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症乙肝

2024-08-18

慢性重症乙肝(精选10篇)

慢性重症乙肝 篇1

慢性重症乙肝是指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情急剧恶化, 病死率极高, 因此需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专业护理干预, 以提高疾病治愈率[1]。本文针对已选定的95例慢性重症乙肝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慢性重症乙肝患者, 均行抗病毒保肝治疗, 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 对照组47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8∶20,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 (42.57±4.36) 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9∶18, 年龄21~66岁, 平均年龄 (43.52±4.29) 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 具体如下:向患者讲解慢性重症乙肝的病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纠正患者不良卫生及生活习惯;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就医环境;主动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生理、心理需求, 就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适时与患者沟通, 分散其对疾病的过多注意力, 减轻其住院期间的心理、生理不适感;长期卧床患者予以按摩、排痰等处理, 枕头高度保持在约10 cm;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 建议家属参与对患者的抚慰。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 TBIL、ALT、AST。采用SAS和SD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变化, 均行1~4分四级评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TBIL、ALT、AS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

干预前研究、对照组SAS评分为 (68.72±6.65) 分、 (68.83±6.75) 分;SDS评分为 (66.42±7.58) 、 (66.85±7.56) 分。干预后研究、对照组SAS评分为 (45.27±5.34) 分、 (57.68±6.13) 分;SDS评分为 (43.24±5.78) 分、 (55.24±6.17) 分,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乙肝是肝胆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 重症患者治愈率低, 易反复发作, 且患者心理压力过大, 不利于疾病治疗[3]。常规护理虽然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但未从患者实际出发, 因此难以取得理想护理效果。而人性化护理干预贯穿治疗全程, 从患者实际病情、心理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实际出发, 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因此可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度, 减轻其心理压力, 最终加强治疗效果。

经分析表1可知, 干预后研究组TBIL、ALT、AS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优化患者肝功能指标, 恢复肝脏代谢能力等诸多功能, 与黄惠珠[4]临床研究结果类似, 进一步验证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人性化护理干预一方面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重症乙肝病理、用药和日常保养等相关知识, 使其提高对重症乙肝的整体认知, 减轻因对相关知识不了解产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与患者进行细致沟通, 了解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并就相关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使治疗顺利进行, 而联合家属共同安抚和支持患者, 则可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 使其增强对科学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的信心。同时, 分析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可知,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使其保持较轻松心态, 有助于重症乙肝的治疗和症状的缓解。本研究由于受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 未就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重症乙肝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可有效加强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肝功能回转。

参考文献

[1]陈黎明, 王惠莹, 郑智鑫, 等.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重症乙肝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2) :30-31.

[2]钟丽梅, 黄桂敏, 农娟娇.人性化护理在乙肝患中的护理效果探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7 (14) :160.

[3]文厚明, 龚爱萍, 梁立红, 等.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致肝肾综合征50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9) :69-70.

[4]黄惠珠.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并发皮下出血病人的护理.全科护理, 2014, 12 (19) :1738-1740.

慢性乙肝,如何合理用药 篇2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有适应证的,慢性乙肝病人最好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师指导进行定期检查和治疗。有些慢性乙肝病人在治疗时,因为治疗心切而到处寻医问药,听信广告信息,浪费精力和钱财。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为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药。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a(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HBV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有5种,我国已上市4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

免疫调节治疗有望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α-胸腺肽、氧化苦参碱等也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如果患者肝功能试验异常,如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加、血清蛋白异常等,提示有肝细胞损伤,可配合选用护肝药物。护肝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功能情况,常用护肝药物有: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还原性谷光甘肽、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以及双环醇等,多个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方剂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显示一定疗效, 常用抗肝纤维化药物有复方牛胎肝细胞提取物,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等。

