东常林、山东巨明和勇猛机械等企业, 小麦机制造企业中雷沃重工、中联重机和洛阳中收等企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水稻机制造主要集中在江苏沃得、久保田、雷沃重工、中联重机和星光农机等企业。三是区域需求特点各异。农机企业积极开发适应区域需求产品,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不断满足区域差异化作业的需求。从区域作业需求看, 冬麦区耕整地主要使用大中拖动力输出装置功能, 配套适宜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新疆区域耕整地主要以大中拖牵引装置功能为主, 农作物播种以覆膜作业为主;东北区域以垄作产品为主, 重点使用大中拖产品的动力输出装置功能, 配套适宜联合整地机进行灭茬、旋耕、起垄和镇压等一体化作业, 达到待播状态。四是从用户需求看, 用户需求趋向名牌企业、节能环保和补贴重点产品。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要购买大轮拖及其配套农机具、大喂入量收获机械产品。轻量化、品质型水田系列产品得到用户广度认可。从产品阶段性结构销售看, 大轮拖95~118 k W (130~160hp) 产品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玉米收四行机成为销量最大的产品;小麦收7~8 kg/s增长速度达到350%;水稻收5~6 kg/s喂入量产品成为阶段性发展的亮点。
产业提升构筑价值内核
当前我国农机市场呈现出“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增速放缓”的阶段性特征, 开始步入以创新驱动为标志的新常态。农机企业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措施, 实现产业转型、产品升级、资源整合和能力增强, 谋划新的价值支撑目标。一是“国Ⅲ”切换推动产业链升级。目前, “国Ⅲ”农机产品销量已经接近行业总量的1/3。“国Ⅲ”农机产品实现批量制造和销售, 不但能够全面提升排放标准, 而且能够有效贯通研发、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整个价值链环节, 产业下游的需求、中游的产品升级、上游的协同支撑得到同步, 从整体上提高了农机行业拖拉机、收获机和插秧机等制造能力, 进一步加快传统制造业产业链持续升级。二是动力换挡、纵轴流等中高端产品获得突破。动力换挡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实现批量制造与销售, 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在国内外中高端农机市场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纵轴流收获机械技术趋向完善, 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部分经济作物的作业覆盖, 用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为用户解决作物收获难题。三是兼并重组产业资源聚集。国外主要农机企业纷纷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 已经完成国内市场布局, 实施中高端产品竞争。国内汽车企业、工程机械等企业纷纷进入农机制造领域, 产业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传统农机企业立足国内外产业资源, 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实施研发、制造等资源优化和配置, 不断丰富、完善耕种管收全程农业装备制造链。
企业竞争体现价值导向
目前, 我国农机市场已经形成独特的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特色, 成为驱动行业发展、体现价值导向的源动力。一是品牌竞争格局。我国农机市场开始进入到品牌竞争阶段, 农机产品正向农机品牌转变。国内农机与跨国公司品牌全面对标, 质量品质全面提升, 持续实现自我超越。目前, 中国一拖、雷沃重工和东风农机等农机企业已经形成名牌效应。由于拖拉机和收获机械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产品产大于销, 品牌优势更加明显, 市场需求逐步向品牌产品传递。前三家大中拖品牌企业、收获机械品牌企业市场占有率均已超过60%。二是市场竞争格局。从阶段性需求特点看, 拖拉机和小麦收业务主要集中于上半年, 销量达到全年的70%以上。从区域阶段性需求看, 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和陕西等是小麦收获机的主要销售区域, 占据市场总销量的80%以上;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和江西等是水稻收获机的主要销售区域, 占据市场总销量的70%左右;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吉林等是玉米收获机的主要销售区域, 占据市场总销量的80%以上。从阶段性需求种类看, 河南、河北等冬麦区以73 k W (100 hp) 以上两驱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为主, 四驱产品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东北区域农机具主要是大中型、复合型机具, 满足一体化作业工序的需求。从企业竞争看, 主要农机企业精耕细作农机市场, 形成自身的强势销售区域, 占据一定的销售优势。三是产品竞争格局。农机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产品升级, 农业装备向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步伐加快, 中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大中型拖拉机方面, 动力换挡、同步器换挡拖拉机市场比例不断扩大, 逐步替代传统的啮合套换挡市场空间。收获机械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水稻收纵轴流产品开始主导市场。73 k W (100hp) 以上大中型、中高端和复合型农机具得到同步发展, 农机具产品技术得到整体提高。同时, 围绕区域农艺研发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小底盘、宽窄轮距等小众农机产品不断出现, 呈现系列化发展趋势。四是用户竞争格局。企业终端拦截力度加大, 客户管理已经进入战略层面。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机大户等重点客户管理进一步加强, 通过客户分析、管理主动探寻、把握用户的购机需求, 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销售。农机企业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分级分层管理, 开始重点客户专项维护、大客户跟踪维护、普通客户进行对应维护及跟踪需求、实施销售以及传递价值。
市场营销业态持续传递价值
纵观全局, 我国农机行业市场营销层级上升, 呈现出新的业态, 为市场价值传递奠定了新的平台和基础。一是电商得到快速发展。电子商务 (O2O) 业务稳步开展, 经销商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方式, 畅通企业、经销商和用户之间的交易路径和平台, 实现线下资源与互联网平台的充分融合、有机统一, 不断扩大企业销量。二是业态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企业按照农业作物全程机械化、农业装备全周期经营价值需求, 全面推动竞争业态创新转型、价值重构。立足农机农艺需求的精准把握, 主动延伸价值触角, 围绕农机综合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机应用方案等价值传递, 在农机公司、农机大市场、农机超市、连锁经营和农机专卖店传统营销渠道与模式基础上, 开展农作物作业承包、融资租赁、示范农场、二手车处置和再制造等新的营销模式, 构筑新的营销业态模式。三是开展主动式服务建设。以“智能制造+互联网”为重点, 统筹服务资源、信息化、互联网和客户呼叫中心等资源, 切实推动售前、售中和售后全程协同推进, 满足用户业务咨询、服务请求、服务资源调配、服务过程跟踪和服务质量认同等, 使市场信息、服务信息和产品改进等进行梳理、提炼和升值, 满足企业的发展价值诉求。四是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农机企业加强不同层级、维度人才培养。运用国内外人力资源招聘平台, 积极引进企业缺失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稀缺技能人才。注重培养市场管理人员、一线销售人才、服务维修人才, 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销售提升能力和产品研发与改进协同能力。构建动商模式, 提高企业和经销商的竞争能力, 全面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五是持续的市场促销。2016年是“国Ⅱ”升“国Ⅲ”的重要阶段, “国Ⅱ”机的库存处置、“国Ⅲ”产品的全面推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农机市场促销从春耕开始便已展开, 企业间不同方式的用户座谈、产品体验、工厂体验、产品推介和服务促销等活动积极开展。用户购机需求越来越理性, 产品品牌、经营价值和品质成为用户购机的主要因素。农机企业若要在这一领域做精做专或做大做强, 就应集中优质资源、发展能力, 承接产业规律, 把握发展趋势, 满足市场需求, 用产品价值开拓属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竞争。
行政强推还是市场主导? 篇5
究竟哪些是首都非核心功能?与这些功能相关联的产业、公共资源,以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该如何向外疏解?是由行政力量强制推动,还是靠市场主导,顺势而为?
