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共8篇)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 篇1
一、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一)市场风险。指市场价格变动造成亏损的风险。这里的市场格变动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变动等。管理市场风险,要的是要及时、准确地评估市场价值,随后计算总敞口额度,严格交易程序,模拟在市场崩溃或流动性引发价格剧烈震荡情况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即所谓“ 压力测试”。
(二)信用风险。即交易合约的对方无力履行义务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一样,控制信用风险也是要测定和估算衍生商品的敞口头寸,并使敞口头寸与所确定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额度相匹配,然后可以像传统信贷业务一样,控制和减少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由于缺乏合约对手而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的风险。 一是市场业务量不足或无法获得市场价格而造成的市场价格风险;二是由于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在市场上出现逆势时按要求追回保证金而造成的金流动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利用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实现降低风险。
(四)运作风险。即人为因素或交易、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失误蒙受亏损的风险,它们本质上均属于管理问题。因此重点应放在提高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素质,提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效率,并在内部管理上实行职责分开,以确保风险处在可控制及可承受的范围。
(五)法律风险。指因合约在法律上的缺陷或无法履行导致损失的风险。在管理中,首先应保证一批熟悉衍生金融工具的专家参与交易法规的制定。另外,应尽量改善内部风险管理, 增强交易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强化安全的结算制度以控制法律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特点来看, 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因为标的资产的未来价格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还受到政治环境、经济政策、投资者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另外, 合约双力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如有关会计处理方法、衍生产品真实质量等重要信息通常未能在合约中得到充分披露, 而合约双力在合约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也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二) 从宏观层面上看,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根源, 即金融体系的.固有缺陷和金融衍生市场不完全有效在现实中则往往表现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机失败和国际游资的肆意炒作引发。这些都会加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扭曲资本价格。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二是实体经济金融虚拟化。金融体系中的储蓄并非全部转化为投资,而是一部分进入实体部门, 转化为实物投资, 另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中, 成为虚拟资本, 并没有实物资本与之相对应。虚拟资本在追求价值增值运动过程中有脱离实体部门的趋势, 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走向泡沫经济。而衍生金融工具正是金融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
(三) 从微观层面上看, 风险的产生主要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关。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风险爱好型管理层对于投机业务则跃跃欲试, 很容易形成赌博心态, 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为完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形成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体系的整合,笔者认为, 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框架应包含几个方面:
(一) 建立企业总体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风险管理总体战略必须首先同会计控制技术的风险量化、风险预测、风险的披露相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会计视角整合。会计视角的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不同品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量化某一时点的在风险头寸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损益。
(二) 建立企业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业务流程
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业务流程是确保企业内部的所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都在被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业务流程包含以下几个程序:1.识别风险。这是风险管理过程中在会计视角下的定性分析部分, 非常重要但常被企业忽视。2.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判断企业的某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管理战略和避险业务从风险调整的角度看是否相宜。3. 规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业务操作规程。4.对风险头寸量化和控制。会计视角的风险测量和控制是会计核算技术风险监控系统的基础部分。因为会计视角的风险量化承担着定量风险和判断风险程度是否和设定的风险偏好相适应, 而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则是诸如设定权限和防止越权行为等措施的基础。
(三) 建立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会计视角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体系。良好的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微观体系, 应在现有的会计内控制度基础上, 建立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内控规则和业务指南, 增加相关的内控条目。包括
1.明确内控体系中的风险信息传输系统规定经办人员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前应提交的说明文件, 特别是避险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因经济实质的避险交易不一定符合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避险会计规范, 为避免企业因无法适用避险会计从而使企业会计报表造成大幅度波动, 应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被避险项目的相关资料及避险策略资料。
2.建立内控体系中的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会计人员应承担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职责。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期中或会计报表日向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头寸量化信息、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特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 财务部门还要将风险头寸按公允价值计量, 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压力试验, 进行整体综合考虑。
3.完善内控体系中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
会计人员应熟悉企业每一衍生金融工具品种、每一衍生金融工具作业部门、衍生金融工具险别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针对不同品种、部门、险别的避险措施, 提供早期警告讯号,指导作业部门。
4.建立衍生金融工具内控体系中的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企业无论出于避险目的还是投机目的,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时, 会计人员都应按每种主要风险设置总的限额。这些限额应与企业的总体风险计量依据相一致, 并尽可能与企业其他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同类风险综合起来考虑。而且, 限额体系还应与资金实力相一致, 使企业管理层能控制风险暴露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 白钦先.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 [J]. 经济评论,, ( 3) .
[2] 叶永刚,黄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03).
[3] 张爱侠.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 ,(1).
[4] 唐.M. 钱斯. 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M].中信出版社, 2004.
[5] 张爱侠.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 J] . 特区经济, 2006,( 1) : 66- 67。
[6] 谌林. 关于金融衍生国内工具的会计计量[ J] . 经济师, 2006, ( 3) :201- 202.