中医中药治疗肝病是我国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应用广泛,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一定效果。但目前也有些肝病患者病急乱求医,听信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广告,盲目寻求所谓“偏方”、“秘方”,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慢性重症乙肝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慢性乙肝患者, 诊断依据是2001年在陕西西安市召开的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上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随机分组, 治疗组66例, 男49例, 女17例, 年龄21~49岁。对照组32例, 男25例, 女7例, 年龄19~52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江苏天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虎驹乙肝胶囊每日3次, 每次5粒 (200mg/粒) , 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使用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西利宾胺片每日3次, 每次2片 (100mg/片) , 连续服用3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各测1次患者肝功能、血清学乙肝病毒标志物、血尿常规及心肾功能, 观察患者体征, 临床症状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总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 治疗组显效率56%, 总有效率88%;对照组显效率28%, 总有效率69%, 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及体症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治疗组胁肋胀痛、腹胀、面色、四肢无力、小便色黄、肝掌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肝肿大、脾肿大等体征改善两组比较差别不大。

2.3 两组病例肝功能变化比较 见表3。

注:治疗组ALT、TB与对照组ALT、TB相比, 治疗组的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疗效显著P<0.05。

2.4 两组病例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比较

表4表明, 治疗组HBeAg (34.7%) 、HBV-DNA (32.7%) 转阴率高于对照组HBeAg (4.8%) 、HBV-DNA (11.5%) 转阴率, 疗效显著, P<0.05。

4 讨论

虎驹乙肝胶囊是江苏天照药业有限公司所研制的国家三类新药, 其由虎杖、蚂蚁、茵陈、黄芪、丹参、柴胡、三七、枸杞、板兰根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其作用机理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祛邪扶正、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主治肝郁体虚, 兼湿热瘀滞之患者。通过药效学研究说明, 虎驹乙肝胶囊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诱导干扰素的生成, 提高巨噬细胞网组织细胞的吞噬功能, 清除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能明显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改善症状, 恢复肝功能。对HBeAg、HBV-DNA转阴率较高。本文治疗组中66例患者经过口服虎驹乙肝胶囊3个月后, 总有效率达到88%, 且通过在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及心肾功能的检查, 未发现1例毒副作用。其疗效显著, 服用方便, 使用安全, 宜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与西利宾胺的对照, 确定虎驹乙肝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 虎驹乙肝胶囊为治疗组, 西利宾胺片为对照组, 分别观察二组降酶、退黄及抑制病毒复制等作用, 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 两者有显著差异 (P<0.05) , 同时,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临床治疗表明: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肝疗效高, 改善症状明显, 恢复肝功能作用显著, HBeAg、HBV-DNA转阴率较高, 服用方便、使用安全, 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虎驹乙肝胶囊,西利宾胺,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周锦程.虎驹乙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临床研究 (J) .传染病药学, 1999, 9 (9) :3.

[2]郭德云, 张玉芳.虎驹乙肝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4, (04) :53-54.

治疗慢性乙肝的最佳方案 篇4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合用药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无明显症状,B超及肝功能等检查完全正常者。目前尚无可根除乙肝病人体内病毒的药物,故医学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用药治疗,只需建立随访病历,定期到医院复查,并注意休息调养即可。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应进行抗病毒的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及谷丙转氨酶升高,即表示病情进入显性发病阶段,此时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如果患者的胆红素正常或基本正常,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治疗。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是目前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疗效较好的药物。

◆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均较高者,应进行保肝降酶、利胆退黄的治疗

如果乙肝病人的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明显升高,则提示其肝脏严重受损。此时,若使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就会使免疫细胞攻击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从而进一步加重对肝的损害。因此,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均升高者,应先进行保肝降酶、利胆退黄的治疗。常用的保肝降酶药物有甘利欣、联苯双酯、强力宁等;常用的利胆退黄药物有茵栀黄制剂、思美泰、优思弗、清开灵制剂等。

◆病情较稳定者应进行抗肝纤维化的治疗

慢性乙肝病人肝脏内的纤维结缔组织可出现异常增生,并逐渐发生纤维化。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即为肝硬化。因此,慢性乙肝病人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当慢性乙肝病人的病情较稳定,肝功能基本正常,肝脏内的炎症较轻微时,是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佳时机。常用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复方丹参制剂、复方鳖甲制剂、复方桃仁制剂等。值得指出的是,肝发生纤维化是由乙肝病毒不断地破坏肝组织所致,所以说不消灭乙肝病毒,肝纤维化就不能够被完全控制。因此,这些抗肝纤维化药物还不能彻底地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只是延缓其发展。

