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2024-09-29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共11篇)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篇1

就企业而言, 要想科学提升企业内财务工作的速率、保证企业可持续的稳步发展, 必须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保障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但是, 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企业虽然有但是没有很好落实, 致使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领导的主观意见对财务会计工作影响较大, 为了实现避税的目的而人为地制造假的会计信息, 置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于尴尬的境地。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在发挥作用, 但是财务会计评估制度不科学,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整理制度缺乏,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没有严格的判断根据, 这些都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缺乏强有力的财务会计审核

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工作是财务监督与审核, 如果缺乏监督和审核, 那么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和目的就难以实现。如今, 国内很多的企业在审核财务会计工作上的力度有待加强。收集整理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审核部门和监督岗位缺乏, 导致收集会计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缺乏应有的工作态度。同时, 一些企业缺乏先进的审核手段, 审核流程不清晰, 缺乏规范性。无法高效地监督审核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缺乏完善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当前国内部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仍未分离, 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举步维艰, 致使企业领导执行财务会计政策的过程中以经济利益需求为出发点, 这有失公允。具体而言, 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没有把企业的发展、经营以及资产的真实信息有效地反映, 纰漏信息不真实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对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融资困难, 为了实现顺利贷款的目的, 很多企业“优化”财务报表, 以牺牲会计信息质量的方式换取贷款。但是, 外部的审计部门在出现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的情况下没有强化审计, 这又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优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

1.持续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科学化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针对国内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没有有效落实的客观情况, 笔者认为, 企业要想让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的提升,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财务控制制度。所以, 企业要依托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并易于实施的财会制度, 进一步完善整理、管理信息制度, 在内部控制的约束下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会逐渐趋于科学、合理, 有效地规避由人的工作失误带来的信息错误, 进而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还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考核并强化, 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后, 企业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会计制度, 笔者建议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 有效的完善本企业的会计工作制度, 科学的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

2.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人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被人们普遍的重视, 也就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出台并落实各种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外, 还需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加以重视。其一,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效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配合职业道德教育让会计人员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让其具有较强的会计信息质量意识, 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让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杜绝工作中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其二, 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培训措施对会计人员开展科学的培训, 提升其综合素质, 对其专业知识要不断地完善, 以便于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会计工作。

3.优化企业的外部会计工作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被市场经济的环境所影响, 要想让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的提升, 需要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作为政府部门要强化审核和管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全方位的监管会计事务所行业, 提升审计能力, 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不仅如此,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使用和共享企业的会计信息, 这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化、公开化更为有利。同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要积极的扶持。一些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金融机构要在信贷上给予扶持, 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有效地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如今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需要对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和清理, 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 采用合理的措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提升, 进一步改善企业外部会计工作环境, 为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程秀花.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8)

[2]崔恒文.关于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中国外资, 2011 (23)

[3]邓学衷, 杨杰英.环境业绩与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的关系——来自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篇2

摘要:会计信息不仅是评价企业绩效的依据,也是许多合同订立和执行的依据。它在经济范畴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令人担忧,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失误往往是由于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因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见解,为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失真提升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按照主体不同将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制度不够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是对会计计量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影响。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不一致。二是政府监督、缺席处罚和绩效 导。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逐渐赋予企业许多权利。由于政府对企业的权力过大,政府的监督范围广、任务重、权力分散,必然导致政府监督不力,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三是社会监督不到位。在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人员专业能力不均衡,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缺失等。他们利用自身的职业优势,谋取私利,弄虚作假,与被审计单位勾结,对审计问题和审计风险故意隐瞒,虚报审计信息。

(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因素

(1)公司领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部分公司管理人员对会计法规不够重视,缺乏法制意识。为了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完成自身的经济业绩,进行偷税漏税进而指使或授意。这样影响会计信息质量。(2)人力资源管理部完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部分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不能够知人善用。(3)企业生产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影响。对于生产过程中记录的过程性经营资料不重视导致最终财务所收集的资料不真实。个别生产人员法律风险意识差,在现场签认工作量时,人为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4)上级部门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上级主管部门随意或者不切实际的调整影响下属企业市场、生产、经营等政策,影响下属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努力的方向

(一)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财经法律意识

首先,只有单位管理者企业负责人重视会计法规,才能有效地避免会计违法违规行为,会计人员才能准确无误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明确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务部门上,应将此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上来,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公司的用人制度,以公平的方式选拔任用人才,多方面对人才进行考核

做好员工的后续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公司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设置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和鼓励机制,依据员工的考核结果设置不同薪酬级别,使员工有动力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行

自我约束。

(三)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及跟踪监督内容进行制定、要求并加以落实。企业负责人应积极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责,以身作则,树立会计人员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审计、财务监督,树立违规必罚机制

建立健全审计检查、财务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一个部门或者个人不能负责办理经济业务的全过程,要发挥

