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血液净化(精选11篇)
重症血液净化 篇1
近年来重症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其病死率也随之增加[1]。重症狼疮性肾炎会因为肾脏出现严重病变, 进而引起肾功能损害, 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2]。治疗的根本所在是将血浆大中分子免疫复合物清除, 从而使狼疮性肾炎的病情有所缓解。笔者对我院重症狼疮性肾炎临床治疗效果汇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狼疮性肾炎57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 依据血液净化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血液透析组27例, 其中男性7例, 女性20例, 年龄19~47岁, 平均年龄 (29.6±10.30岁, 病程3~60个月, 平均病程 (16.5±12.3) 个月, 尿素氮 (33.4±12.5) mmol/L, Scr (505.5±90.2) μmol/L,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30例, 其中男性9例, 女性21例, 年龄18~48岁, 平均年龄 (29.0±10.1) 岁, 病程4~62个月, 平均病程 (16.9±13.4) 个月, 尿素氮 (34.3±12.6) mmol/L, Scr (508.4±91.4) μmol/L。两组患者肾小球均有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 基底膜有增厚和僵硬, 毛细血管内有增生、血管袢样坏死及纤维素血栓生成, 部分病例有新月体形成。
1.2 方法
仪器:血液透析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所用机器及透析液同前, 血液灌流治疗使用丽珠公司生产的HA230血液灌流器。
血液透析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碳酸氢盐透析, 透析血流量为300mL/min, 液体流量500mL/min, 透析频率3次/周, 4.0h/次。两组患者均根据血糖升高情况适当的使用皮下、静脉注射胰岛素。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 灌流开始之后将肝素泵打开, 输入肝素8~10mg/h, 灌流结束时通过生理盐水将灌流器的血液回输回患者体内, 每次的吸附时间为1.5~2.0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钾、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尿素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建立数据库, 计量资料通过均值±标准差表示, 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钾、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尿素氮 (表1) 。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 其病变累及的范围广泛, 重要器官受累病例多呈现持续性的发展, 重症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 部分有新月体形成, 尿微量蛋白的异常增高[3]。血液净化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患者, 以排除机体血液内有害溶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是一种通过插管的方法, 通过将导管置入深静脉, 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其减轻了每次血液净化因穿刺带来的痛苦, 同时避免了穿刺针脱出的危险。血液灌流的原理是通过借助体外循环, 通过具有吸附作用的灌流器清除, 将血液中的致病物质或者炎症因子吸附掉, 进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有研究表明, 血液灌流可以快速的对血液中的炎性因子进行清除, 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纠正, 从而缓解肾脏的损伤, 其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狼疮性肾炎肾炎的研究较少, 二者共同应用具有特异性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更好的改善了机体组织微循环及免疫状态, 有利于狼疮性肾炎肾脏损伤修复, 达到治疗的目的。笔者通过分析我院重症狼疮性肾炎57例临床资料, 依据透析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血液透析组27例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30例。结果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钾、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尿素氮均优于血液透析组。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智敏.不同透析方法在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525-526.
[2]石霞, 王天成, 殷广英,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尿毒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17 (5) :678-379.
[3]周岩, 俞雨生, 唐政.腹膜透析辅助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 2010, 9 (8) :418-422.
重症血液净化 篇2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制度
一、透析中心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全面负责,有主治医师具体管理透析中心的医疗工作,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主治医师定期查房,处理患者。
二、非本中心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三、进入本透析中心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更换拖鞋,并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四、保持透析中心内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禁止吸烟,定期通风。
六、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遵守劳动纪律及请假制度。
七、本中心不随意接待参观人员,参观者须经院方及科内批准,参观者按规定日期、时间、人数进行参观。
八、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设备。
九、本中心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十、定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月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进行问卷调查,改进病房工作。
0
血液净化室(中心)工作制度
一、进入透析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更换拖鞋,严格出入流程,保持室内清洁度。
二、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本室者,按规定更换拖鞋。严禁家属进入。
三、保持透析室内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四、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时通风。
五、医生应根据透析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透析综合治疗方案。
六、护士应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执行血液透析的操作常规和操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详细填写透析记录单。
七、严格各项制度,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透析机运转情况,保持高度责任心,确保透析病人的安全。
血液净化室(中心)查对制度 一、一次查对:责任护士治疗前应根据医生填写的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血管通路、透析器型号)、治疗方式及相关参数(超滤量、透析液钾、钠、钙浓度、透析液流量、透析液温度、抗凝方式及抗凝剂剂量、血流量等)。二、二次查对:病人上机后,责任护士应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再次核对一遍。三、三次查对:本责任区病人上机后,责任护士应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再次核对一遍。
四、双人核对:病人上机后,由责任护士与另一名护士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共同核对后,双人签字。
血液净化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1、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室应该换鞋,穿工作服,戴帽子。
2、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治疗操作前后应当洗手、戴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3、处理医疗污物和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4、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
二、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1、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2、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50%左右。
3、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
4、物体表面细菌数<10cfu/cm2。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如透析机表面、床桌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或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巾)进行擦拭消毒。遇到非血源性传染病原体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局部,再进行清洁处理。遇到如乙肝、丙肝等经血传染性病原体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局部擦拭,再进行清洁处理。
5、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清水擦地两遍,透析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地一遍,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与清洁,方法同物体表面。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7、血压表的袖带、听诊器、止血钳等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止血带应保持清洁,每日用后集中处置,隔离患者专用。
三、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消毒制度
1、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和冲洗方法及频率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内。
2、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每月进行透析液的细菌培养。每3个月至少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进行内毒素检测一次,每台机器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
四、机器设备的消毒隔离制度
1、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见透析机的有关说明书),透析机水路中消毒液残留量必须小于允许值。
2、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
3、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透析机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4、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表面,应立即用1000-2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湿巾擦拭去掉血渍后,再用清水擦拭处理。
五、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1、患者入室须更鞋方可进入,非患者用品不能带入室内。
2、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住院患者或由其它透析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及梅毒螺旋体相关检查。
3、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有关乙肝、丙肝病毒及艾滋病、梅毒等感染的检查,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4、经血液感染患者应分机分区进行隔离透析治疗。对于隔离透析的患者必须由专门的护士负责,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同透析间物品应严格分开使用,不得混用,并有明确标识。
5、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六、治疗物品转运消毒隔离制度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七、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制度
1、经批准的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应当遵照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由具有复用透析器及相关医学知识的主管血液透析的医师决定复用透析器,医疗单位应对规范复用血液透析器负责。
3、由专人负责处理透析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复用处理。
