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水利规划

2024-07-17

鄢陵县水利规划(共6篇)

鄢陵县水利规划 篇1

鄢陵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工作,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不断强化水利管理,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仅在“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约1.2亿元。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水利建设情况

作为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县的水利工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水利服务大众民生为核心,倾力打造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为服务 “三农”夯实了水利基础。

防洪除涝体系进一步稳固。我县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现有河道21条,长320公里,建有大中小型水闸264座,其中大型水闸5座,面上涵闸159座,除涝和防洪标准分别达到五年一遇和二十年一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步推进。自2006年实施以来,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因地制宜、建管并重、村村通自来水”的原则,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解决10个乡镇105个行政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近17万人,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9处,完成投资7200多万元,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1

质量。2010年,我县又出台了《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意见》和《鄢陵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明确了维修基金使用范围,强化了工程的建后管护,实现了“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引黄灌溉补源工程成效显著。引黄灌溉补源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县水资源短缺而兴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1995年以来我县连续4年集资4200余万元,实现了干渠、部分分干渠和支渠通水,解决了灌区的引水问题,每年引水500多万立方米,实现补源面积50万亩。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逐步完善。坚持“狠抓管理、全面修复,系统配套、成片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发展灌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洪、涝、旱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在兴利、除害、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面上开挖的支、斗、农、沟2000余条,长900公里,建农桥2900座、除涝涵闸126座。全县发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0.47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69.5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万亩;机井保有量达到21682眼。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成效显著。在近年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我们立足于“农业结构调整到哪里、节水工程就配套到哪里”的原则,以花木科技园区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做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形成依法管水、科学用水、有效节水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500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

积9.15万亩,建成国家、省、市级节水示范项目区10个,年节约水源2100万立方米,节地4000亩,节省投资700万元。现代水利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成为河南省水利战线的一面旗帜。2009年11月9日,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期间,200余名与会代表实地参观学习了我县的节水灌溉工程,对我县的节水灌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0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专门直播了我县的节水灌溉工程现场,为指导当时的云南、广西两省(区)抗旱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县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水利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一是水利设施如涵闸、启闭机、井台、井盖等损坏、被盗现象严重,造成涵闸、机电井工程不配套,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二是河道侵占和人为毁坏现象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给河道行洪安全带来了隐患。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不完善。按照“灌、排、蓄”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原则,目前还存在有水蓄不住,排水不畅等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花木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而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新技术节水灌溉设施还远远达不到花木产业发展需求。

3、中小型河道的治理需进一步加强。一是部分河道长期运行,淤积严重,河段堤身单薄,抵抗洪涝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由于上游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我县大部分河道水污染严重,水环境遭到破坏,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城区段的大浪沟,污水严重,群众有怨言,给创建文明城市直接

带来了影响。

4、民生水利建设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全面铺开,群众使用卫生洁净自来水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与全部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一定差距。

三、“十二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为核心,以服务民生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目标,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二)主要目标

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25万亩,改善引黄灌区面积2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8.4万亩,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1.66万人。

(三)工作措施

1、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紧抓住中央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这一大好机遇,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实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创新高。明年,要以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小型河道治理等为主的重点项目,力争引进更多的水利政策性项目资金,同时抓好新上工业项目的招商工作,保证或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2、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按照我县饮水安全工程

五年规划,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部解决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供水工程管理制度》、《供水制度》、《消毒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努力形成具有鄢陵特色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

3、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加大防汛物资储备数量,提高抢险队伍的实战经验,合理调度,科学防洪,确保安全度汛。抗旱工作要认真总结过去抗旱保丰收工作经验上,加大对所建水利工程的管护力度,使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力保农业丰收。

4、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紧紧抓住当前中央不断加大农村水利投入政策这一历史机遇,全面动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以高效节水灌溉、疏通沟渠、完善除涝设施等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5、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提高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水利项目受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融资形式,强化各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6、推进水利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水利改革,重点推进水利产权、水利投资机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该拍卖的拍卖、该承包的承包,按照省、市要求,尽快成立水利服务中心,等等,在打基础、管长远、保发展上下功夫。

四、意见和建议

为全面加快水利建设改革步伐,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水利投入稳定机制,为水利发展增强后劲。同时,按照省、市要求,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步伐,形成组织协调、运转有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鄢陵县水利局 2011年4月25日

鄢陵县水利规划 篇2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地处云南西部、怒江大断裂带,属滇西横断山脉南延的高黎贡山山系,多地震地热,与保山市的施甸、永德、镇康、芒市、梁河、腾冲、隆阳7个县市毗邻,南与缅甸接壤。全县总面积288400hm2,山区面积占98%,是典型的山区县。最高海拔3001.6m,最低海拔535m,相对高差2466.6m,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跨越从北热带到中温带的6个气候带,表现出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自南向北到龙陵与横断山脉相遇,在这里形成了暖湿多雨的气候特征,共有6种气候类型,年均降雨量2100mm,气候多样,雨量充沛,素有“滇西雨屏”之称,充沛的雨量造就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3800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75800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2],森林覆盖率达67.85%,绝大部分山区属温湿、冷凉的气候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为石斛、重楼、草果以及各类林下中药材的生长创造了“天然居室”。

