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2024-06-26

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精选9篇)

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篇1

第九章

压强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压强

教学目标

能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能描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熟练写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应用压强公式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具体方法,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教材分析

压强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它会成为后续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等知识的基础,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节由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组成。两部分内容彼此关联,只要学生对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顺利解决减小或增大压强的问题。压强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会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并能用压强知识解决有关的物理知识。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能熟练学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教材分析

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的浮力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由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教材分析

本节分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两部分内容。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

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篇2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起点) 和归宿,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安排,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如本次课改开放周中的《栽蒜苗》 (一) 一课, 在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这样描述的:“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 体会到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我们知道在第一学段, 学生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本单元要在原有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继续学习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为,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 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 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学生需要在处理实验数据中逐步加以理解。怎样根据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呢?授课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参加兴趣小组情况入手, 经过原始数据整理并制成如下统计表:

XX小学四 (2) 同学参加学校兴趣组情况统计表

并出示相应的统计样图:

师:请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 运用学过的知识制成条形统计图。生:老师表示篮球的格子数不够怎么办?

师:其他同学有相同的问题吗?有好办法吗?

生1:可以把格子画到21格。生2: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好, 如果人数再多呢?生3:我觉得每格表示2个单位就不要再画格了。生4:我觉得还可以每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 每格表示2个、3个、4个单位等等, 当然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 每格不仅可以表示2个、3个、4个单位、还可以表示100个、1000个单位等。……说说刚才这题各自确定的理由吧!

生1:我是选择每格表示3个单位, 看看能画得下就行;生2:我是选择每格表示4个单位, 也可以画并且8和4正好在格上;生3:我是选择每格表示2个单位, 理由是看看最大的数21, 这有11个格子, 11×2=22, 最多可以表示22人, 而这道题最多只有21人, 所以我选择每格表示2个单位;师:同学们听了几位的意见, 谈谈自己的看法。生4:我觉得看大数然后再看纵向格子数有道理, 把大数除以纵向格子数就能得出一个大约的数字, 就可以确定每格代表几个单位, 这样不仅不盲目, 画出的图也比较美观。……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必要性、灵活性”, 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把统计表中的各组人数表示出来, 经过实践操作后, 学生发现格子数不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从原有知识“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到现在无法完全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认知冲突, 从而产生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对1格表示几个单位比较合理的探究, 总结出“最大数÷纵格数=每格表示单位数” (也可能是约等于) , 体验了目标要求中的“灵活性。”

二、透视安排, 提升品质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 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凭据, 用好教材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该课目标中有“通过结合实验数据”要求。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进行实际栽蒜苗活动, 这样安排不仅仅只为了获得一些简单的数据, 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学科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意志的锻炼, 有助于研究方法和数学眼光的形成, 有助于良好的情感体验, 更重要的是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一起来看看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在新西兰国王女中听“昆虫的发育”一课的情景。老师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化蝶”的过程, 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就有些颜色不一、大小不等的“蝴蝶”——蛾子钻出了他们的蛹, 在小盒子里扑闪着翅膀, 课堂上时时响起惊叫声。……下课后康校长问老师:“你的这堂课用挂图和录像不也能够完成吗?”授课老师则说:“这堂课的重点不在于昆虫化蛹为蝶这个知识本身, 而在于学生身临其境, 亲眼观察, 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所感受到的生命诞生的喜悦是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代替的。我认为知识本身和观察能力相比, 知识显得并不重要, 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我强调的是蛹化蝶的过程而非结果, 我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其实在栽蒜苗 (一) 这节课中, 有的老师认为录像呈现数据, 时间短, 操作简单, 栽蒜苗收集数据, 时间长, 操作复杂, 似乎不如前者。有编者叙述道:我想孩子在一天天地观察、测量、记录, 这些不都是数学活动吗?在记录的过程中, 孩子写道“最高达24厘米, 最低的0.3厘米”, 这又有单位的认识, 又有统计中的两极差的知识。不要认为让学生去栽蒜苗就是“不务正业”。如果学生理解某一知识缺乏生活经验,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调查, 积累理解这一知识的生活经验,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课堂向前延伸, 只要教学需要, 无论延伸多远我们都没有离开数学, 也不必质疑“这还是数学吗”。让我们再看一看数据获取的两个途径, 前者匆匆而过, 留下的仅仅是数据, 后者除了留下数据, 也留下了蒜苗长得越来越高的经验。如果学生测量了蒜苗的高度, 他们在读数的过程中, 将这个高度理解成长短不一的“段”, 不就是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吗?如果他们把读出的数理解成一个点, 这些点连起来不就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吗?他们通过实验得到的一些体验有助于识图能力的提高, 统计意识的形成, 这不正是数学关注的问题吗?所以在教学中能较好地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图, 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 对提升教育教学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近段我市正在开展小学数学“课课链接%整体构建”课题实验的课堂教学竞赛和课改开放周活动, 从听课、教师交流、研讨活动中, 我对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方面有了新的感受。

