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论文(精选12篇)
金融服务论文 篇1
近几年来, 我市农村金融业在服务水准、服务方向、服务素质等方面千方百计下功夫, 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积极寻找和开拓服务新领域, 在业务拓展上加快结算业务畅通渠道,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沿海地区开发的贷款品种等, 为方便农户和客户办理各种农村金融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提升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新的形象。
但是,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现代化迅猛发展, 农村经济正在复苏, 这对于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提出更高更新要求。从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看, 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努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谈谈农村金融业今后服务发展方向:
一、切实抓好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就农村信用社来说, 在经常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同时, 偏偏出现这样那样存在问题及违法乱纪行为, 联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这些给我们带来了不必要经济损失和工作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和化解人的自身风险, 应该要从人的自身素质方面着手。
(一) 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也是一项细致工作, 如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要从员工的工作环境、思想品德、服务水准、经营理念、好学上进等方面着手, 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反腐倡廉的教育, 以指导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提高全体员工廉洁自律的思想。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和塑造每一位员工优秀的品格与职业道德修养, 培养员工忠诚敬业、勇敢坚韧、恪尽职守、自律守法的工作态度。例如:某市信用社今年上半年发生一起内部员工利用当班期间盗窃库款的案件, 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暴露目前农信社在现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以及个别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因此, 要确保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构建合规的企业文化, 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要更新观念, 开阔视野, 突破陈旧落后的服务思维。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 遵守市场法律法规, 强化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档次。要树立“客户至上”、“敬业爱岗”的服务理念,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 协调、调动各方面资源,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体系。
(二) 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狠抓制度建设工作, 要经常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制度检查, 加强计分考核, 从根本上解决存在问题才是关键, 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内控制度是单位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强化内控制度,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 做到业务操作有章可寻, 违章处罚有法可依;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 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三要强化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奖惩, 用铁制度、铁规章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以此保证农信社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 以农为本, 开拓创新, 提高竞争力。
农信社的宗旨就是服务“三农”, 但是要想在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服务项目、新的服务手段、开发多种金融产品, 此其一。另一个方面市场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要让农信社真正成为员工发展的平台;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最大的空间和机会;培养树立“社兴我荣, 社衰我耻”的意识;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业务技能比赛、业务知识培训等, 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增强农信社的创新力、竞争力、生命力。
二、农村金融服务于“三农”, 立足“三农”, 扶持中小企业
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应加大对“三农”基本建设投入的同时, 积极开发农民合作社和扶持中小企业。以支持农民互助资金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例1:就海复镇“启东市能兴果疏专业合作社”为例, 该农民合作社在海复镇东岗村种植果疏约400多亩, 自有资金200多万元, 尚缺少资金100多万元, 但农村信用合作社没有这方面专项贷款品种。如何解决农民合作社资金困难呢?启东市海复信用社通过对该合作社进行专项调查和可能性论证, 决定解决其燃眉之急, 给予贷款。但贷款品种又如何解决?后来通过以担保的形式, 由乡政府担保, 担保公司进行反担保, 给予启东市能兴果疏专业合作社贷款100万元。
例2:还有中小企业贷款, 如启东市惠丰信用社依托当地钢贸市场, 联手担保公司, 适时创新推出钢贸企业信贷“批发化”营销业务――钢贸通, 助钢贸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进一步拓宽了领用社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平台。钢材贸易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 中小型的钢材贸易企业在面对钢材生产企业时, 很难在资金融通方面具有话语权;在面对下游客户时, 钢贸企业又必须要垫付大量的资金来实现交货、运输和库存, 这就需要以大量的现金流作为支撑。长期以来, 银行为规避风险, 普遍对中小企业采取抵押贷款的形式进行放贷。而该类企业经营场地都是租用的几间办公用房外加一块空地, 固定资产基本不值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型钢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汇融钢贸市场是启东市委市政府2010年引进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集码头、仓储、结算、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于一体, 待大型市场建成后可进驻钢贸企业500多家, 提供1500多个就业岗位, 预计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该市场的推出将改变苏中地区钢材交易的市场格局, 建立大型现代化平台, 化零散经营为规模化、统筹化的市场经营, 重新整合苏中地区现有钢材市场资源, 优化市场结构, 不仅将吸纳区域内的消费力, 更将深度辐射苏北、安徽、山东等广大地区。惠丰信用社敏锐地意识到汇融钢贸市场是一座富有的“金矿”, 也是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 商机巨大, 有待挖掘。对此, 积极进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 找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业务突破口, 通过对信贷政策的梳理, 与担保公司“结盟”, 帮企业之所需, 解企业之所难, 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又控制了风险。
笔者认为农村金融业应开发支农贷款新品种和大力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大力支持这方面贷款。
三、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拓宽服务领域
服务是农村金融业永恒的主题, 在任何时期, 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抓好“服务”这个关键。实践证明, 服务是竞争的重要手段, 农村金融业要想得到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取决于是否拥有自己的“黄金客户群”, “黄金客户群”必须提高服务质量赢得, 目前, 当务之急是如何改进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铸造具有农村信用社特征的“名牌服务”, 在农村金融业中, 提高服务品位。
(一) 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要做到知己知彼, 选择主攻方向, 挖掘潜在的市场份额。农村金融业要想得到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当务之急是如何改进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铸造具有农信社特征的“名牌服务”, 拥有并不断扩大自己的“黄金客户群”, 不断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二) 增加和扩大服务范围, 办有特色的金融企业。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服务内容的增加, 诸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上门服务以及帮助黄金客户理财当顾问等等。二是加强服务、延长服务时间。诸如围绕自助银行设定的二十四小时服务区, 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需求。三是品种上的创新, 诸如一卡通、一证通、提供住房信贷、开办票据贴现、投资业务、开办农村保险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等。四是手段上的先进。电子化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时效, 金卡工程要真正实现全国联网, 一卡多用、一点多通、卡卡通用。
(三) 拓宽客户类型, 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 保持可持续发展。
从金融业自身利益和防范风险的角度讲, 必须对现有的客户本着“淘汰一批、保留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 进行筛选。绝对不能再背过去专业银行丢弃的“垃圾户”包袱。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业绩出众、资信情况可靠、发展前景光明的优良企业, 要千方百计的扩大业务往来, 密切银企关系。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关键在于自身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要适应新形势下服务机制。过去农村金融业仅仅在硬件和软件上做文章。在硬件设施上, 改善了便民服务设施。为客户提供笔、毛巾等便民用具。在软件上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开展微笑服务、站立服务等。但是, 随着社会进步、市民文明程度提高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促使农村金融业必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一) 强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新的理念。
农村金融应不断提高广大农户和客户的金融业务知识, 规范服务体系, 强化服务管理。就目前一部分农户和客户在办理柜面业务中, 连密码器、自动取款机都难以操作, 特别是一部分年龄大的农户和客户。农村金融业目前正逐步完善电脑化服务, 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应用了自动存款机、补登折机、排号服务机。应用了电脑化服务功能, 这对于服务广大农户和客户提出了新的智能化服务工作要求。笔者建议农村金融业应加强服务方面的宣传, 经常开展电脑化服务辅导工作, 柜面应设立客户经理及服务引导员, 更好地为广大农户和客户服务。有利于完善和提高农村金融业服务工作的水平及工作效率, 减轻广大农户和客户电脑化操作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减轻农村金融业一线服务人员工作压力。
(二) 农村金融业在业务规范化操作工作上做好文章。
怎样服务好广大农户和客户, 这是农村金融业最根本服务基础。目前农村金融业各基层营业网点服务机制还不够统一, 主要体现在:服务环境陈旧, 办公自动化跟不上国有专业银行, 信用社标识牌不统一, 宣传服务窗口设施不到位, 为农户和客户服务的便民措施不健全, 一线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服务基本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业应在硬件和软件上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着重在电脑化服务方面适应农户和客户各种操作快捷便利化服务, 进一步提高柜面员工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修订服务公约, 改善服务环境, 以适应现代农村金融业服务机制和科学服务管理。
(三) 农村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随着农村金融业服务需求量大, 分布范围广, 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民种养业、农民合作社经营、沿海经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中小企业基本建设、节能减排等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就现在的金融服务业难以应付这方面的需求。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发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贷款质量不高, 没有监督好这部分贷款, 形成了不良贷款。二是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不景气,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给农村金融业自身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三是农村金融业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近年来, 银监会加强了对农村金融业的监管, 特别是对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资金运营全过程加强了检查力度, 规范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基本制度, 改善了信贷工作服务环境, 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同时也给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由于受以上几方面的限制, 造成了“既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不利局面。所以说, 农村金融业要寻求今后服务发展方向, 最关键的主要在自身经营体制的完善性, 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研究, 把握合理的支农贷款政策, 稳健开发农业多种经营贷款品种, 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三农”的基本建设。以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 更好地为广大农户和客户服务。
综上所述, 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的同时, 要立足“三农”, 服务“三农”, 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农村广大农户、客户及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 这才是有效地推进农村金融业健康发展必由之路。
摘要:本文就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在立足“三农”, 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方面, 提出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几点有效措施, 来促进农村金融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措施
金融服务论文 篇2
冯帆09保险3班 js094130
1【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金融产业正在经历着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度的关键时期。如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中保持基业常青,始终保持企业的绝对核心竞争力?现在很多的金融企业提出了发展建立企业的文化根基,将企业的竞争力重新定位于“服务”二字上,从而形成了一股适应市场、贴近客户、展现个性的金融服务文化潮。在这里我将对金融服务文化的认识、对金融服务文化发展现状以及金融服务文化的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服务文化 ;金融企业;银行服务文化实践;保险服务文化实践;以客户为中心
一、对金融服务文化的认识
大家知道: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因而我们必须对金融企业服务文化有个具体认识。
(一)服务文化的含义
服务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服务文化具有文化一般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空间和魅力。所谓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对客户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服务文化是一个体系,是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道德为准则,以服务机制流程为保证,以企业服务形象为重点,以服务创新为动力的系统文化。而下文所谓的“金融企业服务文化”,是金融企业在长期的对客户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
(二)金融企业建设服务文化的前提
从上面的服务文化含义可以看出,金融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更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服务文化来帮助其员工树立服务导向的观念,并以此指导金融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当前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引入和实施一项服务战略都需要首先建立一种全新的服务文化,及进行文化变革。文化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制定广泛和长期的活动方案。一般而言,金融企业优质服务的形成有4个前提条件:战略的要求、组织的要求、管理的要求、知识和态度的要求。
(1)开发服务战略:只有建立服务导向的战略,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才可能发现,这就意味着金融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创建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组织。
(2)构建服务导向的组织结构:适当的组织结构是创造优质服务的先决条件;关注非正式组织结构的存在;服务导向需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明确界定支持性职能的作用;建立明确的运作系统、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3)培育服务导向的领导能力:服务导向的领导方式包括管理者和上级主管对各自角色的认识和对下属的态度以及他们作为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形成服务导向的领导能力是优质服务在管理方面的先决条件;合作观念对领导能力有很大影
响;沟通是金融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能力的关键要素;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在实施服务导向战略时必须明确到位;监控服务的过程和结果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4)设计服务培训方案:为了使金融企业的员工具有提供优质服务所要求的知识和态度,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任何一名员工除了知道自己所在部门的目标、职能以及个人目标外,还需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业务使命、战略和整体目标。在培训方案中,知识导向的培训和正直态度的培训要相辅相成。一个人知识越丰富,则其对于某种特定现象就越容易持积极态度。
二、金融服务文化发展现状
