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企业

2024-12-20

外商投资企业(精选12篇)

外商投资企业 篇1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资来源存在二元结构, 即一部分是华人圈的港澳台资本, 另一部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据统计, 1990年至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累计6173.03亿美元, 其中港澳台占4 8.0 9%, 日本占8.2 8%, 美国占7.9 6%, 欧盟占7.4 6%, 韩国占5.0 6%, 新加坡占4.47% (何艳, 2007) 。而港澳台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方面港澳台企业往往参与较多的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这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其他外资企业仍有较大差异, 港澳台企业与国内企业的之间的技术差距也相对较小 (Lin, Ping等, 2009) ;另一方面, 港澳台企业的投资人都是中国人, 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 文化相连, 语言共通, 地理上靠近, 所以国内企业与港澳台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往来也会更多一点, To ng (2005) 指出, 华人的关系网络在跨边界投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 FDI集群中港澳台企业的比重对于FDI出口溢出存在着明显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港澳台企业由于与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比较小, 所以FDI通过技术溢出对国内企业实现出口溢出的途径比较有限, 另一方面, 由于港澳台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利, 所以直接通过信息渠道产生出口外溢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本文我们将以港澳台企业在FDI集群中的比重来表征FDI集群中FDI的来源结构, 来观察来源结构对于出口溢出的影响。

一、数据与变量

本文以固定的323个持续存在的集群中的企业进行回归分析。我们首先通过聚类分析确定这三年每一年的FDI集群的FDI最小企业数量, 发现2007年最小企业数量为16个企业, 2005、2006年的界限都大于这个数字, 于是我们以16个企业为FDI集群的最小边界, 之后把2005至2007年FDI企业数量大于15个的集群, 再从中挑出持续存在的集群, 把这些集群中的企业作为回归样本。表1是以1 5个企业为界限时, 2 0 0 5-2 0 0 7年F D I集群的基本情况。表2是固定的3 2 3个集群的基本情况, 集群中的F D I企业数量都在1万个以上, 三年的样本数共33988个。同时, 港澳台企业之外的外资企业规模更大一些, 这323个集群中, 港澳台区域数量占50%以上的情况下, 其销售收入的份额却不到三分之一。

由于本文主要考察FDI集群中的结构, 在来源结构方面, 我们主要考察了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比重。通过把港澳台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与溢出变量进行交叉, 来度量各种FDI群落内部结构对FDI出口溢出的作用。本文采用集群中FDI销售收入的区位商、就业人数的区位商以及FDI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溢出变量。

我们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这里仅把国内企业作为考察对象, 所以要在样本中剔除掉外资企业, 那么国内企业样本共42767个, 其中出口量大于0的企业样本数共16868个。

二、计量模型与数据描述

本文回归的计量模型如下:

expinten s=β0+β1集群FDI销售收入区位商+β2FDI集群港澳台企业比重

+β3集群FDI销售收入区位商×FDI集群港澳台企业比重

+β4企业特征变量+β5集群特征变量+β6行业特征变量

+βX+u1i……. (出口密集度方程)

出口选择方程如下:

expselect=β0+β1集群FDI销售收入区位商+β2FDI集群港澳台企业比重

+β3集群FDI销售收入区位商×FDI集群港澳台企业比重

+β4企业特征变量+β5集群特征变量+β6行业特征变量

+βX+u2i……. (出口选择方程)

以上方程中的FDI集群港澳台企业比重可由FDI企业销售收入也可以FDI企业数量来度量。

图1和图2绘出了FDI集群中港澳台企业销售收入和数量比重的直方图, 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 在3 2 3个集群中, 港澳台企业的比重离散程度比较高, 数量比重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 较大的变异性有利于进行计量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把港澳台企业其销售收入的比重和数量比重与FDI销售收入区位商进行交叉, 通过观察交叉项的系数来判断外资来源结构对于F D I出口溢出的影响。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出口量为0, 所以在此仍然使用Heckman模型来纠正样本选择偏误。

三、回归结果

下面仍然采用Heckman模型进行回归, 在回归过程中都用行业虚拟变量对行业进行了控制, 下表为回归结果。

表3报告了回归的结果, 方程总体上的拟合程度较好, 相关参数如λ、ρ以及σ来看, Heckman模型的使用是必要的。对于港澳台企业销售收入和企业数量比重与FDI销售收入区位商的交叉项系数来看, 回归的几个方程结果并不一致, 出口密集度方程的系数都为负, 但有一个不显著, 而出口选择方程的系数都为正, 但与企业数量比重交叉项的系数不显著。从回归系数的符号上来看, 这个结果基本上可以由上面对港澳台企业特征的分析中给予解释:对于出口选择和出口密集度两个方面, 相对来说出口密集度对出口信息的需求较小, 因为企业已经开始了出口行为, 所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出口的知识, 而对于没有出口的企业, 海外市场的状况以及出口的渠道信息就显得更为重要, 同时, 对于已经有出口的企业, 技术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对于其扩大出口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相对来说, 出口选择行为更多地通过信息渠道受益于FDI的出口溢出, 而出口密集度更多地通过技术渠道受益于FDI的出口溢出。港澳台企业对国内企业的信息溢出相对更容易, 但技术溢出又很有限, 而相反, 其他的外资企业在信息溢出方面没有港澳台企业便利, 而其他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却比较高, 所以随着FDI集群中港澳台企业比重的上升, FDI对集群中国内企业的出口选择有促进作用, 而对企业的出口密集度的提升有抑制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我国目前的制造业集群中, 港澳台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形成出口溢出, 而其他外资企业主要通过技术渠道形成出口溢出。

摘要:本文引入FDI集群中FDI企业群的结构, 着重考察FDI来源结构对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港澳台企业所占比重较大的FDI产业集群更多地通过信息渠道实现出口溢出, 而其他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FDI产业集群主要通过技术渠道实现对国内企业的出口溢出。

关键词:集群,FDI企业群

参考文献

[1]杨梦泓, 刘振兴.挤出还是溢出:FDI出口溢出效应研究.浙江社会科学, 2011.第7期:13-19.[1]杨梦泓, 刘振兴.挤出还是溢出:FDI出口溢出效应研究.浙江社会科学, 2011.第7期:13-19.

[2]姚利民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国际贸易问题, 2005.第10期:79-83[2]姚利民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国际贸易问题, 2005.第10期:79-83

[3]张东云.FDI、出口:经济效应与贸易效应实证分析.商业时代, 2011.第7期:39-41.[3]张东云.FDI、出口:经济效应与贸易效应实证分析.商业时代, 2011.第7期:39-41.

[4]张鹏.FDI流入、出口贸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010.第5期:88-93.[4]张鹏.FDI流入、出口贸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010.第5期:88-93.

[5]赵增耀, 王喜.独资化趋势下FDI对国有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江海学刊, 2007.第6期:63-67.[5]赵增耀, 王喜.独资化趋势下FDI对国有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江海学刊, 2007.第6期:63-67.

外商投资企业 篇2

字号:

颁布日期:2006/06/29

实施日期:2006/06/29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发文文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

颁布单位:地方人大常务委员会

(2006年3月23日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1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2006年6月29日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外商投资企业和私人投资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保障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私人投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和企业工会组织,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本条例所称的私人投资企业是指私人投资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

第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和私人投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企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第五条 企业工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企业工会主席为其法定代表人。

第六条 企业工会应当尊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依法搞好生产经营管理。投资者应当尊重企业工会的合法权益,支持工会依法开展活动。

第二章 企业工会组织

第七条 企业开业或者投产一年内未建立工会的,上级工会可以派员指导、帮助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企业应当予以支持。

第八条 企业工会组织的建立,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第九条 企业内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中外职工,承认《中国工会章程》,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工会。

第十条 企业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女职工十人以上的,可以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企业的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及组织员须经民主选举产生,报上一级工会组织批准。

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人数由工会与企

业协商确定。

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

第十二条 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者五年,具体任期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决

定。

工会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三章 企业工会的权利

第十三条 企业工会监督企业对劳动管理、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等

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第十四条 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协助职工与企业签订个人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

第十五条 企业召开有关工资制度、生活福利、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会议,必须有企业工会代表参加。

第十六条 企业工会参与企业有关职工利益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第十七条 企业工会依法监督本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

康,参与本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企业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

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

况时,企业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八条 企业工会对企业执行我国现行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进行监督。企业由于生产

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工资报酬的支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提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企业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可以提出意见。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

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条 企业发生非法扣留职工合法证件以及对职工非法搜身、侮辱、虐待、体罚等侵

害职工人身权利的情况时,企业工会应当予以制止,要求纠正;情形严重的,提请劳动、人

事、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支持职工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

表职工与企业交涉,要求企业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书面答复工会;

企业拒不改正的,企业工会可以提请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劳动安全监察、卫生监督

等部门依法处理:

(一)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

(二)收取劳动保证金、押金的;

(三)不执行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

(四)不按照国家规定提供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条件或者不按照国家规定对职工进行劳

动安全培训的;

(五)超出国家规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或者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

(六)未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八)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第四章 企业工会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 企业工会应当教育职工遵守法律、法规,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保守商

业秘密,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制度。

第二十三条 企业工会应当支持企业合法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爱护企业的财产,组织职

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安全生产活动,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和

工作任务,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十四条 企业工会应当针对企业特点组织职工学习文化、技术、经济和法律知识,协

助企业进行职工培训。

第二十五条 企业工会应当协同企业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第二十六条 企业工会应当协助企业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关心职工生活,在职工中开

展互助互济活动,对困难职工进行救济和帮扶。

第五章 企业工会工作的保障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依法支持工会的日常工作,为工会办公和组织职工开展活动,提供

必要的房屋、设施和活动场所。

第二十八条 企业工会和兼职的工会委员召开会议或者组织职工活动,应当在生产、工作

时间以外进行,需要占用生产、工作时间的,应当事先征得企业同意。经同意参加工会活动的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由企业照发。

