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弊端

2024-10-08

考试弊端(通用12篇)

考试弊端 篇1

自从文理分科考试出现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为高考该不该分科考试,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进行过多次论争,但结果还是维持现状,可见这看似简单的“分”与“合”还真不是想要做就能做的事。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就其性质而言属于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公民。所以,高中阶段所设置的各门课程都是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设置的”。[1]

1. 高中阶段教育。

其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公民。因而高中阶段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依照国家的教育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某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能掌握各门学科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从而保证学生在高中阶段能系统地学完国家所规定的各门必修课课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 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毕业会考制度,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参加地理、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语文、数学9个学科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毕业、准予参加高考。实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教学以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3. 高中文理分科考试制度。

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改革,我国实行了文理分科3+2考试制度,即除语文、数学、外语为公共科外,理科加试物理、化学,文科加试政治、历史。因此,各所含有高中的学校在“高考”这支指挥棒的影响下,纷纷在高二甚至在高一阶段便实行文理分科教学。即在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对文科班多开语文科课时,少开或不开理科课时,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的教学;对理科班则多开理科课时,侧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的教学,忽视了政史的教学。

二、高中教育文理分科考试制度的弊端

1. 文理分科使文科生的整体水平下降。

学习理科不能有半点的虚假,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要求使理科学生的难度提高。“在全国所有的中学,几乎是理科学不下去的人在学习文科。学习文科者并不是出于对文科的兴趣和热爱,而是无奈的选择”。[2]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文科的人本身就成为“二等公民”,选择文科本身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象征。所以,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科生被轻视,从而,文科生的水平全面下滑。

2. 文理分科使民族的整体素质降低。

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得理科生不去学习历史、地理,也不去阅读经典文学,这样,他们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文科生则远离物理、化学,对于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一知半解,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大大欠缺。因而,文理分科限制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

3. 文理分科使应试教育的效果加剧。

文理分科造成理科知识越来越难,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突出理科生尊贵的地位。因此,所有的理科生都要开始学习那些他们一辈子根本派不上用场的东西;而对学生一辈子有用的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却在中学教育中没什么地位。更为荒唐的是,文理科学生在保送大学时的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理科生,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任何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获奖证书都可以成为优先进入大学的通行证;而文科生水平再高,也没有保送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在文学方面有优异才能的学生,只有放弃自己的“心爱”选择理科。

4. 文理分科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的教育思想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了文理分家的思想,打上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的烙印。有的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认为中学应该使学生有特长,所以文理分科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特长。我认为中学首先是为了学生打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发挥其个性,使其有特长,但是用文理来分特长并且用文理分班、高考文理分科来导向学生的学习是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三、针对高中文理分科弊端的对策

1. 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人文社科课程的比重。

人文社科课程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应该使其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实在是太少了,如果维持现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奢谈。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当然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与发达国家有本质的不同,但他们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和核心内容给予的重视程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美国,要求每个本科生必须修完人文、艺术、社会科学领域中相关的几门课程。

2. 调整培养目标,培养“通才”基础上的“专才”。

“新课程体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的是“通才”。我认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更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人才,即“专才”。这个“专才”应该是集文理知识于一身的高度融合的具有复合知识的人才。

3. 优化考试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对传统的中学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甚至大综合的出现,使得各学科教学之间不能再孤军奋战,而是必须协同作战,共同研究教学对象和当今高考改革的方向,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立足于本学科的教学,在把本学科的必修知识讲好、讲透的基础上,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首先在学科内做到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其次,各学科教师还要拓展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以便应对高考综合试题。有一些高考综合题,使得很多教师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学生提出的中学知识水平上的跨学科问题,有些教师却不知怎么作答,更严重的是对同一问题不同学科教师不同的答案和理由,使学生无所适从。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大家都在议论,我国虽然培养了大师级人才,但在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领域的顶尖人才很少。周远清指出:“我作为一个长期在高教战线上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深感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文理、理工分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割裂,给培养的学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的偏颇,这样的人才毛坯要成为大师级、顶尖人才是有先天不足的地方。”[4]据介绍,理工类的诺贝尔奖金得主很大一部分都在人文、艺术上有很高的修养并且明显地感到这些为其获得重大的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提倡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周远清指出:“教育的什么阶段能培养创新能力,众说纷纭。但是我认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改变学校的学科氛围,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改变原有的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甚至创新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4]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越来越受到关注, 不利于受教育者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本文从高中文理分科的弊端方面来分析目前高中文理分科问题, 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教育,文理分科考试制度,弊端,对策

参考文献

[1]钱江晚报, 1999, (8) .

[2]教育科学研究, 2004, (11) .

[3]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2007, (10) .

[4][5]周远清.挑战重理轻文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 .

考试弊端 篇2

纪检部 2011.5.21

一、在早晚检查时,有个别班级同学通常会踩点进班!

意见:既然有个别同学喜欢踩点进班,那么我建议各班班主任要求同学们提前十分钟进班。例如:纪检检查早上7::2检查,那么就7:10进班!等等。

二、个别班级班委会起到“带头作用”提前先走,当在晚自习第二次检查时班级已所剩无几!

意见:作为班委,在班级应该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积极参加活动等等。这个学风问题很重要,所以班委的位置和作用很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每周的纪检检查总结时,注释出各班班委的缺勤情况,以供各班主任的参考,同时希望各班主任多加追究班委的责任。当然,我也不是只针对各班班委,我只是希望他们更能明白作为班委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在一般例行检查中,有的班级同学在早自习检查完后就出去吃早餐或者在走廊闲逛,从而导致当院级学生会来检查时会扣分,同时影响有损系部缺勤率!

