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后台服务

2024-08-19

金融后台服务(共8篇)

金融后台服务 篇1

摘要:近些年, “金融后台服务中心”这一新名词已成为各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带来了商机, 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但什么事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它为何而生、有何特点, 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基础问题值得我们现行研究。

关键词: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产生,特点,功能

1 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产生的原因

随着现代金融业得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 大量的金融后台业务开始在金融体系中充当重要角色。金融后台业务是与金融机构直接经营活动 (也称前台业务) 相对分离, 并为前台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业务部门, 如研发中心、清算中心、数据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灾备中心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金融机构得以对金融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实现金融前、后台业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逐步分离, 将产品研发、票据支付和清算、数据分析和处理、金融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客户服务、定损理赔、灾难备份等业务流程或环节, 交由集团中专业子公司或外部专业机构来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在各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 主要的国际性金融中心城市都出现了一些区域金融分工的趋势。一方面, 随着金融中心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 由于其要素成本不断提高, 金融产业链条过长, 因此金融业的运行效率有所降低。另一方面, 金融中心城市周边的二线城市, 开始大力发展金融基础设施, 努力承接金融中心城市的部分金融产业转移, 尤其是金融后台产业。在此过程中, 许多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城市就产生了, 如美国的新泽西市承担了纽约曼哈顿金融中心的大部分金融后台功能, 爱尔兰的都柏林则承担了英国伦敦金融中心的大部分金融后台功能。

2 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特点

2.1 科技含量高

金融外包是以IT技术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外包, 发展金融外包有利于推进IT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 扩大服务外包规模。金融后台业务从前台业务中分离出来就是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网店布局、职能分工等的升级和改造, 以适应金融后台业务不断向深度和高度发展的需求, 因此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对于相应的信息、数据处理系统有着高水平的要求。

2.2 髙级人才密集

金融业务前后台的分离使得金融机构表现出集中化、信息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势必要求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入职就业, 例如优秀的金融人才、高科技软件开发人才、专业的法律人才和其它领域人才。伴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立, 这里将会成为金融业和金融后台服务业专业人才的聚集地, 金融专业化人士荟粹, 蕴含了巨大的金融后台服务创新潜力。

2.3 吸纳就业量大

当前, 我国的就业形势压力较大, 特别是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 全国就业形势不为乐观, 较为严峻。但是, 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逐步建设, 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就业, 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初步估算, 一个综合性营运中心至少可以带来3000-5000人的就业, 例如落户武汉光谷金融港的交通银行华中金融服务中心所招聘的金融服务人才近6000人。

2.4 提供技术保障能力强

由于金融后台业务拥有信息化的特质, 就要求有发达的信息技术为金融机构后台业务的营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支持:第一, 信息可以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而进行方便快捷的传递;第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化了工作的程序, 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第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与资源共享的事实.正是有了完善的信息科技技术, 才能使金融后台服务更好更有力的发挥保障性作用, 支持前台业务的顺利健康开展.

3 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功能

通过对我国各地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研究表明, 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呼叫、灾备、票据支付和清算、金融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和处理、定损理赔、市场开拓、贷前贷后调查、档案管理和微处理、现金集约处理等等。这些业务不同程度地从个金融机构的前台业务中剥离出来, 交由专门的子公司或其他公司去运营。这种剥离或者是分工的专业化, 突出了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特殊的社会职能。

3.1 降低了金融机构业务成本

目前, 人员成本和用房成本这两项成本之和己经超过了企业经营成本的75%, 后台业务运行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已成为制约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营业成本不断攀升、营业收入不断减少的大环境下, 金融企业为了在各自发展中仍旧占有一席之地, 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将后台业务从前台业务中剥离出来, 搬入成本相对较为低廉的后台园区。例如:微软、惠普、IBM等大型企业将后台业务服务中心落户在印度的班加罗尔;英特尔将芯片工厂建立在越南的胡志明市;汇丰银行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设立了全球最大的客服中心等等。

3.2 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效率

金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实现了规模经营, 创造了规模经济, 但整体业务的过分扩大, 机构逐渐臃肿, 运作不周很容易使得企业呈现出规模经济的负效应, 从而导致低效率和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 不能有足够的资源集中到优势业务上来。相反, 金融机构通过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方法, 可以有效的将自己不擅长或擅长但不是核心的业务, 亦或是需要持续投入的辅助型业务交由专业服务商解决, 这样企业的组织机构便会精简许多, 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创新性, 从而可以把竞争优势集中到一个点上进行充分展示。

3.3 提升了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对金融企业而言, 各家机构都有自身优势服务项目, 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上的优势点, 可以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业务。与此同时, 企业可以通过将弱势项目分离出去的方法, 让更专业的服务机构参与进来, 解脱自身弱势包袱, 放手集中有限的优势资源, 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并使其不断得到提升, 为客户提供最迅捷最强收益的金融产品, 这样就可以避免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所有业务中, 有利于操纵全盘的核心业务流程, 便于形成强化核心能力的业务运行平台, 增强其在市场中能够长期生存活跃的动力。

3.4 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人文合理, 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的集中要求, 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内在需要, 而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经济,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型技术更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因此, 我认为, 我国在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进程中, 应该本着“和谐、绿色”的大原则。一方面, 通过政策指引, 打造一批绿色节能的环保工程, 实现新能源在金融企业当中的可循环和再利用, 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建设过程生态化:另一方面, 通过优化办公空间结构、建设企业绿地系统、以节能减抹为突破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整治服务中心内部污染严重的企业,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力.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新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 2007 (7) .

[2]陆岷峰, 陈志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后台服务基地[J].企业研究, 2008 (8) .

[3]曾昭武, 周军峰, 蔡伟.珠三角金融后台业务集群建设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 2009 (6) .

[4]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中心城市[J].新财经 (理论版) , 2010 (6) .

[5]宫冠英.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 2011 (6) .