1 龙陵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林下经济产业是一项绿色生态的生物产业,是不以采伐木材为主要目的林下经济,它主要依托森林资源和林地资源,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气候环境条件,在不消耗木材资源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动植物等物种,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构建稳定、持续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3]。发展好林下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是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巩固退耕还林及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保护森林资源的迫切需要[4]。龙陵县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由来已久,当地老百姓通过发展以石斛产业为首,重楼、白花蛇舌草、龙胆草、川乌(附子)、白芨、草果及其它中药材等林下种植及胡蜂养殖的林下经济,不仅可提高收入,同时有效保护了原有的自然资源,促进森林资源管护,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林下经济长期以来处于散、乱、差、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为此,如何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和积极探索龙陵县林下经济的长期发展模式成为当地农业、林业部门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

1.1 石斛产业

龙陵县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工种植石斛,全县10个乡镇在海拔1300~2100m的冷凉山区均有石斛种植[5],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探索出仿野生种植、床式种植、槽式种植、独横木种植、移活树种植和地墒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其中,独横木种植模式为龙山镇河头村所特有,江浙一带商户对此种植模式的石斛鲜条更为感兴趣;仿野生种植、移活树种植为目前大力发展推广的种植模式。而紫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技术就是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发展立体生态产业,以野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谐发展为基础,其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可多年收益,管理成本低,保证了产品质量绿色、环保,使现有林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产业上山,石斛种植回归大自然,有力推动了广大山区群众依托林地资源发展石斛产业增收致富的步伐。全世界有石斛品种1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及大洋洲[6],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有石斛74种2个变种,云南有46种,龙陵就有40余种,其中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是紫皮石斛,代表种为齿瓣石斛,是目前全县人工种植规模最大的石斛栽培品种。据1984—1994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及历年来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云南省药用石斛资源分布与生产的21个最佳适宜区中龙陵县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全县石斛种植面积为214000 m2,截止2015年已经发展到了600万m2,产量2500 t,种植户达12000多户,每年的种植面积都以翻1翻的速度在增长,龙陵紫皮石斛栽培面积已占到全国石斛栽培面积的9.3%,产量占全国紫皮石斛产量的70%以上、云南省的80%以上、保山市的90%以上。

2008年以来,龙陵县各级政府把石斛产业作为农业亿元产业来重点培植[7],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石斛发展理念,推动了龙陵石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成功申报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认证,先后获得“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中国滋养文化示范基地”、“云药之乡”等称号;成立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28个,创建公司34家,获国家认证专利6项。为增加附加值,实现石斛产业的增效,已从初加工逐步向深加工衍伸,目前主要的石斛产品有3大类:鲜品即未经加工直接食用;干品,如枫斗、直条;精深加工开发生产的各类产品,如石斛纳米粉、袋泡茶、精片、浸膏、冲剂、即饮功能饮料和保健酒等产品。据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资料,石斛每年需求量为80~100万kg,国内外药材市场对石斛的需求量每年仍以20%的速度增加,目前石斛制品作为食品、药品、保健品的主导趋势明显,新研发的产品少,难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1.2 重楼产业

龙陵县种植重楼始于十余年前的龙山镇河头村,但大多数都呈零星分布或为零星种植,或是百姓从山里面挖来野生植株再进行人工培育,直到2012年采用现代种植技术,严格选地,地块通常选择在海拔1400~2500m的稀疏林地、农地或大田中,加盖塑料大棚及遮阳网,并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强的“云南重楼(滇重楼)”、“七叶一枝花”品种进行规范化种植,全县才开始呈规模化种植,截止2015年底,全县重楼种植总面积累计达160hm2,涉及种植户800余户,重楼的产量直接关系到云南省多个中药产品的生产与发展,每年仅云南省的用量就达数百吨,市场需求量大[8]。为助推重楼产业发展,提高重楼单产和总产量,结合龙陵县退耕还林2533 hm2的林地,增加9492户退耕户的收益,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9],在龙陵县一家名为青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重楼种植基地对其进行林下仿野生栽培,且该公司与云南白药集团签订了购销合同,成为云南白药集团的一个种植基地,主要的栽培品种为滇重楼,整个基地是典型的山林基地,呈立体种植模式,共有7hm2,基地中套种了旱冬瓜树(又叫桤木树),既能形成天然的遮阴屏障为重楼植株遮阴,又能增加木材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旱冬瓜树上种植石斛,又有额外的石斛收益,一举三得,是未来发展立体农业趋势的样板。

