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分层教学的弊端

2024-10-15

中学分层教学的弊端(精选8篇)

中学分层教学的弊端 篇1

对分层教学弊端的思考——读《学校会伤人》有感

六十六中学

周春梅

这一周,每天都抽出时间,认真的读了美国教育咨询专家柯尔斯滕.奥尔森的《学校会伤人》,这本著作并不是枯燥的讲述某些教学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学生的访谈案例,讲述学校对于学习个体——学生造成的某些伤害,而这些伤害足以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一边读着这些学生的在校经历,一边暗自回忆自己过往十年教学生涯中的行为,很多竟能对号入座,不免让自己深觉不安。

漂亮女生夏洛特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认为她有“诵读困难”的问题,为了帮助她,把他放进支援中心,安排特殊教育老师对中心的学生提供特殊学术干预活动。但这却让夏洛特觉得是“羞辱”,让她沮丧和泄气,成为她挥之不去的噩梦。另外接受访谈的德尔玛、阿德里安和马科斯也有类似的学习经历,他们在每天的学校学习中不断失落和受伤,并带来终身性的后果。

这也让我想到了当下我国教育界盛行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但是,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简单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层,分到低层次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于老师以及权威人物有着一种长期的、习惯性的愤怒,这应该也是很多我们认为的差生总是挑战学校的制度,使学校管理出现困难的原因之一吧。在这样的分层背景下,很多学生会相信自己不聪明,不能很好的学习,相信自己在智力或认知方

面不如别人,觉得自己只是中等而已,感觉自己不断在变得渺小。在学校里经历了羞辱,这种痛苦和焦灼的记忆产生了广泛的焦虑感,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优生而言,可能会助长他们的自大骄傲的习气,还会使学生的隔阂加深。我曾在重点班上课时提到普通班同学的学习,而我们的“优等生”竟嗤之以鼻,让我措手不及。

分层教学的弊端固然存在,但这一模式确实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适,多给低层次的学生鼓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避免出现“差生”这样的字眼,在学生参与的公开场合绝不能把低层次班级和高层次班级进行比较。对于低层次班级,最好实行小班制,让班主任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对不良情性绪进行干预,引导学生向良性方向发展。教育者也必须明确知道,学校中的分隔、误解或在智力上的否定,这些情感和精神上的体验是影响重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皮格马利翁的眼神,呵护每个学生的成长,避免学校对学生造成终身的伤害。

中学分层教学的弊端 篇2

一、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扩大

由于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他们在学习中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是合理的、必然的。而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采用同质分组的形式, 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组, 此时,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能处理好三组之间的关系, 就可能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扩大。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建设

当学生个体在某一领域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时, 并不能说明其在另一个领域的学习中不能有所作为。在分层教学中, 如果教师不能考虑到这些因素, 盲目分层, 就容易使较差组的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对体育学科产生反感, 同时, 也会阻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 教师容易给学生“贴标签”, 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分为不同的层次, 但是如果此时教师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 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竞争的意识, 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四、阻碍学生的交流

中学分层教学的弊端 篇3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画、字、声并举,形象生动,色彩逼真,能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形成立体渗透。这很适合中学生的接受特点,给枯燥单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广大教师青睐,在课堂教学(特别是观摩课、示范课)中广泛应用。

然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如果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认为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教师教学的与时俱进,不关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片面夸大多媒体的作用,以辅代主,这会使多媒体教学陷入误区而得不偿失,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的退化

“一言三字”(普通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必须训练过关,方能上讲台,同时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年代,“粉笔+黑板+笔记”这一传统教学方法不知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那时整个课堂的驾驭、师生互动交流全靠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吸引学生,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书写时的一撇一捺,讲授时语调的一高一低,表情中的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老师粉笔板书时的吱吱声与学生钢笔记录时的沙沙声,交织成让人记忆深刻的旋律;老师不标准的歌声与学生不遮掩的笑声汇聚在其乐融融的课堂里,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景象。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听到的是音响里的声音,看到的是荧屏上的图像,而规范的文字与标准的语言却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另一方面,在课件制作中,老师一般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答案都事先设计好,课堂上教师只需按程序操作课件,照“屏”宣科即可。教师基本功似乎显得不重要了,基本功训练好像可有可无了。例如在以上两节课的教学中,没有一位教师现场将重、难点板书,也没有指导学生划书和做笔记,这不禁让我担心,教师作为一个创造性主体的基本素质要求会不断退化而整体下降。