金融后台服务 篇2

来源:2008-04-20 今年以来,我区继续按照做好“四个服务”的总体要求,做好对驻区金融机构的吸引和相关服务工作。目前,一批金融后台机构入驻稻香湖金融服务区并进入手续办理阶段,部分项目预计于本下半年开工。

中国人寿研发中心项目是最早入驻稻香湖金融服务区(中关村环保园)的金融后台机构之一,建设进展较快。前期手续方面,一期项目三块土地(E05、F04、F05),已办理立项备案,取得规划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即将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二期项目两块土地(E09、I01除北分技校外),已办理立项备案,取得了规划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正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规划设计方面,一期项目建筑方案设计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确定了设计方案;目前正在方案深化设计阶段,预计8月份完成初步设计。建设方面,人寿研发中心计划9、10月破土动工,进行二级开发建设。

央行清算总中心、国家开发银行总行金融后台、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北方数据中心、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生产基地、阳光保险研发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地等金融后台机构入驻中关村创新园并取得较快进展。央行清算总中心项目已实现三通一平并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国家开发银行总行金融后台、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北方数据中心项目已取得规划意见复函,正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中国建设银行北京生产基地、阳光保险研发中心项目土地出让方案经区政府常务会通过,准备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地已完成北京公司的注册。

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发展分析 篇3

所谓金融后台 (back office) 业务, 是指与金融机构前台 (front off ice) 业务相对分离, 并为前台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功能模块和业务部门, 如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培训中心等[6]。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在金融业竞争加剧以及金融行业分工不断细化的背景下, 国际上许多金融机构出于战略规划、成本控制、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动机, 逐渐将后台业务从前台业务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金融机构将其后台业务移至成本低廉地区, 并且自建后台中心;二是金融机构将后台业务转移至成本低廉地区, 并且将其交给专业的后台服务外包机构来完成。国际上金融后台业务大都是以服务外包的形式运行, 如欧美许多金融机构将后台业务外包到印度地区, 而目前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的后台中心大多是以自建的形式完成。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开放, 国内金融机构也将前后台业务分离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抓住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业务转移与外包的机遇, 国内一些重要城市纷纷提出建设金融后台中心的目标, 北京也不例外。2007年8月22日, 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首都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快首都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确定了四个重点规划建设的金融后台服务区。如今, 六年过去了, 四个金融后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部分, 而且已吸引了部分金融机构入驻, 但是总体来看企业入驻数量不甚理想。这不得不让人们思考:北京发展金融后台服务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 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定位, 既避免与国内其他城市同质化的竞争, 又合理规划四个金融后台的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如何谋划金融中心和配套金融后台的布局等问题。

2 北京四大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发展现状

2008年, 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对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一主”就是以金融街作为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主中心, 主要是发展总部金融。“一副”是以CBD作为金融发展的副中心, 主要是发展国际金融。“三新”是以海淀中关村西区作为科技金融功能区, 主要发展科技金融;以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为承载, 主要发展产业金融功能;以丽泽金融商务区为承载主要发展新兴金融功能。“四后台”是构造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 主要是海淀的稻香湖金融服务区、朝阳金盏金融服务区、通州新城金融服务区, 还有西城德胜金融服务区。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的主要功能定位与招商情况如下表所示。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建立, 可以让金融机构的后台业务聚集在一起, 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 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网站、北京金融局网站、北京朝阳金盏金融服务园区网站等相关资料整理。

以上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 目前仍然都处于建设之中, 由上表可以看出, 除了海淀稻香湖金融服务区外, 其他服务区的入驻企业都较少, 并且没有彰显出最初设计的功能定位。

3 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个城市或地区能否成为金融后台, 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是否有政府在税收、人才培训、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是否有充足合格的人力资源, 是否有较低的人力成本和商务成本, 是否有适度的产业聚集度, 是否有良好的交通、通讯设施以及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

3.1 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3.1.1 金融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金融后台服务是金融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形成的高技术服务行业, 而北京地区恰恰在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2012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592.5亿元, 同比增长14.4%,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6%, 是带动北京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 (数据源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网站, http://www.bjjrj.gov.cn/jrsj/index.html) 。并且, 北京作为世界城市, 云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总部, 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全国第一, 从而为金融后台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主体。与此同时, 北京市信息业和软件服务业的高水平发展为金融后台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012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2009年北京信息化发展指数 (IDI) 为0.911, 高于上海信息化发展指数 (上海为0.852) , 介于2008年世界排名第12位的冰岛 (0.913) 和第13位的澳大利亚 (0.908) 之间 (数据源于“十一五”时期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 (IDI) 研究报告) 。

3.1.2 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发展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如2007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首都金融产业后台服务支持体系总体框架》, 2008年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2009年颁布了《关于促进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除了设置配套的服务外包发展基金外, 还在税收、人才引进与培训、企业扶持政策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3.1.3 人才储备充足

北京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有各类高等院校89所, 每年培养大量的计算机、金融和外语方面的人才, 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 同时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优秀毕业生留京工作。

3.2 制约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发展的因素

3.2.1 人力成本和商务成本较高

金融业前后台分离和实施金融后台外包的动因之一是降低成本。北京地区的人力成本和房地产价格都位居全国前列。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来看, 2012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223元, 而从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来看, 2012年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为4692元, 同期天津为3872元。中原集团研究报告显示, 2012年北京甲级写字楼年内租金累计上涨21%, 领跑一线城市;同时空置率为3.46%, 为全国最低。高昂的人力成本和办公楼租金成本, 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将后台更愿意设立在成本较低的二线城市或三线城市。例如:交通银行总行将金融后台处理中心设在南宁, 招商银行将信用卡中心、电话银行中心、会计后台、企业年金、数据中心等后台服务中心落户于成都, 工商银行的后台中心则在石家庄、成都、合肥等城市。

3.2.2 金融后台服务定位不清晰

目前, 国内金融机构的后台大多选择自建并且主要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展开, 那么北京的金融后台到底服务于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北京市的规划来看, 既有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 又有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就国内市场而言, 既有对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总部的后台服务, 又有对国内一般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这种规划是一种行政力量, 而这些针对不同主体的金融后台服务能否发展壮大起来, 还是由市场的需求力量决定的。

3.2.3 专门人才培养不足

金融后台及其外包人才是一种“IT技能+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离岸金融后台外包中, 人才需具备“IT技能+金融知识+外语技能”的特征。从人才层次来看, 中高端人才需具备“IT技能+金融知识+外语技能+管理技能”的特征[7]。

从人力资源来看, 虽然北京高校众多、人才充足, 但是既懂金融业务、又有IT技术背景和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短缺。专门开设相关专业, 培养熟悉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业务运行体系, 具备金融后台业务的运营规划、客户服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拓展能力, 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面向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的院校相当的少。目前在北京, 仅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2008年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了金融学 (金融服务外包) 专业, 其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能在金融机构后台从事后台服务规划、运营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 在金融后台及其外包领域, 人才的有效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

3.2.4 交通和大气环境不尽人意

金融后台及其外包产业本身是一种绿色产业, 而金融机构或外包提供商, 尤其是国际金融机构和服务外包企业在选择后台地区时一般都很注重交通是否便利、生活环境是否宜人等因素。21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北京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市内交通和生活环境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 交通比较拥堵, 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这不利于吸引优质金融机构或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北京。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 (Bangalore) 在吸引跨国金融机构和提供高质量金融离岸外包服务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优越的自然和生活环境是吸引大量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北京发展金融后台服务的对策

4.1 差异化定位, 扬长避短

4.1.1 找准定位, 避免与国内其他城市同质化竞争

鉴于北京市的人力资源、生活费用和商务活动等各方面的成本较高, 因此, 北京在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区的过程中, 应避免与其他城市同质化竞争, 而应充分结合自身地区特点, 找好定位, 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