财务的监督作用。加大审计的检查力度,加强经济业务事前、事中的过程监督和事后的核查。

(五)加强非财务人员财经制度的学习,树立规矩意识

对于财经纪律的学习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专利”,作为企业生产人员也应该学习财经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财务原始资料大部分来源于企业日常的生产过程,财务原始基础资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人员财经制度的培训学习,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红线意识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是会

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位财务人员内心,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做到恪尽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强化会计监督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篇3

【关键词】会计监督 法律法规 会计人员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进行监督。

第二,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

第三,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第四,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第五,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

第六,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等。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虚设的单位内部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很难行使会计监督职能。首先,会计人员受其企业的厂长经理领导,其命运完全掌握在领导者手中,如何让一名被领导者去监督领导者?其次,法律法规要求会计人员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最重要的是,会计部门不是执法部门,会计人员也不是执法人员。会计人员不具有执法力度,结果是把这种超现实的监督职能硬性强加于无职无权的会计人员身上,必然会导致会计监督的弱化,单位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二)不力的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入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一种监督制度。而在如今市场条件下,担当社会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实行有偿服务,利润最大化成为了会计师事务所经营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目标,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不惜对委托方的需求进行曲意逢迎,丧失了社会监督的客观公正性,使社会监督流于形式。

(三)局限的政府监督

政府监督形式上看是公正客观的,但由于受到诸多限制,监督面有限。政府监督主要依靠政府相关部门(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实行的监督检查,同时履行对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再监督。但是,在目前环境下,由于受到各级的国家监督部门人员紧张、经费短缺的限制,对本级的会计单位实施全面的监督检查都不能很好履行,何谈对上级单位的监督检查,只能以抽样监督的形式局部检查。加上落后的监督手段,没有构建多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对于与工商、税务、审计、银监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无法实现,导致各监督部门各自为政,出现重复检查甚至会计监督的空白。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法律体系

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及时补修会计制度中存在模糊或遗漏的地方,提高财会和财政制定的可操作性,并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定,从而满足企事业多元化经营的需求。

(二)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要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能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二是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进行自我约束,保持良好的信誉,遵守公共道德,其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三是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业务素质;四是会计人员还应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来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从而调动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会计专业的在职教育活动,同时也能更好的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三)约束高管人员的行为,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高管人员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分清高管人员的职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所在。作为单位的负责人,应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不能指使、授意去强令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违法的办理会计事项,应当保证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这样做不仅为会计人员明确地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提供了保障,而且还提高了单位负责人责任主体的地位。同时,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会计主管人员、单位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人与处理事相结合,以此改變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从而营造会计工作的法制氛围。

(四)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

加强政府监督应主要加强审计、财政、税务机关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应主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加强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是建立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会计监督有效性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同时,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并将群众监督与专业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协调一致,从而促进会计监督更好的发展。

(五)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目前我们能够实施监督检查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因为现实的检查资源和能力仍存在。所以,政府监督机制应考虑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加强。除监督检查之外,最重要的是将事前的日常监督监视工作和预警工作深入开发,同时事中的实时监督控制和事后监督检查结果分析反馈相结合,做到全方位系统动态的监督,以有效的利用资源和提高会计监督效率。

另外可以建立应用与预警机制。由于财政部是主管全国会计工作,为防患于未然,在问题和损失没有最终形成前从源头解决问题。财政部门可以研究开发会计监督的预警系统,在日常税务机关采集的信息基础上,根据行业的行业平均水平以及不同特点,设定一些特定的价值信息,一旦出现及时作为问题预警,密切跟踪,引起高度重视,使会计监督能够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云.《浅析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科学,2014年5月.

[2]马珩.《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8月.

[3]张云飞.《企业会计监督强化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9月.

[4]李娜.《新形势下深入认识会计的内涵和职能》.理论观察,2014年1月.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篇4

无论是哪一类问题都直接涉及了高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根据各种审计最终的意见来看, 都认为高校总体会计信息可靠, 但也同时需要进行若干个方面的改进。那么如何完善和提高目前的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呢?国内如今对高校会计信息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而且从多个方面展开对高校会计信息的研究。从高校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方面看, 一个是关于高校会计信息的失真研究, 对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怎样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作了深入的研究。如沈德金的《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研究》、许大琪的《高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曲斌的《论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等等。在怎样提高高校会计信息正确性方面, 主要有一些关于国外的高校会计信息的经验介绍和借鉴, 以及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系统建设, 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高校会计信息网络化建设, 以及高校会计信息的披露等。如方永胜的《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谈高校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黄麟的《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改革的探索》等。虽然各种关于高校会计信息的文章已经很多, 但却缺少一个对高校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因素的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从高校会计数据到高校会计信息转化这样一个过程的角度试图对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性的探讨。

