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注射液(通用11篇)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1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是第4代新型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体内分布广、体内药物浓度高、半衰期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几乎无光敏反应等优点, 性状为黄色的澄清液体, 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临床床应用发现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与10%氯化钾存在配伍禁忌, 但在药物配伍表[1]中并未提到两者存在配伍禁忌,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55岁, 诊断为肺部感染伴低钾血症, 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20ml+10%氯化钾5 ml静脉滴注。我们在配制药液后发现:混合后溶液的颜色由原来黄色的澄清液体立即变为黄色胶冻状物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为证实该两种药物有配伍禁忌, 我们做了如下的实验:用一次性注射器从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 (20 ml:0.4 g) 中抽取20 ml, 然后再抽取10%氯化钾5 ml使两种药液充分混合均匀, 观察到混合后的溶液的颜色由原来的黄色澄清液体立即变为黄色胶冻状物质。放置2 h后, 仍然为黄色胶冻状物质。实验结果提示: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与10%氯化钾存在配伍禁忌。
3 讨论
本实验初步证实了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与10%氯化钾存在配伍禁忌, 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与重视, 不应将两者联合用药。若临床上确实需要将两者联合使用时, 建议将这两种药物分瓶滴注, 换药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输入另一种药物。大量的临床事实也表明药物的联合使用具有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但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随着科研的开展, 大量新药物相继涌现,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原输液配伍表中没有列出的新药配伍禁忌。如对两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不明确时, 医务工作者应更加细心, 如在更换输液时细心观察5~10 min, 若出现变色、浑浊、沉淀等, 表明可能存在配伍禁忌, 需做到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关措施, 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同时应将临床工作中的实例进行积累, 进一步完善配伍禁忌。
摘要:大量临床事实表明药物的联合使用具有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但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随着科研的开展, 大量新药物的出现, 产生了一些原输液配伍表中没有列出的新药配伍禁忌。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与10%氯化钾在治疗肺部感染伴低钾血症时, 出现配伍禁忌, 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氯化钾,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苗明三, 陈易新.常用注射剂配伍宜忌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2
盐酸莫西沙星片的注意事项:喹诺酮类使用可诱发癫痫的发作,对于已知或怀疑有可能导致癫痫发作或降低癫痫发作域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莫西沙星在使用中要注意。由于临床试验数据有限,不推荐该药用于肝功能严重损伤的病人。莫西沙星象其它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样在有些患者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因为缺乏相关的临床资料,该药应避免用于QT间期延长的病人、患有低钾血症病人或接受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III类(如:胺碘酮,索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病人,在使用莫西沙星时要慎重。莫西沙星与下列药合用不排除有延长QT间期的效应:西沙比利,红霉素,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所以,应慎重与这些药物合用。因为临床资料有限,莫西沙星在致心律失常的条件(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或急性心肌缺血)存在时应慎用。QT间期延长的数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不应超过推荐剂量。QT间期延长可以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危险。在莫西沙星治疗的超过4000名患者中,没有心血管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归因于QT间期延长,但某些潜在条件可以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
盐酸莫西沙星片是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在体外显示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有广谱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Ⅱ、Ⅳ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拓扑和在DNA复制、修复和转录中的关键酶。其杀菌曲线表明,莫西沙星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活性。低杀菌浓度和低抑菌浓度基本一致。莫西沙星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亦有效。通过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证实,莫西沙星体内活性高。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3
上呼吸系统感染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致病菌经痰培养和血液培养,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要致病菌,但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呈逐年增多之势,其主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占20.4%)、缓症链球菌(占16.7%)、肺炎克雷氏菌(占11.1%)、大肠埃希氏菌(占9.3%)、产气肠杆菌(占7.4%)、鲍曼氏不动杆(6.0)等。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用莫西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并用洛美沙星为对照,对莫西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其中莫西沙星组的有效率为87.5%,洛美沙星组的有效率为74.1%(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莫西沙星组32例, 其中肺炎15例,支气管炎8例,气管炎9例,32例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齡最大68岁,最小17岁。洛美沙星组30例,其中肺炎12例,支气管炎8例,气管炎1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9岁,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
