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地平(精选12篇)
拉西地平 篇1
目前, 临床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 主要应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其中, 高血压患者大多为老年人, 其体质及各项技能较差, 因而在对其展开降压治疗时, 就需要从其自身特点出发, 选择安全、可靠的治疗药物及方法。因此, 对这些降压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展开分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例, 分别应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对其展开治疗, 对其不良反应情况展开对比与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 每组30例。其中, 男62例, 女48例;年龄分布:56~78岁, 平均年龄 (68.2±5.7) 岁;病程1~9年, 平均病程 (4.6±2.5) 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 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耳鸣、头痛等症状。四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具有可比性。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口服氨氯地平, 初始剂量为5.0 mg, 1天1次;B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初始剂量为30 mg, 1天1次;C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 一天1次;D组患者口服左旋氨氯地平, 初始剂量为2.5 mg, 1天1次。经过2周的用药后, 达到目标血压 (即坐位血压) 的患者继续服用原剂量直至治疗结束;而对于未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 则将剂量加倍直至治疗结束,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对治疗期间, 患者出现的水肿、心悸、面部潮红、眩晕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统计。
1.3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构成比采用χ2进行检验, 组间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 A、B、C、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23.3%、26.7%、6.7%, 分析数据可知, D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结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 并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考虑到高血压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 再加上老年患者脏器损害程度不同, 因而在对其展开针对性用药治疗时, 需对这些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所致不良反应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充分保障[2]。
当前, 临床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 主要采用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以及左旋氨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其中, 硝苯地平为第一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钙离子内流产生干扰, 在促进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的基础上, 改变患者的血管张力及心肌收缩性, 进而促进血管的扩张, 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非洛地平则属于第二代钙离子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与硝苯地平大致相同, 其药效持续时间较长, 同样具备较好的作用程度, 经口服可完全吸收, 且半衰期较长, 为一种高度血管选择性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同样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一种, 同时也是消旋混合物, 对周围血循环有着显著的作用, 通过促进患者冠状动脉及全身血管的收缩, 进而充分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达到降低血压的治疗作用;而左旋氨氯地则属于氨氯地平的换代产品, 主要由氨氯地平经过化学拆分, 将无效且存在不良反应的右旋氨氯地平去掉而得到, 可对血管平滑肌产生直接舒张作用, 不但可促进血压下降, 而且对靶器官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 并有效抑制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 延缓斑块的进展。从理论上分析, 当左旋氨氯地平的应用剂量为消旋体的1/2时, 可获得同样的降压效果, 并且所致的不良反应更少[3]。在本研究中, 应用左旋氨氯地平展开治疗的患者,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及氨氯地平的患者, 数据差异显著 (P<0.05) , 说明左旋氨氯地平的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及左旋氨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 均可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 但与其他三种药物相比, 左旋氨氯地平所致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更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厉世培.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 (10) :38-39.
[2]赵艳平.左旋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13, 34 (3) :49-50.
[3]邱蓉, 付研.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所致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11 (5) :316-318.
拉西地平 篇2
人在旅途,总爱为自己设置一个的前进坐标,这个坐标的设定不在高处就在远端,致使我们的追寻能够立足在致远致上,小学时,老师将这种定位称之为——树立远大理想,
当我们接近成熟时,会发现打小的立志,几乎都在近乎可笑的范畴系列,在充满稚气的同时也凸显老师无法实现的愿景想象。至于远大与高尚,更是相去甚远无可企及。由此,我们的坐标会在原先的设定上出现拐点而下探,即便如此,举步维艰的感觉还会充斥其间,这是现实社会给予我们的一个残酷。
然而,人生轨迹之在途蜿蜒,还是需要一个假设的远点,成为激励远行的催化剂和启动机,使自己的行走方向感不至迷失和厌倦,使自己行走的速度得以激发而加快,使自己的行走轨迹不至弯曲和迷离,使自己的`行走神情不至散乱和零落,这个假定的远点即是——人生坐标,这个坐标的如期实现实际上多具阶段性,这无疑是人生历练教会我们的一种适度的调整,旨在整合与修正偏移。
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前行的远点会在践行中越发的模糊混沌,最终会呈现出一丝的犹疑和一种雾态,此时的脚步虽在继续机械地挪动,而方向感却荡然丧失,原地踏步以及走回头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进则退的人生动态,被彷徨、疑惑、迷茫、疑云甚至悲怆所笼罩,沮丧感与颓废感会阵阵袭来。更有甚者,人生道途之险象环生,会迫使拐点的下行通道如激流倾泻,使得人生样式呈现出极具地扭曲和险恶,最终还可能导致绝境的陷入。这时的人生坐标全然的消失,人生所有顺序的模态乱况排序,生存空间的构筑成为最大的底线和最大的奢望。人生陷于此种状况,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时的岌岌可危之状,让人生坐标该如何再次确立和形成,已然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生存命题,
资料
我们总爱将远处的地平线当作最为遥远的奋斗确认点,当我们不遗余力的前赴后继,甚至忘却满身的疲惫竭尽全力奋进乃至肝脑涂地,让激情的血液燃烧着胸腔和脑际之时,似乎也忘记了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实际上,我们的站立点就是另一个远点的地平线!我们的理想坐标实际上已经成为——走出地平线!
我们试图为之终身奋斗勇往直前的那个坐标实际就在自己的脚下,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想说的意思是,与其疲于奔命的快速跨越致使脚步虚无杂乱无章,不如坚实自己的脚步,选择好每一个脚踏点和节奏点,才是走出地平线的更好模式和抉择。由此,我们的理想坐标不是奔向地平线而是走出地平线!