用活教材 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篇3

一、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因为它缺乏视频,没有声音,动态的学习过程难以展示,学生有些思维活动也是无法在书面上呈现的

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如图: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简单的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而继续学习的。教材主题图上有四个小朋友在统计一些图形,而这些图形已经摆在桌面上,学生不必要去体验一个个统计的过程,而直接利用上学期的统计方法先进行分类,然后通过数一数就可以达到统计的目的。为什么还要产生别的统计方法呢?(如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是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怎样才能使教学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统计的全过程呢?在教学中,我创设了童话故事《猴子吃饼干》来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习。猴子吃的饼干是按不同的形状、无序、依次出现的。学生事先并不知道猴子一共吃了多少块饼干和每种形状的数量。通过我的提问或提示:“猴子一共吃了多少块饼干?”“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看谁记得既方便又准确”“你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一步步引导学生产生统计的需求。这样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产生寻求统计策略的心理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编写中有可能出现某个知识点超前或滞后的现象,使整个知识体系脱节或重复

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七的第一题:

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得数,再口算:

(1)13×2=

4×12=

12×3=

14×2=

(2)4×22=

22×3=

24×2=

23×2=

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就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在三年级上学期再安排这样一组“先估算、再口算”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题目,笔者认为是滞后的环节,学生能准确、快速地口算出结果,估算的环节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2008年11月,笔者去南通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验表彰会暨整数计算教学研讨会”,在会上,我通过短信平台与教材编写组的孙丽谷老师交流了这一想法,得到了孙老师的认同。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这一组题换成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相关题目:

先估计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算一算。

13×5=15×6=17×4=71×6=

15×3=15×9=14×7=79×2=

在学生的估算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为学习本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心算部分找回了知识基点;在学生算一算的环节,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口算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笔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适当地调整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有些缺乏生活气息,有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

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5的乘法口诀》,教材只是通过一条船上坐着5个小朋友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填5个5相加的得数表,去引导学生编5的乘法口诀。这样的安排远离了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场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利用孩子喜欢绘画的天性,采用“画孩子非常熟悉的‘手”的办法,创设教学情境。因为一只手正好是5个手指头,用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是比较适合的。我先让孩子画手,说唱“手”的儿歌,然后依据手来编、记5的乘法口诀,最后组织孩子游戏:用5根小棒搭“五角星”、写“正”字比赛等。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进行学科整合,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唯教材”,提倡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顺应他们认知规律的同时,“用活”教材,把教材放到生活的“大教材”中,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载体,实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新目标英语教材分析 篇4

一.本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理念、特点

Go for it!教材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本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在于,以往课堂所传授的语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教师把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一切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中,而Go for it!教材则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互动”,“开放”和“创造”营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学生就获得了相当大的主动权。第二点不同的是,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而此教材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四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再者,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是学生各个孤立的学习,而此套教材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旧教材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新教材则要求以探究式学习为主;旧教材是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线的精讲知识,多练句型式的学习,新教材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旧教材是以单一课本为主,新教材则教学内容灵活开放,提倡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处理,同时注意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旧教材只涉及英语语言本身,而新教材要求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旧教材过分注重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而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旧教材只注重考试的结果,而新教材要求重过程,讲策略等等,这些差异使得教学由统一性,确定性变成多样性,不确定性,因此为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但同时又为教师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特别是“任务型”教学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今天的教师不应该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条流动的小溪。

