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2024-07-17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精选11篇)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1

人的脊椎就像房子的结构,负责支撑人体的所有重量。举凡坐卧跑跳所有姿势都依赖于脊椎的支撑。脊椎除了担负身体的支撑功能外,还主宰了我们的健康。在脊椎骨中布满一束束神经,这些神经与各个器官和组织紧密相连,而一旦某一处的脊椎受压、失衡,便会直接压迫到相邻的脊髓神经,导致脑部与身体各部位的信息传达受阻,而使各部位机能降低或产生病变。

有研究表明18~25岁是脊椎隐患的危险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脊椎隐患的危险期。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高校大学生脊椎健康的调查研究甚少,该文针对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的脊椎健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大学生脊椎健康现状,让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脊椎的状况,增强脊椎养护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对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并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学生320人,其中男生90人,女生2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文的研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分基本问答和脊椎健康检测两部分。其中脊椎健康自我检测部分采用黄如玉主编的《体态——决定你的健康》一书中的“脊椎健康检测”指标。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3.44%。其中男生78人,女生221人。

1.2.2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在计算机上进行了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大学生脊椎健康评级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表1),被调查的299名大学生中,脊椎状态良好的大学生53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7.72%。已产生脊椎错位现象的大学生246人。其中138人脊椎错位现象产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6.15%,108人脊椎错位现象较严重,占调查对象36.12%。

特定区块开始磨损部位排名依次是颈椎和胸椎部41.47%,膝盖和足部25.08%,骨盆和腰椎部22.07%。特定区块关节和骨头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有4人,其中3人关节和骨头的结构性变化表现在在颈椎胸椎部位,1人表现在在骨盆和腰椎部位。每个区块都有3分以上全身脊椎相互牵制的30人,10.03%。

从身体日常行为反应特征看脊椎健康,有54.52%的大学生表示容易感到疲累,精神不集中,体力越来越差。42.14%的大学生会不自觉的耸肩。肩胛骨两侧很容易感到酸痛。27.76%的大学生常常腰酸,无法久站、久坐。21.74%的大学生常常觉得自己需要做深呼吸,否则就会喘不过气来。可见大学生脊椎健康和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2.2 男、女生的对比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表2),脊椎状态良好的男生20人,占调查男生总数的25.64%;女生33人,占调查女生总数的14.93%。男生的脊椎良好状态这一层级优于女生。脊椎错位现象产生的男生32人,女生106人,分别占各自性别总数的41.03%和47.96%。脊椎错位现象较严重的男生26人,占调查男生总数的25.64%;女生112人,占调查女生总数的50.68%。在这一层级中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数据显示,脊椎健康从身体日常行为反应特征方面,男女生绝大多数方面差异不显著。仅在四个方面表现出差异。且男生女生各有两个方面指标高于对方。

表现在男生高于女生的方面是29.11%的男生“不时感到头痛、头胀”,而女生为19.72%。22.78%的男生“早晨起床时,腰椎会有僵硬的感觉。”女生这一现象为12.84%。除去病理原因,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大多数男生寝室生活习惯不规律,爱打游戏,晚上睡眠时间短,休息不充分有一定关系。

调查中女生高于男生的身体行为日常表现特征是26.15%的女生“常常觉得自己需要做深呼吸,否则就会喘不过气来”,男生有这样的现象为10.13%。14.93%的女生放学后脱鞋,发现大拇指侧边有红肿现象。男生具有这一现象仅为7.60%。大拇指侧边有红肿现象女生高于男生。这与女生爱穿高跟鞋有一定关系。女生高于男生的这两种身体不良表现与大多数女生比男生缺乏体育锻炼有关。

2.3 相关原因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脊椎健康从身体日常行为不良反应特征是否“由先天因素造成”进行了调查。其中18.39%的学生认为身体的这些不良反应是先天因素造成的。随机对228名学生进行的“身体出现的不良日常行为反应特征是否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调查中,有84.21%同学认为身体出现的不舒服现象与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31.14%的学生每周一天都不锻炼。

因为在脊椎椎体间的主要连接部——椎间盘中的神经分布很少,所以,人们对脊椎位移的感觉比较迟钝,通过本次调查很多学生才发现到自身的身体不良反应这么多,第一次对自己的脊椎健康、身体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表示今后要改掉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有针对性的加强体育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生脊椎健康令人堪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2.28%的同学出现脊椎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有41.47%大学生颈椎和胸椎部脊椎开始磨损,受力失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从身体日常行为不良反应特征看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54.52%的大学生表示容易感到疲累,精神不集中,体力越来越差。27.76%的学生常常腰酸,无法久站、久坐。身体上的这些不适已经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生活。

(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脊椎健康状态好于女生。男生脊椎状态良好比率高于女生进10个百分点。脊椎错位较严重的比率低于女生17个百分点。

(4)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影响大学生脊椎健康的主要因素。学生缺少运动,作息不规律、“微信控”等是造成身体不舒服的主要原因。

3.2 建议

(1)关注大学生的脊椎健康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当前我们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关注度较高,相关研究和资金的投入度都很大。而对脊椎健康研究基本是空白。学生的脊椎健康才是终身健康的保证。

(2)将脊椎健康的知识理念融入到大学体育课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或定期讲座,使学生较早意识到脊椎健康的重要意义。

(3)脊椎的健康与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体育锻炼密不可分。学校应加强健康生活行为的宣传和引导。使大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不做“微信控、低头族”,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摘要:脊椎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终身保证。本文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299名学生脊椎健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脊椎健康现状堪忧,大学生身体行为的不良反应特征已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加强大学生脊椎健康的养护意识,提高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脊椎,健康,大学生,身体健康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2

“亚健康”作为一种健康状态近几年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悉。通常来说,本身没有疾病,但却时常觉得自己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却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这种状态就被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许你会觉得只要没有检查出来疾病,那就一定是健康的了,这种想法虽然从文法来看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却非常偏颇。打个比方,亚健康就好比是暴风雨之前的沉闷压抑的天气,虽然让人很不舒服,但未尝不能忍受,但这种沉闷和压抑本身就预言了之后的发展,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而亚健康就是大疾病即将来临的前兆了!如果忽视它,后果将会很严重!

通过上一阶段的行为定位,如果你还有疑问的话,不妨进入这一阶段的“亚健康”状况判断,这样能更全面地定位你的身体特质!

1你是否有便秘的毛病?

A是 B否

2你是否经常会无缘无故地觉得很疲倦?

A是 B否

3你是否在工作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使工作效率降低?

A是 B否

4你是否经常食欲不振?有胃酸的反应?

A是B否

5你夜间的睡眠质量是否很差?

A是B否

6你是否经常得皮肤病?而且很容易被蚊虫叮咬,产生的疤痕恢复速度很慢?

A是B否

7你情绪是否不算稳定,是否经常发怒?

A是B否

8你是否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

A是B否

9你是否觉得自己四肢经常酸痛、发冷、麻木?

A是B否

你是否尿频、尿急?

A是B否

11你是否经常牙龈出血,有口臭的症状?

A是B否

12你是否经常感冒,爱腰酸背痛,头痛耳鸣?

