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通用6篇)
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 篇1
在长期的医疗工作实践中, 面对众多的就诊病人及家属, 护理人员对人们面对疾病时的性格、情绪、行为、身体的变化与患病前的身体状况比较后, 对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联密切程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很多研究说明好心情、好心态是身体健康的前提, 所以端正心态, 以乐观的心情面对事业、家庭、人生是保持健康身心的关键。
从中医学角度看, 情志对内分泌有较大的影响, 民间有一夜之间急白头发的传说。所谓“情志”实际上是指人们的精神心理状态, 也就是《黄帝内经》曾论述的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其认为“怒伤肝, 哀伤心, 思伤脾, 忧悲伤肺, 恐伤肾”, 情绪、心态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工作、家庭与环境周边的人际关系。这其中女性因为特殊的身体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情绪还直接影响到人体雌激素等的分泌, 会出现独特的情绪表现和心态反映, 她们在工作、家庭、子女、就业、年龄等问题发生变故时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心理的承受能力、接受程度、认知程度较男性相对差些, 经常会出现焦虑、急躁、愤怒、不安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轻、重的抑郁症发生。而这些不良情绪 (心态不端正) 又会诱使机体的内分泌失调, 而使女性出现诸多的身体不适症。如面部皮肤出现黄褐斑、肥胖、脾气急躁、妇科疾病等, 这方面的案例比比皆是。
现代医学界也普遍认为:癌症的发生和变化与情绪的好坏、心态的健康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关数据显示, 许多癌症病人病前曾经历了亲人的故去、失恋、婚变、失业、下岗或天灾人祸等重大变故。突然面对这些变故、心态与生理机能发生显著变化, 不能面对现实, 极易发生器质性病变, 产生各类疾病。医学界也有将郁闷、长期心情不好等负性情绪称之为“癌症性格”。其较为典型的表现形式有:性格内向, 表面上逆来顺受, 内心里却充满怨气, 情绪抑郁, 好生闷气, 生活中一件小事的处理不当便可使其焦急不安, 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害怕竞争, 逃避现实。由于机体内的平衡被打破, 使细胞失去正常的状态和功能并不断变异产生癌细胞。另一方面体内抗体产生的减少, 阻碍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 使癌细胞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御, 过度的繁殖, 无限制增长, 逐步形成了癌肿。
此外,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心态、心情的好坏与身体健康与否有关的疾病还有许多, 如胃病、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等。人生重要的三个存折中 (身体、家庭、事业) 没有第一个存折便没有以后的二、三、四等, 而在身体健康中, 心态、情绪尤为重要。有关分析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的病因研究也发生了变化, 即从单向的由心理、精神因素导致胃肠功能改变发展到胃肠功能改变与病人的心理异常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不仅心理、精神因素可以引起胃肠功能异常改变, 胃肠功能的异常改变也可能引起心理状态的进一步变化, 形成恶性循环。可见心态、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可谓关系密切。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态好则身体好, 要有一颗平常心, 正视现实、了解自己、善与人处、情绪乐观、自尊自重、乐于工作。“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原无波因风皱面”, 自然界中的外在表现不一定代表内在本质。得与失、功与过、对与错, 都在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培养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接受现实与自我, 对成功不能狂妄自大, 对失败不能自责自弃, 通过努力去实现去奋斗。在个人所具有的条件中, 有很多是不能改变的, 要坦然的承认与接受。如容颜、生理缺陷、家庭出身等, 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面对现实, 才能避免心理冲突, 欣然接受自己, 在客观生活中发挥特长, 兴利去弊, 创造出适合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的理想和价值。
二是要确定适应自己的抱负水平。也就是要有既明确又通过努力能实现的奋斗目标。包括:人生奋斗目标、家庭奋斗目标、工作奋斗目标等, 人应该有超越现实的理想, 但必须符合客观、科学、社会的规律, 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点、缺点与环境的利弊综合进行分析。明确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实现的, 哪些是力所不能及的。在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前提下, 一方面努力拼搏, 改造客观, 一方面调整自己, 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 才能在事业的奋斗中获得心理乐趣。