[7] 王学慧. 试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J] .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 3) : 51- 52.
[8] 赵小刚.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防范及其会计方法 [ J] . 财会研究,2005, ( 10) : 67- 68.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 篇2
(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
金融衍生工具, 又称金融衍生品, 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 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 (或数值) 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 (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 , 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变量则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类价格指数等。
(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第一, 杠杆性。金融衍生工具只需要很少的初始投资就可以进行较大金额的投资操作, 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交易者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上不同市场之间, 标的资产价格的差异, 或者同一市场上不同时点之间, 标的资产的价格差异来赚取利差。
第二, 衍生性。衍生性是金融衍生工具区别于其他基础金融工具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衍生金融工具是由基础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 它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或其他商品的资产组合作为标的, 其价值随着其标的物价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这就是衍生性。
第三, 虚拟性。金融衍生工具本身没有什么实物价值, 只是代表了获得收益的一种权利, 其持有者只需适时买入或者卖出即可获利, 所以它被认为是一种虚拟的资产, 而且是金融虚拟程度最高的金融产品。
第四, 设计灵活性。金融衍生工具可根据各种参与者所要求的时间、杠杆比率、风险等级、价格等参数的不同进行设计、组合, 相对于其他金融工具而言, 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就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构造往往会较为复杂, 导致其难为一般投资者所理解, 难以明确风险所在, 更不容易正确地利用。
第五, 复杂性。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人员在研发过程中, 往往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将各种要素分解、组合, 开发出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产品对于一般的非专业人员来说是很难了解和掌握的, 同时在业务人员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误。
第六, 高风险性。由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杠杆性、多样性、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原因, 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使用得当则可达到规避风险、赚取利润的目的, 但如果操作失误则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 甚至使持有者破产。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人们最初是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由于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但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和演变, 它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而且是难以控制的高风险。
(一)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点
第一,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双重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演变而来的金融产品, 其高风险除了包含自身运作过程中各因素所形成的风险外, 还要包含由传统金融工具转移过来的风险。即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总体风险应为金融市场各种风险与传统金融工具转移至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之和, 这就是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双重性。
第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未知性。金融衍生工具的本质是一种尚未履行的契约, 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约定, 因此它的交易时间和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另外,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产生的损益属于“表外项目”, 很难甚至根本不能通过会计报表及时准确的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情况和损益程度。因此,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不透明性使得它很容易隐蔽亏损, 潜藏风险。
第三,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可以无限放大。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不断创新, 其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很多金融衍生品都要经过多次分割与包装, 在市场上经过多次转手。这样, 就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危机涉及面扩大, 风险也被一次次地放大。
(二)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成因
第一, 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特点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变化的随机性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都是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的原因。双方所签合约的实质就是针对汇率、利率等标的价格未来发展变化所作的主观预测。为了获利, 人们往往会铤而走险以几十倍的基差去买卖衍生产品, 一旦价格突变就会使这类产品风险猛增。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双方来说, 披露的相关信息量越多、透明度越高越好, 但由于双方各自追逐的风险利润和切身利益决定了一些重要信息很难得到, 或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太高, 这必然影响双方掌握的信息的全面情况, 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由双方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所带来的风险。
第二, 从宏观层面分析。金融自由化、银行业务表外化、金融技术现代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等因素都增加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难度, 而这一市场的外部监管不力使得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大大增加。英国巴林银行的案例, 就暴露出了英国监管部门和新加坡监管当局的问题。
第三, 从微观层面分析。内部控制不严密, 缺少对交易人员的有效监督, 是造成金融衍生工具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 管理层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认识不足, 把握不好交易的具体细节, 不能对交易的产品种类、期限、杠杆系统以及时机等事宜作出明确的规定, 都使得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重重。
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范
(一)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反思
美国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转移风险, 掩盖风险, 推迟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 但它并不能减少风险, 更不能消除风险, 一旦金融危机爆发, 其严重程度往往大大增加。我们不能只看到金融衍生工具能够避险的一面, 不能因其能够带来巨额利润而冲昏头脑, 要时刻警惕这把双刃剑所包含的巨大风险, 而且要做好风险监管和防范。
美国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十分复杂, 政府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有限, 私人评级机构也不可能对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充分了解, 因此, 所谓加强监管往往流于形式, 最终使得危机愈演愈烈。可见, 外部监管得力对于降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十分重要。
(二) 适度金融创新, 加强金融监管, 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创新需要相应的发展环境作支撑。当金融创新走过了头, 就可能给金融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灾难。此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就是典型的创新过度、滥用和透支金融资源带来的恶果。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有效的风险管理。多数国家建立政府监管机制、行业自律监管和交易所自我监管三级监管机制, 这种三级监管结构可以实现对交易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 如果运作得当就可以有效地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
(三) 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披露
公平竞争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重要特征, 这种公平竞争性主要表现在:所有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守共同的交易规则, 确保市场不被少数交易人员操纵垄断, 这是防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风险的重要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种尚未履行的合约。在合约签订之时, 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已确定, 而交易却要在未来某个时间履行或完成, 这就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要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改革传统会计记账方法和原则, 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和程序, 以便管理层和用户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风险暴露情况, 制定相应对策。
(四)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是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 中航油在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 由于严重违反内部控制程序, 授权和止损制度形同虚设, 最后导致巨额亏损。与此相反, 所罗门公司由于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架构和实行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在发现了来自计算错误的期权头寸的交易损失后, 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 从而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在现有的会计内控制度基础上, 建立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内控规制度, 以及内控体系中的风险信息传输系统、风险评估制度、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完善内控体系中的各阶层人员的责任与权利的划分, 相关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审阅和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情况。此外, 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强其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 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葛涛.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的风险与监管刍议[J].商业会计, 2009 (13) .