意见:对于此类现象,早上时间不够,同学们顾不上吃早饭,所以检查完后去吃早饭。虽然也能理解,但是,如果其他同学都以效仿的话,那我们上什么早自习呢?所以吃早饭也要分清场合、时间和地点。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严于律己,有大学生的样子。纪检部的职责就是系部班级检查和活动秩序管理。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各班班长要起到带头作用,对于有此类现象的同学行为要严于制止,不听管教者可以上报班主任或向辅导员反应。

四、经个别班级同学反应,有的班级班长在写缺勤同学名单时,通常会以几名替罪羔羊来补充,从而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公平性!

意见:针对这件事情,从自身来看,这也是纪检部的失责。所以,为了弥补与达到所谓真正的公平、公正的原则。纪检部在平时的检查工作时要以实名登记的原则,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以班长点名切实记录。对于个别班委与同学谎报或捣乱者,要严于警告,过分者向有关班主任与辅导员反应。

五、在纠正其他班级的缺勤时,纪检部要从自我要求,从己做起。对于纪检部会员缺勤者要严于追责!

意见:作为纪检部一员,纪检部工作分明,成员各有所职。在检查工作中如若自己都迟到,那又怎么能要求其他人不迟到呢?所以,作为纪检部一员要严于律己,对于没有特殊亲情况者迟到、早退2次者警告,3次劝退,以儆效尤。纪检部全体成员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实做好学生会的监察工作,做好各种检查记录,纪检部的主要工作时对系部同学的检查,对出现的违纪现象和不良风气予以记录和处理并及时上报,在系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行业垄断弊端严重 篇3

城市公用事业政企合一,垄断经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把各项城市公用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全国各城市几乎都设有公用事业局或相类似的政府机构,对公用企业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这就决定了这种垄断的性质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性垄断,而不是基于自然垄断的经济性垄断。

现行体制的种种弊端

第一,亏损经营,财政补贴沉重。由于受城市公用事业指令性价格形成机制及宏观经济调控和城市居民较低收入水平的约束,加之原材料、燃料、劳务成本上升过快和经营管理不善的影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企业普遍存在亏损运行的现象。自来水、煤气和公交等公用产品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福利性和公益性,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国家财政无可奈何地背负起补贴亏损的沉重包袱。

第二,企业缺乏自主权和积极性。公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较大的投资活动一般均由政府安排,企业没有实质性的经营决策权。考虑到公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亏损巨大,而政府财力有限,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尽量控制企业的生产能力,只要求满足基本供求矛盾,不鼓励技术创新,宁可让多余的生产能力闲置。例如,北京市政府禁止外地公民购买公交月票。

第三,生产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由于公用企业一般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独家垄断经营权,不存在由多家企业的平均成本决定的社会成本,这样,企业的实际成本就成为“社会成本”。以此作为定价的基础,企业增加的成本可轻易转嫁出去。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掩盖管理薄弱和经营不善。这样就不可能刺激企业努力降低成本,从而不能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垄断经营,公用企业服务意识较淡漠。

第四,中国公用事业建设投资主体单一,缺乏稳定、规范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没有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新机制,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考试弊端 篇4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 。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学生, 学生的努力程度从某种意义来说决定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而考试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考试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当今大学考试制度存在种种弊病, 不能起到有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作用, 因此, 高等教育质量低下, 考试制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大学考试存在的弊端

(一) 考试环境制约考试功能的发挥。

考试环境主要是指考试的社会意识环境, 包括价值观、人才观、考试观、教育观、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 “人才观决定考试观, 考试观体现人才观”。 (2) 目前, 国内多数高校所持有的教育观念是“严进宽出”,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唯学历论的不良趋势, 由此导致高校只重视考试结果, 强化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功能, 却轻视了考试命题过程的科学性。

(二) 考试形式单一。

尽管我们的考试改革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之中, 但在当前情况下, 笔试依然是大学校园中最流行的考试方式, 用一纸期末试卷判定考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依然是大多数教师的选择。实际上, 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是多样的, 限于纸笔测试的考试, 会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误导学生在平时过程中只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背诵、再现, 忽视对上述能力的发展。

(三) 考试内容刻板。

主要表现在题型固化, 内容来源于课本, 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轻松过关。

(四) 考试制度的其他弊端。

当前大学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还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教、评一体化, 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个别教师对平时教学懈怠, 期末还有学生贿赂教师以求考题, 评分不公、“印象分”、“光环效应”等人为因素拉大学生成绩差距, 考试起不到诊断教学效果的功能。

这些大学考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目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应对知识经济和时代发展的挑战,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考试制度亟待改革。

三、大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 更新考试观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以往“严进宽出”的教育观念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考试制度的改革应先从打破旧的考试观念着手, 要树立“严进严出”的教育观和科学的考试观, 给大学生以适当的压力, 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从而有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1. 打破单一的期末考试模式。

考试形式应该多元化, 闭卷、开卷、口试、小论文、调查报告、试验报告、问题情境考试等形式都可以运用于高校的考试之中。在实际操作中, 可以给任课教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 由任课教师决定具体的考核方式。

2. 注重考试评价的过程性。

应当改变目前大多数高校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垄断局面, 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 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 考试内容灵活性。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目标, 用目标权重的方式表示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和优先顺序, 在考试评价中, 就是以每一试题的分数来加以表示, 因此, 题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要尽量避免过分偏重于知识的知与不知的测试, 要使学生做题时有一个综合分析、比较、理解的过程, 命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 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题型设计要多样化, 各种题型相结合, 名词解释等纯理论题与实践题相结合、案例分析题与简答题相结合、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等, 这不仅是给学生减少期末考试的压力, 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推动力。

