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精选10篇)
老年重症 篇1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并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医疗及护理, 以延缓疾病发展、减轻其疾病的症状的医疗护理[1,2]。临终关怀不追求无意义的治疗或者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 所以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通过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或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 令患者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3,4,5]。同时, 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1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可分为三项基本内容
1.1 对其患者的身体关怀
主要是通过我们专业医护人员及其患者家属的照顾尽量减轻患者的病痛, 然后再配合健康饮食及保健来提升患者身体的能量, 尽量延长其高质量的生命历程。
1.2 对患者心理及精神上的关怀
通过关怀理念的建立来尽量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牵挂、埋怨等心理问题, 能够让患者宽心、安心并对未来的生活包括死后都充满信心及希望。
1.3 对患者永生信念的关怀
通过关怀, 让患者寻求生命意义或以宗教学说让其建立起生命价值观, 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2 护理内容
在护理内容上可分为生理护理、心理护理两大部份。生理护理包括症状护理和疼痛护理。症状护理:处于生命终末期的老年重症患者各系统功能紊乱, 脏器功能衰竭、机体代谢障碍, 主要表现为循环系统、呼吸体统、消化与泌尿系统、肌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系统等几大生理系统的变化[6]。真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变化, 临终关怀的护理要做到: (1) 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 维持患者体温, 备好治疗、抢救器材。 (2) 给予呼吸困难患者相应护理, 给氧、吸出等手段, 出现肺部感染时, 给予抗炎治疗。 (3) 满足患者的饮食要求, 尽量保证老年患者的营养要求。若患者放弃进食和饮水, 应理解患者的选择, 给予心理安慰和口腔护理。 (4) 对尿潴留患者给予留置导尿, 便秘者给予通便治疗及护理, 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做好会阴护理, 及时清除排泄物, 保持会阴清洁。 (5) 临终末期受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患者出现意识模糊, 对光反射, 吞咽反射消失。应做好保护, 避免坠床[7]。 (6) 护理人员应定时给老年患者翻身、更换体位, 翻身时按摩受压部位以及骨突处, 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被褥,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疼痛护理:临终老年患者舒适感是指在轻松、安宁的状态下, 临终患者所具有的一种满意、无痉挛、无焦虑的自我感觉。临终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对死亡的抑郁, 患者会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 因些恐惧和抑郁只会加重疼痛, 这就需要我们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 去除患者的烦躁和忧虑。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临终老年人面临死亡大多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和接受期五个不同心理发展阶段和心理变化过程。所以我们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特征要有不同的护理方案及内容。临终老年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患者以自己的感受中可能已经意识到病情的严重, 但并不是从医师那里知道病情, 而是相伴一生的爱人或守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告诉的, 也是恐惧、悲伤中的一种温暖, 因为他知道亲人为他尽力了。
3 关怀内容与方法
3.1 加强与老年重症患者的沟通
了解老年重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情, 对其表示理解和同情, 帮助其度过心灵创伤, 逐步面对现实。
3.2 最大限度地使用触摸的手段
触摸护理能对患者起到安抚作用, 对老年重症患者也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依赖, 使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 感受到被关注。
3.3 加强与老年重症患者语言上的交流与勾通
护理人员和亲属可通过语言与老人沟通, 应耐心地听老人的倾诉, 适度地表达支持和同情。
3.4 让家属和亲人更多地探望和陪伴老人
让老年重症患者从而减轻其孤独感, 增加安全感, 可稳定老年重症患者的情绪。
3.5 对老年重症患者要适时适度地灌输死亡教育
和老人共同探讨生与死的意义, 让他从心理上对即将来临的死亡做好准备, 以安详、平和的心情面对死亡病房的空间设计也十分重要:注重老年重症患者的生活环境设计是临终关怀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房间应光线充足、温暖、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新鲜, 在房内放置鲜花和老人平时喜欢的东西和家俱, 增加亲友探望, 使其多享受一份人间温情。家属护理临终关怀护理不仅指对终末期老人提供护理, 同时也应包括对老年重症患者亲属的护理。在临终阶段和老人死亡时, 其亲属也经历着痛苦的感情折磨, 因此, 应给予他们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度过痛苦及危机。尊重死亡家属表达痛苦的方式, 耐心、真诚地倾听他们诉说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4 小结
临终关怀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修养与素质和同情心及过硬的技术水平。临终关怀对笔者是一个新课题, 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要接受有关专业性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 使患者由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生理学角度, 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从伦理学角度, 使患者认识到生命价值和质量, 保持人的尊严;从社会学角度, 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
摘要:临终关怀 (hospice或palliative care) 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 而是在重症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最长六个月的时间内, 为减轻他的患病症状、延缓病症发展的全方位护理。老年重症患者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 都承受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做为肿瘤医院的专科疗区, 临终护理的重点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痛苦, 提高其生存质量, 让患者舒适, 安静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
关键词:提高,质量,临终关怀
参考文献
[1]韩修英, 李玉萍.临床关怀之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15) :15.
[2]王金风, 王淑红.临终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0, 19 (6) :21.
[3]魏鞍钢.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24 (5) :476-477.
[4]方萍, 冯青云, 李瑶娜.老年临终病人的临终关怀[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11) :89.
[5]安爱芝.临终关怀与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2) :76
[6]李丹丹, 张桂蓉.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思路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11 (10) :95.
[7]解利新.浅谈老年人的临终关怀[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9) :106.
