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净化

2024-09-12

维持性血液净化(精选9篇)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1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龄超过7个月的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A、B、C三组。实验组A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法, 实验组B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法、实验组C采用常规透析加血液灌流透析法。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和透析治疗后4个月后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含量, 再测试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体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实验则B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血清含量均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含量均减少,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相比于正常组还是偏高。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微炎症, 血液灌流的效果相对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更为显著, 4个月的治疗没有完全治愈患者的微炎症, 需要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微炎症,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血液净化技术也在快速提高,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 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但相关并发症如微炎症, 依旧影响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淀粉样病变、心血管疾病[1]、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会对微炎症的治疗产生阻扰, 所以改善微炎症的状态是当今医学研究血液透析[2], 血液净化的重要方向。近些年不少专家提出血液灌流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降低微炎症的发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从而本文对此展开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龄超过7个月的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12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A、B、C三组, 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A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为 (42.6±4.2) 岁, 透析龄为20~40个月, 平均透析龄为 (31.86±12.8) 个月, 每周透析时间7~13 h, 平均每周透析时间为 (10.1±1.3) h, 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法;实验组B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3~80岁, 平均年龄为 (43.7±3.9) 岁, 透析龄为18~41个月, 平均透析龄为 (27.56±10.9) 个月, 每周透析时间7~12 h, 平均每周透析时间为 (10.2±0.9) h, 所有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法;实验组C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3~76岁, 平均年龄为 (44.4±3.7) 岁, 透析龄为17~35个月, 平均透析龄为 (30.19±9.7) 个月, 每周透析时间6~10 h, 平均每周透析时间为 (10.3±1.1) h, 所有患者采用常规透析加血液灌流透析法。对照组中40例患者中男20例, 女20例, 年龄20~80岁, 平均年龄为 (39.2±5.5) 岁, 经检查对照组中人员全部健康正常。所有病患中梗阻性肾病29例、慢性肾炎[3]4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7例、多囊肾13例、肾小动脉硬化症10例、糖尿病肾病10例。120患者的病情均稳定, 经检查无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以及肿瘤[4]。将对照组患者和三个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 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选好透析机型号, 一定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作为透析液, 保持流量500 m L/min, 使用动静脉穿刺法让血管通路, 血流量保持在220 m L/min, 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效果。实验组A采用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F6型号, 实验组B采用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F60型号, 实验组C在实验组A的条件下另外再使用珠海一家医药公司的HA130型号的大孔树脂灌流器[5]。4个月后取所有小组患者透析前的5 m L动脉断血, 并抽取对照组成员的5 m L血液, 将分离后的血清置于-65℃的冰箱保存, 再进行检验。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三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含量, 并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6]和C反应蛋白[7]的血清含量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 两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 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各实验小组和对照组的指标比较

三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小组患者在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含量相比于对照组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A、B、C组间差异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2.2 三个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指标比较

经过4个月的治疗, 实验组A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含量略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B中患者C反应蛋白略微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含量下降较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含量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发生概率越来越大, 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微炎症的发生, 关于微炎症的病因和解决措施也是当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会逐渐发展的原因很多, 终末期糖基化产物较多、尿毒症[8]引起的肾功能下降、铁负荷太重、心力衰竭等各种因素均可能引起患者的微炎症发生。微炎症在患者体内持续过久可能会导致皮细胞稳定被破坏或者血管被损伤等问题, 所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问题需要被重视。

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断微炎症的一种较为客观的指标, 一般上升幅度在35%~85%之间则有可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已经患上微炎症, 除了C反应蛋白之外, 转化生长因子、IL-1、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等成分都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微炎症的辅助标准, 本次试验着重选择了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含量展开研究。透析液的不完全纯净性会导致细菌产物黏附至血液, 如细菌短DNA片段、内毒素片段、脂多糖等, 随后细胞因子被激活, 炎症介质是一系列复杂过程后的综合结果, 包括透析清除、单核细胞的激活等, 本次实验所选择的材料均具有相同的吸附能力, 而且排出了各种不同生物的相容性差别对微炎症状态的恶化。

高通量血液透析法和加血液灌流透析法均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 但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个月的治疗并没有完全治愈患者的微炎症, 所以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成, 娄探奇, 唐骅, 等.常用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 (1) :61-63.