第二十九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专职工会主席待遇,按照相关规定执

行。

外资企业和私人投资企业,专职工会主席待遇由上级工会与企业商定。

企业兼职工会主席由本企业工会给予适当补贴。

第三十条 企业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与其任职期间相同,其任职期满后,不再担任工会的职务时,原劳动合同剩余期限

继续履行;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

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任职期间被罢免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外商投资

企业和私人投资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劳动关系方

面的重大问题,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第六章 企业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第三十二条 企业工会的经费来源:

(一)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企业每月按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拨缴的经费;

(三)企业工会的其他收入。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

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一)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无正当理由逾期三个月不拨缴工会经费的;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无正当理由逾期三个月未足额拨缴工会经费的;

(三)开业或者投产一年后未建立工会组织,又不按规定拨缴组建工会筹备金的。

第三十四条 企业工会经费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规定的经费管理办法使用,并接受本级工

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上级工会的监督。

第三十五条 企业工会财产、经费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

拨。

工会合并、分立、撤销、解散前,其财产、经费应当在上一级工会的指导下进行审计。

工会合并,其财产、经费归合并后的工会所有;工会分立,其财产、经费由原工会合理分配;

工会撤销或者解散,其财产、经费由上一级工会处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的,企业工会或者上一级工会应当分别情况协商处理、提请

政府有关部门处理或者提请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阻挠、限制职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

(二)阻挠上级工会派员帮助和指导职工组建工会的;

(三)对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的职工进行威胁、打击报复,导致职工不能参加或者组织工

会的;

(四)阻挠、限制、干涉工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的;

(五)拒不向工会提供必要的房屋、设施和活动场所的;

(六)擅自解除担任工会主席、副主席的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

(七)不按规定拨缴工会经费或者擅自挪用工会经费的;

(八)不按规定支付工会工作人员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的;

(九)拒不接受工会提出纠正侵犯职工人身权利和其他民主权利意见的。

第三十七条 企业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害职工、企业或者工会权益的,由同

级工会或者上一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

免;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以及华侨在本市投资兴办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10月23日西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1992

年1月25日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1997年11月13

日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修正,1998年4月23日陕西省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修正的《西安市外商投资企业工会条例》和

1999年5月27日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9年9月

8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私营企业工会条

例》,同时废止。

2002年后勤办工作总结

2002年在学院党政的后勤改革思路指导下,广大后勤职工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思想和重

要讲话,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校情,因地制宜,历经整体剥离、资产重

组,组建实体,培植校外市场,做大做强等阶段,逐步建立起社会化经营,多元化开放,规

范性竞争,快捷优质服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为适应高教事业的改革,为学院的可持续发

展,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规范化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原属后勤系统的校医院、水电气管理、绿化、维修、环卫、公寓、食堂、教室管理、校办产业、物业管理等原学校后勤服务经营人

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撤消了总务处及相关大

后勤处室,共分离人员333人,划拨资产2800万元,改拨款制为收费制、终身制为聘任制,大锅饭为效益优先制,进而顺利平稳地完成了后勤的规范分离。

二、在规范剥离的基础上,我们按照目标,组建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三月二十日顺利完

成工商行政注册登记,办理了正式的企业营业执照,成立了南充成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南

充恒丰教育产业有限公司、南充顺昌餐饮有限公司和南充鑫光物业开发有限公司四个独立法

人实体,四个实体分别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

理负责制。同时以资产多元化组合为纽带,以标准化规范管理为桥梁,组建了对四公司实行

宏观管理的南充成功实业集团,为后勤实体风劲帆满开大船夯实了基础。

三、实行两权分

离,有效监控国有资产。年初,由我办会同设备、计财、审计、工会等部门共同对后勤实体

占有、占用的资产进行了盘清登记,清产核资,明晰产权,通过国家认定的会计事务所、评

估事务所进行核资、评估,对价值2800万元的国有资产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相应的公司管理。

同时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学院法人代表兼任五公司董事长,分管后勤副院长兼任副董事

长,这样既协调了学院与企业的关系,同时对国有资产也实施了全面、全程监控与管理。

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后勤改革为师生、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尽可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

实。我办尽管成立时间仅一年,人员仅7人,但全体同志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

心,推进学校后勤优良作风、优质服务、优美形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一)与北湖

公园签订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书,解决了近三十年的与北湖界墙争议历史遗留问题。

(二)为

迎接建校50周年华诞,以清新、高雅、优美的校园风貌迎接四海宾朋,与相关部门、公司一

道圆满完成了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其中光明工程、中心花园、西苑工字砖草坪小广场、东苑

广场、校园主干道的修补、乒乓球台的修建、医学生公寓周边散水工程及地面整修、观礼台

后彩色广场的铺建等使校园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地维护了学校的声誉,美化了校园环

境。

(三)参与新校区征地工作,具体起草了征地合同,既维护了学校利益,又使新区建设

得以如期推进。

五、切实履行监督管理,强化监控体系与手段。我们以作为衡量后勤改革成败的标尺,采取必要的手段和制度做保证。其手段主要有:宣传手段、影响手段、建议手段、说服手段等。确立的制度主要有:申请审批制度、工作报告制度、检查审计制度等。同时我们还专门聘请专业人士组成现场监管组,有侧重地履行具体监督职责,对各公司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取费标准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了监控的时限性与有效性。此外,我们还注重督查、督办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即及时处理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来信、来访,一年来

共处理了六十余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或给予情况说明,先后落实解决学生洗澡、涉及金额

37万余元的10--12幢住户购房款退补等与师生生活密切相关事宜,首次组织人员主动利用

双休日深入六十余户职工家中了解房屋上下水管及天燃气渗漏原因,实地解决问题。

六、抓

好学生公寓和教师住宅建设。采取的方法:改,历时三个月,我办利用暑假对始建于1979

年的一幢建筑面积为4376平方米的男生宿舍进行了彻底改造,使之内外焕然一新,成为校园

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购,今年五月十五日学院斥资近三百万元与南充市天一房地产有限公

司签订了期房购买合同,明年七月比邻学校的三十五套两室两厅单元房将以良好的内外装修、舒适的内部设施、合理的结构布局喜迎2003级新学子;建,学院采取多种形式投资800万元

建成一万平方米两幢单元式学生楼,为学校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

积极为改善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住房条件做工作,顺利完成与南充市万事兴合作修建76

套职工住宅合同,现已有55户教师喜迁110--170平方米不同类型满意房。

七、重视和加强

对学生食堂、公寓的管理。站在落实江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高度,始终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学

生食堂、宿舍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和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在食堂建设方面,主要是根据有关

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建立健全在卫生、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如责任事故追究制、饮食经营准入制、大宗饮食物品公开招标制、食品采购定点制等。同时提高饭菜质量,增加

花色品种,改进服务质量,使就餐率稳步上升。十月初在由省教委组织的专项检查中师生对

食堂的满意率达80%以上。在宿舍管理中,除加强常规的安全、清洁卫生管理外,本着为学

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

育,首次聘请了学生兼职管理员、创刊了公寓快讯、开展了寝室文化周大型活动,在西安举

行的四川省高校宿舍管理2002年年会上,我院宿舍管理的新模式受到了与会者的并评为。

八、认真处理好后勤实体、学校、师生的责权利关系,创立了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后勤实体既

有企业的经济属性,更具有为师生服务的社会属性。学校除予以政策扶持外,还给予了实实

在在的经济投入。今年学校用于后勤设施建设、更新、改造的经费已逾千万元。同时为维护

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我办遵照工作职责按照合同、契约管理模式与后勤实体形成甲乙方关

系,依据合同向各实体提出服务的任务、标准、要求,明确规范甲乙方责权利,并通过检查、监督、协调等职能对各经济实体执行合同情况实施动态宏观管理,从而实现了企业目标与学

校目标相一致或有机结合、大后勤系统上下协调统一的完整目标体系,确保了后勤改革迈大

步,落实处、收实效。一年的后勤改革实践之所以取得实效,主要得益于学院党政领导的高

度重视,思想认识的统一,目标明确,敢于决策,措施得力,积极、稳妥、有序的推进后勤

改革;得益于理论的创新,机制的激活,新制度、模式的创建和广大后勤职工敢为人先的实

践勇气;得益于学校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师生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所形成的宽松改革氛围。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收获是:全面营造出了文明向上,环境舒适、服务到位、经营竞争有序的校园后勤保障体系;后勤实体内练硬功,外树形象,后勤资产由年初的280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3600万元,上缴利润近100万元,仅工资一项为学校节约经费近300万元,既使学校省了

心、省了钱,更重要的是各实体基本完成了人力资本、物力资本、社会资本积累的初始阶段,具备了融入社会大市场占有市场份额的内在实力与外在形式;广大的后勤职工经受了风雨,增长了才干与见识,尝到了甜头有了想头与盼头,具备了深化改革的胆气与勇气,达到了学

校稳定,群众满意,后勤职工乐意,领导放心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预期目的。学院后勤工作

办公室 二00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企业投资儿童就是投资未来 篇3

迈克尔·凯利最近一直在对美国货运物流公司(Yellow Roadway Corporation)进行慈善调查。一段时间里,他接到了很多雇员的电话,都在询问:如何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为那些需要救济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

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开支票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迈克尔·凯利提出了一个创意,他将美国货运物流公司的卡车当作“移动广告”,用于宣传特定的用以帮助儿童为目的的项目。比如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发起的“背包食品”慈善项目,在当地通过为贫困儿童提供一背包的食品,使他们在周一上课的时候有更多营养可以补充。

这在美国的企业界产生了很强烈的反响。尽管他们都已经预料到儿童福利组织会不断地向他们求助,也很少有儿童福利组织出现资金紧缺的情况,但是,的的确确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征兆。

很多儿童福利组织都在游说立法部门,要求其形成一个用以保持儿童慈善持续性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筹集善款活动举步维艰的时候给儿童福利组织提供最起码的保障。很多纽约的儿童保障组织以及教师联合基金会形成了一个联盟,以便在经济困难时期去共同支持一些重要的慈善项目。