1.2 方法 试验组 莫西沙星注射液0.4克,一日一次,静脉点滴,莫西沙星注射液德国拜尔医药保健股份公司生产,批号BXCD590。洛美沙星注射液0.4克,一日一次,静脉点滴,洛美沙星注射液海南康龙药业生产,批号20100110。
2 结果
在所进行的62例合格的病例中,使用莫西沙星的32例,使用洛美沙星的30例,这两组的资料运用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化验室、X光片、病人体温、痰培养(病人早晨起床后刷牙,清洁口腔,将肺内深部的痰液咳入无菌培养皿中)等几方面评价,莫西沙星组的有效率为87.5%,洛美沙星组的有效率为74.1%(P<0.05),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率为80.5%,有效率为90.0%,对洛美沙星的敏感率为71.2%,有效率为82.6%(P<0.05)。肺炎克雷氏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率为82.5%,有效率为91.0%,对洛美沙星的敏感率为74.2%,有效率为84.6%(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P>0.05)。试验结束时没有一例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莫西沙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洛美沙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其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眩晕、腹痛、腹泻等。
3 讨论
莫西沙星是新型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较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在结构上引入8-甲氧基,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环结构则加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有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不良反应更小,使用方便,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脊髓炎病毒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谱广,对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菌属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肺炎军团菌等均较敏感。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洛美沙星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三代),其体内抗菌活性,其抗菌谱类似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枸橼酸杆菌和金葡菌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我们所做的研究对莫西沙星以洛美沙星为对照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4.1%,细菌培养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2.6%,与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在统计学上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对应的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莫西沙星组略高于洛美沙星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莫西沙星组和洛美沙星组分别为6.2%和6.7%,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与文献报道一致,且都未发现影响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居多,而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如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等因此在临床上使用对其敏感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莫西沙星对组织渗透性好,且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气道上皮分泌物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因此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病人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避免过多暴露于阳光和紫外线照射下,以免出现光敏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眠不良),光敏反应,关节损害与跟腱炎等。
结果表明,莫西沙星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良好,抗菌活性强,且不良反应轻微,使用方便,对敏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资料
[1]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2011.7.第1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P101.
[2] 季闽春 沈晓英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03.
[3] 宋丽晓.莫西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病例对照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3-22.
[4] 于世寰;张一梅;陈晶莹;范大平.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04期 17.
莫西沙星引起不良反应及分析 篇4
1 性别比例与年龄阶段的分布
许红玮报道, 对70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得出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为54.3%;而从年龄来看, 50岁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1]。方可华报道, 94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中, 男54例, 女40例, 其发生率与性别无相关性。年龄≥50岁的患者有62例, 占65.96%, 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2]。
2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据陈晨钟等的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综述的报道, 莫西沙星口服和静脉滴注给药剂量均为每日400mg, 从统计结果看, 与口服剂型相对于注射剂型更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相比, 莫西沙星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注射剂时更易发生, 提示在应用此药物时, 对注射剂型的安全性均应高度重视。其中有较详细的用药记录里, 合并用药更易出现不良反应[3]。许红玮报道, 对70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得出静脉给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 (68.6%) 高于口服给药 (31.4%) [1]。方可华报道, 94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中, 静脉滴注 (70.21%) 高于口服给药 (29.79%) [2]。