金融行业最典型之一便是银行也,从世界上第一家银行诞生开始,银行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变革,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银行经历了具有历史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传统服务为基础的古典银行模式,其主要工作是提供客户基本的金融服务,以服务来赢得客户;第二阶段是以传统服务为基础的改格式银行模式,其主要工作是为客户提供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以产品来赢得客户;第三阶段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银行模式,其主要工作是通过信息技术再造银行工作流程,提供电子化的金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快捷、更加可靠的金融服务,以科技来赢得服务。如今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洗礼后,银行业已经建立起富有内涵、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文化,将传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的经营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经融服务文化
(一)通过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金融服务氛围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金融服务文化不断的发生改变,以“中、农、工、建”为主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长期成为市场的领军人物。但是市场是进步的,经济是发展的,面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冲击,四大行也开始了改革步伐。首当其冲的是服务文化的改革,从原来的以业务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将网店柜面改造成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将客户服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体现现代金融服务文化中的亲民、为民思想,营造和谐的金融服务氛围。
(二)通过创新理念,建立先进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驱使着金融行业的新军崛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交通、招商、民生、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在资源方面明显落后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依靠创新的理念和科技技术的支撑,以卡业务、网上银行为载体,进一步将个人服务办出特色,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在不同的领域对市场进行强有力的冲击。进一步体现了金融服务文化中创新、求变的思想,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三)通过全球优势,打造一流的金融服务网络
外贸银行永远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面金融开放的今天,他们将金融文化定位于全球服务和地方智慧的融合,积极推动高端客户的营销,依靠先进的跨国资源和高效的运营系统,发挥一流的平台优势。将财富管理理念引入国内,不断提高客户的理财意识,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创造财富,进一步体现出金融文化中的融合卓越思想。
三、金融服务文化的实践
服务是现代服务企业的生命线,而文化是服务之根,是服务之魂,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在产品质量、品种、功能高度同质化的服务企业尤为如此。文化学的奠基者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里给文化下了
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上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的总体。”
所以说,金融服务一旦跃上了文化的层面,有了文化的支撑,就会越做越活,越做越实,越做越有品位,就能使企业的服务与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健康持续地发展;服务文化一旦内化为员工的心理需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持续不断地激发出来,不仅使服务从时好时坏的徘徊中解脱出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而且能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创新服务;通过构建服务文化就能使服务从制度的层面完成文化和观念上的整合,充分发挥服务文化的辐射力,陶冶力、推动力、形成重要的生产力,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和企业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不断提升服务的品位,这种服务文化将通过一个个客户的口碑的传播,促进公众对该企业(品牌)的文化认知,促进企业美誉度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构建服务文化是一个双赢的战略,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最佳途径,是现代企业迎接入世挑战、取得竞争优势、创办好银行、好企业的最佳选择。
(一)金融服务文化实践案例
金融服务文化实践中有比较出色的企业,比如招商银行从偏居深圳蛇口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以“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为目标,坚持“科技兴行”的发展战略,秉承“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在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创造了数十个第一。创造了“一卡通”、“一网通”、招商银行信用卡等众多知名金融品牌,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以其原汁原味的企业文化理念,全面展示了推动招商银行创造无数金融奇迹的“招银文化”。
2010年由《解放日报·保险周刊》主办的本第六届上海优秀服务保险公司评选活动于12月正式启动。本次评选以上海90多家产寿险公司和专业健康险、养老险公司为评选对象,通过保险客户问卷调查、读者问卷调查、服务暗访和专家综合评估等程序,最终评出2010年上海优秀服务保险公司,以此树立保险客户服务典型,推进保险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保险发展环境,促进上海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金融企业服务文化具体内容
纵观服务口碑较好的金融企业,总结出金融文化大概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员工服务素养的培养。思想是行动的前提,没有科学的思想,就没有科学的行动,更不会有好的效果。提升金融企业的文化,必须从理念更新开始。金融文化企业由于受到旧有的传统观念束缚,缺乏先进理念的支持。因此通过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改造革新旧有观念,树立现代金融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现实而有效的途径。通过制定员工素质提高方案,实施培训者工程使金融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文化企业的能力:通过学习国际金融文化企业的先进做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使有悖于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旧有传统观念得以根除。学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其关键在于对效果的考察考核和评价。
2.临柜人员的服务。前台服务,是银行的脸面,是服务的最前线,也是客户感受银行服务最直观的地方。营业厅是银行的大窗口,而每个柜台就是小窗口,是银行接触社会公众最为频繁的地方,也是直接办理业务、衍生存款的地方,银行好的服务形象要靠柜面服务具体体现出来,小小窗口反映出的是银行的整体服
务面貌。“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我们的服务工作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让我做转化为我要做,才能把微笑和真诚留给客户。”柜面服务遵循严格、细致的操作规范,把服务的全过程纳入程序化管理,处处有章可循,实现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在服务管理中,实行职业形象管理,服务号牌,规范配戴;统一着装,保持整洁;仪表大方,装饰得体;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实行语言规范管理,柜员语言文雅、礼貌,使用“十字”文明服务用语,规范使用服务用语。实行服务态度管理,推行“站立服务”、“微笑服务”,做到客户服务来有迎声、去有送声。要求员工迎接客户,主动热情;仔细聆听,把握意图;解答咨询,耐心细致;业务办完,礼貌道别。要求柜员做到存款取款一样主动,生人熟人一样热情,忙时闲时一样耐心,表扬批评一样诚恳。
3.大厅内,大堂经理的设置。为了能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以方便客户为出发点,实施建行网点功能由结算型向服务型转变,简化网点的后台运营功能,减少交易中客户填写事项,建立客户驱动的业务流程,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和排队现象,并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大堂经理的主要职责是服务管理、迎送客户、业务咨询、差别服务、产品推介、低柜服务、收集信息、调解争议、维持秩序。大堂经理的设置拉进了建行与客户的距离,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并延伸柜面服务功能。
4.电子产品,其他辅助设施的运用。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文化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好、更新、更方便的服务。使用高新科技成果,创造高效定制化操作体系。授予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控制权。同样地,高度自动化服务操作体系,会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如,做好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宣传。
5.定制化服务与标准服务相结合。随着金融服务文化的向前发展,顾客的具体需要,由服务技能较高、服务知识比较丰富的服务人员为各位顾客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各位顾客的具体的、独特的需要和愿望。定制化金融服务的含义因人而异,但是,一般说它包括定制化服务结果、多样化服务过程和人性化的服务行为。采用标准化服务的目的是减少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交往程度,提高服务效率,为顾客提供快速、可靠、方便、一致、高效、廉价的服务,减少顾客感觉中的风险,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四、总结
因此,追求卓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金融服务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金融企业内部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高回报的服务理念,使企业的发展达到最优。根据自身金融环境的特点,实行制定服务与标准服务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服务策略,根据顾客的具体需要,由服务技能较高、服务知识比较丰富的服务人员为各位顾客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各位顾客的具体的、独特的需要和愿望。树立卓越的金融服务文化,就是在给金融服务工作的最后成果做一个规划,不断为企业升级和服务升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祁丽莎 《今日财富(金融版)》2008年第07期[J]
[2]周晓明、唐小飞 《金融服务营销》2010.6[M]
金融服务简历 篇3
246.2亿元
总排名13明天控股
男 42 出生于山东泰安
北京大学法律系
主要行业:金融业
肖建华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后的枭雄”,以明天控股为核心平台,麾下是庞大而隐蔽的“明天系”。长久以来,明天系从未间断过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渗透。
“明天系”除了掌控明天科技、华资实业、西水股份等上市公司之外,还控股、参股了30家金融机构,具体包括12家城商行、6家证券公司、4家信托公司、4家保险公司、2家基金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在这其中,“明天系”实际控制的金融机构包括:4家城商行、4家证券公司、3家保险公司、2家信托公司、2家基金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期货公司。“明天系”俨然已成为全能型的金融混业巨鳄,而肖建华也因此成为金融业隐形富豪。
2刘益谦
170亿元
总排名30新理益
男 50 出生于上海 四川大学法律系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天茂集团(000627),2001年3月收购
2011年3月,在天茂集团宣布启动定向增发后不久,刘益谦辞去天茂集团董事长职务。尽管如此,刘益谦仍通过新理益间接持有天茂集团,为其实际控制人。同时,新理益还控股了国华人寿和天平车险两家保险公司。近年来,刘益谦大举买入的艺术品收藏,已成为其财富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于泳
130.8亿元
总排名47上海鸿商控股
男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PE
上市公司:洛阳钼业(03993.HK),
2007年4月IPO
低调的于泳因重组洛钼暴富,之后在全球大举收购。顺利登陆H股之后,洛阳钼业开始了行业内的并购整合,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钼生产商。2011年4月,其又以296万元的价格获得富润矿业余下的30%股权。随着招股书在证监会官网亮相,洛阳钼业即将回归A股市场,但因为背负诉讼面临风险。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11亿元,同比减少6.37%;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减少6.07%。
4龚虹嘉
120亿元
总排名54富年科技
男 48 华中科技大学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
2010年5月IPO
过去十年,龚虹嘉成立并投资了十几家公司,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收音机制造商德生和最大的视频监控产品供应商海康威视。受益于公司所处安防行业的稳定增长,2012年海康威视总收入72.08亿元,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36.84%。2012年上半年,浙江东方及其他两位股东轮番减持海康威视,累计套现达19亿元之巨。
5吕向阳
85亿元
总排名105融捷投资管理
男 51
出生于安徽无为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01211.HK),
2002年7月IPO;
比亚迪电子(00285.HK),
2007年12月IPO;
比亚迪(002594),
2011年6月IPO
吕向阳于1993年创建融捷投资管理集团,1995年与表弟王传福创立比亚迪。除直接持有比亚迪的股份外,其亦通过融捷投资间接入股比亚迪。受累于太阳能业务持续低迷,2012年比亚迪业绩同比大幅下降,较大程度地拖累了集团整体业绩,这直接导致了年内吕向阳的财富相应缩水。
6陈隆基
70亿元
总排名137利嘉国际
男 57
出生于上海
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博士
福建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
公司总部:香港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正和股份(600759),
2007年11月收购
陈隆基于1992年从香港回到福州组建利嘉集团,以外商身份介入商业地产。陈隆基长于借利好套现,从2011年11月22日至2012年3月13日,正和股份的股价因涉矿题材而持续上涨阶段,大股东正和集团通过上交所二级市场抛售和大宗系统减持,累计减持6100.63万股,占总股本的5%,其持股比例由67.89%下降至62.89%。而2011年底,陈隆基在二级市场多次疯狂套现之后,已彻底抛弃多伦股份(600696)。
7陈金霞
68亿元
总排名147涌金集团
女 45 出生于上海 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金融投资、医药
上市公司:九芝堂(000989),
2000年6月IPO;
国金证券(600109),
2007年1月借壳上市;
千金药业(600479),
2004年3月IPO
2008年6月魏东意外过世后,其妻陈金霞成为“涌金系”新任掌门。“涌金系”的后魏东时代,陈金霞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有九芝堂、国金证券、千金药业、广汇股份等。
7柯希平
68亿元
总排名147厦门恒兴集团
男 54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nlc202309031240
公司总部:福建厦门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紫金矿业(02899.HK,601899),
分别于2003年12月和
2008年4月IPO;
京东方(000725),
2001年1月IPO
2012年,在资本运作上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柯希平再度出山,参与ST盛润重组。当年2月,ST盛润重组前的最后一笔交易是,其控股股东莱英达集团以每股4元的价格让渡6384.13万股给天亿投资。交易完成后,天亿投资持有ST盛润20.2%股权,与亚东投资合计共持有29.92%。亚东获得了天亿在董事会的表决权,而天亿的大股东、持有恒兴集团95.4%的柯希平手上握有ST盛润更多股权。
9林立
58亿元
总排名193立业集团
男 50 出生于广东紫金 湖北工学院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
分别于2004年6月和
2007年3月IPO
立业集团兼修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投资涉足金融、电力设备制造、能源、矿产、化工、生物医药、房地产等领域。在金融投资领域,立业集团2001年成为广发银行十大股东之一;2003年入主华林证券,成为第一大股东;2003年成为中国平安十大股东之一;投资成立了深圳市立信担保公司和立信基金公司;参股若干商业银行。林立拥有超过立业集团93.33%的股份。
10张大中
56亿元
总排名202大中投资
男 65 出生于北京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投资
2007年,张大中将一手创办的大中电器以36.5亿元转让给国美电器,成立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北京大中投资,先后参与TCL、海信电器增发。2011年3月,张大中重返家电零售业,出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2012年,抄底中国联通,成为后者第五大股东,持股7824股,占公司总股本0.37%—尽管股价走势颓势,但2012年中国联通依然交出了一份近年来最为靓丽的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67.7%。
11周传有
55亿元
总排名207中金投资
男 49 出生于上海 复旦大学法学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新鑫矿业(03833.HK),
2007年10月IPO;
星星科技(300256),
2011年8月IPO
ST澄海(600634),
1993年3月IPO
周传有曾在本科母校华东政法大学任教,后至珠海建设银行任职。1995年,周传有成立中金投资。目前,中金集团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矿产投资、资本投资为主业,能源投资、信息产业等为补充的业务格局。
12戴志康
52 亿元
总排名232证大集团
男 49 出生于江苏海门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房地产
上市公司:上海证大(00755.HK),
2002年借壳上市
2011年底,上海证大先后分别将上海外滩地王8-1地块50%的股权转让给复星集团(00656.HK)和SOHO中国(00410.HK),由于复星集团强调“自己对外滩8-1地块其余股权拥有优先认购权”,三方陷入“口水战”。2012年中,复星国际就上海外滩地王权益向SOHO中国、证大房地产、绿城控股提出民事诉讼,而戴志康则表示“两清了”,于5月初已完成外滩地王交易。戴志康创立于1993年的上海证大集团,以金融综合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文化创意为主业。
13虞锋
50亿元
总排名242云峰基金
男 50 出生于上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PE
虞锋曾任上海教育学院教师、上海市政府公务员。2003年,他把目光对准了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的楼宇电视市场,创办聚众传媒。聚众和分众合并后,虞锋出任分众(FMCN.NSDQ)董事局联合主席及总裁。2010年4月,他和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创建“云锋基金”,从事私募。虞锋同时出任华谊兄弟(300027)和上海广电(601616)等多家上市公司董事。
13朱敏/徐郁清
50亿元
总排名242赛伯乐(中国)投资
男/女65/64 出生于浙江宁波
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经济系统
专业博士/斯坦福大学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PE
朱敏于1984年被公派至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与妻子徐郁清一起创办WebEx公司,2000年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3月,朱敏把WebEx以32亿美元卖给思科。而此前,朱敏就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早期风险投资商NEA公司在中国的唯一投资合作人,并回国创办了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而被称为“斯坦福妈妈”的徐郁清先后把儿子、儿媳和女儿都送入了斯坦福,她自己也在58岁时走入斯坦福校园。徐郁清同时身为美国硅谷VIA高级中学和加拿大怀特国际学校的创始人。
15郑泽良
49.3亿元
总排名281武新裕福
男 46 出生于广东顺德
nlc202309031240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保险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
分别于2004年6月和
2007年3月IPO
身为资深建筑设计师的郑泽良,通过深圳武新裕福持有中国平安2.22%的股份,为中国平安第八大股东。
16史正富/翟立
45亿元
总排名298同华投资