[2]李波.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6) :1281-1282.

[3]吴欣, 于黔, 赵素云,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1) :3898-3900.

[4]曹国兰.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7) :614-615.

[5]谢红浪, 季大玺, 徐斌, 等.12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5, 14 (2) :136-141.

[6]缪立英, 何小舟, 邢昌赢,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效果比较[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3, 29 (2) :150-151.

[7]张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 2014, 20 (16) :3062-3064.

[8]Ettenauer, M, Loth, F, Thummler, K 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cellulose microbeads for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J].Cellulose, 2011, 18 (5) :1257-1263.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2

随着党的政策不断惠及民生,特别是医保领域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对尿毒症患者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病人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寿命的延长,医保居功至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医保的有限性,我们希望把好用在刀刃上,真正让医保、医院完美的结合,更科学的服务于患者,既传达中央惠民生的精神,又让我们能更接地气。

血液净化治疗发展很快,现标准透析剂量为每周3次,每次4小时,同时需作滤过、灌流等综合治疗,每年52周,需做156次,每次400元,需62400元,每次挠凝剂,促红素必不可少,需60元,全年需9360元,另外必须口服降压药、补钙等。治疗充分的患者是不需住院的,从另外一方面讲可大大节省医保费用。因此,就我们的经验,每年7万元左右可使患者得到较为科学、理想的治疗(上海20万/年),否则只能是有上餐无下餐,吊着那半条命。

此致

敬礼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63例接受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观察组33例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45.6岁,透析时间2~27个月,平均透析(13.3±3.9)个月;慢性肾盂肾炎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高血压性肾病17例;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47.4岁,透析时间1~27个月, 平均透析(13.7±1.2)个月;慢性肾盂肾炎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性肾病1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应用高通量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液透析器进行MHD治疗,膜面积为1.3 m2,一周透析2~3次,一次4 h,根据情况酌情而定。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应用低通量聚醚砜膜血液透析器进行MHD治疗,膜面积为1.3 m2, 一周透析2~3次,一次4 h,根据情况酌情而定。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血、尿标本进行检测,RRF计算方法为:残余肾尿素清除率(KRU)=2×[透析间期尿量(VID)×透析时尿液尿素浓度(UID)]/透析间期时间(TID)× [透析间期血尿素浓度(Cpre)+透析后血尿素/尿尿素(Cpos)];同时比较血清磷、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RRF比较:治疗后RRF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血清磷、三酰甘油(TG)、胆固醇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赵静瑜,吴际,王乃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1,2(4):71-73.

[2]贾楠,杜罕,胡峰,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6(15):145-146.

[3]王丽妍,张东亮,刁宗礼,等.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2):95-98.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4

【摘要】 目的分析和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 年7 月~2009 年12 月收治的 9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98 例患者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病尿毒症期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血液静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日益增多,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呈遂年递增趋势。然而,由于疾病的困扰、长期透析产生的并发症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影响等等,都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负性情绪可引发机休免疫力下降,从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98 例患者均为肾病尿毒症期,其中,男性68 例,女性30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大67 岁,平均42.5 岁。维持血透时间最长5 年,最短3 个月,一般每周进行1~2 次,每次血透时间均为4 小时。

2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分析

2.1否认心理

否认心理产生于疾病确诊初期阶段,就是患者不承认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企图逃避现实的表现。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由于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失衡综合征等,致使患者对血液透析有抵触心理。

2.2矛盾心理

透析治疗的患者总是面临健康与疾病的矛盾、生存与死亡的矛盾,如果不透析,对患者就意味着死亡;有透析机器的支持,就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2.3焦虑与抑郁心理

