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滤过

2024-05-31

血液滤过(共8篇)

血液滤过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对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中毒的患者行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 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血标本送检毒物定性及定量分析, 比对前后2次结果。结果 共收治12例稀料中毒患者, 全部为男性, 平均经过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 (4.5±1) 次, 平均灌流时间 (2.5±1.1) h。11例治愈出院, 其中1例因为家属及患者本人提供的病史不准确, 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对中毒患者的疗效明显, 治疗前患者血中毒物平均浓度为 (4420±905) mmol/L, 治疗后为 (138±99) mmol/L, 治疗前后血液中毒物的浓度明显下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稀料,中毒,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

我院地处矿山地区, 矿工在工作的第一线经常会遇到有机物 (大部分是稀料) 误饮, 威胁到生命。通常所说的各种稀料是指香蕉水等, 其由各种有机化合物组成, 如, 苯、甲苯、二甲苯、丁酯等,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人体有害[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使皮肤干燥, 脱屑和皲裂;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脂肪性变。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该品蒸气, 最初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随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症状;较严重病例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害, 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 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口服中毒肝、肾损害明显, 少数病例发生周围神经炎、眼球后视神经炎, 皮肤直接接触可致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肾损害、皮炎, 重者可以危及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连续收治的12例稀料中毒患者 (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为1到12) , 全部为男性, 年龄 (45±2) 岁。入院前明确误饮稀料 (主要成分为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丙烷等)

1.2 方法

入院后迅速评估患者, 包括意识情况、误饮剂量及种类、误饮时间等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予以一般治疗, 如:洗胃、保护胃肠黏膜、保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留取血标本送检毒物分析及定量后, 行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 (4.5±1) 次, 灌流时间 (2.5±1.1) h。

1.3 观察指标

患者行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前后, 血液中毒物浓度的变化见表1。

注:*此患者死亡, 治疗前的毒物浓度为误饮74 h后血标本结果。

2 结果

经过及时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后, 患者血中的毒物水平较治疗前平均下降 (4 282±806) mmol/L, 均达到了安全浓度。证明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治疗可以迅速降低血中毒物浓度至安全范围, 对抢救急性毒物中毒有明显、确切的疗效。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加强, 严重的创伤及瓦斯事故已显著减少;但随着建筑、装修业迅猛发展, 稀料中毒在煤矿生产中屡见不鲜。轻型中毒病例常规治疗多可治愈;但重症中毒病例特别是就诊晚、又无特效解毒剂患者传统治疗很难奏效, 死亡及致残率极高, 已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及煤矿的安全生产。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毒物对各脏器造成损害, 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及时快速清除体内毒素, 是争取抢救时机的关键, 同时清除体内大量炎性递质, 维持内环境平衡, 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 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血液灌流是通过吸附原理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中的大分子, 特别是蛋白结合率较高的物质迅速清除, 目前主要用于抢救药物过量及毒物中毒;血液滤过是采用对流方式清除体内中大分子溶质及炎症递质, 并能纠正酸碱紊乱, 溶质清除率高[2]。因此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毒物的浓度, 减轻毒物对全身各个脏器的毒性作用, 改善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本文结果显示, 连续性血液滤过加血液灌流对急性中毒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黎磊石, 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268-271.

[2]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19-620.

血液滤过 篇2

【摘要】 目的:观察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者占比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明显改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床旁血液滤过

【中图分类号】R541.6+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67-02

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是心肾间相互调控、作用引起的心脏与肾脏功能恶化,是由心功能退化导致肾动脉长期灌注不足,静脉压力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发的急性肾损伤。两种疾病并存时高度提示病情危重,常规内科疗法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需采取连续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的方法,清除体内多余水分,改善血流动力学。床旁血液滤过是通过连续体外血液净化疗法替代受损肾功能,在治疗慢性心衰、急慢性肾衰方面效果显著。笔者将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76例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0.5±3.6)岁,心衰病程3-8年,平均病程(5.5±3.6)年,心功能分级:II级18例,IIl级2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0±4.3)岁,心衰病程2-8年,平均病程(5.0±3.0)年,心功能分级:II级15例,III级23例。两组患者均已排出原发性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即口服洋地黄毒苷片(国药准字H33021566,生产单位: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0.1mg/次,每次间隔6~8h;口服盐酸哌唑嗪(国药准字H31021539,生产单位: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2mg/次,3次/d;静脉注射头孢他啶(国药准字H20063825,生产单位: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Og/次,1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取右侧股静脉建立血管通路,连接床旁血液滤过机及血液滤过器,置换液选用改良Port配方。血流量设置为180~200ml/min,前稀释方式,置换液流量2.O~2.2L/h.碳酸氢钠同步均匀输入。每日24h连续体外血液净化,待病情改善后逐渐缩短治疗时间和次数,可根据患者血生化指标等情况调整滤过参数。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死率。检测患者心功能,心功能改善1级或1级以上即为治疗显效或有效,心功能等级无变化或下降者即为治疗无效。记录治疗后心功能I-II级例数与占比情况,以了解治疗效果。