二、教学效果的弱化

教学效果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教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利用多媒体使出浑身解数:为了证明一个观点,列举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讨论问答、演讲调查等能用的形式都用上;为了活动形式丰富,歌曲、相声、小品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活动多了,学生展示机会多了,学习信息量大了,但这样缺乏精品意识的活动形式,能获得多大教学效益,值得商榷,搞不好还有走马观花之嫌。如“隐私及隐私权”教学时,教师用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导入新课,紧接着展示一个情景故事,引出主题“隐私及隐私权”,然后是两次合作学习——案例探究,讲授时设置多次问答,讲完后让学生组成正反双方上台开展“隐私是否是丑事”的辩论,最后才是总结——请你断案。的确,课堂形式丰富了,师生互动也增加了,但每一项活动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搞得学生眼花缭乱难以招架。加上教师对举例、知识、观点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现场板书;既不指导学生划书,也不要求学生做笔记,导致“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课后脑子空空荡荡”。这样的一节课,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获得了什么?

三、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的淡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优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而良好的课堂氛围正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也是师生增加信任形成互动的前提。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大都能注意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支撑,一改过去单调被动的局面,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有的老师在开展活动,让学生相互探讨、自主学习时,只注重形式上的热闹,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良表现关注不够,这不是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必须看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并非整齐划一,其好动顽皮的心理特点,往往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些违规的个人行为表现。例如,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性”一课时开展“人性是否自私”的辩论的确让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但也有几个调皮学生在下面打打闹闹,有闲聊的,有玩手机发短信的,有贴纸条搞恶作剧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充斥着课堂,可教师始终面带微笑,对那些不良行为看到了却未能及时制止,也未适时地作为教育资源加以能动利用,这种氛围与主题的不协调,怎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况且在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制作中,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多数教学资源都可在网络中撷取,为我所用,有的甚至实行“拿来主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点及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我们在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中要更多地考虑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原则,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特性。然而有的教师过多地重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资源,忽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这给将课本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设置了障碍。如上述两节课所举事例或来自国外,或来自名家,却没有学生身边鲜活的素材,这样缺少生动的事例,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很难让学生将教材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不利于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的发挥和思想性的渗透。

事实上,评价一堂思想政治课的好坏,并不是看使用了什么教学手段,而应该看是否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但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表述,并不一定都比教师现场讲授引人入胜,对于一些原理近似书面语言的阐释,并不一定比口语化的表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富有吸引力,对于一些重难点的板书并不一定比现场粉笔书写使人印象深刻和给人美感。这在2007年“全国知名中学教学联合体上海年会”上得到证明,54人参加竞赛,三位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皆未使用多媒体。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正确对待弊端,扬长避短,才能获取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中学分层教学的弊端 篇4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14/5/2 栏目:教育综合

【热点导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育小故事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对中学生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的策略分析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而现行的中学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实施分层教学成为了教学发展的方向。那么该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 [关键词]指导思想;实质;如何进行分层教育;结束语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的实质

1、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新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2.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分层练习。分层练习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设计分类练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对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编制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保证各类学生练有所获。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与激励,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在备课、教学、练习、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层练习,这样既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能让优等生能不停地上进,一般学生能不停的进步。从而使分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通过这些中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它是现今中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在有效的解决方法。分层教学不仅仅只是运用在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异曲同工的妙用,所以分层教育是现今解决中学教学问题较好的办法。

结束语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分层教育的提出与重要性 华中师范大学 图书馆 2007.07.06 [2] 北京教育论文网 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弊端的思考 篇5

王云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广大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中学作文教学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小作文教学质量作出了新的贡献。但就大面积学生而言,其水平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作文作文,听到就头疼”,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作文,背上了不轻的思想包袱。

2、内容上。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这类作文约占一半以上;另一种是,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心态,这类作文约占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3、结构上。多数学生硬套范文,死守模式,记叙文总是那么几大块,平铺直叙,不少人甚至写成了“流水账”;议论文脱不了惯常的三段论,比较机械、缺少变化。

