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市场

2024-10-18

金融衍生品市场(精选12篇)

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1

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主要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金融合约是金融衍生品的本质属性, 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从微观角度看,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 包括避免市场风险、发现经济信息的变化、建立最新投资组合等;从宏观角度看, 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且还能使国家降低金融风险, 集拢更多的社会游资。鉴于这些复杂的经济活动, 必须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以确保经济活动规范运行。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现状

1.在监管设置方面

当前, 我国银监会负责监管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情况。但是银监会把券商投行、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等排除在衍生品交易范围之外, 显然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加上银行与非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类似, 使金融机构的业务变得复杂化, 混业经营的趋势逐渐加强, 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以机构类型确定监管对象和领域的监管模式发挥其经济作用, 容易形成监管歧视。

2.在监管覆盖方面

金融衍生品在市场上的特点是品种数量多、随意性和组合能力强。这些具有活跃性的特点造成市场上的衍生品更新速度过快, 使得监管部门的监管无法与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同步进行, 不能实现统一监管, 监管真空普遍存在。监管体制落后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 而且还加快了监管套利现象出现。

3.在监管手段方面

随着金融衍生品交易在市场上的扩大和发展, 使得会计通过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两种方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这一模式滞后。表外业务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其作用在于降低了市场参与者资产负债程度及金融市场风险分布的透明度, 造成监管部门不能通过财务报表得到真实的经济信息。特别是对场外衍生品交易, 因缺少相关机构为其提供交易平台和交易价格, 造成其市场透明度更差。

4.在监管效率方面

杠杆性、虚拟性这些金融衍生品的特性, 使金融衍生品交易与一般商品交易具有许多区别, 主要表现为它是一个过程, 交易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另外, 金融衍生品所具有的较强的复制组合能力, 是近两年产生很多金融衍生品灾难的一大重要因素。监管者缺乏深入了解金融衍生品的特性, 对交易过程无法开展有效监管, 这种现象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信用风险评级机构的问题

目前, 会计、审计和法律事务所的运行情况还存在许多问题, 不具备足够的独立反映企业财务和风险信息的能力, 经常发生提供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的现象。

2.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

相关部门在控制金融机构业务风险方面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规定, 可行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几乎未得到实施。例如,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称《暂行办法》) 虽然规定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对金融衍生业务要承担监管和指导责任, 但是在内部控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不能有效地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进行监督。

3.信息披露制度的问题

金融衍生品业务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业务, 加上我国当前还在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框架, 实际上它大多数在经济交易上属于表外业务。两者存在的矛盾表明我国对金融衍生品信息披露的监管缺乏经验。

4.国际监管经验不足的问题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开放性使得其具有跨国性的特征, 加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杠杆率和渗透性, 加大了其风险在金融市场蔓延过程中的系统性危害。由于外资银行监管缺乏母国的支持, 造成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与我国的市场发展不相符, 具体表现在监管的标准、内容、方法和分工等涉及国际合作的具体细节上没有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规则等。

5.高级管理人才的问题

人才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保障。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现有的监管人员缺乏衍生品交易商所使用的产品、策略、模型和内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

1.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

(1) 完善法律制度。政府监管的法律法规主要依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而制定。目前,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法规体系不健全, 使得政府的外部监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加快制定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的如期货交易法和期货交易所法等专门法律, 以确保交易双方的合法性。

(2) 采取新的监管方式。粗放型监管向风险目标型监管转变, 是我国过去金融监管的主要方式, 主要包括: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静态监管与动态监管相结合等。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我国应建立一套计算机信息系统, 把金融机构的信息输送到监管部门, 以便准确、及时地掌握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3) 促进监管机构的合作。我国要想解决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中的监管歧视问题, 就要将国内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和管理经验结合到一起, 互相协调、合作, 或者从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中抽调相关人员, 成立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委员会, 进行有效监管。

2.开展社会监管

建立市场约束机制, 加强中介机构、新闻媒体、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市场主体的监管, 是开展社会监管的有效方式。

(1) 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中介机构包括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信用评级机构等, 这些机构由于涉及的监管内容较广泛, 因此要不断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活动的审计监督, 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要提高市场参与者在资金营运、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以确保金融衍生品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2) 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管。随着新闻媒体影响力的增大, 其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要市场参与者针对金融衍生品交易提出相关建议, 都可借助于媒体转达给政府机关。另外, 制定规范措施来约束媒体的行为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可对随意猜测和恶意中伤等行为提起诉讼, 避免对投资者造成错误的引导。

(3) 加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监管。由于投资人、债权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可使对金融衍生品交易者的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在制定有效的金融衍生品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 还应培育和扶持独立的民间“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 借此引导和规范中小投资者的监管行为, 以更好地发挥这种监管作用。

3.强化内部控制

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第一道防线是进行内部控制, 这是使外部监管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条件, 因而要不断强化参与者的内部控制。

(1) 提高重视程度。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增强他们对内控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了解。

(2) 完善评价制度。实施内部评价制度, 是保障金融衍生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市场参与者可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定期评价的方式, 对现行的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开展科学评价, 让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企业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相一致。

(3) 部门职能独立。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具体管理、操作和结算十分复杂, 因此应明确规定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职能和权限, 避免出现责任纠纷。

(4) 防止职责重叠交叉。职责重叠交叉带来的结果是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效果不大, 要避免这一情况发生, 不能让负责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和控制、负责金融衍生品交易或营销由一人同时兼任。另外, 风险计量、监测、控制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或营销, 也不能由一人兼任。

4.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依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交易和金融衍生产品活动的公开披露建议》, 参与金融衍生品活动的机构要对财务报表的用户做出相应活动的计划安排, 并拟定一份可详细反映所有活动的报告。这样不仅可从质和量两方面提供金融衍生品活动的相关内容, 而且还可提供机构内部风险均衡和管理措施的相关信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 金融衍生品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如果我国仍然采取过时的监管方式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 肯定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 这就需要与国际市场上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才能实行有效监管。我国应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加强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建立多国合作监管机构, 监督世界各地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还应进行国内监管体制改革, 根据国内市场的需要, 采取国际市场上先进的管理方式, 缩短与国际监管的差距, 提高监管质量。

6.培养风险管理人才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具有技术性强、复杂程度高的特点。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市场参与者应大力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如聘请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风险管理人才等。同时还应不断提高监管者的综合素质, 如在招聘新职员时, 监管机构除了注重他们的技术外, 还要把他们的行为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结合我国的国情来制定政策, 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2

利率衍生品市场-利率衍生品定价

什么是利率衍生品

利率衍生产品是一种损益以某种方式依赖于利率水平的金融创新工具,具体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最基本、最常见的标准产品。

利率衍生品的概念

利率衍生产品是一种损益以某种方式依赖于利率水平的金融创新工具,具体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最基本、最常见的标准产品。

利率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起,利率的不确定性开始逐渐加剧,以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愿对长期利率作出承诺。1973年―1974年间,利率急剧上涨并大幅波动,贷方开始采用浮动利率。

到1980年代,浮动利率已被广泛应用于借贷领域,其结果使得贷方更能控制其利率风险暴露,但与此同时,利率风险也就被转嫁给了借方。于是,能有效控制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开始逐渐产生,并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在这中间,期货是最早引入以帮助企业控制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

其中,利率互换最早在1982年出现,1983年初出现了远期利率协议(FRAs)。与外汇市场一样,期权也很快被引入利率产品。基于期货的期权合同交易在CBOT和CME被引入。

1983年,银行以柜台交易的形式引入了利率期权,包括利率上限(cap)、利率下限(floor)和利率双限(collar)。尽管利率衍生产品的产生晚于外汇衍生产品,但因投资者的对冲利率风险的需求强烈,其在衍生产品中所占的市场份额逐年迅猛增长。

利率衍生品的品种

(1)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rateagreement),是指合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日期按事先确定的利率借贷的合约。

(2)利率期货(interestratefutures),是以固定收益工具或利率为基础资产的期货。是指由交易双方签订的,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双方事先商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金融资产的标准化期货合约。

(3)利率互换(swap),是指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同种货币的同样的名义本金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出来,而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订约双方不交换本金,本金只是作为计算基数。

(4)债券期权(bondoptions),是指以债券为标的资产的期权。

(5)利率上限(cap),交易双方确定一个利率上限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率上限的卖方向买方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果市场参考利率高于协定的利率上限,则卖方向买方支付市场利率高于协定利率上限的差额部分;如果市场利率低于或等于协定的利率上限,卖方无任何支付义务,同时,买方由于获得了上述权利,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手续费。

(6)利率下限(floor),交易双方规定一个利率下限水平,卖方向买方承诺,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如果市场参考利率低于协定的利率下限,则卖方向买方支付市场参考利率低于协定利率下限的差额部分,若市场参考利率大于或等于协定的利率下限,则卖方没有任何支付义务。作为补偿,卖方向买方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