[2]、郭卫东.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09 (6) .
[3]、叶强.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2) .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披露研究 篇3
关键词: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披露
0 引言
衍生金融工具自身是一把双刃剑,他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价值的同时也伴随巨大的风险,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事件,再到雷曼兄弟的破产都是其风险的具体体现。然而这些企业大规模爆发财务危机之前的财务报表未反映出存在的风险,反而显示出形势一片大好。披露不充分虽然不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但它确实对危机爆发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陆德明,1999)。从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事件可以看到仅仅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是不够的,从近来美国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显然未真实反映其价值和风险,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为何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披露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披露,以充分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和风险。
1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情况
IAS32《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将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为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①其价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②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仅要求较少的净投资。③在未来日期结算。根据IASB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可以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三个特征:衍生性,杠杆性和未来性。也正是这些特定使其区别于其他资产或负债,也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巨大风险性和要求与其它资产负债作不同的会计处理(陈小悦,2002)。对于会计处理和监管来说,衍生金融工具最重要的是他的经济实质,衍生金融工具所承载的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的用途:投机、套期还是套利。基于此,本文采用IASC和FASB所采用的将衍生金融工具分为用于避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和用于非避险的衍生金融工具。用于避险还是非避险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关键(孙菊生,1998)。
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披露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非常的巨大,从而使得操作不慎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一次操作输掉诺大的一个企业这种概率是多么渺小也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是不够全面应该为这些灾难负一部分的责任,因为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欺骗了远离企业的投资者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衍生工具的风险也应该放在企业正面进行评估。因此,下面将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面临的风险、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管理两个方面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承载的风险。
2.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数量层面的信息披露
2.1.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是指因标的资产等因素的价格变动而导致的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当提供内部风险测算方法所估算的市场风险定量信息,以及有关市场风险管理表现的信息。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应提供有关模型的定性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和市场理解定量信息的价值和含义。由于企业定期报表只能提供一个时点的风险信息而风险不仅存在于报告的那一瞬间,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瞬息万变再加上杠杆效应,任何一个时刻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就整个报告期的风险情况提供一系列数据,从而使得市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有一个动态的了解。
2.1.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对手违约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信用风险只存在于场外交易中(由于场内交易双方受到交易所的各种措施的保护如保证金制度,在几乎不存在信用风险。)。交易对手违约原因主要包括: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失去履行合约的能力和标的物的市场价格发生巨大变化而引起履行合约将使得交易对手遭受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在存在场外交易时应当提供内部测算的包括对手财务状况和标的物价格变动信息的信用风险分析结构。
2.1.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缺乏交易对手,交易者不能按最近市价出售其未结算的台约而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场内衍生金融工具相比,场外衍生工具更具有流动性风险,因为这些金融工具是为客户特别设计的,难以在市场上转让。而场内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额、到期日、支付条件等合约内容都已标准化.从而提高了其流动性。由此,企业在从市场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需要披露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及其衡量方法。从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来看,其中之一便是雷曼兄弟持有大量的场外交易形成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缺乏流动性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无法及时进行处理以致酿成巨大的悲剧。
2.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质量层面的信息披露 定量信息披露只能就公司的衍生工具交易活动提供时点信息,定性信息的披露可以提供给管理层一个详尽阐释公司衍生工具交易活动及其相关问题的机会,也有助于公司客户、投资者及市场对财务报表的抽象数据作必要的深入理解。
2.2.1 衍生金融工具的用途 由于用于避险和非避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在产生收益的形式和操作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同一工具在用于不同目的时对企业的价值创造的贡献和承受的风险是不一样。由于避险与非避险衍生金融工具的巨大差异,FASB在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损失和收益的处理上都将作为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单独性规范。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披露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应首先分清持有这些合约的目的是什么,即是避险性质的还是非避险性质的。
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风险及其监管 2006年的中航油悲剧都直接产生于个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个人的“天下”。陈久霖坚决不用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原拟任财务经理派到后,被陈久霖以外语不好为由,调任旅游公司经理;第二任财务经理则被安排为公司总裁助理。集团公司派来的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衍生工具的操作风险是其区别于传统资产的主要风险,它不仅取决于直接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也取决于高质量的监管和授权审批制度。
2.2.3 对风险的衡量和控制信息 通过内部控制报告,用户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控制是否有效。Hermanson (2000)的调查研究表明,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不仅改进了内部控制,还提供了额外的与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但是目前各国都不要求在会计报表中提供详细的风险衡量和控制信息,仅要求提供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一定标准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报告,鉴于衍生金融工具相对于传统经营的巨大风险和造成的惨剧以及风险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对于衡量和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应进行详细披露以满足投资者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实际情况的评估。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2000年第1期.
