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2024-06-09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精选10篇)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 (CoxA16) , 肠道病毒71型 (EV71) 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多由EV71感染引起, 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2009年4月—2009年7月, 我院共收治38例手足口病患儿,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 女12例;年龄6个月至6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出现斑丘疹。手部皮疹多在手心, 足部皮疹多在足底, 少数蔓延到膝部, 口腔黏膜疱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 少数患儿口唇、硬腭、咽及扁桃体处可见, 臀部皮疹多发生在肛周、骶尾部皮肤, 一般无疼痛及痒感, 预后不留痕迹, 低热或中等发热, 体温37.2 ℃~38.5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支持疗法, 效果好, 住院时间5 d~7 d, 3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传染病的护理不仅要做好临床护理, 而且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患儿入院后及时隔离, 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湿度适宜的肠道病房, 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 严格探视制度,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 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的患儿前后要消毒双手, 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作用1 min~3 min。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 可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可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搅匀放置作用120 min。

2.2 心理护理

勤于沟通, 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 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 爱护体贴患儿, 消除患儿的陌生感、恐惧感以及孤独感, 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哭闹, 以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便早日康复。

2.3 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保持清洁, 衣着要宽大、舒适、柔软, 床铺平整干燥, 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防止抓破皮疹, 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 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擦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清洁干燥。

2.4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不仅可以使病人保持口腔清洁、舒适, 而且能预防和治疗口腔炎症, 防止吸入性肺炎[2]。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已有溃疡者, 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患处, 也可涂鱼肝油或喷桂林西瓜霜, 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溃疡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手足口病主要以柯萨奇A16和EV71多见。而EV71感染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 柯萨奇A16还可并发心肌炎,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心率, 对发热的患儿要给予退热处理, 如冰敷、温水擦浴或者口服小儿退热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

2.6 合理饮食

给患儿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食物宜温凉, 无刺激性,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患儿, 要给予及时补液,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7 健康教育

宣传防病知识,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对玩具和餐具定期消毒,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机会。

参考文献

[1]于德欣.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消毒隔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3) :301.

[2]李华, 杜俊兰.口腔护理临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1B) :104-105.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2

【关键词】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10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46-01

在临床医学中,手足口病史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都能够完全治愈。但是,有些患儿较为严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给患儿的健康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容易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法,这样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1]。为了研究分析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现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44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4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患儿,其中共有25例男患儿,19例女患儿;年龄在2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1.02岁;观察组患儿中共有9例男患儿,13例女患儿;年龄在3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1.32岁;对照组中共有16例男患儿,6例女患儿;年龄在2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5±1.24岁。

1.2 方法

对照组2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进行针对性药物护理。观察组的22例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全方位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患儿在入院后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隔半个小时都要对患儿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糖等情况进行监测。(2)气管护理。对患儿实施气管护理,当患儿意识不清或血压过高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同期,稀释患儿的痰液,使通气顺畅,以防患儿干咳。(3)高热护理。当患儿在患病期出现高热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存在,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使患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

1.3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临床护理前后患儿无任何变化;有效:患儿的功能性衰竭以及持续高热情况得到减缓;显效:患儿功能性衰竭以及持续高热情况大幅度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采取全方位护理的22例观察组患儿,其中13例为显效,占本组临床总数的59.1%;8例为有效,占本组临床总数的36.4%;仅1例无效,占临床总数的4.5%。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5%。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22例对照组患儿,其中11例显效,占本组临床总数的50.0%;7例为有效,占本组临床总数的31.8%;4例为无效,占本组临床总数的18.2%。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容易危及到患儿的生命,致使患儿死亡,因此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注意,所以针对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工作就尤为重要。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在对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进行临床护理中除了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方法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以下内容:(1)因患儿年龄比较小,所以在临床护理和治疗过程中难免产生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加强心理护理,让患儿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便配合治疗,利于康复。(2)当患儿高热时,对患儿进行降温处理要严格控制时间,以保证患儿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2-3]。

此外,根据國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如,费世暖等的《126例手足口病护理体会》一文,其通过对126例患儿的临床护理研究,发现其中有4例患儿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情况,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方法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研究结果和本次研究基本一致。

本次通过对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临床研究效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采取全方位的临床护理方法其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其总有效率为81.8%。因此,在对患有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模式,能够使护理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将护理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确保了患儿的安全。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梅花. 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J]. 中外医疗,2014,16:159-160.

