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镇中心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共10篇)
商家镇中心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 篇1
商家镇中心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EV71)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为了确保全校师生安全,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商家镇中心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学校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开展我校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EV71)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EV71)不在学校内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经常对教室、食堂、厕所进行消毒,保持教室通风;认真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追查及登记制度,记录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
三、工作要求
1、强化培训,大力宣传。学校请商家镇卫生院的防控人员对学校业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控常识培训,增强教师对手足口病的初步诊断能力和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学生向家长作进一步的宣传,共同做好学生的疾病防控工作,培养“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卫生习惯。近期,学生、幼儿尽量避免去人群集聚的公共场所。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手足口病(EV71)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学校建立晨检、因病缺勤追查及登记制度,重点检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的患儿。检查时一个不遗漏,认真做到“一看、二问、三测、四访、五记”,对缺课学生,做好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3、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各校要立即成立预防手足口病(EV71)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学校抓好校园内环境卫生、食堂卫生和个人卫生,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内通风换气;各校要督促学生经常换洗衣物、被褥、玩具、学具、毛巾等日常用品。
若手足口病疑似病例一旦被卫生部门确认,学校立即停课隔离,并立即对教室、桌椅及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坚持晨检,按时报告。从4月1日起,实行晨检、因病缺勤追查和零报告制度,学校要明确专人负责报告。报告时间为每天上午8:20,报告晨检、因病缺勤追查情况,商家镇中心小学电话:5430881、***。
6、明确职责,严肃追究。班主任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是晨检、因病缺勤追查的具体负责人。从4月1日起,学校建立“学校、年级组、班级”三级防控网络,将对全校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对工作松懈、措施不力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对出现疫情未及时上报和未采取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四、应急管理
(一)健全机构
成立商家镇中心小学手足口病(EV71)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手足口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雷 副组长:郑金凤
成员:刘建华、解淑荣、孟祥云、王晓燕
(二)工作职责
1、加强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疫情监测。
2、负责上情下达及下情上传,确保政令畅通。
3、及时向政府、教育局、卫生部门报告学校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情况。
4、疫情发生时,负责加强与卫生院、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协调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流行疫情的初步调查、相关校舍的卫生消毒及实施救助等。
商家镇中心小学
二00九年三月三十日
大塘中心小学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2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我校及时召开了会议,经讨论研究决定,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学校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我校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积极配合鹤山卫生院迅速、及时、积极开展我校防控手足口病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护卫生运动,动员全校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经常对教室、宿舍、厕所进行消毒,并保持教室等场所通风。认真落实晨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记录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者,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者所在教室、宿舍,所用桌椅、床铺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如遇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余干县人民政府和县卫生院。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学校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实行每天零报告制度,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我校手足口病应急处理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吴清平
副组长:吴海晏 吴金兰 陈立上 王俊华
成 员:胡国定 吴素强 吴小波 吴行辉 李一平吴求成 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校园手足口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2、出现安全紧急情况时,负责指挥、协调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安排人员开展相关的预防或实施救助工作。
4、根据情况及时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5、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掌握全校每日信息并指导工作。
商家镇中心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 篇3
江苏省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试行)总则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肺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1 目的和依据
为指导、规范和加强全省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我省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能及时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救治和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严重损害且达到本预案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
— 1 — 准的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1.3 工作原则
1.3.1 预防为主。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各地要大力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全社会防治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迅速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
1.3.2 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将手足口病的预防、检测、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实行依法管理。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
1.3.3 分级负责。根据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例数、流行范围、扩散趋势和危害程度,对疫情实行分级管理,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分别由相对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启动应急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1.3.4 加强合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与教育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强化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消毒等防控工作,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手足口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发生与传播。要加强与宣传、公安、检疫、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沟通,合力做好疫情发布、控制等相关工作。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卫生行政部门
