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与预测

2024-06-08

市场调查与预测(精选12篇)

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1

摘要:《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规划教材, 随着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深入和高职课程改革的推进,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介绍了本课程在改革中的实践与体会, 提出了一些有关本门课程改革的具体想法和思路, 并着重介绍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着眼点、教学模式的整合与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选取,实践技能培养

自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 高职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高职教育模式改革明显加快。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使高职教育对该课程的教学和改革达到使学生的潜能向职业素质转化, 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规划教材, 本文阐述了该课程近几年来的建设情况, 对近年来笔者在该课程改革所做的尝试探索加以剖析, 以抛砖引玉。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简介

《市场调查与预测》以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和方法应用为研究对象, 内容通俗易懂,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专门为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市场运作服务。《市场调查与预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学习工具和方法。首先, 每章有大量的案例和相关链接穿插其中,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和技能操作;其次, 每章后附有练习与思考、案例分析或计算分析题, 提高读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每章均有以工作站的形式针对本章内容设置的实操训练, 方便读者进人角色, 体现了“以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 以任务引领为基本取向, 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过程, 创设真实工作环境,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1]。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与改革

1. 课程内容优化整合

《市场调查与预测》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市场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加之高职院校学制的限制, 学时的压缩, 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原来的教学内容非常困难。因此,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满足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要求, 急需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优化整合。

(1) 在知识点的取舍上,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删除原教材重复的、陈旧的内容以及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不紧密、不能突出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的部分, 在授课内容上强化了应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了实用性, 增加了对新规范的学习、掌握和运用[2]。

(2) 在基础理论方面以必需、够用和能用为原则, 阐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 尽

黑龙江张帅张洁玉田淑波

量简化高深理论, 减少不必要的公式推导过程, 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简化。

(3) 各章节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做到课程内容整体优化, 并与其它相关的课程紧密联系, 形成相对完整而不孤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体系。

(4) 授课中突出了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缩小与应职岗位能力之间的差距。

(5) 重点教学内容的学时数适当加大, 难点内容则以原理的认知与理解为主要教学目的。

2. 教材建设不断完善

(1) 更新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础[3]。

(2) 图书资料使用。为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选择性地推荐使用考用书。

(3) 编写教学资料。为配合课程教学, 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结合现代市场调查与预测趋势及操作规范, 编写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范例》一书, 现已在校内正式使用。该指导书详细编写了各种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目的、撰写规范、记录计算及成果处理方法, 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改进

成功的教育与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要遵循教育的规律, 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力求体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个人学习与相互交流相结合的特点。

(1) 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在教学方法方面, 注重教学思想的更新。广泛运用研究性学习、启发式、互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并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使“讲 (讲课) 、演 (演示) 、练 (练习) ”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意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互为补充、互为渗透、互为交融[4]。

(2) 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考察等第一手资料和一些经典实例资料,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使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 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有效地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协调作用。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节约板书时间, 大大增加课堂授课信息量。

(3) 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

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二者取长补短, 相辅相成, 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使现有条件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 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自行开发制作了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资源将在校园网上公开发布, 实现资源共享。

三、《市场调查与预测》教改成果

形成了完善的、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 即以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优秀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实践教学、师生互动并辅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体系;大力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缩短了学生的就业实习期[5]。

四、《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之后,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到课率较前有明显提高,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在校学生感到学有所成, 毕业生也反馈上岗后就能实际动手,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反馈效果很好。据评学评教和调查结果表明, 教学团队的教学效果整体优良。

总之, 项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代表了我国高职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方向, 彻底改变了学科型、课堂式职业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探索、研究并推广的课程模式, 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参考文献

[1]郝超, 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59.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 :9.

[3]魏文芳.项目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任务[J].湖北教育, 2007 (11) .

[4]高锐.高职院校的《电子电路CAD》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传播, 2010 (4) :201-203.

[5]杨智慧, 李小金.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开发与实践[J].前沿, 2009, (4) :199-200.

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2

概念:

市场调查就是为解决某项产品的营销问题而有计划、有计划地对市场进行具体的了解、搜集市场信息资料,认识市场的运行状况和运行机制的过程和工作。

市场调查的特征:(1)市场调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市场调查具有普遍性;(3)市场调查具有科学性;(4)市场调查的结果具有某些不确定性;(5)市场调查具有时效性

市场调查的作用:(1)市场调查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2)市场调查有助于吸收最新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3)市场调查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赢得竞争优势。市场询问调查法:是指通过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问调查法:是根据市场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调查对象的特点,采用直接接触对象的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邮寄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将调查问卷送至被调查者手中,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然后将问卷返回的一种调查方法。

邮寄问卷调查法的程序:(1)设计问卷;(2)预调查;(3)正式调查;(4)补充调查

网络询问调查法的分类:(1)网上调查问卷法;(2)网上问题讨论法;(3)网上行为观察法 市场观察调查法:是指通过对被观察对象的秘密观察,而非公开地提问和交流来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

市场观察调查法的优点:(1)直观,可靠(2)简单,易行,费用低廉(3)时效性长(4)隐蔽性好(5)实效性强

市场观察调查法的缺点:(1)深度不够,限制性比较大(2)限制性比较大

市场试验调查法:是指通过小规模的实验来了解企业产品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以测定各种经营手段取得效果的市场调查方法。

市场抽样调查:它是指从市场母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普查,并以样本的调查结果推断市场母体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的结构;(1)前言(2)主体(3)结束语(见书117页)

趋势外推法:是根据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适当的预测模型,推断其未来变化的趋势。

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1)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阅读对象;(2)报告内容要客观、准确、完整;(3)报告外观要正规且专业化

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3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 渐进式考核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16-02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涉及管理学理论、市场营销知识、软件技术应用和数学方法等多学科内容,重点关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市场营销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充分应对社会实践的需要。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及实用技术,成為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配套协作体系据亟需完善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基础课程,在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涉及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方法较多,需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去认知和学习。限于高校相对固定的学时规定,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造成大量的知识空白区域。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大学生,未能就学科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其被动性的接受态度更是无法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大学科概念下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础知识与发展趋势的多维知识体系,难以保证教育转型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2.教学方法模式功能单一

当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仍以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主体地位。课程教学目标局限于“教会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教育与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缺乏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3.教学评价指标单薄化