[2]张会雅. 1例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1,01:92.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7月共收住手足口病患儿3 137例, 为研究方便, 从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分析。其中, 男64例, 女36例, 年龄最小4个月, 最大11岁, 平均1岁半。临床表现以发热, 手、足、臀部皮肤见米粒大小的痘疹和疱疹, 口腔溃疡为特征;其中并发脑炎2例, 心肌炎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多半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心肝宝贝, 家长从多方面得知此病会使患儿夭折或致残, 由于缺乏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防范措施, 故产生焦虑、急躁与恐惧心理。此时, 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其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告诫他们消毒隔离常识, 入院时每人发给一张入院宣教及健康宣教单, 让他们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 消除紧张与不安, 积极配合医护观察病情。

2.2 一般护理

2.2.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或通过唾液中的飞沫传播[1], 一旦确诊, 立即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处理。病室定时开窗通风, 紫外线空气消毒早晚各1次, 患儿接触的物品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 被服、床单等按丙类传染病用物处理, 不宜浸泡的用物在阳光下曝晒2 h以上, 患儿的玩具等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 奶瓶有专用消毒柜, 患儿的大小便及呕吐物用20 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 h后倒掉。隔离时间至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 一般需要2周。

2.2.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被褥柔软, 衣着宽松, 经常更换, 防止抓破皮疹。疱疹破裂者, 局部可涂擦10%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2.2.3 口腔护理

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而致流涎、拒食、哭闹不安等, 应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继发感染。口腔有溃疡时可用锡类散或西瓜霜喷剂联合应用思密达1包加生理盐水及利多卡因配制成糊状局部外用, 每天4~5次, 效果更佳。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不喝水的患儿, 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2.2.4 饮食护理

宜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2]。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发热护理

每位患儿入院后即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的变化, 识别并报告异常体温及其早期表现, 如有手拭额头发热、面色发红、呼吸加快、肢端发凉等情况时应立即测试体温。体温超过38.5℃, 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 可用温水擦浴降低室内温度, 冰敷头部及大血管处, 不主张用乙醇擦浴。同时观察患儿面色、出汗等情况, 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及时测量体温变化并记录。嘱患儿多饮水, 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安抚患儿的情绪, 减少活动, 卧床休息。

3.2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精神状态的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呕吐、肢体抖动、嗜睡及肺内湿啰音等情况, 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做好急救准备。

4 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高效的治疗方法, 在积极应对治疗的同时, 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可缩短病情, 减少并发症。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及时隔离, 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 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的健康宣教工作, 对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 清洗脏衣物等, 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爱敏, 孙洪亮, 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 (8) :464-466.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4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重症手足口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45-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6月—7岁,我们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2.64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2.4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50例,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统计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统计学数据见下表。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例数患者家属的

满意度(%)平均住院

天数(天)平均住院

费用(元)健康知识掌

握情况(例)观察组509913.9±2.35582.849对照组508915.6±2.86012.3351.3临床护理路径制定观察组首先查阅大量文献,以循证的方式吸取先进的经验。其次结合科室的整体护理现状、人力资源、患儿疾病特点等因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设计的护理项目。主要有:高热护理,口腔护理,输液护理,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实施方法(1)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对入院的患儿护理查房后进行讨论评估。(2)根据临床路径护理内容确定护理措施,填写临床路径表格,记录患儿入院后临床路径护理全过程。(3)临床路径护理表格放在患儿护理病历中,并由临床路径护理小组人员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讲解,以便患儿家长了解护理目的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如果沿着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则在对应表内打“√”,否则用“×”表示。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并记录。出院时由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护理人员进行总结后填写护理质量评价表,记录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满意度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

2护理措施

2.1消毒隔离将患儿及时隔离,时间7—10d。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PICU病房内。紫外线循环消毒机定时消毒,4次/d,1h/次。对患儿的各种用具,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可接触到的物体表面,病区的床头柜,床架用500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通常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消毒。床单、被褥交洗衣房按丙类传染病进行清洗和消毒[1]。医务人员加强手卫生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2.2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手足口病的病程大致可分为5期:手足口出诊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功能衰竭期、恢复期[2]。重症患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情况。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3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根据病情及用药情况必要时进行双静脉通路输液,保证药物应用及时、准确。留置针保留72小时左右,输注药物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外渗及各种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2.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应注意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1-2小时叩背吸痰一次,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经常检查测量导管深度及导管固定情况,做好记录和交接,防止脱落。呼吸机管道72小时更换一次,湿化器内蒸馏水每天更换,温度35-37℃,湿度60%-70%。

