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氨氯地平

2024-10-21

甲磺酸氨氯地平(精选7篇)

甲磺酸氨氯地平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1例。试验组服用甲磺酸氨氯地平10mg, 每天1次。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 药物不良反应少, 对患者血糖、血脂、心率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甲磺酸氨氯地平,疗效分析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衰退, 传统降压药效果并不理想, 且不良反应较多[1]。为了有效控制老年患者血压, 降低肾、心、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于2012年6月-2013年2月使用甲磺酸氨氯地平对6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1例。试验组男32例, 女29例, 年龄61~82 (71.3±3.6) 岁。病程4个月~21年 (7.4±1.2) 年。高血压分级:Ⅰ级25例, Ⅱ级27例, Ⅲ级9例。对照组男31例, 女30例, 年龄62~81 (70.1±2.8) 岁。病程5个月~22年 (7.6±2.1) 年。高血压分级:Ⅰ级28例, Ⅱ级25例, Ⅲ级8例。排除糖尿病、脑病、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 24h动态监测患者血压, 停用所有降压药, 口服安慰剂2周。试验组患者服用甲磺酸氨氯地平 (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00708) 10mg, 每天1次, 每天早餐后服药, 8周为一疗程。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南通华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30576) 10mg, 每天1次, 每天早餐后服药, 8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压药,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最后1周的平均血压、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及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判断选择199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 (1) 显效:SBP (收缩压) 下降≥15mm Hg (1mm Hg=0.133kPa) , 降至正常水平 ( SBP<140mm Hg) 或下降≥20mmHg;DBP (舒张压) 下降≥15mm Hg, 降至正常水平 (DBP<90mm Hg) 或下降≥20mm Hg。 (2) 有效:SBP下降<15mm Hg, 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20mm Hg;DBP下降<15mm Hg, 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20mm Hg。 (3) 无效:治疗结束后血压未降至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8周后,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主要有头痛、面红、皮疹、水肿、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 患者继续用药后, 症状自行缓解。试验组共出现9例 ( 14.8%) , 对照组出现8例 (13.1%) ,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率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3讨论

甲磺酸氨氯地平是新一代长效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药, 主要作用于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 影响细胞贮存和结合钙的能力[2]。降低钙离子进入细胞的数量, 使心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因缺钙, 松弛血管平滑肌, 心肌收缩力减弱, 降低心率, 减少心肌耗氧量, 扩张外周小动脉, 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 扩张冠状动脉, 是痉挛的冠状动脉缓解, 增加心肌供氧量与冠状动脉血流量[3]。与传统降压药相比, 它可以选择性的针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对心脏影响较小, 不仅避免了因全身给药而引起心率减慢, 反而可以一定程度增加心率, 药物不良反应少,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4]。其半衰期长达35~50h, 与传统钙通道拮抗药相比, 生物利用度高, 一次服药后可平稳控制血压, 药效可持续24h以上[5]。本研究使用甲磺酸氨氯地平对6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心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 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 药物不良反应少, 对患者血糖、血脂、心率、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晓青, 陈次滨, 陈晞明, 等.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新医学, 2012, 43 (9) :666-668.

[2]林桐梅, 郭新胜.甲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3) :6-7.

[3]廖尚宇, 张志广, 梁凤伟, 等.甲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6) : 691-693.

[4]李斌.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5) :180-181.

[5]王楚林.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5) :27-28.

甲磺酸氨氯地平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68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来自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患者的筛选排除心脑肾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其他严重内科患者, 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收缩压 (SBP)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Hg。其中256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设为对照组, 男147例、女109例, 年龄 (59.4±13.8) 岁;312例使用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设为对照组, 男174例、女138例, 年龄 (57.2±14.7) 岁;两组别在性别构成, 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初始条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用药前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 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络活喜, 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5mg/d, 观察组口服甲磺酸氨氯地平片 (欣络平, 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 5mg/d, 晨起或下午顿服。治疗2周视患者治疗效果调整剂量, 2.5~10 mg/d, 6周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判定标准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达正常范围或下降超过20mmHg, 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达正常范围或下降位于10~20mmHg间, 收缩压>30mmHg为有效。

1.4 不良反应

用药后监测血尿常规、血生化, 肝肾功能、心电图。常见的不良有心悸、头痛、面色潮红、踝关节水肿, 症状持续2周不消失停药。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组间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率、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按α=0.05。