A是B否

从身体声响听出健康状况 篇3

当身处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时,仔细聆听,你能听到自己均匀的呼吸声、有节奏的心跳声、每分钟几次的肠鸣音…-这些来源于体内的声音正是你生命活力的表现。除此外,人体还有一些不该有的“噪音”,它们的出现常常为健康亮起“红灯”。

这些“噪音”,起初可能是机体保护自身的反应,但超过生理限度便成了疾病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几种常被听到的人体“噪音”。

响声之一:咳嗽

当食物呛入气管、吸入刺激性气体时,咳嗽能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这样的咳嗽不能强忍。

而反复咳嗽可能是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中医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心脏病引起的肺瘀血,甚至外耳道异物都会引发咳嗽。因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响声之二:打嗝

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的肌肉膜,它就是膈肌。当受寒冷、饱餐、吃饭过快、吃干硬食物等刺激后,膈肌会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人们就会“嗝儿”个不停。短暂的打嗝也是一种机体保护反应,但如果连续出现或顽固难愈,可能预示胆囊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另外,紧张、恼怒等不良心理状态也常引起打嗝。

分辨打嗝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有个小窍门,即打嗝在24小时内能够缓解,且睡着后自动停止的,多不是疾病引起的,而超过24小时还在打嗝,且睡着还不停止的人,多是疾病缠身。

响声之三:耳鸣

用手捂住耳朵,你会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这是因为外界嘈杂的声音被阻隔,让你听到了耳旁组织的血流声。寂静的环境能够放大我们的听力,但如果你平时也能听到“脑袋里鸣叫”,耳中出现铃声、哨声、波浪声、蝉鸣声等,而周围环境并没有相应声源时就得小心了。从外表上看,这样的人至少比实际年龄老10岁。严重的耳鸣不但影响听力,干扰正常睡眠,还会引起焦虑、烦躁或抑郁等一系列精神问题。

噪音是引起耳鸣最常见的原因。当某个频率的噪声损伤了听神经末梢细胞时,就会产生相应频率的耳鸣。实际上,超过安全噪声标准(80—90分贝A声级)的噪音都有可能造成耳鸣及耳聋。滥用药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包括心得安、异搏定、布洛芬在内的多种常用药物都可能引起耳鸣。此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也可使微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耳鸣。

听神经末梢细胞一旦造成损伤很难恢复如初,但通过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手段可以缓解症状。已有耳鸣的人切忌酗酒、吸烟、熬夜等不良习惯。

响声之四:磨牙

睡觉时牙齿咬得咯吱响,醒后面部肌肉紧张、酸痛,并伴有头痛,如果你有此症状,很可能患上了“磨牙症”。引起磨牙的原因很多,侧卧位或俯卧位睡觉、牙齿咬合异常,都会让人不自主地磨牙;磨牙还可能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寄生虫、尿酸增多症等的表现。另外,口腔是人体首先兴奋的部位,当人们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增大时,也可能磨牙。

別看磨牙事小,长期磨牙会引起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广泛损耗,不但可能引发牙周疾病,还会导致面容苍老,影响美观。如果经常磨牙,可在睡前用毛巾热敷上下颚,能松弛咬合肌肉,尽量放松自己,适当做些体操、泡泡热水澡、听听轻音乐等。

响声之五:打鼾

偶尔打呼噜不必紧张。如果鼾声响亮不均匀,而且有晨起口干、白天疲乏无力、嗜睡、头脑昏昏沉沉、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情况,那可能是得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时常出现呼吸暂停,会导致血液中氧含量明显减少,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这不但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引发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肥胖者、男性、孕妇等都是打鼾的高发人群。如果打鼾者一觉醒来有口干舌燥、头晕、头痛,白天困倦、嗜睡,甚至工作或开车时睡着,以及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表现,最好去医院就诊。

响声之六:关节响

关节活动受到筋膜、韧带、肌肉等组织的限制,关节腔中有起润滑作用的液体,里面又溶有气体。当活动关节时,就会把这些气体从液体中挤压出来,从而发出声音。当关节屈伸过度时,常会有“啪”的一声关节弹响,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如果关节经常弹响,且伴有疼痛和活动障碍则要注意了,可能是腱鞘炎、滑囊炎、半月板损伤等骨关节疾病。

常见的关节响有一下几种:

1.肩膀的响声:肩关节的响声原因非常的多,和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有一些疾病是不会发生在年轻人的身上的,所以肩关节的声响一般都要依据年龄来判断严重程度。对于35岁以下的肩关节有响声者来说,这个响声表明关节的不稳定性,特别当你的肩膀关节比较松散或者是关节移动导致臂骨的“圆头”脱臼,产生了声响,一般是因为外伤等原因引起,通过物理疗法在4个月内可矫正。如果肩关节响声者的年龄在35—60岁之间,带疼痛的声响(特别是双臂上举、后拉时),你很可能患了肩关节夹挤症候群,肩膀周围的肌腱受感染,如果进一步的发展可能就会手臂上举困难。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胳膊一动就爱出响声,并有疼痛感,可能是关节炎所致,需要通过X线查明原因。

2.肘部扭动的响声:在肘部扭动时会发出声音是什么原因?这要从右没有异样的疼痛的来分析结果,如果感到不舒服,而且肘部“卡”在弯曲的姿势,这个原因可能是身体的某块骨头过于灵活或者关节周围的软骨比较散乱,还有一种结果就是因为外伤是的软骨脱落因为。胳膊肘内侧发出声响可能是尺骨神经脱位,非常容易治疗,简单的手术即可。

3.手指的响声:有非常多的人认为手指的响声是风湿等的前兆,正常的人在手指伸开指骨关节的时候,手关节里面的保护性液体就会受到压力而改变形态,所受到的压力改变的结果就是气泡被释放、破裂,从而产生响声。

4.臀部肌肉的响声:有些人经常抱怨臀部出现“打响指”的声音。当支撑大腿肌肉的肥厚纤维组织转到股骨外侧时就会产生这种动静。虽然非常痛,但是可通过伸展运动缓解。当然,就算关节窝周围的组织出现撕裂,它也会自行修复。

5.脚踝活动时的响声:当跟腱破裂或撕裂后,就会发出声响。通常是跟腱所承受的拉力过大的缘故。当然,也有的时候没有声音,但是感觉脚后跟非常累,此时说明脚踝周围的肌腱受损。如果扭转脚踝,听到聲响,则很可能是扭伤,通常是连接骨骼的韧带破裂所致。

6.膝盖关节响声:如果走路疼痛,并发出声响,可能发生了软骨撕裂。人在蹲马步的时候膝关节会响,因为此时膝盖承受身体7倍的力量,响声是身体组织的自我保护。如果膝盖疼痛不能承受重量,那么很可能是软骨撕裂。

7.脚趾的响声:脚趾的响声通常由莫尔通氏神经瘤引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跑步、走路有关。患者走路时就像踩着鹅卵石,脚趾出现灼热痛。这种病需要通过专业的手段来治疗。

8.下巴软骨活动响声:头部后仰、下巴骨髂之间的软骨活动会导致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很可能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夜里爱磨牙的人、颔关节撕裂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先看牙医排除口腔问题,然后再寻求缓解下巴肌肉的药物或物理疗法。

响声之七:放屁

人为什么会放屁呢?一是人自身吞下的空气;二是胃肠道内产生的气体;三是由血液渗透而人的气体。这些气体,一部分由血液吸收再经肺排放,其余的就是以放屁的方式排出体外。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氧、氮、氢、二氧化碳和甲烷。氮是没有任何味儿的,更不会发臭,如果屁发出臭味,是身体内部的问题,那都是由于肠道腐败造成的。豆类、胡萝卜、奶制品等最容易产气,但这些多是健康食物,产生的屁带响但不臭。而吃鸡、鸭、鱼、肉后,虽然排气较少,但这些动物性蛋白经发酵、腐蚀会产生硫化氢、硫醇等物质,排出体外通常无声但很臭。包心菜、碗豆、菜花、洋葱、南瓜、萝卜都是容易使大肠生气的蔬菜,其实,这样从一个侧面讲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气。

小儿放屁或呃逆不断,并有酸臭味儿,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应减少食量:如断断续续放屁,但无臭味,多是胃肠排空后,因饥饿引起的肠蠕动增强造成的,这种情况提示家长,孩子饿了,应及时喂食。多屁多粪便,常由于孩子多食了蚕豆、豌豆、山芋等食物引起,这时应减少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4