一路走来,一直将坐标锁定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从而忽略了一个属于地理范畴的概念,地平线永远都在你的视线所及的那个最远端切而永无止境,而脚下的大地就是遥远的另一个视角所及的地平线。
“风景这边独好”的无视,原来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不觉。当然,我们还可以将之引入“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另一个命题,那已经是另一层意思和另一个概念,此处不作多叙,但可以由此而得出一个相关的结论,那就是——走出地平线/就是走出自己。
所谓远大理想之实现,通常是建立在脚踏实地之坚定的叠加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言所致之理也许就在于此,我们魂牵梦绕所追寻的那道旖旎风景,其线性特征的构筑也许并不在遥远的地平,而就在脚下的那道着力夯实存留的点点印迹中绝处逢奇。
我们理想之远大与崇高,无法并列在人生的至高奖台,而谦谦小溪的清澈与蹊径绵延的葱郁,也许才是走出地平连线的恰好延续。
地平线项目 篇3
海员疲劳,特别是疲劳在导致事故方面所起的作用,过去几年在海事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6小时值班制度引起了严厉的批评,被视作压力和疲劳的原因。虽然有许多证据证明疲劳的存在,许多事故报告都把疲劳看作一个主要因素。然而,至今很少有真正的研究是关于海上疲劳的影响的。地平线项目,一个欧盟资助的项目,由英国华沙海事研究院协调,并且由许多合作伙伴共同实施。这些伙伴包括哥德堡查默斯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疲劳压力研究所。该项目评估不同值班制度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数据库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作准备。本研究是发展最佳值班制度和开发一系列船上疲劳管理工具的基础。
许多研究人员都对“疲劳”很感兴趣,因为它会影响船长和大副,所以该项目研究了疲劳对单独值班人员的影响,这些值班人员可能在驾驶台工作,也可能在轮机舱里工作。有四个问题需要被回答:
参与者在值班时是否睡着?
在值班时期是否感觉疲劳?
他们是否得到足够的睡眠?
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值得强调的是该项目研究短期睡眠被剥夺的影响,而不是长期慢性疲劳。这些影响包括睡眠债和当班期间入睡的可能性。
起航
华沙和查尔默斯大学都使用大量模拟器设计了一次持续7天的航行,有驾驶台、机器和货物等模拟器连接在一起去复制一种船上环境。尽管开展的实验与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但是两者的目的和挑战是相似的。参与者当班后花大量时间待在大学生宿舍模拟的船上休息室和船员房间里,目的是在完全能够控制的情况下去复制船上的环境。
在查尔莫斯大学,参与者值班4小时,休息8小时。在华沙大学,所有的参与者值班6小时,休息6小时。“驾驶员”要在一段休息期内做书面测试,填写日志,模拟船员们在非值班时间所作工作产生的效果。结果那些执行6小时值班制度的船员有18小时不眠和觉醒。
在华沙大学,项目协调者设计了一个从法利到鹿特丹的7天航行。该项目使用一个17000吨的项目油轮,装载两种燃料。在试验阶段,油轮完成了两次在该路线中的来回航行。调查者监督了在整个时间段疲劳和工作表现水平。此外,各种小事故也被加入其中,目的是为了增加试验的真实性并测试海员对非寻常状况的反应。其中还包括一些极其厌烦无聊的部分,目的是为了保持真实性和测试在过程中的警戒。“我印象深刻,当我听到指导者所实施的所有事情,包括与码头工人、加油驳船、海上交通人员的对话。这真正给了你一个航行的气氛。为创造这样一种真实的状况,需要做很大的努力。”MIKE教授说,他在华沙大学协调指导该项目。
控制试验
志愿者必须是现役的船员,不是学生或是讲师,尽可能地保持船上的真实性。所有的参与者必须有至少12个月的海上经验,包括在油轮上的时间,使他们能在货油仓内进行值班监视。
参与者不允许使用电子海图警报和警告系统来帮助他们保持清醒。有一些在华沙大学的讨论是关于参与者是否被允许在驾驶台坐着。最后,一把椅子被安置在驾驶台,研究小组观察将会发生什么。结果很不一样,那些翘着二郎腿坐着的人和整夜都在走动的人完全不一样。在不同的文化中,情况大不一样。在查默斯大学模拟情况中,没有出现任何不同。在那儿,椅子理所当然被提供。
胜任
研究人员不仅仅对电脑测试结果有兴趣,而对自然表现也感兴趣。交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这对测量疲劳衰退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周航行的开端,在交班时交换信息完整性和质量很好。在周末,他们变得活跃,增加了连续值班出错的风险。这反映出了在其他交通领域的发现——疲劳能降低交流的水准和质量。
分析自然表现的最大挑战是考虑许多参与者之间的能力水准。这在华沙大学特别引人注目,两次值班,大家互相之间都不知道,进行了完全相同的航行程序,并且有一些模拟的小事故。大副和船长,在试验中没有被监督,随时待命,如果值班人员认为有必要的话。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不愿意叫船长,甚至处在一个人从另一艘船上落水的情况中。其实,这种情况应该向船长汇报。在模拟状况下,船只不允许搁浅或与另一艘船相撞。在该情况下,船长必须干预去防止碰撞。
结果
在每次值班开始和结束,值班表现通过PVT(手控电脑)测试法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表现在晚上变得较差,随着值班时间的深入变得更差。
除了在值班过程中观察反应,参与者应在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上报告他们的睡意。该表分1到9级。1级表示完全警戒,9级表示非常困,十分努力地去保持清醒,与嗜睡作斗争,该表是经过验证的,特别在高级别。关键数字是7,在驾车模拟中,偏离道路的风险急剧上升。在夜间航行值班中,所有的团队都在KSS表中报告高嗜睡程度。值班中,没有人在4小时值班8点休息中达到7级。而在6小时值班6小时休息制度下,很多参与者开始在午夜值班中达到7级。
从大脑活动检测上的数据来看,情况完全不同。所有四个小组都显示出了熟睡过程。这包括在监视期间几秒钟的微睡眠,通常在夜间值班期间发生,特别是6小时值班制度。这在休息期颠倒的参与者中也较普遍。在4点上班8点下班值班制度中,40%的参与者在午夜到4点的值班中睡着,但没有人在20点到午夜的值班中睡着。在6点值班制度中,40%的人在午夜到6点值班中入睡,而在18点到午夜的值班中也有人入睡。数据显示,在驾驶台和轮机舱中的操作员的不眠程度没有很大区别。
除了值班警戒或缺乏警戒,研究也测量了值班和下班的大脑活动,并记录下参与者下班后实际多少真正睡眠时间,并与他们的休息时间作比较。测量他们从下班到睡眠之时间长度。神经学家感到调查结果十分有趣。巴尼特说,要记录下轮班工作者在睡眠期间的大脑模式非比寻常。结果显示值班制度严重影响总体睡眠。虽然6小时值班制度的值班人员入睡更快,但是他们总体的睡眠比那些4点上班8点下班的值班人员少。总体来说,那些4/8值班模式的人在24小时中需要7~8小时的睡眠,而那些6/6值班模式的人需要4~7小时的睡眠,两种休息模式有差异。
下一步
实验中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预料的。它提供了科学证据,证明疲劳是客观存在的。在值班过程中,工作表现逐渐退化。夜间值班,表现更为糟糕。6小时值班模式更容易令人疲惫,意味着人们睡眠的时间更少。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开始对睡眠保健提一些建议,保证值班者能得到足够的休息,比如说通过使用分离睡眠战略。
作为地平线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已经设计了疲劳投影设备,该设备能使得使用者在6周内进入他们的工作时刻表,在整个值班时刻表中提供关于对每次值班过程中最有可能入睡时间段的预测。巴奈特建议,例如该疲劳风险管理系统能被用作船只ISM系统的一部分。关于疲劳的现代思维建议我们应该把其看作与其他风险一样。这意味着测量它,管理它,并尽可能地缓和它。
管理疲劳
地平线项目的发现,建议船东、规则制定者、船舶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潜在的风险:
危险海域与6/6值班体系的关联(由于睡眠缺失)
夜间值班
大多数值班的最后部分(特别是夜间值班)
降低睡眠机会后的值班
一系列的方法(其中一些已经被广泛使用)可以被用于去缓解潜在的风险,包括:
在重要航点之前用于警示全体船员的警报体系
晚间值班期间,鼓励在驾驶台不使用椅子
增加的海员
培训海员辨认疲劳的症状
拉西地平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患者, 男37例, 女24例, 年龄30岁~55岁, 平均年龄42.6岁。因为原发性高血压, 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有家族史38例 (62.3%) 。排除对二氢吡啶类过敏、有严重肝脏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 已服药物者停药4周为洗脱期, 初次治疗者不设洗脱期。拉西地平4 mg, 1次/d, 2周后血压仍≥140/90 mm Hg, 改为拉西地平4 mg, 1次/d, 联合美托洛尔25 mg, 2次/d。每周复诊1次, 共观察8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治疗前后的自身血压对比, 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 (1)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 且降至正常范围, 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 (2) 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 (3) 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TC、TG、血糖 (BS) 、BUN、Cr、UA变化见表1。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 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 其中显效为41.6%, 有效为45.3%, 无效13例。
