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念

2024-09-28

教育观念(通用10篇)

教育观念 篇1

深入学习,转变观念,科学发展,服务社会 ——教育思想观念学习讨论的体会与思考

教育科学系 冀先礼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科学定位

国家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们只知道这项工作很重要,但对评估的方针和目的、对高职高专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并没有清晰、深刻地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和教学效果。学校评建工作启动以来,根据学校的和评建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对有关评建知识和高职高专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学习了周济部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的讲话;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周大恂教授的专题报告,在学习的基础上,系里组织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通过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大家对我们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对怎样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有了科学地理解。我们认为:学校要发展,必须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理念正确,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盲目地求大攀高;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必须服务社会、适应市场需要。应当:

1、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高峰期的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到高职高专教育,为学生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含义:第一,教学服务。我们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搞好教学服务,广大教师和行政办公人员必须树立两个“零距离”思想,即: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现在校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争取无缝对接。第二,就业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的责任不能仅仅是把学生送出校门就行,应该是“扶上马,送一程”。

2、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的目的是突出技能训练,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为此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三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不断增强高职高专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办学思想的转变,即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和方向。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有四层含义:第一,人才定位的问题,即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怎么培养的问题。第三,找准高职高专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定位。第四,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找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即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专业倾斜,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一所具有先进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的有影响的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学校来讲,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建设一批实训基地,精心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亮点。具体到我系,即教育科学系,我们要争取把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成全校的特色项目,把“心理咨询技术”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建设成全校的精品课程。

3、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测,积极与用人单位配合。第二,要按照就业需求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配备什么师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集成教育教学资源,办出特色,办出优势。

二、以服务为宗旨,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培养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提出的新要求。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峰期,这种国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新要求。从教育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无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角度考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及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市所在地均设置有高职高专院校,进一步密切了高职高专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到我校,高职高专教育如何在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从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去跃登新的台阶,是一个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经济和高职高专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做出认真细致全面的考虑和重要抉择。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决定召开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十分及时,完全正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强劲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首先是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

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职业教育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

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应当注意“两个加强”,即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就会赢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信任,也会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

第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总之,高职教育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一定能够办出特色,不断发展。

焦作师专教育科学系:冀先礼 2008.3.18.

教育观念 篇2

关键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

一、两个案例的启示

2010年4月上旬, 我去河南焦作参加了一次校长峰会, 期间聆听了10余位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和校长们的精彩报告, 他们鲜明的教育理念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使我感受颇深。这里列举两个案例:

案例一:袁湛江与“玩刀女孩”。袁湛江,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校长,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倡导者。他认为, 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与天赋, 而每一种健康的个性与天赋都应受到尊重, 因此不存在绝对的优生和差生, 那些简单地以学科成绩来区分学生优劣的观念是不科学的。他举例说, 他曾在学校发现这样一位女生, 学习成绩不太好, 课堂内外不太爱说话, 总喜欢摆弄小刀, 刻刻画画。于是, 学校就通过版画创作来激发她的学习信心, 为她创造了学习版画的很多条件, 并安排老师专门辅导。后来, 这位女生不仅在学习方面进步很大, 版画创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高考时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

案例二:王金战与“大话数学”。王金战, 原中国人大附中副校长兼网校校长, 全国优秀数学教师。针对大多学生惧怕、不喜欢学习数学这一情况, 王老师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那么学好数学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王老师每接一届学生, 前半个月都不讲课本, 而是以“大话数学”为题来张扬数学的魅力, 挖掘数字的奥妙, 直到把学生讲得神情激昂, 再也没有对数学的恐惧和拒绝, 对学好数学充满了渴望、信心和激情。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 老师必须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怪圈, 以学生为中心, 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行为,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因材施教,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有兴趣地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 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二、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概述

(1) 教育观念。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时代的教育实践过程中, 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表现为思想、观念、理论、观点等。例如: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②“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 ③“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

(2) 教育行为。

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

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理论基础, 教育行为是教育观念的表现形式。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才会有正确的教育行为。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 就没有教育行为的更新。但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行为并不一定改变。有时, 我们赞同某种观点, 但行为上却做不到。