关键词:教职工,身体健康,比较研究

高校的发展在于人才,而健康是人才施展才华和发挥能量的基础和保障。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水平,影响着教职工工作顺利和生活幸福的程度,本研究通过比较高校不同岗位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指标,试图探讨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对宝鸡文理学院723名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其中男362人, 女346人,未填写性别者15人;体育教师34人,普通教师(不含体育教师)487人,行政人员154人,工人48人。

1.2 方法

1.2.1 试验法

嘱教职工隔夜禁食12 h以上, 抽取前臂静脉血3 ml,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 采用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apoA )、载脂蛋白B (apoB) , 血脂测定采用日本AU 2640 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台式血压计,让检测对象休息5 min,测试肘关节肱动脉血压值。

1.2.2 结果判断

血脂:TC高于5.72 mmol/L(200 mg/dl),LDL-C高于3.64 mmol/L(140 mg/dl),HDL-C低于0.91 mmol/L(35 mg/dl)或者TG高于1.70 mmol/L(150 mg/dl),属于血脂异常[1]。血糖: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0 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6.0 mmol/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3.9 mmol/L称为低血糖[2]。血压:正常血压是指收缩压(mm Hg)<130(≥90),而且舒张压(mm Hg)<85(≥60);最佳血压是指收缩压(mm Hg)<120(≥90),而且舒张压(mm Hg)<80(≥60);高血压是指收缩压(mm Hg)≥140,或者舒张压(mm Hg)≥90;低血压是指收缩压(mm Hg)<90,或者舒张压(mm Hg)<60[3]。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2003和SPSS 13.0统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了t检验与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教职工血脂情况

见表1。对各岗位教职工的TC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30.933,P<0.01,说明各组总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经过多重检验(SNK法)表明,体育教师、行政人员和工人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普通教师与其他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从各组均值来看,普通教师组TC最低,其他3组之间相当。

对各岗位教职工的TG进行方差分析,F=29.504,P<0.01,说明各组总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经过多重检验(SNK法)表明,行政和工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行政人员和工人都与体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体育教师与普通教师TG低,行政人员和工人的TG高。

对各岗位教职工的HDL-C进行方差分析,F=0.371,P>0.05,说明各组总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岗位教职工HDL-C含量基本相当。

注:与普通教师组比较(SNK法),aP<0.05;与体育教师和普通教师比较(SNK法),bP<0.05。

2.2 教职工血糖情况

见表2。对不同岗位血糖进行统计,普通教师正常血糖人数为420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86.8%;行政人员正常血糖人数为138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90.2%;工人正常血糖人数为38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80.9%;体育教师正常血糖人数为30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88.2%。可以看出正常血糖人数比例最高的是行政人员,其次是体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工人正常血糖人数比例最低。

对各岗位高血糖进行分析,普通教师高血糖人数为24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5.0%;行政人员高血糖人数为9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6.5%;工人高血糖人数为4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8.5%;体育教师高血糖人数为0人。高血糖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工人,其次是行政人员和普通教师,体育教师中没有高血糖者。

对各岗位教职工的低血糖进行分析,普通教师低血糖人数为40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8.3%;行政人员低血糖人数为6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4.3%;工人低血糖人数为5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10.6%;体育教师低血糖人数为4人,占该岗位人数的百分比为13.3%。而体育教师患低血糖的比例比工人、行政人员和普通教师高。

对各岗位空腹血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1.430,P>0.05,说明各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各岗位在正常血糖、高血糖和低血糖人数比例多少不同,但各岗位血糖的均值基本相当。

2.3 教职工血压情况

见表3。对我院教职工不同岗位最佳血压情况进行分析,普通教师最佳血压人数为258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57.9%;行政人员最佳血压人数为74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51.0%;工人最佳血压人数为7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16.3%;体育教师最佳血压人数为17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60.7%。体育教师最佳血压人数比例最多,其次是普通教师和行政人员,工人最佳血压的人数比例最少,远远低于其他岗位。

普通教师高血压人数为45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10.1%;行政人员高血压人数为23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15.9%;工人高血压人数为12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27.9%;体育教师高血压人数为4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14.3%。患高血压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工人,其次是行政人员和体育教师,普通教师高血压人数比例最低。

普通教师低血压人数为93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20.9%;行政人员低血压人数为22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15.2%;工人低血压人数为3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7.0%;体育教师低血压人数为2人,占该岗位总人数的7.1%。患低血压人数比例最高的是普通教师,其次是行政人员,体育教师和工人低血压人数比例最低。

注:血压分布除去最佳血压、高血压和低血压之外,还包括其他血压情况(102例)。

2.4 教职工心电图情况

在443名普通教师中,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有389名,异常的有54名,心电图异常的人数占普通教师总人数的12%;在146名行政人员中,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有116名,异常的有30名,心电图异常的占行政人员总人数的21%;在43名工人中,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有39名,异常的有4名,心电图异常人数占工人总人数的9%;在30名体育教师中,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有28名,异常的有2名,心电图异常人数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7%。由此可以看出,行政人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最高,工人、普通教师次之,体育教师最低。

2.5 教职工B超检查情况

见表4。B超检查异常检出率工人为39.6%,行政人员为21.8%,普通教师为14.4%,体育教师为11.8%。不同岗位的教职工发病率是不同的,其中体育教师的发病率最低,其次是普通教师和行政人员,工人患病率最高。

3 讨 论

由表1可知,宝鸡文理学院体育教师和普通教师患高血脂的比例最小,而行政人员和工人患高血脂比例最高。2003年河南大学教职工高血脂的检出率为18.73%[4],我院教职工体育教师和普通教师低于此比例,而行政人员和工人均高于该比例。这是由于行政人员工作方式以坐姿为主,对身体器官和功能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新陈代谢减慢,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血脂浓度增加。另外,行政人员的应酬多,聚餐多,摄取动物性脂肪多,能量摄入多。而且行政人员实施8个小时的坐班制度,客观上闲暇时间减少,体育锻炼少。工人患高血脂的比例最高,是由于高校的工人劳动强度小,多数工人的工作方式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大强度的劳动都是找临时工完成,他们只是起到监工作用。其次,工人的健康意识淡泊,在饮食和锻炼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参与。

2011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职工高血糖的比例为10.63%[5],而从表2来看,该比例均高于我院不同岗位教职工高血糖比例。

根据调查,2002年第4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的结果是18.8%[6],2004年合肥工业大学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为27.80%[7],2007年河南师范大学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为19.96%[8],从表3来看,我院教职工除工人高血压患病比例高之外,其他岗位高血压患病比例均低于所报告比例。从岗位来看,工人的最佳血压的人数比例最低,高血压的人数比例最高。血压除受身体活动影响外,最主要受到饮食的影响。在身体活动方面,由于学校招聘有大量的临时工,体力劳动方面都是临时工完成,而正式职位的工人几乎都不参与劳动和身体活动。而在饮食方面,工人的保健意识相对薄弱,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导致异常血压的可能性增加。行政人员坐姿时间长,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社交应酬多,烟酒摄入量高,很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而普通教师生活方式简单,聚餐次数少,以自己做饭为主,保健意识强,异常血压可能性小。而体育教师工作性质以体育教学为主,工作地点就在体育场地,参加体育锻炼机会多,有效地预防了血压病的产生。有资料表明,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延缓因年龄增大而引起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衰退。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得到改善,从而加强了大脑皮层对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使全身处于紧张状态的小动脉得以缓解,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长期的体育锻炼,还能使肥胖患者减肥,降低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使血管保持应有的弹性[9]。

研究表明[10],心电图异常与年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脂肪肝密切相关。从图1可知,行政人员和工人在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方面人数比例均大于普通教师和体育教师,因此心电图异常比例也高。

本调查表明,宝鸡文理学院行政人员的正常血糖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体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工人最低,但各岗位之间血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工人高血脂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行政人员,体育教师和普通教师高血脂人数比例最小。体育教师的最佳血压比例最高,其次是普通教师和行政人员,工人最低。B超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是工人,其次是行政人员和普通教师,体育教师最低。行政人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普通教师和工人,体育教师最低。

参考文献

[1]Benoit C,Despres JP,Moorjani S,et al.Tyiglycereides and HDL cho-lesterol as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Results from theQuébec cardiovascular study[J].Atherosclerosis,1996,119:235-245.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83-285.