不良反应共5例, 其中头痛、头晕3例, 面红1例, 踝肿1例, 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患者血压达标, 控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保护靶器官,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高血压人数的增多, 如何进行合理、优化、联合、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是有效控制血压, 防止靶器官损害, 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关键。经观察服用拉西地平和美托洛尔可有效降压, 且价格低廉, 口服次数少, 患者依从性好。
拉西地平是第三代亲脂性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其具有以下优点:降压作用可持续24 h, 每日1次服药, 药价低廉, 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符合我国人群收入较低的国情。同时其具有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的普遍优点: (1) 降压疗效好; (2) 降压干扰少; (3) 安全性和依从性高; (4) 可与多种药物联合; (5)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明显。
东拉西扯周记 篇5
东拉西扯?是猜酒令还是数学游戏?no,no,no,是周五下午的创新作文课上,金老师带领我们做的一个游戏,哈哈哈,新鲜吧!
游戏的规则是: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卡片,把同学们分为四组,第一组写时间,第二组写地点,第三组写人物,第四组写干什么事,内容随意写,然后从四组内容中随机各抽一张,凑成好玩的.句子。游戏开始了,同学们紧张兮兮地把写完的卡片交了上去,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等待着老师挑同学上去抽,我在心里默默祈祷:老师快挑我吧,那我就可以第一个知道纸条的内容啦。谁知挑到的是陈薇竹,陈薇竹上去抽完之后,扑哧一声就笑了,下面的同学都急了,有的同学起哄喊:“快说呀,快说呀!”她终于开口,不紧不慢地说道:“凌晨一点,杨幂在月球上拔人造萝卜。”“哈哈哈……”同学们也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第二个被金老师挑到的是柴逸飞,她抽完之后先看了一看,也笑了起来,同学们都急不可耐,有的喊:“快说呀!”她一字一顿地说:“凌晨五点,姚明在大海里玩洛克王国。”太搞笑了,姚明在玩洛克王国,同学们又是一阵欢乐的笑声。
歪曲的地平线 篇6
『为什么地平线会歪曲?』
造成地平线的歪曲,原因有很多。第一,人眼总会有误差,不能做到完全平直。第二,许多瞬间的闪现不容拍摄时精确构图。第三,许多镜头在广角端会有桶形畸变,在长角端会有枕形畸变,都可能导致地平线的弯曲。
『解决办法有哪些?』
1.构图时,可以利用有些相机取景框中显示的左右两个等高的对焦点作为参照物,找齐地平线。另外,现在不少新的数码相机,带有电子水平仪,拍摄时建议启用。这两个办法可以更准确地拍平地平线,但还是无法校正镜头的桶形或枕形畸变。
2.通过后期制作可以轻松校正地平线的歪曲。下面就通过实例演示一下校正过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新建参考线。在photoshop中选择“视图”-“新建参考线”,建立一条水平参考线,并将其移动到地平线边缘。
2.旋转画布。在photoshop中选择“图像”-“图像旋转”-“任意角度”,输入角度数。旋转画面,接近水平,可精确到0.1度。
3.旋转后,地平线得到一定程度的校正,但镜头的桶形畸变使地平线仍有弧度。可通过滤镜校正。在photoshop中选择“滤镜”-“扭曲”-“球面化”。选择合适的数量,可准确校正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
4.我们发现,右边河岸线仍有弯曲,这虽然是自然存在的弯曲,但不校正,会影响画面的稳定感。在“编辑”菜单中选择“自由变换”,再点击菜单栏中的“任意变形”按钮。会出现12个节点以供调整变形。通过调整右上方第二个节点,轻松地将曲线拉直。
拉西地平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高血压患者57例, 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 诊断标准, 且排除重度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心率<60次/min、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合并脑血管意外者。其中男36例, 女21例, 年龄50岁~75岁, 平均年龄 (67±4) 岁, 病程3年~14年, 平均 (3.8±1.5) 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n=19) 、美托洛尔组 (n=19) 和拉西地平组 (n=19) ,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高血压分级、平均血压、心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联合治疗组给予拉西地平片4 mg/d, 美托洛尔片12.5 mg/次, 2次/d;拉西地平组给予拉西地平片4 mg/d;美托洛尔组予美托洛尔片12.5 mg/次, 2次/d, 3组疗程均为12周。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测量患者坐位血压, 选择右上臂, 采用经校正的台式汞柱血压计于每日上午安静状态下, 由同一人用相同血压计测量血压3次。治疗前非同日3次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 治疗12周后随访非同日3次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治疗期为12周, 每2周随访1次, 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心率变化情况, 并及时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治疗前后的自身血压对比, 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 显效:治疗后DBP下降≥10 mm Hg, 并降至正常范围 (≤90 mm Hg) , 或DBP虽未降至正常, 但下降≥20 mm Hg;有效:治疗后DBP下降虽未达到10 mm Hg, 但已降至正常, 或下降10~19 mm Hg, 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
治疗12周后,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 拉西地平组总有效率为63.2%, 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为68.4%。联合治疗组与美托洛尔组、拉西地平组相比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说明美托洛尔联合拉西地平片可以提高降压效果。见表1。
2.2 3组患者心电图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经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心率增快1例, 美托洛尔组无明显心率增快, 拉西地平组心率增快5例 (心率>100次/min或者心率增加15次/min以上) , 拉西地平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3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联合发生不良反应2例 (10.5%) , 其中心悸、脸红各1例;美托洛尔组6例 (31.6%) , 均表现为心动过缓;拉西地平组7例 (36.8%) , 其中脸红、踝部水肿各1例, 心悸5例。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美托洛尔组:χ2=2.53, P<0.05;拉西地平组:χ2=3.64,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生活方式疾病, 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易感基础上经过后天各种因素影响所导致的。