首先, 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区应注意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后台机构及其相关服务外包企业落户, 即注重满足国际需求部分, 并且鼓励本土金融外包服务商做大做强, 承接更多的离岸业务, 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办公室”。因为在国内需求方面, 我国本土金融机构前后台业务的分离仍处于初期阶段, 并且分离出来的后台中心大部分是金融机构自建, 只有部分采取外包的形式, 这些本土金融机构一般愿意把后台中心建在国内成本更低的地区。

其次, 鉴于国内金融机构后台业务外包的需求释放不够和服务外包管理能力普遍相对薄弱, 引入专业化的咨询、监理公司对后台业务外包进行全过程设计、咨询、管理、评估是各本土金融机构的迫切需求。对此, 北京应把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咨询、监理等高端外包业务作为发展重点给予政策扶持。

4.1.2 市内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从北京四个后台服务区招商的情况来看, 各自的定位还不甚清晰;另外, 北京是否同时需要四个金融后台基地, 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上海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两大布局, 即以陆家嘴为前台、以张江为后台的金融布局, 形成了以上海为金融中心、昆山为配套金融后台的布局。或许, 北京也可以考虑建设类似的布局, 如将天津作为北京国际金融中心的配套金融后台基地, 而四个后台基地需要统筹规划, 必要时可以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2 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北京高校要顺应产业发展需求, 整合或改革与服务外包相关的专业, 如软件专业、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金融专业等, 在充分了解市场对金融后台及其外包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设置专门的金融服务外包专业, 或双学位制, 或辅修制 (如计算机专业辅修金融专业, 金融专业辅修计算机专业) , 或通过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嵌入服务外包类的课程模块等多种形式, 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对接。

4.3 改善北京生活和自然环境

尤其要注重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除了中心城区“无煤化”、淘汰老旧机动车、推广新能源等常规举措以外, 还要优化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 注意靠区域联动加强协同治理等。

参考文献

[1]花桥金融外包研究中心.中国金融业服务外包报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2]张晓莹.北京市金融后台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 2007.

[3]张淼淼.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区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 2010 (4) .

[4]薛彤.北京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条件与政策建议[J].特区经济, 2010 (8) .

[5]张丽拉, 张子昱.我国金融业前后台业务分离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 2011 (9) .

[6]王力.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的新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 2007 (7) .

金融后台服务 篇4

第一步: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在运行中输入“services.msc”(不含引号),点击确定打开本地服务;

第二步:在“服务(本地)”右边窗口中找到并双击打开“Print Spooler”服务;

第三步:将“启动类型”设置为“自动”——>再点击“服务状态”下方的“启动(S)”,将该服务服装调整为“已启动”——>点击“确定”退出;

补充说明:假如在启动“Print Spooler”服务时,系统提示“系统找不到指定路径”,请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输入“regedit”,点击确定打开注册表——>展开项目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在Services项目中找到并单击“Spooler”子项目——>在右边窗口中查看是否存在“ImagePath”的键值——>如果有双击打开后,将其数值数据更改为“%SystemRoot%system32spoolsv.exe”——>如果没有请新建“字符串值”,将其命名为“ImagePath”,将其数据数值设置为“%SystemRoot%system32spoolsv.exe”——>重新及启动计算机即可;

总结:造成“打印后台程序服务没有运行”的问题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在系统优化时禁用了后台打印服务造成的,按照上述方法启动Print Spooler”服务即可解决“打印后台程序服务没有运行”的问题,

如何解决打印后台程序服务没有运行的问题

金融后台服务 篇5

1.1 京津冀一体化趋势显著, 金融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2013年以来,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议题, 从过去积聚资源向资源积聚与释放并重转变;从周边城市单方面保障北京向共荣共赢转变;从单一辐射向产业优势资源释放转变。当京津核心城市发展成熟, 大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 产业功能急需外溢, 而河北正可担负起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担。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如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撑, 实现金融服务一体化, 成为当前产业转移的重点。就整体而言, 京津冀区域各项金融指标, 均高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但区域内部金融资源分布却极端不平衡, 北京金融集聚化程度最高, 天津拥有滨海新区金融改革与创新试验区, 金融创新步伐日益加快, 而河北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 亟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实现京津金融协同发展。当前, 京津冀三地的金融协同发展已开始起步并取得良好进展。

1.2 廊坊区位优势独特, “一线半城市”脱颖而出

随着通州北京政治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北京第二机场规划建设实施, 处于京津之间的拥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廊坊迎来了关键性机遇。京津冀都市圈的急速发展和京津城市功能的外溢, 使得毗邻京津的周边城市脱颖而出, 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一极, 此类城市称之为“一线半城市”。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则正顺应着“一线半城市”的变革, 推动着廊坊城市产业功能、产业空间布局急速升级。

廊坊区位优势独特, 地处京津中心, 交通便利。从廊坊开发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到北京、天津、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机场、天津港都不超过一个小时, 有“半小时进京下卫, 一小时上天入海”之说, 成就名副其实的“京津走廊, 必经之坊”。廊坊市也必将成为京津资源外溢的承接首站。

作为大北京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廊坊市需寻找自身优势, 找好功能定位, 积极服务京津金融产业, 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 既可助力京津发展, 又可支撑全国金融链条有序运转。

2 廊坊市完善金融后台服务的模式

2.1 金融前后台异地化

近年来, 金融业呈现前后台业务分离加快趋势, 后台业务不断独立, 前后台业务实现异地化, 同时, 后台业务分工也日益细化, 后台业务在前台周边地区聚集创新, 逐渐形成金融产业服务区, 为前台提供同步服务与创新工作, 满足金融前台核心区扩大业务和节约成本的需要。

众所周知, 北京具有独一无二的金融资源优势, 汇集了央行和三大金融监管机构, 四大国行总行,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和四大保险公司总部, 全国80%以上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的总部和研发中心也都设在北京, 北京是资金清算、金融研发、金融政策制订和金融信息发布中心, 中国金融机构总部大多集聚在此, 相当一部分外资金融机构也将在华机构设在北京。北京也曾先后建设了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 以缓解金融总部的业务压力。但经过近三十年发展, 北京土地资源愈发稀缺, 常住人口日益激增, 商铺价格也日渐突破新高。据统计, 北京优质零售物业平均租金年均涨幅7%, 土地高成本已成为制约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 在北京周边一线半城市, 寻找合适的金融后台服务区成为京津冀实现金融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 廊坊正具备此得天独厚的优势。

金融前台核心业务与后台业务分离, 围绕京津总部经济, 实现廊坊金融后台服务异地化, 已成为促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京津冀一体化也必将促使金融核心业务区、数据中心及衍生创新服务区以京津为中心, 向河北周边辐射, 形成区域性金融机构聚集区。

