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及运用

2024-10-29

优势及运用(共12篇)

优势及运用 篇1

引言

以活泼可爱的动漫卡通人物或动植物为形象代言, 通过个性鲜明的拟人化设计使人们增加对卡通形象的喜爱, 企业或者品牌提升好感加深印象这就是卡通形象设计与运用的目的。

卡通形象在设计中的运用及优势

首先要明确卡通形象设计所面向群体的特点, 进行分析总结, 了解主要目标群体的需求以及心理, 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计, 卡通形象周边产品面向的群体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 儿童及学生是卡通形象受众最广的群体。在如今这个科技时代, 网络的使用成为普及千家万户的现象, 随着各种高科技信息的注入, 儿童对社会的认知, 以及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求普遍提高。已成为儿童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卡通早已经不仅仅是儿童时期的主要的休闲娱乐项目那么简单, 并且对网络, 以及各种媒体的新鲜吸引力, 对卡通形象设计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时代在进步, 设计也随之发展, 如果想固定这个群体, 新鲜、特别、功能性与娱乐性并存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儿童一般对新的事物都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所以相应的卡通形象必须不断地进行更新, 才能吸引更多的儿童。卡通形象的推广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要设计, 在大多数现代儿童的心里卡通形象甚至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影响到儿童的一言一行。针对这一部分人群, 设计形象活泼生动、可爱, 代表英雄、正义、勇敢、坚强等品质的卡通形象是必然的设计发展走向。卡通作为一个标准的现代儿童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快乐符号, 是伴随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好伙伴, 所以说当今的儿童是生活在卡通世界的一代。

第二, 喜爱具有卡通形象设计产品的人群。卡通形象不仅仅影响着儿童, 其中还影响着无数仍对卡通有着向往、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乃至更广泛的卡通热爱人群, 并且有待成为这一部分人群的一部分。信息时代变化快, 发展快,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人们的压力也普遍加大。大部分中青年终日处于繁忙的劳动与精神紧张状态中, 在繁重的压力下, 一份通过与设计轻松、幽默或者可爱健康的卡通的可爱形象相结合后的商品, 可以使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得到缓解。因此, 带有卡通形象图案、标识的商品, 以及一个具有拟人化吉祥物的企业通过卡通形象的情感传递, 已经升级到调整精神状态的一种方式。因此, 对于此类人群使人轻松于一身的卡通形象, 设计上加大难度。

企业的文化就是卡通形象设计的基础, 企业的卡通形象设计就是企业与人沟通的灵魂缩影, 是一种文化的气息, 是一种理念的升华, 一种对企业认知的感受, 更是一种企业或者产品与消费者心灵之间的沟通。一个成功的可爱的卡通形象能够迅速缩短消费者与企业或者产品之间的陌生感, 有利于企业品牌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快速形成, 同时当企业卡通形象被广泛接受后, 还可通过开发其周边产品获得更大的收益。如肯德基的“肯德基上校”, 第一眼看就让人难以忘记卡通形象的亲切笑容, 加上卡通形象背后的传奇故事, 使人产生亲切的感觉, 留下美好的印象。一个拥有成功代表自己形象吉祥物的企业, 将来的发展必定会拓宽与人的交流, 产生吸引视觉的焦点并生成易于记忆的强烈印象。

在缺乏情感交流的信息社会, 创造一个具有亲和力和贴近人们的内心的卡通形象设计领域刚刚兴起, 它是这个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的商业年代, 我们极度缺乏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因此, 卡通形象的设计运用呈现越来越广的趋势。

中国目前的卡通形象现状与前景

现在随着我国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水平日趋成熟, 以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或动植物为形象代言, 基本上都通过个性鲜明、色彩浓厚的设计激发目标受众群体的的好感, 在服装、服饰、儿童用品及饮食服务等行业都有所发展。

世界正在朝着卡通化的方向发展。卡通形象设计的家族正在日益扩大, 新的卡通形象作品不断涌现, 在竞争中可能被淘汰, 做为设计者肩负着很重的负担, 设计作品代表一个民族的发展。目前爱卡通的人群也正在逐渐庞大, 卡通也不再是儿童们的专利, 也不仅是青少年的兴趣,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对卡通形象设计及周边产品产生青睐。卡通书、卡通片, 卡通公仔、卡通用品、卡通服饰、卡通食品, 甚至还包括卡通表情、卡通动作、卡通行为等正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 并成为我们的文化的一部分。卡通形象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在成为时代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卡通文化正在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

摘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商业年代, 在正处缺乏情感交流的信息社会, 创造一个具有亲和力和贴近人们的内心的卡通形象设计领域正在刚刚兴起, 它是这个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与深奥晦涩的创意相比, 生动活泼卡通形象更能直观地表现企业所要传达的意义以及它本身的生命力。

关键词:卡通形象,灵魂,文化

优势及运用 篇2

浅析功能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运用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英语成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旅游英语教学并不能与市场接轨.在功能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功能教学法则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途径,与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产生了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具体教学方法,为推动旅游英语课程满足社会需要、培养合格英语旅游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 者:孙云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刊 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年,卷(期):“”(9)分类号:H3关键词:

优势及运用 篇3

一、“圆弧队形”的教学实例及运用优势

1.球类课:在教学中,采用两个同心圆的站位,教师在圆心讲解示范,学生听讲面向圆心,练习时内环同学向后转,两人一组练习(图1)。

队形优势:站位宽松,伸缩自如;教师在圆心,便于讲解、巡回指导。

注意点:教师要多角度示范,以保证所有学生能看清。

2.跳高:在新授课中,可用,皮筋代替跳高杆,将皮筋拉成十字形,学生分四组分别站于助跑点位置。采用这种授课队形,可以分两种教学形式:小组内循环练习和大组循环练习。

在练习助跑、起跳时,可采用小组内循环练习,组与组之间互不干扰且教师巡回指导便利。

在进行高度练习时,可将皮筋设置不同高度,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大组循环练习。

队形优势:摆放器材便利,“十字形”便于调节“横杆”高度;在不调动队伍的情况下可以有多种练习方式,省时、高效;教师讲解示范及巡回指导方便。

3.健美操,舞蹈:采用弧形站位,教师站位于弧形的圆点(图3)。

优势:充分利用场地,减少外界对课堂的干扰,保证两端学生能看清示范。圆弧具有发散性,学生练习时可自由调整距离。

4.接力跑:采用十字队形。学生分四列分别站于十字的四边,面朝外,由最外面的同学开始跑一圈,回到起点交棒给第二名同学(图4)。

对于初上接力跑的学生来说,学会如何接棒尤其重要。传统课上,教师要在田径场各个位置安排学生进行接力跑的训练,场地铺的很大且很难指导纠错。采用十字队形,场地小,便于讲解示范、纠错。练习效率明显提高。

5.投掷:采用两个同心圆的队形,一队学生在内圆,一队学生在外圆。教师讲解示范时学生向内集中,练习时自动散开,面对面进行投掷的练习(图5)。

优势:合理利用场地;利用圆的发散性特点,学生可根据自身投掷远度调整两人之间的距离,减少安全隐患;便于教师讲解示范,调控课堂。

6.垫上技巧:将体操垫围成圆形,教师于圆心讲解示范,学生在练习时由圆外向内依次练习(图6)。

优点:各方位的学生都能看清、听清教师讲解示范;合理利用场地,减少外界干扰;便于教师巡回指导,便于学生相互学习、帮助。   二、运用建议

1.合理利用,不生搬硬套。虽然“圆弧队形”有很大优势,但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用。如:器材固定的体育课,就要根据器材场地来设计站位。

优势及运用 篇4

关键词: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优势及运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中要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的互动过程。

一、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1. 立足基础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仍然不能脱离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灵活,更注重于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师生互动,以设计问题和交流讨论等形式来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分类、比较、分析的思维,将掌握知识点的方法变传统机械记忆为思考理解记忆,变教师单一灌输讲授知识为师生探究交流知识。

2. 发挥自学潜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的速度浏览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3. 强调团结互助,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的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评价,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既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1. 精心准备,教师开动“交流—互动”引擎。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探究问题,学生充分发掘自学潜力。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任务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迅速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新的问题就像头脑风暴一样,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抛出本课的重点,并亲自示范,让学生对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感悟,此时学生就可以模仿教师所举例子给出他们对上述问题的见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在课本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小组合作做好准备。

3. 小组合作,飚起“交流—互动”风暴。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并记录组内成员的优秀想法和观点,以便在接下来的分别交流阶段能解决这些问题,并向其他组呈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优秀学习成果。

4. 组际交流,提升“交流—互动”层次。

在小组合作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分别交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如通过分组呈现交流、分组比赛等形式,形成良好的竞争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现自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多元化观点,多角度的思考方式相互感染、相互碰撞。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阐述各自的看法,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

5. 练习评定,检测“交流—互动”效果。

纯净水厂设备运用双级反渗透优势 篇5

我公司在设计纯净水厂设备时采用了双级反渗透装置,提升出水水质,该设备运行主要具备如下特点:

1、运用双级反渗透装置制取纯水,产出水水质有保障。

2、选用国际最为先进的过滤装置作为整套设备的预处理,然后再经过精密过滤器,最大程度的改善了进水水质情况,避免由于进水水质较差对反渗透装置造成损坏。

3、设备集成化程度高,整体用地面积小。

4、采用直接上知名的陶氏膜组件,其使用性能稳定、溶液通量大、脱盐率高、抗污染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纯净水水厂设备

5、纯净水水厂设备各部分零件均采用进口元件,质量过关。

6、设置防止“水锤”装置,防止系统启动或调试频繁,多设备中的膜元件造成损坏。

7、使用全自动控制方法,操作简单,但是需要定期对设备运行参数详细记录,以便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8、设备配有专用的化学清洗剂和设备故障维修说明,为用户使用和维护设备提供便利。