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 20%的成人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由于个体差异不同, 故而强调用药个体化, 但单一用药常常所需剂量较大, 不仅增加了药物副作用, 还需相对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血压目标值, 甚至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联合用药采用降压机制不同的药物给以适当剂量来组合, 一方面减少了单药剂量, 增加了降压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达标,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拉西地平是特异、强效持久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对血管平滑肌有较高的选择性, 其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减慢兴奋-收缩偶联, 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 对周围动脉起到扩张作用, 使得外周阻力减少, 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对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不影响糖、脂肪、胰岛素代谢, 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心肾保护作用, 具有高度脂溶性, 沉积于脂质部分并在清除阶段不断释放到结合部位, 故可长时间维持药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面部皮肤潮红、水肿、眩晕和心悸等。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目前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已被欧美及中国的多个指南认定。其通过阻滞心脏β1受体来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 抑制心肌收缩, 使心输出量降低, 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具亲脂性, 可在肠内完全吸收, 大部分通过肝脏代谢, 容易引起心动过缓。
拉西地平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应用通过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心脏输出量从而起到协同降压作用, 且可对心率的副作用相互抵消;二药合用可使单药剂量减少, 降压疗效提高, 不良反应减轻。本组降压总有效率达94.7%, 效果强于单一用药, 可见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较好, 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51-261.
拉西地平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高血压组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1.4±6.3)岁,病程(3.0±1.6)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血压组36例,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9.7±7.5)岁,病程(3.5±1.4)年,谷丙转氨酶水平(48.5±7.4)u/L。
1.2 入选标准
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及2006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中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性、恶性高血压及进行性高血压;合并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钙拮抗剂过敏者;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肝功能失代偿者。
1.3 方法
入组患者用药前1周停用所有降压药,观察1周后仍符合入选标准者,二组均给予拉西地平(三精司乐平,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mg/(次·d),每周随诊1次,如血压未降至140/90mmHg则逐周将剂量增至4mg、6mg、8mg,总疗程4周。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测治疗前后血压,治疗期间每周使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测血压一次,同时记录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标准评定疗效。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二组治疗4周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组显效率22例70%,有效4例(13%),总有效率84%;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显效率28例78%,有效5例(14%),总有效率92%(表1,2)。
*P<0.05
二组治疗前后ALT、AS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拉西地平是第三代亲脂性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明其作用比硝苯地平起效缓慢而持久。该药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主要通过扩张周围动脉,减少外周阻力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其脂溶性高,能渗透进入细胞膜的脂质层,再缓慢释放至附近受体与之结合,故扩张血管缓慢而持久,其显著特点是剂量小,起效缓慢降压平稳[3]。此外,由于该药对静脉平滑肌和肾上腺素能血管调节作用无明显影响,故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可经肝脏代谢后通过胆道由粪便排出,本研究表明,拉西地平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确切,对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从2mg开始较为稳妥,治疗后两周对血压控制良好,血压控制较单纯高血压者为佳,对肝功能无影响。是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拉西地平,脂肪肝,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2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 :161~163
拉西地平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条件: (1) 符合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压*通讯作者:E-mail:1135698805@qq.com
诊断标准:SBP≥140 mm Hg和 (或) DBP≥90 mm Hg; (2) 经病史询问、实验检查和体格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且无服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禁忌证; (3) 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能坚持服用被指定的药物, 并按时接受复查的患者; (4) 排除既往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治疗中出现血管性水肿症状; (5) 排除高钾血症; (6) 排除其他内科严重疾病患者。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确诊符合上述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4 8例, 年龄2 4~5 3岁, 平均年龄 (4 1.5±5.0) 岁, 血压水平153~171/78~102 mm Hg。将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60例, 男女平衡, 拉西地平组服用拉西地平片 (1片, 4 mg) , 安博诺组服用安博诺片 (1片) , 一般服药时间为早上, 连续服药4周。服药前分别检测2组患者, 并记录其年龄及血压水平的各个指标,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1。
1.2 方法
拉西地平组:拉西地平片 (乐息平, 批号:8422, 厂家:葛兰素史克) 4 mg, 每天1次;安博诺组:每日服用安博诺片 (厄贝沙坦150 mg, 双氢克尿噻12.5 mg, 批号:20130311, 杭州赛诺菲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天1片, 2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剂量加倍, 连服4周.