以试卷为主的教学考评方式过于强调了卷面成绩,忽略了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的统一,尤其是对于具有实践应用特点的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必然存在着评价功能狭窄化、评价指标单薄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重心偏离化的弊端。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状态、能力增长、情感态度等进步做出全面、综合性的评定,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结合素质的培养。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评模式的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学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因此,我们立足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现状,就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探索与与改进。

1.增强考评的综合性、过程性

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及学习能力均纳入考核范畴,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程实践成绩和期末笔试等项目组成,力争对学生学习状态、能力增长、情感态度等进步做出全面、综合性的评定,使课程考核方法朝着更加客观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

2.增强作业的研究性、多样性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将作业分为课后作业和实践作业两类。课后作业主要用于对课程中概念、知识点、基本方法的复习和巩固;实践作业主要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有利于学生深入研究或拓展学习的内容,采用课题研究方式,用于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考试的灵活性、开放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结,通过开卷考试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并适量增加以考察学生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题目,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鼓励创新,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中解脱出来,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

三、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渐进式考核的实施措施

结合教学实践与相关专家意见,我们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核调整为“3+3+4”模式,即为总成绩=平时成绩(30%)+课程实践(30%)+期末考试(40%)。

1.平时成绩采用累进式考核

累进式考核着眼于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参与程度,观察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将累加式考核方式贯穿于授课的全过程,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相应的问题、论题、命题启发学生讨论,从中观察学生的思想觉悟、掌握理论的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由此根据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记载并作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参考。

2.以课程实践为考核重点

在课程开始阶段,确定研究主题并布置课程实践任务,鼓励学生跨班组成研究小组,收集相关信息与材料,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实践项目并组织相关讨论。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定讨论重点为,分析项目可行性及价值所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研究一个具体问题的背景,写出研究计划。这样的考查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查找资料和综述资料的能力,更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认识并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期末考试作为学生再学习的重要手段

课程结束后的理论考核,是总结性考核,采用开卷考核形式,让学生总结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必须用手写,复印算作弊行为,这样督促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同时防止夹带等作弊现象。

四、结语

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4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课堂教学满堂灌。

通常情况下,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在32~48课时, 在有限的课时中, 教师需要把与市场调查相关的调查和预测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 然后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 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几乎很少有实践演练的部分,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理论轻实践, 使学生无法有效解决市场调查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 虽然内有部分调查案例, 但也只是为了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而且, 一些案例在选择上不考虑时代性, 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和管理现象的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接轨。

3.考核方式忽视综合能力。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而现有课程考核中, 主要借助于课堂考试和平时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考试的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掌握情况, 忽视了对学生前述几种能力的综合考察。

4.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调查各个环节的技巧, 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 通常让6~8名学生组成一个调查小组, 结合专业特点或者社会热点开展相关调查。但是一些学生懒惰情绪严重, 缺少自信心, 把很多问题交由组长完成, 特别是调查分析中遇到的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使用时, 而自己缺乏参与, 得不到锻炼。

由此看来,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必须进行改革。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从实践上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过程, 按照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的过程特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 设置三大模块内容: (1) 市场调研模块, 包括调研准备 (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和问卷方案设计等) ;实地调研 (各种调研方法的运用、调研技巧等) ; (2) 资料处理模块, 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筛选、描述统计分析、抽样推断以及SPSS软件的应用; (3) 调研结论模块, 包括对资料处理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 撰写调研报告以及运用常用的预测方法进行市场预测等。

2.选择调研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 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热点问题, 也可以联系校外企业, 门店选择一个具体的调研项目, 使用这个调研项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 从调查问题的确定、调查方案及问卷的设计、实地调研到数据资料的整理、调研报告的撰写, 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并从中真正感受一个实际调查项目如何完成,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 可以拓展新知识、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讲的内容, 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制作自己的演示课件;可以将调查小组各阶段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交流, 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 就社会中存在的、学生较为熟悉的相关现象为例提出问题, 带动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来解决问题, 然后引出所讲课程内容, 并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实地调查中的某个方法, 来模拟特定场景, 演示后进行讨论, 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要突出对五大能力的检验, 必须改变“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 将阶段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 课题表现与报告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1.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20分) 。

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模拟演练表现等。

2.公开化无作弊考试 (60分) 。

公开化考试方式笔者实践了三个学期, 一方面, 督促学生到课率, 另一方面, 杜绝了考场作弊行为。重要的是, 开放式的试题可以在卷面上反映出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学要点与重点就可能考试的题目给予说明, 以督促学生到课并认真听课。考试前一个月左右随堂发放每位学生 (旷课者没有) 一份加盖公章和编号的白纸即预备试卷, 学生在考试前可以把自认为可能考试的内容手写在这份预备试卷上, 考试时可以将其带入考场作为答题参考;考试结束时, 正式试卷和预备试卷同时收回。预备试卷必须手写, 不可复印, 否则按作弊论处;考试内容不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照搬照抄, 采用开放式的试题, 学生可以根据预备试卷的准备, 结合自身经历作答。

3.调研小组答辩 (20分) 。

各调研小组就本小组实地调研项目进行PPT展示与报告, 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该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答或说明。考核满分20分, 由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内容以及在作答期间的表现评出分数。同时, 为了避免各小组内有成员滥竽充数的现象, 由各组组长根据各组员的参与度进行评分后直接交给教师作为给每位学生的打分依据。

综上所述,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中, 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充分融入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 并创新教学和考核方法, 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方法不但适合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 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2]于兰婷, 刘东宝.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经济师, 2008, (2) .

[3]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

市场调查与预测感想 篇5

执笔:向杨

一、前言

通过本学期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学习老师让我们亲自实验;分成小组积极参加与互动;让我们学以致用;从理论到实际两者有机结合;真正提高我们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们今后不管是参加工作还是自己创业都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六个人一组;一起完成了一份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方案;在做方案之前;我们通过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学习,感谢老师用那么长的时间为我们争取到这样很有意义的考核方式,因为我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学会了团队分工合作。

二、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中由于我团队成员积极合作,大力配合,明确分工,才使得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的完成了老师发放的任务。此次调研前期我们组员主要负责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区问卷的数据录入;后期数据分析,调研报告的汇总、修改,总结ppt的制作及加工。我们积极准备。首先,我们做好了调查题目的准备。在这次作业到来之前,在营销调研小组作业中,我们经过多次反复的讨论,最先确定的题目是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并借着上学期做过调查问卷的东风,做了一番尝试,设计了比较合理的问卷,还发放了30份问卷。