2.5发热的护理小儿HFMD一般均有发热,低、中度发热仅需多喝温开水,如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洗)浴、冰枕降温等,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布洛芬口服液,萘普生、小儿退热栓等药物降,同时应酌情补充液体,加强体温监测,每隔4h测量体温一次,行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1次,了解降温效果。

2.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进餐前后采用口泰5ml漱口,金因肽0.1ml喷口腔溃烂面,3-4次/d,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3],预防细菌感染,对口腔局部疼痛者,可予250ml生理盐水加100mg利多卡因配成的溶液5ml涂患处。2-3次/d。

2.7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及性格特点,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经常巡视病房,态度亲切和蔼,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宣传手足口病防护知识、解释各种治疗护理及用药的目的、意义,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安抚家长的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治疗时应采取鼓励表扬法,保持患儿情绪稳定,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耐心给与解释,以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3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CPN)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用药、治疗、护理、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实施CPN明显缩短了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通过CPN帮助患儿及家属了解详细的治疗护理过程和时间安排,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促进了护患交流,使患儿家属能积极配合并监督医护工作,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改进,将使临床路径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获得更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S].2011

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94例, 年龄1~6岁学龄前儿童, 其中男93例, 女101例, 年平均3岁±6个月, 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6岁, 机械通气患者89例, 均依据手足口诊疗指南 (2010年版) 重型诊断标准:神经系统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震颤,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走路不稳) ;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咳嗽、咳白色、粉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循环系统 (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 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降低) 等。治疗:①应用甘露醇、呋塞米降颅压;②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③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使用正压通气。

2护理

2.1 严格的消毒隔离

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对患儿的各种用具, 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 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 (门把手、床栏、桌面等) ;患者衣服、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 min或用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 min消毒。对于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 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置。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

2.2 神经系统护理

监测体温:体温40℃时, 每30 min测量1次, 以便及时降温, 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 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采用室内通风, 用空调或放置冰块的方法, 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 使用冰枕、冰帽、冰袋放置于颈、腋、腹股沟等处, 用温水擦浴, 4℃生理盐水灌肠或口服小儿退热剂, 多饮水, 补充水分, 对出汗的患儿应及时擦干, 及时更换尿布及衣服。若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观察患儿有无惊颤、肢体震颤、头痛、呕吐等。对于呕吐病意识不清的患儿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2.3 呼吸道护理

观察患儿呼吸节律、频率、有无呼吸困难、痰液颜色、形状及量, 多听诊双肺呼吸音,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突然增多变稀薄提示出现肺水肿, 及时报告医生, 机械通气患儿在肺水肿及肺出血期减少吸痰刺激, 使用密闭吸痰管。每日更换气管导管胶布观察导管插入深度及鼻腔受压状况, 每4小时对气管导管气囊放气。定时检测动脉血气, 平衡机体内环境。

2.4 循环系统护理

重症患者持续检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 调节液体速度保证机体血容量。血压不稳定时减少翻身刺激, 血压低时采取中凹卧位, 四肢末梢给予保暖套保暖, 心率过快患儿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减少心肌耗氧量。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及时纠正水电质紊乱, 定时检测尿比重、尿钠、监测血生化。

2.5 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做好口腔护理,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涂抹口腔, 应用鱼肝油或涂鱼肝油, 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2]。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平整, 剪短患儿的指、趾甲, 穿长衣袖、长裤将手脚包住; 对破溃处及时涂甲紫药液, 进行各种注射或贴胶布时要避开皮损处[3];及时清理大小便, 臀部皮疹或疱疹有破溃局部给予抗生素药膏涂抹。

参考文献

[1]杨智宏, 朱启铭, 李秀珠, 等.2002年上海手足口病例中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652.