龙陵县全部重楼种植区域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合理布局,以质量为生命,以龙头为引擎,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突出生物资源开发,推进“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加快发展重楼产业,使之成为龙陵县重点生物产业,促进龙陵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3 其它林下中药材发展现状

中药材产业是云南省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特色生物产业,中医药是国家医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品种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1/3[10]。云南有中药制药企业78家,对道地药材需求旺盛,而龙陵县中草药种类繁多,在10个乡镇都有不同的药用植物分布,但大多都呈零星分布,不成规模,各类中药材蕴藏总面积约为0.67万多hm2,共70余个重点品种。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提高药材利用率,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老百姓把具有一定数量的部分药材在赶集日进行少量的商品交易,例如:燕麦灵、龙胆草、茯苓、绞股蓝、杜仲、黄精、回心草、白芨、黄连、麦冬、金银花、野三七、续断、三黄草、半夏(分树生和地生)、白花蛇舌草等。另有数量稍大,亦可用作食材的中药材有:草果、花椒、川乌(附子)、芫荽、当归、葛根、香柏枝、鱼腥草、大蓟(鸡刺根)、鸡肚子花、川芎等。

全县正在积极探索以白花蛇舌草、续断、白芨、黄精、川乌(附子)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截止2015年底全县种植龙胆草133.33hm2,种植户300余户;白花蛇舌草13.33hm2,种植户20余户;川乌(附子)66.67hm2,种植户200户;续断233.33hm2,种植户450余户;种植其他试验性中草药66.7hm2,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入社人数378人,入社资金1000多万元,全县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而白花蛇舌草目前已呈规范化发展,有茶饮料开发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初加工,再包装成礼盒入市销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1.4 胡蜂产业发展现状

胡蜂产业是龙陵县近年来新起的林下养殖朝阳产业,推行由政府主导、由龙陵县黄氏蜂业有限公司进行“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建成了集交配室、越冬室、筑巢室、电教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胡蜂育种基地和培训中心,有3个规模养殖标准化基地,养殖大棚18个,其中5个恒温棚、2个苍蝇繁殖棚,另有蜂毒提取室、专用设备研发工作室;先后获得4项国家专利,凭借不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日臻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能力赢得全国各地养蜂专业户、爱好者、创业者和山区农户的信任,依托完善的胡蜂人工辅助交配、越冬、引导筑巢、野外放养、专业采摘等技术,灵活满足全国不同养蜂专业户和山区农户的差异化需求,引起了央视多个频道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龙陵县紧紧围绕“发展林下生态养蜂、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目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产品研发、舆论宣传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5年底,生产蜂蛹50000kg,生产“蜂子酒”9000kg,提取初蜂毒原液10kg,实现产值3400万元,有力推动了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龙陵县林下经济产业中期发展规划

在龙陵县“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计划完成新植石斛面积400 hm2,使全县石斛净栽培面积累计达1000hm2,石斛鲜条年产量达4000t以上,实现农业产值5.7亿元,工业产值10亿元;计划完成新植重楼面积173.33hm2,使重楼种植面积累计达300多hm2,重楼鲜品年产量达2000t以上,实现农业产值7亿元以上;计划完成新植白花蛇舌草面积320hm2,使白花蛇舌草种植面积累计达350hm2,年产量达15000t,实现农业产值7500万元;计划完成新植龙胆草面积870hm2,使龙胆草种植面积累计达1000hm2,年产量达5000t,实现农业产值4000万元;计划完成新植续断面积766.67hm2,使续断种植面积累计达770hm2,年产量达2500t,实现农业产值5000万元;计划完成新植川乌(附子)面积270hm2,使川乌(附子)种植面积累计达330hm2,年产量达5000t,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计划新植其它林下中药材267hm2,使其种植面积累计达340hm2,实现农业产值3500万元;继续巩固好3000hm2现有草果面积,使其提质增效;探索开发食用菌种植,拓宽林下经济种植产业发展路子(表1)。龙陵县规划蜂蛹养殖达到13万巢,年产蜂蛹1300t,精炼蜂毒250kg,酿制蜂子酒1000t,实现总产值10亿元以上(图1)。

3 龙陵林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龙陵县发展以石斛为首的林下种植产业和以胡蜂为主的林下养殖产业是其按照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和森林龙陵建设的要求,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结合龙陵县情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是龙陵县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建设森林龙陵、和谐龙陵而提供的产业支撑。而继续发展重楼、白花蛇舌草、川乌(附子)、续断及龙胆草等中药材项目建设,是以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提高林业整体竞争力为重要依托。毋庸置疑,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的情况下,种植生产就会得到发展,这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十分重要的[11]。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相对连片种植经营为基础,依托市场将林下经济产业进行规模化发展,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及资金、技术、信息的有机结合,符合现代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生产无污染、高质量绿色产品的现代市场需求,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讨论