(四) 考教评分离, 建立试题库。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讲授、出卷、评卷一体化的弊病, 应逐步建立完善的试题库, 试题由该专业的权威教师和一般任课教师共同设计, 并能根据专业领域的热点、难点不断更新考题, 由教务处随即抽取试题库中的任意一套试卷, 评卷过程则采取密封试卷、集体阅卷等严格规范的方法。

四、进一步思考

纵观国内众多学者对高等教育的研究, 不难发现已经有许多学者认识到了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 并提出了类似的改革建议, 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但在实践中, 原有的考试制度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主要原因有:

第一, 高校领导者对考试制度的重视不够, 更多地关注考试结果, 忽略了考试本身存在的问题, 考试仅仅成为一种每学期末必须完成的任务。第二, 教师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考试制度改革难以启动的另一个阻碍因素来自部分教师自身, 许多高校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 对教学则敷衍了事, 他们宁可用一张没有任何效度、信度、区分度的试卷来逃避教学上的竞争与压力。对于这部分教师, 学校管理者应将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试卷设计的合理性等与教师绩效考核结合, 并适当减轻教师在科研上的压力, 让教师回归基础、回归本质、回归课堂, 始终将教学质量摆在首位, 这样, 考试制度改革的主体才能到位。

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水平、提升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好工具, 是其他评价手段不可替代的, 只有切实解决高校考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考试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也只有如此, 才能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本源性的、内涵式的、持久的动力。

摘要:现行大学考试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考试形式单一、内容刻板、考试功能未全面发挥、考试中充斥不公平现象等, 由此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本文从改变考试观念、打破考试垄断局面、增加考试内容灵活性、建立试题库四个角度论述改革大学考试制度的措施, 并对改革做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校考试制度,弊端,改革

参考文献

[1]许南惠, 付双.师范类大学考试中存在问题及其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2]刘彦文, 马万昌.我国大学考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2, (2) .

[3]王玲芝.我国大学现行考试制度浅谈[J].平原大学学报, 2007, (2) .

[4]施军.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 2003, (5) .

[5]邵进等.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 2001, (6) .

[6]韦巧燕, 陶靖.高校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1) .

绩效考核弊端 篇5

一位人士在郊外游玩时碰到一桩很奇怪的事:有两个人,前面的一个人在使劲的挖坑,后面的一个人在拼命的填土。他很奇怪,为什么挖了又马上填上了呢,便上前询问。挖坑的人回答道:“我们在种树。”这更让人迷糊了!挖坑的人又补充说:“我们单位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考核的。我挖一个坑可以得到20元,他填满一个坑可以得到15元,本来还有一位同事的,他负责种树浇水及施肥,每种一棵树可以得到10元。不过他今天生病了没有来,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啊,所以,你就只看到我们俩在这里挖坑和填土了。”

怎么样,碰到这样的事你是不是有点啼笑皆非,甚至无语呢?身为管理者,我们首先应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人会说员工猪脑子,水平太差,素质太低,只顾干自己的活挣钱。但先不要去埋怨员工做事太差,其实这两个员工各自的活都干得挺好啊,挖坑的、填土的都很卖力。况且,作为员工干自己的活挣钱有什么错呢?他有义务去管企业的目的吗?所以,管理者要先要反思自己,根本原因是你规定的考核制度出了问题,所以结果才会出问题。人们常说,“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做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却可以使好人做不了好事”,正在于此。

那么,考核制度上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管理专家指出:企业关注绩效,重视成果这本没有错,也是应该的。问题在于,企业很容易在复杂的考核体系下偏离了绩效考核的本意,迷失了本来的目标,忘了自己究竟是要什么,变成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绩效考核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流于形式,成为员工和管理者的负担,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关注以下四点,平时注意即“三重一轻”,让绩效考核渗透到日常工作每个环节,真正发挥效力。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

在上面的故事中,显然,那家企业要的不是挖了多少个坑,也不是填了多少个坑,而是最后有多少棵树在挖好的坑里按要求种起来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有必要全面反思一下企业的绩效考核:为什么要做呢?耗费时间精力有多大呢?达到你预定目的了吗?员工都认同吗?千万不要让你的绩效考核也变了味!

第一、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考核”上,而是要去做一套激励员工成长的正向的激励机制。不要把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考核结果的奖惩上面,无论是对考核的结果是“奖”还是“惩”,都不应该是企业要的,如果把所有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关乎利益的考核游戏,那么企业的团队管理也就进入一个死胡洞,因为,仅仅靠利益驱动的团队,当企业还在成长时,还可以支撑,而一当企业遇到挫折,业绩下滑,利益杠杆失去效力,企业团队抗压的韧性就很成问题。因此,即使要做考核,考核的落脚点也是基于员工的成长!这一点才是战略,一定要反复在内部讲清讲透。

第二、在考核之前,老板要更多的去推动内部管理层去思考、制定、完善企业的作业标准。

考核是末,标准才是本。没有标准何来公平的考核?此外,这个标准如何来定?是自己按自己的标准定,还是按照行业标准、世界最优秀的企业标准定?光要做到这个标准,就需要绝大部分企业奋斗几年甚至几十年,所谓的优秀企业做标准即为如此。因此,把注意力放在标准及追求更高的标准上面,才是真正找到了企业成长的入口与方向。

“拖堂”教学的弊端 篇6

一、“拖堂”时间太久,挤压学生休息时间,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小而言之,违反作息时间;大而言之,侵犯了学生合法休息权。学生在课间不能及时上厠所,身体受到伤害,甚至使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尿裤子,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进教室上课,甚至不敢上学。

二、“拖堂”造成学生厌烦心理。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休息,精神状态得不到及时调整,不可能保证有良好状态上好下一节课 。久而久之,学生唉声怨气,牢骚满腹,最终导致对该门功课甚至对任课老师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调适师生间关系。正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老师拖堂,我们知道是为了我们好,他们没有一点好处,也没有加工资,可是真的我们很不喜欢老师拖堂’。

