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子女(通用12篇)
新市民子女 篇1
我校学区内有着众多随着父母打工的步伐迁徙而来的儿童, 这部分特殊的群体我们称之为新市民子女。我校新市民子女所占比例约为50%。他们在美术课上的表现, 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
1. 新市民子女美术学习现状分析
新市民子女大部分来自农村,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要考试的科目就行了, 对考查科目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新市民子女在小学未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 没有意识到美术课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导致课上不带美术用具的现象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进度, 无法确保任务的完成。
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学生相比, 美术基础明显比较弱, 大部分学生对于素描、色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基本为零。看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差距, 让很多学生羞于动笔, 怕自己的作业被别人取笑。但是新市民子女身上也有着本地学生所不具备的闪光点, 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 熟悉大自然, 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观察仔细, 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新市民子女可塑性很强, 创新能力也没有被常规教学所抹杀, 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 想象力没有被制约, 丰富而有创意。新市民子女还特别能吃苦耐劳, 遇到困难不轻言退让。
正是看到了新市民子女身上的两面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如果有合适的措施和策略就能扬长避短, 一定可以使新市民子女的美术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2.新市民子女课堂学习调适的措施与解决策略
(1) 激励入手, 体会不同学科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新市民子女的美术基础如何,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美术课是区别于其他主课的。美术教师追求的不是学生的成绩和作业, 而是带着大家一起“玩”。只要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自然而然会被上课的节奏所带动, 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没有哪个学生会觉得美术课是一件苦差事。在上陶艺课的时候, 每个学生都很兴奋, 似乎又忆起了小时候玩泥巴的趣事。泥在他们手中运用自如, 还没开始讲课, 学生就拿出了捏泥的本事一个个忙活开了。这时候只要稍加引导, 讲解一些泥塑的基本方法, 一个个玲珑有趣的动物、别致精巧的器皿就在学生手中诞生了。部分新市民子女大概是从小和泥土接触较多, 对泥塑尤其感兴趣, 再加上生活中的耳濡目染, 作品栩栩如生。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体会到了乐趣和自信。
(2) 小组合作, 取得共同进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出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更促进了美术课堂的合作学习。美术课堂本来就适合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或者八人小组进行操作。根据教学内容, 安排学生合作完成一项作业或者共同完成多项作业。在上《端午节》这节课时, 我把全班分成六个大组, 每组都安排不同的任务, 有的组负责查找端午节习俗, 有的组负责制作龙舟的龙头, 有的组负责制作龙尾, 还有的组负责制作彩粽。完成各自的任务后, 大家一起来探讨,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能力。新市民子女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 对这些事物有一定的认识, 在本课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 也增强了新市民子女学习的信心。
(3) 电教配合, 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美术欣赏课上使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拉近了学生与名画之间的距离, 既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一些优秀作品, 又可以放大画面的细节, 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在一些操作课上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赏制作步骤视频, 为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也更容易理解制作的方法。教师只需要在课后示范一次, 然后制成视频, 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 因地制宜, 开展乡土美术教学。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乡土美术教学。让学生接触具有本地特色的蓝印花布、哨口风筝、启东版画等内容, 对于新市民子女来说, 这些内容在他们家乡也有类似的, 所以又从另一个角度给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5) 专业突破, 拓展美术社团活动。在美术课堂之外, 我们还开展了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绘画知识, 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培养学生的特长。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6) 作业评价, 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评价是一种激励手段, 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培养人才服务的。成功的评价方式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合适的评价手段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评价要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 实施鼓励性评价。注意区别严格要求与鼓励表扬的关系, 指出学生的不足, 并指明改进的方向。
2 采用多渠道多层次的评价形式。
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 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评价时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而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 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予不一样的评价标准。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都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从而激励学生进步。
3 建立完善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即课内课外、平时期末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课前工具准备情况、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多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课外活动、获奖情况、平时表现、期末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对新市民子女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继续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以美术课堂学习为契机, 促进新市民子女的学习进步。
新市民子女 篇2
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管理,切实做好新市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提高教育公共资源均等化服务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我区继续实行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政策。
20新市民积分入学申请受理工作从3月1日开始启动,至5月31日结束。为了切实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防止因新市民对积分入学政策不知情而耽误申请时间,根据区政府有关要求,请各校(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2月22日(周一)将幼儿园大班、小学六年级非吴江籍无房产学生登记造册(见附件1),表格一式两份,一份留班主任处,一份留校(园)长室。非吴江籍学生家长有住宅类房产(含购房合同注明交房日期在年8月31日前的期房)不统计在内。
2.2月22日-26日通过“家校通”向幼儿园大班、小学六年级非吴江籍无房产学生家长发一条短信。短信内容统一为:非吴江籍无房产新市民子女就读本区公办学校起始年级一律参加积分入学。积分入学申请时间为2016年3月1日至5月31日。
3.2月29日(周一)前召开一次幼儿园大班、小学六年级非吴江籍无房产学生家长会,家长会签到表(见附件2,前6列各班根据附件1复制填写好)学校留存备查。家长会主要任务是发放2016年新市民积分入学告知书(见附件3)和请家长当场填写签名并上交回执。告知书发放率和回执填写签名并上交率要确保达到100%。回执学校留存备查。
4.回执情况汇总表(见附件4)经正职校(园)长审验确认后于3月7日(周一)前上传594164323@qq.com,纸质稿专人送达普教科张学强处。
新市民积分入学工作由学校正职校(园)长亲自负责,以上要求请各校(园)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区教育局将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宣传发动不力、数据统计马虎、信息上报拖延等行为进行问责。
附件:1.大班/六年级非吴江籍无房产学生登记表
2.大班/六年级非吴江籍无房产学生家长会签到表
3.2016年新市民积分入学告知书
4.回执情况汇总表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
2016年2月18日
附件1
大班/六年级非吴江籍无房产学生登记表
学校(园): 班级: 填写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籍贯 | 现居住地 | 家长姓名 | 联系电话 |
附件2
大班/六年级非吴江籍无房产学生家长会签到表
学校(园): 班级: 班主任: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籍贯 | 现居住地 | 家长姓名 | 家长签名 |
新市民子女智慧“寻趣”策略探寻 篇3
教育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不可量化的人性关怀,需要教师的用心用情。相对于一些资金投入“高大上”的校园而言,农村幼儿园更应该另辟蹊径,用好地域“接地气”资源。根据农村园的特点,随时随地用好农村幼儿生活中易见的材料,因地制宜地开展原创活动,让新市民子女乐享童年的“玩趣”和“食趣”。
一、寻趣、创趣,以材料为媒介进行探索
玩是幼儿的天性,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是教师素养的体现。陶老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一日活动皆课程,地处农村更应探寻现有资源,寻找真材料、真游戏的发展方向。
1.开发便利性、生态型的操作材料
教师利用好幼儿园地处农村的环境资源,和新市民子女一起讨论身边熟悉的田间材料,并进行收集。田间随处可见的稻草、豆荚、芝麻桿、高粱杆、芦苇等都成了幼儿们关注的对象,经过挑选和清洗,这些自然材料巧妙变身,成为幼儿创意插花艺术、手工编制、角色游戏、区域活动的好材料。由此开展《创意设计师》《农庄小院》的主题活动,幼儿们获得充分商量、想象、创意的机会。就地取材,因材利用,减少新市民子女幼儿园的经费问题,又便于教师制作教学具。从幼儿身边的生活材料入手,便于收集到材料。既能让幼儿体验“改变”的快乐,又能引发幼儿联想与艺术创造,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教师在期间要关注到材料的安全卫生。
2.开发经济性、实用性的活动材料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新市民子女家庭大多缺少锻炼器材,而农村幼儿园经费比较紧张,就应考虑“接地气”的方式,自己动手创设经济实惠的活动器材。例如:农村常见的竹梯,废弃的轮胎,经过精心的设计都能成为幼儿喜欢的器材。竹梯的玩法多种多样,可以分开单独玩。如春天用竹梯靠着树爬高看鸟窝,夏天靠着树爬高数果子,秋天爬高摘桔子,冬天把竹梯横躺在地面,顺着横间隔跳格子。轮胎可以当成“小土坡”,幼儿顺着有层次、不同的坡度跑、跨、爬,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完成锻炼游戏,获得成功感,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灵敏性得到发展。
竹梯和轮胎组合玩法更多。例如:轮胎垫在竹梯下提升高度、增加难度,以斜坡式出现,幼儿们可以用小脚踩着竹梯两侧的竹竿一步一步向前走。比较胆小的幼儿就用双手双脚协调向前爬行。随着能力的提高,好奇的孩子也会试着横爬过竹梯,一步一步侧着移动,这个动作需要很好的协调性。随着轮胎一层、两层逐渐增高,激发幼儿不断递增难度的挑战兴趣。
二、舌趣、享趣,以关爱为途径渗透教育
陶老提出: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给予新市民子女饮食文化的关爱,留给孩子们“童年记忆中妈妈”的味道。
1.尊重民族文化的人性关爱
新市民子女来自不同的省份,地方文化区别比较明显。不同的民族有独特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各有风俗。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介绍少数民族风俗的内容,让幼儿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接纳。在伙食的提供中给予特殊的照顾,这是对新市民子女的尊重,也是获得家长认可的细节。
《指南》指出要做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事情,耐心地给予幼儿融合的时间和空间。调查问卷中发现,新市民子女来自不同的省份,地方文化区别比较明显。家长对幼儿饮食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家长没有多少经济能力认为能吃饱就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吃不到家乡的味道是个遗憾,还有的家长提出尊重本民族的传统等,不同的民族饮食习惯各有风俗。可见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幼儿相互融合要了解和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在伙食的提供中给予特殊的照顾,这是对新市民子女的尊重。
2.幼儿午餐中的人文关爱
陶老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新市民子女在园好好享受一顿饭,能弥补家长工作匆忙,而无法好好照顾他们饮食的不足。实践中并具体落实在三件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美味”餐具:提供干净美观、卫生的餐具一定能获得幼儿的喜爱,增加吃饭的兴趣。因此幼儿园逐年增添幼儿使用的餐具,并清洗得锃亮,通过消毒烘干保持餐具的干燥卫生。
添置餐巾纸:在幼儿用餐中发现,虽然教师一直在提醒幼儿安静地吃饭菜,但是幼儿年龄的局限,手指肌肉动作的发展快慢不同,不少幼儿吃饭时难免会掉下饭菜渣,为幼儿备上一些餐巾纸,幼儿心里更加踏实,更具家庭的安全感。
“美味”环境:调查显示美好的环境刺激幼儿的食欲,能在用餐时留给幼儿的记忆一个美好元素。幼儿在“美味”的环境里一边吃饭,一边感受温馨的心理氛围,是一件美好的趣事。童趣十足的就餐环境,会大大提高幼儿的用餐乐趣。教师用灵巧的手绘制、拍摄诱人的食物图片,使用丰富的色彩布置出令幼儿愉悦的就餐环境。用餐环境还包括心理环境,餐前“一分钟饭菜介绍”也是一个激发幼儿食欲的便利方法,“慢一点”行为促使教师放慢节奏,给足幼儿用餐时间,慢一点可以让幼儿享受自己的生命时间,慢一点可以让幼儿多一些信任与尊重。
新市民子女 篇4
尤其是针对我们学校不少“新市民子女”家庭, 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总认为自己孩子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在老师;作为家长, 只要提供孩子吃、穿、住就可以了。再者, 这些家长教育的方式也不够科学, 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意识不强。另外, 不少家长的文化素质也不高, 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粗糙, 也就造成了孩子对自己家长的不信任感。
如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课外阅读, 发自内心地和课外书交朋友, 如何为学生在小学里奠定一个终身学习的基础, 就成了我们研究的关键了。因此,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了“新市民子女课外阅读共享策略研究”这个项目, 作为学校的主课题。研究的重点不仅是要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有所收获, 更要通过师生、家校的平视互动, 来完善“新市民子女”的人生, 让快乐阅读、轻松学习, 成为“新市民子女”的自觉、自主的行动!