9、反渗透装置在清洗时可根据受污染情况和污染物质种类,选择合理的化学清洗药剂和确定加药量及加药点。

10、在设备各段给水和浓水进出管道上安置清洗借口和阀门,设备与清洗系统连接固定,有利于化学清洗方法的操作。

11、在设计纯净水水厂设备时要考虑到停机时需要将淡水侧静压消除,在反渗透装置出水口处安装止回阀,防止逆向压力对膜组件造成损坏。

浅析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篇6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理论依据;改革开放;比较优势陷阱

一、我国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取得的成果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先进或要素稟赋丰裕而在某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主要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就可以与别国取长补短,提高本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则可以促进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全世界的福利水平。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比较充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进口资源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获得了丰厚的贸易利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GDP总量更是首次超越日本而仅次于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二。

二、中国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的负面影响——比较优势陷阱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陶醉于自己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低成本或既有能力的比较优势假象而不能自拔,而事实上,以低劳动力成本或丰富自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通常都是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的产业,因而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从而使自身优势不断消失,而且由于过多资产的投入被套牢,其比较优势也会日渐削弱乃至消失。

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为:

(1) 中国国内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工资增长较快,致使单位产品工资成本上升。

(2) 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再加上这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发展中国家多采用降低价格来扩大销售更加大了价格下滑幅度。

(3)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这将使低劳动成本依赖型产业发展受阻。

(4) 此外,我国长期采用比较优势战略,强调利用劳动力优势,这使得引资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将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大上,忽视了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上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

三、中国如何走出比较优势陷阱

我国目前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性表明,比较优势战略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应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调整,即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避开“比较优势陷阱。所谓竞争优势战略(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y),即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这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用的一个必然选择。

所以,我国要提高经济竞争力,就必须改变主要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格局,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增加产品技术与知识含量两方面着手,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和知识含量。也就是说,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优化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素质,形成劳动和技术双密集型新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竞争优势战略在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中运用的条件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是构建竞争优势战略的内在要求。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贸易出口额也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当我们看到这一数字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诸多深层次的矛盾正在彰显。具体来说,首先,进出口产品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基本是以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察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国际分工和开展国际贸易的,这种单纯的以低成本和资源优势确定的国际分工格局最终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最终陷入被动和落后的境地。其次,单纯以低成本为优势的竞争力难以长期维系:一方面长期以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往往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这是经济后进国家必然面对的风险,也是必须解决的矛盾。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新特征和表现形式,由此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足以抵消来自中国出口产品低成本的优势,低成本的竞争力也就变得不再有意义。

2.加入WTO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使我国的商品在国际竟争中获胜。加入WTO,为我国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供便利,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高,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不仅如此今后,我国会面对更为直接和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将成为市场规则,这无疑将为各行业带来挑战、增加压力,迫使他们发展科技、加强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3.已经形成的大国经济是逐步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2007年我国GDP将近25万亿元,这意味着客观上我国已经走向大国经济,尤其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上可以得到验证:2007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2.17万亿美元。庞大的对外贸易规模意味着能够对国际上某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另外,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需求也同样巨大,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巨大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促进国内企业竞争产生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已经形成的大国经济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支撑,成为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必要条件。

五、小结

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讨论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其中,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通过吸引外资等形式而创建的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我国积累外汇储备和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要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走强国之路,比较优势理论已显现出它的缺陷,因为支撑经济强国的基础是建立附加值高、技术水平先进、知识含量丰富的产业,而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政策主张相悖。因此,在新时代,我们除了需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外,还要提出新的契合全球化潮流和知识经济特点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中国产业为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应将潜在的静态优势转化成现实的动态优势,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产业竞争力,可以运用竞争优势战略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以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运用竞争优势战略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条件,我们应当合理运用这些条件来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商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使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不能以世界加工厂而沾沾自喜,一定要下决心,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切实提高比较优势的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需要以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改善比较优势的素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型工业化之路。(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昭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2]林毅夫.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前言

[3]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经济研究,

优势及运用 篇7

由于传统钻井作业污染高、经济效益差, 极不适应目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需要也不利于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尽管网电钻井技术前期成本投入可能相对较高, 但其具有的优势完全能弥补投资成本的增加, 且网电钻井技术完全能满足当前钻井作业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网电钻井技术的优势与其在钻井作业中的应用。

1 网电钻井技术的优势

在钻井行业中, 柴油不仅是钻井的动力来源, 也向井队供给电能。供电设备是主发电机和备用发电机, 在发电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柴油。为了防止主发电机当机影响井队用电, 需要定期对备用发电机进行启动试验, 确保其能正常供电。在实验过程中, 同样会造成柴油损耗, 且发电机启动更加耗能。而在冬季, 如果当地温度较低, 柴油机会存在难启动的问题, 影响井队正常使用。柴油机购置成本较高, 其容易出现故障, 对其维修需要支出一定的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此外, 柴油机不宜搬运, 占用地方大。国家电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基本能覆盖到可能需要电力的区域。与之前相比, 现有电网供电能力更高, 能满足绝大部分生产、生活需要。线路基本实现了轻负荷、短线路、双电源的要求, 也更加安全、可靠。因此网电钻井技术具有诸多优势:a) 随着油价不断上涨, 柴油发电所需费用也越来越高。相对于柴油机组供电, 钻井生产使用网电可减少近2/3费用支出;b) 网电钻井技术能减少井队对柴油机的依赖, 尽可能减少钻井成本, 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c) 应用网电钻井技术, 可减少柴油机的购置、维修、机油、滤芯、配件、保养等费用支出, 避免柴油机过度消耗和折旧, 延长柴油发电机的使用期限;d) 网电更加稳定、可靠, 能显著提升钻井设备性能;e) 应用网电钻井技术不会污染环境, 不会产生噪声、废气;f) 利用网电钻井技术不会增加操作人员操作难度。