焦虑、抑郁被认为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和独立致死因素,影响透析患者的免疫、营养、和遵医行为,尤需引起临床重视。引起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有:①由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意义、安全性、血透室环境的陌生及自身疾病发生发展缺乏了解;②长期的血透治疗中动静脉穿刺,以及昂贵的透析费用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③疾病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④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的饮食习惯改变,如必须控制饮食和进水量,对血透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不耐烦;⑤生活拮据、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将信将疑,常常不听医护人员的正确劝告和治疗方案,而迷信于一些草药、偏方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患者顾虑重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2.4孤独心理

透析室特殊的治疗环境,没亲人陪护,加之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的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受到冷落,鄙视,可使病人感到孤独压抑,有问题不敢问,对任何事情都异

常敏感、紧张、多疑。

2.5敌对情绪

透析治疗所实行的各种制度,如严格限制饮水量,可造成病人不满,且过度违拗可破坏治疗计划,导致严重后果,少数患者对治疗方案和周围人抱怀疑态度,基至敌对情绪。3护理对策

3.1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沟通是改善和发展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建立融洽护患关系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变化,并耐心倾听其倾诉,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热情耐心的解释,及时安抚,使患者及时宣泄负性情绪,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及工作情况,努力寻找原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除患者的顾虑,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去感染患者,增进信任感,消除患者的敌对心理。此外,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积极有效的对策,使其对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心理准备。

3.2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

患者进入血透室,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耐心祥细地向患者介绍血透室的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保持床单位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噪音和恶性刺激,同时要尊重和关心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对病情较重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应用平车或轮椅接送,对可以行走者予以搀扶,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透析环境。

3.3熟练的操作技巧

为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提高患者在透析治疗中的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相关疾病及血液透析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能本领,动静脉穿剌时尽可能的使患者心情放松,力争做到每次穿刺都能一次成功,能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恐惧。

3.4做好健康教育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血透相关知识的缺乏,常造成血透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予血透相关知识的教育,讲授原发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血透的基本理论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项[1],使其掌握相关疾病、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基本常识与自我保健的注意要点。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的饮食宜忌,体重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对肾有毒害作用的食物及药物,尽可能地保留残存的肾功能,减少透析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包括长距离的散步、慢跑、徒手体操、等,循序渐进而恰当的体力锻炼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精神情绪,使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明显好转。

3.5 社会支持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是多方面的,如爱人、父母、子女、医护人员、朋友等,其中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相互关心,能缓解尿毒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认真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特别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自费的患者,尽可能帮助寻找亲友、单位和社会的经济支持,尽量减少医疗费用,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使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只要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以体现自我价值,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尽量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

4体会

尿毒症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心理因素,唤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3]。通过对本组98 例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障碍分析,并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资料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 年4 月—2015 年10 月收治的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64 例为对象。 所有患者均出现静脉导管功能不全。 按患者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 例。 研究组男23 例, 女9 例;年龄45~75 岁, 平均 (58.12±6.94) 岁;病程5~25 年, 平均 (12.3±6.4) 年。 对照组男21 例, 女11 例;年龄45~76岁, 平均 (57.39±7.15) 岁;病程5~26 年, 平均 (12.5±6.6) 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permcath带涤纶套 (CUFF) 双腔导管, 并采用Seldinfer置管。患者在利多卡因局麻后, 取胸锁乳突肌内缘与喉结水平线交点处为穿刺点。 股静脉置管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股动脉内侧出。 透析2~3 次/周, 3~4 h/次。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护理, 不专门针对导管感染、纤维鞘形成进行预防性护理。 研究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内容有:① 留置导管使用的预防措施。 在透析前对导管动静脉接头有效消毒。 然后铺设无菌巾。 除去肝素帽后, 抽取肝素和血液2 m L丢弃。 接着回抽, 待两侧管道血流通畅后注入肝素并开始透析。 完成透析后, 在无菌条件下向导管动静脉端注射生理盐水10 m L, 加压冲洗。 观察管腔内是否还有残留血液。 如无残留血液, 适当向导管注入适量肝素封管, 夹闭管路, 移除注射器, 肝素帽封口。 为了预防感染,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无菌操作[2]。 ②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因多数患者血液净化后均选择居家康复, 而且患者普遍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 加大了感染的发生风险。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风险意识, 增强自护能力。 在每次净化完成后, 向患者详细介绍居家康复的注意事项, 比如防水、防湿、防潮等;在无特殊情况下, 穿刺部位不宜接触其他物品, 以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 在每次透析前, 均要详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情况。 如有异常, 要立即处理, 并在完成相应处理后, 才行净化治疗。③ 溶栓护理。一般情况下, 可以使用阿司匹林预防感染。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运用阿司匹林的意义和价值, 并要求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监督, 提高患者的医嘱执行力。 发生导管感染者, 要立即进行溶栓治疗。④ 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保持血液透析室的干净、清洁。 要求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并结合个体情况适当开展运动, 改善饮食状况, 提高自身抵抗力。 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注重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反馈, 并根据反馈情况, 合理调整血液净化方案。

