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稳定论文

2024-10-29

金融体系稳定论文(精选9篇)

金融体系稳定论文 篇1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市场资金借贷的利率由供求双方根据资金供求的情况来自主调节,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 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银行基准利率, 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利率的市场化是针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而必须实行的一项重要的金融调节手段。关于利率的市场化,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我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需要在这个全新的背景下, 金融体系的改革呼之欲出。而本文就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简单探讨, 从其必然性和影响性两方面来论述。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然性

(一)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项措施

在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下, 借贷利率大都由中央银行掌控, 所实行的标准都是由一家机构制定, 缺乏市场意见的支持, 容易导致利率和现行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 使得资金的利用率低。各大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浮动权应该向实权过渡。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前提下,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其成功建立的重要的保证。而利率的市场化可以促进资金按收益的高低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进行分配, 通过有效组织资金的来源、安排投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发展, 实现利润最大化, 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以及资源配置。

(二) 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日益依赖于价值杠杆与市场机制。我国传统的利率管制严重约束了资源配置中价格杠杆作用的发挥。利率管制造成利率调整的严重滞后, 缺乏弹性, 对公民的投资行为没有明显的导向效果。同时还严重约束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使得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无法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的掌握, 严重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而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 使中央银行可以有效的利用利率变化进行宏观调控。借此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和价格决定能力, 使利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三) 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趋同

随着利率市场化发展, 我国可以与国际进一步趋同。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与国际的交流日益频繁, 竞争也会愈发激烈, 因此, 我国就需要改变原有的利管制, 采用国际普遍认可的市场规则, 这样才不会使我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 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初期, 因此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然而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产生出一个跨国界多元化、富有分配和投资效率、发育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在这样的金融市场下, 可以通过多种交易方式、分散资产组合等方式有效规避运营风险, 可以通过多种避险工具的选择更加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而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和企业就能够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 大大降低融资成本。而我国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外资银行进行贷款。这样就使得国际资本进入和退出频繁以及人民币和外币的融通的加剧, 进而导致利率管理的困难加大。同时也要抵御国外先进的现代管理水平和雄厚资金技术的跨国银行的冲击, 因此, 更应该实施利率市场化, 使中国与国际趋同。而无论对于发达国家或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利率市场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各国所指定的经济政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都完成了或者正在进行利率由国家管制走向市场自由的过程。同时各国的实践和经验已经证明自上个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现在,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在对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均衡内外经济以及对经济增长进行调节等方面的优势。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利率是资金的使用价格, 利率的高低变化与各方经济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 它在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影响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

从国际经验看,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 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水平的难度更大, 利率波动更为频繁, 更加大了市场风险, 银行如何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1.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

在市场化的条件下, 由于受资金供求关系影响, 利率的变化会非常频繁, 而利率的波动即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对银行而言, 利率风险的内涵可能更广泛, 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利率敏感性的不一致决定了利率缺口的存在。在我国被动性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较大的情况下, 利率的频繁升降并不能马上影响到成本的变动, 同样, 因我国银行业务中浮动利率资产较少, 资产的收益也不可能马上随利率变动而变动, 利率缺口必然伴随着利率风险。从主动性负债上看, 也还存在着另一种利率风险, 主动性负债业务往往是以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 而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变动实际形成了银行的机会成本风险。进一步看, 利率的变动风险又要求银行能对其进行控制, 避免风险暴露的存在, 银行控制能力的强弱又形成了对利率的控制风险。

2. 利率的市场化将对银行主导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从银行方面看, 随着利率市场化, 各家银行为增加存款, 存款利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为抢夺优质客户, 贷款利率趋于下降, 激烈的竞争将使存贷款利差有大幅度缩减, 银行只能通过业务的创新来弥补利润的下降, 这将使存贷款业务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从市场方面看, 利率的市场化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达, 使一部分筹资与投资从间接方式向直接方式转化, 产生了资金脱媒现象。大量的企业临时资金不再通过存款形式来增值, 居民也不再过分看重仅含有无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 形式并不灵活的银行贷款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比, 也不具有竞争力, 银行的主导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

3. 银行的非利差型业务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银行原主导业务的萎缩必然促使大量的新型金融产品的问世, 那些不受到利率波动影响与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将会大行其道。非利差型业务由于其更多的是依靠银行的信息、技术、人才, 而不是靠利率差, 减少了利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4. 银行的管理形式将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在官方利率的制度下, 无论是利率水平还是计息方法都由国家决定, 银行只能在国家的利率改变后, 才能被动的根据其经营状况进行局部调整, 而且也不是完全都能有效。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会迫使各银行改变管理方式, 谁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得到市场。

(二) 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影响

1. 储蓄存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制后, 商业银行将受到存款成本上升的困扰

目前政策面只提出了存款利率浮动制而没有轻易放松贷款利率, 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存贷利差收窄的困境, 而且根据目前国内存贷利差与国际同业比较明显偏高的事实, 这将迫使商业银行拓展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其他非传统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可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 尤其是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彻底改变。

2.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主要存放在四大银行

四大银行也是我国企业中长期贷款, 四大银行的储蓄存款如果出现显著下降, 那么其部分中长期贷款由于期限结构问题将出现很大的结构性风险。由于四大银行在我国金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此四大银行储蓄存款下降将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3. 储蓄存款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

大量低风险类存款性质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消失, 同时大量的表外业务催生的表外理财业务也将受到很大遏制。储蓄存款在经过多年分流之后, 部分将重新从银行理财产品等个人金融资产上回到存款上来, 将出现一轮逆向存款搬家的现象, 对其他金融机构影响较大。

4. 由于对私客户议价能力的提高

部分热钱将可能利用政策机会以储蓄存款的方式进入商业银行存款系统, 对金融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浮动利率制度必须要求监管层加强自身监管水平, 对监管层的影响可能更大于商业银行。

三、总结

利率在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 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 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可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量。长期以来, 我国金融体系的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 利率水平完全由政府管理部门确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变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摘要:利率的市场化是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向国际经济一体化进发的必要趋势。我国的经济体制实行了多年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 在调节社会分配、协调供求关系的方面, 利率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利率市场化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的影响已不容小觑, 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体系,稳定,贷款利率,存款利率

参考文献

[1]陈敏.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11 (08) .