2 结果

两组别显效率、有效率经卡方检验χ2分别为0.15、0.44, P值分别为0.70、0.51均>0.05, 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率经卡方检验χ2为0.36, P=0.55, P>0.05, 两组别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3 分析

高血压患者起病比较缓慢, 往往出现器质损害时才被发现, 而耽误了治疗良机。对于轻中度高血压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拮抗氨氯地平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其口服吸收比较慢, 结合受体与解离速度都比较长, 消除半衰期长[2], 可达30~50h, 其相对其他降压药药, 效特点为可增加心脏的血供, 改善心肌供氧及减低耗氧, 对LDL受体有激活作用, 防止脂质累积动脉壁及对胶原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 抗动脉硬化。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晨峰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作用平缓温和, 对左心室壁肥厚有一定的逆转效果, 比较适合于伴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 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

临床降压药物有多种, 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目的除了降低昼夜整体的血压水平, 还要控制晨峰的上升不至于过快, 晨峰最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 夜间的血压维持杓型血压状态[3]。这需要药物作用的时间较长, 且效果平缓, 本研究两组药物甲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均属于此类药物。在对照组中显效60.9%, 有效35.2%, 观察组58.9%, 有效37.5%, 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实验室监测结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不良反应不良有心悸5例、头痛3例、面色潮红3例、踝关节水肿1例, 观察组不良反应不良有心悸1例、头痛5例、面色潮红8例、踝关节水肿3例, 患者均能耐受, 症状多自行缓解, 治疗效果良好。另外给药时间根据个人血压情况选择清晨或下午, 有研究显示[4]依据高血压节律不同选择给药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恢复血压正常昼夜节律, 减少靶器官损害, 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有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疗效相同, 不良反应较少, 尤适合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国锋, 米建国, 胡进生.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5) :597.

[2]沈志坚.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0, 16 (20) :147-148.

[3]王自祥, 潘红斌.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30 (1) :54-55.

甲磺酸氨氯地平 篇3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类的降压药, 是很强的外周和冠状血管扩张剂。它有2种临床作用: (1) 高血压, 用于轻度和中度的高血压患者 (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 ; (2) 心绞痛, 尤其是自发性心绞痛 (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与其他心血管药物联用引起的副作用小, 且起效缓和, 作用长效, 一天服用一次即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消旋体分子中进行手性拆分, 将容易引起水肿等副反应而没有降压作用的右旋体拆除, 保留有降压作用的左旋体。

本文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HTD柱式料斗混合机 (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2020压片机 (南京菲特压片机械有限公司) ;YD-20智能片剂硬度仪 (天津鑫洲科技有限公司) ;RC806溶出试验仪 (天津市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Agilent公司) 。

1.2 试药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武邑慈航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30301) , 微晶纤维素 (上海昌为医药辅料技术有限公司, 批号:PN11823824) , 预胶化淀粉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130120) , 硬脂酸镁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130325) , 二氧化硅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130115) , 磷酸氢钙 (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30206) ,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130117)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批号:100546-201103) , 盐酸分析纯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批号:20130515) 。

2 制备工艺

2.1 处方筛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为普通片剂。每片含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3.46 mg, 以左旋氨氯地平计为2.5 mg。根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的性质, 结合普通片剂处方组成和制备要求, 设计处方时主要考虑辅料对药物的溶出度影响以及制备片剂过程中可压性等情况, 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3种处方进行试制。

本片剂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此工艺相比于湿法制粒工艺突出的优点是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减少。但是, 它要求药物粉末具有相当好的可压性及流动性, 因此处方中必须有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预胶化淀粉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流动性、干粘合性和自身润滑性, 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常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故表1中3个处方中均把预胶化淀粉作为填充剂。处方1中磷酸氢钙为另一种填充剂,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崩解剂, 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处方2与处方1不同的是, 减少了磷酸氢钙的用量, 加入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 微晶纤维素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好的可压性, 还有一定的崩解作用;处方3与处方1相比, 去掉了磷酸氢钙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减少了预胶化淀粉和硬脂酸镁的用量, 增加了微晶纤维素用量, 还增加了二氧化硅作为助流剂。

单位:g/万片

2.2 工艺操作

因活性成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处方中所占比例较小, 不易混合均匀, 故还需通过将主药与一种填充剂逐级递加混合来保证混合的均一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以上3种处方中涉及的物料过80目筛, 并按每个处方量逐一进行称量, 备用。

(2) 将称量好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等量的预胶化淀粉在适当的小料斗混合10 min, 再加入与混后粉等量的预胶化淀粉混合10 min, 最后加入剩余的预胶化淀粉和处方中的其他物料混合30 min。