1.3 观察指标

患者导管感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 感染、出血、导管皮下隧道扭转和导管打折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导管感染及纤维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情况

研究组导管感染一次发生率为25.00% (8/32) , 纤维鞘一次发生率和再次发生率分别为31.25% (10/32) 、21.88% (7/32)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4.267、9.001、4.433,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 (4/32) ,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38% (11/32) 。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4.267,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3]。 从临床报道来看, 维持性血液透析除运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治疗外, 还可以运用于诸如肝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难治性充血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4,5]。 此外, 在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水电解质紊乱甚至牛皮癣等疾病治疗中也可以考虑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6]。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净化的肾脏疾病患者, 由于患者身体免疫力普遍较差, 而且还多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 加大了动静脉内瘘建立的难度, 容易发生导管感染和纤维鞘, 严重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7]。

近年来, 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肯定了预防护理的运用价值[8]。 该院依托预防护理理念, 积极探索在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预防护理, 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和纤维鞘发生率。 从本组资料来看, 研究组导管感染一次发生率为25.00% (8/32) , 纤维鞘一次发生率和再次发生率分别为31.25% (10/32) 、21.88% (7/32)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说明预防护理能够控制患者导管感染发生和纤维鞘形成。 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 (4/32) ,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38% (11/32) 。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这进一步证实了预防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净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从该研究结果来看, 与诸多文献结论一致[9,10]。 胡彩会等人[9]将60 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予以预防护理。 结果发现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仅为3.33%,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吴梅然[11]等人的研究也表明, 相比于常规护理, 为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行预防护理具有更好的运用价值。 吴梅然等人指出预防护理兼有偱证护理的优势。 该院在预防护理实践中,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过往护理实践等多种措施, 总结了导管感染和纤维鞘形成的原因, 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李均平[12]则认为预防护理改变了传统护理完全由医护人员唱主角的模式, 充分动员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的积极性, 注重患者及家属个人专业医疗素养的提升, 也为取得良好效果奠定了基础。

总之, 对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的患者进行诊断导管导管感染及纤维鞘形成的预防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其能有效降低导管导管感染及纤维鞘的形成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建平, 郑淑瑛, 瞿盈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1, 2 (10) :167-168.

[2]山广宏, 隋红霞, 张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19 (32) :3206-3207.

[3]李思.维持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证与内皮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张松飞, 裘余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的优化护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 29 (4) :142-143.

[5]Izumi S, Muano T, Mori A, etal.Commoncarotid artery stiffnes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and lipidmetabolism aftermeno pause[J].Life Sci, 2011, 78 (15) :1696-1701.

[6]Zhang Y, Li W, Yan T, 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p 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Technolog Med Sci, 2009, 29 (3) :387-390.

[7]Foley RN, Parfrey P S, Sarnak M 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renal disease[J].J A m Soc Nephrol, 2010, 9 (12) :6-23.

[8]Malyszko J.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chronic kidney disease[J].Clin Chim Acta, 2010, 411 (19/20) :1412-1420.

[9]胡彩会, 孟舒静, 陈贵琴.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23) :5687-5688.

