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疗法

2024-09-19

血液净化疗法(精选8篇)

血液净化疗法 篇1

患者, 女, 50岁, 因意识模糊17h于2008年9月5日10∶00入我科。9月4日17∶00时他人发现患者躺于地上, 意识不清, 呼之不应, 身边有农药空瓶, 未见呕吐物。急送当地县医院, 洗胃未成功, 给予阿托品8mg静脉滴注, 氯解磷定5g肌内注射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期间行血液灌流1次, 灌流后口腔及鼻腔内流出鲜红色血液约500ml, 经治疗患者意识状态有好转, 呼之能应, 且能简单对答, 为求进一步治疗转来我科。入科查体:P 168次/min, BP 151/85mm Hg ( (1mm Hg=0.133kPa) ) , R 38次/min, SpO2 77%。意识模糊, 烦躁不安, 鼻腔、口腔有鲜血流出。不时述浑身及颈部、腰部疼痛难忍。查体配合欠佳。颜面部及周身皮肤干燥无汗。双瞳孔等大正圆, 直径约5mm, 对光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痰鸣音, 无湿性啰音。心率168次/min,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腹软, 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存在。四肢末端发凉。生理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胆碱酯酶活力25%。血气分析:pH 7.226, PaCO2 3.50kPa, PaO2 10.44kPa, ABE-16.8mmol/L。血常规:WBC 30.3×109/L, Grn 91.10%, Lym 4.30%, Hb 131g/L, PLT 247×109/L。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19.3S正常参考值 (11~14s) , 国际标准化比率1.58s (0.85~1.15s) ,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正常参考值 (21~35s) , 凝血酶时间超正常参考值 (14~21s) 。血生化:K+5.07mmol/L, Na+127.6mmol/L, Cl- 98.3mmol/L, CO2CP 13.5mmol/L, Glu 25.85mmol/L, BUN 6.02mmol/L, Cr 101μmol/L, SGPT 33U/L, TP 47.4g/L, ALB 28.7g/L, GLB 18.7g/L, SGOT 66U/L, CPK 653U/L, CK-MB 116U/L, LDH 381U/L, AMS 692U/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合病史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 (敌敌畏, 口服、重度) , MODS (休克、心、肝、胰腺、代酸、凝血异常) 。入科后即给予吸氧、心电血压脉搏氧监护、脱水、抗炎 (头胞他啶) 、保肝 (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镇静、止血 (生长抑素、奥美拉唑) 、胆碱酯酶复能剂 (采用氯解磷定突击疗法:10∶30、11∶30各肌内注射1.0g) 及综合对症支持治疗。考虑肝素过量给予鱼精蛋白25mg缓慢静脉注射, 心率持续较快, 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滴注, 拟行插胃管再次洗胃, 因患者不配合未能成功。于11∶40突发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呼吸, 后连接呼吸机支持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机持续按压;肾上腺素2mg分次静推 (11∶41、11∶44、11∶48) , 氨茶碱0.25g静脉推注, 5%碳酸氢钠50ml静脉滴注。于11∶50心跳恢复, 叹息样呼吸, 血压测不出, 给予多巴胺30~50~80mg/h泵点, 去甲肾上腺素0.6~0.9mg/h泵点, 后血压升至约75/43mm Hg。但患者持续处于深昏迷状态, 对刺激无反应, 双瞳孔散大到边缘, 无对光反应, 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均不能引出。于16:00在喉镜引导下再次下胃管成功, 持续胃管引流, 自胃管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约2 000ml, 行交叉配血输注浓缩红细胞、血浆及冰盐水、凝血酶粉胃管注入等治疗, 病情无改善, 于21∶00家属放弃抢救。在我科共治疗11h。

讨 论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 大多为杀虫剂, 具有毒力大、用药量小和杀虫谱广等特点。其杀虫方式有触杀、胃毒、熏杀及内吸等多种方式, 对人、畜较易引起中毒。我国有机磷农药中毒占中毒患者的80%~90%。

急性中毒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 治疗包括复苏和稳定生命体征、减少毒物吸收、使用特殊解毒剂拮抗毒物毒性、促进毒物排泄、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治疗。促进毒物排泄常用有利尿疗法和血液净化疗法。只有在患者的肾功能良好或肾功能损害不严重, 同时吸收的毒物能够经肾脏排泄且能随尿量的增加而加速排泄的情况下利尿疗法才有效。当吸收的毒物只靠机体本身的清除作用 (尤其是毒物引起肝肾功能损伤) 及一般内科治疗不能很快排出体外, 长期存留引起重要器官损害, 此时血液净化成为救治的重要手段。血液净化不仅局限于清除毒物, 同时还有维持及替代重要脏器功能 (主要是肾功能) ,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血液净化治疗的指征:并非每个中毒患者均需采用净化方法治疗, 需要根据病情进展情况而定。一般毒物或药物中毒在6h内血液净化治疗是最佳时机, 因为此时血液中的毒物或药物浓度达最高峰;长时间后, 毒物或药物已经与组织结合, 产生了损害。急性中毒患者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积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1) 重度中毒症状伴有异常生命体征, 如昏迷、低血压等或出现急性肾、心等器官功能衰竭者。 (2) 中毒药物或毒物达致死量者。 (3) 毒物或药物种类、剂量不明, 中毒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者。 (4) 原有肝、肾疾病或毒物损害正常排泄功能, 而致代谢、排泄困难者。 (5) 中毒临床症状重, 一般内科治疗无效者。 (6) 为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甲醇中毒可导致失明, 应及时行血液净化治疗。在下列情况下, 使用血液净化治疗意义不大: (1) 作用迅速的毒物 (如氰化物) 中毒。 (2) 毒物或药物的代谢清除率超过血液净化清除率。 (3) 毒物或药物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4) 无严重毒性的药物中毒。 (5) 有特效解毒剂的毒物或药物中毒。 目前尚无血液净化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但如遇到重要器官的严重出血或全身出血倾向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等情况, 选择血液净化疗法应慎重或严密监护。低血压可能与药物作用、洗胃和血液净化前应用利尿剂使血容量降低有关, 但不是血液净化的禁忌证。