1.4 心功能分级标准参考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I级:活动无限制,日常活动无心悸、心绞痛等症状;II级: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III级:活动明显受限,小于日常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IV级:无法进行任何活动,静卧状态下发生上述症状。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统计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且观察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病死率5.3%,显著低于对照组47.4%和2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 心功能等级对比观察组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者占比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心衰的常见合并症,两种疾病并存,会进一步加重心、肾功能损伤,情况严重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病死风险。作为人体内不可或缺的两大器官,心脏与肾脏在血流动力学、内分泌、免疫学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出现紊乱,势必会引起一系列反应,加快心脏、肾脏功能结构的破坏。改善心、肾功能,是治疗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基本原则,临床多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增强利尿效果,延长生存时间,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延缓心力衰竭进程与肾功能恶化。

考虑到大部分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病情发展至终末期,故常规内科治疗预后效果并不理想,且各类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剧肾功能衰竭。鉴于此,临床往往会通过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等方法,去除机体内多余水分。临床实践证实,缓慢连续超滤治疗急性肾衰竭,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但易引起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崔岭等人经研究发现,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合并肾衰总有效率87.3%显著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63.7%,但患者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提示需加强临床监测。

床旁血液滤过是通过每日24h或接近24h,对患者进行连续性体外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酸碱紊乱,促进肾功能恢复。陈霞等人经研究证实,其在危重心肾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心肾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者占比78.9%显著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明显改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该研究结论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中应用价值高,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

血液滤过 篇3

关键词: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急腹症, 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 早期即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 病死率高达20%~30%。治疗策略随着对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入, 从初期主张早期积极手术、规则性胰腺切除, 到随后的个体化治疗尝试, SAP的病死率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目前SAP治疗趋势是采用非手术的综合性治疗, 重点是液体复苏、纠正内稳态失调、维护器官功能、抑制胰腺外分泌、预防胰腺坏死继发感染和营养支持等。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 全身性炎症反应在SAP中起重要作用, 阻断炎症反应可降低SAP的严重程度,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SA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本组总结2002年1月~2007年12月15例SAP的患者应用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7年12月, 共收治15例SAP患者, 男12例、女3例, 年龄28~72岁, 发病数小时至2 d入院,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其中, 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7例, 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3例, 消化道出血3例, 心功能不全2例, 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SAP的诱因:酒精性8例, 暴饮暴食2例, 胆源性3例, 原因不明2例。

1.2 常规治疗方法

禁食, 胃肠减压, 液体复苏, 抑制胰腺外分泌, 预防胰腺坏死继发感染, 营养支持和维护器官功能等治疗, 5例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治疗。

1.3 血液净化技术治疗

患者诊断明确后均早期行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 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以保证足够血量, 利用贝朗Diapact CRRT血滤机, 选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HA330型大孔树脂灌流器, 串联于贝朗HI PS 15聚砜膜透析器之前。首剂肝素12~20 U/kg静脉推注, 治疗过程中持续泵入5~15 U/ (kg·h) 作为追加量, 每4小时检测1次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使其延长至正常值1.5~2.0倍。血液灌流时间2~3 h, 血液滤过期间每12小时更换滤器, 超滤率3~6 L/h, 视病情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精神症状和腹部体征等, 监测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变化, 体温、心率和呼吸次数降低, 全部病例的腹痛、腹膜刺激征均逐日好转, 第5~7天完全消失, 均顺利撤离呼吸机, ARF第7~9天进入多尿期, 所有病例治疗后病情平稳转普通病房后痊愈出院。

2.2 生化指标改变

患者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 血尿素氮、肌酐、淀粉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1