◆肝功能衰竭者,应进行保护肝功能及防治并发症的治疗

综合治疗对慢性乙肝的效果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院传染科室的80例的病例做必要的观察分析, 可以将其中的病患进行分组, 其中年龄范围是在12~4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4岁, 其中男性患者有43例, 女性患者有37例, 其中病程一般为6个月~9年之间, 平均的病程为2.6年。其中依据中医进行分型, 有肝胆湿热型12例, 有气滞血瘀的有22例, 肝郁脾虚的有34例, 肝肾阴虚的8例。

1.2 方法

用ELISA法进行血清检测, 主要测的指标有HBV-M, HbeAg, HbsAg, 抗-HBs, 抗-Hbe。治疗前后标本都是由专人进行检测, 并且保证检测标准都是一样的, 肝功能采用改良过后的赖氏法进行检测。治疗方法:其中转移因子为扁桃体的提取物, 用肌注的方法每周1支;用肝炎V号, 每次服用5片, 2次/d (肝炎V号是以黄氏为主的药制片, 每片含有药物指的是生药0.5g) , 再利用复方灵芝干糖浆来冲服, 2次/d, 然后进行定期观测, 1个疗程的时间为6周[3]。

1.3 疗效标准

分为4个标准, 分别为临床治愈、显效、好转以及无变化。其标准分别是临床治愈是指主要症状消失, 肝功能检测连续2次是正常的, 肝脾肿大消失或者说有明显的回缩。显效是指主要的症状消失或是明显好转, ALT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下降, 并且数值在50U以下, BiL正常或者是明显下降;好转是指主要症状有所好转, 肝脾肿大没有太大的变化, ALT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下降, 并且数值在50U以下, BiL正常或者是明显下降;而无变化是指症状体征化验的肝功能没有变化[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平均±方差 () 表示, 并且采用t检验, 所有计数数据然后采用χ2进行检验, 并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80例病人在1个疗程治疗之后的疗效结果比较, 详见表1。 (2) 用2项免疫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转归, 一个是植物血球凝集素皮试, 就是PHA皮试, 还有就是E玫瑰花结, 即E-RPC, 详见表2。 (3) 8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HBV-M检出情况, 详见表3。

3 结语

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转归的不同, 但是机体内细胞的免疫水平还是有所提高, 表内均为平均值。从表3中可以反映综合治疗对清除抗原物质, 促进抗体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

4 讨论

TF治疗慢性肝炎作用机理是:TF是属于外周血中可以致敏白细胞中的一种小分子的提取物, 是在1954年发现的, 因为是由于转移供体迟发型的变态反应产生的, 所以被称为转移因子。转移因子携带有致敏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信息, 能够将特异性免疫信息递呈给受体淋巴细胞, 使受体无活性的淋巴细胞转变为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 从而激发受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转移因子具有广泛的免疫学调节活性, (1) 可诱导免疫细胞活化, 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2) 它能够将特异性免疫能力传递到其他动物, 激发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转移因子是小分子物质, 不会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分解, 也不会被胃酸破坏, 可以口服。无毒副作用, 无过敏反应, 无抗原性。使用剂量小, 起效快, 药效持续时间长[5]。

当机体被HBV感染后, HBV侵入肝细胞内复制, 多余的抗体就会出现在肝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或者附近, 能识别此类抗原的T细胞就会以免疫过程破坏受染肝细胞, 使HBV被释放出来, 进而感染其他的正常肝细胞, 如果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话, 那么释放到细胞外病毒就会立即被机体清除, 然后感染就会趋于终止, 如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欠的话, 病毒不能被清除则造成持续感染或长期携带病毒的状态。