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 (1) 有明确指征的毒物或药物中毒:甲醇、乙二醇和锂盐中毒宜行HDF治疗。它们的分子量及VD均较小, 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乙酰水杨酸、醇、2-4双氯苯氧酸、普鲁卡因胺、硼酸、硼酸盐、溴化盐中毒时行HDF治疗可能有效。从理论及效果上看, 氨茶碱、苯巴比妥、氨甲酸盐、毒鼠强中毒均适宜行HP, 但前三者往往口服活性炭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而毒鼠强的VD较大, 需多次或与CBP联合应用效果方明显, 由于毒鼠强中毒毒性作用发生较快, 在行血液净化期间仍需要药物对症冶疗。 (2) 需要结合临床选择血液净化的毒物或药物中毒:重金属, 如铝、汞、镉、砷、铊等中毒, 由于其与蛋白结合, 需要行HP或PE;也有人认为, 给予络合剂后再行血液净化效果较好, 但除非患者体内毒物浓度较高, 否则药物治疗即可缓慢排除毒物。地高辛、万古霉素、抗组胺类药物、甲醛、硫化氢等中毒, 均有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报道。 (3) 目前尚有争议的毒物或药物中毒:由于大部分引起中毒的毒物或药物 (尤其是农药) , 通常在短时间内即可与组织结合, 导致症状发作, 若等到达医院时再行血液净化治疗, 由于实施太晚, 毒物已经侵入靶器官和组织细胞并引起损害。有机磷也是有血液净化治疗明确指征的一类毒物, 但由于有机磷早期就侵入到神经突触, 产生低血压、呼吸衰竭等症状, 此时行血液净化治疗会增加风险, 况且药物治疗是有效的。因此, 重度有机磷中毒需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本例患者就诊后:经常规治疗一般情况有所好转, 尤其意识状态;无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有机磷农药有特效解毒剂;所服毒物为中等毒性的敌敌畏;无明确选择血液净化的指征, 且在行血液灌流后, 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口、鼻、及消化道大量出血。认为出血与患者预后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 虽然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中毒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但临床上在选择血液净化方法时应根据毒物的特性、血液净化方法的本身特点、患者的病情以及医疗单位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血液净化疗法 篇2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制度

一、透析中心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全面负责,有主治医师具体管理透析中心的医疗工作,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主治医师定期查房,处理患者。

二、非本中心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三、进入本透析中心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更换拖鞋,并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四、保持透析中心内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禁止吸烟,定期通风。

六、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遵守劳动纪律及请假制度。

七、本中心不随意接待参观人员,参观者须经院方及科内批准,参观者按规定日期、时间、人数进行参观。

八、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设备。

九、本中心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十、定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月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进行问卷调查,改进病房工作。

0

血液净化室(中心)工作制度

一、进入透析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更换拖鞋,严格出入流程,保持室内清洁度。

二、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本室者,按规定更换拖鞋。严禁家属进入。

三、保持透析室内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四、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时通风。

五、医生应根据透析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透析综合治疗方案。

六、护士应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执行血液透析的操作常规和操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详细填写透析记录单。

七、严格各项制度,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透析机运转情况,保持高度责任心,确保透析病人的安全。

血液净化室(中心)查对制度 一、一次查对:责任护士治疗前应根据医生填写的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血管通路、透析器型号)、治疗方式及相关参数(超滤量、透析液钾、钠、钙浓度、透析液流量、透析液温度、抗凝方式及抗凝剂剂量、血流量等)。二、二次查对:病人上机后,责任护士应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再次核对一遍。三、三次查对:本责任区病人上机后,责任护士应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再次核对一遍。

四、双人核对:病人上机后,由责任护士与另一名护士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共同核对后,双人签字。

血液净化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1、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室应该换鞋,穿工作服,戴帽子。

2、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治疗操作前后应当洗手、戴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3、处理医疗污物和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4、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

二、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1、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2、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50%左右。

3、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

4、物体表面细菌数<10cfu/cm2。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如透析机表面、床桌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或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巾)进行擦拭消毒。遇到非血源性传染病原体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局部,再进行清洁处理。遇到如乙肝、丙肝等经血传染性病原体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局部擦拭,再进行清洁处理。

5、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清水擦地两遍,透析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地一遍,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与清洁,方法同物体表面。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7、血压表的袖带、听诊器、止血钳等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止血带应保持清洁,每日用后集中处置,隔离患者专用。

三、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消毒制度

1、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和冲洗方法及频率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内。

2、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每月进行透析液的细菌培养。每3个月至少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进行内毒素检测一次,每台机器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

四、机器设备的消毒隔离制度

1、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见透析机的有关说明书),透析机水路中消毒液残留量必须小于允许值。

2、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

3、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透析机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4、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表面,应立即用1000-2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湿巾擦拭去掉血渍后,再用清水擦拭处理。

五、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1、患者入室须更鞋方可进入,非患者用品不能带入室内。

2、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住院患者或由其它透析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及梅毒螺旋体相关检查。

3、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有关乙肝、丙肝病毒及艾滋病、梅毒等感染的检查,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4、经血液感染患者应分机分区进行隔离透析治疗。对于隔离透析的患者必须由专门的护士负责,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同透析间物品应严格分开使用,不得混用,并有明确标识。

5、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六、治疗物品转运消毒隔离制度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七、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制度

1、经批准的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应当遵照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由具有复用透析器及相关医学知识的主管血液透析的医师决定复用透析器,医疗单位应对规范复用血液透析器负责。

3、由专人负责处理透析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复用处理。

4、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肝肝炎病毒抗体标志物阳性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透析器。

5、复用室必须保持卫生,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洗两遍。复用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戴手套,操作时戴防护镜。

6、复用室要有空气消毒措施,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1次,并记录。

八、污染物处理消毒隔离制度

1、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使用后处理的规章制度。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登记、毁形及焚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按照国务院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集中分类处置。血液净化室(中心)仪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应设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定期维修、保养和检测,保持正 常运转状态。