省内一旦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就命令。根据疫情等级,省及疫情发生地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建议同级人民政府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要迅速成立防控工作指挥小组。其职责是: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指挥、协调辖区内的防控工作;根据疫情控制工作的需要,组织实施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做
— 2 — 好手足口病防控的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和其他保障工作。
省卫生厅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挥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厅办公室、疾控处、医政处、应急办、监督处、农卫处、社妇处、中医医政科教处、爱卫办等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指挥小组成员。
2.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做好辖区内疫情的收集、监测、报告、分析和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疫情信息,分析疫情趋势,提出防控工作的对策建议;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实验室检测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2.3 医疗机构
按照手足口病医疗救治的要求,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医疗救治的各项应急准备;及时收治手足口病患者,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组建医疗救治应急专业队伍,必要时支持其他地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协助做好疫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等工作。
2.4 卫生监督机构
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监督检查疾控、医疗机构做好疫情报告、预检分诊、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依法加大对食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力度;加强对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疫情分级
根据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例数、流行范围、扩散趋势和危害程度,结合当前防控工作需要,将手足口病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疫情(Ⅰ级)、重大疫情(Ⅱ级)、较大疫情(Ⅲ级)和一般疫情(Ⅳ级)四级。
3.1 特别重大疫情(Ⅰ级)
— 3 — 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确定。3.2 重大疫情(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为重大疫情(Ⅱ级):
(1)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500例以上;
(2)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周内出现5例以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3)省内有2个以上省辖市出现手足口病较大疫情(Ⅲ级)。3.3 较大疫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为较大疫情(Ⅲ级):
(1)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200例以上;
(2)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周内出现3例以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3)1个省辖市内有2个以上县(市、区)出现手足口病一般疫情(Ⅳ级)。
3.4 一般疫情(Ⅳ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一般疫情(Ⅳ级):
(1)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100例以上;
(2)出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4 监测、预警与报告 4.1 监测
— 4 — 4.1.1 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手足口病监测网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全省手足口病监测技术方案》,并指导各地实施。各地则按照《全省手足口病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
4.1.2 设置监测点。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科学设置手足口病的监测点医院(按疫情发生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各监测点医院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在重点地区和高发季节,要加大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力度和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
其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2 预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手足口病监测等有关信息,分析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特点及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3 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规定的病例定义进行病例的诊断。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的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并注明类别、型别,同时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局部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或暴发,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在2小时内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 5 —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原则
当辖区内手足口病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由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重大疫情(Ⅱ级)、较大疫情(Ⅲ级)和一般疫情(Ⅳ级)的应急处置工作,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5.2 应急响应措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同时通过加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5.2.1 加强病例的科学诊治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和我厅下发的相关诊疗指南和诊治方案,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注意鉴别诊断,科学诊断手足口病,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严格执行留观指征和住院指征,认真落实转诊制度、定点收治制度、病例筛选制度和分类救治原则,及早发现和救治危重并发症患者,防止出现死亡病例。对住院手足口病患者要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提高诊治水平,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5.2.2 严格疫情信息报告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病例要按照丙类传染病的管理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并保证审核的及时性。要保证每日上网浏览的次数,及时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审查、查重等订正工作,查重条件可按姓名、性别、现住址、病种及其它项目认真审核,保证网络直报数据的质量。
— 6 — 5.2.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应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在病例个案调查时,要详细了解一般情况、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监测结果、危险因素等情况。调查的同时,要对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病例分布特点,时间、空间聚集性,病例就诊医院变化情况,病例就诊间隔的变化情况,发病趋势等。
要对聚集性病例和托幼机构首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逐一登记,并进行流调和密切观察。
5.2.4 规范标本采集检测