最后;我们此次问卷通过与本门课程理论的结合;我们做出一份富有成就感的策划方案。在做策划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从发现问题、确定主题、设计方案、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策划方案。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钉子;对方案的设计没有头绪;制作过程不知该如何下手;种种问题困扰我们时;我们不但没有泄气;反而这更让我们振作精神解决问题。学习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利用了理论和老师提供的平台;去应用和创造;发挥了我们的优势;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实践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与理论相结合;它能让我们把平时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还能增强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现实社会的残酷以激励我们认真学习。在本学期为我们安排的“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方案”的设计;是一个难得锻炼我们的机会;既是对我们前面所进行的理论课程的补充;也对我们将来的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在实践中;我们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也得到了一些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帮助我们将来更好的工作。

三、个人收获及总结

2014年年中市场分析与预测 篇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上半年汽车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其中乘商比继续走高,显示出乘强商弱态势。上半年乘用车的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降低,但仍达到11%,显示出稳定增长趋势;月均销量达到160万辆,产品格局继续变化。SUV与MPV两类车型每年一个台阶迅速攀升;交叉型乘用车近年持续下降。1月乘用车创出月销量新高。受政策和宏观经济双重影响,商用车上半年同比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上半年市场增幅为-3.2%,处在调整时期。客车稳步增长,货车总体上还处于恢复期。在总量负增长条件下,重卡和轻客是亮点。总之,乘用车稳定增长,主导市场发展,增幅趋向稳定,仍保持较强的刚性需求;随着国民经济转型,商用车调整将继续一段时间。

中汽协贸易协调部认为,2014年上半年要对2013年的高增长进行部分消化和回调,正如2013年的高增长是对2011年、2012年低增长的回补。不同的年份中国新车市场因回补、回调等出现一些起伏,但总趋势还是稳定增长。乘用车市场的特点就是在稳定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商用车随政策和宏观经济变化较大。

宏观背景

·全球经济有望保持微弱复苏。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轨道之上,但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将增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需要高度关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和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高于2013年。

·国内CPI低位平稳运行,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及消费信心开始从高位下行,给宏观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

·国内PMI连续3个月走高,拉动企业商品价格抬头,将支撑宏观经济走稳,但企业商品价格还在低位运行。

综合上述数据判断,我国下半年宏观经济增幅将持续小幅走低。

影响下半年市场的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

2013年下半年的宏观定向宽松政策,新增贷款同比增13%,远高于2012年的2%,汽车销量随之有一个小幅上扬。今年下半年可能没有同样力度的政策出现,需要今年下半年消化这一增幅 。

受多种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将缓慢下行,但仍在7%以上。

行业政策因素:

支持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将陆续出台,但由于该类车型销量少,暂不考虑其对市场的影响 。

拥堵限行和污染限行法规将陆续在相关城市推出,具体实施的城市预计将增多,其对市场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预计未来三个月内,没有大的变化。

政府部门加强法规执行监管力度,给今年载货车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柴油车国Ⅳ标准在2015年强制执行,年末将有一个国Ⅲ车的购车高峰。

企业行为因素:

新车推出力度逐年加大,每年的4、8、11月是新车型上市的高峰月份,预计2014年下半年基本与上半年相同。

乘用车销售价格将维持当前水平,平均价格比2013年略有降低。商用车平均价格上升和乘用车平均价格下降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常态。其中,商用车价格的上升对市场需求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总体市场影响较小。

整体市场预测

2014年预计全年销售2383万辆,同比增幅 8.3%

2014年3季度预计销售550万辆,同比增 7.9%

乘用车预测:

2014年销量达到1976万辆,同比增长10.2%

3季度销售459万辆,同比增长9.6%

商用车预测:

2014年销售401万辆,同比增幅为 -1.3%

3季度销售 88.4万辆,同比增幅为-3.7%

链接

据中汽协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

汽车是消费主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贸易协调部主任许海东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们看来,没有任何问题。众所周知,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是出口、投资、消费。在国外,主要是消费为主;在中国过去一直是以投资和出口为主,现在到了消费的时候。消费什么?我们经历过几个阶段。最穷的时候的三大消费品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

现在一线、二线城市已经在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政府也提出2050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达国家主要是消费什么?第一,房产;第二,汽车。汽车是最大的消费品。为什么?因为从三十岁左右买第一辆车开始,即使节省一点,十年左右换一辆车,那么到六十、七十岁,这辈子要换几辆车?更何况车的档次会越换越高。所以汽车的总消费额是非常大的。第三大消费是什么?旅游。只要这个国家和平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进入汽车社会。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现代企业管理的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7

一个企业的产品好坏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其在市场上的销量, 而决定销量的就是事先所作出的经营决策以及计划和目标。企业的决策者做出目标的基础就是需要可靠的市场预测, 而合理可靠的市场预测的基础就是信息。获得可靠准确的信息就是市场调查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市场上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合理分析。

市场调查作为营销的重要手段, 将营销者和消费者紧密的联系起来, 使得营销者可以直观的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机会进行定义识别, 或者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的预测。并且对于营销组合的效果可以进行优化评估。

市场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是: (1) 确定要进行调查的信息。 (2) 对信息的收集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3) 对整个收集过程要进行检测并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4)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5) 得出需要的调查结果后将结果反馈给客户。

市场调查的种类繁多, 主要有一下几种:民意调查, 定性调查, 商户以及工业品调查, 定量调查, 特殊群体调查以及案例调研。

1.1 产生和发展

市场调查是伴随着商品的生产流通出现的, 它可以说是一种经营经商的手段, 而其作为管理学科发展起来并为人们所重视则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凸显, 并在逐步的利用和发展中得到改善成为了一个系统的学科。

市场调查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最早应当追溯到上世纪, 美国经济学家帕林的《销售机会》推进了市场调查学科的形成。为二战后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以后,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这也为市场调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 我国经济体制有了巨大的转变, 商品化的市场成为了经济的主流,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性, 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调查理论技术方法在此发展起来。企业中大多现在都有相关从事此类工作的部门, 而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对市场调查活动更为重视, 会成立专门的调查部门进行调查。

1.2 研究对象

市场调查的研究对象涉及了整个市场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可以是学术性的, 也可以是商业性的, 也可以根据需要提出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内容包含了所需要调查群体的习惯、观念或者是思想, 可是是抽象的理想, 人生观, 也可以是具体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 比如, 对于接触媒介的日常习惯等。当然, 在商业调研中也可以是品牌的个人喜好还有购物习惯等。