二、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使用、维修和损坏登记册。

三、新仪器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掌握其性能、安装和使用程序,经试用,运转正常时,方可使用。

四、非本室工作人员及未掌握设备性能、操作程序者,一律不准使用。

五、每日巡视透析机的工作情况,实施机器的消毒及除钙。

六、根据具体使用设备的环境和条件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和保养计划,保证正常运转。

七、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后应有记录。

八、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九、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检测,保留原始资料和记录,确保其符合质量追溯要求。

血液净化室(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对新毕业护士或调入护士应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认证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分两班(或三班)透析时,各班护士须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交接制度。

六、严格血液净化设备及抢救设备的管理,保证各种设备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

七、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加强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实施反馈控制有效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九、不得擅自脱岗,串岗,如果有事要离开,须向护士长请假并告知去向。

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下班前仔细检查机器及水电,确保安全。

血液净化室(中心)库房管理制度

一、库房应实行专人管理,定期盘查。

二、库房必须通风,干燥,阴凉之处,保持其干净整洁。

三、物资摆放有序,做到先领先用,后领后用,有效期短的先用,有效期长的后用。

四、经常检查库房耗材避免有过期和缺货现象。

五、各种耗材要有入库、出库登记,并注明有效期、数量。

血液净化室(中心)复用室工作制度

一、复用室应由专人负责处理透析器。

二、复用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戴手套。

三、严格按照复用操作规程进行复用处理,使用的消毒液必须在有效期。

四、准确记录有关数据,透析器上应贴标签,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五、透析器复用消毒后需放置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六、消毒后的透析器可保存1周,超过期限的必须重新消毒。

七、乙肝、丙肝病毒阳性或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透析器不予复用。

八、消毒后的透析器按姓名分别放入储存柜,并保持储存柜的清洁和整齐。

九、已消毒物品和未消毒物品必须严格分开,严禁未消毒的物品放入储存柜。

十、复用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复用机等物体表面每日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两遍。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清水擦地一遍,透析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地一遍,遇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十一、每天使用复用系统前,需打开净化水管,放水冲洗数分钟。复用机每天用后消毒,每日开机后需校正复用机。

十二、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并记录。

血液净化室(中心)水处理间管理制度

一、除技师外,其他人员严禁随意进出。

二、保持水处理设备干净整洁,表面无污渍。

三、保持水处理间地面干净,无水渍,水处理间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

四、每日记录水处理的运转情况(电导度、压力、流量)。

五、每天保证盐桶内有足够的盐,且盐水为饱和。

六、前处理滤芯每周更换一次(根据水质情况)。

七、前处理系统根据原水水质,用水量及检测数据(余氯、硬度)情况,进行更换。

八、每天有一个前处理罐自动进行反冲。观察前处理控制器的时钟是否正确;如果遇到停电时,待电力恢复后需立即调整控制器时钟。

九、反渗装置每半年用0.15-0.2%的过氧乙酸消毒,对反渗膜、环路及环路与透析机之间的管路进行消毒。血液净化室(中心)透析液配制管理制度

一、透析浓缩液配制室应位于透析室清洁区内相对独立区域,保持环境清洁,每班紫外线消毒一次。

二、透析浓缩液配制应由经过培训的血透室护士或技术人员实施。

三、浓缩液配制容器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

四、配制桶消毒时,须在桶外悬挂“消毒中”警示牌。

五、A、B干粉及A、B液,以及配液用水均要符合国家质控要求。

六、配液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七、透析液分装容器应符合国家药典,国家/行业标准中对药用塑料容器的规定。透析液分装桶应在每次灌装前,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每周至少更换或消毒一次。

八、严格执行“核对”制度,A、B液配制时,需由两个人核对后,方可配制。

九、浓缩液配制后,应及时导入分装容器内,现配现用,浓缩B液应在配制后24小时内使用。

十、反渗水与A、B浓缩液在透析机内,按比例混合后,其成分及浓度需符合国家质控要求。每配制一批次,均应进行检测。

十一、每月对B浓缩液及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监测。要求细菌数<200cfu/ml。每3个月对A、B浓缩液及透析液进行内毒素监测。要求内毒素<2EU/ml。血液净化室(中心)护理接诊制度

一、接诊医生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测,接诊护士确认患者化验结果,依据化验结果安排至相应治疗区域。

二、接诊护士告知患者须遵守血液净化中心相关制度、患者须知,并签字;由医生和患者或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净化中心作息时间及医院环境,告知其主管医生、护理人员,讲解缴费方式及血液透析流程。

四、建立透析患者档案,确认患者身份,依据身份证登记相关信息及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情况、院外就诊信息(血管通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五、登记患者及家属有效联系方式、现家庭住址,并告知患者如有更改及时通知本中心。

血液净化室(中心)危重病人交接制度

一、危重患者(包括生活不能自理、卧床病人)应视病情,由医护人员或护工护送。

二、建立危重病人交接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情况、各种引流管及导管情况、有无外伤及手术伤口、输入液体及用药情况、输液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及红肿、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动静脉内瘘情况、深静脉导管情况等。

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由病房护士与血透室护士在床旁进行交接。

四、化验检查出现危急值的患者要进行化验检查结果的交接。

五、有特殊治疗及注意事项的要在交接记录单上记录清楚,并重点进行交接。

六、交接清楚后应由接、送病人双方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血液净化室(中心)护士培训制度

一、对每年聘用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或调入护士应实施岗前培训,时间为3个月。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护理技术档案。

二、护理人员应进行继续医学教育,以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护士每年必须完成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的学分。

三、护士长应针对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护理人员专科理论及技术操作的培训、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考试成绩纳入护理技术档案。

