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

2024-10-27

临床危急值(共11篇)

临床危急值 篇1

临床检验危急值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1]。我们拟对其登记质量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龙泉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登记的资料, 包括外科8个, 内科7个, 急诊科、产科、重症监护室、儿科各1个。

1.2 方法

对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内容进行质量调查, 包括登记内容的完整程度、登记人资质、登记时间和科室类别。完整程度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人电话、记录人、被报告的临床医生签名等。登记人资质:参加工作时间在5年及以上为高年资护士, 满3年不足5年为普通年资护士, 3年以下为低年资护士。报告时间分为正常班内 (8:00—12:00, 1 4:30—1 7:3 0) 和正常班外 (正常班内以外的时间) 。科室类别分为内科、外科和其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 SS 12.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不完整率为20.1%, 其中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科室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登记不完整内容项目合计275次, 其中报告人138次 (50.2%) , 医生姓名75次 (27.3%) , 报告人电话38次 (13.8%) , 住院号18次 (6.5%) , 报告时间5次 (1.8%) , 检验结果1次 (0.4%) 。

3 讨论

临床检验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范围的偏离较大, 如不采取干预措施可能出现严重后果[2],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其对于发现异常和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 包括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多个环节。其中登记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规范填写对于后续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登记不完整份数占登记总数的2 0.1% (12 7/63 2) , 提示登记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护士年资越高, 登记不完整率越低。我们分析, 一方面是高年资护士有更丰富的学识和经验, 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登记更为完善[4];另一方面, 高年资护士对危急值的潜在风险有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意识更强, 所以登记质量相对要好。而正常班外比正常班内登记质量相对要差, 主要考虑与人力资源配置有关。一般来说, 正常班外时间的值班护士配置人数相对较少, 但还要完成较大量的护理工作, 为了节约时间, 护士习惯于记录主要信息[5], 所以出现登记内容不完整的情况。

调查结果还显示, 登记不完整内容次数中报告人、医生姓名和报告人电话分列前三位。这些不完整的项目对于危急值的规范管理有一定影响, 但对医生进行干预一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6]。这主要是由于护士填写有选择性, 对于危急值的关键信息较注意, 基本不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评估[7]。需要注意的是, 出现危急值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严重, 其治疗结果并不能保证一定是乐观的。如果预后不理想, 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 而护士由于登记填写不完整而增加了自己的责任风险[8]。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低年资护士对这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少。

我们认为, 登记内容不完整的主观原因主要是部分护士的责任意识薄弱, 客观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缺乏, 所以应从这两方面加以改进。责任意识的强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但是登记检验危急值的护士要求责任意识较高。因此, 一方面要加强对护士的责任教育, 另一方面可改善管理制度, 如不定期抽查、双人核对等。人力资源的缺乏是一个长期问题, 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可考虑加强信息化建设, 如采取一单制, 从采集环节起就逐步完善信息, 这样护士接到危急值时只需填写部分内容, 内容完善后再打印。因同一份危急值表单由不同环节的人员分步填写, 他们工作量的增加程度并不明显, 却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此外, 采取一单制有利于事后查询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总之, 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非关键信息的登记质量有待于提高, 可从加强责任教育、改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摘要:目的 调查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登记质量,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 收集龙泉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登记的资料, 对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内容进行质量调查, 包括登记内容的完整程度、登记人资质、登记时间、科室类别。结果 本次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不完整率为20.1%, 其中不同资质护士和不同报告时间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科室的登记不完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登记不完整内容次数中报告人、医生姓名和报告人电话分列前三位。结论 医院临床检验危急值非关键信息的登记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可从加强责任教育、改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改进。

关键词: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质量,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何秀珍, 林丰.临床检验危急值登记质量分析及改进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3) :1582.

[2]杨冬梅.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 2008, 6 (7) :425.

[3]何有琴, 刘岩, 程艳敏.“危急值”报告制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2) :143.

[4]王妹, 巩丽颖, 吴洁.危急值检验标本的护理质控[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3) :19.

[5]艾秀华.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5) :590.

[6]张娟, 胡俊灵, 龚云, 等.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推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研究:上旬刊, 2010, 24 (10) :2612.

[7]费磊, 金其林, 奚从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 2009, 13 (7) :32.

[8]蔡秋妮, 张娜, 钟玲娟, 等.护理人员对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3) :54.

临床危急值 篇2

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向临床科室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在我院制定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内镜室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技科室和各临床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报告情况。记录内容如下:

医技科室:检验(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收样时间、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电话报告时间(具体到分)、接电话人姓名、报告者签名、复检者签名、备注等。

临床科室:日期、接电话时间(具体到分)、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医技科室报告人姓名、接电话者签名、汇报医生时间、处理时间、处理医生签名、处理结果等。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五、具体操作程序:

(一)“危急值”发现、确认、复检、报告。

(1)检验科、超声科、病理科、心功能室、放射科、CT及核磁共振室、内镜室等工作人员应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认真核查,及时发现“危急值”。

(2)发现检验检查结果符合危急值报告范围时,检验检查人员应立即确认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检验检查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范,操作是否正确,质控是否在控;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住院/门诊号、诊断、标本、检测检查项目等)是否有误,仪器传输是否有误;检测的原始标本采集是否合格且储存条件、储存时间是否正确。

(3)在确认检验检查过程中各环节无异常,检测检查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后,对检验标本若室内质控在控情况下,应对检验标本进行复检,必要时须重新采集标本。

(4)对检验标本复检结果无误后或非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报告,实行双人双签字确认,立刻通过电话报告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人员。若化验检查结果出具时间非门诊上班时间,应通知对应病区值班医生,单独门诊科室应及时通知急诊科(电话:7165120、7168111)。