一、“新市民子女阅读共享策略研究”的基本内涵
我们知道, 阅读能力是指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社会所需, 也被个人所重视。读者从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 透过阅读学习, 参与社会活动, 并享受阅读的乐趣。一般说来, 阅读能力不是天生就存在的, 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 它是在长期的快乐读书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
而课外阅读, 是指语文教材阅读外各种阅读活动。这种阅读应该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 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阅读经验, 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目标的阅读过程。也就是说, 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 语言积累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具备了丰厚的语言文字积累,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才有着落。
说到阅读的习惯, 尤其是课外阅读的习惯, 它是指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 并在阅读的过程中, 对信息加以鉴别, 以促进自己自主读书、自能学习的一种行为习惯。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们觉得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在思想上要重视, 在行动上要践行。
第二, 老师要与学生“共读”, 才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 再邀请学生的家长加入, 其效果会更为明显。如果课外阅读能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那么, 学生在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成了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课外阅读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第三, 与学生互动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 将阅读化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第四, 读书一定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 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书中的乐趣。
第五, 课外阅读, 还要注意解决学生阅读的时间问题, 不能因为阅读课外书而增加了学生学业的负担。
第六, 有了阅读, 就会有评价, 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评价, 并自由、轻松地亮出各自对阅读的不同的看法。“新课标”指出:“根据需要, 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 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将这句话转换一下, 就是:根据需要, 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阅读活动”, 争取社会对学生“阅读活动”更多关注和支持。
二、“新市民子女阅读共享策略研究”的操作模式
课题是我们根据学校师生结构和实际情况而提出, 我们在不同年级、多维空间、多个时段内, 融文本阅读、电子阅读、展览讲座、参观讨论等多种形式于一体, 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承优秀文化的系列读书项目。
1. 每周一诵
来三里墩小学的时候, 老师们就告诉我, 学校有每周一诵的阅读活动, 我心生喜悦:诵诗歌!孩子的生命里应该有诗歌!童年本就是一首诗, 童年的天空, 白白的云朵, 彩虹绚丽;童年的大地, 绿草如毡, 欢声笑语;童年的梦, 很真很纯, 伴着轻轻的风儿, 轻轻地飘向远方……好, 那就让我们远行的脚步, 走进美丽的诗行!
从那以后, 每天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大地的时候, 我们便早早来到学校, 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我们的孩子朗诵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朗诵李坤的“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朗诵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想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和自然生命之间的和谐, 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宽广胸怀, 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和伟大, 体会到朋友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修养和哲学意义会不落痕迹地从孩子们的口中渗入血液, 渗入生命的深处, 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2. 国学启蒙
看到过南怀瑾关于经典的一段言论: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 如同每天的饮食, 会变成营养, 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 会自然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来读经典, 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 就像脾胃不健康的人, 即便面对丰盛的美食, 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
中国文明网也有过这样的言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在众多的中华经典中, 《三字经》不可不读。是的, 《三字经》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 共一千多字, 而开篇六字———人之初, 性本善。可以说是《三字经》之灵魂, 是精华之精华, 是“源头活水”。对这六个字的认识, 其实就是对人生的认识。许多人读《三字经》都有这样的感受, 初起如喝白开水, 淡而无味, 只是摇头晃脑“唱山歌”, 只知其表意, 不解其内涵,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生阅历的丰富, 便会越读“味”越浓, 感悟越深, 尤其是对开篇六字的理解和思考, 会自然上升到人性和生命的层面。
为了将《三字经》中所传递的传统文化精髓根植于学生心里, 学校开设了“《三字经》讲坛”。每周四的晨会, 由笔者和学校乐善电视台的学生共同主持, 直播讲授。四句一讲, 以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讲授、交流或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通过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加深学生记忆。全校学生在电视机前或侧耳倾听、或醉心吟诵, 不仅能朗朗上口地吟诵出了《三字经》的内容, 了解了意思, 也让孩子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一种美感, 这对学生心灵是一种陶冶。这种美、这种陶冶, 既有音韵方面的, 也有精神道德修养方面的。
3. 午间共读
与学生一起阅读同一本书, 是探寻阅读力量的最佳方法。每当中午12点, 老师们来到书声琅琅的教室中与孩子们一起展开阅读。我们共读神话和历史, 在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炎黄战争中追随着先人去探寻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共读童话故事,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云朵棉花糖》、《我有友情要出租》、《爷爷一定有办法》、《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阿秋和阿狐》、《笨狼的故事》、《小猪唏哩呼噜》, 在奇异世界中畅快遨游;我们共读《神奇校车》、《儿童百问百答》, 在它们的引领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中午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学生阅读的激情也伴随油墨的清香四溢校园。我和孩子们轮流站在讲台上, 时而放声朗诵, 时而闭上眼睛, 深深地把书的香气吸入肺腑之中。指尖抚摸柔韧的书页, 眼角望过高声诵读的学生, 幸福之感油然而生。那一刻, 我深切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个机械重复的劳动者, 不再是一个“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的教书匠, 而是一个真正为学生着想, 将教书育人的口号付诸行动, 将阅读的力量传播开来的辛勤园丁。
到了四年级后, 我们开始指导学生写感悟, 并针对共读的文章一起交流讨论。这样一来,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有了阅读的指向性, 便更能发挥想象, 深入进去。班级一起的交流讨论, 也一定能让孩子们更加理解书中所蕴含的深意, 用书中的故事慰藉成长的自己。我坚信阅读不应只是一个纯粹的行为, 更应当是帮助思想的火花交流碰撞。于是, 我设立了学生语录栏目, 专门把学生感悟中的经典言论打印起来, 全班展示、欣赏、交流。在一次交流中, 有个家长告诉我, 有一天孩子激动地对他说:“爸爸, 我有名言了, 陆老师已经把我的话贴在教室里给大家读了, 后面还有我的署名呢!我以后还要跟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跟大家比比, 谁说得最有道理。”这样的反馈对于研究中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最高的肯定和奖赏。
笔者认为, 共同的阅读, 是能够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 共同的阅读, 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缔造全新阅读氛围的最佳途径。我相信在与孩子们一起的共同阅读中, 越来越多的人能体验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三、“新市民子女阅读共享策略”的价值与追求
有人说:“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我想, 我们的阅读研究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与追求:
价值一:发展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顺利地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系统。近年来, 中外研究者一般认为, 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等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课题组的老师利用自读与共读相结合, 来提高阅读质量。在共读过程中, 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浏览、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则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 这样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价值二:凝成阅读品质
新市民子女有着和城里孩子不同的童年, 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为了生计而漂泊的家庭!他们像蒲公英:纤小、柔弱、淳朴, 不知在哪个春天的夜晚来到了我们的城市, 而后又坚强地在河畔上、缝隙里、路两旁生根长叶……
对于他们阅读品质的形成, 笔者认为至少要经过三重境界的历练:
一是“仰望天空”:如果我们把读物看成一片展示世界的天空, 那么低年级的孩子只是蒲公英的种子, 他们阅读童话、神话, 在想象的怀抱里仰望天空, 得到一种美好的憧憬
二是“飞翔蓝天”: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勇气在老师的注视下脱离怀抱去接触世界, 用全身心去触摸、感受语言文字、作者的内心世界、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 进而对词汇的把握、内容的概括、思想的提炼, 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
三是“扎根泥土”:高年级同学则应以百倍的勇气沉潜下来, 扎根泥土, 与文字交融, 与作者低语, 与主人公对话, 而扎根泥土是为了更好地绽放, 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
学生品质的三种状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线性上升关系, 而是应该螺旋上升, 甚至有时会回旋反复的。
价值三:形成一套评价体系
以下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午间共读的自我评价表:
在我们的实践中, 最难操作的是评价。形成各种适切的评价表 (多元评价) 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抓手, 如:一至六年级学生一年、一学期、一周、一天的自我跟踪和多元评价表。
外来务工者石狮新市民 篇5
发布时间: 2003-11-30
石狮企业培养我
知道石春霞的名字是在我市表彰首届“百名优秀外来员工”的花名册上。初看到这个名字时,是被上面学历栏的“研究生”所吸引。
聊天和访问是在一种充满着相互信任、快乐和咖啡味道的氛围中进行的,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却没有多少拘束。十分活泼的性格使她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
小石的老家在瓷都江西景德镇,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1995年7月大学毕业后,怀着对服装名城的向往来到石狮。由于刚走出校门,又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腼腆、矜持的小石左右碰壁不得不吃了2个月的方便面。他深深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服装设计职业分为艺术服装设计和工业服装设计。艺术服装设计是充满了鲜花和掌声,而工业服装设计服务于企业。
这门职业站在整个服装生产业第一线,它不是轻易就能做好的。小石擅长男童装设计,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设计出的服装更多地满足消费群的需要,使他们穿得舒心。比如一件套头衫,要考虑小孩子能够顺利地套下去,不太大也不太小;再比如一件开裆裤,开口多大、是否适合特定地域儿童的穿着能否保证下蹲顺利,等等。为了提高技术,小石虚心请教,大胆实践,仔细揣摩。8年来,她与同事一起设计出了数不清的男童装,受到老板及业界好评。