四、积极参加护理部定期组织的全院性业务学习,以更新知识、开拓思路。

血液净化疗法 篇3

关键词:等容血液稀释,缺血性脑血管病

顺德祈康老年病医院从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开展等容血液稀释血液净化生物平衡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04例, 并随机与常规疗治疗162例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观察病例来源于内科住院患者, 均经头颅CT确诊。治疗组204例, 其中男性106例, 女性98例, 年龄45~82岁, 平均60.5岁。急性期76例, 后遗症期128例。症状与体征:偏瘫204例, 失语62例。合并症:高血压136例, 高血脂110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2例, 糖尿病42例。对照组162例, 其中男性89例, 女性73例, 年龄51~81岁, 平均年龄61岁。急性期66例, 后遗症期96例。症状与体征:偏瘫162例, 失语40例。合并症:高血压90例, 高血脂48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4例, 糖尿病15例。两组临床资料大致相同,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120mg (或丹参注射液20mL) 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等容血液稀释血液净化生物平衡治疗:按常规采血法进行无菌操作, 选择2条较粗易穿刺静脉, 一般用上肢正中静脉或股静脉, 用16号大针头穿刺一侧肘静脉并确保通畅, 放血的同时, 快速同步输入血液稀释剂500~10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穿刺另一侧肘静脉按20~40mL/min的速度放血, 血液收集于含ACD保养液的贮血袋中, 根据Hct、Hb、全血黏度及全身综合情况计算放血量, 每次200~400mL。放出的血液经离心分浆除去红细胞, 自体血浆可部分或全部输入体内。血液生物能量平衡治疗:采用电脑化辐射血稀生物治疗仪, 处理自身血液60~100mL、6~9min, 安全回输给患者。血液稀释晶体液常用平衡盐液、林格液, 胶体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每次间隔3~5d, 共3次。两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均给予常规调节血压、控制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治疗。

1.3 观察项目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检查肌力、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糖、血脂等项目, 约1个月后根据上述指标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偏瘫、失语消失, 肌力恢复正常。 (2) 显效: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 肌力提高3级以上, 能部分工作和生活自理。 (3) 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 肌力提高1~2级, 生活不能自理。 (4)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2.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192例 (94.1%) , 对照组有效93例 (54.3%) 。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 经统计学处理P<0.01, 结果见表1~3。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 本组204例中, 全部经3次等容血液释血液净化生物平衡疗法治疗, 总有效率达94.1%。两组病例治疗前红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有增高, 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黏状态, 与文献报道一致[1]。治疗组经等容血液稀释血液净化生物平衡疗法治疗后, 红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有明显下降 (P<0.01) , 血脂、血糖有所下降, 说明该疗法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 减轻红细胞聚集性, 改善微循环, 增加脑血管血流量作用。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略有下降, 但改善不明显 (P>0.05) 。认为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为:脑梗死时脑组织缺血缺氧, 全脑血流呈高黏、凝集状态, 除脑梗死中心区发生坏死外, 梗死周围大部分脑组织处于无功能但有生机的“缺血性半暗带”, 神经细胞处于突触传递衰竭, 但无膜衰竭的可逆状态。等容血液稀释血液净化生物平衡疗法通过降低红细胞比容而降低血黏度, 改善微循环和侧支循环, 消除代谢产物, 纠正局部酸中毒, 减轻脑水肿, 阻止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扩大, 阻止半暗带的不可逆阶段的发展, 并恢复血供, 缩小梗死面积。结果治疗组中血脂、血糖均有下降, 对于消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近几年来大量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 辐射血稀生物治疗, 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钙离子阻滞及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从而直接降黏、解聚、抗凝及保护脑细胞作用。血液稀释的同时配合生物平衡治疗, 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波芳.健康者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量对比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 1999, 9 (4) :189.

[2]唐仕雄, 岳景山.等容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应用[J].实用内科杂志, 1997, 11 (9) :567.

[3]刘瑞芹, 薛伟书, 王健.血液稀释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J].航空航天医药, 2000, 11 (2) :93-94.

血液净化疗法 篇4

关键词:持续血液净化,外伤,脓毒症,炎症因子

脓毒症是严重外伤常见并发症类型之一,其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流行病学报道显示,腹部外伤继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率高达35%~40%[1]。而免疫功能失调与异常炎症反应在脓毒症患者MOD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被广泛认可[2,3]。如何有效控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水平,改善预后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选取外伤继发性脓毒症90例,分别采用常规对症支持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净化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8 d内死亡率,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探讨持续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外伤继发性脓毒症临床效果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促血管生长素2(angiopoietin-2,Ang-2)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5月收治外伤继发性脓毒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2~71岁,平均(54.80±7.15)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34~72岁,平均(54.93±7.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①经CT检查及腹腔穿刺确诊为闭合性腹部外伤[4];②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与危重病医学会委员会标准脓毒症诊断标准[5];③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研究。

1.1.2 排除标准

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恶性肿瘤;③血液系统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早期液体复苏,乌司他丁静脉滴注、血糖控制及糖皮质激素应用等;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净化疗法,血液净化机器为瑞典金宝公司Prisma CRRT机,透析膜滤过分子量为50 kD,置换液剂量7~8 L/h,9~10 h/次,1次/d,直至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28 d内死亡例数,计算死亡率;②病情预后评估采用APACHE(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评分;③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指标包括HMG-1、TNF-α及Ang-2;其中HMG-1和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而Ang-2检测采用免疫电发光法。