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1)统计结果,云南省森林覆盖率47.5%,全国排名第7,远远高于全国的20.36%,而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比重只有1.02%,与全国平均水平2.85%差距较大[1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结合云南自然条件,充分发挥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加快云南省经济结构大调整步伐,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有力措施。

龙陵县具有独有的森林资源和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林地资源在云南省处于前列,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水利和气候优势,深入发展林下经济、巩固生态文明成果是龙陵县林业发展的长期目标。然而,现阶段仍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附加值较低。主要体现在本土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仍然停留在由老百姓进行的民间零散种植和加工,盲目性较大,且中草药的质量和价格也无法保证。

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仍存在盲目性,对市场缺乏可靠的把控。种植户对产品的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前瞻性较差,容易盲目跟风,造成经济效益低下,挫伤生产积极性。

生产经营者缺乏在个生产环节中技术风险控制能力,仅仅依靠有限的生产经验或片段化的生产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生产、加工技术体系,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未来在林下经济的发展中,首先政府和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部门应当发挥重要的引导和服务职能,积极完善市场调研,在适宜地区有计划地引导和推广产业模式。同时在中药材种植适宜区创造条件引进中小型粗加工厂甚至是成品生产企业,最大限度延长产业链,提升林业产品附加值。重点放在石斛、重楼、龙胆草、川乌(附子)、白花蛇舌草、白芨、黄精、天麻、红豆杉、金银花、茯苓、灵芝等林下中药材。只有为中药材基地生产者、经销者、加工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市场、技术、管理信息服务,使之形成具有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基地特色的科技信息网络体系,才可能达成预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龙陵的林下经济模式才能对云南乃至全国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以山,曹建华.林下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张永弼.龙陵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下转第227页)2011,2(1):108-111.

[3]钱静,律江.都市现代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陈飞,乐建根,陈京元.竹山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1):50-52.

[5]冉懋雄,刘家保.云南龙陵紫皮石斛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2):11-13.

[6]白燕冰.德宏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思考[C].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2006:465-467.

[7]起建凌,杨生超,卢迎春,等.龙陵县紫皮石斛产业化发展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4):1-5.

[8]陆辉,许继宏,陈锐平,等.云南重楼属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云南大学学报,2006,28(SI):307-310.

[9]匡秀芬.龙陵县滇重楼林下栽培试验[J].林业调查规划,2013,2(1):115-118.

[10]杨生超,文国松,孟珍贵,等.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产业发展对策[J].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626-631.

[11]张明,刘宏源.药用石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现代中药报,2010,12(10):7-11.

鄢陵县水利规划 篇3

“健康鄢陵 幸福人民”行动工作计划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健康办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经常性指导下,我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较好地完成了传染病防控工作,辖区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成果得以继续巩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等民生工程得以进一步推进。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八大召开之年,为切实做好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年度“健康鄢陵 幸福人民”工作计划:

一、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先导,深入开展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和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鄢陵”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旨,结合年度卫生工作要点,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的良好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全体职工政治理论修养,使全体职工做到政治合格,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

二、以提高业务能力建设为重点,规范开展和完成年内各项工作任务,完善绩效考核、工作例会、业务学习、继续教育等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以提高全体职工业务能力为重点,规范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认真贯彻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应急制度,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开展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题培训,组织开展辖区应急演练,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及时、有效、规范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疫情监测工作

加强对全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疫情信息报告工作。每日上网审核辖区内网络直报单位报告的传染病(包括节假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删除重卡并做好记录。开展辖区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进行专项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估,全年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检查4次,对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传染病漏报检查1次以上,每月对全县疫情报告质

量进行通报,不断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按月、季、年对辖区内各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动态分析并及时上报,逐步提高对监测资料和疫情报告的分析利用能力,增强预警、预测水平,有效落实预警信息的核实调查处置工作。

(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落实分类管理原则,继续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1.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继续开展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工作,指导辖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工作。

2.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和管理,及时掌握全县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变化情况,积极关注手足口病报告发病聚集现象,有效预防控制全县手足口病疫情。

3.积极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向农民工、基层干部、青少年学生、社会大众等人群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重点做好农村和广大青少年、妇女及流动人群的宣教工作,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继续定期对娱乐场所高危人群开展行为干预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随访管理、行为干预和CD4细胞记录工作。定期开展治疗病人的

随访和治疗副反应监测,定期评估病人治疗效果,并收集所有病人的治疗信息。

4.规范管理,切实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继续开展跟踪督导免费治疗结核病病人工作,落实国家规定的优惠照顾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依靠结核病防治网络,按照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要求,切实加强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工作,开展对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和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相关卫生人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力争使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达95%以上,确保全县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定期对基层医疗人员结核病化疗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加强病人督导访视和治疗期间的痰菌复查,保证病人全程规律治疗,确保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涂阴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率达90%以上。

(四)免疫规划工作

(一)2012年免疫规划具体具体工作和主要任务: 1.继续贯彻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巩固和提高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率。