此教材无论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还是从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都体现和达到了相当理想的地步。它很好地诠释了《英语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的地道性和实用性,展示了一些先进的教学关念和方法,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听力和写作能力方面,非常具有独到性,特别是任务型教学,它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生活,为学生组织并开展活动练习,使学生从中获得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更性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使英语教学“活” 起来。

二.本套教材内容,结构安排

1. 八年级英语教材上册共12个单元,并含有两个复习单元,即:Review of units

1—6,Review of units 7—12.同时还附有:(1)Additional Material.(2)Review Games.(3)两个Culture units.2. 该教材对单词和词组的归纳分两种形式。(1)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归纳,并在该词后注上第几,页,而原来编的教材是在该词后注上是第几课,而不是第几页,并且每个单词后都注有两种音标形式,一是K.K.(美式音标),一是IPA(国际音标)。(2)Vacabulary Index以A.B.C.D的顺序对整套书单词,词组进行归类,词后仍以第几页的形式来进行表示。

3. 八年级上册全书必掌握的单词有:305个,Additional Material单词3个,Culture units单词有103个,词组全书有59个,Additional Material无,Culture units 21个。具体每个单元所含单词及词组情况:

单词词组单词词组

单词词组单词词组

Unit1206Unit2504

Unit3196Unit4186

Unit583Unit6162

Unit1—673Unit7365

Unit8201Unit9333

Unit10226Unit11207

Unit12273Unit 7—1294

Additional Material—单词3个,词组无,Culture units单词103个,其中Unit 1单

词语43个,词组15个,Unit 2单词60个,词组6个,全书未附人名。

4. 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10个单元,并含有两个复习单元,即:Review of units 1—5,Review of units 6—10,同时还附有Additional Material,但无Culture,单词和词组的归纳同八年级上册书,全册书必掌握的单词有398个,词组87个,人名50个,并且课本后附有每个单元的听力材料。

具体每个单元所含单词及词组情况:

单词词组人名单词词组人名

Unit16173Unit2341611

Unit352114Unit442145

Unit52052Units 1—52无无

Unit63667Unit73896

Unit84871Unit94684

Unit101947Units 6--10无无2

5.英语(新目标)系列配套有:

(1)学生用书(含磁带)(2)教师教学用书(中英文版)

(3)练习册(4)评价手册(含磁带)

6.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共分三步,即:Section A,Section B 和Self check, 其中Section

A 中包括:(1)单元的重点词汇(2)语法结构与功能(3)任务型听力练习(4)结对练习核心对话(5)各种听力练习(6)不同任务的结对活动(7)语法与功能重点(8)各种课堂活动,Section B 中包括:(1)词汇扩展(2)新旧语言知识

综合应用(3)各类同步阅读(4)循序渐进的写作练习(5)创造性活用所学语言的各类课堂活动,Self check中含有(1)自我评价(2)词汇知识的评价(3)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4)

幽默卡通。

7.八年级下册每个单元也分为三部,即:Section A,Section B 和Self check,内容同上册,但增加了Reading,每个Reading中含有Section 1,Before you read,Section 2,While you read,Section 3,After you read.Section 4,Go for it!

