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2024-08-20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通用11篇)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1

脓毒症

脓毒症是指由细菌和毒素引发的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过度活化, 大量活化的炎性介质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而重症脓毒症则是机体促炎介质与抗炎介质的分泌失衡所导致的。大量的研究表明, 脓毒症的病死率增高与促炎和抗炎介质水平增高有关[1]。因此, 对炎性介质的有效清除成为治疗脓毒症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 随着人工材料和工程技术的进步, 连续血液净化逐渐成为治疗儿童重症脓毒症的一个热点。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 (CBP)

CBP是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临床应用模式主要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2]。

血液透析主要是通过弥散原理达到对溶质的清除作用[3]。因此浓度差越大, 分子量越小的溶质越容易被清除。对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如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和尿酸 (UA) 等清除效果好, 对大分子物质如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清除效果差。

血液滤过主要是通过对流原理达到对溶质的清除, 即在跨膜压的作用下, 血液自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 血液中的物质也随之通过半透膜并予以清除。因此, 膜两侧的压力差及孔径的大小对溶质的清除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血液灌流是指患者血液流经灌流器时, 通过吸附剂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达到净化目的。与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相比, 血液灌流不受溶质分子量大小及浓度的影响, 而只与溶质对膜的化学亲和力及膜的吸附能力有关。

血浆置换主要采用血浆分离器去除与蛋白相结合的毒物的血浆, 同时将细胞成分和新鲜冰冻血浆输回体内, 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连续性血液净化与儿童脓毒症

脓毒症的本质为炎性介质与抗炎介质的平衡失调, 而CBP则基于清除炎性细胞因子介质达到治疗效果。由于不同生物膜的特性对不同介质的清除效果不同, 因此, 不同的模式对脓毒症发挥的效果亦不一样。目前常用的模式:连续静脉血液滤过 (Continue artery vein hemodialysis, CVVH) 、连续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ontinue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高容量血液滤过 (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 HVHF)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Continue pladmafiltration adsorption, CPFA) 等。近几年, 将不同模式相互组合应用成为治疗的热点。血液灌流、双重血浆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也有应用于脓毒症的报道[4]。

由于炎性介质多为中大分子物质, 因此透析并不能很好的清除炎性介质。目前, 随着高容量滤过膜的应用, 对小分子溶质清除上, 血液滤过方式越来越超过透析方式, 而滤过方式中对大、中分子溶质的清除效果则是透析方式无法比拟的, 因此, 临床多采用CVVH模式。霍习敏等人在对2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行CVVH48h后研究分析, CVVH能有效清除严重脓毒血症患儿体内的TNF-α、IL-10、IL-6等炎性因子[5], 降低PCT水平[6]。边双双等人对75例脓毒血症患者行CVVH治疗展开的回顾性分析中[7], 显示经CVVH治疗的患儿肾功能、生存率明显改善。CVVHDF是应用透析滤过技术修正了CVVH中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作用。有资料显示CVVHDF在去除了机体全身及肺局部炎症介质, 减轻了炎症反应的同时, 改善了肺局部凝血状态, 同时减轻了肺水肿, 增加氧合, 改善患儿的预后[8]。有研究显示[9],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炎性介质水平。而随着高容量治疗的剂量增加, 血浆炎性介质水平降低明显, 从而引出HVHF (高容量血液滤过) 模式。Honore等研究HVHF治疗儿童顽固性休克病死率55%[10], 低于预测病死率 (79%) 。但是在国内, 尚未见HVHF模式治疗儿童脓毒症的报道。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CPFA) 则是将分离出的血浆经吸附后回输血循环, 全血再经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后输回体内。而Ronco等报告[11], 通过对10例高动力循环脓毒性休克患者经10h CPFA治疗后观察, 与持续性血液滤过相比, 治疗后血液单核细胞经LPS刺激产生TNF-α增加, 从而发挥了免疫调节作用, 不仅有效清除大分子炎性介质, 也纠正了内环境失调, 在脓毒症治疗中显示了强大的潜力。

讨论

目前儿童应用CBP治疗脓毒症使用较多的为CVVH、CVVHDF模式, HVHF模式参数的设置在儿童中缺乏大量的临床试验而受到了限制, CPFA因缺乏滤器而未在婴幼儿中展开。儿童CBP在临床中在模式的选择上, 仍缺少有力的临床试验来区别其各自的利弊与优势。在治疗时间窗的研究中, 屈峰等人[12,13]在对50例IW的脓毒症患者按不同时期分组进行CBP治疗后发现, 不同的分期进行CBP, 患者的救治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预后均有不同。也有研究发现[14], 早期CBP虽未能显著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 但有利于尿量的早期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器官支持时间和透析时间。周海银等人研究发现CBP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抗炎和促炎因子水平[15], 其中CBP后6 h内以清除促炎因子为主, 24 h后以清除抗炎因子为主。无论哪种模式的治疗, 针对儿童而言, 目前国内外仍旧没有确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时间窗, 合理的治疗时间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和实践。CBP对于儿童脓毒症预后的影响仍缺乏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