2.2 创新金融后台服务

在实现金融前后台异地化的基础上, 金融后台服务区也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种类, 在承接基本后台业务的基础上, 丰富服务种类。积极瞄准金融产业发展方向, 承接金融要素资源的外溢, 坚持双赢, 在京津冀三地联合设立小范围金融创新试验区的基础上, 发展金融科技、培训和研发等金融后台服务, 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3 廊坊市金融后台服务区具体建设路径

为高效落实京津金融后台服务转移, 加速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河北省规划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廊坊市为“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 (A区) ”, 石家庄为B区。A区主要发展金融培训、信息数据处理、客户服务、清算、信用卡、灾备及相关技术配套产业, 吸引国内外金融、基金、保险、证券机构入驻, 解决当地金融专业人才高效就业。

在具体建设路径上,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强化金融总部基础功能后台服务, 重点发展基础信息备份中心, 在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备份的同时, 还可为各类政企总部提供信息备份服务;第二, 发展金融信息分析业务, 加大金融研发投入力度, 在完成基础功能后台服务的同时创新金融服务, 形成金融产业服务区;第三, 围绕金融后台基础业务, 丰富完善金融创新服务, 并逐渐形成金融产业集聚, 实现集群化发展。

3.1 强化金融后台基础业务

金融后台基础业务主要包括单据处理、客户服务、容灾备份等服务。廊坊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可优先强化此三类基础服务, 夯实总部经济基础业务功能。

单据处理是将前台客户单据以影像资料的方式传输给异地后台进行统一处理, 客户服务主要借助电话渠道为金融客户提供查询、挂失、缴费、咨询等各类基础业务服务, 且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此两类服务对城市通讯电力设施的依赖度较高, 属于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廊坊大学城正位于廊坊开发区内, 可以为其提供大量的专科以上后台服务人员, 劳动力获得便利, 劳动成本也相对京津低, 同时, 廊坊开发区具有可靠的网络和电力系统, 周边社区发展迅速, 便于员工上班通勤, 24小时快递服务遍布周边, 可以为文本信息的大量交换提供快递支撑。

金融机构大量的数据信息必须要有配套的容灾备份服务作为保障, 主数据中心主要负责日常运行, 容灾备份中心同步保存备份主数据中心的各类信息数据, 主数据中心一旦出现数据丢失, 第一时间启动悲愤中细心, 承担主数据中心业务, 保证金融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备份中心对于金融数据系统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有效避免关键数据丢失, 防止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 为金融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 备份中心的布局应与主数据中心实现异地化, 从而有效分散数据丢失和破坏的风险。但从技术上考量, 运行中心和备份中心的距离一般不超过50km, 如果超过会导致传输时间延长, 加大数据丢失的风险。而廊坊开发区独特的地理优势、较低的土地成本、适宜的温度、稳定的电力保障恰使其成为大数据备份中心的理想选地。

3.2 丰富金融后台创新业务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 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和新趋势, 金融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的金融化, 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技术激发金融创新, 引领金融服务向智能化、综合化和细分化发展。

廊坊在夯实金融后台基础服务的基础上, 也要顺应形势, 丰富金融后台创新业务, 启动金融创新实验, 细分金融服务后台行业,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 搭建金融服务体系平台, 构建全新金融服务生态圈, 打造新金融、新服务、新后台, 使金融后台服务朝着更加高效、便捷和普及的方向发展。

廊坊开发区正是基于此, 发展润泽信息港项目, 规划建设云存储数据中心产业园, 提供信息存储及备份服务, 可有效承接容灾备份金融后台服务, 为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提供数据存储保障。同时, 润泽信息港也积极创新发展路径, 利用网络技术提供高速同步信息服务, 立足金融科技研发, 加强金融信息分析在信息数据存储产业的基础上提供多元化金融数据服务, 打造综合性、多功能云存储数据中心, 满足金融总部多层次, 阶梯化后台服务需求。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积极发展廊坊金融后台服务, 高效参与京津金融总部业务剥离, 在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中发挥各区域优势, 实现科学分工、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从而实现三地共赢发展。对于廊坊而言, 在承担金融后台服务的过程中, 可有效调整产业布局, 改善产业结构, 提升在河北省乃至京津冀的经济地位, 从而形成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摘要:金融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良好的金融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撑。近年来, 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升级, 廊坊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创新金融服务后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层面上, 可在完善后台服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创新金融信息、金融研发, 从而逐步打造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后台服务,总部基础功能,金融创新实验

参考文献

[1]田雪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廊坊市金融发展研究[J].质量管理, 2015, (10) :53-54.

[2]孙立祥, 赵明义等.创新金融服务后台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一一首都经济圈建设环境下的廊坊金融后台服务问题研究[C]//孙立祥, 赵明义等.区位优势与协同创新——京津廊一体化研讨会议 (环首都沿渤海第10次论坛) 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2015.

[3]曹建强, 高秀存等.基于主成分回归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廊坊地区为例[J].华北金融, 2014, (8) :29-32.

金融后台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篇6

1.1 金融后台业务

金融后台, 是指与金融机构直接经营活动 (即前台业务) 相对分离, 并且为前台业务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的功能模块和业务部门, 包括数据中心、清算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银行卡中心、灾备中心、培训中心等。

金融后台业务, 是针对存贷款、承保、股票发行与交易等传统金融前后台业务而言, 它指基于迅猛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对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识别、分化、设计, 实现网点前后台业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完全分离, 将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等显著特征的后台业务 (包括票据支付和清算、数据分析和处理、金融资产管理、灾难备份、客户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定损理赔、产品研发等) 交由集聚在金融服务产业园中的集团相关子公司或外部专业机构实施集中统一处理。这种全新的营运管理模式是现代金融机构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的集中体现, 其目的在于能为金融企业构建出更加科学化的业务及管理组织体系, 把自身资源集中关注于战略核心环节, 有利于其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降低其营运成本, 提高其经营效益, 从而获得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

1.2 金融后台产业链

金融后台产业链, 即金融后台服务体系, 是指为了顺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再造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 从而促进资源共享与节约利用, 整合与金融后台业务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 包括良好的信用环境、先进的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便利的通讯和交通基础设施等, 从而形成由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生态化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 以及健全的金融外包监管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惠的政府扶持政策等多方面所构成的有机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高级人才密集、吸纳就业量大、提供数据集中、技术保障能力强、直接支持前台业务发展的特点, 并且它已日渐成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1.3 金融外包