[2]许艳华.8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7) :917.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6

手足口病以柯萨奇病毒A16 (CoxA16) 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 最常见[1], 好发于婴幼儿, 2岁~4岁发病率最高, 经治疗后1周内可痊愈, 部分患儿可出现急性心肌炎、脑膜炎、无菌性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迟缓性瘫痪等并发症[2], 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加强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现将我科2010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2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3], 其中男17例, 女6例;年龄9个月至4岁;明显皮疹12例, 主要分布于双手掌、臀部、足底, 为红色丘疹, 11例口腔黏膜充血, 唇周小水疱, 其中有3例手足红色斑丘疹仅持续3 h~4 h自行消退, 2例患儿易惊伴肢体抖动, 恶心、呕吐3例;X线检查23例患儿均有肺部纹理增粗。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将患儿安置在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的单间治疗和护理, 医务人员及探视亲属进入患儿病房前均用手消液消毒双手后才能接触患儿, 无陪护, 每天探视1次, 严格控制探视人数, 每次2人。探视时更换专用探视衣、鞋, 戴一次性口罩, 离开病房用茂康碘消毒双手。探视衣每隔2 d更换1次, 病房通风每天2次, 第1次晨间护理后, 第2次为探视时间后, 每次通风30 min。床头柜、桌面、椅、门把手及能接触到的表面、地面, 用含0.5%有效氯消加净擦拭, 每天2次, 患儿餐具于每天最后一餐后用含0.5%有效氯消加净浸泡30 min清水冲洗后晾干待用[4,5,6]。护理完一例患儿消毒双手后再护理下一例。排泄物经处理弃入厕所, 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用专用塑料袋封口后由医院统一处理。

2.2 人工气道管理

气管导管选择3.5号~4.5号, 导管固定松紧度以伸入一小指为宜, 专人护理, 每班检查鼻导管外露长度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痰液在导管内可见时给予吸痰, 定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每隔2 h气囊放气1次, 持续时间30 min, 充气量为1.5 mL~2.0 mL。23例患儿无一例在放气期间意外拔管。为保证患儿耐受气管导管、安全接受治疗, 应用力月西和芬太尼时应根据镇静评分调节镇静药泵速, 镇静过深影响病情观察, 过浅容易发生意外拔管。

2.3 鼻饲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每餐鼻饲前常规检查胃管深度, 检查有无堵塞或潴留液, 如潴留液超过40 mL~80 mL暂停鼻饲1次。鼻饲后30 min观察有无反流、恶心。

2.3.2 营养液的配制

由营养食堂统一配送, 营养液成分有:短肽5 g、整蛋白10 g、匀浆5 g、谷氨酰胺3g~5 g, 每天6餐, 每次80 mL~150 mL, 逐渐增量。

2.4 体温监测

采用玻璃管汞温度计每隔2 h监测体温1次, 同时测量腋温与肛温, 以便判断病情。23例患儿中5例无发热, 15例低热, 3例中高热, 其中1例监护治疗达10 d。低热给予继续观察, 中高热给予温水擦浴或宽松衣被, 如温度无改变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鼻饲。

2.5 拔管护理

先停镇静药再后停呼吸机, 6 h~12 h待患儿完全清醒再次评估气道通畅情况。拔管前30 min, 用地塞米松0.2 mg/kg静脉注射后, 给予酌情拔管并注意备好再次插管物品, 然后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雾化, 拔管前后各停喂1餐。

3 小结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加强消毒隔离, 避免交叉尤为重要, 在疾病流行期间增加人力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是预防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人工气道建立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控制通气及有效的气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志宏, 朱启镕, 李秀珠, 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71型和科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

[2]王辉李新华.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异常68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06年, 46 (25) :85-86.

[3]王侠生, 廖康煌,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514.

[4]谢小建, 崔燕萍, 于燕波.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5B) :1285-1286.

[5]黄玉华, 刘丽华.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3B) :693.

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91例患儿中男49例, 女42例, 年龄6个月~6岁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口腔黏膜病变。4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发热持续1~5d, 均有皮疹, 发生部位主要为手、足、口部, 伴有臀部皮疹者15例, 5例伴有无菌性脑膜炎其中1例伴有抽搐, 2例伴有肺炎。73例伴有口腔黏膜病变, 表现为口腔黏膜及咽峡部充血、小水泡、溃疡、饮食受限。

2 护理

2.1 加强消毒隔离

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和健康带菌者,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途径传播。

2.1.1 病房环境

入院后将患儿及时隔离, 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隔离病房。病室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每天2次每次2h。

2.1.2 地面

患儿房间、走廊、污物间、洗手间等地面, 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湿拖地面, 2次/d。

2.1.3 物品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可接触的物品表面, 如病区的床头柜、床栏架、玩具等。

小件物品可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5min, 然后用水冲洗2次/d根据病区患儿的数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 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方法为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清水冲净擦干备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 如一次性压舌板等。诊疗、护理患儿过程中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 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2.1.4 患儿管理