CBP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儿童脓毒症, 特别是严重脓毒症治疗中, 但存在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个体差异, 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治疗时机, 在预后的观察上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提供更为精确的诊疗依据。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2

尊敬的院领导: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中,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管理的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血液透析治疗流程的监控,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以及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信息管理的要求,以及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使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各项工作实现更加完善。特提出以下申请:

一、我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目前现状

1.血液净化治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工作以原始手工作业方式,各环节信息无法实现统一记录、存档,且存档信息查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2.存在信息记录不及时、不完整,具有随意性、可篡改性、不真实性等弊端 3.未实施计算机管理,无法建立与推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制度 4.采取纸质交接单进行无菌物品的交接易造成交叉污染 5.无法实现统计分析,无法精准掌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很难准确的实行绩效考核管理

6.无法为医院核算部门提供成本核算依据。

二、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

1.提高病人的就医安全性

2.增强各项数据记录的准确性,有效预防和减少临床的差错 3.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实现医护人员之间在临床的实时信息共享 5.加强中心对临床医疗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6.把我院的血液透析中心打造成全国的一流品牌,为医院更好的做出贡献

基于以上原因和必要性,中心需要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和覆盖病区及血液净化中心的无线网络,建设数字化管理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和途径,通过临床工作的电子化信息进程,可以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时效和服务水平,有效减少临床差错的发生,增强病人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特此提出申请,望批准!

申请部门:血液净化中心

申请人: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3

【关键词】crrt 危重患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44-01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以缓慢的血流速度和透析液流速通过弥散、对流、吸附原理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统称。Crrt作为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新技术,近年来成为了危重症领域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应用已从最初治疗肾衰扩展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病的救治[1]。我icu应用先进的监护技术,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护、细致动态的观察、准确迅速地判断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明显提高了透析效果和危重患儿的治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儿28例,共进行53次治疗。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9岁8月,男19例,女孩9例。其中脓毒症1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各种原因中毒5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

1.2 方法

1.2.1 血管通路。采用股静脉或颈静脉留置8f-12f双腔静脉导管。

1.2.2 净化装置。采用prismaflex机器,以及和其相适应的滤器和管路。

1.2.3 置换液。均采用市场上销售的血液滤过置换液。

1.2.4 抗凝方法。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根据每个患儿的凝血状况调整肝素的剂量。对于凝血明显异常的患儿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2.5 治疗模式。53次治疗全部采用CVVHDF模式进行治疗。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尿量、末梢循环和电解质生化情况

2.1.2 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兆,穿刺处有无出血或渗血及滤器的凝血情况。

2.1.3 治疗期间给予患儿适当约束,各种护理操作时管路不受压,扭曲、折叠,体外管路通畅,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2.1.4 定时翻身,必要时清理呼吸道,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 CRRT的护理

2.2.1 管路、滤器的正确安装及预充 按照操作系统要求逐步完成安装管道及滤器,检查无误后开始预充。预充时排净滤器和管路中的空气,特别是管路拐弯处。预充液一般为肝素生理盐水,根据患儿的情况遵医嘱使用血液制品预充。

2.2.2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1)体外引血时,血泵速度一定要慢,当血液由动脉端到达静脉端后根据患儿的情况调整血泵至理想状态。

(2)治疗过程中,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血流不足时,动脉压降低,透析器内有凝血或血栓形成时,动脉压升高,血流不足,以及静脉血回流针头脱落时,静脉压下降,血路回流管扭曲堵塞或回流针头发生堵塞时,静脉压升高[2]。可以调整双腔导管的位置,调整患儿肢体的位置,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双腔导管。跨膜压升高,提示滤器凝血或滤过膜阻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或调整肝素用量。

2.2.3 报警的观察与护理 报警分黄灯、红灯报警,护士每小时观察病记录,黄灯报警提示仪器自检、换袋等,血泵仍在转动,护士需及时 更换液袋,仪器自检状态不需要处理,机器在1-6分钟完成自检;红灯报警提示血泵停止转动,管道内的血液停止而凝血,须迅速排除原因,以免停止治疗,绿灯亮则表示仪器运转正常[3]。

2.2.4 静脉置管的护理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crrt通常选用颈静脉或股静脉置管,每天给予更换穿刺部位换药,观察穿刺周围有无红肿、出血,分泌物及导管的固定情况。治疗结束后给予肝素液正压封管。

3 小结

crrt治疗过程对护理要求较高,护士在完成crrt治疗中起着主导作用,技术熟练,经过专业正规培训的护士是顺利完成治疗的重要保证[4]。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科技能,对患儿进行专业细致的护理,准确地记录,及时发现、处理技术故障及护理问题,保证crrt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总结治疗过程中现存的护理问题,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应用及研究热点[J].中国血液净化.2003,2(3):117-120.