三、错误的教育观念或教育行为

受传统的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 现在仍有部分教师在教育行为上自以为对学生尽职尽责, 却没觉察到自己做得有失妥当, 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反, 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 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 严重的时间长了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笔者这里列举些常见的、错误的教育观念或教育行为:①“唯分数论”, 成绩决定一切;②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主动”教, 学生“被动”学;③盲目地自作主张, 为孩子设计“人生规划”, 强加给孩子不喜欢的东西;④搞“题海战术”, 增加学生的负担;⑤“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 对学生一味过于严格,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⑥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对某些学生偏爱, 对某些学生冷漠;⑦对学生缺少赞赏、鼓励、耐心和爱心, 一味指责、训斥, 甚至抛弃、放弃;⑧对素质教育片面理解, 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搞“第二课堂”, 是团委、学生科的事, 与课堂教育无关;⑨不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仅凭个人的性格、情绪和经验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我们可以从我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看出中国教育之现状:中国学生成绩突出, 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与外国学生差距很大。统计表明, 我国中学生成绩与培养的国际知名的科学家、科技发明成反比。

原国家教委专职研究员周贝隆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国从19、20世纪之交开始, 引进现代教育制度已百年, 拥有约九亿受过教育的人口, 每年高校毕业生超过美国, 科技人员规模名列世界前茅, 但是回顾近百年来风靡世界的技术发明, 大到电力系统、集成电路、卫星电视、基因工程、抗生素, 小到圆珠笔、易拉罐、阿斯匹林, 有哪一样是出于我们中国人之手!历史上我们有过四大发明的辉煌, 今天究竟怎么了?”这确实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四、实践与尝试

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 传统的错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并且受到某些教育制度的制约, 也与现时老师和家长们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 转变起来很难。在这种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 要改进我们的某些错误的教育行为,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笔者愿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与教育同仁们一起探索和尝试:

1.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开展教学活动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情喜欢了, 有兴趣了, 才会乐意去做, 并且想把它做好。学习何尝不是如此。王金战老师为什么要“大话数学”, 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老师可能认为, 半个月时间太长, 可以讲好多教学内容, 可事实上, 半个月对于以后三年乃至更长的学习时间来说, 又确实很短, 并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学生的兴趣变化是学生自身和学校、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作为老师, 我们一定要懂得, 我们的教学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它是否培养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种学习兴趣是否转化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2.从学生个性、特长入手, 对学生因材施教

孔子曰:“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这就是告诉大家, 人和人相比, 是存在各方面的差异的, 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各种差异也就是个性、特长入手, 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 老师不能一味地教, 任凭学生一味地学, 我们应该主动地去认识学生, 了解学生, 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桃李满天下, 学生们才能各自良性发展, 取得不俗的成绩。

3.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欣赏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老师不能单单凭分数定好坏, 要注意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对他们进行鼓励, 从而刺激他们全方面均衡发展。人性中最强烈的需求即是渴望得到敬重和欣赏, “你真行!”“太棒了!”“很了不起!”……几句简单的、欣赏、肯定的话语就可以激发出学生身上无穷的动力。欣赏导致乐成, 诉苦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欣赏, 而是欣赏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诉苦, 而是诉苦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4.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就学校来说, 班主任和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 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做好排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解决他们的心理矛盾。条件好的学校, 还要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保证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

5.废除分数教育, 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篇3

更新教育思想,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思想。一个根本没有教育思想的教师怎能谈得上更新呢?一般地一名优秀教师大致需经历三个阶梯的攀登,一是知识阶梯。一个合格的师范院校毕业或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达到同等学历的教师,是基本符合这一要求的;二是技能阶梯。技能的提高主要靠自我的悟性与经验的积累,一般有6至9年教学实践的教师大都会跨越这一阶梯。第三是思想阶梯。有些教师工作几年以后,教学热情减退.教学质量不再有明显的长进,虽然仍在年复一年地工作着,但基本上是在做一种重复性劳动,有思想的教师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开拓型的教师。有思想追求的教师,自然懂得学习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从表面上看理论与实际离得很远,但理论学习会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改变,无疑会影响到行为方式。如果一位教师与杜威一样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他肯定会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如果一位教师认为教育就是对儿童的塑造,他毫无疑问会注重对儿童进行灌输约束,用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组织教学。

其次,教师不但要有教育思想,而且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教学实践证明,经验型、辛苦型教师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科研型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科研型教师指的是那些富有探索意识、注重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断总结与归纳,逐渐形成一套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师。加强教育科研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同时也是时代的呼唤,教师怎样从事科学研究呢?1.教育科研应以素质教育为总体目标;2.教育科研应把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3.教育科研应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有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意识,认为不评职称不需要搞科研,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而且要研究如何上好课,上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得心应手的课应提高到理论层面上进行研究为什么要这样讲,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完善和更新教育思想。

