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2024-10-26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通用11篇)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1

网络业务的发展促使了网络IP的业务发展不仅仅是互联网单一的服务,而是以综合信息服务的面目呈现出来。IP网络作为综合业务承载的平台促进了互联网转向综合业务承载网的转变。为了实现互联网业务承载网与建设专用的关键业务承载网有效分离,通常采用了IP承载网安全性以及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提升来实现,主要采用技术有QOS技术和MPLS VPN技术。要实现IP承载网上端对端网络质量的提升和故障快速定位的获取。所以,对于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控主要需要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

1网络质量

网络质量中的网络即指计算机局域网,网络质量主要表现在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平稳性。网络的平稳性主要体现稳定的网络运行通信速率,常常造成网络通讯速率发生很大变化的原因就是施工工艺和设计等原因,而这种网络通讯速率变化之大就在于网络通讯处于的是一种时断时续的状态。网络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将启用后的网络维修时间降低至最低点,一般情况下,网络可靠性参数主要体现在网络硬件设备特性上。完成建设的网络架构,其配置信息和拓扑结构是会有相应变化的;此外在外界干扰下的网络,为了达到一个良好的可使用状态,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达到其预期目的。HIS运行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网络质量,过程控制方法是网络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对于网络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有施工工艺、设计、材料、标识制作、测试、交换机配置。具体的讲,从网络的工程原材料的甄别、监理网络施工步骤、测试网络施工阶段、管理和配置交换机初始化、验收工程都需要网络质量控制。

2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2.1网络质量指标

计算机网络质量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在传输数据流的过程中,网络需要满足一系列服务要求的满足以及提供给用户的相应服务功能。对于计算机网络质量指标而言,主要有延迟抖动、传输延迟、丢包率、链路利用率、吞吐量和传输速率。延迟抖动即主要是指传输延迟变化量,主要反映的是传输路径中的数据包发送的时间差,这时间间隔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连续数据包来计算的;丢包率主要反映的是总数据中丢失分组数据的占比,仅限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网络传输质量主要体现在丢失分组数据上;传输延迟即是指主要是源节点开始到下一个比特目的接收点上的时间差,传输延迟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信号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差;吞吐量主要是指信道传输成功的在指定时间内的信息数据量,一定时间内传送成功的无差别通信量,吞吐量主要体现在网络正常传输的能力;链路利用率,这个主要体现的是宽带容量中网络宽带所占比重,计算机网络资源利用率主要用传输速率与链路容量的比来反映。

2.2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组成主要有用户设备、传输设备和网络软件, 这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网络质量。用户设备,它可以直接决定网络质量水平的高低,计算机的服务只有通过终端也就是用户设备才能够正常接收服务;传输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设备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终端服务的传递作用,随着数据的传递,传输设备会对相应的数据产生影响,改变计算机网络质量;网络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传递功能,网络故障时能够将传输数据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利用并及时对故障进行报告和处理。

3网络质量控制技术架构分析

在计算机内搭建网络质量检测技术系统,需要对IP承载网络的全方位监控,将高性能测试核心探头安装部署在IP承载网络的核心部分。在接入网边缘节点出安装部署端对端的边缘质量测试探头,配置数据主要是由控制中心下发,边缘探头接收由控制核心探头发送的测试流,这些测试流主要是一些关键应用的流量统计特征,主要依据是测试模拟需求,核心探头主要接收来自于边缘探头的测试数据包,计算机网络的抖动、时延和丢包都是由核心探头来计算的,对控制中心进行上报,IP承载网质量的检测的不间断的实现。

对于当前网络状况的分析,控制中心主要是依据核心探头上的网络性能指标的上报来控制分析的,对端对端的网络质量进行简单评估,呈现出基于WEB用户的交互界面。展现给用户的是可视化结果,告警信息主要是通过可配置阙值进行生产,生产统计报表需要定期生产,主要提供给排障人员和运维人员。检测系统的三个层面主要是测试头硬件采集、性能参数计算和信息整合。具体的网络质量检测系统架构图如下图1。

该系统内主要实现的两个测试模式主要有:端对端直接应用测数据流模拟测试方式;RTPping测试主要是核心探头到边缘探头,对任意端对端性能的估算。具体系统测试模式如下图2.

4网络质量控制措施

改善计算机网络质量控制,主要是需要对数据传输原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各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质量进行措施的控制。调度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服务的业务质量的保证主要是依靠调度管理,对于丢包率、带宽、时延抖动和时延等这些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的事件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调度器对路由器和继节点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是调度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对于保证网络传输稳定性。队列调度机制,主要作用是对保障调度管理的时延特性、有效性、链路带宽利用率、对恶意流的隔离能力、公平度以及复杂度等方面进行确保, 促进计算机网络质量的稳定。缓冲管理,缓冲管理的作用是控制缓冲资源,有效控制网络传输节点当中的队列缓存资源,将计算机的顺畅性有效的提升。在分组传输过程中,队列缓存和延迟转发是流经网络传输节点的主要服务方式,这对于输出链路的带宽利用率是极其有效的。缓冲管理机制,以一定的信息和策略将分组队列前端的分组进行区分其是否应该进入到缓冲队列,这对缓冲数据的传输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将计算机的缓冲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将整个计算机的网络质量进行有效地保证。路由器协议管理,将接收包发送到正确的路径当中去,这是路由器的主要作用。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包一定不会丢失数据,出现在路由环路中的数据包相邻界面循环发送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一致的路由表。安全管理,对于用户使用质量产生有效影响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用户的丢失不一定是因为网络安全的不完善造成的,但是其一定会使计算机网络质量降低。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授权设施、 密钥管理、安全日志记录以及认证、加密等功能。网络安全的各项检查和操作功能主要是网管通过安全管理来实现的。这样既能够保障安全访问用户对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将黑客蓄意攻击破坏进行有效防止。

5小结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了计算机网络影响越来越大,在各行各业中所要关注的核心是网络质量,促进计算机网络质量的提升保障企业拥有良好的网络后备支持,对于网络的制定、改进措施的制定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模拟,促进计算机网络质量的稳定执行。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2

论文题目:路基压实度的实验分析及质量控制技术

系 部: 路桥工程系

专业名称: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班 级: 06201 学 号: 34 姓 名: 蔡 静

指导教师: 蔡晓飞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10 日

目录

0 前言.............................................................................................................................1 1 路基压实机理...............................................................................................................1 2 影响压实度的因素........................................................................................................2 2.1含水量对压实的影响............................................................................................2 2.2碾压厚度对压实的影响........................................................................................2 2.3 碾压遍数对压实的影响.......................................................................................3 2.4 碾压方式对压实质量的影响................................................................................3 2.5 碾压速度对压实的影响.......................................................................................3 2.6 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4 2.7 集料级配对压实的影响.......................................................................................4 2.8 地基或下承层强度对压实的影响.........................................................................4 3压实度检测控制分析.....................................................................................................5 3.1试坑的影响..........................................................................................................5 3.1.1试坑的深度..............................................................................................5 3.1.2 试坑的形状..............................................................................................5 3.2灌砂的时间,含水量的选取.................................................................................5 4 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6 4.1 路基填土的选择..................................................................................................6 4.2 土的含水量控制..................................................................................................6 4.3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6 4.4 碾压过程的控制..................................................................................................6 5 压实工作组织...............................................................................................................7 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影响路基压实度的因素及压实质量控制

摘要: 路基施工会破坏自然土体的自然形状,使土质结构变得松懈,土颗粒重新组合。为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必需予以压实,以提高其密实水平。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从而使土的单位质量提高,最终增加强度,到达构成密实全体的目的。压实度是检验路基稳定性的标准之一。

关键字:公路 路基 压实度 质量控制

0 前言

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路基的稳定性问题一直困绕着施工质量。路基稳定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依靠合理的设计来减弱和克服,人为因素主要是从规范施工过程中来克服。所以说控制好路基的压实度是关键。如何达到施工压实标准,克服由于压实原因带来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现场施工中,压实度是工程好坏的评价标准,压实度细节问题始终贯穿其中,在生产中往往被忽视。造成压实度不足,为了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本论文就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路基压实机理