采用合格水银柱袖带血压计, 以右肱动脉血压、坐位为准, 用听诊法, 以柯氏第一相作为SBP, 以第五相 (音消失) 作为DBP, 均为同一医师测量。治疗期每天为患者测定1次血压, 并观察了解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检查患者的血尿常规、血肌酐、血脂、尿素氮、血糖、血电解质及心电图。
1.3 判定指标
(1) 根据卫生部颁部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显效: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 Hg;有效: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10~19 mm Hg或SBP下降≥30 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2) 治疗目标:“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 治疗后血压<140/90 mm Hg[6]。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值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比较
拉西地平片和安博诺治疗4周的降压疗效, 垃西地平片组和安博诺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5.0% (P<0.05) , 结果见表2。
注: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比较,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降压幅度比较
拉西地平片与安博诺治疗4周, 血压和心率下降情况:服药第2周后, SBD、DBP和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 整个治疗期间HR和血压持续平稳下降。治疗4周后, 两组的SBP均下降, 并且拉西地平组优于安博诺组 (P<0.05) , 但DBP和HR下降值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结果见表3。
注: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比较,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无显著改变。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 拉西地平组2例出现头晕, 1例出现头痛, 2例出现踝部水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安博诺组有2例出现头痛, 3例出现体位性眩晕, 1例出现踝部水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以上不良反应症状均不重, 持续时间短, 不影响服药及疗效观察。
3 讨论
3.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活方式及膳食模式的改变, 高血压发病趋于年轻化, 且目前对中青年人群的重视还不足。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正处于事业和生活的高峰期, 同时也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患者, 常合并有高血脂、体质量超重、吸烟等, 有效控制血压, 防止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 因此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及早平稳地控制血压, 血压达标越早、控制越平稳、预后越好, 获益越大[7]。
高血压是影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则在临床治疗上, 需要达到控制高血压和保护器官, 需长期及至终生治疗, 然而在选药时尽量应用长效及平稳降压的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拉西地平与安博诺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 验证两药疗效, 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治疗后第2周开始DBP、SBP和HR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在治疗期间HR和血压持续平稳下降。治疗4周后, 拉西地平组的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安博诺组, 但DBP与HR下降幅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周后, 拉西地平组与安博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5.0%, 拉西地平组的降压疗效明显高于安博诺组。
3.2拉西地平是新一代亲脂性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为脂溶性药物, 具有作用时间长, 对外周血管作用明显, 谷峰比值合适等优点, 起效缓慢, 作用持久等特点。它可使外周血管扩张, 周围循环阻力下降, 减低心脏后负荷, 改善心肌耗氧, 而且还可消除加压素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基础冠状动脉血压, 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并显著降低阻力, 减轻左室负担, 从而改善肥厚心肌的供血不足[5]。拉西地平还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 可选择K+除极后产生的血管收缩作用, 还通过钙离子通道的细胞外钙离子而增强这种抑制作用。
3.3安博诺是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的复方药, 则该药既有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又具厄贝沙坦的降压特点, 减少负荷, 二者互补增强作用机制, 从而提高降压效果、减少利尿诱导RASS的激活, 改善糖代谢、电解质、尿酸等其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它不抑制肾素、血管紧张转换酶、其他激素受体, 也不抑制与血压调节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 具有平稳降压效果[3]。
本研究显示, 拉西地平比安博诺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起效快, 不良反应比较少, 这可能由于拉西地平主要通过胆道排泄, 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无显著的不良影响。但两药都具有血压控制率高、降压效果明显, 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均适用于临床降压作用, 相比较下, 拉西地平的疗效较好。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长效钙拮抗剂拉西地平与复方制剂安博诺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比较两药对中青年高血压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的高血压患者120例, 男女各半, 在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男女平衡, 拉西地平组60例, 服用拉西地平片, 每次4 mg, 每天1次;安博诺组:服用安博诺片, 每次1片, 每天1次。治疗前后4周进行血压监测, 并分析结果。结果 拉西地平组4周后, 血压下降16/13 mm Hg, 总有效率为91.7%;安博诺组血压下降12/12 mm Hg, 总有效率85.0%, 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拉西地平组不良反应8.3%, 安博诺组10.0%,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拉西地平比安博诺对中青年高血压降压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中青年,高血压,拉西地平,安博诺
参考文献
[1]刘国红.老年与中青年高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2) :1466.
[2]樊贺勤.高血压发病率与居住环境的关系[J].河北医学, 2009, 15 (6) :755.
[3]刘腊平.动态血压评价安博诺对中青年高血压治疗效果[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7 (3) :54-55.
[4]薛兆利.拉西地平与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 2000, 9 (8) :558-560.
[5]夏云鹤, 张梅.拉西地平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6) :72-73.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743.