[2]沈颖,易著文. 儿科血液净化[M]. 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8.

[3]张美琪,王黎梅.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患者治疗中的监护[J]. 护理与康复,2007,6(2):108-109.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将胶州市人民医院2003年10月至2010年10月使用对比剂 (碘普罗胺) 行造影后 (CT、IVP、冠状动脉造影) 40例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标准年龄65岁以上,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肝、肾功能正常, 治疗前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在60~90m L/min。将40例患者分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0例。两组之间一般情况均衡可比。对照组给予常规水化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水化治疗外于造影后立即给予8h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后的肾功能的变化。

1.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较低, Ccr升高。对有发生CIN高风险的患者, 术后及时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可以有保护肾功能, 降低CIN的发生,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

2.1 治疗前评估

术前严格评估患者是否有发生CIN的高危因素。本研究将年龄65岁以上,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Ccr在60~90mL/min即CKD2期的患者作为高危人群进行护理治疗观察。

2.2 术前给予常规水化治疗[2]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于术前4h至术后24h补液, 连续性血液滤过期间不进行额外补液。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排尿, 以加速对比剂排泄。

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尿量变化。CIN主要发生于接受对比剂诊治的2~3d内, 故术后48h内应加强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尿量减少, 眼睑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乏力等症状。及时复查肾功。术后行连续性血液滤过的患者, 护士应严格准确记录出入量, 为医师选择超滤量提供可靠依据。

2.4 饮食护理及宣教

术前加强护理宣教, 使患者减轻顾虑, 有良好的心态配合诊治。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及肾功水平适当调整术后的饮食。术后48h内以高热量, 高纤维素流质或半流质为主。糖尿病患者仍要严格糖尿病饮食。尽量避免高蛋白饮食, 以避免影响对比剂的排泄[3]。

2.5 连续性血液滤过的检测

常规建立血管通路、据患者凝血常规选择抗凝剂、严格无菌操作。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跨膜压、静脉压、动脉压及超滤率等参数变化。注意观察滤器颜色, 防止滤器堵塞。患者如有不适感及时报告医师。

3 讨论

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4]: (1) 肾脏特别是髓质血流缺血、缺氧所致的损害。注射对比剂可使肾血管迅速舒张, 继之出现血管收缩。从而使肾血流阻力增加, 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 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氧化应激及灌注障碍。 (3) 对比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及对球-管反射的影响。连续性血液滤过对有发生CIN高危因素的患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原因如下[5]: (1) 直接清除对比剂, 减轻肾脏损伤。 (2) 血流动力学稳定, 避免了一般血液透析可能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加重肾脏缺血。 (3) 清除过多的水分及多种毒性代谢产物。 (4) 可以清除多种炎性介质。 (5) 可以根据需要补充大量置换液并调整超滤率, 因此液体量比常规水化更多, 且无发生容量负荷过重的风险。随着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对比剂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学习CIN的相关知识。对有发生CIN高风险的患者加强护理, 治疗前加强宣教, 在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期间, 注意观察病情, 各种参数变化, 并加强饮食及心理护理, 保护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

参考文献

[1]Xu H, Chen LM, Li XW, et al.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with renal dysfunction[J].Zhongguo Yi Xue Ke Xue Yuan Xue Bao, 2005, 27 (2) :232-236.

[2]Solomon R, Deray G.How to prevent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and manage risk patients: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J].Kidney Internat, 2006, 69 (Suppl 100) :S51–S53.

[3]Briguori C, Airoldi F, Morici N, et al.New pharmacological protocols to prevent or reduce contrast media nephropathy[J].Minerva Cardioangiol, 2005, 53 (1) :49-58.