1.3 调查步骤

1.3.1 预备阶段:

在预备阶段, 需要对市场的概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需要做的就明确市场调查的目的以及范围;其次, 对如何调查制定有效的计划。主要需要进行计划的内容是, 调查的时间地点、主体对象、预算费用以及调查方法。

1.3.2 正式阶段:

在正式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对预备阶段做出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确定, 并开始着手施行进行调查。在收集资料后, 将所得信息进行归纳, 并将资料整理归类, 进行初步的信息加工。并对所得的初步结果进行简单的处理, 即汇总市场信息并对此作出相应研究, 并将研究结果写出报告。且应当继续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后续追踪。

1.4 市场调查的三种方法

1.4.1 询问法:

即调查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向调查者发问或征求意见来搜集所需的市场信息, 这种方法一般要对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调查表或问卷。该方法在我国生产消费品的企业。

该方法的优点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沟通, 信息直接来于被调查者, 消除了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缺点是当调查者不愿配合时, 调查效果较差。

1.4.2 观察法:即调查人员到调查现场, 直接或间接观察记录被调查者的行为和表情, 从而获得有关市场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这种方法通常不单独采用, 而是与询问结合起来使用。

该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向被调查者发问, 在其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其优点是被调查者的意见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收集的信息客观实际, 准确性较高;缺点是观察到的只是一些现象, 了解不到被调查者内在因素的变化;调查人员的判断会受到其主观因素影响。

1.4.3 实验法:即通过实际的、小规模的营销活动来调查关于某一产品等市场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2 市场预测

所谓市场预测, 就是借助历史统计资料和市场调查, 运用科学的预测技术, 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供需变化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进行预算分析和推断的一种经济活动。

2.1 市场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市场的预测活动发展以及生产是建立在商品的教皇和生产上的, 过去社会分工不明确并且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候, 预测仅仅需要使用简单的判断法就可以进行, 即在很狭小的范围内通过对商品销售速度进行观察判断就可以了, 方法简单技术性低。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革命后, 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变革, 社会分工开始明确, 市场也想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范围不断扩大, 并且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徐素, 各个部门联系日益密切, 市场化的影响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企业主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准确的把握, 信息资料的重要性凸显, 一个可靠的资料来源是对未来市场进行分析预测以及企业政策制定的除保证。反之, 企业就犹如失去眼睛, 盲目经营生产, 就会影响整个运行状况, 更甚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2.2 市场预测的步骤

2.2.1 确定预测目标:

确定预测的对象和目的, 并要求具体、准确、清楚, 是短期预测还是中、长期预测;是需求预测还是销售预测;是对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社会需求量进行预测, 或是预测市场占有率等等。

2.2.2 收集分析资料:

根据预测目标的要求, 对已占有的资料进行整理, 同时, 还要调查收集尚未占有而又必需的资料。一般资料来源有: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公布的以及企业内部积累的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资料, 直接调查搜集市场的现实资料。

2.2.3 选择预测方法:根据预测目标, 市场供求形态和掌握资料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2.2.4 分析预测误差, 评价预测结果

2.2.5 选择预测方案, 用于决策计划

2.3 市场预测的方法

2.3.1 经验意见综合法:

也称定性预测方法, 它是凭人们在市场活动中, 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断, 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作出性质和程度的判断、估计和测算。它分为人员意见综合预测法和专家意见法。

2.3.2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 是由美国的兰德公司于1946年首创和使用的。

3 结论

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对于市场信息的获取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必不可少的手段, 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中充分的对二者进行利用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良好的开展管理和运营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市场的变化也可以具体的表现在调查结果中, 令企业管理层按照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调整生产, 且通过预测活动可以辅助营销计划的制定, 以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桂荣.市场调查与预测[M].经济管理出版社.[1]李桂荣.市场调查与预测[M].经济管理出版社.

[2]郭凤兰.市场调查与预测[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2]郭凤兰.市场调查与预测[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市场的实地调查研究,希望通过实际调研为企业日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很多高校为适应市场发展积极培养具有市场调查与预测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相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理论,熟悉常见的市场调研与预测方法,针对具体的调查任务,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有效的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很好的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市场预测,具体教学目标(见表1):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实际教学效果与最初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大多数学生不能较好的利用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方面的基本技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没能很好结合课程本身,没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着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本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负责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负责理解记忆。但按照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应该在理解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与之相配套,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实际中对于常用调查方式方法的讲解,虽然也引入了实际案例,但所引用的案例大多都过于陈旧,而且和所讲知识点切合度不是很高,导致课堂案例分析成为一种形式,毫无实质内容可言。再例如,市场调查方案和问卷的设计,本属于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部分,而多数教师只讲解有关调查方案所包括的基本内容和调查问卷设计时应注意的基本事项,但现实生活中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和问卷,这些远远是不够的。再例如,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与预测,本应该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而多数教师也只是在课堂中利用教学电脑进行简单演示与讲解,学生进行观看,根本没有动手演练的机会,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理论联系实际少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大多教材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少配有实际案例,有些教材即使有案例,但所引案例也过于陈旧,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和学习无关或毫无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此外,很多授课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很少有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的实践经验,因而在课堂上也就很难引入新颖恰当的案例作为教学背景。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就成了理论性教学,学生就很难将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和实践,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三)考核方式单一

市场调查与预测除了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实地调查外,还应对于具体调查项目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并能对最终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预测,而传统的纸质闭卷考核方式很难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和科学性考核,例如一般以客观题和简答题来考察对市场调查方式方法的理解,以计算题考察对市场预测方法的掌握,很难考察出学生对基本技能(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预测)的掌握程度。此外,其一是市场调查与预测也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非常的重要,其二是实地调查需要较高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调查就很难实施。而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根本无法通过一张试卷进行考察,所以这种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教学过程的管理,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评定。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方式方法多元化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两条线相铺相成,一个提供理论基础,一个积累实践经验。

课堂上应该一改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以往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课堂知识的导入,以往先知识后案例分析,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弱,学习效果不佳,若在课堂开始时利用案例导入所学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深入浅出地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于案例中,让学生在轻松生动的氛围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很好的记忆。再比如讲到常用的调查方式方法时,可以将案例情景还原,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导致调查失败的原因,并做出总结;讲到对于敏感问题的调查应注意事项时,将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认真作答,通过填答让学生体会出关于敏感问题作为被调查者的心理抵触感,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出较为恰当的提问方式,教师自负责最终的提炼和总结。再比如讲到数据整理分析与预测时,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就得通过上机演练,教师以实际案例为背景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并对技术性问题进行演示,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演练。无论是哪一模块的学习,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师生互为学习的伙伴,而非以往的教师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学生扮演学习的角色。