综合治疗与辨证的关系:辨证施治是属于祖国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祖国医学的“虚”与“实”则是反应疾病的盛衰以及机体的抗病能力强弱客观指标。本组80例病人分为四型总的来说是没有脱离虚实两端。祖国医学所概括的“气”主要指机体内脏的功能但是慢性肝炎病人因病程长, 久病的话就容易体质虚, 再加上脏腑功能多有减弱, 就更容易虚弱了。TF具有益气扶正的作用, 主要用来提高免疫功能, 我们辅以黄氏、灵芝的话就有益气扶正作用临床观察近期效果满意, 但是患者人数尚少所以仍需进一步扩大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乙肝的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0例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选用转移因子即TF, 肝炎V号以及复方灵芝糖浆的综合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 通过进行对比试验来做出必要的效果观察。结果 80例的病人其中有11例HBsAg转阴, 占13.7%, 有9例抗HBs形成, 大概占到11.67%, 12例HBeAg转阴, 占15%, 抗HBe的有15例, 占18.7%。结论 综合治疗可以对清除抗原类物质, 以及促使有关抗体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治疗,慢性乙肝,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 2001, 40 (1) :62~68.

[2]薛爱玲, 胡益民, 高宗玲.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检测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 2004, 11 (4) :453~454.

[3]张立新, 高世文.丹参粉针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5) :3950~3951.

[4]谢仕斌, 姚集鲁, 郑树森, 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肝组织纤维图像分析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4) :203~20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9例, 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27~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人。两组年龄、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向差异。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具备以下4点: (1) HBs Ag阳性大于6个月; (2) 血清HBV DNA大于10的5次方copy/m L; (3) 持续或间隙性ALT/AST水平升高; (4) 肝活检提示慢性肝炎 (炎症坏死评分≥4分) ;所有患者无既往病史、不嗜好烟酒, 无妊娠。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利胆、退黄等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拉米夫定口服, 100mg/d, 持续用药1年。治疗期间不加任何抗病毒药物, 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并在开始治疗后的第3个月、疗程结束之后行肝功能检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不良反应等。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测定所有患者血象、肝功能、肾功能、HBVM (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 、B超检查和血清HBV DNA水平, 治疗开始以后生化学指标在第3个月, 疗程结束满一年后分别查上述项目1次。病毒学指标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s Ag、抗HBs Ag、HBe Ag、抗HBe Ag、抗HBc Ag、HBV DNA。同时观察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数据中心处理、分析, 统计学方法:平均值用t检验, 组间差异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在各项都优于对比组

见表1。观察组:60例患者中肝功能检测有50例患者的ALT、AST恢复正常, 其中有2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不仅肝功能恢复正常, 且HBe Ag、HBV DNA在疗程结束时检测同时转阴;27例患者在HBe Ag和HBV DNA的检测中有一项好转;10例患者治疗无效, HBe Ag和HBV DNA均为转阴, ALT只下降了30%左右或者肝功能未好转。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3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 并且其中有15例HBe Ag、HBV DNA均转阴;24例患者HBe Ag和HBV DNA在检测中只有一项好转;21例患者治疗无效, 肝功能无好转甚至有恶化迹象, HBe Ag和HBV DNA均为转阴。

注: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患者口服拉米立定后出现恶心、乏力、疲劳、上腹部不适, 1个月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酸痛、疲乏等症状, 但均可耐受, 对治疗无影响。

2.3 预后观察

对照组有1例患者1年后出现腹水、脾肿大、蜘蛛痣, 考虑病情恶化为肝硬化。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呈家族或单个散发, 先天或出生后感染者, 病毒一般呈慢性发病或终身携带不发病[1,2]。后天感染者很少有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一般的肢体接触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 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因此对乙肝传播途径的控制主要是针对家庭成员、血液、输血、手术、外伤等。目前对乙型肝炎的防控措施主要为切断传播途径和乙肝疫苗接种。但是对于先天感染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疗上的严重问题。由于乙型肝炎是一种病原明显的感染性疾病,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 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采取抗病毒治疗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唯一选择。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尚无特效药物和方法, 临床常用干扰素a、拉米夫定等。干扰素a用量大, 一般持续4~6个月, 但有一定不良反应。拉米夫定因其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 降低病毒载量, 促进HBe Ag血清转换, 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病变, 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作用, 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服用方便等特点是近年来抗乙肝病毒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药物之一。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 可以竞争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及参与到HBV DNA链合中阻断新链的形成, 从而影响抑制HBV DNA的复制达到治疗目的。拉米夫定口服迅速吸收, 0.5~1.5h达到血药浓度[3,4]。成人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稳定在80%~8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拉米夫定治疗方法使绝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病毒得到抑制, 并使部分患者的HBe Ag转阴或转换为抗HBe Ag, ALT逐渐恢复、症状好转, 复发率只有3.3% (2/60) 。但在目前的条件下, 拉米夫定应长期应用, 使乙肝病毒得到持续抑制。由于肝细胞内HBV的ccc DNA不能彻底清楚, 病毒蛋白的转译也并不能彻底阻断, 因此, 只有长期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才可能使HBe Ag的血清转换。

