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对策论文

2024-08-12

净化对策论文(精选10篇)

净化对策论文 篇1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该病直接影响牛羊生产效益并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对该病进行防治和净化极为必要。

笔者查阅近3年本地区的布病净化报告, 2012年监测5144份, 阳性39份, 检出率0.76%;2013年监测10760份, 阳性109份, 检出率1.01%;2014年监测10834份, 阳性248份, 检出率2.29%。

报告显示布病阳性数不是梯次减少, 而是出现反弹现象。2013年起对非种用乳用牛羊开始免疫, 但2014年阳性率并未降低。现分析如下:

1防控效果不佳的原因

1.1牛羊流动性大, 从近3年监测结果看, 牛羊阳性主要集中在牛规模场与羊的散养户, 都属于流动性较大。经流行病学调查, 畜间布病均与外购和交易动物有密切关系。一些畜主不想出检疫费, 又怕麻烦不报检。对于报检的家畜, 乡镇动监所配备不到位, 只能进行临栏检疫, 根本查不出阳性布病。

1.2隐性病畜的存在, 监测时有阳性检出, 但却没有布病流行, 阳性病畜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加之监测大部分是抽检, 畜群中仍有隐性感染病畜未被发现和扑杀。

1.3在防疫上面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村防疫员待遇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有的不亲临现场, 有的甚至不去防疫, 有的怕布病活疫苗造成人感染而应付了事。

1.4病畜扑杀补助金与实际市场价格差额大, 也是造成净化工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成年牛羊的市场价格比补助金高甚至一倍, 也不能及时发放, 有的畜主听说采血化验就躲避, 也使净化工作很难做。

2布病净化对策

2.1大力宣传, 强化检疫, 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标语、印发传单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努力提高群众的自觉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2.2继续加大监测力度, 加大投入, 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培训, 对扑杀的动物根据市场价格, 提高补助金额, 使畜主能主动配合监测采血, 争取短时间内做到全面净化。

2.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加强易感动物的防治工作, 做好种用、乳用牛羊的净化和非种用、乳用牛羊的免疫。加强动物检疫和流通环节的监管, 做到消灭传染源, 阻断传播途径, 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净化对策论文 篇2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问题;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3-01

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F)、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动(静)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症病人,以及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水钠潴留、高钾血症、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现将在27例重症患者的治疗观察中所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汇总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7例CRR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6-89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和水肿症状,大多数患者伴有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重度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昏迷、低血钾、低血钠和黄疸等。均在重症ICU病房接受常规治疗。

2 护理问题

2.1 管路及滤器凝血 体外凝血是中断CRRT治疗的主要原因,常见原因有抗凝剂使用不足、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体外循环血液温度低、血流缓慢、机器报警血泵停转未及时处理、双腔导管位置不佳引起血流不畅等。易发生部位是滤器、动静脉壶、静脉导管。

2.2 水电解质紊乱 CRRT治疗的患者,常存在水钠潴留、代谢性酸碱中毒、心力衰竭等症状,在长时间的CRRT治疗过程中,脱水量过多或过少、输液量与脱水量存在严重不平衡、未及时根据抽血化验值对置换液和透析液进行调整等,均会引起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加重酸碱中毒,引起心血管功能衰竭,失衡综合征引起脑水肿。

2.3 静脉导管感染、脱落、栓塞 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具有插管迅速、简单、易固定、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常作为急诊或重症患者行CVVH时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但由于深静脉置管有破损创口,易造成皮肤感染及血栓、烦躁患者极易吴拔导管,引起导管脱落等。

2.4 体温变化、低血压 CRRT治疗使患者血液引出体外暴露于周围环境中,并且大量置换液进入体内,置换液实际温度较低,若环境温度不高,患者保暖不够可致体温过低引起寒颤。另外由于超滤量过大,使血容量减少,致血压下降等。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 护士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舒适需要。保持病室清洁、温暖,对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分压式气垫床、定时翻身及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同时由于患者病情重,各种抢救及监测仪器多,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对其做好有效沟通,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用温和的语言主动解释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情,既能防止患者烦躁情绪引起导管扭曲、拔脱,又能使患者处于较佳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顺利完成治疗。