并将“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报告单上标注“已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信息报告系统报告“危急值”。检验科、病理科应妥善保留标本以便备查。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指定本医疗机构门诊、急诊、住院、体检患者检验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流程。

(1)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

a、门、急诊在接到“危急值”报告时,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发现危急值(5分钟内)通知该患者的接诊医师。

c、接诊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在5分钟内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报告(值班期间应向医院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或医院总值班应帮助寻找该患者,并负责跟踪落实。

d、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合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立即与检验或检查科室沟通,决定是否重新采集标本送检或进行复查,对于需要复检的项目,尽快安排复检;如检查结果与病情相符或对复查结果无异议,接诊医师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e、接诊医师应将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记录到门诊病历中。“危急值”报告接收人员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登记。

(2)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流程

a、临床科室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主管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5分钟内通知该患者的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主管医生上班时间通知主管医生,非上班时间通知值班医生)。

c、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合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立即与检验或检查科室沟通后,决定是否重新留取标本送检或进行复查,若需要复检应尽快安排复检;如检查结果与病情相符或对复查结果无异议,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10分钟内查看患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d、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处置结束6小时内将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记录到病程记录中(危急值接收时间、名称、结果、处理内容等)。“危急值”报告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登记。

(3)体检中心危急值处理流程

a、体检科在接到“危急值”报告时,报告接收人应当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结果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名称及结果、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听电话人员签字、处理时间(精确到分钟)、处理医生签字、主管医生签字及处理结果等。

b、报告接收人应在5分钟内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并帮助体检者联系合适的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体检科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c、非正常上班时间,如报告方发现体检中心体检者的危急值,应及时通知急诊科(电话:7165120、7168111)。按门诊患者危急值处理流程妥善安排。
(4)转科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后,如果向原科室报告确认病人已经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医技科室要及时追踪病人并将危急值报告给转入的科室,转入科室详细记录病人的危急值信息,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要与原科室主管医生(或科主任)会诊制订治疗方案。

六、“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七、“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八、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九、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修订或新增

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的修订或新增的制度和程序。

(1)临床科室拟修订“危急值”项目和范围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按照规定程序向医务部门提出申请。

(2)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相关临床科室和检验、检查科室研究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3)拟修订或新增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要在全院范围内公开。

十、危急值的项目及报告范围(见附件)

一、本次修改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项目:

原项目:一侧肺不张

修改为:小儿一侧肺不张

二、本次新增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项目:

较严重的食管、支气管瘘

自发性食管破裂

附件2:

放射科危急值

1、小儿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食道异物;

6、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7、外伤性膈疝;

8、严重骨关节创伤:①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②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③严重骨盆骨折。

9、较严重的食管、支气管瘘;

10、自发性食管破裂;

附件3:

Ⅰ.危急值报告流程

发现检验、检查结果符合“危急值”报告范围

检查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相关信息等是否有误

对检验标本进行复检

确认无误双人双签字确认

报告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人员(通常是电话)并专册登记

“危急值”检验、检查报告发放(标注已通知并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Ⅱ.病房、门急诊危急值处理流程

病区、门急诊医生、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复读、确认,及时将结果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

确认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病情相符合

与临床相符时

与临床不符合时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在10分钟内查看患者,必要时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复 检

主管医师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或门诊

临床危急值 篇3

【中国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67-01

生命危急值是一種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此时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就有可能得以挽救,否则就有可能因失去最佳救治时间而危及生命。

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是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数据,而危急值的管理在临床上尤其在急诊、ICU患者治疗抢救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是十分突出。建立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于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的建立

参阅相关文献,征求相关科室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我院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见下表)

歙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危急值项目表

2.危急值报告处理程序

2.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时,向专业组主管报告,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查,其结果与第一次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同时从电话了解病情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也可电话通知病区护士,可由其派人在危急值专用登记本上签字后领取检验报告,并交由值班或床位医生,检验科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历号(门诊号或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值,临床联系人,电话时间(月/日/时/分),报告人,备注等记录内容,记录保存二年以上。

2.2临床医生在获知危急值报告信息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和处理,对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者,应行重新取样送检。

2.3检验科、护理部及医务科分别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危急值处理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及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规程中必须严格规定不同的来源(门诊、急诊、住院等)的通知对象的次序(如住院的通知顺序为主治医生、住院医生、责任护士)。医院可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固定,定期以检验科危急值登记本内容对临床处理结果进行核对。

3.讨论

3.1危急值报告制度最早由Lundberg提出,现已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各级医院应依据自己的规模、专业特色、样本量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危急值应该是当超过此限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时将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的后果的一类项目,如K、Na、Glu、WBC、Hb、PLT等指标多是疾病的直接原因,可设立危急值。而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转肽酶、转氨酶等基本是疾病的结果,则一般没有必要设危急值。设立危急值项目及其范围时应当做到切合医院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忌把正常参考值上下限当作危急值界限,既要避免因项目设置过少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又要防止因范围过宽、项目过多降低了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重视和警惕性。此外,有些试验测试结果虽不表达危及生命,但对环境或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伤害,如甲类传染病和若干乙类传染病,体检中高ALT、高AFP也应可以"危急值"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3.2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时还应注意到医院患者群体来源、部门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限制。不可以偏概全,尤其应注意成人与新生儿危急值范围的设置,做到客观、务实,必要时可考虑设立可能危急值,以更好地为临床与患者服务。

3.3加强危急值制度的规范性建设并不断完善,制定相应的标本采集、运输和接收、处理程序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并确保落实和实施。适当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努力做好检验质量的全面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整个分析过程中某一质量控制环节的不合格所引起的误差。

