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注射液

2024-05-09

尼莫地平注射液(精选9篇)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发作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 重度的偏头痛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作者应用丹参注射液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42例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男16例, 女26例, 年龄 (19~58) 岁, 平均36.2岁;对照组男17例, 女25例, 年龄 (120~60) 岁, 平均37.6岁。

1.2 诊断标准[1]

①反复发作性头痛, 间歇期无症状;②具有下列症状中两项者:头痛偏于一侧 (双侧头痛病例未入选) ;头痛可有先兆 (如闪光、暗点、幻视、偏盲) ;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面色苍白、畏光、厌声;头痛呈搏动性;经短时间睡眠可消失;有家族史;③排除其他有关疾病, 如急性青光眼、鼻旁窦炎、紧张性头痛、颞动脉炎、中耳炎、三叉神经痛以及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头痛性癫痫等其他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丹参注射液16 ml, 1次/d, 尼莫地平20 mg, 3次/d, 治疗3周一疗程;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20 mg 、谷维素20 mg 、维生素B1 20 mg, 3次/d, 3周一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临床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头痛强度减轻2级, 伴随症状减轻, 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 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 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 或疼痛加重, 持续时间延长。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治愈22例, 显效12例, 有效7例, 总有效率97.6%, 对照组总有效率78.6%,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2.2 副反应

治疗中未发现副反应。

3 讨论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有以下机制:①血管源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中原发性改变系由于一过性脑内动脉收缩而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 继之因酸性代谢产物积聚而小动脉扩张, 从而出现典型的头痛发作;②生化学改变学说:认为偏头痛先兆期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短期内增高, 肾上腺素、血管缓激肽等物质在血浆中的改变, 均引起小动脉收缩、大动脉扩张, 导致偏头痛。故解除颅内小动脉收缩、迅速恢复脑组织局部微循环是缓解偏头痛发作治疗的关键。

尼莫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 对脑血管选择性比较强, 能阻断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脑血管痉挛, 抑制其过度收缩, 因而能阻断偏头痛发作时颅内外动脉先收缩后扩张的过程, 达到改善脑部供血[3];此外它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5-羟色胺释放等作用。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活血消肿、养血安神、扩张动脉等[4]作用。从治疗结果分析, 两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治疗作用, 且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 不失为临床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疗法。

参考文献

[1]胡维铭, 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问.中国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 1993:200.

[3]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233.

[4]娄海伟, 李少清.丹参注射液治疗偏头痛36例临床观察.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1, 18 (6) :435.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2

本品为淡黄色片、薄膜衣片或糖衣片;除去包衣,显类白色至淡黄色。

适应症

本品为钙拮抗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突发性耳聋、轻、中度高血压。

规格

20mg

用法用量

按下述方法服用,或遵医嘱。

1. 缺血性脑血管病: 口服,每日 80 ~ 120mg ( 4 ~ 6 片),分 3 次服用,连服一个月。

2 . 偏头痛:口服,一次 40mg ( 2 片),一日 3 次, 12 周为一疗程,有效率达 88 %,约有一半病例可基本痊愈或显效,对血管性、紧张性和丛集性以及混合型头痛等均能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能防止先兆症状的出现。

3 . 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口服,一次 40 ~ 60mg ( 2 ~ 3 片),一日 3 ~ 4 次, 3 ~ 4 周为一疗程,如需手术的患者,手术当天停药,以后可继续服用 。

4 . 突发性耳聋:口服,一日 40 ~ 60mg ( 2 ~ 3 片),分三次服用, 5 天为一疗程,一般用药 3 ~ 4 疗程。

5. 轻、中度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有上述脑血管病者,可优先选用。口服,开始一次 40mg ( 2 片),一日 3 次,一日最大剂量为 240mg ( 12 片)。

不良反应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蛛网膜下隙出血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时约有 11.2% 的病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 1 )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的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

( 2 )肝炎。

( 3 )皮肤刺痛。

( 4 )胃肠道出血。

( 5 )血小板减少。

( 6 )偶见一过性头晕、头痛、面潮红、呕吐、胃肠不适等。

此外,口服尼莫地平以后,个别病人可发生碱性磷酸酶 (ALP) 、乳酸脱氢酶 (LDH) 、 AKP 的升高,血糖升高以及个别人的血小板数的升高。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 1 )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患者须慎用。

( 2 )尼莫地平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者应当慎用。

( 3 )本品可引起血压的降低。在高血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卒中患者中,应注意减少或暂时停用降血压药物,或减少本品的用药剂量。