不同的土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特殊路段加强检测,提高试验频率,遵循规范的要求,取得了很好效果,通常情况下对路基进行碾压时,产生的物理现象有:使大小块重新排列,和互相靠近。使单个土颗粒重新排列和互相靠近,使小颗粒进入大的颗粒中,多种路基结构层材料通常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单位粒径组成的。在碾压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现象是大小块重新排列,互相靠近和小颗粒进入大颗粒的空隙中,产生这些不同物理现象的结果是增加单位体积内固体颗粒的数量,减少空隙率,这个过程称做压实。

运用环刀法、灌砂法居多,环刀法适应砂土,路基填筑中广泛运用此类方法,灌砂法适用于粒径较大的填土材料。但无论用何种方法,其理论依据都大同小异,都是以路基施工压实土的干密度(即检测的干密度成果)与试验室标准击实所得 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来确定路基的压实程度的,以百分率表示。

压实度用K表示,它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K = ρd÷ρdmax

K: ——压实度(%)

ρd: ——所检测路段压实土的干密度(g/cm)ρdmax

3:——标准击实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3)

dmax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击实所得的最大干密度ρ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路基检测压实度的试验结果,它能真实地反映路基压实程度。影响压实度的因素

2.1含水量对压实的影响

压实的机理是通过锤击或碾压克服土颗粒间的内摩擦力和黏结力,使土颗粒产生位移并互相靠近。土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是随着密实度而增加的,土的含水量小时,土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大,压实到一定程度后,某一压实力不能克服土颗粒间的抗力,压实所得的干密度小。当含水量增加时,水在土颗粒间起润滑作用,使土的内摩阻力减小,因此,同样的压实功可以得到较大的干密度。在这个过程中,单位土体积中空气的体积逐渐减小,而固体体积和水的体积逐渐增加,当土的含水量达到某一限度后,虽然内摩阻力还在减小,但单位土体中空气的体积已压缩到最小限度,而水的体积不断增加,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在同一压实功下,土的干密度反而逐渐减小,土只有在某一含水量下,才能压实到最大干密度,这个含水量称为最佳含水量。因此,在现场施工中,细粒土以及天然沙砾土、级配碎石、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等多种路基材料都有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才能压实到最大的干密度。若含水量小,要想达到较大的干密度非常困难;若含水量过大,不但不能得到较大的干密度,而且还会出现“弹簧现象”。

2.2碾压厚度对压实的影响

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具有明显影响。相同压实条件下(土质、湿度与功能不变),由实测土层不同深度的密实度或压实度得知,密实度随深度呈递减,表层 5cm最高。不同压实工具的有效压实深度有所差异,根据压实工具类型、土质及土基压实的基本要求,路基分层压实的厚度有具体规定数值。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碾压应有适当的厚度,碾压层过厚,非但下层的压实度达不到要求,而且碾压层上层的压实度也要受到不利的影响。同时,碾压的厚度随所用的压路机的类型而变。

2.3 碾压遍数对压实的影响

压实功能对压实效果的影响,是除含水量而外的另一重要因素。压实功能与压实效果曲线表明:同一种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功能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干容重则随功能的增大而提高;在相同含水量的条件下,功能越高,土基密实度越高。据此规律,工程实践中可以增加压实功能,以提高路基强度或降低最佳含水量。但必须指出,用增加压实功能的办法提高土基强度的效果有一定限度,功能增加到一定限度以上,效果提高愈为缓慢。

2.4 碾压方式对压实质量的影响

路基的施工技术规范都要求碾压时必须“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这是碾压时的总原则。这种合适的碾压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压实度,又有利于提高平整度。但是,这种方式不是万能的,遇到特殊情况,碾压方式要随之改变。如碾压碎石稳定土时,由于土基中含有一定的碎石,采用高频低辐,紧跟慢压就比较好。碾压过后不但密实而且平整,在有超高路段时,则宜先低后高。压实是路基施工的最后工序,是保证路基质量、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而影响路基压实质量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为此要求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控制碾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保证路基压实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5 碾压速度对压实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中,不管使用哪种形式或质量的压路机进行碾压,其碾压速度对路基土所能达到的密度有明显的影响。碾压速度低时,单位面积材料的碾压时间比速度高时要多,因而作用在被压材料上的能量也大。实际上,传递到被压材料层内的能量与碾压速度成反比。假定使碾压材料层达到规定密实度所需的压实能 量不变,则碾压速度加倍时,碾压次数相应加倍,并且碾压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路面不平整。因此,在施工现场应针对具体的碾压层的材料和所用的压路机,通过铺筑实验路段选择合适的碾压速度。另外,对于碾压层厚和难以压实的土时,应采用较小的碾压速度。

2.6 压实机械对压实的影响

压实机械对一定含水量的路基土的压实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使用轻型压路机只能得到较小的密实度,使用重型压路机可以得到较大的密实度。但是压实机械对土的施加外力应有所控制。若施加压力过大,就会造成压实过度,浪费人力物力,严重的还会对路基有害。施加外力的一般原则是:压路机碾压时的单位压力,不应超过土的强度极限。

2.7 集料级配对压实的影响

集料的级配对碾压所能达到的密实度有明显影响。实践证明,均匀颗粒和砂,单一尺寸的砾石、碎石都难于碾压密实。在级配集料基层或底基层施工中,使所用的集料的级配与室内试验确定标准干容重时所用的集料级配相同是很重要的。在集料发生离析的情况下,添加所缺的料并进行适当的拌和是必要的。施工中,只有严格控制级配,才能确保达到规定的压实状态。

2.8 地基或下承层强度对压实的影响

大量试验证明,在填筑路堤时,如地基没有足够的强度,路堤的第一层是难于达到较高的压实度的。因此,在填筑路堤之前,必须先碾压地基即清场,使其达到足够的压实度和强度。若地基比较湿软,如公路修在稻田或沼泽地带,直接在上面填筑路堤,往往会发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土层也会发生“弹簧现象”,碾压遍数越多,“弹簧现象”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利用石灰或固化剂处理地基,或者先将地基土用砂、沙砾土或其他类似的材料换填1~3层,进行适当碾压后再进行填土。试验证明,用相同的压实机械和压实方法碾压时,如土基强度高,碾压层的密实度就大,反之,碾压层的密实度就小。

3压实度检测控制分析

3.1试坑的影响

3.1.1试坑的深度

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要求,试坑的深度应该等于测定层的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一般情况下,每层压实厚度为20cm,所以,试坑深度也应该为20cm。

3.1.2 试坑的形状

试坑的形状应该是空的圆柱体,但施工单位往往会将坑挖成锅底的形状,尤其是在接近试坑底部的位置。前面我们谈到就每一压实层而言,越向下的部位其压实度越小,所以,这样形状的试坑将导致较松散部位的土取出得相对较少,导致测得的压实度值偏大。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本试坑挖出材料当中是否存在大的石块和坚硬的材料,应挑拣出以免影响压实度,此时偏大。

3.2灌砂的时间,含水量的选取

正确的做法是观察边缘处标准砂不再流动后还需要等十几秒钟再停止灌砂。因为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中心部位砂子的流动情况,更因为砂子的流动是从中心开始而后才向边缘扩展的。

路基施工基本上都是在炎热的夏天进行,烈日使得新铺筑的路基表面含水量偏低。所以,在选取含水量时,应将试坑内取出的土壤迅速均匀搅拌,然后再取含水量。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较为干燥的土,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而不易压实。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水起了润滑作用,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减小,从而易压实。每种土壤都有其最佳含水量。土在这种含水量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压实功进行压实,所得到的重度最大。施工中,土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可控制在-4% ~ +2%范围内。