3 莫西沙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分析
3.1 消化系统的反应
消化系统的反应是莫西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6.6%和5.8%, 然而只有0.85%的患者因此而推迟治疗。呕吐、腹泻、味觉改变级其它胃肠道反应是氟喹诺酮累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 发生率为3%~17%。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
3.2 心血管系统反应
莫西沙星可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 因此不能与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奎尼丁、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丙毗胺、普罗帕酮、胺碘酮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联用。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不同, 本品与茶碱、雷尼替丁、华法林、地高辛及避孕药物无相互作用。与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联用, 对治疗MRSA感染有协同作用, 并避免产生耐药性。
3.3 变态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如瘙痒、荨麻疹、皮疹等。一般症状较轻, 经停药、对症处理如给予地塞米松或氯雷他定后, 症状会减轻缓解恢复正常。
3.4 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反应
表现在肌肉痛、关节痛、足痛、罕见的出现肌腱炎, 停药后反应并未消失, 其可能与其对腱纤维的毒性及腱的供血有关。肌肉骨骼系统发生肌腱断裂的机理有三方面的原因:莫西沙星破坏肌腱细胞结构;莫西沙星影响跟腱蛋白的合成;缺镁可导致喹诺酮类药物诱发跟腱毒性。
3.5 其它反应
肝、肾损害主要出现在大量或长期使用莫西沙星, 可能引起转氨酶和胆血红色升高, 严重的可引起黄疸肝炎, 最主要原因是莫西沙星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肝脏, 而其在第一阶段生物转化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产物, 不排除代谢物对肝脏有肝毒性, 长期实验表明, 经常给予高剂量的喹诺酮类药物可产生明显的肝毒性, 尤其是静脉给药为重。莫西沙星禁用于肝功能受损和转氨酶比正常值上限高5倍以上的患者。肾脏方面严重的可引起肾损害和肾衰竭。低血糖反应, 其机制可能与引起血糖利用过度有关。
4 莫西沙星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
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 (铜绿假单胞菌除外) 、厌氧菌及非典型致病菌均有很强抗菌活性。此外,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和军团菌也有很强抗菌活性。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疗效显著。研究表明, 莫西沙星作用机制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似, 主要是抑制拓朴异构酶Ⅳ和DNA螺旋酶, 但对个别基因突变的影响或耐药性的产生, 却较其它喹诺酮类药物为少。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运动神经失调和皮肤变态反应等。医务工作者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合理使用,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防止耐药菌的形成。
空腹和滴注速度过快时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药物剂量和浓度越大, 发生率越高, 尤其是空腹的患者, 滴注速度过快时表现尤为剧烈。因此, 在输液前要鼓励患者少量进食, 同时滴注速度不要过快。用药物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用药史, 口服即能达到治疗目的的, 避免静脉给药。
莫西沙星化学结构的独特特点, 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结合能力和细胞膜的穿透能力, 抗菌后效应强大而持久。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在其它各科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要根据实际病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剂量、浓度、时间、给药速度,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同时要向患者充分介绍该药的一些严重不良反应, 以引起患者注意。
参考文献
[1]许红玮.莫西沙星不良反应70例文献分析[C].中国药房, 2010, 21:36.
[2]方可华.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6.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5
【摘要】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使用莫西沙星治疗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21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3例同时行脓肿切开引流,3例咽旁间隙小脓肿针吸引流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结论:莫西沙星治疗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重症感染和耐药病例,选用莫西沙星是合理用药范畴。
【关键词】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抗生素;莫西沙星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08-02
有文献报道治疗颈深部脓肿是选择广谱抗生素必要的,同时主张经验性选择抗生素能覆盖肺炎克雷伯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米勒链球菌组和厌氧菌牙源性感染患者。而不提倡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选择覆盖性常规抗生素[1]。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有资料显示四川地区MRSA耐药率大于70.0%;四川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20.0% [2]。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菌素治疗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更为重要。观察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5月耳鼻咽喉科使用莫西沙星治疗21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1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4.25:1。年龄27岁~6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2d~17d不等,平均7d。2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伴吞咽疼痛,其中有吸气性呼吸困难2例,1例椎前脓肿有肩部疼痛伴麻木感。全部患者无颈部皮肤溃烂及大出血,伴有糖尿病患者10例,全部患者白细胞均升高,全部患者经B超检查和CT检查明确诊断。
该组21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共有16例患者局部或周围形成脓肿,其来源及间隙感染情况分别为:下咽食道入口周围脓肿伴积气1例,下咽食道周围脓肿伴糖尿病蔓延至上纵膈感染1例(均有异物史及异物存留)。咽旁间隙感染11例(咽旁间隙感染形成脓肿8例。5例患者有异物史,只2例患者有异物存留。),咽后壁脓肿4例,椎前脓肿1例(医源性),颌下间隙伴口底间隙感染3例(形成脓肿1例)。