[2]李洋塔娜.简论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J].中国外资 (上半月) , 2011 (07) .

[3]王茜.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J].大众商务 (下半月) , 2010 (03) .

[4]王洪林.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经营策略[J].上海经济研究, 2002 (07) .

金融体系稳定论文 篇2

济银发〔2010〕234号

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

人民银行(山东省)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青岛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恒丰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济南、青岛分行,渤海银行、天津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济南分行:

为加强对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与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行为,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要将此文转发辖内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并督促抓好落实。

- 1 -

联系人:于明星 电话:0531-86167061

附件: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主题词:金融稳定 重大事项 办法 通知

内部发送:各行级领导,各处、室、部、中心。

联系人:张立先 联系电话:(0531)86167392(共印8份)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办公室 2010年12月30日印发

- 2 -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与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实行分级管辖和属地管辖相结合的原则。

具有省级管辖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恒丰银行总行)应当向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报告重大事项。

其它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管辖关系分别向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或县(市)支行报告重大事项。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报告重大事项,应遵循及时、全面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章 报告内容和要求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以下重大事项之一的,应当于事项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人民银行报告,并按照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 3 -

及其分支机构要求做好后续报告。

(一)发生挤兑或其它群体性事件的;

(二)发生影响支付清算等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事件的;

(三)发生抢劫、盗窃、诈骗等恶性案件,或发生金额超过100万元的挪用资金、违规经营等案件的;

(四)发生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重要空白凭证或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管理或可能造成损失的;

(五)发生高级管理人员涉案、失踪等非正常事件的;

(六)发生可能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其它突发事件的。第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以下重大事项之一的,应当于事项发生之时起24小时内向人民银行报告,并按照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求做好后续报告:

(一)法人机构合并、分立,改制、重组,或被接管、托管,撤销、重整或破产清算的;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行以上机构被撤销、合并,暂停部分业务或停业整顿的;

(三)高级管理人员,高级风险管理官或风险总监变更的;

(四)受到上级部门及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行政处罚,或受到工商、税务、审计、财政等部门行政处罚的;

(五)被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可能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

(六)发生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其它重大事项的。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以下重大事项之一的,应当于事项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人民银行报告,并按照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要求做好后续报告:

(一)新设支行及以上机构,经监管部门批准筹建及批准开业 - 4 - 的;

(二)机构名称或地址变更的;

(三)会计、支付结算、信贷、统计、征信、反洗钱、风险管理等重要岗位人员变动的;

(四)发布、调整会计核算基本制度、会计科目表及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涉及重大会计改革事项的资料,出台重要的内部规章制度的;

(五)风险管理体制发生重大调整,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出现重大变化,风险管理技术更新和新风险管理方法运用的;

(六)业务流程发生重大改变,新产品推广,新金融服务领域拓展的;

(七)法人机构对前十大单一客户授信余额变动超过5%的;

(八)形成大额不良贷款或垫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单笔超过500万元,其它银行机构单笔超过1000万元的;

(九)实施大额不良贷款核销、剥离、置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村商业银行超过1000万元,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2000万元的;

(十)出售、购买重大资产或对外担保,对同一股权投资累计超过100万元的;

(十一)各项对外投资累计浮亏超过5%,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村商业银行累计浮亏超过50万元以上,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100万元以上的;

(十二)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转让或清退股权累计超过5%;单一股东股权比重变动超过总股本1%,或前5大股东之一出现经营严重困难、实际控制人变更或发生公司合并、分立、清算等事项的;

- 5 -

(十三)发生关联交易金额在200万元以上,或关联交易比例变动超过20%的;

(十四)发生人民银行规定的其它重大事项的。

第八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明确重大事项报告的负责部门,实行专人负责制。

第九条 重大事项要一事一报,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全面。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过公文传输系统或传真电报,向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报告重大事项。

第三章 审查与处理

第十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金融稳定部门,负责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的报告受理、日常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十一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金融稳定部门应当对收到的重大事项报告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处理:

(一)属于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重大事项的,立即报告分管行领导研究处理;

(二)属于第七条规定的重大事项的,及时将报告材料转送至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三)报告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告知报告机构及时补充修改。

第十二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告的重大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和处理。需要了解、掌握进展情况的,应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后续报告。

- 6 - 第十三条 重大事项严重影响或可能严重影响辖内金融稳定或金融管理秩序的,受理行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逐级上报人民银行上级行和地方政府。

第十四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报、漏报、迟报重大事项,报告材料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应责令改正,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向其上级行和当地政府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本办法执行不力,屡次违反规定的,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及其分支机构应采取约见谈话、执法检查、暂停其相关业务等措施,对金融机构加强管理。

第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情况纳入各级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内容,按照《山东省金融机构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处理。