4、语言上。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贯通;即使是重点中学,也有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理想。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部分学生观念上的迅速更新跟语言表达能力的滞后产生了矛盾,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有些学生囫囵吞枣地搬用新名词、新术语和港台流行歌曲中的某些词句,欧化的句式和朦胧的词语时有出现,搞得不伦不类,十分别扭。

后果是令人担忧的。现以199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得分为例:一千份试卷的抽样结果是:记叙文平均分,理科为17.4分(满分为25分),文科为18.2分;议论文平均分,理科为16.7分(满分为25分),文科为15.4分。也就是说,作文成绩在60分至68分之间。浙江省平均分还要低。上了六年中学,最后作文只得了及格多一点的分数,这不可悲吗?要知道,上述两个省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平均分尚且如此,其他省份的成绩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从教师方面看。

1、心理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改,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多数教师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计划性差,盲目性大;而所出的题目,多数不受学生欢迎。

3、指导上。教师在学生作文前极少作具体指导。讲评时的指导也多半是老一套,挑几篇好文章读一读,小结几句,就此了事;概念化地传授写作知识的较多,针对学生作文弱点作具体剖析的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不搞一次讲评,只给学生作文打个分,算作批改。失误的原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有以下四点:

1、领导思想的片面性

这一条是关键。两个问题值得反思:①过分强调统一性。统一本是件好事,但统一总是相对的,暂时的,特别是在作文领域里。世界的丰富性和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超过了“度”,往往容易走向反面。多数领导强调文道结合,这是对的;问题是,有些领导常常按“左”的一套,把“道”强调得过了头,而且对“道”的理解只允许有一种,这就容易导致僵化、生硬,从而无形中造成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不利于师生双方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②过于追求高标准。“高标准,严要求”本身没有错,但“高”和“严”落实到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身上,应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有些领导,借古人 1

之口,强调“取法乎上”。殊不知,此话是对已有相当水平的文人说的,而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作文训练应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一味强调“上”,以获奖作文或中考、高考优秀作文答卷作为学生仿效的范本,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要知道,在一个拥有两亿三千万文盲、全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大国里,教育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高标准”与低素质之间的巨大反差,决定了必须从绝大多数师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去考虑问题。2、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不少学校没有任何课外活动),教学的多数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只会从书本到书本,而对多姿多彩的人生和纷繁复杂的世界缺乏应有的体验,这就难怪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无病呻吟了。狭小的天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3、考试制度的禁锢

现行的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考试作文题怎么出,教师就怎么指导,只要能考上学校就行。于是,小学瞄初考,初中瞄中考,高中瞄高考,路子越走越窄。为了适应考试要求,为了确保作文“基本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四平八稳,思想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格局千篇一律,形成了地道的新八股。

4、教师素质的偏低

全国有一批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但毋庸讳言,也有相当一批教师的素质偏低。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动辄不自觉地违背教育规律,其中不少人自己从来不写文章,或写不好文章,却给学生规定了不少条条框框,甚至不按他们的路子写,就被认为不是好文章,这在小学阶段的作文中尤为突出。不少教师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放手让学生愉快地自由发挥,而是用各种模式去束缚学生。比如,造一个句子一定要用多少个形容词;写参观访问的访问,一定要如此这般开头,不这样就得不到好分数。在作文中,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不多,而他们不一定愿意写的东西又非写不可。难以言表的内心苦恼使许多学生在作文训练之初就失了兴趣,倒了胃口,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由此而生。

基本的出路

从1988年下半年起,国家教委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这无疑是一项宏伟的战略目标,但要真正落实到全国每所学校、每个学生,其间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把作文教学归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逐步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这当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认为,至少有这么几条:

1、加强理论修养,尊重客观规律

从教育行政的各级领导,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马列主义哲学,坚决排除“左”的干扰,严格按认识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目标,既正视目前中国的国情,又想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更新观念,重视发展个性。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两条常识:第一,教育是科学,不按客观规律去瞎搞,断无出路。第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促进大面积学生的提高,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抓“尖子”,忽视多数,方向就偏了。领导认识对头了,教师水平提高了,就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前提;否则,一切都将落空。