三.本套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话题。

1.八年级上册教材

Unit 1Freetimeactivities业余活动

Unit 2Health健康

Unit 3Vacationplan假期计划

Unit 4Transportation交通

Unit 5Invitations邀请

Unit 6Personaltraits个性特征

Unit 7Cookingathome烹饪

Unit 8Schooltrips学校郊游

Unit 9Peopleweadmire我们所钦佩的人

Unit 10Lifegoals理想

Unit 11Chores家务杂事

Unit 12Yourtown你的家乡

2.八年级下册教材

Unit 1Opinions观点阐述

Unit 2Advice建议

Unit 3Interestingevents有趣的事情

Unit 4Tellinga story讲故事

Unit 5Decisionmaking做出决定

Unit 6Hobbies爱好

Unit 7Complaints抱怨

Unit 8Giftgiving送礼

Unit 9Funplaces有趣的地方

Unit 10Smalltalk小对话

四.本套教材中的语法结构

1. 八年级上册所含语法项目

(1)一般现在时(2)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

(3)一般将来时(4)一般过去时

(5)形容词,付词的比较级,最高级

(6)情态动词的用法

2. 必掌握的语言项目有饮食结构

(1)学会以how oft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表达频度的付词。

(2)学会提出建议,掌握表述身体种种不适的表达,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构。

(3)学会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计划或行动,掌握where, when ,how long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允许做某事及写留言以请求他人的(4)学会谈论出行方式。

(5)学会用英语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

(6)学会用英语谈论个性特征。

(7)学会询问和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

(8)学会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9)学会描述成功的人士。

(10)学会谈论未来自己与他人理想的职业及原因。

(11)学会礼貌地请求允许做某事及写留言以请求他人的帮助。

(12)学会简单的比较,并表达自己的好恶。

八年级下册所含语法项目:

(1)there be的一般将来时(2)掌握should的用法。

(3)直接引语,间接引语。(4)过去进行时。

(5)现在完成时。(6)学习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及宾语从句。

(7)现在完成进行时。(8)宾语从句。

(9)学习句型: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10)学习have/has been to(11)学习反意疑问句。

八年级下册必须掌握的语言项目

(1)学会对未来进行预测,并表达各自的观点

(2)学会谈论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麻烦和问题,为他人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3)学习讲故事

(4)学会转述他人话语及写成绩报告单,并能将自己的成绩报告给他人

(5)学会谈论因果关系,做出决定是否做谋事

(6)学会谈论人们做谋事持续多长时间

(7)学会提出请求和表示歉意

(8)学会对比物品质量

(9)学会谈论过去的经历

(10)学会写感谢信

五、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备课

备课过程

备课第一步: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和语言目标

备课第二步:确定任务核心

备课第三步:分解任务核心,形成任务链

备课第四步:将任务链分配进每一个课时中,将语言和任务结合起来

通常在教学中,可这样将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分配如下: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基本语言的介绍、前任务的交代与操练。第二课时:Section A: 3a-4,巩固基本语言,将任务深化。

第三课时:Section B:1a-2c,扩展语言,任务高潮。

第四课时:Section B:3a-Self Check,总结和综合运用语言,完善任务及其结果。

第五课时:处理本单元的难点,或处理作业。

备课第五步:细化每一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听说课):歌曲——游戏——演讲

第二课时(交际课):利用3 a、3b 进行对话练习来复习和巩固

深挖教材,让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篇5

对教材的分析是课前预设的重要一步,它的重点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于对教学目标的融会贯通。下面我以自然新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的活动一为例,来进行剖析,阐释深挖教材的意义和效果。

我们先来看第二单元的标题是:生命的延续。本单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虽然通过不同的方式繁殖后代、繁衍种族,但是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遗传和变异”。从单元内在联系来看,第一课与第二课,分别是从植物和动物两方面,让学生具体了解生命延续的多种形式,而第三课则是要求学生从种类繁多的生命延续过程中,寻找并发现他们的普遍现象,也就是遗传和变异。因此说第三课是前两课的理性总结和理论提升,不过第三课也是本单元的难点所在。其一,这是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在旧教材中不涉及,如何能深入浅出的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奥妙,让学生对遗传、变异的表象和内在建立联系,便成了教材编写者和我们教师共同需要突破的难题。其二,这一内容对于小学生可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他们知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知道孩子会像爸爸妈妈却又有不同之处,这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是对于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它有什么规律仍知之尚少。

第三课《从亲代到后代》中,活动一的目标是:知道生物继承上代特征的现象称为遗传。虽然目标只有短短一语,可却承担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遗传是变异的基础,对“遗传”概念的一知半解会阻碍对“变异”概念的引出,因此是重点;又因为“遗传”一词学生虽有所耳闻,但不一定理解,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深入地认识就成了难点。