16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脓肿形成者有3例行穿刺治疗,13例行切开引流治疗。16例患者脓液全部送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14例,其中β溶血性链球菌5例,口腔链球菌3例,金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3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不动杆菌1例。1例患者转入我科前在当地医院住院,高热时抽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吩、阿米卡星、氯霉素及SMZco等耐药,转入我院后切开脓肿送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1.2治疗方法: 9例患者有外院使用抗菌素史,分别为青霉素、希克劳、头孢克肟、环丙沙星、灭滴灵、克林霉素、地红霉素等等,具体用药剂量和方法不详。外院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加重后转入我院。
入院后21例患者全部给予莫西沙星40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治疗5d-9d不等,其中13例同时行脓肿切开引流,3例咽旁间隙小脓肿穿刺抽吸少许脓液后,小脓肿吸收消退。2例伴有吸气性呼吸困难患者给予每日地塞米松10mg-20mg静脉点滴,3d-5d不等,其中1例行气管切开术。
抗感染和引流治疗的同时给予全身支持治疗,给予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鼻饲高热量营养。牙源性患者在控制感染后2例行拔牙治疗。4例咽及食道异物患者分别行间接喉镜和食道镜检查取出异物,伴有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至正常。
2结果
21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经过莫西沙星治疗,其中13例同时行脓肿切开引流后,3例咽旁间隙小脓肿局部穿刺抽吸少许脓液后吸收消退,全部治愈出院。所有患者使用莫西沙星治疗无腹痛、头痛等全身症状,没出现味觉倒错等特殊感官症状,无神经系统症状,无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QT间期延长心血管系统症状,没有出现皮疹患者。1例患者出现恶心,能耐受治疗,治愈停药后恶心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3讨论
颈深部感染主要来源于牙源性、扁桃体、唾液腺、中耳乳突感染[3]或上消化道异物及创伤、颈淋巴结炎、颈部瘘管及囊肿感染等,糖尿病及长期使用激素患者也是常见诱因[4,5]。临床上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病原学分离出的需氧菌多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厌氧菌为胨状链球菌、梭形杆菌及类杆菌,在年老体弱、糖尿病及免疫缺陷患者中也能见到革兰阴性杆菌。咽源性感染多为溶血型链球菌,牙源性感染多为α-非溶血型鏈球菌及厌氧菌 [5,6]。
颈深部的脓肿通常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细菌耐药中特别是多重耐药(multudrug resistant,MDR)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这类耐药性极强的菌株的出现,对其治疗已面临无敏感抗生素可选的危险[7、8]。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有资料显示主要细菌耐药率进一步增加,MRSA从56.1%上升到67.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从35.3%上升至56.0%,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从19.5%上升至37.9%;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耐药率超过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从23.4%上升至41.7%[2]。
本组21例临床观察显示莫西沙星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但能耐受治疗,治愈停药后恶心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文献显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非喹诺酮对照药相似,无论口服或静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因不良事件而导致停止治疗的发生率均低于同类药物的平均值,老年患者和肾损伤或轻、中度肝损伤患者对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故无需对这些患者调整用药剂量[9]。
莫西沙星同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 [10],抗菌谱覆盖了全部呼吸道主要致病菌。对所有常见社区获得性及非典型呼吸道病原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对肠杆菌及嗜血流感杆菌、卡他莫拉汉菌(包括β-内酰胺酶阳性或阴性菌株),以及嗜血副流感也有效,对大肠杆菌及金葡菌(包括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株)的活性等于或高于目前使用的本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曲伐沙星[11]。
总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莫西沙星治疗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重症感染和耐药病例,选用莫西沙星是合理用药范畴。参考文献
[1] Lee YQ, Kanagalingam J. Bacteriology of deep neck abscesse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96 consecutive cases[J].Singapore Med J,2011,52(5):351-355.
[2]肖永红,王进,朱燕,等.Mohnarin 2008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377-2383.
[3]Parhiscar A, Har-EI G. Deep neck absces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210 case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1,110(11):1051-1054.
[4]Gidley P W, Ghorayeb B Y, Stiemberg C W.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7,116(1):6-12.
[5]程萬民,张保琴,张秀慧.颈深部间隙感染诊疗现状及进展[J].临床荟萃2003,18(4):238-239.
[6]俞杰. 颈深部间隙感染的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1):52-54.
[7]安云芳,赵长青.如何避免抗生素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过度和不足使用[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NEWS AND REVIEWS, 2009,24(6):314-317
[8]Piccirillo JF,Mager DE,Frisse ME,et al.Impact of first-line vs second-line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ncomplicated sinusits.JAMA,2001,286:1849-1856.
[9]万志龙,刘明亮. 莫西沙星的安全性评价[J].国外医学抗菌素分册,2006,27(3):105-109.
[10]Blondeau JM, Hansen G, Metzler K,et al.The role of PK/PD parameters to avoid selection and in crease of resistance: 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J].J Chemother,2004,16(Suppl):1.