4 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

4.1 路基填土的选择

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土质不良,即使松铺厚度适中,碾压合乎规范,仍然很难达到压实度标准。所以,一切路基填土都必须经过试验。路基施工破坏土体的天然状态,致使结构松散,颗粒重新组合。为使路基土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必须予以人工压实,以提高其密实程度。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指土质和湿度,外因指压实功能(如机械性能,压实时间与速度,土层厚度)及压实时的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土质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很大,砂性土的压实效果优于粘性土,因此施工中要选好土质。

4.2 土的含水量控制

土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才能达到最大密实度,因此,在路基填土压实过程中,必须随时控制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过大时,应晾晒风干至最佳含水量再碾压。施工过程应连续作业,减少雨淋、暴晒,防止土壤中的含水量发生大的变化。

4.3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土层填土厚度以不超过30cm为宜,分层铺筑压实。施工中尽可能采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施工,对于同一类土来说,采用轻型压实所得出的最大干密度较采用重型压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小,而最佳含水量又较采用重型压实的大,现行普遍采用的重型压实所相匹配的压实机械如50T震动压路机,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而采用吨位更大的压实机械时,它的压实功可以增加,而其所能达到的压实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压实力的增加,施工时土的含水量又可以降低。由于土基密实度的提高、含水量降低从而可以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

4.4 碾压过程的控制

由于高等级公路路基压实度高于一般公路,所以对碾压过程的控制就更加严格。一般在碾压过程中采用先轻后重、先静后动、先外侧后中间的碾压方法。碾压速度控制在1.5~2.5km/h,碾压遍数控制在4~6遍。5 压实工作组织

压实工作组织应根据压实原理,以尽可能小的压实功能获得良好的压实效果为目的。压实工作必须很好的组织,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填土层在压实前应先整平,可自路中线向路堤两边作2%~4%的横坡;(2)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3)碾压速度应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走;

(4)压实机具的工作路线,应先两侧后中间,以便形成路拱,再从中间向两边顺次碾压。在弯道部分设有超高时,由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路拱横坡,前后两次轮迹(或夯击)须重叠15~20cm。压实时特别注意均匀,否则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陷。

(5)在碾压过程中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并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结束语

公路路基的压实并达到合理的密实度,是公路施工的重要工序,压实度检测的真实性能客观的反映出路基压实的情况,也是达到有关公路施工的国家标准,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充分压实可以发挥路基土的强度,减少路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同时还可以增加路基土的不透水性和强度稳定性,增强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 质量控制 技术

一、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电气工程(本文所指的电气工程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裝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这里所说的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电气设备、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或火灾隐患,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正常,消防设备、应急照明的供电是否可靠,保安监控系统是否完备等等。

工程的质量是几代人的事,工程建设不同于科学实验,不能有失败,不能拿工程做“实验”。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准备阶段的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三、施工阶段的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1.主体施工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

现在工程设计大多采用阻燃PVC管暗敷,许多情况下往往只注意线管、线盒的审查而忽视了一个小的细节-连接用的胶水。事实上如果胶水不合格,即使再好的材料、再严格的工艺要求也保证不了连接的质量,连接不牢,导致砼振捣时接头脱落。所以要特别注意胶水的质量,最好选用与线管同一品牌的胶水,一般都能符合要求。浇注砼时,要求每台输送泵都有电工跟班,及时处理被压坏的线管、线盒。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电气工程师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安装及调试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

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

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4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多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实际操作环节训练等[2]。但是, 从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的角度看, 当前应对严格考核予以特别的重视。课题组在网络开发技术课程的建设中, 通过制定课程命题大纲, 建立网络智能试题库, 使考试规范化、科学化, 由此引导教与学, 驱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网络开发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开发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是将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代表课程, 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石课程。本文以网络开发技术课程为背景, 阐述制定命题大纲和建立试题库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与步骤, 以及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1 组建试题库的指导思想

考试是检查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开发学生智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查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 确保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3,4]。而命题是保证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 必须慎重对待。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5]。试题库建设则是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6]。采用网络智能试题库, 对于本科生逐年扩招、学时数减少和教师资源没有相应增加的现状下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优势在于:网络试题的覆盖面广, 题量大, 评卷方便, 结果统计准确, 能从多层面、多层次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情况, 做到教与考的适当分离。同时,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考试测评,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并予以反馈。

2 组建试题库的基本原则

第一, 把握好本学科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题征集并设计试题的难度、可信度、区分度等指标。

第二, 采取措施保证试题库中试题的水平和质量。选入题库的试题均要经过认真的审查、必要的测试和统一的指标编码。

第三, 试题类型、难度及数量在题库各部分的分布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

第四, 题库管理系统要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操作方便。

3 试题库的建设步骤

在网络开发技术的教学和科研中, 使用题库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各种试题进行存储和分类。使繁琐的试卷编制过程得到简化, 充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师的时间,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身科学和教育研究。因此采用计算机管理试题库, 首要的工作是试题库管理软件研发, 课题组将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网络知识和网络协议等相关开发技术巧妙地应用于系统模型设计之中, 使网站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系统的开发效率大大提高。具有随机抽题组卷、打印、统计分析考试结果、维护修改试题库等多种功能。其次, 试题库建设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制定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就是把教材的内容按其顺序划分成若干知识点, 又叫考点, 每个知识点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由低到高的若干层次。

第二、编制试题。

编制试题的具体要求如下。

(1) 试题前一般要有明确的指导语, 指明答题方式。每一道试题要清楚说明该试题所属的知识点, 层次, 题型以及难度、区分度。

(2) 每份试卷的试题覆盖到章, 适当突出重点章节。题库涵盖了网络相关基础知识、TCP、UDP、FTP、SMTP与POP3、网络数据加密解密以及P2P等全部章节内容, 共包含不同难度分布的题目2000多道。

(3) 试题按测试目标与能力分为记忆、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其中, 记忆占20%, 理解占20%, 简单应用占35%, 综合应用占25%。

(4) 根据本课程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题型, 从不同角度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目前设置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等。

第三、输入试题。

每一个试题要先经过大量学生测试, 统计出难度、区分度后才能决定是否入库。

四、试题库特点。

第一、丰富的试题库。网络开发技术课程试题库结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收集了国内外以及软件公司使用的主要资料和考题, 基本涵盖了目前网络开发的各种题目。

第二、考试公平、公正。由于调用了题库中的试题, 学生考卷基本上是全新的, 实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考试形式多样化。如考试时间可统一也可不统一, 考试地点可集中也可分散等。

第四、易于操作和使用。教师和考生只需要通过浏览器, 就能够熟练使用该平台。

第五、支持大规模的考试、系统易于维护和升级。

总之, 该试题库的建立推动了网络教学的发展, 实现了资源共享, 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的同时, 能更可靠地分析和评价教学质量。这就真正使得考试不仅是考学生, 也是考教师, 有利于引导教师把注意力集中于加强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 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因此, 实行规范、科学的试题库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人才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立光.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6 (1) .

[2]曾任仁, 林宇洪, 吕义勇.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7 (3) .

[3]杨永斌.网络智能试题库系统建设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07, 34 (12) .

[4]石磊, 宋文广.基于.net的题库管理系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8) .