三、“拖堂”反映了教者时间的淡薄,时间一久,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仿效,导致做事拖沓疏散,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时习惯的培养。

四、“拖堂”体现了教者上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者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尺度不够,对教学的时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程序设计不合理,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五、“拖堂”是一种无的放矢,因为下课铃响后,各班学生外出活动,外界干扰大,听课者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浪费了时间。

六、“拖堂”会导致教师间产生工作上矛盾,不利于教师间的合作。毕竟谁都不愿意别人影响自己的正常上课,而拖堂影响特大。

七、“拖堂”最严重的后果是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好下一节课课前准备,七零八落的嘈杂声久久不能安静,影响其他教师的正常教学安排,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甚至会影响临近班级的正常上课。

“传唤”家长弊端多 篇7

一、造成恶性循环

学生一听说老师叫家长, 常常形成心理压力, 学习成绩明显滑坡, 感到人格上受到侮辱, 无地自容, 老师叫家长, 家长回家打骂孩子, 孩子怀恨在心反过来恼恨老师,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教育怎能有成效呢?难怪有些学生在日记中乞求地写道:“尊敬的老师, 我一直怀着担忧的心情, 我任凭给您写检讨, 接受一切惩罚……求求您, 请给我一次原谅的机会吧, 千万别叫家长来呀, 我不希望您那样做。如果他们来, 我的身心会摧残到什么程度, 很难说清了……”看到学生的日记, 真是叫人心痛。不健全的教育肯定培养不出健全的学生, 粗暴的教育、做法, 必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严重伤害。

二、降低自己威信

学生在校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不可回避的。学生犯了错误当然希望老师给予及时、公正、合理的处理。而少数教师将这种教育职责推给家长, 让家长参与到处理孩子的错误之中, 使孩子的心理难以满足, 因而会对老师产生疑问, 老师的人格威信自然会受到影响。再说对于学生错误的处理, 关键是及时帮助他们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从中受到教育, 吸取教训, 提高正确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做人的基本准则, 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育无济于事

家长来到学校, 是因为他们不敢慢待老师的旨意, 再则加上望子成龙心切, 无论自己有多忙、多累, 不管心情如何, 都得乖乖听从, 准时到达。家长被“传唤”到校后, 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对家长随意批评、指责。家长在老师面前必恭必敬, 唯唯诺诺, 把孩子的错误包揽过来, 并且替孩子写保证、订计划、制措施, 搪塞应付。这样做对不守纪的学生并不能起到什么好的教育作用, 相反助长了错误行为的发生。

四、产生自卑心理

学生犯了错误, 被“传唤”家长, 他们感到无奈, 不知何去何从?还哪有心思搞学习, 自尊心、自信心往往受到挫伤, 认为在同学面前矮人一等, 低人三分, 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 学习成绩往往急剧下降。他们还会认为这是老师故意刁难, 有意让他们出丑, 感到人格被侮辱, 结果破罐子破摔, 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还有的学生做了错事会产生畏惧心理, 不敢把自己的错误告诉家长, 于是到校后告诉老师, 说爸爸 (妈妈) 有病或者说不在家, 想从此不了了之。有的害怕老师穷追不舍, 于是便逃学, 离家出走, 甚至走上邪路。

五、养成懒惰习惯

教师“传唤”家长是无能的表现, 把教育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 更是一种懒惰成性、不负责的错误做法。学生怎能信服呢?一个称职的教师, 既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懂而不教, 是严重失职, 教而缺法, 实属糊涂。教育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 为什么偏要选择那种简单、粗暴, 不受学生欢迎而是最反感的方法呢?

小巧工具弥补课件弊端 篇8

为此, 下面根据本人在平时的教学经验, 介绍四种小巧的教学工具软件, 无需安装, 使用简便, 从而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施展教学机智, 灵活变通地改变教学策略, 为教师的临场发挥提供可能。

第一种:虚拟指挥棒

面对投影屏幕和电脑显示器, 教鞭就没有办法发挥作用了, 许多教师只好在计算机上利用鼠标指针来代替教鞭。一个小小的鼠标指针在屏幕里动来动去既容易被忽视, 又不能实现强调、提示的作用。虚拟指挥棒软件运行后, 鼠标指针变为教棒形状, 用这样的教棒在屏幕上指点, 就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视线。同时, 在教棒使用状态下, 鼠标的功能依然予以保留, 可以执行打开、关闭各种程序的操作。若要想退出教棒使用状态, 在托盘中右击软件图标即可, 如图1所示。

第二种:屏幕画笔

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速度一般是较难控制的, 学生的思维过程极难与之同步。多媒体课件也不太适宜表现抽象的逻辑思维内容。对于复杂公式的演绎和递推过程, “写出来”要远远胜过“说出来”。利用“屏幕画笔”使屏幕成为“白板”或“黑板”, 就可以像传统方法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一样, 在投影屏幕上边写边讲,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一步步推导求证, 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逻辑思维更明晰了。屏幕画笔软件运行后, 在屏幕右上角会显示软件的浮动工具栏, 单击“进入屏写状态”按钮, 就可以用鼠标在屏幕上涂涂画画, 对例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及答疑,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演绎和递推过程, 如图2所示。

第三种:放大演示器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 对于数字计算处理及图片处理比较等操作细节感到非常棘手,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操作细节清楚无误地展示给学生, 而一般多媒体课件不具有课件部分画面放大的功能。放大演示器软件运行后, 将鼠标指针指向需要放大的区域时, 按下CTRL+1组合键, 课件该区域立即放大显示, 此时滚动鼠标滚轮可改变放大倍数, 若要退出放大状态, 按ESC键即可。同时, 右击托盘中的软件图标, 选中“ZOOM”标签, 可以对放大演示器的默认放大倍数、快捷键等进行重新设置, 如图3所示。