莫西沙星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科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确诊的肺炎患者100例, 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6年的呼吸病学会所制定的CAP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2~71 (平均44.5) 岁;男55例, 女45例, 男女比例为11:9。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分别治疗前, 对所有患者实施平喘、化痰等方面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 此药为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天滴注400mg, 半个月一个疗程。试验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 此药为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 每天滴注400mg, 半个月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 仔细观测这两组患者的血常规、体温等症状的变化[1]。
1.3 疗效评价
按照卫生部的标准, 将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划分为四个等级, 即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的肺炎症状全部得到恢复;显效:患者的病情有显著的好转, 但症状、体征中有一项没有恢复;有效:患者的病情有好转的迹象;无效:患者用药后, 病情有恶化的趋势[2]。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文中, 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用χ2表示, 同时使用SPSS 10.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 同时为加强可信度, 本文每组之间数据的比较也使用t来进行检验, 文中的实验数据都为平均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 平均疗程上, 对照组为12.25±2.65d, 试验组为8.75±2.35d, 经过t检验比较, t=3.492,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疗效比较中, 试验组痊愈例数有30例, 显效有10例, 有效有7例, 无效有3例, 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例数有15例, 显效有20例, 有效有10例, 无效有5例, 有效率为90%, 见附表, χ2=11.412, P=0.015,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率, 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关注。据权威机构报道, 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为小孩和老人, 由于他们身体免疫力低, 体质弱, 常会被一些疾病侵蚀, 容易引发肺炎。这一疾病的发病率还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这引起了临床医学界的关注。在治疗过程中, 不同药物对肺炎能够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这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本文使用的莫西沙星来自德国的拜耳医药保健公司, 它是一种光谱广和抗菌活性高的8 ̄甲氧基氟喹诺酮类型的抗菌药物。在体外, 莫西沙星对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药物有着比较高的抗菌活性。临床治疗上尚未发现莫西沙星与其他类型药物使用会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情况[3]。左氧氟沙星虽然是临床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抗菌药物, 但它的抗菌谱最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 对于厌氧菌而言, 效果就显得比较差。
本文实验发现, 莫西沙星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时间, 且二者差异比较显著, 这就说明莫西沙星在治疗肺炎患者中, 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疗效上, 莫西沙星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 在痊愈数、总有效率等方面, 显著要高于左氧氟沙星治疗组, 这就进一步证实莫西沙星在治疗肺炎中, 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 在治疗肺炎的临床诊治过程中, 莫西沙星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缩短患者稳定的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呼吸科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确诊的肺炎患者100例, 按照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进行莫西沙星治疗, 对照组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 仔细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上,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中, 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肺炎的临床诊治过程中, 莫西沙星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缩短患者稳定的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炎患者,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古丽斯坦, 宫珏, 翟所迪.左氧氟沙星每日一次与每日多次给药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253 ̄254.
[2]占扬清, 陈荣昌, 叶枫, 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毒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153 ̄154.
莫西沙星治疗耐药结核病一例 篇7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 (MDR-TB) 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控制全球结核病的障碍, 也是我国结核病防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1]。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死亡率高, 而且对健康人群的威胁极大, 由于它迅速传播扩散, 有可能导致结核病再次成为“不治之症”。由于结核病涉及的地域和人群非常广泛, 危害严重, 社会经济损失巨大, 特别中青年劳动力患者占有较大比例,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现已成为威胁, 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障碍[2]。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指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结核分枝杆菌。由于这类患者同时耐至少两种最有效的抗结核病药物, 不仅治疗困难, 还有可能不可治愈而持续传播耐多药结核菌, 增加原发性MDR-TB发病的可能性, 造成严重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隐患。多耐药肺结核经菌型鉴定和药敏体验证实所染致病菌为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肺结核患者。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越长, 使用范围越广泛的药物, 细菌的耐药性往往越严重。氟喹诺硐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氟喹诺硐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此类药物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 因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氟喹诺硐类药物对MTB具有不同程度杀菌活性, 主要通过作用于MTB的DNA旋转酶 (拓扑异构酶Ⅱ) , 阻止DNA的复制, 转录而杀菌。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虽然有抗结核菌的药理作用, 但是也可能结核菌旋转酶亚基结合区的基因发生异常突变, 使肺结核发生高水平耐药现象[4]。作为第四代药物与第三代左氧氟沙星其对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效, 并且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均有效。但莫西沙星是一种新一种新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 在促进痰菌转阴合空洞闭合方面优于左氧氟沙星。
随着化疗药物的使用利福平, 异烟肼是当今最重要的抗结核药物, 结核患者对此2 种药物产生耐药,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可造成耐药。耐药结核患者增多, 耐药结核患者又成为新的传染源, 致使新结核患者不断增多[5]。本药物适合于各类型的复治,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所有的耐药结核菌对该药都表现较好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明显优于其它抗结核药物[6]。
国内外研究结果肯定了氟喹诺酮类药的抗结核作用。而且在巨噬细胞中与吡嗪酰胺有协同作用。考虑到这类药物间交叉耐药性条件允许, 仍推荐使用高一级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以确保其发挥最佳效果。并使耐本类药物概率降至最低。因此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具疗效好, 安全性高等特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峰, 崔运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熔解曲线法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12) :888-889.
[2]马屿, 朱莉贞, 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49.
[3]曾正国.现代实用结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45.
[4]陈星浩, 唐蒙轩, 亚小华.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0) :4-5.