男/女 59/42 出生于安徽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南大光电(300346),
2012年8月IPO
2012年,南大光电以“2012年以来最贵发行价”的66元/股在深交所上市,当天暴涨近24%。史正富与妻子翟立通过同华投资握有南大光电1003万股,以19.95%的持股比例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00年6月,大学教授史正富在上海创办了同华投资的前身—上海天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迄今,同华投资了包括山东中轩、古井贡、奇瑞汽车等19个项目,行业主要涉及生物、TMT、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消费品等。
16杜厦
45亿元
总排名298太平洋联盟
男 66出生于北京
南京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
公司总部:天津
主要行业:投资
1996年,杜厦在天津东丽开发区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建材连锁经营超市”—家居东丽店。此后10年时间,家世界一度成为中国建材零售行业的标杆之一,而杜本人也被奉为中国建材超市“教父”。2008年,在以73亿元将其建材、零售、商业地产悉数高位套现之后,杜厦宣布“退隐”,远遁美国。2012年,其再度亮相,宣布为其创立的高尔夫球场联盟招募会员。此外,杜现已改行做起了私募基金。
18施建祥
36亿元
总排名411快鹿投资
男 49 上海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1999年,施建祥受长宁区政府委托,接管4家破产的国有企业,其中就包括上海快鹿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并把自己经营了5年的公司更名为上海快鹿投资集团。2005年9月,快鹿与美国OCC光缆公司合资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软光缆。除传统的制造产业之外,施建祥还涉猎金融、房地产和文化等产业。穷苦出身的施建祥钟爱与明星结交,他的微博就像是一个与各种明星的合照展。
19贺学初
35.1亿元
总排名428洪桥集团
男 50 安徽财经大学
公司总部:香港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洪桥集团(08137.HK),
2007年10月借壳上市
2013年3月,洪桥集团宣布,向吉利汽车(00175)主席李书福及浙江吉利发行7.4亿元的5年期可换股债券,用于巴西铁矿石开发,李书福父子再次通过贺学初完成买壳。贺学初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国家商务部,随后出任华润集团财务部门负责人。1997年离职后进入资本市场,先后完成了4个壳公司的交易。2001年将连续5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四海互联网重组后更名为上海证大地产,2002年又将连续5年亏损的南华信息科技重组后出售给吉利汽车,接连出售壳公司让贺学初赚得盆满钵满。
20沈南鹏
35亿元
总排名429红杉中国
男 46 出生于浙江海宁 耶鲁大学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携程网(CTRP.NSDQ),2003年12月IPO;
如家快捷(HMIN.NSDQ),2006年10月IPO
2012年PE行业整体寡淡,红杉资本却并没有停下脚步。2012年8月,在首轮600万美元的基础上,红杉资本追加了对电台聚合应用的投资。11月,同样在首轮融资的基础上,参与了对瑞卡租车的B轮融资。2013年初,国内移动支付创业公司钱方支付获得来自红杉资本的 A 轮投资。退出方面,年内最大的动作即唯品会(VIPS.NYSE)在2012年3月上市后,红杉资本抛售其145万股股票。此外,由于运动服装行业的整体不景气,匹克体育(01968.HK)遭红杉大幅减持。从沈南鹏和张帆成立红杉中国至今,沈本人已累计投资50余个项目,成功退出21个项目。
20何伯权
35亿元
总排名429今日投资
男 53 出生于广州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7天连锁酒店(SVN.NYSE),
2009年11月IPO;
诺亚财富(NOAH.NYSE),
2010年11月IPO
何伯权2003年从打造乐百氏品牌的实业家转型为天使投资人,所投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费行业。2010年,其投资的诺亚财富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金融服务机构,何伯权所占股权市值最高超过5.2亿元。2012年,何伯权将所持真功夫的股权悉数转让。
金融服务论文 篇4
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的广州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中, 应当打开视野, 打破目前发展大多局限于软件研发外包 (ITO) 、业务流程外包 (BPO) 这一状况, 以金融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培训为切入点, 向高端的知识流程外包 (KPO) 拓展, 以推动广州金融业的发展, 加快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一、金融服务外包概述
根据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和国际保险业监管协会2005年联合发布的《金融服务外包》报告,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 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把IT服务、后台服务和业务流程等非核心业务甚至部分核心业务, 以合同形式发包给专业的外包服务商, 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降低成本, 分散经营风险。
根据地理分布状况, 金融服务外包分为境内金融服务外包和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按照业务内容, 金融服务外包分为金融信息技术外包 (ITO) 、金融业务流程外包 (BPO) 和金融知识流程外包 (KPO) 。ITO (IT Outsouring) 指金融机构以合同的方式委托服务商向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如金融软件开发与服务等。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指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商来完成, 如现金运营与处理、票据影像处理、呼叫中心等。KPO (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指金融机构为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借助外部服务提供商进行金融分析、市场研究等。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来看, 金融服务外包起步于ITO, 成长壮大于BPO, 发展趋势是KPO。
二、广州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经济金融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化、政府对服务外包支持力度的加大、金融机构外包项目支出的不断增加、开放的经济模式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创新优势等, 广州金融服务外包虽刚刚起步但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出现了一大批主营或兼营金融服务外包的企业, 如广电运通、金电杰富士、广州软通动力、广州文思创新、东南融通、美银电子、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广州银安、金拓电子等。仅广电运通一家2010年外包业务总收入就达17亿。这些金融外包服务公司的服务项目主要以金融软件开发、银企服务、现金管理、凭证影像等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为主。
总体而言, 广州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 金融软件外包产业的企业群落相继形成
目前已有天河软件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以软件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园区, 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集群, 如表1所示。
特色企业集群的形成对降低业务成本、创造需求、合作创新等均有积极作用。
(二) 金融后台服务正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的金融后台服务聚集效应正初步显现。该金融创新服务区已经形成了金融总部区和金融创新服务区的核心区、金融服务外包区和后台业务中心区、金融机构研发和培训服务区、金融电子设备制造区四大特色区域;已吸引英特尔广州国际安全数据解决方案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后台服务中心等大型后台中心在该园区落户。
该服务区十年内的规划是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中心、清算中心、信用卡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机构;以英特尔数据中心等项目为龙头, 组建高科技金融服务团队, 集中为跨国金融机构及亚太地区跨国公司总部等提供专业的数据存储、数据安全及数据交换等金融数据服务;还将承接国际金融机构的财务处理、按揭服务、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运营和管理环节的金融外移外包业务, 形成金融外包产业链。
(三) 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市为首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享有国家扶持服务外包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广州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在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广州示范区管理办法》, 在资金和政策扶持、示范区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国际和地区合作等各方面制定了支持政策。广州开发区也出台《广州开发区鼓励发展金融产业暂行办法》, 鼓励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性总部、资本市场类机构、金融后台后勤业务总部入驻, 从税收、补助、物业租赁方面加大引进力度, 在教育、子女入学、税收、户籍方面对金融高管阶层加大激励力度。同时在金融企业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支持, 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给予500万到2 0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
(四) 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
广州有与香港、澳门毗邻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国务院2009年颁布实施的《纲要》明确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 把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为穗港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开展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尤其是CEPA实施后, 广州与香港也进一步扩大了两地金融业合作空间, 加快了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 广州也更加积极、主动承接香港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数据备份、软件开发、信息交换和电话银行等金融外包服务。
虽然广州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方面有着许多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由于广州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存在发展零散、规模较小、力量薄弱、资产分散、优势不集中、配套条件不完善、高端业务发展不够、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 在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集中化和国际化方面有较大的差距, 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加以突破。
三、推动广州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从政府角度
1. 进一步引导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发展。一方面, 要大力培育本土龙头金融服务外包企业, 使之成为国际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金融服务外包总发包商;另一方面, 进一步吸引境内外知名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来广州设立法人总部或区域性总部, 实现金融服务外包业集聚发展。
2. 加大对金融外包服务商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对金融外包服务商出台切合实际的优惠措施。如:给予金融外包服务商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外资、风险资本和民间资本等资金以多种形式流入金融外包服务产业;鼓励政策性担保公司为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扶持有条件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行股票上市, 对能够带来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外包产品和服务, 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予以奖励。
3. 打破金融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瓶颈的限制, 开展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工程、组建金融服务外包团队。包括优惠政策吸引港澳中高级服务外包专业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来广州创业, 支持各高等院校、中介结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适合金融外包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
4. 出台切实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与承接。金融机构因对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准存在疑虑, 只愿意将一些操作性、事务性、层级较低的业务外包给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 导致目前广州金融业务外包范围还十分有限。为了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业务外包范围, 可以对剥离中间业务或后台业务, 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金融服务公司的, 或者将中间业务或后台业务外包给本地法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奖励和补贴。
5.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后台作业内移。依靠两地相邻、文化语言相通、经贸往来密切的优势, 努力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后方支援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 着力提升金融外包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二) 从外包服务商角度
1. 以战略合作的方式与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商合作。
缺乏国际经验及大型项目管理能力是大多数外包服务商的短板所在, 因此需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与国际先进金融外包服务商合作, 凭借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学习国外合作伙伴企业先进的外包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 逐步提升大型项目管理能力, 丰富国际经验, 在资格认证方面向国际先进外包商看齐, 从而承接更多、更大的外包项目。
2. 积极进行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接包联盟。
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型项目承接能力不足已成为绝大部分金融服务外包商发展面临的共同瓶颈。如何提高其接包竞争力是摆在众多外包服务商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金融外包服务商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进行合作联盟, 共同提供外包服务, 这将是外包服务提供商提升接包竞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也是解决目前大多数金融外包服务商存在的问题的快速途径之一。
3. 了解客户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金融服务贸易 篇5
韩国于与中国同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新兴经济体的杰出代表,因其在金融服务业领域有着较快较好的表现而备受关注。本文选取韩国作为比较对象,原因在于两国同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发展水平上属同一梯队,对比的意义较为明显。通过对比非常有助于发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弱项和不足,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在东北亚以及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从而实现我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战略目标。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学者主要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决定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因素等方面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不同的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的视角会不一样,即便是同一视角进行研究,他们所得出的观点也是各不相同。aa在研究提升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时采用多种方法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相当清晰;bb从东北亚经济圈的角度分析中国如何吸收借鉴日本、韩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并很好的借鉴其将二者的优势变为自身发展的资源;cc通过中国与东亚及世界金融服务贸易西方国家之间的比较分析,研究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对策。dd认为竞争优势理论适用于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他分别对证券行业和银行业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e在对金砖四国金融服务贸易指标的对比中发现,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不仅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在金砖四国中比较中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是世贸组织的12个服务部门之一。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服务附件》的规定,金融服务包括两个分部门: 保险及其相关服务,还包括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下文中引用相关数据,分别对中韩两国的保险服务贸易和金融及其他服务贸易做比较分析,可以从中得到中韩两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呈现不同特征。
我国近年来在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但规模仍然偏小,为了去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文选取2007年及其以后4年即到2000年的相关数据。
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额偏大,出口额偏小,进而造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即维持着出口逆差,且逆差每年逐步扩大。银行保险服务贸易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保险服务贸易对我贸易总量的提高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表中统计数据来看,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相对平稳,这反映了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问题有待解决。我们还可以看到银行金融服务贸易占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是相对比较小,这说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类型结构暂时发展的不平衡,需要进一步
调整和优化。
近几年来,韩国在推动本国金融服务业自由化上做了很大努力,为了能够成为东北亚地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其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样是非常迅速的。从表