[4]何朝生, 梁馨苓, 史伟, 等.血液透析滤过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 2004, 3 (1) :21-23.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抢救 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在抢救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和抢救之前比较,30例患者治疗后在炎性介质、APACHE评分、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评估、血流动力学等数据上,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中,死亡例9(30%),存活例21(70%)。结论 在临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中,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调节其体内环境稳定,有效清除毒素,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血液净化;功能衰竭;多脏器

【中图分类号】R36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68-01

前言:多脏器功能性衰竭(MOF)是临床上患者因受到诸如严重感染、损伤、手术、外伤或者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诱发两个以上重要器官功能性衰竭的严重病症,该病症的诱发机制复杂,病因繁多,并且致死率极高[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连续血液净化的技术来清除血液循环中由于脏器衰竭所释放出来的炎症因子,改善内环境的稳定,促进血流动力学的正常化,是抢救MOF患者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2],本文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人,女性患者11人,患者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44.6±2.4)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MOF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活动性出血、具出血倾向、哺乳期、妊娠期、48小时内使用过抗凝药物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中多脏器衰竭诱发的病因中,外科大手术有6人,败血症2人,烧伤6人,糖尿病肾病3人,心肺复苏术6人,肾脏移植3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人。经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进行评估,患者总体评分为23-36分,平均为(32.4±2.6)分。

1.2 抢救方法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马上为其建立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包括平均动脉压、维持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等。同时积极展开液体复苏、抗感染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对症治疗措施,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之后的3小时之内,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其进行抢救。开放静脉通道,每天更换一次滤器,每星期4-5次,每次8-12小时。再根据患者的具体血钾情况,在稀释之后输入置换液中,管路和滤管预先采用肝素盐水进行预冲洗,抗凝剂选用低分子肝素,第一次用量为3000U,之后再根据情况增加每小时300-500U。如果患者病情严重,不采用抗凝剂[3]。

1.3 观察指标

将其在抢救前后的各项临床治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患者抢救之前在炎性介质、APACHE评分、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评估、血流动力学等数据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软件数据包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性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性资料采取X2检验。当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前后,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的各项参数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X±s)

时间CI[L/(min.m2)]CVP(cm H2O)MAP(mm Hg)HR (次/分)治疗前2.21±0.4324.21±4.4268.37±2.15132.52±12.54治疗后3.07±0.667.43±2.6591.56±9.7686.37±6.43t6.7610.238.6711.34P<0.05<0.05<0.05<0.05 从表2 中可以看出,治疗前后患者在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CHE的评分比较上,治疗前后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5)。

表2: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X±s)

时间BUN(μmol/L)IL-6(μmol/L)HCO3(μmol/L)APACHE治疗前21.34±3.1838.37±4.6815.49±1.2731.23±3.9治疗后11.09±0.2332.45±4.9726.38±1.3911.53±2.8t6.5410.346.366.17P<0.05<0.05<0.05<0.0530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之后,存活21人,占比70.0%;死亡9人,占比30%。从死亡原因上分析,手术并发症死亡3例,呼吸衰竭2例,心脏骤停2例,严重感染2例。存活患者持续性采取透析进行治疗,直到各项生化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后停止。

3.讨论

在MOF患者的抢救上,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存在的各种炎症因子和大分子溶质,有效控制了氮质血症的发生,并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析出[4]。从而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充分发挥血浆充盈的作用,改善血容量。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的各项参数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在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显著,局域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的评分比较上,治疗前后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5)。说明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治疗结果上看,0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之后,存活21人,占比70.0%;死亡9人,占比30%。其中從死亡原因上分析,手术并发症死亡3例,呼吸衰竭2例,心脏骤停2例,严重感染2例。存活患者持续性采取透析进行治疗,直到各项生化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后停止。说明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措施能够减轻患者体内的容量负荷,有助于营养支持的治疗得到充分的体现。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组织相容性,稳定学血管状态有着正面的作用[5]。

综上所述,在临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抢救上,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调节其体内环境稳定,有效清除毒素,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阳德伟,梁兰青.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脏器功能衰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03)

[2] 王申.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11(20)

[3] 王岗.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多脏器功能衰竭[J].内蒙古中医药. 2011(17)

[4] 尹巍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20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20)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被明确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48例, 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2]为诊断依据。其中观察组26例, 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基础疾病、当次入院时间方面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如胃肠减压, 禁食, 吸氧, 胃肠外营养, 抑制胃酸和胰酶分泌,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抗感染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颈内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的血管通路。用美国Edwards Lifesciences AQUARIUS血滤机, BaxterHF1200聚砜膜血滤器。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电解质成分。采用前稀释方式输入。治疗时血流量控制在150~200mL/min, 抗凝剂运用低分子肝素。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h内开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每次12~24h, 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每日或隔日1次, 共治疗1~4次。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临床治愈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等。 (2) 血生化指标。包括淀粉酶 (AMS) 、C反应蛋白 (CRP) 、血肌酐 (SCr) 、谷丙转氨酶 (ALT) 、血清总胆红素 (TB)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72h后两组血生化指标变化

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连续血液净化、呼吸机等治疗措施的实施, 临床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病死率仍在15%~20%。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的死亡可以分为早期死亡和后期死亡。早期死亡原因为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所引起的多器官衰竭, 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1~2周。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死亡是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引起的。