[2]陆德明,王鹏译.《会计披露与金融危机》.《会计研究》.1999年第8期.
[3]《衍生工具信用风险控制.历史演进与发展新趋势》叶永刚,肖文,李黎.《金融研究》2000年第6期.
[4]IASC,IAS39"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5]FASB.SFAS133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
证券投资工具-金融衍生工具 篇4
一、产生
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是金融工具发展的最终动力,但金融创新的推进是直接动力,主要原因是转嫁风向和规避监管。
(二)主要类型
1、认股权证
认购股票授权证。持有人在一定时间内按确定价格购买股票。
认股权证的发行可采用两种形式:发行债券或优先股时发行,投资者无需支付款项,可增强发行债券和优先股的吸引力;单独发行,对老股东的.持股数量以一定比例发放。认购价格一般在普通股票票面价格的基础上上浮10-30%。认购价格越低,价值越大。
3、期货
(1)含义:买卖双方支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期货交易所进行的以将来的特定日作为交割日,按约定价格卖出或买进证券的交易方式。
(2)特点:
①成交与交割有一段时间。
②期货交易的标的具有双重性,即可以是证券,也可以是期货合同。
③期货合同具有可买卖性质。
④期货交易中,对冲交易多,实物交易少,一般进行交割的占2-3%。
(3)基本方法:
①买空、多头:先买后卖,预计未来某一时期证券价格上涨的。
②卖空、空头:先卖后买,预计未来某一时期证券价格下跌的。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9月份:
持有100万每元国库券,市场价96000美元 按总价值81000美元卖出10份国库券12月份合约
11月份:
市场价值跌至90000美元 按总价值75000美元买进10份国库券12月份合约
亏损6000美元 获利6000美元
4、期权
(1)含义:又称选择权交易,是指证券投资者事先支付一定费用取得一种可按既定价格买卖某种证券的权利。
(2)特点:交易对象是权利、期权实效的自动性、可在合同期内任何一天执行合同、属于单向合同。
(3)种类
①买进期权:又称敲进或看涨期权,属于买权,预测证券价格将上涨,签订买进的合约。
例:某人对某股票行情看涨,购入100股看涨期权,当时市场价48元,协议价50元,期权费2元/股,佣金100元,协定起3个月。假设三个月内市价为55元,履约,(55-50-2)×100-100=200元;如果市价为45元,放弃,损失2×100+100=300元;当市价为53元时,(53 -50-2)×100-100=0,收支相抵,盈亏平衡点。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浅析论文 篇5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衍生金融工具被指为罪魁祸首,尽管如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依然成为国内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趋势。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增大了审计风险,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指出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一般程序和其中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特殊的审计程序。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模型
一、引言
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案件、中国中航油事件也均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衍生金融工具有两大功能,一是转移风险,二是发现价格。衍生工具通过组合单个基础金融工具,利用衍生工具的多头或空头,转移风险,实现避险目的;衍生工具依照所有交易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定价,发现价格。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以下特点: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审计人员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所以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是审计人员必须重视的审计领域。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的分析,指出审计测试的一般模式及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特殊的审计测试:模型审计测试。
二、文献综述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管理对策的,如:,王蒙、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指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风险防范对策、审计测试的特殊要求;,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在这些特点之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20,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揭示出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审计风险以及如何在其风险下的审计路径选择;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主编的《衍生金融产品审计》指出衍生金融产品存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监管。
三、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并形成一个单位的金融资产及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金融创新衍生出大量各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衍生金融工具为风险管理和投机行为提供了支持,同时伴随这些便利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与审计相关的特点有:
(一)衍生工具构造具有复杂性
1.金融衍生工具如对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的模型建立和资产定价涉及金融研究领域。2.采用多种交易方法与组合技术,如:不同种期权的投资方式、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期货期权、股票与期权的组合等,使得衍生工具特性更为复杂。
(二)衍生工具设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基础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大量的特性各异的金融产品,如组合投资、程序化交易、复杂的衍生金融组合产品。
(三)衍生工具运作具有杠杆性
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时多采用杠杆方式,即采用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一般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力金即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以小博大。这种杠杆效应在使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可能承担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微小的基础金融价格也许就会带来投资者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杠杆率可以达到100倍甚至更多。期货、外汇交易的保证金和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即是这一种情况。
