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

2024-09-28

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共9篇)

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 篇1

山东省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

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一、基本情况

陵县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成区30平方公里,目前入区企业20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7家。

二、特色与优势

(一)交通区位优势。陵县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南靠山东省会济南,北依北京、天津,东连渤海湾,西接河北石家庄和山西煤炭基地,是中国南北的中间带,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沿海到内陆的过度带,具有沿海、内陆的双重优势,具有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开发区距济南飞机场90公里、天津港200公里、青岛港480公里。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德滨高速和京沪高铁穿区而过,京沪高速铁路德州站位于陵县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中的青太高铁、德龙烟铁路建成后,开发区的路网结构将进一步完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二)基础设施优势。开发区累计投资4亿多元,建设形成了“十纵八横”的道路框架,“七通一平”的配套设施,4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绿化。开发区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土地平坦且价格较低。电力资源充足,紧靠中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时,区内有5座自备热电厂,生产生活用电 1

宽裕。年引蓄黄河水2亿立方米,拥有2座万亩大型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可充分满足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劳动力素质高、价格低,全县劳动力20万人。

(三)规划布局优势。大力实施“对接德州,以区兴县”发展战略,规划了新型材料、新型纤维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四大产业聚集区和商贸物流、旅游服务、高新技术3个新兴产业园区,努力打造德州市东移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四)产业集群优势。目前,开发区内形成了生物、新型纤维纺织、新型材料、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生物产业形成了年产5万吨大豆蛋白、10万吨大豆浓缩蛋白、30万吨低温脱酚棉蛋白、40万吨变性淀粉、12万吨谷氨酸、7.5万吨味精、7.5万吨有机肥的规模;新型纤维纺织业达到了100万纱锭、5000台织机的规模;机械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年产2000台数控机床、5万吨机械铸件的规模;新型材料业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10万吨土工材料、5万吨双向拉伸薄膜的规模。

(五)骨干企业群体优势。培育形成了近百家亿元骨干企业群体,谷神集团以大豆蛋白为主导产品,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国家级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恒丰纺织新型纤维纱生产规模达到15万纱锭。宏祥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专业生产土工合成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陵县全国土工材料生产基地县龙头企业之一。普利森集团是中国机械500强之一,国家机床行业重点企业。

(六)服务环境优势。开发区行政区划独立,设有管理委员会,入区企业全部实行“扎口”管理,并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招商项目服务中心与企业服务中心,为客商投资兴业创造了优良的环境。目前已有韩国、香港、天津、温州等地127家企业落户开发区。

三、未来发展目标

1、加大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2、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

3、加强对大型物流项目、旅游度假开发项目、大型酒店项目等服务性行业项目的开发力度。

4、重点引进生物、新型纤维纺织、新型材料、机械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关联行业或企业。

四、联动示范园区,突出协作配套

按照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从整体考虑,加强陵县的四大主导产业与前沿区的产业协作,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集群,达到规模化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产业链条吸引前沿区项目的转移,通过合理的引导与调控,尽快把陵县打造成前沿区的产业配套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动力供应基地,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 篇2

1 黄陵县庭院经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黄陵县农村在大力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庭院经济发展的典型, 主要以养殖、种植和家庭小作坊加工为主。如街道办石山行政村三组一村民家庭种植蘑菇年收入达2.7万元, 净收入1.5万元, 并带动全村23户发展蘑菇种植, 促进村域经济的发展。田庄镇月子塬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养殖槐山羊12只, 直接增收8 400元, 所积肥料还可满足3 333 m2果园的需要, 仅此一项可节支1 000元左右。如桥山镇下王村一农户在农闲季节进行油菜籽加工, 仅菜油销售增收8万元, 油渣销往前中地区0.8元/kg, 年增收1.2万元, 净收入达2.0万元。田庄镇月子塬村庙上组村一农户于2000年种植红地球葡萄, 2002年466.67m2获得收入逾7 000元, 2011年销售50%的收入逾8 000元。可见, 黄陵县典型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 不仅有效地增加了自身的经济收入, 而且对全县农民群众庭院经济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但是从全县整体来看, 黄陵县庭院经济发展还存在群众小、典型少、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 具体表现: (1) 规模小, 效益差。就全县而言, 农户普遍对庭院的利用率不高, 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 普遍规模较小, 经营分散, 没有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难以占领市场, 经济效益未能完全显现出来。 (2) 结构单一, 层次较低。全县主要以传统养殖业为主, 特色种植业很少, 几乎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庭院经济, 与种、养、加相结合, 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相差甚远。 (3) 农民群众观念陈旧, 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农民还没有从小农意识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中完全解放出来, 普遍缺乏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经济意识, 满足于自给自足。在管理上普遍以传统的耕作和经营方式为主, 科技含量不高, 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4) 政府引导不够, 各项服务工作滞后。各级政府在决策中忽视了庭院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对庭院经济发展引导不够, 这是庭院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目前该县庭院经济的主要形式———养殖业而言。在防疫、配种及市场开拓等方面还相当薄弱, 致使畜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 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2 黄陵县庭院经济的优势与潜力