再次,我们要落实“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确定了一个十分正确的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将会作为指导中国教育改革的总原则发挥长期的作用。所谓“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化意味着人类文化走向一体化。今天的教育必须为未来的世界公民们着想,学校在继承各民族传统的同时,要有世界眼光,要用人类文明来教育与陶冶学生。由于历史争端,民族战争等原因所产生的唯我独尊,仇视他人,闭关自守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和平与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一个真正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应该彻底告别这种传统。

落实“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教师自身必须接受過相应的教育与训练,具有科学素养,教师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有深切的体验,对科学文化有深人的了解,而不是只懂得写在教材上的科学知识,一个观念陈旧、抱残守缺的教师不可能有运用和革新方法的意识,也不可能接受先进的教育观点,更别说将其自觉自如地运用于实际。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长流水。一个人通过传统的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技术,不再能使其受用一生。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人21世纪,教师要学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营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氛围;学会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一个知识陈旧落伍的教师连不断更新的教材都驾驭不了,更何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上节课讲……,本节课讲……”明天又这样导课“上节课讲……本节课讲……”如同每天让学生吃一盘菜一样厌烦,这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变化。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一位物理老师拿着一张塑料纸走进教室,他对同学们说:“你们试试看,谁能把这张塑料纸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经过亲手试验都不能把塑料纸贴上去,这时老师把塑料纸在衣服上擦一擦就贴上去了,在同学们好奇的目光中,老师板书:“摩擦生电”。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解。又如教学画马,一位美国教师先讲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然后带着学生外出去观察真实的马,最后16名学生画出仰视、俯视等不同特征的16匹马,其中有一名学生画出六条腿的马,教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如果能改变马的遗传基因的话,就会有六条腿的马,到时候别忘了领诺贝尔奖金呀。”这位教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反而鼓励他有大胆的创新意识,我们中国教学生画马,一般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匹马。然后让学生学着画,当然学生画出的马与黑板上画出的马其特征基本上大同小异,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使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学会有明显的技能技巧意识,如提问时,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王小明你站起来我问你一个问题”。这种提问方法效果不佳。

大一新生入学观念教育 篇4

----大一新生观念教育

一、大学的五个变化

1、个人生活环境的变化

2、学习特点的变化

3、个人所处位次的变化

4、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

5、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大学生活并不象你想像的那么美好。我们要说的是,大学的生活不会因为你的到来或者离去而有些许的变化,它原本就是如此的。如果你觉得与你的理想有反差,不好意思,那是你的理想错了,你想错了。

二、大学四年怎么过?

1、生活的独立性(统一与独立并存)

2、学习的自主性(宽松与自主并存)

3、交友的广泛性(丰富与平等并存)

4、活动的多样性(多彩与严谨并存)

三、战胜“四无”

1、无目标(亚洲首富孙正义的成长故事)

2、无兴趣(分众传媒江南春的大学故事)

3、无动力(大学生通病案例分析)

4、无意志(马云的成长启发)

四、六个学会

1、尽快学会确立目标

了解自己的愿望(具体化、条件化、语言化)

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有理想有目标,却往往不知道如何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2、学会学习

1)、认真进行自我发展设计;

2)、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特别要走出“应试教育”误区;

3)、制定出适合自己学习目标及详细计划,并坚持执行;

4)、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主动进行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学习;

6)、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特别是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7)、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8)、不只是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了解其它学科知识;

9)、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经验、学习感受;

10)、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听专题报告、讲座;

11)、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12)、培养和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坚持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

13)、寻找学习的成就感;

14)、坦然面对考试;

15)、更广泛的学习,学习生活、学习交际、学习休闲、学习运动、学习爱。

三个一切论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

学习一切应该学习的知识

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判别标准很简单:有利于你生存和发展的就是应该学习的,不利于你生存和发展的就不是应该学习的,对你的生存和发展没有意义的就是可以不学习的。

3、尽快学会交往

人际交往十原则:平等、尊重、沟通、宽容、欣赏、换位、弹性、诚信、合作、互惠

4、尽快学会调整心态和认识

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环境允许我做什么?

