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2024-09-26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精选6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篇1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 ——(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 专项检查,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一)超声科危急值项目

1.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

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

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

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9.明确主动脉夹层。

(二)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

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

(三)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2..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

4.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

5.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6.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破裂、大量血肿 6.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篇2

危急值是指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 说明病人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 需要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 并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挽救病人生命,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2010年12月本院门诊部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通过几年实践, 发现门诊病人出现危急值后出现通知环节不畅, 造成流程执行脱节或梗阻, 通过原因分析, 加强对流程各环节管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内科门诊2015年4月—2015年9月检验科共报告“危急值”175例, 在“危急值”报告环节中因护士不重视未及时通知医生2例, 因开单医生不在岗至通知延误5例, 因病人电话无人接听4例, 电话录入错误2例, 病人未留信息1例。除1例因电话录入错误导致病人投诉, 未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2 门诊危急值特点和报告流程

医院在2010年12月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流程规定各医技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并确定危急值→检验或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分诊台护士→接听电话护士复述危急值→同时询问对方姓名及电话、检查项目→向对方提供自己的姓名→在第一时间将检验、检查结果告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识别并进行相应处理→护送病人到急诊科或通过医院绿色通道送入相应科室救治。但门诊与病房检验危急值报告存在很大差异。门诊检验危急值报数量及其占门诊抽血量、门诊量的比例均极低[1]。且门诊病人流量大, 就诊结束后即离院, 门诊检验危急值病例容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危急值能及时通知病人及时处理是关键。

3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危急值”通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通知过程中发现信息错误

由于门诊病人就诊结束后即离院, 一些检验项目很多都不能当时出结果, 一旦发现危急值, 需要电话通知病人, 但在通知时发现病人信息不全, 只有姓名没有联系方式, 有的是联系电话号码错误或无人接听, 主要原因是就诊卡所填信息不全, 一些关键联系项目空缺, 如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有的是办卡人员录入错误, 原因一是工作量较大, 环境嘈杂, 二是办卡人员有时录入时精力不集中或不认真, 录入后不核对, 导致电话录入错误, 给危急值报告造成困难。

3.1.2 通知时开单医生不在岗

分诊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 无法及时通知到开单医生, 原因一是门诊出诊医生具有不固定性, 有的科室上午出诊, 下午不出诊;二是部分检验项目往往第二天或几天后方可出结果, 报告出来后大夫不出诊;三是个别小科室没有病房, 且出诊大夫少, 只有1人, 当发现危急值时若开单大夫不在岗, 护士很难及时通知到本人, 造成流程梗阻或中断。

3.2“危急值”通知途径单一的问题

由于信息系统不完善, 医院门诊只采用电话报告一种方式, 且接电话者大多是护士, 如果护士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认知不足, 有可能发生不及时记录或不及时通知医生的情况, 导致出诊医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2]。

3.3 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关于“危急值”处理的相关应急预案

2010年12月本院门诊部制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在制定时考虑的是常态情况, 对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同时, 由于门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数量占门诊抽血量的比例较低, 管理部门不够重视, 导致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 当通知过程不畅时, 不知晓如何处理, 导致“危急值”处理流程执行延误或中断。

4 改进措施

4.1 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2015年9月我院门诊部修订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流程规定各医技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并确定危急值→检验或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分诊台护士→接听电话护士复述危急值→同时询问对方姓名及电话、检查项目→向对方提供自己的姓名→在第一时间将检验、检查结果告知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节假日开单医生不在岗而科室又无其他人员替代时, 护士直接通知总值班并记录时间和姓名, 工作日通知门诊办公室, 协调解决处理, 保证流程不中断。

4.2 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管理

分诊护士在门诊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中起关键的作用, 他们承担接收危急值报告, 并负责传达“危急值”报告到开单医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危急值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因此要对门诊分诊护士进行“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培训, 强调新流程方法内容, 强化“危机值”意识, 学习危急值的相关知识, 要求门诊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流程知晓率达到100%, 同时强调在执行危急值报告过程中应遵循谁接收谁负责原则, 加强责任心, 保证流程处理工作的连续性, 遇特殊情况, 要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 做到环环相扣, 无缝隙连接, 保证工作有序、连贯、有证可循的体制操作, 可减少和防范医疗事故的产生, 提高医疗效率[3]。