3.4因检验工作者临床知识相对欠缺,在项目设置时应充分征求临床意见,项目设置后在执行过程中应经常向临床了解项目可行性,了解报告后病人处理情况。定期回访临床科室,每年至少一次依据所设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的可行性,对其进行修正。在满足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危急值, 逐步提高检验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对危急值的发现、确认和处理水平以及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通过实验室与临床的充分沟通,努力降低危急值发生率及临床不符率,以保证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高效性。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涉及到检验科、护理部和临床医生,除制定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与制度外,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在坚持中不断改进,才能在实施中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使其在提高医疗效率、确保医疗安全方面充分发挥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俊,顾国浩,王雪明等.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12-413

[2]任妹,彭可君,孟芳.浅谈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与完善[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03

试论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应用 篇4

关键词:临床检验,危急值,应用

1 危急值的价值

医院中检验科室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科学仪器帮助医生分析病人的病情, 在诊疗过程监督病情的发现状况, 可以说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采样样本进行检验过程中, 如果出现危急值 (panic value) , 表明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险, 如果医生在此时能够及时的得到检验信息, 就可以对病人进行及时的救治, 挽回病人的生命, 否则就会耽误最佳的抢救时间, 使病人失去生命。所以, 危急值在医疗检验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新生儿的血糖上限高于17mmol/L, 就会产生生命危险, 成人当血钾值<1.8mmol/L或>8mmol/L, 则属于高危情况, 应及时的把检验结果通告主治医师和主任。所以危急值的判断对病人生命和医生诊断都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2 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识别

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当重要, 只有发现了危急值才能及时的报告给主治医生, 现阶段危急值识别的主要手段有2种。

2.1 信息处理系统对危急值的识别

现今, 医院的临床检验都是依靠计算机来进行的, 其中自动化分析仪都是依靠计算机自动处理计算采样数据, 然后连接到信息处理系统上, 检验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查看采样数据。检验人员可以通过编辑危急值程序, 对不同治疗项目的危急值范围进行界定, 同时设置好警报的触发范围, 帮助工作人员及时的查看报警数据, 并发出危急值信息。

2.2 多次检验图表分析对危急值的识别

临床检验过程中可以根据病人不同时间段的检验图表对比来判断识别危急值。我院检验项目主要是以血钾、血钙、血糖、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做为检验的基本项目, 通过多次检验图表的对比分析, 来判断危机值。例如:病人2次检验血小板计数都没有超过危急值的界限范围, 而其变化的发展趋势正向着危急值的界限范围发展, 这时也可以识别出危急值, 不过这种情况没有连续的跟踪和监测是根本办不到的, 所以连续数据的图表对比分析对发现病人是否有潜在危险是非常重要的。

3 临床检验中危急值出现的处理方法

3.1 复检与上报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掌握检验各项目的危急值范围, 并能及时的处理危机值的出现。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危急值应马上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排查, 如果运行正常马上对采样进行复检, 如复检结果无误, 马上将该项目的检验结果通知给医护人员和主治医师, 上报过程一定要及时迅速, 避免耽误最好的抢救时机, 上报后做好相应的报告记录并分别对报告进行签字, 以确定其真实性。

3.2 信息的记录

危急值出现后, 信息的记录要全面, 其中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科别、住院号、床号、临床诊断、主治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取采样时间、检验时间、报告时间、通知方式、处理人员姓名, 并做好记录的完整性, 使得病人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有治疗病例。

3.3 记录的存档

在危急值记录完成后, 要保存好危急值相关的资料, 其中包括试验结果记当、报告记录、复检记录、上报人签字记录, 室内质量控制记录等。操作手册中应包括试验项目操作规程以及危急值的报警范围。

3.4 传染性疾病危急值的处理

对于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患者有传染性疾病, 且检验结果成阳性, 需按照规定留下标本, 并马上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检验结果和危害程度, 及时通知各部做好应对处理措施。

4 健全危急值的操作规程

建立有危急值的试验项目表, 临床检验项目很多, 应该严格选择, 将有危急值意义的试验包括在内, 同时建立起实验室人员处理、核实和报告危急值及了解临床对患者处理情况的程序, 相关人员都应按此程序办理。要保存所有有关危急值的资料, 包括实验的结果、处理的记录、患者的资料、以及接受报告人的姓名, 甚至患者病情的变化等, 都应记录在内。在操作手册中应包括危急值试验的操作规程, 并对所有和危急值有关的工作人员, 包括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对有关危急值的工作应定期检查和总结, 每年至少要有1次总结。

5 临床检验中危急值应用的意义

5.1 提高了检验水平和临床实验室的学科地位

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为临床科室提供重要的检验信息, 当检验信息中出现了危急值, 检验人员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 长期坚持审核可以帮助检验人员提升诊断水平, 并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 参与临床诊断以提升自己的诊断意识。危急值的建立也帮助医生大大减少了检验工作的压力。

5.2 增强了服务意识

检验中出现了危急值并确认后, 检验人员应第一时间通知临床科室大夫, 并及时的进行沟通, 这就增加了检验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方便了患者的救治。医院应把危急值列入管理范围, 这样可以加强危急值的监管理力度, 同时也增强了医院的自主服务意识。

5.3 加强与护理部门的协调

采样标本的好坏直接决定的临床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在有危急值出的标本检验中, 也要考虑到存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检验过程中要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就需要检验科室加强与护理部门的沟通, 组织协调好标本的采样, 从源头解决标本的质量问题。同时, 临床实验室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和培训护士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参考文献

[1]寇丽筠.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值的应用[J].实验与临床, 2003, 2:32.

