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健康(共12篇)
压力与健康 篇1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源,健康维护
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 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 护士职业是一种脑力与体力并举, 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这些特点决定了护理是一个具有高强度、高压力的专业。护士压力的高低与他们身体健康、工作满意度及护士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1]。为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必须明确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减轻压力的方法。
1 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
1.1 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要求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护士在为人类提供护理时, 应将服务对象看成是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 而不是只重视服务对象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2]。因此, 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 而且还要熟悉与护理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等知识。再者,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医疗仪器、新药品和新技术不断在临床的应用, 对临床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得护士不能不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方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大多数护士是中专学历, 知识面窄,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压力很大, 往往对自身能力不满足及过高的期望, 由此逐步产生忧虑心理, 加重心理压力[3]。
1.2 工作强度大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护士数量普遍不足。而临床上病人病情变化多端, 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积极启动感觉器官以及应用辅助工具, 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观察病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和心理反应[4], 迅速做出判断, 同时要及时给予病人医疗、生活及心理护理, 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这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另外, 频繁的夜班工作使护士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 又担心病人出现意外, 造成高度的紧张和身体疲乏, 体力恢复不足。这样一种高度的精神紧张及高度的体力消耗, 使护士感觉压力大。
1.3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护士在行使护理专业职能时, 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 形成诸多的人际关系, 主要有上级与下级、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医技辅助人员、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等关系。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就会陷入人际关系冲突的困境, 尤其是护患关系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及信誉。为避免人际关系冲突的发生, 护士即使遇到歪曲事实, 情绪激动, 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情, 并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 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 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 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 会使护士“精神耗竭”[5]。
1.4 职业风险性
护理风险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 是一种职业风险。护理风险始终是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过程中, 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6], 护士为了避免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造成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 护理工作中, 都在认真地进行“三查七对”, 但也还是存在着担心没把工作做好, 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而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的护士在下班后紧张的心理状态仍未能得到缓解, 心理压力很大。
1.5 病人过高的期望值
病人生病住院后, 将生存的希望、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一般来说, 病人对护士的期望为:①能用精湛的护理技术为他们减轻痛苦;②用温柔的语言给予他们心理的抚慰;③能耐心解答他们关于健康和治疗方面的问题;④有责任心、同情心、有敬业精神, 能关心和尊重他们。换言之, 病人所期望的理想护士形象是:性格温柔、情绪稳定、善于忍耐、技术精良、工作负责。在现实中的每一名护士, 都会努力去做好各项工作,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但是也很担心在工作中因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病人的期望不能达到致使病人的不满意, 为此, 护士感觉压力很大。
1.6 护士个人价值期望值与现实冲突
护士希望自己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理工作没有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及尊重, 护理工作地位得不到提高, 缺少继续深造学习机会。虽然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 护理人员有了更多渠道的学习机会, 但相对于同龄的其他医务人员来说, 深造学习的机会还是少, 使护士心理不平衡而感到失望和沮丧。
2 护士的健康维护
2.1 管理者对护士健康的维护
2.1.1 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管理者应注意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则, 重视医疗、后勤、护理为一体, 努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如:规定后勤部门、供应室下收下送;检验科标本的下收及检验单的下送等。避免护士跑外勤, 尽量减少护士承担非护理工作任务。根据床位、工作量、重病人数编排护理人员, 减轻工作强度。合理安排护士班次, 根据不同工作时段的不同工作负荷, 弹性调整护士人力, 保证护士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提高护士长管理艺术, 要以人为本、用人所长, 容人所短, 及时正确处理工作中人际冲突, 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2.1.2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整体素质
管理者应想方设法提供护士继续医学教育的便利条件, 如:给予参加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的护士提供学习的时间及资助全部或部分学费, 让更多的护士通过学习, 提高学历, 改善知识结构, 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选派护理技术骨干到院外进修学习、参加短期培训或学术交流会, 将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护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传授到每个护士, 使之能在工作中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2.1.3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支持与护士的职业压力呈负相关, 社会支持对缓解压力的不良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向社会宣传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呼吁社会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支持, 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在医院和社会中的地位。借助咨询机构采取心理健康普查和定期复查等途径, 及时掌握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问题。建立职业咨询通道, 鼓励护士与心理咨询师、护士与管理者、护士与护士之间坦诚交流, 通过释放内心感受缓解压力;为护理人员提供健身的场地及相应的器材, 鼓励护士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应对压力的反应力和耐受力。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护理人员集体外出郊游、演唱会、打球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并尽可能让家庭成员参与其中, 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活动中感受护理群体这个大家庭与各小家庭的和谐氛围。关心护士生活, 充分调动家庭作为护士的坚强后盾, 为护士提供安静休息的环境, 保证充足睡眠, 使之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身于护理工作, 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2.2 护士自身健康的维护
2.2.1 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护士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 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 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②充分认识自己, 正确估价自己, 有自知之明, 不自卑不自负;③积极交友, 宽容待人, 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④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 乐观地面对生活;⑤学会思考, 全面分析复杂问题, 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保持一个健康平常心态。
2.2.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 能起到放松、缓解、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是赢得病人信任的基础, 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非一朝一夕所得, 是在长期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 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不要等到急用时才匆匆忙忙地去学, 这样会感到压力很大。现在学习的途径、方式很多,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 轻轻松松地学习。当掌握得知识多了, 技能熟练了, 就能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自如, 轻松地应对一切。
2.2.3 重视睡眠和饮食
充足的睡眠对人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三班倒”是护理工作性质所要求, 无疑与正常的睡眠规律发生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睡眠效果, 但如果能重视睡眠, 可为自己建立一个适合“三班倒”的生活习惯, 妥善安排时间, 保证优质睡眠。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 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 食用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脂肪适量,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以保证机体的需要量, 维护个体的健康。
2.2.4 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长久处在压力下, 若疏导不当, 极大地影响心身的健康。而提高护理人员高压下维持精神健康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的关键是“恰当的自我心理调节”。可以用以下方法:①主动疏泄, 当感到压力太大时, 应当学会主动疏导、发泄, 把自己的体验讲给亲人、同学、朋友, 哪怕是痛快地大哭一场, 让郁闷释放出来, 心里就会感觉轻松, 有益于身心健康[7,8]。②多听音乐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 解除由情绪压力而带来的各种紧张、不安, 提升精神, 开发体力的潜在能力。③运动锻炼, 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选择跳绳、跳操、散步、打球等有氧运动。也可以选择瑜伽、柔和的韵律操等伸展运动。长期的运动锻炼, 可对应激的耐受力增加, 并可减轻沮丧、改善自我概念。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 气量豁达, 不惧压力。⑤丰富个人业余生活, 工作中的烦恼、单调的生活方式会使人感到厌倦。恰当地参与社会活动能给人增添许多生活乐趣, 调节生活节奏, 从单调紧张的氛围中摆脱出来, 走向欢快和轻松。
参考文献
[1]李卢新, 梁素珍.新时期护士压力应对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1) :16.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
[3]沈子楠.高工作压力护士的心理干预[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1) :42.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59.