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省疾控中心要组织开展对手足口病病例的实验室监测。发生本病流行时省疾控中心每周至少采集5~10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如有重症病例,应尽量对所有重症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如有暴发疫情应采集部分病例的咽拭子、双份大便、双份血清和水疱液标本进行病原检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可采集脑脊液标本。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填写个案调查表。各种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等有关要求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5.2.5 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他常见病混合就诊,避免医源性感染。对危重病例按照《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要求,组织专家全力救治。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对于传染源要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
— 7 — 进行隔离,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对患者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医院内感染。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3)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疫点、疫区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和消毒处理,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盛排泄物的容器以及污染的场所等用含氯消毒剂、生石灰进行消毒;使用杀虫剂等方法杀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4)切实强化托幼机构和学校防控措施。在手足口病流行时,托幼机构要落实晨检制度,并对缺课者进行登记。教室和校舍等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制度,对玩具、用具等物品每日进行清洗消毒。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根据卫生部规定,凡托幼机构1周内在同1个班级发生2例以上(含2例)手足口病例,或出现1例重症/死亡病例时,应视托幼机构具体情况采取部分关闭或全部关闭2~3周,以防疫情扩散。
(5)完善各项诊疗纪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要详细、认真,尤其要详细登记患者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等,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 8 —(6)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开展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宣传,告诫家长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要与患病儿童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经常洗手,特别是托幼机构课间要对儿童的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全社会卫生防病意识和水平。
(7)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各地要加强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餐饮业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格原料采购,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无凉菜间的餐饮单位不得制作凉菜。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保证洗刷消毒设施正常运转,确保餐具等公共用具的消毒效果。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制水工艺制水,加强饮水消毒,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单位要严格执行《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同时加强水质的监测。桶装水生产企业要加强日常性管理和水质监测。
督促疾控、医疗机构做好疫情报告和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对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应急响应终止及事后评估 6.1 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坚持“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疫情发生地区最后一例病例治愈后,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7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区终末消毒合格,由启动应急响应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
— 9 — 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6.2 事后评估
疫情处置结束后,负责应急处置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疫情处置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疫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等,评估报告应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疫情发布与通报
按照“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原则和《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规定,经卫生部授权,省卫生行政部门在省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及时向社会发布我省的手足口病疫情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同时配合省宣传主管部门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保障措施 8.1 技术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要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治、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手足口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演练。
8.2 人员保障
8.2.1 成立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其主要职责是:
(1)了解掌握国内外卫生应急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对培训计划、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应急预案进行技术评估;
(2)对手足口病疫情进行评估,预测其发生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
— 10 — 止应急响应的建议;
(3)对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和防控措施进行技术指导、培训、调整和评估。
(4)参与手足口病疫情的事后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8.2.2 组建手足口病防治应急专业队伍。其主要职责是:
(1)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消杀、样本采集、健康教育等工作;(2)参与并指导手足口病患者的医疗救治、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3)监督指导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8.2.3 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防治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采样、检测、监测、消毒和健康教育等疫情处置水平,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诊疗技术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隔离消毒等知识的培训,使临床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尽快熟悉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3 物资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应对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各类物资储备(包括诊断试剂、治疗药物、消杀药械,检测检验设备等)。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时,应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用应急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应得到及时补充,以确保应急所需。
8.4 经费保障
有关部门要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向政府争取,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消杀检测、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等应急处置的各项经费。
— 11 — 9 附则