患儿皮肤可出现多发甚至泛发的炎性丘疹、疱疹, 加上出汗刺激, 皮疹可因患儿搔抓而继发感染;而且抓破疱疹, 疱浆渗出会引起病毒的传播。因此, 应每晚给患儿沐浴, 剪短指甲, 进行各种注射或贴胶布时要避开皮损处[1]。患儿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 导致引起剧烈疼痛而影响食欲, 在加上发热导致唾液分泌减少, 口腔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每天要落实患儿的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对于危重患儿, 放置在单独的病室, 采取专人护理。医疗器械、设备专人专用。

2.1.5 被服的管理

患儿的被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放置专用污衣袋内, 并做好标识, 再送至洗衣房进行消毒清洗。

2.1.6 排泄物的管理

因三明市第二医院设有污水处理系统, 患儿的粪便可以直接经厕所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2.1.7 非医务人员的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2.1.8 医疗废物的管理

使用后的医疗废物置入专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内、封口。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 以防止医务人员、伤员及家属被锐利器具伤害。医疗废物集中放置, 标志清楚、醒目, 并有防污染扩散和人群接触的措施。

2.1.9 手卫生

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手卫生规范执行。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 均要认真洗手, 尤其是给患儿换尿布、处理粪便, 或直接接触患儿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险操作后;看护人在接触患儿前、替患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世界患者安全联盟提出的安全口号是“清洁卫生更安全”。因此洗手是降低感染做好自我防护最简单和最总要的方法[2]。

2.2 发热的护理

一般手足口病患儿均有发热, 也有不发热者, 发热期间, 护士加强体温检测, 对体温<38.5℃的患儿, 可采用冰敷、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38.5℃的患儿, 物理降温同时可遵医嘱用退热药, 以防高热惊厥。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 低热患儿可酌情减少活动。退热期出汗后腰及时更换衣服, 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受凉。

2.3 饮食及口腔护理

手足口病的患儿由于发热导致的食欲下降和口腔疼痛而拒食, 水分和营养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尤其是在夏季, 容易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必须加强口腔护理。适当补充水及营养, 有脱水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失衡。指导家长多给孩子饮水, 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食物。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饭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花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以免感染, 并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 或涂金霉素、鱼肝油, 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4 皮疹护理

皮疹及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 患儿应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时勿搔抓, 必要时包裹双手, 以防皮肤破损, 引起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 应及时清理其大小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 经常更换柔软舒适宽大的衣服, 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无渣屑。温水沐浴, 禁用肥皂、沐浴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 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 待有疱疹形成或者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同时向患儿和家属讲解皮肤自护方法的皮肤破裂的危险因素。

2.5 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是突发性传染病, 容易引发社会恐慌, 造成心理恐惧, 因此我们及时组织家属陪护, 进行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疏导, 努力消除恐慌。告知此病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鼓励配合参加到治疗护理过程中, 如皮肤护理、手部卫生、消毒隔离的实施等。增加陪护责任意识和积极性。患儿处于陌生环境中, 又由于陪护受到限制, 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 患儿容易产生恐惧、焦躁, 或哭闹不止, 护理过程中以温和的态度, 爱护体贴患儿, 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在耐心讲解各项操作目的、方法的同时经常鼓励表扬, 比如说:“你是最勇敢的宝宝!”、“你真乖!”等。对于年龄小的患儿要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多与其接触, 消除陌生感。告知患儿家长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但由于传染性强、传播快, 主要由粪-口途径和接触传播传染, 潜伏期2~10d, 平均3~5d[3]。普通病例病程7~10d, 重症病例病程较长2周以上。每年7月份发病率最高, 使家长对病有一定的认识。应该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应洗手, 玩具、餐具要定时消毒。本病流行时, 应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一旦确诊, 嘱家长2周内勿送患儿上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 以免造成暴发流行, 应引起重视。

2.6 严密观察病情

本病发展迅速, 患儿语言沟通困难,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给予心电监护, 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 3岁以上患儿检测血压变化。体温37.5~38.5℃的患儿, 可给予散热, 多喝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患儿持续高热、心率快、呕吐、精神萎靡或嗜睡等, 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过程中发现患儿易惊或嗜睡, 精神差, 呕吐, 气急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加强巡视, 并做好抢救准备。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6岁以下婴幼儿间的一种热性疾病, 主要流行区域为人群集中的场所, 如托儿机构、小学等。此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科萨奇病毒A16 (CA16) 及肠道埃可病毒71型 (EV71) 。本病感染性强, 全年均可发送, 多见于3~10月, 而以4~7月为流行高峰。在流行期间, 家长应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到饭前, 便后洗手, 玩具、餐具、衣物要定期消毒。注意孩子营养, 避免过度疲劳, 致抵抗力下降。患儿有高热、头痛、哭闹不安时应及时就诊。在护理上, 做好消毒隔离, 进行有效的口腔皮肤、心理等护理, 加强健康宣教, 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充分意识到对患者及家属施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4]。加强病情监测, 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早期干预, 可有效防止或降低并发症的发送及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兰.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 (9) :838.