2 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网电钻井技术的应用

2.1 交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的应用

ZJ70DB钻机应用交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 该钻机是由额定电压为600 V的电驱动控制VFD (变频器) 系统控制。采用10 k V的工业用电网进行进线, 为了满足VFD实用要求, 工业用电先经KYN28A-12型中置柜, 然后送给2台10 k V/600 V、1 600 k VA带自动有载调压的干式环氧浇注变压器进行降压处理。变压器输出后, 需经2台低压开关柜形成600 V的电网, 再由低压出线柜向VFD供电。为了避免VFD产生的谐波影响电源供电, 满足国家电网对谐波限制及功率因素的标准要求, 该钻机采用数字有源谐波滤波器对谐波进行无功总线补偿和抑制, 无功补偿功率因素超过0.9, 输入电流总谐波含量低于5%[1]。

采用交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后, 整个网电钻井系统经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布局后完全可设计在一座控制房内。该控制房由系统对外进出线窗口、高压室、低压室组成, 可遥测、遥控网电控制系统, 与石油钻机电驱动VFD系统实现网络通讯, 且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 应用交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的关键是进行无功总线补偿和谐波抑制。此外, 还需要开关柜的支撑。

2.2 直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的应用

ZJ70D钻机应用直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 该钻机由配备1台或2台变压器的电控系统控制。供电系统由SCR房的发电机和2台1 600 k VA、电压等级10 k V/600 V的干式有载调压变压器组成。进线柜连接着供电系统与电控系统。

应用直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的难点在于功率因素低、负载变化快、幅度较大、谐波污染严重、系统电压波动频繁、无功功率大等, 所以通常在采用网电供电时, 会同时进行谐波治理、无功总线补偿, 提高用电质量, 避免无功电费支出。

相关数据表明, 在不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情况下, 应用直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的功率因素仅为0.45, 产生大量无功电量, 供电质量较低。在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情况下, 功率因素可达到0.95以上, 减少了无功电量的产生, 可满足国家电网用电要求。综上所述, 应用直流变频网电钻井技术的关键是进行谐波治理和有源无功总线补偿。此外, 还需要网电开关柜的支撑。

2.3 网电钻井技术与机械钻机技术的复合应用

2.3.1 网电钻井技术

ZJ70LDB钻机复合应用网电钻井技术与机械钻机技术。采用10 k V工业用电网进行进线。供电系统由1台KYN28A-12型中置柜, 2台规格分别是10 k V/400 V、1 600 k VA和10 k V/690 V、2 750 k VA的带自动有载调压的干式环氧浇注变压器组成。经低压开关柜, 400 V变压器向原钻机VFD+MCC系统供电, 690 V变压器向690 V交流异步电动机供电。由于异步电动机谐波量较小, 不必进行谐波抑制, 不过由于采用了交流恒转速异步电动机, 需进行无功补偿[2]。

2.3.2 机械驱动技术

机械驱动技术的核心是2档变速箱、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交流异步电动机。去除ZJ70LDB钻机原有的1号、2号柴油机耦合器组, 在底撬上安装一个电机驱动动力机组作为代替。为了应对不时之需, 3号柴油机耦合器机组并未去除。主要采用软启动来控制2台1 000 k W三相异步电动机。

2.3.3 现场安装调试情况

在设备到场后, 首先拆卸ZJ70LDB钻机原有的1号、2号柴油机耦合器, 由于电机驱动动力机组安装简单、工作量较小, 可在柴油机耦合器拆除后直接安装。安装完成后, 应进行空载调试与测试。改造后ZJ70LDB钻机的操作变化并不大, 耦合器充油阀充油调速还是由柴油机油门的脚踏开关或调压开关进行控制, 司钻操作人员非常容易上手, 不需要进行重新培训或学习[3]。

2.3.4 机电钻机网电使用情况

ZJ70LDB钻机改造后, 电机与柴油机并车运行正常。但容易出现2个电机驱动动力机组负载分配不均、变速箱脱档问题。经简单调试后能基本回复正常。

综上所述, 复合应用网电钻井技术与机械钻机技术能实现电机之间、电机与柴油机的并车运行, 具有运行可靠、容量大、功率因素高、调速方便、负载分配均匀、体积小、效率高等优势, 非常适合钻井工况需要。不过, 机电技术复合应用需要较高投资。

3 结语

在钻井作业中, 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网电钻井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网电也将逐步取代柴油作为钻井主要动力。尤其是近几年, 网电钻井技术日益成熟, 国家电网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为网电钻井技术在国内各大油田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供电条件。应用网电钻井技术不仅能减少柴油机使用及维护的费用支出, 降低石油能源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 还能减少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 避免对环境进一步污染。总之, 作为一种节能减排的生产方式, 网电钻井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摘要:中国的钻井作业长时间以柴油作为动力来源, 使用柴油不仅会导致钻井成本居高不下, 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实践证明, 合理运用网电钻井技术, 能减少柴油机使用及维护费用、减少废气与污染物的排放, 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论述了网电钻井技术的优势, 分析了其在钻井作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钻井作业,网电钻井技术,优势,运用

参考文献

[1]赵永亮.网电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12 (5) :16-20.

