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血液净化论文(精选5篇)
床旁血液净化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床旁血液净化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60例) 和治疗组 (60例)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Ⅱ) 评分,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L-6) 、乳酸、白细胞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变化和28 d病死率差异。结果 APACHE-Ⅱ、TNF-α、 (IL-6) 、乳酸、白细胞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其中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早期连续床旁血液净化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期,连续床旁血液净化 (CRRT) ,重度,颅脑损伤
重度颅脑损伤, 是创伤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病死率高[1]。在救治重度颅脑损伤时采用的方法较多, 现就我院早期连续床旁血液净化 (CRRT) 救治重度颅脑损伤6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30日, 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0例, 其中男84例, 女36例, 年龄 (39±8) 岁。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 治疗组60例。入选标准: (1) 直接暴力造成颅脑损伤以脑干损伤为主。 (2) 外伤时间至入院时间为 (3±2) h。 (3) 入院时均呈昏迷状态, 格拉斯哥 (GCS) 评分≤5分。 (4) 入院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 (22.4±6) 分。 (5) 无脊柱骨折, 不合并非致命的肋骨、长骨等骨折。 (6) 无原发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血液疾病病史。 (7) 无基础肾病史。 (8) 排除自动放弃治疗者。采用依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对照分组法分组。其中治疗组:男, 42例, 女, 19例, 年龄平均 (39.5±6.5) 岁;对照组:男, 42例, 女17例, 年龄平均 (39.3±7.5) 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2011年《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指南》治疗标准进行治疗, 如调整血压;调控颅内压高低在适当范围;镇静、镇痛;预防癫痫、感染及中枢性高钠血症;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措施。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第一时间使用CRRT。撤机指征为: (1) 所有CRRT指征不复存在。 (2) 各种致炎性因子回复正常范围。 (3) 平均尿量达到1 m L/ (kg·h) , 且维持24 h以上。 (4) 当前尿量下, 液体平衡基本维持。 (5) 血小板下降至40×109/L, 凝血功能障碍。 (6) 有明显的CRRT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APACHE-Ⅱ评分, 同时监测血常规变化,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 白细胞介素-6 (IL-6) 水平, 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 比较两组28 d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 技术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PAHE-Ⅱ评分, 血细胞、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动脉血乳酸比较
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 白细胞、TNF-α、IL-6、乳酸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治疗后7 d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治疗第3、第7、第14天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 (P<0.05) , 两组相比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2.2 两组28 d生存率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2。
注:χ2=5.6875, P=0.0171
3 讨论
颅脑损伤占全身损伤的12%~16%, 其中, 重度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35%~61%[2], 其预后不仅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程度, 也取决于各种继发性脑损害, 这种损害又发生于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 从而造成脑及机体其他系统损害[3]。一是颅脑损伤后, 由于脑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和缺血缺氧, 使丙酮酸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还原成乳酸, 乳酸由细胞内向组织间及脑室内弥散, 造成乳酸中毒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乳酸升高不但会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同时使全身微循环发生障碍。二是重度颅脑损伤后各种应激反应;下丘脑-垂体及其传导系统损伤;内源性阿片肽等各种神经肽的分泌增加, 短时间内使患者白细胞增高各种炎性因子 (TNF-α、IL-6) 大量产生;加剧了机体炎性反应发生, 导致过度的抗炎反应产生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ARS) ;再次, 颅脑损伤后脑水肿致脑疝、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 而组织损伤产生的致炎因子又加重了脑水肿。
早期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重度颅脑损伤, 一是可以维持脑灌注压, 不但不会引起颅内压升高, 而且其等渗性的脱水可以减轻脑水肿[4];早期连续床旁血液净化能及早的清除TNF-α、IL-1、IL-6等炎性递质大大的减轻了炎性反应, 减轻了重要脏器的损伤。
临床研究[1]表明,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常合并急性肾损伤, 大量的毒物积聚于体内, 而早期连续血液净化, 一方面替代了肾功能, 减轻急性肾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另一方面有利于毒素如肌酐、尿素氮等废物的排出。再者连续床旁血液净化减少了甘露醇等脱水剂的用量, 较好的避免了该类药物对肾小管的损害。
总之, 该研究表明重度颅脑损伤, 早期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有利于致炎因子的排出, 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达到了提到28 d生存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尹智群, 袁从华.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 15 (4) :932.