课外实践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以课内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分阶段进行相应实践活动。比如讲到调查方案设计和问卷设计时,小组单位就围绕自己的主题进行相应的设计,讲到常用调查方式方法时,小组单位就进行相应的实地调查,讲到数据整理分析预测时,小组单位就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预测,并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整个实践环节中,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在课堂内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或询问教师而得到解答。

课内课外两条线,理论实践相铺相成,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理解记忆加考试,而是真正的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校企合作

课堂教学中即使有实际案例作为学习的背景,并且通过课外实践也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但要想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仅仅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往往还不够,因为课堂案例往往不够新颖,信息相对滞后,课外实践项目不能够达到真正检验知识和应用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效果,必须让学生走进企业,面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措施。此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也说明了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之有效且关键的途径之一。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对照《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技能。传统的闭卷纸质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够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平时学习只为应付考试,也很难考察出他们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改革以往考核方式,通过实际有效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具体改革思路:分为平时表现与调查报告两部分考核。其中平时表现又分为出勤,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主要以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在第一堂课程结束后,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以课内教学为主线进行相应实践活动,期末形成最终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考察学生对整个调查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期末以组为单位组织答辩,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以此来深入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彼此相互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团队意识的形成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具体考核方式和所占比重(见表2):

摘要:为了顺应市场发展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以期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胜任基本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任务。然而,教学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得当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偏离最初教学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9

1《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特点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具有以下特点。

1.1《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市场调查与预测》要求学生掌握具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从而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和企业的市场行为能够有清楚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展开定量分析。

1.2《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整个市场调查过程中, 要求学生掌握设计调查方案、编制调查问卷, 进行实地调查, 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这就意味着学生既要切实操作整个市场调查的所有环节, 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企业的决策行为提供依据。

1.3《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经济情况下, 市场情况变幻莫测, 市场调查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 这要求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课程也紧跟时代需求, 不断注意观察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引入新的市场分析现象和掌握新的市场调查方法。

2《市场调查与预测》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重视书本教育。注重基本理论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市场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调查技能的掌握, 造成很多学生学习结束后, 对市场仍然没有感觉, 对市场的分析感到依旧无从下手。

2.2 教学方法单一化、单向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突出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 强调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采取单向的知识灌输方式,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缺少有效的双向沟通和交流, 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 这对于实践性要求高的《市场调查和预测》课程是不适合, 而现代思维活跃的90后大学生对于填鸭式的教学也极其反感。

2.3 考核手段重结果、忽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闭卷、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考核, 忽略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的考察, 学生不关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只是在考前采取背诵的方式应付考试, 对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的提高没有实质帮助。

3《市场调查与预测》三*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3.1 贯穿体验教学思想, 力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结果证明, 实践性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形式。据研究, 学生的学习效果, 用“读”的方式只有10%, “听”的方式为20%, “看、听”结合为50%, “听、说”结合为70%, “说、做”结合为90%。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关注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 领教市场的复杂多变性, 能够亲身体验教师教授的理论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 从而增强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

3.2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课程的时效性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研究对象是内容丰富、变化莫测的市场。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 跟踪学科发展动态, 及时将最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多, 除课堂讲解外, 还应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 并在课堂安排时间进行讨论,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思维。

3.3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学习能力

良好的市场分析能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练习就能够获得的, 而需要长期对市场的观测和领悟。在日常教学中, 可以通过注重对对最新市场现象的跟踪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生活, 培养良好的市场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同时, 市场调查与预测一般院校安排教学时间为32学时或48学时, 在这较短的课堂时间仅能完成教学任务, 职业素质和市场研究能力的培养, 需要学生在课程结束后, 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自我训练, 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置关重要。在教学中, 除了知识的传授外, 方法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

4《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根据现代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4.1 建立具有互动关系的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中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现实运作规律, 我们把整个教学的理论部分依次分为六个理论教学模块, 分别是市场研究概述、市场调查方法和方式选择、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市场预测原理和方法、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六个理论教学模块。不同的教学模块包含不同的内容, 分别培养学生的市场认知能力、市场信息收集能力、市场调查设计能力、市场资料整理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和市场调查报告撰写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学生的市场综合研究能力。

同时, 针对每一个理论教学模块, 设置实践教学模块, 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 增强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实践动手和动脑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全过程的市场研究分析。根据市场调查的课程特点, 一方面, 我们对每一个理论教学模块都配备多个小案例和一个大案例, 其中每个小案例针对一个章节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每个大案例涵盖整章知识点,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 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 提升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另一方面, 我们采取在课程开始时, 采取项目管理方法, 引入一个大的课程任务,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组成小组, 寻找一个具体的调查任务, 进行实地的市场调查。其调查任务要求来源于实践, 鼓励学生联系企业和社会组织, 寻求实践调查项目, 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学生找到合适的调查项目以后, 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 开始调查, 其调查的开展项目与进程与理论教学模块相对应。

4.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由知识灌输向市场研究能力培养转变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 我们的教学思路由单纯的讲述式教学模式向参与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转变, 根据每一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兴趣, 增强其参与性。如研究概述模块主要是市场调查的一些基础知识, 包括信息、市场信息、市场调查定义、特征、作用、内容、原则、程序、分类、机构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对市场和市场研究有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市场认知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在此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增强学生对市场的感性认知, 并注重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的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开始入手锻炼市场观察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消费行为, 作为消费者, 自己受到了哪些市场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这次消费行为印象深刻。作为没有踏入社会的学生, 作为消费者是其固有的一个身份, 消费行为是其经常发生的行为, 因此, 在课程的开始,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和身边同学的消费行为, 从中培养市场观察力。市场调查方式和方法选择模块是重要的教学模块, 该模块包括主要包括各种市场调查方式和市场调查方法的选择, 市场调查方式包括全面市场调查和各种抽样市场调查方式的选择技巧, 市场调查方法包括的市场调查的各种方法的特征和运用条件。通过这一模块的教学,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调查项目、内容、对象、条件、环境等, 选择适当的市场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进而形成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根据该模块的特点可我们可以采用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4.3 建立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并重的考核体系,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考核体系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教学改革模式中, 考核体系的改革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首先需要改良原有的注重理论知识考查、忽视实践能力考核的考核思路, 建立期末与平时相结合、理论模块考核和实践模块考核并重的考核体系。在考核方式上, 理论模块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的形式, 考察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而实践模块的完成情况也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依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完成情况, 采取调查报告成绩与小组答辩成绩共同组成的方式。其中答辩成绩由每一小组派代表用PPT演示自己的调查项目的运作情况和调查结果, 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 小组成员进行答辩的表现来决定。同时注重平时的上课考勤、课堂表现的成绩考核, 使考核由注重期末考试结果的考核思路向学习过程与期末考试并重的方向发展。根据课程改革思路, 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和平时成绩分别占总成绩比重为40%、40%和20%。