教材是这样处理这一教学内容的:以一幅“女皇抱着流血不止的小王子哭泣”的图片,并配以70余字资料的方式所呈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的同时感受到什么是遗传。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到这种血友病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教材在资料介绍中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在了了几语中就包含了遗传现象的关键内容,也就是“通婚”和“相继”两词。“通婚”暗含疾病的获得与血缘有关,“相继”则说明了疾病的继承特性——连续不断。但限于教材篇幅,资料呈现的形式尚不够形象,故事的内容还不够完整,妨碍了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这样的话,学生是否能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即使抓住了又是否理解其中的内涵?图片又能否帮助学生联想到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一个个问号产生在我的脑海中。

那么,如何才能既体现“通婚”的概念,又突出“相继”的情况?如何才能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从遗传方面寻找得病的原因?……为此我通过相关资料的查找、搜集,准备利用家族谱系图的形式,运用分步显示和颜色区分的方法,给学生展示一张“欧洲皇室家族关系和血友病得病情况的谱系图”,帮助学生分析得血友病的原因。(出示媒体)由于图谱方式的严密性,因此从横向连线的“通婚”中学生不难发现疾病与血缘的关系,而从纵向出示顺序的“相继”中学生能感受到上下代的继承关系;由于图谱方式的扼要性,给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提供了方便;由于图谱方式的排他性,避免了学生从传染得病和体质原因这两方面来思考。这样一来,原先的问题被一一解决,重点被把握了,难点被攻克了。

通过图谱的使用,教材中的知识教学目标已能顺利达成。可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如何体现和落实其中呢?学生是否需要继续探究图谱的内涵?两个疑问却融合成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让学生对图谱进行深入分析,将自然而然地收获科学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水到渠成地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从中发现:患病孩子的父母可能都不患病,甚至上几代都没患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阻碍,不过此时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却将无比高涨。于是,我用媒体出示 “隐性遗传”的“携带者”使之豁然开朗。(出示媒体)至此学生的收获早已超出了知道遗传现象这一目标层面,深入到了遗传规律的研究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

主讲中的预设成功与否,教学实践将是最好的检验。原本也担心过图谱的呈现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否因纷繁、复杂而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可没想到课前的预设为课中的生成铺平了道路,教学过程顺利而充实,学生不但真真正正的在学,而且意犹未尽的爱学。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和目标的内涵,“消化”并内化相关素材、信息,并通过一定方式外显于学生面前,便能产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时不需要花哨的语言;不需要反复的训练;不需要繁杂的活动。如果能深入专研教材、深挖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一个短小的故事(载体),一幅简单的图谱(呈现方式),一段思维的过程(实质意义),便能达成一个不是一般性的、表面性的,而是深刻性的教学目标,甚至能取得目标外的收获。我想,让教材真正使学生能在自主经历中发现、提高、拓展,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向。

章维明

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篇6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倡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依据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拓展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课堂拓展原则以及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材资源,有效拓展,原则,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并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实现语言学习目标。

一、英语课堂拓展的原则

(一)拓展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应该以教材主要内容为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有所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打开思路,拓宽视野,使语言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展需要情景真实、贴近现实生活

任务型教学设计原则之一就是要求语言、情景真实。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和创作的愿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喜悦!

(三)拓展需要达到学生对于目标语言“学了就用”的目的

英语课堂拓展并非凭空想象或随意抓取现实生活实例来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而是通过学生完成现实任务来完成对英语目标语言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即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四)拓展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英语教学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拓展的机会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五)拓展需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更多地是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参与其中。因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就要求培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及学生的观点,不能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武断地评判。

二、英语课堂拓展的方式

以教材为基础的英语课堂拓展形式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笔者依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方法措施,以求抛砖引玉。

(一)报告拓展(report)

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来说,报告主要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人进行的报告,另外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小组合作形式。在学习完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话题和目标语言给学生布置做一个报告的任务。比如,《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一级第二主题是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世界上野生动物的类型及特点。在课堂拓展(progress)一步中, 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这些动物类型吗?即哺乳动物(mammals)、爬行动物(reptiles)、昆虫(insects)、鸟类(birds)及鱼类(fish)。

你能够举例说明各类动物的特点吗?