[5]高清月, 李惠敏.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6) :1396.
[6]卢省花, 朱启华.护理管理学[J].南昌:江西出版集团, 2007:143.
[7]郭瑛, 吴晶琼, 方玉华.护士职业压力应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A) :38-40.
[8]余菊芬, 陈旭.护士职业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8C) :2180-2181.
压力与健康 篇2
义平小学 卢尚伟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当今社会,传统的道德文化、家长的高期望值、体制与管理中的不完美不合理之处、个人生活中的经济、情感、人际与发展等等问题,使广大教师不堪重负。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急需得到科学的指导.有幸的是,2021年8月24日,我校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组织的暑期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聆听了王伟琼老师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课程包括五个模块: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二.压力来源.三.压力状态的自我评定.四.了解应对压力模型.五.如何进行压力管理.针对每个模块逐一进行讲解,并且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压力的存在及其影响,更多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积极的一面:1.学会有效应对和管理压力,做情绪和生活的主人,成为快乐健康幸福的教师。2.教师要加强身心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3.拥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5.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首先就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其次,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同事之间相处愉快,能形成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后还要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因为家人的理解支持是教师工作的一大动力。
压力与健康 篇3
【关键词】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对策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近几年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高;职称评审门槛越来越高,并且指标越来越紧。这促进了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家长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期望值日益攀升,这无形中向教师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久而久之,这种压力日已积累在教师精神层面上,最直接导致教师休息不好,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低落,从而影响身边人和家人,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
二、农村小学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社会因素:社会的高期望、家长的高要求、农村小学教师的高付出与低回报的失衡性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家长因素:农村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农村小学教师的承受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学校最近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王丽属于体质弱的孩子。有一天,在操场上玩耍时没有站稳,竟然把嘴磕破了。她的妈妈既心疼又气愤,班主任和校长亲自登门表示道歉并偿付医疗费,但王丽的妈妈还是向有关部门状告老师不负责任。虽然经过严谨的调查分析,判定不是老师的责任,属于意外事故,但老师感到既委屈又内疚,同时心累。
(3)学校因素:通过硬性的管理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求生存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与奖金、聘任等挂钩的严格管理制度措施,使教师压力过大、负荷过重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总之,从各个角度来看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就要求从各方面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三、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教师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心境等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教师的行为又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他们常常表现为烦躁、容易冲动、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从而学生也会受到其感染,如果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的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学生也会同样积极。
(2)教师的心理状况还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小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初步形成的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代表着社会权威,是小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学生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摩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所以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影响着小学生的心态。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通过不当行为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农村教师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1)全社会都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全社会都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多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多理解和支持农村教师。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应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更多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给教师“减负”,即尽可能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为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以增进他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教师自身因素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专业水平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健康维护 篇4
1 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压力因素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病种多, 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能力差, 交流困难;家长缺乏疾病及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1.2 社会因素的压力
1.2.1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属于典型的421家庭结构 (即4个老人, 2个大人, 1个小孩) , 1个孩子生病, 多个大人各抒己见, 护士既要顾全大局, 又要当好协调者, 不仅增加了工作量, 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2 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增高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面对各项护理操作, 患儿恐惧、家长紧张, 要求一针见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操作一旦失败, 轻则抱怨不断, 要求换人, 重则恶语相加, 甚至殴打护士, 常常给护士带来身心创伤。
1.2.3 家长知识缺乏
家长来自社会各阶层, 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医院的规定、工作程序不理解、不配合,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对治疗护理工作的认知不一。到医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 治疗护理即时见效, 否则就会质疑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技术水平, 给护士造成负面的心理负担, 久积成疾。
1.3 专科技能高要求的压力
儿科护士多为年轻护士, 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 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不熟练, 精神紧张时往往影响操作的正常发挥而产生焦虑、内疚等心理。缺乏自信心影响了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从而产生自卑感的心理压力[2]。
1.4 繁重的工作量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护士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儿科护士相对成人科室的护士付出的劳动常常要高出几倍。小儿发病急、变化快、病程短、周转快, 加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频繁轮班,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使人体生物钟紊乱, 影响了家庭和社交生活。除此之外, 资深护士还承担着实习、进修、转科新进护士的带教任务, 而低年资护士又要面对院内的各项考试、考核、职称晋升等竞争压力。
1.5 投诉机制的影响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实行零投诉管理机制。稍有不慎, 如家属对收费标准的不理解, 对坏境设施及护士的操作技术不满意, 甚至有人故意刁难, 认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而盲目投诉, 让护士有苦难言, 过度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 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还挫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6 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地位不相符
儿科护士的工作繁琐辛苦, 责任心重, 风险大, 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 社会上仍有大部分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 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 目前护士在医院中、社会上的地位低, 晋升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 导致护士自我评价降低, 产生失落感、挫败感, 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1]。
2 心理健康的维护
2.1 培养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 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深刻体会护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主观能动性。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站在患儿家长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加强医患沟通
认真学习沟通技巧, 合理使用沟通语言, 掌握适宜的沟通时间及恰当的方式。必须从入院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要求, 重视与患儿的肢体语言的交流, 如微笑、抚摸等, 可缩短与患儿的心理距离, 恰当的食物、玩具、鼓励和表扬对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很重要。护士要有换位思考和宽容的理念, 耐心解释, 取得家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主动接受和配合, 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2.3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护士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 娴熟的技术, 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统筹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学会休闲、忍耐, 合理的情绪宣泄, 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承受力。
2.4 实行柔性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 护士长应加强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 注意倾听护士的意见, 关心护士的学习和生活, 努力创造和谐, 美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 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实行弹性排班, 给每个护士最大的照顾, 使护士能更好地协调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满足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 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 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
2.5 良好的团队精神
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 在管好自己病人的前提下, 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本班所有的护理工作, 这样不但不存在分工不均, 反而会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
2.6 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医院应尽可能保持儿科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加大对儿科护士教育的投入, 使其知识理论推陈出新, 操作技能精益求精。适当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 精神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减少护士的调科率和离职率。
综上所述,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机制,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护理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玉琳.ICU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6) :801-802.
[2]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 :48-49.
浅谈电信女员工的压力与健康管理 篇5
一、女员工的心理特点及压力来源
压力特点: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感并存;二是开阔性与狭隘性并存;三是坚韧性与脆弱性并存。女员工的多重压力源于何处呢?