4.4 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 提升师资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

如前所诉, 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课程特征, 需要教师紧跟市场的发展潮流, 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前沿, 不断提升知识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 这要求学校关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接触和掌握新知识和新理论的机会。同时,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 一方面, 学校可以鼓励在校教师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工作, 与市场调查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实质联系, 积极承担调查项目, 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 另一方面, 学校也可以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和社会人士作为校外实践辅导教师, 参与到课程的实践模块教学中来。

摘要: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分析了本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并从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的思考。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4, (3) .

[2]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 2008.

[3]汪湧.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4) .

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整合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由于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因此在经管类各专业均有开设。目前高职院校的《统计学》课程内容的选取主要是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

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主要讲授市场调查、整理、分析、预测的具体操作。旨在教会学生搜集资料、运用数据分析、掌握市场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该课程被学生评为最有用的课程之一。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由于《统计学》是基础课, 通常会先一个学期开设《统计学》, 下个学期再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1.两门课在学科体系上存在着重复

目前高职院校中《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学科体系都基本上是阐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内容, 只不过《统计学》侧重理论, 《市场调查与预测》侧重实操。而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项目教学改革, 更使《统计学》与《市场调查与预测》在教学框架上、在教学方法上雷同, 即均是设计一个自始至终的项目式任务分解作业, 最终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为结束。

2.两门课在内容选取上存在着雷同

尤其是对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 既是《统计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又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核心教学内容, 两门课都有大量的篇幅介绍。因此教学内容上存在着重复较多的情况, 这是不应该的。这说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大的修订空间。

3.课程的开设目的性不强

一切课程的开设都要符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而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的营销基础理论知识、较强营销岗位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 掌握一定的市场分析方法、市场营销策划及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 具有创业精神、爱岗敬业的适应地方经济的市场营销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如果说《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开设是为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分析方法、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 那么目前《统计学》课程的内容选取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有重复之处, 因此就显得重复与多余, 培养的目的也不甚清楚明了。

4.课程的开设实用性不强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为避免重复, 常常会在《统计学》中着重介绍统计分析方法, 而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着重介绍市场调查方案、调查问卷的设计等, 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内容阐述较少, 但这样导致的后果是:第一,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中, 由于淡忘了统计分析方法, 学生在进行最后的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时, 往往只能根据问卷汇总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 而无法用到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 更别说能探索到事物的发展规律了。第二, 为了达到对事物深入分析研究的目的, 任课教师往往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 对统计分析方法再进行一次全面的介绍, 这样势必又导致两门课的重复。因此, 两门课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实用性。

因此, 在市场营销专业中, 如何整合两门学科, 使之实用够用, 避免重复, 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认为, 应该将两门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整合和设计, 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尝试采取两种教学模式。下面分述如下:

模式1, 仍然将《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开设, 但《统计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选取要有较大的改变。两门课的教学情况见下表一所示。

说明: (1) 不同学期分设两门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从宽度入手, 内容简单、够用、具有普及性。认为《统计学》不同于《市场调查与预测》, 它是一门指导性的全局性的基础课程, 因此《统计学》突出普遍性, 应侧重教会学生统计分析方法, 而且市场经济条件下, 需要大量的统计人才, 因此为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可以以“统计上岗证”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试金石。 (2) 因为统计上岗证考试一般在每年的九月, 因此统计课程适合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开设, 以达到学习复习与考试衔接的目的。 (3) 统计上岗证主要考两门课程, 一门统计基础与实务, 一门统计法,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 将以统计上岗证所涉内容进行展开学习, 即包括统计基础、统计分析方法、企业统计实务、统计法等知识。 (4) 由于抽样推断内容是《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查方式, 因此《统计学》课程中将不讲抽样推断内容, 把它放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进行详细介绍, 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重要知识点的重复。 (5) 同样为了避免重要知识点的重复,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只对统计分析方法作简要的回顾, 而侧重讲解市场预测法的理论与应用;同时为突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实用性, 将针对企业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如新产品开发, 价格定位、广告效果测试等开展调研工作, 分析与预测方法中也将着重阐述市场占有率、产品生命周期等与市场营销相关联的预测方法, 更好地使专业课程能与专业相结合, 突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6) 在考核方式上, 《统计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有必要满足学生以后获得更高学历的需要, 因此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 侧重考核统计分析计算能力, 但可以不用背公式, 将公式写在试卷上供学生选用。

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调查工具手段的能力, 因此实训环节或者考试环节, 应该增加EXCEL、SPSS软件上机操作, 以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现代化工具、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目的。

模式2, 市场营销专业中不再开设《统计学》, 而是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把统计学知识整合进来, 形成一门新课《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预测》, 作为本专业必修和核心课。课时量加大。同时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课程内容选取可以以“调查分析师”中级考证内容为教学知识点。教学情况见下表二所示。

说明: (1) 整合为一门大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从深度入手, 课程内容难度大些, 体现拓展性、专业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可能是市场调研人员, 因此如果能对市场调查的知识进行有深度地学习, 考取相关证书, 则就业的机率会更大。调查分析师证书获得者能够从事调查、统计、预测、营销、咨询、分析、管理、策划等工作。调查分析师证书于每年的5、11月第三周考试。 (2) 中级调查分析师证书的报考条件是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 考消费者行为学、调查概论、市场调查实务、抽样技术和调查数据分析五个模块的内容, 因此可鼓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考取中级证书。教学内容按中级教材进行编排, 侧重以“消费者行为”为课题开展调查概论与实务教学、侧重抽样技术、侧重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等。教学手段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 使学生既了解市场调查基础理论, 又掌握了市场调查的实务。