老年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篇2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3)【摘要】报告1例老年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60岁。面,上肢起红斑,口腔溃疡1个月,加重起水疱、大疱1周,伴有肝酶异常升高、血小板显著降低等,病情危重。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亚冲击治疗的同时,加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关键词】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老年【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85-0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以“面,上肢起红斑,口腔溃疡1个月,加重起水疱、大疱1周” 于2010年1月25日入院治疗。患者2个月前因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中药口服,1个月前面部,双上肢起散在暗紫红斑,伴口腔溃疡,无明显自觉症状,未加用其他药物治疗。1周前皮疹突然增多,面颈,躯干部皮疹融合成大片,上见松弛性水疱,大疱,部分水疱破溃为糜烂面,伴疼痛,无发热,无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药疹”,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依巴斯汀片,非索非那定片口服,皮疹无好转,1天前出现左手一过性活动不灵,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降低,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诊断收入院。查体:T 36.7℃,P 96次/分,R 20次/分,Bp 130/85mmHg。神志清,言语流利,颈软,胸廓对称,双肺散在的干鸣音,双肺未闻及水泡音,心率96次/分,律齐,听诊心音较弱,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脊柱、四肢活动自如,肌力Ⅴ级,深浅感觉正常,腱反射存在,双巴氏征未引出。专科检查:面颈部、双耳廓、躯干、四肢可见多发的1×1cm—7×8cm大小的暗紫红斑,面颈胸背部皮疹融合成大片,上见松弛性水疱,大疱,部分水疱破溃为糜烂面,糜烂面上可见少量脓性渗出;双足底,指趾端可见散在的暗紫红斑,血疱,伴毛细血管扩张;口唇破溃结血痂;颊黏膜,舌下见多发的米粒大小糜烂面;外阴无糜烂破溃。实验室检查:WBC 3.3×109/L(4-10×109/L),RBC 2.75×1012/L(3.5-5.01012/L),HGB 88g/L(110-150 g/L),PLT 25×109/L(100-300109/L);Fbg 1.25g/L;ALT 199IU/L(0-40 IU/L),AST 1010IU/L(5-34IU/L),ALP 380IU/L(34-150 IU/L),GGT 750IU/L(0-50IU/L),TP 47g/L(60-80 g/L),ALB 26.4g/L(35-55g/L);LDH 524IU/L(114-240IU/L),HBDH 430IU/L(0-182 IU/L);尿常规(-);ANA阳性1:10000,均质型,颗粒型,dsDNA阳性1:160,ANCA阳性1:80,核周型,ANuA阳性1:200,DNP阳性++++,β2-GP1阳性1:200,IgG15.94g/L,C3 0.458g/L(0.89-1.87 g/L),C4 0.077g/L(0.165-0.38g/L),网织红细胞正常,类风湿因子(-),血沉108mm/h(0-20 mm/h),心电图:T波异常,B超未见异常,双肺CT:心包积液,心脏彩超:少量心包积液。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2.治疗情况:入院后我们给予激素亚冲击治疗,即用甲泼尼龙200mg/d,人免疫球蛋白20g/d冲击治疗5天,还原性谷胱甘肽1.2/d静滴保肝治疗,同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激素冲击5天后,患者肩背部糜烂面较前略干燥。实验室检查:PLT 20×109/L,Fbg 1.259g/L,ALT 82IU/L,AST 246IU/L,ALP 372IU/L,GGT 1132IU/L。激素改为甲泼尼龙80mg/d静滴。治疗后第17天血小板升至50×109/L,血沉34mm/h,ALT 57IU/L,AST 59IU/L,ALP 129IU/L,GGT 339IU/L,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肩背部糜烂面完全干燥,口腔糜烂面愈合,饮食恢复正常。激素减量至甲泼尼龙40mg/d静滴,甲泼尼龙片8mg日三次口服,激素总量相当于泼尼松80mg/d,此后血小板继续回升,于治疗后第29天恢复正常,为116×109/L。此后激素减量至70mg/d,患者于治疗后第41天因病情好转,激素改为等量口服出院。2 讨论红斑狼疮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青年女性多见,老年人SLE的病情相对较轻,起病隐匿,以疲乏、体重下降、肌痛肌无力、口眼干燥、浆膜炎、肺部受累、血液系统异常多见;皮疹、雷诺现象、光過敏、肾损害、神经系统受累少见[1]。本例患者有:⑴口腔溃疡;⑵浆膜炎:双肺CT及心脏彩超均提示心包积液;⑶血液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血小板降低,PLT为25×109/L,Fbg1.259g/L,有明显的出血倾向;⑷免疫学异常:dsDNA阳性1:160, β2-GP1阳性1:200;⑸ANA阳性1:10000,故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成立,且为重症、活动期狼疮。该患具有以下特点:⑴患者年龄较大,病情进展较快,仅2个月就发展为重症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大面积血管炎样改变,面颈胸背部见大片糜烂面及渗出,并累及血液系统和肝脏,表现为血小板降低,PLT为25×109/L,肝酶明显升高,ALT 199IU/L(0-40 IU/L),AST 1010IU/L(5-34IU/L),ALP 380IU/L(34-150 IU/L),GGT 750IU/L(0-50IU/L)。