一、会计数据到会计信息产生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高校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的转化我们可以看成一个数据的收集加工和披露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会计人员根据高校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财经制度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将高校的会计数据经过收集和加工并进行披露和报告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之中可以分析出所有两个方面影响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它们分别是:会计数据的质量、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会计制度和财经制度的掌握和把握程度、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的领会) 和会计信息的要求。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产生的会计信息可以概括为执行性的会计信息, 由此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统称为“执行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数据的质量影响的便是规则性的会计信息。对于执行性的会计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以及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规则性的会计信息, 就应当通过技术手段等非人为的因素进行干预。而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有时候根本就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会计数据到会计信息的转化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会计工作者将原始会计数据根据执行性的手段从而生成会计信息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过程来看, 我们就要尽量地用系统的行为来执行执行性的手段, 将所有执行性的依据根据需要内化为系统的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因素。以上从会计数据到会计信息转化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提炼出三个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一是会计数据质量因素, 二是会计人员因素, 三是会计信息要求因素。

二、提高会计数据质量, 夯实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

会计数据包括原始的会计数据以及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之后的会计数据, 经过会计人员处理之后形成的会计数据同样要受到会计人员因素的影响, 会计人员因素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一并在会计人员因素中分析。排除会计人为因素影响之后的会计数据的质量可以用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约束和规范。庄明来 (2013年) 认为会计数据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完整性、连续性、实时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和实时性是首要质量特征, 连续性、实时性和安全性是首要质量特征的补充与完善。那么如何确保会计数据的质量特征呢?

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连续性、实时性和安全性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 制定出台相关的财务制度使会计数据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这五个基本的质量特征, 从而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比如采购业务安排两个以上的经办人签字, 就能够合理保证该采购业务事项会计数据基本的可靠性, 比如规定相关项目经费的报销截止时间和项目完成的时间便能让相关的会计数据及时入账, 加强了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比如, 财务系统的限制等级权限, 财务系统的实时备份等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省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因此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 需要针对会计数据的几个质量特征制定相关的制度, 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质量。

三、建设会计人员队伍, 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国家人事部印发的《2003年─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以能力建设为重点, 在不断拓展知识面, 学习新技能的同时, 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根据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征求意见稿) , 我国高级会计人员与中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2年不少于40小时, 初级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2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许萍 (2006) 认为会计人员的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价值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基本是财政组织会计人员一年参加一次继续教育累计学时基本达到了48小时以上, 但教育的内容还是基本以职业知识为主, 缺少对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训。

因此在继续教育方面需要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职业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进行系统的培训, 除了财政的定期培训之外, 高校也应当自行培训会计人员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 从而确保会计人员队伍的高素质和高能力。同时根据会计人员能力要求进行会计人员的能力评价, 根据评价的结果在三个方面培训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能力评价具有缺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确保会计人员的素质。而会计人员能力评价的体系可以参照周宏等人的企业会计人才评价体系设计评价内容, 对高校会计人员能力进行评测。

四、根据会计信息需求, 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高校会计信息提供主要是高校会计报表 (含部门决算表和部门预算表) , 以及校内决策需要的各类统计分析数据, 主要关注学校的财务状况、项目经费情况以及相关的财务分析数据。基于以上的高校会计信息需求可以提炼出针对各类会计信息需求的会计信息的几个基本的元素。一是时间, 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以及存在或影响的时间段。二是经济业务的内容, 即该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三是相关单位, 即经济业务发生的联系单位。四是货币金额。五是会计科目。六是借贷关系, 即增减的关系。七是资金性质, 即资金的来源 (财政收入、非财政收入等) 。八是支出的类别, 即项目支出还是基本支出、属于何种政府功能支出分类及经济支出分类。所有的高校会计信息都可以由着八大类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产生, 因此高校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针对以上八大类的高校信息的基本元素优化会计信息系统, 随时将以上的八类会计信息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组合, 产生需要的会计信息, 减少了人为的干预, 提高了高校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明来.论会计数据与会计系统的质量特征[J].财会通讯, 2010 (11)

[2]沈德金.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现代商业, 2010 (12)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篇5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现状 成因 会计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59-01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专业管理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国家宏 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三方面的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 真实、相关、及时等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真实的会计 事项记录,才能出具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有效的经济决策,会计信 息真实与否,同时也对会计职业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近年 来外部审计和内部会计基础工作检查的情况,谈谈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想法。

一、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和成因

1.内控制度不健全,相互脱节,不够精细化,缺乏可行性,未能实现约束作用;授权 审批制度执行不彻底,不能做到层层把关、各行其职;缺乏严格的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 随意性大。

2.内部监督体系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和财务内部审核、稽核构成了对会计业 务的再监督体系,充分的监督是查错防弊、杜绝“跑冒滴漏”的最佳途径。财务内部审核、 稽核是内部监督的基本职能,必须有效发挥,若审查不严,就会出现非正规票据或非有效资 料入账现象,导致会计确认资料不完备,记账凭证没有相对应的有效业务票据支撑等等,诸 如此类现象,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同时,会计人员不到位,一人身兼数职, 审核人员精力分散,也是影响内部审核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单位内部审计的力度,往往从 本单位的利益考虑,当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其职能就变为“一致对外”,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