4 结论

拉米立定的应用使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从中获益,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 成功的抑制了HBV-DNA复制, 提高了HBe Ag的阴转率。不仅让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概率大大减少, 有效的改善了其生活质量, 且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不良反应少、预后效果好、耐受性强、安全、方便、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延长疗程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还有待观察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行保肝、利胆及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再每日给予拉夫米定片剂100mg疗程为1年。结果 疗程结束之后, 观察组肝功能测试, 有50例患者的ALT、AST恢复正常, 对照组有39例恢复正常;观察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Ag转阳率分别为31.7% (19/60) 、28.3% (17/60) ;对照组为11.7% (7/60) , 8.3% (5/60) ;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第3个月和1年结束时分别对两组进行化学检测, 发现观察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两组不良反应均有发生, 但无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可以明显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乙肝患者HBV—DNA的转阴率, 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拉夫米定,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

参考文献

[1]梁欣欣, 韩永年, 陆志蒙, 等.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反应[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15-18.

[2]姚光弼, 王宝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临床试验的总结[J].肝脏, 2000, 9 (3) :150-154.

[3]张福奎, 贾继东, 王宝恩.慢性乙型肝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4) :253-255.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5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标准, 其中男性240例, 女性60例。

1.2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护肝、对症治疗等基础上给与拉米夫定100mg (商品名:贺普丁葛兰素史克公司出品) , 口服1次/d, 和胸腺肽-a 1.6mg (成都地奥集团出品, 商品名迈普新) 皮下注射隔日1次; (2) 监测肝功能指标觑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白蛋白 (ALB)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胆碱酯酶 (CHE) , 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收集数据并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 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χ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2组患者肝功能的比较:在经过6个月的系统治疗后, 观察组在HBV-DNA定量检测、ALT、AST、ALB、CHE4项生活指标上均好于对照组, 且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 (2) 2组不良反应的比较:观察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 分别为4例皮疹, 2例发热,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8例, 分别为4例发热, 2例皮疹, 2例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

3 讨论

拉米夫定 (贺普丁) 为核昔类抗病毒药物, 主要抗病毒机制为抑制HBV的逆转录酶和病毒聚合酶, 有效防止病毒核酸的生成。体外实验及临床治疗证明其具有快速高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它能通过特异性抑制HBV-DNA多聚酶反转录活性部位, 可快速高效抑制HBV-DNA复制, 对HBV的长期抑制, 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使慢乙肝的病情缓解, 肝脏的组织损害得以改善, 对线粒体DNA的合成也无抑制作用, 因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近年来治疗CHB取得了明显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治疗6个月时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a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胸腺肽-a的对照组, 在肝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上2组之间相差无几。

综上所述,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重要一环。药物联合治疗一直是医师们的一种期盼, 2种药物的联合可能降低药物的耐药性并以期获得相加的病毒学应答。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改善肝功能, 增强抗病毒作用, 疗效优于单纯拉米夫定治疗,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伟文.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3.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3]黄志强.希夫肝脏病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699~700.

[4]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12) :881~891.