所谓庭院就是以农户庭院及周围空闲地为基础, 利用庭院内外时、空、能的优化组合, 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能的资源潜力, 抓住产品产出的时间差和市场价格差,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 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商贸、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形式[1]。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 庭院经济不仅是人多地少的城郊, 也是其他适宜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1 借鉴外地经验, 发展庭院经济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针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除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外, 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的实际,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而发展庭院经济不仅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便可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 更重要的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 对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 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是庭院经济投入小、产出大、见效快。以户为单位的庭院种养业因其投入小、规模小, 容易根据市场需求转向种养其他品种, 不会因供过于求有较大损失。相反, 各家各户的庭院种植、养殖较分散, 化零为整, 整合后又具有一定规模, 可迅速占领市场。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发展庭院经济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缓解由于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对单一产业带来的冲击和风险, 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 黄陵县连续多年的雹灾对苹果产业的打击, 对农民收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四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发展庭院养殖业, 可以生产大量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有机肥料, 不仅可以减少农户购买化肥的开支, 又能改善土壤结构, 培肥地力, 有利于提高农民对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调动群众退耕还草的积极性,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另外, “三位一体”养猪等庭院养殖业的发展, 将所有的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及其他杂物引入池内, 清除了农村卫生死角, 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沼气的综合利用, 有利于大量节煤省柴, 减少开支, 降低群众劳动强度,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2.2 综合黄陵县农村实际, 发展庭院经济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域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 发展空间较大。该县海拔、光照、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有利于发展各类养殖业, 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特别是东部塬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是发展庭院种植业的最佳区域。据初步测算, 该县农村每户按3孔窑洞, 每孔窑洞、院落按133.33 m2计算, 户均占地400.00 m2, 除去圈、厕、路用地, 每户庭院约266.67 m2, 按全县1.5万户推算, 全县庭院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基础设施完善, 市场前景广阔。该县农村群众居住集中, 交通便利, 信息畅通, 不同的区域距店头、延炼、县城三大市场较近。特别是随着黄帝陵二期工程的建成, 祭祀规模的提升, 来旅游观赏的游客将大幅度增加。随着店头能源基地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的上马, 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将大幅度增加。这些都为该县特色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三是全国能源基地县 (国债) 项目的实施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良好机遇。一大批沼气池及配套圈舍的建设, 不仅为发展庭院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为依托养殖发展特色种植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 从发展整体县域经济的要求出发, 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是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开发。通过庭院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整体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优化黄陵县的周边环境, 为该县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必然要求进一步开展景点拓展项目, 庭院经济的发展就必然为观光产业、“农家乐”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群众增收困难的问题。随着旅游产业、煤炭产业的开发及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 征占现有耕地在所难免, 将会使部分村组特别是矿区及城郊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有利于解决耕地占后农民的增收问题。三是有利于满足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丰富城乡农产品市场。

3 思路与对策

综上所述, 在黄陵县农村发展庭院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应积极引导, 大力扶持, 促进其快速发展。

3.1 总体思路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入世的良好机遇, 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 依托国家能源基地 (国债) 建设项目,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坚持“种养结合, 突显特色, 设施配套, 政策倾斜, 以点带面, 渐进发展”的方针, 按照一户一口池 (沼气池) 、一圈畜、一眼窑、一座棚 (温室棚) 的要求, 用3~5年时间走出一条特色种养增效、庭院经济增收的道路, 实现农产品生产绿色化、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2 基本原则

围绕上述思路, 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市场导向原则。要按照市场需要, 搜集和掌握市场需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标准的信息, 以此指导农民组织生产。防止盲目引导生产, 给群众造成损失[3]。 (2) 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确定庭院经济发展的项目和品种时, 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反对行政命令, 条件不具备时不宜搞统一的模式。 (3) 循序渐进发展的原则。要坚持先行试验示范, 逐步全面推广的原则。在发展规模上要坚持由小到大, 由少到多, 逐步实现由一户一品、一村一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转变;在占领市场上坚持先着眼县内市场, 后开拓县外市场的原则, 力争通过数年努力把黄陵县庭院经济发展成为农民经济的一个亮点。 (4) 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对有积极性和有条件的农户, 力求结合沼气池建设, 综合考虑沼、圈、水、棚等设施的总体布局,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为庭院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奠定基础。同时, 要区别塬区、前川和后川的不同情况, 在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4]。