[5]聂玉生, 梁瑞武, 温冬梅.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复治耐药多药肺结核对比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04 (1) :5.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8
关键词:莫西沙星,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安全性指标
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又称医院内肺炎 (NP) , 指入院时不存在, 也不处于潜伏期, 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实质炎症疾病, 也包括在住院期间受到感染而出院后发病的。其主要是由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 好发于年老、体弱、身体状况较差、危重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 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1]。莫西沙星为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典型致病菌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2]。为了更好地改善HAP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其治愈率, 现对我院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的3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来我院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2 0例, 女1 6例, 年龄3 4~7 8岁, 平均 (51.4±3.6) 岁;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 (55.6%) , 脑血管意外4例 (11.1%) , 脑外伤术后8例 (22.2%) , 心功能不全1例 (2.8%) , 药物中毒2例 (5.6%) , 其他1例 (2.8%) 。选择同期来我院接受头孢曲松钠和阿奇霉素治疗的3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 男14例, 女22例, 年龄41~80岁, 平均 (54.7±4.2) 岁。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例 (50.0%) , 脑血管意外8例 (22.2%) , 脑外伤术后5例 (13.9%) , 心功能不全2例 (5.6%) , 药物中毒1例 (2.8%) , 其他2例 (5.6%) 。两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2005年美国胸科协会 (ATS) 和美国感染病协会 (IDSA) 共同制定的《HAP诊治指南》[3]的诊断标准。排除对莫西沙星、头孢菌素、阿奇霉素过敏者;哺乳期孕妇、活动性肺结核、吸入性肺炎、肝功能异常 (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或胆红素>正常上限3倍以上者) 、终末期肝硬化、Q T间期延长患者、不愿意配合者等。临床资料的收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与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全部研究方案和程序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获批准。
1.3 方法
研究组36例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 (拜尔医药公司生产, 批号:B X B U H J 4) 静脉滴注, 1日1次, 1次0.4g, 疗程7天。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 (海南新世通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9127, 规格剂型:1.0g) 静脉给药, 1日1次, 1次2g, 疗程7天, 同时注射阿奇霉素 (齐鲁制药, 国药准字H20063420, 规格0.25g/支) 静脉滴注, 1日1次, 1次0.5g, 疗程5天。治疗过程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和可能损伤肝、肾等脏器的药物。记录临床指标, 如发热、咳嗽、气喘、中性粒细胞、胸部X线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四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一般:病情有所好转, 但表现不明显;无效:用药3天后, 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恶化。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 完整记录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 包括不良事件开始和结束时间、症状描述、严重程度、所采取的措施, 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 3, P<0.01)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01, P<0.01) 。见表1。
2.2 两组病原学统计结果
由表2可见, 两组各病原学菌属所占比例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在发热、咳嗽、气喘、中性粒细胞、胸部X线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上均较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肺部啰音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 研究组36例中有4例 (11.1%)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神经系统症状 (失眠、头痛) 1例, 注射部位局部疼痛1例,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 1例, 皮疹1例;对照组36例中有3例 (8.3%)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胃肠道反应 (恶心、腹部不适) 1例, 白细胞计数轻度下降1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 停药后自行缓解,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0.05) 。
3 讨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国外发病率为1.0%左右, 居院内感染的第2位, ICU内感染第1位;国内其发病率为3.4%左右, 居院内感染的第1位[2]。医院获得性肺炎多为内源性菌、耐药菌或混合菌, 其中G-杆菌居多, 占50%以上, 具体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3]。
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其C-8位上引入有一个甲氧基, 对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有广谱抗菌活性, 组织渗透性强, 在肺组织中具有较高的浓度, 可迅速清除细菌, 安全性好, 广泛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是目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4]。其杀菌机制主要是通过结合D N 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两个位点来起到阻断细菌D N A复制、修复和转录的作用, 同时降低了产生耐药性的几率。不仅保留原有药性对G-杆菌抗菌活性, 又增强了其对不典型病原体、G+球菌的作用。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比较, 其可同时覆盖细菌以及非典型致病菌, 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非典型致病菌完全没有效果;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 其抗菌谱相对较宽, 且肺炎链球菌对其耐药率也较低[4]。因此, 莫西沙星具有明显的抗菌优越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热、咳嗽、气喘、中性粒细胞、胸部X线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上也较对照组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但肺部啰音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 莫西沙星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时, 不仅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也较轻微, 与相关文献[5]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莫西沙星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时, 具有广谱、迅速、高效等优点, 疗程短, 耐药率低, 依从性高, 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巫翠华, 杜秀芳, 林映花, 等.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5) :91-93.
[2]巢伟忠, 仇铁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7) :117-118.
[3]宋一波, 陈智华, 罗宁, 等.莫西沙星和阿奇霉素治疗血白细胞不高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1) :27, 39.