第四种:探照灯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最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大多数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 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可能吸引他们, 都会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探照灯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 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多数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问题, 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目标上。探照灯软件运行后, 会看到以鼠标指针为中心的一个圆, 该区域呈高亮度显示, 周围区域作暗化处理, 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关注高亮区域了, 如图4所示。

格式条款固有弊端分析 篇9

一、背离契约自由

“契约自由是指市场交易双方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 自由地订立交易契约。”[2]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交易规则, 也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意义上, “契约自由主要表现为缔约自由、缔约对象的选择自由、契约内容的决定自由、契约变更与解除自由和契约方式的决定自由。”[3]格式条款的出现, 背离契约自由原则,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缔约自由受限制

缔约自由是指缔约双方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与对方缔约。这是契约自由的基础。而格式条款一般是具有经济、政治强势或者垄断地位的一方制定, 而条款提供方所控制的产业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或者公用事业性行业, 如邮电、通讯、银行、电力、供水、供气、供暖、医院、交通等行业。“在我国, 对于以上特定行业的条款提供方, 法律规定该主体负有强制缔约的义务, 即此方合同当事人在条款相对方提出要约的时候, 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4]同时, 理论上, 相对人起码有“要么同意, 要么拒绝”的自由选择权, 但实际上, 条款相对方尤其是普通个体消费者是不得不消费这些生活必需品或公共服务, 这样条款相对方也就只有“同意”这一种选项, 如电信行业制定的包括有月租费、来电显示费、漫游费等手机费用的格式条款, 虽然专家证明漫游并不增加运营商的成本, 月租费、来电显示费的收取也没有任何依据, 但是电信行业一直收取此类费用以赚取可观的利润, 而应现代通讯需求, 消费者又必须用手机进行必要联络, 只能无可奈何选择“同意”。因此, 格式条款的出现, 对于缔约双方的缔约自由都有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这是格式条款背离契约自由的集中表现。

(二) 缔约对象的选择自由受限制

缔约对象的选择自由是指交易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与“谁”缔约。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决定了交易当事人可以任意选择交易对象。但是, 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 资源逐渐集中到少数几个大财团手中, 形成行业垄断, 它们往往为了避免“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 而形成“攻守同盟”, 制定统一的格式条款。作为交易中势单力薄的相对人, 特别是个体消费者, 如果选择缔约, 其实也就选择了财团内部为数很少的主体为缔约对象, 尤其在国家允许的特殊垄断行业更为显著。例如我国消费者如果要用手机, 只能选择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运营商, 而这三家的服务及收费标准又基本相同, 消费者的选择自由毫无疑问受到限制。所以, 格式条款的使用, 对于弱势一方缔约对象的选择自由, 其实已经有了较明显的限制, 这是格式条款背离契约自由的主要表现。

(三) 契约内容的决定自由被剥夺

契约内容的决定自由是指缔约双方有权决定所缔结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 所有契约条款都是双方合意的结果。而格式条款恰恰是一方事先拟定、不与相对方协商的条款。“一般情况下, 条款提供方往往在经济、政治方面占有优势, 在社会的某一行业处于垄断地位, 可以通过使用格式条款, 谋取垄断利润, 这本身违背合同的自由原则, 这种不平等性是用合同形式上的自由掩盖了事实上的不自由。”[5]所以, 从格式条款的本质 (单方意志性的定型化契约条款) 能清晰地看出, 条款提供方享有着对契约内容的“绝对”的决定自由, 但这种自由是以条款相对方的“绝对不自由”为代价的, 这也正是格式条款成为“众矢之的”的主要原因, 进而成为格式条款背离契约自由的最关键表现。

(四) 契约变更与解除自由被限制

契约变更与解除自由是指缔约双方有权在合同成立后的任何时候通过双方合意变更或解除合同。这是对契约内容的决定自由的延伸表现。正像契约内容的决定自由一样, 格式条款的出现, 打破了契约本身所体现的双方意志性, 而成为条款制定方单方意志性的产物, 因此, 缔约时条款相对方只有“要么同意, 要么拒绝”两种选择, 缔约后如何变更与解除合同也只能按照缔约时所签定的格式条款要求来完成, 而由于变更与解除合同的条款本身, 是条款提供方的单方意志的体现, 所以条款相对方对此没有任何实质的决定自由, 完全处于“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的尴尬局面。例如某民航格式条款规定, 打折机票一旦售出, 旅客不得退票。如果退票, 只能退还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民航旅客对此解除条款颇有微词, 却无可奈何。所以, 契约变更与解除自由被限制, 是格式条款背离契约自由的延伸意义的表现。

(五) 契约方式的决定自由被剥夺

契约方式的决定自由是指缔约双方有权决定合同缔结的形式, 如可以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者其他特殊形式。格式条款是以条款提供方预先拟定并予以公开公示的书面形式为一般, 以口头形式及其他特殊形式为例外。当然, 这里“书面形式”是广义上的书面形式, 主要表现有纸质合同、店堂告示、电子显示器公告、网络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介质, 但这些介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能够留下痕迹, 并且能够反复使用, 具有证据证明力。由于缔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高度统一性, 所以, 不论何种缔约方式, 都是由条款提供方决定的, 而条款相对方如果同意缔约, 也只能在接受格式条款内容的同时, 按照条款提供方的形式要求完成缔约。这样, 条款相对方契约方式的决定自由被剥夺, 这是格式条款背离契约自由的又一明显表现。