【2】可以看出,韩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7年的8.1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11.8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6.3%,世界排名升至11位。世界金融危机后,韩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速度开始放缓。在世界主要金融服务贸易国家和地区中,韩国进出口总额发展较为稳定。与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相对的是,韩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始终维持着较大的且逐年扩大的顺差,尤其是2007 年顺差高达33 亿美元。另一方面,韩国金融服务贸易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百分比也呈逐年增长,金融服务贸易对整个服务贸易总额贡献比重逐年提高。
不管是从总体还是从结构上进行对比,中国和韩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首先,同韩国相比,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总值较低,尤其是出口额远远小于韩国。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服务贸易鼓励对外出口的这一政策的努力实施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出口缩水的双重影响,中韩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虽然差距的绝对值仍然较大,但是从2007年开始两国的差距渐渐减小。而作为韩国优势产业中的金融服务业,造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服务进出口总额逐步提高,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运输服务的第二大顺差的经济来源。金融服务行业加大重组合并力度,民营化程度逐步提高。为了调整金融结构,提高银行的对外信誉度,提升国家信用等级,韩国将金融业的盈利指标化,同时将自有资本充足率基准引入到银行经营中。政府资金力推金融改革。政府注入资金主要通过两大机构进行:一是韩国储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向金融机构重新注资,弥补亏损,保护存款人利益;二是韩国资产管理公社具体执行清理不良债权工作并负责收购不良资产。银行业务逐渐向证券、投资业等金融衍生行业延伸。近几年,韩国银行正致力于拓展其业务范围,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加衍生金融产品的销售与服务。金融业正从传统业务逐渐向金融衍生业务转移。
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差异影响着未来中韩FTA中金融服务部门自由化的水平。为了反映中韩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本文选用了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两个指标来进行具体的对比。
显然可以从表【3】中看出,韩国贸易竞争力明显高于中国。韩国银行服务贸易始终维持顺差,特别是TC指数显示,中国的保险服务贸易逆差相对偏大,而韩方逆差较小。TC指数在0 70左右,而中国的TC指数则为负数,所以根本没有与韩竞争的优势。RCA指数也可以看出相同的问题,中、韩两国的差距明显,这说明我国银行金融服务贸易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国际竞争力较弱。通过RCA指数对比,虽然中国和韩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的竞争力都是没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韩国有一定波动但其总体相对平稳,和中国整体相差不多,并没有明显优势。中国RCA指数虽较低,但总体却呈上升趋势且逐步超越韩国,这说明我国在保险服务贸易领域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利用上述两指数作为指标对中韩两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中韩两国的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呈提高的趋势,但提高速度并不显著,尽管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额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因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仍十分低,金融服务贸易净进口没有得到改善,这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市场上几乎上没有竞争力。
通过对两国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相关数据,通过计算TC指数、RCA指数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发现相对与韩国我国竞争力的远远不足,基于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服务业现有的基本特征提出以下若干对策:
1.完善金融体制,优化发展方式
我国金融服务业尚未完全市场化,市场机制仍不完善,政府在这方面的监控 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中国应继续保持有序、自主的开放策略,分阶段逐 步对金融服务贸易实现自由化改革。调整我国的金融结构,建立相对有竞争力的 金融体系,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应提高在金融服务贸易中的引导作用,针对我国当 前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趋势,应加大股份制、合作制中小银行的建设, 同时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满足广大中 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要。当前银行业应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 如何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上,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不断提 高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有效性和普惠性。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增强 银行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及防风险能力。
2.加强政府及机构间交流,强化贸易关系
中韩应该加强金融机构在对方市场的渗透,这不仅成为两国贸易、投资等实 体经济运行的润滑剂,而且也是金融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宏观上两国金融当局 之间加强合作的同时,金融机构更要积极加强在对方金融市场的扩张和发展。在 韩资金融机构与欧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中国金融企业 也应该加强在韩国的业务活动,中国金融企业也开始逐步以香港等地为跳板走向 国际化,在国际化过程中,中资金融机构不应忽视韩国,毕竟韩国经济规模巨大。
3.增强创新能力,开发优势金融产品
由国际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来看,金融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可以积极增强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提升金融服务贸易附加值的主要手段,以此来提高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加快发展模式转型,提高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发展战略转型就是要明确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培育核心客户群和利润增长点,建立差异化发展战略。同时,着力开发多样、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提高产品研发的市场应急速度和产品研发的深度,以此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要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
4.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良好培养环境
我国目前在金融相关的领域人才培养数量多但是质量不精,缺少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传统体制加上陈旧的教材下培养出的金融人才与现代金融企业需求不匹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因此教育机构及社会要立足将培养与引进互相结合,进一步也可以把业务骨干送到外国金融企业培训和实习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在引进方面,通过建立优越的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可以引进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国际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高水准管理工作团队,从而更好地为我国金融服务业做贡献。金融服务传统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正逐渐变成知识密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资源的多寡在现代金融业中基本决定着金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金
金融服务富人简历 篇6
150 亿元
总排名30新理益
男 49 出生于上海 四川大学法律系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天茂集团(000627),
2001年3月收购
2011年3月,在天茂集团宣布启动定向增发后不久,刘益谦辞去华茂集团董事长职务。尽管如此,刘益谦仍通过新理益间接持有天茂集团21.83%的股份,为其实际控制人。同时,新理益还控股了国华人寿和天平车险两家保险公司。近年来,刘益谦大举投入的艺术品收藏,已成为其财富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龚虹嘉
120亿元
总排名48富年科技
男 47
华中科技大学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
2010年5月IPO
龚虹嘉先后15次投资创业,所投资的相关企业均实现较大盈利,是中国著名的股权投资者。富年科技早期通过2000万元股权融资,引入上海联创和美国IDG两大风险投资商。目前正积极准备新一轮风投。龚虹嘉现为海康威视第二大股东,持有22.1%股份。
3吕向阳
87.7亿元
总排名78融捷投资管理
男 50出生于安徽无为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01211.HK),
2002年7月IPO;
比亚迪电子(00285.HK),
2007年12月IPO;
比亚迪(002594),
2011年6月IPO
吕向阳于1993年创建融捷投资管理集团,1995年与表弟王传福创立比亚迪。伴随2011年比亚迪回归A股,吕向阳的财富也迅速膨胀。吕向阳直接持有比亚迪10.16%的股份,同时,其与妻子张长虹100%持有的融捷投资间接持有比亚迪6.91%股份,合计持有比亚迪17.07%的股份。
4陈隆基
70亿元
总排名119 利嘉国际
男 56 出生于上海
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博士
福建省政协常委
公司总部:香港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正和股份(600759),
2007年11月收购
陈隆基于1992年从香港回到福州组建利嘉集团,以外商身份介入商业地产。浸淫资本市场10余年的陈隆基,真正名声大噪是在2011年。2011年12月1日,陈隆基将其持有的多伦投资全部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李勇鸿。此外,还将其持有的正和股份的股权减持至57.89%,累计套现约18.6亿元。
5柯希平
65亿元
总排名139恒兴实业
男 53 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公司总部:福建厦门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紫金矿业(02899.HK),
2003年12月IPO;
紫金矿业(601899),
2008年4月IPO;
京东方(000725),
2001年1月IPO
1994年,柯希平与人合资创办恒兴实业。2000年8月开发紫金矿业,紫金矿业是柯希平最成功、也是最重要的投资,10年回报达数十亿元。目前,恒兴实业持有紫金矿业1.77%股份。2009年,柯希平卖出所持紫金矿业7476.69万股,筹资参与京东方的定向增发,其目前持有京东方1.98%的股权。
6陈金霞
60亿元
总排名156九芝堂集团
女 44 出生于上海 硕士
公司总部:湖南长沙
主要行业:金融投资、医药
上市公司:九芝堂(000989),
2000年6月IPO;
国金证券(600109),
2007年1月借壳上市;
千金药业(600479),
2004年3月IPO
2008年6月魏东意外过世后,其妻陈金霞成为“涌金系”新任掌门。陈金霞为国金证券和九芝堂的实际控制人,持有国金证券43.25%的股份,与湖南涌金共同持有九芝堂86.43%的股份。此外,还间接持有千金药业17.32%的股份、广汇股份12.47%的股份。
7张大中
55亿元
总排名180大中投资
男 64 出生于北京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投资
2007年12月,张大中将一手创办的大中电器以36.5亿元转让给国美电器,成立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北京大中投资,先后参与TCL、海信电器增发。2011年3月,张大中重返家电零售业,出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
8周传有
50亿元
总排名198中金投资
男 48 出生于上海 复旦大学法学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新鑫矿业(03833.HK),
2007年10月IPO;
星星科技(300256),
2011年8月IPO
周传有1995年成立中金投资,目前已形成以房地产开发、矿产投资、资本投资为主业,能源投资、信息产业等为补充的业务格局。截至2010年,集团所属总资产约80亿元,净资产约60亿元。2011年,周传有投资的浙江星星瑞金科技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中金投资持有其4.04%股份。
8戴志康
50亿元
总排名198证大集团
男 48 出生于江苏海门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房地产
上市公司:上海证大(00755.HK),
nlc202309040537
2002年借壳上市
证大集团由戴志康初创于1993年,以金融综合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文化创意为主业,对应上海证大投资管理公司、上海证大房地产公司和上海证大投资发展公司3家主力公司。其中,上海证大房地产公司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2011年,营业额达27.96亿元,同比下降29%;净利润4.5亿港元,同比下降21%。
8林立
50亿元
总排名198立业集团
男 49 出生于广东紫金
湖北工学院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
分别于2004年6月和
2007年3月IPO
立业集团兼修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投资涉足金融、电力设备制造、能源、矿产、化工、生物医药、房地产等领域。在金融投资领域,立业集团2001年成为广发银行十大股东之一;2003年入主华林证券,成为第一大股东;2003年成为中国平安十大股东之一;投资成立了深圳市立信担保公司和立信基金公司;参股若干商业银行。林立拥有立业集团超过93.33%的控制权,被称为深圳隐形首富。
11王伟
45.8亿元
总排名240裕昌隆工贸
男 47 出生于海南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保险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
分别于2004年6月和
2007年3月IPO;
中国太保(601601),
2007年12月IPO
中国平安的财富效应令手握其股权的非“平安人”财富剧增。除林立外,王伟由于直接控制裕昌隆工贸而间接成为平安保险大股东之一。2005年12月,王伟从刘方手中以1312.5万元的价格受让了其持有的裕昌隆工贸75%股权。裕昌隆工贸持有源信行50%股权,源信行持有中国平安3.8亿股,为中国平安第四大股东。
11朱炳洋
45.8亿元
总排名240恒丰永业
男 48 出生于广东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保险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
分别于2004年6月和
2007年3月IPO;
中国太保(601601),
2007年12月IPO
朱炳洋是中国平安隐形富豪成员之一。2006年1月,朱炳洋受让刘方名下恒丰永业80%的股份,恒丰永业与裕昌隆工贸各持源信行50%股权,共享中国平安第四大股东之位。
13李兆楠
37.6亿元
总排名318恒德贸易发展
男 出生于广东顺德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保险
李兆楠于1993年成立恒德贸易发展公司,并以该公司名义买入中国平安2亿股股份。2008年3月,其减持中国平安A股,套现近50亿元。李兆楠现持有中国平安1.196亿股,是又一个受益于中国平安上市的富豪。李兆楠为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五弟。
14尉文渊
36.8亿元
总排名326新盟集团
男 57 出生于山西孝义 上海财经大学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创业投资
上市公司:华锐风电(601558),
2011年1月IPO
尉文渊对风电项目的投资因华锐风电的上市而备受瞩目。2011年初,华锐风电以90元/股的高价发行,尉文渊控制的西藏新盟持有华锐风电10.45%的股份,为其第四大股东。尉文渊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人称“中国股市第一人”,1996年创办新盟集团,转战创投领域。
15何伯权
35亿元
总排名342今日投资
男 52 出生于广州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7天连锁酒店(SVN.NYSE),
2009年11月IPO;
诺亚财富(NOAH. NYSE),
2010年11月IPO
何伯权2003年从打造乐百氏品牌的实业家转型为天使投资人。10年间,今日投资的主要投资项目已包括7天连锁经济型酒店、久久丫食品连锁店、爱康国宾体检中心、OFFICEBOX办公用品超市、九钻网和诺亚财富等。何伯权表示,未来将专注于消费与健康领域投资。
16厉伟/崔京涛
32亿元
总排名391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
男/女 49/45出生于北京
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硕士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荣信股份(002123),
2007年3月IPO
厉伟夫妇控制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成立于1996年9月,至今累计投资额近15亿元,其投资的同洲电子、荣信股份、A8音乐集团、彩虹精化、达实智能、键桥通讯、三诺电子、国民技术、长城集团等企业均已上市。厉伟系经济学家厉以宁之子。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持有荣信股份7807万股,占总股本15.49%,为其第一大股东。
17郑泽良
30.6亿元
总排名402武新裕福
男 45 出生于广东顺德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保险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
分别于2004年6月和
2007年3月IPO
郑泽良是资深建筑设计师。其分别于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入股深圳武新裕福,从而间接持有中国平安的股份。武新裕福现为中国平安第八大股东,持股占比2.26%。
17汤巧莲
30.6亿元
总排名402武新裕福
女 出生于广东顺德 大学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保险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
分别于2004年6月和
2007年3月IPO
汤巧莲为深圳市武新裕福实业公司股东,武新裕福是中国平安第八大股东。
19沈南鹏
30亿元
总排名406红杉中国
男 45 出生于浙江海宁 耶鲁大学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上市公司:携程网(CTRP.NASD),
2003年12月IPO;
如家快捷(HMIN.NASD),
2006年10月IPO
2011年,红杉中国投资了京东商城、豆瓣、赶集网、聚美优品、途牛网等近30个公司,并对早期投资的大众点评网和唯品会追加了投资。在项目退出方面,奇虎360(QIHU.NYSE)于2011年3月在纽交所上市;同年5月,网秦(NQ. NYSE)登陆纽交所;10月,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国集团宣布收购红杉投资的中国娱乐,并同时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
19吴尚志
30亿元
总排名406鼎晖创投
男 62 出生于北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管理硕士学位和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投资
鼎晖投资成立于2002年,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过70亿美元,其中包括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吴尚志是鼎晖投资的创始人、董事长,曾负责中金公司直接投资业务。
21裘国根家族
25亿元
总排名464重阳投资
男 43 出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投资
裘国根1996年在深圳开始职业投资生涯,2001年转战上海创办重阳投资,目前发行有11个信托产品。裘国根特别善于挖掘“招商系”投资机会,2006年招商证券配股时,其以1.54元/股从深圳华强集团受让1.5亿股。目前,重阳投资持有招商证券4.18%股份,为其第六大股东。
金融服务论文 篇7
第一, 加快完善地方金融体系。通过组建地方银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担保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等途径, 推动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新型农村金融以及保险、担保等分工合理、互为补充、投资多元、功能完善、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地方金融体系。
第二, 充分体现创新突破的理念。运用有效的政策措施, 引导现有金融机构深化内部改革, 扶持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 引进优秀战略投资者, 实现跨区域发展, 增强金融体系的整体活力。