胰腺腺泡受损时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和活性胰酶释放, 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炎症介质, 这些炎症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会造成胰腺的血液循环障碍,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输送到全身, 引起多脏器的损害。因此, 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多脏器衰竭时, 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 可以使患者循环稳定, 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得到改善, 同时血生化指标下降明显。清除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内毒素以及改善组织内的氧代谢。

郭佳等认为, 连续血液净化可以使血内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浓度下降。主要是可以通过合成膜纤维的吸附、对流、弥散、超滤和减少炎症介质生成。从而为机体主动平衡组织细胞中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创造条件。另外, 连续血液净化能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并能改善氧合指数, 调节体温。即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 连续血液净化可以有效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 改善患者的预后, 降低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3) :190-192.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实验组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49.2岁;平均病程(2.3±1.2)d。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23~68岁,中位年龄50.6岁;平均病程(2.4±1.1)d。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规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综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禁食,插入鼻导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防呕吐和误吸;补充体液,防止患者出现休克;抗生素应用防止感染;给予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治疗;早期采用肠外营养等;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辅助吸氧,严重者可进行机械通气。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CBP机管道用盐水预冲好,将患者的自由动脉端引出来,经过滤器,在滤器的前面或后面一边输入置换液体,一边由废液管等量排除含有毒素的废液和体内额外的水分,再把透析处理干净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12~24 h/次,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1~4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3 d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全自动生化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淀粉酶(amylase,AMS)、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S)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动脉血气分析主要查看酸中毒[p H和碳酸氢根(HCO3-)]和低血氧症(动脉血氧分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病程和结果中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注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3 d后,实验组患者TB、CRP、AMS、SCr、APS和ALT等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3 d后TB、CRP、AMS、SCr、APS和ALT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比较

治疗3 d后,实验组患者酸中毒和低血氧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3 d后酸中毒和低血氧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胰液一般以无活性胰酶原形式存在于胰腺中,一旦机体发生急性胰腺炎,周围组织迅速发生病变,破坏人体机能。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胰腺出现水肿、出血及坏死,常见的病因有:①胆道系统疾病(如胆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使壶腹部发生梗阻或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腺原);②饮食习惯不合理,暴饮暴食,经常酗酒等,促进胰液分泌旺盛,使胰管引流不畅,导致胰腺泡破裂;③胃、胆道疾病进行手术挤压到胰腺或胰胆管压力过高;④感染、传染病并发胰腺炎、高血脂或高血钙使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引发胰腺炎的出现。临床常表现症状如下:休克,具体表征为苍白、血压下降以及冷汗等;腹痛,尤其是中上腹部,向腰背部带状放射;恶心、呕吐,吐后腹痛并未缓解;发热症状,中度发热,持续时间在3~5天;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症状[2]。临床治疗胰腺炎的首选方案一般为纠正酸碱平衡、补液以及防止休克,但以上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恢复较慢,随着人类不断创新引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目前效果良好。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可以及时清除体内炎症因子,排除体内多余水分,过滤血液内毒素,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生化指标好转明显,酸中毒和动脉血氧分压得到恢复,治疗效果好[3]。使用该方法的优点有:①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自己的血液经过过滤后再输送体内,防止发生免疫反应[4];②可不断清除血液循环中的毒素和有害物质;③按照所需可及时提供营养或进行药物治疗,作用迅速,吸收快;④可以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和水盐代谢[5];⑤清除率高,血液中小分子毒素和代谢产物也可以很好的被过滤。夏璐[6]等在研究中认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系统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研究中针对生化指标和动脉血气进行分析,并未对其血清RAAS系统指标及炎性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无法对此下定论,但夏璐等的研究为笔者提供了新的研究点,可另作病例研究,总结其中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作用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文喜.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2):100.

[2]尹康,朱宏泉,许庆林.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37-39.

[3]沈益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7):49.

[4]周俊杰,罗琼湘,章雄军,等.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4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9):800-803.