对这些问题,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相关人士意见纷纭。不过,有两点是基本共识:一是功能疏解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打组合拳,要“综合疏解”;二是疏解要更多从增量上做文章,动存量难度太大,应以“优化”为主。
难啃的批发市场
种种迹象表明,遍布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已被选为北京市落实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仅北京城市核心的东城和西城就有十多个大型批发市场。著名的“动批”——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由9个分市场组成,1万多个摊位;丰台区大红门地区则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各类服装批发市场26家,经营商户2万多家,80%的商品销往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地区,从业人员及周边为其提供服务的人员超过60万人,加上吸引而来的京外京内的庞大顾客群,这个区域的压力可想而知。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这些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不是主要服务首都城市功能的,而且聚集大量人口,不宜在北京城区发展。
但,要搬走这些批发市场并不容易。记者走访调研发现,批发市场的利益主体多元,既包括各种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也包括众多拥有、承租、转租摊位的小商户,对于疏解,意志很难统一。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镇一家服装摊位的商户说,“我们在这里做了十几年了,市场搬到河北,那里哪有北京这样的客流啊,也没有北京交通方便,我们这种做批发的,最重要的是有客流。”
在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经营一家石材批发市场的蓝智慧说,只凭政府一声号令用行政的方式,也难以完全解决这些商户搬迁,“他们手里都有租赁合同,跟你要高额补偿,你怎么办?还有些商户与银行有捆绑性贷款,相互担保,一个走了,将影响一连串。”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批发市场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和产业链条不改变,就算搬走了现有的,又会在别的地方冒出新的来。
北京市丰台区的领导谈到,这几年丰台区一直在推动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转移和升级,但收效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主体动力不足。大红门地区平均每平方米的摊位租金已达每天15元,与王府井地区相当,还一位难求。因此,疏解光靠行政推动是不可行的,还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北京市规委主任黄艳介绍,北京批发市场疏解面临深层次的市场阻力,一个是北京交通的区域向心力很强,便利性无法替代;另一个是不少批发市场就近与低成本加工制造(农民集体用地上建设工业厂房)形成产业链条。据调查统计,丰台区大红门地区销售的服装大约40%来自邻近区县的服装企业和加工作坊。
大型批发市场聚集地被选作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突破口,显然,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疏解”共识易、落实难
北京市卫生局介绍,2013年北京市完成门诊量2.19亿人次,其中三级医院就诊量超过8900万人次,其中包括外地病人3000万左右。用北京市医卫行业人士的话说:目前北京已经变成全国的“看病中心”,对外疏解“很有必要”。过度密集的教育、医疗资源,也被视为亟待疏解的首都非核心功能。
不少教育界人士提出,如果从人力资源供求平衡角度看,目前全国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首都明显“过载”,在更大范围内重新布局是必要的。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教授说,目前北京市不仅集中了自然科学、社会学、财经法律、医药卫生、交通航天、石油地质、电力通讯、农林业、文艺体育等学科的国内顶尖高校,还附带有一大批民办高校、职业培训学院,有些并不非得在此开办。
而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看来,北京过度集中的行政资源,也有疏解空间:行政部门事务可分成前台和后台,前台面向全国,后台服务中央,“一些前台的东西可以分出去。只要找到合适的地方依法行政,就能提高效率。”
尽管受访者对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普遍存在共识,但设身处地考虑,他们也对行政决策型搬迁抱有疑虑。部分医疗、教育及行政部门担忧,某些机构外迁后,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引起机构功能异化,甚至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诸多困境。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医学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科研队伍,以及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某医疗领域学科进步,必须有领军人物,以及围绕领军人物配备的技术支撑团队。“如果把医院迁到河北,很难解决科研队伍支撑的问题。”
吕斌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如依靠行政力量把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外迁河北,结果可能就是名校实力下滑,毕业生每年“潮汐式”赶回北京求职谋业,起不到疏解效果。
体制壁垒也会对“疏解”形成牵制。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以万科全程参与的北京市某中学搬迁项目为例,讲述了功能外迁的难处。据他介绍,北京市用了三年时间,要把某重点中学从西城区移到房山区,挪动距离约20公里,“但到今天还有17个问题没解决,学校只能带着各种不完备开学”。
“学校希望在房山办成总校,但办到今天还是一个分校,因为涉及编制的问题。”毛大庆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目前从主观心态来看,功能疏解涉迁人员的动力不足。
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郑志坚坦言:“从我们一线医生来说,你给我一个搞专业的良好环境,我肯定愿意去。但我去又面临一个问题,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能去吗?”