季度危急值总结 篇5

2014年第三季度危急值管理检查和评估

为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本季度医务科对各相关科室危急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现总结、整改如下:

一、改进有成效。

经过院科两级的继续努力,本季度危急值执行情况较前有明显改进,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继续努力,提高了工作责任心、规范了诊疗行为、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

1、此次检查医技科室未发现危急值报告延迟、漏报等情况。临床科室未发现“危急值”记录过于简单等情况,能做到登记规范、临床科室管床医生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低年资住院医、护士等接受到危急值均能及时向上级医师等汇报。

2、院里为临床、医技等科室均补充了人力资源,并对这些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科室工作压力。

3、医技科室、临床科室工作效率均有较大提高。护理人员等也能及时执行医嘱,保障危急值执行流程等各环节到位。

二、发现不足、持续改进。

经过前段时间的改进,我院在危急值管理、执行方面有较大提高,但仍发现个别科室医护人员,尤其是新上岗人员,对危急值制度及流程能够熟知,但没有规范落实到工作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低年资住院医师,尤其新上岗医师的培训、管理,严格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危急值”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强调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对低年资住院医及新上岗人员。

2、加强职能科室监管力度,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与奖金挂钩。

3、继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强调科主任的管理力度。

四、有效性评估 较前有明显提高

2014年11月20日

临床危急值 篇6

【摘要】目的:关注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试管的选择、采血的规范方法以及血液标本的不同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法和时间送检,确保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收集住院病人70例,静脉采血6ml/人,分置肝素抗凝管和血清管各3ml送检,检测项目含Glu、BUN、Cr、TBiL、AMY、K+、CL—,由BA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分别记录每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结果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结论:危急值项目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工作影响极大,对其实施质控尤为必要。病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应严格遵守制度,规范采血方法,选择正确送检方式与时间,减少干扰因素 ,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服务。

【关键词】病房 血液标本 危急值检验 质量控制

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即当此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这时需临床医生及时获取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会出现严重后果。经多年临床实践,危急值管理系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依据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患者安全目标》相关指导,血液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血糖(Glu)、尿素(Bun)、电解质(K+、CL—)、淀粉酶(AMY)、肌酐(Cr)、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及凝血项目(PT、APTT)等。上述项目的检测结果对临床诊疗有较大指导意义,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加强对这些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属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除常规进行的核对检查制度外,我们重点关注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试管的选择、采血的规范方法以及血液标本的不同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法和时间送检,确保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综述如下:

1 不同送检试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1 方法 选取住院病人70例,由病房护理人员静脉采血6ml/人,分别置于肝素抗凝管和血清管各3ml送检,检测项目含Glu、BUN、Cr、TBiL、AMY、K+、CL—,由BA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分别记录每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结果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

1.2 结果 见下表:

上表显示:肝素抗凝管血浆检测值与血清管比较,Cr 、AMY、 CL—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BUN 、Glu、 K、 TBiL的检测结果则无显著差异性(>0.05)。

体会 : 现有检验项目的统计值均来自于血清,临床危急值的制定也依据于此。肝素抗凝管送检时,血浆可立即离心分离,进行实验室检测,既缩短了检验时间,并能有效防止溶血[2]。且实验表明其大部分检测项目的结果与血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故进行危急值检测的病房血液标本一般以肝素抗凝管抽取送检,可有效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及时性。但在重点检测Cr 、AMY、CL-等项目时,应仍以血清管送检。

2 采血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样采集过程中最应注意的是避免溶血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3]。

2.1 溶血可对血糖测定产生正干扰。血糖测定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反应产物为红色醌亚胺类物质,血红蛋白可加深反应产物的红色,产生正干扰,使结果偏高。

2.2 溶血可对胆红素测定产生负干扰。胆红素测定采用偶氮反应法,血红蛋白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偶氮试剂的反应,产生负干扰,使测定值降低。

2.3 溶血对K+、CL——测定干扰明显,因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故溶血时,K+的假性升高最为明显。

2.4 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可使血小板计数升高,还可使APTT测定时间明显缩短。

另外,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不当及试管死腔也会对血细胞分析和凝血项目的检验产生影响。

体会 : 病房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采血方法,保证穿刺顺利,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30秒),真空管负压较大时,嘱患者松拳,以减慢血流速度,避免产生溶血。检测凝血项目的标本应优先采集,速度宜慢,避免产生泡沫。采集血量要准确,采完后让采血管360度轻轻旋转,使内壁与血液充分混匀,避免凝块的形成。

3 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关研究证明,抗凝静脉血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后行全血细胞分析,WBC、 Hb、 BPC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4],故重点关注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3.1 方法 取上述实验中检测Cr 、AMY、CL-的血清标本与检测BUN 、Glu、 K、 TBiL的血浆标本,于放置3小时及6小时后再行检测。统计如下:

上表显示血样放置6小时后 Glu 、TBiL浓度下降及BUN 、K+浓度上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体会: 病房护理人员采集血样多于清晨进行,如送检时间不做具体规定,受各种因素影响,就会延长血液离体后至行实验室检测的间隔时间。当超过一定时间后,样本中某些物质浓度会有所改变。危急值检测项目中以Glu 、TBiL 、K+、BUN的浓度变化为著,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故行危急值项目检测的血液标本应以专人于规定时间内(宜3小时内)送检,以确保检验质量。

总结 现代实验室质量控制理论认为,除分析中质量控制外,分析前后的质量控制也应以足够重视[6]。危急值项目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工作影响极大,对其实施质控尤为必要。作为分析前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病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应严格遵守制度,規范采血方法,选择正确送检方式与时间,减少干扰因素 ,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戴世荣 临床检验科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与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287-1288