(7)利率双限(collar),是指将利率上限和利率下限两种金融工具结合使用。具体地说,购买一个利率双限,是指在买进一个利率上限的同时,卖出一个利率下限,以收入的手续费来部分抵消需要支出的手续费,从而达到既防范利率风险又降低费用成本的目的。而卖出一个利率双限,则是指在卖出一个利率上限的同时,买入一个利率下限。

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3

此前,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纷纷推出期权仿真交易,在衍生品市场期权成了近期的关注焦点。

特别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启动全市场股指期权仿真交易后,如同吹响了国内期权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展号角,尤其引人瞩目。

11月15日,中金所副总经理戎志平在参加由香山财富论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凌志软件共同举办的“2013量化投资实践应用高层研修会”上认为,股指期权将对市场带来革命性影响。

5天后,中金所副总经理胡政也在第四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上明确提出将加快期权上市的准备工作,并将期权作为未来衍生品发展的重要战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4年将是“期权元年”,而股指期权或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突破。

启动仿真交易

11月8日,中国金融交易所正式启动了沪深300股指期权合约仿真交易,共有25家会员参与,同时,中金所还组织了期货公司进行期权业务培训。

从首日的交易情况来看,市场交易整体平稳理性,技术系统运转正常。据介绍,合约乘数为每点100元人民币,合约类型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参与仿真交易的法人和自然人账户共190个,全天共成交103355手。

11月15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介绍了股指期权仿真交易启动以来的有关情况。发言人还表示,股指期权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证监会将根据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及实体经济的现实需求,指导相关各方继续推进规则制定、市场培训、投资者教育、技术系统开发等各项准备工作,待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适时推出股指期权。

与国内刚刚起步不同,股指期权于1983年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诞生,至今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2012年全球场内期权总成交量是99.1亿手,这个成交量里金融期权占了98.3%,和期货成交量相当,金融期权是绝对的主力。

“在金融期权里面分为两大块,一个是股指期权,一个是各股和ETF期权,股指期权大概占了全部期权成交近2/5的规模,所以说股指股权是真正的大牌品种。” 戎志平表示。

目前,股指期权其交易量约占据全球场内衍生品交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推出股指期权后,金融衍生品市场必将面临新突破,势必将超越股指期货,成为国内第一大金融衍生交易产品。

引入做市商

此前,中金所副总经理戎志平在“2013量化投资实践应用高层研修会”上公开表示,中金所将推出做市商制度,欢迎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做市商业务,具备条件的投资者均可申请。

做市商是一个好听的名字,通俗的讲就是让机构在里面做市,在香港叫“庄家”,股市投资者对“庄家”应该耳熟能详,大多没有好印象。

在会议上,戎志平详细阐述了中金所引入做市商的理由。

模拟1000个交易日,做一个测算。发现最保险的情况将来每个月有230个合约,这么多合约,投资者的资金势必比较分散,各个合约流动性就可能不足,或者不平衡,大部分交易不一定活跃,这样对市场稳定和平行运行会造成很大困扰。尤其对于量化投资者来说,如果当天有很大的差位,你想出都出不来。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全球十大交易所合约都有做市商,唯一例外的就是韩国的没有做市商,它的合约有高度投机性,很难说在证券市场上发挥健康的功能。据了解,韩国现在对这个合约也进行了改进,一方面是把合约变大,另一方面是引入了做市商成为风险管理的工具,而不是投机的筹码。

所以说做市商进来提供流动性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市场效率。

戎志平认为,引入做市商不会影响市场的公平。和香港不同,在内地市场,做市商在做市时和普通投资者一样一起参与撮合,成交上没有任何优先,混合在一起来撮合,不会影响公平。

但做市商承担了风险,交易所在交易的手续费上可能会做出一些特别的安排,给它一个优惠,做适当的补偿。这不会形成价格和信息上的优势,中金所会对做市商的评价系统形成严厉的监管。

做市商制度,为投资者尤其是量化投资人进出市场提供了便利,想出来的时候有人提供对手盘。引入做市商后,买卖投资者,可以通过你的终端发出询价,你无需告诉他想买或者是想卖,做市商必须给你回应,且同时报量,可能一个合约有几家做市商同时给你选择方向成交,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

“中金所7月至9月开展了做市商制度有关的合作课题,目前20余家期货公司已做好技术准备。” 据业内人士透露,“借鉴国外经验,交易所接受拥有自营资格的期货公司的现货子公司以及券商成为股指期权做市商的可能性很大。”

推出组合保证金

除了引入做市商,戎志平还介绍了中金所在股指期权上的保证金制度——组合保证金。

期权市场合约非常多,大部分投资者基本上是要持有到期的,一个合约持有到期会占用很多保证金,尤其对于做市商来说一会儿买,一会儿卖两边都收保证金。从其他交易所的期权仿真交易来看,虚拟的保证金进去,几天就没有了,保证金的效率低,首先会影响市场效率。

将来期权保证金如果按正常收的话可能很高,一些投资者觉得那么贵,还不如买虚拟期权,哪个便宜买哪个,这样的话会引起过度投机,尤其是散户投资者。从国外或国内的OTC市场来看,这是市场普遍规律。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金所正在研究、计划推出组合保证金方案,主要原理是将买方缴纳的权利金提取一部分作为保证金。对跨期组合等期权交易策略而言,有望降低30%到90%的保证金,采用组合保证金有利于套利者进场交易,激励投资者同时做策略交易。

产生诸多收益

“股指期权出来以后,它可能对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引起了整个期货行业大的变革,整个市场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会议上,戎志平不掩饰股指期货对市场带来的影响,“现在我们看期货公司,排在前面的都是券商系,这些期货公司之所以排在前面,主要是股指期货做的。所以股指期权进来以后,它应该和股指期货有相当的市场,我们相信对期货市场本身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言外之意很明白,首当其冲,最大的受益者是券商。有分析人士直言,股指期权推出后,整个券商行业大约能提高50%的收入。

其次,受益的是资产管理和投资者。戎志平认为,有了股指期权以后,可以为最终的用户,为零售的客户开发各种保本的产品到期权市场对冲保本产品的风险,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另外,可以丰富量化投资策略。“国内的量化投资还处在非常困难的时刻,规模不大,策略单一,业绩没有明显的优势,大部分还是在做一些α投资。”面对会场众多的量化投资者,戎志平谈了股指期权对这个领域的影响,“我想股指期权出来以后会极大的丰富量化投资的策略。”

在会场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戎志平对股指期权十几分钟的演讲,迎来了参会嘉宾的阵阵掌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金所明年推出股指期货应该没有悬念。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4

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 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 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我国已开办的金融衍生品大多数是借鉴国外的经验, 自身创新比较少, 这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有直接关系,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尤其是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现状:

发达国家最先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一般是外汇类合约, 随后是国债类、利率类、股票类、互换类, 最后是信用衍生产品。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纷纷以股指期货作为首选的衍生产品入市。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出发, 加之充分考虑中国国情, 不难找出中国发展金融期货的发展道路——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 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衍生产品, 发挥后发优势和政府的作用, 以遵循强制性演进模式来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虽然在1984年我国就开始金融改革, 但因深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 我国金融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近年来发展较快, 但仍然不够活跃, 主要表现在:

首先,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品种类单一, 应用领域比较狭窄。由于缺乏以证券、股票指数、利率、信用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外汇市场, 人民币衍生市场相对于外汇衍生市场极不活跃, 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在金融市场的需求。

其次, 我国基础性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机制不完善。比如我国的股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股票仍然有部分未完成股改, 非流通股占据了总股本中的大部分, 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在世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 这为股票的正确定价以及吸引投资者带来了困难, 也给推出与股票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带来了阻碍。

另外, 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管体系, 并且市场信息的披露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金融衍生品有高杠杆性以及虚拟性的特点, 虽然这些特点带来的是高收益, 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一旦操作不慎或估计失误, 那么投资者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 甚至可能会引起金融恐慌, 冲击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而信息的披露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会造成投资者对市场发展的判断缺乏准确性, 从而加剧损失的程度。

二、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1、完善基础的金融产品和市场。

金融衍生交易是由相应的基础资产工具交易衍生而来的, 它以基础金融产品为依托, 不能脱离相应的现货市场而独立发展。而我国有关的现货市场还非常小, 相应的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也有限, 交易很不活跃, 这直接影响了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只有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市场上的投资者才有长期投资的准备和动力, 金融衍生品市场才有稳定和高流动性的基础。

2、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

我国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 不断完善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严格执行对违规者进行严厉的处罚, 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时适时的进行监管制度的创新, 比如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监管, 对其市场准入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 以降低市场风险;对有关联的上市公司进行监管, 以防止其进行暗箱操作而破坏投资者的利益。

在信息披露方面, 在我国目前市场发展的程度下, 要加强强制披露信息制度, 特别是价格敏感性信息的透明度要得到提高不能让信息披露机制流于形式。

3、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防范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通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针对这些风险, 必须采取系列防范措施。