第十八条 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处理不当,出现严重失误,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负责解释和修改。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金融稳定事

- 7 -

项报告制度>的通知》(济银发〔2009〕96号)和《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开业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济银发〔2010〕63号)中关于重大事项报告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篇3

(一)宏观经济环境指标

GDP增长率X1:GDP增长率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过快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因此适度的经济增长才是维持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

通货膨胀率X2:我国依照国际惯例用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反映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可直接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通货膨胀率是我们需要观测的重要指标。

外汇储备增长率X3:外汇储备的增加通常被认为是一国经济实力提高的象征,为了防止对外贸易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稳定造成隐患,将其中最重要的外汇储备作为衡量指标之一。

外债负债率X4:外债负债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国的负债情况及存在的债务风险。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负债率安全线20%。

外债偿债率X5:该指标是一国还款能力的重要指标,超过20%—25%的偿债率,是偿债能力有问题的信号,如果超过还债能力仍过度借入,就有可能到期不能偿还或违约。

财政赤字率X6:财政赤字是指财政的支出与财政收入的差额。这一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脆弱性的指标。

(二)金融发展状况指标

资本充足率Y1: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它反映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巴塞尔协议III》规定全球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

核心资本充足率Y2: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至少要占资本总额的50%。《巴塞尔协议III》规定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60%。

资产利润率Y3:也叫资产回报率(ROA),它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该指标反应了银行对资金的运用情况和创造利润的能力。

不良贷款比率Y4:该指标反应了银行对资产的安全管理及资金回收的能力。若该指标过高,则说明银行的资金回收存在问题,进而可能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加剧金融危机的可能。

拨备覆盖率Y5:又称为拨备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银行资产的安全性,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

流动性比率Y6:流动性比率是用于测量银行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性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监管的标准值在25%以上。

存贷款比率Y7:存贷款比率越高,表明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75%。

(三)市场环境指标

汇率Z1:本币汇率降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汇率的频繁波动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汇率的稳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股票指数Z2:股票指数能够反映整个股票市场上各种股票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它是与金融稳定有着直接联系的重要市场指标。

股票市盈率Z3:股票市盈率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能够评估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因此,股票市盈率可以作为风险预警的指标之一。

证券化率Z4: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但证券化的程度过高对于一个金融发展不太成熟的国家来说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的框架

三、结论

本文讨论的重点在于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及目前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规范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我国现有的统计指标中选取了数据来源可靠真实的17 个金融指标,此17 个指标来源于金融体系中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三个大方面。本文最终通过金融体系的三大方面17 个指标构建了我国的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当然,由于现实的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文选取的指标并不能代表整个金融系统,只能通过代表性对金融体系进行分析,为日后的实证分析做基础。

摘要:2004年之后的经济繁荣使我国金融迅速发展,然而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发展放慢了速度。在这期间,如何评价和加强金融的稳定性也成了学者们积极努力研究的课题。因此,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三个方面选取1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构建我国的金融稳定指标体系,为今后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分析和衡量提供方法和基础。

关键词:金融稳定,通货膨胀率,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Carol S,Carson,Stefan Ingves.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J].IMF Working Paper,2003,(6):4-10.

[2]IMF and World Bank.Staffs of the World Bank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alytical Tools of the FASP[J].IMF Working Paper,2003,(2):1-32.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伍志文.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及其成因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2):21-37.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 篇4

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需求增长强劲,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财政收入增速较快,用于民生和“三农”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房价涨势趋缓;货币信贷逐步向常态回归,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充分发挥了改善融资结构和完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金融业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对2010年我国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业的分行业评估,报告指出,银行业主要指标保持良好,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高位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盈利持续快速增长,存贷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占比有所提高,流动性整体较为充足,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显著增强;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健运营,市场规模继续增大,机构投资者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诚信合规监管得到强化,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金融稳定与金融开放的关系研究 篇5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金融一体化的经济金融效应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把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视为过去20年中金融一体化加剧的特征之一, 而近期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更是被视为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利益与风险分配不均的一种标记。由此涉及一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金融一体化增大了遭受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是否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全球化过程?是否有理由认为危机是全球化的自然结果, 正如商业周期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一样, 学术界关于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至今未有定论。归纳起来, 大体可分为三大派:一是促进派, 二是危害派, 三是不确定论。促进论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马柯维茨等。根据马氏的资产组合理论, 投资者往往选择使预期收益最大化的资产组合, 同时又使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各国间各种资产收益率间的相关性比一国国内要低得多, 这样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资产就能有效地降低风险。根据马氏的理论, 金融一体化有助于金融稳定。

二、实证研究

(一) 数据选取

根据BSF指数的编制原理, 本文选取了我国银行机构对私人部门的债权 (LCPS) 、对国外部门银行外债 (LFL) 、对居民家庭部门的银行存款 (LDEP) 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跨度为1985~2009年, 共25年的数据 (表1) 。

根据BSF指数的计算原理得到1986~2009年的BSF指数, 同时也计算了BSF2CD, BSF2CF和BSF2DF三个指数 (表2) 。

从得到的BSF指数结果看, 中国在1986~2010年期间, 金融脆弱指数整体走势大致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1988年期间, 这段时期BSF指数往下走;第二阶段是1988~1994年期间, 这段时期BSF指数往上走;第三个阶段是1994~2001年期间, 这段时期BSF指数往下走;第四个阶段是2001~2009年期间, 虽然在2004~2005年有往下走的趋势, 但整体上这段时期BSF指数是往上走的。整个时期, BSF值小于-0.5的分别是1998~2001年和2005~2007年, 这意味着在这两个时期中国的金融体系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同时从1997年开始到2008年, 金融脆弱指数BSF的值一直处于负值, 说明自从1997年开始, 我国的金融体系都处于比较脆弱状态。但是从2005~2009年与1997~2001年的比较可以看出后面时期的BSF指数明显比前期要大;同时从2008年开始, BSF指数开始上升, 并在2009年出现正值, 这说明金融脆弱性在降低。