国外有先例表明,单靠行政力量搬迁成效并不明显。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介绍,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做过首都搬迁规划,比如韩国政府专设有首都搬迁工作部,指挥政府所属机构搬迁到指定区域,但实践成效不足,原因是配套环境跟不上,单靠行政手段指挥不动搬迁。
市场主导,增量入手
面对重重阻力,如何做好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这篇大文章,考验着北京市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看来,功能疏解“不能单项推进,一定要打组合拳,综合功能整体转移”。且疏解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受访的专业人士认为,功能疏解应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尤其是在相关产业疏解过程中,政府应尽量避免直接面对市场主体,而是通过消除区域行政壁垒、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公共服务等举措,创造利益驱动和发展预期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自愿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一个值得总结的“疏解”案例是,北京市海淀区近两年调整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业态,区域内批发零售业占总体法人单位比重从66%缩减为40%,得益于紧密衔接政府、行业组织、市场主体之间利益关系。政府一方面严厉打击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内的水货、假冒伪劣产品,提高摊位经营成本;同时成立行业发展商会,倡导行业自律,引导批发市场主办方规范经营,配合政府推进业态转型升级。
北京宣房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王占友说,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这种单纯批发市场类型的疏解,除了行政疏导外,建议用良币驱逐劣币的方式,在打击违法经营的同时,引入品牌店、电商化经营模式,树立高端升级的示范,形成稳定的利益预期,用利益驱动这些小商户主动疏解。
在疏解教育、医疗以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等首都非核心功能过程中,针对存量迁移阻力重重、成本大、效率低的现状,众多专业人士普遍建议,应多从增量入手,明确今后首都非核心功能“只减不增”、增量向周边疏散的大原则,由政府制定约束性政策,加强监督和落实。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市城市规划、土地供应等领域,“控制增量”的原则已经得到贯彻。北京市卫计委日前下发的《2014年北京市医政医管工作要点》已明确,北京五环路内将不再批准建立综合性医疗机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发布的《北京市201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今年安排工业用地450公顷,不及上年的一半,也是出于配合首都功能疏解的考虑。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6
虽然批发市场仍承担着北京市大部分蔬菜和水果供应, 是北京市名副其实的“大菜篮子”, 但近几年零售市场农产品交易量逐年上升, 发展势头强劲, 以连锁超市、餐馆及学校等零售市场主导型供应链模式发展日益成熟。
1 北京市农产品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
农产品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是指农户或合作社跳过商贩、产地批发市场及销地批发市场等复杂的中间环节, 直接与大型连锁超市合作交易农产品的模式。
北京市现有超市大部分是实力强劲的连锁集团, 相对农产品供应商来说拥有绝对优势, 具有核心订单驱动力, 握有制定农产品选择标准主动权, 而农户或合作社往往只能被动迎合。供应商往往还负责分拣、包装、配送及摆放甚至销售等环节;超市则只承担检查蔬菜质量、下达订单以及管理场地等环节。在北京市销售蔬菜的超市、社区便利店中, 60%~70%以这种方式实现定点配送。超市通过电话和网络与供应商联系的频率较高, 有些普通蔬菜供应商不仅会派遣专员到超市整理蔬菜, 同时还需统计反馈蔬菜库存和销售情况。在北京市, 通过超市到达个人消费者手中的蔬菜所占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仅次于传统霸主农贸市场, 是蔬菜第二大零售终端。
2 北京市农产品农餐对接供应链模式
2011年在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 农餐对接模式在各区县如火如荼地实施着。到2014年, 参与试点的餐饮集团已扩大到23家, 涉及了250多家经营网点。1~11月, 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产品合作组织为所有试点餐饮集团企业供农产品原料8.5万吨, 同比增长29.3%, 其中北京市6.6万吨, 占78.5%。
彭磊指出“农餐对接”是指餐饮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 发挥自身优势, 采用多种形式向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渗透, 保障农产品由生产地直供餐饮企业的一种农产品创新流通方式。农户将农产品通过专业化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基地等方式组织起来, 集中向餐饮集团供应新鲜食材, 实现与餐饮集团对接的农产品直销模式。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 物流与采购部门进行订单汇总, 向门店核实后直接下达到相关合作社、企业或基地, 这些订单是餐厅各个门店在当天中午12点之前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填制的。
其次, 企业、合作社或基地根据呷哺呷哺公司下达的订单, 在当天下午完成采摘、分拣等物流作业, 而且在当天晚上12点之前运送到物流配送中心。
最后, 物流配送中心对蔬菜进行接收、检测及分拣等物流作业, 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将其配送至各个餐厅门店。总之, 实现了生鲜蔬菜24小时配送机制。其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可以说是成功实现农餐对接的典范。目前已经和大兴区、房山区、通州区等多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协议, 订单种植总面积达5000多亩。
农餐对接模式的实质是餐饮企业与农户的对接, 消费与生产的对接,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这些做法不仅缩短了生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 而且创造了农户对接媒介, 农业合作社、专业化农业企业及农业生产基地与餐饮业企业等参与主体互利共赢的局面。
3 北京市农产品农校对接供应链模式
2009年, 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出《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通知, 决定在七个省市开展鲜活农产品基地直供高等学校食堂第一批试点工作, 简称农校对接, 是国家继农超对接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鼓励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直销型流通模式, 为广大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又拓展出了一个稳定而庞大的需求市场——高校食堂。
农校对接就是农户将农产品通过农业合作社、农业产品协会及农产品基地等方式组织起来, 集中向高校食堂供应新鲜食材, 实现与高校食堂对接的农产品直销模式, 北京主要采取协会的组织形式, 通过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的运作将农产品直送高校餐桌, 北京市农校对接模式发展情况如下。
首先, 2011年9月北京市举办了推进“农校对接”建立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启动仪式, 公布首批14个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名单, 主要是米类、面粉类、食用油类、肉类、蛋类及蔬菜6大类的原材料, 第三批原材料直供基地名单于2012年12月公布, 其中, 新增副食类、调味品及豆制品3大类原材料, 共39家, 其中北京二商希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供给调味品及豆制品两类原材料, 食堂原材料采购范围较广, 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必要的食材类别, 能够有力地保障高校食堂需求。蔬菜、大米、面粉、鸡蛋及肉类原材料是最主要的采购种类, 符合高校学生主要消费大众化产品的偏好。
其次, 2011年12月北京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北京市高校后勤研究会伙食专委会及市高校食堂原材料联合采购中心发布《关于统一北京高校食堂原材料直供基地货款结算方式》的通知, 从签收、对账及结帐三大环节进行规范, 委托“伙联采”中心办公室负责直供基地与学校之间的结算工作, 能够简化结账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使农校对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顺利通畅, 及时向直供基地支付货款。
最后, 2014年北京60多所高校从直供基地采购大米19000吨、面粉10000吨、大豆油5000吨、猪肉12000吨、鸡蛋5000吨、土豆6000吨、白菜4000吨, 总共约61000吨, 其中, 来自直供基地察右中旗的土豆价格均低于新发地同期平均价格, 且品质良好, 为0.56元/斤, 新发地市场同期价格为0.69~0.79元/斤, 平均每斤便宜0.15元, 价格降低23.9%。主要原材料产地源头的采购率已分别达到:米52%、面56%、猪肉92%、油76%、蛋62%, 平均采购率已达到总量的68%, 节约采购资金3000万元。
毋容置疑, 农校对接模式在降低食堂采购成本、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4 北京市零售市场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发展特点
4.1 中间环节减少, 优化供应链结构