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当初选择来石狮,小石感到很值得。苦难是一生的财富。是的,在最初左右碰壁、无处可去的情形下,真有些要打退堂鼓的念头,可几次都还是硬挺过去了,熬到了黑暗之后的光明。其实,小石本来可以不用受这份罪的,还在考大学时身为警察的老爸就坚持让女儿报考公安学校,并可按上级规定照顾分数,毕业后穿警服,吃“皇粮”,一生不用愁。可生性倔强的小石偏偏爱上“服装设计”这一行,毅然报考了江西服装学院,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奋斗,交给了拼搏,交给了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市场。
这几年源于公司老板的赏识和支持,小石有幸跑了国内25个大中城市,有时出去乘坐波音777,住4星级酒店。几年来由于生活无规律,以至于得了胃病,每次出去都要随身带上胃药。全国的服装市场、广交会她都去过,每到一处,她凭两条腿走路,多方寻找、了解新的服装信息和商情,选择面料,采购样品。小石十分感谢石狮市委、市政府以及老板的关心和培养,使她有幸成为首届“百名外来优秀员工”,掌握到熟练的专业技术。
说起对石狮的印象,小石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狮正以昂扬的姿态,日新月异、永无止境地变化着。记得1995年刚来石狮时还没有公交车,没有个像样点的综合性商场,买个东西要跑很多路,无市政广场,公共娱乐场所不多等等。现在不同了,石狮这座年轻的城市,发展的步伐更快,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七年创业结硕果
初见到小黄时,就感到她有一股女强人的气质。得体的职业女性装束,严谨的工作作风,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黄宝丽祖籍闽南,长在三明,1994年来到石狮发展。1996年她加入平安保险员工行列,1997年开始筹建平安财产保险石狮办事处。筹建之初,只有她一个人,发展到现在已有员工20多人,队伍逐步扩大。6年来,公司的保费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纳税总额近500万元,2002年的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平安财产保险在我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石狮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一个年轻化的集体,这是一支充满生机、活力和凝聚力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27岁,活跃在我市的各个角落,为机动车客户和居民家庭提供车辆和财产等安全保证。2002年该公司被评为省级“优秀团队”,经理黄宝丽被评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优秀主管”。黄宝丽自信地对记者说,凭借我们的实力,今年有望成为总公司的“明星团队”。
回首过去,7年来她们公司曾搬过好几个办公地点,最早是在建行借了一间房子做办公室,后来又在石狮宾馆租了1年的办公室,最后才搬到现在兴业银行楼上,已经4年了。虽然频繁搬动,但服务意识和宗旨从未改变。做经理多年,黄宝丽一手抓市场拓展,一手抓人员培训、队伍建设和内外关系协调不放松。
说起石狮,她说这里有比较宽松的环境,对外来人员不排斥,使他们能较快地融入到这里,成为建设石狮的新市民、新移民,不断发展壮大,成长进步。
石狮市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优惠措施(节选)
五、市政府专门建设人才公寓。引进人才到我市工作期间,用人单位无法提供住房的,可向市政府申请购买人才公寓,价格参照我市公务员购房时房改价格予以优惠;引进博士,在本市工作期间由政府免费提供一套不少于120平方米的住房予以居住。
六、人才凡有居住条件的(包括合法租赁关系或单位提供住房的)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经所在单位申请,均可在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登记常住户口。人才的配偶及子女,可把户籍关系随迁。迁入户要及时向所在镇(街道)提供婚育证明,所在地要把其计生工作纳入管理服务。
七、人才的子女需在本市所属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就读的,享受与其户口所属区域生源同等待遇,免收借读、寄读费用。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以上人才的子女可降低10分录取到重点高中。
八、获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才,政府给予同等金额的津贴奖励。高层次人才在石狮安家的,可享受1-3万元的安家补助费。引进博士后每人每年5万元的工资外津贴。
九、人才来我市工作后主持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或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并应用于生产中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据项目评定情况,给予10-20万元奖励;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给予5-10万元奖励。
十、人才携带经省科委以上认定的高科技项目、专利成果前来投产、推广取得重大经济效益,视情况给予奖励、重奖。
十一、人才在石狮期间由于失业、疾病、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极度困难的,可申请由市人才发展基金支付其部分生活津贴,并享有石狮市民生活最低保障。
十二、人才的人事档案关系转入石狮的第一年免收人事代理费,高层次人才免收人事代理费。
十三、市职改办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人才申报相关职称评定。初级职称可直接考核确认;⑴按非公条件评审任职资格,并按所获职称相应调整其档案工资。
十四、人才可优先参与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选,享受政协委员、党代表的推荐,依法参与人大代表的推选。市政府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人才”和“优秀用人单位”。
十五、实行石狮市人才工作证制度。企业同意录用或聘用后,人才应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有关引进手续及市政府制定的《人才工作证》,人才在我市工作期间凭证享受办理落户、子女入学、政府奖励等相关优惠。
石狮市优待外来务工人员的暂行规定(节选)
一、切实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地位,把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市市民同等对待,在全社会自觉形成尊重、爱护外来务工人员的良好氛围。
(一)坚决禁止各种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乱收费行为。要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禁止以各种名目向外来务工人员收费,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负担,违者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查处;
(二)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查处企业和有关单位强行扣押外来务工人员身份证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各村(居)联防队要文明执法,不得随意扣押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证及限制其人身自由;
(三)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氛围。外来务工人员可参与劳动模范等各种荣誉称号的评选,享有政协委员、党员代表的推荐,依法参与人大代表的推选;
(四)市政府每两年评选奖励一批“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和“优秀用人单位”。各种宣传舆论工具要及时宣传先进用人单位和先进外来务工人员,对部分用人单位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不良、不法行为要及时曝光。
二、凡初中以上学历熟练工人或企业骨干技术工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市有居住条件(包括单位提供住房的)、有合法职业及经济来源,与企业签订、履行劳动合同2年以上,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经所在企业申报,均可在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常住户口。迁入户应及时向所在镇(街道)提供婚育证明,镇(街道)要把其计生工作纳入管理服务。
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需在本市所属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读的,要就近入学,并享受与所在企业所属区域生源同等待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其借读;凡与企业签订、履行劳动合同2年以上的,借读按省颁标准减半收费,生活特别困难的可减免;按市招生方案到指定中、小学就读的可免收借读费;高级技工的子女可降低10分录取高中。
四、建设蓝领经济适用公寓。各镇(街道)要建设蓝领公寓,各村(居)及企业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蓝领公寓,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
在石狮做经理人
采访林总,是源于想了解酒店业的发展情况,让读者了解生活工作在这个特殊岗位上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生活状态。
林文卿来自厦门,1990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90年,林文卿进入厦门东南亚大酒店。这是厦门第一家由国际管理集团进行管理的涉外酒店。他在那里从基层做起,半年后就升为主管,不到2年便升为分部门经理,不到4年就当上了部门经理。1996年在东南亚大酒店发展经营的鼎盛时期,他去了晋江爱乐酒店,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在这家酒店,从开始筹备到开业,他们共用了半年时间。这家酒店沿袭了厦门酒店的管理模式,1997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好。2年后,林文卿离开爱乐,到厦门大学学习旅游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他觉得虽然大学毕业时已是本科,但社会发展迅猛,各种竞争激烈,谁若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舞台上站稳脚跟,非适时充电、不断提高不可。
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林文卿在酒店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时他尝试着自己创业,创办一家公司,为社会提供专门的培训服务。2001年,位于厦门的酒店管理咨询公司在他的手中诞生了,他集合了一帮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朋友,以专业培训和管理咨询为主,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酒店管理人员。
2002年4月14日,林文卿来到石狮筹建五洲大酒店。从平面图纸的设计论证到整个酒店的分块招标、隐蔽工程、装修和施工监督、质量复查等工作,在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他与同伴们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其效率之高,进度之快,在同行业中可谓奇迹,受到了各级领导好评。回想起这段经历,他非常感激妻子,当时自己工作忙碌,没空照顾即将分娩的她,妻子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坚强的后盾。2003年8月“五洲”被评为“三星级”涉外酒店,经过近1年的运作,目前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石狮名列前茅,其对外形象、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林文卿告诉记者,筹建五洲的半年里,他经手的建设款高达千万元,可谓责任、考验和诱惑同在。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假如他没有一种对酒店业执着的爱,没有一种廉洁自律的作风,恐怕他就会损公肥私,讲究经济利益,会发“大财”,一段时间之后也许不会再做酒店业了。
“如同深爱着一个女人一样,深深地爱着酒店业,将自己的精力、智慧和情感都融入这个行业。”林文卿如是说。每当他巡视酒店时,总会有一种成就感、事业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酒店是他与所有股东一起缔造的,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不是一个成功人士,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经理人。”他总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他十分感谢市委市政府对外来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使其有幸成为首届“百佳外来员工”之一,尤其感谢石狮这块热土,让他有了施展才能、奉献青春的机会。“石狮的发展和工作环境都不错,需要每一名新市民珍惜和好好把握。我相信15年后的石狮会迎来更多的辉煌!”林文卿的话代表了广大外来员工、石狮新市民的心声。
工作着是快乐的
1983年出生的小吴来石狮还不到2年就学会了闽南话,这令记者十分惊讶。
小吴是永安人,2000年从福州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学的是输配电专业。当年年底小吴来石狮电力公司应聘,凭着在学校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很快便被该公司录取了。来公司电力抢修中心正式上班是在2001年1月,都快2年了,小吴觉得在这里工作挺快乐的,还学到很多在学校里未曾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当记者询问他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闽南话时,他说因为每天都和班里的同事在一起,同工作、同生活就容易沟通和交流,就能更多地请教他们,学得自然快些。工作着是快乐的,这对于年方20的小吴来说,体会很深。他说他们抢修班上2周就可休息1周,福利待遇挺好的,休息时可经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没有了刚来时那种特别想家的感觉。小吴是父母的独生子,他们在永安开了家店铺,2年来都没有空来看儿子。由于在石狮还有不少同学、朋友,又很热爱这份工作,小吴感到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这些天,为迎接科博会,确保广大市民正常、安全用电,保证科博会顺利召开、供电线路畅通,小吴与同事一起,每天都巡查、奋战在城乡的各个角落,及时奔赴每一个需要抢修的地点和线路。
新市民子女 篇6
关键词:旭东学校;外来民工子女;优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20-1