如上所述,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 一个注重宽度, 一个注重深度, 究竟采取哪种教学模式,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条件来判别:

1.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学生理解能力强, 基础扎实, 可以考虑进行第二种模式。

2.教师的水平。一般来说, 第二种模式应该是由考取调查分析师证书的老师来教学, 这样才能更加透彻领会教材内容, 因人制宜, 对症下药, 保证证书的过关率。

3.就业环境。从考取证书看, 《统计上岗证》是入职业门的证书, 如果从事统计工作, 则必须得考, 其考试科目只有二科, 内容稍微简单, 易于考取;而“调查分析师”证书是职称类证书, 报考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考试科目有五门, 内容略显难度, 不易考取, 因此如果仅从就业角度出发, 第一种模式可行性更强一些。第二种模式考取证书的难度稍大, 但可以学到更扎实的市场调查专业知识。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 都将统计知识和市场调查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没有知识点的重复, 没有教学手段的雷同, 这样就真正达到了知识够用、实用、以提升学生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2]孙雷红.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实践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0) .

[3]杨汉东.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营销调研》实训设计与组织.职教论坛, 2009, (1) .

新疆林果产品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篇11

关键词:新疆;林果;需求;预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大小,国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结合研究新疆各地州局势,在农业的发展中最有前途的是林果产业,林果业已变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很有效的途径。林果产业在新疆资源区域优势很大、自然特性突出、市场潜力较大的支柱性产业。新疆“十二五”规划,要求强化特色农业的基础地位,从战略角度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提高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林果业(包括树林、园林、果木、花卉)是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产业。现代社会中,人们常把发达的林果业视为国家富足、民族繁荣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新疆林果产品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响应国家农业政策,增加农民收入。(2)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规避市场风险。(3)促进林果产品生产标准化及管理科学化。

二、新疆主要林果产品生产开发情况

新疆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业的发展,提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把发展林果业作为推进新疆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强农富农的重大工程,加快传统林果业向现代林果业转变的进程。

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林果产品目前的产量已达到产业化生产规模,为新疆林果产品的价值增值奠定了基础。新疆已初步形成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四个特色林果产业带。2013年底,果品贮藏保鲜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212家,其中有30多家林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181万吨占林果总产量的26%,精深加工产品400余种。新疆林果业总体实力明显提升,林果业总产值达350多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超过1000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来自林果业,主产区则高达45%以上。林果栽培面积从2004年的369.21千公顷增长到2013年的933.98千公顷。

出口基地建设。新疆林果产品出口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中东部林果发达省份及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在中亚、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及港澳的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林果产品出口基地。

贮藏保鲜及加工能力。新疆林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能力正从简单低端朝着精深高端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如中粮屯河、新天果业、冠农股份、香梨股份、新康食品等,实现了林果主产区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协调发展。同时,很多具有潜力的中小加工企业也在蓬勃发展。

多元化的分销渠道基本形成。随着新疆林果种植规模的扩大以及产量的增长使得林果产品的流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流通方式与技术快速出现,使流通渠道得到深入的改进与创新。新疆林果产品的渠道模式正在逐步完善。

三、新疆林果产品的需求分析及趋势预测

预测方法。指数平滑模型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方法,以移动平均模型为基础,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测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通过对权数的调整降低统计数值的不稳定性,用平滑值修正时间序列的线性趋势,时间序列更加平滑。指数平滑法不断减弱过去数值的影响程度,使预测值更为准确。

二次指数平滑是对一次指数平滑的再平滑,二次平滑模型公式为:S0(2)=S0(1)=X1 ,St(2)=αSt(1)+(1-α)αSt-1(2)。式中:S0(2)为二次指数平滑值的初始值,St(2)为第t期二次指数平滑值,α为加权系数,St(1)为第t期一次指数平滑值,St-1(2)为第t-1期二次指数平滑值。

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法并不直接以二次指数平滑值做预测,而是利用对具有线性趋势的数据做平滑计算产生的滞后偏差,求出平滑系数,用线性模型进行预测。其预测公式:Xt+T=at+btT。式中:Xt+T为第t+T期的预测值,at,bt为平滑系数,T为由目前周期t到需要预测周期的周期个数,T为目前的周期数,二次指数平滑系数公式:at=2St(1)-St(2),bt=α/1-α

(St(1) -St(2))。

由于基数值具有线性变动趋势,因此,在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把加权系数α取值为0.8。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2004-2013年我国苹果、梨、葡萄产量及新疆苹果、梨、葡萄占我国三种林果产品产量的比重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测期为2018年。由于基数值具有线性变动趋势,因此,在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把加权系数α取值为0.8。

由二次指数平滑模型得到相应的预测模型:我国苹果产量预测模型:Xt+T =3973.3+165.6T。计算得出我国2018年苹果产量为4801.3万吨。我国葡萄产量预测模型:Xt+T =1155.4+27T。计算得出我国2018年葡萄的总产量为1290.4万吨。我国梨产量预测模型:Xt+T =1733.5+55.2T。计算得出2018年我国梨的总产量为2009.5万吨。

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新疆新疆林果产品产量占全国林果产品产量的比重。由二次指数平滑模型得到相应的预测模型:

新疆苹果占全国苹果比重Xt+T=2.464+0.264T。2018年新疆苹果占全国苹果比重为3.784%。新疆葡萄产量占全国葡萄产量的比重Xt+T=19.37-0.536T。新疆葡萄产量占全国葡萄产量的比重为16.690。新疆梨产量占全国梨产量的比重Xt+T=

5.299+0.04T。新疆梨产量占全国梨产量的比重为5.499%。

经过上述预测,得到2018我国苹果、梨、葡萄三种林果产品产量的预测值以及新疆苹果、梨、葡萄产量分别占全国三种林果产品产量比重的预测值,对两次预测值进行计算,可以得到2018果、梨、葡萄分别占全国三种林果产品的产量值。

鉴于我国林果产品出口量较小以及新疆本地居民林果产品消费量有限,假设产量代替出清即新疆林果产品占全国林果产品的产量值则是我国市场内地市场对新疆林果产品的需求量。2018年我国市场对新疆林果的预测量为:苹果需求量