二、违反实质公平

公平表现为“于利益不自取过多而与人过少, 于损害亦不自取过少而与人太多。”[6]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中, 占有垄断地位的行业、企业相当多, 在利益的驱动下, 出现了大量不公平的格式条款, 在电信、邮电、运输、保险及一些公共事业等行业尤为明显。正如有学者所说:“格式条款在发挥着提高交易效率的优点的同时, 也日益暴露出恃强凌弱、合同权利失衡的弱点。”[7]这个弱点的核心就是违反实质公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体地位不平等

格式条款毕竟是合同条款, 所以缔约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可以理解为形式意义上的平等。这里所指的“不平等”是经济地位或交易地位上的不平等, 即实质意义上的不平等。因为格式条款是条款提供方单方意志的体现, 排除了条款相对方参与及决定条款内容的自由, 与其说是条款相对方接受了格式条款, 不如说条款相对方不得不屈服于处于经济、政治优势地位或垄断地位的条款提供方。所以, 格式条款是形式意义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意义上的不平等。这种主体地位实质意义上的不平等, 将使原本合同权利义务公平的“天平”, 出现了“一边倒”的失衡倾向, 而此倾向也为结出侵害条款相对方合法契约权益的“恶果”埋下“种子”。“正如一个西方经济分析家形象尖锐的描述:一个普通消费者与一个公司的交易无疑是一个手无寸铁者和在一个手持尖刀顶着其喉咙的强者面前完成交易。”[8]因此, 主体地位不平等, 是格式条款违反实质公平的基本表现。

(二) 风险分配不合理

“著名经济学家斯密提出‘人人为己’的基本假设, 而耶鲁大学的威廉森则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人不但自私, 而且一有机会就不惜损人而利己’。”[9]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基础动机, 再加上条款提供方手中有条款制定大权的“尚方宝剑”, 那么他在制定条款时不合理地分配交易风险就成为意料之中的事。风险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 条款提供方在制定条款时通过责任转嫁的方法, 尽量减轻或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 降低自己在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商业风险。如有商场在其“存包须知”中规定:寄物柜属于服务性质, 不负保管及赔偿责任。其实, 既然商家提供此项服务, 就应对顾客的财产负保管责任, 这是由其在先行为引起的必然法律责任, 同时也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的必然法律责任。其二, 条款提供方在制定条款时规定不利于相对方的条款, 尽量限制相对方的权利或者加重相对方的责任, 从而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如有线电视《用户须知》规定:用户必须按规定自觉向本台缴纳收视维护费, 不得拖欠或拒付。1-3月份为年度收费时间, 逾期三个月不交费者, 切除信号, 又需重新使用者, 必须另行申报, 缴纳开通手续费50元。此规定中预交收视年费、迟缴三个月直接切除信号、复通另行交费都无法律依据, 其实质加重了用户责任, 却实现了自身利益的绝对保障。其三, 诸多霸王条款的制定, 如:1.对相对方处以滞纳金、罚款、罚金的规定, 如商场中的“偷一罚十”店堂告示;2.随意缩短或延长责任期限的规定, 如商家缩短“三包”期限;3.任意将相对方的义务与其权利绑定, 如物业管理合同条款规定, 物业公司将物业管理费与水电费捆绑收取, 对拒绝缴纳物业管理费的住户, 物业有权停水、停电;4.强迫交易的规定, 如购买车辆第三者责任险, 必须购买车辆损失险和玻璃附加险, 否则不予办理等等。因此, 风险分配不合理, 极大干扰与破坏了正常的消费秩序, 严重危害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是格式条款违反实质公平的集中表现。

(三) 利用技巧投机

格式条款的提供方担心“明目张胆”地侵权会招致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和集体抵制。于是, 很多格式条款或格式合同的提供方精心设计“文字游戏”, 如利用生僻难懂的术语、冗长繁杂的论述或细小难辨的字符等技巧, 把不利于条款相对方的内容“包装”, 使其复杂化, 相对方往往在没有理解条款内容, 甚至根本无法注意到条款细节性内容的情况下, 就与条款提供方“稀里糊涂”地签约了。例如保险格式合同中有些条款措词晦涩难懂, 冗长累赘, 如保单现金价值等术语, 使消费者很难读懂条款;条款内容冗长, 特别是一些除外、免责条款, 保险营销人员没有做好特别提请注意的工作, 投保人很少仔细阅读, 匆忙签单。一旦出险, 保险理赔时扣这免那, 让保险消费者感到买保险总是保险人说了算, 很无奈。其实, 条款提供方利用技巧投机的目的显而易见, 只是希冀为自己肮脏的躯壳披上“美丽的外衣”, 实际上只是格式条款违反实质公平的外在表现。

总之, 格式条款背离了契约自由, 改变了当事人平等的缔约地位, 强弱对比明显, 为强者剥削、欺压弱者留下祸根;同时, 违反了实质公平, 往往损害条款相对方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使市场经济的公平状态受到强烈冲击。因此, 格式条款的固有弊端也决定了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规制。

参考文献

[1]朱晓辉, 朱勇.格式合同法律规制评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4, 23 (2) :92.

[2]杨蕙馨, 张治军.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以山东省为例.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2004, (1) :31.

[3]赵旭东.合同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14.

[4]赵旭东.合同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51.

[5]王永纪.试论格式合同与格式条款.2007-11-22.论文天下论文网.

[6]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69.

[7]杜金基.论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2007-11-22.论文天下论文网.

[8]吴元国.格式合同价值之研究.2008-12-20.法律论文资料库网.