从微观角度提出的防范措施有:搞好金融机构自我监督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建立快捷而完善的资讯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此外, 还应该加快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人员的培养和知识的普及。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是衍生金融市场发展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我们要用尽一切手段培养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关的从业人才, 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 加强理论研究和复合型金融理论人才的培养。

三、总结和展望:

总之, 虽然对我国金融衍生品改革的道路很漫长, 但是, 当前我们已经有了雏形,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 在深入研究和吸收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有步骤地发展金融衍生品。

参考文献

[1]、成思危, 积极慎重的发展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J], 经济界, 2007, (1)

[2]、刘明康, 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J], 中国金融, 2006, (22)

中金所金融衍生品竞赛答案 篇5

一、单选题

1.个人投资者可参与(B)的交易。

A.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B.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C.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D.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2.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中心的交易系统提供询价和

(B)两种交易方式。

D.深圳证券交易所 A.集中竞价B.点击成交C.连续竞价D.非格式化询价 3.目前,在我国债券交易量中,(A)的成交量占绝大部分。

A.银行间市场B.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C.上海证券交易所 4.目前,我国国债采取定期滚动发行制度,对

(D)年的关键期限国债每季度至少各发

行 1 次。

A.1、5、10B.1、3、5、10C.3、5、10D.1、3、5、7、10

5.债券转托管是指同一债券托管客户将持有债券在(B)间进行的托管转移。A.不同交易机构B.不同托管机构C.不同代理机构D.不同银行)。

C.商业银行 6.我国国债持有量最大的机构类型是A.保险公司B.证券公司

(C

D.基金公司

7.可以同时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的债券品种是A.央票B.企业债C.公司债D.政策性金融债 8.银行间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利率衍生产品是A.国债B.利率互换C.债券远期 9.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互换交易主要是

(B)。

D.远期利率协议

(B)。

(B)。)。

B.市场中债券报价用的收益率是到期收益率 D.到期收益率高的债券,通常久期也高 A.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互换B.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互换 C.不同利息率之间的互换D.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互换

10.以下关于债券收益率说法正确的为

(B

A.市场中债券报价用的收益率是票面利率 C.到期收益率高的债券,通常价格也高

11.某息票率为 5.25%的债券收益率为 4.85%,该债券价格应A. 大于B. 等于C. 小于 12.目前,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A)票面价值。D. 不相关

D)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A.吸收公众存款 B.央行贷款 C.中央财政拨款)。

B.中债 5 年期国债指数 D.中债 10 年期国债指数

D.发行债券

13.国泰基金国债 ETF 跟踪的指数是A.上证 5 年期国债指数 C.上证 10 年期国债指数

(A

14.投资者做空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 20 手,开仓价格为 97.702,若期货结算价格下

跌至 97.638,其持仓盈亏为

(B)元(不计交易成本)。

A.1280B.12800C.-1280D.-12800

15.投资者做多 5 手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开仓价格为 98.880,平仓价格为 98.124,其盈亏是(A)元(不计交易成本)。

(C)。A.-37800B.37800C.-3780D.3780

16.若组合的基点价值为 32000,希望将基点价值降至 20000,国债期货合约的基点价值为 1100,则应该A.卖出 10 手国债期货B.买入 10 手国债期货 C.卖出 11 手国债期货D.买入 11 手国债期货

17.某债券组合价值为 1 亿元,久期为 5。若投资经理买入国债期货合约 20 手,价值 1950

万元,国债期货久期 6.5,则该组合的久期变为A.6.3B.6.2375C.6.2675D.6.185

(C)。B)。

D.先上升,后下降 18.当固定票息债券的收益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将(A.上升B.下降C.不变

19.若某公司债的收益率为 7.32%,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为 3.56%,则导致该公司债收益率更

高的主要原因是(A)。

(D)。A.信用风险B.利率风险C.购买力风险D.再投资风险

20.债券 A 价格为 105 元,到期收益率为 5%;债券 B 价格为 100 元,到期收益率为 3%。关

于债券 A 和债券 B 投资价值的合理判断是A.债券 A 较高B.债券 B 较高C.两者投资价值相等 D.不能确定

21.国债期货合约的发票价格等于

(C)。

A.期货结算价格×转换因子

B.期货结算价格×转换因子+买券利息 C.期货结算价格×转换因子+应计利息

D.期货结算价格×转换因子+应计利息-买券利息)。

B.CTD 基点价值/CTD 的转换因子 D.非 CTD 券的基点价值 22.国债期货合约的基点价值约等于A.CTD 基点价值

C.CTD 基点价值*CTD 的转换因子

(B 23.按照持有成本模型,当短期无风险资金利率上升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国债期货的价格会(A)。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24.目前即期利率曲线正常,如果预期短期利率下跌幅度超过长期利率,导致收益曲线变陡,应该(A)。

A.买入短期国债,卖出长期国债 B.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

C.进行收取浮动利率、支付固定利率的利率互换 D.进行收取固定利率、支付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

25.如果收益率曲线的整体形状是向下倾斜的,按照市场分割理论(C)。

A.收益率将下行

B.短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C.长期国债购买需求相对旺盛将导致长期收益率较低 D.长期国债购买需求相对旺盛将导致未来收益率将下行

26.2012 年 1 月 3 日的 3×5 远期利率指的是(A)的利率。

A.2012 年 4 月 3 日至 2012 年 6 月 3 日 B.2012 年 1 月 3 日至 2012 年 4 月 3 日 C.2012 年 4 月 3 日至 2012 年 7 月 3 日 D.2012 年 1 月 3 日至 2012 年 9 月 3 日

27.按连续复利计息,3 个月的无风险利率是 5.25%,12 个月的无风险利率是 5.75%,3 个

月之后执行的为期 9 个月的远期利率是(B)。

A.5.96%B.5.92%C.5.88%D.5.84%

28.根据预期理论,如果市场认为收益率在未来会上升,则期限较长债券的收益率会(A

期限较短债券的收益率。A.高于B.等于C.低于D.不确定

29.对于利率期货和远期利率协议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远期利率协议属于场外交易,利率期货属于交易所内交易 B.远期利率协议存在信用风险,利率期货信用风险极小 C.两者共同点是每日发生现金流

D.远期利率协议的交易金额和交割日期都不受限制,利率期货是标准化的契约交易

30.世界上最早推出利率期货合约的国家是(C)。

A.英国B.法国C.美国

D.荷兰

31.以下关于 1992 年推出的国债期货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1992 年 12 月 28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推出了国债期货 B.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最初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开放 C.上市初期国债期货交投非常清淡,市场很不活跃)D.1992 年至 1995 年国债期货试点时期,国债期货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

32.国债期货合约是一种A.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C.股票风险管理工具(A)。

B.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D.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33.国债期货属于(A)。

B A.利率期货B.汇率期货

34.中金所上市的首个国债期货产品为(A.3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 C.7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

C.股票期货 D.商品期货)。

B.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 D.10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

35.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报价方式是A.百元净价报价B.百元全价报价 C.千元净价报价D.千元全价报价

(A)。

36.中金所的 5 年期国债期货涨跌停板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A.±1%B.±2%C.±3%D.±4%

37.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最小变动价位是A.0.01 元B.0.005 元C.0.002 元D.0.001 元 38.我国当前上市的国债期货可交割券的剩余期限为(A.3-5 年B.3-7 年C.3-6 年

(B)。

(C)。)。

D.4-7 年

D

39.根据《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交易细则》,2014 年 3 月 4 日,市场上交易的国债期货合约

有(B)。

A.TF1406,TF1409,TF1412B.TF1403,TF1406,TF1409

C.TF1403,TF1404,TF1406D.TF1403,TF1406,TF1409,TF1412

40.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B)

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A)。A.证券公司B.期货公司C.银行 41.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的当日结算价为

D.基金公司

A.最后一小时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的加权平均值 B.最后半小时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的加权平均值 C.最后一分钟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的加权平均值 D.最后三十秒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的加权平均值

42.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当日结算价的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A.1B.2C.3D.4

43.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新合约挂牌时间为((C)位。

C)。A.到期合约到期前两个月的第一个交易日 B.到期合约到期前一个月的第一个交易日 C.到期合约最后交易日的下一个交易日

D.到期合约最后交易日的下一个月第一个交易日

44.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交易的最小下单数量为(A.1B.5C.8

A)手。

D.10

45.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集合竞价指令撮合时间为(A.9:04-9:05B.9:19-9:20C.9:09-9:10

46.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集合竞价指令申报时间为(A.9:00-9:09B.9:10-9:14C.9:05-9:09

D D)。

D.9:14-9:15)。

D.9:00-9:14

47.某投资者买入 100 手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若当天收盘结算后他的保证金账户有 350 万元,该合约结算价为 92.820 元,次日该合约下跌,结算价为 92.520 元,该投资

者的保证金比例是 3%,那么为维持该持仓,该投资者应该(A.追缴 30 万元保证金B.追缴 9000 元保证金 C.无需追缴保证金D.追缴 3 万元保证金

48.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上市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盘基准价的±4%,上市首日有成交的,于下一交易日