[2]李晓英, 任爱民, 吴捷.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环节管理[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 2008, 18 (5) :681-683.

[3]卫生部2010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 男70例, 女50例;年龄9个月~8岁。观察患儿均出现皮疹, 其中65例患儿表现有发热症状 (低热34例, 中等热25例, 高热6例) , 口腔黏膜病变118例。

1.2 治疗方法

65例发热患儿, 观察有明显的咽喉充血肿痛, 颈部淋巴结以及扁桃体肿大、厌食、精神差, 给予患儿抗感染、抗病毒、补液支持治疗。皮肤丘疱疹患者, 采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抹在患处, 并使用双料喉风散涂抹到口腔中的水疱、溃疡处。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护理

做好早期病情的监测工作, 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 并做好早隔离、早治疗。将患儿放置于空气流通处, 并控制病房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 病房收治的患儿要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医护人员在对不同患儿实施护理时, 首先应做好双手的消毒工作, 防止患儿出现交叉感染。患儿的粪便、呕吐物以及用具等均应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进行消毒处理。患儿以及与患儿密切接触者要隔离7 d~10 d, 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皮疹基本消退, 水疱结痴脱落后, 才能脱离隔离。出院患儿的床单位需先采用紫外线照射1 h, 之后使用0.2%含氯消毒剂实施消毒处理后, 才可收治下一位患儿[2]。

2.2 心理护理

患儿病发后被送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在加上受到疼痛的刺激, 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害怕。医护人员应注意采用亲切、温和的态度安慰鼓励患儿, 也可通过在病房播放一些动画片, 或墙壁张贴画片, 让患儿心情放松, 可有效消除恐惧心理。在治疗过程中, 通过眼神或动作抚摸患儿, 有利于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以及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3]。

2.3 发热以及皮肤护理

针对低热患者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可让患者多喝水, 体温持续高于38.5℃, 可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 可有效防止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皮肤护理:首先应做好床单的清洁整理, 保持床单的干燥, 可让患儿穿着棉质、宽松、舒服的衣服。定期对患儿的指甲进行修整, 防止其随意乱抓皮肤皮疹处, 被抓破而导致感染出现[4]。

2.4 饮食护理以及口腔护理

控制患儿饮食, 叮嘱患儿家长高蛋白、高热量、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注意食物温度不要太高, 以温凉最佳。定期做好患儿的口腔清洁工作, 可有效防止患儿出现继发性感染。每次进餐前可先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 有口腔溃疡者可在患处喷涂双料喉风散, 有利于患儿伤口的早日愈合[3]。

2.5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注意患儿的体温以及意识变化情况, 若患儿出现持续的心率加快、高热、呕吐、精神萎靡或嗜睡症状, 应考虑患儿可能会出现心肌炎或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针对上述情况, 要加强巡视, 并及时采取措施抢救。

2.6 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

肠道病毒Cox A16而导致的手足口病, 一般预后效果较好, 较少并发其他脏器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受损。但E71型所导致的手足口病不仅会并发皮肤黏膜疹, 还可能会并发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病毒性脑炎、小儿麻痹症、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以及流行性腹泻等。在护理实施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脉搏异常、气急、胸闷、呕吐、恶心、头痛等情况, 若有异常发生, 要及时告知医生, 辅助医生进行心电图、腰穿、X线检查等, 便于早期确诊患儿疾病, 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5]。

2.7 健康宣教

加强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该疾病为一种常见的婴幼儿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 主要是由消化道进行传播。因此, 应做好婴幼儿家属的卫生宣教工作, 并在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注意婴幼儿的餐具以及玩具要定期进行消毒, 一旦患儿确诊疾病, 应叮嘱患儿家属14 d禁止让患儿到公共场所, 防止病情传播恶化。未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 家属有必要对其进行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对于家中或幼儿园易感患儿可叮嘱服用抗病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等, 预防感染发生。