张家港市旭东学校是张家港市成立较早、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专门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新市民子女学校。现有北校区、总工会校区、乘航庆安校区三个校区,教学班级125个,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目前在校学生6100名,教职工320名。多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下,旭东学校围绕“让新市民子女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全面加强教育管理,狠抓落实校园安全,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制度第一,全力提升文化建设新境界
学校制定了《教育发展规划》,完善了《旭东学校管理制度集》。日常工作都严格以规划引领发展,以制度促进落实,以管理提升效益。我们实施了《旭东学校三校区基础管理调研百分考核方案》、《旭东学校校级干部专项考核方案》;下发了《旭东学校教师十项应知应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我们营造美丽的育人环境。2011年,学校在北校区操场和中央大道之间修建了长达60多米的双面校园橱窗长廊。根据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点,选取各省份的风景名胜做出宣传专版,让学生身在他乡也能受到家乡人文的熏陶,感受家乡的气息。
二、传承创造,德育工作开辟新天地
多年来,学校坚持实施“学雷锋,做好人,争当美丽学生”养成教育活动。(读好书、做好文、唱好歌、扫好地、走好路、说好话、做好操、上好课。)具体包括:①入队仪式展示:通过庄严肃穆的入队仪式,让学生永远记住这次活动的深刻意义,形成纪律意识和坚定信念,成为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②墙壁文化评比:让学生参与墙壁文化的设计和布置。③“我是旭东文明娃”三字经和校歌比赛:学生在诵读诗歌和校歌的过程中激发爱国、爱校热情,形成新市民自豪感。④法制教育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市检查院、市法院专业人士来校做法制讲座、观看交通安全视频等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自觉性。⑤红领巾小广播:通过对文明礼仪和励志小故事的宣讲,端正了学生的思想。⑥红领巾和小记者日查小组:通过学生的自我督促,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长态化、经常化。
我校还高度重视家校合作,积极办好家长学校。我们制定了旭东好家长的三个标准,规范家长每天、每周、每月的教育行为。开展好家长评选、家长半日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等多项活动,构建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环境,以此来浸润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
三、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教学相长开新局
学校严格执行《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文件,全面落实教学“七认真”检查。学校教学检查做到“三结合”: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教导处集中检查和备课组互查相结合,针对性专题检查和普查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学部门每次检查要做到“六有”即有要求、有检查、有指导、有整改、有反馈、有复查、有记录,检查结果与考核挂钩。
学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抓好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教研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教研计划,做到“三定”、“四有”。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学校开展的支教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指导课、青年教师汇报的听课评课活动,已成为学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效能、丰富校本教研内涵的优良传统。
四、爱生敬业,注重提高,师资建投再上新台阶
教师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进步是保持外来教师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开展了“学习郭秦同学,做自强不息的旭东人”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广大教师逐步认识到正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旭东精神使旭东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正是由于摒除浮躁、潜心钻研、勤恳工作的敬业精神实现了市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的跨越式成长。
新学期,我们尝试实施了《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评比及奖励方案》,经过多轮严格考评,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我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内涵,树立旭东品牌,实现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言行相符,真抓实干,续写安全新篇章
校园安全工作压倒一切,学校全力做好四个加强,实现安全管理响鼓重捶,真抓实干。
一是加强门卫建设力度。出台并落实《旭东学校保安十项应知应做》,建立由学校行政组成的校园护卫队,严把进出关。
二是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力度。学校加大对实验课、体育课、旭日少年宫活动的安全管理,为流动的花朵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三是加强校车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乘车规范,强化、细化校车管理。我校北校区有乘车学生1498人,14辆校车,26条线路,98个站点,为此学校制定严格乘车规范,实施各项措施,保证了多年来校车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加强食管会工作力度。严把工作人员健康关,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严把食品卫生关,严把用具清洁、消毒关。我校食堂环境安全卫生,菜品丰富可口,广大师生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新市民子女 篇7
一、新市民子女初中学段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1.数学情景习得缺失
早期文化习得缺失。很多新市民子女从小大都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偏僻的农村或山区, 由于学前教育和社会早教的资源匮乏, 他们中很少有人受过学前教育, 更不要说琴棋书画等各级各类艺术科技的培训了。
原有环境文化落后。大多数新市民子女生活在偏僻农村, 接触的是土地和作物, 到了一定年龄才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 对城市生活环境陌生。他们进城后, 享受“同城待遇”同城市孩子一样进度接受规范化的学校教育, 由于城市与贫困地区的环境差异的客观存在, 城市学生生存的环境、视野、积累的文化资本、稳定的生活学习方式与学校的教育相适应, 刚进城的孩子接受城市学生的行为、思维模式有一个过程。同班同进度的教学, 无疑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特别是初中数学, 学习的难度大, 对学生的理解要求也高, 他们对部分数学题目的背景不能很好的理解, 直接影响对数学对象信息的接收, 造成思维中断。例如,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 新市民子女对利润问题、峰谷电付费、出租车分段付费、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他们缺乏这样的生活常识, 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接收题目中数学信息存在很大的困难, 更不要说分析了, 常常无从入手, 渐渐拉开了新市民子女与城市孩子的能力差距。
2.数学知识中断零碎
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认为, 学习本身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这过程中, 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 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体加工, 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存储, 也就是说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旧的知识来吸纳新的知识, 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初中学段数学教学重点就是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高思维品质, 促使思维能力的提高, 新市民子女因为流动, 转学, 造成学习中断, 知识链接不好, 造成许多知识没学或没学完, 知识链接的中断, 造成初中学生基础知识的零碎, 原有的旧知不完整, 增加了吸纳新知的难度, 更不利于建立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思维习惯欠佳
(1) 思维能力薄弱
很多新市民子女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 但因回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上父母本身教育时间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 学生家庭作业不能好好完成, 缺少巩固训练, 一些知识点课堂听懂的知识但因缺少复习, 没有将暂瞬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所学知识很快遗忘。由于父母本身的素质等原因造成他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欠缺, 加上父母教育方法欠妥, 如在孩子咨询问题时, 直接给个答案就完事了, 他们只是给了孩子答案, 而没有教会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他们也不懂得要教会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只是认为完成老师的作业了, 殊不知, 时间久了, 孩子也不愿意思考了, 形成思维的惰性, 遇到略有思考性的问题, 懒于思考, 关键信息感知少, 智能结构松散, 思维的指向性弱, 不能在思考过程中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 造成思维受阻。
(2) 信息收集残缺
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导致文字阅读能力差, 从阅读的材料中无法提取信息, 造成思维受阻。新市民子女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 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的习惯, 初中数学应用题题目较长, 信息量较大时, 学生无法静下心来, 认真阅读, 理解, 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数学思维,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信息接收能力弱, 信息处理能力就更加薄弱了。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常常难以建立相关的联系。尤其是在具体的数学应用题的分析与求解中尤为突出。
(3) 抽象思维肤浅
数学将具体的问题普遍化、抽象化为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由于新市民子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对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公理的发生、发展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仅仅停滞在表象的特征上。新市民子女由于抽象思维肤浅, 习惯于求解一些熟悉的或感性的数学问题, 而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数学问题有时不能抓准其本质, 特别是将一些涉及到社会、生活、科技等具体的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熟悉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尤为突出。
4.数学学习援助不足
新市民子女进入初中后, 数学学习遇到困难, 这时最需要是教师的耐心辅导和同学的真诚帮助。然而,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量大, 中考压力大, 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课上按照精心设计的教案来完成教学任务, 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学生只能服从, 没有独立的思想, 纵而有独立的思想, 课上也没有提问、表达、实践和发展的机会, 缺乏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 也谈不上激情和兴趣的产生, 更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久而久之, 就会把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框定在老师既定的教案框架内, 学生便成了老师实现教案的工具, 遏制了学生独立的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和探索、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些学校为了给中考多留点复习时间, 在起始年级拼命赶进度, 新授课容量大, 综合性强, 根本不顾及学生尤其是新市民子女的接受能力, 甚至部分教师知识讲解不到位, 前后知识联系讲解模糊。由于新市民子女融入班集体的时间长, 加上胆小怕丑不敢向老师与学生提问, 长期日积月累的数学问题造成了新市民子女的数学思维障碍。
二、新市民子女初中学段数学思维障碍的解决策略
新市民子女思维障碍的形成, 不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不利于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 更不利于各门功课均衡发展。因此,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需要突破新市民子女的数学思维障碍, 授之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优化其思维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新市民子发学习数学的状况, 让他们品尝付出了的辛苦而收获成功的喜悦, 健全他们的人格, 让新市民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真正做到教育公平。那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 我们需要如何做呢?