[3]刘国仗,张宇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的简介与评价[J].中国循环杂志,1999,14(4):250-251.

[4]任翠平,周生文,揣莘桂.某大学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调查[J].中国校医,2005,19(3):297-298.

[5]吴正,严娟.某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12,(11):833-834.

[6]李立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1.

[7]刘平,张丽宏.合肥工业大学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76-677.

[8]曹艳萍.2610名大学教职工血压状况分析[J].中国校医,2008,22(6):722-723.

[9]袁克俭,彭代军,李双.湘潭师院教职工1994年体检心电图异常状况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5,16(3):96-97.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表 篇5

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

1、您认为您的生活习惯

A.一般B.较好C.好

2、您的个人嗜好

A.抽烟B.喝酒C.都有D.都不

3、您的睡眠情况

A.不好B.一般C.好

4、你每天的睡眠时间

A.4hB.6hC.8hD.其他

5、您每晚上一般几点开始睡觉

A.10:30之前B.10:30—11:30C.11:30—12:306、您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睡觉

A.小于半小时B.半小时以上C.基本不

7、您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

A.跑步B.打篮球C.其他

8、您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

A.差B.一般C.较好D.好

9、您多久体检一次

A.半年B.一年C.两年D.其他

10、您晚上的娱乐活动一般是

A.上网B.听音乐C.看书学习D.打游戏E.其他

11、您如何评价食堂的饭菜

A.差B.一般C.较好

12、您有没有偏食的毛病

A.一直都有B.一般,不是很严重C.基本上不挑食

13、您会因为以下哪些原因而不进行锻炼

A.懒惰B.天气状况C.没兴趣D.其他

14、您在过去的一年里生病次数

A.至少3次B.1—2次C.基本不

15、您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否

A.是B.否

16、您是否有以下症状(多选)

A.正常情况下,睡眠质量不高B.经常出虚汗,易感冒

C.食欲不振D.难以集中精神E.都没有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6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物质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不少国家相继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去更多地关注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在逐渐下降,主要表现在: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思维系统三个方面。相关文献证明:不同的地区、民族、文化及年龄都会造成人的各项身体指标的差异化,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城镇和农村的社会资本存在明显差异,城镇经济收入及生活质量都要高于农村,所以,不同的背景和生活状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证实城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本次研究。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该调查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旨在收集中国健康和老龄化的微观数据。数据样本涵盖了2237位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社区调查、人口学背景、家庭结构、健康状况和功能、医疗保健和保险、工作退休和养老金、家庭和个人的收入、支出与资产、调查员观察。

本文关注的主要是城乡老年人,而CHARLS数据中包含了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删除了年龄在45岁和60岁之间的中年人样本,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样本。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比城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根据户口类型对城乡问题进行界定,筛选出农业户口及非农业户口样本,最终确定本次研究的样本总数为1594个。

变量的选取

根据社会人口学指标,选取性别、年龄(出生年份)、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作为特征变量。其中,样本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即出生年份在1955年底之前;婚姻状况分为已婚并仍在一起居住、已婚但由于某些情况造成单身,比如,分居、离婚、守寡等,以及从未结婚三种情况;受教育程度包括未接受过教育(包括曾经入学但没有读写能力)、中等教育(包括高中、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大专、大学及以上)三个层次。

就身体健康状况而言,选取比较直观的因素作为本次研究的变量,包括受访人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是否残障、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是否存在视力障碍以及是否存在语言障碍。

数据分析

研究工具及方法:选取IBM SPSS Statistics 21作为数据分析工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结果:样本中,男女比例为51:49,男性老男人口数稍微高于女性老年人口数;农业户口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80%,也就是说农村老年人口数明显高于城镇老年人口数;从受教育程度来看,70%的老年人未接受过教育,只有29%的老年人接受过中小学程度的教育,而接受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则更少,仅有1%,表明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75%的老年人已婚并且仍和配偶居住在一起,24%的老年人已婚但由于某些情况造成不再配偶同住,1%的老年人从未结过婚。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主要可以由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主观因素以及残障情况、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客观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部分老年人相对出现了语言、视力、听力上的障碍,并且视力和听力上的障碍更为明显。

通过卡方检验来检验不同户口类型对样本的出生年份、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健康状况自评的影响是否显著。卡方检验结果:出生年份卡方检验的sig=0.117>0.05,影响不显著;婚姻状况卡方检验的sig=0.07>0.05,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卡方检验的sig<0.05,影响十分显著;健康状况自评卡方检验的sig=0.041<0.05,影响显著。

在1594个样本中,受教育程度的有效样本数为1591,在农业户口的样本中,未受过教育的占77.13%,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占22.63%,高等教育的占0.23%;在非农业户口的样本中,未受过教育的占30.23%,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占65.50%,高等教育的占4.23%。可以看出: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

在1594个样本中,户口类型的有效样本数为1584,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为1271个样本,健康自评为差的280个,占22.03%;户口类型为非农业的为313个样本,健康自评为差的57个,占18.21%。总体来说,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要好于农业户口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得知:城镇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高于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我们要努力增设公共锻炼器材设施,同时老年人自己也要经常参加活动来增强身体健康。就教育而言,建议政府等相关公共事业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老年人文化知识普及,建立老年人学习社区,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7

一、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体检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不少老年人缺乏定期体检。许多疾病只有定期体检才能发现疾病隐患。定期参加体检, 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所以, 把老年人的年体检次数作为衡量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的年体检次数占比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 老年人年体检次数在2次以上的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3.7%, 一年中参加2次体检的老年人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12.7%, 一年体检一次的老年人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28.8%, 不定期参加体检的老年人人数占比为11.4%, 从不参加体检的老年人人数占比较高, 为43.5%。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 老年人一年之中从不参加体检和只体检一次的人数较多, 一年之中参加2次以上体检的老年人很少,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和老年人日常生活保健和收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证明老年人的年体检次数和收入存在交互关系, 下面就老年人的年体检次数和老年人的收入作维度分析。

通过把老年人一年中体检次数和收入作维度分析, 可以得出, 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的体检次数更靠近一年2次;月收入在2, 001~3, 000元的老年人年体检次数靠近1次;月收入在1, 001~2, 000元的老年人年体检次数不足1次;而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老年人从不参加体检。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 老年人的月收入和一年中的体检次数成正相关的关系。收入越高, 老年人在一年中的体检次数也就会越多。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收入较高的老年人, 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看重, 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注重身体保健, 因此一年之中参加体检的次数也多。收入较低的老年人会考虑体检的高成本, 即使他们也非常看重自身健康, 也不会提前预防到医院去体检。

通过把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和是否存在孤独焦虑情绪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 未婚的老年人在总是焦虑和一般焦虑的占比相同, 为16.67%, 偶尔焦虑和从不焦虑的占比相同为33.33%;已婚的老年人从不焦虑占比为43.73%, 偶尔焦虑占比为28.47%;离婚或丧偶的老年人从不焦虑占比较高, 为32.7%, 偶尔焦虑占比为27.67%。由此可以看出, 离婚或丧偶的老年人经常焦虑占比较高, 未婚的老年人总是焦虑占比较高, 已婚的老年人从不焦虑的占比较高, 说明, 老年人是否存在孤独焦虑情绪和婚姻状况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说明, 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 配偶对其日常的生活和陪伴至关重要。