5、尽快学会激励自己

6、尽快学习合理利用资源(时间资源、学习资源)

五、调整心态的十个改变

1、改变自我暗示

2、改变事情定义

3、改变人物画面

4、改变对己问话

5、改变学习人物

6、改变身体状态

7、改变一种用语

8、改变自我认识

9、改变人际关系

10、改变对挫折的认识

六、大学学习生活的十个问题

1、四年级之前,基本不需要买电脑

2、网游连着的是地狱

3、在网上没有知道你是不是一条狗

4、英语是敲门砖中最大的一块

5、有能力你就展示吧,没有就学吧

6、成年人要按照成年人的方式思维和生活

7、手机的唯一用处是通话

8、骂母校等于骂自己

9、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在意我们

10、把谈恋爱的精力分一半给父母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篇5

1、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准备。

2、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3、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

4、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5、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6、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7、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是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8、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

9、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0、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1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12、关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13、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14、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15、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16、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17、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18、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19、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

20、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21、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2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3、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24、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25、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

26、有了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27、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向往的地方。

28、让中国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需要良好的政策空间。

29、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篇6

(目录)

第一部分:序言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

第二部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1——55页)

(一)1、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准备52、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83、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104、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115、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126、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147、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是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168、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179、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1810、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19

(二)1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2112、关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2313、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

转向以“学”为中心2514、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2715、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2916、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

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3017、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3218、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319、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3420、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3621、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382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39

(三)23、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4124、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4325、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4526、有了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4627、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向往的地方4928、让中国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需要良好的政策空间5029、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德基地5230、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德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德共同责任53 第三部分:更新教育观念的理性思考(57——128页)

一、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

时代在呼唤新的教育思想59 论政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61 人才观62 教育观63 学生观64

质量观65 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66 教育观念变革的背景67 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68 教育观念变革的内涵69 转变观念,迎接新世纪的挑战70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教学民主70 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会学生“学会生存”71 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2 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

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73 新经济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

——一位母亲对当代教育的反思75

二、论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内涵

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80基础教育一定要成为素质教育82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指向84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84 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86 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87 教育创新的时代内涵88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89 知识观89 人才观90 教育观90 教育创新的落脚点应该是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91 教育目标的综合化91 教育过程的民主化91 教育途径的多样化92 教育技术的信息化92

三、论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

努力创造新的教育93世纪性的教育主题97

四、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教育之新育创新之人99培养科学思维的一代新人102

兴趣103 实践103 交流104

五、论素质教育的教与学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思考102向时间要效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107更新思想,转变观念,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110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112善待学生115

六、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问题

从传承迈向创新——世纪之交建设工作的新取向118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 篇7

在实施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 我从日常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几点尝试, 与同行们交流, 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

怎样转变观念?关键在“转”字上, 依据新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素质”应是通过英语教学, 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我认为, 作为一个教师, 同样有责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以明确学习目的, 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教书育人,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改变教学方法, 努力从教书型、教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育家型教师转化。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实质, 明确各年级、各知识领域的具体要求, 使自己的教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特别注意学习各项先进的教学理念, 搜索、交流及反馈各种教育信息, 从宏观上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控、不断改进。

二、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表演、猜谜、对话, 按交际情况分组提问、回答, 学生很自然地被引到活动中去, 学得积极主动, 轻松愉快, 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个体化学习, 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学收获。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环境, 把情感教育作为进行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英语教学就应建立在一个具有生活感的轻松环境里, 这种环境可使学生减少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因此, “玩中学”原则是我的一贯方法, 寓教于乐, 有利于师生交流感情, 让学生扮演角色, 做游戏、猜谜语、唱英语歌曲等, 使学生在看似玩中获得知识, 达到预期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他们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也会使学生产生对英语的求知欲, 达到教学的目的。由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然, 兴趣是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培养和训练才会产生的, 因此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 要用满腔热情去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抓住学生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做好英语起始课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 带着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欲望, 走进学习的兴趣里, 他们身上隐藏的智慧之门就会洞开, 教育也因此迈向了成功。