[2]盛拥军, 徐建辉, 丁晓鹏.ZJ30型钻机网电改造[J].甘肃科技, 2008, 13 (7) :16-71.

DV在纪录片拍摄中的运用及优势 篇8

1 DV在纪录片拍摄中的运用

使用DV进行纪录片拍摄的人有专业与非专业的, 起初数量很少, 后来此种拍摄方式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调查研究表明, 没有采用DV拍摄时, 纪录片的拍摄工作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 而DV拍摄的运用, 可以促使人们只用一人便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 独立的生产出记录片作品, 既降低人力损耗, 也节约了成本。通过DV作品与其他大型设备拍摄的作品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DV拍摄出的独立记录作品更具有真实性与细节性, 也能突出很多个性化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 拍摄者更注重表达自我, 而没有反映社会文化之类的信息, 失去了沉重感[2,3]。

目前的DV制作结合先进的技术, 以节约成本与拍摄出最好作品的前提下组成新的制作方式, 向人们展示了许多社会信息, 也逐渐形成一股巨大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力量, DV拍摄简单且便利, 通过镜头的调整来展示最真实的世界。DV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尽量不要处理抽象概括的题材。

2) 坚持社会学、人类学、诗歌与技术的结合进行拍摄工作。

3) 针对每个分镜头都要进行仔细的甄别, 确保其与其他的反镜头可以和谐的结合在一起。

4) 准备全面的剧本, 并尽量使用画面与声音来表现, 控制使用旁白的时间。

5) 控制摄影角度与拍摄完毕后剪接的节奏[4]。

2 DV在纪录片拍摄中占据的环境优势

DV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第一考虑要素便是环境, 由于DV的体积小巧, 便于携带, 纪录片由DV进行拍摄, 可以减少了很多的人力与物力, 例如名称为《高考》的纪录片, 其主要是叙述与高考相关的内容, 由于此纪录片需要于学校内部进行拍摄, 为了达到良好的拍摄效果, 需要持续拍摄较长的时间, 校方考虑到会影响学校学生的正常学习, 拒绝了此项拍摄, 作者了解校方忧虑的事情后, 向校方阐述DV拍摄的流程, 并向校方承诺DV拍摄在保持良好的效果情况下, 只需要一个人便完成拍摄工作, 不会对学生造成干扰, 最后校方经过考虑, 同意了拍摄工作的进行, 由于内容真实且富有感染力, 在社会与学校之间得到良好的评价, 这是一个使用DV拍摄纪录片在同等环境中占据优势的例子[5]。

3 DV在纪录片拍摄中占据的心理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采用DV进行拍摄, 因其轻巧、隐蔽的优势让拍摄者顺利的完成了多项拍摄工作。DV不会改变被拍摄者的生活, 是指可以原始的表现出自我, 实现最大限度的还原生活。其轻巧的外形可以应付多种复杂环境的变换, 促使拍摄者更方便的进行创作。调查研究表明, 拍摄过程中采用体型庞大的拍摄机器会增加被拍摄人的心理压力。某长时间的纪录片的拍摄工作由于经费有限, 无法拥有充足的资源进行拍摄, 采用的是DV, 而DV只需要一个人一台机器便可, 此纪录片的作者在医院对一个患癌症的女性进行采访记录, 起初作者并没有信心拍摄好这一纪录片, 却因为DV的画面扑捉角度优质而让作者可以良好的表达出女患者与其家属之间浓浓的亲情。人具有一定的危险察觉本能, 因此, 任何拍摄工具对其进行拍摄时都会引起被拍摄者的感知, 而感知到被人拍摄的人会出现焦虑且情绪不安等情况, 极大的影响拍摄效果, DV的体型小巧可以很好地降低此种干扰, 提高拍摄质量[6]。

4 DV在纪录片拍摄中占据的便捷优势

普通的摄影过程中需要许多的人进行相互配合,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影片的看法与职能的立场, 思想的协调统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拍摄方式对拍摄人群与场景有着很大要求, 没有及时的进行拍摄, 虚伪纪录片中的很多场景都是一晃而过, 需要精准的捕捉拍摄到体现细节的画面非常困难。例如高考的场外拍摄, 许多人群的涌动, 造成所要拍摄的画面目标流动性大, 摄影师没有时间进行机器的调整工作, DV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能够快速便捷地移动跟踪拍摄并精确的捕捉每个画面。