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幸福度的交互分析

在问卷的设计中, 把老年人对基本医疗常识的了解, 平日的睡眠状况, 是否存在孤独焦虑情绪和生活作息作为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量化指标,

由图1可以看出, 老年人对基本医疗常识了解的平均分是2.84, 老年人日常睡眠状况的平均分是3.64, 老年人是否存在孤独焦虑情绪的量化平均分是3.84, 老年人的生活作息量化平均分4.01, 由此可以计算出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总体量化平均分为3.58。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说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整体较差。老年人对基本的医疗常识不是很了解, 平日睡眠状况以及存在孤独焦虑情绪和生活作息也都相对较差, 说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意识以及身体状况普遍较差。

根据老年人对基本医疗常识的了解, 平日的睡眠状况, 是否存在孤独焦虑情绪和生活作息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基本医疗常识、睡眠状况、存在孤独焦虑情绪、生活作息分别赋权, 赋权值为基本医疗常识20%, 睡眠状况30%、存在孤独焦虑情绪30%、生活作息20%, 再把最终的结果求和作为身体健康的量化指标。基于前文的量化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幸福感进行交互分析。

由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中不幸福的占比为8.33%, 不太幸福的占比为5%, 比较幸福的占比较低为2.98%, 而感觉很幸福的老年人占比为0%;亚健康的老年人中不太幸福和不幸福占比较高, 分别为41.67%和33.33%;身体状况一般的老年人中感觉比较幸福、不太幸福、不幸福和很幸福的占比分布比较均匀, 分别为48.51%、41.67%、33.33%和40.54%;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中感觉很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比较高, 分别为50.68%和31.91%, 不太幸福和不幸福占比较低, 分别为11.67%和16.67%;身体很健康的老年人幸福度只分布在很幸福和比较幸福两个区间, 感觉很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比分别为2.03%和1.7%。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老年人的幸福度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身体越健康的老年人的幸福度越高, 而身体不健康或者不太健康的老年人幸福度较低。由此可以得出, 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的重要因素, 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越容易感到幸福。

三、结论

老年人一年之中参加体检的次数普遍较少, 这和老年人的日常医疗保健意识密切相关。老年人应该树立起健康保健意识, 在社会和家人的共同作用下积极参加体检。老年人的年体检次数和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收入越高的老年人的年体检次数也越高, 而收入较低的老年人的年体检次数相对较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和存在孤独焦虑情绪有着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得出, 离婚或丧偶的老年人会经常感到焦虑, 而已婚的老年人日常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则较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幸福度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的幸福度也越高, 而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的幸福度则较低。

四、建议

政府应该建立专门为老年人做体检的专业机构, 低价或者免费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必要的体检工作。社区和养老院组织为老年人一年至少一次的免费体检。在此基础上, 公立医院应该定期在社区和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义务免费诊疗的活动, 为老年人宣传普及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子女应该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定期带老年人到医院参加体检。

社区要经常组织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为独身的老年人创造与外界多接触的机会, 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丰富社区的健身娱乐设施。社区的健身娱乐设施往往比较陈旧, 且大部分的老年设施都建在室外, 天气转冷的时候就不适合老年人在室外运动。社区可以在室内适当增加适合老年人运动的室内设施。

摘要:当前, 我国已经度过了刘易斯二元经济拐点,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全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幸福度问题。身体健康是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的关键一环。本文通过对长春市5个行政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运用相关分析、交互分析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幸福度作进一步的研究。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7年7~8月在广西、重庆和云南三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12个劳教所展开调查,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16名劳教人员, 最终确认有效问卷1721份, 有效应答率为94.7%。

1.2 内容与方法

采用面对面结构式问卷调查方式, 由经统一培训的医学院校学生作为调查员对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劳教人员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及卫生服务利用等内容。

“吸烟”指连续吸烟6个月以上或虽不连续但累计达6个月以上;“饮酒”指每周至少饮酒一次;“吸毒”指有过吸毒经历的;“睡眠质量一般”指存在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过少, “睡眠质量差”指由于睡眠质量不佳已影响到正常生活的;“不参加体力活动”指每月参加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体育活动不足一次的。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3.0数据库软件录入数据, 并采用二次录入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1721份有效问卷中, 广西、重庆、云南分别为554份、678份和489份, 其中云南调查对象中女性129名, 占样本总量的7.5%, 其余均为男性。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4.0±7.3岁。未婚者占59%, 离婚或丧偶者占19%。文化程度较低,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4.8%, 初中文化程度占48.5%。劳教前的职业以农民为主 (55.4%) , 其次为工人 (33.8%) 。

2.2 自评健康状况

1721名被调查劳教人员中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或“很好”的占37%, 认为“一般”、“差”或“很差”的比例分别为38%和25%。不同地区、年龄、婚姻状况的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状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1721名被调查劳教人员对自身健康状况按0到10分赋值 (0分表示最差, 10分表示最好) , 如表1所示, 被调查劳教人员健康自评得分均值为6.21分, 其中云南省劳教人员健康自评平均分值为6.88分, 明显高于广西和重庆劳教人员得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2.3 健康影响因素对自评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 1721名被调查劳教人员中吸烟率达到94.9%, 饮酒率达到54.9%, 吸毒比例为91.8%, 84.4%有多性伴, 54.9%存在睡眠问题, 74.2%不参加体力活动, 42.3%自认为家庭关系“一般”或“比较差”。本研究将吸烟、饮酒、吸毒、多性伴、睡眠质量差、体力活动缺乏、家庭关系恶化7个因素作为健康危险行为,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 吸毒 (χ2=6.21, P=0.01) 、睡眠质量 (χ2=257.84, P=0.00) 、是否参加体力活动 (χ2=103.41, P=0.00) 、家庭关系 (χ2=191.16, P=0.00) 4个因素对自评健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述4因素为自变量, 以自评健康状况为多分类因变量进行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 该模型的Pearson拟合优度检验χ2=143.40, P<0.01。如表2所示, 上述4种危险行为均为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健康影响因素聚集对自评健康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讨上述影响因素聚集与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将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 吸毒、睡眠质量一般或差、家庭关系一般或差、不参加体力活动等4种健康危险行为个数作为多分类自变量, 使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具有0、1、2、3、4 个健康危险行为的劳教人员其自评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随着健康危险行为的增多, 其自评健康状况随之降低。

3讨论与建议

监管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较多, 健康状况差。据美国国立司法研究所与美国监管机构卫生工作委员会于2002年向国会提交的研究报告显示, 由于被监管人群大多来自社会底层, 教育水平低、社会福利差, 其健康状况差, 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都高于社会一般人群[4]。本研究发现, 被调查劳教人员对个人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总体上不高, 平均得分仅为6.21分。吸毒、睡眠质量、家庭关系和体力活动成为影响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 地区、年龄、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劳教人员的自评健康状况也有影响。

劳教人员中吸烟、饮酒、多性伴等健康危险行为所占比例较高, 本研究表明这些危险因素对劳教人员自评健康状况没有影响, 这可能与劳教人员对于这些健康危险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6];本次调查中超过九成的劳教人员具有吸毒史, 与吸毒相比, 吸烟、饮酒及多性伴等危险行为的危害性易于为劳教人员所忽略。另外, 研究显示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对劳教人员的自评健康结果有显著影响, 具有更多健康危险行为的劳教人员其自评健康状况结果会更差。

因此, 在劳教场所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定危险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劳教人员的自评健康状况, 如实施戒毒措施、鼓励劳教人员多参加体育活动、改善劳教人员睡眠质量、允许家属更多地对劳教人员进行探访以使他们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关怀等。而这些干预行为的重点对象是那些具有多个健康危险行为的劳教人员。

参考文献

[1]Wendy K.Mariner J.D., LL.M, M.P.H.Medical Care for Prisoners:The Evolution of a Civil Right[J].The Journal of Law, Medicine&Ethics, 1981, 9 (2) :4~8.