C)。

(A)涨跌停板幅度。)。A.恢复到合约规定的B.继续执行前一交易日的 C.扩大前一交易日的D.不执行

49.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盘基准价的A.±2%B.±6%C.±5%D.±4%

(D

50.国债期货最后交易日进入交割的,待交割国债的应计利息计算截止日为A.最后交易日B.意向申报日C.交券日D.配对缴款日 51.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最后交易日的交割结算价为

(D)。

(D)。

A.最后交易日的开盘价B.最后交易日前一日结算价

C.最后交易日收盘价D.最后交易日全天成交量加权平均价

52.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交割货款的计算公式为

(B)。

A.交割结算价+应计利息

B.(交割结算价×转换因子+应计利息)×合约面值/100 C.交割结算价+应计利息×转换因子 D.(交割结算价+应计利息)×转换因子

53.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实物交割的配对原则是

(A)。

A.“同市场优先”原则B.“时间优先”原则

C.“价格优先”原则D.“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 54.国债期货合约的最小交割单位是(A.5B.10

B)手。C.20

D.50

55.在下列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可交割债券中,关于转换因子的判断正确的是(A.剩余期限 4.79 年,票面利率 2.90%的国债,转换因子大于 1 B.剩余期限 4.62 年,票面利率 3.65%的国债,转换因子小于 1 C.剩余期限 6.90 年,票面利率 3.94%的国债,转换因子大于 1 D.剩余期限 4.25 年,票面利率 3.09%的国债,转换因子小于 1

C)。

56.假设 5 年期国债期货某可交割债券的票面利率为 5%,则该债券的转换因子A.大于 1B.小于 1C.等于 1D.无法确定

(A)。

57.中金所 5 年期国债期货可交割券的转换因子在合约上市时公布,在合约存续期间其数值(A。

A)。D.等于 0 A.不变B.每日变动一次C.每月变动一次D.每周变动一次

58.国债期货中,隐含回购利率越高的债券,其净基差一般(59.已知某国债期货合约在某交易日的发票价格为 119.014 元,对应标的物的现券价格(全

价)为 115.679 元,交易日距离交割日刚好 3 个月,且在此期间无付息,则该可交割国

债的隐含回购利率(IRR)是

(C。

A.7.654%B.3.75%C.11.53%D.-3.61%

60.国债期货合约可以用(B)作为期货合约 DV01 和久期的近似值。

A.“最便宜可交割券的 DV01”和“最便宜可交割券的久期”

B.“最便宜可交割券的 DV01/对应的转换因子”和“最便宜可交割券的久期” C.“最便宜可交割券的 DV01”和“最便宜可交割券的久期/对应的转换因子”

D.“最便宜可交割券的 DV01/对应的转换因子”和“最便宜可交割券的久期/对应的转换因 子”

61.根据判断最便宜可交割券的经验法则,对久期相同的债券来说,收益率高的国债价格与

收益率低的国债价格相比

(A)

A.更便宜B.更昂贵C.相同D.无法确定

62.假设某国国债期货合约的名义标准券利率是 6%,但目前市场上相近期限国债的利率通

常在 2%左右。若该国债期货合约的可交割券范围为 15-25 年,那么按照经验法则,此

时最便宜可交割券应该为剩余期限接近A.25B.15C.20D.5

(B)的债券。

(d)。63.如果预期未来货币政策从紧,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应在市场上A.做多国债基差B.做空国债基差C.买入国债期货D.卖出国债期货 64.2014 年 2 月 18 日,央行近半年来首次进行正回购,其行为对国债期货的影响为(A.释放流动性,导致利率下跌,国债期货上涨 B.释放流动性,导致利率上涨,国债期货下跌 C.收缩流动性,导致利率上涨,国债期货下跌 D.收缩流动性,导致利率下跌,国债期货上涨

C)。)。

65.如果预期未来我国 GDP 增速将加速上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应当在国债期货上(B

A.做多B.做空

C.平仓空头头寸D.买远月合约,卖近月合约

66.2013 年 2 月 27 日,国债期货 TF1403 合约价格为 92.640 元,其可交割国债 140003 净

价为 101.2812 元,转换因子 1.0877,140003 对应的基差为(A。A.0.5167B.8.6412C.7.8992D.0.0058

67.国债期货净基差等于基差减去(D)。

A.应计利息B.买券利息

C.资金成本

D.持有收益

68.国债期货价格为 100,某可交割券的转换因子为 1.0100,债券全价为 106,应计利息为 0.8,持有收益为 2.8,则净基差为(B。A.2.2B.1.4C.2.4D.4.2

69.投资者预计某公司的信用状况会明显好转,同时预计未来市场利率会上涨,其应该(B。

A.做多该公司信用债,做多国债期货B.做多该公司信用债,做空国债期货 C.做空该公司信用债,做多国债期货D.做空该公司信用债,做空国债期货

70.当观测到国债基差高于设定的无套利区间,投资者应采用的期现套利交易策略是(B

A.做多现货,做空期货B.做空现货,做多期货 C.做空现货,做空期货D.做多现货,做多期货

71.进行中金所国债期货基差交易时,期货、现货的数量比例是 CF:1(CF 表示转换因子),进入交割前,需要将数量比例调整至(D。

A.1:1B.1:CFC.2:1D.无需调整

72.投资者适宜进行做多基差操作的情形是(A。

A.基差扩大B.基差缩小C.基差不变

D.基差大幅波动

73.如果某国债现货的转换因子是 1.0267,则进行基差交易时,以下期货和现货数量配比

最合适的是(D。

A.期货 51 手,现货 50 手B.期货 50 手,现货 51 手 C.期货 26 手,现货 25 手D.期货 41 手,现货 40 手

74.若国债期货合约 TF1403 的 CTD 券价格为 101 元,修正久期为 6.8,转换因子为 1.005,国债期货合约的基点价值为(c)。)。

A.690.2 B.687.5 C.683.4 D.672.3

75.若国债期货合约 TF1403 的 CTD 券价格为 101 元,修正久期为 6.8,转换因子为 1.005。

假设债券组合的价值为 1000 万元,组合的修正久期为 6.65,如要对冲该组合的利率风

险,需要国债期货合约的数量约为(C)手(国债期货合约规模为 100 万元/手)。

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6

关键词:波动性;套期保值;沪深300指数期货;中国国债期货

一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性降低,并趋向平稳,是一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影响资本市场的波动性的因素有很多,金融衍生品便是其中重要一个。金融衍生品是以股票,债券等基础金融产品为基本变量派生出来的产品。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对于标的资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例如Lee和Ohk(1992)以1984年至1988年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与恒生指数为例进行了关系研究;李卓(2007)对我国台湾地区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标的资产市场的波动性。即金融衍生产品的套期保值功能,是其能有效地降低标的资产市场的波动性的重要原因。

中国国债期货时隔十八年,于2013年9月6日再度登上历史舞台,再加上我国于2010年推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我国的金融期货交易所上上市的期货品种已达到了两个。两种金融期货推出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性都发生了改变。下面具体分析波动性改变的方向和原因。

1.波动性改变的方向

波动性的估计和预测最早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公式为:

在实际中假定平均收益为零。由于不需要估计平均回报,所以波动性的估计式中的自由度由n-1变成n,即:

1.1股票市场

我国于2010年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为了研究引入沪深300指数期货后标的资产市场的波动性的变化,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市场,分别取其2009年和2010年的日收盘价为样本。

根据简单移动平均法得出2009年日波动率为0000427484。

根据简单移动平均法得出2010年日波动率为0000250381。

由此可以直观看出引入沪深300指数期货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降低了。

1.2债券市场

接下来研究引入国债期货后国债市场的波动性的变化。在这里以上证国债指数为标的市场。由于国债期货推出时间不久,为了便于比较,只提取上证国债指数2013年的6月至8月的和9月至11月的日收盘价为样本。

根据简单移动平均法得出2013年6月至8月日波动率为0000902192。

根据简单移动平均法得出2013年9月至11月日波动率为00010800103。

由此可以直观看出引入国债期货后,国债市场的波动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2.波动性改变的原因

2.1股票市场

(1)自2005年4月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量限制股被解禁。限制股解禁将增加市场供给,同时在股票市场资金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将会造成供需不平衡,造成股价的大幅度波动,造成股市波动率增大。另外限制股上市时间一般比较集中,更加剧了这一结果。