五、交际英语在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英语素质教育指的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 而这些又集中表现在交际英语的运用上。坚持每天课前三分钟的值日报告, 形式多种多样, 除汇报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出勤情况等还可讲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对话、介绍西方文化等, 为避免在值日生作值日报告时个别学生精力分散, 教师采用值日生报告针对全班及个别同学提问, 轮流值日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既培育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坚持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化。情景是进行语言活动交流的必要因素,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的实物、挂图、卡片、简笔画、图表等创设情景进行直观教学, 还可利用动作表情来辅助教学, 让学生在自然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 学习和使用各种场合所需的恰当的语言, 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坚持德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英语学科的思想政治内容, 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就必须要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 并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中逐步提高、完善, 所以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稍有疏忽, 学生就有可能被一些不良现象的负面牵引所俘虏, 达不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从实践中, 我认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实施基础外语素质教育的前提, 深化教学改革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 强化思想教育是英语教学的方向。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还要不断开拓, 创设新的教育方法, 以进一步完善教育过程, 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就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 阐述语言素质培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提出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 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 除了强调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习爱好外, 还应充分利用媒体, 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学科整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音乐教育观念先行 篇8

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同我国当下整个大教育的形势一样,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2005年里,这些变革不仅改变我们现有的音乐教育观念、行为,还触动了我们的音乐生活。

首先,是基础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观在不断完善,在突出“以人为本”和强调课程的整合的基础上,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课程目标在不断完善,其内涵有以下四点:其一是以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并将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关注学习者的兴趣、态度和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关注学习者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其二是突出课程的整合。课程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知性目标;其三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强调“以音乐为本”;其四是充分认识社会音乐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音乐教师角色的变化以及音乐课程目标的变化。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亦是音乐教师作为音乐垄断者的地位已经丧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由原来仅仅是单纯的音乐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音乐课堂教学从传授音乐知识转变为创造学生的音乐生活,引导学生将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装饰到他们的音乐生活当中去。

其次,是高等音乐教育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生活对音乐的需求日益提高,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迅猛发展,原有的专业音乐教育与师范音乐教育的界限已被打破,不仅所有专业音乐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而且大量的师范院校和综合高等院校也纷纷办起了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这些变化当然带来诸多问题,但音乐教育作为社会音乐生活,学校音乐生活,专门音乐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已日益被认识,正如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教授所言,长期以来社会音乐发展呈现的是一个“倒金字塔型”。表演不行搞创作,创作不行搞理论,理论不行从事音乐教育,这种局面不能再维持下去。应该是表演最好的要学点创作,创作最好的要学点理论,而理论最好的则一定要从事音乐教育,这样社会音乐文化发展才能往上走。

再次,是音乐教育的急剧发展正在挑战着音乐教育概念本身所能承受的极限。传统音乐教育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音乐的需求。目前,国际对音乐教育概念的定义已经得到极大的扩展。传统的音乐教育概念无论是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还是社会音乐教育,它都受到特定的限制,这种特定的限制都与原有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着很强的变化。由于在社会音乐文化中,音乐无所不在,所以,国际上对于音乐教育概念的定义,已经超出了上述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概念范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所涉及的音乐教育研究领域包含——学校音乐与教师教育,职业音乐家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音乐医学,社区音乐活动;文化、教育与大众传媒中的音乐等领域,从中不难看出音乐教育内涵之广泛。正如英国音乐教育家斯万尼克(Keith Swanwick)说:“甚至那些矢口否认‘授课’者也难免为教育的目的服务。在音乐节上担任评判员的钢琴家可以影响音乐界的参赛者和听众的观点、记忆及音乐理解。……标题音乐的作者;歌剧翻译;批评家和评论员;设法使自己的作品有所创新的作曲家——所有这些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引导人们获取某种知识或技艺、拓展人们的理解,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改变人们”,音乐教育渗透到我们当代音乐生活的所有角落,音乐生活中的所有一切活动,都内含“我们教育的意图”。

血型可以影响教育观念吗? 篇9

血型可以影响教育观念吗?

教育观念和血型有关系吗?

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孕妈咪,在怀孕时进行胎教,其中以O型的孕妈咪人数最多,占了29%;其次是A型孕妈咪占了20%,B型占17%,而AB型妈咪进行胎教的比例则只有3%。至于为何O型孕妈咪较积极进行胎教?这与她们的个性特质有关吗?