本预案由省卫生厅组织制订,根据全省手足口病疫情形势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并按规定公布。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4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5
疫情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控制高致病手足口病疫情对人的危害,保障我县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渠县防治突发人手足口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群防群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依法规范;快速反应,协调应对的原则,及时处置突发人手足口病疫情,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切实维护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发生人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发生(发现)疑似人手足口病疫情,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
五、医院突发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小组 组
长:李 健 副组长:赵明才
成员:杨
明、张小军、王小渠、符远谋、王
蕾、蒋青山
职责
(1)组织、指挥和协调突发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工作;(2)负责疫情应急处置及时上报重大事项的决策;(3)处理其它有关事项。应急小组下设机构
1、应急指挥办公室
应急指挥办公室由院感科,院各科室相关负责人具体负责。
组
长:李 健
副组长:赵明才
成员:杨
明、张小军、王小渠、符远谋、王
蕾、蒋青山
邱云
职责
(1)贯彻落实指挥组的各项部署,协调、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2)负责疫情上报;
(3)负责上级领导、专家的接待;(4)负责综合协调工作。
2、医疗应急救治小组:负责疫情中患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临床组组长王小渠负责。
3、信息上报
邱云 职责
(1)负责疫情各种资料的采集;(2)开展组织健康教育。
4、保障组 组长:蒋光全
成员:王树竹、饶雪春、符远谋
后勤管理人员。
(1)负责应急物资(如消毒药品、防护用品、治疗药品等)的调度,保证供应;
(2)负责应急设施,设备的采购;(3)负责应急处置人员食宿保障;(4)其它后勤保障。
5、督查组 组长:李健
成员:赵明才、杨树才、汪 健、蒋光全、胡常明
2.6.2职责
(1)负责救治现场秩序的维护;
(2)负责疫情处置工作的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和纠正;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 篇6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1为了有效地应对校内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校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与控制疾病为中心,加强领导与组织,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控机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1、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在我校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成立学校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检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疾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校传染病防治与救护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防控实施方案
1、认真做好日检工作
每天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学生的体温,检查手、口腔等部位。
2、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学校定期对教室、、厕所、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督促学生按时洗刷、勤洗手、勤。
剪指甲,并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莲等。
5、教室要做到通风换气,厕所要定期消毒冲刷。
五、应急预案
1、若发现学生出现类似病症或可疑现象,应在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由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检查确诊。
2、同时上报校长、区防疫站。
3、若确诊学生不属于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方可入校。
4、若确诊学生发病为手足口病,学校要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愈后持医院出院证明方可返校。其所在的班级或寝室应立即进行处理。对病人接触的桌椅等及时予以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严格观察检查其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直至安全度过10天观察期。
5、对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稳定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对发病情况、报告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是否存在失职等问题,善后要写出汇报总结材料。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2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染,以出疹、发热为特征,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潜伏期为3-8日。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 “手足口病“防治小组:
张建伟(组长)、米秀龙、罗维让、罗维孝及各班班主任
1、总负责:
校长作为学校的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
2、总务主任:
负责落实督查全校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值周老师指导全校教职工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消毒工作,并指导教职工、学生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
3、保健:
严格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并负责教职工、学生、家长防治“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炊事员的消毒工作。
1、宣传教育
①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防“手足口病”知识。
②开展防“手足口病”活动,教育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
③分发致家长的告知书,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工作。
3、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让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治疗,并与学校保持沟通与联系;
4、做好缺勤学生原因调查并做好结果记录,排除“手足口病”疫情。
5、做好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6、做好日常用品、用具的卫生消毒。
7、个人防护:
①全体工作人员要勤洗手。
②尽量减少外出。
③教职工如有发热、皮疹要暂停工作,及时到去医院检查治疗。
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手、多喝水。
(1)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老师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
(2)老师立即对学生、发病学生班级进行隔离,(用餐、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到指定地方;
(4)召开会议,思想上加强重视,每天正确掌握学生出勤人数,了解各班缺勤情况。做好宣传工作,对家长、对学生、对全体教职工开展各种有关手足口病宣传,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指导。
(5)检查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是否符合要求;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病毒经食品及环境的传播,指导炊事员对餐具、盛具的清洗消毒。
(6)老师加强晨检,严格按照一问,二看,三摸,四查的原则,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现象立刻劝说家长回家就医,不得入校,并告之班级老师做好随访工作。
(7)做好发病班的终末消毒,自觉接受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的业务监督指导。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3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防控工作。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一)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镇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管理镇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方案。
3、防保科职责:负责我镇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上报;检查、督导全镇卫生室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本镇村医,幼儿园园长手足口病知识培训。