3.利益驱动,只考虑本单位的利益,为了完成年度经济目标,人为调整报告期会计利 润,来年再进行追溯调整。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理解和把握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低下,造成账务处理混乱。会 计制度的不断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做法带来较大影响,不能及时更新知识,造成不能准确处 理会计事项。

5.审计、检查的问题整改不彻底,即使整改,也是就事论事,不能从整改问题中吸取 教训,同类问题以后照样会出现。

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会计档案的保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会计档案是财务工作 的重要史料。有些单位对会计档案保管不重视,会计资料保存不完整,随便堆放,为日后查 阅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因此而带来经济纠纷。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保 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 法、措施和程序。因为会计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性信息系统,而是含有经济后果的,牵涉到各 方经济利益关系,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 对含有经济后果的“公共产品”产生过程的强制性制度规范,会计制度、准则、规范的制定 ,不仅是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会计程序,更是寻求一个平衡有关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政治程 序,一个企业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和监督会计活动行为,使 会计活动始终处于有序状态。

(1)统一领导,全员参与。会计内控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不仅需要单位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更需要组织上强有力的领导,单位负责人 要亲自出马,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定实行组织上的统一领导策划,建立“自上而下、自下 而上”的沟通渠道,变少数部门的行为为单位管理部门的一致行为,变临时行为为持之以恒 的长期行为,变管理者行为为全员参加行为,让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事项的 所有人员,使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这样的会计控制体系,才能持 之以恒地有效实施。

(2)建立会计工作标准,明确职责划分。会计工作标准就是对重复性的会计实务所制 定的统一的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包括质量标准、行为标准、时间标准,使会计管 理经验不断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也就是将会计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素之间的衔接关 系、各自的责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同时建立岗位标准考评体系,从而实 现会计管理的科学化。;二是制定细致的业务处理流程,对会计凭证制作、会计账簿的登记 和财务报告编制等处理的全过程,要有详细的处理和流转步骤,明确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会 计资料,确定业务控制的关键点,方便其他人员和部门的配合,使得会计工作依据充分,保 证了财务工作公开透明,有利于内外部监督,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职责划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不相容职务相 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 制,最大限度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会计基础工作检查评价制度,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过程的检查 、评价制度,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采取边查边纠的手段, 才能将错误扼制在萌芽状态;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明确检查考核的标准和内容,将检查结果 反馈并整改,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同时将检查结果作为财务工作评选先进的前提条 件;应建立检查结果整改考核制度,确保对检查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后杜绝同类现象的发生 。

2.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常态化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有力促进企 业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审计是以改进经营管理、服务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通过对 问题的分析、评价,出具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所以加强企业会 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审计,可以从源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和完整,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化。近年来,外部审计不断进入,从“外人”的角度为企业提出了建设性改进建议,利用外 部审计成果,更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提高。

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提高利用效果。会计档案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会计档 案的保管必须齐全,不仅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和财务报告类,还应包括银行存款余 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等其他重要的会计专业资料。规范化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外观美观 ,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利用效果。企业应当对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按类别统一格式和规格装 订,达到整齐划一,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队伍,是保 证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前提。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有较高的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 基本出发点,后续的培训学习必须加强。企业应建立常规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 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这将成为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系统的适应能力将是一次巨大考验,全 体财务人员面临极大不适应,所以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知识理论水平,是当前会计 人员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与此同时,也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做假账”是最 基本的要求。

(作者单位:陕西省电力公司 陕西西安 710048)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篇6

1 加强财务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明晰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这些质量要求相互依存, 共同对会计信息以至整个会计体系发生作用。会计信息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呈现, 如果表述不清晰或虚假, 将影响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信息时代, 决策有用性常常被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终需求和价值判断标准。而会计信息失真, 必然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效决策。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监管。

2 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的原因分析

2.1 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是最主要的会计信息造假动机, 是造假者最根本的内在动力。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 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 不顾后果。造假者的逐利心理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时, 就不得不依靠会计信息作假来改变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 改变衡量其政绩的各项经济指标。常见的造假手段包括不恰当核算特殊交易 (如债权、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等) 、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错误确认费用及负债、资产造假等。

2.2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着时空上的、内容上的信息不对称。与公司管理当局相比, 信息使用者明显处于信息劣势。管理层为追求实现经营目标, 增加了不恰当会计处理的道德风险, 极有可能利用会计自身的弱点, 在复杂会计信息的遮掩下, 蓄意杜撰虚假的信息欺骗资本市场和信息使用者。过于详尽和面面俱到的信息反而模糊了更重要的信息, 财务报告甚至成为数据垃圾。