( 4 )可产生假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当减少用药剂量和保持观察。

( 5 )避免与 β - 阻断剂或其他钙拮抗剂合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1 )药物可由乳汁分泌,哺乳妇女不宜应用。

( 2 )动物实验提示本品具有致畸性。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 1 )与其他作用于心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其他钙离子拮抗剂的效用。

( 2 )当尼莫地平90mg/ 日与西咪替丁 1000mg/ 日联合应用 1 周以上者,尼莫地平血药浓度可增加 50% ,这可能与肝内细胞色素 P 450 被西咪替丁抑制了尼莫地平代谢有关。

药物过量

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尼莫地平是一种 Ca2+ 通道阻滞剂。正常情况下,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 Ca2+ 进入细胞内,引起跨膜电流的去极化。尼莫地平通过有效地阻止 Ca2+ 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之目的。动物实验证明,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的作用远较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的作用强许多,并且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嗜脂性特点,易透过血脑屏障。当用于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时,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 12.5ng/ml 。由此推论,临床上可用于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血管痉挛,然而在人体应用该药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此外尚具有保护和促进记忆、促进智力恢复的作用。所以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

药代动力学

尚不明确。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装,每瓶 50 片。铝塑复合膜袋包装,每盒 10 片× 2 袋。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3

1 病历资料

患者, 女, 48岁, 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隙出血, 遵医嘱予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 (4ml/h) 静脉微泵注射, 凯纷注射液100mg+生理盐水40ml (5ml/h) 静脉微泵注射。两种药液在同一路静脉输注过程中发现, 输液管里出现白色絮状物, 立即停止输液, 并更换输液管路, 观察患者无反应后, 将这两种药液分两路静脉输注, 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2 验证

为了证实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笔者进行了实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支 (5ml∶50mg) 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充分混合, 取1 m l注入无菌干燥试管, 再将尼莫地平注射液1ml (50ml∶10mg) 也注入该试管, 发现试管中混合液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混浊物, 振荡后试管内液体仍然浑浊, 放置2小时后试管内白色絮状混浊物未发生变化。

3 讨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为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是一种Ca2+通道阻滞药。正常情况下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Ca2+进入细胞内, 引起跨膜电流的去极化。尼莫地平通过有效地阻止Ca2+进入细胞内, 抑制平滑肌收缩, 达到解除血管痉挛之目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乳白色液体, 为镇痛药, 能降低术后及癌症的疼痛。笔者查阅《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和相关文献, 尼莫地平注射液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物说明书, 均未见有关这两种药物配伍禁忌的说明与报道。但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笔者认为尼莫地平注射液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尼莫地平缓释胶囊说明书 篇4

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在服用时要注意,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患者须慎用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尼莫地平缓释胶囊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者应当慎用。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可引起血压的降低。在高血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卒中患者中,应注意减少或暂时停用降血压药物,或减少尼莫地平缓释胶囊的用药剂量。可产生假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当减少用药剂量和保持观察。避免与β-阻断剂或其他钙拮抗剂合用。肾功能严重损害者慎用尼莫地平缓释胶囊。

尼莫地平缓释胶囊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正常情况下,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Ca2+进入细胞内,引起跨膜电流的去极化。尼莫地平缓释胶囊通过有效地阻止Ca2+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之目的。

动物实验证明,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对脑动脉的作用远较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的作用强许多,并且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嗜脂性特点,易透过血脑屏障。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向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突发性耳聋及轻中度高血压。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5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丹参注射液,尼莫地平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近年来的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脑出血的损害主要由于脑水肿和脑缺血引起, 研究表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有效减缓脑缺血和脑损伤[1]。我院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6例, 按照治疗意愿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试验组男69例, 女34例;年龄43~79 (63.21±8.46) 岁;平均水肿面积 (4.11±0.97) cm2。对照组男71例, 女32例, 年龄42~78 (62.58±8.12) 岁;平均水肿面积 (4.03±0.91) cm2。2组患者性别、年龄、水肿面积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 通过CT或者MRI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24h内入院接受治疗, 病情稳定;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病发前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患者;严重心肾疾病患者;不予配合患者。

1.3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吸痰、控制脑水肿和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 同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的监测。对照组:将丹参注射液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3020547) 16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试验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 方法同对照组。另将尼莫地平 (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4543) 8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2组均2周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效果, 利用欧州卒中量表 (ESS) 评分量表在治疗前、治疗10、15d后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运用CT在治疗前、治疗10、15d后检查患者脑部血肿量。观察并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例数。