[2] 叶应妩、李建斋 临床实验诊断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344

[3] 吴立翔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重庆医学2005.11(11)1717

[4] 张丹 抗凝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77

[5] 谢春华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94-95

临床危急值 篇7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偏离较大, 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 表明患儿可能处于生命的边缘状态[1]。儿科患儿不能很好地表达不适, 有些患儿病情进展迅速, 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或治疗, 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失去最佳抢救时机。此时如果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信息中一些重要的临床异常检验值, 能对患儿的病情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 使患儿得到迅速、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为挽救患儿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我院于2008年3月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 总结2010年3月—2011年2月出现的45例患儿的危急值报告, 患儿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或治疗, 取得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住院患儿中, 男21例, 女24例;年龄2.32岁±0.89岁;新生儿黄疸5例, 新生儿感染5例, 新生儿窒息10例, 呼吸道感染13例, 高热惊厥4例, 腹泻8例。入院后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 每次采血量3 mL~5 mL, 迅速送检验科血清分离, 使用奥林巴斯Au2700生化分析仪器、奥林巴斯原装测定试剂检测。检验危急值标准:血清钾>5.5 mmol/L或<3.5 mmol/L, 血糖<2.5 mmol/L或>15.0 mmol/L, 血清钠<125 mmol/L或>155 mmol/L, 血清钙<1.5 mmol/L, 白细胞<3.0×109/L, 血红蛋白<50 g/L, 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随做随报。

1.2 方法

病区护士接电话通知后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以便查对;将姓名、检验结果汇报医生;接电话护士签名, 以便核对;做好重留标本复查的准备;医生决定处理结果后在病区危急值登记本上签字并记录处理方式;配合医生对患儿采取干预措施;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各种疾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使家长和患儿积极配合, 以达到有效的干预效果。

2 结果

45例患儿危急值报告低血糖7例, 高血钾19例, 低血色素 1例, 心肌酶谱升高16例, 严重溶血3例, 均得到及时干预或治疗, 未发生严重后果。

3 讨论

3.1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

危急值报告制度使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 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提高了患儿抢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各部门间及时有效的沟通[2], 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 迅速给予患儿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儿生命, 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 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 使得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危急值报告, 为患儿获得紧急的抢救治疗赢得时间[3], 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儿的生命。本组45例患儿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 通过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 患儿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或治疗, 取得很好效果。

3.2 高度重视危急值报告

临床病区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 应高度重视, 并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签名。护士要知晓检验危急值项目及意义, 并将日期、时间、床号、姓名、检验结果及时汇报医生。临床医生如考虑该结果与症状相符, 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如临床医生考虑临床症状不符或样本的留取有问题, 护士需配合及时留取标本, 马上重新送检, 并加强与检验科的联系, 了解复查的结果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护士要做好各种疾病患儿的心理护理和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使家长和患儿能配合做好有效干预或治疗, 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

3.3 危急值对护理方面的指导作用

本组有3例因严重溶血而导致结果的异常与患儿的临床症状不符。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与检验人员沟通, 解决标本的质量问题, 同时对如何正确留取标本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培训, 让护理人员提高对正确留取标本重要性的认识。

本组有19例高血钾病例, 其中9例是新生儿。历来认为新生儿出生10 d内血清钾呈高血钾倾向[4], 所以医生对于新生儿血清钾超过正常上限不多的患儿一般不会立刻进行特殊处理。护士对于这样的患儿应多加关注, 特别要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和吸奶的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当然关于高血钾在新生儿的危急值的标准需进一步的探讨, 检验人员应根据群体特点制定的危急值才有临床实用价值, 临床医生必须结合儿科的特点来进行鉴别诊断。

本组有新生儿低血糖7例, 由于新生儿低血糖会损伤脑神经细胞, 发病越早血糖越低, 持续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永久性损害, 因此及时纠正低血糖尤为重要。护士接到新生儿低血糖报告后, 及时酌情加喂糖水或婴儿配方奶粉, 直至母乳充足为止;早产儿吸吮能力差, 应2 h鼻饲1次并逐渐递增, 如经合理喂养仍不能纠正低血糖或患儿不宜肠道进食者应及时静脉输注葡萄糖;寒冷刺激可造成新生儿低血糖, 应及时调整室内温度或放置在新生儿培养箱内保暖, 使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2 ℃~37.0 ℃[5]。

本组有16例患儿心肌酶谱升高, 心肌酶谱增高可作为对小儿心肌损害诊断依据之一[6], 心肌损害可表现为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期前收缩等, 严重时表现为心肌炎。当出现这样的危急值, 护士应指导患儿注意休息, 减少活动, 加强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心率、呼吸等情况, 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 提示可能是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治疗措施, 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总之, 提高护士对危急值的敏感度, 有利于临床护理中的观察和医护配合, 以便对患儿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 为紧急的抢救治疗赢得时间, 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减少医疗纠纷, 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同时危急值管理是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服务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正敏, 陆书昌.现代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623-627.

[2]陈丽琴, 张潆兮.急诊科检验危急值护理质量控制的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5) :80-81.

[3]赵继顺, 张晓纲.儿科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5 (6) :558-560.

[4]齐家仪.小儿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407.

[5]郑明霞.极低出生体重儿121例早期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3) :5697-5698.

临床危急值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 篇8

临床危急值是指临床检验或辅助检查中发现结果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和 (或) 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临床医师如能及时掌握检查信息, 给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 则可挽救患者生命, 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1 危急值登记制度

1.1 危急值报告方式

电话报告、病区电脑自鸣跳跃显示均可。

1.2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包括的内容

接收日期的时间、科室床号、姓名、住院 (门诊) 号、危急项目及数值、报告者姓名、接受者姓名、报告医师处置时间。当班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 立即按照登记本内容逐一做好登记, 确认无误后通知医师, 并签全名。登记本定位放置, 定期核对。