这个任务可以由单人完成,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类动物做一个报告,在课堂上给学生三到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同样,也可以小组合作,即将班级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人负责一方面的内容,比如一人负责介绍名称及特点,一人介绍主要有那些常见的动物,一人负责介绍这些动物有那些生活习性如食物等,一人负责介绍这些动物的居住国家等。以报告形式拓展对学生来说不但巩固复习了课本知识,同时增强了概括、总结归纳能力。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

(二)对话拓展(conversation)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现代英语教材的编排大多侧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很多的英语语言知识在对话中呈现出来。除了教材本身所提供的可模仿的对话范例之外,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篇章内容重新组织,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即生动活泼,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例如,《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一级第二单元中有这样一段短文:

India is a very big country. There are over 1 billion people there. The capital of India is New Delhi. There are 16 languages in India. There are elephants, lions and tigers. There are also very high mountains. India i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t is near China and Pakistan.

在进行必要的讲解呈现之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印度一些情况的消化吸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

What differences can you find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你认为中国与印度有哪些不同?)

Suppose one of you is from India and of course the other one is from China. Please 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假设你们其中一个人来自印度,一个人来自中国。请两个人一组谈论这些不同之处。)

These questions may help you with your conversation: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们来完成对话)

Is China/ India a big country or a small on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China/ India?

Wha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India?

How many languages are there in China/ India?

What animals has China/ India got?

Is China/ India in the Northern o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Has China/ India got any neighbours?

学生通过老师的问题提示可以轻松地完成对话任务,不但掌握了课本上印度国家的知识,而且通过对比了解了中国与其差异,拓展了学生视野。

(三)短剧拓展(mini-play)

英语短剧以其形式活泼有趣、参与性高、语言操练切实有效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青睐。英语课堂上利用英语短剧进行拓展,不但能够有效的检测学生对于目标语言的掌握效果,而且可以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又能够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英语教材中可供拓展为短剧的材料很多,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设计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在《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五主题中有关于洞穴人(cavepeople)生活状况的描述,通过对远古生活与当代生活的强烈对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明白社会的飞速进步以及今天生活的得来不易。通过学习,学生对洞穴女孩Nogoba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在接下来的课堂拓展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请学生扮演洞穴人,再现远古生活场景,如取水、狩猎、取火、制作燃料和画壁画等等。学生通过在短剧中扮演角色中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深受教育。

(四)讨论、辩论拓展( discussion& debate)

《标准》对各级英语语言学习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can do)的形式具体描述该级别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操作性要求。学生的产出成果要在实践中检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讨论、辩论机会将大大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三主题中关于饮食方面有这样一篇文章:

Eat well, stay healthy!

Good food has seven important things.

Carbohydrates give you energy. There are carbohydrates in bread, sugar, potatoes, pasta and rice. Fats make you strong and give you energy. There are fats in meat, butter and cheese and oil. Vitamins are important for your eyes, your skin, your bones, you hair and for other parts of your body. There are 13 types of vitamins (A, B, C, and so on). There are vitamins in many types of food. Protein…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所包含的七大元素。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七大元素呢?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和辩论。首先,笔者让学生说出平时都喜欢吃哪些食物,并就这些食物中包含哪些营养元素进行讨论,并最终对大家平时的饮食是否健康得出结论。其次是让学生展开一场辩论,话题是 Do you think hamburgers are good or bad for us? (你认为汉堡对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 根据学生举手表决结果将学生分成两方------正方和反方。学生们通过分汉堡成分以及人们对其喜爱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辩论,最终得出结论:Hamburgers are not good for us. (汉堡对我们是不好的)。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胆地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复习巩固知识的同时来积累经验。

(五)写作拓展 (writing)

写是运用书面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写作拓展也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的必要手段。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写作的要求也势必要降低。为了培养学生规范的书面表达用语及模仿策略,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剑桥中学英语教程》第四主题活动课中要求学生写关于宇宙的诗歌,课本所提供的范本如下:

I am old. / I am very old. /Millions of people live on me.