企业能否承担起最起码的责任?至少有一件事情是很明显的:如果他们愿意去做,将不会是大量的现金投入,而是以实物或服务的形式来给予爱心的捐赠。

马特尔公司慈善项目常务董事德都·琳达说:“出路是可以寻找到的,从2005年起,马特尔公司已经对儿童医院以及其他儿童慈善项目,捐赠了其税前利润的2%,一部分是现金,一部分是玩具。”

琳达对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分析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是她知道“经济的走向”。因此,她不断地让员工去学校参与到与孩子的互动中,并鼓励设计人员为医院里的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玩具。

马特尔公司最近要求其员工每人捐赠30美元,用于援助海外那些处于灾难中的孩子。其领导层捐赠了近10万美元。琳达说:“我们有产品、员工,以及富有创造性的资本,即使我们不是慈善机构最大的资金捐赠者,我们也会成为在经济困难时期最真诚的合作者。”

这种慈善理念也弥漫在医疗器械公司BD。在过去几年,BD公司的年慈善预算为350万美元现金以及450万美元的注射器、医用酒精棉以及其他医疗产品。

社会投资专家珍妮弗·法林顿说:“BD公司预计在今年不会提高它的现金捐赠,但是会增加实物捐赠的比例。而且,公司计划派遣更多的员工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福利机构。”

儿童福利机构实际上同样欢迎这样的爱心捐赠,机构本身也在缩减开支。

挽救儿童组织去年募集了1.26亿美元,尽管已经足够其各个项目的开支,但是它仍然选择了缩减工作人员的策略。挽救儿童组织发展部专家安妮·玛丽·格瑞说:“可以预料,由于经济衰退所造成捐赠数额和规模的大幅度减少,我相信企业会信守他们所做出的承诺,但是要在这种情况下吸收新的捐赠者会是难上加难。”但是她对于基金会运营所需的援助是有信心的:“尽管最大的捐赠者雷曼兄弟在去年9月已经破产,但是我们会在其他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大气候。”

儿童医院面临的问题与基金会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它并不需要依靠捐款来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大多数儿童医院的收入来自公共医疗补助资金。

国家儿童医院联合会主席劳伦斯·麦克安德鲁斯说:“我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公共医疗补助制度下,很多州将难以为儿童医院提供所需要的足额资金。”

克利夫兰的彩虹儿童医院发展部副主席瑞安·克洛斯认为:“医院现在并不急需现金,但是在经济形势难以预测的情形下,重新制定短期的筹资策略是需要马上提上日程的。”

他制定了三个长期的发展计划:“为捐赠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图像,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善款用在了哪里;诉诸法律,规定基金会应该捐赠的百分比底线;寻求那些潜在的、现金不足的捐赠者,并使他们考虑捐赠一些优质的股票。”

企业慈善鼓励协会中有很多知名的纽约商业人士,它向其成员发了信函,希望他们能够持续地给予社会捐赠。该协会主席哈罗德·麦格劳说,在雇员、消费者以及投资者的要求下,企业慈善已经从“善事”变成了纯粹的商业活动。

在企业遭遇经济困难的时候,即便是遭受金融海啸严重打击的公司,也可以通过捐赠产品、服务,提供企业工作岗位,给员工休年假以便于员工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等方式,为慈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慈善鼓励协会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摩尔说,他希望协会成员能对此有积极的回应。他预计,儿童福利机构会是最主要的受益者。

外商投资企业 篇4

一、大同市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情况

1. 企业总数及企业类型:

截至2013年底, 大同市正常运行的外商投资企业有35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9家, 占企业总数的54.29%;中外合作企业4家, 占企业总数的11.42%;外商独资企业12家, 占企业总数的34.29%。中外合资企业占比较大。

2. 行业分布情况:

煤炭、石材及其他矿物开采加工业共10家, 占28.57%;专用设备制造业7家, 占20%;风力发电5家, 占14.29%;公路运输业4家, 占11.43%;天然气及其他化学原料业3家, 占8.57%;医药制造业2家, 占5.71%;垃圾处理2家, 占5.71%;餐饮业1家, 占2.86%;零售业1家, 占2.86%。

3. 企业盈利及纳税情况 (2012年度数据) :

35家企业中, 盈利企业14家, 占企业总数的40%, 共盈利35043万元人民币;利润为0, 即不亏不盈或利润已于年底分配的企业5家, 占企业总数的14.28%;亏损企业16家, 占企业总数的45.71%, 共亏损15880万元人民币。盈利企业共缴纳所得税7840万元人民币。

4. 全年投资情况:

外商投资连年下降。一是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大幅下降。2012年只有2家外商投资企业办理登记, 仅为2011年的1/5。而2013年没有新成立外商投资企业。二是外方注册资本到位大幅下降。2012年外方注册资本金共到位4322.13万美元, 同比下降69.02%, 2013年外方注册资本金共到位2240万美元, 同比下降48.17%。

二、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

1. 老企业逐年递减, 新登记企业存活率不高。

2013年底大同市存量企业35家, 同比下降10.26%。同时2012年新登记2家企业, 但在办理登记和开户之后便不再继续, 目前这两家企业办理注销手续, 新企业存活率不高。

2. 外商投资结构不合理, 资源性行业较多, 公益性行业和高科技、高技术行业微乎其微。

大同市外商投资企业中开采煤炭、石材及其他矿物资源类的占比高达28.57%, 而技术含量高、深加工、污染环境小的绿色农业、高科技产品领域投入几乎为空白。

3. 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不佳, 半数以上亏损。

分析其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等因素导致企业费用加大利润下滑;二是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外市场萎缩的影响, 企业出口减少;三是人民币升值, 出口利润下降;四是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造成产品积压, 企业运转困难;五是个别企业为逃避纳税, 账面体现亏损。

4. 企业名存实亡, 外债无法处理。

个别企业已人去楼空, 但没有办理注销事宜, 所借外债已处于呆账状态。如大同××有限公司有外方股东贷款1750.8万美元、××药业有限公司有外方股东贷款451.7万美元, 而这两家企业已联系不上。

5.“外转内”但不办股权对价款支付事宜。

外商投资企业早已转为内资企业, 但并不来外汇管理部门办理转股及注销事宜。如山西××有限公司等三家外资企业。已拥有内资企业营业执照, 毫不理会外汇管理部门的转股付汇及外汇注销事宜。

6. 外资企业终止但不办外汇注销事宜。

三、政策建议

1. 建立“外债剥离”制度。

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名存实亡, 所借外债处于呆账的情况, 建议对企业自行举借的外债建立“外债剥离”制度, 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剥离出外债统计系统, 使外债统计数据不再虚高, 更为准确, 为制定外汇政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 加强各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

各管理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及相互沟通, 如:工商管理部门在为外资转内资企业领取中资营业执照时, 应审核企业的“外汇登记注销证明”, 在确认其办理完“股权对价款汇出境外”后再为其领取“中资企业的营业执照”, 使那些企图通过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投入资金”, 进而再摇身一变转为中资企业的洗钱行为望而却步。

3. 合理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向。

发改委在外商投资企业立项的审批及商务部门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时, 一是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发, 将外资吸引到国民经济最需要的产业上, 以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二是要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及全国行业发展情况, 对市场饱和的行业加以限制。如大同市的制药行业已饱和。所以有关部门在立项、批准成立此类行业的企业时要严加限制。三是要考虑大同市的环境保护, 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是首要问题, 所以对容易造成污染的行业要严加限制。而对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要加以鼓励, 如废物回收、垃圾处理的项目要给予优先、优惠政策。四是由于资源的不能再生性, 对经营范围以开发资源为主的企业要加以限制。五是要推动土特产品、自然野生食品的深加工和出口创汇。

4. 中方合资者要认清合资外方的真实意图, 避免成立后便失败的“短命企业”。

一是在合资前要向商务部门、外汇部门等咨询有关政策。二是通过外汇指定银行的全球网络系统及其它途径对合资外方进行资信调查。三是在合资双方订立合同时, 中方要仔细斟酌合同的每条每款, 注意保护自身的利益, 不抱“为引资而图小利”的侥幸心理。四是管理部门在批准企业的合同、章程时要严格把关, 防止不公平合同或变相搞固定回报的假投资、真套利的现象发生。

摘要: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 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企业,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外商投资企业 篇5

1、《外商投资企业变更(备案)登记申请书》

2、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批复和批准证书副本1)

3、内外资企业互转通知单

4、依法作出的决议或决定(根据公司章程作出的董事会、执行董事或股东决议)

5、股权转让协议

6、公司章程

7、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原件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8、《董事、监事、经理/联合管理委员会委员情况表》

9、法律文件送达授权委托书

10、住所使用证明(如未变更住所,不须提交该材料)

11、内资企业营业照副本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

12、其他有关文件

内资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外国(地区)(含港、澳、台)投资者通过增资或转股方式取得内资公司部分或全部股 权;

2、依法登记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

申请内资公司与外商投资企业互转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一)内资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应提交的文件、证件:

1、《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内含《企业变更登记申请表》、《投资者名录》、《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住所使用证明》、《董事会成员、经理、监事会成员情况》等表格。请根据不同变更事项,填妥相应表格);

2、《指定(委托)书》;

3、原股东会决议;

4、转股协议(外国投资者通过增资方式取得内资公司部分股权的,无须提交此文件);

5、合同、章程(外商独资企业仅须提交章程);

6、审批机关的批复和《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副本1;

7、新增投资者的合法资格证明;

8、《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除上述必备文件外,还应提交打印的投资各方名录和董事、经理成员名录各一份。请注意:

1、如外方提交的文件、证件为外文,均应附中文译件。

2、原股东继续成为改制后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的,可不再提交其资格证明。

3、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还应提交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出具的《产权转让交割单》。

外资并购须提交的基本文件、材料:

1.被并购境内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一致同意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决议(原件); 2.被并购境内公司依法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申请书(原件);

3.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原件); 4.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公司股东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的协议(原件);

(股权购买协议、境内公司增资协议应适用中国法律,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各方的状况,包括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等;

b)购买股权或认购增资的份额和价款; c)协议的履行期限、履行方式; d)协议各方的权利、义务; e)违约责任、争议解决; f)协议签署的时间、地点。

5.被并购境内公司上一财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 6.经公证和依法认证的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注册登记证明及资信证明文件(复印件,外国投资者 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身份证明应当经所在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香港、澳门