4、内儿科:负责每天下午5时至次时8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5、门诊部:负责每天早上8时至下午5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二)监测报告
1、建立乡、村二级手足口病监测网络。防保科负责制定监测技术方案,并指导各地实施。各相关科室要按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本院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科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
2、设置监测点。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科学设置手足
口病的监测,各相关科室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查,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防保科报告。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
3、在发生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进行日报告;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出现暴发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疫情分级标准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手足口病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手足口病及其处置情况。不得迟报、乱报和隐瞒疫情。
(三)对策措施
1、暴发疫情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⑴控制传染源
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严格管理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7天。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由乡镇、村街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每日记录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和出疹情况。
②医疗小组要积极救治病人。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作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防止疫情扩散。完善诊疗记录。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⑵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例发生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⑶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⑷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以多种宣传形式,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引导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的应急预案4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和午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早晨和中午的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教师上报到学校办公室;
2、班主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
卫生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7
一、总则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该病可在多年龄组人群中引起感染,但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易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脑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途径传播。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的流行蔓延,及时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目标
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指导和规范全镇范围内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隆回县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的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属地分管、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二、组织管理
(一)成立城关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领导小组,由罗文任组长,钟艺斌副组长,镇卫生院、中心校、托幼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罗文同志兼任。
(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卫生院: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部门共同参与联防联控机制。
中心校、托幼所:切实加强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因病缺课学生的管理,同时全面整治学校环境卫生,加强学校饮水、饮食卫生安全管理。
三、疫情判定及分级
病例定义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和《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规定。
(一)临床诊断病例
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单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主要表现:①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②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③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博浅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
(三)聚集性病例:
在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根据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例数、流行范围、扩散趋势和危害程度,结合当前防控工作需要,将手足口病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疫情(Ⅰ级)、重大病情(Ⅱ级)、较大疫情(Ⅲ级)和一般疫情(Ⅳ级)。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一般病情(Ⅳ级)的应急处置。
四、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
建立县、镇、村三级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
(二)预警:
镇卫生院根据各村卫生室提供的监测信息,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做出疫情预警。
(三)报告:
在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时,镇卫生院应将诊断的手足口病疑假病例转送到县人民医院。
五、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原则:
当辖区内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处理,并向同级政府提出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的建议。同时要遵循手足口病发生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范围局限、不会进行下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预警和反应级别。镇卫生院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对在托幼机构、学校或重要活动期间发生的手足口病,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维护社会稳定。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二)对策措施:
1、暴发疫情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⑴控制传染源
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严格管理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为2-10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7天。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由乡镇、村街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每日记录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和出疹情况。