2建立相关科室的危急值项目

急诊治疗涉及范围广, 制定出“临床危急值”项目。见表1。

3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的意义分析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主要有以下作用: (1) 缩短各类临床检查的等待时间, 尤其在急诊治疗过程中, 避免因没有及时提取报告而未能采取相应措施和治疗, 延误治疗而造成不良后果。 (2) 提高对各项临床危急值的警惕性与责任心, 当危急值出现时, 检查人员会按制度认真分析检查结果, 并及时主动的与临床联系, 了解可能影响检查的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责任心。密切了和临床的关系, 使各部门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整体, 有利于对患者负责。 (3) 提高了检查人员的理论水平, 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当危急值检验结果出来后, 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分析、探讨。其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坚持, 便会提高检查和医疗诊断水平, 提高治愈率。 (4) 增加患者或家属在就医过程中产生认同感, 体现医者仁心仁术, 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危急值的应用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及时地为临床一线医师提供有价值的检验信息[1]。 (5) 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建立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对于防范医疗事故, 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有效地改进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

总之, 各类临床危急值的应用、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应用, 促使各级医务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 确保临床医师能够及时准确的得到各项检查结果, 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 减轻患者痛苦, 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因延误通知检查结果导致的不良后果, 保证患者安全。在急诊治疗过程中也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灿.浅谈临床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8) :273.

临床危急值 篇9

1 检验危急值的应用

1.1 项目及范围

我院确立走质量服务型内涵式发展道路, 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考北京部分三甲医院的经验和做法, 结合本院实际, 明确了医院检验危急值项目和范围。危急值项目包括常规项目、微生物与免疫检测项目以及无菌部位标本等, 比如血培养/脑脊液培养为阳性、分枝杆菌涂片为阳性等列为生命危急值[1]。具体项目及范围见表1。

1.2 检验危急值管理

我院统一建立了《检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等文档, 内容包括日期、标本接受时间、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电话接听人、报告时间、报告人等。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遇到危急值后, 检验科在确认检测仪器正常、室内质控合格后, 复查所测标本;复查确认无误后, 检验报告人负责立即电话向相关科室值班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报告危急值, 同时, 妥善保存出现危急值的标本, 以备复检;病区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 应立即与护士确认标本采集与送检环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必要时再次采集标本复检;病区医师应根据临床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报告上级医师, 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危急值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为落实好这项制度, 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利用每周下科室早交班时机, 对科室危急值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建立了即时警示和回报相结合的危急值处理方式[2]。

2 检验危急值管理的临床效果

2.1 危急值发生情况

2013年12月-2014年3月, 医院共发生危急值问题196例, 其中, 生化项目114例次, 血常规检验项目54例次, 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次。主要检验项目危急值构成比例及发生例数见表2。

2.2 危急值处理情况

检验科针对发现的危急值问题, 通过电话、督查和信息系统提示等方式, 确保值班医生或科室领导及时得到本科室患者危急值信息, 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及时处理后, 报告上级医师, 并做好患者病程记录。以2013年12月-2014年3月的住院患者为例, 此间共发生危急值178例次, 当日和次日下达医嘱处理的有156例次, 在病程中进行分析记录的有148例次, 分别占87.64%和83.15%。

2.3 临床效果

我院通过不断加强危急值管理, 使临床医生能够迅速获取患者临床信息, 特别是能够及时掌握影响患者诊疗的一些关键指标,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确保了临床效果。如收到血糖异常的检验危急值, 经治医师请示主管医师后, 及时商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 在合理判定患者自身情况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一套血糖控制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运动以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等, 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针对肌钙蛋白异常报告, 医生合理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可能导致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在178例危急值住院患者中, 完全治愈112例, 占患者比例62.9%, 好转18例, 占患者比例10.1%。

3 体会

3.1 危急值管理要体现时效性

患者病情危重时, 能够从一些检验指标上体现出来。临床科室收到危急值后, 如果能够观察到指标的异常, 了解到严重性和紧迫性, 各部门快速反应, 各个环节衔接紧凑, 措施及时、处置得当, 就能使对患者的治疗更加及时、准确、有效。

3.2 危急值管理要求医、技、护之间增强沟通

当出现危急值后, 检验科医技工作者要相互沟通, 相互核查, 确保结果无误。当检验科将结果报临床科室后, 同时与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以及科室领导反复沟通, 督促危急值处理, 进一步检验结果真误。临床科室收到危急值报告后, 对一些需要科室会诊和处理的, 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在征得上级医生的同意后, 也要与相应科室积极沟通协调。可见, 危急值制度的建立, 进一步促进了检验科室内部、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临床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 提高了各级医务工作者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3.3 危急值管理需要持续改进

为进一步提高危急值管理水平, 逐步扩大适应范围, 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在电话、网络自报的同时, 发挥医院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资源优势, 逐步将放射、B超、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纳入了危急值管理, 由网络系统及时警示和回报。同时, 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 及时汇总统计临床危急值处理不及时的科室和个人, 开展通报和讲评, 加大处罚力度, 使危急值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处置,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3]。

3.4 危急值管理要逐步信息化

随着医院危急值数据的增多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为进一步降低医疗风险, 整合医院现有信息化资源,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确保危急值处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建立一套危急值警示系统, 能即时将信息传递至医生工作站, 医生能立即得到信息, 提高传递效率[4]。医院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 检查有无漏报、迟报, 登记是否及时, 填写是否齐全等, 提高危急值管理效率和水平。在病程记录中, 依靠电子病历系统, 监督检查危急值处理记录的有无、是否及时准确, 减少甚至杜绝人为执行差错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许树根, 王厚照, 张玲, 等.检验危急值预警防控系统的设立与运行[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8) :28-29.

[2]徐茂云, 魏巍, 步晓冬.某院检验危急值管理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 18 (5) :47-49.

[3]游斌权, 钟初雷, 阎晓勤.3种危急值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8) :32-33.