1.完善数学情景
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1968 年) 中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 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 进行相应的教学。”
由于新市民子女早期文化习得缺失、原有环境文化落后,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拓宽学生的视野, 如: (1) 扩大阅读。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增加阅读, 拓宽知识面; (2) 体验生活。比如学生对出租车分段收费的不理解, 让他们去乘一次出租车, 并且了解出租车的收费规则, 在体验中了解了什么是起步价, 掌握了超过的里程数的计费方式, 积累了生活经验, 增强了生活阅历, 感知了题目的背景, 加深了对这类题目理解, 对这类问题信息的接收、分析、选择、加工、与整合, 有了一定的方式方法, 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思路。 (3) 联系实际。比如峰谷电付费方式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回家了解, 并通过计算家里的电费来帮助理解。 (4) 学以致用。把课堂搬进生活中去, 利用学校每年搞爱心义卖的机会, 让新市民子女体验场景, 首先让新市民子女用班级公共经费买下物品, 告诉他们买下的价钱就是进价, 然后贴上标签, 标签上的价钱就是标价, 在大卖场中, 按折率讨价还价。新市民子女理解和掌握了利润问题中标价、进价、销售价、利润、利润率这些专用名词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有了这些基本常识后, 很快能获取有效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加工, 解决了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因不理解造成的思维障碍, 从而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2.无缝知识衔接
奥苏贝尔认为,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这种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而进行的, 其结果是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搞好初一数学的衔接, 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过渡。小学数学主要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 初中数学第一章是有理数, 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初中学段学生的一大转折点。师生共同整理小学数系, 再提出实际问题, 得出现有的数系不能表达, 从而引入负数, 让学生真切感觉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必须将现有的数系扩充, 让学生体会到每一次的数系扩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也联系旧知, 对新知充满好奇, 既陌生又有几分的熟悉;既有神秘感, 又有挑战新知的冲动, 在这种背景下引入负数, 再让学生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互相讨论, 互相交流,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负数在我们生活中。这样学生就会征服它, 首先记住它的表达形式,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 由浅入深, 做好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与衔接, 新市民子女对有理数的理解和掌握简便的多了, 作为初中学段的数学老师, 源于小学数学, 又不同于小学数学, 做好初中学段初一学初的有效衔接, 对相反数、数轴、绝对值等知识就不会产生差距, 学生能听懂, 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思维习惯就能养成的掌握, 就能获取题目的有效信息, 并对此整合,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另外做好初一与初二的衔接、初二与初三的知识衔接也是很有必要的。新市民子女在流动, 转学, 造成学习中断, 知识链接不好, 造成许多知识没学或没学完, 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关注, 及时补上, 替他们构建知识网络, 及时查漏补缺。
3.变革课堂教学
面对新市民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 在课堂上实现团队互助, 让新市民子女在课堂中树立自信, 学好数学, 减轻其课外的压力。
(1) 改变课堂授课形式,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我意识和积极体验,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 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还要懂得“自己是怎样学会的”,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 将新市民子女分到各组, 课堂上采用导师制, 给每一个新市民子女配一个导师, 互相交流, 导师讲解, 老师巡视, 及时为新市民子女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这样的学习的形式由被动的接受变主动求知。原本从不发言的新市民子女, 在全班同学面前声音响亮, 大大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回答问题切中要害的能力加强了, 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 学习能力增强了, 学习主动了, 学生自信了。
(2) 设计课堂双边活动, 促进鲜明个性发展
精心设计课堂双边活动, 新市民子女通过自学或导师的讲解或老师的辅导或自身的体验, 不仅掌握一个知识点, 而且还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 充满了自信, 课堂上参与的热情更高, 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完整性, 在问题的讨论中,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有的善于推理, 有的长于质疑, 有的思考深入, 有的运算精巧, 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 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新市民子女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 才会实现人尽其才, 各领风骚。学生易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课堂变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骤的加快, 更多的新市民子女进城学习, 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最基本的一项任务, 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对每一个新市民的家庭来说, 是造就幸福家庭, 对全社会而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 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思考探索。
摘要:本文从数学情景习得缺失、数学知识中断零碎、数学思维习惯欠佳, 数学学习外援不足等方面剖析了新市民子女初中学段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从完善教学情境, 注重知识衔接, 优化思维习惯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新市民子女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新市民子女,互动性
近年来, 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父母文化条件、家庭教育条件、生活环境条件等多因素的制约, 在融入当地教育群体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包括基础知识薄弱、纪律意识淡薄、自卑心理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让新市民子女很难融入当地的教育环境之中, 更重要的是影响新市民子女的健康发展。在初中阶段的众多学科中,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心理的学科, 因此, 思想品德学科对于解决新市民子女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明显的效果, 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这些新市民子女往往缺乏与教师互动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上是一群沉默的孩子, 与教师甚至同学都鲜有交流,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教师与新市民子女之间的互动呢?
一、努力走近新市民子女
距离的远近对于互动交流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与新市民子女的互动, 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近他们, 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 细心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优缺点等, 当教师对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 学生才有可能向教师敞开心扉。在笔者的班级中, 有个刚转进来的学生, 在入校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依然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 也不愿意与老师沟通, 老师找她谈话的时候总是沉默不语。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呢? 笔者认识到正面的正式沟通会让学生产生戒备心理, 于是决定采用“曲线救国”的策略, 每次下课的时候, 总是有意无意地走到那个学生附近, 随意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与他“套近乎”。开始的时候, 该学生还显得比较胆怯, 但渐渐聊得多了, 该学生开始变得自然起来, 并且在教师的带动下, 周围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与该学生攀谈, 于是这名学生的话变得多了起来, 课堂上回答问题变得积极起来, 渐渐地, 这名学生融入了新集体。
二、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与本地学生相比, 新市民子女在知识基础、行为习惯、自信心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这是造成新市民子女难以融入新环境的重要原因, 然而, 这些新市民子女无疑存在一些本地学生没有的优点, 如果教师挖掘出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重塑自信, 就会更有利于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记得笔者在给学生讲《有朋自远方来》这课的内容时, 因为重点内容是各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 本地学生通过上网、课外图书、旅游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很多的资料, 相对而言, 新市民子女对于国外一些风土人情、习俗习惯则了解得不是很多。尽管如此, 但很多新市民子女因为流动性较大, 国内的见闻反倒很多。笔者了解到, 班级中有一个新市民子女从幼儿园起就一直跟着父母到处迁移, 在很多地方都上过学, 于是在上课的时候, 笔者就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在哪些地方生活过, 为班级里的学生介绍这些地方不同的节日习俗等。刚开始, 该学生还有些羞涩, 但在笔者的一再鼓励和其他学生的要求下, 渐渐地放开。讲完以后, 班级中很多学生都十分羡慕这位学生能够经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 见过那么多自己从没见过的事物。在此过程中, 这名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该学生的带动下, 笔者发现班级里其他一些新市民子女也跃跃欲试, 想要谈论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尤其是新市民子女, 由于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行为方式会让他们的这些个性显得更突出。教师若想与这些学生打成一片, 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一定要尊重这些学生的个性, 当这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了解原因, 并针对原因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教给他们学习方法。通过这种个别化的教育, 新市民子女感受到自己被教师重视和关注, 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四、鼓励学生参与集体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新市民子女融入集体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实践活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学习方式, 笔者就经常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集体实践活动。其实相较于本地学生, 新市民子女的生活实践经验往往更丰富, 这些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其实要普遍强于本地学生, 如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实践活动中, 就可以有效发挥他们的优势,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保护我们的共有家园》的时候, 就组织学生去郊区一些工厂、河流, 看一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污染现象。来到了郊区, 来到了新市民子女熟悉的田间地头, 他们自身的一些生活经验得到了发挥的机会, 在熟悉的环境下及笔者的有意引导下侃侃而谈。他们说起了自己以前的家乡碧水蓝天的样子, 也谈到了如今工厂林立污水横流的家乡的样子, 可以说, 对于环境污染,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污染, 这些孩子显然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就这样, 在积极的参与集体实践活动中, 这些新市民子女与教师、与同学走得越来越近, 为今后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市民子女是教学活动中一个特殊而常见的群体, 教师一定要对他们加以关注, 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更要发挥思品学科的优势, 努力与新市民子女进行交流互动, 促进新市民子女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丹.如何有效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师生互动[J].赤子 (中旬) , 2013 (07) .
[2]龚连发.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0 (57) .