1.4 疗效评价标准

①治愈,发热、寒战、心率呼吸加速及尿量减少等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计数分类、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且创伤部位愈合;②好转,临床症状消失,但创伤部位尚未愈合;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6]。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分别采用Epidata3.09和SPSS19.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28 d内死亡率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28 d内死亡率分别为31.11%(14/45)和17.78%(8/45);试验组患者28 d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HMG-1、TNF-α及Ang-2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持续血液净化疗法能够有效清除致炎细胞因子,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从而阻断全身炎症瀑布反应;而其对于机体抗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作用亦有助于保持机体对内毒素血症和菌血症免疫活性[7,8]。同时持续血液净化还可等渗清除溶质,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变化,从而有效维持循环系统稳定性[9]。近年来持续血液净化认识已从单纯炎性介质被动清除,转变为主动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28 d内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持续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外伤继发性脓毒症在改善临床近远期疗效方面具有优势;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持续血液净化有助于改善外伤继发性脓毒症患者预后;APACHEⅡ评分是目前公认内科危重症疾病病情及预后评估主要指标,已有研究显示,APACHE分值与病死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分值越高,病死率亦越高;其病死率预测正确率可达85%~90%[10]。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MG-1、TNF-α及Ang-2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实通过持续血液净化可有效降低外伤继发性脓毒症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系统功能;HMG-1是含量最丰富HMG蛋白,每10~15个核小体即可含有1个HMG-1分子,内含21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约为30 k D;其广泛分布于心脑肝肾及淋巴结组织中,并主要定位于胞核。因分子量小于50 k D,HMG-1可经血液净化治疗中对流或吸附机制清除。已有研究显示HMG-1可反映脓毒症晚期炎性反应水平,具有刺激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游离至细胞外,活化细胞核内DNA结合蛋白等促炎作用;而这一作用机制已被证实与TNF-α释放关系密切,即TNF-α作为上游因子调节HMG-2水平[11,12]。TNF-α是一种主要由LPS、IFN-γ、M-CSF及GM-CSF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而分泌的炎性因子;其内含157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17 k D;因分子量小于50 k D,血液净化治疗中对流或吸附机制均可有效清除TNF-α。TNF-α在机体内可发挥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刺激等生物学活性,属于炎症早期关键和诱发炎症因子;动物实验显示,TNF-α可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炎性细胞诱导和促进其他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作用[13,14]。Ang-2由4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68 k D;其主要分布于卵巢、子宫和胎盘,与Ang-1同源性约为60%。因分子量大于50 k D,Ang-2主要经血液净化治疗中对流机制清除。国外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体内Ang-2水平显著升高,与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15]。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降低早晚期炎性介质水平,多环节拮抗机体级联炎症反应,并保证内环境相对稳定性,这可能是其改善外伤继发性脓毒症患者近远期疗效的主要机制。

血液净化用水处理系统原理 篇5

1 前处理系统

1) 加压系统。加压系统是水处理系统的动力来源, 通常情况下水源压力为0.1~0.2MPa, 属于压力较低的水源。在反渗透机开始运转后, 在多级高压泵的作用下通常会导致反渗透机发生水低压报警, 严重影响反渗透系统的工作。所以在前处理系统中增加水箱和增压泵来保证持续供给足够压力的水, 同时水箱还能够预先沉淀水中固有的大颗粒泥沙, 降低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提高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2]。

2) 砂滤系统。砂滤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水中的各种悬浮颗粒、藻类和泥沙等, 系统主要包括缸体和填料, 这里的填料为石英砂。在砂滤系统工作中, 透析用水会通过石英砂填料层, 以完成第一次过滤, 在此之后从缸底的防漏网罩通过后再经中心管流出缸体, 进入下一部处理系统。在使用过一定期限之后, 填料层会沉淀一定数量的泥沙、杂质及藻类悬浮物, 而这些沉淀物会严重影响砂滤系统的过滤效果, 这就需要定期对填料进行反向冲洗, 以保证砂滤系统的正常运转。在反向冲洗过程中, 水流方向是与过滤工作时相反的, 水由中心管流入缸底, 进而对石英砂填料完成冲洗, 最后废水由废水口排除, 通过反向冲洗, 将砂滤系统冲洗干净, 保证砂滤系统的最佳过滤状态。

3) 碳滤系统。碳滤系统与砂滤系统一样由缸体和填料组成, 区别则是填料的种类有所不同, 在碳滤系统中的填料为活性炭。碳滤系统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消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游离氯。游离氯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膜具有极大的损害作用, 有效的消除水中的游离氯能够对透析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延长透析膜的使用寿命[3]。与砂滤系统一样, 在使用一定期限后需要对碳滤系统进行反向冲洗, 从而释放活性炭所吸附的游离氯和有机物, 以保证碳滤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其反向冲洗工作的原理和方法与砂滤系统相同。

4) 软化系统。水软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以降低水的硬度, 使水满足反渗透机所需要的硬度要求。水软化系统主要包括缸体、填料和盐缸三个部分, 其中填料为树脂。目前较常用的树脂填料为强酸性钠离子阳离子树脂, 通过发生钠离子和钙镁离子的交换反应以完成水的软化, 反应公式如下:

通过以上反应, 能够将水中大部分的钙镁离子消除, 从而达到降低水质硬度的要求。与碳滤系统和砂滤系统一样,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树脂中的钙镁离子将达到饱和, 从而严重影响水软化系统的作用, 不能将通过的水进行软化, 这时需要对树脂进行反向反应达到再生的目的, 其方法就是使用定量的饱和盐水通过水软化系统, 使其发生逆反应, 置换出树脂中的钙镁离子, 这样就能够恢复树脂的软化水质作用。

2 反渗透主机和消毒装置

1) 反渗透主机。反渗透主机的作用与过滤装置有所不同, 它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盐和残留的有机物。反渗透主机包括两个部分, 精密过滤器和反渗透膜。经过前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在经过精密过滤器时进行最后一次处理, 进一步消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再通过反渗透膜组件, 在反渗透膜的一定压力作用下把水分离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淡水 (即反渗水) , 另一部分为浓缩水。全部的反渗水在汇集后以备透析使用。反渗透膜同样需要定期清洗其表面残留的沉积物并消毒, 同时也要清洗精密过滤器的过滤核心, 通过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延长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的使用寿命。由于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的造价较高, 所以在使用和清洗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一旦清洗后仍不能符合使用标准, 应及时更换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

2) 消毒装置。消毒装置包括热消毒循环系统和化学消毒循环系统。合理的加热温度能够保证热水循环并对供水管路和反渗膜进行有效消毒。同时实时显示监测温度, 根据临床要求设置合理消毒时间, 一般采用每星期1次热消毒每次2个小时。