和台湾地区投资者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身份证明应当依法提供当地公证机构的公证文件,上述公证和认证 文件须提交原件。);

7.被并购境内公司所投资企业的情况说明(原件); 8.被并购境内公司及其所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9.被并购境内公司职工安置计划(原件)

10.并购当事人对被并购境内企业的债权债务的处置另行达成协议的,债权债务的处置协议应报送审批

机关(原件);资产评估机构对拟转让的股权价值的评估结果(原件);并购当事人应对并购各方是否

存在关联关系进行说明,如果有两方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则当事人应向审批机关披露其实际控制人,并就并购目的和评估结果是否符合市场公允价值进行解释(原件);

11.审批机关要求报送的其它文件(法律文件送达授权委托书(原件)、董事会成员名单、身份证明及

委派函(原件),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规模、土地使用权的取得等,涉及其他相关政

府部门许可的,有关许可文件应一并报送(原件))。

二、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

1.商务局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内,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决定批准的,颁发批准

证书;被并购境内公司应向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领取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投资者自收到

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税务、海关、土地管理和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2.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的公司,应报商务部审批。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应报送商务部审批。外国投资者并购

外商投资企业 篇6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作为经济风向标的“两会”特别提到:如何在间接融资中对企业给予直接帮助,那就是股权投资以及直接上市。于此,展腾投资集团向中国证监会备案申请基金投资管理证照:一是展腾渤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是中科展腾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两张牌照代表展腾投资集团可以在合法、专业的平台上,为所有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的过程中,帮助企业直接融资。

北京中科展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展腾渤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都是集金融投资、基金管理、资产运营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在境内外拥有丰富的项目、市场及人脉资源,并与国内外多家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行业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及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为中国的高增长企业及高净值人士在大中华地区及海外的投资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资本运营等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完美结合,帮助高净值群体实现投资银行服务和私人银行服务的有效对接。

北京中科展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展腾渤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领域涉及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矿产资源、文化传媒、消费行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并拥有一支国际化的专业投融资团队。展腾投资集团的高级管理层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并在这些国家地区拥有多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执行团队由行业投资、法律及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专业人才组成,90%以上的团队拥有硕士以上学历,70%以上的团队成员拥有海外教育及从业经历。

展腾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成立。基金管理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人的利益,组建专业和完善的管理团队精心运作,合法合规经营,坚持专业、诚信价值的核心理念。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优化投资结构,使投资的利益最大化。基金相关服务机构包括: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国内最早设立的大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君泽君律师事务所等。

在两家投资管理公司的成功案例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深圳市淘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TG)成立于2011年3月,为香港TTGFINIECH LIMITED全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开发经营软件和技术市场,公司核心业务为O2O优惠券服务“U联生活”。2012年11月正式在澳交所挂牌交易,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以每份0.6澳元的价格发行至少200万份电子存托凭证(CDIs),最少募集120万澳元,超过订购目标后最多可再超额认购120万澳元。公开资料显示,TTG首次公开募股已突破最大认购限额。

外商投资企业 篇7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风险规划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进行投资时经常要面临以下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 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额逐年增长, 新增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另一方面, 一半以上的外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企业税负比例也明显低于内资企业。这种投资力度与纳税程度不匹配的状态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机制人为地造成亏损或较低的利润, 以达到降低跨国企业整体税负, 从而获得更高的整体利益造成的。本文利用计量统计学原理, 从企业投资者的角度出发, 力求在减轻跨国公司整体税负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一、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及近年反避税调整情况

转让定价已成为企业集团纳税筹划的主要工具之一, 《税收大辞典》对转让定价的解释为:“转让定价是指有联属关系的企业之间对贷款利率以及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和转让无形资产等方面所制定的价格。转让定价不同于一般市场上的价格, 它是各个有联系的企业之间人为地提高或降低的价格。其目的是集中或分散收入, 减少纳税, 牟取非法利益。在跨国联属企业或跨国关联企业进行国际避税时, 转让定价是其常用的一种手段。”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商投资额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 其中由于转让定价造成的利润转移更加值得我们关注。自1991年《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首次提出转让定价的基本原则即“独立交易原则”, 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转让定价的管理办法, 至今我国转让定价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企业所得税法》 (第六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36条)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六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51~56条) , 以及2009年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签署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试行) 》、国税函[2009]363号文件和国税函[2010]323号文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转让定价税制, 并成为在转让定价税务审计方面比较严格的国家之一。

华税律师事务所的一项关于税务的调查报告显示, 自2006年以来, 我国的反避税调查发展迅速, 特别是适用新的所得税法以后, 反避税案件的调查力度上升显著。2006年涉及转移定价的案件数为257件, 调整所得税额为58亿元, 补缴税款6.8亿元;2007年案件数为192件, 调整所得税额为90亿元, 补缴税款10亿元;2008年案件数为174件, 调整所得税额为150亿元以上, 补缴税款12.4亿元;2009年案件数为179件, 调整所得税额为160.09亿元, 补缴税款20.9亿元。

由案件堆积折线图可以看出我国税务局的稽查主要转移到了大案上, 虽然稽查案件数总体有所降低, 但是调整所得税额呈缓慢上升态势, 而补税额更是从2006年的6.8亿元激升到2009年的20.9亿元。这不但说明了稽查的效率和准确率得到了提高, 补税力度大大增强, 更加显示出外商投资企业在转让定价方面需要更加谨慎认真, 在符合管理当局对于转让定价相关定价要求的基础上, 还要控制转让定价相关的风险成本。政府逐步加大对转让定价的制裁力度, 除了调整所得税额、要求补缴税款外, 还加增了罚款和罚息制度, 企业应利用好转让定价这把双刃剑, 与税务机关进行广泛沟通, 积极协调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的关系, 降低涉税风险。

二、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目前转移定价调整方法分为传统方法和非传统方法两大类。传统方法即比较价格法, 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和成本加成法, 非传统方法即比较利润法, 包括交易净利润法和利润分割法, 以及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转让定价各调整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表所示。

独立实体理论是转让定价调整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 目前很多国家采用的三种传统的转让定价方法即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以及在OECD框架下被称为交易净利润法的方法都以独立实体理论为前提。独立实体理论将跨国公司的内部成员视为彼此独立、互无关联的独立实体, 以市场上的独立销售价格比较跨国企业确定的转让定价, 以此验证其合理性。《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 (试行) 》规定, 选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应进行可比性分析, 可比性分析贯穿于各种转让定价方法之中。

基于美国税务署IRS2009年的统计数据, 美国采用转让定价各调整方法所占比例分别是:交易净利润法59.7%、利润分割法12.0%、可比非受控价格法9.9%、再销售价格法5.2%、成本加成法5.2%, 其他7.9%。

交易净利润法下利润水平指标 (PLI) 的采用比例分别是:净利润率 (ROS) 50.0%、资本回报率 (ROCE) 14.9%、完全成本加成率 (NCP) 13.2%、贝里比率 (Berry Ratio) 11.4%、毛利率 (Gross Margin) 10.5%。

我国对于转让定价调整办法尚无强制性规定, 没有规定企业必须使用哪种方法, 也没有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先顺序, 这使企业在转让定价实务操作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多数关联方之间在确定内部交易价格时并不是只运用一种方法, 而往往采用的是几种方法的组合或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其他方法。在选择具体的转让定价验证方法时, 应以可比性分析为基础, 灵活运用转让定价方法。

三、转让定价风险规划分析

企业选用转让定价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减少企业整体纳税额, 从而达到整体税后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企业以盈利、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在实务操作中, 一般都是先确定经济活动的内容, 然后再选择转让定价的方法。跨国企业业务繁多, 在制定转让定价策略时, 很少针对某一单一产品或劳务, 通常是以一揽子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出现, 涉及多个经济活动的内容。所以, 对于单一的关联方交易而言, 由于选择的转让定价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税后利益, 并承担相应不同的税务风险;在几种不同的关联方交易或者几个性质相同的业务形成组合时, 转让定价的方法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对于不同风险的承担都将改变整个组合带来的税后利润和税务风险。在此,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 降低转让定价组合的整体风险, 以期获得更高的税后收益。下面将运用简单统计分析, 说明在组合转让定价筹划方案中的衡量和选择的相关问题。

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手段进行避税的方法很多, 主要表现在有形资产的“高进低出”, 即跨国公司会采用“高进低出”的定价模式在各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利润。不管是“高进”还是“低出”, 转让定价避税的思路是一致的, 即将利润转移到税率相对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在集团企业总体税基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适用不同税率之间的比例, 达到减少整体纳税额的目的。

根据单项转让定价筹划方案的期望和方差求出组合筹划方案的期望和方差, 据以度量组合方案的收益和风险。

数学期望有这样的性质:E (a X) =a E (X) ;E (X±Y) =E (Y) (a为常数) 。由此可以得出, 组合筹划方案的期望收益等于个别收益期望值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的权数是与各筹划方案节减税额相对应的为筹划前应纳税额占筹划前应纳税总额的比例。公式如下:

其中:ES表示组合筹划收益期望值;n表示筹划方案的数量;μ表示与各筹划技术节减税额相对应的为筹划前应纳税额占筹划前应纳税总额的比例;i表示各筹划方法 (i=1, 2, 3, …, n) 。

设A公司在国内销售或提供劳务时, 按照市场交易价格获得的交易收入为P, 交易成本为C, 则A公司在国内所获得的利润为Π1=P-C, 设本国的税率为r1, 则净利润W (1) = (P-C) (1-r1) 。

假设该公司所在地的所得税税率较关联方交易对方公司所在地税率高, 那么A公司可以通过“低出”的方式来进行纳税筹划:设A公司以P*的价格低价出口劳务到国外的关联企业, 则A公司利润为:Π2=P*-C (假设原材料与人工成本不变) , 其国外关联企业的利润为:Π2=P-P*。再设其国外子公司的税率为r2, 则净利润为:W (2) = (P*-C) (1-r1) + (P-P*) (1-r2) , 则转让定价筹划方案组合加权的权数可表示为:

假设A公司提供两种商品, 则我们可以得到:

转让定价组合筹划方案的方差不是各个定价方案的简单按比例加总, 其涉及各个定价方案之间关联程度的影响,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ARS为组合筹划方案的方差;μi、μj为与各定价筹划方案节减税额相对应的未筹划前应纳税额占筹划前应纳税总额的比例;σij为方案i和方案j的协方差。

其中:n为单个纳税筹划技术中可能发生情况的个数;Sik为i筹划技术第k种情况收益额;Sjk为j筹划技术第k种情况收益额;Pjik为第k种情况i、j两种筹划技术共同的概率;Ei为i筹划技术收益期望值;Ej为j筹划技术收益期望值。再根据以上假设, 公司提供两种商品, 则:

由于转让定价筹划方案在市场上不具有独占性、排他性, 也就是说只要对某一企业来讲筹划方案最优即可, 而不需要在整个市场上寻求最优方案。假设纳税人在对于纳税筹划的选择上是厌恶的, 那么对风险厌恶型的纳税人来说, 最优组合出现在组合的方差达到最小值时, 该组合中各种筹划方案所占比例的求解也就是在相应约束条件下求解组合风险纳税筹划的最优解问题。在此, 只求解两种转让定价筹划方案组合的情况, 对于多种方案组合的求解与之类似。

目标函数:Min{VARS}

约束条件:μ1+μ2=1

其中:VARS=μ12σ12+μ22σ22+2μ1μ2σ12

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此最优解。

令函数L (μ1, μ2, λ) =μ12σ12+μ22σ22+2μ1μ2σ12-λ (μ1+μ2-1) (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数) , 分别对μ1、μ2、λ求偏导, 并令偏导数为零, 得方程组:

{坠L (μ1, μ2, λ) 坠μ1=2μ1σ12+2μ2σ12-λ=0坠L (μ1, μ2, λ) 坠μ2=2μ2σ22+2μ1σ12-λ=0坠L (μ1, μ2, λ) 坠λ=μ1+μ2-1=0解方程组得:

上面所求得的方程组解就是筹划风险最小时组合风险纳税筹划方案的最优解。

根据以上结果, 代入上式, 通过μ1、μ2、W1、W2可以求出Pk*。验证价格P*在征管机关确认的六种转让定价方法约束下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可比性原则和独立交易原则。由本文第二部分表格我们可以得到转让定价的验证方法Pk, 以上求出的最优解与标准方法求得的定价之间的差额△Pk=Pk-Pk*, 公司进行纳税筹划时可以允许实际操作中的转让定价与转移定价的验证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要将△Pk=Pk-Pk*约束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 即公司进行纳税筹划时可以允许实际操作中的转让定价与转让定价的验证方法之间不能太大, 企业不能单纯为了避税而忽略交易的独立性, 否则会受到税务机关的审查和严厉处罚。就此可以对价格P*进行风险偏好控制, 将其约束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转让定价机制可以使跨国企业利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税率差异来进行纳税筹划, 降低企业整体应纳税额, 但是转让定价要接受税务机关的转让定价税务审查, 可能要面对补税、支付罚息、双重征管、后续监管、影响声誉等纳税筹划风险。因此, 在外资企业转让定价纳税筹划的过程中, 要谨慎使用各定价调整方法, 科学分析各定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在有条件的基础上, 可以引入预约定价机制, 规避涉税风险, 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盖地, 周宇飞.风险税务筹划方案的衡量与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9

[2].卢长利, 唐元虎.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利润的定量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2000;10

[3].陈屹.中国外资企业转让定价影响因素的分析.财经研究, 2005;7

[4].尹淑平.企业转让定价风险管理探讨.财会月刊, 2010;3

[5].刘伟.国际转让定价税收规制的静态博弈分析.财经问题研究, 2009;5

[6].杜欣.预约转让定价的博弈分析.特区经济, 2010;2

[7].王顺林.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的思考 篇8

(一)“超国民待遇”政策易催生虚假外商投资企业的出现。按照现行外债管理规定,中资企业举借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需事前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和申请指标,举借短期国际商业贷款也需事先取得外汇局的短贷指标。而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不需事前批准,只需按“投注差”管理模式要求,在“投注差”范围之内自行举借外债。在这种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管理模式下,易催生虚假外商投资企业的出现,外债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投注差”的计算办法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有待进一步斟酌。由于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外债规模和计划难以有效控制,企业投资总额由上游审批部门核准,而当前各级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对外资企业新设或变更投资总额把关不严,进而造成企业随意扩大“投注差”,这直接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可借外债规模的失控。同时,外债规模管理的控制指标设计也不够科学严谨, 总量控制的有效性面临丧失的可能,同时“投注差”比例标准和管理方式也难以控制单个企业外债规模。

(三)借助关联关系增加外汇监管难度。现实中, 绝大部分企业借助关联关系直接借用境外股东贷款,这种借债方式具有“外债转增资”的性质,增加了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同时, 在其签订正规贷款合同外, 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 有可能对贷款偿还的方式及利率等另行签订借贷协议, 易诱发企业对贷款的偿还采取逃避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和税收的监管, 通过贸易和非贸易外汇资金的流出达到偿还直接外债本息的目的, 使该部分外债的偿还游离于外债统计监测之外, 加大了外汇监管的难度。

(四)外资企业偿债能力缺乏事前审核,可能造成大量债务资金逾期滞留境内。目前对外资企业能否借入外债只凭“投注差”指标进行管理,对外资企业偿债能力的审核没有规定,可能造成大量效益低下甚至亏损外,资企业能够轻易地通过审批借入外债,这必然会大大降低债务的到期偿还率,从而催生了大量的逾期外债,为异常资金套利提供了土壤。在人民币汇率升级预期下,不排除有企业蓄意逾期的可能。

二、改进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内外资外债管理政策,实行外债管理一体化。

正确引导境内企业举借外债,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导向的职能, 把住借债关。对于企业的对外借债需求,不再以中、外资企业区别对待,而是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支持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确有需要的企业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在控制外债数量的同时切实提高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二)改进“投注差”单一指标管理模式,重点强调“实需原则”。

一是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融资规模控制方式, 树立本、外币资金协调运行的理念,使其与货币政策协调一致。将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和国内贷款规模统一限定在“投注差”之内, 在充分挖掘国内本币资金使用的基础上, 发挥外汇资金追加的作用。二是强调“实需原则”,即在可借用外债额度内以实际需要为原则自行举借外债。在外债签约登记审核中,确定其是否存在实际需要或者有实际需要情况下额度是否合理。

(三)严格外商投资企业股东贷款的监管。

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境外股东贷款的管理, 特别是注重对零利率外债的监控, 防范关联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资金转移和资金交易。对于该类企业的监管, 要采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综合监管的措施加强管理, 防止企业通过经常项目外汇流动达到逃避监管的目的。通过事后检查手段确定外债资金流向真实性,对结汇资金进入房地产、股市等非法领域的行为给以严厉处罚,对异常资金流动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维护外汇管理权威。

(四)加强对外债事项许可的后续跟踪管理及逾期外债的有效清理。

为企业办理外债登记或者展期后,外汇局应对连环展期等有疑问情况的企业及时跟踪其外债结汇用途,并将外债清理与外资企业年检相结合,定期清理逾期外债,实时掌握借款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对诉求合理、信誉良好的企业可适当核准其延期偿还,对于有恶意延期行为的,外汇局应约谈企业负责人,敦促其履行偿还义务,如逾期未改的可移交检查部门予以相应的查处。

摘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举借一定规模的外债来发展经济,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债资金的引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有利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一些短期套利资金加速流入,现行外债管理工作中已出现外债强劲增长甚至过热现象,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因而完善外债管理政策问题亟待解决。

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研究 篇9

截至2007年底, 陕西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 806个, 合同外资149.08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资75.28亿美元。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686.46亿元, 同比增长34.51%, 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6.77亿元, 同比增长78.2%, 上交税金共计51.95亿元, 同比增长49.8%。

制造业是陕西省外商投资的第一大产业, 在制造业企业中, 涌现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西安惠大化学有限公司、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西古光纤光缆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入21世纪后, 外商投资陕西现代服务业有加速增长趋势, 在2007年, 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达到6.05亿美元。第三产业中的陕西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陕西金秀交通有限公司经营业绩良好。

在陕西省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中, 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投资形式, 但近几年来, 外商独资企业 (外资企业) 在新批准设立的企业中所占比重呈上升的趋势, 外商投资独资化倾向明显。从2003年开始, 独资企业开始取代合资企业成为每年新增投资的主要方式。截至2007年底, 已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陕西投资,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4家在陕投资, 形成了以港、美、日、台、欧 (盟) 、新加坡等国家 (地区) 为主的多元投资格局。

二、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情况特征

(一) 投资开业情况

在2008年参加联合年检的1 119家企业中, 筹建企业183家, 停业企业36家, 已投资开业企业900家, 年检企业开业经营率80.43%, 较上一年提高0.91%。

(二) 行业分布情况

2008年联合年检企业中, 制造业企业653家, 占全部企业的58.36%, 较上年所占比重下降2.02%;房地产业84家, 占7.51%, 较上年下降0.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1家, 占7.24%, 较上年上升1.2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7家, 占5.09%, 较上年上升0.23%。

(三) 解决就业情况

2007年在陕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就业人数为149 767人, 较2006年的142 211人增长5.31%, 较2005年增长43.46%, 较2000年增长60%以上。在全部外商投资企业中, 制造业直接就业人数最多, 为94 429人, 占全部企业人数的63.05%。