1、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带来的就业与竞岗压力。
2、事业与家庭难于兼顾带来的压力。
3、升职机会低于男性带来的压力。
4、工作紧张、考核淘汰带来的压
力。
二、如何对女员工进行压力和健康管理
(一)提升素质能力。一要组织女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女员工的理论水平以及对政治的关心和敏感度;二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改革形势教育,增强女员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三要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四要加强对女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五要注重选树女员工先进典型;六要针对女员工的个人特点和意愿,因人施教,拓展个人发展空间。
(二)给予特别关爱。一要组织生活知识、健康知识、社交知识、安全知识、婚恋知识、美容知识、着装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二要学会做有心人和贴心人;三要经常倾听她们的呼声,帮助她们放松精神,缓解工作压力;四要关心女员工的身心健康。
(三)注重情商教育。
正文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上班一族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调查显示,中国有三成以上的上班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女性的心理问题比男性更普遍、更严重,尤其是那些在家庭和工作中担当多种角色的职业女性,面临的心理压力更大。一家权威机构在调查中发现:约95的职业女性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31的女性认为自己的压力大于男性,有58的女性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永无休止”,有28的女性为“不能适应竞争”而恐惧焦虑。这些压力不仅影响着职业女性的工作、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的女性易患焦虑性神经症、社交恐惧症、产后抑郁症、妇科病、进食障碍、疲劳综合症、更年期提前等心理和生理疾病。
中国电信目前在职女员工76801人,占员工总数的30.3,平均年龄34.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6185人。我公司在职女员工840人,占员工总数的30.32。平均年龄3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45人,中高级职称122人,党员243人。其中前端人员439人(占前端人员数的39.30),后端人员279人(占后端人员数的24.2),管控、支撑人员122人(占管控、支撑人员数的41.2)。她们在企业改革、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不少女员工已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和骨干力量。但从近几年的身心状态和体检情况来看,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公司总部为例,2003年患乳腺增生的女员工有116人,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达到了138人,占总部女员工数的41,而子宫肌瘤、宫颈炎、颈椎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因压力过大而神经衰弱、精神抑郁者也不在少数。因此,把握女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压力来源,对她们进行压力和健康管理,实施有针对性的关怀激励是摆在各级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一、女员工的心理特点及压力来源
男女有别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与男性相比,女性多温柔、细腻、敏感、知足,并具有感知能力强、形象思维好、想象力丰富、沟通能力强、关心体贴人等优点,但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爆发力等方面则常有欠缺。据观察和了解,女员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感并存。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女员工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已被摒弃。许多人把事业有成、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意识和文化熏陶,女性在就业上遭受性别歧视、男女竞争起点不一致等导致的职场高风险,以及追求享乐、怕苦怕累的思想所左右,女员工对家庭和婚姻依然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结婚、怀孕之后辞职去做专职太太或者将重心移向家庭,甘愿做男人背后的女人的也不在少数。这种依赖感无疑会成为女员工进步和成长的障碍。
二是开阔性与狭隘性并存。作为现代人,女员工的交际、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她们的眼界和心胸也较旧时代的女性要开阔得多,许多人都把“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与人争长短”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但由于女性普遍具有敏感细腻、自尊心强、感情用事、理智不足、易受影响的特点,所以在她们的日常言行中,狭隘性仍时有表现,并且会互相“传染”。一些人为一句话或一件小事而斤斤计较,相互猜疑,相互记仇,甚至“拉帮结派”;一些人在别人取得成绩时,或心怀嫉妒,闷闷不乐,或冷嘲热讽,背后嘀咕,这势必影响到女员工优秀品格的形成和聪明才智的发挥。
三是坚韧性与脆弱性并存。长期以来女性由于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抚育子女、孝敬老人等重担,养成了顽强、坚韧的性格。当今,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女性不再把人生理想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她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意味着她们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因而,她们也更加独立、坚强。但是由于受情感、家庭影响重于男性,她们执着敬业却易受情绪影响和情感困扰,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遭遇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以及求稳怕变等心理状态,阻碍了女员工在事业上的进步发展。
那么,女
员工的多重压力源于何处呢?
1、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带来的就业与竞岗压力。当前,虽然社会极力提倡男女平等,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择业、就业时的男女不平等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受“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之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同以及生育哺养、家务劳动对女员工竞争力的削弱,使许多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偏好男性,裁员时则把女工排在前面,职业的高风险加大了女员工就业和竞岗的压力。
2、事业与家庭难于兼顾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公司女员工主要集中在30-40岁这年龄层。此时的女员工工作经验丰富,心智也更加成熟,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为人妻,为人母,工作易受到家庭、孩子的“拖累”。对她们而言,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上,就将事业受损甚至失去工作机会,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又容易失去家庭的稳定。如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准确把握家庭、事业间的平衡点,常使女员工感到左右为难。
3、升职机会低于男性带来的压力。科学研究表明,性别与能力无关。但是,一些管理者由于受“男主女从”、“男强女弱”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担心女员工因婚育而分散精力,因此在考虑企业重要岗位人选时常把女性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女员工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开发,升职机会也较男性员工少。另外,企业中存在的年龄歧视,也导致女员工升职机会比男性低。表现在中层干部竞争时,男性的年龄可以放宽到50岁,而女性一般都要求在40岁甚至35岁以下。而实际上,女员工的工作黄金期可以延长到45岁,因为此时的女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处理事情成熟得体,子女逐渐长大成人,已经可以从家庭琐事中解脱出来了,正是集中精力干事业的大好时机。对她们而言,升职不仅意味着个人价值得到实现,才华得到发挥,还意味着多了一份保障,就业和发展的路子更宽了,尤其是在企业越来越喜欢使用青年人的今天,她们经常处于难以进步而又不进则退的尴尬处境。
4、工作紧张、考核淘汰带来的压力。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务发展任务紧迫,员工工作压力加大,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相当一部分一线员工连法定节假日休息都得不到保证,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精神和身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调节。此外,由于绩效考核和淘汰力度加大,面对下岗的威胁,同事关系紧张,员工心理负担加重。女员工由于较男性敏感,承受能力较男性差,更易感到紧张和郁闷。而这背后还隐含着更深的忧虑。一是她们中的多数人年龄离退养、退休尚远,加上对企业今后退养、退休政策把握不准,担心遭淘汰下岗后,不能办理或享受退养、退休政策,生活无着落。二是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开支大,加上家庭普遍收入不高,海南地区物价又高,还要偿还房贷、车贷,支付保险金等,一旦下岗,家庭和生活负担加大。三是多数人的年龄不上不下,且我省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本来就少,即使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有年龄、性别的限制,下岗再就业较难。
二、如何对女员工进行压力和健康管理
据研究人员初步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亿元以上,而且职业压力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息息相关。我公司女员工总数占到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市场、财务、人事、工会、党务等部门和岗位,女员工比例达到50以上,她们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认真探索女员工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实施精确化管理,帮助她们克服思想障碍,充分调动她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她们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