3 讨论

SAP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传统的发病机制包括“自身消化学说”、“共同通道学说”等。近年来又相继提出了“白细胞过度活化”、“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细菌易位”和“胰腺继发感染”等学说, 认为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细胞凋亡等在SAP中起了重要作用[2]。SAP时血液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浓度增加, 特别是在SAP早期或继发脓毒症时。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 TNF-α是最早升高的促炎症性因子, 起核心作用。过量TNF-α还可刺激释放其他多种细胞因子, 引起连锁放大反应, 即所谓“瀑布样的级联反应”, 犹如多米诺骨牌逐级放大, 使炎性反应失控[3]。临床研究发现, SAP时血液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从临床上分析, SAP的死因大都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提高SAP的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采取及早的预防措施, 终止其发展, 才能提高治愈率。目前已知, 直接参与炎症反应的介质有TNF-α、IL-1、IL-6、IL-8、PAF、心肌抑制因子等。连续性血液滤过 (CVVH) 能通过对流和膜的吸附作用有效地清除上述炎症因子[4], 截断炎症介质的瀑布效应, 减轻炎症因子对机体损害。由于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采用了持续进行的操作方法, 具备下列优势: (1) 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2) 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和水盐代谢; (3) 能够不断清除循环中存在的毒素或中分子物质; (4) 按需要提供营养补充及药物治疗, 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内稳态的平衡。而血液灌流能有效地吸附清除中分子物质以及TNF、LPS和白细胞介素等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5], 降低由此造成各脏器的损害。因此, 通过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这一血液净化技术, 不仅能清除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 还能明显改善SAP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6,7], 有助于降低炎症介质水平, 减轻SAP炎症反应, 同时能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为营养支持创造条件, 已成为SAP治疗中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段兴.床旁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 7:593-594.

[2]姚玮艳, 袁耀宗.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 2005, 17:525-527.

[3]邱海波, 周韶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现代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0.

[4]申传安, 柴家科, 姚咏明, 等.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的高钠血症[J].中华创伤杂志, 2003, 19 (1) :26-27.

[5]杨晓娟, 李丽霞, 王淑贤.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 (8) :476.

[6]黎磊石, 刘志红.连续性血液净化:一种协助重建机体免疫内稳状态的技术[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3, 12:1-2.

血液滤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 其中男41例, 女39例, 年龄28~6 5岁, 平均 (5 1.3±1 0.3) 岁, A P A C H E-Ⅱ评分 (2 0.5±5.6) 分。按治疗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 (A组) 4 0例和H V H F治疗组 (B组) 4 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A P A C H E-Ⅱ评分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输血、输液、禁食、抗休克、抗感染、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针对原发病的手术治疗等。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HVHF治疗。行常规股静脉穿刺, 选用高通量透聚砜膜进行血液滤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8h的心率 (HR)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平均动脉压 (MAP)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 (AP AC H E-Ⅱ) 评分、血浆炎性介质 (I L-6和I L-8) 、C反应蛋白 (CRP) 、升压药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可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定量的评价, 分值越高, 表示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 病死率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AP AC H E评分变化 (表1)

由表1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前H R、M AP、P a O2及A P A C H E-Ⅱ均无显著差异 (t值分别为1.0 2、0.9 6、0.54、0.3 8, P>0.05)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HR、MAP、P aO2及APACHE-Ⅱ水平均有明显变化, 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25和4.74、2.23和4.33、2.1 6和3.2 7、4.8 7和1 0.2 2) ;B组治疗后H R及A P A C H E-Ⅱ水平显著低于A组, M A P及P a O2水平明显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炎性介质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表2)

由表2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8及CR P均无显著差异 (t值分别为1.01、0.19、0.36, P>0.05)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I L-6、I L-8及C R P水平下降, 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20和6.96、3.06和15.88、2.62和17.13) ;两组治疗后比较, B组IL-6、IL-8及C R P水平明显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升压药使用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A、B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1 3.4±6.0) d、 (9.8±5.6) d;升压药使用率分别为4 0.0% (1 6/4 0) 和1 0.0% (4/40) 。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 7, P<0.0 1) ;升压药使用率显著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 0, P<0.0 1) 。

3 讨论

脓毒症的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 全球每天约14 000人死于其并发症[4]。近年来, HVHF广泛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中, 并取得良好疗效[5]。本研究发现HVHF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HR, 降低APACHE-Ⅱ评分, 提高PaO2和MAP, 同时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升压药使用率。另外, 本研究发现B组治疗后患者血浆炎性介质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HVHF能够极大地清除炎症介质, 稳定血流动力学, 缩短支持治疗时间, 从而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 治疗脓毒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B两组, 各40例,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 B组同时给予HVHF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心率 (HR)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平均动脉压 (MAP)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系统Ⅱ (APACHE-Ⅱ) 评分;观察血浆炎性介质 (IL-6和IL-8) 及C反应蛋白 (CRP) 水平, 以及升压药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各生命体征及APACHE-Ⅱ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B组治疗后血浆炎性介质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A组, 升压药使用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 HVHF能够极大地清除炎症介质, 稳定血流动力学, 缩短支持治疗时间, 从而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脓毒症

参考文献

[1]魏华.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的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2 (48) :5-6.