现行小学语文课堂弊端探析 篇10

一、课堂导入花样老套

很多老师上课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昨天我们……,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继续……”看似承上启下,听起来也觉得顺耳、舒服,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也表明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系融洽,地位平等,学习的氛围轻松喜人,可是听多了就觉得老套乏味。即使是最新颖的课堂导入,如果每个老师每节课都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个导入方式,学生的兴趣还能被激发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就像每个孩子都喜欢吃肯德基一样,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天天都吃肯德基,我想要不到几天这个孩子也会没有了胃口。所以,我觉得课堂导入如同孩子吃饭一样,要经常换换花样,那样才有利于激起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有的老师在这个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有位老师在执教《虎门销烟》这一课时,开始没有出示课题,首先用课件出示了罂粟花的图片,问学生是否认识这种花儿?问学生这种花儿美不美?第一个问题学生都没有作答,只会啧啧称赞这种花儿漂亮。这时这位老师在花儿的边上出示了罂粟花和罂粟花的一点简介,内容如下:罂粟花外表娇艳美丽,他们的果实被不法分子用来制成一种危及生命的毒品——鸦片,人们也称它大烟。看完简介,称赞声嘎然而止,孩子们的表情立即凝重起来,那位老师乘势追问:“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也一定见过或者听说过鸦片的危害吧,如果现在有一堆鸦片放我们的前面,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交给警察,有的说把它扔了……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说:“在清朝政府,有大量的鸦片流入了中国,残害着中国的百姓,我们看看当时的禁烟英雄是怎么做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虎门销烟》。”这位老师的开篇非常夺目,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课本,学习的欲望也得到很好地诱发,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提问要能留白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课堂提问有两种我不认可的现象:第一种现象是有部分老师问题还没有问完就立即“请某某同学说”;第二种现象是老师还没有提问题,就先点名,等这个同学站起来之后才提问题。这两种现象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教师都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我觉得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留足时间给孩子思考,只有等学生认真思考了才能够作出相对比较满意的答案。如果和第一种现象中的老师一样一问就指名学生答,说出的答案一定欠思考,当然也有可能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没有深度,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知道答案,那这种现象也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尽量不提。而第二种现象中老师的方法更加不能取,先点名再提问坏处更多,这种现象不光是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的问题了,关键是老师先点名再提问,点名在前,提问在后,没有点到名的同学或许就不会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更别说动脑思考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先提问再点名,即使老师最后只喊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我想其他同学也不敢怠慢,也一定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在前,再合理留白,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思索。

三、点名方式灵活多变

我还发现有的老师在喊学生发言时,又不是借班上课,请学生发言时方式唯一,无论是喊谁回答,都是手一指说“你来”。有的时候由于手指的方向上有很多的学生,还常常出现老师一声“你来”后,几个学生同时站起来回答的现象;也有的时候几个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站起来,因为大家都不确定谁是老师所说的那个“你”。这时老师还会走近一点再次用教棒指着那个心目中的你又一次说上一遍“你来”,听课者是想笑又笑不出来。上述画面应该说是老师频频出现“你来”后造成的小问题。我觉得一节课中老师总是“你来”,会让学生听得乏味,我猜这位老师的学生课后一定会给这个语文老师起个“你来”的小名,而且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着老师的言行举止,教师词汇的贫乏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交流,当然也会影响整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同样是点名,如果改成“请某某回答”、“我想听听某某同学的想法”、“某某同学你来告诉大家”,等等,那该多好呀。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势必会感染他的学生,在老师很好的示范之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大步前进。

四、传授内容合乎科学

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否则将会误人子弟。记得有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执教《蚕姑娘》一课,老师在讲到茧子里面的蚕姑娘变成蛾姑娘后,为了拓展知识,在后面补充了这些蛾姑娘几天后又都产下了蚕卵,蚕卵经过一个冬天再孵化出小蚕……其实这位老师的意图是好的,可是补充的知识却有科学性的错误,正确的知识应该是蚕吐丝结茧后形成蛹,一周以后蛹化蛾,从蚕窗里钻出茧壳,雌雄交配,雌蛾产下受精卵,蚕蛾留下后代后不久就会死去。如果这位老师事后不更正,这些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永远地留下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凡是蚕蛾都能够产卵。所以,教师讲每一个内容都要首先保证授课内容的正确,否则会贻害无穷。

动车事故折射体制弊端 篇11

市场化以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为标志,中国高铁融资、建设方面以市场化为名集聚社会资源,却没有让市场主体进行公平竞争,分配权、管理权没有走向市场,一切利益在体制内部分配。

一位资深铁路工程师表示,工程建设的模式无非两种,市场和计划。中国没有实行市场化,却有自己的质量保障方式。以往靠部门内部的官僚程序进行制衡,铁道路内部的规划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部门互相箝制,往上一层各部委之间出于权力考量、出于本部门管理范围的扩张互相箝制。但目前却陷入非市场与非计划尴尬境地,市场化改革没有根本推进。

温州动车事故中饱受质疑的行车安全监控由四家公司各据一方。铁道部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铁路部门对行业产品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生产企业的规模、经营实力等方面……还表现在对行业企业、行业产品进入国家铁路市场采取了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并通过一些行业管理政策来调节行业产品的供应。”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系统却有全球落后的管理系统,出现恶性事故就可想而知。

超市营销渠道弊端分析 篇12

俗语说:店大欺客, 客大欺店。营销界也是这样, 现在很多行业渠道商的实力已经赶上或超过了生产厂商, 厂商已经经常不得不看渠道商的眼色行事了。渠道商有着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 它可以左右逢源, 可以同时和几个厂家合作, 进可攻退可守。在市场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 来自渠道的促销及推荐的效应甚至已经超过品牌产品卖点本身的诱惑, 特别是在那些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渠道的态度取向就直接决定了谁的胜利。

大型连锁店、连锁超市正是目前渠道中的主力军。它在这几年可谓风光无限, 在一轮轮变革中, 超市渠道作为一支正在崛起的新兴势力, 正愈发强烈的谋求自己在整个通路上的话语权。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 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 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自1994年开始, 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 其中2000年比1999年增长53%。连锁超市超过百货店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主力。