跳过各级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户与零售市场直接对接, 缩短农户与市民在供应链上的距离, 降低成本, 优化供应链结构。以小刘各庄合作社为例, 其所生产的农产品通常不经过中间环节而直接进入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得下属超市, 物流环节越多蔬菜停留在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时间越长, 配送到超市时的新鲜程度就会越差, 但农超对接模式由于中间环节少、运作成本则相对降低。而且, 超市可以凭借对生鲜蔬菜的季节性波动的平衡, 达到积极引导顾客理性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目标。通过其标准化的经营, 并给上游农产品供应商或者农户提供蔬菜需求, 保证供应商或者农户生鲜蔬菜快速流通, 同时也对下游消费者提供有质量保障的生鲜蔬菜, 加快信息流流转速度, 提高供应链效益, 优化供应链结构。
4.2 配送服务落后, 物流成本较高
北京市目前缺乏专业化水准较高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 实施协同配送程度低, 不利于取得规模效应, 而且经过多次装货卸货, 农产品损耗增大。由于缺乏先进的物流技术, 农产品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 流经供应链各个环节后呈现出质量下降的势态, 导致其往往在新鲜度方面不如农贸市场。与此同时, 由于供应商缺乏对运输路线的整体规划, 大量存在重复运输现象, 车辆空载率高, 运输车辆利用率相对较低。另外, 利用网络及传真的订货方式, 易造成订单不清晰的情况, 使得供应商经常会送错货, 增加了运输以及包装等成本, 导致物流成本较高。
4.3 损耗大, 价格较高
以农超对接为例, 普通蔬菜通常是要经过简单的捆扎或者用保鲜膜简易包装, 这些散乱、不科学的包装致使装卸效率低下, 同时, 也加重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农超对接一般采用第三方送货, 由配送企业配送到配送中心或者门店, 也有些将配送中心到门店环节也通过外包方式, 如京客隆、北京物美, 而实际上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中小型企业, 其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冷藏物流设备, 在他们看来, 对于短途运输购买设备的成本远远高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损耗。与此同时, 超市采购人员的谈判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采购成本的高低, 这些也是超市难以进行成本预算与控制的, 以致超市的生鲜农产品价格不稳定, 对顾客的购买情况造成了直接影响。
4.4 节点企业信息化水平低
北京市大多数超市、餐企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 尤其是在农产品板块, 供应商与零售商间的沟通相对简单, 一般通过电话取得联系, 再经过简单的口头沟通让供应商配送货物到门店, 但由于供应商根本不了解超市每天的蔬菜销售量, 他们只会依照超市订单的要求给超市发货。通常都通过网络或者传真的方式向供应商订货, 由于订单格式不统一而且经过传真后模糊不清, 供应商经常需要给各个采购部门致电反复确认订货数量与种类。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零售市场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为分析对象, 分别阐述了农产品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及农校对接供应链模式现状, 归纳总结了其发展特点。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零售市场,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拥军, 魏国辰.农产品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初探[J].物流技术, 2010 (8) .
[2]藤光富.基于农校对接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6) .
[3]张琼.“农超对接”的困局与破解策略[J].北方经济, 2010 (3) .
[4]张浩, 安玉发.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 2010 (01) .
[5]张瑜, 姜方桃.连锁超市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01) .
[6]北晨网.朝阳推广农社对接菜市场[EB/OL].www.morningpost.com.cn/xwzx/bjxw/2011-07-11/199323.shtml.
[7]北京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网:农校对接[EB/OL].www.bjedu.gov.cn/publish/portal9/tab656/.
[8]人民网.农校对接路有多宽[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2/0819/c1053-18776670.html.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7
“中国经济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 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规模的经济体。中国是我们全球市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在中国实现的增长依然是非常显著的, 下一步将会加大投资力度, 重点加强中国的战略布局。”
TD产业的迅速崛起、宽带中国战略的迅速实施以及云计算的逐步落地, 为中国的通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并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通信产业创新的又一主体市场, 全球主流的通信厂商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而正是在这种技术创新主导市场脉搏的背景下, 中国的通信测试产业亦随之全面崛起。
整体来看, 全球的通信测试主导厂商, 如JDSU、思博伦、EXFO、安捷伦、泰克、安立、罗德与施瓦茨等企业不断深化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 不断加大与工信部标准机构、测试部门以及电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 在高速传输、核心路由器、分组承载、LTE等新兴技术领域推出了完备测试支撑方案, 加大对于中国市场的全面渗透。今年以来, 除了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几家测试企业以外, 也有较多的海外测试企业借机扩大中国市场占有率, 并得到迅速发展。而国内的测试企业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包括中创信测、星河亮点等企业的市场份额得到较快推进。整个中国测试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高端测试的全面兴起
从今年通信厂商的整体效益情况来看, 通信业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下滑幅度较大, 整个上下游企业的利润增长都很不乐观。然而从今年测试企业的利润情况来分析, 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部分企业依然保持了利润增长态势。分析其背后原因, 主要在于今年电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商都加大了在高端测试领域的投入, 如高速传输、云计算、LTE等领域, 带动了整个测试市场的兴起。
Ixia CEO Victor Alston指出, Ixia今年的业务增长良好, 整体业务增长高于20%, 而去年的利润率是15%, 业务收入达4亿美元, 同时预计明年将实现22%的增幅, 业务收入超过5亿美元, 相比其他竞争对手的利润0增长, Ixia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值得一提的是, 其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亚洲市场。Ixia属于近几年来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测试厂商, 正是得益于国内运营商对于高端测试领域的重点投入, 中国市场的业务规模得到大幅扩张。
近年来, 海外测试厂商更多倾向于通过并购等举措以扩展其产品线, 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测试体系, 以适应市场需求。从这方面而言, Ixia也是其中典型。Ixia一直专于IP测试领域, 近两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举措, 扩展了其在WLAN、安全、监控等领域的测试产品线, Victor介绍, Ixia如今已经形成了以WLAN、数据中心、无线、监控四大领域为主体的测试体系。通过在几大领域的整体布局, Ixia在100G、超100G技术的测试系统、云安全测试系统等领域都推出了领先的测试方案, 这也正是其快速拓展中国市场的一大关键。
TD产业的诱惑
从今年国内测试市场的热点来看, 一方面集中于核心网、传输网的高端测试, 另一方面则重点体现在TD领域的测试, 而国内诸多测试厂商也是借TD产业的兴起而实现快速发展。
随着TD产业的快速兴起, 中国移动大规模推动TD-LTE的商用进程, 这有效带动了国内外测试厂商的积极性, 在相关领域积极布局。在这方面国内外的测试厂商也各有偏重。
从国外测试厂商的测试支撑方案来看, 多数厂商所推出的测试产品可以实现对FDD LTE和TDD LTE的支撑测试, 如Ixia的XAir解决方案, 可帮助运营商实现验证LTE基站性能并增强其网络体验质量, 同时支持TDD LTE的操作界面和FDD LTE的操作界面。利用其在FDD LTE的测试经验为国内运营商提供一部分技术支持, 帮助其实现对TD-LTE有效部署。Ixia中国区总经理张炜也建议, 国内运营商应重点考虑网络建成后, 所运行服务和应用的质量, 以切实保障用户体验。
国内测试厂商所提供的测试方案与实际测试需求更为结合, 其对于中国市场的理解更为深刻。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测试厂商主要聚焦TD-SCDMA、TD-LTE等相关环节的测试, 针对运营商的切实需求推出系列化测试方案, 在运营商现网中得到较多应用。一位国内测试企业高层表示, 除了面向TD-LTE的测试方案, 目前公司也针对国内运营商的流量监控需求推出了系列化的测试方案, 在这一方面国内测试厂商也有自己的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欠缺
从今年国内各测试厂商的效益来看, 没有太多亮点, 与各系统设备商情况类似, 利润都有较大程度的下滑, 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一位测试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 国内测试厂商所推出的产品仍然集中于低端测试领域, 市场竞争力偏弱, 只有部分垄断企业发展略好, 而就企业盈利来看, 国外测试厂商除了供应测试设备以外, 同时也提供技术培训业务, 构成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而国内测试厂商与之相差甚远。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8