1.5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评价的相关标准[3]。显效:患者意识基本达到正常, 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病残程度0~3级, 肌体肢力恢复到Ⅲ级以上;有效:意识基本恢复或者有轻度模糊, 病残程度4~6级, 肌体肢力达到Ⅲ级以下;无效:意识仍不清醒, 病残程度7级, 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血肿吸收情况治疗前2组患者的ESS评分、血肿吸收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10、15d后2组患者E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血肿量均小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由于非损伤性出血引起, 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神经功能能够产生严重损害。相关研究发现, 发生脑出血后可立即出现脑水肿, 水肿程度受出血量的影响, 是导致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应消除血肿, 改善脑部血流量, 恢复神经功能为基础[4,5]。

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 能够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6]。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液黏度,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有效改善微循环, 有利于破裂血管的修复和血肿的吸收。尼莫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脂溶性, 能够较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选择性扩张血管, 通过改变脑部血流量来改善脑循环[7,8];脑循环改善可以促进脑血肿的吸收, 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9]。同时尼莫地平具有降低血液黏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 提高疗效[10]。

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血肿吸收情况明显好于单一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 同时, 2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率没有明显差异, 表明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能够有效消除血肿, 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疗效显著, 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联合用药安全可靠。总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邱壮丽.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22-23.

[2] 李万峰.奥拉西坦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12) :72-73.

[3] 王创国, 代鲜鸽, 宁静, 等.早期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 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9) :1222-1224.

[4] 黄凯伟.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0) :11-12.

[5] 徐青青, 金俊花.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3, 6 (31) :84.

[6] 徐新蕊.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7) :1-2.

[7] 王继勋.复方丹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8) :4553-4554.

[8] 王永, 吴彦民, 杨聪.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 2011, 13 (5) :859-860.

[9] 周柏林.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 :102.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沈丘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其中男34例, 女62例。年龄19~50岁, 平均35.5岁, 病程4个月~15年, 平均2.5年, 所有患者按国际头痛学会头面痛分类委员会在2004年初修订的偏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先兆型56例, 有先兆型4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确诊病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在治疗前均进行了血尿粪常规、血脂、血糖、脑CT扫描等, 结果全部正常。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1周内均未服用任何药物。尼莫地平20mg, 3次/d, 口服, 2周为一疗程;刺五加100mg加入5%葡萄糖500m L静脉滴注, 1次/d, 2周为1个疗程, 每支20m L (含总黄酮100mg) 。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控制:用药期间头痛未再发作, 且半年以上未再发作者;显效:用药后头痛明显减轻, 并延长了下一次发作间歇期;无效:用药后头痛有所减轻, 发作间歇期未延长, 停药后又发作。

2 结果

河南省沈丘县妇幼保健院 (466300)

96例患者中, 控制62例 (64.58%) , 显效18例 (18.75%) , 无效16例 (16.67%) 。其中1个疗程者58例, 2个疗程21例, 3个疗程17例。96例全部进行后期随访:控制者在停药后6个月后未见发作。显效者发作间歇期延长11例, 转为无效者4例。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发作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 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血管舒缩失调, 扩散性皮质抑制, 脑干神经核团功能异常以及三叉神经血管炎性反应有关[2]。

尼莫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 其脂溶性强, 易透过血脑屏障, 其机制为: (1) 尼莫地平可迅速阻断细胞膜钙通道, 有效地抑制血管痉挛; (2) 阻止缺血神经细胞因钙离子超载引起的细胞破坏, 抑制致痛物质的释放, 保护脑细胞; (3) 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改善微循环。而刺五加注射液能缓解脑血管痉挛,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从而达到了治疗脑血管扩张性偏头痛的效果。同时还有很好的镇静, 抗炎作用, 能有效减轻三叉神经血管炎性反应。因此, 刺五加与尼莫地平合用于偏头痛的治疗有很好的协同治疗效果。本组96例资料表明, 尼莫地平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能缓解患者症状, 减少发作次数, 无明显不良反应, 是一个很好的药物组合,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96例偏头痛患者在急性期给尼莫地平20mg, 3次/d, 口服, 2周为1个疗程;同时给刺五加1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1次/d, 2周为1个疗程。结果 达到控制者62例 (64.58%) , 显效18例 (18.75%) , 无效16例 (16.67%) 。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偏头痛是一个很好的药物组合,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尼莫地平,刺五加注射液,偏头痛,疗效