三是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善于听取合理意见和建议,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中提高自己, 在与人交往中发现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师, 参与中获得理解和支持。理解中获得爱, 从爱中获得力量, 爱社会、爱工作、爱他人、接受友爱, 克服困难, 看到前途、乐于知足, 学会控制情绪, 学会对人宽容, 不断增长学识, 培养自己的情趣, 正确把握乐观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学会幽默, 有不良情绪时应学会自我调节, 合理宣泄、适当控制、自我安慰, 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心态。
四是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保持好情绪、保持好心态还必须有好的体魄, 好的心情与好的身体, 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身体是好心情的基础, 好的心情是好身体的前提条件, 参加体育活动, 适当锻炼, 依据年龄、工作、环境等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并持之以恒。
五是要食用健康食品。科学饮用健康食品对保持心态与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总体上保持“四低两高”:低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 高蛋白、高纤维食品, 不同的饮食习惯, 对不同的心态与情绪调节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六是要在心情、心态发生变化之初, 及早看医生。通过查询疏导、检查、治疗及早发现, 及早解决, 不能独自想象。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笔者深深地感到:心情好则身体好, 心态健康则身体健康, 为了身体, 每个人都应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 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 扬长避短,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将会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 篇2
电脑所散发出的辐射电波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依国际MPRⅡ防辐射安全规定:在50cm距离内必须小于等于25V/m的辐射暴露量。但是您知道计算机的辐射量是多少吗?计算机的辐射量:1、键盘1000V/m2、鼠标450V/m3、屏幕218V/m4、主机170V/m5、Notebook2500V/m此外,辐射电磁波对人体有八大伤害:
1、细胞癌化促进作用
2、荷尔蒙不正常
3、钙离子激烈流失
4、痴呆症的引发
5、异常妊娠异常生产
6、高血压心脏病
7、电磁波过敏症
8、自杀者的增加
使用电脑的你要注意电脑辐射的四大危害如下:
1、电脑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
2、影响人们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3、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4、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还会对视觉系统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公布的最新电脑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电脑中的电磁辐射不容忽视。
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 篇3
研究对象为某军事院校指挥类专业和某工程类院校部分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学员, 共计300名, 其中男生160人, 女生140人。
在阅读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 列出相关的调查题。为了使调查能够反映不同阶段的军校学员体育锻炼的状况, 本次调查分别对大一学员共2个班级、大二学员共3个班级、大三学员共3个班级的学员进行了调查。由于大四学员正处于写作论文阶段, 此次大四学员不在此次调查范围之内。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6份, 问卷的有效率为92%。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军校学员体育动机
军校学员体育动机是对体育价值实现的动力, 学员参加体育运动既是实现体育功能的实践, 又是实现体育价值的结果。军校学员只有对体育产生了强烈动机, 军校体育才能得到存在和发展。为了了解军校学员对高校体育的动机, 对军校学员采用了问卷进行了调查, 各项目可以复选。
从调查的结果看, 军校学员对体育的动机首先是强身健体, 其占比例很大, 达到了94.2%, 说明军校学员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而为了体育成绩的比例占了21.7%, 但多数军校学员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不够, 并没有意识到养成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而只是将体育运动作为应对军事考核的比例占了80%。新大纲军校体育改革后, 军校学员对体育的动机由为了考试成绩而变为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和发展兴趣爱好, 这说明体育淡化了学员的达标考试, 更加重视学员的自我选择。自我营造是今后军校学员体育发展的主线条。
2.2 周锻炼次数及锻炼时间
为了了解军校学员每周锻炼的次数及锻炼时间, 设计了调查表。
其结果是:每次锻炼120 min以上的人不到5%, 男生锻炼60~120min的人所占比例明显高出女生。锻炼30~60min的比例最高, 两者合计占46.3%, 锻炼时间不足30 min的人中女生也占到18.9%。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 女生的锻炼时间总体上少于男生。女生不超过60min者占女生总人数的85%, 而男生不超过60min者只占男生总人数的67%。