人民币基金主导募资, 成长基金保持领先
2009年, 亚洲 (包含中国大陆) 基金数比2008年全年减少了21支, 而募资额则锐减了78.8%。受金融危机冲击, 海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管理资本严重缩水, 其PE投资资产配比比例相应下调, 导致针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美元基金募资活动大幅减少。因此新募资的美元基金数和募资额较2008年分别锐减了21支和下降了89.3%。相较之下, 人民币基金表现可谓强劲, 新募基金数和募资额双双超过美元基金首次主导市场。 (见图1、图2、图3)
在新募基金的类型当中, 成长基金共有25支, 成功募资101.13亿美元;与2008年全年相比, 2009年新募成长基金减少了11支, 新募资本量则下降了73.6%。其次有3支并购基金完成募资, 合计募资22.99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募资总量的10.0%和17.7%, 与2008年全年相比, 并购基金新募基金数减少了4支, 新募资本量锐减85.9%。另有2支针对亚洲的房地产基金完成募资, 合计募资5.46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募资总量的6.7%和4.2%。 (见图4)
投资金额持续负增长, 下滑幅度有所减小
投资方面,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继续走低, 但下滑幅度较2008年有所减小。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17个私募股权投资案例, 比2008年全年减少38例, 合计投资达86.52亿美元, 与2008年全年96.06亿美元的投资总额相比, 下挫达9.9%。由于基金管理人在投资决策上受其投资人的约束加大以及现有工作重心向管理投资组合方面转移, 投资行为在本年度仍趋于谨慎。 (见图5)
传统行业投资金额降半, 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表现欠佳
从行业分类的角度来看, 2009年私募股权基金共对中国大陆的65家传统行业企业投资了25.88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投资总量的55.6%和29.9%, 与2008年全年相比, 传统行业的投资案例数保持稳定, 投资金额占比却下降逾半, 这表明传统行业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在服务行业, 私募股权基金共向22家企业投资了55.10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投资总量的18.8%和63.7%。与2008年全年相比, 投资金额的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厚朴投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两笔大额交易所导致。相反, 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生技/健康、清洁技术和广义IT的投资表现欠佳, 其加总投资金额占比甚微, 由2008年全年24.1%下降到2009年的5.5%。可见, 技术密集型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较深。 (见图6、图7)
成长资本投资频繁, PIPE顺势而发
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 2009年成长资本的投资数量占据最大比重, 82个成长资本的投资案例占全年同期案例总数的70.1%;投资总额为23.34亿美元, 占全年同期投资总额的27.0%, 暂时失去市场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PIPE, 其投资案例共有15起, 比2008全年增加了5起;投资总额为57.67亿美元, 占全年投资额的66.7%。部分优秀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跌落和企业再融资的需求为私募股权基金逆势进入创造了条件。另外, 虽然全国房地产景气指数连续数月攀升, 2009年私募股权基金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热情却未见回升, 全年仅有4起房地产项目的投资, 投资总额为2.70亿美元, 较2008年全年下降了70.1%。 (见图8、图9)
大中华区IPO退出重新活跃, 传统行业退出占比最大
在基金退出方面, 2009年全年私募股权基金退出较2008年明显好转, 共有80起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案例, 退出案例数较2008年全年增加了56起。其中, IPO退出仍是私募股权退出的主要方式, 共有案例71起, 接近2008年水平的四倍。其中来自深圳中小板、深圳创业板和香港主板的IPO有56起。得益于深圳创业板的推出以及《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中小投资者参与股市的带动, 整个大中华区股票市场行情看涨, 回报潜力增加, IPO退出重新活跃。 (见图10)
中国将主导清洁能源私投市场 篇9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指出, 在更强硬的政策情景下, 6 2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私人投资将带动375 000MW的发电量, 是中国现有发电量的7倍多。中国迅速崛起的清洁能源行业, 将促使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重心在未来10年里从西方转向东方。
不过, 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针对当前的核心竞争力难题, 皮尤环境组下属气候与能源组织项目负责人菲利斯·卡蒂诺表示, 从历史上看, 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研究和发展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其他国家, 比如德国, 也引领着某些技术领域。最近, 中国开始投资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当其他国家出席许多基础科学的突破, 中国也在发展广泛的制造技术并在开发和部署某些尖端的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如高压输电线路, 高速铁路和其他技术。
而针对其他难题, 比如公众对生产能力过剩、电网接入以及市场公开性的担忧, 皮尤方面建议, 中国必须通过清晰的立法以及政府基础建设来打消这些顾虑。这些措施包括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并且还需要一套与可再生能源交易配额相对应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标准, 确保市场的公开性;还可以考虑成立国家或省级能源服务公司等。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10
关键词:政府主导型会展;市场化运作;行业协会;品牌会展
一、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
所谓“政府主导型展会”就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促进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普遍由政府成立临时机构或组建事业单位来承办,组展较多运用行政手段并配套举办各类旅游文化活动的综合性大型会展节庆活动。
中央政府在相继出台改进工作作风、推行反腐倡廉、压缩三公经费等一系列政策后,会展业发展遇冷已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专家对地方政府过分动用行政资源参与展会的现象表达了相关意见,他们指出:会议展览活动需要跳出政府的襁褓,参与竞争、独立成长。因此政府主导型展会进行市场化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促进展会持续发展。对于政府主导型展会,虽然地方财政的直接补贴和各种支出仍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大部分的政府展仍面临办不下去的窘境。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监督力度的增强和信息公开的透明化,“政府对纳税人之钱如何合理利用”这一问题使各地政府面临着巨大压力。显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府行为的日趋规范,加之公共财政体制对政府财政支出约束性的提高,此类支出必须逐渐减少。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展会本身的竞争实力,迎合市场化办展的大趋势。
(二)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增强城市办展实力。我国会展市场存在着大量重复办展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展会和专业性展会混搭,地方政府和中央部门同时参与。政府主导型展会由于大量使用政府的公共权力而不受市场化运行规则的制约,以致由企业等市场主体举办的同类型展会因不公平竞争问题而难以支撑,因此会展界要求政府正确定位在办展中角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地有多少个在市场化基础上举办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和较高水准的常年展会才是衡量一个城市的会展行业竞争力强的有效标准。只有遵循行业市场秩序,会展的硬件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才能培植和建立起来,才能真正有能力承办更多和更大规模的会展活动。
(三)培育本地会展市场主体和会展人才的需要。当前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可以把会展业作为产业支撑的会展城市,但是真正有实力有影响且自主拥有会展品牌的会展企业寥寥无几。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地的主要展会一直由政府主办,使会展企业的成长空间受限,市场化运作频频受阻。另一方面,国内虽然有不少城市举办了众多大型展会,但是真正的会展人才和专业策划组织依然欠缺。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所办展会大多都由政府行政单位人员操办,他们缺乏专业知识,也未按行业规则办事,因此加快会展市场主体和专门人才的培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相关因素