(二) 实证结果分析

1. 变量介绍。

根据金融开放指标IFI (IFI= (总国外资产和总国外负债) /以购买力平价折算的GDP) 与金融脆弱指数BSF来研究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模型使用的变量有BSF、IFI、IFIS, 其中IFIS是IFI的平方项。具体描述如下:

2.变量平稳性检验。

(1) 序列图

(2) ADF检验

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除了通过图形直观判断外, 运用统计量进行检验则是更为准确与重要的。下面介绍一种普遍运用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ADF检验) 。

ADF检验是通过下面三个检验式完成的:

检验式C中的t是时间变量, 代表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 该检验式包含了截距项和趋势项;检验式B只包含截距项;检验式A既不包含趋势项也不包含截距项。零假设都是H0:ρ=0, 即存在一个单位根。检验时, 一般是从检验式C开始, 判断趋势项是否显著, 若显著则用该式进行ADF检验, 若不显著则改用检验式B, 判断截距项是否显著, 若显著则用该式进行ADF检验, 若不显著则改用检验式A进行ADF检验。

下面分别对BSF、IFI和IFIS进行ADF检验, 这里以BSF的单位根检验为例说明单位根检验的流程, 其他变量的检验只列出结果。

(1) 根据ADF检验流程首先运用检验式C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D (BSFt) =0.106-0.009*t-0.339*BSFt-1, 趋势项的参数估计量对应的t统计量值为-0.449, 取显著性水平为0.05, T=25时的临界值为-2.85, 不能拒绝原假设, 说明参数的真值为零, 应该用检验式B进行检验。

(2) 接下来用检验式B检验, 结果如下:D (BSFt) =-0.002-0.287*BSFt-1, 截距项的参数估计量对应的t统计量值为-0.02, 取显著性水平为0.05, T=25时的临界值为-2.61, 拒绝原假设, 说明参数的真值为零, 应该用检验式A进行检验。

(3) 接下来用检验式A检验, 结果如下:D (BSFt) =-0.287*BSFt-1, ADF统计量的值为-1.903, 取显著性水平为0.05, T=25时ADF的临界值为-1.95, 不能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结论是:BSF序列含有单位根, 是I (1) 序列。

对BSF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进行ADF检验, 此时由于差分不再有截距项和趋势项, 直接选用检验式A检验, 结果如下:ADF统计量的值为-4.246, 显著性水平为0.05, T=25时ADF的临界值为-1.95, 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 D (BSF) 为平稳序列, 是I (0) 序列。

从ADF检验得出BSF、IFI和IFIS都是一阶单整的, 即I (1) 序列。对于非平稳变量, 不能使用经典回归模型, 否则会出现虚假回归等诸多问题。但是协整理论告诉我们, 如果变量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 (即协整关系) , 则可以使用经典回归模型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因此考虑检验变量之间是否有协整关系, 如果检验得到存在协整关系, 则可以通过建立协整回归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3. 协整检验 (EG两步法) 。

EG两步法是由Engle-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检验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这里假定两个I (1) 变量Yt与Xt。

第一步, 用OLS法估计回归方程得到, 并计算出非均衡误差。上述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 若协整性存在, 则此回归称为协整回归;否则为虚假回归。

第二步, 检验非均衡误差et的平稳性, 如果检验得到et是平稳序列, 则认为变量Yt与Xt为 (1, 1) 阶协整。这里检验et的平衡性的方法是ADF检验, 使用的是检验式检验结果若为拒绝零假设, 则得到非均衡误差et是平稳序列, 从而说明Yt与Xt是协整的。

4. 对BSF与IFI、IFIS作协整检验。

第一步:选择了变量IFI及其二次项进行回归 (协整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BSFt=1.052-0.14*IFIt+0.003*IFISt+et从而得非均衡误差项et。

第二步:对et进行ADF检验。由于是残差序列, 直接选用检验式A进行, 得到ADF值为-2.30, 显著性水平为0.05, T=25时ADF的临界值为-1.95, 拒绝原假设。因此, et为平稳序列, 即I (0) 序列。据此判断BSF与IFI、IFIS是协整的, 这意味着可以建立上述回归模型 (协整回归) 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协整回归方程写成下面的形式:

Wh ite test的n R 2=5.875<5, P值为0.2086, 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 选择原假设:不存在异方差。

三、结语

本文对1986~2009年间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稳定性进行度量, 从协整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IFI的系数为负值 (-0.14) , IFI系数的t值为2.63, 对应的P值为0.0157, 在显著性水平0.05下通过了检验。IFI的二次项系数为正值 (0.003) , 同样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系数的符号来看, IFI一开始会使BSF减小, 而后会使BSF增大, 这在函数曲线上表现为一个U型曲线。同时因变量BSF是一个反向指标, 即BSF越大, 金融体系越稳定, 从函数曲线上知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则成倒U型曲线, 具有库兹涅茨效应。即在金融开放初期, 金融体系稳定性有所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 当金融开放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 金融稳定性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逐步增强。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金融开放在开始阶段会导致金融体系脆弱,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金融开放的这种作用会减弱, 并在一定时间点出现反向作用, 即金融开放促进金融稳定。

摘要:本文对19862009年间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稳定性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的金融稳定性也经历了上升、下降、再回升的过程。金融开放程度与金融稳定性呈现倒U型的长期均衡关系, 存在库兹涅茨效应。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开放,库兹涅茨效应

参考文献

[1]伍志文.2008.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脆弱性:跨国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 (6) :78-90.