4、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肝肝炎病毒抗体标志物阳性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透析器。
5、复用室必须保持卫生,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洗两遍。复用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戴手套,操作时戴防护镜。
6、复用室要有空气消毒措施,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1次,并记录。
八、污染物处理消毒隔离制度
1、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使用后处理的规章制度。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登记、毁形及焚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按照国务院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集中分类处置。血液净化室(中心)仪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应设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定期维修、保养和检测,保持正 常运转状态。
二、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使用、维修和损坏登记册。
三、新仪器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掌握其性能、安装和使用程序,经试用,运转正常时,方可使用。
四、非本室工作人员及未掌握设备性能、操作程序者,一律不准使用。
五、每日巡视透析机的工作情况,实施机器的消毒及除钙。
六、根据具体使用设备的环境和条件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和保养计划,保证正常运转。
七、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后应有记录。
八、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九、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检测,保留原始资料和记录,确保其符合质量追溯要求。
血液净化室(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对新毕业护士或调入护士应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认证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分两班(或三班)透析时,各班护士须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交接制度。
六、严格血液净化设备及抢救设备的管理,保证各种设备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
七、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加强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实施反馈控制有效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九、不得擅自脱岗,串岗,如果有事要离开,须向护士长请假并告知去向。
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下班前仔细检查机器及水电,确保安全。
血液净化室(中心)库房管理制度
一、库房应实行专人管理,定期盘查。
二、库房必须通风,干燥,阴凉之处,保持其干净整洁。
三、物资摆放有序,做到先领先用,后领后用,有效期短的先用,有效期长的后用。
四、经常检查库房耗材避免有过期和缺货现象。
五、各种耗材要有入库、出库登记,并注明有效期、数量。
血液净化室(中心)复用室工作制度
一、复用室应由专人负责处理透析器。
二、复用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戴手套。
三、严格按照复用操作规程进行复用处理,使用的消毒液必须在有效期。
四、准确记录有关数据,透析器上应贴标签,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五、透析器复用消毒后需放置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六、消毒后的透析器可保存1周,超过期限的必须重新消毒。
七、乙肝、丙肝病毒阳性或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透析器不予复用。
八、消毒后的透析器按姓名分别放入储存柜,并保持储存柜的清洁和整齐。
九、已消毒物品和未消毒物品必须严格分开,严禁未消毒的物品放入储存柜。
十、复用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复用机等物体表面每日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两遍。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清水擦地一遍,透析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地一遍,遇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十一、每天使用复用系统前,需打开净化水管,放水冲洗数分钟。复用机每天用后消毒,每日开机后需校正复用机。
十二、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并记录。
血液净化室(中心)水处理间管理制度
一、除技师外,其他人员严禁随意进出。
二、保持水处理设备干净整洁,表面无污渍。
三、保持水处理间地面干净,无水渍,水处理间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
四、每日记录水处理的运转情况(电导度、压力、流量)。
五、每天保证盐桶内有足够的盐,且盐水为饱和。
六、前处理滤芯每周更换一次(根据水质情况)。
七、前处理系统根据原水水质,用水量及检测数据(余氯、硬度)情况,进行更换。
八、每天有一个前处理罐自动进行反冲。观察前处理控制器的时钟是否正确;如果遇到停电时,待电力恢复后需立即调整控制器时钟。
九、反渗装置每半年用0.15-0.2%的过氧乙酸消毒,对反渗膜、环路及环路与透析机之间的管路进行消毒。血液净化室(中心)透析液配制管理制度
一、透析浓缩液配制室应位于透析室清洁区内相对独立区域,保持环境清洁,每班紫外线消毒一次。
二、透析浓缩液配制应由经过培训的血透室护士或技术人员实施。
三、浓缩液配制容器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
四、配制桶消毒时,须在桶外悬挂“消毒中”警示牌。
五、A、B干粉及A、B液,以及配液用水均要符合国家质控要求。
六、配液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七、透析液分装容器应符合国家药典,国家/行业标准中对药用塑料容器的规定。透析液分装桶应在每次灌装前,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每周至少更换或消毒一次。
八、严格执行“核对”制度,A、B液配制时,需由两个人核对后,方可配制。
九、浓缩液配制后,应及时导入分装容器内,现配现用,浓缩B液应在配制后24小时内使用。
十、反渗水与A、B浓缩液在透析机内,按比例混合后,其成分及浓度需符合国家质控要求。每配制一批次,均应进行检测。
十一、每月对B浓缩液及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监测。要求细菌数<200cfu/ml。每3个月对A、B浓缩液及透析液进行内毒素监测。要求内毒素<2EU/ml。血液净化室(中心)护理接诊制度
一、接诊医生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测,接诊护士确认患者化验结果,依据化验结果安排至相应治疗区域。
二、接诊护士告知患者须遵守血液净化中心相关制度、患者须知,并签字;由医生和患者或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净化中心作息时间及医院环境,告知其主管医生、护理人员,讲解缴费方式及血液透析流程。
四、建立透析患者档案,确认患者身份,依据身份证登记相关信息及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情况、院外就诊信息(血管通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五、登记患者及家属有效联系方式、现家庭住址,并告知患者如有更改及时通知本中心。
血液净化室(中心)危重病人交接制度
一、危重患者(包括生活不能自理、卧床病人)应视病情,由医护人员或护工护送。
二、建立危重病人交接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情况、各种引流管及导管情况、有无外伤及手术伤口、输入液体及用药情况、输液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及红肿、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动静脉内瘘情况、深静脉导管情况等。
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由病房护士与血透室护士在床旁进行交接。
四、化验检查出现危急值的患者要进行化验检查结果的交接。
五、有特殊治疗及注意事项的要在交接记录单上记录清楚,并重点进行交接。
六、交接清楚后应由接、送病人双方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血液净化室(中心)护士培训制度
一、对每年聘用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或调入护士应实施岗前培训,时间为3个月。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护理技术档案。
二、护理人员应进行继续医学教育,以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护士每年必须完成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的学分。
三、护士长应针对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护理人员专科理论及技术操作的培训、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考试成绩纳入护理技术档案。
四、积极参加护理部定期组织的全院性业务学习,以更新知识、开拓思路。
重症血液净化 篇3
【关键词】crrt 危重患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44-01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以缓慢的血流速度和透析液流速通过弥散、对流、吸附原理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统称。Crrt作为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新技术,近年来成为了危重症领域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应用已从最初治疗肾衰扩展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病的救治[1]。我icu应用先进的监护技术,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护、细致动态的观察、准确迅速地判断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明显提高了透析效果和危重患儿的治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儿28例,共进行53次治疗。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9岁8月,男19例,女孩9例。其中脓毒症1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各种原因中毒5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
1.2 方法
1.2.1 血管通路。采用股静脉或颈静脉留置8f-12f双腔静脉导管。
1.2.2 净化装置。采用prismaflex机器,以及和其相适应的滤器和管路。
1.2.3 置换液。均采用市场上销售的血液滤过置换液。
1.2.4 抗凝方法。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根据每个患儿的凝血状况调整肝素的剂量。对于凝血明显异常的患儿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2.5 治疗模式。53次治疗全部采用CVVHDF模式进行治疗。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尿量、末梢循环和电解质生化情况
2.1.2 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兆,穿刺处有无出血或渗血及滤器的凝血情况。
2.1.3 治疗期间给予患儿适当约束,各种护理操作时管路不受压,扭曲、折叠,体外管路通畅,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2.1.4 定时翻身,必要时清理呼吸道,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 CRRT的护理
2.2.1 管路、滤器的正确安装及预充 按照操作系统要求逐步完成安装管道及滤器,检查无误后开始预充。预充时排净滤器和管路中的空气,特别是管路拐弯处。预充液一般为肝素生理盐水,根据患儿的情况遵医嘱使用血液制品预充。
2.2.2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1)体外引血时,血泵速度一定要慢,当血液由动脉端到达静脉端后根据患儿的情况调整血泵至理想状态。
(2)治疗过程中,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流不足时,动脉压降低,透析器内有凝血或血栓形成时,动脉压升高,血流不足,以及静脉血回流针头脱落时,静脉压下降,血路回流管扭曲堵塞或回流针头发生堵塞时,静脉压升高[2]。可以调整双腔导管的位置,调整患儿肢体的位置,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双腔导管。跨膜压升高,提示滤器凝血或滤过膜阻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或调整肝素用量。
2.2.3 报警的观察与护理 报警分黄灯、红灯报警,护士每小时观察病记录,黄灯报警提示仪器自检、换袋等,血泵仍在转动,护士需及时 更换液袋,仪器自检状态不需要处理,机器在1-6分钟完成自检;红灯报警提示血泵停止转动,管道内的血液停止而凝血,须迅速排除原因,以免停止治疗,绿灯亮则表示仪器运转正常[3]。
2.2.4 静脉置管的护理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crrt通常选用颈静脉或股静脉置管,每天给予更换穿刺部位换药,观察穿刺周围有无红肿、出血,分泌物及导管的固定情况。治疗结束后给予肝素液正压封管。
3 小结
crrt治疗过程对护理要求较高,护士在完成crrt治疗中起着主导作用,技术熟练,经过专业正规培训的护士是顺利完成治疗的重要保证[4]。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科技能,对患儿进行专业细致的护理,准确地记录,及时发现、处理技术故障及护理问题,保证crrt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总结治疗过程中现存的护理问题,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应用及研究热点[J].中国血液净化.2003,2(3):117-120.