(四) 纳税情况

2007年1 119家外商投资企业共计上交税金51.95亿元, 较2006年的34.67亿元增长49.8%, 较2005年的28.89亿元增长79.8%。从户均纳税额来看, 2007年全省企业平均每户纳税464.24万元, 较2006年的330.14万元/户, 增长40.6%, 较2005年的308.98万元/户, 增长50.2%。从企业层面来看, 全省纳税大户企业的纳税增长幅度较快, 2007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纳税总额排名前五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和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这5户企业共计缴纳税金22.45亿元, 占全部企业本年纳税总额的43%以上, 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本年纳税总额比上年增长68.95%,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比上年增长77.76%,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上年增长81.31%,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基本持平, 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新增入编企业。这5户企业累计增长额就占到了本年全省增长额的52.66%。显示全省纳税增长幅度很大一部分是由纳税大户企业的增长所拉动的。

(五) 收入、利润和亏损情况

1、收入情况。

2007年全省共计实现销售收入686.46亿元, 其中制造业457.6亿元, 占全部收入的66.6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排第二位, 实现93.64亿元, 占总收入的13.6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收入第三位, 实现51.18亿元, 占总收入的7.45%。2007年度开业经营企业平均每户实现销售收入7 627.33万元, 较2006年增长24.8%。

2、盈利和亏损情况。

2007年已开业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共计有398户盈利, 502户亏损, 亏损面为55.78%, 2006年汇编已开业企业的亏损面为60.72%, 2007年亏损面较上年有所缩小。2007年盈利的398家企业共计创造利润80.38亿元 (税前) , 户均利润为2 019.62万元, 较2006年盈利企业平均每户利润1 626.25万元/户, 上升24.19%;亏损企业共计亏损13.61亿元, 户均亏损271.11万元, 较上年下降13.43%。盈亏相抵后, 2007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总额为66.77亿元, 户均利润741.89万元, 较2006年户均利润448.68万元, 上升65.35%。

从企业层面来看, 利润总额在1 000万以上的企业有97家, 占开业经营企业户数的10.78%, 创造税前利润共计75.19亿元, 占本年全部利润总额的93.54%。其中排名第一的陕西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一家利润就占全部利润总额的22.9%, 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利润总额的90.55%。这97户企业共计资产总额为553.34亿元, 户均总资产为5.71亿元, 有75户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利润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4户, 其中制造业9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户;交通运输业1户。14户亿元利润大户有超过半数以上是出于移动电信服务、天然气供应、电力供应、化工制药、汽车制造、公路管理等自然垄断性或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

2007年亏损额在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5户, 占开业经营企业的3.89%, 共计亏损7.31亿元, 占本年全部亏损额的53.71%。35户企业的行业分布为:制造业19户;房地产业6户;住宿和餐饮业5户;批发零售业3户;采矿业1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户。这35户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为139.7亿元, 平均每户总资产额3.99亿元, 有26户企业资产规模超过1亿元。

根据对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情况的分析, 在陕企业经营两极分化情况较为明显。企业层面的盈亏分布显示, 总体的盈利和亏损主要也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

(六) 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比率分析

1、偿债能力方面。

2007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8.94%, 较2006年的59.76%有所下降。有106户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100%。2007年平均流动比率为1.23, 平均速动比率为0.71, 相对于2006年流动比率1.12, 速动比率0.67, 显示长短期偿债能力均有所上升。

2、资产运营方面。

2007年汇总企业年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为0.62次, 相对于2006年平均总资产周转率0.58次, 显示资产运营效率有所改善。

3、盈利能力方面。

2007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净资产) 为12.07%;平均总资产利润率为4.95%;销售利润率为8.04%, 相比较2006年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74%;平均总资产利润率3.52%;销售利润率6%, 显示企业盈利能力总体有较大改善。

根据财务分析原理,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提高, 资产负债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结合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趋势, 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尽管在陕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比较低, 但是呈现总体改善和提升态势。

三、世界500强在陕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分析

(一) 基本情况

截至2007年底, 世界500强企业中, 富士通、三菱电机、住友商事、麦当劳、可口可乐等44家跨国公司已在陕投资设立企业。参加2008年联合年检的500强投资企业共计42户, 其中:中外合作企业4家;中外合资24家;外商独资14家。就业人数10 277人, 其中外籍人员61人。42户企业中, 正在筹建3家;已经投资开业39家, 其中:产品出口企业11户, 先进技术企业16户。

(二) 收入及纳税情况

2007年合计收入94.04亿元, 国内销售额83亿元, 占收入总额的88.26%, 表明跨国公司在陕设立企业是以占领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户均企业销售收入2.24亿元, 远大于2007年全部在陕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销售额。42户500强投资企业合计纳税11.81亿元, 每户企业平均纳税2881.53万元, 远高于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水平。

(三) 资产、盈利及亏损情况

42户企业合计总资产为101.13亿元。平均每户资产总额2.41亿元, 高于全省资产平均水平。2007年, 有15户企业亏损;27户企业盈利, 亏损面35.71%, 低于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水平。27户盈利企业共创造利润总额8.2亿元, 15户亏损企业共计亏损1.52亿元。盈亏相抵后, 42户企业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6.68亿元, 户均1 588.1万元。42户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7.95%;平均总资产利润率为5.7%;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55%;销售利润率6.13%。除销售利润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 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利润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示500强投资企业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方面处于省内外商投资企业的上游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 陕西外商投资企业在就业、纳税、收入、利润和企业规模方面提高幅度较大, 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指标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 仍有超过半数以上企业亏损

1、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 造成立项不准, 许多项目在缺乏充分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仓促上马, 由于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以及没有配套流动资金, 使投入无效益, 造成大量资金沉淀, 从而导致亏损。

2、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人工资不断上涨, 企业成本费用压力加剧, 此外, 国际市场外汇波动, 人民币升值压力造成出口环节收益下滑, 也是外商投资企业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3、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造成亏损。在制造业产品大部分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企业竞争激烈, 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市场销路不畅, 开工不足, 造成亏损。

4、合资方利益冲突导致管理低效, 形成亏损。有的合资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有较充足的流动资金, 但由于企业合资各方利益冲突明显, 内部矛盾较大, 经营管理无法正常进行, 使企业走向亏损。

5、为减少税收负担, 有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会计核算或转移价格方式调整企业收益, 使盈利变为亏损, 以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

(二) 效益增长的依赖性较强

外商投资企业总体效益增长的依赖性较强, 总体盈利水平的提升主要是依靠少数大型优势企业的利润增长所拉动, 其他企业效益增长幅度不显著。企业实现盈利的行业优势明显, 移动电信服务、天然气供应、电力供应、化工制药、汽车制造、公路管理等进入门槛较高的行业其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都非常高。与之相对应的是, 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利润水平较低, 亏损严重。

(三) 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比重较低

在2008年1 119户参加年检企业中, 高新与先进技术企业只有267户, 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不足24%, 产品出口企业只有254户, 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不足23%。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换汇产品的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外商投资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由于陕西各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在全省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90%以上的项目集中在关中经济带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和杨凌示范区, 参加2008年年检的企业中有70%以上位于西安市, 在西安的投资又集中在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他地区和城市外商投资企业数量非常少, 对这些地区经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较弱。

(五) 外商投资企业行业分布不均衡

有超过半数以上企业从事制造业,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所占比例还比较小。由于成本推动因素和行业竞争因素的影响, 未来制造行业利润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间接影响到了在陕外商投资企业总体效益的上升。

五、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 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

努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和诚实、守信、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 不断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后劲。如:不断完善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在陕西经营的成本费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等。

(二) 优化利用外资区域布局

针对全省外商投资在地区分布和发展上不平衡的现状,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特征, 实行有选择的优惠政策, 将产业优惠与地区优惠结合起来, 优化利用外资区域布局, 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形成全省利用外资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 引导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

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在东部的资本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 重点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结构特征、行业分布和区域集中等特点, 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前提下, 制定积极有效的引资选资政策, 引导国际资本向地方重点建设的产业集群集中, 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环节, 培育新兴主导产业, 增强整个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四) 设立招商引资专项经费, 扩大招商引资网络

实行对外招商引资的代理制, 建立和规范陕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发布制度, 建立与投资商经常性对话制度, 了解和掌握陕西内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动态, 通过大项目的投产开业和良好运营, 带动关联产业和企业来陕西投资, 实现以商招商。对于能够给陕西经济带来明显效益的优质外资项目, 在土地出让、租用、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与优惠, 从注重引资数量向注重引资质量转变, 加强对于世界500强等超级跨国公司的针对性引资力度, 积极吸引有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在陕落户。

(五) 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领域

积极吸引外商进入金融、电信、外贸、商业、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领域。逐步放宽外商股权比例限制, 鼓励外商通过兼并、重组参与全省服务业的投资与经营, 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比重。

(六) 加大对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的引进力度

要加大对创新环节中技术发源地的研发中心和问题解决地的技术服务中心的引进力度。对投资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提供优惠的政策条件和更高的政府服务水平。鼓励外商对西安服务外包产业的投资。

(七) 加强财政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持和管理力度

在财政资金使用上, 对外商投资企业一视同仁, 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主要外销项目要进行科学调查论证, 充分利用贴息政策, 帮助企业融资;支持高新技术、机电及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增加外销份额, 鼓励当地产品的出口, 借以拉动陕西经济发展, 增加居民、农民收入;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加产品的知名度, 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而申办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财务决算的审核工作。

参考文献

[1]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 (第三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外商投资企业 篇10

江苏省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省份, 在2010年中, 我省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2 8 4.9 8亿美元, 同比增长1 2.5 4%, 占全国F D I总量的2 6.9 5%。但江苏省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近年中出现了大量撤资行为, 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外商撤资非常密集。这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文献综述

有关FDI对江苏省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结果已较为丰富。

王英 (2009) 利用2002-2007年江苏的时间序列数据, 基于灰关联模型, 对江苏外资产业分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第二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桑百川, 王拾 (2007) 认为在持续的渐进式改革和经济转轨过程中, 中国的区位优势逐渐变迁, 对于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而言, 也必然出现调整投资战略的问题。张立莉 (2009)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外资企业撤资的动因, 包括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外企政策制定的变化等。凌冬梅 (2009) 通过对江苏外商投资企业撤资问题的分析, 认为撤资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江苏省面临的外商撤资现状概述