[5]肖自红.基于.NET的试题库与在线考试系统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8, 36 (3) .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1-0128-01

路基是公路的主体,是公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路面的基础。一个坚实而稳定的路基能够有效地保证行车的通畅和安全、减少路面的变形、使道路能够保证达到使用的年限。路基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路质量的好坏。如果基础不牢,那么高楼必倒,路基不好,则路面难跑。由此我们要重视对于路基质量的控制,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要对工程的建设对象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与控制。

1路基的作用

路基是根据公路的路线位置以及一定的技术要求来修建的,起到路面的基础之用的带状构筑物。道路的路面要依靠路基来为其支撑,只有有了坚实而牢固的路基,才能保证路面的稳固,让路面不至于在车辆的作用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变形、松软、坍塌、沉陷的状况。通常道路的破坏一般是由于路基的破坏而形成的。所以,我们把路基看作整个道路的基础。同时,在城市的道路下面,还常常埋设了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线,因此路基还具有更多的功能及作用。

2路基施工的重要性

路基的组成包括路堤与路堑,其施工的基本操作包括有挖、运、填。虽然其工序较为简单,但对条件的要求是较为复杂的。由于公路施工一般都是在野外操作,其条件差,运输不方便,并且物质设备以及施工队伍的供应也相对困难。同时,由于路基的施工工地相对分散,工作面也相对狭窄,所以容易遇到特殊的地质不易操作的现象等。在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下,要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快速、高效、安全施工,就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就当前而言,首先要有一个稳定而专业的施工队伍,同时要配有技术骨干以及机具设备,要建立和健全起施工技术的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检查的验收制度,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方法。这是根据公路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要实现高效施工的必由之路。

3路基要满足的条件

路基的品质好坏,取决于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同时还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路基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1)足够的强度。路基的强度指的是路基受到行车荷载的作用,其抵抗破坏的能力。在路基路面的自重以及行车荷载的作用之下,路基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有可能导致路基出现一定的变形,进而造成对路基的破坏。因此,为了保证路基在得到外力的作用下,也不致于发生超过容许程度的变形,这就要求路基要具备足够的强度。

2)足够的稳定性。路基一般都是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而修建起来的。在建成路基之后,由于改变了原有地面的自然平衡,所以有可能由于路基两侧的边坡失去支撑而导致滑移或因路基自重的作用而出现滑移的状况,从而导致路基失去了原有的整体稳定性。为了避免和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措施,从而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3)水温稳定性。路基还会受到地面水以及地下水的作用,其受影响后强度显著降低,尤其是在季节性冰冻的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会使路基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作用,从而形成冻胀与翻浆的状况,使得路基的强度急剧下降。因此,路基不仅要对其强度有足够的要求,还要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其强度也不致受到显著的影响,这就对路基的水温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路基管理的特点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路基施工特点就决定了路基施工在管理上与其它工程所不同的特点。路基施工由于其难度性和复杂性使得它最能够体现一个施工单位的经验、能力以及管理的水平。而施工中最需要协调、统筹、对工程进行系统的管理,这有利于保障路基施工的进度加快、提高质量保证、提高工程效益。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以及运用多样的填筑材料和不同的机械设备条件都决定了路基施工方法以及工艺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创新。而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以及责任心对工程施工的效果来说则是影响最大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人员的管理,选择出优秀的施工队伍。

5公路路基常见病害

1)路基沉陷。造成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①填方路基因压实不足而导致下沉。②由于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之间的衔接处所用的材料不当或是由于碾压时困难而无法得到充分压实,所造成的路基逐步下沉。③由于软土地基未经过处置或是处置的方法不当而造成的路基沉降。当前,高速公路的修建,其建设的周期一般都很短,这就导致了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自然沉降,而在未自然沉降充分的路基上修建路面,最终会导致路基的沉降反映到路面上。④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土壤的含水量过大,使得填土无法达到建筑的规范所要求的压密度,给路基造成了沉降的隐患。

2)纵向裂缝。①路基起始填筑的宽度不够。在路基的填筑过程中,当填筑到一定的高度之后,经检查之后发现填土的宽度不够,进而要进行填补镶边,而在镶边的过程中,又由于没有按照规定来操作,从而造成工程在竣工后出现镶边下沉的情况,进而造成纵向裂缝。②由于清淤不到位,常常在清除植被或是软基清挖后,在路基的左边还有1m至2m宽的部位没有清到,或是堆放的淤泥没有完全运到路外,就开始进行填土施工,最终导致路基边缘下沉,进而产生出纵向裂缝。③对于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来说,在其填挖的交界处没有按照规定对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这就容易造成纵向裂缝。④由于路基压实不到位,导致纵向裂缝。这就要求在路基施工中,要适当加宽填土的宽度,一般应该在每边多增加50cm。

6路基施工过程控制

6.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路基在开工之前应该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熟悉,对导线、中线、水准点做好复测,同时要对横断面进行检测和补测,还要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工作,要按照标准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情况做详细调查,并且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工程中要使用的挖方、借土场以及料场的路堤填料进行取样试验。如果这些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盲目开工,在工程的修建中一旦出现导线点、水准点无法闭合或已施工的材料不可用的状况,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一个好的开端对整个公路工程来说,是其得以顺利开展的铺垫,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现将具体的施工准备工作总结如下:①要确定工程质量的标准,要明确质量要求。②要建立本项目的质量监理控制体系。③在施工的场地要对工程进行质检验收。④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⑤要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检查。⑥要对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进行质量控制。⑦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6.2路基工程的施工措施

1)帮宽路基施工。帮宽路基施工的关键在于台阶开挖、接缝压实以及排水。施工中挖台阶的宽度要适当,要保证使用机械进行压实;同时台阶的侧壁不应垂直,而要略微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使压路机能更靠近边缘来压实,从而保证接缝处密实。在旧路的边缘要设置拦水埂,以此来防止雨水浸入接缝,同时在接缝处的填土也应该略微高一些,這样才能便于排水。

2)桥涵头填土。在路基施工时要为桥涵头留下足够的作业面,从而便于对桥涵头进行填筑时能够进行机械作业;在桥涵头填土操作之前,要认真清除桥涵施工所留下的淤泥、杂物以及地表不适宜的材料,并且要认真彻底;严格按照规定的厚度来进行分层填筑;要认真控制压实的质量,对边角等部位要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而桥涵头填土的压实度要比同等路基的压实度高;在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填筑桥涵头的时候,同样也关系到减小沉降的效果,所以要尽可能使用易密实、透水性好、强度高的填筑材料;在桥涵头施工中可以适当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以及方法。

3)路基施工与防护工程结合。挖方路基施工,开挖深度较大时,宜采用边开挖边防护,从而可以减少雨水的冲刷,避免重复削坡的情况出现,进而降低边坡防护的成本以及劳动强度。在填方路基的施工中,要进行及早整形以及进行其它防护,能够防止冲刷,从容起到保护路基,美化路容的作用。

4)挂线施工。要保证路基的分层填土不超过规定的厚度,要采用挂线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挂线分边线和中线。中线在车辆的卸土、推土机以及其它机械作业的时候容易受到破坏而不起作用,这时就可以采用左右两幅的方式来进行交错施工,以此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左右两幅交错施工即以中线为界把路基分成两幅。两幅交错进行,可以较好地控制填土的厚度。

7结语

从路基的重要性来看,应加强其施工质量控制,在路基施工工艺上,有着发展提高的空间。我们要以满足技术要求、提高质量为宗旨,技术人员重视,全员参与,采用科学方法,实行系统管理,进行全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使路基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越西.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8,15:56.

[2]欧秀英.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中国水运,2007,12:93-94.

[3]曾永海,彭新民.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研究[J].河南科技,2010,24:28.

[4]胡军.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09,3:218-219.

[5]王旭文.市政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7:106.

[6]邓育燕.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J].青海交通科技,2011,1:47-49.