(一)提升素质能力。素质包括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职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企业管理者要通过提高女员工素质,减少她们对未来的后顾之忧,增强她们的竞争力,使她们保持最佳状态。一要组织女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女员工的理论水平以及对政治的关心和敏感度。二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改革形势教育,增强女员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三要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女员工树立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四要结合企业转型,加强对女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她们学习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英语等知识,拓宽女员工的知识面,帮助她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五要注重选树女员工先进典型,通过积极推荐、宣传报道,选树典型,激励女员工不断建功立业、岗位成才。六要针对女员工的个人特点和意愿,因人施教,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例如:对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一定群众基础且又愿意在管理序列发展的女员工,应着重培养她们的管理能力;对那些动手能力强、业务技术精且又愿意在技术序列发展的女员工,应着重提升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给予特别关爱。企业各级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结合女员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她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关心和帮助她们。一要组织生活知识、健康知识、社交知识、安全知识、婚恋知识、美容知识、着装知识的综合培训,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二要学会做有心人和贴心人,在女员工结婚、晋升、生育、乔迁、获奖、生日之际,要给予她们特别的祝福,在她们生病住院、怀孕哺乳、遭遇意外、生活困难时要给予她们特别的关爱。三要善于做倾听者,经常倾听她们的呼声或者听她们唠叨家常、工作和生活上的烦心事,帮助她们放松精神,缓解工作压力。四要关心女员工的身心健康,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女性又有自身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若不注意身体的保养和心理的调节,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轻者得胃病,重者患腰椎病、颈椎病、失眠症、内分泌失调甚至抑郁症。因此,要对女员工实施健康管理,其内容包括:定期妇科普查、打预防针、建立健康档案、聘请健康顾问和心理医生、落实休假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工间茶点等。此外还要组织开展适合女性特点的经常性的文娱活动和体育比赛,如服装表演、健美操比赛、礼仪化妆培训、色彩知识讲座、女性心理和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对外联谊、踏青郊游等,引导她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选择健康文明、张驰有道、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
(三)注重情商教育。经过长期观察我们发现,业绩优秀的女员工往往不是学历最高的,也不是最聪明善辩的,而是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情绪稳定、吃苦耐劳的。现代社会过度竞争、个人奋斗和急功近利等不良影响使部分青少年情感趋于荒漠化,表现为感情冷漠,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唯我独尊,意志力薄弱。我公司女员工中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在部分人身上还表现得较为突出。同时,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也时常“侵袭”女员工,使之产生不良的心态和行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思想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女员工成长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一定要把人格培养和品格教育作为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因为一个人情感世界的贫乏与畸变比知识的贫乏和缺失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一个人的情感质量(即情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情商”教育包括情绪的自控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自知自省能力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能力。我认为女员工的情商教育应当围绕“扬其长抑其短,铸其刚塑其柔”来展开。其中“刚”指的是坚强果断、吃苦耐劳、信念坚定、坚持原则、严守纪律。“柔”指的是态度热情、性格温和、工作耐心、语言柔和、感情真诚、容易相处、富有爱心。在教育中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取人之长与补己之短相结合,普遍教育与个别引导相结合。
压力——健康的“软杀手” 篇6
赵为民年仅10岁的儿子在一篇日记中写道:“------爸爸因为工作既缩短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又缩短了和我们家人相处的时间------”
中年人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背负着社会的重任,家庭的希望,一方面不得不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事业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又承受着从生理到心理的种种中年危机,希望通过勤奋来弥补体能的下降,知识的缺陷,能力的不足,中年人时常是身不由己地卷入到压力之中。
有人也许会感到出乎意料,有人也许还会质疑,这些压力比起突发的灾难事件又算得了什么?但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天一点的持续压力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偶尔发生的灾难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往往存在已久,而人们却又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它,两者的反差往往导致在身体无法承受压力时突然崩塌,酿成悲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52.1%的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很大压力或极大压力。一项针对女性的调查显示:94.47%的女性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其中,认为自己压力"很大"的女性占14.47%,认为压力"比较大"的占43.4%,认为自己的压力"一般"的占36.1%。男性由于社会的期望效应,承受的压力更大。有一位46岁猝死的大学教师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宁可三日不食茶食,不可一日不求进取。”他长期熬夜学习到深夜,每天早晨6点起床做100个俯卧撑。过于强烈的成就动机透支了他的健康,乃至生命。
压力,持续不断的压力,使人的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的大脑,影响着自主神经系统,影响着内分泌系统,导致人体生物钟混乱,内分泌失调,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低下,心律不齐,种下各种疾病的祸根。近日,一项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其中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的为62%;一干活就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明显减退者达到57%;皮肤干燥、瘙痒、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48%。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在近十年作了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发现一个共同现象:4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形态、机能、素质都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调查还发现,近一半的中年知识分子生病坚持照常上班,80%的中年人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20%的中年人每天只睡眠6小时。可见,中年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保健意识的淡薄使健康的防线异常脆弱。
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篇7
教师立足于三尺讲坛, 所面临交流对象是学生, 学生家长, 上下级领导及同事, 为了学生的考试, 升学,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而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仍是应试教育, 校与校, 学生与学生,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竟争都不惜花大量时间进行“圈地运动”、“疲劳战术”, 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学校, 与整个社会的有机交流少得可怜, 教师成了教书的机器, 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有限的活动空间, 狭小的视野, 超负荷的工作量, 应酬上下级的检查考核,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及过高的期望值, 学校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等都使教师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甚至出现忧虑症, 这无疑就是生活中教师的工作压力的表现。心理健康是什么呢?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 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 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人能不断学习有效的技巧以应付紧张状态。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 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有专家前瞻性指出:“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 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 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因此必须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就教师工作压力所造成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言, 哪些方面是产生教师压力的根源?