由图可知,2009年解禁股数是2010年的2倍以上,所以2009年股票市场的波动率受解禁股影响的程度要比2010年大。

(2)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可知,每一种股票的风险是由其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组成。系统风险是由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税制改革等等。系统风险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根据证券市场线可知,利用尽可能与市场组合表现一致的股指指数的衍生产品进行对冲,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风险。在资产组合理论中,市场组合指由风险证券构成,并且其成员证券的投资比例与整个市场上风险证券的相对市值比例一致的证券组合。沪深300指数十分接近市场组合,可以用来对冲系统风险。沪深300指数期货允许机构投资者进入。2010 年底在中国A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比例达到了 51%①。机构投资者拥有极大的套期保值需求。2010年按单边计算,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交易量为45873295手,成交额约为41万亿元,而2010年沪深股市总市值为2654万亿元。由以上分析可得到2010年沪深300指数期货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有效地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2.2债券市场

(1)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即利率上升,债券价值下降;利率下降,债券价值上升。换句话说,利率的波动性增加将会增加债券的波动性。而增加利率波动性的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利率的市场化。我国1995年国债期货试点暂停的主要原因便是我国的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近几年来,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的上限调整为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下限则为基准利率的08倍。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从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由图可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的的波动呈现增加的趋势,这必将导致国债价格的波动性增加。

(2)截止2012年8月,我国存量国债为78669万亿元占国内证券市场的3136%。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持有约79%,总计62148万亿元②。所以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具有强烈的套期保值需求。2013年9月6日重新上市的国债期货暂不允许银行类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进入,这无疑会大量减少国债期货的需求量。从2013年9月6日到12月20日,按单边计算,国债期货交易量仅为310558手,成交额仅为2897亿元。

由图可知,国债期货的发展后劲不足,交易清淡。这严重阻碍了国债期货通过套期保值作用来降低国债市场波动性。

(3)进行套期保值必须满足一个重要的条件:必须选择与现货高度相关的期货品种来进行套期保值,否则就难以保证期货合约头寸的价值变动与实际的﹑预期的现货头寸的价值变动大致相当,便无法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要实现高度相关,便要保证期货的标的资产与现货受到相近的供求等关系的影响。根据市场分割理论可知,具有不同期限债券的市场完全独立和相互分割,它们在不同的相互分割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各自达到平衡,也就是说以一种期限的债券为标的资产的期货品种很难为其他期限的债券进行套期保值。在美国,为了有效对冲国债风险,分别存在着CBOT的美国2年期国债期货﹑3年期国债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10年期国债期货和美国长期国债期货。于2013年9月6日再度登上历史舞台的国债期货的合约标的为面值为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为3%的名义中期国债,可交割国债为合约到期月首日剩余期限为4-7年的记账式附息国债。从此可以看出5年期国债期货主要是为中期国债进行套期保值的。中期国债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包含1年但不含10年)。

由上表可以看出属于短期和长期国债有3491%。所以只以现有的5年期国债期货无法完全对冲我国国债的风险,这也影响到国债期货通过套期保值作用来降低国债市场波动性。(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澜,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N],企业导报,2012年第22期;

[2]罗进辉,机构投资者持股、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J],投资研究,2013年第一期;

[3](美)史密森,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和GTA国泰安经济研究数据库

注解

①罗进辉,机构投资者持股、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J],投资研究,2013年第一期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及其市场 篇7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历程及问题

1979年以前, 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1984年中国银行率先开始了代为客户进行境外外汇期货的交易。1992年6月, 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合法的外汇期货市场。1993年上海外汇调剂中心被迫停止了人民币汇率期货交易, 199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废除《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 至此我国境外金融期货交易完全停止。1993年3月10日, 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开办了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此9月底全部平仓停止了交易。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交易, 股指期货的推出, 标志着金融衍生品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 这对于发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5年8月21日恢复权证交易。1993年12月28日上海证交所正式推出了我国第一张国债期货合约, 此后北京交易所、广州商品交易所、武汉证券交易所和天津、沈阳、四川等地共计13家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中心开展了国债期货交易, 到1995年, 各地挂牌的国债期货合约已达60多个品种。又由于各方原因于1995年5月17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关闭。

虽然我国近年来,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有较快发展, 但是, 尽管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们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 我国金融基础市场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还相对落后。衍生品现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只有市场化程度提高, 规模扩大, 市场参与面广泛, 交易活跃, 才具备了深度开发的条件。其次, 健全的监管管理体系还未建成。健全的监管体系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 无论对中国还是全球而言,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是发展的当务之急。再次, 衍生品的种类也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产品种类少, 应用领域狭窄, 多元化发展不成熟。还有,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人才储备不足, 亦是限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

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 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衍生品有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功能。金融衍生品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国家总体的金融风险, 吸纳社会闲置资金, 有效地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这些是发展金融衍生品毋庸置疑的好处。

我国对金融衍生品存在着巨大的需求。随着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及利率逐步市场化改革, 使以外币结算的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需要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 规避汇率波动。一些个人投资者也在扩大对外汇衍生品的需求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 利率波动逐步加大, 风险日趋明显, 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为了避险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同时, 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波动, 理性投资者迫切需要股票衍生品为其规避风险。

明晰金融资产价格机制, 使金融市场注入活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缺乏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 使得我国投资者的盈利方式单一, 投资者无法充分利用市场投机, 无法通过方向交易获利。而从市场整体来看, 资产价格的不稳定, 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总体来看,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不能因为此次金融危机中衍生品备受指责而止步不前, 而是需要大力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 企业及市场发展越来越需要资金的支持。社会对金融市场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的要求就越高, 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本身就是这种需求的结果。证券化融资的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以保证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为直接融资提供分散、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建议

1、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次序。

金融衍生品种类众多,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重点先发展场内市场, 先进一步完善商品期货市场, 其次, 对较为完善和健全的股票市场推出股指期货以及股票期货, 再次, 在我国逐步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 推出债券期货, 以及期权互换等其他衍生品, 最后是场外衍生品。场外交易可以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间拆借和外汇交易的基础上发展, 期权与互换市场更加复杂, 初始条件也更为严格, 可在远期、期货市场取得经验后, 再逐步发展先可进行远期交易, 其次可发展互换业务。

2、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市场建设。

国内金融市场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低, 应该开发多元电子化、网络化交易模式, 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基础市场是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后盾, 我国市场的不发达限制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增强其活性及规模, 衍生品市场才能够更有力的发展。

3、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提高市场信息的披露程度和公开性。

衍生品市场的高风险性使得其必须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进程。一定程度的信息公开和披露使得投资者能够把握投资方向减少损失。健全了市场的运作规则, 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对市场以警示作用。严格进行资格审查, 限制投机需求, 促进衍生品市场健康和谐发展。

4、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技术性高, 结构复杂, 需要专家型人才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

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给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要求监管者对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机制、交易制度、交割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有充足的认识。目前我国的衍生品市场不发达导致人才储备不足, 我们要大力培养和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5、加强对衍生品的正确宣传和引导, 使交易者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的作用, 客观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理性进行投资。

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使得机构和个人客户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学习和研究, 积极参加市场监管机构培训, 从各个方面评估自己的经济风险承受能力, 提高对衍生品的分析能力, 作出正确的判断, 减少损失。同时, 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理性投资。商业银行及投资机构要同时建立良好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保护金融消费者, 防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

四、总结

国内衍生产品交易虽然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 但仍然不够活跃, 对于我国来说, 规范和发展衍生产品交易是金融改革的必然之举。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现况和趋势, 可以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潜力巨大。期货交易所在开发新品种、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这为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应不断地开拓新领域, 结合我国国情及社会条件, 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利用后发性优势, 同步于金融整体市场的发展, 同时注重趋利避害, 监管与发展同步, 防止产生巨大风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必将对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金融活动全球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规避风险, 并能够在风险中取得收益, 应寻找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的规律, 大力发展自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本文就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问题, 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问题,必要性,建议

参考文献

[1]郑秀君.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历程分析及启示[J].江苏商论, 2008, (07) .

[2]郭俊梅.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

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8

(一) 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 (financialderivativeinstrument) 是20世纪70、80年代全球金融创新 (financialinnovation)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金融现货 (如货币、外汇、存贷款、股票、债券等) 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的未来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产品。

(二) 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出于规避汇率风险、逃避金融监管等需要,金融衍生品市场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长。

单位:十亿美元

注:名义价值是指在报告期订立但尚未清算的名义价值;市场总值是指用报告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所有开口合同的市场价值。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BIS) , "Amounts outstanding of over-the-counter (O TC) derivatives", December 2008.