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产权结构决定了委托—代理制度的发展。企业出资者委托经营者为其代理, 出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经营者虽不拥有企业的全部资产, 但在作出有关资源配置的决策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和专业能力, 他们的利益必然会与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 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双方的冲突, 若出资者不能对内部人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 他们就可能利用这种对资产的控制权来通过造假牟取私利, 使造假成为可能。

3 加强会计监管的对策

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对加强会计监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必须完善我国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 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等内部治理机构与市场机制在会计信息产生过程及其披露的积极作用, 加强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支持;加强法制建设, 优化执法环境;加强新闻舆论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机构和主要制度, 包括议事规则、专门决策体系、授权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等;依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组织和制度;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健全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信息披露机构和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 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应该通过立法对高管人员的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 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使造假代价大于造价收益。

3.2 加强政府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凸显。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应加强会计的监管, 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有规范统一的标准, 保证其真实性, 也只有政府才具有这种权成性。

首先, 政府制定各方参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主要指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专业核算办法等会计标准。规范会计核算, 保证各单位、个人有法可依。其次, 严格监督检查, 使各单位、个人有法必依。最后, 对各单位、个人的执行结果采取优胜劣汰, 激励守则者、严惩违法者, 直至逐出市场。只有政府强制性的会计监管, 让造假者得到毁灭性的造价损失, 才有可能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3.3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企业治理的要求,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内部牵制原理, 与其他管理控制交织进行,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部会计控制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 其中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健全的账簿制度, 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 科学的预算制度, 定期盘点制度, 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有效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 使会计造假没有了造假的环节、载体, 从源头上杜绝信息造假。

3.4 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会计造假事件的产生, 会计人员是主要、必不可缺的实施者, 若没有会计人员的具体参与, 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因此,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 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 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 对坚持原则, 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要公开表扬和奖励, 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 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篇7

1.1 货币计量假设导致的局限性

会计的核算工作是以货币计量为假设的,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的成果都是用货币进行计量的, 这样的计量方法只是将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事项进行表现, 对于不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就无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 货币计量的假设就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局限性, 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1.2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导致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计量是指财务报表中的一些资产在重新取得的时候是按照资产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不是按照现在的价格对资产进行计量。使用历史成本对于资产进行计量是以货币的币值不变为前提的, 但是在现在的经济发展的模式下, 货币的币值不可能是不变化的, 因此, 使用历史成本对于资产进行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现实的基础的。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可能会导致, 使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资产它的真实利润无法得到反映, 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 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1 及时性问题

财务会计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是要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使用, 但是财务报告的编制一般都是以季报和年报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报告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因为信息的落后性导致信息的使用者无法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在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及时性, 只有做到财务报告的及时性才会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在财务会计的工作中, 大多都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 这样的计量方法很大的程度上只是反应的过去的财务信息, 所以财务会计应该对于财务报告的编制给与充分的重视。

2.2 完整性问题

传统的财务会计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的时候, 主要是针对的企业的有形资产进行编制, 这样就忽略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例如商誉和人力资源, 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的, 所以财务会计在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非常重要的资产进行说明。

2.3 道德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财务会计编制的财务报告是供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的, 这其中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者也包括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在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的过程中, 有些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在社会中得到很好的企业形象就不惜在财务报告上进行作弊。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客观,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观念可能会影响财务人员, 加上个别财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背景等方面的不同, 可能对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提高, 达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强化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 重视整个社会道德修养, 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 减少不良因素给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影响。

2.4 供需矛盾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作为特殊的商品, 它有自己相应的需求市场, 会计信息商品的主要载体是会计报表。商品的供给方是会计财务报表的提供者, 是主体, 具有独一性;而需求方则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具有广泛性。会计信息之所以有市场, 是因为信息使用者们需要会计信息为其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 因此, 需求者为了自身的经营利益, 希望得到企业的真实会计信息, 可是供给者往往不能提供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 这就产生了