首先与教师职业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职业面临过重的社会期望, 多角色之间的冲突,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其次与工作环境有关, 日益复杂的学生管教问题和学校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及教师支持系统的缺乏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重要环境因素。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 但学生的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 难以评价, 而且往往与老师的付出不成正比, 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角色冲突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角色冲突来源于: (1) 教师的社会、经济与经济地位、职业声望之间的矛盾; (2) 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角色的不同期望以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3) 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其真实人格和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教师的角色过度负荷也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学生个体在需要、兴趣、动机和成就水平上差别很大, 而社会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 又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就是造成教师角色的过度负荷。正是这些角色的模糊冲突和过度负荷引发了教师心理压力与紧张。齐学红在《考试压力下老师和学生———个案研究》中写道:“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 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越来越重, 特别是这种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制度使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精力用在应付考试上, 这样教师的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学校的教学改革难以深化。”
如何解决教师压力这一问题呢?依个人之见, 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社会、教育机构的上层领导要对教师实施人文关怀: (1) 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 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2) 建立对教师的合理期望, 增进社会和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3)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支配时间; (4)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5) 完善学校人事制度, 建立科学公平的教师用人制度。其次教师个人意识应提高, 了解自身压力的个体根源, 学会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 努力保持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压力与健康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和金华市人民医院102名40岁以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护龄等。(2)根据马会清编制的员工疲劳综合征量表制作出一份适合中年护士的调查问卷,来反映102名中年护士的健康状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士的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情绪方面的问题。问卷设计好后,经护理专家进行专家内容效度分析(CVI),CVI值为0.88,问卷针对专家意见略作修改。正式调查前,选择15名研究对象进行量表信度测定,测得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护理管理者评定认为问卷内容效度良好。
1.2.2 调查方法
问卷由调查者现场发放,使用统一指导语向护理人员解释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现场填好后当场回收。
1.2.3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分析并完成报告。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出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100%。102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40~53岁,平均(43.27±2.39)岁。文化程度:本科学历31人,占30.39%;大专学历45人,占44.12%;中专学历26人,占25.49%。职称:初级37人,占36.27%;中级43人,占42.16%;高级22人,占21.57%。护龄:10~15年的28人,占27.45%;16~20年的32人,占31.37%;11~20年的29人,占28.43%;>20年的13人,占12.75%。婚姻状况:未婚23人,占22.55%,已婚79人,占77.45%。
2.2 前10位护士压力源情况
护士压力源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经常倒班值夜班、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和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前10位护士压力源详细情况见表1。
2.3 护士躯体问题情况
护士主要躯体症状为乏力、疲惫,占94.12%(96/102);其次为头痛占82.36%(84/102);肌紧张、腰背酸痛占80.39%(82/102);虚弱、憔悴占69.61%(71/102)。
2.4 护士心理健康情况
102名护士,总分超过分界值(27分)者有126人,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40.91%,平均分为(26.12±3.71)分。消极性项目中,占前三位的分别为感到不高兴和抑郁(61.54%)、一直感到精神紧张(57.63%)和由于焦虑而失眠(53.22%)。护士心理健康调查详细情况见表2。
2.5 护士工作压力源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护士工作压力源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见表3。从表3可见,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护士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护士心理状况呈正相关(P<0.05,P<0.01)。
注:*P<0.05,**P<0.01
3 讨论
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4]。工作压力是指在某种工作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出现失衡而产生的心理变化[5]。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护理工作的各种需求与其生理、心理状态不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身心失去平衡的状态[6]。由于护士的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工作强度、管理及人际关系等因素,使护士产生的工作压力要比其他职业大得多。严重的压力会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从而导致护士产生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到护理质量,造成恶性循环。
此次调查,护士工作压力源问题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士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平均得分为3.02,高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7,8]。占到前五位的分别是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经常倒班值夜班、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和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经常倒班、非护理性工作太多也是护士的主要压力源,结果与徐习、徐征[9,10]的研究结果一致。各级医院管理者有不同程度的轻护重医的思想观念,认为给医院创造价值的是医生,所以奖金分配向医生倾斜。医生在晋级晋职机会方面也比护士多得多,所以工资等福利要优于护士。同时,医院管理层认为医生的临床医疗工作技术含量优于护士,甚至有个别医院领导认为护理是简单重复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对护理力量的配置不重视,导致护士力量薄弱。为使护理工作得以正常延续,护士不得不经常倒班和值夜班。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护患矛盾日益加大,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此次护士心理健康调查,308名护士健康问卷,总分超过分界值(27分)者有126人,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40.91%,与赵美玉[11]的调查结果一致。可能原因是长期以来社会对护士的偏见、社会舆论的误导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日益增高,但由于医院护理力量薄弱,护患比例失调,工作强度大,使护理工作任务繁多,且责任重。护士抑郁、精神紧张、焦虑而失眠者发生率较高。消极性项目出现的问题多于积极性项目,结果与符文琛、逢冰洁及Lam调查结果一致或相近[12,13,14]。另外,护士工作压力源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管理及人际关系、病人护理和护士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P<0.01或P<0.05)。工作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5]。医院管理者重医疗轻护理,护士学习、晋升的机会少,挫伤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护理工作福利低、社会地位低、责任大和工作环境差使护士自我价值和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护士人员紧缺,势必引发护士工作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紧张。以上诸多因素,导致护士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转变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增加护理人员力量,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减少非护理性工作;调配护理力量,科学合理安排护理班次;增加护理人员晋升晋级机会,为护理人员多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加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加社会对护士职业的认同感;调动社会及家庭各种力量,增加护士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指导护士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释放、调节不良情绪;必要时给出现抑郁、精神紧张、焦虑而失眠的护士提供心理医师和心理咨询。
总之,工作压力与护士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医院管理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增加护士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晋级的机会,增强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中年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年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相关性。方法:选择金华市中医院和金华市人民医院102名40岁以上护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员工疲劳综合征量表,对中年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02份,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前五位分别是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经常倒班值夜班、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和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护士主要躯体症状为乏力、疲惫,占94.12%;头痛占82.36%;肌紧张、腰背酸痛占80.39%。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护士工作压力与护士心理状况呈正相关。结论:工作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增加护理人员力量,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增加护理人员晋升晋级机会,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及工作成就感,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压力与健康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警某部678名官兵为调查对象,所选样本排除患各类躯体疾病和精神问题的官兵。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共发放问卷678份,回收660份,其中有效问卷651份,有效回收率为96.02%。人口学变量资料包括年龄、军龄、性别、级别、教育程度、成长地和婚姻状况等,官兵平均年龄为(22.66±3.76)岁,平均军龄为(4.00±3.74)岁,其余人口学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工具