5 DV在纪录片拍摄中占据的成本优势

DV进行纪录片的拍摄只需要较少的工具, 作者不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 不需要大量人群的协作, 独立一人便可以完成整个拍摄和制作, 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拍摄效率, 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拍摄成本, 拍摄任何纪录片首要考虑的问题便是经费, DV是所有拍摄工具中用钱最少的, 例如《高考》这篇轰动一时的纪录片, 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也独立完成了, 作者精确的展示出纪录片中几个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与经历的磨难。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DV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广泛运用及实际拍摄中所展现出的环境优势、心理优势、便捷优势、成本优势, 使得许多纪录片爱好者使用DV进行纪录片创作。针对使用DV拍记录片作品的人员, 其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处理抽象概括的题材、坚持社会学、人类学、诗歌与技术的结合进行拍摄工作、针对每个分镜头都要进行仔细的甄别、准备全面的剧本、控制摄影角度来确保拍摄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丹阳.DV在纪录片拍摄中的优势[J].现代传播, 2010, 26 (61) :160-161.

[2]沈辰阎.浅析“DV伪纪录片”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内涵[J].戏剧之家, 2014, 121 (49) :189.

[3]姜胜流.“自我”的界限——中国私纪录片真实观与伦理探究[D].安徽大学, 2010:189.

[4]墨玉.数字时代的纪录片创作探究[J].华章, 2011, 487 (215) :275-276.

[5]陈帅, 张建路, 汪洋, 等.浅谈大学生纪录片作品的创作技法——以大学生纪录片作品《守庙人》为例[J].魅力中国, 2014, 16 (115) :171.

优势及运用 篇9

近些年来,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根据人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我院对体育教学内容及准备活动模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体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的热点优势,把健美操有机地融入准备活动练习中,使传统准备活动教学实践手段多样化。如:在走、跑、徒手操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在音乐伴奏下的健美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我院07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在一年内进行教学实践,并作了问卷调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现代大学生学习负担增加,课业繁重,在精神上有一定的压力。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而言应当是一段最佳松弛时间。对我院07级学生“健美操能否丰富课余生活”的调查表明,有94.4%的学生认同此观点。这说明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体育项目。另外,对“健美操普及你的体育课上你愿意吗?”的题目进行调查,结果有35.6%的学生非常愿意,44.4%的学生愿意,有5.6%一般愿意。由此可见,在准备活动中采用健美操练习法,正是满足学生需求的佳径。

2.2 分析

准备活动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教学期间,将当前社会中比较盛行的健美操融入准备活动教学中,通过一年的实践,对学生的需求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传统的准备活动内容的接受程度低,而对健美操准备活动的方法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

传统的准备活动练习内容主要有跑步、徒手操和游戏等几项。由于受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服务思想的影响,人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准备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是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精神实质的重要体现,而一味地追求练习效果,从而形成了单一的教学模式:跑步+徒手操,而且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这一模式,缺乏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生理、心理机能上都处于消极、压抑的状态,违反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宗旨,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2.2.1 健美操在准备活动中运用的优势

2.2.1. 1 健美操融体操与舞蹈于一体,具有健美性、韵律性、柔韧性、时代性等特点。

健美操是快节奏的运动,它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很有益处。

2.2.1. 2 健美操可使身体各关节得到充分活动,各部分肌肉得到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大幅度的踢腿、摆臂能够充分拉伸韧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提高柔韧素质;上下肢、髋部及躯体的协同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各方向不同方式的跳跃、挥臂能提高腿部及肩带力量,使胸、臂等各部位的肌纤维增粗,还有利于提高肢体的控制能力;动作的节奏、力度标志着人体各部位肌肉的伸缩速度、灵敏性;练习时间与强度的变化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及氧运输能力。

2.2.1. 3 因选用了街舞、跆搏、体育舞蹈的动作,再配上强而快、节奏鲜明的乐曲,符合当代学生爱美、追求美的要求,所以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健美操运动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美好生活,追求自我完善、个性发展的强烈愿望,是一项与人们的内心倾向十分吻合的体育运动。它使人感到一种尽情宣泄、自由伸展的振奋和愉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活力。尤其对刚从教室走出来的学生来说,一套激情飞扬的健美操,能够松弛他们紧张的神经,使他们疲惫的心情得到彻底的放松,同时能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其“自然”进入“体育课堂”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注意力的顺利转移,而且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领会到人体运动能使自己在身、心、技等多方面获益,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强烈的欲望和兴趣。

2.2.1. 4 健美操可迅速调动机体各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克服因气候原因而造成的机体惰性。

健美操是一项快节奏大负荷运动,对人体能产生一系列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参加运动的人的肌肉、骨骼有提高功能的作用,而且能使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在肌肉的刺激下获得正常生长和充分发达。

2.2.1. 5 健美操练习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准备活动的时间非常短暂,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快掌握动作,就必须有良好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对学习动作的渴望,促使学生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参加活动。同时还可以在情绪热烈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展示学生自身基本素质的水平,锻炼意志,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正确评价自己,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 在体育课中如何科学运用健美操