但超市渠道的光环好像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逐渐散去, 其最开始时对其他渠道的摧枯拉朽力量也已逐渐消失。作为销售渠道的一种, 它在成长期的发展高速度, 因为成熟期的来临已逐渐放缓, 在其优势被人们充分认识以后, 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超市渠道作为传统通路的破局者, 在变革中陷入了角色的自我迷失, 在整个通路上, 它开始扮演着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小孩”。

一、经营者心态变化

超市渠道作为一种经济事物发展壮大以后, 和以前的其他种类的经济体一样其经营者也会逐渐的骄傲起来, 已完全丢弃了最先的谦虚的姿态。对供应商已从以前互利的平等地位升到了绝对优势的地位。有几个供应商敢对超市渠道说不字?有几个供应商不被超市套住货款?国美和一些大型电器厂商的矛盾就说明这一点。大型超市对供应商的态度这几年已狂到极点。对顾客, 大型超市的剥削也不在话下。每一个大型超市的开幕都是轰轰烈烈, 送购物券, 送积分, 送现金, 打折等等现代促销活动搞到极致, 真恨不得和顾客成一家人, 唯一缺乏的是对顾客的诚心, 因为这些活动里面大部分存在对顾客欺骗的技俩。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不是在短期内向顾客献媚, 而是对顾客永恒的追求。大型超市的经营者学会了现代营销的暴富模式, 不知是否也学会了现代营销急功近利的心理。经营者心态的变化正是一个行业或企业变化的先兆。

二、产品缺点逐渐显露

产品品种繁多从理论上说是大型超市优于其他经营渠道的特点之一, 货架式摆放比传统的柜台式摆放节省更多的空间, 当然可以摆放更多的产品, 怎么可能有产品劣势呢?品种繁多是大型超市的特点, 但同样存在缺点。

(一) 产品特色缺乏。

大型超市讲究规模效益, 顾客大众化和产品货架式摆放, 就使产品缺乏特色, 一些个性化产品和高档产品在大型超市中就很难有好的销量。大型超市还由于其宣传的价格优势而将过多的价格压力转嫁给了供应商, 供应商就必然在产品品种上有所选择, 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就会有所保留, 这几年在大型超市周围涌现的特色商品专卖店说明了这一点:特色产品的缺乏和特色顾客的流失正使超市销售渠道缺乏新意。

(二) 产品品种缺乏。

由于超市销售渠道过高的费用和产品销量考核必然使许多商品不能进入或逐渐退出超市, 一些利润薄的生活必需品就会因为这个原因在此不能立足。品种的减少使货架利用率已远没有想象中的高,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经常可以看到某种单一商品占有大面积的货架。

三、规模劣势正在形成

由于规模而带来的各种优势是大型连锁店、连锁超市之所以称为新渠道的原因。但是总体规模过大必然也会和其他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一样带来诸多问题, 如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商品配送问题等。腐败问题也是其中之一, 这一现象已在许多连锁超市发生, 比如供应商和采购部门关系好, 产品的供应价格高也不成问题, 这是大家默认的。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同样摆在超市管理者的面前, 因为它的管理成本也会随规模扩大而逐渐升高, 这同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没有任何特权。

单一规模过大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追求一站购物, 追求大而全就会增加营运的难度;大超市为了能让顾客看到更多的商品而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往往将进口和出口的距离拉大, 这样有些时候在大型超市购物反而更不便利。

四、价格劣势比较明显

大型超市主要优势是由于其规模和商品陈列方式而产生的价格优势, 这是超市不断扩张的理论基础, 是每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开业时着重宣扬的, 也是每一个顾客最初普遍认为的。但大型连锁超市许多商品价格并不低, 甚至高得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第一, 供应商的成本高。进店费、单品费、摊头费、店庆费等等诸多费用以及资金占压的风险使供应商如果想赚钱就得加高他的供应价。各种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等不尽相同, 超市的采购部门就是想得到最低价也只是个别产品的, 总体的采购价格肯定要高。水涨船高, 这时候消费者能拿到较低的价格吗?第二, 超市的经营者出于本身利益的考虑, 除了在某些商品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之外, 其他的以市场的正常利润销售, 甚至高利润销售。

总之, 大型超市正在走向平庸。它的独特的“变革者”身分, 让人们一直觉得它们很“强势”, 他们可以横眉冷对曾经不可一世的厂家, 可以任意宰割被认为不可逾越之天堑的经销商, 然而它们也有自己落寞的时候, 因为在它们内部, 也有竞争。如果自己的模式不能在价值链上整合够多够优良的供应商资源, 如果自己的卖场格局和营销举措不能赢得消费者的欢心, 它们也会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

如果说“大鱼吃小鱼, 快鱼吃慢鱼”, 是商业竞争永恒不变的主题, 那么对于终端零售商而言, 他们的通路挑战, 往往不在于自我的模式, 而在于经营。零售商自我的成本管理和营销管理, 将会在未来与厂家的协同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谁能够在竞争中将自己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高到一个为同行所敬仰的水准, 谁就将屹立于未来终端变革的鏊头。

人们所羡慕的沃尔玛超市、家乐福超市的超大规模只不过是由于其经营管理能力的高超, 而不存在连锁超市这种营销渠道胜利的必然。就像汽车行业有通用汽车、软件行业有微软企业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一样, 这些行业中同样存在无数的中小企业和被淘汰的企业。

【考试弊端】推荐阅读:

弊端应用07-18

弊端分析05-25

网络弊端06-21

技术弊端06-23

弊端对策07-09

核算弊端08-14

教学弊端09-08

传统弊端09-14

存在弊端09-24

弊端07-13

上一篇:水利移民安置规划下一篇:贫血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