[2]黄涛.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2 (17) :33-35.

[3]Bone RC, Balk RA, Cerra FB, et al.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J].Cheat, 2001, 101 (6) :1644-1655.

[4]黎清标, 佟琳, 蔡施霞, 等.不同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生进修杂志, 2009, 18 (32) :8-10.

血液滤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成3组, 分别为血液透析组、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以及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每组52例。其中, 血液透析组中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在31~72岁, 平均年龄 (49.5±6.2) 岁;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中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25例, 年龄在35~75岁, 平均年龄 (50.5±2.6) 岁;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中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26例, 年龄在33~73岁, 平均年龄 (50.4±3.1) 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具有可比性 (P>0.05) 。1.2治疗方法。 (1) 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回输液成分为碳酸氢盐, 每周3次, 每次4~5 h。在血液透析过程中, 保证透析液流量在500 m L/min, 血液流量在200~250 m L/min。 (2) 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以及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同样将碳酸氢盐作为血液透析滤过回输液, 每周3次, 每次4~5 h。两组前后稀释组均采用在线血滤机进行过滤, 保证透析时流量在500 m L/min, 血流量在200~250 m L/min。

1.3 血压测量: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时每隔半个小时测量患者血压, 以及在治疗后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 若是患者血压测量值低于100/40 mm Hg, 同时出现心慌、哈欠、呕吐以及头晕等低血压典型症状, 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 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脉动压情况比较:

在患者治疗不同的时间段之后, 前稀血液透析滤过组平均动脉血压要明显高于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低血压发生概率比较:

治疗后, 在血液透析组发生低血压患者13例, 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发生低血压患者3例, 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发生低血压患者5例, 血液透析组发生低血压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以及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 低血压是一种较长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的概率在20%~40%, 伴有头昏眼花、出汗、哈欠或者血压显著下降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心绞痛、甚至昏迷, 死亡[2,3]。诱发透析性低血压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有年龄、伴发基础疾病、进食、超滤量、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温度等[4]。血液透析滤过是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之上, 利用通透性较高的滤过膜, 增加滤过率, 主要是为在对小分子毒素进行透析时, 增加对中分子毒素的相应清除作用[5], 其和血液透析相比, 采用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其血流动力学状态更加稳定, 而且对中分子的清除效率要更加优越。血液透析滤过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血液透析滤过可以对红细胞压积作用中的Na+进行选择性保留, 从而使红细胞压积减少的状况比血液透析要更加明显[6]。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 为了有效解决患者的水潴留, 因而需要进行超滤, 在经过超滤后, 患者的血容量会减少, 对血压造成一定的影响[7], 但是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 虽然超滤对血压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表现的却不明显, 只有同时进行超滤和透析时, 才会诱发低血压。另一方面,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 塑料以及增塑剂会无可避免地进入到患者体内, 从而产生相应的毒性物质以及引发过敏原, 同时, 血液透析也不能较好地清除进入到人体中的这些有毒物质, 因而可能会诱发低血压。但是血液滤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低血压的产生。在本次研究中, 血液透析组发生低血压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以及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前稀血液透析滤过组平均动脉血压要明显高于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有效抑制低血压发生概率, 并且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效果要优于后稀释血液滤过, 采取有效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在避免低血压现象发生的同时, 也有助于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 改善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滤过以及血液透析在透析临床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成3组, 分别为血液透析组、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以及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每组52例。观察并统计这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以及发生低血压的次数。结果 血液透析组发生低血压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以及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平均动脉血压要明显高于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抑制低血压发生概率, 并且前稀释血液透析滤过效果要优于后稀释透析滤过。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低血压影响

参考文献

[1]樊桂娟, 张嘉汝.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应对[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4) :35-37.

[2]杨曼, 李慧霞, 闫海霞.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机制及防治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4) :337-340.

[3]ColìL, La Manna G, Comai G, et al.Automatic Adaptive System Dialysis for Hemodialysis-Associated Hypotension and Intolerance:A Non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J].Am J Kidney Dis, 2011, 58 (1) :93-100.

[4]张新.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机制及防护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5) :517-519.

[5]陈莉, 唐冬茹, 章敏芝.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中小分子物质清除的比较和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5) :48-49.

[6]刘琳, 谢志明, 宋桂敏.血液滤过及透析滤过对症状性低血压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 :64-65.