一般根据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每次适宜的锻炼时间, 国际标准为每次锻炼时间是30min, 我国也是30min, 而根据我国状况推导认为每次锻炼时间下限为20 min最适宜困。要取得一定锻炼效益每次锻炼时间至少在20~30min。在体育锻炼增强心脏功能研究方面也有研究报导:要达到增强心脏功能的目的, 每次锻炼时间应不少于20min, 且在20~60min耐力项目比较适宜, 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刺激较充分, 易提高心肺耐力水平, 且不易引起关节损伤。2.3每次运动强度
为了了解军校学员运动强度与体制的关系, 将按体质“强”、“中”、“弱”分三个组分别调查。将平时体育成绩优秀的学员定为“强”, 成绩一般的为“中”, 成绩较差的或者不合格的为“弱”。
从对被调查学员每次活动强度来看, 12.1%的同学感觉非常累, 48.4%的学员感觉比较累, 33.8%的学员感觉不太累, 5.6%的学员没感觉。一般认为运动强度小于50%的没有锻炼效果, 大于80%属于大强度, 锻炼时感觉非常累的锻炼强度往往大于80%, 锻炼强度在50%~80%之间会感觉比较累, 感觉不太累或没感觉的大致都在50%以下的强度。锻炼时运动强度适宜范围是不应超过最大强度的80%和低于50%, 一般在60%~70%之间。适宜的锻炼强度应基本在与自身锻炼状况相适宜的负荷强度即达到有效锻炼强度。
从强、中、弱三类学员的对照比较中可以看出, 锻炼时经常只维持在50%以下的强度者, 体质健康强的学员占37.4%[注: (19.1+40.2+3.4+12.1) /2=37.4], 弱类占43.8%,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呈现出体质健康水平越低体育锻炼强度越小的趋势。从性别上看, 50%锻炼强度以下者, 女生占46.5%, 男生占29.8%,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可以认为, 女生锻炼强度太小, 也是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军校学员生理指标
为了调查军校学员体育行为习惯对身体的生理指标的影响, 对某军事学院的“学员生理测量表”进行分析。
从中可以看出, 大三的肺活量平均值达到了3800, 而大二为3100, 大一则是2900, 这些级别的心率差异也比较大。从数据上看, 平时经常锻炼的学员比平时锻炼的比较少或者是不锻炼的同学的生理指标高。
浅析饮食均衡与身体健康 篇4
摘 要: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营养是生存第一需要,营养状态的优劣关系到生命的质量,因此,了解食品,了解人体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量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蛋白质、脂肪每日需要几十克,而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每天只需要若干微克。日需要量在10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日需要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素则称为微量营养素。此外,食物中还含有形形色色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氧化剂等。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也不同,面粉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鸡蛋、瘦肉则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中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它们之间千差万别,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平衡膳食,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关键字:膳食平衡;健康;营养;食品功效
一、以往人们的认知
人们长期以来,在膳食结构上存在一种误区:饭多吃要发胖,蛋白质多吃有利健康。从总体上说,都市人膳食中的优质蛋白已经足够了,但不少人还是热衷补充大豆蛋白等营养品。殊不知,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而且,在他们摄入的蛋白质中,猪肉摄入量占蛋白质总量的5成以上。
从专家的研究数据可以得知,猪肉的脂肪含量是牛肉的2.8倍,鸡肉的2.2倍,但不饱和脂肪酸却显著低于鸡、鸭、兔肉。因此,城市居民的脂肪热能不断增加。过多的摄入猪肉,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
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
平衡膳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这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比例的平衡。一般认为,人体热能的60-7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10-15%来自于蛋白质,20-25%来自于脂肪。按照这种组成比例,并考虑到不同营养素产生能量之区别(1克蛋白质或糖可产热4千卡,1克脂肪可产热9千卡),食物中三大热能营养素摄入量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6∶1∶0.7。
当膳食中脂肪热量提供过高时,将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脏病。蛋白质热量提供过高时,则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相反,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热量供给不足时,就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旦出现不平衡,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此外,要注意一日三餐热量的合理分配,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活动,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各种营养素的每日供给量。我们膳食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在一定的周期内,保持在标准供给量上下误差不超过10%的范围。这种相互间的比例,即可称为营养素间的基本平衡。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我们知道每人每天应吃(以生食计算)谷物300~500克,蔬菜水果为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125克(鱼虾类50克、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食物100克,豆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不超过25克。