[2]沈颖,易著文. 儿科血液净化[M]. 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8.
[3]张美琪,王黎梅.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患者治疗中的监护[J]. 护理与康复,2007,6(2):108-109.
重症血液净化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急重症病人, 男41例, 女22例;年龄12岁~80岁, 平均46岁;急性肾衰竭42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急性左心衰竭13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5例。
1.2 血液净化方式
常规血液透析62例,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1例。
1.3 血液通路的选择方式
(1) 外周动静脉直接穿刺:动脉选择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 静脉选择外周表浅静脉作为回路。 (2) 深静脉置管, 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
2 结果
2.1 血管通路的选择情况
63例病人行外周动静脉直接穿刺53例次, 其中桡动脉为首选, 桡动脉穿刺43例次, 足背动脉穿刺8例次, 肱动脉2例次。深静脉置管16例次, 其中颈内静脉8例次, 股静脉7例次, 锁骨下静脉1例次。
2.2 血管通路使用情况
外周动静脉直接穿刺:血流量130mL/min~230 mL/min, 发生假性动脉瘤2例。深静脉置管:血流量150 mL/min~240 mL/min, 股静脉导管栓塞2例, 经溶栓后再通1例, 1例未通予以拔管。插管病人均未发生导管脱落和感染, 导管留置时间6 d~62 d。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病人对透析的安全性、透析环境、透析时粗大 (16G) 的穿刺针、插管等会感到恐惧、害怕, 所以应耐心解释和安慰病人。加强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 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网, 帮助病人克服恐惧害怕心理, 积极配合血液净化治疗顺利完成。
3.2急救护理
针对急重症病人病情凶险, 应当机立断为病人选择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做好血液透析前准备工作, 予病人合适、舒适的体位, 低流量吸氧以增加心肌供氧, 心电监护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配合医生积极对症处理。
3.3 血管通路护理
3.3.1 直接动静脉穿刺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一般首选桡动脉, 因为对病人透析后影响较小, 其次为足背动脉, 肱动脉因为位置深, 不易止血, 易引起血肿, 所以少用[2]。静脉选择外周表浅静脉作为回路。摸清动脉位置和走向, 选择动脉穿刺时可稍垫高手腕部, 穿刺针与皮肤呈15°~20°在动脉搏动最强处前约1.5 cm处进针, 方向为顺血流方向, 待针斜面刺入皮下后用已消毒的手指触动脉搏动的准确位置沿动脉走向迅速刺入动脉, 见动脉搏动性回血后胶布固定, 即连接静脉回路、引血, 建立体外循环, 无菌纱布轻压覆盖穿刺点。操作时动作要稳、利索。动脉与静脉不同, 位置深, 不暴露, 只能凭手的触觉进行穿刺。病人都是急重症, 一般情况较差, 所以穿刺前应做到心中有数, 有条不紊, 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透析过程中勤巡视,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 穿刺肢体严格制动, 对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中毒病人, 应用保护具约束, 或让其家属协助看护[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有无血流量不足, 及时调整针尖位置, 如调整后血流量仍不足, 可根据病情适量补充液体以提高血容量, 待病人安静、平稳后再慢慢加大血流量和视病情酌情加大超滤量。透析结束后用安尔碘消毒针眼后用创可贴外贴针眼, 自制的无菌小纱块置穿刺点上方, 拔出针头后按压局部并用弹力绷带, 包扎压迫止血, 静脉可不用弹力绷带。动脉点压迫2h~3 h拆除绷带, 做好穿刺部位的动态观察, 发现出血及时处理。穿刺肢体24 h内避免受压, 测血压及穿刺等。疑有血肿应加压包扎, 24 h内冰敷穿刺点周围肿胀处, 以使血管收缩, 避免或减少继续出血, 24 h后改用热敷, 以使疼痛减轻, 加快对血肿的吸收, 以免影响下次透析。
3.3.2 深静脉置管护理
首先, 置管穿刺结束后要认真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好, 局部有无渗血、血肿, 特别是穿刺不顺利而进行多次穿刺病人在使用肝素后更易发生出血。透析治疗时常规消毒导管, 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导管内的肝素及血液3 mL~4 mL, 确定无血栓通畅后夹管, 从静脉管注入首剂肝素, 连接血透管路进行透析治疗, 各接头用无菌纱布包裹、无菌治疗巾覆盖。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 如血流量不足报警应检查管路是否通畅, 调整置管位置和方向以保证血流量。透析结束后用注射器分别对动、静脉管腔快速注入生理盐水10 mL~20 mL, 冲净管腔内血液, 关闭导管, 根据病人凝血状况采用肝素原液封管, 肝素剂量根据导管规格所标明的腔内剂量准确推注, 以保证肝素液达到导管尖端。注入肝素时在推注 (正压) 状态下夹闭导管, 以防止导管尖端血液回流而发生凝血。除2例股静脉置管发生栓塞外, 其余均未出现堵管和出血, 封管效果满意。操作时肝素剂量一定要掌握精确[4]。过少达不到抗凝效果, 过多易引起出血, 并且推注宜快速, 一次完成抗凝操作。严格消毒及清洁创口周围皮肤, 更换无菌纱布, 并保持清洁、干燥, 妥善固定。每次透析前打开敷料及封管后更换敷料, 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出及导管滑脱,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讨论
急重症病人病情危重, 为了争取抢救时间, 行紧急血液透析的关键是迅速建立通畅、可靠的临时性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又分为直接动脉穿刺、外瘘和深静脉置管。外瘘因易反复形成血栓和易感染[5], 不便护理, 已基本不用。直接动静脉穿刺操作简单、快速、方便、费用低、血液透析后病人活动自如。缺点是不能留置, 直接穿刺动脉有一定难度, 易损伤病人血管, 影响以后内瘘的建立[6]。深静脉置管具有血管损伤小, 不易脱落, 血流量充分, 重复治疗不用反复穿刺[7], 但穿刺针价格较贵, 易发生感染、堵管, 病人活动不便等。所以, 在临床工作中, 对急重症病人行紧急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选择时应根据病人病情、经济条件、身体状况、血管情况、透析治疗次数等综合考虑, 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以确保透析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艳, 李秀梅, 王玉芹.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 (4) :457-458.