2.继续确保已通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的单位继续保持,督促新增加的预防接种门诊,尽早申请、通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

3.继续实行儿童预防接种建证、建卡制度,要求建证率、建卡率均达到98%以上。

4.健全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查验率达95%以上。

5.继续深入开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流动儿童建证、建卡率均达到98%以上,接种率达90%以上。6.继续实行免疫规划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制度,单位报告率100%,及时率100%,完整率100%,准确率100%。7.完善冷链管理系统和疫苗管理工作,及时汇总上报免疫规划类疫苗报表。

8.开展和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9.做好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相关工作,大幅度提高各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慢病防治

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全县慢性病防治网络,积极开展居民卫生状况调查工作。继续加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加大对高危人群的筛检力度,完善对居民慢性病健康档案的管理,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行为干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慢性病患者的定期随访管理和体检工作,提高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加强卫生信息收集工作,规范全县死亡监测报告,逐步开展生命统计工作。

(六)公共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组织开展辖区内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及末梢水的检测工作,保障饮用水的安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职业病防治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网络直报工作,提高全县职业病相关信息报告质量。

(七)健康教育

围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世界狂犬病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卫生日开展专题宣教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健康66条》,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结核病、流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粘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根据不同时期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八)检验工作

落实对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定工作。积极参

加省、市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生物安全防范意识。逐步增加微生物项目检测参数,全面提升中心检验工作能力。建立健全样品采集保管处理、试剂配制和标准品使用保管、精密仪器使用保管、危险品管理、安全事故处理处理等相关工作制度,每半年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一次自查,完善自查记录。进一步规范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工作,各项记录、报告填写做到完整、规范、准确有登记;规范建立检验记录档案并定期拷贝存盘由专人统一管理。

三、其它工作:

1.继续做好公共卫生项目和民生工程等工作,规范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工作任务,提高项目执行能力,保证项目工作按进度规范开展。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经费同步规范使用。配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2.做好单位各类设备、仪器及时建档工作,进一步健全中心固定资产管理。

鄢陵县水利规划 篇4

单位: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涉密计算机改作非涉密计算机使用,应当经过机关、单位批准,并采取()的安全技术处理措施。

A 拆除信息存储部件B 删除涉密文件C 格式化硬盘D 硬盘分区

2、()可真正保障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不受来自公共信息网络的黑客攻击,同时也为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

A 隔离卡B 安全保密防护设备C 安全保密防护软件D 物理隔离

3、涉密计算机可以使用()。

A 无线网卡B 无线键盘C 打印机D 蓝牙传输器

4、管理绝密级载体,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批准,()。

A 也可复制、摘抄B 可视度摘抄C 不得复制、摘抄D 只能复制一份

5、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应采用()。

A 多种字符和数字混合编制的口令

B IC卡或USB Key与口令相结合方式

C 自己喜欢且容易记住的话来设定口令,并进行个性化改造

D 指纹、虹膜等强身份鉴别方式

6、某法院工作人员因工作调动,按要求对文件、资料进行清理,其应当()。

A 只将“红头文件”整理归档即可。

B 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涉密载体及司法统计资料全部清理,退还原工作单位。

C 整理后的各类资料可以与报纸一起出售。

D 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载体全部清理,退还原工作单位。

7、机关、单位应当()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

A 定期审核变更密级B 不定期审核解密

C 定期审核及时解密D 不定期审核变更密级

8、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

A 可以实行逻辑隔离B 必须实行物理隔离C 使用隔离设备隔离D 但不需要隔离

9、涉密场所中,()计算机不得配备、安装、使用视频和输入设备。

A 所有的B 涉密的C 连接互联网的D 便携式

10、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按照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实行()保护。

A 最高密级分级B 最低密级等级C平均密级分级D 最高密级无差别111、涉密岗位,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或者()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

A 产生经常B 经管偶尔C 产生经管经常D 产生经管偶尔

12、确因工作需要,且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应当经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工作机构或地市级(含)以上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A 秘密级B 机密级绝密级C 机密级D 秘密级机密级

13、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携带出境。

A 按需要B 可以C 不得D 审查后

14、制作涉密载体,应标明(),注明发放范围、()。

A 密级秘密点和编号B 密级和保密期限制作数量及编号

C 密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点及数量D 密级制作数量及编号

15、国家秘密变更的内容,包括密级的()、保密期限的()、知悉范围的()、三者既可以单独变更,也可以同时变更。

A 降低缩短缩小B 降低或提高缩短或延长缩小或扩大

C 提高延长扩大D 降低缩短或延长缩小

16、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

A 社会效益技术信息B 经济利益经营信息

C 社会效益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D 经济利益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7、任用、聘用的境外管理、科研人员确需接触、知悉我国家秘密的,应按照()原则,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A 一事一批B 集中审批C 定期审批D 审核

18、设有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市内传递()涉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交换站进行。