[5]王立娟,查君敬,白兆青.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体会[J].安徽医药,2014,18(11):2087-2090.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行CBP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其中男78例, 女77例, 患者年龄21~84岁, 平均年龄 (56.3±8.5) 岁;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35例, 急性重症肾衰竭58例, 药物性心力衰竭13例, 感染性休克30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n=78) 和试验组 (n=78) , 2组患者的自然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即给予患者基础临床护理干预。试验组予以协同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明确具体工作项目和职责:由血液净化中心和ICU共同执行协同护理工作, 制定详尽的工作职责和目标, 明确相关工作计划, 做好向上级医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工作, 准确划分职责, 以免导致矛盾。协同护理期间要定期交流相关问题, 制定改进和完善策略。②做好护理前基础准备:由血液净化中心负责人对ICU护理人员进行CBP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 使其明确CBP基本治疗原理以及各参数要点、报警处理等内容。此外, 由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还要负责对ICU医护人员的一对一针对性指导, 帮助其了解操作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提高ICU人员的操作能力, 掌握CBP机械操作的原理;治疗前, 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此种治疗方案的目的和临床治疗效果, 尽量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就相关问题定时加以处理:实施CBP治疗时, 护理人员首先要为患者创建体外循环, 并遵照医师指示支配好置换液, 对血氧指标加强监护, 间隔2 h进行1次病房巡视, 在接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求助信号时, 要及时到病房进行查看并向医师报告, 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④做好交接班工作:协同护理工作期间, 护理人员必须完善彼此之间的交接班工作, 保证治疗期间不间断的进行护理干预, 使患者及其家属可以享受到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此外, 针对ICU护理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作出解答, 结束治疗前要进行临床体征、置换液量、治疗模式等护理交接。两个部门必须保持随时可以联系的状态, 以便血液净化中心可以随时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意见给ICU护理人员, 解答其疑惑, 缓解其工作压力。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PSS20.0统计处理有关数据, 采用百分率 (%) 表示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χ2检验组间对比, 如果P<0.05, 则充分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78例患者中, 发热2例 (2.6%) , 心力衰竭1例 (1.3%) , 无肌肉痉挛、内瘘者, 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78例患者中, 肌肉痉挛3例, 发热6例, 内瘘2例, 心力衰竭3例, 并发症法发生率为14.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针对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 临床普遍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临床应用效果另人满意, 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3]。在实际的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 ICU护理人员以及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都具有各自的重要性。应用协同护理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一, 协同护理模式要求ICU护理人员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 可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术的优势, 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和护理效果。其二, 即使在ICU护理人员工作繁忙的情况下, 依然可以保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 促进了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 提升了临床护理水平[4,5]。

除上述优势之外, 协同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 发现ICU医护人员对连续性血液净化相关知识及工作环境了解程度有限, 即使面对简单的机械故障也不能很好的解决, 而通过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增强了ICU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因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必须在充分掌握节操作技能的前提下, 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通过亲情化服务和显著的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更好的完成血液净化治疗,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另外, ICU护理人员以及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共同配合, 在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临床效率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6]。

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 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试验组, 其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1%,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与高美玲等在协同护理模式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效果观察一文中得到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7,8,9,10,11,12,13]。综合上述分析,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协同护理, 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治疗中协同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行CBP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n=78, 予以常规护理) 和试验组 (n=78, 予以协同护理) , 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差异显著 (χ2=7.0216, P<0.05) 。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协同护理, 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ICU行CBP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7例(CBP组),选择同期未行CBP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7例(非CBP组)为对照。所有患者资料完整,CBP组起点为患者行CBP治疗前24 h,终点为患者转出ICU或院内死亡。所有治疗均经过患者同意。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参照美国1992年胸科学会和危重病学会(ACCP/SCCM)联合会议制订的标准[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CBP:连续性血液净化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按脓毒症治疗原则采取目标针对性治疗。在病因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CBP组采用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行床旁CBP治疗。CBP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方式。前稀释法,碳酸氢盐置换液,置换速度4~10 m L/h,血流量150~250 m L/min。根据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调整置换液中电解质含量和碳酸氢钠用量,其中碳酸氢钠从另一血管通路输入。抗凝剂使用依患者凝血状况而定,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抗凝及无抗凝方式。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体温、中心静脉压(CVP),测定肌酐(SCr)、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生化检查,进行APACHEⅡ评分[4](评分方法采用陈道军2002年编写的APACHEⅡ评分系统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5]),得出分值。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计算病死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呈偏态分布者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α入=0.05,α出=0.1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参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率、呼吸、CVP、SCr、PO2/FIO2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BP组MAP[(88.3±12.5)mm Hg]、CVP[(12.7±5.0)cm H2O]、SCr[(225.0±113.2)μmol/L]、CRP[(103.3±82.3)mg/m L]、PO2/FIO2[(2.51±0.72)]、APACHEⅡ评分[(22.8±6.3)分]与非CBP组比较[(81.9±15.1)mm Hg、(14.1±3.9)cm H2O、(172.3±141.8)μmol/L、(150.9±109.1)mg/m L、(1.91±0.46)、(28.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BP组较非CBP组对容量负荷及溶质清除效果更为显著,反映疾病危重程度的APACHEⅡ评分等明显下降,治疗效果CBP组优于非CBP组。见表2。