三、科学饮食应均衡营养
其实,人们应该走出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误区。同时,可以广泛选择一下其它的肉食,这样对饮食平衡很有好处。
按照科学饮食原则,“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中国有句谚语叫“宁尝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也是这个道理。显然,吃飞禽(或家禽)要比吃走兽(家畜)对人的健康更有益。人们摄取蛋白质的食物并不应只从猪肉中获取,鸡、鸭、鱼、虾中所含有的蛋白质要高于猪肉,且这些肉类的脂肪含量要远远低于猪肉。
有人曾做过一些调查:在一家超市肉类专区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鸡肉应该比猪肉的营养价值高吧。”一位正在挑选鸡胸肉的年轻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家很注重饮食营养,过去家人习惯性的爱吃猪肉,但现在从很多途径了解到鸡肉、牛肉都要比猪肉的营养价值高,家人的饮食习惯在慢慢改变。听到这位女士的回答,一位老人也笑着插话说:“过去,他们全家人都爱吃猪肉,但现在也在慢慢改变饮食习惯,猪肉、鸡肉、牛肉、鱼肉常常搭配着吃。用专家的话说,这样比较平衡。”
现在人们也开始关注饮食中的“均衡”。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均衡呢?专家认为,科学饮食应结构均衡、营养平衡,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要合理。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每天能量消耗的60%左右,脂肪占25%左右,蛋白质占15%左右。人们每顿都应补充粮谷类食物,早30%,晚30%,中午可以多补充一点,40%左右。
另外还要做到饮食中的粗细粮搭配。粗粮中富含的膳食纤维除了可刺激肠道的蠕动,预防便秘,还可改善肠道菌群,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缩短粪便中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预防肠道肿瘤。此外,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血糖。可减少机体对脂肪的吸收,有利于预防高脂血症,还可增加饱腹感,有利于控制体重。中年人多吃粗粮,补充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高血糖、高血脂等“富贵病”。
在一些农贸市场和超市内看到,玉米粉、小米、麦麸、荞麦、绿豆等粗粮重新回到了人们生活中,并被越来越多追求粗细搭配、合理膳食的市民所青睐。在一些大型超市,记者注意到,绿色食品的种类非常齐全,从粮、油、禽、蛋到蔬菜类、水果类,这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深受顾客欢迎。
四、饮食的奇妙功效
古人言:“饮食有节,身必无灾”。如今,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问题,一些人常常有种自我不适感,如失眠、乏力、体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这些“亚健康”状态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前状态,是健康问题的明显信号。
而通过日常饮食就能够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多么神奇呀。专家介绍,预防亚健康首先要保持均衡营养,其次必须保证睡眠,另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研究证明,当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所以要及时补充。脂肪类食物也不可忽视,因为脂类营养是大脑运转的必需品,缺乏脂类将会影响人们的思维。现将一些亚健康状态的饮食调理方法介绍如下:
大脑疲劳时:坚果,即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等,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神奇的功效。因坚果内脂肪酸的含量很高,且无胆固醇;还含有特殊的健脑物质卵磷酯、胆碱,所以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它的营养、滋补作用是其它食物所不能比拟的。大脑容易疲劳的人还可以吃炖鱼,并在吃前最好小睡一会儿。人们都习惯饭后睡觉,这是不正确的习惯,应改为饭前睡一会儿,因为吃了饭再睡,人会觉得越来越不舒服。
压力过大时:维生素C具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要尽可能地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甘蓝、菠菜、芝麻、苹果、橙子、橘子等果蔬。
脾气不好时:缺乏钙和维生素B容易造成脾气大爱发火,平时应多吃些富含钙质和维生素B1、B2的食物,如豆类、牛奶、瓜果蔬菜、虾蟹、海带等是有好处的。钙具有安定情绪的效果,牛奶、乳酸、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小鱼干等,都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萝卜适于顺气健胃,对气滞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的作用,最好生吃,也可做成萝卜汤食用。
失眠健忘时: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食物如大豆、牛奶、鲜橙、牡蛎,含磷多的食物如鸡肉、鸡蛋、土豆、菠菜、栗子、葡萄等可多吃些;神经敏感的人适宜吃蒸鱼,但要加点绿叶蔬菜。因为蔬菜有安定神经的作用。吃前可以先躺下休息,松弛紧张的情绪,也可以喝少许葡萄酒,促进肠胃蠕动。