[2]ServadeiF, Antonelliv, Bettil, et al.Regional brain infury epideiology as the basis for planning rein injury treatment[J].Nearosury Sci, 2002, 46 (3-4) :111-119.
[3]周传广, 吴文霄, 王迅, 等.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4) :468-470.
[4]张淑坤, 姚智, 唐卫, 等.颅脑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预后的关系[J].中国创伤杂志, 2000, 16 (9) :561-562.
床旁血液净化论文 篇2
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制度
一、透析中心应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全面负责,有主治医师具体管理透析中心的医疗工作,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主治医师定期查房,处理患者。
二、非本中心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三、进入本透析中心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更换拖鞋,并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四、保持透析中心内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禁止吸烟,定期通风。
六、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遵守劳动纪律及请假制度。
七、本中心不随意接待参观人员,参观者须经院方及科内批准,参观者按规定日期、时间、人数进行参观。
八、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设备。
九、本中心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十、定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月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进行问卷调查,改进病房工作。
0
血液净化室(中心)工作制度
一、进入透析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更换拖鞋,严格出入流程,保持室内清洁度。
二、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本室者,按规定更换拖鞋。严禁家属进入。
三、保持透析室内安静,严禁大声喧哗。
四、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时通风。
五、医生应根据透析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透析综合治疗方案。
六、护士应认真核对医嘱,严格执行血液透析的操作常规和操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详细填写透析记录单。
七、严格各项制度,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透析机运转情况,保持高度责任心,确保透析病人的安全。
血液净化室(中心)查对制度 一、一次查对:责任护士治疗前应根据医生填写的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血管通路、透析器型号)、治疗方式及相关参数(超滤量、透析液钾、钠、钙浓度、透析液流量、透析液温度、抗凝方式及抗凝剂剂量、血流量等)。二、二次查对:病人上机后,责任护士应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再次核对一遍。三、三次查对:本责任区病人上机后,责任护士应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再次核对一遍。
四、双人核对:病人上机后,由责任护士与另一名护士持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与机器设置参数共同核对后,双人签字。
血液净化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1、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进入透析室应该换鞋,穿工作服,戴帽子。
2、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治疗操作前后应当洗手、戴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3、处理医疗污物和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4、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
二、环境消毒隔离制度
1、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2、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50%左右。
3、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
4、物体表面细菌数<10cfu/cm2。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如透析机表面、床桌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或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巾)进行擦拭消毒。遇到非血源性传染病原体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局部,再进行清洁处理。遇到如乙肝、丙肝等经血传染性病原体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局部擦拭,再进行清洁处理。
5、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清水擦地两遍,透析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地一遍,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与清洁,方法同物体表面。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7、血压表的袖带、听诊器、止血钳等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止血带应保持清洁,每日用后集中处置,隔离患者专用。
三、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消毒制度
1、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和冲洗方法及频率参考设备使用说明书。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内。