⑵治疗上,我们选择激素亚冲击+丙球冲击治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无急进性狼疮肾炎,肺间质纤维化,狼疮脑病,狼疮性肺泡炎等大剂量冲击的表现;2受累主要表现在血小板,而血液系统受累相对对激素较敏感;3且患者肝功明显异常,考虑患者入院前曾口服中药,不能排除药物性肝炎,故不能用免疫抑制剂;选择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因其可以中和抗体,加快病情缓解。该患经治疗后,疗效较好,皮肤糜烂面于治疗后第5天开始好转,肝酶也于治疗后第5天开始逐渐下降,患者血小板恢复较慢,治疗17天才升至50×109/L,考虑与老年人对激素不敏感且骨髓造血功能低有关。我们体会,对于老年重症红斑狼疮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及既往病史,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给与恰当的治疗,不能因为病情严重就给与大剂量的激素冲击,尤其是老年人血小板恢复缓慢时也不能着急,以免造成过度治疗,甚至造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参考文献[1]李华; 王吉波; 成强; 王丽芹; 梁宏达.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1年02期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治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 女19例, 年龄65~87 (平均71.9) 岁。既往均有胆道病史, 其中9例有1次以上手术史。有典型的胆绞痛13例, 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者18例, 黄疸21例, 体温>39℃ 12例, 伴低血压、神志改变9例, 白细胞>20.0×109/L 19例。32例中合并高血压6例, 冠心病5例, 慢性肺气肿4例, 糖尿病4例, 前列腺增生症2例, 肾功能不全1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检查, 胆总管或肝内胆管扩张并结石32例, 本次发病至入院时间1~6 (平均3.9) d。
1.2 治疗方法
本组手术26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10例, 加胆囊切除12例, 加胆囊造瘘术3例, 加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保守治疗6例。
1.3 治疗结果
本组死亡6例, 病死率18.8%, 其中手术治疗死亡3例 (3/26, 11.5%) , 非手术治疗死亡3例 (3/6, 50%) 。死亡原因:中毒性休克3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 肾功能衰竭1例。
2 讨论
2.1 老年ACST的临床特点
(1) 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不符, 易延误诊断。老年人对内外环境的应激反应和痛觉感应迟钝, 体现在临床和病理的严重不一致。本组病例有典型胆绞痛仅13例, 高热者仅12例, 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体征者18例, 白细胞计数也可不高。因此, 老年ACST患者, 即使不完全具有Charlot三联征, 也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 (2) 病程进展快, 休克发生率高。ACST的突出问题是胆道感染、胆道内高压, 由于老年各脏器代偿能力差, 免疫功能低下, 加上肝功能受损, 在胆道高压的情况下脓性胆汁 (含有大量G-杆菌内毒素等) 逆流入血, 导致休克和各脏器功能损害。本组中毒性休克9例, 达28.1%。胆道高压、休克、各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互为因果, 恶性循环。 (3) 合并病多, 增加了本病诊治难度。本组合并其他疾病者22例 (68.7%) , 以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病居多。合并病降低了病人抗病和耐手术的能力, 混淆了病情。故要重视合并病的诊治, 充分估计其危害性, 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易发生脏器功能衰竭。老年人常存在或潜在脏器功能不全, 在感染和休克的情况下, 易发生脏器功能衰竭, 是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组死于MODS 2例, 因此必须注意护肝、保肾及改善心肺功能。
2.2 适当选择手术时机
胆道梗阻是ACST的首要矛盾, 本病强调早期胆管减压引流。本组资料表明, 非手术组病死率远比手术组高。相当一部分病人经积极抗休克等处理后, 病情可出现一时性改善, 但不应把暂时现象看作病情转归。即使是积极抗休克的情况下, 病情不见好转, 经充足扩容, 也应一边抗休克一边手术。近年来,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BD)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用于ACST治疗, 可迅速有效地引流胆道, 缓解胆道梗阻, 大大降低了急症手术的死亡率和再手术率。但ENBD一般只适用胆管下端的梗阻, 且受本地设备、条件限制。我们认为, ACST一经确定, 即有绝对手术指征。高龄和休克并非手术禁忌[3]。
由于老年病人病情复杂, 对急诊手术耐受性差, 手术前进行短暂的积极准备是必要的, 应尽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改善微循环, 加用强效抗生素, 重视术前合并病的内科治疗。术中术后对循环呼吸及重要脏器功能进行监测, 出现休克时应早期、短程、大剂量加用激素治疗[4]。
2.3 手术操作力求简单、准确、快捷有效
老年ACST病人耐受麻醉及手术创伤的能力有限, 因此手术要求操作准确、迅速及有效引流胆道, 以解除梗阻、减压为主。有时仅作肝外胆管切开减压是不够的, 因为梗阻可在肝内外胆管多处出现, 每一处梗阻的遗漏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若病情轻, 抗休克后病情稳定, 应争取一次性彻底处理病灶。
参考文献
[1]陆伟, 胡泽民, 周载平, 等.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的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 2002, 10 (3) :217.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85.
[3]姚希平, 刘从爱.老年重症胆管炎100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00, 8 (4) :287.