②各村卫生院和个体诊所要积极救治病人。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同时,积极配合县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防止疫情扩散。完善诊疗记录并做到有项目齐全的门诊资料,认真填写患儿家长姓名、电话和详细的家庭地址,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⑵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例发生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地,尤其对于集中供水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⑶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病儿童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对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采取停课停学等措施,以保护易感儿童。
⑷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服”等。
⑸患手足口病儿童假期建议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建议休假直到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后两周。≤7岁的密切接触者建议休假接受医学观察一周。
⑹暴发疫情结案标准
①所有临床病例均治愈出院;
②最后1例病例发生后连续7天无新发病例; ③所有疫点均已终末消毒。
2、散发疫情处置
处置原则:由专人负责患儿住院隔离治疗;对患儿所在家庭、学校、托幼机构内外环境消毒;采集病人标本,按规定保存,视疫情发展情况,是否送检。追踪密切接触者,对≤7岁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一周,并对所在家庭、学校、托幼机构内外环境消毒。
3、医疗救治
⑴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乡卫生院要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防止与其他疾病患儿之间的交叉传播。
⑵实施严格的转诊制度。乡卫生、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诊至县人民医院,不得滞留病人。并做好首诊负责制,严防漏诊、漏报。
⑶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医疗救治的重要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因病致死人数。
⑷乡卫生院要严格院内交叉感染。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要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个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护工作中所使用的一次性适用的仪器、物品均要擦拭消毒,同一病室内不应收治其他非手足口病患儿。
4、未发生疫情的控制措施
尚未发生疫情时,乡各卫生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均应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周边县区的疫情情况,充分估计本辖区内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零报告制度。
5、乡卫生院组建巡回医疗队,在各村负责人的协调配合下深入各村儿童家庭进行病情排查,搜索发现病例,落实巡回医疗和卫生宣传措施,切实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对中小学校、托幼等,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监控和防范,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果断地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六、信息收集、通报与发布
⑴信息收集内容
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手足口病疫情报表、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⑵定期报告、反馈
①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由乡卫生院保存,相关资料及时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②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段内,各辖区内的个体诊所和卫生室要按要求做好病情日报告的定时报告。
③暴发疫情达到突发公式卫生事件标准时,各辖区内的个体诊所和卫生室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相关规范进行报告。
④各辖区内村卫生室要把手足口病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病人病情及转归情况报告乡卫生院。
七、卫生监督
乡卫生院负责对本辖区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学校、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各级学校特别是托幼机构,要坚持晨检制度和疫情、病情报告制度,要认真做好环境、用品、玩具等消毒,加强教室、宿舍的空气消毒及开窗通风。切实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食品及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饮食安全卫生。
8、加强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治理环境卫生,切实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乡卫生院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的应急风险沟通工作,在乡政府的领导下,早作预案,争取新闻宣传的主动权,及时、客观发布预防知识。对社会上流传的谣言及其它容易影响稳定的因素,要及时澄清事实,以正视听,让群众了解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和误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各学校特别是托幼机构和小学要开展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切实保障广大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应急响应终止及事后评估
(一)应急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坚持“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疫情发生辖区最后一例病例愈后,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7天)后无新病例出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区终末消毒合格,由乡卫生院请示县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建议,报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后实施,并报县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事后评估
疫情处置结束后,镇卫生院应在县卫生局和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病情处置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疫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应报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七、督导检查 镇卫生院对各村卫生室实行督查责任制。把督查对象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责任人改正,督查工作以书面形式形成执法文书或督查文书,技术指导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均以文字记载为依据。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篇8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临武县教育局、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1、成立传染病防控小组
幼儿园成立由园长、各班主任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幼儿在校期间内如有传染病发生要及时、准确地报告乡总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利用晨午检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①班主任应该马上告知卫生教师和领导,②卫生教师和这个患者都戴口罩到隔离室,③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马上上报乡总校。④并由班主任通知家长立即带学生到市级以上正规医院医治。⑤根据诊断结果按照程序进行处理。
3、加强晨午检工作
班主任老师每天应密切关心幼儿的健康状况,详实统计出勤人数。晨午检中严格执行《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措施》,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或有摄氏38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若有一个班出现1例手足口病例。1)若这个幼儿在幼儿园查出,园领导根据上报传染病的程序上报总校,之后隔离室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由专门的消毒人员按照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5.5%的84消毒液,配备比例:10毫升药液兑1升水的比例进行消毒。2)若这个幼儿在家中被家长发现感染上此病,则告知家长马上去医院医治。对患病医治离校的幼儿,班主任老师用通讯工具和家长进行联系,发放手足口病学生家庭消毒宣传材料,对消毒情况进行指导。3)消毒:幼儿园要在卫生防疫部门专业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做好该班的消毒防治工作(包括发病及相干有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
4、病愈后复课要求
首先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是否来校上课,病生必须要有正规医院出具的幼儿痊愈的证明并经过疾病控制中心鉴定才能进教室上课,反之仍作为病末愈不能来园上课。