[10]黄雯倩.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 (1) :88-89.

[11]吴梅然, 郭冬燕, 刘元元.血液净化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6) :61-62.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 患者83例, 其中男49例, 女34例;所有患者均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 每周血液净化治疗2~3次, 每次4h,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 骨、关节、肌肉的病变及转移性钙化等, 生化检查见Ca降低及P, PTH升高等。并排除近3个月内发生严重感染、严重心力衰竭、活动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色素低于100g/L的患者。最后纳入观察患者77例, 按纳入观察的先后顺序排序,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生成的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HD组 (26例) 、HDF组 (26例) 、HFHD组 (25例) 。HD组中男17例, 女9例;年龄22~70岁, 平均 (42.1±11.2) 岁;透析龄7~48个月, 平均 (26.7±7.2) 个月;HDF组中男15例, 女11例;年龄20~72岁, 平均 (42.8±11.6) 岁;透析龄6~52个月, 平均 (27.3±7.8) 个月;HFHD组中男15例, 女10例;年龄21~70岁, 平均 (42.6±11.6) 岁;透析龄7~50个月, 平均 (27.1±7.5) 个月。经统计,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 HD组选用百特公司生产的CA-HP150透析器透析4h;用日本东丽TR-8000血透机, 每周透析3次, 碳酸氢盐透析液, 血流量230~250mL/min, 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2) HDF组:选用日本东丽公司生产的聚砜膜Ts-1.6U/L透析器, 在血液透析基础上, 应用on-line容量控制超滤血滤机, 每月进行2次血液透析滤过, 时间4h, 采用前置换方式, 置换液总量13.6~14.4L; (3) HFHD组用日本东丽公司生产的聚砜膜Ts-1.6U/L透析器, 面积1.6m2, 超滤系数4900mL/h, 100mm Hg) 。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于血透前抽空腹静脉血, 检测PTH、Ca、P和β2-MG, 并计算钙磷乘积。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表示,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a、P、钙磷乘积、PTH和β2-MG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中HDF组和HFHD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P<0.05) ;三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对比, HDF组和HFHD组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两组与HD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P<0.05) ;治疗后HDF组和HFHD组比较, HFHD组的PTH低于HD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P<0.05) 。详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aP<0.0 5;与H D组治疗后比较, bP<0.05;与HDF组治疗后比较, cP<0.05

3 讨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透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透析质量不断提高, 己从单纯治疗肾功能衰竭拓展到治疗免疫性疾病、急性中毒、多器官衰竭、器官移植术前后、高脂血症等医学的多个领域, 从而被命名为“血液净化疗法”[3]。血液净化疗法的应用虽然极大的延长了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 但并不能有效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钙磷代谢紊乱, 亦不能阻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4]。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最初多表现为血磷升高, 血钙降低, 钙磷代谢紊乱随之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过高的PTH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形成毒性作用, 导致骨病变 (高转化骨病) , 不仅可导致骨骼的严重损害, 反过来又引起钙磷代谢异常, 出现皮肤瘙痒、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等。另外肾功能衰竭时β2-MG排泄减少, 血中含量升高, 它是淀粉样物质的亚基蛋白, 大量的淀粉样物质沉积于骨关节及肌腱等处可出现肩痛、腕管综合征、破坏性椎关节病、骨囊肿和病理性骨折等[5]。因此笔者选取了患者的PTH、Ca、P、β2-MG和钙磷乘积作为观察指标。

笔者所研究的三种血液净化方式中HD应用弥散原理清除毒素, 是基于清除小分子毒素如尿素、肌酐为基础的低通量透析;HDF则通过对流和弥散的方式清除毒素, 对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HFHD应用合成膜高通量滤器, 其具有很高的通透性及溶质扩散性能, 可以极大地增加透析时中分子毒素的清除。PTH相对分子质量为9500, β2-MG相对分子质量为11800, 属中大分子物质, 磷虽然属于小分子, 但其周围有水分子包绕, 类似于中分子物质。从理论上来讲, 能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方式更适合维持性血透患者。笔者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 HD组患者经过12周的透析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而HDF组和HFHD组患者透析后的PTH、P、β2-MG和钙磷乘积均有明显下降, 且透析12周后HFHD组的PTH明显低于HDF组。