拉西地平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2013 年邹城市开展全民体检,包括全面体格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对3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高血压普查。经患者同意,从中招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1]的定义和分类,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脏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期脑卒中、孕妇及对本药过敏者,共获得样本460 例。将460 例病例分为观察组230例,其中男104例,女126例;年龄35~82岁;1级高血压105 例,2 级高血压88 例,3 级高血压37 例;合并脑血管病18 人,冠心病15 人,糖尿病12 人,高血脂61 人;病程1~38 年,平均15.8 年。对照组230 例,其中男112 例,女118例;年龄35~80 岁;1 级高血压107 例,2 级高血压84 例,3 级高血压39 例;合并脑血管病20 人,冠心病14 人,糖尿病13 人,高血脂58 人;病程1~35 年,平均15.2 年。上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给药前2周停用所有降压药,观察组患者口服拉西地平片(商品名司乐平),每日早晨7时服药,每次4 mg,每日1 次,若效果不佳增至8 mg;培哚普利片(商品名雅施达)每日早晨7 时,且饭前服药,每次4 mg,每日1次,若效果不佳增至8 mg。对照组患者口服拉西地平片(与观察组同一生产厂家),每日早晨7 时服药,每次4mg,每天1 次,若效果不佳增至8 mg。两组给药时间均为12 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变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采用汞柱式血压计每周为患者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3 次,测量时间分别为周一、周三及周五9时,取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给药治疗后,以同样方法测量血压,每周3次,取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值。同时,注意监测患者在服药期间的心率、心律及不良反应。治疗12周后再为患者进行体检,并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心电图。
1.4 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疗效判定[2], 显效: 舒张压下降≥10 mm Hg(1mm Hg=0.133kpa)。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舒张压下降11~19 mm Hg。无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SPS 17.0软件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59±14 )mm Hg和(98±10)mm Hg;治疗后分别为(135±11)mm Hg和(83±8)mm 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58±13)mm Hg和(99±11)mm Hg;治疗后分别为(141±12)mm Hg和(87±9)mm Hg。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9、1.02,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t值分别为121.36、 113.78, P<0.01;对照组:t值分别为128.95、91.02,P<0.01);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9、5.04,P<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2、21.47,P<0.05),见表1。
例(%)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恶心、2 例头痛、2 例头晕和3 例轻度咳嗽(4.8%),坚持服药1~2周后症状消失;对照组3例恶心、4例头痛、3例头晕(4.3%),1~2周后症状消失,继续服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的致残、致死率高,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因此,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降低9 mm Hg和舒张压每降低4 mm Hg,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心脑血管事件减少34%[4]。
目前,治疗高血压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且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治疗。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各类药物的特性,合理选择用药,并选择适当的用药剂量。单剂药物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加大剂量又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联合应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并可以减少各自的用量,减少其副作用。降压治疗应遵循4 项基本原则,即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用药个体化。并推荐了5类常用降压药物: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CCB)、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5 种优先联合方案:D-CCB+ARB/ACEI、ARB/ACEI/D-CCB+噻嗪类利尿剂。《2014 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 中推荐了4 类抗高血压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D-CCB、ACEI和ARB,该4 类药物中的每一类对高血压病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脑血管以及肾脏病的预后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3]。拉西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其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通过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小动脉扩张,总外周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对心脏无明显影响,并可改善受损左室的舒张功能,兼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还可使冠状动脉、肾血流量增加。拉西地平具有高度脂溶性,它在脂质部位沉积并在清除阶段不断释放到结合部位,使作用时间延长。培哚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抑制剂,它能抑制ACE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和缓激肽降解减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强排钠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血压下降。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降压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降压效果。
为确保高血压防治临床实践中拉西地平、培哚普利联合用药的效果,我们收集了4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说明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优于单剂拉西地平。
摘要: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邹城市高血压普查中招募35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60名,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拉西地平和拉西地平加培哚普利,治疗12周,观察血压变化、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压下降、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优于单剂拉西地平。