慢性重症乙肝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皆来源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我院传染科门诊及住院部, 其中男29例、女12例, 年龄18~65岁, 平均41.5岁。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和其他病因所致的肝损害。HBsAg阳性大于6个月, 连续服用拉米夫定6个月以上, 血清HBV-DNA反弹>5×104cotg/ml, HBeAg均阳性, 可伴有ALT升高或临床加重, 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病及半年内应用过免疫调节剂和保肝药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 对照组18例, 2组性别、年龄、病程、生化学及病毒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阿德福韦酯片 (天津泰普公司产品) 10 mg, 一日一次, 乙肝散 (贵州德祥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9g, 每日3次, 服用12周、24周 (总疗程1年以上) 并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 mg, 一日一次 (葛兰素史克苏州公司产品) 12周。对照组:阿德福韦酯片 (天津泰普公司产品) 10 mg, 一日一次, 服用12周、24周 (总疗程1年以上) 并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 mg, 一日一次 (葛兰素史克苏州公司产品) 12周。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观察治疗后第12周及24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肾功能及乙肝血清标志物, 记录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使用日立7600原装试剂测定肝功能生化, 使用罗氏公司扩增荧光PCR分析仪定量检测HBV-DNA (由深圳匹基公司提供的荧光制剂盒定量检测HBV-DNA含量) , 使用SN-680放射免疫计数器及北京北方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试剂测定乙肝三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

2 结果

2.1 治疗12周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1)

2.2 治疗24周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2)

从表1治疗12周情况来看: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为78.3%、HBV-DNA转阴率为82.6%、HBeAg转阴率为30.4%;对照组肝功能复常率为44.4%、HBV-DNA转阴率为38.9%、HBeAg转阴率为11.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从表2治疗24周情况来看: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为91.3%、HBV-DNA转阴率为87.0%、HBeAg转阴率为52.2%;对照组肝功能复常率为55.6%、HBV-DNA转阴率为50.0%、HBeAg转阴率为27.8%。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发应。

3 讨论

拉米夫定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HBeAg转阴率低, HBV病毒出现变异导致病毒耐药性逐年增强。阿德福韦酯是又一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似物, 对拉米夫定变异的耐药病毒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但阿德福韦酯发挥临床抗病毒效应较缓慢, 一般需2~3个月[2]。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已被共识, 如何联合中药治疗, 目前国内外尚无最佳的规范的治疗方法。

国内外近些年的研究提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持续感染主要是免疫功能低下, 属机体正气不足, 故充实肾精肾气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清除和抑制肝炎病毒, 从而促使病情得以改善[3]。拉米夫定具有较强的抑制病毒作用, 乙肝散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 系苗族药改进而成。其主要有土大黄、萱草、千里光、猕猴桃、红土茯苓、野蔷薇、獐芽菜等成分;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健脾化湿、活血化瘀等, 近年发现它还具有抗HBV作用, 但抑制病毒作用弱, 两者合用可以增强疗效, 具有抑制病毒、保护肝脏、减轻肝脏炎症、调节免疫、促进再生、抗肝纤维化的功能。

本次研究显示:12周及24周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散加拉米夫定疗法, 利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的HBV抑制作用及乙肝散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保护肝脏, 副作用小, 安全性强, 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考虑缩短拉米夫定用药时间。

参考文献

[1]孙健民.阿德福韦酯单用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8, 23 (8) :293~295.

[2]曹天高.磷甲酸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8, 23 (8) :248~250.

患慢性乙肝要用药吗 篇9

我丈夫2005年查出感染乙肝病毒,当时医生建议他不用吃药,只是注意不要饮酒。他是分公司经理,因工作性质经常在外应酬吃饭,工作很劳累。今年他说肝区疼痛,我催促他去检查,结果却显示大三阳。各项检查结果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滴度3.15×104(正常值<1×10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3(正常值0~50),门冬氨酸转移酶78(正常值0~50)。

现在医生说他需要服药治疗,这令我们无所适从。像我丈夫的情况究竟是否要服药?到底该如何治疗?