2、每月进行透析用水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每月进行透析液的细菌培养。每3个月至少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进行内毒素检测一次,每台机器每年至少检测一次,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登记并保留检验结果。
四、机器设备的消毒隔离制度
1、透析机使用后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参见透析机的有关说明书),透析机水路中消毒液残留量必须小于允许值。
2、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
3、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透析机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4、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表面,应立即用1000-2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湿巾擦拭去掉血渍后,再用清水擦拭处理。
五、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1、患者入室须更鞋方可进入,非患者用品不能带入室内。
2、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住院患者或由其它透析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及梅毒螺旋体相关检查。
3、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有关乙肝、丙肝病毒及艾滋病、梅毒等感染的检查,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4、经血液感染患者应分机分区进行隔离透析治疗。对于隔离透析的患者必须由专门的护士负责,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不同透析间物品应严格分开使用,不得混用,并有明确标识。
5、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六、治疗物品转运消毒隔离制度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七、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制度
1、经批准的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应当遵照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由具有复用透析器及相关医学知识的主管血液透析的医师决定复用透析器,医疗单位应对规范复用血液透析器负责。
3、由专人负责处理透析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复用处理。
4、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肝肝炎病毒抗体标志物阳性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透析器。
5、复用室必须保持卫生,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洗两遍。复用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戴手套,操作时戴防护镜。
6、复用室要有空气消毒措施,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1次,并记录。
八、污染物处理消毒隔离制度
1、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使用后处理的规章制度。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登记、毁形及焚烧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按照国务院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集中分类处置。血液净化室(中心)仪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应设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定期维修、保养和检测,保持正 常运转状态。
二、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使用、维修和损坏登记册。
三、新仪器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掌握其性能、安装和使用程序,经试用,运转正常时,方可使用。
四、非本室工作人员及未掌握设备性能、操作程序者,一律不准使用。
五、每日巡视透析机的工作情况,实施机器的消毒及除钙。
六、根据具体使用设备的环境和条件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和保养计划,保证正常运转。
七、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后应有记录。
八、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登记,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九、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检测,保留原始资料和记录,确保其符合质量追溯要求。
血液净化室(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对新毕业护士或调入护士应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认证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传染性疾病病人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分两班(或三班)透析时,各班护士须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交接制度。
六、严格血液净化设备及抢救设备的管理,保证各种设备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
七、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加强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实施反馈控制有效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九、不得擅自脱岗,串岗,如果有事要离开,须向护士长请假并告知去向。
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下班前仔细检查机器及水电,确保安全。
血液净化室(中心)库房管理制度
一、库房应实行专人管理,定期盘查。