第三, 深化特色定位, 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发挥地方银行特殊的金融支撑作用, 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 为当地的优势传统产业、优良成长型企业、优质成熟市场, 量身定做出全方位的金融配套服务和多样化金融产品。
第四, 强化经营管理, 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管理流程。加大人力资源改革创新力度, 着力激活发展潜能, 全面形成发展合力, 构建具有地方银行特色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探索建立合适的资产负债管理结构, 创新经营管理决策机制、控制机制、运行机制和传导机制。
金融服务论文 篇8
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试点县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 财政、国土、住建、农业、林业、人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墨江县设立了金融办, 宁洱县、景东县由财政局代履行金融办职责, 具体负责对“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
(二) 深入调查研究
为扎实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 试点县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研。墨江县多次组织涉及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乡镇调研, 促进金融机构与基层、与群众直接交流, 了解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以及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掌握“三农”金融服务的第一手资料, 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县委县政府, 为制定“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三) 推进“三权三证”工作
试点县探索开展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宁洱县集体林确权185.4万亩, 确权率99.8%, 核发林权证33360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1179宗, 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宅基地) 11000本;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6257户, 承包面积28.9万亩;受理登记农村房屋产权证155宗2万平方米。墨江县完成5个乡 (镇) 、8个村、18903宗农村宅基地、299宗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工作, 去年底建立数据库, 达到发证条件。景东县作为首批全省30个林权抵押贷款改革创新重点推进县,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直走在前列, 为抵押贷款提供了基础依据。
(四) 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试点县根据省、市方案, 结合各自实际, 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宁洱县制定《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 细化职责分工, 逐步建立支持“三农”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墨江县制定《农村集体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撰写《银行业关于配合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及土地要素市场建设的金融情况分析》和《对墨江县“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 着手起草《墨江县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 目前已完成第四稿。景东县实施方案及工作制度也即将出台。
(五) 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
金融机构推广金碧农卡、金穗惠农卡, 发放农户联保、农户小额信用、林权抵押贷款等, 加大对种养殖业、特色农业及其他农林牧副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逐步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截至2013年10月末, 宁洱县涉农贷款余额12.8亿元, 占贷款总额的54.7%;墨江县涉农贷款余额15.1亿元, 占贷款总额的59.2%, 其中“三权三证”贷款余额4393.8万元;景东县涉农贷款余额23.5亿元, 占贷款总额的83.3%, 其中林权抵押贷款余额780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余额4.15亿元, 贷款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在全省也位居前列。
(六) 加强服务体系及信用体系建设
试点县成立支付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信用档案建设为重点, 扎实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镇) ”建设。宁洱县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124户, 受理终端数75个, 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墨江县15个乡 (镇) 均设立金融固定网点, 累计布放POS机882台、ATM机 (含CR S) 63台, 设立自助银行7个, 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233个, 实现乡村全覆盖;累计发放金碧惠农卡2万张, 金穗惠农卡1.6万张;建立农户资信档案5.7户, 评定信用村48个, 信用户5.5户。景东县设立“惠农支付点”170个, 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金穗惠农卡2.1万张;建立农户资信档案7.1万户, 评定信用户6.9万户、信用乡 (镇) 1个、信用村59个、信用组736个。
(七)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试点县加大信贷、结算等新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运用, 巩固提升网点优势, 增强服务功能。宁洱县创新信贷品种13个, 其中农村创新金融产品6个;受理政策性玉米保险承保1万亩, 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承保5万头。墨江县积极做好森林火灾保险、种植业保险 (水稻、玉米保险) 、养殖业保险等三类四项涉农保险, 到位资金267.1万元。景东县开展能繁母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2012年兑现补贴资金496.8万元, 补贴5万头, 全部实行一折通打入养殖户账户;2013年落实能繁母猪保险5万头。
(八) 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支持“三农”
试点县挖掘民间资本力量, 加快发展社区金融机构, 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新生力量。墨江县组建了恒丰小额贷款公司、双龙小额贷款公司、钡星小额贷款公司, 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万元、1000万元和500万元;2013年新成立金弋小额贷款公司, 注册资本3000万元。景东县设立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 注册资本100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2家, 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万元和2000万元。宁洱县新设立奕通小额贷款公司, 注册资本4000万元。
(九)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试点县创新建立“财政资金+银行贷款”的捆绑式投入机制, 通过设立“三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加大贴息力度等方式, 构建财政支持、银行放贷、风险担保相结合的新型支农金融发展新模式。墨江县协调回归兴昱投资公司向县信用社贷款2060万元, 由财政贴息用于弥补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担保资金, 全县担保资金3619万元。同时, 积极参与普洱市绿色经济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 在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 县政府预算安排绿色担保基金400万元。
(十) 加强舆论宣传
试点县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相关政策, 使各级各部门了解“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 县、乡金融部门广泛宣传“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举措, 确保家喻户晓, 取得预期效果。
二“、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 我市“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成为我市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矛盾和问题, 迫切需要在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 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
一是缺乏明确的金融管理专门机构, 试点县都把金融办内设在财政局, 无单独的机构和编制。二是服务“三农”、投放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偏少, 景东县无建行营业点, 各试点县均无工行、中行网点, 也没有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是现有涉农贷款担保公司规模小、实力弱, 作用十分有限, 景东县仅有一家贷款担保公司, 注册资本金仅1000万元;墨江全县担保资金仅3619万元。四是涉农保险规模有限, 支农力度低, 墨江县森林火灾保险、种植业保险 (水稻、玉米保险) 、养殖业保险等三类四项最主要的涉农保险, 到位资金仅267.1万元。五是无任何一支向社会公开发行或私募方式设立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种种因素导致现行农村金融服务难以覆盖更多的贫困群体, 尚未形成分工协作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信贷、保险、担保、产业发展基金等多层次、多形式金融体系。
(二) “三权三证”抵押贷款缺乏明确的法律政策支撑, 确权颁证工作滞后
一是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但目前仍未出台相关抵押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 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无据可依。二是农房产权抵押与《物权法》相关规定存在冲突, 影响了农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为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权能, 《决定》刚刚指出, “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选择若干试点, 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目前该项工作在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中同样缺乏明确依据。三是国家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等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仍未放开, 中央一号文明确规定“不得进入市场”。由于缺乏政策法律支撑, 目前除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开展并基本完成外, 其他工作均进展缓慢。农房产权办证普及率低, 墨江仅办理20余户, 宁洱155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尚处在建立数据库等前期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尚未开展。
(三)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农村实际需求融合不紧密,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一是农村金融创新能力差, 金融产品不丰富。宁洱县仅推出6个农村金融创新产品, 景东县开发的支农金融产品多局限于贴息贷款项目, 难以满足群众资金需求。二是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差。目前参与开展“三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 其他商业银行仅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金融机构网点基础建设薄弱, 难以延伸到边远山区, 大部分乡镇仅有农村信用社, 支付结算水平和效率不高, 给农户贷款带来不便, 有效供给不足。三是涉农贷款资金分布严重不均衡。从全市来看, 截至2013年6月末, 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达111.7亿元, 占全市的63.4%, 农行为24.5亿元, 占全市的13.9%, 农发行为22.6亿元, 占全市的12.8%, 余下所有机构占比仅为9.9%, 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四) 相关配套政策机制不到位
“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试点县的《实施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金融机构因贷款门槛过高而“放贷难”, 农户因贷款条件不符或觉得信用贷款利率偏高而“借贷难”的矛盾, 放贷和借贷陷入两难境地。仍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风险补偿政策, 完善相关机制, 以降低金融机构参与的风险, 打破农民“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之间的障碍。
(五) 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县级财政比较困难, 难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县级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民间金融资本不活跃, 民间金融机构支持“三农”能力较弱;县级普遍缺乏金融专业人才, 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三、“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的政策建议
(一) 各尽其职,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按照《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 不断健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赋予县级政府更多金融调控权和监管权, 明确县级金融办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管理权, 没有成立独立建制县级金融办的, 尽快成立,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 统筹推进“三农”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 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 多管齐下, 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应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性金融相结合, 通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紧密合作, 形成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引入和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 适度增强金融市场竞争, 使政府资本、银行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都能投入到“三农”中来。二是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 适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促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 从根本上激发出民间金融的爆发力,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三是设立政府农业引导基金, 向社会公开发行或私募方式设立各类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 推动涉农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发展。
(三) 多策并举, 强化金融惠农政策机制体系
积极研究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 切实推进促进农村重点资产、权益确权和流转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一是积极推进信用担保制度改革, 重点在农户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农户或集体林权、矿权、土地流转等方面做文章, 以解决农村抵押物的范围太窄、价值太小的问题。二是尽快出台《“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方案要包括“三权三证”确权颁证、抵押贷款等政策意见及配套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快“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三是适当调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激励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在位置偏远农村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 将涉农贷款情况纳入评价考核奖励, 对各类金融机构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信贷投向, 执行贴息、保费补贴, 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措施, 在税负公平的基础上加速促进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四是通过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外部担保的经济补偿机制、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巨灾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农村金融的政策性经济补偿, 对“三农”贷款不良贷款或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四) 鼓励金融创新, 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体系
一是积极引导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策, 不断创新信贷模式, 开发出更灵活, 更适应农民需要的贷款品种。如为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可拓展教育类、培训类、创业类贷款, 帮助农民自主创业;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 可尝试推出大额联保农业贷款, 以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培植优秀农村民营企业;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农副产品储备、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抵质押等多种担保模式, 满足“三农”金融需求。二是采取财政保费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各涉农保险机构在巩固能繁母猪、水稻、玉米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 探索开发茶叶、甘蔗、橡胶、咖啡等地方特色农险产品, 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在做好农村财产保险的同时, 推动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小额人身险和扶贫险发展, 为农民提供多重风险保障。
(五) 加强政银结合,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城市金融帮扶农村金融的机制, 在信贷资金上、人员素质培训上进行支持, 在乡镇行政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站,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触角的延伸, 协助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转换经营机制, 简化信贷审批流程, 鼓励各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 在巩固 (乡) 镇已有服务网点的基础上, 继续加大银行、保险服务空白乡镇的网点设置工作, 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多结构需求。三是积极探索“六位一体” (农村信用社+担保机构+保险机构+财政+农业龙头企业+农户) 的支农信贷服务模式, 形成金融机构联动机制。四是多途径支持农村建立小额贷款公司, 确立其服务“三农”的主体地位, 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五是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担保机构, 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施多种担保方法, 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努力形成以农村信用社为主, 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为辅的农村金融横向互助联动、纵向充分竞争的立体服务格局。