(三)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相对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就相对有些迟缓,而且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还是进行了一些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外汇期货、国债期货、指数期货及配股权证等交易品种。

资料来源:据《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各期资料整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存在的时间短,并始终在无序的状态下发展。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我国至今未能建立起真正意义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但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必将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品时代的到来。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的危害

金融衍生品虽为避险而生,但因其自身存在高杠杆性、高风险性和虚拟性,而具有潜在的巨大风险和破坏性,一旦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将会极大的危害本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又由于全球市场的紧密相关性,这种危害很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一) 扭曲金融衍生品的价格

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会扭曲金融衍生品的价格,从而不能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投机活动和道德风险等造成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的因素若得不到遏制,必然使金融衍生品的价格非理性的波动,造成金融衍生品价格的扭曲。金融衍生品价格倘若是扭曲的、人为制造的,不仅不能反映供求关系,反而会误导社会总生产和消费,最终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效率。

(二) 扭曲社会财富公平再分配功能

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会扭曲社会财富公平再分配功能。金融衍生品特有的杠杆交易功能很容易使一些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大户凭借资金优势操纵市场,结果导致大多数金融衍生品参与者损失惨重,社会财富分配结构迅速被改变,进而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 累积和提升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会累积和提升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虽然金融衍生品能够发挥分散或转移风险的正向功能,但是一旦市场失灵,它也会累积和提升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一是虚拟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运动过程中有脱离实体部门的趋势,而金融衍生品正是金融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一旦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从而使金融衍生品脱离实体经济的程度过大,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向泡沫经济,进而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二是从微观金融而言,金融衍生品本来是为风险厌恶者提供转移风险的工具,然而,其表外业务以及以小博大的特征可能会提升和累积金融体系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

(四) 引发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失灵若没有及时的得到控制,将引发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以下是由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而引发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再一次的提醒我们,防范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加强监管的重要性。

数据来源:张邦辉:《金融衍生品市场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第540~573页。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国外经验分析

世界各国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无一不是从建立并强化期货监管体制入手,监管的发展趋势都是政府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并在各种法规保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政府严格监管、民间机构自律和金融交易所内部风险控制三位一体的有机管理体制,同时积极寻求监管的国际合作。目前世界各国的具体形式又略有不同,其中有三种典型的监管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集中立法型”;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自我管理型”;三是日本的“金融行政型”。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各年统计数据分析可知,英、美、日三国金融衍生品日均交易量之和占全球日均交易总量的60%以上。因而深入了解这些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尤其是将美国、英国、日本这三种典型的监管模式作比较分析,无疑将给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一)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特点及评价

1.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特点。

美国对衍生品市场实行了“三级监管体系”的监管模式,即政府监管、行业监管的自律与交易所自我管理的监管体系。但是主要还是以政府监管为主,所以可以说美国的监管模式属于立法型政府监管。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多头管理,即多个监管机构并存的模式;另一种是单一的监管机构的模式。美国政府对衍生品市场实行的是多头监管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受到众多的谴责,但这种模式却是由美国衍生品市场的特点决定的。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之大,单一的机构难以对其进行监管,所以这种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正式的立法管制,但其缺陷是无法对金融市场进行面面具到的监管,甚至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正是这种监管上的缺陷促使美国成为现代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发祥地。但是同时也要警惕这种监管模式的风险性。

2. 对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的评价。

美国的监管模式是立法型政府监管模式,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这种监管模式的优点在于: (1) 具有超脱于市场竞争者之外的监管机构能更公平、客观、严格地发挥监管职能,更好地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2) 各类综合性和专门性法规齐全,提高了监管的权威和严密性。但这种监管模式也有其弊端: (1)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单靠政府机构而缺乏自律组织的配合很难实现既有效管理又不过多行政干涉的目标; (2) 与自律性机构相比,政府离市场较远,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这使得政府的监管成本上升,效率下降,而且不利于随时察觉市场变化,从而使监管落后。

(二) 英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特点及评价

1. 英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特点。

英国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基本上沿袭了美国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交易所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除了某些必要的国家立法外,英国政府对衍生品市场的干预较少,主要以行业组织和交易所以及衍生品交易参与者的自我监管为主。政府监管机构主要是通过行业协会、交易所制定交易法规条例来保证衍生品市场交易的正常进行。

英国与美国一样也以功能监管为主线,而且监管制度也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是美国的政府监管实行多头监管,而英国则由英国金融服务局统一实施政府的监管工作。

2. 对英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模式的评价。

英国和美国在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上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模式强调正式的立法管制,英国模式强调金融机构的自律。而这种自律模式的优点有: (1) 自律性组织由市场参与者组成,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能对市场存在的问题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比政府监管机构更有效率; (2) 自律监管机构采取非正式、灵活的方式,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果。而这种监管模式也有其弊端: (1) 没有统一的专门法规,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2) 非制度化规范的监管易滋生腐败现象,存在权力寻租问题; (3) 由于非规范化、弹性大、监管者的主观因素、人为色彩对监管有很大影响,随意性大会导致监管标准不一致。

(三) 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特点及评价

日本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相当严密。在金融衍生品迅速发展的世界形势下,日本禁止本国的交易所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只能到其他国家的交易所进行交易,但这一状况近年来已经得到改善。按照哈耶克的观点,日本政府对金融市场具体操作的运营也加以干涉,这种不了解实际情况却掌握了决策权的监管模式,日本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典型的知识与决策权不相对应。

总体来说,日本的金融监管是行政式的。金融政策和监管大多是基于国家权力强制进行,“金融行政”非常直观地表达了金融管制的日本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垄断利益的获得,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留下过度保护的后遗症,遭到市场规律的惩罚。

四、国外的监管经验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启示

通过以上美国、英国、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比较分析,要做好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工作,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 加强政府立法

政府最重要的责任是给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创造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市场条件,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交易体系,维护交易各方的正当权益,保证交易活动的有序进行,从而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二) 重视行业自律

在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初期我们就应该重视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行业自律组织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属于三级监管中一级,是对国家监管当局不断加强对金融衍生品进行宏观监管的重要补充。

(三) 强调交易所和企业自律

交易所在衍生品交易的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作为国家监管机构制定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作为市场交易情况的监督者和信息反馈者,在国家监管机构和广大交易商之间起了一个沟通桥梁的作用。交易所的自我管理是整个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它对保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性竞争原则,对保持市场高效性和流动性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交易所会员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所组成,因而在充分发挥交易所风险内部控制功能的同时,必须强调企业自律。如果每一个企业都能很好的控制风险,那么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就会有大幅降低。

(四) 寻求国际合作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逃避监管的产物,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是个世界性难题,不仅需要每个国家和地区各自搞好本国本地区的监管, 而且还需要国际社会进行广泛的监管合作。尤其是我们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为了有效降低风险,更应该重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合作。

摘要:金融衍生品虽为避险而生, 但因其自身存在高杠杆性、高风险性和虚拟性, 具有潜在的巨大风险和破坏性, 一旦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 将会极大的危害本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三种典型的监管模式作比较分析, 给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是:应加强政府立法, 重视行业自律, 强调交易所和企业自律, 寻求国际合作。

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9

2005年8月,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 通过整合沪深交易所现有指数资源, 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提供标的指数。2006年9月, 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挂牌成立。2010年4月, 股指期货的第一个合约正式推出。此后, 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现阶段, 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保护金融资源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同时, 推出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对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提出了新挑战与许多新课题, 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联合监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金融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和诸多相互影响的渠道, 两市场的联合监管问题一直是各国资本市场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之一, IOSC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自成立以来, 也在许多公开文件 (如IOSCOPD154、IOSCOPD124以及IOSCOPD86等) 中对联合监管实践提供了指引。在中国推出衍生品交易过程中, 国内外跨市场联合监管的经验与教训以及IOSCO的指引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然而, 正如各国监管当局以及IOSCO一致认同的那样:一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与体系的建设必须以该国资本市场发展情况为基础。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 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 例如, 作为持股人的国家在上市公司经营中的非市场行为、卖空机制尚不完善以及许多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尚存在误区等。另外,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成立意味着:在近期, 金融衍生品与标的现货将在不同的交易所挂牌交易;在未来, 类似的、甚至同样的金融衍生品可能在不同的交易所挂牌交易。

这些因素都要求对中国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联合监管的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 并对衍生品交易推出过程中跨市场联合监管制度框架与演进路径进行设计与优化。良好的跨市场联合监管体系对于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 良好的跨市场联合监管体系, 通过适当的信息共享机制与有效的监管合作, 能够及时发现跨市场的操纵与欺诈等行为, 避免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进而起到保护投资者与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的作用。例如, 在“三二七”以及“三一九”等一系列国债期货事件中, 由于最初监管体系未能及时发现与控制多方的逼仓操纵行为, 导致空方违规大量透支, 最终造成了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国债期货市场的停止交易。

其次, 合理设计的跨市场联合监管体系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和减少监管冲突。例如在美国, SEC与CFTC通过“目标测试”的方法决定双方的管辖权, 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跨市场监管的监管冲突, 降低了相关监管成本。另外在设计跨市场联合监管制度中, 适当引入“监管竞争” (Pistor、Xu, 2005) , 则可以有效降低监管体系中的官僚作风, 提高监管效率。