[7]孙文玲.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浅析[J].民营科技,2010,11:269.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网络拥塞,拥塞控制,技术分析

拥塞, 指的是当通信子网中有太多的分组时, 网络性能降低的一种情况。拥塞的本质是:对资源的需求大于可用资源。拥塞的出现表示荷载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拥塞是一种持续过载的网络状态, 此时用户对网络资源 (包括链路带宽、存储空间和处理器处理能力等) 的需求超过了固有的容量。就Internet的体系结构而言, 拥塞的发生是其固有的属性。因为在事先没有任何协商和请求许可机制的资源共享网络中, 几个IP分组同时到达路由器, 并期望经同一个输出端口转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显然, 不是所有分组可以同时接受处理, 必须有一个服务顺序, 中间节点上的缓存为等候服务的分组提供一定保护。然而, 如果此状况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当缓存空间被耗尽时, 路由器只有丢弃分组。在这种持续过载的状态下, 网络性能会急剧下降。

1 出现拥塞的原因

拥塞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其主要原因是通信量往往是突发的。还有就是多个输入对应一个输出;慢速处理器;低带宽线路。引起网络拥塞的原因还是由网络各部分的速率、带宽、容量、分组数量等不匹配所造成的。拥塞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 网络带宽不足;2) 存储空间不够;3) 处理器处理能力弱。但单一的增加带宽, 扩大存储空间和提高处理能力, 并不能解决拥塞问题相反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拥塞, 所以在网络中要进行必要的拥塞控制。根据拥塞控制在网络层中的位置, 将拥塞控制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源端的TCP拥塞控制;另一类是基于网络IP拥塞控制 (主要在路由器中) 。随着如图像, 语音等多媒体流的大量涌现, 基于源端的TCP拥塞控制已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网络本身也有必要参与到拥塞控制中来。因此, 近年来将基于源端的TCP拥塞控制和基于网络的拥塞避免机制结合起来成为解决拥塞的主要途径之一。

拥塞常常使问题趋于恶化。如果一个路由器没有足够的缓冲区, 它就会丢失一些新到的分组, 但当分组被丢弃时, 发送这一分组的相邻路由起就会重新发这一分组, 可能还要重发多次。发送端在未收到确认之前必须保留所发分组的副本以便重发。可见在接收端发生的拥塞会引发发送端缓冲区的拥塞。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说, 网络必须为所有用户的请求提供服务, 然而用户的需求在传输起始时间、需求速率、持续时间上变化很大, 在很多情况下还是突发的。从网络提供资源的角度来说, 任何网络物理资源都有固定的上限能力。因此, 用有限的资源去适应波动很大的用户需求, 一定会出现网络资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时候, 此时就必须使用拥塞控制来管理用户流量对瓶颈资源的共享。网络中的拥塞来源于网络资源和网络流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拥塞不会随着网络处理能力的提高而消除。拥塞控制算法的分布性、网络的复杂性和对拥塞控制算法的性能要求又使拥塞控制算法的设计具有很高的难度。

其解决的办法有:针对某个因素的解决方案, 只能对提高网络性能起到一点点好处, 甚至可能仅仅是转移了影响性能的瓶颈;需要全面考虑各个因素。显然的两种克服方法:增加资源和降低负荷。管理 (尽可能避免) 拥塞的方法:主机能以一个恒定的速率发送信息;通信量整形 (强迫分组以某种更有预见性的速率传送) 。网络拥塞 (Congestion) 指的是在包交换网络中由于传送的包数目太多, 而存贮转发节点的资源有限而造成网络传输性能下降的情况。拥塞的一种极端情况是死锁 (Deadlock) , 退出死锁往往需要网络复位操作。

2 拥塞控制方法

2.1 缓冲区预分配法

该法用于虚电路分组交换网中。在建立虚电路时, 让呼叫请求分组途经的节点为虚电路预先分配一个或多个数据缓冲区。若某个节点缓冲器已被占满, 则呼叫请求分组另择路由, 或者返回一个“忙”信号给呼叫者。这样, 通过途经的各节点为每条虚电路开设的永久性缓冲区 (直到虚电路拆除) , 就总能有空间来接纳并转送经过的分组。此时的分组交换跟电路交换很相似。当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并将它转发出去之后, 该节点向发送节点返回一个确认信息。这种控制方法主要用于要求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场合, 例如传送数字化语音信息的虚电路。

2.2 分组丢弃法

该法不必预先保留缓冲区, 当缓冲区占满时, 将到来的分组丢弃。若通信子网提供的是数据报服务, 则用分组丢弃法来防止拥塞发生不会引起大的影响。但若通信子网提供的是虚电路服务, 则必须在某处保存被丢弃分组的备份, 以便拥塞解决后能重新传送。有两种解决被丢弃分组重发的方法, 一种是让发送被丢弃分组的节点超时, 并重新发送分组直至分组被收到;另一种是让发送被丢弃分组的节点在尝试一定次数后放弃发送, 并迫使数据源节点超时而重新开始发送。

2.3 定额控制法

这种方法在通信子网中设置适当数量的称做“许可证”的特殊信息, 一部分许可证在通信子网开始工作前预先以某种策略分配给各个源节点, 另一部分则在子网开始工作后在网中四处环游。当源节点要发送来自源端系统的分组时, 它必须首先拥有许可证, 并且每发送一个分组注销一张许可证。目的节点方则每收到一个分组并将其递交给目的端系统后, 便生成一张许可证。这样便可确保子网中分组数不会超过许可证的数量, 从而防止了拥塞的发生。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因此, 可以从控制理论的角度来看拥塞控制问题。这样, 从大的方面看, 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方法。开环控制方法就是在设计网络时事先将有关发生拥塞的因素考虑周到, 力求网络在工作时不产生拥塞。一旦整个系统运行起来, 就不再中途进行改正了。闭环控制是基于反馈环路的概念。

3 拥塞控制的意义

解决拥塞问题也有利于流量问题的解决。因为某些拥塞控制算法是向发送端发送控制报文, 并告诉发送端网络已出现拥塞, 必须放慢发送速率, 这点又和流量控制是很相似的。解决拥塞控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首先需要获得网络内部流量分布的信息, 在实施拥塞控制时, 还需要在结点之间交换信息和各种命令以便选择控制策略和实施控制。这样就产生了额外开销。拥塞控制有时需要将一些资源 (如缓冲器、带宽等) 分配给个别用户 (或一类用户) 单独使用, 这样就使得网络资源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显然, 在设计拥塞控制策略时, 必须全面衡量得失。

下图是网络负载与吞吐量对拥塞的影响。图中的横坐标是网络负载, 代表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网络的分组数目 (也称为输入负载) 。纵坐标是吞吐量, 代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输出的分组数目。具有理想拥塞控制的网络, 在吞吐量饱和之前, 网络吞吐量应等于网络负载, 故吞吐量曲线是45°斜线。但当网络负载超过某一限度时, 由于网络资源受限, 吞吐量不再增长而保持为水平线, 即吞吐量达到饱和。这就表明网络负载中有一部分损失掉了 (例如, 输入到网络的某些分组被某个结点丢弃了) 。虽然如此, 在这种理想的拥塞控制作用下, 网络的吞吐量仍然维持在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但是, 实际网络的情况不是这样。从上图可以看出, 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大, 网络吞吐量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当网络的吞吐量明显地小于理想的吞吐量时, 网络就进入了轻度拥塞的状态。更值得注意的是, 当网络的负载达到某一数值时, 网络的吞吐量反而随着负载的增大而下降, 这时网络就进入了拥塞状态。当网络负载继续增大到某一数值时, 网络的吞吐量就下降到零, 这时网络已无法工作, 出现所谓的死锁 (DeadLock) 。

加上合适的拥塞控制后, 网络就不易出现拥塞现象和死锁。即当网络负载较小时, 有拥塞控制的吞吐量反而比无拥塞控制时要小。在分组交换网络中, 网络性能恶化有时是由于网络资源白白地被浪费所造成的。最常被浪费的网络资源是通信信道容量和结点的存储空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其鲁棒性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拥塞控制, 单一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尽管在网络的正常运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业务的膨胀和新应用的增加, 它已经不能胜任所有的拥塞控制任务, 必须采用多种策略, 从网络的各个部位、多角度全方位对拥塞加以控制, 才能保证网络正常、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璟, 等.计算机网络.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顾尚杰, 等.计算机通信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7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我国从80年代逐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公路工程管理方法和经验, 经多年发展, 这些方法和经验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发展, 具有我国自主特色, 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1]。就目前而言, 公路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工法基本完善, 然而我国山地面积较多, 公路工程已逐渐向类似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区发展, 公路工程建设也变得日渐复杂, 同时施工过程中所面对的质量管理信息目前主要靠人为来处理, 不可避免会存在处理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 因此为确保公路工程项目正常开展, 同时兼具社会、经济效益等, 就需要建立一套集成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及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 为施工单位、监理师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便于质量控制, 以期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2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是对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设计、规划、技术标准等进行监督、检查等, 以期确保工程的质量。目前针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开展, 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确保工程质量。