无精打采时:可在口中嚼些花生、杏仁、腰果、胡桃等干果,对恢复体能有很好的功效。因为它们含有大量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和铁以及植物性脂肪,却不含胆固醇。此外,蛤蜊汤、青椒肉丝、凉拌蔬菜、芝麻、草莓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适度的热量,能保护并强化肝脏,不妨多吃一些。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平衡膳食的关注,对平衡膳食的研究将会越来越细致和准确,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必会过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
五、参考文献
[1]《食品营养与健康》 易美华编著 2000.03 第一版;[2]《饮食健康与食品文化》 王昕等编著 2003.08;[3]《改善健康的要诀是平衡膳食》 2008.06.03;[4]《健康顾问—养生保健典藏本》王捍峰
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 篇5
关键词:身体锻炼,心理健康,综述
1 身体锻炼对锻炼者认知的影响
身体锻炼既可以对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也对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锻炼者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等方面。
身体锻炼能对锻炼者的自我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的锻炼项目、不同的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次数等等, 是制约锻炼者自我观念效益的重要因素。身体锻炼者自我概念在体育锻炼后有显著的加强[1];而且经常参加有氧锻炼对女大学生比习惯坐着的女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高[2];在经常参加健美操锻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都得到了提高[3];同时运动参与者的身体知觉能力高于非运动参与者[4];支持身体活动能提高中年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5]。在主观幸福感方面, 身体锻炼与生活满意感的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普通人和患者的生活满意感具有积极作用[6]。在自我效能方面, 不同的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的强度起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 一项研究表明:参与健美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提高, 60分钟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佳, 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作用[7]。进一步研究发现, 例如举重等有关的力量性锻炼既可以使个体提高特定效能感, 又可以提升自我防御等一般行为的效能感[8]。对自我效能的研究较少, 体育锻炼对自我效能感具有影响, 具体的影响方式需进一步研究。
2 身体锻炼对身体锻炼者情绪、意志的影响
身体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研究最多的是对情绪改善方面。情绪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心境、应激和激情。它是检验身体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最主要指标之一。研究显示,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慌乱, 感受到精力增加[9]。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两种方式均能降低病人的抑郁症状。跑步和举重训练不仅均显著降低机体的抑郁症状。在一项降低锻炼者的焦虑水平的研究中发现, 身体锻炼对降低女性焦虑水平效果尤为显著。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后研究显示, 女研究生的焦虑程度与锻炼前相比明显降低[10]。在体育项目上, 太极拳、易筋经、乒乓球、健美操、跳绳、排球、羽毛球、慢跑与有氧韵律操对焦虑的作用比较显著[11]。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应激水平降低[12];并且以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与习惯于坐着的人为研究对象, 发现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生理上的应激反应[13]。在对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表明大学生群体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 其应激反应明显低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更多的研究证明, 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对于心境的改善有很大帮助;心境效益也因不同项目、不同强度的身体锻炼而不同。关于对锻炼者意志的影响, 参加健美操锻炼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77.7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参加健美操锻炼后意志更加坚强[14]。身体锻炼对意志过程的效益研究较少, 未见其他报道。
