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弊端

2024-06-23

技术弊端(精选12篇)

技术弊端 篇1

科技的进步使农业技术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现代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 通过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使人类摆脱自然气候和灾变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但是,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以工业发展为基础, 即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机械和技术的供应链。农业逐渐开始过度的依赖工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合理的使用现代化技术为农业服务十分重要。

1 现代农业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1 现代农业技术与实际生活相契合

工业革命以后, 科学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作为创收的手段。当前, 无论是农民自身, 还是国家的权力机构、企业或者科研人员, 都对现代农业技术饱含憧憬。因此, 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使得现代农业技术与实际生活越加契合[1]。

1.2 现代农业技术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方便

应用现代农业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还可以促进农业本身的发展, 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使农民可以在正确的引导下使用各种高科技育种和与种子配套使用的化肥, 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通过选择各种适宜的先进农业技术, 不仅方便了生产, 缩短了农业作业的时间, 而且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活动中。

1.3 现代农业技术具有发展性和科学性

现代化的农业技术遵循的是科学性、发展性和功能性的原则, 目的是推动整个农业社会的全面化发展。通过现代化技术整合各种乡土资源, 使新型农业在农村普及, 塑造出来符合科学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农民。因此, “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 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当代的农村、农业和农民自身发生了扭转性的变化, 不仅解放了农民禁锢于土地的人身自由, 也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现实差距, 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 使农业发展更加科学化。

2 过度依赖现代农业技术的弊端

现代化农业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但在农业技术不断普及使用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些过度依赖农业技术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如现代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广泛的投入使用, 最终使农产品的产量难以增长甚至下降。以往的农业技术, 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等的限制, 尚处于依赖土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辅助农民实现增产。因此, 在该阶段, 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是和谐关系;现代农业中, 各种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使用, 是的农民盲目的追求生产量, 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2]。随着能够实现增产的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大量投入使用, 导致土地逐渐出现疲态, 过度的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给土地造成了破坏。因此, 过度的使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产生了部分异化的问题, 具体如下。

2.1 土地的异化

自20世纪以来, 各种新型的农业技术越来越具有生物学的特征。当前, 人们注重化肥和饲料的改良。随着基因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 人类培育出了各种新品种。如杂交育种以及诱变育种等, 但改良后的饲料在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 也会破坏到土地以及植物法的原有状态。此外, 农药和化肥等对土地甚至是整个生物链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2.2 农事劳动的异化

在传统的农业中, 人民更加重视的是天时、地利及人和的情况, 现代农业则更加注重依托于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操控天气, 如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缓解旱情等;同时, 以各类农药和化肥对土地进行催化, 通过相关专家的判断和推测影响着整个农业活动。因此, 科技在不断帮助农民调节出农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的同时, 从某种程度上说, 农民也逐渐从劳作者和收获者转变成为农业的参与者和施行者。

2.3 农民自身的异化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各国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省时省力的完成农业生产, 其中, 拖拉机的研制和投入使用是农业渗透工业化的开端。机械化的大生产使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甚至逐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业商人”。但是, 也有一大部分农民应在城市的完全工业体系中难以生存和发展, 被城市遗弃。

3 完善农业技术的有效策略

3.1 进行农业科研的相关机构的改革

进行农业科研的相关机构的改革, 一方面, 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借鉴各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业发展特点, 建设出全面化的农业科研平台, 通过不断提高各种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增加收益, 有效避免各科研机构之间的重复研究和恶性竞争行为的出现, 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和科研技术的科学结合。此外, 相关部门应该注重肯定农民的农业主体地位, 只有使农民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农业生产, 才能提高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科技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最终实现农业推广、技术研发与农民需求的紧密结合。

3.2 构建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当今, 信息已经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现代化农业而言, 信息已经作为一种基本要素, 是积极的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手段。构建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革新农村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推动农业各部门与多媒体以及多运营商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二是扩大农业信息服务的覆盖范围:相关部门应该构建出电台、电视、电话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的平台。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立并完善出重要农产品的安全预警体系, 通过提高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病虫害的有效预测及预警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活动所需各种资源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督力度[3]。四是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坚持我国政府的主导地位, 科学进行市场运作, 提倡多元参与的模式, 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打造全面化的服务性信息平台, 最终实现农业信息的长效机制管理。构建农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可以使农业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配合, 打破部门间的界限, 最终实现农业各部门数据的高效衔接和共享, 使农业信息全方面的为人民服务。

3.3 健全创新农业技术的保障性体系

当前, 很多农业比较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农业技术的创新, 不断推广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及措施, 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国是农业大国, 正处于发展阶段, 借鉴发达国家在创新农业技术中的经验十分重要。相关部门应建立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并在国家法律的保障条件下, 建立更为合理的农业教育、推广和科研体系三者间相互协调, 构建成为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科技管理系统。

4 结语

综上所述, 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平衡和稳定发展。农业本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互动和改造的生产方式, 即农业可以依靠自然给予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产品, 而人类则可以依靠自然, 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实现收获生活必需品的过程, 农业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乡土性、劳作性以及有限性。因此, 人类应该认真反思现代农业技术的弊端, 避免采用征服自然的方式过度地向自然索取, 进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敬忠, 王为径.规训农业:反思现代农业技术[J].中国农村观察, 2013, 1 (2) :6.

[2]孙旭光.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推广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1 (23) :215.

[3]陈慧文.试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问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 :8.

技术弊端 篇2

1. 阶段侧重,稳步发展

口语分主动口语(active oral speech)和被动口语(passive oral speech)。主动口语指的是“说”,是理解言语的吸收或输入过程,属于领会式掌握语言;被动口语指的是“听”,是理解言语的吸收或输入过程,属于领会式掌握语言。主动口语是在被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是口语交际中密切相关而形式上截然不同的行为过程。由于口语能力呈阶段性渐进发展,因此,在一定阶段必须采用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手段,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并逐渐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初始阶段的活动主要在于提供可理解的输入去发展听能; 到了高中,学生大都基本达到言语形成阶段,此时的口头表达则更为重要。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之后,教师的输入难度也应相应提高。单就肯定评价而言,对于初中生可以多采用Very good/OK以外的其它表达。如:Well said/done/written! Marvelous! Excellent!等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运用他们已有的能力。譬如,新生刚入校,一方面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和好奇,同时还可能受自我展示的驱使,出现英语口语交际中想说而不敢说、想说好而说不好等矛盾心理。此时此刻,正是师生融洽交流的良好时机。利用寒暄、介绍、道歉、赞扬等技巧启发学生开口说话,鼓励他们该出“口”时就出口,可以尽早摆脱外语学习中的“沉默期”,促使口语能力的形成。事实上,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之后,如果能有效地运用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多数情况下可以保持交际的持续进行。当学生越来越多地生成外语时,他们的口头表达对其他同学也形成了自然的、可理解的输入。