二、库房必须通风,干燥,阴凉之处,保持其干净整洁。
三、物资摆放有序,做到先领先用,后领后用,有效期短的先用,有效期长的后用。
四、经常检查库房耗材避免有过期和缺货现象。
五、各种耗材要有入库、出库登记,并注明有效期、数量。
血液净化室(中心)复用室工作制度
一、复用室应由专人负责处理透析器。
二、复用室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戴手套。
三、严格按照复用操作规程进行复用处理,使用的消毒液必须在有效期。
四、准确记录有关数据,透析器上应贴标签,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五、透析器复用消毒后需放置12小时以上方可使用。
六、消毒后的透析器可保存1周,超过期限的必须重新消毒。
七、乙肝、丙肝病毒阳性或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透析器不予复用。
八、消毒后的透析器按姓名分别放入储存柜,并保持储存柜的清洁和整齐。
九、已消毒物品和未消毒物品必须严格分开,严禁未消毒的物品放入储存柜。
十、复用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复用机等物体表面每日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两遍。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清水擦地一遍,透析结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地一遍,遇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十一、每天使用复用系统前,需打开净化水管,放水冲洗数分钟。复用机每天用后消毒,每日开机后需校正复用机。
十二、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并记录。
血液净化室(中心)水处理间管理制度
一、除技师外,其他人员严禁随意进出。
二、保持水处理设备干净整洁,表面无污渍。
三、保持水处理间地面干净,无水渍,水处理间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
四、每日记录水处理的运转情况(电导度、压力、流量)。
五、每天保证盐桶内有足够的盐,且盐水为饱和。
六、前处理滤芯每周更换一次(根据水质情况)。
七、前处理系统根据原水水质,用水量及检测数据(余氯、硬度)情况,进行更换。
八、每天有一个前处理罐自动进行反冲。观察前处理控制器的时钟是否正确;如果遇到停电时,待电力恢复后需立即调整控制器时钟。
九、反渗装置每半年用0.15-0.2%的过氧乙酸消毒,对反渗膜、环路及环路与透析机之间的管路进行消毒。血液净化室(中心)透析液配制管理制度
一、透析浓缩液配制室应位于透析室清洁区内相对独立区域,保持环境清洁,每班紫外线消毒一次。
二、透析浓缩液配制应由经过培训的血透室护士或技术人员实施。
三、浓缩液配制容器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进行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
四、配制桶消毒时,须在桶外悬挂“消毒中”警示牌。
五、A、B干粉及A、B液,以及配液用水均要符合国家质控要求。
六、配液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七、透析液分装容器应符合国家药典,国家/行业标准中对药用塑料容器的规定。透析液分装桶应在每次灌装前,用透析用水将容器内外冲洗干净,每周至少更换或消毒一次。
八、严格执行“核对”制度,A、B液配制时,需由两个人核对后,方可配制。
九、浓缩液配制后,应及时导入分装容器内,现配现用,浓缩B液应在配制后24小时内使用。
十、反渗水与A、B浓缩液在透析机内,按比例混合后,其成分及浓度需符合国家质控要求。每配制一批次,均应进行检测。
十一、每月对B浓缩液及透析液进行细菌培养监测。要求细菌数<200cfu/ml。每3个月对A、B浓缩液及透析液进行内毒素监测。要求内毒素<2EU/ml。血液净化室(中心)护理接诊制度
一、接诊医生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测,接诊护士确认患者化验结果,依据化验结果安排至相应治疗区域。
二、接诊护士告知患者须遵守血液净化中心相关制度、患者须知,并签字;由医生和患者或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净化中心作息时间及医院环境,告知其主管医生、护理人员,讲解缴费方式及血液透析流程。
四、建立透析患者档案,确认患者身份,依据身份证登记相关信息及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情况、院外就诊信息(血管通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五、登记患者及家属有效联系方式、现家庭住址,并告知患者如有更改及时通知本中心。
血液净化室(中心)危重病人交接制度
一、危重患者(包括生活不能自理、卧床病人)应视病情,由医护人员或护工护送。
二、建立危重病人交接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情况、各种引流管及导管情况、有无外伤及手术伤口、输入液体及用药情况、输液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及红肿、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动静脉内瘘情况、深静脉导管情况等。
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由病房护士与血透室护士在床旁进行交接。
四、化验检查出现危急值的患者要进行化验检查结果的交接。
五、有特殊治疗及注意事项的要在交接记录单上记录清楚,并重点进行交接。
六、交接清楚后应由接、送病人双方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血液净化室(中心)护士培训制度
一、对每年聘用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或调入护士应实施岗前培训,时间为3个月。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护理技术档案。
二、护理人员应进行继续医学教育,以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护士每年必须完成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的学分。
三、护士长应针对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护理人员专科理论及技术操作的培训、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考试成绩纳入护理技术档案。
四、积极参加护理部定期组织的全院性业务学习,以更新知识、开拓思路。
床旁血液净化论文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我科2007-2012年中枢性高钠血症患者69例, 其中男40例, 女29例, 年龄21~76岁, 平均年龄51.3岁, 入院时血钠均正常, 既往均无糖尿病、肾病病史。入科后最高血钠浓度160~178mmol/L, 平均 (169±4.1) mmol/L。其中160~169mmol/L 41例, 170~179mmol/L 28例, APACHⅡ评分 (17±3.2) 分。其中脑出血41例, 大面积脑梗8例, 原发脑干伤9例, 弥漫轴索损伤11例。患者转入ICU后, 3次/d检测血钠浓度, 血钠超过150mmol/L, 诊断为高钠血症, 开始停用含钠液体, 鼻饲白开水, 血钠继续升高超过160mmol/L开始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治疗。