秋高气和 天成地平 篇11
兴夕阳照隆耀时
兴隆村并不大,说不大,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村庄。远远的,看到村前一潭池水,水中倒映着白色的围屋,几只鸭子悠闲地在水中游弋。初看竟像宏村一般,古朴、雅致,让人想起电影《卧虎藏龙》的情节,武林女侠轻点水面,从池中飞越而过,衣袂飘然,剑闪寒光。
想象中这应是一个藏于城外的偏僻村庄,安静、祥和,村民耕几亩地,养些鸡鸭过活。只是,这个浮躁的时代,经济利益延伸、侵染到了每一个角落,也许在某些地方,也许某些人,还能保持一些往日的纯真,但再也没有了那些岁月里留下的古朴记忆。这些村庄不再单单是村民们生养休息的家园,也成为招徕游人的景点。门票、纪念品、土特产,还有专供游人观看的各种表演。即使再偏居一隅,也无法不炫耀,不张扬。
我们一行80人的创作队伍,汇集围屋前,即刻便是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和喧闹声。平时走到哪里都会抱怨人多、嘈杂,而恰恰,在这些地方制造噪音和留下脚步的又是我们自己。
这是一次创作的旅行,不同于普通的行程。采风者为创作,创作自然源于爱好和感情,他们捕捉到的是最美丽、最令人感动的镜头。每一个创作者或许都有这样自私的念头,当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时,却希望被拍摄者能保持最原始的生存状态,期望他们捍卫传统文化,继承纯朴美德。即使他们没有,也借着自己的相机,去记录灰暗的古屋残壁,尘封的石路青苔,荒芜的野草,飘扬的芦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怀旧的情调,才能体味乡土的气息。
围屋应是整个兴隆村的心脏,深瓦白墙,院内青砖铺地,再踏过高高的门坎儿,走进去,院落不大,屋里摆放着些古旧的家什。也许因为客家人传奇的迁徙历程,他们的宗族意识很强。但凡大一点的家都像祠堂一样摆放着香火,但并不是真正的祠堂。拍照的人扛着相机进进出出,再有化妆成新郎的司机和化妆成新娘的导游,还有脸上布满沧桑的媒婆,和旁边抬轿,吹吹打打的村民,虽然这只是像电影一样的情景再现,但古旧的房屋和道具,使得创作者的镜头下寻觅到了客家人往昔的生活场景。寻常百姓,普通市民,镜头里陈述的就是一段段故事,不论别人看得懂看不懂,在创作者眼里,这就是他们身边的事,路上的景,心中的歌,用镜头去记录,用心去体会。
有人说,每一个拍摄者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眼里看到的只有自己能体味,镜头记录的才是诉说给别人听的故事。
村民们在转屋前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舞龙列队为创作者助兴。所有的同学老师影友们一起站在围屋前合影留念。
这次记录下的,是80双发现美的眼睛,80个忙碌的镜头(也许不止),80个站立在一起的身体和80颗跃动的心。
村子实在太小,走不了几个小巷就到了头,绕回来,又回到村前的小路上,再向前走,又回到了水塘边的围屋前。
当我们离去时,已是残阳西下。
东山岭晨曦初起时
拍日出,选在了高点,攀上了千级台阶,爬上了和平县城的最高点,这里是东山岭,登高远眺,可以一览整个县城全貌。更重要的,老天没有怠慢我们,给了一个好天气。有阳光,那是天气好,但对摄影创作的人来说,有朝起的霞光,又有晨起的雾,那才是最完美的创作背景。
站在山上向下看,粤北一个偏远的小县城,看着却是楼宇鳞次栉比,一派繁华。再试想如果踩在脚下的不是和平,而是深圳的话,又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只可惜,这是无法实现的假设,深圳不会有这样的清晨和云雾,即使有也不能看得这么通透,这么敞亮。
太阳还没有升起,清晨的湿气重,到处潮湿一片,云雾斑驳地笼罩着县城,高高的楼宇被一半掩于云雾中,一半露在外面。云雾仿佛在流动,慢慢地从天上滚动到地上,又慢慢地围着城市飘散,注入到低洼的街道上,只让突出的高楼露出半个身影。
偏北的方向也许是公园吧,透过近处杂乱的树丛,掩映在云雾中的山形一点都看不到,看到的只是远处的一座亭子。看着像是古人传说的仙山孤亭一般,只是不知山上是否有俊逸的神仙,亭台上是否有翘首的佳人。看着,我竟忘了捕捉镜头,直到一阵云雾把亭子隐去,一直到我下山,它都没有再露出真颜。
太阳出来了,初起的霞光洒在城中,但仍驱不走远方缠绕着的云雾。
有云雾、有霞光、有日出,勾起了大家创作的热情,只那一会儿功夫,一台台角架,相机架满了山上的台阶。晨起的人大约很少见到这么大规模的创作队伍,投来一阵阵好奇的目光。在他们眼里,这样的清晨也许每天都能看到,根本算不得什么景致。但是对创作者而言,任何不起眼的景观都能通过相机转化成精彩的瞬间,摄影者不仅是拍照,还是在变魔术。
阳光越来越强了,城中楼宇的红光也越来越浅。雾还是迷迷蒙蒙地飘浮着,略过城市楼群,另一边是截然不同的景观,浓雾掩映着山丘,树丛吸纳着阳光,雾气仿佛在和太阳做最后的较量,挣扎着去延长渲染的时间。山上的拍摄者们也不愿失去这样的机会,一次次放下脚步,一次次重拍。云雾每时都在滚动,每一刻都有不同的形状,拍下的每一张照片也有不同的神韵。
nlc202309041656
这次日出,看得很特别,因为自始至终,我们背对着太阳,只捕捉它照耀出的光线。升起多高,似乎并没有人注意。
真是有意思,东山岭的台阶把我们引进阳光升起的地方,而我们,却忽略了太阳的方向。
巷道间的徜徉林寨
林寨很大,田畴纵横,巷道交错,民居散落在水田旁。大约这里地势太低,太阳被阻在了云雾之上,刚拍完日出来到这里,天竟然是阴的,看不到一丝阳光。历史上林寨多次遭遇水淹。我们在民居的外墙上看到几十年前的水位线竟然在房屋4/3的高度上。白墙上写着黑字,“1964.6.15,甲辰年五月初六,洪水定位线”
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灾难肯定会有很多不幸发生。模糊的字迹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事,不仅有洪水,还有政治运动,古墙上仍显示出几十年前的标语口号。有意思的是,记录灾难的是黑色字体,记录口号的却是红色字迹。而且,在斑驳的墙壁上,字迹清晰可见。我想可能当地人为了吸引游人重描了那些岁月已经看不到的字体印记,为这个如今成了旅游景区的收费村庄尽力挽留退却的古朴风韵。
林寨是河源地区有名的客家村落,听介绍远在秦朝时这里已建制。公元前214年,秦朝大军兵临城下(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七年),南越王赵佗为了防御秦兵来犯,派一名姓林的将军守关,后来就用了他的姓为当地命名,林寨由此而来。
几年前我编辑过一篇客家人迁徙的专题文章,了解过客家人的迁徙历程。最早的客家人南迁是在先秦时期为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如果这位林姓将军也属于那时南迁的中原人的话,他就是最早遗民南方的客家人。只是,听当地村民说,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林寨已不是林姓当道,陈姓成为最大姓氏。
林寨的客家人房屋墙体很高。我们进村,鞭炮声起,还有舞狮活动,当然这些都是纯粹的表演。没有节庆,没有婚丧嫁娶,表演只为游人,确切地说是为了便于艺术创作。老人们表演起来倒也很认真,个个表情凝重。
林寨之所以古,是因为村里保持了不少的古屋老房,尤其是村子里遍布的四角楼更是记下了历史曾经有过的辉煌。这些角楼都是当地名望官员的私宅,大夫第、司马第、颖川旧家等等。每一栋楼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高高的楼墙,窄窄的窗,远远望去,让我想起了碉堡。我想四角楼除了居住,是不是还肩负着防御的功能,所以才这般宏伟而又密封,真有点川西碉楼的味道。
村子里当然也免不了新盖的房屋,不过保存的古式建筑着实不少,被踩得发光的碎石路,被风雨吹袭过的残断古墙,还有窄窄的古巷,深藏着的古井,说古,恐怕也只是一二百年光景吧,但能牵引出更多,更深的思绪来。就像我们刚到林寨听当地客家女讲解的林寨得名的历史一样,那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事。这中间绵延了多少代人,发生了有多少故事。虽然如今留下的只是百年古迹,但牵引出的却是千年的往事。不知这千年里,身处粤北的客家后人又有过多少次对中原故土的回望。
太阳出来了,能见度极佳。大家举着相机,找寻着最能体现古城特色与个性的角落,亦尽量想办法避开那些带有现代生活痕迹的地方,比如房顶的太阳能或者停在门前的摩托车。激发创作激情的自然是最古朴和最原始的生活场景,所以只要是古旧的物件,破旧的木门,锈迹斑斑的铁锁,破烂的箩筐,甚至于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的老母鸡都是让镜头带走的记忆。
在现场有两位客家妹扮起了村姑让大家拍照。在古屋里,推开厚重的木门,穿着大红大绿衣衫的客家姑娘,一边是不需要带一丝现代生活痕迹的陈旧背景,另一边是一群举着长枪短炮,噼哩叭啦按快门的创作者,古的和新的,从前的和现代的,只隔着短短的几米距离,只要迈开脚步,就从往昔迈到了现代。
我想起几年前在甘南拉卜楞寺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喇嘛抱怨游客就知道抢最落后最愚昧的镜头,我说原始的生活状态才是最珍贵,最值得拍的。他反问我,你们坐着飞机,开着车到处游山玩水,却希望别人过最贫穷最原始的生活,镜头里出现个电线杆子都觉得遗憾。难道为了让你们拍到最有艺术水准的照片,就应该有人用不上电灯,上不起学,永远住老旧的房子,永远蓬头垢面,愚蠢落后吗?几句话问得我无言以对,对内心来讲,我的确是希望拍到的照片越能体现原生态越好,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行,没有理由自己改善生活的同时又期望别人不共同进步。好在,我自嘲地想,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地方去“表演”去“再现”,去“满足”拍摄的需求,用真的镜头,假的场景还原一段古旧的记忆。