3.3 主要措施

3.3.1 加大名优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服务力度。

农业、果业、畜牧等业务部门要紧密配合庭院经济的发展, 积极引进适宜黄陵县发展的名、优、特种植、养殖新品种, 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科技培训, 向群众广泛宣传, 推广各类种养业的先进适用技术, 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同时,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大户牵头组建专业协会组织, 担负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产品销售等多项服务, 促进黄陵县庭院经济向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3.3.2 努力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要按照“一户一口池、一圈畜、一眼窑、一座棚”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一是要按照能源基地县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 分年度按目标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庭院经济发展的用水问题。方便用水是庭院发展高效种养业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借鉴田侯塬的经验, 塬区村组大力推广集雨窑灌。有水源条件的村组要积极实施龙头入户, 川道村组采取打小口井的办法解决水源问题。在此基础上, 要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为庭院经济创造安全、高效、节水的灌溉条件。三是明确种养项目, 积极配套圈舍及温室大棚或中小拱棚。农业、果业、畜牧等业务部门在调查市场的基础上, 尽快确定一批合理项目供群众选择。养殖业既可继续发展秦川牛、槐山羊及优良猪、鸡品种, 也可发展兔、鸭等其他名优养殖品种;种植业既可发展各类蔬菜, 也可发展温室棚栽葡萄、杏、桃、草莓等名优品种。既可实施种养结合的项目, 也可扩大规模发展温室大棚养殖项目。项目确定后, 依据规划, 抓好圈舍及温室大棚或中小拱棚的建设。

同时, 要积极培育示范典型, 强化引导服务力度, 实施政策、资金项目倾斜, 加大配套扶持力度, 围绕庭院经济发展搞好品种引进、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建立,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为庭院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平.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09.

[2]代光银.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土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09.

[3]许芳.新农村庭院经济发展对策的选择[J].经济论坛, 2008 (8) :129-130.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篇3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8月15日开始筹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城东南的亦庄地区,因此又称“亦庄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为46.8平方公里,由科学规划的产业区、高配置的商务区及高品质的生活区构成。目前,开发区一期规划用地15.8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开发完成,将以此为基础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和凉水河以西方向发展。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东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凉水河以西约10平方公里。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第九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开发区要着力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建设以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构筑东南部产业发展带。

作为国内开发区中的佼佼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相当一批国际大公司入驻,5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67个项目投资在开发区,包括诺基亚、戴姆勒·克莱斯勒、 拜尔、SMC、通用、日本凸板公司、瑞士ABB集团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等。

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 篇4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态势

(一)总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7亿元,同比下降0.4%,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8.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5.74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76亿元,同比增长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17亿元,同比下降5.8%,三次产业比重为8.6:70.1:21.3。

(二)农业生产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速4.1%,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1个百分点。上半年春夏收粮食作物产量0.1734万吨,同比增长3%;油菜籽总产量1.91万吨,同比增长4.43%;蔬菜总产量4.64万吨。生猪出栏19.52万头,同比增长0.26%,能繁母猪1.56万头,同比增长6.12%。生猪存栏23.87万头,同比减少7.48%;出栏牛0.58万头,同比增长1.75%,出栏羊4.29万只,同比增长3.42%,牛存栏9.9万头,同比增长3.98%,羊存栏9.05万只,同比增长2.96%;家禽出笼173.5万羽,同比增长1.94%;水产品总产量9430吨,同比增长12.42%。

(三)工业下滑形势有所好转。上半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4.68亿元,同比下降0.2%,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5.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5.8亿元,同比下降7.1%,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8.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6.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县共实施项目117个,其中续建34个,新开工83个,完成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交通类完成投资1.02亿元,同比下降31.1%;城建类完成投资20.03亿元,同比增长143.9%;工业类完成投资8.29亿元,同比下降37.2%;农林水利类完成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126.6%;商贸物流类完成投资0.39亿元,同比增长34.7%;社会发展类完成投资3.26亿元,同比增长69.8%。其它类完成投资0.07亿元,同比增长32%。全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10.48亿元。

(五)商业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4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一季度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0.76亿元,同比增长5.8%;零售业14.65亿元,同比增长11.9%;住宿业0.23亿元,同比增长13.8%;餐饮业为1.9亿元,同比增长14.2%。从城乡来看,上半年,城镇市场

实现零售额14.13亿元,同比增长13.2%;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41亿元,同比增长7.4%。

(六)财政收入下滑严重。今年以来我县的财政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到目前为止,下滑形势没有得到好转。上半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7亿元,同比减少2亿元,同比下降29.8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6亿元,同比减少1.78亿元,同比下降43.08%。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我县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3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64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元,同比增长12.7%。

二、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上半年,我县“三电一矿”的生产形势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差距。其中五强溪、凤滩、高滩三家水电企业发电量累计45.23亿度,较去年同期减少1.89亿度,同比下降4.01%,辰州矿业产值同比下降12.93%。县属工业企业的生产形势也不景气,上半年的产值同比下降1.4%。我县工业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工业品市场持续疲软。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宏观经济整体趋紧,市场需求增长不足,我县工业品价格延续低迷,如我县重要工业品黄金的价格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价格已接近生产成本。二是企业生产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瓶颈,许多企业资金短缺严重,如五溪食品厂因新建项目占用大量资金,生产用流动资金短缺约 500万元;友诚实丰钒业因产品库存增多,销售较为困难,正常运转需生产流动资金500-800万元,辰州磁电高科、雨露商贸、五强溪特种纸厂等多家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目前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手续复杂,中小企业贷款较难,资金短缺情况难以得到缓解。三是生产成本日益提高。随着人力、原材料、水、电等价格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压力很大。据统计,今年来劳动力价格平均提高了15%左右;原材料价格平均提高了10%左右。部分县属规模工业企业已不堪负担,难以承受高昂的劳动力价格。