1.2 血液滤过方法
1.2.1 血滤的建立。
所有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双腔深静脉导管, 血滤机选用美国Bater公司AQUARIUS4型, 滤器选用F60聚砜膜滤器, CVVH治疗模式, 血流速120~150mmol/L。
1.2.2 置换液。
置换液配方为生理盐水3 000ml, 灭菌水1 000ml, 5%碳酸氢钠250ml, 10%氯化钾10~15ml, 另10%葡萄糖酸钙以10~20ml/h从静脉端持续泵入。置换液前稀释400~800ml/h, 后稀释600~1 200ml/h, 超滤量0~300ml/h。
1.2.3 抗凝方法。
脑出血或有高危出血风险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法, 每小时由动脉端快速输入生理盐水200ml冲洗管道、滤器, 冲洗管路滤器的生理盐水所产生液体负荷通过增加超滤量200ml/h滤出体外。无出血风险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抗凝, 持续由滤器前匀速泵入普通肝素2~12ml/h, 维持APTT于60~80s。
1.2.4 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的监测。
所有患者每4h检测血钠浓度、乳酸。每小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钠降低速度控制于每4h 2mmol/L, 如血钠降低速度>2mmol/L, 则将置换液速度适当降低, 反之则适当增加置换液速度。血钠浓度降至150mmol/L以下时停止血液滤过治疗, 停止血滤治疗后当血钠浓度再次超过160mmol/L时再次行血液滤过治疗。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血液滤过治疗, 血钠浓度均能平稳降低至150mmol/L以下, 血钠浓度平均下降速度为0.47mmol/h。总计血滤治疗时间最短22h, 最长81h。置换液消耗量42~186L。69例患者中痊愈8例, 好转31例, 死亡30例。死亡原因为脑疝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3讨论
高钠血症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离子紊乱, 发生率高, 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高钠血症的危害不仅仅在于高钠血症造成的离子紊乱本身, 而往往在于不恰当的治疗方式[3]。传统高钠血症治疗方法为停用含钠液体, 静脉输入低张液体和 (或) 鼻饲白开水。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控制血钠的降低速度。目前没有公认的血钠降低速度标准, 通常认为每天血钠降低的速度应小于12mmol/L。过快的降低血钠速度, 而脑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不能同步降低会导致脑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 造成水向脑细胞内转移, 造成脑水肿, 加重病情。同时通过输入低张液或鼻饲白开水的方法, 所需的液体量较大, 加重患者液体负荷及组织水肿, 尤其在肾功不全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慎用。
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目前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它的适应证已从最初的单纯肾脏替代扩展到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清除代谢产物炎性介质、药物中毒等方面, 发挥着常规治疗不能替代的作用。CVVH模式, 通过对流的方式使滤器膜两侧的溶质进行交换。在高钠血症的治疗中,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置换液的流速或改变置换液中钠离子浓度两种方式来可控的降低血钠浓度。在本组病例中, 笔者使用的置换液配方中钠离子浓度为141mmol/L, 通过调整置换液流速来控制血钠降低速度, 效果满意。相比较改变置换液中钠离子浓度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诸多不便。血液透析也可减低血钠浓度, 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 不适合应用于危重患者, 间断的治疗方式也不利于平稳的控制血钠浓度。持续腹膜透析 (PD) 虽然也是持续性的血液净化方式, 但它纠正血钠浓度的效果容易受到患者容量状态、腹膜通透性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腹膜透析甚至是高钠血症的原因之一[4]。
4结论
高钠血症原因复杂, 尤其是中枢性高钠血症, 往往是由于患者的原发性损伤及继发病理变化导致水电解质紊乱[5]。如果病因不能去除, 预后仍不乐观。本组病例通过血液滤过治疗中枢性高钠血症, 血钠均能平稳、可控的控制在150mmol/L以下。说明血液滤过治疗为中枢性高钠血症患者维持内环境稳定, 为去除病因改善预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治疗中枢性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69例中枢性高钠血症患者进行床旁连续血液滤过治疗, 动态观察血钠浓度, 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血液滤过治疗, 患者血钠浓度均能平稳降低至150mmol/L以下, 总计血滤治疗时间最短22h, 最长81h。69例患者中痊愈8例, 好转31例, 死亡30例。结论:床旁连续血液净化可以有效、平稳、可控的降低血钠浓度, 为患者维持内环境稳定, 为去除病因、改善预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血液滤过,中枢性,高钠血症
参考文献
[1]邱海波.ICU主治医师手册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596-597.
[2]Kang SK, Kim W, Oh MS.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natremia (J) .Nephron, 2002, 92 (suppl 1) :14-17.
[3]Adrogue HJ, Madias NE.Hypernatremia (J) .N Engl J Med, 2000, 342 (20) :1493-1499.
[4]Moritz ML, Rio M del, Crooke GA, et al.Acute peritoneal dial-ysis as both cause and treatment of hypernatremia in an infant (J) .Pediatr Nephrol, 2001, 16 (9) :697-700.