村中的路像织网,多而密,但都是通达的。走在林寨,最深的感受是到处都是水,有俐江河绕村而过,村里有水塘,处处倒映着白墙古屋,在一处长着水葫芦的池塘里,几个赤膀村民举着渔网捞鱼,竟也网上了几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村子外围,还有水田。有水,自然衍生希望,衍生文明,我想这也是林寨延续千年的原因吧!
有些古屋确实很老了,更有些只剩下残破的墙壁孤独地伫立着。我走进一个古院落里,院子的门,只剩下破败的门框。院内满是杂草,借着阳光的照耀,依稀看到黑暗的屋里也长满荒草,也许这栋房屋太残破,难以抵御风雨,主人费弃了它再去承建更好的房屋,也许屋主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萋草摇曳,威重高耸的墙壁上只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木窗,这么高的墙,这么小的窗想是屋里的采光一定不好,林寨又处于低洼地带,这样的房屋冬天里一定阴冷潮湿,难免它有被遗弃的命运。
我举起相机匆匆拍了几张,记下了这栋老房子,记下了满目的苍凉。
拍摄一直持续到中午,我也转着村子走了两个来回。
回深圳的路上,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拍了那么多,竟然忘了昨天和今天,在真正的客家村落里,找一找他们供奉祖先的宗祠看看,去了解一下他们迁徙的历史。
真是遗憾!
拉西地平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呼吸系统感染、全身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和精神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6.12±6.25)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16.25±3.52)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6.09±6.11)岁,病程1~36年,平均病程(16.36±3.6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拉西地平(商品名:司乐平,生产企业: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10980180,规格:4 mg/片)4 mg,1次/d,每天清晨7点口服;若效果欠佳,则增加用药剂量至8 mg,2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34053,规格:4 mg/片)4 mg,1次/d,每天清晨7点空腹口服;若效果欠佳,则增加剂量至8mg,2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的临床疗效相关标准[3],其中舒张压(DBP)水平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 Pa)并降低至正常,DBP水平下降≥20 mm Hg,则评定为显效;DBP下降<10 mm Hg并降低至正常,DBP水平下降10~19mm Hg,若为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则收缩压(SBP)下降>30 mm Hg,则评定为有效;对于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则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48±1.05)d,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5.62±1.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容易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状况,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4]。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的高血压类型,占高血压人群的90.00%~95.00%,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早期进行积极治疗,早期控制血压水平。相关研究文献显示,SBP降低9 mm Hg、DBP降低4 mm Hg,急性脑梗死发生率降低36.00%,冠心病降低3.00%,人群总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35.00%[5]。目前,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持续治疗[6]。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药物性质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并结合血压水平选择合理的用药剂量,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7]。在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期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降压药,联合用药与个体化用药[8]。
β受体阻滞剂(adrenaline receptor blocker)、噻嗪类利尿剂、ARB、ACEI和D-CCB是常用的降压类药物[9]。拉西地平属于D-CCB类降压药,通过高度选择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从而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和血压水平,对心脏功能几乎无影响。培哚普利属于ACEI类降压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缓激肽降解程度、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10]。相关文献显示,拉西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但关于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较为少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48±1.05)d,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5.62±1.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P<0.05)。提示与单纯采用拉西地平降压治疗患者比较,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有助于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拉西地平治疗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拉西地平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48±1.05)d,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5.62±1.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独应用拉西地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拉西地平,培哚普利,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参考文献
[1]乐明军,郭莲香,陈闽芳,等.拉西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33):346-346
[2]孟犁南.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女性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93-194.
[3]王俊英.探讨吲达帕胺与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副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7):137-138.
[4]孙喜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5(6):75-76.
[5]姚为华.行为转变理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7):769-771,775.
[6]管慧,何江,廖沙,等.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妇女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30-33.
[7]苏秋菊,陈志昌,张英羽,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7):177-178.
[8]曾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7):175-176.
[9]袁芳,王立新,高金钗,等.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6(9):1566-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