1) 公路工程施工全过程控制。在公路工程项目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重要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特别是桥梁、隧道等工程, 在采用人工监控的基础上, 有时还需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2) 填方路基碾压质量控制。公路工程中填料压实度的好坏决定着高填方路基的质量优劣, 目前关于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以人工方法来监控填方路基施工阶段的碾压参数。随着高级公路的建设, 这种方法已不能满足于公路工程现代化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进度。如何开发新的路基碾压质量控制方法对于高级公路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公路工程构件运输过程的监控。随着公路工程项目向山区逐步蔓延, 材料运输道路曲折, 建设环境恶劣, 施工难度增大, 如何利用车载GPS系统, 实现对于山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材料、设备、梁板运输的施工质量、安全监控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3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遇到的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 制约着工程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填方路基碾压参数控制的片面性。在路基填方施工中路基碾压遍数常以人工计数进行统计, 这会造成漏压或者多压, 对工程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 路基填方过程中存在的填筑厚度、平整度的不均匀性、倒料随意性等问题都会对填方路基质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2) 路面工程施工质量监控存在问题。在公路的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 沥青拌和料质量的好坏, 主要由实验室检测结果来进行判定。而这种方法主要存在取样容量小、实验方法不足等缺陷,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沥青路面的质量。可见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混合料质量的监控, 但由于该方法只能在实验室进行, 加之实验周期长、步骤复杂、数据采样点低等, 这些缺点的存在限制了其在实际过程中公路质量工程管理方面的应用, 急需开发新的监控方法。

3) 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监控存在问题。在公路桥梁工程, 特别是技术复杂的桥梁工程等关键环节和重要施工项目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以人工测量方法为主, 虽然会结合一定的测量器具, 但由于人的主导因素存在, 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等问题, 这对于该项目环节的质量监控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4) 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一般的公路工程施工路线长, 参与人员、工种众多, 加之不同标段、工种人员间常需合作、分工, 如何协调好各工种、人员、施工单位, 合理分配人员、车辆、机械设备、材料等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都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如何查询施工材料数量、车辆机械设备状态等的相关信息也制约着施工质量的正常监控, 这些问题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都急需考虑和解决。

4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信息化技术分析

1) 现场图像视频监视技术。利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公路工程项目中对重要环节、部位、场地的实时监控, 可以对关键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监控, 如路基、桥梁、隧道等重点施工工程。通过对现场的同步监控, 可及时了解施工状态, 安排生产, 同时对于出现的紧急情况或安全隐患也能及时预警,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还可对工程材料质量进行监控, 如通过在预制厂、混凝土拌合站、沥青拌合站等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从源头控制混合料的质量。

2) GPS监控系统。GPS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过程中主要用于工程测量阶段及远距离材料、货物、设备的运输。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在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中采用了这种技术[4]。在路基碾压过程中采用GPS监控系统可以对压路机的位置状态等进行监控, 同时监控车辆的运行状况 (如位置、速度等状态) , 结合计算机分析技术, 实现对摊铺层碾压遍数、厚度、压实率等关键参数的监控, 为施工进度、状态提供依据。同时还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对于山区远距离车辆的材料、设备、货物运输可进行全过程监控, 对于出现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还可进行紧急援助。

3) 公路工程监控数据网络GIS技术。GIS即地理信息系统, 其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工和方法五部分组成[5]。其原理是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库, 以计算机软硬件为辅助, 结合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 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 为管理、决策等提供所需的信息。在表现公路工程中的复杂施工过程方面, 采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就具有明显特点。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复杂空间关系和施工进度可以采用GIS空间数据形式进行反映。同时, GIS的可视化过程可以实现测量数据到图像的变换, 即将实际的施工全过程以三维动态演示出来。

5 小结

随着监控系统、GPS系统、GIS系统、虚拟现实、智能监控等系统的出现, 以及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将会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确保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丽艳, 董增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管理体制的分析[J].哈尔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王鑫东.基于视频分析的沥青拌合料配比监控系统[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 2011.

[3]高远忠.远程视频监控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交通大学, 2007.

[4]堪红宝.GPS技术在公路测量工作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世界 (运输·车辆) , 2011.

房产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分析 篇8

1我国现代房产测绘技术的概述和应用的意义

1.1简述我国现代房产测绘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如今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房产是人民生活的保证,因此,房产测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生产生活,房产测绘技术维护和房产质量控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足以证明房产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对社会以及人民的重要性。房产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利用精密的测绘仪器,与此同时,采用科学的测绘手段,现代房产测绘技术工作,主要是对现代房产测绘技术的全过程投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获取,因此,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为了避免在现代房产测绘技术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对获取信息的工作进行完善,对现代房产测绘技术过程中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对现代房产测绘技术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管理的目的,对现代房产测绘技术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房地产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1. 2我国现代房产测绘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上升,我国房产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因此,房产测绘也在各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土建工程方面,是否能够在各行业得到有效利用,作用是否明显,这些是测绘的实质性目的。我国的房地产测绘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逐渐成熟而变得越来越规范,目前我国的测绘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市场上的测绘标准也趋于统一,测绘的准确率也有了巨大的提高。

我国现代房产测绘技术应用的意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首先,这样是有利于房地产行业交易的顺利进行的。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有关房地产方面的交易也越来越频繁,其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也越来越多。房产测绘工作能够为人们准确地提供房产的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物信息,这样有利于房地产交易平台的行管构建,与此同时,这样也为住宅的购买者提供了有用的房地产信息。

其次,这样是有利于房地产行业信息的采集的。我国现代房产测绘技术主要是利用图纸来采集房地产行业的相关信息, 该采集技术对房产测绘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必须要按照测绘数据来绘制房地产的具体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房产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行业的发展也非常的迅速,房地产行业的房产测绘工作,也有了巨大的改变。房地产行业房产的测绘是实现房地产行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房地产行业中资源的浪费,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同时,也使房产管理更加精细化。

最后,数字测绘技术有助于房产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使信息能够完整并且及时地传达。房产的测绘是对房地产行业中各个方面投入的技术等成本进行审理,对影响房地产行业的自然条件、市场环境等各方面进行衡量的工作。房产信息系统中的数字测绘技术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房产测绘GIS子系统,第二部分,是项目测绘以及项目测绘的GIS子系统,这两个技术提供的分析结果是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2解决房产的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方法

2. 1对前期相关测绘资料以及测绘图纸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为了在房产的实际测绘工作中控制其质量,必须从前期的图纸测绘入手,因此,必须把握好前期测绘资料和前期图纸测绘的的质量,尤其是前期图纸质量的控制,因为其关系到后期的房产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物位置构建。要实现对测绘技术和测绘相关图纸资料的高质量控制,必须经过相关规划部门批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操作中执行测绘技术的应用以及高质量的控制, 与此同时,相关现代房产测绘技术的有关负责人必须为有关的测绘单位提供已经通过审核之后的测绘图纸,现代房产测绘技术是实现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最大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房产测绘技术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房产测绘技术中资源的浪费,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但是,目前房产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工作遇到了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比如,具有实际功能性的水池方位说明资料等。

2. 2加强对测绘工作者的规范性培训工作

要保证房产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避免房产的测绘工作出现问题,首先就要对房产的测绘人员的素质进行判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房产的测绘队伍。房产的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企业要对房产的测绘人员进行定期的素质教育,使房产的测绘人员时刻不忘自身职责,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房产的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企业也要求房产的测绘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督促测绘者以更加端正的态度落实测绘工作。强化房产的测绘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能够促进房产的测绘工作高效完成。我国政府部门也对房产测绘技术方面和质量控制方面制定了规范性文件,这也给房产测绘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同时,国内现也在对该方面的政策进行不断调整,这将对房产测绘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 3进一步规范房产测绘市场