参考文献

[1]匡培根.神经内科新进展讲义[M].北京:军医进修学院报出版社, 1992:8-20.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 均经颅脑CT确诊, 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恶性肿瘤、肾衰竭、血液病、严重呼吸障碍等, 签署治疗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2例;年龄58~80岁, 平均 (67.2±1.7) 岁;Hunt-Hess分级Ⅰ级6例, Ⅱ级8例, Ⅲ级7例, Ⅳ级4例。治疗组中男14例, 女11例;年龄58~80岁, 平均 (66.9±1.5) 岁;HuntHess分级Ⅰ级8例, Ⅱ级6例, Ⅲ级6例, Ⅳ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卧床静养, 甘油果糖注射液或甘露醇降颅压、应用镇静药物、抗感染药物与镇痛药物、积极治疗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4102) 8mg/d, 静脉滴注, 持续治疗4周;治疗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6-氨基己酸 (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1913) 治疗, 尼莫地平用量与对照组相同, 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第1周24g/d, 后续3周则降至8g/d。治疗中有血栓形成倾向、血管栓塞者、肾功能不全者等禁用, 要持续给药,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如血压降低、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泻耳鸣等) 情况要及时调整剂量或者停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 统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 (再出血、脑积水、脑缺血与其他等) 发生情况与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 评分。其中GOS评分:5分, 预后好;4分, 轻残;3分, 重残;2分, 植物状态;1分, 死亡。其中4~5分为预后良好, 2~3分为预后不良。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Hunt-Hess分级均高于Ⅱ级, 颅脑CT检查无新梗死区, 超声检查无血管痉挛;有效:Hunt-Hess分级提高或者无变化, 颅脑CT无新梗死区,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两种判断标准, CT检查显示有新梗死区, 超声检查存在血管痉挛或病情恶化、死亡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0%) 高于对照组 (6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38, P<0.05, 见表1)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OS评分为 (4.3±0.4) 分, 高于对照组的 (3.2±0.3)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000,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并发症

治疗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82, P<0.05) , 两组脑缺血、脑积水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再出血的发生, 临床研究显示, 治疗开始1个月内是再出血高发期, 危险性最大, 致死率与致残率均居高不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治疗中应用抗纤溶类药物效果较好, 6-氨基己酸作为典型代表, 止血效果好, 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作用, 使其无法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 从而达到抑制蛋白降解的止血效果[2]。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脑血管痉挛会导致动脉管腔狭窄, 增加再出血发生风险, 其原因在于内皮细胞和微血管壁被钙离子入侵, 使用抗纤溶类药物可有效预防脑缺血症状[3]。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典型代表, 可促使脑血管压力升高而缓解缺血症状、扩张脑血管、防止钙离子超载, 从而降低脑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4,5]。尼莫地平与6-氨基己酸联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两种药物联用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适宜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大范围应用推广。

综上所述, 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6-氨基己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好, 可显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 适宜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建新.6-氨基己酸联合尼膜同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 2012, 2 (9) :42-43.

[2] 魏丽芳, 岳智玲, 武文涛, 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4例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10) :1116-1117.

[3] 陈军.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 26 (10) :15-17.

[4] 欧明辉.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 2009, 22 (2) :237-238.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8

1 临床资料

48例2012年1月—2015年10月于本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示:大脑后动脉瘤6例、前交通动脉瘤21例、后交通动脉瘤15例、中动脉瘤3例、基底动脉瘤3例;临床均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伴颈项强直10例、昏迷31例、抽搐7例;HuntHess分级[13]:Ⅰ级9例、Ⅱ级25例、Ⅲ级10例、Ⅳ级4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5岁,平均(49.6±10.5)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CT及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2)入院前发病≤24 h;3)Hunt-Hess分级:I~IV级;4)动脉瘤初次破裂;5)成功完成栓塞术;6)家属或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入院前发病>24 h;2)其他原因导致的SAH;3)Hunt-Hess分级:0级或者Ⅴ级;4)陈旧性脑血肿;5)有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内分泌和造血系统的原发疾病;6)恶性肿瘤;7)精神疾患;8)孕妇;9)颅内感染。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于栓塞术后给予常规(脱水、降压、脑保护剂、预防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德国拜耳生产)持续静脉泵入,术后2 h按0.5~1 mg/h给药,无明显血压下降2 h后,剂量增加至1~2mg/h,2 W后改用尼莫地平片剂口服,60 mg/次,4次/d,连续服用1 W。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0 m 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 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 W后评定预防效果。