老年重症 篇4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绵阳621900)【摘要】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咳嗽与咯痰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痰菌阴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疗效【中国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82-01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of immunoglobulin for elde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60 elder elder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2 groups. Patients in the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using immunoglobuli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ly. The outcomeassessment was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improvement of respiration failure.Results: The improvem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time of abatement of fever, cough and cough up phlegm, rhonchi and transversetime of phlegm bacteria, time of inpatient treatment were shorter than controlgroup. Conclusion: Injection of immunoglobulin in vein is effective and safefor elde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Keywords】immunoglobulin, elde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effectiveness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的特点,因基础病多、反复住院和使用多种抗生素,易出现呼吸衰竭,继而发展为重症肺炎,病死率高,预后极差。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往往与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患重症感染且不易控制。因此,我院应用丙种球蛋白增强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年龄60-75歲,诊断标准符合1993年美国胸科学会(ATS)的诊断标准:①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②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分数值小于300,需要机械通气支持;③血压小于90/60 mmHg;④胸片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 h病变扩大大于50%;⑤少尿:尿量小于20 ml/h或80ml/4 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排除标准:排除皮下感染、肺部肿瘤、肺栓塞、肺结核、气胸、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予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5(69.08±5.19)岁,,发热20例,痰培养阳性10例,I型呼衰l4例,Ⅱ型呼衰8例,存在一种基础疾病16例,二种9例,三种及以上4例;对照组30 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4(68.12±5.74)岁,发热18例,痰培养阳性11例,I型呼衰l2例,Ⅱ型呼衰9例,存在一种基础疾病15例,二种10例,三种及以上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丙种球蛋白10g/d,静脉滴注,开始速度为50mg/min,持续15min后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滴速,连续应用5~7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发热、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后复查尿常规、肝肾功能。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1)临床疗效评定[1] 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痊愈:治疗7d内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血气分析正常,治疗l0天后X线胸片示:两肺点片状阴影吸收;有效:治疗7d内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血气分析正常,治疗l0天后X线胸片示:两肺点片状阴影吸收>.50%;无效:10天后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血气分析无好转,X线胸片示:两肺点片状阴影无吸收或吸收<50%,且病程>15天。痊愈和有效合计为有效。(2)细菌学疗效评定[2] 分为清除、持续和菌群交替三个等级。清除:治疗前感染的致病菌被清除;持续:治疗前感染的致病菌存在;菌群交替:治疗前感染的致病菌被清除,但出现新的致病菌生长。清除和菌群交替合称为清除。(3)不良反应评估 评估应用丙种球蛋白后观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的情况。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 结果2.1 临床疗效 经7天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5)。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例,百分数)注: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2.2 两组患者临床缓解及住院时间比较 经7天治疗后,治疗组在热退时间、咳嗽与咯痰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呼衰纠正时间、痰菌阴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显著差异(表2)。表2两组患者临床缓解及住院时间比较2.3 细菌学疗效评定 经7天治疗后,细菌学疗效评定,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1,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67.31%,对照组为44.44%(表3)。表3 细菌学疗效评定2.4 不良反应评估 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后,均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皮疹.亦未发现有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3 讨论感染发生时,体内的IgG将被细菌毒素、呼衰引起机体内释放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消耗一部分;而老年人本身血清中IgG水平与总补体活性下降,其免疫功能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老年人多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致使体内的IgG及其亚类的浓度下降;老年人由于长期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营养不良,常常存在低蛋白血症,使其抵抗力更加低下。既往研究表明[3-4]:严重肺炎应当使用覆盖面广的抗菌药,同时推荐增强患者本身免疫能力的措施;对老年人难治性肺部感染,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是值得临床医生考虑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被动免疫为最有效的推荐方法。
本研究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佐治老年重症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3%,痊愈率为40%,较之于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改善临床疗效相关的诸多指标方面,如热退时间、咳嗽与咯痰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呼衰纠正时间、痰菌阴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较之于对照组,即未应用丙种球蛋白,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学研究结果表明丙种球蛋白对多种耐药病株有疗效;丙种球蛋白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亦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综上,显示丙种球蛋白在重症感染中起一定的作用,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是安全可靠的。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周期不长,观察时间点较少,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这方面的设计,以期提供更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参考文献[1]陈光宴 马琳.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15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8):1191-1192.[2]屈晓雯 全胜麟.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250-4251.[3]杨玉.老年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实用老年医学.2004.18(1):16.[4]孙铁英.老年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实用老年医学,2004.18(1):12.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探讨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2例, 男33例, 女29例, 年龄61岁~81岁。入院时均有腹痛、黄疸、寒战、发热等Charcot三联征, 39例有低血压或谵妄, 26例出现Reynold五联征。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 42例行CT检查, 均见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 34例合并胆囊结石, 13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1例合并有其他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15例, 原发性高血压12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共9例, 糖尿病8例, 肾功能不全4例, 脑血栓后遗症2例, 肝硬化2例, 其中合并上述2种以上疾病者16例。41例既往有胆石症病史, 12例有胆管手术史。
1 2治疗方法入院后予以补液纠酸、扩容抗休克、治疗合并症、联合使用甲硝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等治疗。8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 1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31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 10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24 h内手术32例, 第2天手术18例, 第3天及其后手术12例。