O型孕妈咪特质

O型孕妈咪,求知欲强、行动力十足,是个十足的理论派,因此当怀孕时,会很积极的收集胎教的相关信息,而且根据血型分析,O型女性在健康管理方面,比起其他血型会花更多心思,一旦怀孕当了妈咪,O型女性更会以专家自视,希望能够让宝宝有好的胎教,属于“努力的使劲做”的类型,也难怪这次调查中,的确是O型的孕妈咪,对于胎教问题最为积极。

A型孕妈咪特质

A型孕妈咪,心思细密、完美主义,而且对新鲜事物既敏感、又感兴趣。所以当了妈咪之后,总是能站在时代尖端上,掌握最新的信息。而且A型女性是标准的贤妻良母,婚后认为生儿育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且能以当专业的家庭主妇为满足的类型。由于A型孕妈咪属于慎重派,因此在胎教方面会花相当多时间和精神,属于“谨慎多方求证”的类型,因此在这次调查中排名第二位。

为了让宝贝从一开始在妈妈肚子里,就有良好的孕育环境,现代妈咪大多相当重视胎教问题,所以从这次调查的一千名妈妈中,就有高达69%的妈咪在怀孕时有特别进行胎教,比例可说是相当得高。

不过如果再以年龄来做区分,这将近七成有做胎教的孕妈咪中,以26~30岁的妈咪占31%最认真;而31~35岁也占了23%,紧追在后,总计26~35岁孕妈咪是最愿意在怀孕期进行胎教的。

这除了显见大部分妈咪的受孕年龄多落于这个阶段,还有就是26~35岁的孕妈咪,通常都有社会经验,对于外界信息接收快速及认可程度高,同时也显示这个阶段的怀孕过程,是孕妈咪自己所期待的,因此在孕期中会特别顾及优生学。

胎教应该怎么做?

想不到关于胎教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啊,孕妈为了肚子里的宝宝可算是拼了。让肚子里的宝宝有一个良好、愉快的成长环境,让胎儿获得充足的营养,充分感受到妈妈爸爸的爱意,宝宝出生后就能身体健康,聪明灵敏,这就是胎教。

1-4月:环境胎教――给胎儿一个无害的成长环境

1-4月是胎儿的快速成长期,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已经开始成长,眼睛、耳朵、消化系统、肺等器官开始形成,这也是胎儿手脚发育的重要时期。

操作方法:

胎教的基础是营养,其次是良好的环境,不能在有毒有害的环境内生活。其实,在整个孕期,孕妇都要尽可能避开各种污染,比如二手烟、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其次要注意营养均衡,按照医生的嘱咐添加各种营养,咖啡、可乐这些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

4-7月:音乐胎教――选择安全有效的胎教设备、科学的胎教课程

在4个月之前,胎儿只能感知轻微的振动,还听不到任何声音。到4个月时,胎儿的听觉已经开始发育,在5个月的时候,胎儿的听觉逐渐发达,可以分辨妈妈的声音和周围的响声。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专业的胎教设备配合科学的胎教课程,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促进宝宝发育。

该操作方法:

孩子在肚子里,睡眠的时间多,清醒的时间少。胎教时间不宜过长,每天做3次,每次10-20分钟就可以了。

音频的频率和强度:分贝不能超过60分贝,就是听起来刚好听清楚就好,并且感觉不到刺耳,使用的胎教设备要带有安全音量控制功能才能保证胎儿听觉系统不受伤害。胎教内容要系统,按胎儿发育周期科学设计,不能随意拼凑。

8-10月:抚摸胎教――别吓到宝宝

胎儿在4个月的时候,已经渐渐产生了触觉,在8个月的时候,胎儿的身体发育就基本成型了,这时候,胎儿可以依自己的意思活动身体,也开始对外界的声音、动作有了反应,妈妈摸着肚子可以感受到孩子的身体,也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动作和情绪。在坚持音乐胎教的同时,准妈妈可以辅以抚摸胎教,给宝宝的大脑、身体以舒适的感受。

操作方法:

做音乐胎教同时,轻轻地抚摸腹部,一边跟胎儿说话:“宝宝你好乖,来给妈妈抚摸一下。”