A 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B 机密级、秘密级C 机密级D 秘密级

19、使用涉密载体,要根据密级和制发机关、单位要求,确定();办理登记、签收手续,应在符合保密要求的()阅读、使用。

A 知悉人员范围地方B 保密期限办公场所

C 知悉人员范围办公场所D 保密期限地方

20、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单台计算机,应当根据所处理信息的(),按照相应级别涉密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护和管理。

A 最低密级B平均密级C 最高密级D 知悉范围

21、涉密计算机使用无线键盘、鼠标、网卡等无线外围设备,涉密信息会随无线信号在()传递,极易被截获。安装有无线网卡的涉密计算机,在开机状态下可()与无线网络连接,即使(),也可以使用技术手段,通过无线电手段将其激活,窃取信息。

A 线路上自动关闭其联网程序B 空中自动关机

C 线路上被动关机D 空中自动关闭其联网程序

22、定密工作程序为:由()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审核批准承担()。

A 承办人定密负责人法律责任B 定密责任人领导行政责任

C 承办人领导法律责任D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

23、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泄密案件由()组织或参与查处。

A 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 中央国家机关保密部门

24、发生泄密事件应当迅速查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

A 主要、次要责任者和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密级、事件的主要情节

B 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事件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C 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事件属于什么性质

25、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检查。

A 安全性能防护技术B 保密技术C 不定期D 保密管理

26、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参照()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

A 绝密级B 机密级C 秘密级D 普通

27、按照保密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秘密的变更是指()的变更。

A 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B 密级、保密期限、涉密内容

C 保密期限、知悉范围D 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涉密内容

28、按照保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将涉及()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A 绝密级、机密级或较多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B 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机密的机构

C 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D 较多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29、对于机密级涉密计算机,以下口令能够满足复杂度要求的是()。

A ~!@#$%^&*B LJ19811003C 885811880088D HJUY&uf89!de30、秘密级计算机,身份鉴别口令的更新周期为()。

A 3天B 7天C 30天D 60天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0分)

31、涉密计算机不可接入()。

A 互联网B 有线电视网C 固定电话网D 移动通信网

32、计算机网络防火墙不能()。

A 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B 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

C 防范不经由防火墙产生的攻击D 防范来自内部的攻击

33、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应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包括脱密期内未经审查批准,()。

A 不得擅自出境B 不得到外资企业工作

C 不得为境外人员提供咨询或服务D 不得为境内单位工作

34、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简称密品),是指直接含有国家秘密信息,或者通过()能够获取所承载的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和产品。

A 观察B 测试C 询问D 分析

35、国家秘密的密级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变更。

A 定密负责人认为需要变更

B 确定时依据的保密事项范围已作调整

C 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影响发生变化

D 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

36、()人员不得任用、聘用为涉密人员。

A 酗酒B 因严重违反保密规定被调离涉密岗位C 受过刑事处罚D 受过警告处分

37、涉密人员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须报告的重大事项有()。

A 发现针对本人的渗透行为B 子女获得境外永久居留资格

C 配偶出境旅游D 与境外人员结婚

38、涉密人员上岗、在岗应该()。

A 主动接受保密教育培训B 掌握保密知识技能

C 签订保密承诺书D 自觉接受保密监督检查

39、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在其()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A 所有活动B 内部管理C 公务活动D 外部管理

40、机关、单位应与拟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境外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需要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及理由B 承担的保密义务

C 违约责任D 协议的法律效力

2013年鄢陵县人民法院保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

1、A2、D3、c4、c5、d6、B

7、C8、B9、C10、A11、C12、D13、C14、B15、B16、D17、A18、B19、C20、C21、D22、A23、B24、B25、B26、C27、A28、C29、D30、C

二、多项选择题:

鄢陵县水利规划 篇5

为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深化年”的部署,根据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制定2016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的通知》(许责办【2016】1号)和县委关于《鄢陵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细则(试行)》(鄢发【2014】12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清单。

一、县司法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

(一)领导班子责任清单

1.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带头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2.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及司法行政工作总体布局,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推动 1 工作任务落实。全年专题研究或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少于4次。

3.定期听取纪委组工作汇报和局党总支、支部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主体责任的情况报告,分析研判形势,指导和督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督促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履职,形成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合力。

4.加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制度、措施和成效的宣传力度,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抓紧抓好。

5.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完善选人用人全程监督措施,落实拟提拔任用干部任职前征求纪委意见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制度,实行任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与廉政谈话等制度。严肃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纠正和查处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6.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完善作风建设制度措施,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7.加强社区矫正、公正、法律服务等业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8.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9.支持和保障纪检监察部门正确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主动接受上级和同级纪委的监督。

10.对重大问题和腐败案件及时进行深刻剖析,查找制度和管理漏洞,完善治本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11.加强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述责述廉、民主生活会、提醒、函询、诫勉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党内监督制度。

12.认真贯彻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和“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建立 健全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配套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事项和重点对象的监督。