(二)财政方面:上半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下滑严重。一是受政策性减收的影响。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执行对大型水电企业税负超过8%的部分实行退税政策,这就意味着作为我县主要税源的水电企业今年的增值税为零。同时从去年10月起,我省取消了18个部门的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及我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减少我县的非税收入。二是受企业效益下滑、项目启动慢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县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矿山企业受到多种

困难的制约,生产经营状况一直不景气,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同时受融资困难、土地政策紧缩等因素影响,我县项目启动较慢,开工不足。

本级公共预算收入的减少也影响了公共预算支出的进度。上半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减少0.92亿元,同比下降8.49%。特别是与GDP相关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49.23%,是导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了38.8%的增速,但较一季度下降了2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一是部分房地产项目,虽然已经形成实际工程量,但是因手续不齐全,不能入库上报;二是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建设进展。如年产4000万AH磷酸铁钒锂离子电池项目由于资金原因暂时停止施工,1-5月没有发生投资额。三是沅陵县投资项目的部分施工建筑单位为外地注册建筑企业,不能纳入我县建筑业起报单位,产生的产值不能上报,从而影响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四是我县目前项目开工率不高。205个项目中,开工的只有117个,开工率仅57%。

(四)商业方面:一是城乡差距较大。上半年,我县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城乡比超过了4: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也比城镇低了5.8个百分点。二是限上商业单位的拉动力不大。目前我县限上商业企业只有20家,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6.5%。上半年,我县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仅为-12.9%、6.1%、10%、6.9%,均低于限下的15.4%、14.3%、16%、15.5%。限上商业发展乏力,无法拉动全县商业的快速发展,一直是我县商业乃至三产业发展的短板。

(五)“四上企业”: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县规模工业企业、限上商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中还未新进一家企业,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促进工业发展。一是切实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治理,建立良好市场秩序。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落实为工业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主动为工业企业做好电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与财政、银行等部门协调沟通,努力为企业争取各种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工作。二是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建设,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创新力,并加快项目入园落地,新竣工的企业及时投产。三是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和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坚持以“两新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培育我县工业新的增长点,减少对“三电一矿”的依赖。同时通过加快推进技改扩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引导我县水电、矿产品和农林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继续强化财税工作。一是大力培植财源。依靠优惠政策,催生和孵化一批新型工业化企业,努力培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增长的新型财源,夯实我县税收增收基础。二是继续加强税源的监控和征收。对全县重点税源户,要安排专人负责,跟踪管理,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强零散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整顿和规范纳税秩序。三是要继续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四是优化支出结构。在大力节减行政成本的同时,要全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重点支出、社会保障以及民生方面的支出需要;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一是抓好待建项目开工建设。针对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着力破解难题。加快行政报批、征地拆迁、资金衔接等前期工作步伐。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召开项目建设调度分析会,发现和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进度督促和协调服务,切实强化环境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稳步推进。三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努力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尤其要争取更多的预算内资金支持。加强同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增强金融部门投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

(四)努力搞活消费市场。一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捏造涨价、囤积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证商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开拓乡村消费品市场,缩小城乡差距。我县乡村消费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利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的契机,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及时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等方式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提供便利和服务。三是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增收和消费能力。通过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简介 篇5

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紧邻京津塘高速“采育”出口,距北京市区25公里,距天津市区80公里,邻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方大学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通过京津塘高速公路可连通北京市各条环路,104国道和在建的货运快速路紧邻开发区而过。开发区周边还有京九铁路和京沪铁路,距廊坊火车站15公里,公路铁路转换便捷。开发区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70公里,距北京南苑机场20公里,距天津港110公里,是北京市距出海口最近的开发区。

自1999年设区以来,开发区立足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全面推进投资建设。2006年,开发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市级开发区,并正式命名为“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3.55平方公里规划已得到批复。工业区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到5.6亿元,供水、污水、电力、热力、通讯等设施齐备,实现了“八通一平”。2007年,开发区将全部完成工业区内新建9条道路的建设,使开发区道路总里程达到20公里,形成六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开发区110千伏输变电站将于2007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并网输电,1万吨/日中水回用工程和13678米中水管网工程,以及天然气工程也将于2007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开发区生活配套设施十分完善,周边生活小区、医院、幼儿园、中小学一应俱全。东方大学城高尔夫球场、地热温泉、3000亩原始次生森林和广袤丰饶的2万亩葡萄园为您提供了高效工作之余的绝佳的休闲度假环境。采育地区规划有占地268公顷的小城镇开发区,总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现已建成了可容纳万人的文化广场、中心商业街等公共设施,别墅区、高档公寓区、普通住宅区也已统筹科学规划建设,蓝天花园、阳光波尔多等生活小区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房源。

目前,开发区入区企业达到33家,其中外商合资企业2家,主要为基础产业、机电产业和都市产业。企业协议总投资20亿元,实际到位投资12亿元,利用外资440万美元。企业建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开发区企业职工人数超过4300人,其中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3700人。2006年,开发区实现产值8.2亿元,收入7.5亿元,利润4200万元,税金3500万元。