3 水处理系统的保养原理及水质监控

1) 保养原理。水处理系统的砂虑、活性炭、树脂及反渗透膜应根据当地水质及厂家要求进行清洗、再生和更换。同时应做好保养记录。石英砂应根据水的用量每周反洗1~2次, 一般以1年为更换周期;活性炭的反洗周期同样为1~2次, 一般以1年为更换周期;树脂的再生周期一般为2天, 更换周期为1~2年;反渗透膜清洗周期为1周1次, 一般每2~3年更换1次;过滤核心清洗周期为1周1次, 一般更换周期为1年。

2) 水质监控。纯水的p H值应保证在5~7为正常范围, 同时细菌培养保证每月1次, 细菌数要求为<200cfu/ml, 采样位置为输出管路末端;游离氯及水硬度检测每周1次, 化学污染物每年测定1次, 标准参考为2008年美国AA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 细菌数要求<200cfu/ml, 内毒素<2Eμ/ml;采样部位同样为管路末端, 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

4 结语

系统效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细菌会污染反渗透膜及管道, 污染物超标会影响患者健康, 对系统本身的损坏也需要高昂的费用进行维护, 故需要了解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措施。质量管理包括了水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监测可以在水质发生变化前发现问题, 维护可以预防系统的变化及处理无法预测的事件。每个透析单位应该有水处理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持续监测与维护的标准及内容, 而且主要负责人必须清楚了解, 所有监测与维护内容必须记录备档以作为系统功效的记录, 并作为评估问题发生时的依据。水处理系统的质量及可靠性是关系产水指标能否达到透析用水标准的关键, 了解其工作流程、原理并做好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由于血液净化 (透析) 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 透析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重要。透析用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透析效果及透析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而水处理系统的正常与稳定是保障透析用水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水处理系统的原理, 包括水处理系统的前处理系统和反渗主机, 以提高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保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透析用水,水处理系统,原理

参考文献

[1]余华良.水处理系统的结构, 原理及对血透用水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史家玲.浅析血液透析水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血液净化设备质量控制探讨 篇6

关键词:血液透析机,质量控制,透析机检测仪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管理、临床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确保医疗卫生装备应用质量安全的一项系统工程[1]。其目的是保证临床医疗工作中使用的医疗设备符合行业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随时处于安全有效的工作状态,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然而医疗设备进入医院后,质量控制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除了我们熟悉的大型医疗设备(磁共振、CT、 彩超等)外,还有许多设备(血透机、呼吸机、高频电刀等) 并未列入质量控制强检目录,对于这些直接用于治疗的设备,应该对其管理加以重视。在扩大质量控制检测范围的同时,应该对被检设备,进行有效地分类,让那些“高危” 设备得到更好地管理,让质控工作更加有价值。

本文仅以我院血液透析机的质量控制为例,对相关问题做若干探讨。

1 质量控制检测

1.1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我院共有3种品牌型号的血透机80余台,服役5年以下的占35%,5~ 10年的占49%,10年以上的占16%。 2012年医院配置了瑞典奥利科公司生产的NIBP HDM97和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MESA 90XL型血液透析机质量检测仪,开始对血透机进行定期的质控检测,主要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检测 :

1.1.1性能质量参数检测

(1)透析液温度监控。透析液的温度示值范围在35~37 ℃,最大允许误差为 ±0.5℃ ;超温报警,应有高低限温度声光报警器,报警动作误差为 ±0.5℃。

(2)透析液电导率。电导率的示值误差范围在13.5~14.5 m S/cm,最大允许误差为 ±0.3 m S/cm ;当电导率超过预置值 ±5% 时,应发出声光报警。

(3)静脉压示值误差。检测范围在 -50~200 mm Hg,最大允许误差为 ±10 mm Hg。

(4)动脉压示值误差。检测范围在 -200~200 mm Hg, 最大允许误差为 ±10 mm Hg。

(5)压力报警。静脉压与动脉压监控应有高低限压力声光报警,报警动作误差为 ±10 mm Hg(±1.3 k Pa)。

(6)透析液p H值示值误差。检测范围在7.1~7.5 p H, 最大允许误差为 ±0.2 p H。

(7)肝素泵注入流量的设置误差。该项检测须使用输液泵质量检测仪(我院使用FLUKE IDA 4 PLUS)进行检测, 检测范围在1~10 m L/h,最大允许误差为 ±0.2 m L/h或读数的 ±5%,二者取绝对值较大者。考虑流量检测需要稳定时间较长,检测1、5、10 m L/h这3个点即可。

1.1.2电气安全检测标准

检测应符合国家标准《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安全质量检测技术规范》[2]。

1.1.3外观检测

主要检测设备的完整性,有无机械破损及电池等附件的主观检查。

2 质量控制检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院对70台三种不同厂家的血透机进行了检测,其中2台肝素泵注入流量检测异常 ;1台电导率声光报警功能失灵 ;2台电气安全检测,外壳对地漏电流> 100 μA,经过检查发现机器因长期使用,电源部分电容出现明显漏液现象,通过维修更换后重新检测,均恢复正常;外观检查发现, 有1台触摸屏型机器,部分触摸屏按键功能失灵,经过分析,是操作员佩戴手套进行触摸屏操作时,由于手套上有酒精等药液,长期使用出现腐蚀老化现象,经维修恢复正常; 10台设备内部电池完全失效,主要为5年以上设备从未更换电池。

在检测中我们发现所有GAMBRO AK95型透析机,均能按照血液净化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中的方法进行超温报警检测[3];Fresenius 4008S型和B|BRAUN Dialog+ 型透析机则无法实施该项检测,由于这两种型号的机器不允许将透析液温度设置于报警范围内,如报警上限温度为39℃,机器则不允许设置温度为39.1℃。鉴于此,只能通过修改报警限的方式来实施该项检测,比如在透析液温度为38.1℃时,修改报警上限至38℃看是否报警。