血液滤过 篇6

1.1 发病机制

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常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的第一症状。在其发病早期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上皮细胞屏障的通透性增高, 肺泡与肺间质内积聚大量的水肿液, 其中富含蛋白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多种炎性细胞。而后中性粒细胞黏附在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进一步向间质和肺泡腔移行, 释放大量促炎性介质, 如炎性细胞因子、过氧化物、白三烯、蛋白酶、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参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肺损伤。除炎性细胞外, 肺泡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也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从而加剧炎症反应。凝血和纤溶紊乱也参与ARDS的发生, ARDS早期促凝机制增强, 而纤溶过程受到抑制, 引起广泛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大量沉积, 导致血管堵塞及微循环结构受损。总之, ARDS的发病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 它以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屏障损伤、急性炎症反应、富含蛋白的肺水肿为特征, 在众多致病因素中感染尤以脓毒血症 (sepsis) 为主要病因。

1.2 治疗近况

ARDS的治疗还在不断的完善, 但尚无特效药物及方法, 目前仍以综合治疗为主, 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特别是控制感染, 改善通气和组织氧供防止进一步肺损伤、肺水肿以及近几年发展的一些辅助治疗措施, 包括俯卧位通气、抗氧化治疗、表面活性剂替代治疗、低潮气量通气、体液疗法等。机械通气仍是治疗ARDS的传统和主要方法, 但血液净化治疗, 特别是HVHF在ARDS中的治疗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HVHF

HVHF是CRRT的一种类型, 每天输入置换液>50L, 则为HVHF。HVHF具有CRRT的所有技术优点如持续、大量、缓慢地清除机体内的水分和溶质, 提供比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内环境改变相对温和, 不致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快速下降和明显的血压波动等, 并且有高通透性、高流量及高吸附性的膜或吸附装置, 可以更大作用的发挥吸附和对流作用, 从而更好的清除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高容量血液滤过为一种新技术, 是治疗学的一项突破性进展, 在技术上还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 Ranistha Ratanarat等提出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 (PHVHF) , 即:24小时连续性行血液滤过治疗, 其中HVHF[85ml/ (kg·h) ]治疗6~8h后, 续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 治疗[35ml/ (kg·h) ], 这样就更好的解决了HVHF在临床上应用技术要求过高和治疗费用昂贵的问题。另外国内贾丽芳等运用体外膜氧和器 (ECMO) 联合HVHF治疗ARDS和急性肾衰竭 (ARF) 的实验犬, 使犬的肺功能和肾功能同时得到了逆转, 从而发挥更广泛的治疗作用。HVHF技术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应用范围也从肾脏疾病逐渐扩展到SIRS、ARDS、MODS、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性脑病、挤压综合征等。

3. HVHF在ARDS治疗中作用

HVHF在ARDS应用中可迅速纠正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去除多余的容量负荷, 可以清除炎症因子, 稳定血液动力学, 恢复内皮细胞功能, 调节机体免疫紊乱状态, 重建免疫平衡, 稳定机体内环境, 其作用可与机械通气及营养支持相提并论。

3.1 对炎症分子和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

1992年Grootendorst等首次研究用HVHF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模型猪, 作者将脓毒血症动物的超滤液注入健康猪体内, 结果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单纯输入内毒素引起的败血症状态相似, 从实验逻辑上表明HVHF能以对流方式清除血浆中的水溶性炎症介质。2001年Bommel等证实HVHF (6L/h) 可以有效清除感染性休克及MODS中的各种炎症反应介质, 尤其是大中分子炎症介质, 而标准的CRRT仅能清除极少量的炎症介质。而滤过模式对细胞因子的清除是有影响的, Yekebas等比较了三种滤过模式:A模式, 低容量;B模式, 低容量但每12h更换滤器;C模式:高容量且每12h更换滤器, 结果发现周期性更换滤器或增加超滤率均能有效增加TNF-a的清除, 说明在CRRT治疗中, 提高血流量和超滤率能增加细胞因子的清除率, 这就提示HVHF可以更好的清除细胞因子。Bellomo等研究发现, 高通透性滤过膜能提高抗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比例, 对下调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有利的。J.Tao等也证实HVHF可以通过降低CRP和IL-6来降低患者炎症应答从而使肾移植后病人严重肺部感染引起的ARDS患者存活率提高。HVHF对炎症分子和细胞因子的清除机制可能为HVHF时单位时间血流量增加, 并周期性更换滤器增加超滤率, 这样通过滤器的炎症介质也随之增多, 对流清除增加;同时由于跨膜压升高可使溶质进入膜的深层, 促进了更大的液体置换量与膜的接触, 进一步增加了膜的吸附, 从而达到更大的液体置换量, 因此, HVHF时对流及吸附作用均有所增强, 从而可以更有效的清除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ARDS发病本质即为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 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促炎及抗炎介质多具有水溶性, 且以大中分子物质为主。而HVHF可有效清除大中分子炎症介质, 能阻断或减轻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 从而为治疗ARDS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HVHF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Grootendorst等的研究同时发现: (1) 以6L/H的速率进行超滤后, 动物的动脉压、心排出量和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有改善; (2) 增加超滤量可改善接受内毒素猪的血流动力学。1999年Rogiers等对内毒素狗模型的研究证实:HVHF (3L/h) 能提高心输出量, 防止肺血管收缩, 增加股静脉血流量, 但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当超滤量增加到6L/h时, 肝脏血流量和平均动脉压进一步提高。将感染动物的超滤液注入健康动物体内, 可导致低血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Cole等对脓毒血症患者进行HVHF (6L/h) 和普通容量CVVH (1L/h) 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血压及升压药用量情况证实HVHF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 减少升压药的用量。Vatazin等的研究表明HVHF不仅可以改善ARDS患者中心血液动力学, 同时还可以改善肺部及周围组织的外周血液动力学, 可以使代谢和通气情况得到改善, 降低内毒素, 使ARDS患者病死率下降。其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机制可能为:HVHF可以持续、大量、缓慢地清除机体内的水分和溶质从而提供比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同时HVHF可清除心肌抑制因子, 增加心肌收缩力, 使血管紧张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水平上升, 纠正低钠血症, 从而打断恶性循环, 清除肺水肿或全身性水肿, 恢复对利尿剂的反应性, 同时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提高心脏指数。HVHF采用大剂量置换液, 在维持ARDS、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公认。