如今出现的外商撤资现象绝非偶然, 并不仅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以下主要分析自江苏省外资的变化情况。

(一) 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现状

自2003年至2007年江苏省的外商投资企业逐年增加且增幅较为平稳, 总量由26925家增至38998家, 平均增幅达9.72%;从2008年开始, 外商投资企业数呈现下降趋势, 在2008和2009年中, 当年净减外商投资企业数分别为404和92家;在2010年稍有上升趋势, 增幅不明显。同时, 历年的合同外商投资项目数大体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负增长”迹象, 项目总数由7301个减少至4661个。

(二) 外商投资企业产业分布现状

根据经济学产业划分的传统理论, 可将外商投资企业划分为如下四类:制造类、服务类与科研类以及其他类。

在2010年末, 制造类外商投资企业相较于上一年同期数据减少2 6 9家, 而服务类与科研类外商投资企业均有所增加, 增额分别为511家和344家。制造类企业引进的外资额占当年实际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8.44%, 相较于上一年同期7 1.6 6%有所下降, 但其仍占据2 0 1 0年全省引进实际投资的绝大部分;同期, 服务类和科研类企业利用外资比重由24.98%升至27.94%, 增长近三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外商撤资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而发生在研发和服务类企业为的实际撤资行为相对较少。

(三) 外资来源国或地区分布现状

江苏省外资来源国 (地区) 主要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由图1可知, 在2005至2010年间, 江苏省内的外资来源地新投资项目数均处于一定程度的浮动中。从2006年起, 各国 (地区) 在江苏的投资项目数均呈下降趋势, 在2008年降至谷底, 特别是香港和台湾地区减少幅度较大。从2008年至2010年, 外资省内投资项目数有小幅上升趋势, 但较之2008年以前各期仍有一定减少。

三、江苏省外商撤资的原因分析

关于省内外商撤资的原因, 从宏观经济背景看, 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以下主要站在江苏省内经济发展角度, 从三方面分析外商撤资现象。

(一) 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江苏省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积极招商引资。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以“两税制”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给予其他的一些政策支持, 这在很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外商投资规模, 尤其是对于一些对优惠政策敏感的港台地区的中小投资商极具吸引力。

随着中国入世后经济环境的变化, 为加速融进全球化的进程以及贯彻遵守国民待遇原则, 2007年3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我国的内外资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将企业所得税率统一调到25%的中间水平,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 税率升高直接减少其税后净收益。这是造成2007年后我省的外商投资项目直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 江苏省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 但如何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我省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在利用外资方面, 结合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以及贯彻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政策需要,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与支持第三产业。面对江苏省内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投向制造类企业的外资额以及设立的外资项目均有所减少, 即发生在第二产业的撤资行为较为显著与密集;与此同时, 服务与科研类企业引进的外资项目数增幅明显。南京大学刘志彪教授说“外资撤离并非呈现全局性, 而是结构性的。”低端外资企业的撤离对于我国整体引进外资, 提高外资利用率并无大碍, 从另一角度看, 恰是合理的淘汰, 更能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 区位优势的转移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江苏省内第二产业引进外资所占比重远远高于一、三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制造类的外资企业利用江苏省内的劳动力优势追逐低成本高利润。但随着劳动者个人素质和劳动水平的提高, 江苏省内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同时, 2007年6月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中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 增加了企业支出的人工成本。这就导致一些外资企业撤离江苏省内市场,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类企业, 会选择向第三国或国内其他省份转移。

四、应对外商撤资的对策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 同时有利于技术的引进, 管理效率和就业率的提高。外商撤资行为显然会给江苏省的就业、进出口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和减少撤资的发生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从邓宁的投资理论中可以知道, 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外商投资“硬环境”的同时, 应着力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环境”, 培植新的区位优势。一方面, 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 诸如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形成对内外资企业具备同等约束力, 可提高市场运作效率规范竞争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 政府应提高公正性, 增强法制观念, 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与透明度。

(二) 引导外资进入“双高”行业

中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江苏省在“十五”期间就已提高外资进入的门槛, 将污染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外资企业拒于门外。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我省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从整体上引入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稳定、污染小的服务和科研类企业的进入, 更多地选择附加值高的外资, 引导其进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 加快省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三) 建立健全外资监管制度

外商撤资行为是一系列原因作用导致的结果, 省内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外资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外资企业的统计监测制度, 对可能发生的非正常外资撤离行为加强监管, 避免债务问题和欠薪问题的发生。同时, 应认识到撤资和投资一样, 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因此, 要求建立合法便捷的外资退出机制, 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手续和繁琐的程序, 引导外商正当撤资。

摘要:自改革开放后, 江苏省作为我国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省份之一, 吸引的外资额度呈逐年增加趋势。然而近年来, 出现了大量的外商撤资、减资以及退市现象。本文阐明江苏省目前的外资撤资概况, 重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撤资

参考文献

[1]王英.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基于FDI总量和产业分布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 (10) .

[2]桑百川, 王拾.外商撤资的原因与演变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07, (11) .

[3]张立莉.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动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 (1) .

[4]凌冬梅.江苏外商投资企业撤资问题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 (4) .

[5]胡兴球.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 (12) .

外商投资企业 篇11

一、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法极限不明,导致法出多门,名称各异,并在事实造成地区差异

在我国,就外资立法而言,不同的法律、法规对某一具体法律关系可能会做出迥异的规定,不仅内容重复,而且形式混乱、名称各异,这是由于外资立法权限模糊导致的。例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有权规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也有权规定。正是由于外资立法权限分散,因此地区差异问题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同一。例如:对设立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外商投资企业按不同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一方面,从外观上这符合我国总体经济战略的要求,但同时这种差异从深层次上降低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全局效能,并导致投资失衡。

(二)立法内容抽象、落后,严重缺乏科学性、协调性

1.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立法中,法律条文过于抽象含糊。例如:三部外商投资基本法中,均存在“一般应”、“必要时”、“原则上”、“特殊情况下”等含义不清的表述,结果常导致不同主体对其理解不一,不同有权机关解释不一,从而导致同一行为缺乏同一对待。

2.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中某些规定已落后我国经济发展,缺乏现实意义。例如:外商投资期限过长等等。

3.由于中央、地方多层次立法缺乏必要沟通,导致中央立法地方修正,结果是立法冲突、司法矛盾大量出现,严重破坏法制的协调统一。

(三)“双轨制”立法方式太过绝对化,立法技术合理化程度低

内外资分别立法的“双轨制”立法方式与计划经济相伴而生,建立在主体实际法律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立法方式显然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按企业形式分别立法导致外商投资企业立法重复、矛盾严重,给法律的权威性及统一实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四)我国在外资待遇标准上实行的是优惠多同时限制也多的差别待遇标准

由于我国现行外商投资立法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以我国至今未对外国投资者正式实行国民待遇。在许多方面,外国投资企业所获待遇与国内企业差别很大。要么“超国民待遇”,要么“次国民待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该待遇标准既不利于吸引外资,也不符合与国际惯例衔接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立法完善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显突出。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法制现代化已提出全球化的法律规范如何与中国具有本土特色的法律体系相结合的问题,这就为完善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笔者认为只有针对我国现行外资立法存在的问题合理分析,才能提出可行方案。

(一)规范立法权限,提高立法层次

应当由《立法法》重新做出规定,有中央统一行使外资立法权,做到内容完备、形式合理、名称清晰,以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权威。一方面,国家收回地方的外资立法权;另一方面,有关具体引进和管理外资的行政法规的制定权,收归国家对外经贸主管部门单独行使或会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一起行使。

(二)增强法律条文的具体明确程度,坚持及时立法、科学立法,促进法律之间的协调性、系统性

1.依“公平、合理、有效”为标准,将大量的模棱两可的法律条文具体化,如:将“一般应”、“必要时”、“原则上”、“特殊情况下”等模糊表述尽量明晰为“应当”、“可以”的明确规定。即使现行情况确须留有余地,也应该将解释标准统一化、具体化,尽量避免因理解不一、解释不一而导致的争论不休,乃至中方因此而频频让步。

2.针对外资立法的短期性、片面性,缺乏全面规划,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立法应加强预测工作。关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对我国外商企业立法的发展趋势及现行立法的社会效果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以杜绝轻率立法、矛盾立法。

3.由中央统一行使外商投资立法权,避免立法源头上的冲突。同时,就具体的外资立法事项,地方有关部门应与中央立法机关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说明地万利用外资的特殊情况,使中央立法全面考量,防止矛盾在法律实施后序环节的恶化。

(三)部分地区使用“双轨制”立法方式,制定统一的外资法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内外资一直采取分别立法的“双轨制。立法方式,计划性强烈,给人以差别待遇的非国民印象,当然,完全实行单轨制立法也是不现实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现行的大量分散、重复的外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统一起来,制定统一的外资法典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法》。这个法典应将现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国独资企业法》以及配套和相关的法律、规定统一,全面系统地规定外商投资的概念、投资形式、投资领域、法律原则、保护范围、鼓励与优惠措施、设立与管理程序等等。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应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精神进行外资立法,这就要求立法者要树立以下意识:国际水准意识、平等竞争意识、内外无别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制定统一的外资法典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我国进行该项工程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因为:(1)国家重视,(2)我国有利用外资的丰富经验,(3)有系统的涉外立法经验及研究,(4)我国已具备了人的基础一既理论丰富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对我国统一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典的基本内容可设想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与登记,第三章出资方式与出资比例,第四章投资方式与审查和批准,第五章税收与优惠政策,第六章外国投资的经营管理。此外,还应将劳动管理、投资争议解决等列为专章。总之,外资法典化与单轨制还是双轨制无必然联系。制定的统一的外资法典,同时在部分领域仍实行双轨制,关键要看这样立法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是否能对外资更好地保护和促进,是否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确定国民待遇标准作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的待遇标准