临床危急值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发生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 女22例, 患者年龄为10~68岁, 平均年龄为 (42.3±10.7) 岁。

1.2方法: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主要检验的是患者血钙、血钾 (K+) 、尿素、钠 (Na+) , 研究活动检测的时候使用权自动分析仪。检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均由某公司提供, 血糖检测由BeckmanCoulter Lx20完成操作, 同时配备相应的定标液。同时检测的质品均使用的血清均由某公司病理值与中值质控血清。根据医院不同科室制定的危急项目表, 判断患者检验的结果。在患者出现危急值的时候, 需要患者在控制的状态下, 重复检验。如果检验的结果并未出现差错, 就需要做好记录。通常情况下, 临床医师认为病情符合危急值的是:跟病情并不相符, 重复的进行规范性抽血检查不吻合或者已经查询到干扰因素的就是假危急值。

2结果

研究分析发现, 导致假危急值的原因主要有输入含K+、Na+液体时不规范抽血、输入脂肪乳时不规范抽血、输入不含K+、Na+液体时不规范抽血、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时不规范抽血、输入大量维生素C、病理生理因素、真空采血管促凝剂不合格以及其他不明原因, 见表1。

3讨论

其中21例K+、Na+增高和16例K+、Na+降低以及5例血糖增高的患者全部是因为输液不规范抽血引起。这种情况相对而言较为容易更正[2]。但是其中出现的6例、输入脂肪乳引起的K+、Na+检验结果呈现假性增高, 这与脂代谢异常的脂血样本因溶剂置换效应而导致的K+、Na+结果偏低不同。在检验的过程中, 注意潜在性因素对血糖产生的影响。在小儿科检验的时候, 针对首例患儿使用维生素C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3]。在检测的时候, 多次测量患儿血糖发现, 测定血糖的含量均在字0.52~0.93 mmol/L, 同时患儿在临床中的表现为深大呼吸中毒。血糖测定结果是21.6 mmol/L。在询问家属后得知, 患儿治疗前曾经使用维生素C治疗亚硝酸盐中毒。急诊科的另外2例患儿, 实验检查的结果仍旧是10 mg/L, 且受到5.2%的干扰性。临床检验发现, 患者出现血糖假低危急主要是在心外科。但是在重复测定的时候发现, 检查结果为1.5、1.9 mmol/L, 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明显不符。如果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血红蛋白 (Hb) 为245 g/L, 红细胞 (RBC) 为7.96×1012/L。在早晨6点左右的时候采集住院样本, 进行离心操作则在晚上8点半左右, 研究分析可能是样本搁置一段时间后, 学堂被分解。在此后的离心实验操作中, 测定的数值为4.8 mmol/L。针对这样的检验结果说明, 在后期的工作钟乳检验发现低于2.8 mmol/L的血糖, 需要高度重视。临床中的假危急值并不是经常出现, 但是如果连续几天出现多例则说明明显高于之前。2例尿素假高危急值出现在重症监护中心, 患者尿素在40~51 mmol/L, 而肌酐在81~122 mmol/L。但是针对具体的原因, 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难以确定具体的原因[4]。

综上所述, 在临床生化检验的时候, 引进先进仪器、规范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并且加强抽血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样可以避免假危急值的出现。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的原因。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发生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产生假危急值的原因。结果 研究分析发现, 导致假危急值的原因主要有输入含K+、Na+液体时不规范抽血、输入脂肪乳时不规范抽血、输入不含K+、Na+液体时不规范抽血、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时不规范抽血、输入大量维生素C、病理生理因素、真空采血管促凝剂不合格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结论 在临床生化检验的时候, 引进先进仪器、规范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并且加强抽血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样可以避免假危急值的出现。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原因

参考文献

[1]郁小龙, 洪宏.条形码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13 (3) :34-35.

[2]蒋文英, 杨璐, 贾勇, 等.临床生化检验应重视分析后质量保证[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4, 12 (2) :255-256.

[3]齐子芳.维生素C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测定的干扰[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16 (26) :54-55.

我国危急值管理现状与思考 篇11

我国医院于10余年前将其概念引入后便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性研究与应用。随着认识问题的深入, 2007年, 中国医院协会在发布的“患者安全目标”中正式提出医院应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2]。至2011年, 原卫生部在2011年4月18日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1年版) 》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中, 明确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列为48项条款之一, 并作为等级医院评审单项否决项。至此, 危急值报告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危急值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1.1 资料来源

以万方数据服务平台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 以2000年~2014年为时间段, 篇名标题中以“危急值”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 共检索到论文406篇。

1.2 方法

将检索到的406篇论文作为此次文献回顾研究样本, 利用Excel办公软件处理数据, 采用文献综述、回顾研究、过程分析等方法, 分别以年代分布、期刊分类、研究领域为线索, 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并将危急值的制定、报告流程、管理等内容进行汇总。

2 结果

将406篇文章根据其发表的时间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对论文内容进行初步分类, 将其结果制成危急值研究论文发表年度分布表, 见表1。

由表1可见, 2000年~2004年无相关文章发表, 从2005年第1篇有关危急值论文发表至今, 该类论文发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合历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以及国内对危急值管理政策方面的变化, 可将国内危急值的应用、管理与研究分阶段进行探讨。

3 分析与讨论

3.1 对我国危急值管理及其应用的脉络回顾

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具体表现, 国家政策是科研方向的导向依据, 通过科研论文的年代分布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可以了解科学研究进展情况。结合国家的政策变化, 可将危急值的应用研究历程分为3个阶段。

3.1.1 危急值引入与探索阶段 (2000年~2006年)

纵观这一阶段, 危急值管理刚刚引入中国。在回顾文献时发现, 最早见到的文献是2005年4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真路等[3]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的参考文献:2003年寇丽筠在《实验室与临床》上发表《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值的应用》, 但经过多方搜索, 未检索到该文献[3]。这一时期, 国内也有部分医院开始尝试实验室危急值管理, 并探索危急值管理信息化等。2013年, 济南军区总医院徐茂云等[4]在《中国医院管理》上发表《我院优化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一文, 提出有关危急值管理方面的问题, 该院于2003年建立了危急值回报制度, 当时要求护士接到危急值信息后半小时内通知经治医师, 经治医师当日完成病程记录。2013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刘荻等[5]在《中国医院管理》上发表的《规则算法引擎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实验室管理系统, 以及加强实验室危急值管理的做法。