(3) 混合完毕, 在料斗的上中下3层取样, 检测混后粉的含量及含量均一度。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理论片重。

(4) 将混合均匀的中间体粉末加入到压片机内进行压片。在压片开始、中间、结束前取适量样品检查其外观是否光滑, 无裂片、松片等, 并测定其硬度、溶出度和含量。

3 质量控制

3.1 含量测定方法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V D) 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0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 (25:7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 理论板数按左旋氨氯地平峰计算应不低于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品17 mg, 精密称定, 置100 m L量瓶中, 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5 m L, 置25 m L量瓶中, 加流动相至刻度, 摇匀, 即得。

测定法:取本品10片,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左旋氨氯地平2.5 mg) , 置100 m L量瓶中, 加流动相适量, 超声处理30 min, 冷却至室温, 加流动相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即得。本品含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按左旋氨氯地平计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3.2 溶出度测定方法

取本品, 照溶出度测定法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C第三法) , 以盐酸溶液 (9→1 000) 200 m L为溶剂, 转速为50 r/min, 依法操作, 经过30 min后, 取溶液适量, 滤过, 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品17 mg, 精密称定, 置100 m L量瓶中, 加甲醇2 m L溶解后, 加盐酸溶液 (9→1 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5 m L, 置50 m L量瓶中, 加盐酸溶液 (9→1 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2种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ⅣA) , 在238 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 计算每片的溶出量, 限度为标示量的80%, 应符合规定。

3.3 检验结果

按上述方法检验3个处方试制的样品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以上处方的试制结果比较, 处方3为最佳处方, 其片剂硬度合适, 不易散, 且溶出度较好。

4 工艺验证

按处方3及2.2所述工艺操作步骤进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工艺验证, 连续生产3批, 批量为5万片。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生产工艺可行, 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可靠稳定。

5 结语

本文以片剂的外观、硬度、溶出度及含量为评价指标, 进行了处方筛选, 制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最终确定的处方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34.6 g, 微晶纤维素507 g, 预胶化淀粉268 g, 二氧化硅3.6 g, 硬脂酸镁1.8 g。用此处方进行工艺验证得到了外观较好、硬度适宜且溶出度及含量均符合标准的产品, 进一步表明该处方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摘要:从仪器与试药入手, 介绍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并通过工艺验证进一步考察了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其制备过程简单, 质量可控, 符合大规模生产的条件。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溶出度

参考文献

[1]蒋宇丹, 卜宇倩, 张裕, 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J].上海医药, 2012, 33 (23)

[2]郑敏.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工艺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44 (9)

甲磺酸氨氯地平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7例, 女11例, 年龄58~81岁, 平均年龄 (71.3±5.4) 岁;高血压病程6个月~36年, 平均 (17.6±8.7) 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系统全面体检及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肝肾功能检查等。均符合WHO (1999年) 高血压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首先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商品名: 施慧达) 2.5 mg/d , 每日晨起口服。2 周达目标血压 (<140/90 mmHg) 者继续服用至观察结束, 未达标者增加到5 mg/d。连续用药6 周。

1.3 观察内容

对于心率、心律、心电图、血尿常规、尿素氮 (BUN) 、肌酐 (Cr) 、空腹血糖 ( GLU) 、总胆固醇 ( TC) 、甘油三酯 ( TG) 等指标分别于给药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检查。血压测量采用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 统一以坐位右臂测量为准, 每周测3 次, 取每次测量3 次平均值, 并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

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 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 30 mm Hg。无效:未达标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1.0 软件处理系统,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两组均数t检验, 计数资料结果以 (x¯±s) 表示, 检验水准α=0.05 。

2结果

2.1 降压效果

经过6周治疗后,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效果明显。

2.2 有效率

显效率为60.53% (23/38) , 有效率为28.95 % (11/38) , 无效率为10.52% (4/38) , 总有效率为89.48 %。

2.3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实验室检查 ( TG、TC、GLU 、BUN、Cr) 无明显变化。

2.4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9 % , 一般不严重。其中头痛、头晕各2例, 心悸及下肢水肿各1例, 均能耐受, 不影响用药观察。