2.2.2. 1 青少年身体发展有其特点,大学阶段其骨骼,肌肉发展较快,但持久工作能力差。所以,在教授健美操时,第一学期,动作应较简单,节数不宜多;运用幅度可以小些;转动范围不超过180度;采用一些形象动作练习,以便于学生模仿记忆;强度不宜大,跳跃部分节数一般1—2节,否则易导致基本部分学习时过早疲劳,影响教学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感觉、知觉得到发展,第二学期动作难度可加大,增加同向或反向动作,提高协调性;动作幅度加大;动作做法加大力度和弹性;动作速度由慢到快,运动量由小到大,但跳跃部分仍不宜太多;增加放松练习,调整全身各部。

2.2.2. 2 音乐选择上,应根据青少年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能力逐步发展的特点,第一学期,可选择学生熟悉,节奏较快,节拍明显,强弱分明的乐曲,一般一拍一动或二拍一动,这样便于学生跟上节奏,提高练习兴趣。到了第二学期,可选择节奏分明,韵律感强,富有朝气的乐曲,如爵士乐、迪斯科。在一拍一动、二拍一动的基础上增加一拍二动,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健美操的动作美、韵律美。

2.2.2. 3 教师在教授健美操时,示范动作要舒展大方,造型优美,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并要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来教授动作,这样既不影响动作结构和动作连接技术,又能把复杂动作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细节,增强掌握动作的信心。

2.2.2. 4 语言上要生动,多描绘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美的自然景物和生物的姿态,使学生由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联想到动作的方法要求,加快动作学习的进程。

2.2.2. 5 在体育教学中教授健美操,并在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中应用,能够使体育课多样化,丰富课的内容,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恢复。

3. 结论与建议

3.1 传统的准备活动方法,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号召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下降。

3.2 采用健美操练习法,能扩大健美操普及面,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个体塑造的需求。

3.3 健美操练习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并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阳慧萍.健美体操在体育课中应用的探讨.体育师友, 2000, (4) .

[2]宋进文, 吕伯东.高校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健身操教学的实验研究.浙江体育科学, 2000, (4) .

[3]曹红涛.如何在准备活动中教好韵律健身操.山东体育科技, 2000, (6) .

优势及运用 篇10

一、学习兴趣的“发生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 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冲动, 激发求知的欲望。

1. 形象导入, 激情引趣。

上课伊始, 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欣赏, 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 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 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 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 亲身感受“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奇妙。这样, 无需多说, 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 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2. 设置疑问, 引人入胜。

设疑置问, 就是要诱发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情绪。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 首先播放乐曲《月光曲》, 让学生听一听, 初步感受乐曲的优美迷人。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你知道这首乐曲是怎样来的吗?是谁创作的呢?关于它, 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此时此刻, 无需多说, 学生的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 产生“愿闻其详”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

二、积极思维的“推动器”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 导致“思维受阻”时, 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 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 有效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创情境, 引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 当讲到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 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 我去炸掉它。”时, 我要求学生在“瞪着、迸射、坚决”等词语下加着重号来认真体会, 并提问:“瞪着、迸射还可用哪些词语来代替?”在学生回答可用“看着、瞧着、射出、发出”等词语后紧接着提问:“那么为什么不用刚才说的词语呢?”学生一时议论纷纷, 此时打开录像, 让学生从录像中体会到这些字词、语言充分地表达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和炸堡不可动摇的决心, 从而理解这是他关键时刻能舍身的思想基础。

2. 设情境, 化抽象为表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难以理解和认识, 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 变抽象为生动有趣, 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 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 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 因此, 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我及时出示教学录像, 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 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和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三、情感共鸣的“催化剂”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融入情境, 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 产生共鸣, 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 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1. 情境再现, 以境激情。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 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 便能完成情感转折, 并使之达到高潮。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 多么令人自豪, 但是……”陡然一转, 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 生动而精炼的语言, 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 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的谴责, 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2. 制造气氛, 渲染氛围。

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教学, 老师一开始用幻灯机打出周总理的遗像并播放悲壮的哀乐, 与此同时, 用低沉哀痛的声音对学生说:“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早晨,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 噩耗传来, 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的遗像, 听着哀悼周总理的哀乐和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 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配乐朗诵录音, 低沉悲壮的音乐, 悲痛欲绝的朗诵, 老师动情的语言, 使孩子们全身心地融入了课文中, 自然地产生了对总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优势及运用 篇11

关键词 网络媒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67-02

1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将课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阅读教学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应用无处不在,也逐渐成为教学的有效工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网络媒体,增加阅读资源与共享,减少传统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现象,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乐园。

2 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

传统阅读教学方式是文本阅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简单讲解外,更加强调的是朗读吟诵,教学效率低,而且学生是被动阅读。传统阅读教学主要有两方面弊端。

阅读教材陈旧,阅读范围较窄 传统的阅读教材都是统一的教材,这些教材并不会每年都修订,很多内容过于陈旧,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教材内容的选择或多或少带有个人偏好。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各方面的信息资讯都是瞬息万变,陈旧的阅读教材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范围窄,使学生视野缩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的进步发展。