[2]沈中华, 谢孟芬.资本流入与银行脆弱性—跨国比较[J].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0, vol.8, No.3:1-45.

金融自由化与我国的金融稳定 篇6

一、金融自由化与美国金融危机的关系

美国是最早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国家, 而且在21世纪以来仍然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 以维护自身的金融霸主地位。这种金融过渡自由化, 导致利益更多地向金融垄断资本倾斜。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投资银行不遗余力地开发出一系列高杠杆率的金融衍生产品, 而疏于实体经济的创新, 导致实体经济利润下降。同时, 这种金融自由化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财富, 美国利用其在金融创新上的优势地位, 利用金融机制在全球配制资源、争夺资源, 使得发展中国家地位相对下降。然而, 美国一味推行金融自由化, 疏于监管, 增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由于金融部门的高利润, 大量资金向金融行业涌入, 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导致银行开展高回报、高风险的业务, 典型地表现为住房次级抵押贷款, 众多低收入家庭陷入了债务链条, 助长了美国“次贷”泡沫的累积, 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另外, 金融自由化助长了金融资产泡沫, 尤其是“次贷”衍生产品泡沫, 房地产证券化, 导致住宅衍生出可以反复出售并且具有高杠杆率的虚拟金融产品行销全球,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 实体经济终究无法承受, 2004年以来美国利率提高并触发房价下跌, 成为引发“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并酿造了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 并迅速席卷全球, 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二、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简要回顾

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大约是从1992年正式开始的。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主要体现为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金融部门进出自由化、证券市场开放以及资本账户自由化等五个方面。利率自由化是金融开放和自由化的核心内容。通常来说, 由利率管制转向利率自由化, 名义利率的波动幅度会增大, 利率将主要由市场决定, 真正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便会产生。在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 利率自由化通过两种途径加重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一是利率自由化后, 利率水平显著升高危机宏观金融稳定;二是利率自由化后, 利率水平变动不羁, 长期在管制状态环境生存的商业银行, 还来不及发展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由于目前我国信贷市场的利率由央行控制, 并不是完全市场化, 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具有很浓的政治色彩, 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利率的决定上缺乏相应的自主权, 且国内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和贷款项目的不同自主地选择不同的贷款利率也受到机制和环境的限制。而根据《外资金融机构处理条例》之《实施细则》规定, 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同业公会协商确定或参照国际市场情况制定存贷款利率和手续费, 报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即可, 这就不利于中资银行的公平竞争。其次, 汇率自由化后导致的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陷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入, 大量国际游资进入我国, 伺机人民币升值套利, 流动性泛滥引起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泡沫化。2005-2007年, 我国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上扬, 都与人民币升值有关。另外, 汇率自由化改革为外资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外资银行具有中资商行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 这种优势造成了中资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收入的减少, 迫使中资金融机构转向高风险客户, 从而造成不良贷款率上升和利润率的降低, 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金融机构进出自由, 外资银行以及证券机构的冲击使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将导致利润水平的急速下降, 严重的还影响到国内金融机构的生存。资本市场的开放, 使得国际资本大量进入国内, 对国内金融体系形成强大冲击, 进而造成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证券市场造成了消极影响。2006-2008年, 我国证券价格急涨急跌与国际资本不无关系, 这种开放的资本市场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收益的波动, 严重削弱了市场的稳定性。而且, 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 投资者心理不成熟, 容易对经济及政策变化作出过激反应。国际投资者对于新开放市场国家短期经济走势变化的过激反应, 容易造成羊群效应, 将使不受约束的资本流动变得更加不稳定。

三、基于我国金融稳定的政策思考

1、稳定宏观经济环境, 保障金融稳定的基础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实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稳定的基本条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出现衰退, 外需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 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制约。在这样的形势下, 进一步扩大内需就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中央政府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 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部署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9项政策措施, 制定了未来2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 近期又制定了各产业的振兴规划, 旨在通过扩大内需保障经济平稳增长。但是,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措施时, 应充分估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宏观政策既要注重短期的“保增长”, 又要注重中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重点放在稳定资本市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内需等关键领域。

2、建立健全金融市场,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只有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 扩大其规模和覆盖面, 提高其运行效率, 增加其影响力, 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反映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信号。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 培育市场参与者, 增加交易品种, 逐步消除各个子市场之间的分割状态。建立起金融期货市场尤其是利率期货市场, 为利率风险的转化和摊销提供手段。继续深化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 加强银行自身建设, 完善微观基础, 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环境。完善利率结构体系, 进一步确立统一的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同时要把握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业开放的关系, 吸收东亚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时, 一定要把握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节奏。

3、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对外汇市场实行双向干预

汇率机制改革以来, 人民币小幅升值看似稳妥, 但其最大弊端是强化了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 风险反而最大。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下, 应抓住有利时机, 暂时尝试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 从而成功打掉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能对大规模、不可预测的资本流动有所反应, 在货币政策趋向与实现国内平衡发生冲突时, 能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在实施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后, 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更应慎重, 央行应努力避免在汇率变动过程中造成双向波动的风险。央行的职责主要是对市场的异常波动采取限制、压缩异常的过高波幅和滤掉频率过高的波动成分。并且干预波动幅度应该足够宽, 才能确保汇率围着中央平价双向波动。随着资本市场更加开放, 有效的双向干预就变得更加紧迫。