[2]李月娥, 吴燕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4A) :849-850.
[3]金美春, 霍新, 荣淑英.桡动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7, 28 (4) :499-500.
[4]赵学珍, 伍强, 袁丽萍.血液透析病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6, 5 (5) :28-29.
[5]梅长林, 叶朝阳, 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6-67.
[6]宋逢春, 于家周.血液净化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33-34.
净化血液的饮食疗法 篇5
清除食物隐患
说你每天吃的食物都有“毒”,你相信吗?可事实就是如此。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不仅是人造食品,就是人们崇尚的天然食物也有隐患。
以致癌物为例,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专家测试了80多种天然食物,结果显示,这些食物中的自然化学物比人造滴水穿石物更危险,即使通常被认为是抗癌佳品的莴苣、芒果等也含有至少一种以上的致癌物。
至于其他有害物质,诸如亚硝酸盐类化合物、若干生物碱、某些酶类、农药污染等,更是比比皆是,只不过程度不等罢了。这些毒性成分随时觊觎着我们的血液,从而对健康构成威胁。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对食物进行“预处理”,尽量消除隐患。专家推荐以下几个办法:
洗泡:油脂中含有较多的具有挥发性的亚硝基化合物,如用70℃以上的热水反复浸泡数次即可消除。农药污染的蔬菜宜用清水冲洗(或加小苏打浸泡后冲洗),对瓜果类最简单的措施是削皮后食用。
煮沸:对于那些含有亚硝酸盐类化合物的食物,可抓住亚硝酸盐有挥发性的弱点,先煮沸而后食之。一般煮沸15~20分钟,致癌物大部分即可消失,吃起来就安全了。
曝晒:阳光也可为人类效力,如固体食物可切成块、片状,液体食物可敞开盖子,让阳光直射曝晒,一般经6小时或以上,紫外线可破坏掉大部分有毒物质。
杂食:坚持平衡膳食的原则,提倡食品多样化,利用食物各种成分之间的抵抗作用破坏有害化合物。因此,安排食谱时,品种越多越好。此外,每天增加食用维生素C400毫克,可破坏掉吃入的致癌物或毒性物质,从而保护血液少受污染。
借助特殊食物之功
食物本身也有一定的清毒或抗污染之功,但并非所有食物都有这种能力。已被科学研究证实的有以下几种:
蔬菜:各种新鲜蔬菜不仅是人体所需养分的最佳来源,也是血液的最优“净化剂”。主要得益于所含的大量碱性成分,而碱性成分可使血液呈弱碱性,让沉淀在细胞内的毒素重新溶解,然后随尿排到体外,保持体内环境的清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蔬菜的这一积极效应,能生吃的菜尽量生吃,榨汁饮用效果更好。
胡萝卜:含有大量果胶,果胶可与侵入人体的有害金属汞结合,然后从尿中排泄掉,故最适合常与汞打交道的人员食用。
大蒜:这是从事与铅有关人员的保健佳品,所含有效成分可促使体内铅的排泄,降低血铅浓度,保护健康。
海带:属于海洋植物,含有丰富的海带胶质,可促使放射性物质排出,是X光操作、微机终端工作人员以及电视爱好者的益友。
绿豆:民间流传着“绿豆解百毒”之说,能帮助人体排泄各种毒物,包括各种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促进人体正常代谢。
蘑菇:能净化血液,排泄毒性物质,同时也是各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宝库”。
猪血:含有大量血浆蛋白,经过胃酸和消化酶分解后,可产生出一种有解毒和滑肠作用的物质,与侵入胃肠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学反应,变为不易吸收的废物而被排到体外。
茶叶:含有抗辐射成分,常饮茶亦可净化体内环境。
苹果:水果中抗污染物的佼佼者,所含果胶起了关键作用。
重症血液净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SAP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从27~73岁,平均年龄48.2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腹部CT检查证实胰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质坏死,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全部病例均符合SAP诊断标准,在16例病因中,暴饮、暴食7例、酗酒5例,慢性胰腺炎复发2例,不明原因2例,其中有5例合并急性得功能衰竭,2例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6例并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
1.2 常规治疗方法
给予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腹腔灌洗、抗休克、抑制胰酶分泌肠外营养、抗感染,抗炎质介质反应、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对并发ANF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给予HDF(on-line)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并发肝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给予(HP+HD)既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所有ARDS患者给予无创式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3 血液净化治疗
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合并症的类型分成HDF治疗组8例,HP+HD治疗组8例,16例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净化治疗通路,采用费林尤斯4008S血滤机,血滤器为费森尤斯F60,透析器为F6HPS灌流器为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330型树脂灌流器,肝衰竭患者选用HA-330-Ⅱ灌流器,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之前,根据患者的凝血系列化验及有无活动性出血采用低分子肝素及无肝素透析及灌流治疗,HDF每次治疗5小时,HD+HP治疗每次3小时,祝病情每位患者HDF治疗5~9次,HD+HP治疗5~6次,发病至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为(2.2±0.6)天。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平均动脉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检测肝功、肾功、血清淀粉酶(AMS),碱性磷酸酶(LPS)、IL-1、IL-6、IL-8、TNF-α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1.5 统计学资料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
16例患者平均动脉压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治疗2次后患者心率、呼吸次数降低,自觉症状好转,3例存在胰腺脑病,患者在2次治疗(1例为HDF组,2例为HP+HD组)后意识转清,烦躁症状消失,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例在HDF组,3例在HP+HD组)经过5次治疗后,均度过少尿期,肾功基本恢复,尿量正常或进入多尿期,3例MODS患者1例于治疗5次后死亡(HDF组)6例并发ARDS患者有1例在HP+HD组治疗3次后死亡,临床前后变化见表1。
2.2 生化指标变化
HDF与HP+HD组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血肌酐、AST、LPS、AMS、ALB、IL-1、IL-6、IL-8、THF-α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HD组与HDF组比较,细胞因子消除效果稍好。
2.3 不良反应及临床转归
16例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中有4例出现低血压,5例出现局部渗血,经对症处理后均安全下机,出血停止、血压平稳,16例患者中2例死亡,其它经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达87.5%。
3 讨论
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症疾病,其死亡率可高达80%。但近几年来,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的逐步认识,采用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SAP死亡率明显下降,国内外在SAP的发病机制方面有各种学说,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细胞因子学说,归根结底,SAP的最终结果始终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炎症介质在SAP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因子可通过“扳机效应”能触发炎症介质的瀑布反应,从而使AP由局部炎症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SIR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SIRS是机体对呼吸系统感染,腹膜炎,重症胰腺炎等内科疾病,或严重外伤等侵袭的表现出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证候群,根据体温、心率、呼吸数或PaCO2。末梢白细胞计数及分类,4项中满足2项以上的情况可诊断为SIRS:(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min;(3)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4)白细胞计数>12000/ml<4000/ml,或未成熟粒细胞>10%。
SIRS是由于补体、激肽释放酶-激肽、凝血-纤溶等的体液系统的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系统的过强反应所引起。细胞因子、花生四烯酸类、一氧化氮、粘附分子、活性氧、蛋白酶等共同和相互作用,引起血管的张力和通透性改变,逐次导致重要器官的微循环障碍[2]。主要的炎性因子有TNF、IL-1、IL-6等;TNF、IL-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生成,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出活性和弹性蛋白酶等蛋白酶类,造成组织损害[3]。同时TNF、IL-1作用于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组织因子(TF)的产生,由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被抑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诱导,以及通过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TM)的降调节,导致凝血系统活化与纤溶系统抑制,从而引起DIC的发生。临床病例研究的结果也观察到SIRS与DIC在发病率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生。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机体的限制炎性反应机制,被称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r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与SIRS二者失出平衡的结果[4],参与CARS作用的细胞因子重要的有1L-4、IL-10、IL-11、IL-13、TGFβ、CSF等。