(六) 财政金融联动,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体系
金融服务论文 篇9
一、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定位与建设内容
连云港市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是一个集信息采集、处理、检索、远程传输、发布、数据库应用、信息分析预测、办公自动化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工程。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 , 整合连云港市科技金融资源, 面向科技中小企业 、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建设具备科技信息系统 、金融信息服务、融资产品、融资服务 、中介服务 、信用评价 、科技经费监管、咨询服务、政策资讯 、培训服务等多功能的科技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连云港市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包含科技金融服务网站、科技金融项目申报管理, 项目库, 成果库, 专家库等, 为项目申报单位、科技部门、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提供综合业务服务。不同类型用户账号登录系统, 分权限查看并处理相关的业务信息。申报单位共享平台中的所有项目申报机会;科技部门通过平台可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公开及管理;金融单位通过平台查看项目, 项目贷款, 产品发布, 项目担保;该平台实现跨部门共建、各流程环节数据相互关联的, 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二、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开发原则
2.1 安全性。不同用户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 需正确输入才能登录系统, 密码采用MD5加密, 相应网页采用权限设置, 没有权限用户不能打开页面;服务器端使用防病毒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同时采用阿姆瑞特硬件防火墙, 有效防止病毒侵入。
2. 2 可维护性
2.2.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实际项目过程中, 需求分析阶段规范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跟踪矩阵。
2.2.2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产品模块化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提供软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也是提高可维护性的有效的技术。它的优点是如果需要改变某个模块功能, 则只需要改变某个模块, 对其他模块影响很小, 如果需要增加程序的某些功能, 则仅需要完成这些功能的新的模块或模块层;程序的测试和重复测试比较容易, 程序错位易于定位和纠正。容易提高程序效率。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 提高现有系统的可维护性。实际项目过程中, 软件设计和编码阶段规范软件设计、代码编码过程。
2.2.3进行明确的质量审查。质量保证审查对于维持软件质量, 是一个很有用的技术, 还可以用来检测在开发和维护阶段内发生的质量变化, 一旦检测出问题来, 就可以采取纠正措施, 以控制不断增长的软件维护成本, 延长软件系统的有效生命期, 为了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 可在检查点进行复审、验收检查、周期性维护检查、对软件包进行检查。
实际项目过程中, 系统测试和维护阶段, 规范测试用例、bug记录、测试报告。
2.3 可转移/转换性。该系统采用ASP.NET开发, 运行环境为MS Windows操作系统下。
三、平台系统设计
连云港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产品功能:金融服务网站, 金融科技项目实现标准业务流程管理, 涵盖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公开, 银行贷款, 担保公司担保, 系统后台管理, 项目库, 企业库, 成果库, 专家库。系统功能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3.1 用户群体分析。系统用户包括:申报单位用户、生产力促进局用户、科技成果处用户、金融机构用户、中介机构用户、系统管理员。
申报单位用户:可以注册后, 进行项目申报、技术需求填报, 浏览金融及中介机构, 查看成果库, 查看专家库等信息。
生产力促进局用户:承担科技金融网站的日常管理, 对注册用户、登记成果、技术需求等项目及常规栏目信息进行审核。
科技成果处用户:市科技局的金融管理机构, 对申请科技金融的项目进行管理。
金融机构用户:注册登记的银行、投资、担保等机构, 登录后可以查看相应的项目、企业库信息, 项目贷款, 项目投资, 项目担保等。
中介机构用户:注册登记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登录后可以查看相应的项目、企业库信息。
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初始化设置, 维护系统各类基础信息、管理用户角色权限、系统日志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3.2 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功能如下图所示:
3.2.1系统权限设置。系统权限设置包含用户管理、部门管理、角色管理、功能管理。 (1) 用户管理, 实现增加、修改、删除、查看用户信息。用户类型包含管理员和一般用户。 (2) 部门管理, 添加增加科技局、税务部门用户。对于增加成功的科技局、税务部门、默认被激活, 系统管理员可以取消激活、修改科技局、税务部门信息, 删除市科技局、税务部门信息。提供基本查询功能, 比如按照用户名进行查询。 (3) 角色管理, 实现增加、修改、删除、查看角色信息。选择用户具有哪些角色。该系统角色包含申报单位管理员、市科技局管理员、市科技局一般人员、县区科技局管理员、县区科技局一般人员、市税务部门管理员、市税务部门一般人员、主管税务部门管理员、主管税务部门一般人员、系统管理员。 (4) 功能管理, 实现给角色赋予系统功能, 生成左侧功能菜单树, 按照系统角色划分系统功能。
3.2.2项目类别管理。添加、修改、删除项目类别, 对于删除功能有限制, 如果开发项目类别已经被使用, 不可以删除。
3.2.3申报期限设置申报单位每年度申报开发项目类别项目, 对于申报时间期限实现动态设置, 可以设置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时间期限内, 申报单位可以申报。超过时间期限, 申报类别无效。
3.2.4栏目管理
3.2.5信息发布。可以发布项目申报通知、申报时间限制、项目申报指南信息维护功能。
3.2.6日志审计。提供系统登录日志记录、查询功能。
3.2.7登录密码设置。提供可以修改系统管理员用户登录密码功能。
3.2.8数据备份。提供数据库备份功能。
四、平台开发采用技术及实现
4.1开发环境。主要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NET2005 。
4.2运行环境。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2003 或更高版本。客户端采用IE5.0 或者更高版本浏览器。
4.3 数据库。本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是一款强大而可靠的数据管理产品, 可以为嵌入式应用程序客户端、轻型web应用程序以及本地数据存储区提供丰富的功能, 有利于保护数据, 提高性能。
4.4 操作。系统采用B/S结构, 界面美观, 操作简便。在界面组合和功能设计时我们将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方便用户操作, 符合用户使用的习惯。系统初始化过程中, 需要对项目开发类别, 部门, 人员、角色、功能进行初始化设置。
金融服务“三农”在路上 篇10
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对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结:2014年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 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连续2年跨上1.2万亿斤台阶;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 农民收入增幅将连续第5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望缩小到3∶1以内。农村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改革加快推进,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为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 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
信号一:面临挑战前所未有
会议指出, 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凸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亟待破解。
解析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当前要关注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给农业带来的双重挤压。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 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 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这相当于“天花板”往下压, “地板”往上升, 中间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 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迈进。
信号二:农业现代化刻不容缓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 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顺利, 劳动力就能转移出来, 才能更好促进城镇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创新机制、完善政策, 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解析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分析说:我国历年来对粮食安全都是高度重视, 此次也是如此, 但重点更加明确, 强调口粮的主动权。让农业基础稳固, 农民安居乐业, 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掌握粮食的主动权。从现状看, 我国的口粮无论从种类还是总量上, 都很充裕, 且多年来均增产。但也有潜在的隐患, 即当前主要靠较高的价格维持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如果与国外接轨, 一些便宜的粮食进入中国, 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风险。
信号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由之路
土地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此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的工作任务包括: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坚持以粮食和农业为主, 避免“非粮化”, 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方式多种多样, 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 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夯实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基础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其实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在酝酿。2014年11月21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明确地提出了这一问题。
解析
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 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 特别是向种田能手流转, 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 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提高规模效益。严禁在土地流转中定任务、下指标、将流转面积和比例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 加强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出台管理文件, 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保障金制度, 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好“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信号四:“第六产业”呼之欲出
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 被称为‘第六产业’ (1+2+3=6) , 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 产业链得以延伸, 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应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 让现代农业“接二连三”, 既能接入加工业的“二产”, 也能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 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 让三产融合成为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信号五:首提“人的新农村”
会议提出, 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改善人居环境, 提高农民素质, 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
解析
长期以来, 我国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 对“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关注不够。同时, 近年来农村出现了新情况, 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空心村”增加, “三留守”问题突出, “人的新农村”建设亟需提到日程上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今后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 让“三留守”有依靠有保障;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 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信号六:法治思维新关注
会议强调,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 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度,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造就一支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 多为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 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解析
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现代化, 法治是保障。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领域, 要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 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三农”问题, 尤其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农业现代化, 改革要于法有据。
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多家媒体的披露, 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 近72%的网友认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是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又集中于新农村土地改革, 具体将涉及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小产权房是否被承认等方面。近年来, 我国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不少重大改革意见相继出台。继去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发布后, 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过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于今年一月出台。
2014年“一号文件”专门有一章提及“土地制度改革”, 其中包括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以上四条都是中长期的任务, 而且中央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定调也是比较谨慎的, 要按照“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不能把耕地改少了, 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 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的原则进行, 通过先行试点, 然后再择机推进。目前农村土地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还权赋能”, 即先把农民的财产权利确定下来, 然后才有可能名正言顺地使用这些权利, 使农民通过行使这些权利得到财产增值。上述意见和方案可能会是今后两年农村土地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 这些领域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按照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的解读, 上述意见和方案主要有几个意思:一是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机制;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落实好农民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二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在充分尊重承包农户意愿的前提下, 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三是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 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农民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产权制度, 这一制度安排有很大的部分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土地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资源, 从而农民集体土地的权利内涵、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权利界限等制度设计, 都更多地是从资源的行政配置的角度去考虑, 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印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土地不仅作为一种资源, 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财产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 现行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也随之日益显现。因此, 构建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产权管理法律体系, 为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 已成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中, 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是针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 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 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而提出来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势在必行, 改革也将为中国农村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金融支农空间广阔
农村金融服务要加强
表现为商业银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离农倾向。为了增收节支, 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放弃了一些乡镇网点, 即使留下来的网点也更大程度体现出吸储功能, 基本没有放贷功能。在贷款客户选择方面更多地偏好于一些经营效益好的企业, 而对处于成长期的乡镇企业以及农户则“慎贷”、“惜贷”, 支农力度明显不足, 体现为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缺位, 涉农政策性银行日渐萎缩。商业金融的趋利性是推进商业金融改革的根本动因, 而农村金融环境差, 借贷风险大, 助长了商业金融在农村的撤退。