2. 变换方式,趣化课堂 外语口语不能一听即通,流利说话的能力同样不可能与生俱来,也很难在教学中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习得之后而自然形成,继而启动流利的话语。习得(Acquisition)即无意中获得,是口语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自觉的语法学习或认知学习。因此,口语教学中的每项活动、每个话题都必须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活动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口语其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提问。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应当变换方式、适可而止; 提出的关键问题应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准备和讨论。除了“教师问、学生答”之外,还可采用“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或“讨论式问答”等模式实施课堂口语活动。譬如在谈及未来生活(Life in the Future)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采用类似以下独白:Can you imagine what our life will be like tomorrow? When we do some shopping, we can merely stay at home waiting. If we are ill, we won’t have to go to a doctor or a nurse. Can you guess how?类似以上方式,能够诱发学生展开想象和提出问题; 中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如:求职(Jobs)、旅行(Travel)、天气、体育(Sports)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活化为实际,让学生就其充分发表看法和见解,趣化

技术弊端 篇3

关键词:园林施工;科学技术;弊端;解决措施;

一、城市园林施工技术中的弊端及问题

1、对施工整体把握不够

任何施工规划,在施工前都会有明确的施工方案,不仅央视的“裤衩楼”,就连农村的小平房,在施工前,都会有相应的图纸。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施工方案的情况。虽然古语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但毕竟经过现场勘查及研究人员认真比对的施工方案,不同于满纸讲道理的古书,前者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往往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理念及配合出现了问题,导致施工整体把握偏离的目标,出现工程被迫停工的局面。

2、施工人员重视不够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园林不同于摩天大楼,设计方案及预算方案、投入力量等方面,都显得有些“小儿科”。这导致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误以为,园林施工其实就是修剪草坪,种植树木,小学生都能干的事情。这种想法,会让他们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意无意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

3、施工设施更换力度小

正如前文所说,园林施工中,也会运用到一些技术手段和施工设施。虽然对园林的建设,各级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然而,真正落实在更换施工设施,提升施工技术手段方面的预算还比较小,这也导致部分施工技术过于陈旧。

4、后期保养跟不上

提一台新车,开到一定公里数,就需要保养。同样的道理,园林施工也需要后期保养。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对园林的保养实行“一刀切”,有些人对园林养护则采取放任或随意的方法,这些对后期养护都是不利的,园林的保养需要因时因地制宜。

二、农村园林施工中存在的弊端

如果说园林是城市的“肺”,那么对于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农村来说,园林就是“鼻子”。然而,近些年在农村园林施工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

1、破坏经济作物腾出土地种植园林

在農村地区,肥沃的土地是靠天吃饭的农民的命根子,本来园林种植是为了防治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但一些人为了追求业绩,变宝为废,舍远求近,不惜破坏能提升产值的经济作物土地,变成园林种植。

2、施工过程易滋生水土流失

农村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的地方,在园林施工前,如果不制作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及实地地考察,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滋生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会影响其他物种的繁殖,破坏生物链。

3、施工技术难以施展

不同于城市园林建设,在农村,特别是地势较高的地方,大型施工设施使不上劲,只能依靠原始的人力施工,不仅施工效率低,而且对园林施工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4、养护能力差

有些贫困的农村,为了保护当地的环境,进行了园林施工,但后期养护,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无钱可投,造成当地养护能力差。

三、强化园林施工技术的对策

1、施工前应该做好的准备

(1)、施工设计全面统筹

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水土环境等制定相对详细地施工方案。设计人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临现场,对施工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调整。而施工人员则应充分理解设计人员的施工意图,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及时回馈给设计人员。双方就此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对原有施工方案进行一些细的更改。总之,施工方案应该服务于施工过程。

(2)、做好动员提升施工人员的重视程度

针对园林工程的规模大小制定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施工安排,从园林工程自身出发,对于大型的园林工程,从园林企业各部门中抽调出专门人员,这样便于让各部门同项目各个工序有机结合;对于小型的园林工程,则通常采用直线型组织形式,即整个组织是从上到下垂直指挥、统一领导,职责明确,有利于协调工作。

在施工前,充分动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园林方面的相关培训,让其重视起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监督。还有,应根据施工质量,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用制度激励施工人员。

(3)、严把质量关

在施工前,还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对施工原材料和机械设备进行严格检查,若产品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应拒绝使用。同时在采购植物的时候,也应该注明其品名、植物名等,并聘请相关植物专家,对植物物种进行仔细辨别。

2、用新技术包装整个施工过程

(1)、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并随时根据土壤的质量、基肥、植物物种等问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条件允许,可进行先期试验,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跟得上节奏。

(2)、施工设施更新换代

施工设施应该根据施工条件进行一定程度地更新换代,提升施工设施的技术含量,同时因根据自身条件引起一些比较先进的施工器材。尤其是农村地区,在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老化或淘汰的机器,可根据使用情况,在农村地区实现二次利用。同时,政府部门可与一些公益性服务机构合作,来吸收资金或引进相关人才。

(3)、注意附近管线的安排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挖断管线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园林施工部门在规划施工前,应该先与通讯部门、消防部门、交警部门会同协商,对相应管线做好明确标示,同时进行规划得相应调整。

(4)、因时因地因季节制宜

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种植物的品性、土壤的松软度来判断哪个季节种植比较合适。而在农村园林施工过程中,因根据当地的自然、水文、地理、生物等条件,因时因地制宜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施工强度,避免对当地产生二次灾害。

(5)、杜绝与经济作物抢地

与经济作物抢地的事情,发生在农村。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完成施工指标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迫切需要园林陪护的地方,以达到农村园林种植的目标及意义。

3、园林验收要科学合理

园林工程收工验收必须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和工程保修书。施工单位应进行全部施工资料的整理,提供检验报告、工程定期检验记录、竣工图、施工总结报告及工程预算等文件,向验收部门申请验收。验收要遵循园林方面的规范标准,注重对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避免出现方向性、原则性的判断错误,以严谨的态度,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确保园林工程质量合格、圆满结束。

4、园林后期保养要有节有度

(1)、做好排水及灌溉,根据旱涝季节,雨水强度大小,做好园林种植物的排水及灌溉。大雨天及时排水,干旱的冬天,可适当堆积雪块进行灌溉,尤其是寒冷的天气,可根据植物情况,进行刷白。

(2)做好养分分配,根据植物生长情况,把握好时机,对植物进行养分分配,避免枯萎及烧苗情况出现。

(3)及时输液并进行修剪 根据植物自身病虫害的情况,进行“输液”,根据植物茂密程度,进行修剪。

总结: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园林种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这正是推广城市和农村园林种植的好时机,所以应该紧紧抓住这股东风,把园林培植推向市场化。

参考文献

[1] 候肇平.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处理[J]. 科学之友. 2010(10).