[4]曾峰, 林雅, 肖靖华, 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1) :1667-1668.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3例患者中, 男32例, 女性21例, 年龄60~90岁, 平均年龄75岁, 临床表现:发热36例, 咳嗽51例, 肺部湿啰音40例, 哮鸣音37例。辅助检查:白细胞>10×109/L, 40例, <4×109/L, 10例。痰细菌学培养30例阳性;胸部X线检查示:右侧肺炎20例, 左侧肺炎16例, 双侧肺炎10例, 支气管间质型45例。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心病27例, 冠心病16例, 高血压病20例, 脑血管意外10例, 恶性肿瘤2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积极给予补液, 退热, 止咳, 化痰和吸氧等基础治疗同时, 抗生素应用莫西沙星 (拜复乐拜尔公司生产) 用药5~14d, 治疗期间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1988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进行4级疗效评定: (1)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痰菌阴性, 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 显效:病情明显恢复, 但上述五项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用药后症状好转, 但不明显。 (3) 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未有改变, 甚至加重。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病原菌消失且无新的病原菌出现, 未清除:病原菌无变化。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积极治疗痊愈23例, 显效26例, 好转3例, 无效1例, 病原学培养30例阳性, 共有细菌26株, 计有绿脓假单孢菌7例, 肺炎克雷伯菌9株, 肺炎球菌8, 大肠埃希杆菌2;清除32株, 清除率95%。未发现性的菌株。
2.2 不良反应
皮疹2例, 血管炎1例, 神经兴奋1例,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老年性肺炎是60岁以上老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老年性肺炎是对老年健康重大威胁,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随着年龄的增加, 肺脏的结构和功能、横膈的位置发生改变, 气流受限, 这些降低了老年人的咳嗽和吞咽反射, 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加上合并基础疾病, 容易发生感染, 很容易患老年性肺炎。莫西沙星是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对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抗酸杆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具有光谱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Ⅱ、Ⅳ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复制、修复、和转录中的关键酶。莫西沙星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亦有效。在当今抗生素乱用, 耐药菌增加, 莫西沙星是在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好, 是值得推广的抗生素。
参考文献
[1]黄毅慧.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师, 2003, 6 (6) :327~329.
[2]王辰, 侯生才.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6.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10
【摘 要】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联合中医微波疗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腧脉冲微波治疗。检测两组炎症因子TNF-α、IL-6、IL-l0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及IL-l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中医微波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莫西沙星;中医微波疗法;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563.11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04-02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指在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为门、急诊常见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1]。门诊、急诊及时诊断,尽早给予准确的治疗,是降低CAP病人病死率,减少病人抗生素耐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的关键[2-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莫西沙星联合中医微波疗法,观察其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0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4]。25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男70例,女55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7.5±6.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5±1.7);对照组男75例,女50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8.2±6.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3±1.6)。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Bayer Schering Pharma AG;400 mg/片;批号:国药准字:J20090132)400mg/250ml 静滴,1次/d,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肺腧脉冲微波治疗,使用MTC3脉冲式微波治疗仪(南昌高腾科技有限公司),取功率10~15W,用表面积为14cm大小的辐射器置于治疗部位,治疗时先以20cm×20cm大小的海绵垫置于辐射器与双肺腧穴皮肤之间,辐射患者背部双肺腧穴处,20min /次/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5] 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原菌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臨床症状、体征及病原菌检查出现明显好转,但并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原菌检查有所好转;④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6%,优于对照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TNF-α、IL-6、IL-l0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6及IL-l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FL)]
3 讨论
近几年临床用药表明,既往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逐渐产生耐药,而莫西沙星作为新一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非典型致病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已广泛应用于CAP的治疗,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抗菌谱广等优点[6-7],莫西沙星对CAP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具有快速杀菌能力及持久的“抗菌后效应”,半衰期长,组织穿透力好,在肺部、支气管黏膜和痰液中可达到很高的浓度,且高于血浆浓度,从而作为CAP的临床一线用药[8-10]。
脉冲微波能利用特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透入组织可达3~7cm。微波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11-12]。微波的热效应能使组织温度升高,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氧和营养物质更易交换,吞噬细胞更易穿过微血管壁,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非热效应可导致某些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或形态学改变,作用于支气管和肺,使肺部血液循环增强,有消炎、脱敏和抑菌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通气、排气功能,使血中氧合血红蛋白量及氧分压增高,促使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改善[11,13-15]。微波可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组织灌流改善,从而改善细胞的营养和代谢,有利于提高细胞的功能[15]。腧穴是人体经络系统在体表的反映点,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解表通络,宣肺止咳的功效[9]。有研究表明,微波照射肺腧穴,可作用于支气管、肺泡,可增加肺部血液循环,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改善[16]。本研究首次采用莫西沙星门诊输液联合肺腧穴微波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尝试从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角度,解释莫西沙星联合肺腧穴微波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及IL-l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为显著(P<0.05),表明莫西沙星门诊输液联合肺腧穴微波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降低TNF-α、IL-6及IL-l0炎症因子水平,通过杀灭病原菌及调节机体炎症因子等方面达到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
综上所述,莫西沙星联合中医微波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用量,提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微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4):131-132.