3.2 加强临床观察及预见性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评估病人的意识状况,如患者出现发冷、寒战,应测体温,加强保暖,调高机器加温装置的设定温度;发热应给予降温;若出现低血压症状,应调整超滤率或停止脱水,必要时快速静脉补液、补充胶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CRRT各参数变化,机器报警时要明确原因,快速处理各种报警,注意观察机器动、静脉压和跨膜压的变化,血路管及滤器的颜色,如果血路管及滤器颜色发黑、发暗,或滤器压、跨膜压持续升高提示有凝血,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滤器,如果滤器在冲洗后仍然发黑、发暗,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比如追加抗凝剂。凝血严重者,立即回血,重新更换管路及滤器,充分肝素化后再开始治疗。定时检查电解质、血气、血凝,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置换液和透析液的离子浓度,防止出现低血钾、低血糖、低钙等电解质紊乱症状。

3.3 加强导管管理 双腔导管是CRRT患者重要的生命线,保持导管的畅通,对患者能够顺利进行治疗尤其重要。保持静脉插管处局部清洁、干燥,有污染应及时更换敷料;操作时动作要轻,对昏迷患者,加强包扎及固定,发现缝线断开应立即补缝,防止导管脱出。治疗结束后,动、静脉端各推注10ml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内残留血液,再用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加盐水至5ml,分别封入动静脉导管内,以防导管堵塞。

3.4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因此,行CRRT治疗时护士需高度谨慎,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检查置换液、透析液的质量,各种液体现配现用;导管敷料要透气、无菌,及时更换,导管的出口切勿打开,必要时必须在除去肝素帽后立即接上无菌注射器,或以新的肝素帽将导管封闭。每次治疗前,均需消毒导管口及延伸管,杜绝一切感染可能的发生。

4 小 结

CRRT作为一种新技术,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及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平衡,为急危重患者渡过危险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由于治疗持续时间长,加之患者大都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无菌观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进行处理,以保证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任兵,刘芸.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救治重症急性肾衰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8.

[2] 李智娟.危重病人行连续血液净化的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1180.

血液净化病人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142例为近2年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 其中男81例, 女61例, 年龄34~61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71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心理问题分析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 将有关的心理问题列好, 发放到患者手中, 对于存在的心理项打 (√) 。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包括透析前向患者介绍透析的方式、原理、作用、患者的感受、注意事项、配合方式。在透析过程中,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可询问患者的感受, 对透析质量进行调整。透析完后, 改之应该注意的事项。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主要方式建立在调查分析患者心理问题上, 针对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策。具体方法如下。

(1) 焦虑和抑郁。

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担心透析过程中发生意外和怕疼痛, 加上透析时间长, 透析费用高, 均可造成患者焦虑心理。护士先要分析导致焦虑的原因, 对于担心技术方面, 可告诉患者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担心费用的, 可宣传医院的优惠措施, 并为其争取, 同时告诉患者医院会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方案。然后对其进行安抚, 做好倾听者, 与后者进行感情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怀疑。

由于采用透析治疗的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 康复速度比较慢, 加之透析疗程长, 与患者渴望早日康复的心理形成尖锐的矛盾。久而久之, 患者未看到预期的效果, 便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2]。此时, 护士要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途径, 解释疗效慢的原因, 并告之良好的心理也是促进康复的良药, 同时可以例举采用同样治疗方法成功的案例, 告诉其坚持就是胜利。

(3) 失望。

失望心理的形成建立在多种不良心理和治疗效果之上, 当患者对治疗存在怀疑, 加之焦虑, 面对效果微小的治疗, 容易对治疗失望。特别对于病情可发展更恶劣的如肾功能不全致尿毒症的患者, 更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此刻, 护士要多给予支持和鼓励, 告诉患者疾病的可治性, 并多通过鼓励的故事和名言激励, 还可邀请同样接受治疗表现为比较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同时要指导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和激励, 通过家庭的温馨感化患者, 重新树立信心。

(4) 内疚。

患者由于患病, 家庭和社会角色已发生变化, 当他们无法工作, 无法照顾家庭, 身边的人都将百般迁就, 再加上沉重的医疗费用, 让他们无不愧疚, 将自己当做家庭的累赘[3]。护士要多指导家属与患者交流,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并从言谈举止中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斗争力, 通过不抛弃, 不放弃的家庭气氛让患者感受到家人与其并肩作战, 共同对抗病魔。同时护士要站在患者立场, 肯定其内心感受, 可以说“你的坚强是对家人的付出最好的回报”、“只有康复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报家人和社会”。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采用相应的工具对生活能力评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焦虑和抑郁进行评定, 并做好记录。

1.4 指标评定标准

生活能力评分:采用生活自理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共同评定。

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采用SCL-90标准进行评定。

焦虑和抑郁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55分为有抑郁现象。

1.5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t和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理特点