SAP发病早期,胰腺组织可以产生和释放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引起瀑布样效应,导致炎症的放大和炎症失调,从而出现SIRS和MODS[5]。近几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清除炎症因子的治疗中,本次临床治疗观察中,我们证实了HDF与HP+HD治疗都能有效的清除各种细胞因子,尤其是树脂吸附材料的逐渐完善,各种炎症介质的清除率进一步提高,HDF的炎症清除作用被进一步证实,但其价格便宜较血液灌流治疗更有优势,血液透析不能有效的清除炎症介质,本次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技术联合综合治疗SAP,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临床表现、肝肾功能、微循环、内环境,均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降低了SAP的死亡率,改善了SAP的预后,因此,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为SAP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次研究我们强调一点,SAP的血液净化治疗一定要在早期进行,最好在发病48小时内,没有出现ARDS及MODS之前,阻止SIRS的发生,阻止SIRS向MODS的发展,早期清除治疗介质是改善SAP愈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黎磊石.连续性替代治疗与重症疾病的救治.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100:7
[2] 王毅军.NK-107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症胰腺炎犬的试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6(2) :728
[3] Aoki H,Kodama M,Tani T,et al.Treatment of sepsis by extracorporeal elimination of endotoxin using polymyxin Bimmobihzed fiber.Am J Kidey Dis,2002;39 (5) :937-947
[4] Tsuchida K,Takemto Y,Sugimura K,et al.Diret hemoperfusion by using Lixelle(R) colum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J ToxicolClin Toxicol,2002;40 (4) :507-512
重症血液净化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被明确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48例, 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2]为诊断依据。其中观察组26例, 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基础疾病、当次入院时间方面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如胃肠减压, 禁食, 吸氧, 胃肠外营养, 抑制胃酸和胰酶分泌,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抗感染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颈内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的血管通路。用美国Edwards Lifesciences AQUARIUS血滤机, BaxterHF1200聚砜膜血滤器。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电解质成分。采用前稀释方式输入。治疗时血流量控制在150~200mL/min, 抗凝剂运用低分子肝素。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开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每次12~24h, 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每日或隔日1次, 共治疗1~4次。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临床治愈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等。 (2) 血生化指标。包括淀粉酶 (AMS) 、C反应蛋白 (CRP) 、血肌酐 (SCr) 、谷丙转氨酶 (ALT) 、血清总胆红素 (TB)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72h后两组血生化指标变化
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连续血液净化、呼吸机等治疗措施的实施, 临床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病死率仍在15%~20%。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的死亡可以分为早期死亡和后期死亡。早期死亡原因为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所引起的多器官衰竭, 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1~2周。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死亡是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引起的。
胰腺腺泡受损时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和活性胰酶释放, 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会造成胰腺的血液循环障碍,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输送到全身, 引起多脏器的损害。因此, 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多脏器衰竭时, 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 可以使患者循环稳定, 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得到改善, 同时血生化指标下降明显。清除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内毒素以及改善组织内的氧代谢。
郭佳等认为, 连续血液净化可以使血内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浓度下降。主要是可以通过合成膜纤维的吸附、对流、弥散、超滤和减少炎症介质生成。从而为机体主动平衡组织细胞中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创造条件。另外, 连续血液净化能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并能改善氧合指数, 调节体温。即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 连续血液净化可以有效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 改善患者的预后, 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3) :190-192.
重症血液净化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SAP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 且经CT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试验组男28例, 女12例, 年龄35~78岁, 平均56.8岁;其中, 酒精型18例, 高脂饮食型12例, 胆源型8例, 无明显原因型2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37~81岁, 平均57.2岁;其中, 酒精型17例, 高脂饮食型12例, 胆源型9例, 无明显原因型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抗休克治疗, 抗感染治疗, 肠外营养支持,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止痛, 预防并发症等。 (2)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式, 经皮股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置换液。以前、后稀释法结合输入, 控制置换液流量2000~3000ml/小时, 血流150~200ml/分, 根据患者的病情, 合理调整超滤量。根据说明使用HA330型无菌血液灌流器, 在灌流联合滤过治疗2.5小时后行血液滤过。治疗期间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并定期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滤器。首次治疗时间为24小时, 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治疗时间[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 定期检查患者淀粉酶、TNF-α、CRP、IL-6水平等。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 (2)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 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 (3)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淀粉酶水平无变化或升高; (4) 死亡:患者治疗后死亡[4]。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7.5%, 对照组总有效率6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临床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后TNF-α、CRP、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TNF-α、IL-6、CRP等早期炎性因子大量产生并释放入血, 导致血清中这些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模拟肾脏功能, 持续、缓慢、等渗的对机体内水和电解质发挥清除作用, 同时可以消除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 调节患者免疫功能,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5]。
本研究中, 试验组总有效率87.5%, 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有明显提高;试验组治疗后TNL-α、CRP、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指标, 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减少患者的死亡, 是临床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莉莉, 周凯, 王俊, 等.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2 (6) :829-830.
[2] 李诚, 朱亚梅, 张静, 等.15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20) :1-4.
[3] 谢泉琨, 党勇.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6) :11-13.
[4] 黄永亨, 区奕猛, 马兴标.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4) :114-115.