综上所述, HFHD和HDF透析治疗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透患者的β2-MG和PTH, 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且HFHD不需要置换液, 较经济实惠, 适合各级医院应用。当然本次研究仅为单次研究, 为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病死率方面做长期的随访观察, 还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HD组 (n=26) 、HDF组 (n=26) 和HFHD组 (n=25) , 分别接受相应的血液净化方式治疗12周, 分别对比三组治疗前后PTH、Ca、P、β2-MG和钙磷乘积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a、P、钙磷乘积、PTH和β2-MG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中HDF组和HFHD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P<0.05) ;三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对比, HDF组和HFHD组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两组与HD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P<0.05) ;治疗后HDF组和HFHD组比较, HFHD组的PTH低于HD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P<0.05) 。结论 HFHD和HDF透析治疗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透患者的β2-MG和PTH, 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且HFHD不需要置换液, 较经济实惠, 适合各级医院应用。

关键词:肾性骨病,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曾丽花, 李洪.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诊治现状[J].医学综述, 2008, 14 (4) :578-581.

[2]崔莉, 林育梅, 钟小芬, 等.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肾性骨病相关因子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1, 32 (1) :88-89.

[3]李梅.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毒素的清除观察[D].广州:中山大学, 2010.

[4]鞠小妍, 刘丽秋, 徐岩, 等.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单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 2010, 9 (4) :193-197.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7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 但治疗期间常出现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营养不良、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 主要由于中分子物质所致。血液灌流可通过吸附原理清除体内中分子物质, 与血液透析联用, 可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观察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 符合《内科学》中关于肾病尿毒症期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25~64岁, 平均年龄为 (42.36±8.12) 岁;透析时间6~75个月, 平均透析时间为 (38.12±7.26) 个月;原发疾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9例、梗阻性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7例, 多囊肾3例。

所有患者均出现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皮肤瘙痒、高血压、贫血等中分子中毒症状, 同时排除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肝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急性心力衰竭、中风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双腔置管, 将树脂灌流器垂直固定于支架上, 位于患者心房水平上方约20cm, 动脉端朝下, 接通动静脉管路[2]。首先采用500m L 5%葡萄糖注射液灌注管路, 之后采用含60mg肝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500m L冲洗, 冲洗速度为200m L/min。同时轻拍灌流器, 以促进空气排出, 使吸附剂膨胀, 液体在灌流器内分布均匀[3]。循环灌注20min后, 于灌流器静脉端串联透析器, 再采用含40mg肝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 L单向冲洗管路。上机后肝素首剂量为0.5~1mg/kg, 之后每小时追加肝素8~10mg, 并根据具体情况增减[4]。上机后血流量维持在为200~250m L/min, 透析液流量为500m L/min。灌流2h, 达到饱和后取下灌流器, 继续进行血液透析3h。总治疗时间为5h[5]。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中小分子物质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 治疗后患者BUN、Cr、β2-MG、PTH等指标明显降低,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电解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2。

3 讨论

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患者体内毒性物质大量积聚而产生尿毒症症状, 引起代谢紊乱、多系统功能失调。按照毒性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分为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以BUN、Cr、尿酸为代表, 中分子物质以β2-MG、PTH为代表, 大分子物质以终末期糖基化产物等为代表。此阶段需要采取血液净化技术以维持患者生命。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β2-MG相对分子质量为11800道尔顿, 是体内中分子物质的代表之一, 主要经肾脏排泄。肾病发展至尿毒症时, 由于肾功能大大减退, 导致β2-MG因排泄减少而在体内大量蓄积, 加之维持性血液透析、炎症细胞因子刺激、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等因素的影响, 又导致其产生增多, 如无法及时清除, β2-MG可在机体各组织沉积, 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透析关淀粉样变, 表现为腕管综合征、破坏性骨关节病、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等。PTH相对分子质量为9500道尔顿, 可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骨骼、皮肤、心血管等造成严重损害。中分子物质在体内的潴留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给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

血液透析可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小分子毒素, 而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不佳。血液灌流借助体外循环, 将血液通过固态吸附剂以去除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但单纯血液灌流不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 彻底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各相对分子质量的毒素, 改善临床症状, 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血液净化方案。

本研究发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法可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灌流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 改善尿毒症综合征症状, 同时对电解质水平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50.