4.3 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

办卡人员虽非医务人员, 但其工作内容涉及医疗安全, 因此要对办卡人员加强教育, 制定并培训本岗位查对制度, 告知查对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医疗安全, 防止事故差错的一项重要制度, 医院内的所有岗位, 任何工作环节都会影响和涉及医疗安全,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的查对制度, 信息录入时要集中精力, 加强核对, 对拒不提供联系方式的要做好解释, 说明信息录入的必要性, 取得配合, 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4 规范门诊医生出诊管理

在处理“危急值”报告的过程中, 医生是决定对病人实施诊断和治疗的核心角色, 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所在。因此, 门诊部对门诊出诊医生加强管理, 召开门诊例会, 培训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强调医生出诊纪律要求, 并要求各科室上报出诊医生电话, 打印后在个分诊台备注, 方便护士联系。同时建议医院信息系统给予支持, 多途径报告危急值, 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报告危急值, 使开单医生在第一时间知晓危急值报告, 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4.5 持续改进管理方法

管理部门对“危急值”报告加强督导和检查, 对门诊“危急值”报告的执行和记录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 检查办卡人员核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检查医护人员的危急值记录及对流程的知晓落实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对执行不到位的个人与绩效考核挂钩, 以提高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工作绩效。同时, 在检查过程中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 对个别科室存在问题及时与门办沟通。

5 结果

本院通过修订危急值报告流程, 对关键节点制定应急措施, 同时加强对办卡人员、门诊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畅通了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 2015年10月—2016年3月发生在内科门诊的检验危急值报告360例。所有“危急值”全部及时通知到医生, 经医生筛查确认后通知病人, 在所有需要及时通知的病人中, 除1人接听不及时, 均能迅速通知危急值检查结果, 告知病人病情及解决方法, 未出现医疗纠纷及投诉。

6 小结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当今全球医疗界的共识[4], 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是否能及时传达并迅速实施, 涉及医院许多科室和部门, 由于门诊的特殊性, 病人就诊后即离开医院, 使一些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制度执行上存在一些障碍, 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5], 通过修订危急值报告流程, 加强对办卡人员、门诊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畅通了通知环节, 解决了门诊危急值报告因通知不到的问题, 使危急值报告制度能顺利落实。

摘要:[目的]畅通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 使流程各环节落实到位, 保证病人安全。[方法]根据“危急值”报告在门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修订门诊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加强分诊护士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管理, 提高办卡人员的核查意识, 细化环节管理, 畅通报告途径。[结果]门诊“危急值”报告能顺利落实, 避免了因“危急值”报告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隐患。[结论]完善的“危急值”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危急值报告制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门诊,危急值,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姚峥, 安凤梅, 汉业旭, 等.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安全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 2014, 18 (1) :73.

[2]臧宝华.危急值报告环节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 (27) :29.

[3]范红玲, 郭晓红.采血不规范造成的“危机值”报告制度[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8) :3226.

[4]孙纽云.我国病人安全管理与医疗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设想[J].中国医院, 2012, 16 (1) :2-6.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篇3

【中国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67-01

生命危急值是一種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此时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就有可能得以挽救,否则就有可能因失去最佳救治时间而危及生命。

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就是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数据,而危急值的管理在临床上尤其在急诊、ICU患者治疗抢救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是十分突出。建立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于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的建立

参阅相关文献,征求相关科室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我院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见下表)

歙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危急值项目表

2.危急值报告处理程序

2.1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时,向专业组主管报告,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查,其结果与第一次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同时从电话了解病情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也可电话通知病区护士,可由其派人在危急值专用登记本上签字后领取检验报告,并交由值班或床位医生,检验科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历号(门诊号或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值,临床联系人,电话时间(月/日/时/分),报告人,备注等记录内容,记录保存二年以上。

2.2临床医生在获知危急值报告信息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和处理,对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者,应行重新取样送检。