涉农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
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单一, 仅在农产品收购等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组织作用, 其他业务开展缓慢。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功能趋弱, 因大量收缩农村营业网点, 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处于停摆状态。其他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有效支农。目前所形成的“三农”靠“一社”的格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样化、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农村金融基础有待夯实
农村信用体系、担保机构不健全, 严重制约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是抵押难, 担保难。农民缺乏可用于质押抵押的资产, 当然, 担保体系建设滞后, 担保机构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农户贷款的需求。重要的是缺少一个行政管理部门来组织、管理和协调农业担保业务发展。其次是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大, 营销成本高, 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风险补偿渠道, 产生的风险全部由涉农金融机构承担, 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严重影响涉农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第三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受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支付能力有限、保险产品品种较少、以及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 不利于引导金融资本流入, 致使“三农”经济收入平稳增长缺乏保障。
发展路径
着力改变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无工不富, 无农不稳。2003年以来国家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实施了极有成效的措施, 包括免除农业税、实行义务教育等。但当前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农民增收困难, 支农的财政结构和总量远远不能满足“三农”需要, “三农”问题仍然严重。因此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 创新机制提高农村的产品利润率, 加大农村的资金投入, 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搭建高效的农产品流通平台, 构建合理的资金流动体系,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涉农”金融服务需要有健全的基础设施作支撑。除了包括支付结算体系、银行电子设备配置这些“有形”的基础设施外, 从某种意义上说, “无形”基础设施更不可或缺。比如农村信用体系的完善、土地权益抵押融资的制度规范与保障等法律层面相关制度的健全至关重要。而要促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开拓涉农业务, 还需要政府构建更加有效的引导鼓励机制。
农村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需求具有特殊性, 不同的农村区域还具有截然不同的经济金融背景和文化。因此, 要真正让金融产品对农民增收切实发挥作用, 就要避免把城市金融产品与服务简单照搬到农村, 而应该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客户主动进行业务与产品创新。
解决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相对缺乏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综合解决, 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经验, 同时结合农业产业融资特点, 创新融资产品和抵押担保机制, 通过金融支持农业采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 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在一些地区,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也可能成为信用载体, 起到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桥梁作用。还可以试行农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宅基地流转等形式进行抵押担保。
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 引导农村金融快速发展。一是成立农村保险基金, 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体系基础薄弱, 抗风险能力低, 自然灾害频发, 农民投保能力不足, 因此, 政府应当成立农业保险基金, 大力促进高风险、低收益的农业保险的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性信贷的补贴力度。当前政策性信贷规模难以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贴息资金不足, 应当按照实际贷款规模来核定当年的贴息金额, 并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对于部分风险高、收益低的涉农贷款, 政府应当成立担保基金和补助基金, 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全省金融业合力支农
昆明安宁市县街镇耳目村村民、党员李少荣利用10万元的创业贷款扩建了养鸡场地, 购买了8000只鸡苗和饲料, 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八街街道风仪下村村民、党员赵利斌在利用10万元的“红色贷款”扩大冬桃、豌豆、西兰花种植规模, 由原来的10余亩扩大至38亩, 仅蔬菜纯收入就较往年增加近10万元。
农村党员通过信贷致富要得益于“红色信贷”项目。据悉, 为切实帮助解决农村党员发展致富产业缺乏资金、申请银行贷款又缺少抵押资产等难题, 安宁市在2014年5月在全市组织实施了党员无抵押创业贴息“红色信贷”项目。通过“红色信贷”项目, 安宁市大力培养了农村党员信贷致富典型, 带动了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发展致富, 实现了“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目标, 走出了一条“党组织”牵线、政府“贴息”、银行“搭台”、党员“唱戏”的农村金融创新帮扶新路。
其实“红色信贷”项目只是云南实施金融创新支持“三农”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 为探索解决“三农”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云南省金融部门采取多项措施, 打出政策组合拳, 助力云南“三农”发展。
人行昆明中支加大信贷力度为“三农”输血
2014年,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通过以下举措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政策指导,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一是通过印发2014年《云南省信贷指导意见》, 组织召开会议, 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服务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重点,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完善涉农信贷管理模式, 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庄园经济等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农村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 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存量, 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服务质量, 改进涉农信贷管理模式, 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
二是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银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一至两个县, 确定一至二种创新信贷品种, 明确实施金融机构, 推动实现信贷创新产品“一县一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创新重点联系行机制, 增加大理、文山、普洱、昭通4个州市中支作为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重点联系行, 并要求重点联系行要加强工作力度, 力争所在地在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方面有所突破, 为在全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经验和做法。
三是及时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做好家禽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 并结合云南省实际提出了四条贯彻意见,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局出发, 综合调配信贷资源, 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
四是召开了由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省银监局、省证监局、省保监局、省金融办以及各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参加的第九次、第十次“云南林业金融服务协调工作会议”, 将2014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新增30亿元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阶段性地分析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将全省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情况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促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目前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五是建立完善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和农村金融创新监测制度。继续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 把涉农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作为2014年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内容, 充分运用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 增加“三农”信贷投入。建立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三权”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监测制度, 动态监测农村金融创新情况, 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六是积极推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机制。牵头建立了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 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关于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加强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服务协调联动;编发了《金融扶贫工作动态》, 搭建信息平台, 及时交流金融扶贫工作进展、典型经验;会同云南省扶贫办、财政等有关部门, 对《云南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 进一步优化扶贫贴息贷款流程, 提高扶贫精准度。积极参与推动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工作。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经济发展
据了解, 人行昆明中支加强了投向引导, 专项安排17.57亿元和59.5亿元新增贷款总量, 引导88个贫困县市法人金融机构和其他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据统计, 2014年1~11月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631.50亿元, 同比多增56.19亿元。
贷款支持的糖企收购甘蔗。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供图)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一是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人行昆明中支采取多项措施, 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支持, 提高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率。一方面, 加大支农再贷款限额调剂力度, 重点向涉农信贷投放比例高、贫困、地震受灾、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率高的地区倾斜;另一方面, 增强支农再贷款的使用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 更好地满足资金期限需求。据统计, 2014年1~11月, 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61.94亿元, 同比增加12.75亿元。二是积极发放支小再贷款。2014年1~11月, 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12亿元, 同比增加12亿元。三是优先办理涉农票据再贴现。2014年1~11月, 累计办理涉农票据再贴现113.19亿元, 同比增加36.43亿元, 涉农票据再贴现累计办理金额占比达63.9%。
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增加涉农金融机构可贷资金
做好定向降准政策的落实, 据悉, 人行昆明中支对符合条件的曲靖城商行、玉溪城商行、红塔农合行、昭阳农合行和大理农合行按时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全省符合条件的125家农村金融机构法人, 执行比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125家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农村金融机构法人中有65家为2013年度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法人机构。
认真执行优惠利率政策, 扩大民贸民品生产贷款的发放
继续把执行好优惠利率政策作为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 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人行昆明中支通过加强窗口指导、加大部门协调、深入调查研究, 多方推动民贸民品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有效落实, 成效显著。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 云南省民贸民品贷款余额32.15亿元, 同比增长2.62倍;累计应贴息金额5987万元, 同比增长3.37倍。
2014年全省涉农信贷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涉农贷款持续增加。据统计, 截至2014年11月末, 全省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6111.65亿元, 占全部本外币贷款余额的33.98%, 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61.04亿元, 增长12.13%, 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2.58%。其中, 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959.87亿元, 比年初增加126.93亿元, 增长15.2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1049.44亿元, 比年初增加40.54亿元, 增长4.02%;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93.83亿元, 比年初增加17.25亿元, 增长22.53%, 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支持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各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涌现出有抵押担保类的创新, 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等;有针对特定对象的创新, 如“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农户小额建房贷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有组合类的创新, 如涉农银团贷款、“公司+农户”信贷模式等。截至2014年9月末, 纳入重点监测的14类农村金融创新产品的贷款余额为534.66亿元, 同比增长16.14%, 受益农户124.88万户, 受益企业837户。其中, 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45.39亿元, 同比增长11.94%, 贷款余额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2.84亿元, 同比增长10.98倍;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余额44.87亿元, 同比增长5.14%, 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11.15亿元, “贷免扶补”贷款余额63.99亿元, 同比增长7.89%。
农发行临沧分行积极支持临沧市糖产业发展, 累计投放糖业贷款63.23亿元, 图为临沧南华糖业集蔗园。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供图)
贫困地区存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4年9月末, 云南省贫困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86.96亿元, 同比增长13.1%;各项贷款余额4948亿元, 同比增长16.58%, 存款增速和贷款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2014年1~9月, 全省贫困地区新增贷款576.14亿元, 贷款增量占全省同期贷款增量的36.5%, 高于上年同期水平4.35个百分点。
云南银监局助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014年, 云南银监局主要通过四项措施支持“三农”发展, 并取得新成效。
推进机构深化改革, 激发银行服务活力
推动鼓励农合机构深化改革。云南银监局督促省联社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维护体系完整、坚持服务“三农”的前提下, 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稳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大督导力度, 促进将瑞丽新兴信用社并购重组成立云南瑞丽南屏农商行, 目前已经获批筹建。
推进其他银行改革。引导农发行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 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逐步建立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引导农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充分发挥机构网点连接城乡的协同效应, 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和资源配置力度;引导邮储银行立足服务农村和社区的零售银行定位, 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 加快邮储资金回流农村, 不断提高“三农”贷款占比;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 鼓励有资质的地方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开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 支持组建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推进完善金融机构种类, 在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银行业入滇的同时, 扩大外资及民营资本参与云南地方银行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增强机构培育, 优化服务网点布局