[2]VStern (Ed) , Sentencedto Die?The problemof TBin prisonsin EasternEurope and Central Asia,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Prison Studies, KingsCollege, London, 1999:17.

[3]KC Goyer, Prison health is public health and the case for prison reform[J].SACrime Quarterly No 2, 2002, 11:105~126.

[4]National Commission on Correctional Health Care (NCCHC) Health Statusof Soon~to~be Released Inmates, A Reports to Congress (Volume) :29~33.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3年4~8月广东省湛江市三所大医院60名产科护士 (调查组) 和非产科护士 (对照组) 体检及症状自评表 (SCL-90) 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组年龄21~55 (31±2.5) 岁, 护龄5~29 (12±1.5) , 已婚44名, 占43.1%, 未婚16名, 15.5%, 其中21~25岁18名, 占30.0%;26~35岁24名, 占40.0%;36~44岁12名, 占20.0%;45岁以上6名, 占10.0%。学历:中专15名, 占25.0%;大专36名, 占60.0%, 本科9名, 占15.0%。职称:护士7名, 占11.7%;护师29名, 占48.3%;主管护师16名, 占26.6%;副主任护师8名, 占13.3%。对照组的年龄、护龄、婚否、学历、职称与调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体检项目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胸透、B超、心电图、乳透和检验 (主要有肝功、血脂、血糖、宫颈涂片及血、尿、便常规等) , 所有体检者均为早晨7~9点空腹静脉采血, 诊断标准符合王鸿利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实验诊断学》, 血清总胆固醇高于5.7 mmol/L或 (和) 甘油三脂高于1.7 mmol/L为高血脂症, 血糖超过6.1 mmol/L为高血糖;用同种型号电子血压计由专人于坐位测量右上臂肱动脉血压,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超过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超过90 mm Hg为高血压。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2]对两组护士进行调查, 填表前请护士在统一的指导下仔细阅读每一个项目, 以不记名形式测试心理健康水平10项因子, 每个项目根据其有无及严重程度, 依次记为1、2、3、4、5分, 分别表示无、轻、中、重、极重, 以因子分作为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分数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构成比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检结果

调查组检出疾病32人, 检出率 (患者数/实查人数) 53.3%;对照组检出疾病21人, 检出率为35.0%。调查组胃炎13人 (21.7%) , 胃、十二指肠溃疡7人 (11.7%) , 结肠炎9人 (15.0%) , 便秘8人 (13.3%) , 经常腹泻6人 (10.0%) ;慢性咽炎15人 (25.0%) , 心律失常12人 (20.0%) , 乳腺小叶增生9人 (15.0%) , 颈椎病7人 (11.7%) ;高血脂症9人 (15.0%) , 血糖水平升高3人 (5.0%) , 甲亢3人 (5.0%) ;腰椎间盘突出症3人 (5.0%) , 肾结石症4人 (6.7%) , 高血压5人 (8.3%) , 扁桃体炎5人 (8.3%) , 下肢静脉曲张4人 (6.7%) , 胆囊炎3人 (5.0%) , 脂肪肝4人 (6.7%) , 子宫肌瘤3人 (5.0%) ;外痔4人 (6.7%) , 过敏性皮肤病3人 (5.0%) 等。调查组居前5位疾病为胃肠道疾病、慢性咽炎、心律失常、乳腺增生和颈椎病。检出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5或P<0.01) , 见表1。

疾病检出率比较χ2=6.572, P=0.012.

2.2 问卷调查10项因子结果

调查组躯体化、强迫症状、饮食睡眠、精神性、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总均分较对照组增高 (P<0.05或P<0.01) , 见表2。

3 讨论

产科护士的睡眠和饮食不规律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 引发消化不良、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本组资料显示, 产科护士胃肠疾病达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首先,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轮班、夜班频繁, 三班倒生活无规律, 生物钟节奏被打乱, 容易使人免疫系统和胃肠功能紊乱, 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 严重地影响产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长期下来就容易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3]。产科护士每天听到的是婴儿的哭闹声和孕妇痛苦的呻吟声, 加上产科很多治疗和护理工作都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 产妇及家属较高的期望值增加了产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面对工作总是感到精神紧张, 特别是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 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 工作不顺利时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从而影响护理质量[4]。其次, 劳动强度大, 长时间的行走, 站立、弯腰等动作, 可引起肌肉、肌腱疲劳,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下肢静脉曲张等。已有研究表明护士的工作倦怠发生率高于医院其他工作人员, 护士疲劳综合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5]。

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 成为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由于产科护理服务的直接服务对象为是身处分娩特殊时期的女性, 并且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孕妇生产过程中的痛苦经历会令产科护士有所感触而引发焦虑、抑郁、恐怖等不良情绪;有时畸胎或死胎的娩出等不良的刺激;产妇、新生儿病情变化需随时抢救时由于家属不理解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冲突;潜在的病毒性肝炎、尖锐湿疣、淋病、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日常工作中经常要接触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极易导致产科护士身心健康受损。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产科护士工作压力, 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让守护生命的天使更健康。尽快解决护理人员不足问题, 合理安排夜班班次;产科护士分工要科学、细化, 产前、产房、产休半年轮岗;要尽快解决护士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 进一步调动产科护士工作积极性, 稳定产科护理专业队伍, 同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降低其工作强度, 改善其的工作条件。针对产科护理工作环境特点, 加强产科护士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训练, 除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外, 还需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 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产科护士不要带病工作, 要定期体检, 发现健康问题及早治疗, 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姿态呵护着新生命开始。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 为产科护士疾病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 提高产科护士心身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8月广东省湛江市三所大医院60名产科护士 (调查组) 和非产科护士 (对照组) 体检及症状自评表 (SCL-90) 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调查组体检疾病检出率为53.3%, 对照组疾病检出率为35.0%;调查组位居前五项的胃肠疾病、慢性咽炎、心律失常、乳腺增生和颈椎病总检出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5) ;调查组在SCL-90因子分评定, 躯体化、强迫症状、饮食睡眠、精神性、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总均分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显著性 (P<0.01或P<0.05) 。结论:产科护士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根据产科工作环境特点, 加强产科护士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训练, 提高疾病的防范意识, 定期体检, 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关键词:体检,问卷调查,健康状况,产科护士

参考文献

[1]杨琴, 吴新玲, 唐晋等.护理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 2008, 7 (2) :4-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13 (14) :33-36.

[3]陈华, 蒋冬梅, 陈娅.当代护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8) :1179-1180.

[4]刘桂月.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8) :123-125.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10

研究证实, 肥胖是造成多种慢性病发生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 全球肥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提高, 有超过10亿人的超重人口, 其中, 至少有3亿是肥胖。肥胖问题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而且在多数经济上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中, 前所未有的社会和经济变革迅速地影响着饮食模式和身体活动水平, 而它们反过来又造成肥胖人数的增多, 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1. 测试对象、仪器及方法

1.1 测试对象:甘肃省兰州市小学教学人员

为了大力宣传国民体质检测的有关知识和内容, 在2009年5月16日—6月16日, 对兰州市的14个小学725人 (其中20-39岁年龄段共352人, 40-59岁年龄段373人) 进行了体成分检测, 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1.2 测试仪器及方法

仪器:韩国产DX-200身体成分分析仪, DX-200是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物阻抗方法 (BIA) 实现自动化测量过程的仪器。

测试方法:让被测试者站在仪器上, 并将仪器的数据线连接到被测试者的身体上, 即可得到详细的身体成分数据, 包括基础代谢率、脂肪百分比、水分的含量、细胞内外液的分布, 同时还将推算出矿物质、蛋白质、肌肉的含量。本研究仅对受试者的体重进行分析。