根据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遵循镇党委提出的“招商选资”引进优势企业的招商理念,开发区对入区企业的产业、投资、效益、资源消耗、安置当地劳动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开发区将按照镇党委的招商引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市级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引进行业内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的核心和产业链招商发展模式,塑造开发区品牌形象,加快开发区发展步伐,增加经济总量。

2007年,开发区将着力建设投资服务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并与社会中介机构广泛合作,为入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全程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拓宽开发区的融资渠道,促进开发区投资建设和企业发展。加强标准化厂房、商务设施、商业设施、娱乐休闲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开发区生产与生活环境。

开发区将进一步深化《采育镇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五区一园”战略发展框架的内涵,对开发区3.55平方公里面积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实现开发区产业规模化、科学化、经济化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采育,促进采育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税收达到2.8亿元,就业达到1.8万人,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以都市产业和安全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生态型开发区。届时,一个和谐社会的新兴生态型现代化产业新区将崛起在北京的东南,成为京津黄金产业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篇6

西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5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位于县城东部,规划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7.1平方公里,下辖华航和华泰两个办事处,总人口6.2万人。建区以来,开发区坚持“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发展导向,按照“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特色突出”现代化新型城市定位,以统筹“临空经济实验区、高铁经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区建设为目标,围绕“工业立区,三产兴区、创新强区,开放活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食品加工、电子科技两大主导产业。

2017年上半年入驻企业个数发展到22家,工业总产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15.1%;工业增加值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8亿元,同比增长3%;税收收入7238万元,同比增长3.5%;主导产业企业个数4家,总产值为82.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本次签约的西华县经开区PPP项目,周口通用机场建设项目、通用机场航展大厅项目、航空科普园建设项目、西华经开区新增九路建设项目、西华经开区五路建设项目、西华经开区女娲湖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共计6项目总投资约32.62亿元。双方采取“成熟一个,商谈一个”,按照本框架协议原则,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双方合资设立项目融资与投资平台(项目公司),以“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专业互补,效率互补”的原则,以委托管理、管理合同、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转让-运营-移交、改建-运营-移交等模式的PPP模式结成战略联盟,合力构建区域规划、产业定位、园区建设、品牌推广、招商引资、投融资服务、金融合作和综合服务的一体化“大经营”格局,为政府和业主提供投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揽子项目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

湖南茶陵县旅游形象建设的研究 篇7

【摘要】通常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形象建设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湖南茶陵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其旅游形象定位应为文化名城、山水古城、红色摇篮,围绕这一定位借鉴当前成熟的企业CIS理论,从理念、行为、视觉三个维度进行旅游形象设计。最后,结合茶陵县在旅游形象传播上存在的问题,应从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新媒体潜能等方面优化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旅游形象建设;研究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4.013

随着旅游业形象竞争时代的到来,旅游形象成为实现地区旅游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湖南省茶陵县是革命老区,2013年纳入了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重点扶贫县,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茶陵县拥有丰富而又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具备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但在旅游形象建设上明显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因此,进行茶陵县旅游形象建设探究,能够有力推动茶陵县旅游发展,进一步带动茶陵县经济社会等其它各方面发展,同时,也能为其它欠发达地区旅游形象建设提供借鉴价值。

一、茶陵县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形象建设的基础,定位是否精准、独特、具有吸引力,直接关系着旅游地能否在旅游消费者(特别是潜在旅游者)心中形成一个深刻良好的印象,进而影响到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选择。旅游形象定位包含三个核心要素:旅游资源、目标市场、周边竞争者[1]。文章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对茶陵县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分析。

旅游资源。茶陵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古、红、绿”的独特魅力。“古”,茶陵有六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历史,是炎帝神农文化的发祥地,是明清时期茶陵诗派的繁衍地,保存完好的南宋城墙、南浦铁犀、岳飞石刻、“四大学士”故居、洣江书院等都浸透着历史厚重感;“红”,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有“将军县”的美誉,有全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旧址、毛泽东在茶陵住室;“绿”,茶陵素有“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之说,有云阳山国家4A级景区、东阳湖、洮水水库、丹霞地貌、灵岩夜月等自然奇观。

旅游目标市场。茶陵县目前的客源市场主要以本地居民、株洲攸县安仁等周边县市为主,旅游消费者局限于单位、学生等。由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外地市场。

周边竞争者。在茶陵县周边有南岳衡山、韶山、井冈山、炎帝陵等同质知名景区,这些已经树立了品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地,对茶陵的旅游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为此,茶陵要实施旅游形象定位的差别化策略,要在旅客心中树立区别于其他旅游地区的旅游形象。

通过上述分析,茶陵县在发展城市旅游、进行旅游形象定位时,必须在长株潭这个旅游板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开发出自身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树立自己的差异化形象,以摆脱周边强势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结合旅游资源、目标市场、周边竞争者三个要素分析,茶陵县旅游形象定位应该是文化名城、山水古城、红色摇篮,通过做实旅游规划、做活旅游项目、做精旅游特色、做优旅游服务、做响旅游宣传,树立起游客心中独特、鲜明、具有强感召力和吸引力的“茶陵印象”。