五、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中的重大错报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可能对衍生活动及其审计产生影响的因素:经济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主要财务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认定相关的错报风险;持续经营;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具体应用在风险导向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具体事项,确定审计措施
1.了解企业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收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信息和资料,分析并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认定的重大错报,设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二)实施控制程序
1.审核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核有关风险的审计领域的现行内部审计资料。2.制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图,获得业务流程的可视分析,识别控制缺陷。
(三)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会计处理的适当性;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期中实施的审计程序;衍生交易是常规还是非常规交易;在财务报表其他领域实施的程序。
具体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报表日向交易方核对在途交易。检查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同和交易单据。验算年末计价和损益余额调节的正确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税收属性,将之与整个应实施的税务方面的审计程序相联系。
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具有特殊性,其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模型的建立、数据的输入,和结果的输出,其中伴随着复杂的计量和数理模型,所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模型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能独立地监督与衍生产品相关的定量技术,其目的不仅在
于最小化模型风险及该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而且还在于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并给高级管理层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就衍生产品的操作而言,管理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提供该信息的模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定量技术。
(一)了解和分析模型
衍生金融工具涉及的模型和数理技术非常多,有的模型用于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性,有些模型则用于计算利率期限结构;而布莱克——斯科尔斯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则是用一个随机过程来描述构成期权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模型的理论框架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无套利定价;还有银行波动性模型、回归模型或插补模型等,这些模型导出的结果常作为定价模型的输入信息。
审计人员应该具体从以下方面了解和分析模型:
1.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金融工具的交易方式。2.所使用的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否与实际经济现象不符以及该模型的内在的局限性。3.模型常被使用的领域(特别是使用该模型的产品和市场类型)。
(二)模型的控制测试
在实施模型控制测试前,审汁人员应该已了解下列事项:
1.模型是用来做什么,模型用于何种产品的建模。2.模型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假设是什么。3.谁在使用模型,为什么要使用该模型,使用该模型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风险有多大。
审计人员的关注焦点在于如何筛选和测试已由开发人员所开发的模型。基于此目的,模型错误的可能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模型不正确。亦即理论方法本身就是错的。二是模型正确但提供的解答不正确。即理论在运用出了偏差,可能是由于所选择的数值解决方法不当,或者是数据来源问题,而或者是数学计算中的四舍五入所致。三是编程错误。由于程序输入或者数据输入时出现差错。
(三)模型的实质性测试
完成模型的审计测试后,应抽取使用该模型的不同业务线的实际交易样本,对该样本再作检验,进行模型的实质性测试。对选出来的交易样本要进行独立评估,同时还需验证其风险数据。这一做法可以强化模型的独立测试。具体为:
1.经交易双方的一致确认,对交易的细节正确记录。2.输入参数的有效性、正确的估价。3.是否经过外部的独立验证。4.正确的风险数据和信用风险流程。
七、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审计
随着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面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商们将该模型以及它的一些变形程序化输入计算机应用于刚刚营业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衍生工具的扩展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富有效率,新的技术和新的金融工具的创造加强了市场与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赖,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还涉及他国甚至多国,使得衍生金融交易全球化与复杂化,使得衍生金融市场更有活力。
(一)模型描述
c=sN(d1)-Xe-r(T-t)N(d2)
其中
S:股票价格;X:期权执行价格;r:无风险利率;T:未来时刻T;t:当前时刻t;σ:股票波动率
(二)模型假设
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股票价格行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式;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所有证券完全可分割;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三)模型审计注意事项
期权定价模型审计不仅要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模型一般的审计程序,还必须特别注意期权定价模型中假定股票服从高斯过程。高斯过程中假定股价的概率分布偏度为零,峰度为3且为瘦尾的正态分布,而实证研究说明并非如此。研究发现,金融过程的偏度不为零,且峰度大于3,并且是厚尾的。而在高斯过程的瘦尾假定下的期权定价,就意味着忽略了诸如股价大跌等极端情形的概率分布,在实际操作中就会低估风险,造成严重后果。实施审计程序时必须注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标的资产价格的分布是否符合期权定价模型中所假设的高斯过程。
【参考文献】
[1]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生金融产品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 John C.hull.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产品第三版[M].华夏出版社,.
[3] 王蒙,常谷珍.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广东审计,20第二期.
[4] 董博,李莉.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管理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4月.