4、加强审慎有效的金融监管, 探索适合本土化的监管制度

多年来, 我国金融监管一直侧重对金融机构执行国家政策的合规性监管, 但金融监管的目标应是弥补市场失灵, 建立一个竞争高效有序的金融系统, 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为此, 我国可以认真研究各种金融制度在市场中的不同表现, 借鉴不同发达国家的制度或国际标准来监管金融体系,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制度。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大背景下, 分业监管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成果, 发达国家的监管历史表明, 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 金融产品不断增多, 金融机构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 分业监管能使政府按行业设立新的监管机构或监管部门, 有效实现对新产品、新机构的监管。如何协调我国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避免监管套利, 另一方面又减少监管机构间的摩擦, 使监管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依靠我国一行三会的自觉合作, 没有专门协调机构, 由于各监管机构存在着工作绩效的竞争关系, 很有可能发生表面的合作但实质的不合作。所以, 应当在监管机构分权明晰的情况下, 有专门的合作协调机构, 以达到高度合作的目的。

5、谨慎地开放资本账户,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开放战略

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决条件应包括:有一个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与汇率制度相容;国内金融制度完善;存在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及时、准确和综合的信息披露制度等。但我国的这些条件还不成熟, 因此, 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要放慢, 这是美国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经验教训。过去一二十年, 美国通过多方压力促使各国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汇率改革。一些国家资本账户开放过快, 金融改革速度过快, 因此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较大。在资本账户进程中, 应走一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开放之路, 对于外资进入要实施引导和监控, 引导外资进入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领域, 从而优化国际资本的流入结构;运用以监管和调控为主的对策, 防止国际短期资本的恶意攻击;适当调整外资产业进入的政策壁垒, 降低对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依赖性产业进入的政策壁垒, 提高境内资源依赖型产业的外资进入壁垒;实施更加有效的债务流入外汇管制。另一方面, 进一步放松资本控制, 鼓励对外投资,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配置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如逐步推进QDII制度, 放松境内机构和个人以适当方式对外投资股票和债券;鼓励支持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到资源优良、比较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 获取国内所需的稀缺资源、带动国内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设立高科技研发机构, 并在用汇上予以支持;允许境外企业保留利润, 用于境外企业的增资或境外再投资。

摘要:金融自由化在改善金融制度, 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导致了金融秩序动荡, 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文章分析了金融自由化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相互关系, 阐述了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的消极影响, 并提出保障金融稳定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稳定,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1]陈文君:通往金融稳定的监管新范式——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进[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 (5) .

[2]张金清、赵伟、刘庆富:“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开放”内在关系的剖析[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石亚兰、郭建伟:金融稳定的定义及对金融稳定工作的影响[J].经济问题, 2007 (1) .

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网的建设探讨 篇7

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 保证金融稳定良好健康运行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 是指国家的金融管理部门在金融体制中设定存款保险机构, 对金融机构规定必须或者以自愿的形式按照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金投保, 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有效安全以及金融业的稳定健康经营与安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 实行硬性存款机制, 即对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强制

进行投保, 这些机构包括国内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由于考虑到与国外的制度协调问题, 暂时不包含以上金融机构在国外分设的机构及外国银行在我国国内设立的分支机构。

(二) 关于存款保险机构的性质和职能, 可以以存款保险

管理委员会形式设置, 性质上定义为国家的事业单位, 拥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 以实现机构在社会中的权威性, 并提高经营效率。该管理委员会主要承担存款保险基金的收缴、赔偿和使用, 检查投保机构费用缴纳情况以及在失败情况下的损失情况, 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相关的撤销、破产、清算工作。

(三) 基金来源, 主要来源于投保金融机构上交的存款保

险费。初期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投入一定量的启动资金, 另外可以从失败的金融机构清算财产中的受偿得到。在开始的过渡期内可以开拓一个特殊的资金渠道。

(四) 最高赔付限额,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 目前我国

存款户中10万元以下的账户户数占整个存款账户总数98.3%左右, 存款金额占全部调查存款账户金额的29.4%, 因此可以将最高赔付限额设为10万元。

(五) 差别费率, 保险费率与风险程度挂钩, 风险高的实

行高的保险费率, 风险低的实行低保险费率。此种手段可以形成正向的激励效果, 对监管起到辅助作用。

(六) 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 公布《存款保险条例》, 建

立最初的存款保险基金, 将基本的存款保险制度框架建立起来, 再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增强失败金融机构的处置办事效率, 打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基础:对存款机构进行必要的风险教育, 宣布国家隐性担保的时间限制。在恰当时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存款保险公司。

二、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 实现金融稳定

最后贷款人制度, 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职能, 是中央银行运用自身的信誉和强大的资金实力, 对陷入流动性困难的银行进行紧急援助, 其目的是防止暂时的流动性危机向清偿性和系统性危机转化, 是金融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护线。由于我国政府一直推行隐性存款担保制度, 即当金融机构遭遇失败情况时, 全部由政府出面进行安置和赔付。这种制度在维持人们对金融体系信心的同时, 也导致了金融机构有过分冒险、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的可能性, 因此, 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也是当前金融安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可以作出如下安排:

(一) 建立辨识财务状况的机制中央银行提供资金援助

时, 先要辨识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查明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流动性困难是暂时的, 还是资不抵债造成的, 性质不同给予的援助条件也应当不同。