政府在会展活动中的主要职能转变后,各市场主体在会展业发展的分工可以形成三个层面: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它们各自职能分工有所不同。在会展业市场化发育成熟的条件下,作为第一层面的政府,其职能是制定规划,营造环境、提供政策、加强调控、协调服务;作为第二层面的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第三层面的企业(会展公司)是会展业发展的主体。三个层面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会展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政府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市场化运作并非政府完全放手。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作用具有滞后性,政府必须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以防市场失灵。会展活动项目市场化运作需要政府这只“有形手”和市场这只“无形手”密切配合,大量实际运行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
(1)加强宏观调控能力,规范行业秩序。调控力度不够和行业自律不足一直是国内会展业长期存在的弊病。将展会推向市场化后,标准缺失、知识侵权、重复办展和无序竞争等问题势必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行业政策、完善行业法规。在各种关系复杂交汇时,政府需妥善处理好与市场各方的关系,根据展会的类型和性质,制定不同的市场化运作规则,并充分发挥民间团体、行业协会、会展企业的作用,共同促进会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突出服务职能,合理划分与企业的权责关系。政府将办展机会下放给行业市场,就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背景和配套营销活动,为企业争取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企业的成熟程度和实力资质。也就是说,政府在招标过程中对投标企业的资格审查应列为重中之重。因此怎样确定合格企业的条件将会成为展会推向市场化政府首要面对的问题。其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划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政府若把会展活动交给企业,企业如何保证展会能够持续盈利并让政府对其放心,政府怎样统筹协调才能既不重新走入行政干预的怪圈而又保证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规范,这都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行业协会的支持力量。行业协会在展会影响力的维系和市场化运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非官方的行业协会都有明显的政府背景,它们一方面连接着政府,另一方面连接着企业。在展会策划前期,行业协会可以拿出一个总体规划和指导思想,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策划方案,通过招标从众多项目策划中选择符合展会主题的项目,然后由组委会对这些能拿出项目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核。
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为政府主导型展会市场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特别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展会在进行市场化过程中,不妨采取先由行业协会介入的方式逐渐过渡。需要指出的是,在政府主导的展会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之间并不一定是贸促会或者协会,也可以是公司企业。只要解决了展会产权的关系问题,由政府进行委托实体机构承办也具有可行性。
(三)会展企业在市场化中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内会展市场表现出的活跃状态,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会展企业。拥有强大市场份额的会展公司不仅依托于会展业发展良好的城市资源来举办展会,其自身的创新办展方式以及运用信息化联动等方面都为其开拓市场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民营展览公司一直发展缓慢,不利于与外资合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伴随着政府主导展会的市场化转型,外资展商投资展览项目为我国本土会展公司在产业竞争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的市场化运作路径
目前国内每年的几千个展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由于市场化进程缓慢,它们往往达不到预期效益以致年年出现亏损状态。一直以来,业界对于政府主导型展会的转型问题都非常关注。其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一直都是政府主导型展会在向市场化过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打造品牌会展。品牌会展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代表行业发展动态、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对该行业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展会。拥有一个甚至几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会展,是每个以会展业为主要产业支撑的城市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会展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托。随着会展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地政府都已认识到了打造城市会展品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市场结构对会展业的影响。根据S-C-P(Structure-Con
duct-Performance)模式,即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会展业的绩效取决于展览中心和会展公司的行为,而展览中心和会展公司的行为又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结构。在产业经济学中,市场结构可以通过行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三个方面的参数来描述,这三个参数相应地描述了市场的垄断程度、成本收益特性和竞争产品的可替代性。这些市场结构因素影响到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同时还影响到品牌的忠诚度和行业的进入壁垒。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波特认为,“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产业吸引力由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供方、买方和替代品五种力量决定。在产业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会展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他们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要想获取有利的竞争优势,就要实施基于价值链的品牌战略。(2)会展产品差异化。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会展产品差异化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会展产品占领市场的程度取决于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对于政府主导型展会,政府可以联合展览企业打造其他城市没有的“特色展”,这样便构筑了其他城市进入该领域的壁垒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政府在打造品牌要素、提供相关资源以及展会服务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足以区别于其他同类会议和展览的“特殊品质”,这样才能引起参展商甚至专业观众兴趣的产生。会展产品差异化不仅会使外部进入者耗费巨资去改变现有客户的忠诚度而造成某种障碍,而且又会在同一市场上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的会展产品区分开来,以“差异化”为基础争夺会展市场的有利地位。现代会展日益强调会展的专业性和品牌性,各种专业性展会的兴起使综合性展会受到影响,参展商倾向于选择集中程度更高、成本更低的专业性展会。例如,节事活动参与者更乐于参加符合自己趣味的活动,会议参与者同样首先选择参加其所关注话题的会议。因此,会展业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强调专业性品牌会展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专业细分市场上建立规模和品牌优势,使得相应的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建立会展人才培养体系。会展教育体系是随着整个会展经济的发展同步成长起来的,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的会展经济在全球业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他们的会展教育体系也比较成熟。近年来随着我国会展市场的蓬勃发展,会展行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也急剧膨胀,这也促使我们对国内会展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适应市场化运作,按需求开设课程。为了满足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会展课程已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并形成体系。除了会展策划、会展客户关系管理、会展项目运营、大型活动组织管理与营销、场馆设施管理等常规性课程,成功举办会议综合指南、组织重大节庆活动和大型会议实用指南等课程的设置也会对市场就业选择起到指导性作用。(2)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人才培养的时效性。首先,学院人才与行业人才互动。