二、国际上金融现货与衍生品跨市场联合监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金融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多发性使金融监管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金融监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了如金融脆弱说、公共利益说、管制俘获说、管制供求说、管制寻租说等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回答为什么要对金融业进行监管或者说金融业是否需要监管这个问题。Merton和Bodie (2000) , 突破了Stigler (1974) 的观点, 提出了功能观的监管理论。他们认为, 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监管体系比基于机构观点的金融监管体系更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Pistor和Xu (2005) 在其此前 (2003) 的不完备法律 (incomplete law) 分析框架下, 提出了监管竞争理论, 在对美国公司法体系与上世纪末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在多个监管者间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促进市场经济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些监管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间的互动关系, 为设计与优化跨市场监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自从美国1987年股灾之后, 研究者逐渐重视对衍生品市场与现货市场互动关系的分析。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衍生品市场的引入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方面。部分研究表明期货市场的引入使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小, 如, Lee和Ohk (1992) 、Bessembinder (1993) 以及Antoniou和Holmes (1995) 等分别对S&P500、香港恒生以及FT-SE100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 认为股指期货提高了现货市场信息流的速度与质量, 从而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而更多的实证研究表明, 引入期货市场交易后, 现货市场波动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 Edward (1988) 、Baldauf和Santoni (1991) 、Gerety和Mulherin (1994) 以及Pericli和Koutmos (1997) 等。此外, 还有少部分较早的研究认为期货市场的引入导致了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增加, 如, Harris (1989) 与Damodaran (1990) 等。 (2) 股票指数期货到期日效应方面。实证研究表明, 股指期货所引致的股市“跳跃性”波动绝大多数集中在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日。套利者在期货合同到期时对其现货头寸进行平仓了结, 可能使得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加剧, 即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存在着“到期日效应”。Stoll和Whaley (1990a, 1990b) 的实证研究发现, 在股指期货合同到期日, 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与交易量显著增大。 (3)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信息传播方面。很多学者对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先行—滞后关系进行了研究, 如, Kyle (1985) 、Admati和Pfleiderer (1988) 、Grossman和Miller (1988) 、Stoll和Whaley (1990b) 以及Kawaller、Koch和Koch (1998) 等, 并提出交易成本的存在、资本需求以及卖空限制等因素导致指数期货与现货指数收益率之间的先行滞后关系。

国内一些学者 (如谭燕芝、蔡伟贤 (2005) , 陈晗、王玮 (2005) 以及吕筱萍 (2002) 等)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也对中国跨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在2006年第十六期联合研究计划中, 以“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跨市监管研究”为题立项进行了研究。

三、基于IOSCO框架体系的联合监管实践设计

IOSCO在对许多国家 (包括成熟市场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 的资本市场监管实践活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公开文件的形式为各国资本市场监管当局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供指引。其中一些文件涉及了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联合监管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件主要包括:

IOSCOPD154和IOSCOPD155是对资本市场监管目标与原则的陈述。在这两个文件中, 多处提到了良好跨市场联合监管体系的目标与基本要素。IOSCOPD154提出适当的授权、完善的监管程序、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高素质的监管人才是实现跨市场监管体系目标的保障。IOSCOPD155则对上述四个要素的详细特征进行了说明。

IOSCOPD124与IOSCOPD86主要关注跨市场联合监管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方面的问题。特别地, IO-SCOPD86对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与恰当的信息共享内容的一些细节特征进行了说明。

上述文件对于中国构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联合监管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参照文件中对于良好跨市场监管体系特征的描述, 依据相关金融经济理论, 就可以对跨市场监管体系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与优化。

参考文献

[1]Admati, A.and P.Pfleiderer (1991) , Sunshine trad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equilibrium,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4:443-481.

[2]IOSCO (2003) ,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IOSCO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IOSCOPD155.

[3]IOSCO (2003) ,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IOSCOPD154.

[4]Pistor, K.and C.Xu (2005) , Governing stock marke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lessons from China, 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7:184-210.

[5]陈晗, 王玮.美国外汇衍生品监管权限的演变及借鉴[J].证券市场导报, 2005, (8) .

[6]吕筱萍.衍生品市场价格操纵的机理分析———以期货市场为例对市场操纵的剖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2, (7) .

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10

1. 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所谓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即由金融基础工具(如股票和债券)衍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各种组合形式的总称,但是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同的是,其本身并没有货币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货币、汇率、证券等的价值衍生出来的。从金融衍生品的种类上来看,它主要由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构成。目前,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从金融衍生品的合约类型来看,可以分为标准化合约和非标准化合约两类。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合约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并且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同意以协议价格卖出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空头,同意以协议价格买入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多头,它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汇率波动的风险。此外,还有介于这两种合约的其他金融衍生品类型,如期权和掉期两大类。期权既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讨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掉期合约有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利率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2. 金融衍生品的功能

从金融衍生品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机构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化,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及其交易数额不断增加,其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上主要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对经济和金融最主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风险管理。具体说来,金融衍生品能够帮助企业或机构投资者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拓宽金融服务的范围等等,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功能对于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风险防范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1. 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相比尚不够活跃

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类的增多和发展日趋成熟,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近年来也步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以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为例,截至2006年6月底,人民币外汇掉期成交金额为24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利率互换名义本金余额约为171亿元人民币。但是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活跃程度尚嫌不足。2000年以来,国际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较为迅猛,全球场内衍生产品年总成交额从2000年的384.4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08.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9.7%。全球场外衍生产品本金余额从2000年95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6月底的338.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9%。与此同时,境外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较为活跃,出现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互换(NDS)和人民币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 Notes)等产品,其中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从1996年就开始在香港为主的境外离岸市场上进行,2005年日均成交金额在10亿美元左右。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下的各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面临的风险种类与其对行业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不断扩大衍生产品的交易种类和客户范围,改变赢利模式与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 产品同质性较高,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衍生产品设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品种类明显偏少,主要是在借鉴外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基础上推出自己的相关产品,模仿度较高而独创性不足,难以满足中国企业或投资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我国金融衍生品还是以外汇类型为主,其次是利率类型的衍生品,而其他产品做得相对较少,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发行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而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缺少对产品差异化的发展,也就无法争取到较为固定的客户需求。

3. 交易方式单一,复杂程度较高

受到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不足的限制,我国衍生品交易方式比较单一。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是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完成交易后再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盘,或者国内企业与外资移行谈好交易的细节,然后再进行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的交易,最后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完成整个交易。交易方式过于单一一方面限制了交易对象的范围,且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投资主体的投资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金融机构丧失了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发展的主动性。

4. 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设计和监管等环节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投资主体的角度来说,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拥有深厚知识功底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具体操作;从商业银行等金融衍生品的业务主体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金融衍生品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对业务实际操作的经验丰富的交易员、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专门负责人等;从金融衍生品监管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同样需要有金融衍生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金融市场的监管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时间较短,衍生品的种类少,涉及的交易范围窄,该领域的人才储备尚嫌不足。

三、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战略分析

金融衍生品是企业、投资机构、商业银行等参与主体管理金融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稳定金融和经济市场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势在必行。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类较少,交易总量也相对较低,尚不足以满足投资主体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因而应当加大对金融衍生品引入及创新的力度,发展出适合中国投资主体需求的产品。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金融衍生品虽然对整体的国民经济有着积极的效应,但不能因为急于发展,而忽视其负面的经济效应。金融衍生品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使得它在吸引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投机者,这些投机者的投资行为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他们可能行使的消极的投机行为,将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剧烈的波动,甚至导致市场风险的积累,而最终可能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同时,不应当直接放松对衍生产品交易和种类的限制,还应当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控制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与速度,规范投资者行为,防止过度投机现象的发生。

2.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是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衍生品交易的方式及自主性。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均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而这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强,定价技术也非常先进。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妥善利用发挥这一资源,我国通过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市场定价能力,从而达到转变经营模式、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目的。

3.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复杂性,赌气进行风险控制和交易管理需要大量专家型人才进行具体运作。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应当是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国内外有丰富经验的衍生品交易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银行员工素质建设,以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摘要: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种类增多,发展日趋成熟。受其影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交易总额还是衍生品种类都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活跃程度不足,衍生品的种类也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尚不尽如人意。本文以上述问题及其成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现状,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吴玉贞: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7(3)

[2]方琼周昂: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浅析[J].时代经贸,2008(3)

[3]张颖:权证市场的波动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5)

[4]金春宝孔源潘英俊: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2)

美国为金融衍生品装监控 篇11

2009年5月13日,美国监管部门公布新计划,试图管制这个魔鬼。

根据该计划,一些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将被强制要求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另外一些将附加限制投机的条款。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衍生品合约的票面价值2008年底高达680万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负责执行这项计划。这也是奥巴马政府首次就场外衍生品交易监管提出更具体的细节。

美国政府之前对这类交易的监管非常之少。

该计划的目标是防止市场操纵及过度投机。美国监管部门将通过立法获得授权,对那些市场价格影响较大的交易所上市交易合约及场外交易合约设置限制投机的条款。因此强制大部分交易在受监管的交易所,通过电子系统进行交易。只有特别定制的衍生品,即公司之间通过一对一协商形成的、具有独特性质的衍生品,才被允许在场外交易,而且要保存交易记录,定期向监管机构汇报。为确保不遗漏风险,监管机构还可对交易商出售的衍生品数量或机构持有数量进行限制。