3讨论

研究显示在降压治疗中, 不仅应该降低升高的血压, 而且应尽可能恢复其紊乱的昼夜节律, 降低夜间血压负荷, 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其靶器官损害[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上述优势, 长期应用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虽有不良反应, 但较轻微。 笔者认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应用的药物。 在药物治疗上, 应特别注意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因老年人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 故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对降压药物的选择, 应尽可能选用降压效果好、24 h平稳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并且从较小剂量开始服用, 根据血压情况再调整剂量。 高血压本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长效降压制剂能够持续平稳地控制患者24 h血压水平, 与传统降压药相比, 能更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 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2]。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其对血管选择性更强, 半衰期长, 生物利用度高, 降压平稳, 持续时间长。 降压后不影响重要器官血供, 对血脂、血糖、肾脏功能及电解质无不良影响[3]。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口服后吸收完全但缓慢, 6~12 h可达峰浓度。 单次口服5 mg, 血药峰值为3.0 ng/ml;单次口服10 mg, 血药峰值为5.9 ng/ml。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4%~90% , 不受饮食影响。 循环中的药物约95%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 分布容积为21L/kg。持续用药后7~8 d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本组资料表明, 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 mg/d,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明显, 且多在2 周内就已显示较好的疗效, 总有效率为90.79 %。本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 % , 症状轻微, 对心率及代谢指标无不良影响, 也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因此,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种平稳、有效、安全、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治疗,老年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参考文献

[1]房子婷, 魏莉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医药论坛杂志, 2007, (09) .

[2]徐媚媚, 顾宁.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波动相关性的中西医认识江西中医药, 2007, 38 (2) :67-69.

甲磺酸氨氯地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均经病史、体检、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及B超等检查, 排除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及不愿配合者。观察组中, 男55例, 女45例;年龄43~81岁;高血压Ⅰ级58例, Ⅱ级42例;病程1~30年, 平均14.6年。对照组中, 男53例, 女45例;年龄44~79岁;高血压Ⅰ级57例, Ⅱ级41例;病程2~31年, 平均病程15.2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2周均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并且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心电图等。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初始剂量为2.5mg, 口服1次/d, 4周为1个疗程。若患者服药2周后降压效果不理想, 可将剂量增至5mg/d。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10mg/次, 2次/d服用, 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日测血压2次,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观察临床体征:头晕、头痛、心悸、面红、乏力、心率、呼吸等;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心电图。

1.4 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判定根据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制定的高血压疗效标准[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1mmHg=0.133kPa) 并降至正常水平或者是下降20mmHg以上, 患者的头晕、头痛、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但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0~19mmHg, 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 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 显效58例 (占58.00%) , 有效35例 (占35.00%) , 无效7例 (占7.00%) ,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中, 显效43例 (占43.88%) , 有效38例 (占38.78%) , 无效17例 (占17.35%) ,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6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在服药期间, 出现头晕、头痛2例, 心悸1例, 乏力2例, 不良反应属轻微, 未经处理均自动消失。对照组出现头痛7例, 心悸6例, 面色潮红10例, 下肢水肿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高血压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高的趋势, 并且不断趋于年轻化。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其中原发性病因不明确, 患者病程长达数十年, 并且病情进展缓慢, 血压持续升高导致阻力血管发生功能及结构改变, 使动脉管壁厚度增加, 发生胶原增生, 同时弹性纤维减少或发生撕裂, 甚至产生管壁钙化、动脉内皮功能异常等, 最终引发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2]。

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持续平稳控制血压, 防止产生心脑血管并发症, 本文选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 取得显著的疗效。氨氯地平是左旋体与右旋体各一半的混合体, 即消旋体, 其降压作用来自左旋体, 副反应来自右旋体, 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采用光学纯手性拆分技术拆分出的左旋氨氯地平, 其临床疗效是氨氯地平的2倍, 并且有效避免了右旋体带来的不良反应[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 它的降压机制是:可以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 使兴奋收缩耦联减弱, 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 可以促进钠离子的排泄, 抵消肾上腺素的活性, 从而减轻儿茶酚胺对心肌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和红细胞聚集反应, 使血管外周的阻力减少[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降低动脉血压, 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 同时, 临床研究还证实, 左旋氨氯地平可以对血管平滑肌的反应性产生干扰作用, 从而使肾上腺素能和非肾上腺素能的缩血管效应减轻, 可以与α1、α2受体产生缓慢作用, 从而持续平稳降低血压, 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在24h以上。本文资料显示, 观察组患者每日口服用药1次, 简单方便, 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不良反应小, 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左旋氨氯地平的半衰期长、药效稳定、生物利用度高, 患者重要脏器不受该药物影响,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小, 耐受性好, 可以达到稳定、持久降低血压的效果, 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一种降压药物,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应业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3, 25 (1) :194-195.