完善房产的测绘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能够对房地产行业提供法律保护,实现房产的测绘工作有法可依的目的,方便对于房产的测绘过程进行查询,降低房产的测绘工作的风险。完善法律法规,能够降低房产的测绘工作的错误率。要加强对房产的测绘工作的监督,实行责任纠错制度,责任到人,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房产的测绘工作的正确率和工作效率。房产的测绘是房产的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房产的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行业固定资产进行房产的测绘的组成部分,房产的测绘工作,由具体的房产的测绘部门负责,接下来,就是对房产的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应对措施,使房产的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促进房产测绘工作和质量控制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2. 4大力加强对房产测绘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针对我国目前的房产的测绘机构而言,测绘房产的实际占有面积已经成为提升该机构经济收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因此,房产测绘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随着当前的房产价格飞速上升,如果对房产测绘技术和质量控制出现忽视,将会对房产测绘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房产测绘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3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分析 篇9

1 环境监测技术

1.1 遥感环境监测技术

遥感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基于遥感技术, 依靠卫星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被测物体电磁波的变化情况, 整理和反馈环境发展态势和物体现状, 这种环境监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速度快、测量范围广。

1.2 地理信息环境监测技术

地理信息环境监测技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环境监测技术, 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的地理信息, 再利用环境监测技术, 全面了解被测区域的地理环境情况, 预测分析灾害性环境问题[1], 合理利用各种地理资源, 为地理环境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域环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运用地理信息环境检测技术, 可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并且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1.3 GPS环境监测技术

GPS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可实时监测动态的环境物体, 例如, 检测现代化城市空气中汽车尾气量, 实时、动态的监测汽车尾气变化情况, 以汽车尾气排放量为重要参考依据, 一旦超出排放标准, 可采取限行措施, 严格控制这个空气污染源。

1.4 生物监测技术

近年来, 生物监测技术快发展, 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型环境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主要是根据环境污染环境中植物、生物等的变化信息, 分析和判断环境质量问题。在实际应用中, 生物监测技术还可监测生物体中各种污染物存在情况, 监测在环境污染情况下生物受伤状况、生物种类和群落变化、生物生化反应和生理反应等[2]。

2 环境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策略

2.1 加强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 采集监测样品时, 应做好实地考察, 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 合理设置采样点, 结合不同的环境要素, 制定严格的环境监测样品现场采样标准, 结合监测设备使用情况, 及时校准测量仪器, 科学操作监测设备, 复核监测设备的运转情况, 吸附剂有效性和数量、采样器设置位置等都要符合环境监测规范要求[3], 做好监测样品采集记录。环境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比实验室质量控制更加复杂, 制定的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标准应符合实际环境情况, 并且环境监测应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2 加强监测样品运输和保存质量控制

在实验室中对采集的环境监测样品进行化验分析, 应做好质量控制, 采用分析平行样和采样平行样, 严禁采样管倾倒, 使用软体物对各个采样管进行隔离, 避免吸收剂溢出, 防止相互混杂。将采集的滤膜封装在清洁、单独、完整的袋子中, 严禁使用不锈钢镊子夹取滤膜[4], 避免滤膜使用之前被污染, 当无法立刻监测样品时, 应做好样品储存, 保障样品稳定性。

2.3 加强监测样品实验分析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样品实验分析过程中, 应做好质量控制, 开展实验室基础工作, 保持安静、清洁的实验室环境, 实验中使用的标准溶液、试验用水、分析仪器、实验仪器、电气设施等都应满足实验要求, 天平、导管等计量装置、仪器和玻璃量器应具有实验要求的精度, 定期维护和检验仪器仪表, 时试验器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2.4 加强监测分析报告处理质量控制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构建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管理制度, 做好数据的审核分析, 严格把关数据责任审核、复核和分析等各个环节, 注意检查验收监测数据, 落实数据处理的质量管理措施, 查证和分析可疑的监测数据。同时, 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环境监测部门应定期对监测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 使工作人员全面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专业技能, 加强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

2.5 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应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 构建环境监测信息交流平台, 及时公布环境监测结果和相关数据,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监测, 推动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发展。

3 结语

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而各个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环境监测对象不再仅局限于工业污染源, 更多进行生态环境监测, 实现跨区域的环境监测, 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环境污染因子、生态监测和生物监测, 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完善和成熟, 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摘要:环境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技术, 通过应用环境监测技术, 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环境变化趋势和质量现状, 为污染治理、环境规划、污染源控制和环境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应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确保环境监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几种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 对环境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检测技术,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春玲.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 2012, 04:44-46+58.

网络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篇10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109-02

随着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公共交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建设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公路建设的发展自然也对公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公路基础的公路路基,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情况。要想实现路基的稳定与坚固,就必须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把控,才能保障路基的施工质量,合格的路基施工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水稳性及强度,换言之,就是路基施工必须达到密实、稳定、均匀的使用要求。由于路基是原地质地貌与工程设计的结合点,施工中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路基的施工周期较长,路基施工的工程造价在总造价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而路基施工的经济效益不佳。作者针对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浅析,并对采取何种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如下文所示。

1 公路路基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1.1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产生原因有:在路基施工初期填土宽度就不够,待填到一定高度时才发现填筑宽度不够,中线移位,在进行镶边时,没有按规定从下至上进行分层碾压或挖台阶,导致工程竣工后镶边发生下沉,生成纵向裂缝;在进行软基清除或植被清除时清理工作不彻底,堆置的淤泥未及时运出施工范围外,导致在填土过程中路基边缘下沉而产生裂缝;在半挖半填的路基交界处未按规定进行分层填土压实而产生纵向裂缝;综上所述,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路基未压实而造成的,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应适当将填土加宽,至少每边需加宽50厘米。

1.2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公路路基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填方路基未压实而发生下沉;路基与桥涵通道等衔接处选材不当或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碾压时未充分压实,使路基在使用中发生下沉;施工中对软土路基未加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对导致的路基沉降,再加上现代公路建设的施工周期一般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路基自然沉降,此时在未沉降或未充分沉降的路基上进行路面施工,来自于路基的沉降问题将直接反映在路面上;路基在施工中,土壤水分过于充足,在填筑时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这将成为路基沉降的隐患,若施工时间恰逢霜冻天气,填土水分上移造成路基冻胀,若施工时间恰逢春季,路基将会变得湿软,硬度下降,此时若路面车流量大,路面将会出现车辙、鼓包等情况。

2 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1 加强路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加强施工地段的地质地貌调查工作,这是进行公路路基设计,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前,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状况提前掌握并采取换填等有效的处置方法,以避免因土质松软带来的路基伤害。把控好填土厚度与填筑材料的质量,根据填筑材料的实质掌握好材料的含水量。

2.2 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若在路基施工时未对基层的平整度进行处理造成压实不充分,最终也会导致路面不平整的问题发生。为了保证公路的平整性,施工当中,需要注意基层的平整性。在基层施工时,要严格遵循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做好基层养护工作,如采取不透水薄膜或喷洒沥青乳液,摊铺面层前要彻底清扫基层面,确保基层面无杂质。放线时要保证基层标高与基准线的精准度,若基层标高超出控制范围则需进行铲平,反之,若较低处则要进行补平。

2.3 路基的填筑材料的控制

路基的强度、稳定性与路基压实度、填筑材料的选择有着莫大的关联。首先要对路基填充材料的选择有一定的规范。若塑性指数超过规定则不可作为填筑材料,路基的填筑材料主要是砂砾、含水量与塑性达标的土,针对块状的砂岩,可使用人工和机械进行粉碎或剔除,防止由于材料块间间隙过大造成路基使用中的沉陷或路基的段定性,而沼泽土、冻土、淤泥、生活垃圾不予运用,粘土通常也不用于填料,因为其塑性超过了填料的范围,若不得不使用粘土,则需控制好含水量并实行充分地碾压,做好排水措施。实践证明,填料的含水量保持在最佳状态时,再经压路机进行充分碾压可达到最大密实度。在对路堤进行填筑时,要做好原始路面的处理,若路基为耕地,则在填筑前应提前将其压实、填平,填筑高度以不超过1米为宜,若路基范围有草丛或树根,应将其全部挖除,若基层表面含有腐殖土,可进行清除并换填。