1.2.1 军人职业压力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 for Chinese military personnels)
军人职业压力量表由杨志兵编制[7],主要用于考察中国军人职业压力的的主观感受,该量表包含47个条目,采用0~3分的四级评分方法,该量表信、效度良好。本研究中其Cronbach’sα系数为0.95。
1.2.2 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
采用Maslach等编制,李超平等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8],由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3个维度15个条目组成。采用7点记分,1代表“从不”,7代表“每天都有”,频率由低到高,其中成就感低落维度的所有题目采用反向计分。本量表经过不同职业人的测量研究,且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工作倦怠量表的α系数为0.88。
1.2.3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s-12,GHQ-12)
GHQ-12被广泛用于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在职业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都已得到检验[9]。该问卷包含12个条目,测查被试最近几周内的感受,条目为4点评分。该问卷自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广为使用。在西方文献中,一般健康问卷(GHQ)通常被用来测量心理问题,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越差。本研究中Cronbach’sα=0.83。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tata 12.0对数据进行管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3个变量的得分
见表2。
2.2 武警官兵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分析
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职业压力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01),工作倦怠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见表3。
注:aP<0.001。
2.3 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检验
将职业压力、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变量减去样本均值后生成的新值),并生成“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交互作用项,分析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以心理健康作为应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在第1步引入主效应即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第2步引入交互效应,根据新增解释量(ΔR2)及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评价工作倦怠的调节效应是否具有显著性。如表4所示,交互作用项“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回归系数在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性水平(β=-1.64,t=-2.33,P<0.05),并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ΔR2)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工作倦怠能够调节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将工作倦怠对职业压力与健康的调节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如图1所示,均值为0.94设为中度工作倦怠,1个标准差之上的1.44设为高度工作倦怠,1个标准差之下的0.44设为轻度工作倦怠。由3条曲线的斜率比较,可以直观看到,轻度工作倦怠个体中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变化程度更大,即职业压力的轻微浮动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是中度工作倦怠。高度工作倦怠与职业压力的交互作用,使得对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影响程度最大。在职业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后,3条曲线几乎呈相交趋势,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达到最严重的状态。
注:b1、b2均为未标准化系数,aP<0.01,bP<0.05。
3 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并尝试探讨了工作倦怠影响职业压力的内在机制,即工作倦怠对以上2个变量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武警官兵的平均职业压力分数为(0.724±0.448),心理健康分数为(10.937±5.490),工作倦怠分数为(0.936±0.488)。职业压力与健康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工作倦怠与健康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这与曾星[10]的研究相符,即武警战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P<0.01),其中,工作负荷、人际角色、工作胜任、工作特征、经济力以及工作伍力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想要提高武警官兵的健康状态,需要降低其职业压力,而职业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对工作倦怠程度的调节,所以调控武警官兵的工作倦怠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发现,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健康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交互作用项“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回归系数在以健康为应变量的回归中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与以往研究有类似的效果,龚雨玲[11]研究发现在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和健康之间,有很多的中介及调节变量,如工作倦怠、社会支持、情感衰竭等变量,并发现职业压力各因素与工作倦怠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中的军旅生活、工作负荷和领导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工作倦怠,解决问题和求助与工作倦怠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与工作倦怠及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能显著负向预测工作倦怠,合理化则显著正向预测工作倦怠。为了改善工作倦怠的情况,相关学者做了很多研究,如李永鑫[12]研究发现休假对于工作倦怠具有积极的短期改善作用,被试在休假时的倦怠水平低于正常工作日,休假后的倦怠水平低于休假之前,但随着休假的结束,倦怠水平迅速恢复到休假之前的水平。前人研究发现,提高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职业压力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社会支持起一个调节作用[13]。实证研究表明,压抑负面情绪和采用表面表演策略是情绪调节导致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而情绪智力、工作自主等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对于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效应[14]。
武警官兵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职业压力与健康水平需要特别关注,宋永斌等[15]研究发现目前的驻疆武警官兵职业压力显著高于以往的驻疆武警官兵,并且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具有直接作用。为改善武警官兵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应提高社会支持,提高自我效能感,体验积极情绪,这对减少武警官兵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工作倦怠进行干预治疗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工作倦怠,正念减压疗法是以正念为基础的集中性训练的压力管理疗法,在训练过程中鼓励练习者运用自身内部的资源和能量积极主动的去关注自己,使身心得到更大的放松。庞娇艳等[16]做了正念减压疗法在护士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护士的职业倦怠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伴随有更好的身心放松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所以对武警官兵中的高工作倦怠者进行正念减压疗法的干预治疗也应该做一下尝试,这也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建议国内的研究者也能关注一些干预职业倦怠疗法的新进展,把握职业倦怠研究的新趋势,从各行各业的职业入手,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职业健康水平、减轻其职业压力,控制职业倦怠水平。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考察职业压力、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工作倦怠对职业压力与健康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工作倦怠量表(MBI-GS)、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678名武警官兵进行调查,使用Stata 12.0对数据进行管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 1职业压力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01),工作倦怠与GHQ-12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2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与健康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交互作用项“职业压力×工作倦怠”的回归系数在以健康为应变量的回归中达到显著性水平(β=-1.64,t=-2.33,P<0.05)。结论 武警官兵的职业压力影响着其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倦怠对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对心理健康是一种“聚合”的加重影响作用,应该注重缓解压力、调适工作倦怠,以改善武警官兵的健康水平。
压力与健康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采用多阶段按比例随机抽样,在某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15个居委会作为调查对象。在抽取到的居委会中,按照总户数的比例,确定各居委会的调查人群。在所调查的居委会中按照门牌号随机抽取第8户为被调查的第1户后,依次按照门牌号顺序逐户调查,对于满足调查条件的30~65岁有工作的该市男性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老人除外)。共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3份,调查的应答率为87.2%。
1.2 方法
研究工作压力使用的是COPSOQ的短版本,内容包括“工作要求”、“个人影响与发展”、“人际关系与领导能力”、“工作不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5个模块。答案选项采用Likert 5级结构,5个模块总得分范围在0~50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工作压力越大,该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已经进行过测评[8]。以COPSOQ总得分的33%和66%位数为切割点划分较高、中、低组别,33%位数以下者为对照组。使用CBI中的职业倦怠量表对男性职业人群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6个条目,内容涉及因工作引起的情绪疲惫、身体疲劳和心理挫折感等方面[7]。答案选项采用Likert 5级结构,得分范围在0~10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该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已经进行过测评[9]。以CBI得分的33%和66%位数为切割点划分较高、中和低3个由高到低的职业倦怠组别,33%位数以下者为对照组。使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自评健康问卷SF-36的短版本SF-8来进行健康功能(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调查,其中文版已经进行过相关信度和效度的检测[10]。根据国际“医学结局研究得分系统”的规定进行健康功能分值的计算,得分范围在0~100之间,得分高意味着健康状况好,得分低于33%位数者认为出现不良的健康效应[11]。