时间也要掌握,一次大概在10分钟左右即可。

加强国防教育 强化国防观念 篇10

(一)加强国防教育 强化国防观念 增强民兵履行根本职责的自觉性

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民兵的性质和所担负的任务,决定了民兵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积极参加国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军事技能,为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认识对民兵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无论其政治制度如何,几乎都十分重视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一项战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国防教育关系到国防建设的全局。国防领域里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和制度建设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国防领域里的人才培养、武器发展、人和武器的科学编组,也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注入活力。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一)国防教育是强化民兵国防意识的迫切需要 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筑起防御外敌侵略的精神长城,不容有丝毫懈怠。这是因为:第一,复杂多变的严峻的国际形势不可忽视。西方敌对势力散布“中国威胁论”,并加紧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我国的南海诸岛归属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南海诸岛的大片领土及其海域为别国占有,资源正在被别国所盗用;与有的国家间的领土争端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边疆安全还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随着台海局势因陈水扁的重新当选,推行“台独”而持续紧张,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以及“法轮功”分子活动猖獗,对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内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等。第二,新形势下相对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容易淡化人们的国防观念,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容易消磨人们献身国防的斗志。一是,和平环境使人们的国防观念淡化。和平时期,大量的社会生产活动是经济建设,人们关心比较多的是国富家富,而对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外敌入侵的潜在威胁却是容易忽视的。二是,经济观念、致富欲望冲淡着国防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致富上,加之其所处的地位、生活环境、从事的职业等局限性,往往只想到“养羊”而忘了“打狼”,只想到经济而忘了国防。第三,安逸舒适的生活消磨着献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平安逸的生活环境容易使人们滋长享乐的思想,把个人和小家庭的物质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忽略了保卫国家、献身国防的人生抱负。

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解除思想武装,放松斗争警惕,淡忘国家安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大忌。进行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是形势所迫,使命所系。广大民兵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牢记历史老人无数次谆谆告诫我们的:有国要有防,有国才有家;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和带动周围群众,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聚万众之心,集各方之力,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重任,为筑牢21世纪的钢铁长城贡献力量。

(二)国防教育是提升民兵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加强国防教育,是提升民兵整体素质,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防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它涉及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技能和国防法制。国防教育的功能很大,在政治上,国防教育可以使民兵充分认识国防建设的目的,动员民兵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贡献力量;在军事上,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善装备,提高作战能力;在经济上,国防教育能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高国防经济效益;在科技上,国防教育又是造就国防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和激发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国防意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和体魄,政治上可转化为向心力和凝聚力,军事上可转化为战斗力,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科技上可转化为创造力。因此,必须广泛持久地组织民兵参加国防教育,才能提高民兵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防教育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基础工程 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证明,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武器装备的较量,也是人的意志、精神、思想、信念、智能的较量。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出现过“父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出现过“人自为战,村自为战”的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出现过“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这样的战争奇观。这里显示出的昂扬的民气、士气,保证了我国军民以劣势装备战胜日本侵略者。这种民气、士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深入进行国防教育培植出来的。未来高技术战争,跟当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比,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将发生很大变化,但民兵仍然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当今世界,军事变革来势很猛,为适应这场军事变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调整军事战略,把军事实力的提高蕴含于国力发展之中,将战斗力的增强植根于民众之中。民兵组织是把先进民用技术转化为军事技术、把先进生产力转化为战斗力的平台。民兵不仅可遂行传统的战场勤务、支前保障、补充兵员、巩固后方等任务,还可依托地方科技优势积极配合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军队科技含量之不足。民兵建设为我们发展高技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开辟了新的天地。在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民兵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作用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离开民兵的支援配合,我们就失去了进行人民战争的基础。

因此,组织广大民兵开展国防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节,以调动民兵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确保民兵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更好地履行担负的特殊使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四)国防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平要以实力为后盾,要靠强大的国防来维护。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安全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没有人民和平劳动和各民族团结奋斗所需要的社会稳定条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要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一支很好的、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一支维护社会治安的坚强有力的公安、武警部队,还要有一支广大的民兵、预备役队伍。在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中,广大民兵作为生产建设的生力军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种社会力量和民族精神的显示,是一种政治资源和凝聚民心的国家意志。广大民兵通过国防教育,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转化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一种全民意识。国防观念的强弱,表现为公民对国防的责任感和关注程度。具备强烈国防观念的人们,对待国防的态度必然是积极的,行动必然是自觉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防观念这种无形的精神因素,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相反,国防观念淡薄,对国防必然持消极的态度,行动上必然也是被动的。全民国防观念的培养和形成,是建设强大国防所必不可少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因此,广大民兵要时刻牢记使命,自觉参加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和支持国防建设。

(一)富国强兵的观念

国无防不立。国防与经济,历来是国家独立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条件。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都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增强军事力量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作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了,它的国防并不一定就强大。在人类历史上,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国防的强大,两者有着重要的联系,但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前提,但经济发展了不等于国防会自然强大起来,如果不采取切实步骤加强国防建设,国防是很难强大的。19世纪中叶,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占居首位,高于整个欧洲GDP的总和,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世界首富,可留下的却是一段“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历史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富国强兵的重要。国家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不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因此,广大民兵一定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牢固树立富国强兵的观念,着眼民兵履行双重职能的需要,深刻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方针的丰富内涵。既要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民兵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为富国出力,又要增强兵的观念,爱军习武,苦练本领,为强兵尽责。