2、经常面向社会,强化实际应用

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作家和小文人,所以应该使中学生从纯作文中解脱出来,联系现实生活,多搞应用写作,以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考、高考的作文命题也应尽快朝这个方向转移,使作文反映生活,有益社会,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考。这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已有所体现,但所占比重较小,还需加快改革步伐。

3、狠抓语言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不能眼睛朝天,把作文要求提得太高,而应面向多数学生的实际,先从基础抓起。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初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

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高中要在巩固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做到使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除生源很好的少数学校外,一般说来,在语文表达基本功尚未练好之前,不宜提出什么“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可以制订若干个训练阶段,一个阶段侧重抓好一种基本功,使之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前一阶段任务没有完成,不要急于进入下一个阶段。4、不断改进教学,提倡灵活多样

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首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保护其写作的积极性。在教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下,要放手让他们讲心里想讲的话,写自己愿写的事,同时辅之以适当的技巧指导。教师要大力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师生相互切磋,允许作文形式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形成个人风格。在教学实践中,以下几点要引起注意:第一,要妥善对待两类学生。课内的重点一定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少数“尖子”的训练则通过办文学社等多种形式,放在课外进行。第二,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作文讲评应举中等水平的文章来解剖,通过讨论,寻求提高大面积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第三,要冷静对待别人的经验。对任何经验都要作具体分析,因为任何一种经验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条件;一定要从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据实而思之,择善而从之,决不能生搬硬套别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闯出自己的路子,才是一名脚踏实地的教师应取的态度。第四,要科学总结自身的经验。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每位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体会,其中有些是很可贵的;但显示教学成果的周期较长,所以决不要把零星的感想等同于经验,更不能急于事功,把仅在自己班上的某段时期内行之有效的做法轻易宣布为“××法”。真正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并经多次实践检验,证明其有效。总之,应取科学的态度。5、重视对外交流,引进新鲜经验

在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的同时,要适当引进国外作文教学的好做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本、美国、俄罗斯、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各国以及港台地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经验,我们都应有所了解,否则,坐井观天,缺少比较,难以有大的发展。建议中央教科所能组织专人撰稿,分批介绍各国的作文教学情况,以供借鉴。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人的研究,更缺乏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深入探讨,在各种总结中,往往报喜多、报忧少,以致使涉及到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而切实的解决,其中就有作文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我始终认为,一个能正视并经常反思自身弱点的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的、拥有光明前途的民族;同样,一个能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师,才是有良心的合格的教师。我们再不能漠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了!作为一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愿与全国的同行一道,扫荡由于“左”的长期干扰而形成的做假人、写空文的恶劣风气,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为切实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中学分层教学的弊端 篇6

刘凤义

(香河县教育局教研室

河北

廊坊

065400)

摘 要: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重要阶段,“分层异步”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所谓“分层异步”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按学生水平进行分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求达到不同效果,并有大大提高。“分层异步”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在安排练习上;体现在布置作业上,这些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关键词:素质教育、分层异步、课堂教学、心理教育

初中是青少年学习英语的教育重要阶段。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课堂教学更为关键。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英语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分层异步”教学。尤其针对我校实际升入中学的学生参差不齐,特别传统班级教学采用的统一要求、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法、统一的练习,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实施贯彻素质教育,必须围绕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小学启蒙教育上得到飞速地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是效果较好的。

“分层异步”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按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求达到不同效果并有大大提高。

“分层异步”教学正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对每一层次中不同特点的学生按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层中有层、以层带面、全面提高。具体如下:

一、“分层异步”教学体现在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分层异步”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应体现在课上。必须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他们最需要、最普通适用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当堂掌握相关的内容,不把关键问题带到课外,尤其是那些理解性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分层异步”后,教师的责任更重大,要做的工作更多。这就是科学系统地实现“分层异步”。在“分层异步”中,务必处理好“分层异步”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创新精神的关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有“一桶水”。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教学中,应该有每层学生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应多给“后进生”活动的机会,如读简单的单词和句型等;而读复杂的单词和句型等应由“中等生”来完成;难度大,复杂的句型和课文等应由“优秀生”来完成。这就要求科学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会教”才“会学”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有效调动学生学英语地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取得最佳发展。