[2]梁碧琴, 朱征西, 陆绍强,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30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6) :2671-2673.

[3]骆青.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患者炎症因子、瘦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 :103-105.

[4]陈锦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2) :38-39.

[5]蒋在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48例尿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22) :3459-3461.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长期透析并伴有皮肤瘙痒的病人中选取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8岁~63岁(51.34岁±8.57岁);透析时间6个月~76个月(48.32个月±6.49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高血压肾病7例,糖尿病肾病3例,痛风性肾病2例。排除各种因皮肤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皮肤瘙痒的病人,将所选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即每周进行2次血液透析常规治疗,1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仪器采用费森尤斯聚砜膜面积为1.6 m2的F7透析器,爱尔ZX-150树脂血液灌流吸附器,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流速为500 mL/min,血流量宜控制在200 mL/min ~250 mL/min,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使用普通肝素抗凝,首剂为4 mg/kg,然后每小时追加8 mg。先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2 h,待灌流器吸附满后,取下灌流器,减肝素量为4 mg/h,再继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 h,总治疗时间4 h,1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即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常规治疗。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透析机、透析器和透析液及透析流速,每次治疗时间为4 h,12周为1个疗程。

1.2.2 评价指标

1.2.2.1 皮肤瘙痒程度评分

①按抓挠程度评分:瘙痒处不需要抓挠的为1分,需抓挠但瘙痒处无抓挠痕迹的为2分,抓挠后瘙痒仍就持续的为3分,抓挠后瘙痒无缓解且伴有皮肤抓伤的为4分,抓挠后病人出现烦躁不安的为5分;②按分布范围评分:皮肤某一处瘙痒的为1分,皮肤多处瘙痒的为2分,全身皮肤瘙痒的为3分;③按发作频率评分:瘙痒每1次长时间发作(每次大于10 min)或4次短时间发作(每次至少10 min)的为1分,瘙痒难以忍耐的为5分;④按睡眠干扰评分:病人睡眠过程

中因皮肤瘙痒而苏醒的1次为2分,总分不得超过14 分。所有各项得分相加之后的总分即为病人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

1.2.2.2 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的标准

显效:病人皮肤瘙痒基本消失或者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无效:皮肤瘙痒无改善或瘙痒加重。

1.2.2.3 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值的检测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所有病人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PTH、BUN和SCr值的变化。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注:P<0.05。

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顽固性皮肤瘙痒是肾衰竭尿毒症期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时间越长,皮肤瘙痒的发病率也就越高[4,5]。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透析治疗不再只是把维持生命作为最终目的,而是要求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6],而皮肤瘙痒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导致病人皮肤瘙痒的发病原因及机制非常复杂,但是当今医学界普遍认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致病物质基础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PTH以及其他几种中大分子物质[7,8]。而血液透析一般对清除小分子致病物质如钙离子、磷离子等以及少数中分子物质效果比较明显,而对大部分中分子和大分子致病物质的清除效果则不佳。血液灌流则正好可以弥补血液透析的不足,它将血液引入装有特定吸附剂的灌流容器中,利用吸附作用,可大量吸附清除血液中的中大分子致病物质,能有效缓解病人皮肤瘙痒的症状。

本研究提出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正是结合了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优势,巧妙地利用不同的血液净化原理,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小、中、大各种分子量的致病物质,缓解病人皮肤瘙痒的症状。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TH、BUN、SCr的值明显降低,充分说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病人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魏怡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67-168.