2 结果
治愈52例, 死亡10例, 病死率19%。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 切口感染8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10例。死亡原因为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老年ACST的临床特点
和一般人群ACST临床表现不同, 老年人ACST有其独特的一面: (1)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明显下降, 机体反应迟钝, 对炎症应激反应较差, 约有1/3老年人急腹症疼痛症状不典型[2], 表现为定位不清的胀痛或钝痛, 而病理改变却比临床表现严重, 当出现Charcot三联征时往往提示病情严重。同时可无明显的腹膜炎体征。 (2) 黄染重, 寒战高热者少。本组寒战高热者仅32例, 占51.6%, 体温36℃以下者10例, 占16.1%, 经治疗均死亡。因此, 认为体温不升的患者病情较重, 需加强重视。 (3) 老年人机体处于衰退状态, 器官功能代偿能力差, 免疫力低下, 因而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腹膜炎和MOF, 休克和MOF也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 解除梗阻减少毒素吸收可以降低出现感染性休克和MOF的机会, 从而降低病死率。 (4) ACST起病急、进展快, 但由于生理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及畏惧手术等, 老年人病后往往就诊晚, 重症多。 (5) 合并其他疾病较多 (本组为51%) , 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些疾病不仅使患者的抗病能力和手术耐受力降低, 而且影响了ACST的治疗和预后。 (6) 术后并发症多, 主要与老年人生理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伴发病多、营养障碍有关。常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 (7) 血小板计数是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如果<100×109/L, 尤其<80×109/L, 说明病情已非常危重, 本组共7例, 均死亡。
3.2 老年人ACST的治疗
ACST的病理基础是胆管梗阻、感染、压力增高。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但是只有从根本上解除胆管梗阻, 引流脓性胆汁, 阻断大量细菌和毒素反流入血管, 才能在发生重要脏器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和严重并发症之前, 逆转病情的发展。另外, ACST是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作用, 胆汁中厌氧菌培养率几乎都在50%以上, 高者达82%, 主要为梭状芽孢杆菌、脆弱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因此, 选用在血清和胆汁中都有较高浓度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和对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 (甲硝唑或替硝唑) , 并在入院时立即使用, 手术时加用1次, 术后使用到体温正常或血象正常3 d后, 才能有效控制感染。
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先决条件。长时间的休克会使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可使老年人潜在的器官功能不全发展为器官功能衰竭。所以, 应及时快速输液、扩容抗休克, 改善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流, 才能有效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3.3 老年人ACST手术时机的把握
经积极抗感染和抗休克等治疗后, 在病情好转、休克改善时, 应及时施行胆管减压引流术。有时早期抗休克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满意效果, 主要是由于胆管梗阻没有解除、胆管感染依然存在、胆管压力仍然增高等原因所致。此时的观察时间不应超过6 h, 要在出现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之前进行手术, 如果出现MOF, 则已失去手术机会。有资料表明, ACST发病12 h~24 h内手术, 预后较好;超过24 h手术, 则并发症增多, 病死率增高。引流、抗感染和解除胆管梗阻是ACST明确诊断后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3]。
3.4 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于老年ACST, 手术以解除梗阻和引流胆汁为主要目的, 首选的方法是胆总管切开和T形管引流。术中根据胆管梗阻情况、胆囊病变程度及全身状况, 可分别加做胆总管取石、肝内胆管取石、胆囊切除、胆肠内引流术。
急诊手术要以操作简单、有效减压、解除梗阻为原则, 不可仅追求手术的彻底性和根治性。如术中发现有残余结石, 可待病情稳定后择期处理, 避免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而致患者不能耐受。本组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均获满意效果。对于术前、术中情况良好, 胆管扩张明显, 胆管感染较轻的患者, 尤其是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者, 也可选用胆肠吻合术。对于病情严重失去手术机会者, 或者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者, 或者不愿意手术者, 可选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PTCD) 。近年来, 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ACST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及取石术 (EST) 、鼻胆管引流术 (ENBD) 、塑料胆管支架引流术 (ERBD) 、金属胆管支架引流术 (EMBE) 等, 能迅速解除胆管梗阻, 引流脓性胆汁, 减轻中毒症状, 降低中毒性休克发生率[4], 亦可取出胆总管结石, 可Ⅰ期治愈ACST。虽然有时存在引流量不够理想的缺点, 但是, 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确实能够起到减压、消炎、退黄的作用, 尤其适合于病情危重、伴发病多、耐受力差、手术风险大的老年患者。同时, 内镜治疗缓解了症状, 提高了机体抗病能力, 使急诊手术过渡为择期手术, 为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条件, 不失为治疗ACST安全可靠的一种治疗手段。若已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则不能行内镜治疗。
3.5 重视合并症的处理, 防治并发症
重症急性胆管炎病情凶险, 尤其老年人, 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是良性胆管疾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及临床处理困难等特点[5]。老年患者常患多种慢性病, ACST往往加重这些原有的慢性病变, 因此需心电监护, 治疗心律失常, 改善心、肾功能, 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使患者平稳、安全地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予强效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 严密观察血压、呼吸, 及时纠正代谢失衡, 特别注意钾、镁的补充, 加强营养支持, 配合肠外营养能更好地预防各种等并发症, 保证患者术后的恢复。
总之, 对于老年ACST, 宜早期行胆管减压引流, 首选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加强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治愈率;有条件时可选择内镜治疗。
参考文献
[1]翁伟建, 关刚强, 冯丽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78例[J].河北中医, 2003, 25 (12) :932-934
[2]Rahman SH, Larvin M, McMahon MJ, et al.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delayed treatment of cholangitis in older people[J].Dig Dis Sci, 2005, 50 (12) :2207-2210
[3]沈焱.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体会 (附176例) [J].肝胆外科杂志, 2003, 11 (6) :452-454
[4]吴钢, 蔡端, 姚琪远, 等.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 7 (1) :60-61
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 篇6
关键词: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规范治疗
在慢性呼吸道疾病中,重症哮喘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一种,而且作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处于常见和多发的趋势。据统计,在急性支气管哮喘疾病中,重症哮喘的发生比率在1%左右[1]。同时,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而言,一旦病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的话,很可能发生死亡等严重后果[2]。为此,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上患者都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关于重症哮喘的诊断指标相符合。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岁,病程1~31年,平均11.5年。1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史,10例合并高血压疾病,8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合并糖尿病,另有4例合并冠心病。在发病诱因上,上呼吸道感染39例,接触过敏原6例,气候变化5例。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都存在极度呼吸困难的情况,张口呼吸,言语断续或者不能说话,四肢末梢或者全身发绀。呼吸频率在31~48次/min,心率117~153次/min,血压(231~138)/(130~189)mm Hg。50例患者中,嗜睡19例,烦躁、焦虑9例,精神萎靡8例,深度昏迷4例。体征主要为皮下气肿,气管发生偏移,胸部哮鸣音消失,肺压缩程度大约在60%。(2)辅助检查:经血气分析,在吸氧情况下,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pH 7.18~7.49;血常规表明,白细胞数大于11.0×109/L的有25例,30例中性粒细胞大于80%;7例血糖在11.8~24.6 mmol/L。
1.3 治疗方法
对于以上重症患者,实行高浓度的鼻塞或面罩连续性30%~40%氧气吸入,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上的变化予以检测分析;在对支气管痉挛解除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这样可以比较快速并且有效的接触到患者的支气管痉挛,而且是首先的急救手段。为患者设立静脉通道,对患者酸碱平衡或者电解质平衡进行调整。对于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处理。为患者以及家属普及相关治疗护理上的常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疏导,缓解和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从而促进临床治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精心的护理工作提高治疗的规范性。对氧疗的效果进行实时检测,确保氧气使用的安全。对于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严格控制,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对输液速度予以控制,确保患者安全地排出痰液。为了防止静脉滴注过量引发的心力衰竭,可以给予患者必要的补液服用。