二、茶陵县旅游形象设计

借鉴当前成熟的企业CIS理论,从理念、行为、视觉三个维度探讨茶陵县旅游形象设计。

(一)理念形象设计

旅游理念形象对旅游地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旅游理念对内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对外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实现旅游地良好形象的可持续发展[2]。旅游理念设计要具有唯一性,充分体现旅游地的特色。

茶陵旅游形象一级理念及诠释。茶陵旅游形象一级理念应为:神山丽水,文化名城,红色摇篮。这一理念从总体上渲染和描绘了茶陵整体且独特的旅游形象。神山丽水,突出了茶陵山水的神奇秀丽。文化名城,体现了茶陵的历史文化气息浓郁,茶陵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各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茶陵独一无二的文化圈。红色摇篮,彰显了茶陵独特的革命历史特征,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工农兵政权,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谭震林、毛泽覃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3]。

茶陵旅游形象二级理念。二级理念又称专题理念,它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和某个旅游区域的主要文化内涵,来明确不同时段内的旅游主题和重点。如“祈福云阳山”体现了云阳山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摇篮之路”体现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历程。

(二)行为形象设计

管理形象。茶陵县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作用,在管理理念、制度、技术和艺术方面要树立起良好的管理形象。应注重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细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制度统筹规划安排,同时要积极吸收、采纳、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如在国外有些地方在火车站、车站等地方设置游客失物招领处,让游客感觉温馨的人文关怀。

从业人员形象。茶陵县没有一支相对稳定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旅游专业人才不足。而旅游从业人员与游客接触最多,是旅游地旅游形象的直接反映和体现,对旅游形象的树立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服务营销意识的专业人才队伍[4]。通过培训、教育、实践,强化所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注重个性化服务和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服务,做到自觉服务、主动服务、诚信服务、高效服务、特色服务。

居民形象。市民形象是旅游形象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游客美誉客、认可度、满意度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本地居民的宣传教育,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家乡的自豪感、热爱感,树立起“人人都是茶陵形象”“我为茶陵增光添彩”意识,使居民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展现出较高的文明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深化游客对茶陵旅游形象的良好感知。endprint

(三)视觉形象设计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旅游形象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茶陵在视觉形象设计方面还相当滞后,不能明晰统一的传达茶陵旅游理念形象,没有使众多分散的视觉因素形成统一的视觉特征。结合上面对茶陵旅游形象的定位,茶陵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案可考虑如下:

1.城市标徽,要突出茶陵文化名城、神山丽水、红色摇篮特色,然后结合本地的其他旅游形象要素,进行艺术的加工、组合、抽象。具体图案可设计为:以“茶陵”的汉语拼音缩写字母“CL”为设计元素,以奔流不息的江水、舞动飞扬的飘带形式描绘出来,上面加上红色政权建筑物图案,充分表达茶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2. 城市标志色,以绿色、红色、古棕色为主,绿色代表茶陵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云阳山和茶陵绿色山城特征,红色体现的是以工农兵政府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特色,古棕色则反映了茶陵历史文化的悠久深远。

3. 城市标准字体,发挥名人效应,毛泽东领导茶陵建立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对茶陵给予了很高的赞美,在革命实践中和他的理论著作中多次提到茶陵。为此,可考虑用毛体设计为标准字体。

4. 城市吉祥物,以位于茶陵县洣水河畔的省历史文物—南浦铁犀为原形,将茶陵牛设计为城市吉祥物,它是茶陵人勤劳、勇敢、正直、质朴精神品格的象征

5. 城市象征人物,将茶陵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李东阳设计为城市象征人物,y以体现茶陵人的精神。

6. 城市纪念品,根据茶陵历史文化特征,可设计茶陵牛纪念画册、邮票等系列产品,还可设计体现茶祖文化特征的神农杯,同时,还有“茶陵三宝”(生姜、紫皮大蒜、白芷)。

7. 城市户外广告,在显要位置设计多种宣传广告,要注重质量。

8. 城市形象大使,通过一些评选活动,评选出亲和力强、个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小姐(先生)。

三、茶陵县旅游形象传播

(一)茶陵县旅游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在传播信息方面,形象塑造过于单一,缺乏层次感,针对性不强,缺少对旅游新亮点的开发,仍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浏览、原生态旅游阶段,对参与性、体验性、比赛性等新型旅游项目开发不足;在传播媒介方面,新媒体的潜能没能充分发挥,对各种传播媒介整合运用不够;在传播效果方面,旅游形象传播的有效到达性较低;在传播者方面,旅游主管部门及旅游企业没有足够重视旅游形象的传播,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及居民缺乏一定的传播素养。