[2]樊晓红,熊重祥,王新华,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9,8(3):137-140.

[4]周春晓,李亚洁.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病人瘙痒症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0B):1791.

[5]赵晋瑞,刘成象.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皮肤瘙痒影响因素的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0C):2752-2754.

[3]柏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38-1339.

[6]黄树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13-1814.

[7]程晓媚,谢金芝,聂燕,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0):2779-2780.

维持性血液净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45~80岁;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条件者;患者知情同意,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其他躯体疾患,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且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以及住院前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近期有外伤、手术及感染史者;近1个月内出现消化道出血, 且有输血史者;出现严重器官衰竭且进食少者;依从性差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26例;年龄46~78岁, 平均 (54.9±9.8) 岁;透析时间 (11.2±2.4) h/周;病程 (3.5±2.4) 年;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 糖尿病肾病20例, 狼疮性肾炎10例, 痛风性肾病7例, 高血压肾损害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 (即观察组) 及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组 (即对照组) , 每组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3 透析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机 (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 型号4008B) , 使用Baxter公司Dianeal透析液, 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3次/周, 1次/4h, 血流量为200~300ml/min, 透析器膜面积1.3m2, 透析液钙浓度1.5mmol/L。

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 每隔10d进行1次血液灌流, 间期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 串联血液灌流器及透析器, 先将血液灌流联合透析2h, 待树脂灌流器 (生产厂家:丽珠集团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 吸附达饱和后可取下灌流器, 继续行透析2h, 总时间为每次4h[3], 透析参数设置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 对患者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进行比较。磷、钙含量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生化分析仪 (生产厂家:美国雅培;型号:AEROSET)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的血钙、血磷以及钙磷乘积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6个月, 观察组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慢性肾病发病率渐趋增加, 透析作为其主要的治疗措施, 其技术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随着患者存活时间的不断延长,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代谢紊乱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中尤以钙磷代谢紊乱最为常见[1,2]。因此, 探索降低慢性肾病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仍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难题。随着透析年龄的增加, 尿毒症患者中出现矿物质代谢紊乱的概率增加明显,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骨痛、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等现象, 且易发心血管事件, 已成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患之一[4]。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国外多中心研究结果提示透析患者高血磷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为52%[5], 国内报道为81%[6]。故而, 探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有效措施, 亟待解决。

已有研究证实, 高血磷含量诱导患者血管平滑肌出现钙化的同时还可导致促钙化细胞因子的表达, 从而进一步加剧血管钙化概率的发生[7]。本研究结果中对照组患者的血钙、血鳞、钙磷乘积均高于观察组, 说明血液透析患者易出现血管钙化, 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的综合透析则对于钙磷代谢控制较好, 此结果与国外Block等的研究报道一致, 故而, 在透析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磷钙代谢。

综上所述, 与血液透析相比较, 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的综合透析模式可更好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 保护肾功能,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瞿金涛, 汪玫, 郁胜强.1998—2007年国内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领域文献回顾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7) :1953-1955.

[2] Naves-Diaz M, Passlick-Deetjen J, Guinsburg A, et al.Calcium, phosphorus, PTH and death rates in alarge sample of dialysis patients from Latin America.The CORES Stud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 (6) :1938-1947.

[3] Hallén J, Madsen L, Ladefoged S, et al.Incremental value of a combination of cardiac troponin T,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reactive protein for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Scand J Urol Nephrol, 2011.45 (2) :151-158.

[4] 薛志强, 曾石养, 李小利.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治疗的随访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0) :53-57.

[5] Arenas MD, Alvarez-Ude F, Gil MT, et al.Application of NKF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for Bone Metabolism and Disease:changes of clinical practi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outcomes and quality standards in three haemodialysis unit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 21 (6) :1663-1668.

[6] Jacobs LH, van de Kerkhof J, Mingels AM, et al.Haemodialysis patients longitudinally assessed by highly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 and commercial cardiac troponin T and cardiac troponin I assays[J].Ann Clin Biochem, 2009, 46 (4) :283-290.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下一篇:仁者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