建设金融后台产业链, 其实质是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根据美国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对服务外包的定义, 金融外包是指这样一种专业化分工模式:金融机构为专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将后台业务从总部分离出去, 发包给外部专业服务商完成,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还提出了金融服务外包的概念, 即金融机构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 (金融机构附属部门或外部专业服务商) 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这些业务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后台业务流程外包 (BPO) 。由此可见, 金融服务外包的内涵比金融外包更为宽泛。

2 国内外金融后台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2.1 国际金融金融后台产业链建设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产业呈现出前台与后台业务加快分离和后台业务部门分工不断细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是金融机构后台业务不断地被独立出去和外包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 并呈现出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新态势。在全球金融业务离岸外包市场中, 印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 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

金融危机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后台业务潜在的外包需求加快释放, 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 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也急速增长。金融危机期间, 国际金融机构承受着削减成本以求生存的巨大压力, 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助性后台业务入数据处理、资金清算、银行卡业务、应用开发、呼叫服务成为新的外包热点。金融外包ITO占主导, BPO蓬勃发展, 二者趋于结合。另一个动态发展的趋势是在信息技术外包 (ITO) 占主导的基础上, 业务流程外包 (BPO) 盛行。自2004年以来, 欧美金融企业开始了BPO的大量实践。随着ITO与BPO的快速发展, 欧美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外包服务供应链。与此同时, 知识外包 (KPO) 也迅速增长, 金融机构开始将知识创新、产品研发等环节也外包出来。国际金融机构出售自运营中心,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国外金融机构迫于危机压力将自营运营中心出售给外包服务商是近期的发展趋势。

2.2 我国金融金融后台产业链发展现状

中国的金融外包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IT外包 (即ITO) 。至2005年, 中国银监会才允许金融机构把某些业务流程外包 (即BPO) , 随着金融后台服务规模和产值的不断扩大, 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后台业务向产业化趋势发展, 形成更多的独具特色、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专业化的各类金融后台服务产业集聚区。由于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呈现出科技含量高、高级人才密集、就业量大的特点, 它成为国内各大城市争相引进的对象。

近年来, 金融后台与外包园区不断涌现。2006年,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发, 本土的金融机构面临着严峻的竞争, 金融外包已经成为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 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加入金融外包行列, 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基金公司和证券机构纷纷投巨资建设面向全国或区域的后援服务中心和运营中心, 国外的许多金融机构也纷纷将自己的部分后援业务或办公部门迁移到中国内地。目前, 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武汉等金融发达城市纷纷建立了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园区。

2.3 武汉金融后台中心的发展现状

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天津、杭州、南京、青岛、武汉、成都、西安、铁岭等13个城市提出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比较其他城市, 武汉建设金融后台中心自有其优势。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 武汉的经济、金融指标都处于前列, 并且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功能和市场基础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部地区首选城市;武汉是全国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武汉光谷已经形成以光通讯、激光、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网络信息和创意产业为主的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具有先进完备的通信基础设施, 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立提供了软硬件支持;武汉的生活成本、人力成本较低;同时, 武汉地区无极端气候条件, 具有稳定的地质结构, 非常适合打造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在武汉, 银行外包的业务内容主要是信息技术外包 (ITO) 、业务流程外包 (BPO) 和知识处理外包 (KPO) 。信息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呼叫、灾备、票据支付和清算、金融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和处理、定损理赔、市场开拓、贷前贷后调查、档案管理和微处理、现金集约处理等都不同程度地从前台业务中剥离出来, 交由专门的子公司或其他公司去运营。

摘要:前、后台业务分离、选择合适的区位外移甚至离岸外包, 以降低成本、集中核心优势、获取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企业运营的灵活性已成为国际金融企业广泛采用的运作模式。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驻中国, 金融后台也开始逐步落户中国。我国的城市在发展了30年的制造业之后也急需找到下一个突破点来完成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而金融后台服务对地方政府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能带来区域性的产业升级。乘此大势, 中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立金融后台中心的目标。

关键词:金融后台,产业链,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力.金融产业前后台业务分离新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 2007 (7) .

[2]陆岷峰, 陈志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后台服务基地[J].企业研究, 2008 (8) .

[3]曾昭武, 周军峰, 蔡伟.珠三角金融后台业务集群建设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 2009 (6) .

抢占金融后台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篇7

一、聚焦全球金融后台产业

1、金融后台简介

金融后台 (back-office) 是与金融机构直接经营活动 (即前台) 相对分离, 并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功能模块和业务部门, 如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和培训中心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机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金融服务流程的再造, 实现金融前、后台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完全分离, 将票据支付和清算、金融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和处理、灾害备份和安全、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客户服务、定损理赔、产品研发等服务环节或流程, 交由集团内专业子公司实施集中统一处理, 甚至通过合约的方式外包给外部服务提供商。

2、全球金融后台产业发展趋势

金融后台产业以及与此相关的服务外包首先诞生于金融业高度发达的欧美发达国家, 主要的金融后台产业聚集区有美国的新泽西、爱尔兰的都柏林、印度的班加罗尔、菲利宾的宿务等区域。

近年来, 金融后台业务外包, 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型金融企业降低成本、获取新技术、整合资源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首选途径。随着金融后台业务及外包规模不断扩大, 呈现出在世界范围内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在中国范围内由沿海及大城市向内陆城市转移的新态势。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 独具特色、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专业化的金融后台服务园区是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有效途径。

金融机构在全球IT技术的发展、成本压力, 以及自身安全要求和转移风险等因素的驱动下通过将前、后台业务分离, 将金融后台服务包括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研发、金融灾难备份、清算中心、银行卡业务等外包来提高效率、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以增加其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竞争力。

当前, 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实现跨国界转移, 专业化服务出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金融后台服务 (包括金融后台服务外包) 行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后台主要业务类型见表1。

二、我国加快发展金融后台产业的必要性

纵观全球金融业发展, 历经创业、规模化、差异化和网络化四大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 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均有差异。在金融业创业期, 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简单, 价格与市场受到高度监管, 在此阶段核心竞争力表现为行政许可和准入的获得;在金融业进入大规模商品化的阶段, 基本上形成了标准化、统一化的全国性市场, 核心竞争力表现为规模效益与业务处理效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金融业进入差异化即产品优化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核心竞争力表现为金融机构必须即时退出新产品和新型的服务, 并能即时评估和把控各种新产品和服务带来的风险;而如今, 随着科技进步, 特别网络和通信能力的提升, 以及金融服务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之下, 金融业逐步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 产品层次进一步提高, 更需要知识管理与客户支持管理。

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 国内金融机构尚处于规模化的末期, 并逐渐从差异化向网络化过渡的发展阶段, 而国外金融机构基本采取了网络化金融机构模式, 并明确将金融业务划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 而且逐步淡化产品的概念, 而将重点转移到提供金融服务上, 围绕服务开展竞争。就像招商银行所提出的“因您而变”一样, 国内的金融机构显然更需要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方面进一步提升。