(二)茶陵县旅游形象传播策略优化思考

第一,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形象传播信息的构建作用。传播信息是旅游形象传播的中心,是做好、做优旅游形象传播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旅游发展的主要引导者和推动者,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在传播信息构建中要发挥主要作用。以突出地方特色为根本原则,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要构建好语言符号传播信息和非语言符号传播信息。语言符号传播信息主要指影视报道、旅游广告、导游解说、旅游宣传片等,非语言符号传播信息主要指画册、纪念品等。茶陵县已成功拍摄了《人文茶陵》、旅游专题片《美丽茶陵我的家》,在旅游卫视节目播出了《文明中华行—多彩茶陵之国饮之源》,出版了茶陵籍将军的画册等系列红色读本,旅游纪念品“神农第一杯” 在2011年第二届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荣获湖南省优秀旅游纪念品铜奖,这些传播信息很好地将茶陵旅游“红古绿”特色介绍和传播给了广大社会公众。加强与周边井冈山、炎帝陵、韶山等知名景区的合作,塑造茶陵旅游品牌形象,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手段提升旅游形象。

第二,挖掘新媒体潜能,整合运用各种有效的传播媒介。以网络、微博、移动电视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传播的迅捷性、直观性、广泛性、生动性、互动性、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运用传统媒体传播旅游形象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挖掘新媒体的潜能是当前传播旅游形象的一种有效途径。茶陵县在旅游形象传播过程中,对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利用处在初级阶段,还是过于依赖传统媒体。为此,要将新媒体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以运用于旅游形象传播。首先,要完善专门旅游网站建设。目前,茶陵县没有专门的旅游网络,只有一个附属于政府信息网的子网页,且旅游各方面信息简单,内容滞后,更新不及时。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鉴峨眉山电子商务网成功经验,精心制作茶陵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将各景点的旅游信息以丰富、详实、图文并茂的形式传递出来,与旅行社合作,提供网上预订,方便潜在旅游者做出旅行安排。同时,还要积极努力进行网络营销,建立与百度、新浪、搜狐等知名网站的链接。其次,要积极尝试运用微博进行旅游形象传播。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旅游机构和负责人开设了官方微博,如英国旅游局、山东省旅游局,江西吉安市旅游局长朱新堂等。微博具有传播受众广、传播范围大、传播效果真实可信、互动性强等强大优势,因此,运用微博进行旅游形象传播,既可降低成本,又能扩大影响力[5]。在发挥新媒体作用的同时,还要整合运用其它各种有效的传播媒介。重点做好两种整合,一是传播影视旅游传播整合,二是节事旅游传播整合。影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旅游形象传播有着深刻的作用[6]。2012年央视一套新闻对茶陵举办湖南省红色旅游文化节进行了报道,2014年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对茶陵美食进行了访谈,这些都提高了社会对茶陵的关注度,成功地传播了茶陵旅游形象。今后,茶陵要争取更多机会来传播自己的旅游形象。节事活动也是一种传播旅游形象的极佳手段。茶陵在2009年成功举办湖南省第二届道文化节,在2012成功举办了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各界知名人士到来所形成的名人效应,让美丽茶陵的形象走向了全国。茶陵还应举办更多高规格的节事活动,来助推茶陵旅游形象的传播。

第三,做好口碑传播,重视内外部公众对地区旅游形象传播效果的影响。在当前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口碑对于旅游地区良好旅游形象的建立和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朋友介绍成为旅游者作出旅游选择的重要推动因素,因为朋友对旅游地区的介绍更加具有可信度[7]。因此,要重视公众间的口碑传播,重视“人媒介”的传播作用。在这里,公众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内部公众主要指本地居民、旅游机构及旅游企业,要引导本地居民积极向外地朋友介绍茶陵美好形象,外部公众则主要指在茶陵的商人、游客、外地工作人员,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强化茶陵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印象,然后,通过他们的正面优良评价,将茶陵美好旅游形象推广给更多的人。endprint

第四,开展活动和培训教育,提升旅游形象传播者的传播素养。首先,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地区旅游形象被本地民众熟知。本地居民既是茶陵旅游形象的塑造者又是茶陵旅游形象的影响者,他们的整体素质、言行举止都在向旅游者传播旅游形象信息。为此,要以各种活动形式,将本地旅游形象首先传播到本地民众的心中,增强本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自觉主动地做良好旅游形象的建设者、维护者和推动者。比如,开展旅游知识竞赛活动,开展“美丽茶陵我的家”主题征文活动等。再则,通过强化职业教育提升地区旅游软实力。一方面,要对政府机构等职能部门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对旅游企业、社团等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展现茶陵良好风貌。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旅游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由之而来的是,地区旅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欠发达地区,湖南茶陵县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建立发展比较优势,占领市场制高点,那就必须做好旅游形象建设。本文从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设计、旅游形象传播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设好茶陵县旅游形象。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旅游形象定位是茶陵县旅游形象建设的基础。其旅游形象定位应当从本地资源、文化、历史特色出发,将其定位为文化名城、山水古城、红色摇篮。

2. 围绕定位,进行旅游形象设计是旅游形象建设的重要环节。引入成熟的企业CIS战略理论,从理念、形象、视觉三个维度对茶陵县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在茶陵县旅游形象设计中,要充分突出茶陵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文化历史底蕴。

3. 旅游形象传播是旅游形象建设的巩固、深化和延伸。茶陵县在旅游形象传播方面应当从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新媒体潜能、做好口碑传播、开展活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传播策略优化,将茶陵美好的旅游形象有效地传播给广大社会公众,从而实现茶陵旅游的快速、优质、高效发展。

本文以欠发达地区湖南茶陵县为例,对旅游形象建设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为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形象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作出有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欠发达地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J].经济视角(下),2012年11期:2.