2.4 路基裂缝的控制

我国的公路工程大多采用整体道床的方法,裂缝产生的类别主要有网状裂缝和非荷载裂缝,网状裂缝主要是由于整体道床的承受力不适应外界拉力所形成的网状裂缝,非荷载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差或反射性反应导致的裂缝。要防止裂缝的产生就要做好质量的控制,首先要做好对层面裂缝的防治工作,温度或反射因素会导致沥青非荷载的裂缝,除此之外,沥青的质量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沥青针入度的指标越高,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会越低;其次是基层裂缝的控制,鉴于混凝土自身具有裂缝的特点,为了避免基层出现裂缝,施工时,基层材料的选择以收缩性较小的混凝土为宜。

2.5 路基施工工艺的控制

路基施工测量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路基施工能否正常进行与公路线形的质量,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保障测量结果符合测量精度,若有重要的标志桩丢失则应及时恢复。恢复定线后,应清除青草树根、腐殖土,基面的清理速度要与路基施工进度保持一致,避免基底暴露的时间过长而发生水侵害,清理过的边坡草皮、土方应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

2.6 路基的压实

填土的含水量、性质、压实机器与方法的选择均会对路基填土的压实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实践经验证明,当填土的含水量在最佳水平下进行碾压,碾压后的填土颗粒最为紧密,位置稳定,土体的水稳定性佳,因此,填土的含水量是影响压实度的最关键因素,在施工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然而,不同土质的最佳含水量与密度是不同的,在施工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根据不同的填土材料进行相应的分析测试,以验证最佳含水量与干密度,作为路基填土压实的依据。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填土的最佳含水量是会随着压实力的增加而降低的,而密实度是随着压实力的增加而增加的,在含水量统一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密度越高,这提示我们,若施工地段属于缺水地区,当地土壤的含水量低于填土最佳含水量时,可采用增加压实力的方法增加填土的密度。至于路基填土分层的最佳厚度应根据压实土的土质与类型进行模拟实验,以判定最适宜的分层压实厚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安全与寿命。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的,需要长期坚持的管理工作,其对施工方的管理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当代公路施工企业与单位应认识到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重视路基施工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与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确保公路路基建设的质量,以此促进整个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树森,包丽荣.也论高等级公路的施工质量控制

[J].华章,2011,(1).

[2] 杨俊香.浅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J].门窗,2012,(8).

[3] 尹强.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8).

[4] 王静.关于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探析

[J].现代公路工程,20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技术分析 篇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分布信息处理技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 近年来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拥塞控制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

由于传感器节点的大规模密集部署、多跳的多对一的通信方式、无线链路质量和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 以及突发事件导致的流量突发、外界对无线链路的干扰使得局部的吞吐量降低、网络部署或设计不当使得网络中存在通信瓶颈节点等原因, 引起无线传感器网络局部或大范围的拥塞, 甚至导致全局拥塞直至拥塞崩溃。

二、研究现状

1、拥塞检测研究现状

目前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检测: (1) 基于缓冲区占有情况的拥塞检测; (2) 基于拥塞度的拥塞检测。 (3) 基于信道负载的拥塞检测。 (4) 基于缓冲区和信道结合的拥塞检测。

2、拥塞通告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拥塞状态的通告: (1) 显示拥塞通告方式。 (2) 隐式拥塞通告方式。

3、拥塞控制的研究现状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速率控制、多路分流、虚拟网关流量调度、传输调度、分组丢弃、网内聚合处理和主动队列管理等多种拥塞控制的方法。

三、拥塞避免

如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合适的传输策略, 则能够在一定限度上避免拥塞, 如何能够设计出尽量减少拥塞的控制算法一直是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方向。

基于速率分配的拥塞避免通过严格规定每个传输节点的传输速度, 从而使得单个节点以及整个网络的传输都不会超过规定的吞吐量, 网络工作在从不拥塞的状态下。这种速率分配机制通常用于路径变化较小、相对稳定的传输当中。而实际的传感器网络中存在各种干扰因素很难保证这种稳定。

基于缓存通告的拥塞避免机制在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候检测其下游接收节点的缓存容量, 如果缓存不足则停止发送数据, 这种机制需要MAC协议支持, 由于传感器网络存在隐终端问题, 可能造成缓存过时。有人经过实验研究得出了检测1/6缓存的策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信道公平性的拥塞避免策略基于某种机制对于节点传输数据所占用的信道带宽进行分配, 尽量使得高优先级或者信息量大的数据传输占用更多的带宽。有人提出了一种公平性控制模型CFRC, 使用感知面积的信息量计算方法, 并提出了一种干扰源感知的带宽分配方法。

四、拥塞解除

在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 由于链路状态、突发性事件等各种原因, 在大多数情况下, 避免发生拥塞是不现实的。而在检测到拥塞之后如何进行拥塞通告和拥塞解除一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拥塞通告有两种形式:显示和隐式, 显示通告通过专用的拥塞控制信息通告相关节点;隐式通告将拥塞信息放到正常的数据分组中稍带传送, 这样会降低传送的代价。

五、问题与研发方向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能量受限、高延迟、网络拓扑动态变化和无线网络易受干扰、高丢包率等问题, 在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存在以下难点:

1、过于复杂和计算开销过大的拥塞算法不适合应用在传感器网络中, 同时, 在拥塞控制时要考虑尽可能减少拥塞控制所带来的附加网络流量, 以尽可能地延长网络寿命。

2、一旦拥塞发生, 需要对网络进行分布式的拥塞控制, 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个节点, 但由于网络中节点获得的大都是局部信息, 在网络中难以得到拥塞发生的全局信息, 因此局部地区的拥塞缓解有可能造成另外区域的新一轮拥塞的产生或个别节点的能量消耗过大。

3、传感器节点能量耗尽、被捕获或恶劣自然环境侵蚀等原因均可能造成传感器节点失效, 工作于恶劣自然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道也容易受到风雷雨雪等影响而出现故障。

4、当网络拥塞发生时, 不同的应用对网络的服务质量如数据延迟或数据传输的丢包率等参数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实际使用中要求网络能对数据进行区分式服务, 为不同的数据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

随着无限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的深入以及应用领域和深度的不断扩展, 其中的拥塞控制技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今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发掘:

(1) 在跨层的拥塞控制解决方案方面。完整的拥塞控制技术需要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等共同配合实现, 跨层的拥塞控制策略可以解决数据融合、具体应用、优化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适应面更广, 而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2) 在公平性控制方面。优先级公平性控制、在网络信息分布不均衡情况下的公平性控制以及基于三位空间的拥塞公平性控制的研究几乎空白。 (3) 在不同应用需求方面。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提供不同的拥塞解决方案, 为不同的应用需求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是传感器网络面向实际应用中必须深入考虑的重要问题。 (4) 在节能的拥塞控制技术方面。要实现理想的拥塞控制, 将会消耗更多的网络能量, 必须考虑到网络能量受限的因素, 如何在节能和有效的拥塞控制之间进行权衡, 需进一步考虑。 (5) 在拥塞检测策略方面, 无线链路的不稳定和易受扰等原因引起的链路带宽改变而造成的拥塞发生, 现有的拥塞检测技术当中的检测精度如拥塞度、逼真度、负载强度等还有待与继续研究, 需要结合无线链路的特点对拥塞检测技术做进一步研究。 (6) 在整合数据融合技术方面。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操作, 减少冗余信息后组成更高效率的包再进行传输, 有利于减轻网络的拥塞流量。 (7) 在实验和仿真环境方面。在目前研究的普遍硬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如何实质性提高实验软件在拥塞控制方面的仿真效果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方向。

摘要:本文分析了其研究现状, 对拥塞避免与拥塞解除进行了探讨, 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研发方向。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利民、李建中、陈渝、朱红松:《无线传感器网络》,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李建中、高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年第1期。

上一篇:都市白领生活课堂下一篇:大型学生活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