新市民子女 篇9
一、“基础+自助”解决教学目标定位难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①政策的实施, 公办中小学面临如何应对本地人口子女和新市民子女构成的多样性学生群体的教育新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由于新市民子女大部分在原来农村老家上学, 因受当地的经济条件、教育条件、师资力量的限制, 再加上家长长期在外对子女的教育管教不严, 对语文学习不重视等多方面原因, 长期的恶性积累使得新市民子女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低于本地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再加上新市民子女群体和本地学生群体内部本身存在的差异, 使得该类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雪上加霜”。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过大,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无法统一标准, 教学目标定位非常困难:如果机械地按照教科书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 那么阅读能力相对高的学生势必觉得学习过于简单, 没有挑战;而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觉得学习有困难,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在尊重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 灵活运用“基础+自助”的教学思路, 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具体做法: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一课一得”为“基础”, “按学生个体需求自由拓展”为“自助”。 所谓“一课一得”, 即一个课时解决一对教学目标, 这一对, 是指“文”“道”各一个②。 当然, 教师在选定“一得”时要严格遵循从教材、学生、教学规律实际出发的原则, 把握好适宜的难度, 对多个教学目标进行筛选, 专注教学。 在确保学生牢固地掌握“一得”的基础上, 为防止阅读能力相对高的学生“吃不饱”,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口味”自由拓展, 这就是“自助”。 “一课一得”基础上 “自助拓展”, 使教学目标层次化, 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以只有一个课时教学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为例, 在“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表现母爱”“理解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等教学目标中, 我们可以选取“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作为“一得”, 把另外两个目标舍弃, 专注这点进行教学, 使学生牢固掌握。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出示“结合《安恩和奶牛》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 ”“《我的母亲》如何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表现母爱的? ”“《我的母亲》 选材有何特点?”三个不同的拓展内容给学生“自助”选取。 这样, 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通过《安恩和奶牛》的拓展, 进一步巩固掌握“细节描写”;基础中等的学生学会“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阅读能力优等的学生可能一节课既掌握了“细节描写”, “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又懂得了“通过截取法选材的好处”。
二、“基础+自助”解决教学内容确定难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而上好语文阅读课又有赖于学生本身具有的阅读理解能力。 面对该类学校学生良莠不齐的语文基础,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个大胆试验:其中一个班按常规教学方法教学, 另一个班上语文课就只是让他们读自己带来或借来的感兴趣的书, 完全靠自学。 半个学期下来, 笔者发现两个班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相差不大, 靠自学的那个班在阅读题得分上甚至更有优势。 可见, 他们依靠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 提高了语文成绩。 受此启发, 笔者将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把每周6节的常规课, 改为3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统一教材, 3节由学生根据自己“口味”“自助”阅读, 从而实现以“读”促“读”的良性循环。
“基础+ 自助” 教学思路下, 以 “ 常规统一的教学内容” 为“基础”, “自由阅读”为 “自助”调整、确定教学内容, 使得教学内容多样化,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学习语文、发展能力的条件。
三、“基础+自助”解决教学方法选择难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有的语文素养与课堂领悟上的巨大差距,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防止造成有的学生不够学, 而有的学生又学不会的现象。 要达到这个目的,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是易事。
“教无定法”,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尤其是在面对个体差异如此巨大的群体时, 教者更要立足于学生客观实际, 在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 适用范围和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前提下, 灵活恰当地将“传统”与“创新”结合, 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 另外,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③, 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学法”的传授和指导。
笔者阅读教学中在使用“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学内容实际情况, 尝试将“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分层教学”等“自助”结合起来。 如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 第一步, 笔者先将整班以6人一组的形式分组, 分组时注意每组要包含阅读能力较差、中等、较好的三个层次的学生。 第二步,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提出在“疏通语意、概括课文内容并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分析课文写景特色”时遇到的问题, 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一起讨论、筛选、过滤问题, 整理出“大问题”, 整体呈现, 设疑定标。 第三步,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带着问题自主探究。 第四步, 适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等平台, 通过组内交流、组组交流的方式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师适时追问, 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 第五步, 在“大问题”解决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形式上进行归纳、整合,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质疑再次提出问题, 通过挖掘和引申解决问题。 第六步, 设计课外延伸这一教学环节, 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并适度延伸, 促使学生认识得到升华。
此外, 笔者在引导学生积累、总结阅读方法时, 适时传授最新、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画知识树、思维导图等方法, 帮助他们整合新旧知识, 完善知识体系。
四、“基础+自助”解决课后作业、评价形式设置难的问题
阅读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必然存在不同差异, 而统一的作业要求和考试评价显然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实际情况。 作业布置和考试评价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这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新难题。
适宜的作业是学生实现知识迁移、 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而恰当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幸福,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因此, 根据该类学校各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 教师要在作业布置多样化, 评价方式上多元化, “统一”基础上“自助”。
作业布置上, 教师在紧扣教材的同时, 要设计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业, 组合成不同的“套餐”, 供不同层次学生“自助”选择。 不同“套餐”中基础题是统一的, 其余练习分为易题、较易题、难题三类。 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必做“基础题+易题”, 可“自助”选做“较易题或难题”或不做;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 必做“基础题+较易题”, 可“自助”选做“易题或难题”或不做;阅读能力优等的同学, 必做 “基础题+难题”, 可 “自助”选做“易题或较易题”或不做。 如教学《我的母亲》一课, 布置作业时, 笔者设计“统一”的作业是:挑选本文中“母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某个片段, 抓住其中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 然后设计了两道“注音辨音、辨意选词”的易题, 是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必做的;两道“仿句练习和赏析文句用词精当”的题, 是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必做的;一道“使用恰当的细节描写,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某个生活片段”, 是阅读能力优等的学生必做的。 这样, 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不同“作业套餐”得到最优化发展。
评价方式上, 除了通过传统、统一的阶段性考试评价学生外, 评价形式要多元化, 特别是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和作业批改上。日常教学活动中, 应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多元评价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对别人进行评价,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 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又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 作业批改中, 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评价标准。 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评价依据应重“基础题目”的掌握程度;对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 评价依据应重“能力提高型题目”的掌握程度;对阅读能力优等的学生, 评价依据应重“能力迁移拓展题”的掌握程度, 评价标准要差异化。 另外, 作业批改中, 还要因人而异, 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式多样化。
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要求教师在新形势下, 面对本地人口子女和新市民子女构成的多样性学生群体, 要多研究多探索。 语文教师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并促使他们均衡发展, 将成为我们迫切和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N].光明日报, 2010-3-01.
22 王家伦, 高群.论教材文本“剩余价值”的多元开发[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32) .
论新市民社区冲突及化解路径 篇10
新市民社区主要是指伴随经济性特区产业扩张与产业升级而吸纳的拥有资本与技术背景的新市民而形成社区形态,其人口结构主要是外来人口,一般已购买商品住宅且拥有当地户口。新市民社区中的居住群体不仅拥有较好经济基础,也拥有相对较高的自主维权意识,因此,业主委员会成为新市民社区的自治组织。
社区冲突是在社区这一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域空间内,以多数社区成员或社区内部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为主体、对整体或局部社区生活能够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抵触、差异、对立、排斥等矛盾现象。新市民社区中,社区冲突大多伴随业主委员会的自治行为产生。业主委员会作为小区业主表达、维护自身利益的社区自治组织,在其自治过程中,无法避免与物业、业主乃至政府有关部门的利益对立及权力分配冲突。多方面社区冲突汇集也直接导致业主委员会自治行为的复杂化、困难化,致使社区治理成本上升。因此,应对新市民社区内社区冲突类型及其产生的多维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冲突化解和业主委员会合理运作模式构建。
2 新市民社区冲突类型
业主委员会是小区内代表全体业主对小区物业进行自治管理的组织。其职能设定与权力范围划分的落脚点在小区内的物业管理及相关工作,其自治行为必然会和社区内其他涉及物业管理方面的治理主体间存在交集和重叠,进而引发不同形式的社区冲突。根据冲突主体和具体形式,将新市民社区冲突划分为以下几种。
2.1 业主委员会与业主的冲突
业主委员会与业主的冲突是新市民社区冲突的主要形式之一,具体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业主委员会成立或运作操作不规范引发的业主对其合法性的质疑;第二,业主委员会工作流程和财务收支不透明,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难以赢得业主信任;第三,业主与业主委员会成员之间的私人恩怨冲突升级,最终上升到公共层面。
2.2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冲突
物业管理是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这两大社区组织职能、权力的着力点。因此,两者间的冲突也是新市民社区冲突的主要形式之一。此种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区物业管理的监督者,物业公司作为社区物业管理的具体实施者, 两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导致立场对立;第二,物业公司提供的实际服务与社区业主追求的物业服务存在差距,引发业主对物业公司不满;第三,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沟通不畅,导致两者的矛盾冲突加剧;第四,法律地位不对等,使业主委员会在与物业公司的维权对抗行为过程中处于劣势,其诉求难以实现,进而导致业主委员会采取更为激烈的对抗手段。
2.3 业主委员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冲突
相关条例规定,政府相关部门与业主委员会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虽然业主委员会与政府相关部门不存在直接对抗性冲突,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两者间的矛盾导致业主委员会自治困难和对政府相关部门心理认同度降低。两者矛盾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导致业主委员会自治行为缺乏有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对小区事务的干涉及越位管理,导致业主委员会自身定位出现混乱,自治职能被削弱。
3 新市民社区冲突类型生成的多维因素
3.1 从业主委员会自身角度分析
3.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业主委员会作为新型社区组织形式,其法律定位之路坎坷。业主委员会自诞生起,就存在性质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确、权责界定不清晰等问题。法律地位的立法缺失,导致业主委员会在新市民社区治理过程中不能充发挥社区物业管理的主体作用,使其在自治或维权时,常处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
3.1.2 成立的操作流程不规范
住建部《关于印发〈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的通知》规定,业主委员会应于提出筹备申请之后的九十天内,在业主大会上由全体业主选举产生。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时间紧张、筹备仓促及业主参与程度不高的情况,甚至出现成立流程不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却依旧违规成立的现象。成立操作不规范,导致日后部分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合法性和代表性产生质疑。