[2]凌善金.旅游地形象设计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8.

[3]周理平.湖南茶陵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29.

[4]陶卓民,卢亮.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和开拓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729.

[5]李炳义,王仲迅.基于微博的江苏旅游形象传播[J].江苏商论,2011年07期:114.

[6]张慧,祁树颖.对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思考——以武汉市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10期:38.

[7]雷蕾.旅游形象的传播整合策略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245.

Research on Tourism Image Construction of Chaling County

in Huan Province

ZHOU liping

(Hukou Middle School of Chaling County, Chaling 412418, China)

Abstract: Less developed areas are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destination image is not enough, have not formed a good popularity and reputation, recognition. As a underdeveloped area, the tourism image of Chali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a cultural city, landscape city, red cradle, around this location, from the current mature enterprise CIS theory, design the images from three dimensions:concept, behavior and vision.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in Chaling county tourism image communication problems,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ptimization should highligh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mining potential, tourism image.

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 篇8

项目内容:拟引进电子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11600平方米、兴办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及材料、电子节能灯、电子数字产品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标准化厂房投资4亿元,电子生产企业投资在1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流动资金1万元。资金来源:拟融资解决。

建设条件:项目拟建在平泉县经济开发区内(省级园区),这里交通便利,政策优厚,劳动力资源充裕。全县劳动力总数29.1万人,常年域外就业7万人,富余劳动力10.5万人,且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直接上岗。此外,这里水、电、讯设施齐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市场分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实施环境,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有充分的市场需求。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投资风险小,项目前景广阔。

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竣工达产后,年实现 收入20亿元,利税5400万元。

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

合作方式:合资、合作或其他方式

联系单位:平泉经济开发区

联 系 人:王振东

开发区简介长2013 篇9

(2013年3月)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以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础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银川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与开发区建设有关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自主式开发,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自治区编委“三定”方案确定管委会下设两办六局、两个国有直属公司,公务员及参公编制90名,工勤编制5名。2012年,市委决定成立红墩子工业园管委会,并由银川开发区代管。处级及以下干部实行全员聘用制,银川市委授权开发区党工委负责内设机构中层干部的聘任和管理,聘任人员按照市委规定,享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及相应的政治待遇。

一、规划建设情况

开发区批准面积7.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1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34平方公里,分为东区(2.26平方公里)、南区(1.02平方公里)、西区(30.68平方公里)、红墩子工业园(31平方公里)和横山工业园(38平方公里)5个区块。其中,东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南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西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红墩子工业园已完成道路、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有30个项目开工建设,1个项目建成投产。横山工业园于2010年启动建设,主干道路已完工,部分项目开工建设。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银川开发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239”战略。“2”,即将开发区打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新型战略材料产业集群两大战略产业聚集区”。“3”,即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倍增计划工程”,以2011年为基数,到2016年底,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 “再造工程”,到2016年底,红墩子、横山工业园产值达到开发区现有水平;“示范开发区工程”,推动开发区发展环境方面有大的提升。“9”即通过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开展企业培育、创新金融体制、加强项目考核、培育战略高地、转变工作作风等九项措施实现以上目标。

截止2012年末,开发区共有各类企业3134家。其中,工业企业244家,规模以上企业68家,产值1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24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完成GDP108亿元,增长8%;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14.1%;工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4.6%;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30亿元,增长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增长2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15.4%。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新能源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宁夏软件园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设立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工程,汽车零部件、石油化工4家院士工作站,创建了全国首个微电影研发基地,区内企业获百余件国家专利,创全

国驰名商标2件,宁夏著名商标15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3年,计划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4.8%;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77.7亿元,同比增长16%;技工贸总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97.7亿元,同比增长25.3%;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5.1%。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同比增15.8%。利用外资0.7亿美元,增长8.3%;区内就业人数6.75万人,同比增加7.1%。

三、产业培育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和新型战略材料产业两大集群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虽然在经济总量上难以与先进开发区相比,但产业体系完整,技术含量较高,配套齐全,特色突出。现有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企业60家,其中,小巨人机床、舍弗勒轴承、银起重工、共享铸钢等45家企业已投产,主机生产企业18家,主要产品有数控机床、起重机械、特种铸钢等,高端数控机床技术水平在国内排名领先,产量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第8。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银新能源、银和新能源、隆基硅等骨干企业发展迅速,隆基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硅材料生产企业,2013年续建项目投产后规模可达亚洲最大。去年以来,以宁夏软件园为基础,启动“IBI”育成中心建设,培育壮大软件动漫、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转化,着力打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平台、自

主知识产权转化的平台,力争建成宁夏第一、西北一流、国内特色突出的产业园区。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上一篇:教育观念下一篇:开心果的家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