181.681万吨,葡萄需求量为215.368万吨,梨需求量为110.502万吨。

通过对苹果、葡萄、梨这三种主要林果产品的需求预测,可以看出从2013到2018年,苹果的全国总产量呈增长的趋势。而新疆苹果产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13年的2.992%到2018年增长到3.784%。可以看出全国市场对新疆苹果的市场需求量呈增长的趋势,在2018年达到181.681万吨。新疆葡萄的产量占全国葡萄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从

2013年的18.29%到2018年的16.69%。可以看出全国市场对新疆葡萄的市场需求量有所下降,在2019年为215.368万吨。新疆梨产量占全国梨总产量呈较平稳的趋势,2018年全国市场对新疆梨的市场需求量为110.502万吨。

因此必须重视新疆林果产品的营销工作,加大营销力度,对林果产品市场进行调查,做好林果产品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不断开拓我国内地市场,提高新疆林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其市场覆盖面。

四、新疆林果产品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林果产品市场营销战略。消费者需求是新疆林果产品营销的核心,通过对林果产品需求弹性和影响林果产品消费需求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将消费者需求转化成经营者的盈利机会则是营销战略的核心。因此,新疆林果产品市场营销战略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进一步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市场定位战略。

(1)市场细分。随着林果产品的丰富化和消费行为的多样化,消费者在林果产品的需求、购买行为和对营销主体营销策略的反应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林果产品市场细分成为可能,按以下四种因素进行市场细分: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为使新疆林果产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对林果产品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欲望和购买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市场细分更好的发现市场机会。(2)选择目标市场。在对细分市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了解新疆林果产品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把握市场机会,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根据上述情况,新疆林果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为国内中高端市场。新疆林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够较好满足中高档果品消费者对优质果品的需求和喜好,与国内其他产区同类林果产品相比,具有品质好、含糖量高、口感好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购买能力不断提高,加之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虽然新疆林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果品,但依然受到中高收入人群的青睐,市场需求空间仍然很大。而质量一般的果品则要进入大众消费群体,适应大众消费群体是消费水平,迅速占领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的新疆林果产品市场。(3)市场定位。新疆林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目标定位应是林果产品经营者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消费者对新疆林果产品的认识程度及消费偏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形象,并将这一形象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使新疆林果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完善政策法规。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林果产品市场发展的良好法律环境。缺乏市场准入机制、税收减免政策以及规范化的市场监督机制等,难以保证林果产品市场的稳定有序。林果产品安全检测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对林果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等缺少有效的政策引导。对林果产品生产者及经营者在成本补贴、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力度小。

应建立严格有效的林果产品管理制度、健全规范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灵活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与时俱进的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积极扶持林果产品龙头企业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使林果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同时,积极推行特色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行全过程标准化控制与管理,建立从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环节都有标准与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 江虹,康菊花,高保全.特色林果产品营销现状与对策分析.生产力研究[J].2008:99-100.

市场调查与预测 篇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 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调查与预测是我院市场营销与策划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现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开发做简要介绍。

一课程开发的思路

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 剖析典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 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岗位人员所需的市场调研综合能力,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 进行课程设计。换句话说, 就是尽可能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岗位人员所面临的实际调研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 进行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开发与设计。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典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目标和知识学习目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做法是到企业进行需求调研, 首先根据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及所需技能, 并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设计知识学习目标, 按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设计能力目标。其次, 根据知识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 设计市场调研项目贯穿基本知识点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 岗位及技能需求分析

商业世界瞬息万变,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问题, 管理层需要的是解决方案, 方案的设计需要围绕调研目标分析市场运作的方式、规律, 收集与需要解决问题相关的商业信息, 因而有人说, “所有的企业经营问题, 归根结底都是信息问题”。由此可知, 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能力是广告设计、市场策划、销售、统计、会计、市场分析、外汇交易、投资咨询等企业经营业务岗位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需要掌握拟定调研计划、进行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资料整理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的技能。

2. 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

在对企业进行调研、咨询行业专家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 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整理为: (1) 确定调研问题和研究目标。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管理决策问题, 确定调研问题和研究目标。 (2) 确定研究方法。调研问题与目标不同, 与之相关的市场运作方式、表现、规律等也随之出现差异, 需要收集的信息及研究方法也不同, 这就要根据调研问题和研究目标,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3) 制订调研计划。市场调查工作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进行调查之前, 要对调查工作各环节做好科学周密的计划, 减少误差, 提高调查质量。 (4) 收集数据。在收集资料时,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 先围绕调研目标收集现成的资料, 即二手资料 (次级资料) , 对二手资料的来源、调研的原始目的、内容、时间、收集方法、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如果二手资料不能满足调研目标的要求, 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实地调查, 收集一手资料, 即原始资料。 (5)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资料是复杂而又零散的, 必须经过整理, 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 (6)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根据市场调查、信息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向决策者或用户报告调查结果。

3. 教学内容编排

经过岗位及技能需求分析, 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程序化教学内容, 安排如下:认识市场调研;市场调查问题和调查目标的确定;市场调研方法;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访问员培训及调研实施;调研结果整理;定性定量预测方法;调研报告的撰写。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 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信息传输的载体三个基本要素。

高职学生与所有年轻人一样, 思维活跃、喜欢交往、责任感强、乐于探索新事物, 求知欲望强, 但在学习上较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因此在选取教学方法时,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在教学中应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 学生学习为主体, 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体系。

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工作过程、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设计1~2个市场调研项目, 根据工作过程, 分解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跟随市场调研项目教学进度, 以小组为单位, 在教师指导下做自己感兴趣的市场调研项目, 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自己寻找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确立调研问题及目标, 寻找调研方法, 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 既让学生掌握了拟定调研计划、进行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资料整理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的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做”市场调研项目中, “学”到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知识, 掌握了调研综合技能,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考核办法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企业经营业务岗位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 以典型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强化教学内容, 因而应实施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根据岗位及技能需求分析, 高职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学业评价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占40%, 操作技能考核占60%。理论知识以传统纸质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则是以学生完成市场调研项目 (大作业) 形式进行。

对学生拟定调研计划、进行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资料整理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等操作技能的培养贯穿于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一个本小组感兴趣的调研项目作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大作业, 包括调研计划拟定、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资料整理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及大作业展示, 学生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完成大作业的各项内容。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学生完成市场调研项目的过程, 决定了本课程的考核应采用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即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综上所述,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开发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 在教、学、做的过程中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威廉·G.齐克芒德、巴里·J.巴宾、乔恩·C.卡尔等.商业研究方法 (刘启等译)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芯片功能下一篇:创新的思维路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