技术弊端 篇4

硬盘是电脑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 在计算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虚拟硬盘技术, 从其构成来区分, 包含有:1、使用文件夹虚拟出一个或多个硬盘的技术;2、在内存中虚拟出一个或者多个硬盘的技术;3、网络虚拟硬盘和其他虚拟硬盘等技术。

在本文中只研究第1种技术:使用文件夹虚拟出一个或多个硬盘的技术。并对其技术、作用、弊端及解决进行简明的阐述。

2 文件夹虚拟硬盘的技术

虚拟硬盘的创建过程如下:

2.1在硬盘内建立“文件夹”。如图一所示, 在E盘内的“程序/虚拟技术”文件夹内建立二个文件夹:“新建文件夹 (1) ”和“新建文件夹 (2) ”。

2.2在“驱动器名称”栏选择“[I:]”, 如图二。然后, 点击“新建”。

2.3在弹出的“浏览文件夹”里选“E:/程序/虚拟技术/新建文件夹 (1) ”, 如图三。然后点击“确定”。

2.4在弹出的“驱动器创建”里点击“确定”, 如图四。

然后, 生成虚拟驱动器。如图五。

2.5 打开“我的电脑”, 可以看到, 生成了磁盘 (I:) 。如图六。

2.6 使用同样方法, 重复2—4的步骤, 用“新建文件夹 (2) ”虚拟出硬盘[K:]。

3 文件夹虚拟硬盘的作用

现在的硬盘越来越大, 硬盘内成千上万的文件堆积在一起, 想寻找某个文件都非常麻烦。物理划分硬盘分区也难以规划出以后的应用变化, 而且对硬盘重新分区, 原来收集的资料全部要格式化删除或者转移, 损失极大并且复杂。而虚拟硬盘则可以按照需要随时划分出新的硬盘分区, 并且不对硬盘分区进行物理改动, 物理分区保持不变, 不会被分割成额外的分区。

虚拟硬盘是由计算机中的文件夹通过映像得到的, 打开虚拟硬盘, 得到的是映像文件夹路径中的文件, 因此, 使用文件夹虚拟硬盘可以简化文件的目录, 减少文件的层次, 易于寻找文件, 增加访问速度, 加快工作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文件夹虚拟硬盘的技术, 使得使用者可以随时为任何常用的文件创建出虚拟硬盘。

4 文件夹虚拟硬盘的弊端

所谓“虚拟”有二:其一是能够起到所虚拟的硬盘的功能;其二是所谓“虚拟”的含义是虚假的。而虚拟硬盘的弊端在于:使硬盘容量虚假变大, 误导用户。例如:

1)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 对一个实际为80G的硬盘进行操作, 将硬盘分为C盘和D盘, D盘为60G, 使用虚拟硬盘技术后, 增加2个硬盘分区E、F, 硬盘显示的容量由实际的80G虚假增大到200G。

2) 以台式电脑为例, 对一个实际为100G的硬盘进行操作, 将硬盘分为C盘和D盘, D盘为70G, 使用虚拟硬盘技术后, 增加2个硬盘分区E、F, 硬盘显示的容量由实际的100G虚假增大到250G。

5 弊端的解决

常见的相应更改有:更改“我的电脑—属性”、“设备管理器”、“注册表”、“dxdiag”, 鲜见有其它更改, 而将“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计算机管理”等都予以更改或者隐去的情形极为少见, 而且更改或者隐去的地方太多, 致使多处操作都不能使用, 自然会引起用户的疑虑。

弊端的解决:使用第三方检测软件、检测“磁盘总大小和可用空间均相同”、使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计算机管理”、“向磁盘内拷贝文件”等方法即可有效的检测系统硬件的真实性与否。

有文章建议带着U盘, 在U盘内存入检测软件去查看电脑, 如此去做只能在仅做技术检测的场合使用, 而在商业场合使用则未免会引起贻笑大方。而本文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简便易用且不动声色。

本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参数, 因为不同的电脑内安装的操作系统的版本不同、配置和程序的不同、以及硬盘实际容量的不同, 所以显示的可能不尽相同, 可根据自己的电脑进行适当的调整。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虚拟硬盘技术随之产生, 对硬盘进行虚拟, 可以减少文件的层次, 易于寻找文件, 增加访问速度, 加快工作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使用文件夹虚拟硬盘的技术、作用、弊端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简明的阐述。

信访制度的弊端 篇5

中国的信访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但近些年来,信访制度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信访制度中存在的弊病也显露出来。那么信访制度的弊端究竟有哪些?请阅读以下文章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进入21世纪后,民主政治成为全球各国所追求的目标,更成为我国政府在政治建设中所大力主张和推广的模式。在这一政治建设过程中,信访无论就其地位还是就其作用而言都体现出其独特的重要地位。同时又因为信访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一种政策制度,所以党中央对它也是格外重视,把他列为日常政治工作中的重要项目。XX年,中国政治遭遇了罕见的信访洪峰。对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中国信访工作乃至中国信访制度的现状,探讨一下信访所存在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以及信访未来的发展要求和趋势。

一、中国目前信访的现状

信访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设置,在历史与现实中起到了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维护社会正义的作用。但是现如今,信访制度之所以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是因为它已经进入了两难的困境。据统计:“XX年中国进入了信访洪峰时期,仅从当年7月1日至8月20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到北京市委门前上访的人数就达万人,群体上访达347批;到中纪委门前上访的人员达1万多人次,群体上访达453批,平均每天100多人,最多的一天达到152人,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在这些上访案件中,40%是反映公检法机关问题的,33%和政府行政工作有关,13%反映单位腐败,11%反映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而与此高上访率相反的是极低的信访解决率。据社科院调查显示,实际上通过上访解决的问题只占总问题的2%,这无疑是凤毛麟角。尽管解决的比例极其低,但人们的上访热情仍然不减,上访案件仍居高不下。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信访工作及信访制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和谐的脱节,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适应不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对信访工作及信访制度提出合理化的改革意见之前,我们必须先把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来,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整治。

二、信访工作及信访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针对以上所论述的我国信访的现状,可以从权利、沟通、作用、人员素质和社会等几个角度发现以下问题。

1.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信访案件的处理权限和权利大小的分配上存在着权利划分不合理、权限模糊的问题。我国于1982年制定了《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在《条例》中规定指出在中央一级设置专门的信访机构称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各省、市、自治区一直到县分别设置信访局、信访办公室,相当县一级的企事业单位设立相应的信访工作机构或配备专职信访干部。虽然《条例》明确的划分了各级设置的信访机构,但对每个机构应管辖的范围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群众反应的问题在管理范围上属于本级信访部门,但本级信访部门要么没有处理这类问题的权利,相应的权利在上一级信访部门的手中,要么就是涉及到其他部门如司法或经济部门,没有跨部门作业的权利。这不仅使信访部门发挥不了其原本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无用的摆设。这种情况同时也是群众越级上访现象产生的根源。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央信访部门的负担越来越不堪重负,地方信访部门无事可做。人民群众的问题因为过分集中到中央而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致使群众不满,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社会稳定受到威胁,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信访举报系统和受理机关结构复杂,权利范围交叉,信访程序存在严重的缺失。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设置了信访举报系统,这样做固然是为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检举控告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检举信访的难度,提高了检举信访的门槛。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二:一是宪法和党章的有关内容规定了党员和公民可以依自己的意愿直接向不同层级的各部门中的任何一个反映问题,提出意见。但在实际的信访工作中实行的是“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即检举的问题是由下到上逐级层层上传的,如此一来不仅耗时浪费时间,而且沟通的层面过多,会对原始问题的真实表述产生失真,甚至是信访原件的丢失。这种情况下,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二是从信访举报的受理者来看。”我国有权利受理信访案件的机关部门不仅仅是一个信访局,而且包括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权利机关、人民政府、政府主管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上述部门机关都只是单一的负责自己应管辖的范围,细微琐碎的划分让上访的群众晕头转向,摸不着该到哪个部门检举。至于那种涉及多个部门管辖范围的检举案件,要想得到最终的解决是遥遥无期。