3.3 对内皮细胞的作用

炎症状态下, 内皮细胞发生凋亡、通透性增加导致屏障功能障碍, 同时可以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参与凝血障碍和介导炎症细胞趋化, 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发生。D e n s m o r e等指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ARDS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屏障完整性破坏,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裂隙增大, 导致通透性增加, 从而引发肺泡水肿、肺泡塌陷导致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特别是肺内分流明显增加, 从而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同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导致肺内微血栓的形成, 可进一步加重ARDS, 因而稳定内皮细胞功能对ARDS的治疗十分重要。陈朝红等研究发现脓毒血症者中出现ARDS和休克并发症的内皮细胞损伤较重,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清除血液中激活/损伤内皮细胞的成分, 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 循环中E-选择素显著下降, 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和[Ca2+]的影响逐步减小。Chen等研究也发现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反应内皮细胞损害的指标均有所下降, 说明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 (1) TNF-a、内毒素等炎症介质可诱导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内皮细胞的凋亡, 而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清除炎症介质, 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2) 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程中, 大量单核细胞发生呼吸爆发, 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引起氧化应激, 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凋亡。而连续性血液净化不仅可以清除炎症介质而且可以改善单核细胞功能, 从而可能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 减轻内皮细胞凋亡的发生。然而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滤器吸附能力逐渐饱和而其清除炎症介质及致凋亡因素能力有所下降, 因而要及时更换滤器可能会增加疗效, 而HVHF弥补了这个缺点而且在改善单核细胞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因而有理由相信HVHF可以更好的改善ARDS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

3.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HVHF可以双向调节炎症状态下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重建机体免疫内稳态, 削弱或延缓疾病的病程。首先, 在炎症早期可以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 王少东等研究发现经过HVHF治疗以及其他综合治疗后, 好转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降低, 提示HVHF治疗后机体亢进的免疫功能被抑制。Toft等在内毒素血症猪动物模型中研究发现HVHF治疗24小时后明显减少了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从而抑制亢进的免疫状态。其次, HVHF可以改善危重患者免疫低下或麻痹状态。DiCarlo等在HVHF治疗骨髓移植并发ARDS患者中发现, HVHF可以通过清除有活性的化学物质改善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但需要大量、随机及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王质刚等指出:HVHF能降低初始TNF高峰, 预防败血症相关的免疫麻痹状态, 改善单核细胞表面MHCⅡ和CD14的表达与多形核细胞的吞噬能力, 减轻细菌肠内移位和内毒素血症, 重建机体内稳状态。HVHF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对炎症介质的清除及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完成的, 总之在ARDS的治疗中可以使免疫重建, 有利于免疫细胞功能的恢复, 有利于防治继发感染, 改善预后。