[2]王鹿杰,刘杜姣,陈伟,等. 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關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2(04):346-347.
[3]罗小梅,郭永红.微波治疗仪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6):545-546.
[4]Fujita J,Niki Y,Kadota J,et al. Clin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efficacies of sitafloxacin against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used by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ested cohort within a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J] . J InIect Chemother, 2013,19(3):472-479.
[5]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 :651-655.
[6]陆卫光,盛泽波,刘璇.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 17(7):1335-1336.
[7]林文宏,卢海燕,饶智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Meta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01-103.
[8]蒋荣芳,刘卫.微波联合体外震动排痰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7):3619-3620.
[9]朱文静,崔卫华,王少华,等.莫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5) :597-600.
[10]梁颖,米玉红,张永志,等.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2):112-115.
[11]郭小燕,潘江,张瑛,等.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 :2683 -2687.
[12]王媛媛,刘丽萍,操艺,等.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安徽医药,2012,16 (2) :226 -228.
[13]吴红芝,李晓辕,左孟华,等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 :2923-2924.
[14]凌琳.微波联合药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 26-27.
[15]陈玉波,钟静,曾静,等. 莫西沙星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比较[J]. 中国处方药,2014,12(01):16-17.
[16]陈会新,孔繁菊,刘淑艳,等.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301-1302.
莫西沙星注射液 篇11
关键词:莫西沙星,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 该疾病是因肺炎支原体所诱发的肺部、呼吸道急性炎症改变, 患者有刺激性咳嗽 (阵发性) 、发热等症状, 大多无明显肺部体征, 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近几年,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 支原体肺炎检出率大大提升, 患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为了改善患者病情, 必须选取合理的治疗方式。本研究主要分析莫西沙星在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价值,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 例病例进行研究, 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102 例支原体肺炎患者 (2013 年6 月至2015 年1 月) 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51 例, 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 男27 例, 女24 例, 年龄18~68 岁, 平均年龄 (25.2±7.5) 岁。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 男28 例, 女23 例, 年龄18~69 岁, 平均年龄 (25.2±7.4)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利用红霉素治疗。取红霉素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1.0 g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 为患者静脉滴注, 每天1 次。
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 (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治疗。推荐剂量0.4g, 每天1 次, 每次1 瓶。患者均接受1 个疗程的治疗后, 评估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肺部阴影X线消失时间、止咳时间。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治愈:患者经治疗3 d后, 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入院复查发现血沉正常,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显效:患者经治疗5 d后, 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入院复查发现血沉正常,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有效:患者在疗程内,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50 例患者治疗有效, 其中治愈35 例、显效8 例、有效7 例, 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有41 例患者治疗有效, 其中治愈19 例、显效9 例、有效13 例, 总有效率为80.3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经研究了解到, 观察组的肺部阴影X线消失时间、止咳时间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可经鼻部、口部分泌物于空气中传播, 诱发小流行、散发的呼吸道感染, 该疾病在青少年中非常常见, 近几年, 成人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该疾病好发于秋季与冬季。目前, 临床对支原体肺炎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视, 以往给予红霉素治疗, 能够取得一定疗效, 不过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支原体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 进入患者体内, 致其呼吸道受到损害, 对纤毛运动有很大影响, 可引发持续性咳嗽[3]。莫西沙星主要成分为盐酸莫西沙星, 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厌氧菌活性, 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安全性较高。莫西沙星的抗菌谱更广, 对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沙眼衣原体均有非常强大抗菌活性,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4]。
通过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经莫西沙星治疗后, 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肺部阴影X线消失时间、止咳时间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这表明莫西沙星的使用能够尽早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能够取得更确切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莫西沙星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尽早改善, 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效果稳定、见效快, 更加易于被患者所接受。该药物的使用有利于缩短患者病情改善时间, 临床用药安全性、可靠性显著, 能够被应用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刚, 封辰叶, 尹燕, 等.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 (2) :104-106.
[2]蒋在强.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3) :2590-2591.
[3]潘云虎, 季志宇, 陈艺坛, 等.莫西沙星治疗108例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2) :1875-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