2 结果
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到98%。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慢性的肺部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逆性气道阻塞等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发作性哮喘等双肺喘鸣音为主的临床表现。而重症哮喘则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急性发作,由常规的平喘药物不能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实行有效控制,患者一般会由于支气管痉挛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在肺功能上也会发生显著的减退,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发作性哮喘等症状[3]。根据相关文献可知,如果老年人发生重症哮喘的话,病情将会十分危重,死亡率相对较高[4]。而且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程,我国老年哮喘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5%,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98%。笔者再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得出以下体会:(1)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对于大部分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来说,几乎都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同时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以及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免疫力的严重降低促使支气管与气管黏膜上皮出现退行性变化,而且纤毛在运动能力上显著不足,肺部弹性回缩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会造成气体有效交换面积缩小,进而引起肺活量的降低,相关功能也呈现出退化趋势。另外,多数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都合并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压以及肺气肿等,这些伴发疾病会加重哮喘病情,并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临床上应当对患者病情给与准确判断,尤其是针对部分临床医生在肺功能检测上的不主动态度,不仅要注重肺功能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的配合运用,还需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收集,为老年重症哮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还需要对并发症等疾病加强处理,为病情治愈奠定良好基础。(2)合理应用多种药物治理。根据相关报道,老年重症哮喘的治疗方式相对较多,主要包含了常规治疗,β-受体兴奋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茶碱类药物治疗以及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等[5]。大部分研究认为,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不仅要实行抗感染、吸氧、纠正酸中毒的处理,还要对平滑肌痉挛予以缓解并控制哮喘。同时,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氨茶碱以及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以上手段在相关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毒与抗炎的疗效,可以提高支气管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程度,同时很好的与受体亲和,在重症哮喘上具有确切的疗效。临床一般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来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该药物药效的快速发挥。此外,氨茶碱虽然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代谢上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不过一旦与糖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的话,不仅可以降低其副作用,还可以对以上两种药效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并实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治愈和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渠丽娟.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15(2Z):198-199.
[2]刘永梅.老年重症哮喘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16):91.
[3]张瑞娟.6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5):128-129.
[4]陈文智,卢伟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6):58-60.
老年重症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65~82岁, 平均67岁。哮喘病史在25~51年, 重症发作时间持续在1~21 h, 重症哮喘的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16例, 接触特异性过敏原14例, 运动后发作4例, 未明原因2例。为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及紫绀, 多伴有窒息感, 端坐呼吸, 大汗淋漓, 心悸等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检查PaO2<60 mm Hg, PaCO2>45 mm Hg及pH下降。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 心率超过120次/min, 奇脉且脉压差达到25 mm Hg, 符合重症哮喘的标志。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包括:①氧疗:患者均给予吸氧治疗, 持续低流量吸氧 (2L/min) , 对于缺氧明显又无酸中毒的可适当增加氧流量, 但一般控制在35%以下;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祛痰, 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③抗生素治疗, 首先根据经验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后尽快给予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 以便选择有效的药物;④对症及支持治疗, 给予VAD、钙剂等治疗;⑤解除患者精神紧张, 增强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
2.2 药物治疗
2.2.1 茶碱类药物
给予氨茶碱5 mg/kg在2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 随后按0.5~1.0 mg (kg·h) 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控释茶碱维持。并注意监测血中浓度, 以便维持较好的浓度。
2.2.2 β2受体兴奋剂治疗
多采用雾化吸入, 给予舒喘灵2.5 mg每20 min一次, 持续1 h, 此后该为2 h吸入1次, 持续数小时, 直至病情缓解。
2.2.3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80~160 mg/d静脉滴注, 3 d后减量, 1周左右逐渐停药。或用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 并逐渐减量, 直至停药。
2.2.4 机械通气治疗
本组中因19例患者症状特别重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时间在4~12 d。当患者出现神志改变、呼吸肌疲劳、严重缺氧及全身衰竭者应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采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通气, 具体参数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及随时的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3 结果
36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及综合治疗, 治愈35例, 死亡1例。
4 讨论
重症哮喘因其病情重、死亡率高, 临床中应特别重视。为此, 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WHO的共同努力下, 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整体方案。重症哮喘患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地综合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及以免影响患者的预后。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及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使用此类药物关键是维持血中茶碱的有效浓度, 一般在5~15 mg/L时较好, 同时将副作用的发生控制在最低水平。[2]β2受体兴奋剂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的作用, 其中以雾化吸入疗效更为可靠。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逆转由于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所致的β2受体的亚敏感性, 增加β2受体的数量和亲合力, 增加β2受体的反应性, 是目前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最有效的药物。[2]若经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及疗效不明显时应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本组因19例患者因哮喘不能控制、呼吸频率>30次/min、呼吸窘迫、意识障碍而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根据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进行调节通气参数。另外, 脱离过敏原是预防哮喘较有效的方发。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的教育和管理使患者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 可以完全、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了解哮喘的促 (或诱) 发因素, 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做好长期、定期随访保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呼吸分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 1997, 20 (5) :261-262.