1.3 统计处理
1.3.1 中介分析简介
在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时,如果自变量通过某一个影响变量来影响因变量,则把这个影响变量称为中介变量,它起到的作用称为中介作用。经典的方法采用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来进行中介分析,从而研究中介效应。如果下面2个条件成立,则中介效应显著:①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②在因果链中任一个变量,当控制了它前面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后,显著影响它的后继变量[12,13]。
1.3.2 相关统计处理
在对调查对象的人口社会学指标、有关工作情况,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及相关健康效应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对年龄、职业分类、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校正后,运用中介分析研究工作压力对男性职业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职业倦怠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统计运算使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城市男性职业人群的年龄为(43.25±3.96)岁(1055人),参加工作时间为(22.4±7.02)a(1030人),从事当前职业的时间为(14.92±9.14)a(995人)对其社会学指标和有关工作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2.2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以及身心健康关系的中介分析
本研究调查得到的城市男性职业人群工作压力(993人)的得分为(282.29±43.66),生理健康的得分为(52.12±6.12),心理健康的得分为(50.95±6.69)。参加调查的人群(965人)有41.05%属于低度职业倦怠的情况,同时有31.68%和27.27%的人分别属于中度和高度职业倦怠的情况。
2.2.1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在控制了年龄、教育程度、工龄、工作单位、轮班、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业分类、体育锻炼、抽烟、喝酒等因素的影响之后,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工作压力与男性职业人群职业倦怠的增加有显著关联(P<0.01);随着工作压力的升高,男性职工出现职业倦怠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可见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注:*根据2005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进行分类。
注:控制了年龄、教育程度、工龄、工作单位、轮班、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业分类、体育锻炼、抽烟、喝酒等因素的影响。
2.2.2 职业倦怠与身心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在控制了年龄、教育程度、工龄、工作单位、轮班、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业分类、体育锻炼、抽烟、喝酒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职业倦怠与男性职业人群身心健康状况的下降显著关联(P<0.01);而且比较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
2.2.3 职业倦怠中介的工作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首先,在控制了年龄、教育程度、工龄、工作单位、轮班、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业分类、体育锻炼、抽烟、喝酒等因素的影响之后,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工作压力与男性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的下降有显著关联(P<0.01)。而且随着工作压力的升高,其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危险性也在加大。随后,又进一步控制了职业倦怠的效应后,工作压力仍然与身心健康状况的下降显著关联(P<0.01),但效应有所减弱,职业倦怠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下降分别起到了15.08%和23.84%的中介效应。见表4。
注:控制了年龄、教育程度、工龄、工作单位、轮班、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业分类、体育锻炼、抽烟、喝酒等因素的影响。
注:#控制了年龄、教育程度、工龄、工作单位、轮班、周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业分类、体育锻炼、抽烟、喝酒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控制了职业倦怠的影响。中介效应的比例,生理健康为15.08%,心理健康为23.84%。
3 讨论
当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工作压力会对职业人群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时,也有一个问题正在引起职业卫生学界的思考:工作压力是如何对人群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医学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绝大多数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一些其他因素来介导,即存在有间接关系,这种通过中介变量产生的效应称为中介效应[12,13]。近年来,工作压力与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中介分析[14,15,16]。本研究假设在承受工作压力的人群和他们随后发生的健康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与工作有关的职业倦怠作为一个中介变量,不仅传递了这一作用,也发挥自身的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运用丹麦社会心理系列量表(COPSOQ与CBl)进行中介分析来考虑工作场所中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如何影响男性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问题,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一致:工作压力与城市男性职业人群身心健康状况的下降有关;而职业倦怠作为中介变量,不仅是跟随工作压力而来的一个综合症状,而且在不良的健康效应分别起到了15.08%针对生理健康和23.84%的针对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长期存在的工作压力带来的疲倦和疲劳导致了从业人员身体和心理的职业倦怠状态,而后者又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其他的身体—心理反应机制内化为职业人群的各种身心疾病[7,14,17]。而高于生理健康超过8个百分点的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提示工作压力以及它带来的职业倦怠总是先影响人体的情绪、认知等等心理状态,继而再引发身体和生理方面的疾病问题。
职业倦怠是经常伴随着工作压力出现的常见症状,而且职业倦怠本身对从业者的身心健康也存在一定影响。职业倦怠导致的健康问题很多与工作压力相重叠,在研究工作压力时,尤其是研究从事人群服务行业(医生、护士、教师等)的工作压力时必须考虑职业倦怠导致的中介效应[18,19]。本研究也为研究职业倦怠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评价工具——CBI。这是该问卷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其高于母语国家的中文版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系数为0.89)和在中介分析中反映出来的良好效标效度都说明,引入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将为在中国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一种更加实用可靠的测评工具。
压力:颠覆男人健康的元凶等 篇11
据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最新公布的数字,60%—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而且将近一半的都市人感到各种压力使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而我国的权威医学资料也证明,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会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30—40岁的男子患高血压、胃溃疡、颈椎病、神经衰弱、肥胖病的特别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因子女入学、妻子下岗、父母年迈和工作紧张而普遍有一种中年危机感。
根据资料显示,高血压病在我国成年人的平均发病率为5.11%,而30—40岁的发病率高于平均发病率3倍多。
高血压病的病因较复杂,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外界的不良刺激。引起长期高度的精神紧张和焦虑、忧郁、恐怖等,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去平衡,导致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渊节失常,而形成高血压病。保护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最好办法,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劳逸结合。要保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洗温泉浴、热水泡脚等都有助于调整大脑皮层功能,改善症状,降低血压。
算算你的预期寿命
明医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2岁,以此为基数,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加减,最后就可得出您可能的寿命。
1.如果您是男性,减3岁;女性则加1岁。
2.居住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市区,减2岁;居住在人口少于1万人的小镇或农村,加2岁。
3.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有1位活到85岁,加2岁;4位祖辈都活到80岁,加6岁。
4.父母有1人在50岁以前死于中风或心脏病,减4岁;父母、兄弟姐妹中任何一位50岁前得癌症或心脏不正常,或自幼就有糖尿病,减3岁。
5.如果您是一位富翁,减2岁。
6.如果您大学毕业,加1岁;65岁仍在工作,加3岁。
7.如果您有配偶并住在一起,加5岁;如果没有,从25岁起每独居10年,减1岁。
8,如果您常伏案工作,减3岁;如果您常从事体力劳动,加3岁。
9.如果您每星期进行球类、游泳、跑步等运动5次,加4岁;每星期2次,加2岁。
10.如果您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减4岁。
11.经常紧张、易怒、性急,减3岁;感到生活很轻松,工作应付自如,加3岁。
12.如果您常常感到快乐,加1岁;经常感到不快,减2岁。
13.如果您去年因一次交通违章受罚,减1岁。
14.如果您抽烟,每天2包,减8岁;每天1—2包,减6岁;1包以下,减3岁。
15.如果您每天喝白酒50—100毫升,减1岁。
16.体重超过标准5公斤以上,减2岁;超过15公斤以上,减4岁;超过25公斤,减8岁。
17.如果您已40多岁,每年体检1次,加2岁;40岁以上女性,每年看妇科5次,加2岁。
18.如果您今年30—40岁,加3岁;40—50岁,加5岁;超过70岁,加6岁。
您计算出您的大致寿命了吗?如果您算出的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要灰心丧气,从现在做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正确进行身体锻炼、乐观地生活,您的寿命就会延长,生命的钥匙就在您自己手上。
想为父者5不要
肖亮
在医院男科,一位身材健壮的男子正在向医生诉说着自己的烦恼:本打算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与妻子一起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可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在与妻子分别到医院作全面体检时发现,反应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各项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惟独精液检查结果不正常。医生在仔细了解这名男子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后,认为精液检查不正常可能与他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建议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特别要在以下5个方面加以注意:
1.不要经常穿紧身牛仔裤。正常情况下,健康男性睾丸的温度都会随着体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要比体温低3~4℃。由于紧身牛仔裤材质较厚,穿在身上透气散热性较差,会使睾丸温度接近于体温,导致精子的生存环境被破坏。
2.不要经常骑赛车。由于赛车的车把设计得要比车座低一些,人在使用时重心会前倾,腰的弯曲度增加,迫使睾丸、前列腺紧贴在座垫上。如果男性的这两个部位长时间受挤压,就可能会出现局部缺血、水肿、发炎等现象,由此可影响精子的生成及前列腺液、精液的正常分泌,从而导致不育。因此,青年男性不宜长时间骑赛车,同时还要在座垫上套上海绵垫,以防止睾丸和前列腺长时间受挤压。
3.不要经常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澡。正常情况下,34~35℃环境最适宜精子的正常发育。由于洗桑拿浴时室温高达70—80℃,极易破坏精子的生长环境,造成“死精”过多而致不育。因此,年轻男性应慎洗桑拿浴。平日洗澡时,水温也应控制在34℃左右。
4.不要偏食。研究人员发现,硒不仅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而且可以提高精子的活力,阻止精子“英年早逝”,促进精子与卵子结合。日本医学研究人员曾对千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过临床观察,发现其中37例患者的精液中硒含量不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关键是注意营养合理搭配,多吃如鱼、动物肝脏、大豆、糙米等能促进精子生长发育的食品。
压力与健康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选择河北省某县的一所示范性中学,有5 000余名在校寄宿生,近年来学生高考成绩在河北省处于领先水平。在该中学高二、高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共调查669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614份,有效率为91.78%。其中男生302人,女生312人;高一学生372人,高二学生242人。
1.2 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由3部分构成,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压力问卷。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级、文/理科、城市/农村生源、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王极盛教授编制[3],共60题,包括10个因子: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分别由6道题组成。每道题采用5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2分,表示心理健康;≥2分表示有心理问题,分为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
生活压力问卷,是参考相关文献自行编制而成[4],涉及13种生活压力事件,分别属于6类生活压力: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学业成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压力。询问近6个月内有无发生过生活压力事件,若发生过为1分,未发生为0分,累计总分即为客观生活压力水平,若发生过生活事件,则询问主观生活压力水平,“无压力”为1分,“较小压力”为2分,“一般压力”为3分,“较大压力”为4分,“非常大压力”为5分,累计总分即为其主观生活压力水平。分数愈高表示主观生活压力愈大。
在班主任配合下,调查人员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并当场收回。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然后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分析发现,有322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52.4%;其中以轻度为主,有43.49%存在轻度心理问题,8.31%存在中度心理问题,0.65%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即心理障碍)。10个因子都有一定比例学生存在问题,其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强迫、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对于10个因子的重度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敌对。见表1。
2.2 高中生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客观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用生活压力事件的累积数量表示每人的客观生活压力的总体水平。614名高中生在近6个月内都有2个及以上客观生活压力事件。根据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将所有的学生分为心理健康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心理健康组的客观生活压力水平为(8.00±2.20),有心理问题组的客观生活压力水平为(9.61±1.85),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趋势χ2检验,随着生活压力事件的增多,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P<0.001),提示客观生活压力水平对心理健康有影响。见表2。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2.2 主观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心理问题组的主观生活压力均值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组,分别为(2.58±0.68)和(1.82±0.70)分(P值<0.001)。将13种压力事件汇总为6类压力,分别为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学业成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压力。比较心理健康和有心理问题组的各类主观生活压力水平,发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各类压力水平均高于心理健康组(P值均<0.001)。见表3。
注:经t检验,P值均<0.01。
2.3 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除了生活压力外,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包括性别、年级、文/理科、生源地、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将这些因素和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学业成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6个方面的主观生活压力水平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作为因变量,用后退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班干部、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各类生活压力均与心理健康有关(P值均<0.05),男生、非班干部、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较差、对待心理问题态度不积极、各类生活压力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比较差。见表4。
3 讨论
614名高中生中有52.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43.5%,中度8.3%,重度0.6 %,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焦虑这5个因子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以往调查报道,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5];北京中学生3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本次调查的高中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52.4%,原因是该中学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精英云集,可能竞争较为激烈,学习负担重,而且父母的期望相对较高,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这与刘超正等[1]在示范性中学中的调查结果类似。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轻度和中度占很大比例,但也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予以缓解,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应高度重视重点/示范性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客观生活压力和主观生活压力水平都高于心理健康学生;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生活压力事件的增多,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由于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压力(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6]。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高中生对人际交往一方面渴望,另一方面由于同学间激烈竞争的存在,他们又想回避,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同伴关系成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
多因素分析发现,男生、非班干部、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较差、对待心理问题态度不积极、各类生活压力大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可见生活压力能否引起心理问题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男生比女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可能是因为女生的心理平衡能力高于男生,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发泄[1]。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可能本身心理素质比较好,且有较多社会工作的锻炼,所以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有关,原因是身体健康自我评价差的人有可能确实身体状况无法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或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而自卑心理调整不当也会产生心理问题;身体健康自我评价好的人,相对体力充沛,且比较自信,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少。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者,较多有心理问题,这与Steiner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消极应对和逃避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在调查中,有些学生还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重视,没有相关的咨询和指导,以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求助于朋友、同学和家长。Smith等[8]研究也显示,在出现心理问题后仅有33.3%的学生能获得有效帮助。
因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学校卫生工作者应加强认识,同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超正,李冠凤,李彩霞.示范性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4):25-28.
[2]方双虎,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2007,29(2):30-35.
[3]王极盛,李焰,郝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1997,13(4):15-20.
[4]方双虎,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压力基本特点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20-422.
[5]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228.
[6]李英华,孟宪鹏,庞静,等.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173-176.
[7]STEINER H,ERICKSONSJ,HERNANDEZ NL,et al.Coping stylesas correlates of health in high school students.J Adoles Health,2002,30(5):326-335.
【压力与健康】推荐阅读: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答案05-31
浅谈电信女员工的压力与健康管理06-28
职校教师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09-28
压力容器与管道07-08
护士的压力与应对07-12
病人的压力与护理10-04
教师心理压力与情10-06
压力管理与情绪控制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