2.2 两组患者转归与预后

以患者转出ICU、院内死亡及放弃治疗为终点,CBP组与非CBP组比较,转出ICU比例较高,病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CVP、SCr、CRP、APACHEⅡ评分等参数为自变量,患者是否死亡为因变量,将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赋值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以及平均动脉压是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非血液净化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非血液净化组治疗后比较,△P<0.05;CBP:连续性血液净化;MAP:平均动脉压;CVP:中心静脉压;SCr:血肌酐;CRP:C-反应蛋白;PO2/FIO2:氧合指数;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1 mm Hg=0.133 k Pa;1 cm H2O=0.098 k Pa

注:与非CBP组比较,▲P<0.05;CBP:连续性血液净化;ICU:重症监护室

注: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3 讨论

目前,对脓毒症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性介质药物和抗凝药物治疗外,血液净化已成为治疗重症脓毒症的重要手段。CBP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等各种危重症已取得了较明显疗效,被列为20年危重症抢救的重要进展之一[5]。CBP能清除炎性介质,持续、稳定的控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6]。本研究比较了血液净化和非血液净化两种不同方案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也显示CBP组较非CBP组能更有效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CBP对炎症介质的清除包括对流、滤过和吸附。血液滤过可以降低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从而阻止炎性介质级联反应的过度激活,加之对其他炎性介质的清除,从而下调整个过度激活的炎性反应系统,保护重要脏器免受过度激活的炎性反应损害。因此,血浆中的炎症指标(如CRP等),结合反应机体整体病情变化的APACHEⅡ评分,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脓毒症病情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CBP治疗脓毒症后,APACHEⅡ评分逐渐下降,炎症指标水平逐渐回落[7],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炎症介质的清除可以终止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避免炎症介质对器官的继发损伤,从而改善预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非CBP组患者虽然心率、呼吸水平下降,但反映疾病危重程度如APACHEⅡ评分、PO2/FIO2无明显改善。而CBP组患者心率、呼吸、SCr水平、CVP下降的同时,APACHEⅡ评分和PO2/FIO2也有改善,说明血液净化方式更能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及氧耗量,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提高各重要脏器的功能。

目前普遍认为行CBP的预后与治疗前疾病严重程度及开始治疗时机有关,早期CBP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9,10,11]。本研究进行多因素回顾性分析也显示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治疗前患者的PO2/FIO2、APACHEⅡ评分、MAP水平,再次证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脓毒症患者往往处于严重感染、酸碱失衡、高分解代谢等不稳定状态,确定患者CBP治疗时机和治疗剂量尚无定论。随着CBP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进一步探索CBP治疗脓毒症的时机把握和剂量的选择等,充分发挥CBP应用于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ICU收治的行CBP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7例(CBP组),选择同期未行CBP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7例(非CBP组)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改变、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参数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CVP)、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O2/FIO2)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BP组平均动脉压(MAP)[(88.3±12.5)mm Hg]、CVP[(12.7±5.0)cm H2O]、SCr[(225.0±113.2)μmol/L]、C反应蛋白(CRP)[(103.3±82.3)mg/mL]、PO2/FIO2[(2.51±0.72)]、APACHEⅡ评分[(22.8±6.3)分]与非CBP组比较[(81.9±15.1)mm Hg、(14.1±3.9)cm H2O、(172.3±141.8)μmol/L、(150.9±109.1)mg/mL、(1.91±0.46)、(28.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BP组与非CBP组比较,转出ICU比例较高,病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回顾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PO2/FIO2以及MAP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BP治疗脓毒症的效果优于非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非血液净化治疗观察 篇10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非血液净化;血糖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13-0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不断提高。糖尿病肾病发展到晚期,多用血液透析治疗[1]。但血液透析费用高,容易发生并发症,本文对非血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龄42~75岁,平均(64.25±2.42)岁,糖尿病病史8~26年,平均(5.25±1.42)年,其中Ⅰ型糖尿病14例,Ⅱ型糖尿病43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物等保守治疗。

1.3疗效判定 显效,水肿消退或明显减轻,体质量基本恢复, 24 h 尿蛋白定量及Cr 下降≥20%;有效,水肿减轻,体质量下降至中度或轻度水肿水平, 24 h 尿蛋白定量及Cr 较治疗前下降≥10%;无效:上述指标无变化或恶化。

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测定空服血糖(FBG)、餐后血糖( PBG)、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白蛋白(ALB)。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57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1例,显效率为19.30%,有效43例,有效率为75.44%,无效3例,无效率为5.26%,总有效54例,有效率为94.74%。