1.3 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标准

采用体重指数 (BMI) 作为全身性肥胖的判断指标, 腰围 (WC) 作为中心肥胖的判断指标。超重和肥胖的判定采用中国 (WGOC) 标准, BMI在24.0—27.9为超重, ≥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85cm, 女性腰围大于80cm为肥胖。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身体健康、国民体质等相关的文献资料。

2.2 测量法:运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对甘肃省兰州市教学人员的体成分进行了测量。

2.3问卷调查法:在测量现场,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兰州市某学校人员进行了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280份, 收回280份, 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275份, 有效率98.21%。

2.4 数据统计法:所有数据在EXCEL2007下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判定肥胖的指标与标准

体重指数和腰围目前评估肥胖最实用的两个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指数反映身体整体的肥胖程度, 它预示一些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 但它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体脂肪的分布特征。腰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程度, 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指标。研究证实, 脂肪在腹部堆积的程度与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有更强的关系。这两个指标在肥胖的判断上相辅相成、互相补充。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BMI正常人群, 腰围超标的比例两城市超过10%, 甚至达到20%。说明即使身高体重在正常范围, 还可能存在其他形态上的健康危险因素。有研究证明, BMI正常但有中心性肥胖, 男、女均表现出较大的代谢性健康风险。

以体重指数和腰围对肥胖程度的分类, 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界值, 即BMI在25.0—29.0为超重, 大于或等于30为肥胖。腰围界值, 男性大于102cm, 女性大于88cm。但是亚洲人种的体型和与西方人种存在很大的差异, 亚洲地区应该通过收集本国居民肥胖的流行病学和疾病危险数据, 确定本国人群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的分类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织根据我国人群大规模的调查数据, 于2003年提出了中国成年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值, 建议BMI≥24为超重, ≥28cm为肥胖, 腰围的切点男性是85cm, 女性是80cm。

3.2 甘肃省兰州市教学人员体重测试结果及分析

肥胖被认为是“一种以脂肪形式储存过多能量的”躯体疾病。肥胖实际是人体体脂含量过高, 判定肥胖的标准应以人体的体脂水平为基础[1,4], 人体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为: (身高-100) ×0.9, 如果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则称为超重或肥胖, 肥胖度的计算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超体重百分率 (%) =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x100%。当个人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在10%—20%为超重;在20%—30%为肥胖, 在30%—40%为轻度肥胖;在4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2]。依据上述划分方法, 我们对本次测试的725名行政人员的体重状况进行了统计, 结果见表2, 图1。

表2和图1的数据结果显示, 352名年龄在20-39岁的市政机关工作人员中,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达到108人, 占36.8%, 其中男性70人, 占19.89%, 女性38人, 占10.80%, 373名年龄在40-59岁的市政机关工作人员中,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为223人, 占59.79%, 其中男性138人, 占37.00%, 女性85人, 占22.79%。可以看出两个年龄段行政人员体重的超重率均超出全国22.8%成年超重率[3], 尤其以40-59岁年龄段的行政人员严重, 从两个年龄段的女性肥胖率看出, 女性情况虽好于男性, 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特别是在40-59岁的年龄段中, 女性的超重率已达到全国成人超重率的水平。

3.2 兰州市某学校人员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分析

我们把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分成四个档次, 即每周锻炼1次、1—2次、3—4次和5次以上, 从表3统计的结果看出, 每周参加锻炼1—2次的人数最多, 男、女分别达到了31.9%和38.7%, 其次为3—4次的人数, 而两端的比例基本接近。对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分为六种,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 因为工作忙, 没有时间的锻炼的人数居首, 男、女分别达到31.4%和25.5%, 而在对女性的统计中, 因为自己的惰性、无人组织、无活动场地等因素而不锻炼的人数紧随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无活动场所等确实是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使教学人员出现了体重超重倾向。

4. 控制体重和肥胖的建议及对策

4.1 建议

肥胖和超重虽然都有机体热能不平衡的结果, 但有不同内涵。平日不爱活动或活动量极少的虚胖者, 即使不超重, 也会出现体脂过渡积聚问题。轻度肥胖除体重超重外, 无其他症状, 只不过行动不便;中度以上肥胖者危害很大。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析, 人体在40岁以后, 因生理上的变化, 体内脂肪积累快速增加[4], 此时如不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科学健身和注重饮食, 就会因体内脂肪过量而产生肥胖症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

4.2 对策

(1) 挤出锻炼时间, 加强开展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健身体育活动。控制体重应包括有氧健身和肌肉健美的活动, 用有氧健身减轻体重或控制体重是通过加大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次数达到最大量地消耗热量、清除脂肪的目的;肌肉健美是针对保持或增加瘦体重和维持基础代谢的, 建议每周进行两到三次, 进行中等强度的重复练习15到25次。

(2) 食物选择。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来说, 不必马上就改变饮食习惯, 也不必将脂肪吸收降至占热量的10%, 但每天应该尽量减少高脂肪含量的食物, 正确地将低脂肪食品结合在一起既能提供能量, 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 又能提供其他营养。

(3) 行为方法。行为疗法是控制体重或减轻肥胖的一个重要方法, 基本思想是: (1) 认清你希望改变的行为, 特指需要改变的饮食行为; (2) 分析你的日常饮食行为, 计划新的饮食行为。新行为应包括对饮食的调整和饮食活动; (3) 设计新的强化法或奖励法鼓励科学饮食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东良, 张胜林, 刘学志.移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与应用[M].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 2009.12.

[2]杨锡让, 王从容, 张勇等.运动与身体成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8:10-11.

[3]布莱恩.J.萨克, 刘忻等译.运动健康完全手册[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10:256-25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 健康报社主办《健康文摘报》, 2006-1-6.

自评身体健康状况 篇11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 年龄25-60岁, 样本量共422人。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表2为研究对象的职称学历情况。

本研究的时间为2007年3-6月, 分别从河南省各个高等院校, 科研所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 抽样得来, 因此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对象的职称学历情况的划分依据为有职称者按职称, 无职称者按学历。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文献资料法。

2 结果与分析

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生活方式、对工作 (家庭生活) , 满意程度、心理压力、自我感觉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422份, 回收402份, 剔除无效问卷8份, 有效回收率93.3%。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很多, 其中生活方式是重要方面。生活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行为。生活方式与人类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并称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7项简单而基本的行为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及良好的健康有显著的相关。这7项内容是: (1) 每日正常规律的三餐而不吃零食; (2) 每日吃早餐; (3)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4) 适当的睡眠 (每晚7-8小时) ; (5) 不吸烟; (6) 保持适当的体重; (7) 不饮酒或少饮酒。本研究依次主要从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睡眠时间、吃早餐状况和体育锻炼状况等方面的主观可控因素进行探讨。

2.1 吸烟和饮酒对高层次人才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由于吸烟和饮酒对高层次人才的影响主要是男性, 所以此次研究只对男性高层次人才进行研究。

这一因素主要是指男教师过量饮酒与长期抽烟的不良习惯。饮酒过量和长期嗜酒, 会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 使人性格改变, 精神异常, 记忆力减退等, 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吸烟不仅危害自己的健康, 也影响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 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 吸烟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抽烟男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41-50岁年龄段教师抽烟比率最高占33.85%, 31-40次之 (30.38) , 30岁以下 (24.62) 和51-60教师的抽烟率 (11.15) 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大部分男教师特别是年轻与年老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 逐渐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惯。

2.1.1 总体吸烟状况和健康状况

表4反映的是被调查的总体吸烟状况。从不吸烟者123人, 占30.6%;偶尔吸烟者38人, 占9.5%;经常吸烟者216人, 占53.7%:已戒烟者35人, 占9.0%。