新计划被执行之前,很多场外衍生品交易主要通过电话完成,很难进行追踪和记录。这显示了金融危机之前,华尔街在美国国会的游说能力。尽管备受争议,美国国会于2000年通过了《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使衍生品交易无人监管合法化。

作为该计划的主导者,美国财政部特别制定了监管机构改革方案,通过建立强大的单一机构,将此前处于监管死角的大型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高盛、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及巴克莱4大银行2月份曾联合提交给美国财政部类似建议,要求美联储应该将银行监管措施(如资本标准及缴纳保证金制度)扩展至能源公司和对冲基金等非银行机构身上。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dal Services Committee)将于今年6月初举办听证会。评议结果将决定这一计划能否顺利实施。

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全美范围内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商都将受到监管,美国以外,但关联度高的,风险大的也同样要纳入监管,以确保它们不对市场构成系统性风险。

美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亚当·保森衍生品本身不具有内在邪恶性,关键是不能作为一种特制的无现金流动的合约存在,这应是政府监管的核心。

结构性金融顾问公司Octagon Pacific总裁墨博文(Mushtaq Kapasi)作为一个曾经的衍生品创造者,我明白,在中国,那些比较简单而安全的衍生品利润率对外资银行来说太微薄,他们不爱玩。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很多金融机构都是靠金融衍生品活着,这项方案一定会遭到来自华尔街方面的阻力,而且即使通过了比较严格的方案,执行起来也比较难。

《金融时报》美国国会启动了该国金融体系数十年来最大的监管改革,银行、监管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将对此项改革的内容及埋单人展开疯狂的游说活动,结果难料。

《人民日报》从方案内容上看,新监管规则还是较为保守、温和的为定制的衍生品留有场外交易空间,显示美国政府担心过度监管可能窒息金融创新,毁了衍生品交易市场。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篇12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

1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1.1 证券化资产的连锁反应

美国贷款市场对不同的信用金融机构区别对待, 信用低的只能寻找次级贷款。它的首付款比例优惠, 利率通常比优级贷款高2%到3%, 对放贷机构来说是高回报业务。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 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 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 造成了对信贷风险的重新定价。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违约掉期 (Credit Default Swap, CDS) 对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 从而产生了金融风险的放大机制。由于次级贷信用等级低, 存在很高的风险, 而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 不断上调利率, 贷款客户负担增大, 还不起贷款而违约, 引起金融坏账。

担保债券凭证 (collateralized bonds obligation, CBO) 是一群以债券为基础, 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担保贷款凭证 (collateralized loans obligation, CLO) 则是一群以贷款为基础, 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 若在证券化过程中, 作为证券化标的物的资产包括债券和贷款, 则称之为担保债券凭证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 。

CDO等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散次级贷款的风险, 但其自身也存在结构性缺陷。金融机构间存在打包销售的行为, 将次贷打包成证劵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 投资银行又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出售给基金投资者。 (见图一) CDO、CDO平方、立方等产品在同一份基础资产上衍生出众多衍生证券, 当基础资产面临信用风险时, 由于这样的再贷款业务, 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波及了大批的金融机构。

1.2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缺失

美国次贷的快速增长, 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泛滥和政府的监管有着很大关系。OTC金融衍生品市场在美国既不属于美国期监会CFTC的监管, 也不属于美国证监会SEC监管。1974年美国的商品交易法正式免除了美国商品与期货交易委员会对场外市场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责任。因此, 如高风险抵押担保债券、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市场流通债券的再证券化、信用违约互换等市场完全不受监管, 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由于这种OTC交易市场中交易商相互之间持有大量头寸, 从而在该市场上蕴含着极大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从本质上说, 这场危机, 大量资本无法创造利润, 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市场也不无关系。美国的挥霍无度,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充满欺诈的次贷市场纵容了金融泡沫, 并掩盖了实体经济中的矛盾, 以及各国劳动分配的不平均, 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 最后导致了虚拟泡沫的破灭, 引发次贷危机, 使全球各国经济混乱、倒退。

总的来说, 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此次次贷危机, 究其原因是衍生产品的创新过度, 同时缺乏足够的监管造成的。在对待金融衍生品的态度上, 我国不能因噎废食, 应引以为鉴, 深刻反思。

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我国1993-2009年金融衍生品交易指以期货为中心的金融营业。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存在交易品种较少、规模较小、经济功能发挥不充分、市场投资套利现象时有出现等问题。总体规模、运行水平和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风险管理需求也还有较大差异。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新兴金融市场, 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交易成交量来看, 1994年-1995年增长最快, 1996年-2000年一直为负增长, 2001年起, 中国期货市场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起, 全国期货成交量更是呈现大幅增长。2010年4月16日, 我国首个金融期货———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正式上市, 衍生品市场与现货市场将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交易标的期货合约, 普遍存在于国际市场的成熟期货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它将改善市场信息的传导机制, 健全股票市场运行机制, 增强股市定价效率, 形成更加均衡的股票市场, 改变我国股票市场“单边市”状况, 将给整个期货行业带来新的契机。对于这一新交易品种, 我国金融机构还缺乏实战经验。如何驾驭金融衍生品, 是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需面对的问题。

3 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3.1 金融衍生品可以分散风险

在成熟有效的证券市场上, 投资者规避证券投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策略: (1) 随着股市波动, 在多头套期保值交易和空头套期保值交易之间, 通过投资头寸调整实现投资组合风险管理; (2) 运用其他金融工具, 进行风险对冲。美国大量地使用简单的金融衍生产品, 规避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等等。这样使得企业把自己仅有的资金集中在承担行业或者企业内部风险上, 让企业能够更有效率地运转。对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 投资工具较少, 缺乏内生稳定市场的套利机制与“做空机制”, 市场系统性风险偏高, 资产价格传递市场信息的效率就比较低。我国要保证证券市场有序发展, 需提供一个有效的市场供给。为此, 一方面应推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逐步建立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甚至是柜台交易市场在内的完整的证券市场体系。另一方面, 我国有必要推出风险对冲机制, 对市场系统风险进行对冲, 降低投资者的证券投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2010年4月16号我国推出了股指期货, 初步迎合了投资者规避风险需求, 特别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需求。

3.2 金融衍生工具完善金融市场

过去通常把市场简单区分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而把金融市场进一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明确指出, 当前要把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推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基础, 加快推动金融市场建设, 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衍生产品的普及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它连接起传统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 而且提供了风险管理的职能。通过利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 与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相比, 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衍生工具操作时多采用财务杠杆方式, 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同时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不可能得到有效扩大, 融资效率也不可能得到显著改善。适时推出金融衍生产品, 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的工具, 才能完善金融市场, 使之更加健康的发展。

3.3 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当金融衍生品蓬勃兴起之时, 已经引起了一些金融精英和投资者的警惕。股神巴菲特五年前就称金融衍生品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次次贷危机为鉴, 对微观个体分散风险有利的衍生工具, 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金融风险的源头, 反而可能引起风险总量的净增长, 在特定条件下可能酝酿出巨大的金融灾难。因此, 强化对金融衍生品的政府监管、信息披露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是必要之举。

3.3.1

需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在期货市场上存在垄断、操纵市场、欺诈客户、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为了建立一个健康、稳定、有序、高效的期货市场, 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规, 统一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明确监督机构和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责任和权利, 从而利于监管。我国的基本法律框架虽已基本建立, 如《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 但条文过于松散, 使金融监管严密性不足。目前, 我国《期货法》立法程序已经启动, 这将使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交易都有法可依, 从而有利于监管。

3.3.2 全力维护“三公”原则, 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

即维护公开, 公平, 公正的原则, 把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也纳入信息披露之列, 使金融衍生品市场有充分的透明度, 实现市场信息公开化。同时要求市场不存在歧视, 无论投资者还是筹资者, 无论规模大小, 在各方面都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要求监管部门在公开、公平的原则上对一切被监管对象给予公正的待遇。

3.3.3 监督与自律相结合

在加强政府监管, 践行“三公”原则的同时, 也应加强市场参与者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国期货市场在早期试点出现大户恶性操纵事件, 其根源在于没有实行交易所会员的自我监管。国家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管理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 而市场参与者的自我管理则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只有以行政监管为主、以自律监管为辅才能克服期货市场失灵、达到期货市场的监管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振勇.美国金融宏观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 :195-205.

[2]张炜.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J].武汉金融.2009:61-62.

[3]黄达.金融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 :89-92.

[4]张宗新.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与风险控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 :165-181.

[5]《经济热点面对面》编委会.追问美国经济[Z].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2) :58-79.

[6]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5) :135-140.

[7]周春英.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 (.9) :157-158.

[8]田晔, 麦元勋.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J].财政金融.2008 (.5) :160-162.

[9]李寿华, 卢敏.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监管路径的选择[J].财务与金融.2009 (.6) :1-4.

[10]田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41-173.

[11]陈文达, 李阿乙, 廖咸兴.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45.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信息化下一篇:无线信息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