3.5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强烈的炎性反应导致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 造成凝血一纤溶平衡失调, 同时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导致肺内微血栓的形成, 而肺部微血栓形成是绝大多数ARDS最为常见的死亡原因, 因而改善凝血功能失调也是治疗ARDS的关键。有研究显示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通过对细胞因子的清除和肝素化治疗对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的调节, 有利于危重病人病情的控制。王建文等在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中发现:MODS患者分泌血浆组织因子 (T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增加, TFPI/TF降低, CBP可部分改善TFPL/TF比例, 与其清除TNF-a与IL-1B相平行。有研究示所有重症脓毒症患者不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低凝状态, 提示炎症与凝血系统的紊乱是并存的, 经CBP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 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血液低凝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血小板抑制也有所纠正。继而, 患者对机械通气依赖及血管活性药物依赖的时间均显著缩短;生存率明显提高。说明CBP在改善重症患者炎症状态的同时, 还可以改善凝血功能的异常。CBP治疗能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 其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而阻断患者体内的炎症级联反应, 可能是重要机制之一。目前关于HVHF对ARDS凝血功能影响的文献较少, 但HVHF是在CB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且可以更有效的阻断炎症级联反应,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4. HVHF治疗ARDS时机的选择

Visweswar Reddy[33]在血液净化治疗ARDS一文中指出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液动力学, 但前提是血液净化必须尽早使用, 甚至在机械通气及支持治疗之前运用。根据国内报道, 王质刚等也提出一旦诊断ARDS就可开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最好采用HVHF。

5. 结语

总之, HVHF已经成为ARDS患者的一种新的有力的辅助措施。但其对肺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修复机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随着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信在临床上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07, 46 (5) :430-435.

[2]贾丽芳, 史振伟, 王质刚, 体外膜肺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肺肾衰竭的实验研究,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 23 (8) :510-514.

[3]陈朝红, 刘志红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 12 (5) :401-406

[4]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和研究热点[J].中国血液净化.2003, 2 (3) :l17—120.

血液滤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30例2015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岁~77岁,平均年龄(48.9±8.6)岁。对照组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9岁~79岁,平均年龄(49.6±5.8)岁。2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选用费森4008s及贝朗血滤机、金宝17R聚砜膜透析滤过器,滤过器表面积为1.7 m2,超滤系数为71 m L/(mmHg·h);透析液流量为每分钟500~600 m L,平均置换液为(15.5±0.6)L,血流量为每分钟230~260 m L;每周进行1次血液透析滤过,并进行2次常规血液透析处理,每次4 h。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仪器选用费森尤斯4008s及贝朗透析机,金宝6LR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器表面积为1.4 m2,超滤系数为8.6 m L/(mm Hg·h);透析液流量为每分钟500 m L,血流量为200~250 m L/min,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每次4 h。2组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并给予肝素抗凝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溶质浓度变化情况,包括肌酐(Cr)、尿素氮(BUN)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液中溶质Cr、BUN及β2-MG浓度均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BUN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β2-MG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Cr、BUN及β2-MG浓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t、P为2组组内比较检验值,t1、P1为2组治疗前比较检验值,t2、P2为2组治疗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尿毒症也叫慢性肾衰竭,其主要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所引发的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到肾脏功能丧失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通常将血液透析作为治疗尿毒症的常用方式,然而临床研究显示长时间血液透析患者体内β2-MG水平会显著升高,其中β2-MG为导致尿毒症患者发生相关性淀粉样病变的一项主要因素,β2-MG为中分子物质的一种,该物质不会受食物代谢的影响,极易在患者体内沉积[1]。研究显示尿毒症患者体内β2-MG高达正常人的40倍,该物质通过与胶原蛋白结合,极易在关节组织、骨组织等部分选择性沉淀,进而引发淀粉纤维,使得淀粉样变性发生[2]。故而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常规的血液透析虽可有效清除Cr、BUN等小分子物质,但对于中分子及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达到有效的清除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血液透析滤过应用于尿毒症的治疗中,该治疗方式在清除中分子及大分子物质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且可将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致高血压的物质清除,对降低患者血液溶质浓度,改善症状有重要帮助,可显著提高透析的充分性,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降低患者住院率、病死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将其与常规血液透析进行配合使用,可有效促进血管再灌注,并可维持外周血管阻力,对维持心脏射血分数稳定,预防呕吐、头痛、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液中溶质Cr、BUN及β2-MG浓度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各溶质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滤过处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中溶质浓度,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安书强,王保兴,张建荣,等.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改善尿毒症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23):19-24.

[2]袁长裕,林峰,郑芬,等.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观察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58-60.