新疆朱玉琴

朱玉琴读者:

您好!您丈夫的诊断是“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目前病毒复制水平比较低,但是肝脏损害在持续中。转氨酶持续异常可能与乙肝病毒复制有关,也可能无关,之所以说“无关”,是因为他的工作性质和经常饮酒,很有可能合并酒精性肝损害和酒精性脂肪肝,或许还有因肥胖导致的脂肪肝,遗憾的是您没有提供他的体重数据。

关于慢性乙肝治疗的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降酶。转氨酶升高是肝细胞损害的证据,但是降酶治疗不是治疗乙肝的主要目的。只有那些转氨酶水平比较高,尤其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乏力、纳差、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并且影响了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患者需要使用降酶药物,要避免滥用。您丈夫就不一定需要使用降酶药物。

第二,保肝。保肝治疗要比降酶治疗进了很大一步,接近治本。保肝药物的机制非常复杂,主要作用有抗炎和保护肝脏细胞膜,甘草酸制剂和水飞蓟素制剂属于抗炎保肝药物,大豆磷脂类(易善复)就属于保护肝细胞膜的药物,各类肝损害患者都可以使用。您丈夫目前可以选用其中任何一类保肝药,比如甘利欣和易善复,还有一个商品名叫甘平的药物,实际上是甘利欣与易善复的混合物,有很好的抗炎保肝作用。

第三,抗病毒。这是治本的措施。慢性乙肝患者绝大多数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才能消除肝脏炎症及其损害,防止其向恶性病变发展。您丈夫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他年龄比较大,肝脏损害多年没有停止过,如果继续任其发展可能会有不良后果,当然您也不要恐慌,因为您丈夫体内的病毒滴度不是很高,这一方面表明其自身抗病毒的能力还是有的,另一方面也可据此预测抗病毒效果会比较好。过去有医生认为不需要治疗,我的推测是他们觉得病毒数量不符合治疗标准,国内外的指南都是设定了启动抗病毒治疗门槛的,但是,看问题要有灵活性,要针对不同的病情施治。您丈夫年龄偏大,而且转氨酶一直没有正常过,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单纯看病毒含量的高低了。

慢性重症乙肝 篇10

以中医辨证思维为基准, 本实验全面探究无证可辨慢性乙肝的诊治方式, 临床实验证实, 慢性乙肝患者经常性具备体质倾向特征, 多为脾虚[2]、肝脏郁结。如受病毒侵袭, 其证候会发生转化, 进而形成以脾虚、湿热和肝脏郁结为主的基本病理证候, 最终在机体内形成瘀血。慢性乙肝有着隐匿发病的特征, 可采用舌脉诊证的方式查看患者体质。结合实际情况, 本研究以体质学说为基准, 以舌脉症为依据, 并将血清化验结果作为辨证思路, 全面探究无证可辨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8例, 女16例, 年龄19.5~62.3岁。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 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标准。患者病程均在0.5年以上, 且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肝功异常。无既往肝病史, 发病日期不确定, 经实验室与病理检查证实, 患者医学影像, 肝活体组织符合慢性乙肝改变。其中, 轻度病变者12例, 中度病变者16例, 重度病变者6例。

1.2 入选标准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平时情志抑郁、尿黄赤、肝部不适感强烈、脉弦滑、濡弱、口苦、口黏, 符合中医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乙醇中毒, 因药物因素引发肝炎者;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临床资料不全, 不配合实验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 以常规保肝治疗为基础, 采用将军丸治疗。药物基本组成为:半枝莲、白芍、柴胡、茵陈、田基黄、枳实、栀子。每天服用10g, 每天1次, 治疗90天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常规。

肾功能检查包含血肌酐和血清尿素氮2项;肝功能检查包含肝脾B超和乙型肝炎等5项。临床症状检查: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5 疗效标准

采用卫生部最新颁布的乙型肝炎临床诊治标准制定:显效:患者原有临床症状消失, 肝脾无叩痛或者压痛现象, 肿大现象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标准;有效:患者原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不存在明显肝脾叩痛或压痛, 无肝脾肿大, 肝功能明显好转, 持续90天以上;无效:经治疗, 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变化, 临床症状无好转。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 显效患者18例, 有效11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5.29%。