中国加入WTO已10年有余, 中国的金融业也必将纳入全球化的竞争体系, 并受到来自至少包括客户、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未来替代者和供应商几大因素的影响, 而全球化、网络化和监管体制的变化将对这5个驱动力产生更大影响。

对客户的影响上, 不仅仅是金融客户的市场份额增减、人才流失等问题, 而是对金融机构的体制产生影响, 使竞争更激烈、更隐蔽了。因此, 中国金融业不能只停滞于表层的用户竞争上, 而要注意国外金融机构在用户竞争背后的整个策略和内部管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使用与合作伙伴关系方面, 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存在差距, 国内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将供应商的价值整合到自己的价值链中, 缺乏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

仅此两个方面, 就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加快金融后台的建设, 在客户服务、业务处理和金融信息服务的软硬件系统方面加快升级, 并依靠在个别业务方面有强大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的公司以实现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工作, 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打造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实力。

三、国内金融后台产业发展概况

当今中国, 金融后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产业布局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近20个大小城市提出要重点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 然而最终能发展成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必定是在基础设施、区位、环境、政策、人才等各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且能够把握住时机的城市。

1、国内金融后台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从后台业务提供方式来看, 以金融机构自建为主。完全外包的金融机构几乎没有, 目前外包的主要是信用卡、保险公司的部分流程。从后台业务层级分布来看, 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前后台业务的分离仍处于初期阶段, 只有一部分建立了一些自身的后台服务中心。从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结构来看, 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为主, 保险、证券等后台业务发展相对滞后。

2、金融后台产业布局情况

近年来, 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驻中国, 金融后台也开始逐步落户中国, 国内金融机构为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也加快了建设金融后台的步伐。承此大势, 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佛山、天津、杭州、昆山、大连、成都、西安、重庆、大连、长沙、铁岭、青岛、沈阳等近18个城市相继加入了全国性金融后台建设的竞争序列。各大城市结合自身优势, 分别制定了金融后台产业规划, 以各大城市的综合条件为分类标准, 18个城市大抵分为五个竞争梯队。

第一梯队, 全国性中心城市, 战略地位和综合优势突出, 如北京、上海两地。北京作为我国金融监督和管理机构的所在地、集聚金融机构总部最多的地区, 发展金融后台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京主要集中在朝阳金盏服务区, 上海主要集中在张江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第二梯队, 人才、成本优势突出, 具备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发展的多项条件。如武汉、成都等城市, 武汉是中部中心城市, 全国经济地理中心, 交通便利, 人力资源供应充足, 综合成本优势明显, 符合金融后台产业选址基本条件, 省市政府更是高度重视金融后台产业发展, 并专门制定了加快金融后台产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集聚发展的优惠政策, 规划建设了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发展的承接平台光谷金融港。近年来, 武汉金融后台产业发展迅速, 已建成金融后台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 在第二梯队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成都发展金融后台产业条件也比较充足, 起步较早, 但金融机构大多只签订入驻, 建成投产的较少。

第三梯队, 国际地缘优势明显, 在国际离岸、近岸外包方面具有优势, 如大连、广州等地。大连临近日韩, 广东毗邻香港, 在地域上与发包地相近, 国际交通便利, 而且大连的日语和韩语人才丰富, 广东与香港语言相通。

第四梯队, 国内地缘优势明显, 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外包发展较好, 如天津、杭州、昆山等城市。天津利用其紧邻北京以及金融创新试点的优势, 定位于服务于北京银行总部和本地金融机构;而杭州和昆山都提出要依托利用上海国际中心的溢出效应, 二者存在直接的竞争。

第五梯队, 依托区域金融中心发展, 打造区域性的金融后台中心, 如沈阳、铁岭等城市。沈阳、铁岭都以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城市沈阳为依托, 推动金融后台中心的建设, 但相关产业规划和发展势头均不理想。

四、武汉打造全国性后台中心的重要意义和成果

最近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武汉正式被国务院定位为“中部中心城市”, 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明确。作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 武汉要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 关键在于将中央对中部发展的战略谋划与武汉的实际结合起来, 把武汉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就目前看, 武汉在区位、科技、人才、交通、市场、产业及对外开放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优势, 这为武汉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要做到率先崛起, 就必须把武汉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新的优势。

在全球金融后台产业和金融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的今天, 整合武汉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打造全国性的金融后台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远大目标, 无疑为武汉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抓手。

1、金融后台产业在武汉已初具规模, 发展势头良好

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金融后台产业发展。为进快建设光谷金融港, 在金融后台聚集发展的区域──东湖高新区进一步简化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 并专门组建了光谷金融港项目营运团队──武汉金融港发展有限公司, 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卖地招商的单一模式, 不仅可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全程产业链式的建设服务, 还将在园区后勤配套、运营管理、能源供应方面提供持续的服务支持。从规划阶段起就按照金融后台服务业的特定要求, 对功能分区、水电通讯、生活配套、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考虑, 力争使金融港不仅成为金融机构设立后台中心的理想园区, 更要通过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生活休闲、健身娱乐设施, 使之成为公园化、城市化, 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园区。

随着光谷金融港的建设和招商工作的推进, 目前,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交通银行太平洋卡中心、交通银行客服中心、交通银行华中金融服务中心、银联商务后台中心、光大银行客服中心、中国银行小企业支行、汉口银行光谷支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综合大楼、合众人寿后援中心、太平洋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后台中心相继入驻。

长江证券、捷信金融、中诚信征信、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泰康人寿、兴业银行、上海宜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HP信息中心、深圳市财富趋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民生银行、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保险、港澳资讯、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 均已多次来汉选址考察, 并提出了在武汉建设金融后台的需求。

2、武汉打造全国性金融后台中心的现实意义

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因其科技含量高、高级人才密集、吸纳就业量大的特点, 目前已成为国内各大城市争相吸引的对象。总的来说都能为当地政府带来如下效益。

(1) 对就业和人才结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建设可以促进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就业, 为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初步估算, 一个综合性营运中心可以带来至少3000—5000人就业, 例如落户武汉光谷金融港的交通银行华中金融服务中心就将招聘金融服务人才近6000人, 在解决就业的同时, 也将为本地培养出一大批介于两个产业间的通才。

(2) 提升城市竞争, 带动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形成规模后, 通过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 吸引大量金融机构的关注, 从而吸引来自金融业的更多投资和业务;通过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提升当地金融服务功能, 完善当地现代金融体系, 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金融后台服务 篇8