[5] 王琰.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6] 王大友. 关于注册会计师防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审计风险的思考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7] 赵娜.Black_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探讨 [J].统计与决策,第6期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 篇6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和功能
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种金融合约,而非资金借贷关系,其价值取决于现货市场上的一种或多种资产或资产指数的价值。在计算其价值时,一般可以将之分解为期货、期权、调换等基本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用于转移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即用于避险或投机。衍生金融工具极具风险性,按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1994年7月发布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即市场价格不利变化而影响机构财务状况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即缺乏对手会使公司不能实现平仓或不能以同等或接近市价而平仓的风险;结算风险即公司未能于预算期内收取对手方付款或付货的风险;运作风险即公司因人为的错误或运作系统控制失灵招致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即公司因合约不能执行或条文不当而招致损失的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极为活跃,在运作时大多采用财务杠杆的方式,即以交纳保证金的方式进入市场交易。交易者只需少量的资金即可搏动巨大的交易合约,只要操作得当,价格预测无误,便可以较少的投资成本,带来十倍或数十倍的收益,因而引来了大量的投资者。衍生金融工具这种以小搏大的财务杠杆放大作用不仅分散了企业风险,增强了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还拓宽了企业的筹资渠道。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数据处理电子化降低了支付清算方面的成本和二级证券市场的发达,证券利率的下降,企业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将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的冲击
1.对会计处理基础的冲击。现金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均以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作为基础。而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待执行的合约,与合约相关的经济利益和平仓交割义务只有到实际履行合约时才能确认为资产、负债、收益,在此之前无法证明其利益和风险,况且衍生工具具有风险性、流动性、市场性,要求不断的确认和再确认。从传统的实现原则出发,这些事项在财务报表上是无法反映的,会计也失去了对它的监督职能。
2.对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的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确认一个要素,应满足两项标准:(1)与拟被确认的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2)拟被确定的项目的成本或公允价值(Fair Value)能可靠地予以计量,其共同点是立足于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且在未来期间又必定有经济利益或资源流入流出企业。衍生交易尽管为企业所控制,但其立足点在于未来期间合约的履行情况,其风险性导致未来期间经济利益和资源的流向、金额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计量。若要把衍生工具列为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对它们则必须重新定义,其他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3.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会计计量基础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属性只确认交易和准交易的事项,并且在确认时,通常只以市场交易价格为依据,入帐后,一般不再变动。金融衍生交易不像传统交易那样可在一个时点完成,从合约的签订到最终交割或平仓,都需要一段时间,此间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合约价格反映的即是订约时的价值,如果不对随时变化的市价作及时反映,就无法反映交易的风险。
4.对会计报告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由于自身的特点,加之现行财务报表的固定模式,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很难在表内充分反映,只能在表外作重大信息说明。如按现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及分类,金融资产和负债无法得到充分的披露。然而衍生交易的规模及风险以及企业未来的巨额现金流量足以影响企业的存亡,如此重大的信息若不能揭示反映,显然与充分揭示原则相悖,不利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决策,也不利于企业会计人员对风险进行监管预测,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将大打折扣。
三、对现行会计制度的改革
1.对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衍生金融工具实际上就是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合约,合约交易结算是通过独立的结算系统来完成,结算系统根据市价的变化决定交易者保证金帐户金额的增减与否,可见进入了结算系统,合约的风险和报酬就已经转移,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开始确认、记录、列报和揭露。把合约从订立到履行过程的全貌反映在报表上。也就是在确认金融资产和负债时采用“转移原则”代替“实现原则”。
2.对财务会计要素的重新定义。资产不仅要包括由于过去的业务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还包括约定的未来可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负债不仅包括过去业务引起的由企业承担的可用货币单位准确计量的经济责任,还包括约定的未来由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经过新的定义,会计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均包容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这样会计要素就可分为金融性要素和非金融性要素,以利于报表信息的揭露。
3.采用多种计价基础。衍生金融工具没有历史成本可循,不能采用历史成本计算。为了客观、公允地反映出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以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可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应从有效的市场取得,它是通过市场价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体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通常的终值、现值换算关系。
4.对财务报表的改造。由于会计要素的重新定义,我们有必要对报表项目按双重标准进行分类,先按金融资产或负债和非金融资产或负债分类,再按流动性大小分类。在报表的排列上,金融性项目按风险程度大小排列;对非金融项目按其流动性大小排列。为了适应金融工具的特殊需要,可增编一张“金融头寸表”。必须改变“附注”的观念,报表附注不仅仅是附加注释,而是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报表体系,其作用明显的在提高。附注内至少应包括金融工具的类别、特征、风险系数、帐面价值、 本论文来源于( www.51lunwen.org/ )公允价值、到期日、持有日等重大信息。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控浅议 篇7
关于金融衍生工具, 目前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通常而言, 金融衍生工具泛指一切以一般金融产品为基础并由此衍生出来的投资工具。基础金融产品通常包括外汇买卖、股票和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借贷等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则是在这些基础投资工具之上衍生出来的金融交易形式, 是金融资产保值、投资及防范金融危机等的结果。我国银监会在2004年2月颁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定义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 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 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货、掉期 (互换) 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
二、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衍生工具联系在一起。一时之间, 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了世界经济领域争论的焦点。金融衍生产品自身的特点和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险, 但是近些年来从开始的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已经开始向高投机、高风险转化。近几年来, 一系列震动世界的金融危机与风波接踵而来, 而这些危机均于金融衍生工具挂上了钩。
(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特征
1、高风险性。尽管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健全的市场体系, 但与其他市场工具一样, 也因存在外部性、垄断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具有各种风险。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有技术性强, 交易程序复杂, 定价难度大等特征, 只有那些实力雄厚、资信优良的大型金融机构有能力依赖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顺利地创新设计、发行销售及运用这类工具。尽管这些工具的创新与发展为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和效益增长做出了贡献, 但其交易的风险也总是集中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上, 一旦一家银行突然倒闭或无履约, 那么整个衍生品市场将引起一连串违约事件而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2、杠杆性。杠杆性是指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 投资者只须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证金, 便可得到对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押金或保证金的相关资产的管理权。这种强大的杠杆效应, 既能以小搏大, 获取暴利, 同时也会成倍放大风险, 造成巨额亏损, 从而使金融衍生工具衍生为一个投机性极强的工具, 一旦运用不当, 便有可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虚拟性。虚拟性是指衍生工具金融所具有的独立于现实基础资产运用之外却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征, 尤其是当金融衍生工具对应的基础工具是股票、债券之类的虚拟资本时, 金融衍生工具便具有双重虚拟性, 成为典型的复合经济形态 (symbol economy) 。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性产生的后果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规模会大大超过基础工具市场规模, 甚至远离基础市场, 而一旦出现严重背离便可能会加剧金融风险和金融动荡。