2.2 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患者肝大、脾大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患者血肌酐、血清尿氮素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4 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患者肝脏5项检查结果均明显好转,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 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难点所在。相关文献证明, 关于无证可辨乙肝疾病的治疗尚存在争议。国内相关文献关于该疾病病机特殊性的研究较少, 其治疗方法同其他种类肝炎,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诊治,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无证可辨慢性肝炎诊治为当前中医临床治疗的重点问题之一。从中医角度来讲, 乙肝疾病病因病机有毒邪[3]、肝郁说和脾虚说等。其中比较推崇的学说为毒邪说, 该理论认为乙肝疾病病程时间较长、难治愈, 具备传染性, 与中医理论中湿热邪气、疫毒的发病特点相类似, 可推论乙肝病毒属于湿热疫毒的一种, 具有传染性。湿邪瘀积于脾胃, 热邪郁结于肝胆, 运化失衡, 通泄不畅。伤阳气, 热毒阳邪伤阴血, 久而久之郁热形成瘀。文献[4]研究证明, 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与湿热疫毒关系密切。复制程度越高, 恶化程度越高。从病理角度来讲, 乙肝病毒的持续性是矛盾的关键所在。临床治疗乙肝除湿清热外, 还注意避免感染。药物选择倾向于清除乙肝病毒。药理实验证实, 清热解毒药物不仅可全面抑制HBV转录复制, 同时在抗感染、抑制液体免疫方面疗效显著。另一个备受学术界认可的病因病机为肝郁学说。患者之所以出现肝、脾肿大的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肝脾肿大、瘀血阻络。横逆脾土为脾虚, 肝为不和。肝藏血, 主管疏泄。湿热疫毒内侵, 缠绵不宜解, 性黏滞, 气机易发生阻滞。导致气滞不畅, 脉络瘀阻。由此可知, 除清热解毒外, 疏肝理气活血也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所在。

将军丸由茵陈蒿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而成, 该药物以患者病因病机为基础, 组方施药, 辨证施治, 结合当代药理研究成果, 具有疏肝活血、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的效果。茵陈蒿汤以清热利湿为主, 最早出现在《伤寒论》[5], 为清热利湿退黄良方。方中茵陈可降苦泄;栀子可清泄三焦;湿热从水道祛除;大黄可通导腑气, 湿热可从肠道排出。大黄与栀子配伍, 可全面体现前后分消组方思路, 慢性乙肝病机为湿热内蕴, 因此使用茵陈蒿汤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经现代药理实验证实, 茵陈蒿汤具有降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的含量、利胆及保护肝脏细胞等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 将军丸治疗肝脏损伤在病理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低剂量将军丸组小鼠肝窦和中央静脉发生扩张, 肝脏内部发生浑浊性肿胀, 脂肪变性, 存在嗜酸小体, 其中还存在明显灶样坏死。高剂量将军丸组小鼠肝索紊乱, 肝窦和中央静脉发生扩张, 肝脏内部发生浑浊性肿胀, 脂肪变性, 存在嗜酸小体。单纯肝损伤组小鼠中央静脉和肝窦发生扩张, 肝内可见明显坏死现象, 肝细胞核发生碎裂, 存在炎性浸润。从嗜酸小体分布情况来讲, 高剂量组最少, 低剂量组次之, 肝损伤组最高, 证明将军丸可全面改善嗜酸小体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与高剂量组相比, 低剂量组嗜酸小体数量明显偏多, 证明将军丸的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显效患者18例, 有效11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5.29%。从临床体征改变情况来看, 脾大、肝大的改善率分别为77.78%、83.33%, 证明采用将军丸治疗乙肝可全面改善患者临床体征。患者肾功能指标无变化, 说明该药物不会产生肾毒性。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说明将军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肝脏功能。

综上所述, 结合实际情况, 本研究以无证可辨慢性乙肝的诊治为研究课题, 以《伤寒论》为辨证基础, 采用将军丸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改善肝功能, 无肾毒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广栋, 吕文良, 陈兰羽, 等.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与治疗[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 (3) :602-604.

[2]周大桥, 童光东, 贺劲松, 等.慢性HBV携带者的中西医诊治概况[J].传染病信息, 2012, 25 (3) :138-142.

[3]赵晓丽.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 证治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际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 (肝病组、传染病组) 会议论文集, 2012:356-358.

[4]陈红云, 郭玉玉, 陈喆, 等.中医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及治疗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 2012, 33 (9) :523-527.

上一篇:开发实施下一篇:仪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