重症血液净化 篇9
1 连续性血液净化发展历史
1977年,Kramer等首次将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应用于临床.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所存在的“非生理性”治疗的缺陷.标志着一种新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诞生。在临床上迅速推广应用,1982年4月美国FDA批准CAVH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从而相继衍生出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CAVHD)、动静脉缓慢连续超滤(CAV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AWHDF)等技术。随着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在临床中的普及,又衍中出了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CVVH的问世标志VAVH系统更加复杂化了,需要血泵驱动血液循环和容量平衡控制系统。随后又衍生出静脉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CVVSCUF)、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所滤过(CVVHDF)。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提出日间CRRT,1998年Breen等提出的“间歇性”CRRT与作者提出的日间CRRT有异曲同工之处。1992年,Grooten-dorst等提出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1998年Ronco提出连续性高通量透析(CHFD),1998年Tetta等提出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2000年,作者提出将CRRT更名为CBP。我国我CBP技术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与发展,此项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仍需要ICU医生及肾脏科医生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对提高我国危患者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2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特点
连续性血液净化由于采用了持续进行的操作方法,加大了体外循环中的血流量,使用高通透性、生物相容性好的滤器,给患者输入大量的置换液,配备有高度精确的液体平衡系统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使其在操作上具备了下列优势:1稳定的血液动力学;2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和水盐代谢;3能够不断清除循环中存在的毒素或中分子物质;4按需要提供营养补充及药物治疗,从而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内稳态的平衡,即使在低血压的条件下也能应用,同时创造了良好的营养支持条件[2]。
3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原理
3.1 血流动力学学稳定
众所周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由于容量负荷过多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IHD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清除水分,通常每周3次,每次要清除2天的输入量加是患者体内的内生水分,这些大量的液体都要在短时间内清除,可能造成血流动力学失衡及频繁发生低血压。已有研究表明,超滤率大于0135ml·min-1·kg-1体重,低血压发生率显著增加,当超滤率大于016 ml·min-1·kg-1体重,低血压发生率达60%。低血压可加重肾损害,延长ARF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尤其是在ICU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患者难于在IHD中清除较多的液体,也不能耐受IHD。目前,很多报道均认为CBP在ICU重症ARF患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特别是在那些IHD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和心功能不稳定患者,更适性用CBP治疗。与IHD相比,CBP是连续、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分和溶质,能不断地调节液体平衡,清除更多的液体量,更符合生理状况,等渗地超滤有利于血浆再无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治疗中体温下降,因此能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4 CBP的临床应用
4.1 败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严重细菌感染所致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在重症监护病房发病率高,死亡率为40%~80%尽管临床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治疗,细菌被杀灭血培养转阴,病情却继续恶化。近期研究发现,脓毒败血症的严重程度、死亡率与TNF、IL-6、IL-8等细胞因子有关,它们可影响心肌收缩力,使组织摄氧能力下降、耗氧障碍,促进了多器官衰竭的发生。这种过度的炎症反应即SIRS。除了感染性刺激,非感染性损伤如出血性休克、胰腺炎、多发性创伤等,如果强度足够,引起连锁放大反应.即所谓的“瀑布样级联反应”。临床研究[5]发现,以重症急性胰腺炎为例(SAP),多数SAP患者(86%)可以出现SIRS,而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中出现SIRS很少(11%),同时还发现SAP患者的血清TNF-?琢、IL-1b、IL-6水平明显升高,与SAP的病损程度和SIRS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Yekebas等[3]研究显示,在实验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猪中,肿瘤坏死因子、磷脂酶和激肽的血清浓度急剧升高,通过CVVH对这些递质的清除作用,可明显地延长猪的生存时间,且预防性CVVH较已出现临床损害后的治疗性CVVH有更长的生存时间。Yekebas等还比较了不同置换量以及是否更换滤器的CVVH对实验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同时,血液净化SAP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最初进行的只是一些回顾性临床研究[4],结果验证了临床症状的缓解与其IL-1b和TNF-?琢等促炎因子的清除作用有关,行CBP后SAP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在CBP过程中,外周血IL-1b和TNF-?琢的浓度在每使用一个新滤器后的第六小时达到最低水平.说明适时更换滤器有助于递质的清除。谢红浪[4]在另一临床观察中也发现,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可显著改善SAP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存活组CRP水平下降显著,死亡组下降不显著。由于CRP的分子量较大,血滤不能直接将其清除,故其浓度降低可能与其他炎性细胞因子(IL-1b和TNF-?琢等)的清除所致炎症反应减轻有关。因此,CBP能明显改善SAP患者的单核细胞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的内稳状态。
4.2 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临床上各种物质造成的中毒并不少见,严重者常在短时间内威胁到患者生命。由于大多数病例中,毒原因并不清楚,而且,即便明确中毒原因,可能也无有效的拮抗剂。当常规内科治疗不能缓解毒性作用或已经伴有严重肝、肾损害.自身清除毒物的能力受到限制时,应不失时机的选用体外循环清除有害物质。血液净化治疗各种急性中毒的效果显著,首先应用血液灌流的方法.通过活性炭与血浆蛋白竞争,来吸附药物或毒物,从而有效、快速地将药物或毒物从血液中清除,降低其在血中浓度,减轻脏器损害,然后,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持续不断的清除体内已结合的药物或毒物,避免浓度反跳及继发脏器损害。但由于HP只能清除毒物本身,不能改变由毒物引起的机体病理生理生理改变,尤其在中毒并发MODS时就显示出了单一HP治疗的局限性[8]。而HP联合CVVH/CVVHD治疗可相互取长补短。HP能与血浆蛋白竞争毒物药物,吸附毒物药物,从而能有效、快速地将毒物、药物从血液中清除;CVVH/CV-VHD不但可清除高水溶性毒物、药物和部分炎性介质,同时可通过超滤脱水,减轻组织间隙水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改善各脏器功能。HP联合CVVH/CVVHD还可依靠CRRT机器加温置换液从而使血液加温,不必另增加加温装置。一次治疗不理想或病情反跳者需进行多次HP联合CVVH/CVVHD治疗,直至病情稳定;因CBP产生作用需一定时间,对于一些中毒特别严重,并伴有呼吸、循环衰竭者,需在心电监护,升压药维持血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时,进行HP联合CVVH/CVVHD治疗。这种续贯疗法在临床工作中已取得良好效果,挽救了大量中毒患者的生命。
4.3 挤压综合征
横纹肌的缺血、感染、过度能量消耗、直接机械损伤等都能造成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血症,临床以挤压综合征最常见。肌红蛋白在酸性条件下沉淀于肾小管,以及其直接的毒性作用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实验室检查有肌红蛋白血症和肌红蛋白尿、血清CPK、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常规治疗方法为扩容、利尿、碱化尿液,对于损伤轻、血肌红蛋白浓度低或者损伤后自身肌红蛋白清除率高的患者,常规治疗效果好。对于血清肌红蛋白浓度高、自身清除率低的患者,予以血液滤过,清除肌红蛋白是十分必要的。肌红蛋白分子量为17 KD,容易通过滤过膜Nicolau等[5],以猪为研究对象,静脉内注射肌红蛋白后予以CAVH,超滤率为491 ml/h持续6小时,肌红蛋白清除率为总剂量的(10.27±5.85)%。1990年,Winterberg等[6报道了用CAVH治疗7例挤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认为]CAVH对缩短肾功能恢复时间及防止并发症有益。Berns等[7]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一例27岁的男性患者获得成功,其肌红蛋白清除率达700 mg/h。而Bellomo等[12]的研究中肌红蛋白的清除率为1.8 g/d。清除率的差别可能与仪器及各项参数的选择不同有关。血液滤过有且于清除血中肌红蛋白是肯定的。
4.4 肝功能衰竭
暴发性肝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中由抗体应答引起的免疫复合物反应、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造成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而多种细胞因子如TNF、IL-1、INF,炎性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LTs)等,又是免疫损伤不断扩增的促进因素。理论上说,血液净化治疗可望清除这些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以缓解肝脏病变,但缺少实践证据。另一方面,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往往在病程中出现内环境紊乱、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可CBP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为患者争取肝细胞再生所需的时间。我科成功地救治了1例急性重型酒精性肝炎患者,患者出现核黄疸、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经血使透析和滤过纠正。慢性肝功能衰竭,我国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常见,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HRS),病情恶化死亡率高。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血流动力学紊乱、内毒素血症、血中毒性代谢产物浓度增高等有关。早期研究表明,肝肾综合征透析治疗效果不佳,但近来认为早期HRS者肾功能衰竭尚属可逆时,透析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季大玺等[8]用CRRT联合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治疗3例肝肾综合征患者获得了成功。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高通量的透析膜能清除中、大分子的假性神经递质,可能对促进肝昏迷神志的恢复有益
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医院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连续连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挽救危重症病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疗式的总称。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动(静)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对危重症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危重症
参考文献
[1]Zimmermann M.Bein T.Arlt M,et al.Pumpless extracorporealintcrv entional lung assis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 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Cr it Care,2009,13(1):R10.