3.信访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信访工作人员在工作态度和工作素质上存在着不踏实和严重欠缺等问题。个别地区的信访部门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更好的更快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上,而是对上访的群众采取处罚手段,希望借此减少上访的人数。这种防民之口的做法,无异于画饼充饥,剜肉补疮,只会造成更大更广更坏的结果和影响。这会大大的降低信访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还会使人民群众对中央形成误解。当然了,信访部门的官僚作风和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素质密切相关的。“现如今的信访工作人员,无论是上级的领导还是下级的办事人员在思想上都对信访工作有一种潜意识的误解,认为信访就是人民群众到处告状、惹是生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信访就是应该致力于减少信访的人数和次数。因此,他们便以为对群众的检举不予理睬或相互推委就可以不了了之。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仅给中央造成更大的麻烦,还会激起人民群众更大的不满,从而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把问题的解决寄托在诸级越级上访上,地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央能够给予解决。信访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高,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4.民间信访组织严重干扰了正规信访部门对于问题的解决。实事求是的讲,民间信访组织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在当事人双方之间穿针引线,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了问题;有时他还代人民群众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能比较容易的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民间信访组织调解处理的事情无论是其程序还是方法都没有正规的法律依据,甚至是民间信访组织自身就是不合法的。这样一来,被解决的问题就没有任何的法律保护可言。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也无法得到正规的法律保护和援助。

三、信访困境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解决途径:

1.明确权利归属,进行系统内部的部门整合,加大信访部门的权利。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基层的信访部门拥有的自主权利太少,上级主管部门和中央手中集中了过多的权利,而且从我国整体的权利划分上来看,信访这部分所拥有的权利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使信访工作一直处于公检法工作的附庸。中央和层次较高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放权于基层的信访部门,加强基层信访部门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加大对信访程序的设置力度,这样可以把大部分问题在基层就解决掉,而中央和高层次的主管部门只需批阅事件的最终解决结果并备案即可。中央和高层次的主管部门只保留对重特大事件的直接处理权。对信访检举系统中各部门各自管辖、各扫门前雪的现象,美国白宫的信访部门设置具有很大的可借鉴性。白宫只设有一个专门处理信访的部门,下设四处,分别是分析处、答复处、问候卡处和有关官僚福利等问题的针对处。我国的信访检举机构也可以只设一个信访局,下面也可以只设分析处,用来对信访检举案件进行分析归类,对涉及相关单位的检举可以转发给相关的单位,再设一个答复处,负责将调查的结果和做出的处理意见一一答复给相关的人民群众。这样设置部门不仅可以方便人民群众检举,而且可以防止相互推委扯皮,达到政令统一的效果。

2.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支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精的信访工作队伍对作好信访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呢?第一良好的政治素质。一名称职的信访干部首先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将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而且还要能正确的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政廉洁、勤政为民、秉公办事,不徇私枉法不受贿,同时还要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的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信访工作。第二要有浓厚的群众感情。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群众工作,这也就要求一名信访工作者要想称职,必须要有浓厚的群众感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在信访系统内部加大教育力度,彻底整改官僚作风。在信访系统内开展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通过政治学习、经验交流会和批评自我批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信访工作人员深刻意识到官僚作风的危害,从自身的思想上、言行上来抵制官僚作风。另外,还应该加大人民群众对信访部门的监督力度,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监督意识不强,用于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太少,才助长了官僚作风的形成。应该通过普法教育来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维权意识,努力扩大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让其自觉的把对信访部门的监督当成一种权利来行使。

4.在信访工作中实行首长负责制,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上级领导干部对工作是否用心,对下属督促是否严格是直接影响工作进程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信访工作更是如此。应大力主张实行首长负责制,由上到下的抓工作。最好的例子是河南省公安部在XX年11月中对上级交办的160起信访案件的处理。为了处理好这160起案件,河南省公安厅采取超常规的办法,由省厅每个领导直接分片包案督办,省直辖市、县直辖区公安机关领导分包到案,亲自解决;涉案县市区公安局长作为第一负责人也是责任人,承包具体的案件,具体落实工作措施;对每起案件逐案定办案单位,定办案人员,定工作责任,定结案时间,坚持“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停访息诉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从上级领导开始就加大督办力度,这样解决问题的速度自然就快。

5.妥善利用民间信访组织,实现信访部门在角色上的转变。民间信访组织可以秉承自古已经有之的调解传统,充当新时期的“民间调解员”.信访部门可以适当的运用民间信访组织,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必经过正规部门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信访部门的工作量,节约时间来处理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对提高信访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即问题由民间信访组织解决的过程中,正规信访部门应当加大对民间信访组织的指导,使其工作方向一直保持正确,另外还应加大法律和社会舆论对这一过程的监督力度.四、信访的未来及其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信访的现状,学术界主要存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信访取消论和信访强化论。强化论认为当前信访的问题是因为信访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造成的。因此,要解决信访问题就必须赋予信访机构以更多更大的权利并将信访立法。而取消论认为,信访容易导致人治,给信访以法治地位有很大的风险。应该取消不起作用的信访部门而单一的实行法治。

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要想将信访完全取消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将法治引入到信访工作中则是信访工作在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很多学术界的学者所期望的。如果这样的改革措施能够有效的运行起来,不仅对当前非常猖獗的行政侵权行为是一个有力的遏制,对司法腐败都有很大的威慑作用,顺便还可以吸纳相当数量的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

执法为民,执政为民。这是我党政治建设的目标。信访是这个目标是否真正实现的一个衡量的标尺,也是人民群众衡量党中央工作的一个标尺。作好信访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信访的定义

法人、公民或是其他的组织运用电话、书信、传真、走访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或是各个地级的人民政府表达不满,提出有关的意见、建议或是投诉的请求,相关的行政机关部门依照法律进行的活动过程。新中国的信访制度是成立之后设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年来,信访制度一直坚持服务大局的信念,在传达群众的意愿上,合法保护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加强了人民群众同党及政府的沟通交流,为我国的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二、中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1)信访机构多而杂乱且协调能力不足。中国信访的主要机构有人大、政府、党、法院与检察院,五大部门都设立了供群众信访的机构,并且每个系统都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信访架构的多样性能有效的知晓人民群众的疾苦,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不过也会有信访群众同时把一个问题寻找多个机构处理,得到的结果与解决的措施均不一致,可能还会出现互相矛盾的状况。因此制度的复杂便影响了沟通的效率,降低了沟通的质量;再者信访机构间并无隶属的关系,因此信访部门间的关系同所属的部门关系并不一样,便导致信访的系统缺少一致性与完整性;信访的系统内部管制的协调能力也有局限性,容易引起各类矛盾向中央与省级汇集,因而也是近些年群众越过地级的信访机构,导致上访的数量逐渐上涨。(2)信访制度无程序性的规定。信访制度没有程序性的规定,也是导致信访困难的原因之一。首先是信访的程序,虽然有制定相关文件,而且普通的信访也会有先登记。此外,接谈、立案等步骤无程序性的规定,因而导致实际工作无法依据法律信访与处理;其次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面临解决信访的形式与程序不符合法律的问题。例如,应是上级解决的信访问题,但实际工作中,并未按时上报、转送至相关的行政机关进行处理;部分信访的机构对下级附属机关或者是其他的相关部门反复批转同一个案件,相互推脱的现象依然还有;再者现有的信访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信访机构处理事件的时限,导致在实际中群众信访的行为很随意,信访机构也缺少相应监督机制,操作性不强,不能确保信访在处理时的公平性。(3)信访机构权力不受限制。从法律角度而言,信访机构还没有行使行政的权力与职能,在解决信访事项的职能上仍存在局限性。以现在的信访模式而言,信访机构在不具备行使行政的权力的时候,权力大以及不受约束,工作范围扩展至社会的每个领域,以致超出了国家机关赋予的职能与范围。