床旁血液净化论文 篇4
关键词:床旁血液灌流技术,血液净化,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价值
百草枯属于有机杂环类除草剂与脱叶剂, 具有很强的毒性, 患者口服小剂量即可致死, 患者存在较高的死亡率[1]。 百草枯中毒后, 患者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大量分泌, 损害患者的多个系统与器官。 床旁血液灌流属于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物等, 而在百草枯中毒临床治疗中使用时, 文献报道中对其疗效的记录各不相同[2]。 该研究者整群抽取2013年8 月—2015 年3 月来该院治疗的100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抽选该院在2013 年8 月—2015 年3 月期间救治的100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均非罕见病例, 患者均是误服或者是自服百草枯溶液, 其中男患者56 例, 女患者44 例, 患者年龄最大是56 岁, 最小是9 岁, 平均是 (35.6±2.4) 岁, 服用剂量在10~100 m L之间, 服药与入院相距时间是30 min~16 h, 平均是 (2.3±1.7) h。 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肺部损伤, 均满足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抢救方法患者一入院即应用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彻底洗胃, 口服活性炭进行消化道残留毒的吸附, 甘露醇导泻以阻止患者对毒物的持续吸收, 同时辅以药物常规治疗:补液、利尿、还原型谷胱甘肽、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
1.2.2 床旁血液灌流技术患者在入院后1 h内, 给予床旁血液灌流治疗 (灌流方案:3/2/1/1/1/1/1/1) , 通过右侧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静脉导管, 通过型号为JF-801的血液灌流机[3]与患者血液管路相连接, 使用型号为HA230 灌流器, 血流速度设置为160~200 m L/min, 时间控制在2.5 h/灌流器。
1.2.3 抗氧化治疗给予患者维生素C、 维生素E静脉滴注, 微量泵持续泵入氨溴索, 以有效降低患者肺泡内组织液、肺间质的生成率, 提高肺泡膜具备的稳定性, 以预防肺水肿的出现。
1.2.4 测定百草枯尿液浓度选用北京艾联联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百草枯尿液检测试剂盒。 方法: (1) 取10 m L尿液放入约15 m L的试管中; (2) 将2 g (A袋) 的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并均匀摇晃; (3) 将1 g (B袋) 的连二亚硫酸钠加入试管中, 让其发生反应, 然后摇匀; (4) 等待液体澄清, 在白色的背景下对照预检比色表进行观察。 分别选择患者血液灌流前、灌流后2 h、灌流4 h进行患者尿液百草枯浓度的测定。 治疗前后, 患者需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 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观察。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肺CT、血气分析等常规检查结果均正常, 为显效;患者死亡, 例如:中毒早期死亡及中毒晚期出现多器官衰竭造成死亡。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1.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以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在该探究过程中, 100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72 例轻度中毒患者, 普遍存在恶心、呕吐、口咽部疼痛、胃部烧灼感等临床症状, 12 例中度中毒患者, 存在多脏器功能损伤, 临床症状恶心、呕吐、口咽部疼痛、胃部烧灼感伴头痛、肢体麻木、腹痛等为主, 3~7 d后, 患者出现气促、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肺部出现湿罗音, 且出现肝、肾功能、心肌损害等症状, 24 例极重度患者, 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损伤、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
2.2 辅助检查
48 例患者的WBC超过10×109/L, 24 例患者的Hb低于90 g/L, 说明患者的血液检查存在异常, 60 例患者的ALT与AST均超过40U/L, 说明患者存在肝功能损害, 48 例患者的血Cr超过133 ummol/L, BUN超过7.14mmol/L, 说明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 20 例患者的心肌酶谱检查异常。 在动脉血气分析过程中, 64 例患者存在低氧血症, 40 例患者的尿蛋白检查异常。
60 例患者心电图检查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要临床表现, T波倒置或者是ST段压低。 42 例患者在肺部CT检查中显示异常, 存在双肺纹理明显增多, 双肺渗出。
2.3 临床疗效
100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通过洗胃、导泻、床旁血液灌流、补液、利尿、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后, 72例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为显效;28 例患者治疗无效, 死亡, 其中20 例患者死因是由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的, 4 例患者呼吸衰竭导致, 治疗有效率:72%, 无效率:28%。 28 例死亡患者中包括0 例轻度中毒患者, 8 例中度中毒患者, 20 例重度患者。
2.4 尿液百草枯浓度的测定
患者血液灌流2 h后, 尿液中百草枯浓度明显低于血液灌流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96, P<0.05) 。而灌流4 h后, 血浆中百草枯浓度与灌流2 h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4.215,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百草枯是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除草剂, 在接触泥土后, 会失活,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极为安全。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百草枯具备很强的毒性, 小剂量即可致死, 我国的死亡率是25~75%[4], 95%的百草枯中毒患者都是口服原液, 患者口服2 h后, 血液浓度达到最高峰值, 而小剂量中毒会导致迟发性肺纤维化等病变的出现, 严重时, 会引发呼吸衰竭。 肺细胞会主动摄取有毒物质, 并生成氧自由基, 造成肺泡上皮出现过氧化, 引发肺部纤维化的出现, 大剂量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 造成患者死亡。