3 身体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身体锻炼过程中, 思维活动和机体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这样就对锻炼者人格的展示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研究发现, 那些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人, 更倾向于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均可以体育锻炼中增强。
有研究者采用卡特尔16因素人格量表, 并结合自编的体育锻炼情况量表, 在对1896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研究显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格特征水平高于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15]。而且体育锻炼与人格之间存在显著影响[16]。在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 在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现状研究, 结果显示, 人格越趋向于外向和低神经质的锻炼者, 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也高;相反, 精神质人格维度受体育锻炼参与程度也低[17]。
4 身体锻炼与锻炼者自尊的关系
自尊既是社会评价与个人自尊需要的反映, 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价性与情感性额一种体验, 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一项以提高人的自尊心的研究中发现, 积极的身体锻炼能够在锻炼量、锻炼强度、锻炼时间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量有非常大的关系, 身体自尊水平在大运动量组要明显高于小运动量组[18]。一项对于中学生自尊的研究显示, 体育锻炼的各因素和中学生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提高中学生的自尊运动强度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提高知识女性的身体自尊水平体育锻炼更有效, 不可忽视的锻炼项目、锻炼坚持性、运动强度、运动量上的不同[19]。在对排球、羽毛球、慢跑和有氧韵律操运动项目的研究中发现, 锻炼项目、锻炼坚持性、运动强度、运动量对身体自尊水平具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女性研究表明在至少6个月的跆拳道训练后, 所有女性都知觉到了自尊的提高[20]。
5 身体锻炼对锻炼者社会适应的影响
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3年4~8月广东省湛江市三所大医院60名产科护士 (调查组) 和非产科护士 (对照组) 体检及症状自评表 (SCL-90) 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组年龄21~55 (31±2.5) 岁, 护龄5~29 (12±1.5) , 已婚44名, 占43.1%, 未婚16名, 15.5%, 其中21~25岁18名, 占30.0%;26~35岁24名, 占40.0%;36~44岁12名, 占20.0%;45岁以上6名, 占10.0%。学历:中专15名, 占25.0%;大专36名, 占60.0%, 本科9名, 占15.0%。职称:护士7名, 占11.7%;护师29名, 占48.3%;主管护师16名, 占26.6%;副主任护师8名, 占13.3%。对照组的年龄、护龄、婚否、学历、职称与调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体检项目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胸透、B超、心电图、乳透和检验 (主要有肝功、血脂、血糖、宫颈涂片及血、尿、便常规等) , 所有体检者均为早晨7~9点空腹静脉采血, 诊断标准符合王鸿利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实验诊断学》, 血清总胆固醇高于5.7 mmol/L或 (和) 甘油三脂高于1.7 mmol/L为高血脂症, 血糖超过6.1 mmol/L为高血糖;用同种型号电子血压计由专人于坐位测量右上臂肱动脉血压,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超过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超过90 mm Hg为高血压。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2]对两组护士进行调查, 填表前请护士在统一的指导下仔细阅读每一个项目, 以不记名形式测试心理健康水平10项因子, 每个项目根据其有无及严重程度, 依次记为1、2、3、4、5分, 分别表示无、轻、中、重、极重, 以因子分作为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分数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构成比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检结果
调查组检出疾病32人, 检出率 (患者数/实查人数) 53.3%;对照组检出疾病21人, 检出率为35.0%。调查组胃炎13人 (21.7%) , 胃、十二指肠溃疡7人 (11.7%) , 结肠炎9人 (15.0%) , 便秘8人 (13.3%) , 经常腹泻6人 (10.0%) ;慢性咽炎15人 (25.0%) , 心律失常12人 (20.0%) , 乳腺小叶增生9人 (15.0%) , 颈椎病7人 (11.7%) ;高血脂症9人 (15.0%) , 血糖水平升高3人 (5.0%) , 甲亢3人 (5.0%) ;腰椎间盘突出症3人 (5.0%) , 肾结石症4人 (6.7%) , 高血压5人 (8.3%) , 扁桃体炎5人 (8.3%) , 下肢静脉曲张4人 (6.7%) , 胆囊炎3人 (5.0%) , 脂肪肝4人 (6.7%) , 子宫肌瘤3人 (5.0%) ;外痔4人 (6.7%) , 过敏性皮肤病3人 (5.0%) 等。调查组居前5位疾病为胃肠道疾病、慢性咽炎、心律失常、乳腺增生和颈椎病。检出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5或P<0.01) , 见表1。
疾病检出率比较χ2=6.572, P=0.012.