服务业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我国服务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由于服务业的特性,服务业的效率和成本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往往更难掌握;同时,由于需求多样化、竞争全球化等原因,服务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急迫需要通过新服务开发来吸引顾客。但是20世纪90年代在服务业中出现了前后台分离高潮,希望通过减少顾客在服务接触过程中的参与来提高工作效率。在几年内,前后台分离和后台业务集中处理这一组织模式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实际上,前后台分离给人们带来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是有限的,同时企业在理解顾客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却趋向于非全面性。从新服务开发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新服务开发需要前后台良好的沟通,成功识别顾客需求,并顺利将之转移到后台开发人员,因此前后台分离就使得企业新服务开发更加复杂化,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正确处理好前后台运作对新服务开发过程中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新服务开发的绩效乃至成败;能否做好前后台的知识转移工作,将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

1 新服务开发的研究现状

对新服务开发概念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如认为是“开发新服务提供的总体过程”[1]、“对新的无形产品提供方面的开发”[2]。一个综合的定义为:服务企业在整体战略和创新战略的指引或影响下,根据顾客和市场需求或在其他环境要素的推动下,通过可行的开发阶段向企业现有顾客或新顾客提供的,包含从风格变化到全新服务产品等各种新颖度服务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服务开发活动,它形成了现有服务或新服务的价值增值。该定义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新服务开发的涵义[3]。

早期对新服务开发过程的研究建立于新产品开发(NPD)过程的基础上。对商业金融服务的新产品开发过程(新服务开发过程)的研究,正是将从新产品开发的经验转移到新服务开发中[4]。新服务开发的八阶段模式包括: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制定新产品战略、新服务创意、概念构造与评估、商业分析、产品开发与测试、市场测试和商品化[5]。四阶段模型则含:概念阶段、项目形成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Vermeulen对服务业的产品创新流程就进行了三次研究。第一次,他得出结论,新服务开发流程为想法阶段、产品具体化、产品构造、实施[7];第二次结果为想法收集、概念开发、构造、实施[8];第三次结果为想法产生、概念开发、概念具体化、IT具体化、测试、内外部商业化、上市、评估[9]。

2 服务业的前后台分离

前后台是服务运营管理中的术语,前台主要承担客户接触活动,而后台主要完成非实时和非交易性业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处理。按照是否要求客户在场,Metters和Vargas将业务划分为前台和后台[10]。很多的企业也确实从前后台分离中降低了不少成本,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前后台的分离是指尽可能地减少顾客在服务系统中的出现,前提是不限制顾客与服务组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一般认为,前台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顾客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直接接触,但不一定是在同一地点的活动;后台是那些与顾客没有接触的活动[11]。但对于只是笼统地将服务系统从物理或地理属性上进行分离,把物理意义上的服务系统和具体服务活动及服务人员实行了“一刀切”的截然分离的做法,也有人明确表示反对[12]。通过金融业的案例分析,有研究者认为,在新时期信息技术和顾客接触形式改变的情况下,前后台分离不是说前台和后台员工一定要从地理角度上严格分离,前台工作也不一定要由前台人员承担,或后台工作也不一定交给后台人员。

随着前后台分离实践的应用,人们对前后台分离目的认识也逐步深刻。最早提出前后台分离的Thompson认为,一个组织如果能把该组织的技术内核部分与外部干扰分离开来,必然能取得高效率[13]。Levitt也持有类似观点,他鼓励管理者进行前后台分离以便将生产线方法应用到服务系统中,以提高服务效率[14,15]。Chase认同这个观点,他按顾客接触程度从高到低把10个行业分为纯服务、混合服务、准生产和生产四大类,认为服务系统与顾客接触的程度越低,系统就越能发挥最大的效率[16]。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台分离出现了第一波高潮。但是随之人们发现了除了效率、成本外,还有其他一些目的是我们在前后台分离中需要考虑的,往往一味地将前台转为后台,会忽略对市场需求的认识。

前后台有各自的特点、优点。前后台分离下前台和后台的特点是:(1)在交互作用方式上,前台导向比后台导向更多使用面对面、电话等方式。(2)在顾客化和顾客参与上,前台在顾客化、服务的可选择性、顾客参与的程度上比后台高。(3)在设计特性上,前台的特点是劳动密集、例行工作更少、设备使用低、倾向使用预约系统。(4)在竞争的优先性和能力上,前台和后台都强调产品灵活性和顾客交互作用,而后台在产品灵活性和顾客交互作用上表现得更好,后台也更强调成本。(5)在绩效上,拥有高绩效的前台反而花更多的资本,拥有高绩效的后台反而有更高的劳动密集度[17]。

前后台分离下前台的优点是:顾客化服务、增值服务的提供,和顾客一起控制质量以及在过程中提供反馈,即时提供服务,顾客在场等。后台的优点是:效率高,专业化和集中化,有效利用资源等。把前后台活动分离在多个岗位中的作用是:员工专业化,工作和员工更好地匹配,在封闭的后台活动中降低成本等,相应的对绩效的影响就是提高质量和工作满意度[11]。前后台分离往往意味着以客户为中心推进关键业务流程的变革,即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再造和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建立后台业务处理中心提高业务处理的集约化水平[18]。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前后台运作的类型有不同的分法。通过结合前后台分离与运营策略,可以把前后台分离的情形分为四个类型[10]:(1)成本领先(分离程度高、强调成本)。以自动化代替劳动力,前台的职责也包括大量的后台工作以避免闲置,其他所有后台工作都被分离出来。(2)Kiosk 策略(分离程度低、强调成本)。建立数量众多的小型服务网点,增强客户服务获得的便利性。网点包含了前台服务和后台工作,只提供有限的服务。网点服务点员工少,却要求能处理多项业务。(3)聚焦的专业化(分离程度高、强调服务)。员工都是专家,分离的基本目的是支持前台工作,即提供便利的服务和确保质量的一致性,前后台保持密切联系。(4)个人服务(分离程度低、强调服务)。提供价格高昂的特殊服务,提高灵活度和速度,关系定位,工作分离最小化。陈觉和郝云梳理了前后台分离的理论演进,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台分离从实现单一效率目标考虑直到后期多种目标的综合权衡[19]。

过去,前后台的研究主要放在如何进行分离实践中,但是,事实上,运作中的组织划分本身就是影响到知识的管理,是知识转移展开的现实前提。理论上,前后台的组织场景是应该被用到知识转移的研究中的,然而,实际上对该情境下的知识转移研究是很局限的,大部分学者忽视了该领域,而对该情境有所涉及的学者基本上也是从新服务研发视角进行挖掘。

3 前后台运作下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由于新服务开发失败率高,在新服务开发的研究中,新服务开发成功的影响因素识别一直是新服务开发研究的焦点问题。而迄今对新服务开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服务特性、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角度展开[2,20,21],清晰的任务、产品牵头人(Product Champion)、足够的人力/资源、扩展边界机制(Boundary Spanning Mechanisms)、集成方法、多职能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s)被认为是新服务开发的成功因素[22]。