(二)忘战必危的观念

国防建设维系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亡、人民的荣辱。回顾过去,近代中国“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不能不引起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认真思索。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历史老人无数次对我们的谆谆告诫。人类已经进入了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21世纪,但战争这个残害人类的“怪物”并没有远离人类。因为,20世纪以及更以前的年代所产生和遗留的国家之间的利益、民族之间的矛盾、宗教之间的纠纷、领土彼此的争端等问题没有被全部解决,而是随着人类的脚步一起跨入了21世纪,尤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20世纪末又有新的发展,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公害”,它们仍将是21世纪和平“肌体”中的“顽疾”,也是21世纪人类发展大道上的“绊脚石”。这些都可能导致原已降温了的军事热点再次升温,或者激活一些潜在的军事热点而引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我国安全与发展利益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广大民兵要牢记百年国耻凝聚成的“国无防不立,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历史昭示着我们,现实警示着我们,民兵要肩负起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必须牢固树立忘战必危、忘战必亡的观念,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紧迫感与责任感,系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带”。

(三)依法尽职的观念

履行国防职责,是法律赋予民兵的神圣使命。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国防法规体系建设,已相继颁布了《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国防法规。这些法规为各级开展民兵工作,为民兵履行职责提供了基本依据。只有树立依法尽职的观念,才能真正把国防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民兵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提高民兵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民兵组织有纪律、有秩序、团结好、有战斗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民兵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引导,使民兵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依法尽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丰富内容,能体现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在民兵的言行上,最终体现在提高战斗力上。因此,民兵要认真学习国防法规,全面了解法律赋予的国防职责和义务,牢固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观念,按照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依法履行国防职责的自觉性。

(四)谋求打赢的观念

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人民战争的基础。始终不渝地谋求打赢,能够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靠保障,是我国民兵存在和发展价值的重要体现。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兵组织,一直把打得赢作为着力研究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打得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持;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民兵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信心,增强了凝聚力;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民兵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遏制战争、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仍然需要这种谋打赢的观念,也必须确保打得赢。总之,打得赢是国家强大和民族强盛之所需,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系。在未来战争中,需要广大民兵在更广泛的范围上配合和支援军队作战,民兵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战争结局。因此,广大民兵必须进一步强化打赢意识,牢固树立谋求打赢的观念,用打得赢的要求指导和推进民兵各项建设,衡量和检查民兵各项工作;必须把打得赢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努力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头脑,苦练过硬的技术、战术,为实现打得赢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带头履行国防义务,为加强国防建设多做贡献

参加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关键是要落实在国防建设的实际行动上。对广大民兵而言,就是要模范履行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

(一)踊跃服兵役,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按照我国《兵役法》的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宗教信仰和受教育的程度,都有应征服兵役的义务。依法应征服兵役,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是强烈的国防观念在法律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凡符合服兵役条件的民兵,都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关心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真正以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树立自觉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观念,平时要按照兵役机关的通知,到指定地点进行兵役登记,做好应征入伍的准备,战时一旦祖国需要,应当挺身而出,积极参军参战,以实际行动履行保卫祖国的崇高使命。

(二)积极参加军政训练,掌握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对民兵实施军政训练,是提高民兵军政素质,增强民兵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储备强大后备兵员的重要途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形势要求,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摆在每个民兵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首先,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质,确保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广大民兵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坚决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祖国赤胆忠心,视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勇于奉献,经得起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其次,要积极参加训练,提高军事技能,确保军事上过硬。现代战争对民兵军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兵要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军事常识和军事高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和基本战斗动作,还要具备良好的体力、耐力和顽强的意志,锤炼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确保平时能够完成战备执勤和各种应急任务,战时能够配合部队作战和独立遂行战斗任务。

(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和平劳动 维护社会治安是民兵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落实《宪法》和《兵役法》赋予民兵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完成这项任务,对于巩固国家政权、保持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广大民兵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去圆满完成任务。要积极开展护村、护林、护路等活动,维护本地区、本单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要积极协助公安部门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充分发挥民兵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要积极执行应急机动任务,以过硬的军政素质,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要积极参加重要目标守护,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贡献。

(四)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支持部队建设

上一篇:东北石油大学轮滑运动示范学校下一篇: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