纵观这一时期, 危急值研究与应用方面有相关论文公开发表, 经历了从无到有这一过程, 迈出了其发展的重要一步。从文章发表数量来看, 2005年仅有1篇, 2006年有7篇, 论文数量有所增长。文章内容主要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 但没有深入的探讨。

3.1.2 危急值发展阶段 (2007年~2010年)

受国内政策的影响, 随着中国医师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发布, 危急值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2010年, 有关危急值的文献报道明显增多, 对危急值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并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许多医院的管理者、临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危急值的建立、应用、管理提出了建议, 使得危急值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部分医院也在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危急值的报告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黎永新等[6]在《现代医院》上发表《在LIS建立危急值、急诊结果报告记录的应用》一文, 介绍了其在医院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上建立通知医生的方法, 大大减轻了检验科人工记录危急值、急诊检查结果回报负担等问题, 且使用方便。

纵观这一时期的论文, 发表危急值方面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 在危急值研究方面, 主要围绕危急值的制定、发布、报告、管理等问题, 而且已经与临床实践广泛结合起来, 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加强危急值的管理能够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并为在全国广泛、全面、深入推进危急值管理制度提供了研究基础。

3.1.3 危急值升华阶段 (2011年至今)

2011年底, 原国家卫生部2011年4月18日下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1年版) 》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细则》) , 《细则》中明确要求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其内容, 能够有效地识别和确认危急值;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 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 要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 并作好各项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这一时期, 该方面论文发表数量显著上升, 其内容也有深层次的变化, 危急值管理在逐步地实现信息化、个性化、系统化。

3.2 讨论

危急值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此, 医院应高度重视危急值制度建设。我们通过对406篇相关论文的回顾性分析, 得出危急值管理制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 特别是在危急值的制定、报告、核实、处理程序上各级医疗机构都制定有相应的规范化流程, 从而保证了危急值制度的落实。在危急值的管理上, 能否及时上报并做出预处理, 需要医、护、技等多部门人员的沟通与配合, 其管理的成效也是医院整体医疗效率和技术水平的体现[7]。医疗机构通过完善危急值相关制度及其流程, 落实相关责任部门, 并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 可使危急值管理制度逐渐走向规范化。通过对406篇相关论文的回顾及分析, 我们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危急值管理, 从而有效、规范地执行危急值制度。

3.2.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在强化危急值管理方面, 应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使之明确危急值管理的意义, 从而重视危急值的管理。可通过院周会、科室业务学习会、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 让医务人员掌握危急值的报告、核实、接获、处理等流程, 与此同时提升医务人员的依从性。

3.2.2 科学制定危急值

各医院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危急值项目。各医院应根据医院级别、收治病种等特点, 并结合临床专家的意见, 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危急值项目。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及其他实验因素的不同, 危急值会受到患者年龄、性别、种族等的影响, 因此, 不同人群的危急值界限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外, 不同部门, 如门诊、急诊室、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肿瘤科、血液科等所采用的危急值项目及其数值在规定时也应有所侧重。

3.2.3 重视危急值的记录与保存

重视危急值资料的记录与保存, 包括患者的检验或检查结果、处置记录、患者资料、患者病情变化等规范的文件记录, 这既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需求, 也是防范与处置医患纠纷的重要依据。

3.2.4 多种途径进行危急值报告

为了防止危急值报告“沟通”不到位, 在进行危急值报告时, 应采用信息化自动报警和人工电话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以此减少危急值报告的遗漏。电话报告危急值时还必须实行接受者复述的原则, 以确保其项目和数值准确无误。

3.2.5 加强危急值的处置

临床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时, 应立即诊查病患, 判断危急值报告情况与病患病情是否相符, 并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与患者状况不相符, 应关注标本留存状况, 必要时, 应重新留取标本进行复查。如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相符, 应结合临床情况即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必要时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

3.2.6 加强对危急值执行情况的监管

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职能部门应建立危急值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 对危急值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对执行不到位的科室和个人要针对性地进行考核, 并要求限期整改, 通过监管, 不断提高危急值管理水平, 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摘要:目的 查阅相关文献, 回顾近年来我国危急值相关研究的文献, 了解我国危急值管理现状, 为进一步做好危急值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以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为检索数据源, 以2000年2014年为时间段, 在标题中以“危急值”为检索途径, 搜索文献数据, 通过微软Excel办公软件处理数据, 采用文献计量法、过程分析及回顾性研究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检索到2000年2014年有关危急值论文406篇, 其论文数量逐年上升, 研究内容以危急值的开发、报告、临床应用及管理为主。结论 我国危急值相关研究论文逐年上升, 危急值报告内容、方式也逐步实现信息化、个性化、系统化, 建议医院通过多种措施, 结合医院实际进行规范化的危急值管理。

关键词:危急值,危急值管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Lundberg GD.When to panic over abnormal values[J].MLO Med Lab Obs, l972 (4) :47-54.

[2]中国医师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S].2007-04-19.

[3]张真路, 刘泽金, 赵耿生, 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4) :452-453.

[4]徐茂云, 张新国, 魏巍, 等.我院优化住院患者危急值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10) :22-23.

[5]刘荻, 潘登.规则算法引擎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12) :82-83.

[6]黎永新, 雷达, 莫建坤, 等.在LIS建立危急值、急诊结果报告记录的应用[J].现代医院, 2007 (12) :130-131.

上一篇: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树脂防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