其中,杨雪等对新服务开发的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研究,较为系统地阐述新服务开发的影响因素,认为新服务开发的理解可从新服务自身性质、新服务开发的组织内部影响以及服务企业外部影响三个层面来进行[21]。最内层的新服务自身性质主要可分为5类影响因素,包括服务的无形性、服务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性、服务异质性、服务易逝性和服务质量创新;中间层新服务开发组织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可分资源配置、规范的NSD过程、项目融合、内部营销、技术支持和新服务开发文化6类因素;最外层服务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则具体可分为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代理商和公共部门5类因素。

前后台运作下,主要的影响因素以企业内外视角来看可以分为资源配置、内部营销、技术支持等内部因素和顾客、竞争对手、代理商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分析如下:

(1)资源配置。

适当的资源配置是新服务开发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开发项目都是因财力和人力的资源缺失而夭折 [21]。服务业例如金融服务业目前广泛采用职能部门化结构,同时又进行了前后台的分离。前台员工也被分配去完成产品开发相关的一些小任务,即需要他们同时对产品开发部门和日常工作部门负责,这导致了目标的不一致,引出了两个问题:冲突的优先权和资源的争夺[9]。而员工一般在业余时间进行产品开发,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为职能部门工作,这延长了新服务开发的时间。另外这还表现在基于项目的工作与缺少产品牵头人。基于项目内的工作绩效不高是因为项目内成员互相不理解,产品无形性又导致很难沟通,同时服务企业成员普遍缺少这方面的经验。

(2)内部营销。

内部营销是关于对前台人员培训的一部分内容。前台人员必须拥有大量关于提供新服务的信息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些信息主要在人员培训时获得,而信息的输出方一般是后台人员,虽然这时信息流的流向主要是从后台到前台,但有时因为前台对顾客信息的了解也会出现前台到后台的信息流。笔者的亲身经历可以作为一个例子。近日笔者去某国有银行办理业务,前台柜员称不知道到有此项业务(而笔者此前已通过电话询问过该银行客服人员有此业务),该柜员遂致电客服中心询问,待确认有此业务后给笔者成功办理了业务,同时他也不忘抱怨一声后台事先未对其进行该业务的说明。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前后台运作模式下,对内部营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内部营销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顾客满意度问题。

(3)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可以多方面支持系统,而信息技术对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绩效来说一直是个大瓶颈[9]。当然,前后台的分离致使科技部门更加专业化,但是科技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水平则很低。当前台人员提出一些创新概念时,他们往往无法知道科技部门是否有能力调整系统,或者调整系统是否可行,而需要调整往往是件耗时耗力的事,有时甚至是不可行的(也可能是由于IT人员一直存在短缺,很多企业把信息系统外包,但这又导致沟通问题),科技人员一般没有动力去进行;但如果前台人员的意见无法被接纳,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对企业来说则是消极的。

(4)至于顾客、竞争对手、代理商,前后台分离对这几个影响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顾客是信息及新服务概念的来源,且能参与到新服务的开发过程中,对新服务开发有重要影响。前台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顾客,也更容易了解顾客的想法及获得反馈,但是这同时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因为顾客参与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成本支出。Vermeulen调研了14家银行和25家保险公司后发现,40%声称结构化收集想法的公司不把前后台作为新想法的直接来源[7],而顾客一般也不参与新服务开发,这可能是由于顾客也不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或者他们没有兴趣参与,而服务企业也认为顾客的作用不大。从获取市场信息方面,前后台分离对竞争对手和代理商的影响跟对顾客的影响类似。

4 前后台运作对新服务开发知识管理的影响

知识管理对新服务开发至关重要,新服务开发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新服务研发存在正式研发和惯例研发。服务研发不一定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很多时候服务研发是由临时团队来完成的,或者由一些比较松散的组织,甚至作为业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来进行,但无论如何,成功开发的新服务少不了对顾客需求的准确认识。服务研发的组织方面,大多数服务企业在执行服务研发活动时,选择将研发活动委派给市场部、产品经营部或者销售部等与顾客接触较多的部门,对他们来讲,在分配服务研发活动时,和顾客联系的强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准则[23],因此服务研发工作需要前台和后台之间合作才能有效完成。

新产品(服务)开发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管理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知识,且上述知识在企业中具有很大的粘性[24],经常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存在,转移的难度较大[25,26]。传统上新产品开发的研发/营销界面是知识转移的主要场景。研究表明,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和定位于领先技术/产品的战略对界面集成的要求较高[27,28]。

围绕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阶段存在连续的知识流[29]。刘鹏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内新产品(服务)开发中隐性知识转移总体过程,以及各阶段隐性知识主要转移方式和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进行离不开顾客和企业知识库,且隐性知识资源的复杂程度和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分别对隐性知识转移有负向和正向影响[30]。陈晓君进一步分析了新产品开发概念生成阶段和测试改进阶段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任务特征对上述主效应的调制作用,得出结论:团队成员的个人学习能力、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程度、团队成员的前期合作经验、知识的独立程度、团队成员间的沟通频度与知识转移绩效都呈正向关系[31]。这些研究都涉及组织内企业高层、研发团队、营销人员、各职能部门以及外部的供应商和顾客等。对于研发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转移基础结构,疏礼兵归纳出知识内隐性、转移意愿、传授能力、关系信任、知识距离和吸收能力等影响因素[32]。此外,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知识资产积累[33]及其测度[34]也很重要。

目前新服务开发的研究主要模仿新产品开发展开,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并不多。陶颜、魏江、王甜基于金融服务创新的实践,分析了新服务开发过程中的知识转移。项目团队是转移的中心,相关的转移方包括内部的前台营销人员、企业高层和各职能部门,以及服务运作系统和知识库;外部转移方则有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等[35]。新服务开发中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运用,有利于价值的创造和新业务的扩展[36]。

现有文献并无专门针对前后台运作下新服务开发的知识转移的研究,虽然也有对整个新服务开发的知识转移进行研究,但更多的只是分析知识来源、转移方向,且更关注于顾客这一外部知识源,对组织内知识转移关注较少。

5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服务业前后台分离趋势下,不少学者主要从内外部影响因素和知识管理三个角度来分析其对新服务开发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前后台运作与新服务开发文献的研究,分析研究了前后台运作对新服务开发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梳理。通过整理,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前后台运作是把双刃剑,对于新服务开发,它既使得开发流程更趋于分工明确,但同时也局限了开发人员对顾客需求的全面了解,使内部管理更加复杂。以前后台运作为视角研究新服务开发的文献并不丰富,但是越来越复杂的现实情况下,前后台运作对新服务开发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可以创新的视角。随着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化,新服务开发的确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将前后台运作作为情境的研究却是很少。实际上,前后台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运营策略,因此该视角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上一篇: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下一篇:商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