I give them food. / I give them air. / I give them life.

I can see the stars in the sky.

Millions of stars.

The moon looks at me. / The sun shines.

I can see space. / Space, space, space. / Lots of space.

在课堂上,笔者帮助学生理出黑体字部分所显示的框架结构,鼓励学生模仿写出关于其它宇宙天体的小诗。下面是一首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小诗:

I am old. / I am very old. / Nothing and nobody live on me.

I give heat. / I give light. / I give life.

I can see the planets in the sky. / Millions of planets.

The earth goes around me. / The moon moves.

I can see space. / Space, space, space. / Lots of space.

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个很好地尝试。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之后,学生将这项写作任务拓展到课外,并将话题灵活延伸,呈现出许多优美的小诗。

另外,改写、续写等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也大有裨益。

以上是初中英语课堂常见的拓展方式,拓展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制作英语小报、海报、做实验等。英语课堂拓展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还应当遵循任务型教学所要求的“阶梯型任务链”要求,即拓展任务设置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数个微型任务形成的“任务链”,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总之,充分挖掘发挥教材资源,开展有效课堂拓展,将大大改进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语言教与学将更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Agota Scharle and Anita Szabo, Learner Aut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Andrew Littlejohn and Diana Hicks, Cambridge English for School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篇7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材的必要性

1教材的性质

教材是什么?上网一搜索,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比喻,如教材好比是剧本,教师好比是导演,类似导演要依据剧本进行影视分镜头的拍摄和制作,剧本的内容与自己的思路、视角等会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才能将风格各异的影视片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教材是桥梁,一头搭建在校园,一头通向社会,学生通过这座桥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教师既是这座桥梁的搭建者、维修者,也是设计者,等等。

这些比喻,都验证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启示我们,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素材,需要教师精心剪裁、挖掘和创造。所以,我们教学的过程不是教教材的过程,而是一个用教材教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教材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材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强烈地体现着国家意志。这些学科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材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并相应做出调整。但是,教材的调整是赶不上时代变化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遵循了从生活到理论的原则,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探究活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机会,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大有益处。但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不可能一一利用,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使用。

3思想政治教学的特殊性

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中我们知道,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而要实现上述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绝对必要的。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材的原则

1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优先,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虽然分三个维度来表达,并不意味从三个维度分别实施课程目标,而是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三个目标维度的关系。作为中学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优先目标,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

例如,针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内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提出“结合我国某一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理解,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的要求。教学该内容时正值“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之后不久,于是,笔者就用翟志刚身穿“飞天”太空服的照片、敦煌飞天壁画和明朝万户飞天图替换了教材中“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材料,贯穿教学始终。这样处理,不仅明确了文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而且能用从中自然延伸的“为什么我国能够实现太空行走”这一设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打破教材的“唯一资源”地位,突出其“工具”性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与课改前教材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课改前,我们把教材定性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资源”。所以,师生都力求用足教材、学透教材,甚至以能够背熟教材为豪。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好比是剧本”,只能当做一种教学工具,选择性就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于是,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主干知识,对教材进行补充、删减、替换,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并将一些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教学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融合起来,以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例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强调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此,课文列举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教学该内容时,正值中央举行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于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成为重要的补充内容。这样的补充,不仅仅弥补了教材的时效性欠缺,及时向学生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更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的性质,从而有效地支持、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施。

3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立足课程标准,大胆整合教材知识体系

《课程标准》规定了本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它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和衡量教学成果的纲领性文件。而各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教材,其结构和线索不似数学、物理等学科那样严谨、清晰。所以,教师要用好教材,必须首先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理清教材线索,从中找出隐含在其中的知识点,然后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下进行解读。作为“桥梁的搭建者、维修者和设计者”,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中的1、2框题,教材所叙述的内容都是英国的政体内容,理论逻辑性较差,学生很难自己概括出知识体系。笔者在仔细研究《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这两个框题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教学时把两个框题合并重组,理出一个学生比较容易把握的“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知识体系(见下图)。