3 结果

103例患儿接受为期3 d~5 d的治疗后, 观察患儿的体温明显下降, 且恢复到正常值。皮肤丘疹消失, 溃疡处愈合, 精神状况明显改善, 且患者可正常饮食, 治疗7 d痊愈。16例患儿治疗10 d后痊愈, 1例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死亡。

4 小结

本文中, 120例患儿接受治疗护理后, 103例在治疗后7 d内治愈, 16例在治疗后10 d治愈, 仅1例因并发恶性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由此可见, 因考虑到手足口病为一年四季多发性疾病, 且春夏季最为多发,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极易导致社区以及托儿所等处集中发作, 也可在多个小儿家庭中发生。因此早期确诊, 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成功治疗患儿疾病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贾勇, 颜雯雯, 郭欣, 等.资阳市617例手足口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 12 (11) :1588-1589.

[2]王文建, 向葵, 李晓楠, 等.小儿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特征[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4, 32 (6) :372-374.

[3]耿蓉娜, 温婵.2010—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 (9) :1689-1690.

[4]石平, 杨璐瑛, 钱燕华, 等.2010—2012年无锡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 (6) :577-579.

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诊疗 篇9

【摘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一旦发展为重症,短期内能迅速发展为神经源肺水肿?循环衰竭,各种救治措施无效,常常在短期内死亡,使得医务人员措手不及,有时家长难以理解,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阻止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阻断神经源肺水肿?循环衰竭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治疗与转归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2008年4月份以来,我省流行手足口病,已证实重症或重症高危病例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现将我院2011年5月至6月收治的HFMD18例重症高危患儿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案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8例重症高危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高危标准?其中男13例,女5例,病程为7~14d?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9岁,其中發病年龄≤3岁的12例,占66.66%,3岁~7岁6例,占33.33%?7岁以上1例,占5.55%?

二?重症高危标准

符合手足口病或疱疹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如有以下表现者视为重症高危病例:

(1)年龄小于3岁,体温39℃以上,发热3天以上;

(2)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如:肢体无力或肢体抖动?嗜睡或抽搐?头痛?频繁呕吐;

(3)心率增快或减慢?高血压或低血压?面色苍白?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5)血WBC>17.5×109/L,嗜中性粒细胞所占60%以上;

(6)高血糖?

三?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临床表现

发热18例,体温在37.6℃~38.5℃2例,38.6℃~39℃7例,>39℃9例;热程5~7天?手?足均见皮疹18例,分布于手足远端?手背?指间?甲周?足跟边缘?手掌及足跖,初为红色粟粒样斑丘疹,迅速转为疱疹,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如绿豆大小,数量不等,至少数十枚,不痒,愈后无色素沉着,亦不留痂?脱屑?发热与皮疹的关系:5例先发热,间隔1~2天出皮疹;6例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7例是先发热,皮疹大多间隔2~3天出现?有口腔粘膜疹18例,分布于舌?颊粘膜?硬腭?软腭?齿龈?口唇及扁桃体,迅速破溃成白色浅溃疡,局部淋巴结不肿大?伴臀部皮疹10例,为粟粒大小红色斑丘疹?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10例,循环系统受累为主5例,呼吸系统受累为主3例?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18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占61.11%?血糖检查18例,升高5例,占27.73%?心电图检查15例,有改变者10例,占66.67%,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等?胸片检查14例:双肺纹理增粗8例,炎性改变2例,肺水肿1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查14例,升高10例,占71.42%?头颅磁共振11例,5例异常,占45.45%?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的3例,柯萨奇病毒阳性1例?

五?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儿均在监护条件下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处理,同时采取加强治疗,包括:

(1)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总量2g/kg,分2天给予?

(2)大剂量甲强龙冲击疗法,20~30mg/kg.d,连用3天;同时加用西咪替丁5mg/kg.d至到停用甲强龙后3天以保护胃粘膜,防发生应激性溃疡?

(3)20%甘露醇1~2g/kg.次,20~30min静脉推注,q4h~q6h~q8h给药?必要时加用白蛋白?速尿?

(4)呼吸支持:及时行器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加强治疗实施的侧重点不同:

(1)当患儿有精神差?头痛?呕吐?肢体无力?肢体抖动或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者,采取快脱慢补的治疗方案:

①保持病人镇静?吸氧,限制液体人量?

②及早?快速?大剂量的给予20%甘露醇迅速降低颅内压,中枢损害严重者可输注白蛋白,半小时后给予速尿,以快速降低颅内压,保持患儿呈轻度脱水状态?