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在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 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在我国还是比较明显的, 这主要是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就在会计报告的编制的时候隐瞒一些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应该加大国家的管理力度, 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实行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会计信息的识别问题上, 企业应该给与重视, 这样就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误的问题。企业在使用会计信息的时候, 关键要重视信息真伪的识别, 从源头上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相关人员在审核会计资料、了解会计信息时, 必须对披露信息的企业就行充分了解, 认真分析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清晰认识到这些信息将给企业决策带来的影响, 继而提炼出准确的会计信息, 找出企业的真实会计信息, 再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 企业财务监管职能的各个部门, 要担当其会计信息识别的重任,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提供尽可能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满足企业管理部门的需求。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种惯有的问题, 信息披露企业的利益动力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少企业存在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问题, 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因此, 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约束制度, 控制和制止这种行为。要建立相对性的监督机制, 对存在问题的企业, 必须责令整改, 不整改的企业, 按照有关规定, 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每一项制度都要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财务监督的有效性。通过完善约束制度, 使企业认识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并促使他们理解这种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财务会计在利用现代技术的同时没有注意到操作应简便这个问题, 大量的操作和复杂的操作反而会降低信息的真实性。如今, 会计信息使用者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分散的电子数据了, 我们可以减少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太多的明细数据, 只需要提供给他们相关的数据资源, 将数据综合处理的任务交给使用者, 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 还能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数据的真实性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这些数据应是容易被理解的, 在信息表述的方式上, 改变传统财务报表主要局限于文字与表格的方式, 为了提高使用者的理解程度,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会计信息数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下, 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 会计的信息质量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 一旦会计信息的质量下降对企业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财务会计一定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的时候, 财务会计应该对于收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甄别工作, 这样对于会计的信息还是可以进行提高的, 进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财务会计进行会计报告的编制的时候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局限性, 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影响, 这样就使得财务会计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提高。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下, 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 会计的信息质量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 一旦会计信息的质量下降对企业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所以财务会计一定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的时候, 财务会计可能会受到一些局限性, 但是只要找到解决的措施, 对于会计的信息还是可以进行提高的, 进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高,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柳春涛.浅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J].科学之友, 2006年.[1]柳春涛.浅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J].科学之友, 2006年.

[2]蒋尧明.论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体系[J].财经研究, 2009年.[2]蒋尧明.论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体系[J].财经研究, 2009年.

会计信息质量浅析 篇8

一、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质量, 对各单位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 各国会计制度与准则的协调;研究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规范经济运行体制, 完善资本市场, 加强宏观调控;研究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 维护投资者、债权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合法权益……

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的状况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 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真实性的要求, 例如上海某投资公司通过虚构交易, 虚增巨额无形资产, 并用不实债权置换上述虚假资产, 以避免计提坏账准备而发生亏损;某医药集团2004年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方式, 虚增收入1.77亿元;本地的一家机械厂, 账面反映共有固定资产123项, 原值521.3万元, 净值349.34万元, 经清查发现已无物或报废的有21项, 占总数的17%, 不符合标准的有7项, 占总数的5.7%……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

要解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 只有找出根源才好“对症下药”。这中间的原因有:

(一) 会计制度和准则本身的限制。

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 由于它们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制定的,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局限性, 其结果常常会形成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局面。例如, 本地的一家棉纺织厂, 债权债务长期不清理, 呆账已长达十多年了也无人过问, 这就说明了上面的问题。

(二) 计算机记账技术的限制。

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 但是它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熟知财会知识, 又要熟悉计算机知识。当前, 不少会计人员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 但仅限于单机操作或文字编辑等简单功能的使用, 财务软件等的整体运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有些单位遇到问题就依赖专业技术人员, 会计人员防御灾害及人为破坏的能力很低, 这就给数据的篡改、窃取留下了操作空间……以上种种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 社会审计监督的限制。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受队伍素质的制约, 另一方面, 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一些中介机构会给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 个别会计师甚至还帮助客户出谋划策, 弄虚作假。例如某地的一家单位, 新建的办公大楼账面上没有任何记录,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中对此也只字未提。原来是会计师将该楼工程中总额为1500万元的工程款单独设账, “蒸发”到单位账外,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

(四) 信息供求者的限制。

对信息提供者 (需求者) 来说, 有基于各种目的提供 (需求) 虚假会计信息的动因, 如为了骗取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信任, 可以提供 (需求) 虚假会计信息;为了粉饰政绩或者隐瞒事实 (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事实) , 选择提供 (需求) 对自己有利的虚假会计信息;为了部门及个人业绩考虑, 需要提供 (需求) 虚假会计信息;为了引起物价的波动而牟取暴利, 选择提供 (需求) 虚假会计信息……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认为应该采取的对策有:

(一) 建立健全法制, 完善会计制度和准则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建立健全法制是首要条件。我们可以增强会计主体的法律意识, 完善《刑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的建设, 并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 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 建立民事索赔制度, 彻底维护法律的权威。此外, 我们还应该做到: (1) 在制定会计法规和准则时, 对于其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解释, 并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作为制定会计制度和准则的首要目标。 (2) 同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考虑如何从微观方面满足会计需求者的需求, 是制订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主要问题。 (3) 要尽快制定与会计信息网络化有关的会计制度与准则。 (4) 条件成熟时, 积极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其他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提供相关改进建议, 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制订的相关理论。

(二) 改革产权制度, 合理配置公司治理结构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合理配置公司治理结构十分必要,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举措: (1) 大力打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 使其真正担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 (2) 同时让外资、民资、管理层等各类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来, 构造出相互制衡的多元投资主体。 (3) 所有权和管理权相互分离。 (4) 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 通过激励机制的安排, 同化出资人与经理人的效用函数, 降低道德风险;通过权利制衡机制的安排, 瓦解经理人的超级信息地位, 阻止其逆向选择。 (5) 对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予以整合, 或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进行有效的权力制约。 (6)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分散机制。