(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负面效应。金融衍生工具在提供新的风险管理方式的同时, 也创造了新的潜在风险源, 一方面表现为前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其杠杆性和虚拟性而使其投机能量巨大, 从而更进一步加剧其风险性, 甚至成为国际投机者冲击一国金融、经济体系的工具。
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 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集团正是凭借娴熟的投资技巧, 运用外汇远期与期权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 先后冲击泰国泰铢、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及港元, 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货币政策执行的难度。货币政策是一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将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三、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监管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一)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必要性分析
1、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加入WTO后, 我国市场逐渐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全球性的市场, 经受着诸多方面的风险和考验, 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包括金融衍生产品工具市场在内的完备的市场体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债规模的扩大, 股市风险激增, 客观上要求推出国债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等与之相匹配的金融衍生工具。
2、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能够规避市场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最基本的功能是规避现货市场风险价格、套期保值。远期合约、期货等衍生工具都是为规避风险而产生的, 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进行控制是境外成熟市场通用的做法。
3、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对外依存度高,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一体化需要,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届时, 国际金融市场变动将立即引发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在各个方面需要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防范风险。
(二)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理念和原则
1、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理念指导着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工作的开展。
(1) 由控制风险向隔离风险转变, 防范金融风险。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迅速、稳定地获得相关信息, 确保在金融风险积累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即时清算, 减少支付时滞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金融监管, 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进入金融产业, 按市场原则引入竞争。
(2) 树立并完善对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理念。新型监管理念中最关键的是, 要规避金融企业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 真正建立客观真实地反映金融企业业务经营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制度。
(3) 树立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就是金融服务的理念。必须尽快树立金融衍生工具监管是一种服务的新理念, 并以市场化、规范化的方式实施监管。金融监管的服务性是建立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是平等市场主体基础之上的, 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经济主体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只是完成不同的职责, 提供不同的服务或产品。
2、金融衍生工具监管的原则
(1) 市场监管与发展相协调原则。20世纪90年代,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试点由于片面强调市场培育, 忽视了法律监督的重要作用, 导致最终失败。1995年, 中国发生“三二七国债事件”, 万国证券公司因此发生10亿多人民币的亏损而倒闭。因此,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偏废其一。
(2)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任何交易最基本的要求, 市场信心是任何金融系统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只有对市场有信心, 市场信心可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才可能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服务。
(3) 保护合法投机原则。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 投机交易是套期保值的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要求, 建立金融衍生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 要达到这一目标, 就必须有人提供风险资金并愿意承担风险。
(4) 强化自我约束原则。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 对交易者进行约束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 督促金融衍生交易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强化自我风险管理。
(三)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控的要求
1、必须明确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职责。董事会应确定公司的总体风险管理策略, 包括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目的。要制定并批准与保险机构的目标、战略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指导性原则。
董事会应确保公司在没有制定指导原则和操作程序并通过审查之前, 不得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应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置于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总体战略中进行统筹考虑。
董事会必须确保通过报告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 他们能够按一定形式定期接到有关风险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信息, 这种信息能为他们所理解, 并据此可以对风险程度做出有根据的判断。
2、必须建立有效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系统。应建立一个正式的组织框架来监督和管理投资活动的一切内在风险。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配置充分的资源, 以便对源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并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确定公司金融衍生工具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主要风险的具体界限, 这些界限应与该机构总的风险管理程序和资本充足性相一致。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界限确定之后, 还要制定有效的程序, 以确保这些原则和界限的执行情况能够受到充分监督。
3、必须对金融衍生工具活动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所有从事监督、控制和审计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人员都应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必须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 确保所进行的交易活动符合授权原则和程序, 并受到充分的监督。负责评估、监督、清偿和控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职能部门配置充分的资源, 并与业务部门分离。
公司内部审计计划要覆盖其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确保及时找出内部控制的弱点和操作系统的缺陷。内部审计工作应由称职的专业人士担当, 应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内在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评价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独立性和总体效率, 定期审查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四) 监管手段如何适应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特点
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结合我国实际, 并参照国际上对金融业实施管理的法律和各项规定, 对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彻底清理, 使之与当前金融发展相适应。
2、尽快制定金融法律实施细则。对于监管部门来说, 更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并与金融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也要对原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清理, 对不适应的条款进行废除或修订, 使之便于操作, 对各地区、各金融单位系统内制定的带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实行向人民银行报批制或备案制。
3、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特点和业务创新的实际, 提前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 使新的业务能够规范开展, 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顾功耘.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M].北大出版社, 2007.