表5反映的是男性不同吸烟状况人群的健康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 偶尔吸烟者健康状况最好, 健康好的百分比最高, 为30.7%, 健康差的百分比最低, 为25.8%;已戒烟者的健康状况其次;经常吸烟者的健康状况最差, 健康好的百分比仅为22.9%, 而健康差的百分比则高达34.7%。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吸烟有害健康”的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不吸烟者的健康状况并不理想, 排在偶尔吸烟者和已戒烟者之后, 仅列第三位, 这一结果到底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还是一种假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2.1.2 总体饮酒状况和健康状况

表6反映的是被调查总体的饮酒状况 (402) 。从不饮酒者14人, 占3.5%;偶尔饮酒者251人, 占62.4%;经常饮酒者1111人, 占27.6%;已戒饮酒者16人, 占4.0%。

表7反映的是不同饮酒状况人群的健康状况。很明显, 偶尔饮酒者的健康状况最好, 健康好的占28.8%, 健康中的占47.8%, 健康差的占23.4%;从不饮酒者健康居中, 健康好的占26.2%, 健康中的占45.7%, 健康差的占28.0%经常饮酒和已戒酒者健康状况较差, 尤其是已戒酒者健康状况最差, 健康好的百分比仅占20.3%, 健康差的百分比则高达35.9%。这一结果与“过度饮酒有害健康的结论”相一致。偶尔饮酒者的健康状况好于从不饮酒者, 说明适度饮酒有一定益处。

2.2 睡眠时间对健康的影响

2.2.1 总体睡眠时间对健康的影响

表8反映的是被试总体的睡眠时间构成。每晚睡眠时间为3-4小时的19人, 占1.2%;5-6小时的176人, 占41.9%;7-8小时的204人, 占48.6%;9小时以上的18人, 占4.23%;不详17人, 占4.05%。每晚睡眠时间为7-8小时的人最多48.6%。

2.2.2 不同睡眠时间人群的健康状况

表9反映的是不同睡眠时间人群的健康状况。可以看出, 每晚睡眠时间5-6小时的人健康状况较好, 健康好的百分比最高, 为28.4%健康差的百分比最低为25.2%;每晚睡眠时间7-8小时的人健康状况最好与5-6小时的人接近, 健康状况好与健康状况差人群的百分比分别为27.2%和26.0%;睡眠时间为3-4小时和9小时以上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5-6小时和7-8小时的人, 尤其是睡眠时间为3-4小时的人, 健康状况最差, 差健康的百分比高达42.1%。

睡眠是人生十分重要的生理现象, 是消除疲劳、保持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生命方式, 人生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时间的多少, 因人而异, 一般为8小时左右, 过多或过少对健康都无益。长期睡眠不足, 使生理功能紊乱, 神经系统失调, 轻者使工作能力下降, 重者将导致全身性疾病。

2.3 总体吃早餐情况

吃早餐对身体营养十分重要, 早餐要吃好, 午餐要吃饱, 晚餐要吃少。营养专家指出, 每天吃一顿营养早餐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吃早餐还可有助体重的维持。早餐与血胆固醇也有关系。有两个实验报告指出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血胆固醇高。一项以9岁到19岁青年为对象的研究报告指出, 吃高纤维早餐的比不吃的血胆固醇低。经过漫漫长夜, 人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尽, 这时急需补充能量与营养。然而不少人不重视早餐的食用, 经常只是随便吃一点, 或干脆不吃。这样的确省事, 不过可能使你一整天都会精神不振, 而且还会对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专家认为, 是否食用早餐, 如何搭配早餐的品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都极其重要。许多高层次人才由于早上上班时间比较紧迫, 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 而有些人就算吃早餐, 也是很马虎, 吃的早餐营养成分不均衡, 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2.3.1 总体吃早餐对健康的影响

表10反映的是被试总体的吃早餐状况。从不吃早餐的24人, 占5.7%;偶尔吃早餐的107人, 占25.48%;经常吃早餐的269人, 占60.04%;每天吃早餐的20人, 占4.8%;可见;高层次人才中仅4.8%的人每天吃早餐。

2.3.2 吃早餐人群的健康状况

表11反映的是不同吃早餐状况人群的健康状况。可以看出, 每天吃早餐的人健康状况最好, 健康状况的百分比最高, 健康状况差的百分比最低, 占24.2%;经常吃早餐的人健康状况其次。偶尔吃早餐的人虽然好健康的百分比较高 (27.1%) , 但健康状况差的百分比 (39.3%) , 且中等健康的百分比也较少。所以从总体上讲, 偶尔吃早餐者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从不吃早具者健康状况最差, 健康状况好的百分比仅占16.3%, 健康状况差的百分比却高达45.8%。可见吃早餐状况与中老年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吃早餐的人健康状况好的原因, 除与营养因素有关外, 还与这部分人一般生活较有规律有关。

2.4 体育锻炼状况对健康的影响

2.4.1 总体体育锻炼状况

表12反映的是被试总体的体育锻炼状况。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13人, 占3%;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者156人, 占37.1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165人, 占39.29%;每天参加体育锻炼者86人, 占20.5%。

2.4.2 不同体育锻炼人群的健康状况

表13反映的是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人群的健康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 经常锻炼者和每天锻炼者的健康状况要明显好于偶尔锻炼者, 从不锻炼者人数较少在此不进行研究。每天锻炼者好健康的百分比 (34.7%) , 虽然高于经常锻炼者 (33.9%) , 但差健康的百分比每天锻炼者 (20.8%) 也高于经常锻炼者 (17.4%) 。所以, 从总体上讲经常锻炼者的健康状况与每天锻炼者相当。

2.5 工作压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从高校环境来看, 高校引进竞争机制后, 极大地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积极性。高校教师不管职称、收入高低,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忙于各项科研工作, 面临着激烈的工作竞争压力。另一方面, 由于快速的知识更新以及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为了获得更大生存空间, 不得不继续学习来提升知识、学历, 工作、学习任务繁重, 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从其他科研单位来看都存在这种情况。在本次调查的对象大部分为高校教师。

调查发现, 有8.47%的教师认为日常的压力非常大, 50.68%的教师认为日常压力比较大。在对“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一项的问询中, 有70.50%的教师认为压力来自工作。在对“生活节奏”的调查中, 有5.75%的教师认为生活节奏非常快, 83.06%的教师认为生活节奏比较快, 9.98%的教师认为正常, 1.21%的教师认为有点慢。适度的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 例如集中注意、激发斗志、促进思考等, 压力过度则可能引起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 造成身心失调, 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的工作是依靠大量的、严密的、逻辑性极强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运作来完成的。科研工作的连续性、累积性以及工作空间的无限性, 使教师们的工作时间在延长, 由于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 高校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基本上超过10个小时, 余暇时间得不到保证, 不能进行合理的休息与消遣娱乐活动, 使知识分子经常处于高强度的紧张状态之中, 身心很难获得完全的放松。工作时间的延长, 免不了要长期熬夜, 睡眠时间相对减少, 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造成精力不济, 本次调查发现, 3.63%的教师感觉在工作和学习时总是力不从心;55.07%的教师觉得精力不够;38.88%的教师觉得精力比较充沛;2.42%的教师感觉总是精力旺盛。而且, 长时间的伏案工作, 也会增加颈肩僵硬, 颈椎和腰椎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3 结论

1.调查结果显示,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令人担忧, 我们在研究和探讨影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健康状况的因素时, 有必要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现代健康观的形成、正确的自我保健手段的应用以及促进健康措施的采取,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调查表明, 河南省相当多的高层次人才生活没有规律, 生活方式不合理。造成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的身体状况不佳的个人的生活方式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和睡眠、体育锻炼状况等;造成我省高层次人才的身体状况不佳的社会及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社会心理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 (家庭生活状况等) 。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2.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34.

[3]张枢贤.社区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

[4]尚大光, 姜文生.学校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教育综述下一篇:两岸金融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