重视和强化资源配置。一是积极培育发展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据统计, 截至2014年11月末, 全省共设村镇银行36家, 督导向乡镇以下延伸营业网点62个。在省内16个州市均已实现村镇银行全覆盖基础上, 2014年引入武汉、延边等农商行到全省发起设立8家村镇银行, 并做好事前监管与服务工作。目前由武汉农商行发起设立的6家行已经有5家完成筹建开始正式对外营业。由延边农商行发起设立的2家村镇银行正在积极落实筹建各项工作。同时, 武汉和重庆农商行增设7家村镇银行已获银监会备案同意, 常熟、宜春、延边、重庆农商行拟发起或增设村镇银行的前期工作在努力推进。二是鼓励民间资本入股。鼓励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借助增资扩股、新设机构等渠道, 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股, 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从持股情况看, 我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民营资本持股占比达85%以上。
优化网点布局, 提高服务效能。云南银监局2014年年初拟发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2014年监管工作意见》, 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 切实落实上级的“三农”工作要求, 积极向下延伸金融服务, 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提高服务功效。截至2014年11月, 云南共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168家, 下设了营业网点2453个, 占全银行业网点数的45.74%。其中农合机构133家, 营业网点2393个。全省形成多级与单级农村机构相互交融的农村金融组织架构。同时, 督导省联社、富滇银行、邮储银行继续巩固及改进对129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网点建设和服务的成果, 促进固定网点不断扩大服务半径, 拓宽服务领域, 创新业务品种及服务模式, 竭力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临时营业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增加服务频率, 延长服务时间, 提高服务效能。
推进机制转换, 增强金融服务功效
按照银监会农村金融改革总体要求, 云南银监局督导省联社摒弃行政化管理的“大一统”思维, 淡出行政管理。督导其推进内设部门科学设置, 突出体现为基层法人提供服务的职能。督促省联社调整增加了风险管理部、业务发展部、政策法规部、个人金融部、国际业务部等部门。同时, 要求加快推动事业部改革, 及时将清算中心改制为科技结算中心、资金运营中心、银行卡中心, 增强为基层社员提供服务的能力。要求推动区域性审计稽核中心改革, 以增强农合机构自身的自查自纠能力。引导各县市联社按照审慎经营、业务管理、风险管理需要原则, 科学设置内设部门, 通过内设机制的转换, 增强服务和管理能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实现审慎经营、内部管理合规。
实施差异化监管, 支持老少边穷区域经济发展
注重实效, 增强“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云南银监局鼓励全省银行业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 紧紧围绕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 结合当地“三农”经济发展实际, 努力探索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金融服务, 支持符合国家支持鼓励类的特色种养殖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储备粮棉油生产、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项目或领域发展壮大。引导调整信贷结构, 科学支持涉农企业前瞻性地探索符合云南特点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 促进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绿色产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友好型农业, 打造符合高原发展特色的高原品牌农业产业, 为银行业高效支持云南“三农”经济持续发展及其持续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差异帮扶,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一是增强信贷支农力度。引导银行业综合运用各自政策手段, 加大对老少边穷及民族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贷投入, 特别是切实加大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等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农”领域的资金支持。截至2014年11月, 全省银行业对老少边穷及民族区域发放贷款5646.05亿元, 同比增加739.6亿元, 同比增幅15.07%。占全银行业各项贷款的30.51%。二是引领推动区域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要求创新符合农村经济特点, 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持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 依托行政村“村两委”所在地、特约商户、农村超市、供销社系统经营网点以及农民合作社等具有安全条件的场所, 布放ATM、CRS、POS、“拉卡拉”等金融自助服务终端, 积极引导村民推广使用银行卡。截至2014年11月, 推进设置乡镇以下简易便民服务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2637个, 在14173个乡镇布设各类电子机具20.9万台。
富宁永鑫糖企原料清洗吊装车间。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供图)
云南保监局大力提升保险服务“三农”能力
据悉, 云南保监局近年来始终把保险放到“三农”工作的大背景中谋划推动, 把“三农”保险融入到省委、省政府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大战略中改革创新。仅2014年, 全省新增农险产品3个, 截至2014年12月, 全省开办的农险产品达20个。2014年1~11月, 全省累计实现农险保费收入10.62亿元, 同比增长6.88%, 为全省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1700亿元的风险保障, 累计赔款支出6.69亿元, 同比增长39.87%, 170余万农户将从农险赔款中直接受益。农业保险已成为云南省农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保险, 努力完善全省农业保障体系
该局积极引导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 稳步扩大享有财政补贴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 实现农业保险全省129个县全覆盖。据了解, 目前全省农业保险已经发展到20个品种, 基本覆盖了云南农业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小牲畜和经济林木, 在全国居于前列, 初步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据统计, 2014年全省水稻、玉米承保面积增加228.74万亩, 同比增长16.84%, 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风险保障42.81亿元;橡胶保险承保数量同比增加41万亩, 增速高达82.00%;政策性森林火灾险在全省129个县 (区) 全面开展, 覆盖率达100%;烟叶保险投保面积达767.30万亩, 基本实现种烟面积全覆盖。
支持保险服务“三农”创新, 试点开办特色涉农险种
云南保监局一直以来都把产品创新和保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一是2010年在西双版纳全国首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项目, 将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赔偿由单一的政府赔偿转变为政府+商业保险合力赔付的模式, 让受损失群众得到更高、更快的赔偿。2013年, 该险种已覆盖全省西双版纳州、迪庆州、丽江市、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的30余个县 (市、区) , 2013年实现保费收入1890.05万元, 提供风险保障910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农房保险, 2014年1~11月, 全省农房保险承保农房550余万户, 保费收入4190.19万元, 全省承保覆盖率约为43%。三是结合地方特色, 在红河州开办了商业性育肥猪保险和除虫菊保险, 在德宏和保山市开办了商业性香料烟保险和咖啡保险, 在文山、玉溪等地开办了辣椒保险等, 保险服务地方农业经济产业的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推动大病保险, 努力完善全省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配合省医改办推进大病保险试点。目前, 大病保险渗透度大幅提升, 自2013年开办以来, 截至2014年11月底, 保险公司已在全省13个州市承办了18个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 总覆盖人群已达2452.34万人, 约占全省参加城乡基本医保总人数的62.70%。2014年前三季度, 累计赔付3.08亿元, 超过12万人直接受益。
扩大意外险覆盖面, 努力完善全省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专项保障农村独生子女家庭, 2014年1~11月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支付赔款3059.09万元, 受益农户16116人次。开展建筑工程意外伤害, 2014年1~11月承保工程7193项, 理赔1256人次, 赔付2713.06万元, 保障了施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在遭受意外伤害后得到有效的救治和经济补偿。
加大基础服务投入, 努力完善全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云南保监局督促保险公司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着力解决服务农户“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大力推进乡镇营销服务部和农村网点的建设, 不断向农业生产一线延伸服务网络。二是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 借助乡镇村委基层政府和农业、林业基层机构的力量, 协同开展“三农”保险承保理赔服务工作, 将农业保险的服务有效供给至“三农”第一线。三是不断充实农业保险基层服务队伍, 强化农险一线服务力量。
结合云南自然灾害频发特点, 努力完善全省农村防灾减灾体系
一是探索开展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项目。结合云南自然灾害较多, 地震频发的省情, 该局积极推动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 目前大理试点方案已由大理州政府正式上报省政府待批。二是进一步推动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积极支持食糖产业发展
制糖产业是云南省仅次于“两烟”的第二大生物资源产业, 甘蔗产量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 年均植蔗面积450万亩, 产量230万吨, 产值突破120亿元, 为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牢记宗旨, 心系三农, 以支持云南特色产业发展为己任, 从2005年以来, 共计发放糖类贷款227亿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在支持云南食糖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基本实现了对食糖产业种植、加工、流通、储备全方位的信贷支持, 涉糖贷款已经占到全省蔗糖企业贷款总量的80%, 所支持的食糖产值占到全行业的90%以上。在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云南食糖产业做大做强和持续有效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得到了地方党政、糖企、农户等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近年来, 国内产糖量逐年增长与国际食糖产量不断增加相互叠加, 进口糖数量随之增长, 导致国内糖价持续下跌, 致使制糖企业库存压力逐年增加, 食糖企业利润空间逐步收窄, 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并逐步演变为全行业亏损, 糖企行业景气度急剧下降。到2013/14榨季, 食糖产业进入寒冬, 云南食糖行业出现较大亏损, 糖企成本控制和生产经营压力持续扩大, 云南糖业发展进入“寒冬”。随着糖价低位运行, 行业风险渐现, 食糖企业融资困难日益凸显, 各商业银行对食糖企业贷款支持日趋审慎乃至惜贷, 企业资金日趋紧张。若不继续予以支持, 将危机全省11个州、市的48个县 (市) , 近700万蔗农和3.3万糖业职工切身利益和食糖产业的安危。
面对糖价低位运行, 食糖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行业亏损严重, 企业生产经营步履维艰的局面,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秉持政策性银行办行理念, 心系蔗农, 倾情“三农”, 全行就信贷支持食糖产业达成共识。坚持在食糖行业困难重重的艰难时期, 继续给予食糖行业信贷支持, 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支持蔗农增收和蔗糖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同时加速糖企优胜劣汰, 变市场劣势为发展优势。通过严格把关和筛选, 择优支持了一批资产负债良好、现金流充足、财务管理规范、偿债能力强、生产经营稳定的优质糖企, 鼓励和支持蔗园基地建设、良种改造和压榨技术改造升级, 进一步提高单产、出糖率、降低压榨成本, 把云南食糖产业做大做强。
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探析 篇11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66-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及其服务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而目前,由于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擾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研究 篇12
1 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1. 1 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不足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在数量、种类以及服务内容上严重滞后,只有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少数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这种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农场主只能在仅有的这几家金融机构中寻求帮助。同时,由于这些金融机构的规章制度以及家庭农场认证的模糊性导致农场主无法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利融资,或者获得扶助,农场主只能寻求民间借贷的帮助,而民间借贷没有法规法纪的保护,利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农作物天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农作物收成不好,那么农场主无法顺利获得收入,也就无法偿还所借的民间贷款,长此以往不利于家庭农场在农村普及。
1.2 家庭农场认证的模糊性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它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目前对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产业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家庭农场认证模糊的问题: 如“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有些农场主由于家里人口较少,往往在栽种与收割的时候出现人手不够,便会雇用劳动力,此时,怎么样的比例才能算作是达到“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这一标准没有具体的政策指导,所以许多想要建立家庭农场的农民无法顺利开展计划或者无法顺利取得扶助政策。
1.3 融资困难的问题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其金融需求向更加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而当前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无论是从信贷规模、信贷期限、信贷产品,还是从金融服务方面,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农场金融需求规模化、金融服务特色化的需求。所以农场主想从其他的金融产品中成功贷到大额资金来补足缺口仍是一个难题。
1.4 家庭农场的保险问题
农业本身由于运转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大,所以风险也比较高,每一次的自然灾害发生都有可能会对农场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但是通过调查询问发现,许多农场主并没有进行农业投保。
2 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滞后的原因
2. 1 金融政策滞后
第一,从贷款规模看,主要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联保互保贷款,可贷资金非常有限。第二,从贷款期限来看,小额农贷的贷款期限多数为1年,不能满足家庭农场中长期的融资需求。较高的农村金融供给利率使得家庭农场融资成本较高,客观上制约了家庭农场的融资积极性。第三,从金融服务方式来看,业务品种缺乏,服务方式单一,结算手段落后,在产品设计、服务内容、准入标准、风险控制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家庭农场的金融服务特色化需求。第四,贷款的金额额度小,可能无法弥补资金缺口。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常见的金融机构中,农场主即便能够成功贷到贷款,所贷到的资金额度也比较少,甚至无法补足农场主的资金缺口。农村信用社的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额度最高为3万元,即便是担保贷款中抵押贷款最多也是在50万元以内。而邮政储蓄银行有一种农户联保贷款,担保贷款中抵押贷款最高为500万元,但这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上。第一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第二是有足够多的抵押物 ( 只能贷抵押物评估价值的50% 或者60% ) 。
2.2 农场主自身原因
由于农场主自身的一些原因,法律意识不强,对农业保险具有规避风险或者农业还可以投保等有关问题也不是十分了解。
第一,部分农场主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然灾害不可能年年都有,交的保费全部都浪费了,所以就干脆不交,反正也不会那么凑巧就遇到自然灾害了; 第二,农业保险往往风险较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业的损失会很大,而相应的保险公司的赔偿额也会很大,这导致了农业投保需要交纳较高的保费。但许多家庭农场本身的运作就缺少资金,农场主更加不可能交纳高额的保费,于是便只能不投保; 第三,由于农业本身风险大,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去做农业保险这一块,仅有的几个农业保险范围也只包含了几种基本的农作物,其覆盖面根本就不够大,无法应对多种多样的家庭农场的需要。
3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3. 1 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制定向农业倾斜的金融政策,鼓励当地政府与金融机构开展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合作,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农村,确保家庭农场享有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
第一,国家支持推动银行贷款抵押物的改革创新,探索土地经营承包权,林权,农房贷款抵押等业务,将家庭农场中的耕地、一些农作物或者农业机械等都添加到银行的贷款抵押物范围中去; 第二,国家补助并支持银行提供专门的农业贷款,提高农业抵押物贷款额度,改进银联保贷款方式,提高单户贷款额度,不断推进家庭农场整个行业的兴旺; 第三,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对农户的信用进行评级,对那些信用级别高的农户设立专门的额度大,手续简便的信用贷款。
3.2 解决认证模糊的措施
政府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家庭农场注册或认定的相关制度规定,对家庭农场的内涵、认定标准、设立条件、登记事项等做出规定,明确其经营主体、市场主体、法律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将家庭农场的认证标准详细化,清晰化,将一些“家庭成员是主要劳动力”等标准量化,避免家庭农场认证模糊的问题。
3.3 培养农业保险意识
鼓励涉农金融部门开展对家庭农场的授信,拓展对家庭农场的保险范围,增加政策性保险支持,提高保险赔付比率,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第一,由当地的政府支持,机构或者企业组办培训基地,各方面的培养农场主,让农场主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及农业保险等概念,同时从各方面来升华农场主自身,扩宽农场主的视野,转变农场主的思维; 第二,政府应支持并配合保险公司在农村的宣传,鼓励各大保险公司主动深入农村进行业务宣传与拓展客户群体。同时,保险公司也应改革农业保险的方式等,扩宽农业保险的范围; 第三,国家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补助力度,认真落实到每户农场主身上,并且将农业保险保费补助范围适时扩大。
参考文献
[1]周清明.发展和规范家庭农场制度[J].新湘评论,2013(7).
【金融服务论文】推荐阅读:
农村金融服务论文06-03
金融服务营销期末论文08-29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论文05-13
金融支持服务08-10
金融后台服务08-19
金融理财服务10-27
服务金融文化11-02
金融司法服务11-08
金融服务优化08-29
社区金融服务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