学院一方面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到会展行业进行工作任职,另一方面聘请业内管理人员来学院任教,促进人才互动。其次,学院与行业进行项目交流与合作。可以利用高等院校理论上的优势与会展行业的热门现象直接进行课题讨论,如行业发展的危机管理研究、交流信息与数据统计等。再次,会展专业学校和从事会展教育的专家教师可直接参与到会展行业协会中,如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国际博览会协会(IAFE)、国际节庆活动协会(IFEA)等。这样一来,行业组织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活动可获得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咨询意见,专家教授也可以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为会展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参考。最后,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会展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参加到大型会展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管理中来,以此培养相关的策划、创新、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提供经费支持,营造办展氛围。为促进本土品牌的发展,许多会展城市的政府往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鼓励本地企业出国参展。例如,在2005--2007年之间,厦门企业参加指定的8个国际展览会时,得到了政府万元以上的资金扶持。其中对参加意大利米兰马挈夫春季国际贸易博览会、德国慕尼黑冬季国际体育用品及礼品博览会、巴西圣保罗国际家庭用品及礼品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商品(印度孟买)展览会的企业,厦门市政府不仅给参展企业补贴50%的摊位费用,而且还给参展企业予以1.5-2万元的资金补贴。
(四)推动信息技术与实物展览相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方式和对外交流的途径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和媒体传播,超过一半的参展企业认为展会的意义和作用不会因此而降低。可见,电子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没有把企业从传统的展览市场中拉走。但是对于专业展会的行业分布进行具体分析后可以发现,IT业专业展览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这恰恰说明信息网络经济部门仍然需要传统媒介来扩大和发展它们的业务。
事实证明,政府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对会展本身进行管理,而重点在于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实物展、网上虚拟展、网络销售或是其他形式合理地把买卖双方组织到一起,增加他们参展的兴趣与动机。从这一点来看,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引导虚拟展会的创建、利用政府公信力进行网上营销等都在政府管理会展业的范围之中。在新经济时代,政府对会展业各项成果的评判也要适应这种信息潮流的变化,为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良言.政府应“放手”让会展市场化[N].民营经济报,2007-10-31:B05
[2] 姜蓉.“中介”运作模式彰显“政府展”的市场化路径[N].中国经营报,2005-06-06.
[3] 赵伯艳.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探析[N].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9.
市场主导型市场 篇11
发展电动汽车意义重大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很快将电动车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是国家利用新能源革命的机遇,从长远出发做出的重要抉择。”陈清泰认为,把电动汽车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具有四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推动交通能源结构转型,化解能源环境矛盾。“我国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2015年对外依存度突破60%,而且,还处于能源需求旺盛的增长期。石油消费中40%在交通,交通能源的90%是石油,中国新增石油消费的重要领域是交通。目前,本土石油资源的短缺、超过警戒线的对外依存度、动荡的石油地缘政治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造成的污染,使我国的能源环境面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严峻的挑战,甚至不亚于当年的美国。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新能源革命的机会,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经过20年或更长时间,我国的交通能源结构将得到大的改善,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得到较大程度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程度得到提高。”
二是电动汽车是中国迎接新能源革命的一个战略支撑点。“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预计。2015年风电累计装机比上年增长31.9%,达到1.45亿千瓦;2015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比上年增长了50%,达到4318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大都属于间歇性式能源,目前弃风、弃光率高达10%至30%。电动汽车和其他零排放交通、移动机械等作为一个个储能单元、消费单元和信息终端将成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力支撑。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和零排放交通等,经智能化网络的连接和优化后,将使整体能源效率、能源安全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三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汽车技术的电动化与新能源革命交集,与信息化、智能化构成最优搭配,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创造了条件。由此,将极大地提高交通效率、交通安全,降低交通管理和运行成本。汽车电动化技术还将向农用机械、工程机械、移动机器人等延伸,成长出一个庞大的新兴“移动电动技术产业群”,实现移动装备的电动化、清洁化、信息化,促进国家的信息化进程。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创新平台,给众多行业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投资机会,从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催化增长动力转型。”
四是电动汽车是圆中国人汽车梦的可行途径。“2015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10辆,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相当于人口密度很高的日本2009年的23%。可以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汽车产业仍处于增长期。”“中国有13.7亿人口,峰值可能达到16亿。根据国情,是否允许私人交通发展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个人出行机动化是不可抑制的内在需求。实际上,在中国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汽车消费者行列。与此同时,令我们长期甩不掉的一个隐忧就是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如何解决?理性地讲,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果依托燃油车,不仅美国式、即便是日本式的个人出行机动化,无论对能源来源还是环境容量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迎来了新能源革命,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中长期看,14亿中国人圆‘汽车梦’的希望寄托于电动车。”
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首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源,改变交通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政策必须以引导市场发挥决定作用为导向
电动汽车自身零排放、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等优势,都是外部性效益。但与几乎完美无缺的燃油车相比,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还显得“不成熟”、“不经济”、“不方便”。这就使各国政府成了电动汽车的第一推动力。“电动车的产业化最终必须依托市场来完成。因此,政府的政策组合必须引导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目前还有一些政策性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陈清泰说。
面对替代性技术应当欢迎新的进入者
记者:在汽车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在新一轮汽车动力技术革命中脱颖而出的不是通用、福特,也不在底特律,而是诞生于硅谷、没有任何汽车背景的特斯拉。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陈清泰:这再一次表明,替代性的技术与原有技术轨道中的佼佼者存在利益冲突。面对“革命性替代”,原有技术轨道中的佼佼者们往往显得踌躇和犹豫。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如动力电池、电动部件、电控系统等已经超越传统汽车企业之所长,需要在一组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附之一个庞大的技术群才能发展起来。
记者:此时,新的进入者对促进产业走向成熟有哪些作用?