5、做好传染病防治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公共场所物品和环境消毒制度,保持室内通风、整洁、干净和卫生,改善幼儿学习和生活场所条件。
6、幼儿园做好传染病宣传工作。
要组织做好师幼传染病防治等卫生知识的培训。充分利用讲座、电视、家长会、等形式,集中开展一次以预防传染病重点要针对手足口病、麻疹、流脑、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和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等传染病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从口入。
7、建立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有违反相关管理制度的年底考评不能得优。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予以通报。未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将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金江镇小星星幼儿园
爱心幼儿园手足口防控应急预案 篇9
为保障全园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我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到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在园输入、传播、蔓延,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示例》、《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卫生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学校手足口防控工作方案(试行)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手足口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预案》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手足口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手足口防控工作。
《预案》进一步明确防控职责,指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应对手足口病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严密监测学校手足口病的发生情况,并适时作出预警:督促落实学校各项应对手足口的具体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手足口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各班成立手足口防控领导小组,由各班主任任组长,负责本班人员的隔离观察,并对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流感症状的患者情况及时上报学校流感防控领导办公室:各班班长负责本班同学的健康情况监控,如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手足口防控领导小组。学校手足口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医疗组、保卫组、宣传组。
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10
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及我市发生了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手足口病。为有效预防我校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现根据上级的紧急通知,《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生命第一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我校手足口病防控体系,提高对疫情的重视加强快速反应和综合处置能力,保障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达到“四无”目标:无疫情流行、无群体恐慌、无负面影响、无儿童死亡。
三、组织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正确分析判断疫情形势,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安全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成立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陈传峰任领导小组组长,何立
宪、朱化赛具体负责,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负责本班工作。
(二)细化任务,明确职责。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任务与职责,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卫生机构的配合协作,做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三)严明纪律,严格奖惩。严格实行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各项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要及时掌握本地疫情动态,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四、管理措施
(一)校内预防措施
1、强化防控工作培训
学校召开全校教师会宣传培训疫情防御知识,同时说明工作的重要性,让广大教师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
2.通风与消毒
通风与消毒是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的有效办
法。本病流行季节,教室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体育用品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每日对门把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晨检与考勤制度
晨检与考勤制度是对传染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
治疗”的关键环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天要进行晨检、巡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有相关症状,要及时上报,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对因病缺勤学生加强联系,及时了解患病情况。如发现是传染病,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卫生清扫
学校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保护校园生活饮用水源,严禁儿童饮用生水,严禁学生接触污水。
5、开展健康教育
以广播、宣传单等宣传形式,正面介绍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宣传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消除恐慌心理。学校把宣传单发放到学生家长手中,让家长在疫情流行季节不要带子女到人群聚集的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孩子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经常消毒,使家长懂得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二)应急处理程序
学校事先做好应急预案准备,一旦发现可疑的病例,其工作
程序是:
1、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立即隔离观察、问诊。
2、学校立即通知家长送孩子到医院诊治。
3、学校及时跟踪了解诊断结果,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家长、教师必须及时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
4、学校责任人立即分别向当地卫生院、中心校报告。
5、建立疫情资料。填写晨检日志,发现病人后认真记录患者所在年级(班)、发病时间、症状以及详细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便于卫生机构开展流行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
6、学校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已感染人群和易感染人群采取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隔离等群体防护措施),同时,学校要以《告家长书》的形式进行宣传,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7、学校在第一时间:
(1)组织密切接触者体检,必要时采取隔离观察措施;
(2)认真落实校园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患病学生所在场所、用品进行彻底消毒;
(3)进一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疫情监测。学校明确专人密切观察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的低龄儿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严格控制疫情传播;
(4)对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陈坡中心小学
2013年3月27日
陈坡中心小学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陈传峰
副组长何立宪
组员王秋荣樊素珍郝秀春
宋海芹郭良成刘春玲
梁玉兰陈海平郑艳雨
陈玉梅王月霞王辉
【商家镇中心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商家对策06-13
商家联盟11-01
商家合作方案10-10
商家入驻协议01-14
商家服务规范08-27
商家联盟协议(2011)07-26
商家联盟活动方案11-07
商家年底促销口号11-25
商家承诺书12-02
食品联盟商家合作方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