3.1.3 业主委员会成员专业性缺失
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一般都由推选出的业主兼职担任,因此,大部分成员素质较低,对《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知识不了解,导致“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时常发生。此外,当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或开发商产生维权纠纷时, 业主委员会成员专业性的缺失,会使己方在斗争过程中处于劣势。
3.1.4 监督机制缺位
在新市民社区内,诸如管理小区公共维修资金、决定小区车位归属及选聘物业服务公司等权利较大的行为都归属于业主委员会自治范畴中。若此类行为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运作,极有可能出现贪污、公器私用等违规、不法现象。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如何对业主委员会的行为进行监督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自身也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许多业主委员会成员不能主动接受业主监督,进行财务账目公开。总体来说,当前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还处于完全依靠成员自觉的阶段。
3.1.5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业主委员会作为一个民间非营利组织,具有业余性、公益性等特征,而这也决定业主委员会成员工作的公益性。但是,在业主委员会繁杂业务中,业主委员会成员承担大量的工作和责任,牺牲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其长期付出却难以收获些许回报。长此以往,只会导致业主委员会成员的热情逐渐冷却,工作积极性不断下降。
3.2 从业主个人角度分析
3.2.1 自治观念淡薄,参与度低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所有,而忽视公共事物;对于公共事物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这一点在当前新市民社区业主自治过程中有明显反映,许多业主对小区事务不关心,也不愿承担业主自治行为带来的衍生成本。同时,在业主群体中还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希望其他人为集体自治支付相应成本,而自己却坐享其成。在这种状况下,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及以后的自治行为得不到业主的充分支持,难以在社区内形成合力,导致其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3.2.2 对业主委员会认知偏差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规定,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多与社区物业管理相关,基本未和其他小区事务有牵扯。而在现实中,部分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职能存在认知偏差,其认为业主委员会既然是由业主推选出来为全体业主服务,那么就应帮助业主解决各类困难。因此,部分业主向业主委员会提出超出其职能范围外的要求,并在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的状况下对业主委员会产生不满情绪,更有甚者,会与业主委员会爆发出矛盾冲突。而双方在业主委员会职能认知上的思维差异,也导致两者难以形成有效沟通。
3.3 从物业服务公司角度分析
3.3.1 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物业管理产业是20世纪末在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目前,我国物业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经济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的状况。缺乏专业性的物业服务企业,使其难以在小区日常物业管理工作中,为业主提供满意的物业服务,导致业主对其满意度下降。
3.3.2 物业市场化进展缓慢,缺乏外在竞争
目前,物业服务行业中关于物业管理费的定价还处于政府定价阶段,行政化因素的融入导致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发展缓慢。此外,诸多物业公司处于依托房地产开发商而生存的状态,相应开发商建设的小区配套相应下属的物业服务公司,整个行业普遍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在尚未成熟的市场体制下,难以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缺乏,也导致物业服务企业在提供更好的物业服务上,外在动力不足。
3.3.3 委托代理关系未理顺带来的立场对立
业主委员会职责认定的法规条例明确指出,物业服务合同应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双方进行签订,同时,业主委员会还有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合同的职责,实际上,双方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其对业主委员会监督者的角色相当抵触,其认为他们的实际服务对象是小区业主,而业主委员会的存在会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制约。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在潜意识中,已经将业主委员会放在社区物业管理事务的对立面。受这种先入为主的对立意识的影响,双方很难进行有效沟通。
3.3.4 法律偏向带来的强势地位
现存法律法规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间存在偏向性。当小区内产生物业维权纠纷时,物业服务企业往往占据强势地位。《物权法》强调的平等保护原则,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真正体现。在现实情境中,时常出现物业服务企业伙同开发商乃至居委会、政府相关部门排挤打压业主委员会的状况,业主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由于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地位不明确,当出现业主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业主将很难依法维权。
3.4 从政府相关部门角度分析
3.4.1 维稳考虑引发的行政不作为
《物业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同时,相关规定也要求业主委员会诸多重大事宜的进行,都要在相关行政部门报送备案,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对业主委员会的自治行为有极大影响。而在现实情境中,出于对业主委员会成立、业主自治权力扩大可能带来的社区物业纠纷迅速的担心,政府通常对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持谨慎态度。在此考虑下,备案变成审批,指导变成领导,监督变成操控。大量繁琐的审批操作使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行工作步履维艰,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也成为业主委员会工作的障碍之一。
3.4.2 基层行政化带来的越位管理
长期以来,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最基层的社区治理也存在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在政府介入的社区治理中, 部分政府部门经常出现约越位管理的现象。“中国城市社区从建立之初就长期处于国家权力领导下。即使是在社区自治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国家权力仍然公开地或隐蔽地大肆侵犯者社区自治权。”在强行政化的社区治理环境下,政府仍然扮演着社区事务主导者的角色,过多进行越位管理,使业主委员会自治仍然只是一种形式,而非实质上的自治。
3.5 根本因素:利益的对立与冲突
归根结底,社区冲突实质上是新市民社区内多元主体对各自利益的不同追求。利益追求的差异与对立使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内其他治理主体站在对立面。
业主委员会与业主个体的冲突,实际上是业主个人利益与业主委员会追求的社区公共利益间的冲突。虽然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存在重叠,但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时,大多业主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自身利益。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冲突,实际上是业主委员会代表、维护全体业主的社区利益与物业服务企业追求的以获得利润为目的的商业利益间的冲突。作为公益性的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自治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社区物业良性管理,保障和维护全体业主利益;而物业服务企业作为一家商业性的公司,其根本目标是实现盈利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两者在考虑问题及作出决策时出发点不同,导致双方行为上的差异及冲突。
业主委员会与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冲突,实际上是双方追求的利益差异带来的。无论何时,业主委员会的追求都是维护全体业主利益;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宗旨虽然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工作人员或部门为维护本部门或个人利益,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能及时处理业主委员会的诉求。
4 化解方案与对策
4.1 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及能力
长期以来,强行政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使公民缺乏基层自治实践,再加上公民自治意识的缺失及自制能力不足,使业主委员会在自治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自治意识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运作的基础,自治意识的缺失必然会导致社区治理缺位。因此,应鼓励新市民社区实施自治,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以保证公民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支持业主委员会自治行为。同时,在小区业主群体中,普及和推广相关管理条例和规则,使业主能明晰自身及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责任,提升自治能力,更好地参与社区日常管理。
4.2 加强业主委员会自身体制建设
业主委员会作为新兴的社区自治组织,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运作模式,且缺乏完善的自身管理机制。因此,要从成员培训机制、对外沟通机制、保障激励机制和内外监督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加强业主委员会自身体制建设。
构建成员培训机制,实现业主委员会专业化运作。虽然业主委员会属于业余的社会组织,但是,其日常工作对专业能力有一定需求。但是,许多业主委员会成员在物业管理上专业知识不足,导致其在小区日常物业管理上难免会出现漏洞,难以对物业服务公司工作形成有效监督。在当遇到物业纠纷时,专业性缺乏也会导致业主委员会陷入难以应付的境地。因此,政府要定期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培训,就《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宣传,就财务公开、账目审核等财务工作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也要通过培训, 加强各小区业主委员会间的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业主委员会成员培训机制,使业主委员会成员提高专业素养,实现业主委员会自治有序运作。
构建对外沟通机制,实现新市民社区治理主体间有效交流。在以业主委员会为中心的社区治理过程中,与任何治理主体间的冲突都存在双方沟通不畅的原因。因此,应从业主委员会自身出发,构建有效的对外沟通机制。对业主委员会与业主而言,沟通缺乏必然会导致信任缺失,因此,应拓宽与业主交流的渠道和路径,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与业主的交流,搭建QQ群、微信群等的网络交流平台,在促进业主间相互交流的同时,也实现业主委员会与业主的相互理解;对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公司而言,两者在权责关系上处于对立位置。但是,在小区日常物业管理工作中,两者应是合作关系。因此,业主委员会要加强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和沟通,定期交流,信息共享,实现在社区内部互惠互利,合理共存;对业主委员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行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进行的,业主委员会需要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社区各类相关工作。因此,业主委员会应自觉接受相关部门及居委会的领导,积极与政府沟通,协助完成社区治理工作。
构建保障激励机制,提高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业主委员会的日常运作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业主委员会成员长期的无偿服务会导致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降低。因此,政府部门要构建激励机制,从小区公共维修资金或其他业主共同收益中抽取部分资金,设立业主委员会运作专项资金,在有效监督的前提下,使业主委员会工作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也可以按照按劳付酬的分配制度,给予业主委员会成员适当的报酬,以保证其工作的持续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构建内外监督机制,实现业主委员会合法规范运作。目前,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机制尚有较大空白,应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加以完善。内部监督方面,业主委员会要自觉履行业主大会制订的小区议事规则和业主公约,接受全体业主和业主大会的监督,定期公开财务状况,做好业主公共账户管理,规范业主委员会的资金使用; 外部监督方面,业主委员会要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财务上的监督与审查,设立财务审查公开制度,建立责任追索制度,在业主委员会内部实现权责与责任人一一对应,在出现问题时能追究到人,使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4.3 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物业管理专业化是市场化发展的产物,而物业管理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能促进物业服务企业专业化管理。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专业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协商或协调,以兼并、改组,调换物业管理项目,或由业主进行公开招投标,进行物业管理整合,形成集约化经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走规模发展道路;第二,完善企业自身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和员工专业技能培训, 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物业服务团队;第三,推动物业服务企业独立经营,将企业从与开发商的利益纠葛中分离出去,真正实现物业服务企业独立自主运作;第四,完善物业管理市场机制,加强企业间的竞争,实现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第五,引入价格机制,将物业费用由现在的政府定价转为价格机制下的市场调节, 实现基于不同小区背景的合理定价。
4.4 明确政府定位,实现基层治理职能转变
业主委员会的存在符合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由“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转向“小政府、大社会 " 的基本思路。因此,应对新市民社区内业主委员会的存在和运营予以肯定和支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应实现政府角色和职能在社区治理中的转变。在新市民社区多元主体的社区治理背景下,政府应引导和扶持各类社区组织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对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政府在业主委员会自治中,要成为业主利益的维护者,保护广大业主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应成为业主委员会自治的孵化者和扶持者,主动帮助业主委员会完善相关自治规则;还应成为业主委员会自治过程中的服务者和护航者,在业主委员会遇到困难或维权纠纷时予以积极帮助,在业主委员会寻求帮助时,及时回应。
4.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搭建公平公正的社区博弈平台