2.2 问卷调查10项因子结果
调查组躯体化、强迫症状、饮食睡眠、精神性、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总均分较对照组增高 (P<0.05或P<0.01) , 见表2。
3 讨论
产科护士的睡眠和饮食不规律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 引发消化不良、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本组资料显示, 产科护士胃肠疾病达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首先,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轮班、夜班频繁,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生物钟节奏被打乱, 容易使人免疫系统和胃肠功能紊乱, 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 严重地影响产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长期下来就容易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3]。产科护士每天听到的是婴儿的哭闹声和孕妇痛苦的呻吟声, 加上产科很多治疗和护理工作都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 产妇及家属较高的期望值增加了产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面对工作总是感到精神紧张, 特别是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 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 工作不顺利时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从而影响护理质量[4]。其次, 劳动强度大, 长时间的行走, 站立、弯腰等动作, 可引起肌肉、肌腱疲劳,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下肢静脉曲张等。已有研究表明护士的工作倦怠发生率高于医院其他工作人员, 护士疲劳综合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5]。
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 成为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由于产科护理服务的直接服务对象为是身处分娩特殊时期的女性, 并且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孕妇生产过程中的痛苦经历会令产科护士有所感触而引发焦虑、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有时畸胎或死胎的娩出等不良的刺激;产妇、新生儿病情变化需随时抢救时由于家属不理解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冲突;潜在的病毒性肝炎、尖锐湿疣、淋病、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日常工作中经常要接触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极易导致产科护士身心健康受损。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产科护士工作压力, 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让守护生命的天使更健康。尽快解决护理人员不足问题, 合理安排夜班班次;产科护士分工要科学、细化, 产前、产房、产休半年轮岗;要尽快解决护士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 进一步调动产科护士工作积极性, 稳定产科护理专业队伍, 同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降低其工作强度, 改善其的工作条件。针对产科护理工作环境特点, 加强产科护士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训练, 除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外, 还需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 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产科护士不要带病工作, 要定期体检, 发现健康问题及早治疗, 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姿态呵护着新生命开始。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 为产科护士疾病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 提高产科护士心身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8月广东省湛江市三所大医院60名产科护士 (调查组) 和非产科护士 (对照组) 体检及症状自评表 (SCL-90) 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调查组体检疾病检出率为53.3%, 对照组疾病检出率为35.0%;调查组位居前五项的胃肠疾病、慢性咽炎、心律失常、乳腺增生和颈椎病总检出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5) ;调查组在SCL-90因子分评定, 躯体化、强迫症状、饮食睡眠、精神性、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总均分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显著性 (P<0.01或P<0.05) 。结论:产科护士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根据产科工作环境特点, 加强产科护士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训练, 提高疾病的防范意识, 定期体检, 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关键词:体检,问卷调查,健康状况,产科护士
参考文献
[1]杨琴, 吴新玲, 唐晋等.护理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 2008, 7 (2) :4-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13 (14) :33-36.
[3]陈华, 蒋冬梅, 陈娅.当代护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8) :1179-1180.
[4]刘桂月.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8) :123-125.
【心态健康与身体健康】推荐阅读:
心态与健康08-16
健康心态08-30
阳光心态 健康成长09-15
保持健康心态的方法10-17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05-10
心理健康积极心态07-11
做班主任的健康心态11-07
销售的十二种不健康心态09-05
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10-19
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与餐饮关系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