三、减少信访困境的措施

(1)增加法律的服务意识。提高法律的服务意识。首先应把法律的服务系统渗透进信访的机制里,鼓舞社会责任感强的律师与其他的法律工作者都能参加信访接待的工作。融入其他的中介组织,共同思索信访的制度,通过这样的途径不但让政府的政策透过中介组织使公民顺利的接受,而且让公民寻求了合理有效的途径,消除了与政府的对立情绪,进而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而扶持与激励各种没有政府背景的中介组织加入信访代理的领域,是很有必要的。(2)促进司法独立及提高司法的权威性。促进司法独立,提高司法的权威性也是解决信访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一定要落实好法院在群众信访事件上的审判权力,其他的行政机关不应干扰法院裁决;其次是司法机关不但需踏实、公正,还应走合法的程序、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四、结语

我国的信访制度的发展已经迈进一个新时期,信访是党与群众在工作中组成的重要部分,是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信访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特定的一个机构的工作,更是影响全局的工作,只依附信访机构本身,是无法较好地处理信访问题的。因此,应为完善新阶段的信访工作,真正促进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

参 考 文 献

赵育健.浅析中国信访制度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政建设.XX(8):345~341

罗三奎.当前我国信访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XX(3):9~12

技术弊端 篇6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语文教学领域也是近几年的事,现在在语文教学中成功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有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语文网络互视、语文教师同行交流的BBS、教师个人教学经验交流的博客,甚至现在兴起的盲人自考网络教室等等,因为其本身具有的直观性、鲜明性使学生更为容易接受的优点,被现在的年轻老师们大量的运用,而老一辈的教师则在主要保留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现代教学技术持观望态度,或进行一些尝试。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确能有效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比如上朱自清的《春》,一段春天景物的视频一下把学生带到了莺飞草长的春天;上《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被杀前后的照片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了当时群众的义愤填膺;上《白杨礼赞》时白杨树的照片使没见过白杨树的学生更能从白杨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有的教师误解了语文改革,不知道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仍要保留,以为多媒体用的越多就越是与语文改革挂钩,甚至课件越做越花哨,比如在课件页面插上制作者自己喜欢的背景、图片,这些背景或图片是必须是课堂上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否则就阻碍了学生的视觉接受认知,语文课不是老师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课,把自己的十八般电脑武艺都用上,这样的话就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之下,甚至把语文教学的一些本质的东西给变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在课堂上老师教的东西,多媒体做得花花绿绿,学生接受的信息是多了,但是不停变换的页面却把学生搞得眼花缭乱,让学生少了思考的余地,直观代替思考,想当然代替联想和想象,到最后会让学生形成不进行思维用心体验作者的文本情感的思维定势,这是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相悖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实验)》中提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传统阅读的文化功能在于阅读过程想象力的充分展开。凭借想象力,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才能被还原、转化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也才能被读者理解和吸取。而在多媒体充斥的阅读中,主体的创造性、想象力却受到严重的压抑、消解乃至被褫夺。

多媒体课件对教师备课写教案的创造性培养是一个弊端。马克思说:“人是有惰性的。”的确如此,因为电脑上的资源可以共享,电脑上的教案很多,其中不乏优秀的教案。这些教案教师拿来参考是可以的,去粗取精,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再自己写教案。但是认为网上的教案都是好的,全盘照搬,就为一些思想上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的教师提供了温床,选择网上满意的教案打印下来,再“剪刀+浆糊”两三天就可以把一个学期繁重的备课教案给做完了。教案的撰写在教师工作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师的课上得有特色与否可直接用备课来衡量,没有经过精心的预设,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生成就显得捉襟见肘,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把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及怎么样去应付都应该有预见的。另外,别人的教案是别的老师在基于自己的地区情况、学生情况,乃至当地语文资源利用情况来定下的,直接用电脑上的教案,硬套在自己的班级,要把语文课上得很好,笔者认为还有待商榷。最严重的是直接扼杀了语文教师的写教案的创造性。教案的撰写最能体现该老师的语文教学功底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教案写得怎么样课就上得怎么样,教案也是语文教师最有创造力的地方。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像于漪、李镇西、钱梦龙等都是教案撰写得好继而课上得好成长起来的。懒惰的语文教师可以说是把语文教师这份工作的最大价值性都给丢了,进而把成长为优秀语文教师的阶梯给拆了。周正逵先生说的好:“过去的教师是自己钻研,现在的教师是把教参上的东西贩卖给学生,他不用去钻研。人教社的初中教材给老师提供了四种教参,大本小本,加上教案,光是贩卖这一套东西都贩卖不过来呢,弄得教师越来越懒,越来越退化。‘文革’以前人教社是不编教参的,为什么,因为叶老(叶圣陶)反对。叶老说:‘这个教参是个鸦片烟。’他说开头可能会觉得很好,慢慢就会产生依赖心理,自己不愿意钻研教材了,所以他反对。” 这种做法的影响可想而知,大家都不愿意写教案了,都等着别人的教案,到时候没有教案了这些老师们该如何自处。马克思又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不写教案的语文老师应该仔细体会马克思的这句话。

多媒体教案的运用过多同时也造成了另一个弊端:教师书写能力的退化。粉笔和黑板依然是很好的语文教学手段,不应该丢掉,也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一定非要使用现代教育媒体手段才能表现。在多媒体教案中在同等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的信息量是多了,但是老师用粉笔书写却少了。板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字形美观、流畅的板书使学生赏心悦目,培养了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同时调查资料表明学生在一言一行上是效仿老师的,老师的字写得好,学生的字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熏陶,进而慢慢把字写好,性格情操得到陶冶,形成良好的治学习惯,真正发挥板书的示范作用。而且在老师书写的过程当中学生也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课文中的问题。笔者曾观摩过一次公开课,一节课下来语文教师竟一个字都没写,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多媒体屏幕把黑板都盖住了,在王荣生教授看来这个是要狠狠批评的。君不见现在的语文教师书写技能整体上比老一辈的逊色了,这样下去,语文教师如何在学生面前做好“写好字”这个榜样就成了问题。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书写功底是相当扎实的,在上课的时候他可以课题用隶书,板书用楷书,问题用行书等几种书体互换。这样既可以变换学生的视觉内容,使学生不至于上课看久了产生视觉疲劳,又可以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语文教学改革是把语文从课程论教学论的宏观高度上进行系统地自上而下的推进,但是它与已有的成绩及传统的好东西并不产生冲突,是在已有的好东西的保留上进行的。

我们应当清醒的意识到上述的两个弊端。从哲学角度看,技术是作用于自然的工具、手段及其装置,它体现了某种意志和需要。每一种技术的出现都是源于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或服务于人类某个特殊的目的。因此,技术有两个特征:工具性与价值性。工具性是指技术功能,技术功能无所谓好坏,它是造福人类还是为害众生,取决于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发明和应用它。而价值性则指要对技术的善恶价值进行判断,看它是否体现了人的意志和需要。