(三) 加强社会审计监督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必须加强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要加强社会审计监督, 就必须做到: (1) 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 (2) 安排合理的抽查制度, 定期检查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 如有营私舞弊行为, 则要及时果断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

(四) 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应当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 具体建议包括: (1) 对会计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感, 坚守法律规范。 (2)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 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3) 执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加大会计人员的年检力度。

(五) 政府适当干预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政府适当干预是可行的。当前的会计委派制度就是我国政府干预的具体形式。因此, 我国的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对相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

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 篇9

关键词:会计行为,优化,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 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 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 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由于会计行为是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动机两者的互动均衡, 因此, 会计行为主体的研究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会计行为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 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 一方面追求财富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 (利他主义) 的最大化。当这种目标不一致时, 会计人员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把自己的成本转嫁给他人, 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 进而又对社会造成危害。如何对会计行为主体进行规范, 除了制度约束之外, 职业道德在对会计人员的规范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如何优化会计行为, 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做一探讨。

一、会计行为的优化

优化一般是指采取一定措施, 使某一项事物变得优秀。会计行为的优化则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优化会计行为观念的指导下, 遵循会计行为规范的要求, 采取优化的手段和优化的组织结构, 以尽可能小的行为投入与耗费生产出数量尽可能充分、质量尽可能高、让相关利益集团满意的会计信息。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同不良的现象作斗争, 优选会计政策, 扬善弃恶做到自律和慎独, 即达到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最佳结合。

1、会计行为的优化标准

会计行为优化的标准是判断会计行为是否达到优化的准绳。会计行为最终结果是产生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考虑到信息成本已不再是障碍, 会计行为优化的首要标准是会计信息质量最优化, 一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般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三个方面。二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包括反映真实性、可验证性、中立性三个方面。三是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表明了对于相同或相似的经济行为应当一致或类似地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对企业不同时期相同或相似的项目要运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来看, 会计行为优化标准应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最优化相统一, 即会计行为的优化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 同时又体现了会计行为主体的利益愿望。

2、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

(1) 激励机制的优化。激励机制的优化是会计行为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 对会计行为的优化不仅需要奖励的正面激励, 而且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其次, 尊重与信任也是会计行为主体的一种需要, 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 就能激发工作热情, 消除畏难和偷懒的心理。最后, 会计行为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不仅依靠奖惩, 还要依靠公平的待遇, 即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2) 会计行为素质的优化。会计行为主体素质的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优化。这种优化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二是思想品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指导思想, 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自觉遵守会计法律规范,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三是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素质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意志心理素质是在正确目标引导下, 为达到这一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的素质。

(3) 监督、实施机制的优化。优化的会计行为, 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监督机制作保证。优化监督实施机制, 第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 强化内部审计系统。第二, 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尽管内部会计机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它毕竟寓于企业之中, 一但企业整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 内部监督机制就会弱化, 这时就需要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共同构成科学优化的监督实施体制, 有力地制约会计行为主体的私欲和偏好,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措施

虚假会计信息虽然表现在会计报告中, 但实际上这些财务违法欺诈行为的主要责任者是会计行为主体即企业法人代表和会计、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影响会计系统制度变迁的因素可看到, 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不仅是会计信息本身的改进, 而且是系统各方面的改进, 尤其是对会计行为主体的改进。由此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措施:

第一, 加大教育力度, 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产生, 会计人员是主要的实施者, 若没有会计人员的具体参与, 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是杜绝信息失真的保证之一。

第二, 加大会计规范体系建设, 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力度。会计规范体系是会计行为执行业务的标准规范。政府应使市场经济科学、严谨、系统、协调统一, 保证会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体现政府的强制监管作用。

第三, 加大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的建设, 实现会计人员行为的优化。会计行为优化是在交易费用可以承受的条件下, 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的, 必须采用科学的会计行为手段和合理的会计行为方式, 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第四, 强化会计行为主体的责任体系, 加强会计监管力度。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涉及一系列部门的高管人员和诸多会计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 而《会计法》等法规制度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明显偏弱, 而且对造假责任人的界定不明确, 以致高悬在会计主体行为之上的法律之剑不锋利, 使得处罚成本与造假获取的暴利相比微乎其微。因此, 应建立一个充分体现法律法规、政府监管, 行业自律的有效会计监管体系, 并通过立法的形式, 将会计行为主体的责任明确界定, 以使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对造假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峰, 会计准则研究大连:乐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篇10

一、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工作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为什么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会计人员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虚假的会计信息在一些现实中能实现高的“价值回报”,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另外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五)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履量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大力培训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基本职业道德操守。