[2]刘国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 2013, 37 (8) :700-701.

[3]雷锁民.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11) :2083-2084.

甲磺酸氨氯地平 篇6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高血压,不良反应

统计数据显示, 65岁以上老年人是老年性高血压的高发人群, 约一半患者为老年高血压患者, 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1]。因此, 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新型的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物, 能够对患者血管舒张进行有效的控制, 已成为当前老年高血压的首选治疗药物[2]。本文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排除患继发性高血压者。其中, 男74例, 女86例;年龄65~86岁, 平均年龄 (71.2±7.1)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需提前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以上。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 口服, 10mg/次, bid。观察组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 口服, 2.5mg/次, qd。治疗周期为半年,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情况、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其中疗效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 (1mmHg=0.133kPa) 以上至正常水平或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超过10mmHg至正常水平, 或10mmHg<降压值<19mmHg, 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无效:不在上述显效及有效范围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血压由血压计进行测量, 测量3次求平均值。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头痛、心悸、下肢水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 (χ2)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半年后,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治疗半年后, 两组血压均显著性降低, 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治疗后两组心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 (P<0.05) 。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性慢性疾病, 是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心力衰竭、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残和死亡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老年高血压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3,4]: (1) 以患者收缩压升高为主; (2) 患者脉压升高; (3) 患者血压的波动范围较大; (4) 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5) 患者血压多存在昼夜节律的异常; (6) 易与多种疾病并存。因此临床治疗中, 应依据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对症治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新型的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物, 能够有效控制血管舒张的强度, 改善细胞功能, 增强血管抗氧化性, 能够有效降低血管阻力, 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张成燕[5]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发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 治疗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本文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P<0.05) ;两组血压均显著性降低, 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心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本文结果提示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 与张成燕[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 具有疗效显著、降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徐伟忠, 徐开联, 付延导.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1, 17 (29) :138-139.

[2]高红兵.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不良反应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44 (7) :815-816.

[3]李智莉, 王彩凤, 陈怀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中的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 (3) :575-578.

[4]李文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 (33) :24-25.

甲磺酸氨氯地平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 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为 (68.5±4.5) 岁, 平均病程为 (6.5±2.5) 年;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为 (68.6±4.6) 岁, 平均病程为 (6.6±2.6) 年。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并且嘱咐患者注意休息, 保持低盐饮食,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体力劳动, 保持心情舒畅。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2次/d, 总药物剂量为10 mg。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2.5~5.0 mg/次, 1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 并且治疗后收缩压<140 mm Hg;有效: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 mm Hg以上并且治疗后收缩压在140 mm Hg以上;无效:收缩压没有发生变化。此外,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 (SBP) 与舒张压 (DBP) 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若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 无效12例 (40.00%) , 有效8例 (26.67%) , 显效10例 (33.33%) , 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中, 无效2例 (6.67%) , 有效8例 (26.67%) , 显效20例 (66.67%) , 总有效率为93.34%。观察组显效例数比对照组多10例, 无效例数比对照组少10例,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SBP为 (162.5±15.6) mm Hg, 治疗后为 (136.2±12.6) mm Hg;治疗前的DBP为 (86.7±8.8) mm Hg, 治疗后为 (78.6±6.3) mm Hg。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SBP为 (162.6±14.9) mm Hg, 治疗后为 (123.5±11.7) mm Hg;治疗前的DBP为 (86.3±8.2) mm Hg, 治疗后为 (72.5±5.7) mm Hg。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知,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BP和DBP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SBP及D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很容易引发其它心血管疾病,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2]。对高血压的治疗机制为降低患者的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 能阻止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从而有效舒张血管平滑肌, 维持血压稳定[4]。此外, 其还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心肌增厚的发生, 防止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显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血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它具备生物活性因子, 这种活性因子能够有效缓解痉挛的动脉, 并且能够有选择性地对脑动脉及冠状动脉产生相应作用[5]。因此,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 与对照组相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 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更大 (P<0.05) 。

综上所述,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 降低患者血压, 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十分明显, 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宋耿, 陈德俊, 陈尊发.黄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RAAS指标的影响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 (5) :612-614.

[2]邱逸敏, 张勇, 黄林, 等.ET-1基因突变位点的组合分析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 (9) :1161-1163.

[3]王启华, 鲁大双, 崔杰, 等.青年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 (12) :1-6.

上一篇:建筑界面下一篇:建筑基因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