百草枯中毒患者在临床救治中主要需实现阻断百草枯的持续吸收, 尽早排泄, 以有效减轻患者组织遭受损害。 (1) 患者消化道受到百草枯的强腐蚀, 胃肠吸收在5%~15%之间, 因此洗胃的彻底性极为重要, 服用6 h内效果最佳; (2) 床旁血液灌流技术最好是在服药24 h内进行, 治疗效果最理想; (3) 患者在治疗早期不主张吸氧治疗, 否则会加速患者体内氧自由基的形成; (4) 患者在治疗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以清除患者体内氧自由基, 抑制患者炎症, 从而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6]。
在该探究过程中, 整群抽选该院2013 年8 月—2015 年3 月接收救治的100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实施床旁血液灌流技术治疗。 100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 72例患者显效, 显效率是72%, 28 例患者无效, 死亡, 无效率是28%。 患者血液灌流2 h后, 尿液中百草枯浓度 (2.56±1.48) mg/L明显低于血液灌流前 (6.36±2.76) 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灌流4 h后 (1.89±1.11) mg/L, 尿液中百草枯浓度与灌流2 h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床旁血液灌流技术提高患者体内中毒物质的清除率, 挽救患者生命,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与贺晓莉等人[7]的探究结果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 床旁血液灌流技术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百草度, 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梁文胜, 王允野, 田峰, 等.枸橼酸体外抗凝强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J].中国急救医学, 2011, 31 (5) :437-440.
[2]杜淑娟, 董妮, 何乾峰, 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护理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z6) :295.
[3]赖登攀, 陈国琴.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一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0, 28 (4) :306.
[4]李丽景, 霍习敏.血液净化治疗小儿百草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2) :82-83.
[5]王小闯, 高欣, 古长维, 等.血液灌流联合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诱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 (8) :985-988.
[6]张雷, 李桃红.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33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8 (3) :295.
床旁血液净化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 (ICU) 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118例, 其中男66例, 女52例, 年龄34~73 (50.4±2.3) 岁。排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或肾功能严重衰竭等引发电解质明显紊乱患者。根据患者血液的p H值分为3组, 其中p H<7.35为甲组, 共26例;7.35≤p H≤7.45为乙组, 共54例;p H>7.45为丙组, 共38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118例患者入院1h内常规采集静脉血液标本4ml, 同时利用BD Preset动脉采血器采集患者动脉血液标本。利用床旁血气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展开测定, 所用床旁血气分析仪为Abbott i ̄STAT System及Abbott i ̄STAT CG8+测试片匣, 生化分析仪是ROCHE MOD-ULLAR DDP模块化全自动生化仪和相应配套试剂、外质控品与定标液。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静脉血清钾均显著高于动脉全血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血细胞及电解质检测可对重症患者病情与体内环境予以直接反映[2], 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同时对治疗效果与疾病预后评价也有重要意义, 可为医师展开治疗方案的制定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因此, 采取对患者代谢产物、氧合状态与电解质等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 对重症患者的生命抢救有巨大意义。
注:与本组静脉血清钾比较, *:P<0.05
床旁血气分析仪是即时检测常用仪器, 可实现重症患者血气指标的快速检测。然而, 这一检测方法与全自动生化仪在血钾检测有一定差异。笔者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在不同p H值下, 患者动静脉血液钾离子浓度间差异不显著, 但静脉血清钾浓度显著高于动脉全血钾。这是因为动脉血液中的PCO2、p H与PO2相对较低, 特别是危重患者中更为明显。当患者p H值较低时, 患者体内细胞会有大量钾离子释出, 致使血钾升高。同时, 红细胞钾离子浓度比血清中高, 在对血清进行分离时, 血小板与红细胞会被部分破坏, 致使钾离子大量释放, 从而导致血清中钾离子浓度较高。同时, p H会对血钾浓度造成一定影响, 当p H较低时, 动静脉血钾中浓度较高, 但这一差异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 床旁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全血钾离子浓度无法取代全自动生化仪所测静脉血清中钾离子浓度, p H改变会对血钾浓度造成一定影响, 但两种方法各自所测钾离子浓度间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何秋蓉, 李萍.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与中心实验室血气分析仪的一致性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9, 24 (2)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