2.2 脑血管痉挛的判定标准

2.2.1 症状体征

参照文献[14]。发病后(2~10 d)症状好转后又加重,出现新的神经系统体征,且经头颅CT扫描排除再出血。

2.2.2 TCD检查

参照文献[15]判定。

2.3 观察指标

2.3.1 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2.3.2 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

术后3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GOS评分。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3分: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4分: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5分: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9.0版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发生脑血管痉挛5例,发生率为20.8%;观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2例,发生率为8.3%;经统计学处理,2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

3.2 2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P<0.05

4 讨论

脑血管痉挛(CVS)即指“颅内动脉的持续性收缩状态”,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16]。脑血管栓塞术后CVS的发生率为17%~60%[17]。病因复杂,栓塞术过程中血管的损伤、挤压和牵拉、血管内操作过程中的机械刺激、造影剂等化学物质刺激以及手术中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等因素均可导致脑血管痉挛。CVS可导致脑组织局部或弥漫性血流灌注不足,使脑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最终影响临床转归[18]。因此,防止CVS的发生是改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

尼莫地平注射液 篇9

关键词:复方丹参,硝苯地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常发病于孕期20周以后,其发病程度有所不同,严重者会出现抽搐、昏迷、功能紊乱等症状,若未及时发现或未进行正确治疗,将会危及母婴生命安全[1]。本研究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经本院治疗的7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83±2.12)岁;孕周30~38周,平均孕周(33.24±1.46)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8例。研究组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7.21±2.37)岁;孕周31~37周,平均孕周(32.91±0.85)周;初产妇为29例,经产妇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首先接受营养支持、利尿或脱水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规格:10mg/片。批号:国药准字H32026198。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20mg/次,2次/d,连续用药2周。

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将复方丹参注射液(规格:10m L/支。批号:国药准字Z51021303。厂家: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ml加入到250m L浓度为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血液黏度情况;(3)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缩宫乏力、胎儿窘迫、先兆子痫、产后出血等。

1.4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治疗后85/105mm Hg≤血压<95/125mm Hg,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治疗后95/125≤血压<105/145mm Hg,有少量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治疗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或变化恶劣,且有多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8例(46.15%),有效10例(25.64%),无效11例(28.21%),总有效率为71.79%(28/39);研究组显效23例(58.97%),有效14例(35.90%),无效2例(5.13%),总有效率为94.87%(37/39)。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8,P=0.015)。

2.2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血液黏度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两组患者平均动脉血压、血液粘度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研究组平均动脉血压、血液粘度降低更显著(P<0.05)。详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缩宫乏力3例,胎儿窘迫2例,先兆子痫4例,产后出血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12/39);研究组缩宫乏力1例,胎儿窘迫0例,先兆子痫2例,产后出血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x2=5.283,P=0.022)。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常表现为蛋白尿、头痛头晕、抽搐、昏迷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给母婴带来严重的危害。及时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给予正确干预和治疗是减少母婴危害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手段抑制小动脉痉挛或降低血压,虽然患者症状减轻较明显,但西药使用会引起多种不良发应发生,甚至导致长期蛋白尿,或慢性肾功能损害。罗武珍等研究认为[2],复方丹参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能够弥补单纯西药所带的缺陷,可效控制不良发应发生,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硝苯地平是Ca2+拮抗剂,可选择性抑制Ca2+穿透细胞膜,进而阻止Ca2+进入心肌细胞和冠状动脉,不仅可扩张小动脉、冠状动脉,而且使血管平滑肌得到松弛,从而到达降低血压的目的。文献报道,硝苯地平可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浆内皮素功能,减少降压峰谷波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有积极意义[3]。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等。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增强血液流动,可通过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功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凝血,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4]。此外,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松弛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而且还有镇静催眠、利尿、降压及调节机体前列腺素水平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增强,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平均动脉血压、血液粘度降低更显著。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降低血压、血液粘度,促进血液流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安全性,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智慧.硝苯地平联合酚妥拉明、丹参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40-141.

[2]罗武珍,王飞,夏建松.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05):433-435.

[3]陈素琴.硝苯地平联合丹参治疗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03):73-75.

上一篇:我国能源下一篇:建筑地基基础勘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