二、“分层异步”教学还体现在有的放矢的安排练习、全面掌握知识。课堂练习(提问,黑板演练)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怎样进行分层练习呢?首先,把最基础、直接应用概念的题型交给“后进生”来完成;其次,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念、题型有变化的、较难一点的题让“中等生”来完成;再次,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概念的题型要让“优秀生”来完成;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题型由“尖子生”来完成。最后可以指定英语成绩好,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的分组可以取长补短、创造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也达到了“培优补差”的目的。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异步”教学最后体现在布置作业、提高教学质量。

给学生留作业也要本着“分层异步”的原则。要切合学生实际,按不同层次留不同程度的作业,每一层都要有拨高题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和求学欲。让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没有被遗弃感。作业也要分层给予评判。把每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记录,以便个别辅导。对后进生中的优秀生要及时升层(表现在练习、作业上)以不断提高整体素质,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适当可以用一些奖励政策,如课上计分、课下减作业量;如课上表现好,加分累计“升层”做法。

初中生都是心理、生理还未成熟的孩子。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及社会环境下,多数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有些是他们这一年龄层所不堪担负的,因而教师的积极疏导角色也就不可忽视了。众所周知,学生一开始学习英语时有满腔的热情,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会感到越学越难,失去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教师不顾个体差异,满足不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统计资料表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英语学习方面不够成功的“后进生”、“中等生”等,教师应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并恢复信心。课堂教学中,多让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教师在设计素质测试题,掌握好尺度的关键是让每名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后进生”的读和练是对“中等生”、“优秀生”的巩固和提高;“中等生”、“优秀生”的读和练是对“后进生”的示范和促进;三者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后进生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增加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和信心。以点带面,相互提高。

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 篇7

1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1.1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客观存在

由于受遗传基因、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在身体发育、兴趣偏好、运动心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当前很多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都是标准化, 即采取标准化的教材、课时和教学目标, 忽略了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分层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等方面要采取差异化策略, 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虚弱、运动基础差的学生, 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帮助他们实现应有的进步与成长。

1.2 分层教学法能够防止两极分化, 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水平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 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使所有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实现应有的提高, 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在整体的上升, 有效预防个别同学兼顾不到而出现掉队的情况。同时, 教师借助分层教学策略, 可以在体育基础薄弱学生的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 实现更多的激励和帮助, 使这部分学生实现更快的进步与发展。

1.3 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学体育教育事业也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应有的创新和发展, 体育教学投入持续增长。但是, 相关调查显示, 在校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的需求, 中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将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和检验,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分差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 学生主体分层

中学体育教师根据班级内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 对班级内学生的体能、体育能力、运动素质及心理素质进行综合性的考评, 并以此为依据, 将班级内学生分为A层、B层和C层三个层次。其中, A层主要是那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运动基础比较高的学生;B层主要是指那些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运动基础处于中等或平均水平的学生;C层学生则是指运动能力较差、存在身体缺陷或者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 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针对每层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并获得相应的体育乐趣和成功体验。同时,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 与分组教学策略充分结合起来。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每层学生的兴趣爱好, 分为足球组、篮球组、乒乓球组、健美操组等, 并且每堂体育课都给每个小组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2.2 教学目标分层

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 将学生合理的划分为对A、B、C三个层次之后, 中学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特征, 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使体育教学目标既要有统一也要有区别。按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本教程规定了“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 这是每个学生都能应当达到的, 然后就是教材广度、教材深度、教学速度、深层次知识理解和高难度体育练习等教学目标的制定, 这时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分层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分别制定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和基本性的教学目标, 即:A层次学生选择创新性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的基础上, 对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拓展, 将学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B层次学生应当采用发展性目标, 在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 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拓展;C层次学生选择基础性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

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层

首先, A层次的学生一般都是整个班级中的体育尖子生或特长生, 体育能力整体较强, 有自我表现和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欲望,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以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和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 让学生在接近于体育实战的场景中进行锻炼和学习。例如在篮球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性的组织小组对抗赛, 在提高学生基本篮球技能的同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和对技战术的理解能力。