[2]Carlo C,Sachin S.Chang YC.et al.Application of body composition monitoring to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Contributions to Nephrology.2009.
[3]Tetta C,Fonsato V.Ronco C.et al.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e sepsis.Crit Care Resusc.2005,7,32-39.
[4]Cohen J.The immunopathogenesis of sepsis.Nature.2002.420:885-891.
[5]Barzilay E.Kessler D.Berlot G.Use of extra-corporeal supportive techniques as additional treatment for septic-induce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patients.Crit Care Med,1989.634.
[6]黎磊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重症疾病的救治.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8:205-206.
[7]Pascual M.Tolk off-Rubin N.Schifferli JA.Is adsorption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dialysis membranes.Kidney Int.1996.49,309.
重症血液净化 篇10
关键词: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76-0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基本要素,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的质量,为了对血管通路建立方法进行比较,本文结合我院开展的14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方法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临床资料共146 例,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9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2例,急性中毒16例,年龄在20~74 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男的占92例,女占54例。
2 三种血管通路建立方法的比较分析
2.1 直接动静脉穿刺法
直接动静脉穿刺法适用于急性症状血管通路如急性药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有一个是内瘘成熟前。这种方法操作非常简单,穿刺部位浅,一种是动脉和足背动脉,其中以桡动脉为主,足背动脉为引血端;还有是静脉和对侧上肢肘正中静脉或双下肢大隐静脉,同侧上肢肘正中静脉为主,后两种静脉为回血端。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是成功率不高仅65% ,因此不能长期使用,但紧急情况还是可以使用。
2.2 动静脉内瘘穿刺法
维持慢性血液透析的主要方法就是动静脉内瘘穿刺。内瘘一旦形成就可以维持数年血液透析这种方法好处是体外没有相连的导管,这样也不会担心导管脱落大量出血,还有就是感染概率也小。同时内瘘形成发生血栓和阻塞概率也会减少,患者生活自理也正常。但是这种方法用的是粗针,所以疼感也较大。
2.3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目前三种常见穿刺法使用最多就是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法。这种方法能够保证血流量充足、恒定,并且不受体位的影响、穿刺部位易固定,留置时间加长还可以反复置管。这种方法操作也很简单,安全性高。置管位于右侧颈内静脉,对胸膜损伤较小,静脉血流方向和重力方向也一致,这样血栓和血管狭窄发生概率也很低。不过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缺点,患者使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形成血肿,如果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出血现象就不能使用此方法。有时这种方法还会导致出血、感染。
2 血管通路的护理
2.1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进针面与皮肤夹角为20-30°,穿刺成功固定好针柄,穿刺侧肢体应制动。(2)若穿刺失败,应另选一处。(3)穿刺引血后,若血流量不足,可调整针的位置。(4)透析过程注意管插穿刺部位有无渗血。(5)血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位置要准确,24h后针眼无出血、血肿,可局部湿热敷。
2.2静脉置管术的护理 (1)导管的护理。透析接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消毒后拧开肝素帽,用注射器依次抽吸动静脉管腔内封管的肝素盐水弃去,确定无血栓后,可从静脉端注入首剂肝素量,透析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内血液冲洗干净,再用肝素盐水封管。拧紧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扎,妥善固定防打折。(2)置管创面的护理。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深处和导管脱落。严格消毒创口及周围皮肤,定期更换自粘敷料。
2.3动静脉外瘘的护理 (1)新建外瘘最好48h后再用,术后远端肢体适当提高数天以防水肿。(2)严格无菌操作,每次透析消毒瘘管和窦道出口的皮肤。(3)造瘘侧肢体避免测血压、输液、抽血,在洗手和洗涤时防止弄湿引起感染。
1.2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1)术后抬高造瘘肢体,经常用听诊器听有无血管杂音,用手触摸有无震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鼓励病人对造瘘侧肢体进行功能锻炼。(3)造瘘肢体避免压迫、提重物、测血压、采血、输液等。(4)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穿刺。采取绳梯式穿刺,若穿刺失败,出现肿胀,应立即拔针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冰敷。
2.5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 (1)术后6-8周穿刺。(2)不使用止血带,绳梯式穿刺。(3)拔针后,人工加压止血5-20min,用力适中,胶布牵拉不过紧、不屈肘。术肢不能提重物,不受压迫,睡眠时避免压迫术肢。
2.6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①出血的防治及护理:一般是导管口出血或局部形成血肿,常见于穿刺探查过程不顺利,如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或刺入动脉,还有使用抗凝剂后更易出血。所以应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刺入动脉,若刺入动脉应延长按压时间;插管操作最好在透析前1 d进行,这样可以防止使用抗凝剂后加重出血。②预防感染及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这类患者抵抗力低下,极易造成感染。手术过程应严格进行消毒,最后拔针也要在无菌下进行,一旦發现感染现象,应立即用抗生素软膏涂抹,必要时需通知医师应用抗生素对症处理,并且要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在感染部位进行穿刺。③动静脉瘤的防治动脉瘤的形成通常是在手术后数日或数年,动脉瘤形成原因一般是多次穿刺,穿刺方法不合理或透析后压迫止血是方法不对等因素。当然动脉瘤形成不止这几种原因,也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一旦形成动脉瘤,就不能在动脉瘤部位及附近进行穿刺,对于较小的动脉瘤可以用弹力绷带进行保护,对于超过30 mm的动脉瘤要进行手术处理。
2.7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
①静脉插管的护理及使用:在每次做血液透析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扎敷料的拆除、固定装置的检查、穿刺部位的护理和检查。若一切正常,先用活力碘对肝素帽进行消毒,用无菌纱布拧开肝素帽,将拧下的肝素帽放入75% 的酒精中备用,导管口及周围皮肤也要用活力碘消毒,然后用注射器抽吸冲管用的肝素生理盐水,确定无血栓后夹紧管夹,在另用一个注射器推入首次肝素量,最后链接透析管进行透析治疗。在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流不流畅,如果是导管孔紧贴血管壁导致的,要调整患者的体位,必要时需要转动导管调整导管位置。当出现导管不通,我们要排除导管内是否有血液凝结,所以不能在情况不明就强行对导管内推入盐水,这样可能使凝结的血块进入血液形成血栓。透析过程结束后要用无菌注射器向动、静脉端分别注入生理盐水5~10 mL ,目的是冲净管腔内残留的血液,不仅如此,还要对管腔内注射1.25 万U 肝素钠防治管内形成血栓。如果不慎导管向外脱出但不完全不能再将导管推入体内,防治病菌进入体内。②分析导管血流不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导管前端有血栓,一般将导管反转180 °,或者将导管滑动1~3 cm,以变换导管前端位置,防治侧孔粘连。