在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要看技术是否有利于语文教育,体现语文教学的需要。要清醒的认识到工具就是工具,它所起到的作用只是辅助作用,是辅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更好的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碰撞。任何精美的课件都无法取代学生在阅读上的思考和理解。要保持语文课本身所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现代教育技术如果没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更好开展,少用或者不用,遵循追求实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郑有才,张正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4]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5]傅惠钧.教师口语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技术弊端 篇7

但在多媒体技术出现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后, 在实际的生物实验教学中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 不管是否合适都一概使用多媒体替代学生分组实验或者教师演示实验。不少教师花费巨大时间和精力积极地研究使用不同方法制作各种模拟实验代替课本中的各个学生分组或者教师演示实验, 从而出现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不管什么实验都使用多媒体课件, 甚至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的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的现象。无可厚非, 这样做确实可以让某些实验的教学效果更明显, 如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 将肉眼难以看到的草履虫通过显微镜连接多媒体并投影到屏幕上, 让学生现场看到快速游动的草履虫以及水中的其他微生物, 一滴看起来清澈的水中居然含有那么多不同的生物, 其效果是相当震撼的。但笔者以为, 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 在每一个实验教学中都不加思索地引入多媒体技术, 甚至用多媒体上的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或者演示实验, 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弊端如下:

一、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背道而驰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倡导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其形成严谨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价值观。实验教学是整个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因为怕麻烦、赶时间或出于其他原因, 将学生实验改在多媒体上演示, 用课件的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 觉得那样既形象又生动, 又减少了实验准备过程以及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

二、学生自己不能动手操作, 不能获得直接的感性的知识, 不利于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知识巩固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其明显特点之一就是求知欲强、好奇心重, 具体表现为好奇、好胜、好动, 同时他们对学习内容求新、求奇、求趣, 很多东西刚提及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新课标下的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生物教学中的很多原理、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论证, 课本的设置也十分符合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的, 既有指导性的验证性实验, 也有探究性实验, 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有其重要的作用。

三、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不是教学的全部。生物实验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之外, 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整理分析能力, 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 找出实验成败原因, 并能解释实验现象, 写出实验报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不少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后, 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这是不可取的。传统的实验教学虽然有它的诸多弊端, 但经过多年改进和提炼, 有其精华方面, 不可将其简单否定或随意取代。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上实验课时应该十分慎重地考虑。但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把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但由于二者整合的科学性不够, 课堂上常常手忙脚乱, 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混乱。

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生物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 在实验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这就需要学生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 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长期如此,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 学生无形中就培养了敢于“挑剔”与“批判”的眼光, 敢于对周围事物和课本、参考书提出质疑的勇气, “吹毛求疵”并进行批判,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敢于表达与教师不同的观点, 逐渐养成不畏权威、独立思考的创新习惯, 从而实现完善和超越。

技术弊端 篇8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中的弊端

诚然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中存在着一些弊端,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学生的教育主体性缺失。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 有时会出现过度依赖教学课件的现象, 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 导致学生的教育主体性缺失。部分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 为图方便就只单做一个课件甚至在网络上直接下载套用到实践教学中, 制作的教学课件内容与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严重不符, 这无疑降低了教学的实效。另有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单纯地按照教学课件照本宣科, 将整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 最终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不高。某种意义上来讲, 对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辅相成关系, 两者即可独立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不是任意而为, 只有遵循一定应用原则并采用有效的应用方式, 才能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应有的教育作用。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这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是不可漠视的。因此,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时也应遵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

(二) 养成了学生一定的惰性。常规的课堂教育中, 教师可以一边教, 一边将教学重点列成板书, 以供学生参考和掌握。但是,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这一场规模, 由于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多媒体教学节奏, 常常会导致学生出现两个极端状态。当多媒体播放教学内容速度过快时, 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应接不暇, 过大的充容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继而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等,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当多媒体播放教学内容速度过慢时, 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惰性心理, 在毫无压力的教学环境下使其错误认为自己已经掌握所学, 久而久之则可能会使学生出现逃课现象。教师不能很好掌控多媒体教学节奏的原因有很多, 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较低水平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因此, 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掌控能力和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技术优化应用的策略

基于对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中存在弊端的总结和认识,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化策略, 以供参考。

(一) 明确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现代意义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 确立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 无论现代还是将来都不能取代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假若单纯地使用PPT主导教学, 势必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那么最终将会失去教育的意义。因此, 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在实现教育功能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育实效。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适度使用提问、讨论等课堂教学手段, 打破常规教师教、学生学的僵硬局面,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多媒体教学除了要尊重学生的教育主题性, 还需要遵循必要的因材施教原则, 具体而言, 多媒体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思学生所想、满学生所需、知学生所虑、尊学生所异, 全面了解学生各阶段学习的水平、状态以及需求, 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积极探索出更多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方法, 从而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功能。

(二) 强化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能。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操作, 所以, 强化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此环境背景下,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 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多媒体应用意识和能力。对此学校应对多媒体技术应用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活动, 从而强化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能, 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理论知识学习, 要求他们做好笔记, 并予以监督检查;间歇性地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应用实践训练, 每一段阶段培训完成之后, 由学校主导进行多媒体技术应用理论和实践考评, 采用绩效考核制, 对全体教师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给予表现良好的教师适度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给予考评结果不佳的教师适度处罚, 从而激励教师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 让他们自愿分化部分精力到多媒体技术研究上。另外, 学校还应该将多媒体教学评价纳入到日常教学评价体系当中, 全面分析教师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进行专项培训, 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三) 注重师生的教育互动性。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关键一环。无论哪种形式的教育都依托于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 但是有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过分依赖多媒体, 养成了一定的惰性心理, 他们多是制作一个课件或直接在网络上下载课件, 如此一来违背了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禁锢了教师的思维, 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离, 教师与学生都疲于课件播放和教学内容抄写, 师生之间几乎很少有交流, 最终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为了规避这一问题,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该综合考虑教学课件制作、教学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择取等几个关键因素, 创新多媒体教学模式。就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而言, 情景化教学模式和自主化教学模式已逐步发展为主流,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主导功能, 结合教学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性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主张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辅以必要的沟通手段, 让学生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趣味。

三、结语

总之, 多媒体技术应用大体上是对教育有益的。应该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个问题, 善于发现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中的利和弊, 继而突显利、规避弊, 以尽可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效益。由于每所学校的多媒体应用实际略有不同, 而本文有关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方面的研究不具针对性, 所以各学校应该在日常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式和方法, 以借此提升教育的实效。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改善了教育的环境, 提高了教育的实效。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的,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亦是如此。本文在对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中弊端作出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 就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教育主体性,教育互动性

参考文献

[1]祁艳林.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细节[J].新课程学习, 2012

[2]张丽.探析多媒体在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J].新课程 (中学) , 2012

“应试教育”弊端谈 篇9

第一, 教学思想的片面性。“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模式。考试在教学中起着主导和统治的作用, 选拔作用增强, 教育作用削弱。教学中教师不能做到面向全体, 成绩较好的学生受到偏爱, 而成绩不好或暂时落后的学生受到冷落, 致使相当数量的学生尽管其他方面的素质较好, 但因学科成绩不好而失去对学业追求的兴趣。