13.加强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法规制度,强化制度的廉政风险防控作用,强化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14.积极推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措施,为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创造条件。

15.支持和配合巡视、巡查工作,对巡视、巡查反馈的意见严格整改,对移交问题线索逐一落实,及时公开整改情况。

16.将落实主体责任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落实《鄢陵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细则(试行)》,对不履行主体责任或者履行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党组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卢保亮

局长)

1.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做好学习传达、研究谋划、动员部署、责任分解、督办落实、责任追究等组织领导工作。

2.每年不少于4次主持召开党组会议,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五位一体”建设和干部管理各方面。对党组肩负的 主体责任各项任务靠前指挥、具体主抓,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3.实行“签字背书”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安排部署、责任分工、推进落实以及信访举报核查和案件查处情况报告、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履责情况报告等重要责任事项把关审签,提出明确意见。“签字背书”要建档立卷。

4.加强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及局党总支、支部主要负责人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认真落实廉政谈话、约谈制度,带头上廉政党课,及时了解掌握思想、工作动态和干部群众的评价反映,及时发现其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作风建设、廉洁从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抓早抓小,督促其及时整改纠正。廉政谈话和约谈要建档立卷。

5.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廉洁自律,发现班子成员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并督促整改;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及时向上一级党委和纪委报告。

6.主动接受和支持同级纪委对本级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支持同级纪委对发生问题的局党总支、支部领导人员及其成员进行纪律审查,严格执行纪律审查有关制度,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7.对局党总支、支部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责任制检查考核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集中、民主测评满意度较低的,及时约谈其主要负责人,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对不履行主体责任或者履行不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追究责任。约谈要建档立卷。

8.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带头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管好配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9.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和“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定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0.定期向上级党委和纪委报告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本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及本人和其他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等情况。

(三)党组其他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各党组成员)

1.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纪委的部署要求,立足自身职责,协助局党总支、支部主要负责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2.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融入到分管业务工作之中,坚持抓工作同抓管理相结合,既管事又管思想管作风。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和报告,主要任务靠前指挥、具体主抓。

3.督促指导分管部门、联系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廉政教育、规范权力运行等具体措施,抓好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

4.加强对分管部门、联系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通过定期谈话、实地了解等形式,及时掌握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群众反映,提出具体要求。

5.加强对分管部门、联系单位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对履行责任不到位的,及时进行廉政谈话,约谈相关人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廉政谈话和约谈要建档立卷。

6.对分管部门、联系单位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和纠正,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及时向党委和纪委报告。

7.主动接受同级纪委的监督,支持同级纪委对发生问题的分管部门、联系单位进行纪律审查,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8.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积极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结合工作分工,严格对照检查,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9.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市委“两规定一办法”精神,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管好配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10.定期向上级党委和纪委及同级党委报告本人履行“一岗双责”情况。

二、纪委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清单(钦艳丽纪检组长)

1.协助党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协调反腐败工作,结合实际向党组提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大事项。

2.协助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和检查考核,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实到位。

3.加强对同级党组的监督,监督检查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遵守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和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发现违规违纪苗头及时提醒纠正,发现重大问题或者违纪问题线索及时向上一级纪委报告。

4.加强对局党总支、支部领导及其成员的监督,重点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5.开展“一案双查”工作,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严肃责任追究。

6.坚决维护党的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 “四种形态”,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7.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认真组织协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

8.严格审查和处理党员干部违反党纪和政纪的行为,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重点查处“三类人”“小官贪腐”和“雁过拔毛”式腐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9.定期对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进行剖析,总结教训,提出建议,堵塞漏洞,发挥纪律审查的治本功能。

10.落实纪律审查安全责任制,严格审查程序和审查纪律,保障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依纪依法安全办案。

11.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点名道姓曝光典型问题,弛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大对“为官不为”查处力度,持续强化“有错无为皆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

12.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支持配合巡视、巡查工作,优先审查巡视、巡查移交的问题线索。

13.协助上级党委(党组)落实巡视、巡查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并完成由纪委承担的整改任务。

14.加强对下一级党委(总支、支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下一级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履责用权情况的监督。

15.健全和落实谈话、函询等制度,完善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对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集中、民主测评满意度较低的,直接约谈相关党委(总支、支部)、纪委负责人,及时警示提醒,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约谈和函询要建档立卷。

16.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纪检监察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清理和执行工作,建立体系完备、衔接有序、执行有力的党风廉政法规制度体系。

17.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协助党委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年”活动,运用 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严明党的纪律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第一道防线。

18.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措施,健全完善监督执纪相关配套制度,坚持和完善定期报告、专题报告、即时报告、约谈、处置反馈等制度,切实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19.深入推进“三转”,牢固树立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全面审查、管住多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监督执纪理念。

20.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防止“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铁军。

21.探索在基层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纪检委员作用,延伸监督触角。

22.定期向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书面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情况,重要工作情况及时请示报告。