[2]郑振龙, 张雯.各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3]叶永刚, 张培.衍生金融工具[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4.
[4]唐波, 莫暻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法律监管制度之构建[J].经济法文集, 2006.
[5]杨迈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M].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浅谈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 篇8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产品结构
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确实具有转移风险、价格发现等重要功能。但是,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衍生金融工具本身也存在着各种风险,而且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虚拟性等特性,它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工具而言更加集中、更加巨大。目前,各国学者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也给我们对其认识与把握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一)产品结构复杂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设计是以复杂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的,把基础商品、期限、汇率、利率、合约规格等进行各种组合、分解或复制。
(二)杠杆性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一般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保证金就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高投资性和高风险性
(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后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未来价格的预期和判断的准确程度。基础金融工具价格不确定性仅仅是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性的一个方面,衍生金融工具往往还伴随着多种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种类
(一)信用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是表现在场外交易市场,只要一方违约,合约便无法继续进行,银行或交易公司仅充当交易中介,能否如期履约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资信,因此信用风险非常容易发生。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场内交易的合约,交易者可以随时视市场行情变化而决定头寸的抛补,因此流动风险较小;而在场外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缺乏可流通的二级市场,所以流动性风险大。
(三)经营风险
操作风险的管理必须依赖健全的制度程序及控制,才能确保上述其他各类风险的有效管理,包括交易的适当记录,风险的衡量,交易对方遵循规定的政策、程序及限额。
(四)法律风险
金融工具法律风险的形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不及衍生金融工具的速度;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无法可依;三是由于交易对手因破产等原因不具清偿能力,对破产方的未清偿合约不能依法进行对冲平仓,从而加大了风险暴露,最终导致损失。
三、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首先,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是由其基础产品价格决定的,因此对价格变动更敏感,风险更大。其次,衍生金融工具的高杠杆性。最后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很难准确判断基础工具价格走势。内部控制薄弱,从业人员水平低下,且管理层认识不足。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外部监管不力。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看,各个监管部门如果从各自利益出发,就可能导致过度监管或监管不足,相对加大风险。从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来看,我国将跨境交易的主体局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少数国有企业。
(2)经济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得到迅猛的发展。但是,它的副作用已对会计机构乃至整个会计体系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加大了金融监管难度;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传统的管理手段逐渐失效。
(3)会计业务的表外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日趋扩大,不但使整个市场的潜在风险增大了,而且使传统的财务报表变得不准确,许多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业务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经营透明度下降。
四、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对策
(一)宏观层面的建议
(1)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和监管制度,减少制度风险。首先,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严格执行授权批准制度,不能越权交易和违规操作;同时也应执行不同岗位的分权制度,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预警风险。企业应该强化风险的防御功能,强调事前的防御和风险预警,还要加强风险检查,建立风险反应机制、报告制度以及风险应对机制。再次,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2)提高风险监测能力,防范外部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者应该建立相对敏捷和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新的合理指标,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预警。尤其对一些影响市场秩序的投机行为、严重扭曲市场价格的违规操作行为加强监测,提高市场价格信息的有用性。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外部效应的发生。
(3)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培训教材和主要课程,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学习体系,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可操作的实践性课程,积累实战交易经验。
(二)微观层面上的建议
(1)信用风险管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为防止交易对方不履约不交割,应在交易发生前,企业应该充分调查交易对方的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等信用条件,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则减少与其交易行为或不与其进行交易。
(2)流动性风险管理。市场流动风险源于企业无法迅速以合理的市价处理金融商品以满足企业一时之需所带来的风险,企业针对这种风险可以定期编制流动性计划,对进出替代市场的能力进行规划,按投资种类对金融商品的持有部位设立限额。
(3)经营风险管理。发生未经授权交易的风险时,应当进行恰当的权责区分,使交易员无法凭借未经授权的交易获得不当收益。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推荐阅读: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06-2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11-16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及对策09-24
金融衍生产品06-06
衍生金融市场07-20
金融衍生物07-05
个人金融衍生业务08-09
金融衍生市场监管研究08-11
嵌入衍生工具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