地平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篇8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法计算要点:

1、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2、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3、算出积后,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1、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2、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小数乘小数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积的近似数 先求准确值,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1、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同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1、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ab=ba

a(bc)=(ab)c

a(b+c)=ab+ac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1、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2、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二、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1、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学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2、一个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一看:先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

3、商的近似数 1、求到比保留位数多一位。

2、四舍五入法。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求商的近似值,商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的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 1、定义: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循环小数的简写。

3、小数的分类。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1、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扩展小数概念的内涵。

2、理解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特点。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6、解决问题 1、步骤:找出条件和问题--理解数量表示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列式解答。

2、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处理结果。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4、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处理结果。

三、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观察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定律和性质、计算公式、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数写法上的要求: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在字母前面;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省略不写;相同的两个字母或数字相乘,写成一个字母(数字)的平方的形式。

3、a2与2a区别:a2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当a=2或0时,a2=2a

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注意合理地使用括号。

5、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2、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注意书写格式要规范

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2、方程的意义 1、方程的意义 1、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等式基本性质一 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3、等式基本性质二 两边同乘同一个数或同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3、解方程 1、解方程--方程的解

2、x±b=c

3、ax=b 1、解方程的基础--等式的基本性质;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4、判断(选择)所给的值是否是指定方程的解的方法:将所给的值代入看是否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5、方程的检验方法:把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出结果,等于右边则是方程的解。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5、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1、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方程的检验方法。

4、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 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x±b=c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1、能够正确列出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1、能够正确列出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稍复杂的方程 1、ax±b=c及其应用 1、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2、能先进行计算的一定要先计算。

3、列方程解应用题:1)步骤:标出题目中的数量、数量表示的意义、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未知数要参加运算)、解答;2)要求:解设要完整、单位要统一、求出x的值后不写单位名称、答句要完整。

4、常用数量关系。 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1、掌握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2、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ax±ab=c或a(x±b)=c及其应用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掌握解形如ax±ab=c或a(x±b)=c的方程的解法。

2、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a±b)x=c或ax±bx=c及其应用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乐趣。

4、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1、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形如(a±b)x=c或ax±bx=c的方程并解答。

2、正确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量一量找规律

五、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1、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计算

1、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如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2、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3、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六、统计与可能性 可能性(一)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等可能性事件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比如说为n个。(2)每个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n。2、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可能性(二)

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可能性(三)

列举法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中位数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奇数个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偶数个数据,最中间两个数据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中位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铺一铺 1、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圆形、正五边形不能密铺。

2、两种或两种以上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也能进行密铺。

3、数出密铺图案中,不同的基础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块,所占面积是多少。 1、了解什么是密铺,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探索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

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什么叫密铺。探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

七、数学广角 1、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

2、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篇9

1.关于教材分析

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案都是课堂教学前至关重要的环节步骤。总体来说,是指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不仅对教材内容,而且对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理念都要全面理解。这样才会清晰其整体目标,继而结合考虑所针对的对象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宏观上对教材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再从微观角度对教材进行模块划分,确定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哪些内容可以先讲,哪些内容应后讲,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调整,使每个模块的内容清晰。

2.关于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指的是我们要清楚所教学生的程度。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我们学校而言,虽然生源大部分是从我校初中部考上来的学校,质量整体水平较好,但是由于原来每个学生所在班级的快慢程度不一样,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不一样,以及知识掌握的差异性等等,都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尤其在高一阶段,一定要尽量使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梯度性,使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课上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就我个人经验来看,具体做法有:首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再次,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教师可以按照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i+1原则,提出略高于学生水平的目标。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完成适量并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从而保持其学习动力。

3.关于教学建议

如何把“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英语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八条“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二)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台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六)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八)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上一篇:各种晚会的主持词大全下一篇:销售员如何提高自己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