老年重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定该院60人均为目前重症心力衰竭患者, 年龄介于62~71之间, 其中男性病患占总数的56.6%, 平均年龄为69岁。女性则为26人, 平均65岁。调查时都测定供血动力分级为2级。各成因不同,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3例, 冠心病24例, 高血压型心脏病15例, 扩张型心脏病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 射血分数为≤35%, 左心室表现体积增大。
1.2 分组与治疗方法
将该实验中的60例病患进行均分, 即对照组中有男11名, 女9名, 共20例。观察组中以IH治疗为主的组分中有男12性, 女8名, 共20例。观察组中应用IH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组分中分配男11名, 女9名, 其中4名为风湿性心脏病, 8例冠心病患, 5例高血压型心脏病患者和3例扩张型心脏病患者。如此均分保证无其它因素的影响, 控制专一变量。对照组仅仅进行早期的基础治疗方法, 给予强心, 利尿治疗, 作为空白对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早期加用IH治疗和IH联合美托洛尔治疗, IH用药剂量保持1 d/片, 分别含氢氯噻嗪6.25 rag, 厄贝沙坦75 rag。而联合美托洛尔剂量则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如:心功能、肾功能等, 最低剂量为12.5~25.0 mg, 2次/d, 每6天左右进行1次药剂调节。观察两组6个月后的脑利钠肽 (BNP)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心功能分级 (NYHA) 指标, 进行分析。实验均于事先告知病患及其家属并获其准许。
1.3 观察指标
先将效果进行评级, 该文中的评级标准如下:显效:病患病症有明显好转, 心功能由Ⅱ级提高到Ⅰ级;有效:心脏功能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但心功能依旧停留在Ⅱ级, 未能达到Ⅰ级标准;无效:病患改善不明显, 或无好转迹象, 心力衰竭加剧甚至导致死亡。
1.4 统计方法
实验采用专业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具体处理, 组间通过比较检验, 数据波动采用平均值±波动值范围表示。
2 结果
结果表明对照组的20例中, 治疗的除去无效的病患, 得到缓解者为78.5%, 观察组中用IH治疗进行治疗的20例中除去无效的病患, 得到缓解者为83.3%, 而另一组使用IH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为96.8%。三者对于心力衰竭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 而观察组中IH美托洛尔联合使用效果安全并且好于单独使用IH进行治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即非系统误差, 而是药效作用 (P<0.05) , 见表1。
同时比对3者病患治疗前后6个月的脑利钠肽 (BNP)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心功能分级 (NYHA) 指标, 见表2。
观察表2可知治疗前后病患的指标都开始转向正常化, 但是效果却有明显差异, 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脑利钠肽 (BNP) 、心功能分级 (NYHA) 指标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而IH联合芙托洛尔治疗各项指标又好于IH单独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非系统误差, 而是药效作用。
不良反应:IH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 但IH治疗组出现少许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患者1例, 腹泻者1例。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3 讨论
目前, 心脏病已经逐渐升至我国急性病症的第一大死亡杀手, 据调查, 在中国, 每100个急性死亡病患中就有40多个死于心脏病。而在心脏病中, 尤其是在老年病患中心力衰竭而导致的急性死亡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当今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情况下, 心力衰竭已经日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一大安全隐患, 也就成为了当今医学的主流课题。
(研究结果表明) 对照组的20例中, 治疗的除去无效的病患, 得到缓解者为78.5%, 观察组中用IH治疗进行治疗的20例中除去无效的病患, 得到缓解者为83.3%, 而另一组使用IH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为96.8%。3者对于心力衰竭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 而观察组中IH美托洛尔联合使用效果安全并且好于单独使用IH进行治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非系统误差, 而是药效作用。
老年心力衰竭是人年老时的一种常见症状, 在衰老过程中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逐步退化, 心脏开始产生功能性的减弱, 而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丧失功能现象更为严重, 轻度的心力衰竭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但重症患者则会造成生命质量的降低, 甚至诱发或直接导致死亡。心力衰竭往往先从左心室开始, 症状主要为头晕、乏力、下肢肿胀, 重者呼吸困难, 有窒息感, 往往还伴随有水肿和胸腔积水。早期的心力衰竭治疗主停留在扩张血管强心利尿, 随着人们对心脏疾病的了解深入, 人们逐渐知道了阻断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治疗此症的本质疗法。IH治疗便是依此治疗。厄贝沙坦是能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 (AT1) , 对AT1的拮抗作用>AT28500倍, 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 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 产生降压作用, 从而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 氢氯噻嗪可以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同时具有利尿作用, 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 而对尿钙排泄减少。
该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 (作用较轻) 对氯化钠的重吸收, 从而提高醛固胴的机体产生量, 厄贝沙坦协同作用下可降低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 即血钾偏低。美托洛尔为激动活性的β1-受体阻断药 (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 。它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 无PAA (部分激动活性) , 无膜稳定作用。其阻断β-受体的作用约与普萘洛尔 (PP) 相等, 对β1-受体的选择性稍逊于阿替洛尔。故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在有效治疗同时降低了药物的负作用, 从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各种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在内科急诊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人中的治疗效果, 探求其中最佳处理方案, 提供临床用药参考依据, 寻求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对病患采用分组治疗方案, 抽取同程度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症状60人并均分为3组, 选取任意一组作为对照组, 进行强心剂、利尿剂治疗。另两组在空白对照的基础上于治疗前期分别加入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Irbesartan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该文为方便, 简称为IH) 和IH联合美托洛尔药物进行治疗, 于6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同时比对3组病患治疗前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脑利钠肽 (BNP) 、心功能分级 (NYHA) 指标, 通过分析数据, 仅注射强心剂、利尿剂的20例中,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 观察组中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进行治疗的20例中总有效率为83.3%, 而另一组使用IH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三者对于心力衰竭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 而观察组中IH美托洛尔联合使用效果安全并且好于单独使用IH进行治疗。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内科急诊,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国产) 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24) :87.