(2)如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循环系统受累为主者采用快补慢脱,扩容最好选用丙中球蛋白?血浆?白蛋白等,以迅速纠正循环障碍;在补足有效循环血量后,酌情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

(3)当患儿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为主,应及时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此时要注意:

①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吸痰;

②可给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以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稀释痰液;

③对呼吸机适当的进行初调?

本组治愈15例,好转2例,死亡1例?死亡患儿因院外延误,入院时已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肺水肿?

讨论

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少数高危患儿,一旦发展为重症,短期内能迅速发展为神经源肺水肿?循环衰竭,各种救治措施无效,常常在短期内死亡,使得医务人员措手不及,有时家长难以理解,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处于尴尬的境地?同时在治疗重症高危患儿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要重点监护:病人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心律?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

(2)当患儿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采取慢补快脱的治疗措施? (3)当患儿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时,宜采取快补慢脱,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障碍?

(4)免疫球蛋白曾在1998年我国台湾和2000年澳大利亚的EV71流行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证实丙球对EV71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在补充血容量后,如仍有四肢末端循环不良,血压不稳定,可酌情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本组病例在病程较早时期使用效果较好,对晚期病人疗效不佳,可能为患儿的血管麻痹对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降低有关,其经验有待于探索?

(5)当患儿呼吸功能障碍,应及早行气管插管,给予正压机械通气?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多数为轻症,可自愈,仅极少数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谢靖婧,胡毅文,等.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09,16:142-144.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68例, 男125例, 女243例, 年龄6个月~12岁, 其中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的重症患儿12例。重症患儿病毒学检测均为肠道病毒71型。经积极的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均治愈出院, 无后遗症发生。

2 临床观察及护理

2.1 病情观察

(1) 手足口病多发于婴幼儿, 部分患儿无法自己表达疾病的真实性, 而手足口病并发暴发性心肌炎, 通常无任何先兆和体征, 来势凶猛[3]。因此,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耐心、细致的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2) 重症患儿应置于重症病房, 专人护理, 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同时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呕吐、抽搐等, 并做好护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工作。

2.2 用药护理

小儿用药易出现副作用, 需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配制药液时要细心, 做好查对, 保证准确、及时的用药, 输液速度严格按要求调节, 必要时给予泵控输液。

2.3 发热的护理

加强体温监测, 低热无需特殊处理, 给予多饮温开水。如体温高于38.5℃, 可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加强巡视, 观察降温效果, 如患儿出汗多, 要及时擦干汗液, 并补充营养和水份。

2.4 疱疹的护理

儿童皮肤的丘疹、疱疹往往呈离心分布 (手、足、肛周) , 皮疹在手部较多, 部分可有水疱, 患儿衣着宽松、柔软, 床铺平整、于燥。修剪串儿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以防抓伤皮疹引起感染。应剪短指甲, 防止用手抓破疱疹, 尽量穿长袖衣裤, 将手脚包住;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 更换柔软、舒适、宽大的棉质衣服,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物理降温时动作轻柔, 防止擦破疱疹;臀部有疱疹时, 应随时清理息儿大小便, 用棉质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溃者局部涂阿昔洛韦软膏或炉甘石洗剂。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及皮肤护理方法。

2.5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口腔疱疹严重致疼痛拒绝进食的患儿, 用0.2%冰硼散涂抹患处, 予以静脉补充营养。患儿所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用后煮沸消毒, 防止继发感染。

2.5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按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病房注意开窗通风, 温度适宜, 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 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和湿拖地板两次。加强床边隔离, 限制陪护, 减少人员出入, 勿互串病房。护理不同的患儿前, 要消毒双手。对患儿的各种用具, 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 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2.6 心理指导

多数患儿是从下一级医院转院上来, 由于在当地医院有死亡病例的发生, 因而家长恐惧、心理压力极大, 对手足口病缺乏了解, 急切想了解本病的更多知识。我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明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传播方式、治疗方案和预后。增强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2.7 出院指导

宣传防病知识,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空气新鲜, 玩具、餐具要经常消毒, 勤晒被褥。注意营养, 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 小结

手足口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 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健康宣教是控制疫情的关键。积极的治疗和细心的观察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防止后遗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智宏.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651.

[2]赵香枝, 伍平, 冼建妹等.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 2009, 8 (7) :2049-2050.

上一篇:ASP网站设计安全性分析下一篇:免、抵、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