(二) 把握救助时机中央银行给予流动性支持, 应在其他官方资源援助耗尽时才予以使用, 它应是安全网中最后的防线。

(三) 组建金融稳定基金, 形成以中央银行为主由各金融

机构共同出资的金融稳定基金。当一国出现金融动荡时, 尽量避免接受国际组织的援助。动用自己设立的稳定基金, 其有利的一面是既可以减轻中央银行过度投放贷款救助危机银行而面对稳定币值所带来的压力, 还可以发挥同业相互救济的作用, 也避免接受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救助而被动承担其所附加的苛刻条件, 保证金融主权的安全性。

摘要:以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安全网的救助行为, 会导致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促使金融机构从事冒险经营, 放松管制。那么, 建立金融安全网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是否有必要呢?当然, 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和取消都有着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以及相关行为。不能因为在金融安全网下有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 就对其全盘否定。毕竟金融安全网在危机防范、风险分摊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金融机构风险亟待完善事前预防、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理的机制从而稳定社会公众信心, 将危机妥善处理及至化解。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政策以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于维护金融整体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 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通过建立或改善金融安全网趋利避害。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安全网,建设

参考文献

[1]史晓琳, 饶云清.金融安全网:内在联系与运行机理[J].当代财经, 2010;05

[2]常健.论金融稳定的含义、法律特征与法律限度[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05

日本的金融稳定措施 篇8

一、日本银行的措施

(一)注资

由于金融危机,日本国内短期市场上信用力下降的外资银行等机构筹资面临困难,日本银行通过不断向市场提供大量资金来稳定金融市场,缓解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从2008年9月16日~10月10日,日本央行连续18个工作日内共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37.1万亿日元。10月14日本央行宣布,扩大对金融市场的美元资金供给,取消注资的上限控制。日本央行召开临时金融政策会议,制定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政策,其中包括在日银担保范围内所申请的美元资金将可按固定利率全额获得贷款保证。10月16日日本银行实施紧急公开市场操作,向金融机构互相融资的短期金融市场注资6000亿日元。

(二)降息

为稳定金融市场,防止实体经济下滑,阻止日元急升和股价继续大幅缩水,2008年10月31日,日本银行将政策利率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原来的0.5%降为0.3%。2008年12月19日,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0.3%调整为0.1%。

(三)购买银行股票

日本银行于2009年2月3日宣布,从2009年2月中旬开始至2010年4月底,将斥资1万亿日元购买商业银行股票,以改善金融机构因股价下降、资产缩水而惜贷的局面。买入对象将是评级在“BBB-”以上的商业银行股票,满足其购买条件的银行包括日本8大商业银行及24家地方银行,如果这些银行提出申请,日本央行将购买其2500亿日元的股票。

二、金融服务局采取的措施

(一)稳定股票市场

日本资本市场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股价指数在几个月之内下降了一半,迫使投资者对其资产负债表去杠杆化。金融服务局采取了旨在稳定股票市场的六项措施(表1),包括允许公司购买自己的股票和抑制可能的非稳定性投机以加强短期卖空头寸的披露和监管。为缓解银行业的资本头寸,金融服务局决定让政府的银行持股购买公司(BSPC)恢复购买银行持有的股票。作为2008年12月经济措施的一部分,上限提高到20万亿日元(GDP的4%)。2009年7月底购买额达到1400亿日元。

(二)给存款机构注入公共资本的刺激计划

2008年3月终止了给存款机构注入公共资本旨在加强金融功能特殊措施的2004法案。同年12月这个法案又被激活并予以修订,鼓励银行通过放宽条件申请资本注入。只有两家银行按照旧规定申请了注入,总共410亿日元,因为银行管理者担心被惩罚,如果他们没能获得完成注入的数量目标的话。注入的总预算从2万亿日元提高到12万亿日元。到2009年7月,三家银行按照新修订的法案获得注入,达到1210亿日元。

(资料来源:金融服务局)

(三)鼓励给中小企业提供银行借贷

与给大企业的贷款相比,银行对小企业的借贷一直在下降。虽然金融服务局原则上负责确保银行业的稳定,它也想避免银行借贷下降使经济活动停滞的不良影响。在这方面,金融服务局采取了措施限制银行监管顺周期隐含风险。特别是,它改变了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调整导致归为不良贷款的状况。不减少利息或本金返还金融条款的变化不会自动被视为重新规划的贷款和不良贷款。而且,金融服务局向银行咨询包括现场考察鼓励其维持借贷活动。

(四)临时性放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银行资本的计算放宽至2012年3月以防止资本充足率过度波动影响银行中介作用。特别是,国际业务银行零风险权重债券估值利润和损失的处理不再包括在其中。对于国内业务银行,股票和公司债未实现损失没包括在资本中。

三、其他部门的措施

除了金融服务局和日本银行,从危机开始以来,一些公共金融机构———日本金融公司(JFC),日本开发银行(DBJ)和商工中金银行(Shoko Chukin)一直给借款人提供紧急贷款和担保。这些机构现处于私有化和并购过程中,正扩大借贷和购买公司债券和票据。总的新借贷额约为4万亿日元(GDP的0.8%)。另外,刺激计划扩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也放松了担保条件。