[2]燕杨.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 2011, 12 (4) :56.
[3]陈劲松, 何永辉,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 2006 (9) :126.
[4]李勇.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成为普遍适用临床策略[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7;28 (6) :847.
老年重症 篇9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专病专护;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22-01
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的临床病症,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及机体免疫机能的严重下降,是重症肺炎的高发群体,有研究指出老年患者在所有重症肺炎患者中所占比例为72.3%-75.1%[1]。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呼吸衰竭,我院在治疗过程中开展专病专护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胸闷气促、嗜睡、意识模糊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7±3.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0.2±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药、保持病房内环境适宜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专病专护护理模式:(1)血氧饱和度低于80%及血paO2水平低于70mmHg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护理,并根据呼吸频率及面色变化情况调整最佳供氧速率;(2)鼓励意识清醒患者自主咳痰,无力咳痰者则采取机械吸痰处理;(3)早晚各一次进行口鼻护理,使用沾有盐水的棉签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同时进行口腔清洁,并每日更换吸氧管;(4)若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者,则采取无创通气,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5)采取经鼻肠管营养方式,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2]
患者出院时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调查满意度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人工气道时间和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S)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及人工气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专病专护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护理观念,是指护理人员在充足、全面护理知识的基础上,始终遵循全程化护理原则,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异常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3]。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由于其病种和所用抗菌药物的差异,导致不同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各不相同。因此,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取专病专护时,需对患者的根本病因及主要致病菌进行分析,同时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机能[4],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合格的专病专护人员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全面掌握老年患者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第二,需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有充分了解;第三,熟知與重症肺炎相关的疾病预防到康复的一系列知识。本组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人工气道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表明专病专护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专病专护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学萍,潘朝霞.专病专护在护理老年重症肺炎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0):42-43.
[2]张蓓.老年重症肺炎79例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5):79.
[3]成守珍,高明榕,王越秀等.专科护理小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0.
老年重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在6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4.5)岁。病程在1~27年之间,平均为(11.5±2.3)年;在6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3.8)岁。病程在1~26年之间,平均为(10.3±4.7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哮鸣声响亮、喘息持续发作,并伴有言语不清、出汗、发热等症状。另外,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病史、病程、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重症哮喘呼吸患者都采用心电监护,具体包括24 h液体出入量,以及24 h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等。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措施: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其中包括有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氧气流量要控制在1~5 L/min;针对患者进行液体的补充,对电解质、水进行调整。如果发现患者被细菌感染,及时采取抗生素药物予以治疗。给予患者服用氢化可松,控制在100~200 mg/d,连续服用3 d后,药量可酌情减少,1周后停止用药。
观察组采取的治疗措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将雾化吸入方案引入治疗策略中,给予生理盐水、异丙托品水溶液2 m L、沙丁胺醇溶液1 m L进行雾化吸入。采取静注的方式对患者应用甲基强,80 mg/次,12 h/次,持续周期1~3 d。再有,1次/d要注射氨茶碱,用量控制在0.3~0.7 g,采用静注方式。另外,当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疲劳等症状,需要加入机械通气治疗。
1.3 观测指标
临床效果评价:无效:患者有持续性喘息发作,呼吸功能不正常,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不正常,有病情加重的情况,甚至出现死亡;有效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有所改善,无持续喘息发作,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减轻;显效: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正常,呼吸功能顺畅,临床表现基本消失。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利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共有患者60例,其中更无效2例,占3.3%,有效38例,占63%,显效20例,占33%,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共有患者60例,其中无效15例,占25%,有效35例,占58%,显效10例,占17%,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观察组相差很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者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呼吸内科,重症哮喘是比较常见的哮喘类型,老年人是重症哮喘呼吸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基础病,身体各项基础功能逐渐衰退,一旦发病,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出现黏膜纤维增生、平滑肌增厚等情况,随着病的发展很可能引发肺心病、肺气肿,将给肺部以及心脏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对于老年重症哮喘通常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利用激素治疗或者氧气治疗,这很可能给患者带来通气功能的影响,使肺泡充气过渡,呼吸道阻力增加,最终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酸中毒、低氧血症。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的措施。通过综合治疗,将雾化吸入方案引入治疗策略中,采取静注的方式对患者应用甲基强,能够对哮喘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促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使病人痛苦程度降低,促使发生肺炎的几率大大降低。该文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采用多方面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宋静[8]的老年人是重症哮喘呼吸疾病研究中,研究对象为77例重症哮喘呼吸疾病患者,并且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采用多方面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宋静的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呼吸内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呼吸疾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具体措施。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采用多方面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内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呼吸疾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张海锋,杜幼芹.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6):83.
[2]王旭.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4):32.
[3]哈日特别克,道勒特汉.探讨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66-67.
[4]倪省训.呼吸内科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7):99.
[5]姜小红.老年重症哮喘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0):105.
[6]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2):6-8.
[7]王顺梅.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