目前,社区物业管理及业主委员会自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物权法》及《物业管理条例》对相关内容的解释尤其是具体实施细节还有所缺失。此外,法律法规尚未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和民事主体资格作出明确定义。平等保护原则在小区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真正体现,当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时,缺乏现实可操作性。诸多法律法规的漏洞都导致业主委员会在和物业服务企业及开发商的维权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无法实现正常博弈,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现有条文中存在的争议、模糊之处进行明确认定;制定《业主委员会章程》,通过《业主委员会规程》明确业主委员会与业主的关系、正式成立程序、监督机制与报酬机制等,从而使业主委员会在成立和运行时有法可依;确认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和民事主体资格,扫清业主委员会维权障碍。
5 结 语
对业主委员会而言,社区冲突的产生与存在既是其发展的阻力,也是其发展动力。社区冲突会造成业主委员会的自治困境,但是,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自治能力也会在社区冲突的逐个化解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以业主委员会为中心、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市民社区治理模式也会在具体实践中逐步成熟和完善。
摘要:新市民社区是新的社区形态,也是社区冲突高度聚集的地域空间。其中,主要包括业主委员会与业主、物业、政府部门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制约着新市民社区的发展及与有效管理。因此,要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及能力,明确政府定位,实现基层治理职能转变,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加强业主委员会自身体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搭建公平公正的社区博弈平台,有效解决新市民社区的冲突。
新市民子女 篇11
随着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大量新市民子女的入校给我们的德育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为了使他们尽快尽好地融入我校的教育大环境中,我们充分研究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用“博爱共融”的理念去指导新市民子女的家庭教育。
一、农村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
新市民最大的特點就是流动性比较大,他们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的理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普遍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他们根本不懂得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终身教育。
2.农村新市民家长自身素质偏低
笔者抽样调查了我校一些新市民家长,发现文盲占3%,小学文化占25%,初中文化占51%,高中文化14%,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7%。其中母亲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低于父亲。这一大串真实的数字清晰地告诉我们这些新市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便不甚理想。
3.农村新市民子女家长社会参与度普遍较低
笔者走访了大量的新市民家庭后发现大多数新市民家长往往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基本上不知道社会热点问题与焦点话题。他们只知道多抢活多赚工资,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都是空白的。比如和孩子聊聊天、和孩子一起逛逛公园等等的经历几乎很少。他们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社会参与意识的淡薄,影响了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
二、解决农村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地发展,这是我校“博爱共融”理念的核心,针对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我校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切实有效地帮助新市民子女提升主动发展的能力。
1.创办锦带家长学校,让更多家长参加培训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新教育理念实施的先行者与倡导者,让新市民子女的家庭教育走上正常轨道,成为我们研究的目标,因此,我校开办了锦带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新市民子女家长的培训。
⑴《家庭教育》杂志为新市民子女家长掌舵
首先用好《家庭教育》这本杂志。我们在每一个班级开展了这本杂志的图书漂流活动,让每个新市民子女家长优先阅读并及时做好相关的阅读摘记,在定期举办的家长学校里,让他们交流读书体会,从而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素养。
(2)邀请新市民子女的家长参与校本课程
我们特意开设了校本课程,印发了《红豆少年》《点亮心灯》读本,作为对新市民子女家长的教材给他们提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指导。每次校本课程,具体确定一个重点,提出达成目标和要求,逐步引导他们在儿童道德培养、习惯养成、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家庭教育中掌握理论,并能运用到实践中,锦带家长学校还定期组织交流会推广成功的案例。
(3)成立新市民子女家委会
为了确保锦带家长学校的效率,每学年我们都要成立新市民子女家委会。通过海选、自荐、竞聘的方式推选出家委会成员。这些成员就组成了新市民子女家委会。他们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定期开会。这个机构的设立,及时了解新市民子女的家长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同时他们也提出对学校教育的建议或意见。这样的家委会就搭建了新市民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平台,畅通教育的渠道,达到了共同进步的双赢目的。
2.树立教师全员育人的理念,形成家校合力
让学校成为新市民子女心仪的乐园,让老师成为他们的良师诤友,这是我们推崇的目标。爱每一个新市民子女,也是博爱共融理念对每一位老师的要求。老师们不仅给新市民子女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把实用的家庭教育经验传授给新市民子女家庭。
(1)让家访回归常态
家访既可以让家长得知孩子的真实情况及内心想法,还可以让家长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招半式。邀请家长进课堂,与孩子在课堂上零距离接触,让家长更清晰孩子的动态。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家访形式更加有利于新市民子女家长的成长。
(2)用好班级家校联系卡
学校专门为每位新市民子女设计了一本家校联系卡。内容详细:有涵盖学习、生活、心理教育等方面;多人参与:老师的留言、家长的留言以及学生的自我评定、有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本小小册子可以让家长既有时间来了解孩子近阶段的情况并承担教育的责任,也有机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3)重视新市民子女的心理教育
由于新市民子女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因此学校特别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学校建立了新市民子女档案,每次定期定点安排“阳光大使”组织开展各类心理游戏活动;同时每期“红豆之声”小广播专门辟出专栏,把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新市民孩子展示给大家,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榜样;学校的“青爱小屋”让这些孩子不仅有了倾诉的地方,更有了正确认知的地方;同时学校组织了“小桔灯”关爱活动,让志愿者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日常陪伴中,弥补孩子们亲情的缺失及情感的缺陷;学校积极倡导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了博爱共融的理念,让爱的种子在新市民子女及其家长中开花结果。
3.校企联手创设平台,鼓励家长多渠道学习
我校积极联合企业为这些新市民家长开通学习的绿色通道,定时定点在厂区让这些迫切需要育儿经验的家长读读书,交流一些心得,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设计一些比赛,也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其次联合云蝠集团开办了“彩虹课堂”,每周安排老师辅导新市民子女的学习及开展各类有明确主题的活动,让家长受益,让孩子开心,让社会认可。在这样的平台里,新市民子女家长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只有扎实落实并积极推进“博爱共融”理念,新市民子女家长才能早日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使我们学校的教育走得更远,走得更宽!
新市民子女 篇12
关键词:新市民,幸福感,提高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 房屋被拆迁, 由政府统一安置汇聚在市区的某一域, 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返迁农民为主体的新市民群体。对城郊新市民群体的幸福感进行了解, 从而提出相关的提高策略, 对提高新市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体幸福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城郊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现状
幸福感是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 是通过人们把现有的客观条件和现有的需求价值等因素综合起来,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引发对人们自身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思考的一种心理体验。如今, 城郊新市民群体队伍越来越庞大, 因此, 了解这一群体队伍的幸福感对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在理论上和实践价值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水南新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 城郊新市民群体的幸福感明显低于普通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普遍认为幸福感程度不高, 具体归结如下。
第一, 城郊新市民群体有着较为强烈的怀旧情结。
水南新村是我国推行城镇化进程的成果, 也是促使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一类人类聚居地。与原有的普通市民相比, 新市民群体在文化特质、生活习俗、交际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还没有跟上普通市民的步伐。有的新市民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慢节奏的农村生活, 在面临城市生活带给他们的快节奏生活环境和各种挑战都使他们感到不适应。虽然他们在户籍关系和居住地上发生了变化, 但是很多新市民并不感到幸福, 对乡土生活的怀念程度比较强烈。
第二, 由于缺乏对自身市民身份的认同, 从而使幸福感降低。
在实地的调查过程中发现, 水南新村的村民转为新市民后, 在生活方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变, 但在思想观念方面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很多新市民仍然认为自己和原先的普通市民仍存在较大的差别。最直接的表现在, 新市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没有普通市民高, 新市民群体的收入水平没有普通市民的高。甚至他们的子女在教育保障方面都没有普通市民的强。多方面综合对比之下, 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缺乏在城市里生活工作所必须的技能。较低的教育水平难以满足城市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从而多数新市民依然从事比较重体力活, 或者承担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 因而他们总体收入水平较普通市民的低。较低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使得新市民群体的社会信心大大降低, 使他们认为在城市中难以获得富足的生活。因而没有很认同自身的城市居民的新身份, 幸福感而比较低。
第三, 配套生活娱乐设施和主题娱乐活动少, 幸福感程度不高。
政府按照国家政策, 给新市民们进行了补贴, 并在住房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不少新市民家庭拥有几层楼的房子, 在居住条件上甚至比普通市民的还要好。但是政府在供新市民健身娱乐方面的活动和配套设施少, 主题娱乐活动开展少, 使部分新市民感觉生活比较枯燥乏味, 精神失去寄托。这使得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 有的新市民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和不满情绪。加上新市民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 在缺少精神合理寄托情况下, 往往选择将补贴款用于赌博, 以消磨时间, 有的甚至输光了政府的补贴款, 将来的生活没有着落。从这些方面来看, 城郊新市民群体的整体幸福感不强。
2提高城郊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策略
2.1 合理评价城郊新市民群体的劳动价值, 逐步提高其工资待遇
这些新市民群体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政府和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提高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竞争力, 主动了解新市民的工作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督促驻地企业及时足额发放新市民的工资, 不断改善新市民的工资待遇, 做到不拖欠, 使新市民感受到被重视, 获得成功的喜悦, 使新市民家庭经济收入有保障, 家庭和谐温馨, 促进新市民群体幸福感的提高。
2.2 增设健身娱乐配套设施, 重视新市民群体的文化氛围培养
给新市民创设稳定而优美的居住环境, 则需要政府加大对城郊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保证道路畅通, 干净整洁, 做好居住环境的绿化工作, 并增设健身娱乐设施, 例如室外建设器材, 开设乒乓球室等, 丰富新市民的业余生活。通过这些来促进新市民在居住环境上适应城市生活, 在业余时间融入城市生活, 体验城市生活的方便快捷, 加快对身份的认同。
政府或者团体组织开展与文化素养相关的主题活动, 例如文化培训活动、文娱汇演活动、科技文化展览等活动。另外, 在文化氛围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城郊新村当地的文化优势, 开展多层次的社区文化活动, 并且注意结合新市民的自身问题, 通过社区活动来促使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改掉赌博娱乐等陋习。于此同时需注意社区文化应贴近新市民生活, 能引起共鸣, 真正做到吸引新市民的广泛参与, 才能发挥举办社会文化活动的作用, 从而助于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升新市民群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2.3 增加对城郊新市民群体的社会支持
增加对城郊新市民群体的社会支持, 要求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保障新市民公平享有教育保障权利和享有使用公共服务系统的权利。如提高对新市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保障的重视度, 根据情况适当减免教育费用;做好新市民的养老保险工作。另外, 社区可以主动通过文艺汇演、体育活动比赛等进行交流, 拉近新市民与普通市民的心理距离。农业单位或者城市企业应主动提供新市民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 承担起帮助新市民扩大就业, 增加收入的责任。其他的社会组织和群体也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与政府、社区、农业单位、城市企业等共同努力在各个层面上帮助新市民群体建设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使新市民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直接的重视和关心帮助, 尊重他们, 赢得他们良好的情感体验。
3小结
【新市民子女】推荐阅读:
有子女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有子女05-31
外来子女05-12
务工子女06-09
移民子女07-01
子女入学08-09
子女教育10-26
民工子女12-05
子女行为12-09
随迁子女或能异地高考 外来工子女迎来春天11-30
失地农民子女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