被动阅读,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他们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思维。这种“填鸭式”的阅读教学只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传给学生。学生被动阅读,不仅使其对阅读缺乏兴趣,而且对阅读内容没有自己的想法、思维,也就脱离了阅读的目的,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3 运用网络媒体进行阅读教学的优势

网络媒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社会性,提供了一个不受限制的自由学习空间;网络媒体的共享性与实时性,使学习资源丰富、新颖;而协同性与交互性又能更好地交流沟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网络媒体是教育发展趋势与需要,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重塑师生在阅读中的关系 在网络媒体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内容,他们完全可以对阅读的信息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加工构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互联网信息是非常丰富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多彩的阅读空间。在网络媒体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信息源,他们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减少学生对无用信息、垃圾信息的阅读,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运用网络媒体可以构建一个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阅读空间,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阅读能力自主安排学习,积极主动参与,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网络媒体资源非常丰富。在阅读教学前,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索相关资料,如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地理环境等,这些都可以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在教学前,学生可以提前在网络上对西沙群岛进行一番了解;在教学时,教师利用PPT等多媒体将西沙群岛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其自己慢慢阅读。学生根据自己之前搜索的信息以及图片,结合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及喜爱[2]。

4 运用网络媒体进行阅读教学策略

网络媒体作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其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等优势,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运用网络媒体为学生构建一个阅读乐园,是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

提前准备,收集有用的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各式各样的资讯都可以获取。这些资源并不都是好的,教师应该提前做准备,收集整理好教学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收集资料之前,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将资料分类整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阅读材料可能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可能不同。而网络资源信息多且杂,没有系统性,运用网络媒体进行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偏离学习目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对资源信息进行选择、归类,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做好监护、监管工作。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培养起来。小学生本来就处于一个好奇的年龄,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只有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能起到好的效果。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是一门具有情感特性的学科,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领略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真正感受文字的优美,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创设情境,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如在《草原》一文阅读教学时,首先通过网络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蓝天、白云以及无边无际的绿野,在碧绿的草原中,牛羊就像是开在草原的花朵;然后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热情奔放愉快的旋律,以及辽阔草原的视频,使得学生心旷神怡。学生的情绪非常高,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很快将学生带到课文学习中,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结合时事、生活进行阅读 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应该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时事,关心国家大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非常快,也为人们阅读新闻等提供了便利。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热点以及身边生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时事,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对时事有自己的理解,丰富语文素材,培养综合素质[3]。

重视交流与评价 阅读教学不仅只是让学生阅读文章就结束,而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建立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重视交流互动以及评价。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使得师生交流互动更加方便,每一次文章阅读完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分享阅读心得,或者讨论没有理解的地方。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交流不是阅读教学活动的结束,必须要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学生自我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加深阅读效果;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思维进行完善,对文章理解更加透彻;教师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对不完善之处进行补充。

5 结束语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给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方向,运用网络媒体进行阅读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有非常多的优势,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网络媒体应用于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不断地创新,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慧霞.运用网络媒体构筑阅读乐园[J].亚太教育,2015(33):22-23.

[2]李新胜,张娟.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J].考试周刊,2015(17):47-47.

优势及运用 篇12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而学生缺乏兴趣则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通过将动画、视频、声音的结合, 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 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时, 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时设置一个声情并茂的动画:国王奖励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出“等比数列求和”这个学习内容,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他们思考这个国王有没有能力答应发明者的要求,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如何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从这里可以看出, 由于信息技术声色皆备, 动静结合,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转变教学方式, 体现学生主体性

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 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 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和讨论, 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的课件, 并将要解决的问题:“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如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已知二面角的大小, 山路与水平面的角, 和山路与山脚所成的角中的两个, 如何求第三个?”、“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是什么?”等隐藏在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独立探索, 并通过实验猜测推导论证。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开展小组讨论协商, 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 并加以整理, 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深化了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 构, 既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又突破了难点, 优化了教学过程, 丰富了教学形式,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效 率

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数学实验研究, 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 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 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学习过程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 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中, ①认识椭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录像及“神舟六号”飞船运行轨道图片资料的展示、通过计算机模拟将圆“压扁”成椭圆的演示。目的是使学生对椭圆形成感性认识。 ②那么怎样画出椭圆呢? 椭圆在直角坐标系下是否可以像圆一样用方程表示? 画一画 (画椭圆) 。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画椭圆, ①用多媒体演示, 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具体画法, 同时也向学生展示较标准的椭圆形, 可给学生一个参照;②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有深刻的理解, 这就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多媒体能把具体形象展示给学生, 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在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体现得尤其突出。 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 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 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 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例如, 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圆锥的概念和性质》的课件时, 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 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 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抽象出圆锥的本质属性, 形成概念, 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锥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 因而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违背教学规律。我坚信, 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努力研究、认真探索, 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完善, 多媒体教学就必将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潘敬贞, 董世朝.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设计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6) :192.

[2]董林伟.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J].中学数学月刊, 2007 (6) :1-4.

上一篇:区域贸易差距下一篇:金融体系稳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