2.3检验科、护理部及医务科分别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危急值处理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及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规程中必须严格规定不同的来源(门诊、急诊、住院等)的通知对象的次序(如住院的通知顺序为主治医生、住院医生、责任护士)。医院可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固定,定期以检验科危急值登记本内容对临床处理结果进行核对。

3.讨论

3.1危急值报告制度最早由Lundberg提出,现已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各级医院应依据自己的规模、专业特色、样本量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危急值应该是当超过此限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时将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的后果的一类项目,如K、Na、Glu、WBC、Hb、PLT等指标多是疾病的直接原因,可设立危急值。而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转肽酶、转氨酶等基本是疾病的结果,则一般没有必要设危急值。设立危急值项目及其范围时应当做到切合医院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忌把正常参考值上下限当作危急值界限,既要避免因项目设置过少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又要防止因范围过宽、项目过多降低了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重视和警惕性。此外,有些试验测试结果虽不表达危及生命,但对环境或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伤害,如甲类传染病和若干乙类传染病,体检中高ALT、高AFP也应可以"危急值"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3.2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时还应注意到医院患者群体来源、部门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限制。不可以偏概全,尤其应注意成人与新生儿危急值范围的设置,做到客观、务实,必要时可考虑设立可能危急值,以更好地为临床与患者服务。

3.3加强危急值制度的规范性建设并不断完善,制定相应的标本采集、运输和接收、处理程序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并确保落实和实施。适当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努力做好检验质量的全面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整个分析过程中某一质量控制环节的不合格所引起的误差。

3.4因检验工作者临床知识相对欠缺,在项目设置时应充分征求临床意见,项目设置后在执行过程中应经常向临床了解项目可行性,了解报告后病人处理情况。定期回访临床科室,每年至少一次依据所设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的可行性,对其进行修正。在满足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危急值, 逐步提高检验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对危急值的发现、确认和处理水平以及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通过实验室与临床的充分沟通,努力降低危急值发生率及临床不符率,以保证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危急值制度的高效性。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涉及到检验科、护理部和临床医生,除制定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与制度外,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在坚持中不断改进,才能在实施中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使其在提高医疗效率、确保医疗安全方面充分发挥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俊,顾国浩,王雪明等.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12-413

[2]任妹,彭可君,孟芳.浅谈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与完善[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03

胃镜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4

为确保危急重患者检查迅速、准确,报告及时反馈给临床、最大程度地节省抢救时间,确保医疗安全。故建立消化内镜诊疗危急值。

“危急值”指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急生命时,临床医师及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挽救生命。

“危急值”的目的:

引起临床医护人员足够重视,第一时间发现“危急值”,积极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确保诊疗安全,维护患者生命。

程序及要求:

1,当出现危急值情况时,第一时间报告麻醉科医师,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内镜医师对所作出的内镜诊疗危急值必须及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3,当处理危急值有困难时,必须及时上报上级医生或科主任复核或会诊。

4,复核或会诊医生接到电话后必须30分钟到场,对出现危急值不复核、不报告上级医生造成不良后果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5,当值班医生发现危急值与临床征象不相符时,应再次确认,必要时重新检查,避免误诊

消化内镜中心“危急值”项目表:

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

2、巨大、深度溃疡,胃肠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3、上消化道异物引起出血及穿孔。

4、食管或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和/或明显出血点和/或红色征阳性和/或活动性出血。

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篇5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

1.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心电图室工作人员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ST段明显升高或降低)3.急性心肌损伤(T波高耸、ST段斜型抬高)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7)二度11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放射科危急值制度及报告项目 篇6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及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影像科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 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3、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4、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③肺栓塞、肺梗死

5、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6、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③急性胆道梗阻;

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影像科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影像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三)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程序

1、影像科工作人员检出“危急值”后,立即打电话向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报告。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医护人员接获电话通知的患者的“危急值”结果时,必须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给医生使用。

(四)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原则。影像科应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五、质控与考核

(一)影像科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 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上一篇: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工作总结电子稿下一篇:关于申报2010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