第二, 教学环境的封闭性。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各种环境因素会对教学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必须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 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 封闭有余, 开放不足, 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专读圣贤书”, 学科知识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相隔离, 低一级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隔离, 智育与其他诸育相隔离, 校园里死气沉沉, 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第三, 教学目标的短近性。一般说来, 按教学活动的周期长短划分, 教学目标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按教学活动对人的影响程度划分, 有现实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试教育”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 因此, 教学目标的确定只是“立足当前”, 却未“兼顾长远”, 教学目标的功利性、实用性比较突出, 只强调近期目标, 而忽略长远目标, 强调现实发展目标, 而忽略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四, 教学内容的偏狭性。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然而, 在“应试教育”中, 教学内容的确定却是以考为中心, 基本表现为:考什么, 教什么, 学什么, 不考的学科和内容统统甩掉, 考的学科和内容增加课时。教学内容的偏狭导致学生发展畸形, 进而影响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力的形成。

第五,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应试教育”中, 教师往往只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 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不鼓励学生创新、创造, 学生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久而久之, 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定势。这不仅影响学生的现实发展能力, 也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应该看到, 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优劣事关教育质量、事关民族振兴。

第六, 教学评价的唯一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学评价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但在“应试教育”中, 评价对象只有一个, 那就是分数。“一考论成败”“一卷定终身”, 分数高, 一切都好, 分数低, 一切皆差, 分数成了师生追逐的唯一目标, 教学中的“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一把尺子的衡量下全成了题外话, 其结果是使教学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

第七, 教学研究的肤浅性。教学研究有利于探索教学规律, 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在“应试教育”中, 教学研究只限于研究学生如何做才能取得高分, 怎样解题才能趋近考试的标准答案。殊不知, 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教材的知识逻辑特点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等等,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应试教育”中教学研究的肤浅性及表面化使得教学组织与实施无法深入, 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他弊端还有教学环节的呆板性、教学媒体的原始性、教学反馈的单向性等, 限于篇幅, 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传唤”家长弊端多 篇10

一、造成恶性循环

学生一听说老师叫家长, 常常形成心理压力, 学习成绩明显滑坡, 感到人格上受到侮辱, 无地自容, 老师叫家长, 家长回家打骂孩子, 孩子怀恨在心反过来恼恨老师,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教育怎能有成效呢?难怪有些学生在日记中乞求地写道:“尊敬的老师, 我一直怀着担忧的心情, 我任凭给您写检讨, 接受一切惩罚……求求您, 请给我一次原谅的机会吧, 千万别叫家长来呀, 我不希望您那样做。如果他们来, 我的身心会摧残到什么程度, 很难说清了……”看到学生的日记, 真是叫人心痛。不健全的教育肯定培养不出健全的学生, 粗暴的教育、做法, 必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严重伤害。

二、降低自己威信

学生在校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不可回避的。学生犯了错误当然希望老师给予及时、公正、合理的处理。而少数教师将这种教育职责推给家长, 让家长参与到处理孩子的错误之中, 使孩子的心理难以满足, 因而会对老师产生疑问, 老师的人格威信自然会受到影响。再说对于学生错误的处理, 关键是及时帮助他们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从中受到教育, 吸取教训, 提高正确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做人的基本准则, 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育无济于事

家长来到学校, 是因为他们不敢慢待老师的旨意, 再则加上望子成龙心切, 无论自己有多忙、多累, 不管心情如何, 都得乖乖听从, 准时到达。家长被“传唤”到校后, 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对家长随意批评、指责。家长在老师面前必恭必敬, 唯唯诺诺, 把孩子的错误包揽过来, 并且替孩子写保证、订计划、制措施, 搪塞应付。这样做对不守纪的学生并不能起到什么好的教育作用, 相反助长了错误行为的发生。

四、产生自卑心理

学生犯了错误, 被“传唤”家长, 他们感到无奈, 不知何去何从?还哪有心思搞学习, 自尊心、自信心往往受到挫伤, 认为在同学面前矮人一等, 低人三分, 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 学习成绩往往急剧下降。他们还会认为这是老师故意刁难, 有意让他们出丑, 感到人格被侮辱, 结果破罐子破摔, 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还有的学生做了错事会产生畏惧心理, 不敢把自己的错误告诉家长, 于是到校后告诉老师, 说爸爸 (妈妈) 有病或者说不在家, 想从此不了了之。有的害怕老师穷追不舍, 于是便逃学, 离家出走, 甚至走上邪路。

五、养成懒惰习惯

教师“传唤”家长是无能的表现, 把教育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 更是一种懒惰成性、不负责的错误做法。学生怎能信服呢?一个称职的教师, 既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懂而不教, 是严重失职, 教而缺法, 实属糊涂。教育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 为什么偏要选择那种简单、粗暴, 不受学生欢迎而是最反感的方法呢?

革除弊端,纯洁文风 篇11

中学作文的情况不容乐观。

从现状来看,弊端突出,文风不纯,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偏于虚构。很多作文胡编乱造,弄虚作假。具体一点,就是胡编的内容太多,做假的成分太重,以致于不真实,总让人觉得不可信。虽说作文需要大胆想象,需要主观虚构,但想象必须以生活为依据,虚构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因为离开了生活的想象,就只能给人一种做假的感觉;脱离了真实的虚构,就只能给人一种不真的信息。比如,不少学生,为了打动阅卷老师,公然在作文中编造父母双亡的谎言;为了骗取老师好感,竟然在习作中编造冒雪家访摔伤的情节。这些内容听起来非常感人,可又有谁会相信呢?所以,我们要强调真实性,反对虚假性;让作文少一点虚假,多一点真实。其次是过于沉重,有意夸大,故意拔高,过于追求立意高尚,主题崇高。一提起笔,就关乎国家命运;一写到作文,就关涉到人民生活。比如:在学生笔下,一朵小花儿总想着去装点春天,一块小石子总想着去铺就大路;一次考试失利就觉得对不起祖国培养,登山不作赞叹就感觉有愧于壮丽山河。表面上看,学生这样写,立意高尚,主题崇高,但细细一想,就觉得有些肆意夸大的嫌疑,有点故意拔高的弊端。换句话说,就是立意过于沉重,主题过于崇高,所以,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强调立意的贴切性,提倡主题的实际性,使习作少一点“沉重”,多一点潇洒。再次是重于空泛。概言之,就是浮于表面,言之无物,非常“玄乎”,特别“空洞”。虽不能说所有作文都是这样,但这种情况已经相当严重。比如,唱唱高调,没有实际的生活;泛泛而谈,没有实在的内容。写记叙文,很不具体,极不形象,颇不生动。常常是一味地叙述,看不到具体的描写,特别是生动的细节。往往是大段的议论,不断地说理,甚至是空洞的抒情。因而,非常空洞,特别轻浮,极其乏味。而写议论文,也是空发议论,大唱高调。常常是光有总论,却没有分论来阐明,没有论据来论证;或者是光有分论,却没有必要的阐述,没有辩证的分析,经常看到的是大量的叙述,堆砌的事例,甚至是大段的描写。所以,一定要防止空泛性,增强实在性;让文章少一点空泛,多一点实在。