我国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法之所以存在上述缺点和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外商投资采用不合理的待遇标准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外商投资待遇标准问题,各国外资立法及司法实践各异。有采用公平合理待遇标准的,有采用非歧视待遇标准的,也有采用国民待遇标准、最惠国待遇标准的。然而,采用国民待遇标准的情况较为普遍和常见。国民待遇作为一项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才形成的,它主要是指一主权国家在互惠的基础上,授予他国国民或公司在投资财产、投资活动及有关的司法救济上以不低于本国国民或公司的待遇,简称为“外资的国民待遇”。然而现实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有外国资本的注入与存在,故常被认为与国内一般企业有性质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常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最典型的就是采用差别待遇标准,实质上造成了对外资的歧视及不公平。然而,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上可以视为外商权利的载体和媒介,尽管外商将其资本投入东道国,但一个国家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何种待遇,直接会影响外商的投资决策,最终影响外资的出入及流向。因此,确定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标准,不仅可以消除差别待遇而引发的非国民待遇印象,同时也符合近来国际投资规范的基本要求,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政策研究 篇12

本次调查共涉及晋城市11家外商投资企业,7家授权可以办理资本金结汇业务资格的银行。调查时间范围为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晋城市资本金流入8笔,累计金额3142万美元,同比增长35%;结汇51笔,金额2778万美元,同比增长768%。结汇金额20万美元以上15笔,金额2496万美元;20万美元以下36笔,金额281万美元。按行业分:被调查外商投资涉及房地产业1家,制造业7家,煤炭采掘1家,运输仓储2家。资金主要来源于香港、澳门、台湾。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支付购房和购地款、工程款、支付设备原料款、工资和企业零星备用金及其他。分别占结汇人民币资金总额的59%、11%、24%、5%、4%、2%。

二、当前资本金结汇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目前,对资本金结汇的主要方式是支付命令制度,企业必须有正常合理的需要才可以实现资本金结汇,这一严格制度的约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违规外汇资金的流入,增加了投机资本套利成本。但是,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量仍然出现不减反增的势头。以晋城为例,2007年下半年,资本金结汇额较上年同期增长768%。从调查情况看,资本项目结汇政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

1、验资流于形式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不按规定,对外资进行验资询证,就给外资企业出具验报告。二是由于外汇局处于管理环节下游,只要会计事务所提供有关验资材料,外汇局就应按操作规程办理询证业务,没有权利也没有资质评判其验资产的真实性。

2、人民币升值加快,趋使企业急于结汇,采取化整为零,规避限额,分拆结汇

对一次结汇超过20万美元的要求提供的资料及结汇后的人民币资金支付管理较为严格,大多数企业由于难以提供相应的合同及发票等结汇资料,往往将一笔大额汇入款进行分次结汇,以便规避单笔超20万美元资本金结汇的监管。由于对后一笔结汇的时间跨度外汇政策没有限制,所以企业把大额资金结汇变额度为频度结汇,规避大额资本金结汇的监管制度。

3、政策规定模糊,银行真实性审核困难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审核与外债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汇发[2004]42号)第一条规定:“对于一次性结汇金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应要求申请结汇的企业提供有关结汇资金用途的书面支付命令,直接向其指定的收款人进行支付。实际操作中,银行只能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表面性审核,其材料的真伪难以鉴别。对于结汇用途的规定仅要求其应与投资项目相关,而且在表述时也较为笼统,银行业务人员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结汇业务审核部门缺乏对结汇资金用途合规性和合理性的判断依据,不能达到其应有的监管效果。表现在企业申请结汇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未足额划转。

4、资本金结汇后续监管难到位

随着资本金结汇制度的改变,监管方式也由直接监管转向间接监管。检查中发现,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趋向便利化,加上外资资本金流入呈多样化,给外汇管理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外汇部门将资本金结汇权限下放外汇指定银行审核,同时,也就监管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外汇指定。但在实际中,要求银行对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及结汇后人民币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监管是不现实的,监管工作难以到位。

5、违规罚则缺失,政策刚性约束乏力,利益趋使,导致银行代位监管流于形式

外汇局监管手段单一,对企业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流向监管乏力。外商投资企业由于需要而将外汇资本金账户和人民币基本账户开设在不同的银行或同一银行的不同营业场所,同时,外汇局对企业结汇后人民资金流向缺乏监管依据,客观上导致外汇局对企业的资本金流向失去了有效的监控。政策规定:20万美元以下结汇,人民币资金可以进入本企业人民币账户,这部分资金外汇局尚可通过银行了解其使用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管,但20万美元以上结汇人民币资金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给收款人的,其是否转出、转出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收款人与结汇企业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行为等,这些信息外汇局均无法掌握,形成监管上的盲点。

6、银行内控制度缺失

从实际情况看,银行虽制定了相应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的制度,但从内部管理和操作规程上看,制度不健全,材料审核流于形式。正常情况下,企业申请资本金结汇只需提供外汇登记证、结汇申请书、支付命令等材料就可以办理,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银行拓展业务、增加收入等需要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制衡关系,其在作为直接业务受理者的同时,也是直接利益获得者,在受理企业资本金结汇业务申请时,往往不对企业资本金结汇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只求形式合格,就予以办理。政策规定20万美元以上结汇提供书面支付命令、20万美元以下结汇在下一次结汇中提供最近一次结汇资金的用途清单或发票,由于规定对材料提供方面界定过于模糊,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外汇指定银行及企业理解不同,大部分企业提供的是用途清单,有的企业不提供支付命令,直接以结算业务申请书替代支付命令,银行出于经营及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忽视了对支付命令通知书的审核,而基层外汇管理部门由于不对企业资本金结汇业务进行直接操作,导致资本金结汇材料审核流于形式。

7、监测系统难以有效整合

从外汇部门方面看,监管资源主要来源自于统计数据,而统计数据又是来自于业务系统提取。但现有的外汇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共享性差,在设计上主要是用于获取业务数据,满足事后监管的需要,还没有涵盖所有业务在内的监测系统,导致整体监管效果不佳。

三、构建与完善资本金结汇监管体系的建议

1、在日常操作方面的建议

(1)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外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如:关联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情况及时掌握,善于发现问题,寻找疑点,提高工作的敏感性。

(2)勤于沟通。由于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及结汇的管理涉及商务、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因此,外汇局要切实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加强管理。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指导他们准确处理外汇资本金结汇监管业务。

(4)严格把关。验资结果的真实性与企业后续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事务所要严格执行外资验资询证的工作程序,只有凭外汇部门的验资询证回函才能出具验资报告,外汇指定银行只有凭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及相关凭证方可办理资本金结汇手续。

(5)严格执法。外汇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外汇账户系统监测功能,通过非现场监管,分析外汇收支款项用途,对存有疑点的企业及时跟踪其结汇用途,对用途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进行严厉查处。

2、政策管理方面建议

(1)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明确银行代位监管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从法规层面规范银行的自律行为,强化其合规经营理念。对银行未按要求审核企业提供材料,或审核流于形式、把关不严,甚至从自身利益出发,协同企业规避外汇政策规定的,外汇局将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其资本金结汇的授权资格。在法律层面赋予银行对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向的监测权力。完善资本金结汇相关政策规定。一是统一企业书面支付命令格式,明确支付命令需的相关要件;二是制定统一的资本金结汇监测报告格式,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明确,并要求银行定期报送,该报告应能全面反映企业资本金结汇的笔数、金额及人民币资金流向和资金可疑情况,避免银行的敷衍了事;三是全面清理和完善现有外汇管理法规,建立科学、简明、实用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取消资本金结汇支付制,引入“核销”制度。企业办理资本金结汇业务完毕,银行逐笔登记企业资本金结汇情况及人民币用途明细清单,对大额支付以资本金使用合同为单位,待合同完成后,要求企业一次性地按资金用途明细清单提供结汇后的资金使用凭证,如增值税发票、银行对账单等,核实其资本金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2)强化监管,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在现场检查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提高外汇检查实效。加强非现场监管基础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非现场监管效力,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在现场检查中的作用。依据对外汇指定银行的非现场等级考评和现场检查情况,从市场准入、业务审批、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对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加大对资本金结汇真实性审核的监管。银行在审核企业办理20万美元以上结汇时,除要求提供具备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合同外,同时提供交易对方企业的基本资料,如属关联企业则对该笔结汇资金进行重点关注,并对该企业人民币账户资金往来进行核对,查看是否出现资金回流现象。同时对企业20万美元以下结汇方式进行限制,要求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如20万美元以下结汇次数达到3次以上者,须到当地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并提供资本金结汇频繁原因及前3次的资金用途材料。

(3)加强与政府部门间协同管理,确保利用外资质量和央行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性。外汇局出台的资本金结汇管理政策,目的是控制异常资金流入,同时配合央行控制货币投放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政府主要考虑的是地方经济增长、税收、就业等问题,其更关心利用外资的金额。这样资金流入量的控制压力就全部转嫁给下游的外汇管理部门。而处于下游的外汇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建议政府部门着力提升引资质量,把好外资准入门槛。一是要在引进和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时充分把握项目的资质,强化对外资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管理,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外资项目进入,以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对先期进入的这类项目在增资方面严格限制。并对其资本金的进入及用途协同外汇局进行日常性监督;二是在批准投资项目以及变更投资额时不应独大唯好,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核定,特别是对投注差严格管理,以防止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投机性增资,加大资金流入监管难度;三是对于一些规定时间内没有及时注资或已关闭的外商投资企业信息及时通报外汇局;四是在对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提出的延期出资申请要慎重对待,并联合外汇局对其资本金流入和结汇使用实行跟踪监管。

(4)加强事后监督机制,改进资本金结汇管理制度。建立资本金结汇人民币流向的监测制度,充分利用人民币结算和反洗钱系统,对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的使用和流向加强管理和监控。

(5)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应在有关法规里明确规定企业在资本金结汇使用方面的内容,这样在定性上有依据,违规处理时依据才会充分,增加可操作性。

摘要:外商投资的资本运作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2002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方式和审核的相关政策,目的是引导外商投资资金在境内有序流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但近年来,流动中却出现了资本金结汇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违规结汇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晋城市资本金结汇情况的调查,探讨现行外汇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上一篇:政府干预经济下一篇:知识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