血液滤过 篇8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血液灌流,持续静脉血液滤过

急性乌头碱中毒目前临床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法[1]。在常规治疗中, 常采用洗胃、导泻、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心律失常及激素治疗等对症治疗[2], 等待机体自身清除排泄毒物, 这种治疗对中毒较轻患者有效, 但对严重病例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消除慢、死亡率高[3]。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早期进行血液灌流 (HP) 联合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 , 成功救治12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共救治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12例, 男11例, 女1例, 年龄37~76 (平均55.8) 岁。为服用自制“抗风湿药酒” (主要成分为草乌、川乌、附子或一枝蒿浸泡市售白酒)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疼痛、腰痛、跌打损伤等症。服用后到症状出现时间1~3h, 服用量50~200g。

1.2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均有口舌及肢体麻木, 频繁呕吐, 全身乏力, 双下肢花斑纹, 咽部不适或紧缩感, 头昏, 冒冷汗, 呼吸困难, 血压降低, 胸部憋闷, 心慌等乌头碱中毒表现。心电图示8例有1种以上心律失常: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 频发室性早搏1例, Ⅱ0房室传导阻滞1例, 室颤2例;休克4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洗胃

用清水紧急洗胃, 洗胃后拔胃管前用50%硫酸镁40~80ml导泻, 以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 保护胃黏膜, 应尽早进行。

1.3.2 抗胆碱类药物的使用

阿托品每次以1~2mg静脉推注。

1.3.3 对症处理

12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补液、利尿、营养心肌、营养脑细胞、防感染、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治疗。

1.3.4 生命支持

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阿托品, 气管插管, 呼吸机支持呼吸;室颤患者给予非同步电击除颤, 1例患者共非同步电击除颤11次, 抢救成功;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控制心律失常;4例休克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8~16mg静脉滴注维持血压, 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根据化验结果补充相应电解质, 纠正电解质失衡。

1.3.5 纠正心律失常

对顽固性心律失常, 药物难以控制者, 可紧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4]。

1.3.6 血液灌流联合持续静脉血液滤过的应用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行血液灌流联合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采用单针双腔导管留置深静脉建立体外循环血管通路, 血滤机为贝朗或百特BM25机型, 使用珠海丽珠公司HA230树脂灌流器, 德国贝朗公司M型血液净化滤器, 灌流器串联在血滤器前, 常规肝素抗凝, 血流量180~230ml/min, 置换液流量2000~2500ml/h, 血液灌流治疗2~3h后继续CRRT6~17h。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监测电解质及血气变化, 提早预防, 及时处理。根据血压、肺水肿、呼吸、心脏情况酌情用升压药、调节超滤量或补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生命体征稳定。

2 结果

12例患者经以上综合治疗在ICU住院1~4d, 生命体征平稳后转普通病房全部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3讨论

乌头类生物碱对机体的毒性机制主要为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两个方面, 对神经毒性方面可抑制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 严重者可致低血压、昏迷、呼吸抑制、急性肺水肿等。心脏毒性方面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 直接危及生命[5]。

血液灌流 (HP) 联合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应彻底洗胃, 服药24h内应反复洗胃, 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净化治疗中应同时进行内科综合治疗, 补充血容量, 纠正低血压休克, 改善呼吸及循环衰竭,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有特异性解毒药物, 一定要使用, 而且由于血液净化对解磷定、阿托品、抗生素等药物也有清除和吸附作用, 故应及时调整剂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利用对流清除原理, 连续治疗数小时或更长时间, 可将体内中、大分子物质, 尤其是炎症介质清除, 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药物、电解质输入体内[6]。血液灌流主要是通过吸附剂的吸附作用, 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 并将净化了的血液输回体内, 目前临床上血液灌流是治疗很多中毒的首选方法[7]。乌头碱的有毒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 中毒早期进行血液灌流 (HP) 联合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效果尤为显著。

本实践证明,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服毒量较大, 中毒症状重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血液灌流 (HP) 联合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治疗[8], 直接从血液中清除毒物, 迅速降低血液和体内蓄积的毒物浓度, 防止体内主要脏器的继续摄取, 早期血液灌流联合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在抢救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中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卢中秋, 胡国新.乌头碱急性中毒及诊治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 12 (2) :119-121.

[2]高雪珍.35例急性乌头碱类药酒中毒的治疗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2007, 27 (11) :1053.

[3]王荣辉, 谢丽萍, 龙春丽, 等.连续性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成功抢救重症乌头碱中毒临床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32) :27-29.

[4]张雷, 熊建琼, 李晓武, 等.早期实施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 11 (3) :65-67.

[5]黄丽英.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乌头碱中毒18例[J].医学信息, 2011, 6 (24) :119.

[6]季大玺, 谢红浪.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现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9 (1) :78.

[7]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59-360.

上一篇:内外资企业下一篇:清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