鄢陵县水利规划 篇6

1 低产砂化土壤概况

1.1 土壤类型

该类土壤是发育在黄河砂质沉积物上的砂壤土和细砂土, 属潮土土类, 典型潮土亚类, 石灰性潮砂土土属, 砂质潮土和砂壤土土种。

1.2 基本属性

低产砂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彭店乡东北部殷坡村、后栗园村附近及双洎河以北地区, 面积2 386.7 hm2, 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3.56%。该土壤土体深厚, 质地轻粗, 结构性差, 漏水漏肥, 不耐旱, 土壤肥力低, 地下水位较深。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全年粮食产量12 t/hm2, 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5.9 g/kg、全氮0.91 g/kg、有效磷12.2 mg/kg、速效钾102.4 mg/kg、有效锌1.14 mg/kg。

1.3 主要问题及障碍因素

该区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砂、漏、薄、蚀 (风蚀) , 即土壤砂性重漏水漏肥, 易干旱, 有效养分含量低, 肥力水平低, 发小苗不发老苗。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干旱贫瘠、耕层浅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理化性状差[1,2]。此外, 还存在农民施肥不合理, 有机肥施用量少, 水利工程建设滞后, 缺乏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

2 低产砂化土壤培肥改良技术

2.1 改良预期目标

改良培肥后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耕层深度达到20 cm以上, 灌溉保证率达100%, 主要生产环节达到机械化。

2.2 主要措施及步骤

一是秸秆还田。连续3年小麦收获采取高留茬法收获, 收割机上加装秸秆粉碎机, 粉碎后覆盖还田。玉米收获后秸秆及时还田, 先用秸秆粉碎机粉碎, 再用旋耕耙还田, 有条件的可撒施秸秆腐熟剂, 促进秸秆腐熟分解。二是完善水利设施, 提高灌溉保证率。充分挖掘水利资源,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疏通渠道, 引水入区, 扩大灌溉面积, 补充地下水资源, 井灌区实行科学灌水, 积极发展喷灌, 尽量扩大灌溉面积, 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三是增施有机肥, 提高地力。从区内土壤养分化验结果看, 土壤肥力属中等偏下水平, 但乡与乡、村与村、地块与地块之间很不平衡。因此, 要增施有机肥料,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 在喜钾作物上要注意钾肥施用, 对严重缺磷地块要增施磷肥, 补充土壤中有效磷, 针对砂性土壤作物后期易脱肥的特点, 中后期要注意适时补充肥料, 满足作物高产对养分的需要, 并且逐步提高土壤肥力[3,4]。四是深耕。继续搞好深翻平整, 加厚熟化耕层, 用大型拖拉机耕地, 耕深达到30 cm以上, 推广秸秆覆盖还田,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增强抗旱能力。五是因土种植, 调整作物布局。该区水源较缺乏, 灌溉条件差, 要适当压缩耗水耐肥作物面积, 扩大耐旱作物大豆、花生种植面积。该区土壤条件最适宜林果业生产, 要发挥优势, 扩大果树种植面积, 建成林果生产基地, 增加收益。

2.3 配套技术及措施

一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年都要对该区进行取土化验, 搞好地力监测, 掌握土壤养分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 制定合理施肥配方, 联系配肥企业生产供应配方肥, 搞好施肥指导, 确保高产高效。二是技术培训。在生产的关键时期, 组织广大农民集中培训, 通过发放技术资料、现场咨询、田间指导、专家讲解等多种形式, 使该区农民每年接受2~3次培训, 从而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种田水平。

3 投资估算

该区土壤改良估算投资200万元, 其中秸秆还田60万元, 主要用于农机补贴与秸秆腐熟剂补贴;增施有机肥150万元, 主要用于有机肥料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10万元;农民科技培训补贴10万元。以上资金申请中央财政补贴。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通过对2 386.7 hm2低产砂化土壤改良培肥, 每年可增产粮食1 200 kg/hm2, 按2.0元/kg计算, 可增收572.8万元, 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 (折纯) 27 kg/hm2, 按6元/kg计算, 节本162元/hm2, 共节本38.7万元, 总节本增效611.5万元。

4.2 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土壤的改良与培肥, 将大大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并对周边乡村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通过技术培训, 将有效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探索成功的经验。

4.3 生态效益

土壤培肥改良后, 可大大改善生态环境, 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抑制土壤砂化发展, 减少风沙对作物的危害。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 将有效改变对土壤的掠夺式经营, 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增加综合收益, 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解决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净化了空气,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勇, 丁宏宇, 刘姗依.施用草炭对科尔沁沙地土壤的改良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 (2) :134-135, 145.

[2]邱学礼, 高福宏, 方波, 等.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 (6) :2270-2273.

[3]高世禄.浅谈中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培肥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2) :158.

上一篇:周一祝福短信:温馨的周一祝福下一篇:客户调查问卷样本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