陈清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会带来新的理念、新的创意,甚至重新定义产品;二是带来交叉学科的知识和跨界的技术,为形成新的产业链奠定基础;三是大量新企业的进入将加快试错过程,整体上降低试错成本;四是有新进入者的“搅局”,会削弱既有企业的惰性,鞭策他们加紧跟进;五是从中可能出现一些黑马。
记者: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像特斯拉一样的黑马?
陈清泰:目前,特斯拉这样的黑马在我国制度环境下还难以出现,因为当一些产业被国家重视时,政府就会制定产业政策,防止“一哄而上”,使新的进入者在行政许可大门之前受阻;而一些地方政府则实行保护政策,使成功者难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国向创新驱动转型,必须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鼓励既有汽车企业的转型,更要有序地放开市场准入,创造公平有序的生产环境。
政府的政策组合要给全社会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
记者:为什么需要一个有长期稳定预期的政策组合?
陈清泰:汽车的产业链特别长,其动力技术的重大变革不仅涉及汽车业的重大调整,而且涉及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直至交通模式的变革和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等大思路。因此,新能源汽车战略实施的关键是政府必须给全社会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使电动车纳入相关产业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几年一个周期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不仅在政策衔接期会产生较大的市场波动,更重要的是不足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产生长期行为。
记者:我国现在是以财政补贴推动该产业起步、发展。您认为这种方式可行吗?国外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以财政补贴护送电动车发展的方式使不少企业脚踩两只船,随时准备退出。这就使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加州出台的《零排放汽车法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本原理是车企在本地销售总量中必须承担一定比例“零排放”积分的义务。零排放车型包括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等,但各车型按减排效果有不同的“积分值”。政府公布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期的年度销量的零排放积分值。未达到年度积分的企业必须向监管部门支付罚款,或是向其他公司购买积分。
记者:美国加州这一政策思路值得借鉴之处在哪些方面?
陈清泰:借鉴之处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高排放与零排放或少排放汽车间的交叉补贴,与碳交易的原则相一致,比财政补贴更具合理性;二是可以减轻财政压力,具有可持续性;三是根据排放程度设定不同的积分值,政府不干预技术路线;四是释放了政府长期致力于汽车电动化的信号,可以给市场长期的预期;第五,对于企业是“胡萝卜加大棒”,具有很强的激励与倒逼的作用,将促使厂商与政府合作实现目标。除上述外还有,随着目标的实现,政府可以平稳退坡。
重视寻找依托市场力量自行发展的道路
记者:您认为,中国实现电动车战略具体讲该怎样做?
陈清泰:从历史上看,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已经几起几落。中国的电动车能否一路走向成熟,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及时发掘细分市场,在政府支持下主要依托市场的力量延续下去,是走向成功的一种选择。中国电动车产业化有两条线:一条是政府主导,财政补贴方式,这是当前的主流。另一条是消费导向,依托市场的内生成长道路。我国从“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开始,对电动车实行政府补贴,有效地启动了产业化进程。它的风险是,如何避免产生依赖,在政策退坡后不退回到燃油车的原点。
记者:我国各地交通机动化的过程有哪些不同?
陈清泰:我国幅员广阔、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大中城市交通机动化是沿着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过程一路走来;而在广大中小城市和村镇则从“手扶拖拉机带拖斗”,到“农用车”,到低速轻型卡车;从两轮、三轮燃油摩托车,到两轮、三轮电动车,在短短30年间从低到高实现了几次升级。而这都是需求导向、市场驱动的结果。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1.63亿辆,而摩托车有9000多万辆,两轮、三轮电动车超过两亿辆。后两者保有量超过了汽车的1.8倍,成为中小城市、村镇和部分中低收入居民交通机动化的主要工具。目前,摩托车正在向电动车转型,两轮、三轮电动车开始向四轮电动车升级。
记者:请具体讲一讲三四级城市及其城乡结合部电动车发展的趋势、动向。
陈清泰:现在在山东、河南和浙江、江苏等地的一些三、四级城市和城乡交界处悄然兴起了与美国“邻里车”、欧盟四轮摩托车非常相似的小型四轮短途低速电动车。该类车乘员4人,最高车速50公里/时,续航约80公里,售价3万元左右。这种车有人愿意消费、有人愿意生产,不需要政府补贴和额外建设基础设施。2015年产销达40多万辆。
记者:小型低速电动车在其他领域有没有应用?
陈清泰:近年来,这类小型低速电动车在向大中城市的市政、环保、公安、执法、巡逻,以及物流、接驳、观光、老年代步等细分市场迅速扩展。部分车型已被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记者:到现在为止,对于小型低速电动车政府还没有出台标准、没有规制、没有合法路权,存在不小的争议。您觉得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