就措施而言,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求真。也就是要回归真实,追求真实。具体一点,要把真实作为作文的第一理念,当作作文的第一生命;我们要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远离虚假才能赢得真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求真不是反对科学的真实,否定艺术的真实,而是追求科学的真实,讲究艺术的真实。换句话说,不是完全原始化的真实,完全无艺术的真实,而是追求科学化了的真实,讲究艺术化了的真实。不是科学与艺术脱离的真实,科学化与艺术化脱节的真实,而是追求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真实,讲究科学化与艺术化相交融的真实。再者是求新。追求新颖,着意出新。因为求新可以避免俗套,超越“沉重”;可以推陈出新,避免老调;可以给人以新鲜感,给人以鲜活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眼睛一亮。具体地说,首先要理念求新。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走在世纪的前面;接受先进的作文理念,运用崭新的理论来引领作文。其次,要实践求新。不仅拟出全新的题目,选择崭新的材料,而且写出新颖的内容,运用鲜活的写法。特别是要追求新颖的立意,提炼鲜活的主题。力图让作文充满现代气息,饱含时代精神。总之,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在“活”字上做文章。最后是求实。不外乎是不说空话,不说胡话。拓展开来,就是不浮于表面,不空于言谈。要深入实际,避免空洞;要讲究实在,避免说教;要有平实的文风,要有实在的精神。写记叙文,不要空洞叙述,要进行实在的描写,特别要进行细节描写;要讲求情节的系列化,追求精彩的小情节。写议论文,不能天马行空,为议论而议论,而应面对实际,为解决问题而议论。不能大唱高调,空喊口号,而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而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搜集和整理鲜活的材料,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具体地说,主要有四点:一要注重面向实际,了解实际情况。二要注重调查研究,不凭主观想象。三要积极向生活学习。四要关心身边的人物,注意新近的事情。

网络的弊端及对策 篇1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这台重达30吨, 占地16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是电脑的鼻祖。但单独一台机器的计算结果往往无法满足需要, 人们希望可以多台电脑能连成一个网络, 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Internet (中文常译为:因特网) 。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ARPAnet, 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最初用于军事用途。它有五大特点:

a.支持资源共享;

b.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c.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d.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e.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 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 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 由此, 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打下了基础。随着PC个人微机应用的推广, PC联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各种基于PC互联的微机局域网纷纷出台。这个时期微机局域网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在共享介质通信网平台上的共享文件服务器结构, 即为所有联网PC设置一台专用的可共享的网络文件服务器。让网络真正飞速发展的事件是1987年商业化互联网的诞生, 在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后, 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商业化的发展促成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就是时至今日, 全世界已经没有人能够知道Internet的确切规模了。

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近年来, 许多商家进入网络, 为顾客提供网上购物服务。通过上网, 您便可以坐在家里, 在网上采购物品且享受的都是上门服务。网上还有有广播电台、电子报刊和联机新闻服务机构, 各种主要报刊、电视新闻在网上都有一席之地。坐在家里, 就可以查看股票行情, 只需动几下鼠标器就能在线交易, 并可以在自己选择的任一地点进行股票交易, 还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技术分析, 查询个股资料, 获取最新证券信息等。传输速度之快, 资料更新之及时, 令人不敢想象。你可以通过网络新闻栏目, 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新闻。更可以将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资料发送上网, 寻找可以面对面但远隔千里的网上朋友。网络游戏已占据各大游戏市场成为人们最大的消遣项目,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遇到疑难杂症时, 你不用为找不到名医而发愁, 你只要将病人的病情、病史输入网络, 纪上就可以得到来自国内外志家的热情帮助。人们还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 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 收发电子邮件, 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但是, 正因为有了这个网络的存在, 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生硬和陌生。我们并不能否认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 而是应该在赞美它的优点之余注意到它的缺陷和它给人们心灵上埋下的恶灵。

在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以前人们是靠着我们自身的器官来交流的。这时的人与, 人之间的情感表达是最直接的, 传达的信息也是最准确的。即使不说话一个微笑也会让人如春风浮面;之后出现了信, 这让生活距离较远的人们有了沟通的桥梁, 它和随后出现的电话一样, 虽没有见面那么亲切但还是可以看到听到亲人朋友的字迹声音。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 人们连台台手指拨几个号码的动作都懒得做, 聊天、会议、购物这些通过网络处理是为我们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没错, 但总不能连问候父母、安慰亲朋以及表达歉意一并用网络解决掉啊!

现在的网络已不再是成年人的交流工具, 虽然网络促进了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青少年适时地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社会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充分帮助青少年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学习和积累社会知识, 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开放个性, 顺利参与社会生活。同时,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青少年从中汲取养料, 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借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内容虽丰富却庞杂, 良莠不齐,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 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 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 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 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两点:a.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b.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 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 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 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 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 在接触过网络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 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网络犯罪已变成了青少年标榜自己的武器。而始作俑者就是那些网上的聊天工具。

正确使用网络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超过85%的人使用互联网是为了收发电子邮件, 没有人统计其中有多少正使用直接打开附件的邮件阅读软件。“爱虫”发作时, 全世界有数不清的人惶恐地发现, 自己存放在电脑上的重要的文件、不重要的文件以及其它所有文件, 已经被删得干干净净。这只是网络病毒大海中的一滴水,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小小的程序抓耳挠腮, 甚至失业破产。每当有窗口弹出, 问使用者是不是使用本网站的某某认证时, 绝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按下“Yes”。但如果商店的售货员问:“把钱包给我, 请相信我会取出合适数量的钱替您付款, 您说好吗?”你一定会斩钉截铁地回答:“No!”这两种情况本质上没有不同。我们提供私人信息, ICP让我们注册, 并提供免费服务, 获得巨大的注意力, 以及注意力带来的风险投资。这是标准的注意力经济模式。但并没有太多人去留意有很多经济状况不太好的ICP把用户的信息卖掉, 换钱去了。网络的存在必不可少的是网络管理员, 有了自由软件, 才有互联网今天的繁荣。自由软件要求所有结果必须公开, 据说让全世界的程序员一起来查找漏洞, 效率会很高。这要求网络管理员有足够的责任心和技术能力根据最新的修补方法消除漏洞。不幸的是, 跟薪水和股权相比, 责任心和技术能力显得没有那么重要。管理员可以得到我们的个人资料、看我们的信、知道我们的信用卡号码, 如果做些手脚的话, 还能通过网络控制我们的机器。我们只能期望他们技术高超、道德高尚。

对于这些弊端我们要呼吁那些网络使用者及早预防, 积极改变自己对网络的认识和概念, 但这些是根本不够的。目前对于网络上的行为, 和犯罪行为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规范和法律条文, 这是网络混乱的根本原因。国家尽早出台和完善相关法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需要的社会是和谐社会, 我们的网络也一样需要和谐这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摘要:简要介绍了网络弊端, 并提出对策。

【技术弊端】推荐阅读:

弊端应用07-18

弊端分析05-25

网络弊端06-21

弊端对策07-09

核算弊端08-14

教学弊端09-08

传统弊端09-14

存在弊端09-24

考试弊端10-08

实施弊端12-23

上一篇:产品成本利润下一篇:网页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