在进行电导率检测时,大多数透析机电导率报警下限为13 m S/cm,如将电导率设为13 m S/cm以下时,机器发生报警动作,透析液进入旁路,检测模块中透析液断流,无法继续检测。因此,我们在检测该项目时采用的方法是改变报警上下限,而不是改变电导率设置值,比如当前电导率设为13.5 m S/cm,检测仪实测为13.6 m S/cm,这时把电导率从13 m S/cm缓慢上调报警下限,直至报警动作发生, 记录此时测量值为实际报警值,此时的下限值则为设定值。

在流量300、500、800 m L/min检测中,问题主要在800 m L/min的检测中,特别是老型机器的检测,由于机器长期使用流量泵磨损严重,在高流量检测中一般很难达到要求。因此,针对此问题我们在进行该项目检测前,通常先对被检仪器进行流量校准,事实证明,经校准后仪器的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4]。

由于我院Fresenius品牌的血透机占多数,而该型号的机器,静脉压和动脉压的显示值是以光标的形式进行读取的,在压力检测过程中,对于压力值的读取误差相对较高。 因此,在该项目检测中应排除各种因素,尽量减小误差, 必要时可进行重复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5]。

在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时还应注意透析机的型号,不同品牌的透析机采用的是不同的电导温度修正系数(表1)。 由于典型的透析温度为37℃,电导率温度补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的电导温度修正系数其测量结果具有较大误差(表2)。为了保证测量电导率的测量精度,必须选择正确的温度电导修正系数。

由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有普通病房与阳性病房,因此在质控检测中可以将两套检测设备区分使用,尽可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质控设备在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对透析液流经的通路进行冲洗,避免因长期使用出现结晶、堵塞和传感器失灵等问题[6]。

血液净化设备需检测的主要物理参数 :温度、压力、 电导率、p H值、流量等。技术规范中血液净化设备参数检测的方法侧重于基础测量,检测步骤繁琐,时间长的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3 结语

浅谈大型血液净化中心的设计 篇7

1 建筑布局

1.1 分区要求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按照实际需要合理布局,通常应划分出以下三大区域:污染区、半污染区、非污染区。

1.1.1 污染区

污染区为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布局重点,在污染区内,须设置如下分区:

(1)普通病人透析治疗间(区)。1台透析机与1张床(或椅)称为1个透析单元,透析单元间距计算>0.8 m,实际占用面积>3.2 m2。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移动负压抽吸装置[1]。

(2)隔离病人血液透析治疗间(区)。根据隔离病人的数量设置透析单元,布局要求同普通病人治疗间。

(3)污物/废弃物/洁具储存清洗间。用于暂时存放医疗废弃品,可回收的治疗包以及病人使用的洁具和生活垃圾。

(4)透析器复用冲洗间。用于对病人使用的可重复使用透析器进行复用冲洗,要求有反渗水供水接口和复用机,以及存放复用透析器的冷藏柜。

1.1.2 半污染区

半污染区起到防止污染扩散,交叉感染的重要功能。通常情况下水处理间、配液供液间、治疗室、小储物室、工程师办公室、病人更衣室、病人卫生间、接诊区和病人家属休息室均划分在此区。

(1)水处理间。水处理间面积至少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并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水处理间需采取隔音措施。透析机供水管路、管件应选用无毒和非金属或不锈钢材料制备[2],没有死角和死循环,避免死区滋生细菌。

(2)配液供液间。用于进行配置和存储透析治疗所需液体。

(3)工程师办公室。有5台以上(含5台)透析机的透析中心应配有专职工程师完成设备维修,消毒等工作。工程师办公室应配有电源、反渗水供水口、废透析液排水口等装置,方便设备的检修。

1.1.3 非污染区

非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储藏室、病历资料室、会议室/教室、医务人员休息用餐室、医务人员更衣室、医务人员卫生间和浴室等。

1.2 环境要求

1.2.1 普通/隔离病人透析治疗间、治疗室

透析治疗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应具备空气消毒装置、且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安静、空气清新,做到良好的通风或设新风装置,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1.2.2 水处理间

水处理间除需隔音消毒措施外,对进水也有要求: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水压在0.2~0.4 MPa入口处安装压力表,流量不低于水处理设备产水量的2.5倍,地面除做防水层外还应有不积水处理[3,4,5]。

1.2.3 配液供液间

此房间应避免与水处理间同室,且地面承重应符合配液罐、桶的容积要求,地面除做防水处理外还要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保持通风,透析粉应分别码放在托架上,距地面≥20 cm,距墙壁≥5 cm。

1.3 我院具体分区和环境设计

我院新血液净化中心为原有建筑改造而成,该大楼共有4层。我院现配备医护人员共20余名,规划扩建至80个独立透析单元,在综合考虑科室长期发展后作出的设计如下:

1.3.1 分区设计

(1)1~3层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4层为非污染区。

(2)1层是隔离病人血液透析治疗间(区),设计15个独立治疗单元,考虑地面承重情况水处理房间设置在一楼;2层是普通透析治疗间(区)设计50个独立治疗单元,同时复用间、污物间也设置在2层;3层是CRRT治疗间(区)设计15个独立治疗单元,同时该层设有工程师办公室,中央供液配夜间;4层作为医护人员办公室、休息区和资料储存室等。

1.3.2 环境设计

(1)消毒。血液净化科室的部分分区要求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为此我们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挂壁式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消毒灯。墙壁遵循弧形设计避免死角积灰,地板材料防酸腐蚀。

(2)美观。我院新科室拟启用中央供液系统和血液透析中央信息系统,而每个透析治疗单元需要独立的透析液出口及废水排放口,如此势必造成管路繁杂错综不堪。为美观实用,我院于设备带下方加装了层柜,所有管路置于柜中,同时如有需要临时实用的监护仪、血压计等中小型医疗设备亦可置放于柜上。

2 管路设计

2.1 反渗水管路

我院采购了劳饵Aquaboss型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高约2.1 m,重量约达6吨,可同时负载120个透析单元用水。由于我院的净化中心共有3层楼房且每层应对不同需要的病人,所以水处理设计为2个闭合环路。1、3层为1个环路,2层为另一闭合环路。此设计便于某一环路产生故障时可单独关闭,科室仍可维持运作,争取维修处理时间。为使科室外观整洁美观,所有管路均采用暗装方式,上下楼层的管路则统一走水井。管路走向如下:

(1)1、3楼环路:反渗水处理系统→水井上CRRT治疗区→工程师办公室→中央供液配液间→水井回一楼→隔离病人血液透析治疗间(区)→返回反渗水处理系统。

(2)2楼环路:反渗水处理系统→水井上普通病人血液透析治疗间(区)→复用间→返回反渗水处理系统。

2.2 中央供液管路

我院采用康盛公司的中央供液系统,布管走向基本同水处理管道一致。但中央供液管内装溶液为酸性,需要耐腐蚀管道,为防止老鼠啃噬需加装管套。

2.3 信息化网络设计

我院拟将血液净化设备、病人体重秤、及检验科信息系统、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6,7,8]进行网络连接构成血液净化中央工作站。该工作站可完成对净化设备的数据读取和数据发放,便于科室医护人员实施监控病人治疗信息和设备工作状态。实现该系统的设计后,血液净化的流程如下:

(1)病人插入个人信息卡,记录透析前体重,系统将自动采集体重数据,自动计算超滤目标。

(2)信息卡插入透析设备卡槽,病人处方被下载到透析设备。

(3)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及设备运转情况。

(4)医生可通过信息系统发送医嘱到指定透析设备上,护士亦可在透析设备上对仪器设置进行微调。

为实现该系统,我院于每个透析单元上均保留足够的网络端口,便于信息采集。中心机房单独设置在4楼,支持该系统的硬件均存放于机房中。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血液净化科室的装修工程接近尾声,纵然装修前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参观学习兄弟医院的装修设计构想,实际操作中仍遇到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3.1 废水管设计

由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并非一个大的平面,而是由3层楼房构成;加上设计了2个闭合环路致使管路较为复杂。初步设计时拟采用原有建筑的废水管道,施工后期发现出现问题:(1)血液净化科室需要消毒,消毒中不少液体具有强腐蚀性且温度偏高,原有废水管道不具备耐腐蚀、耐高温性质;(2)每个独立治疗单元均需废液排放口,原有废水排放管道无法满足。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院对废水管进行重新设计。

3.2 反渗水管路设计

现有建筑前身为我院急救中心大楼,当初的设计并未考虑铺设大量管路。本次装修中发现铺设管路时很多地方被横梁阻断要绕弯路,所以反渗水管路显得较为错综复杂,不少地方为了避免穿横梁上下交错,不仅耗时费力也为以后的维护带来了不便。

摘要: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今年将再次扩建,本次装修工程由使用科室、设备科、基建科共同配合完成。本文主要从建筑布局、管路设计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设计布局,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建筑布局,管路设计,医院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管理规范[S].2009.

[2]殷衡基.血液透析水处理设备的现状与研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27-29.

[3]陈斌,王艳丽.血液透析水处理的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1,(12):32-33.

[4]赵作宁,薛小红.血液透析用水-水处理系统的监测[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98-99.

[5]康勇,王志,朱宏吉.工业纯水-制备技术、设备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6]魏景锋,张蕴.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LIS)开发中的问题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2008,(5):70-71.

[7]丛玉隆,李健,检验科计算机管理网络的建立与应用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6):361-363.

血液净化对乳酸清除的疗效分析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酸中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45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男25例, 女20例, 年龄50~77岁, 平均年龄 (62.25±0.21) 岁。试验组患者男26例, 女19例, 年龄51~78岁, 平均年龄 (62.32±0.29) 岁。对照组和试验组乳酸中毒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1) 补液扩容: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功能及静脉压, 及时补充血容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纠正酸中毒:对于动脉血p H小于7.2的患者, 及时补充碳酸氢钠, 对于动脉血p H上升至7.2的患者, 避免纠酸过快。试验组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在患者股静脉内置管, 同时建立血管通路, 血流量为150~200 ml/min, 采用稀释法, 置换液剂量设置为2~3 L/h, 采用肝素持续抗凝, 首次剂量为40 U/kg, 后改为10 U/ (kg·h) 进行持续注入, 对置换液进行配方, 根据其化学检查结果及分析, 对置换液的含量及电解质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乳酸中毒患者的不同时间点乳酸水平及p H值, 当乳酸水平的数值越低, p H值的数值越高时, 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试验组乳酸中毒患者的乳酸水平及p H值与对照组乳酸中毒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后, 试验组乳酸中毒患者治疗后12 h、24 h的乳酸水平及p H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乳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 当乳酸水平达到10~13 mmol/L时, 患者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 当乳酸水平达到13 mmol/L时, 患者的病死率高达95%以上。乳酸中毒在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 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难以取得满意效果[2]。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血液净化不仅仅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中, 同时也广泛用于多个急诊危重患者的救治中, 其中就包括乳酸中毒的抢救。乳酸中毒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依靠补液扩容、改善循环, 从而纠正乳酸中毒。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较大, 心肾功能较差, 补液治疗风险较大, 患者的耐受性较差, 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限制。

糖尿病乳酸中毒多采用综合治疗, 根本治疗方法有纠正休克、改善循环治疗, 进一步控制感染, 控制患者的血糖, 其次为纠正酸中毒, 纠正患者内环境紊乱, 血液净化就是其最佳选择[3]。血液净化主要是通过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直接清除乳酸, 纠正酸中毒,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从而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是抢救乳酸中毒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糖尿病乳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乳酸的增多, 血液净化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炎性介质, 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4]。

本研究显示, 试验组乳酸中毒患者治疗后12 h、24 h的乳酸水平及p H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乳酸中毒患者 (P<0.05) 。

综上所述, 给予乳酸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快速清除乳酸, 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宋秋鸣, 武道荣, 冯开俊, 等.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21) :3521-3523.

[2]李洪祥, 张东, 刘忠民, 等.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 (8) :842-845.

[3]黄冬梅, 江霞辉, 梁海涛, 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重症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8) :2923-2925.

上一篇:煤矿矿井提升系统下一篇:影视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