(二)继续制定并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地,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三)政府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管。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突显出来。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应加强会计的监管,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个规范统一标准,保证其真实性,也只有政府才具有这种权威性。只有政府强制性的会计监管,让造假者的损失远大于造假收益,才能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四)明确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细节的复核与稽查。监督企业制定并实现有效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从而使会计造假没有了造假的环节、载体,并从源头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

(五)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强化监督部门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来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密切关注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培养其反造假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理念的塑造,提高执业能力。

(六)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七)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 篇11

1 会计行为的优化

优化一般是指采取一定措施, 使某一项事物变得优秀。会计行为的优化则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优化会计行为观念的指导下, 遵循会计行为规范的要求, 采取优化的手段和优化的组织结构, 以尽可能小的行为投入与耗费生产出数量尽可能充分、质量尽可能高、让相关利益集团满意的会计信息。美国会计学家米恩茨 (Mints) 说:“为了成功扮演自己的角色, 会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技术要求和道德要求。”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同不良的现象作斗争, 优选会计政策, 扬善弃恶做到自律和慎独, 即达到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最佳结合。

1.1 会计行为的优化标准

会计行为优化的标准是判断会计行为是否达到优化的准绳。会计行为最终结果是产生会计信息, 因此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考虑到信息成本已不再是障碍, 会计行为优化的首要标准是会计信息质量最优化, 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般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三个方面。二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包括反映真实性、可验证性、中立性三个方面。三是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表明了对于相同或相似的经济行为应当一致或类似地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对企业不同时期相同或相似的项目要运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来看, 会计行为优化标准应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最优化相统一, 即会计行为的优化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 同时又体现了会计行为主体的利益愿望。

1.2 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

1.2.1 激励机制的优化。

激励机制的优化是会计行为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行为学家克特。列文曾经给出一个行为函数B=f (p, e) 。其中B表示行为, p为个体的心理和性格, E为个体所处的环境。这个函数表明, 行为是心理和环境函数, 即行为由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所决定。著名的霍桑实验也表明, 激励机制对心理和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 对会计行为的优化不仅需要奖励的正面激励, 而且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其次, 尊重与信任也是会计行为主体的一种需要, 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 就能激发工作热情, 消除畏难和偷懒的心理。最后, 会计行为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不仅依靠奖惩, 还要依靠公平的待遇, 即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1.2.2 会计行为素质的优化。

会计行为主体素质的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会计行为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种行为, 行为是否优化取决于其知识结构。这种优化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二是思想品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指导思想, 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自觉遵守会计法律规范,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 如实反映会计素质。三是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素质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意志心理素质是在正确目标引导下, 为达到这一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的素质。而能力心理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直接影响会计活动的效果, 使会计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素质, 包括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内容。

1.2.3 监督、实施机制的优化。

优化的会计行为, 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监督机制作保证。优化监督实施机制, 第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 强化内部审计系统。第二, 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尽管内部会计机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它毕竟寓于企业之中, 一但企业整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 内部监督机制就会弱化, 这时就需要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共同构成科学优化的监督实施体制, 有力地制约会计行为主体的私欲和偏好,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上述三个方面的优化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共同作用于会计行为函数B=f (P, E) 。会计监督实施机制是会计行为优化的外部制约机制, 只有对违规行为不间断地监督制裁, 会计行为才能优化。激励机制的优化可以有效地激励会计人员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开展优化行为。然而会计行为是以人为主体的, 能否优化还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也是会计行为优化的基本措施。

总之, 当会计行为学把会计看作“一个行为过程”时, 会计人员作为这个过程的自始至终的参与者,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就很大。当会计信息作为这个过程的终点时,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即会计信息质量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化。而这种规范化由于人的行为假设的存在, 需要监督实施机制和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投入的, 这种投入也是任何的会计环境下都是必须的。因此, 对会计行为的研究, 是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的保证。

2 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措施

虚假会计信息虽然表现在会计报告中, 但实际上这些财务违法欺诈行为的主要责任者是会计行为主体即企业法人代表和会计、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影响会计系统制度变迁的因素可看到, 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不仅是会计信息本身的改进, 而且是系统各方面的改进, 尤其是对会计行为主体的改进。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措施:

第一, 加大教育力度, 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产生, 会计人员是主要的实施者, 若没有会计人员的具体参与, 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是杜绝信息失真的保证之一。

第二, 加大会计规范体系建设, 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力度。会计规范体系是会计行为执行业务的标准规范。政府作为制定方应使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科学、严谨、系统、协调统一, 保证会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体现政府的强制监管作用, 让造假者的损失远远大于造假收益, 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第三, 加大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的建设, 实现会计人员行为的优化。会计行为优化是在交易费用可以承受的条件下, 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的, 必须采用科学的会计行为手段和合理的会计行为方式, 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上一篇:爱情需要习惯下一篇:井下作业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