政府还修改了1999年法。该法旨在通过日本开发银行股票投资以及日本金融公司(JFC)提供的保险以帮助大型而困难的非金融机构。达到一定条件的公司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交振兴计划并请求获得日本开发银行的股票投资。这些条件为:(1)危机造成企业环境迅速恶化;(2)除了贷款外需要新股票投资;(3)在没有额外投资的情况下给日本宏观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风险;(4)如果指定的金融机构提供投资,会得到额外贷款和股票投资。到2009年6月底,一家半导体公司按照此计划被接受为投资,总额为1600亿日元。到2009年8月底,日本开发银行购买了价值300亿日元的优先股,日本金融公司保险了股票损失的80%。

会计规则的改变可以抑制银行借贷的能力,进而抑制金融危机对资本计算的影响。日本会计准则局(ASBJ)是一家独立的、自我监管的机构,通过对会计规则的修改发挥主导作用。日本会计准则局声称采用模型估值技术计算的公平价值,而不是市场价格,对于市场交易较少或买卖价差非常大的市场是合适的(ASBJ, 2008a)。ASBJ还允许一定条件下对债务证券重新分类(ASBJ, 2008b)。后者的变化将会减少股票持有的估值损失6300亿日元(据日本银行2009年研究,大约是2008财年证券总利润和损失变化的8%)。会计规则的变化使主要银行充足率增加了0.3个百分点,地区银行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四、结论

运行良好的金融市场对于维持经济增长是必要的,无论是支持短期的活动还是较长时期有效地配置资源。日本银行体系成功地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部分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采取的应对措施。当经济稳定后,这些措施应逐渐淡出以避免金融体系扭曲,更重要的是注意力应转移到如何改进监管以促进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Bank of Japan (2009)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Japanese Banks for Fiscal Year2008”Bank of Japan Review2009E5

[2]IMF (2009) GlobalFinancialStabilityReport AprilIMF Washington.DC

[3]OECD (2009a) Finance Competition and Governance:Strategiesto Phase out Emergency Measures (www.oecd.org/dataoecd/52/23/42538385.pdf) OECD Paris

金融体系稳定论文 篇9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性的内涵与意义

1. 金融创新的内涵。

金融创新, 其可以简述为作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为了自身企业机构的盈利而创造出来的新的金融交易方式、新的金融产品等。毫无疑问的是, 金融创新的发展主体为金融机构, 其核心目的为机构的生存发展而开展的提高机构盈利水平与业务效率的活动。金融创新的本质为资本管理下的收益、风险与流动性的变相组合, 通过对新的金融交易技术、方式、产品以及制度的创新而达到固有目的。

2. 金融稳定性的内涵与特征。

当前国内外对于金融稳定没有明确的定义, 这是由于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下金融创新活跃, 大量的金融产品的推出对金融体系以及金融结构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此本文认为金融稳定需要在内部方面能够自我诊断与修复, 在外部环境下能够相互协调与沟通, 在金融方式上能够起到规避风险、信息共享以及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 最终实现在面对金融冲击时保持稳定发展。金融稳定的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反馈性、介稳性、非线性以及效率性的特点。

二、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稳定。

金融创新的繁荣具备两面性, 一方面其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能够提升我国落后的工业产能, 改善工业产能布局, 提高了金融资源的流动性与高效性, 然而另一方面其在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 影响了金融产品的构成, 导致了金融资产在国际间流动的脆弱性。就全球经济一体化而言, 其与金融稳定性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创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对跨国间的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制度的不断创新显著的提升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金供求关系, 在不同的经济体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交易渠道, 另外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格局的改革, 金融创新改变了处于封闭环境下的经济体的资金筹集在数量与空间上的限制, 加快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高效流动, 最后金融创新促进了世界跨国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来说, 国际资本投机性以及流动性的增加直接导致本国政策在金融控制力方面的削弱, 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程度加深, 变相的扩大了国际金融市场间的金融风险以及不稳定程度, 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

2. 经济结构与金融稳定。

毫无疑问的是经济一体化放大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主要有国际贸易溢出渠道、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以及净发展渠道。而就经济结构而言, 其与金融稳定性间的影响关系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全球化进程下的结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规模协调性关系。

3.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众所周知, 货币政策其基本的功能中除了维持货币稳定之外, 还有保障金融稳定的责任。货币政策其一方面能够保障和维护金融稳定, 然而在金融稳定失控时, 货币政策的偏差将起到推波助澜的反作用。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两部门的货币供求函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以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作用到金融稳定性方面。

三、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稳定性的优化措施

1.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完善征信制度。

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基于金融系统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就内部来说, 金融创新不足以及金融自身脆弱性的特点导致金融结构性崩溃的风险, 其次基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周期性的冲击。为此本文认为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征信制度, 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下加强金融创新的深入程度。深化金融改革, 首先是基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范围内, 符合我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 在此基础上需要丰富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以及加快金融制度创新。

2. 健全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显然金融稳定的内涵中可以看出, 金融稳定需要金融系统内部的自我修复与诊断功能, 为此金融创新下的金融稳定需要建立健全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要保证其责任以及职能分工明确, 其主要任务有完善金融主体监管结构、加强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强化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创新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控制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需要强化中央银行管理职能。

摘要:众所周知, 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斐然, 金融增长显著提高, 然而在当前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全球经济低迷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金融稳定性, 显然我国的金融行业存在着风险因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我国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金融稳定性进行研究, 对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金额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金融稳定性的优化措施, 以期促进和保障我国金融事业的绿色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稳定,经济一体化,风险,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高顷钰.中美金融结构差异、金融系统风险与压力测试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 2014.

[2]李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稳定性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 04:6-13, 33.

上一篇:优势及运用下一篇:生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