2.2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FBG、PBG、Scr、24hUPro、BUN、HbA1c、ALB、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Scr、BUN、HbA1c、ALB、SBP、DBP治疗6个月后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G、HbA1c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SBP( mmHg)138.28±3.96128.06±3.76123.67±3.94DBP( mmHg)81.01±2.2678.21±2.8775.01±2.24FBG(mmol/L)9.98±1.978.21±1.886.01±1.85PBG(mmol/L)13.01±1.2710.21±0.898.01±0.86HbA1c(%)10.48±1.128.81±0.907.71±0.8724h UPro(g/日)1.91±0.281.11±0.360.81±0.38BUN(mmol/L)25.98±0.9921.21±0.9217.01±0.89SCR(mmol/L)661.01±42.29534.21±43.93321.31±46.90ALB(g/L)38.98±5.2435.21±5.9431.12±5.91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由高血糖引起,血糖的控制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研究表明[2],控制血糖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可有效防止/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血糖的方法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使用降血糖药物。运动可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利用,引起血糖降低。运动疗法简单方便、效果好,但在晚期,不适当的运动疗法可增加尿蛋白,减少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糖尿病肾病药物应选择代谢产物无生物活性、经胆道及肾脏双通道排泄的药物,以防止发生迟发性低血糖;定期监测血糖,以及时调整用药。

控制高血压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3],血压应控制为<130/80 mmHg。降压的方法有控制体重、限制摄入食盐、应用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选择要考虑患者的情况,降压速度不能过快,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可两种或以上药物合用。一般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该类药物可降低血压、肾小球内压。同时可减少蛋白尿、防止肾小球硬化、延缓DN进展,但是不影响糖和脂质代谢[3]。该类药物联合使用或加大药物剂量对减少蛋白尿效果明显。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注意加强血糖监测,以防止发生低血糖。钙拮抗剂可扩张血管达到降压目的,并能促进细胞内葡萄糖氧化,降低胰岛素抵抗,因此也适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降压。由于利尿剂可增加胰岛素抵抗,所以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应尽量减少利尿剂的使用。

低蛋白饮食可改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减少蛋白尿,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速度,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4]。患者应以优质蛋白为主,既要保证患者机体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防止发生营养不良,又要不能摄入过多。

高脂血症可加重患者的蛋白尿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高血脂。可选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该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心血管并发症,并能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病变,延缓发生肾小球硬化[5]。

本组资料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控制血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的治疗后,患者FBG、PBG、Scr、24hUPro、BUN、HbA1c、ALB、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说明保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

总之,血液透析不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唯一方法。选择合理的药物控制血糖、高血压、高蛋白、高血脂,配合运动、饮食等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參考文献

[1]燕晖.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B):85-87.

[2]寿砚芸.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6(03):234-235.

[3]余国洪,黄仲娴.依那普利联合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96):66-68.

[4]王力宁,范秋灵.糖尿病肾病的非血液净化疗法[J].继续医学教育,2002,20(5):25-27.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本科ASOPP患者56例, 临床表现为脑水肿、呼吸衰竭、昏迷、肺水肿等, 有较为典型的胆碱样中毒症状和毒蕈碱样症状, 全部符合ASOPP标准[2]。所有患者中, 男19例, 女37例, 年龄20~72岁;均口服有机磷农药, 其中5例患者为敌百虫中毒, 10例患者为乐果中毒, 14例患者为1 605中毒, 27例患者为敌敌畏中毒。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抢救治疗, 包括立即给予彻底反复洗胃、导泻、补液、反复使用解毒药物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及对症与并发症防治措施。所有患者入科后即给予血液灌流1次, 治疗组在血液灌流后连续3 d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Seldinger技术留置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灌流器采用HF230血液灌流器 (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将灌流器串联于滤器前, 血流量150~200 ml/min, 行灌流治疗2.5 h后取下灌流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昏迷时间以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 4例患者病死 (其中对照组3例, 治疗组1例) , 其余均治愈。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ICU住院天数缩短, 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快, 昏迷时间缩短, 病死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常规治疗中洗胃、导泻等对已经吸收入血的毒物无法清除, 特异性解毒剂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可缓解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对抗中枢性呼吸抑制[4]。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清除机体内中、小分子物质, 同时具有调节机体内稳状态功能, 能有效处理各种液体超载的病情。在血液灌流治疗后进一步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中毒症状, 将体内异常升高的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炎性介质、毒性物质进一步清除, 尽量避免损害患者身体内的重要器官, 同时对急性肺水肿、肝功能衰竭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5]。综合分析资料, 对照组患者病死率较低, 考虑与我科常规给予血流灌注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相关,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机脱机时间及昏迷时间缩短、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快、病死率降低, 说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罗香凤, 曹彩霞, 徐乐, 等.血液净化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作用[J].江西医药, 2008, 43 (12) :1333-1334.

[2]王建文, 孙仁华, 吕治林.血液灌流治疗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 2009, 13 (5) :390-391.

[3]刘一波, 孟汶, 刘林.血液净化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2例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 29 (2) :188-189.

[4]刘红冬, 苏言辉, 高跃.血液灌流联合常规疗法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10) :2000-2001.

上一篇: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下一篇:审计控制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