3 讨论
在透析前应该向患者介绍透析的过程,如果患者有紧张的情绪,要及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告诉患者留置导管的重要性,并要按规定时间换药及透析治疗。在平时生活中,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时刻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清洁,如果出现不良现象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应立刻就诊,防治病情进一步扩散。股静脉穿刺插管患者应减少下床活动,其他静脉穿刺插管,除了剧烈运动,其他活动不受限制。如果在活动中出现导管滑落,及时压迫局部止血,快速到医院进行治疗。经过上面的比较及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那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缺点,这样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一步选择最合适患者的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在透析护理中,我们对防治感染以及血管的保护工作不得马虎。
参考文献
[1] 徐佳美,张红梅.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22.
重症血液净化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50例, 男有32例, 女有18例, 年龄在24~74岁, 中位年龄为 (48.5±9.5) 岁, 皆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关于SAP的临床诊断与分级标准[2], 皆排除恶性肿瘤晚期、慢性肝肾功能衰竭、无法耐受治疗的患者, 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有25例, 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测指标及APACHE II评分的变化,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传统方法治疗, 给予常规补充血容量、抑制胰腺分泌、解痉、胃肠减压、禁食、抗生素抗感染、纠正并发症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皆使用Seidinger技术将单针双腔套管插入, 对颈内静脉或者股静脉进行置管, 迅速建立血管通路, 然后进行连续性的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 治疗, 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则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 治疗, 具体如下:使用的是Prismaflex仪器, AN69 (M100) 的滤器, 面积为1.6 m2, 进行高流量的CBP治疗, 置换液配方是生理盐水2 000 mL, 灭菌注射用水750 mL, 10%氯化钾8 mL, 50%葡萄糖7 mL, 25%硫酸镁2 mL, 5%碳酸氢钠180 mL, 外周静脉持续泵入10%葡萄糖酸钙, 预防发生沉淀现象,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调整电解质的成分, 选择其置换液流量在5 000~6 000 mL/h, 一般采用前稀释加后稀释2∶1或者3∶1的比例, 血泵的维持血流量选择在200~300 mL/min,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酌情决定是否给予透析治疗及剂量, 连续血液净化时间为头3 d内每天做12 h。患者的超滤量调整应根据其全天的容量负荷与治疗量而定, 超滤量控制在500~3 500 mL/d;上机之前常规快速静滴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 改善血液粘滞度, 抗凝通常是肝素钠抗凝, 凝血功能很差的做无肝素法, 每30~60 min予生理盐水100~200 mL冲洗管路滤器, 一旦发现有凝血现象动态追加肝素钠剂量, 滤器与血路凝血不能解除时及时更换滤器及配套。
1.3 统计方法
该组不良反应、存活及死亡率的数据皆采取卡方软件V1.61版本进行统计, 期间的计数数据比较使用χ2检验, %作为计数单位;该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及APACHE II评分的数据皆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 期间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体温、心率、呼吸、APACHE II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Amy浓度、TNF-α、IL-8、IL-6及血常规的WBC计数与治疗前对比皆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寒颤1例, 给予静注5 mg的地塞米松后缓解, 抽搐1例, 给予静推10 mL的10%葡萄糖酸钙溶液后缓解;对照组出现心率加快1例, 给予静注0.2 mg的毛花苷丙后心率下降至110次min,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抢救后无效死亡有2例, 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例, 因放弃治疗后死亡的为1例, 余2例存活;对照组抢救后无效死亡9例, 其中多器官衰竭4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 真菌性败血症1例, 感染性休克1例, 两组抢救后存活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该研究中统计发现, 采取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后体温、心率、呼吸、APACHE II评分皆得到明显改善, 而传统治疗则无明显改善;前者治疗后血清中的Amy浓度、TNF-α、IL-8、IL-6及血常规的WBC计数皆明显下降, 且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后者;另外, 前者的抢救存活率明显高于后者, 均显示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 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由于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对肾脏清除水与溶质的模式进行模拟, 采取缓慢、等渗、持续的方式进行, 且能够通过滤除细胞因子与膜吸附炎性介质, 起到有效对患者体内的酸碱紊乱进行纠正, 同时对体内代谢毒素进行清除的效果, 从而有助于逐步恢复免疫调节功能, 全面改善肺、心、肾及肝脏等系统生理功能。
但有研究中认为[3], 在SAP的治疗中所使用的CBP疗程、介入时机、置换剂量方面仍未有准确的定论, 临床上存在分歧的意见, 有的单位临床数据显示SAP患者使用早期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理想, 但有的单位的临床数据则显示疗效未达到理想水平。阎磊等[4]报道指出, 采取传统方法治疗SAP, 同步给予CBP治疗, 既可以对患者的临床并发症进行有效地救治, 还能尽可能地保护内脏器官功能, 从而降低病死率, 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和体内的炎症介质被清除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也表明, 依据SAP患者具体的病情, 若合并有明显腹胀、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热、精神症状等, 立即使用CBP治疗, 可明显使并发症持续的时间缩短, 有助于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采取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尽快稳定生命体征, 还能够及时纠正各受累脏器发生的功能障碍,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不良反应较低, 安全可靠, 是治疗SAP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刘虹雯, 李乾静, 宋锐锋.连续血液滤过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2) :34-36.
[2]姚红兵, 文明波, 黄高, 等.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25 (3) :224.
[3]温伟标, 周立新, 李轶男, 等.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7)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