其次, B层次的学生一般是班级中的中等生, 具有一定的学习潜力, 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运动潜能。例如“任务教学法”在B层次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应用, 能够激发学生彼此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彼此鼓励,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再次, C层次的学生一般是班级中的学困生, 体育基础较差, 缺乏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参加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兴趣, 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例如“游戏教学法”、“助教制”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可以对C层次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成果进行动态化的管理, 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2.4 分层评价, 全面考核

在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 应当在坚持全面性、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 制定差异化的评价策略, 实现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运行潜能。例如, 对于C层次的学生, 教师可以制定以激励为主的评价策略, 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有效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对体育的乐趣, 养成爱锻炼的好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示, 中学体育教育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 顺应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符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 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认真领悟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求, 多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体育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贯彻与实施,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在整体上的进步, 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体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 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中学生在身体上和兴趣偏好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就必须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就分层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赵猛, 李占平, 高原.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3) .

[2]卓英韬.论高中体育教育现象[J].新课程 (上) , 2012 (1) .

[3]张伟民.对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若干思考[J].体育师友, 2010 (4) .

[4]“如何在体育实践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讨论与争鸣[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7) .

论职业中学的分层教学 篇8

分层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 对学生分组

对学生分组不是根据一两次测试对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而是通过以往的教学与学习,对他们进行摸底,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方式,分析他们的基础与潜能,通常情况下,把学习成绩拔尖,求知欲望强烈的学生划为A组,把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中游,还有上升空间的学生划为B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跟不上教学进度,成绩下游的学生划为C组。

2 分层备课

在备课时分析教材,对教材进行分层,然后进行分层备课,提前设想好各种方案,对每组学生的复习提问方式,授课形式,练习题,课后作业等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分层上课

在复习提问时对C组学生可以问一些基本定理,B组学生可以进一步转化成填空选择等,稍加一点变化,对A组学生则可以加入一些应用,或者由前一节内容引申到这一节要讲授的内容,既巩固了上节知识,又起到了导入新课的作用。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也采取分层提问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分层练习,可以出示一些思考题,拔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既要让A组学生在掌握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要让C组的学生跟得上大家的步伐,其中细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时灵活运用。

我曾经教过旅游班,班里二十六个同学,除了于菊梅同学说要一直读书,并且要考导游证,其余同学都在想毕业后到某个宾馆工作,而且已经早早在联系单位,于是我在上课时经常找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给她做,对她提出特别要求,而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做法,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压力。

4 分层作业

这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因为课堂上掌握的不同,所以作业也不同,每组学生都有自己的作业,作业量、作业难度等都有所不同。如果课本上或者资料上的作业不适合某一组同学,教师需要根据经验,以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自己设计作业,与自己的教学目标相联系,努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5 分层测试

可以选好若干考试题,在考试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百分的题目来做,然后规定一个难度系数,这样选难度系数大的同学就会分数高一些,而选择难度系数小的同学也不会分数太低。既鼓励了A组同学,又不会打击B、C两组同学的积极性。

6 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既包括对随堂内容的辅导,也包括对每次测试的纠正总结。对C组同学经常课后督促,提问,做一些基础题,把每次测试的失误找出来,稳打基础,对A组同学除了把错误找出来,还要举一反三,多做类型题,多进行专题训练。

在分层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了分层教学的很多优点:

1 让学生和老师互相了解。以前教学时只知道一味上课,对学生了解太少,现在因为分层教学,需要教师随时发现他们的新动向,新思维,以便促进今后的教学。

2 每个学生都发现了自己的位置。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一定是最好,但终究会有实现理想的地方。

3 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练习时经常有C组的同学做出了B组题,B组的同学做出了A组的题,在测试中也有很多同学会选择高系数的题来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

任何事物都存在它的两面性,在体验分层教学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

1 课堂难以调控。因为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时就会出现一些无所事事的学生,认为与己无关,只关心自己的作业和练习。

2 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尽管在教学中不提优生差生的概念,但仍有同学会产生自卑感,有一种不平等的想法,产生消极情绪,而放弃学习。

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师在备课上要多下工夫,否则效果会不如以前的课堂授课。

2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提高团体意识,只有每个人的提高,团体才能提高,而不应有等级歧视。

4 多与学生交流,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学习会有所影响。

5 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中鼓励生活斗志。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教案设计下一篇:走路九年级抒情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