2组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怀疑、失望、内疚等, 具体分布见表1。

2.2 2组ADL、SCL-90、SA、SDS评分比较

干预组ADL、SCL-90、SA、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血压净化患者心理特点分析的意义

由于接受血液透析后患者身体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 如水肿, 萎缩、掉头发、皮肤苍白等外形改变, 同时其身体机体也会有一定的损伤, 如失衡综合征、低血压、甚者性功能衰退等, 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4], 加上每次透析的创伤和治疗的高额费用等诸多因素, 让患者的内心十分矛盾, 容易产生多种不良心理。一旦这些不良心理未及时排除, 便会影响其治疗效果和依从性, 甚者自暴自弃。因此, 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 能够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 掌握其心理动态, 适时查找引发的原因, 通过综合分析, 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从而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 坦然面对疾病,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每次的透析, 同时也是给家人一味安慰剂, 能够让其减少担心。

3.2 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效果明显

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 将不同的患者归类, 这样就能够初步掌握其心理变化和原因, 使干预措施更行之有效。在进行干预过程中, 不仅能够让患者更明确自己疾病的状况, 懂得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更能让患者与家人沟通更顺畅, 达到比较理解、鼓励和包容, 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达到以上效果后, 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已形成了良好的关系, 这样更有利于干预措施的实施, 更能体现干预的效果, 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的形象, 提高竞争力。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病人的心理特点, 探讨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42例近2年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71例, 分析其心理特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比较二者效果。结果 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怀疑、失望、内疚等, 通过进行心理干预后,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 (ADL) 、症状自评量表评分 (SCL-90) 、焦虑 (SAS) 和抑郁 (S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分析血液净化病人的心理特点,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

关键词:血液净化,心理特点,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狄华.血液透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230~231.

[2]陈婷新.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医学创新研究, 2006, 3 (2) :35.

[3]何英娥.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健康大视野, 2007, 6 (12) :107~108.

“情绪污染”净化法 篇4

最严重的“情绪污染”莫过于亲人之间,不是么,一肚子不高兴的丈夫,垂头丧气地步入家门,室内的气氛一定会陡然紧张。这种对情绪污染缺乏清醒戒备的心态,常常是依仗亲情关系而肆虐。

情绪污染可以是用“言”来露声露色,也可以是无“言”的一举手、一投足,人们能从“面语”、“神情”、“体态”上感知那一切。诚然,我们得首先承认情绪变幻无常,有时连原因都说不出来。假如有什么事情使你生气,使你心烦,你不能说不烦就不烦,当然应该烦,甚至可以难过一段时间,不过,不应该不找到甩掉心烦的办法就懵然排放出来,甚至把家人当出气筒。要知道,对你来说,家庭意味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安全感,对他负责,就是尊重你自己。

情绪污染意味着和谐气氛受到了威胁。家庭应当充满无言的挚爱。有了这种感情,便一心为对方,在言之朱出、行之未举之前进行“影响过滤”,谨防污染气氛,败兴大家,伤害他人心灵。这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两位已作父亲的因事口角起来,吵得很凶。当其中的一位看到自己的小孩从家门跑出来时,他那理足气盛之势顿时消逝了大半。接着他悄悄地拉着小孩的手,又逗又笑地,就像段有发生刚才的事一样,泰然地回家了。虽说争吵并非好事,但这位父亲对“情绪污染”保持着清醒的戒备心理,是可取的。可是另一位父亲却不怕自己狰狞凶恶的样子毒害他那在旁边看的孩子,尽管人家已经走了,他还在那儿恶劣表演,并且迁怒于孩子,粗暴地把孩子拎进了家门。须知,孩子对无关人形像的丑与美及语言如何,过后就忘了,而对自己心目中占有重要分量的亲人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作大人的切莫把你与家庭联系在一起的爱、体贴和耐心以不良的方式在他们面前打开。总之,我们应当尽量“净化”恶劣情绪,其方法如下。

把坏情绪撵出去 在自己被心烦折磨得无计可施时,不妨找点活干或运动一下身体,它可以帮助你把坏的心情整个击垮。“让自己忙着”之所以能够把坏心情赶走,就因为无论是谁,有多么聪明,他自己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情。同时,在各种改变不良心绪的自助技术中,以耗氧运动最能消除不良心绪的困扰。

让精神找到寄托 这完全是属于你私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你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灵恳谈的一处密室,是你给自己安排的一片不受干扰的小天地。在这里,一本书,一支笔,一曲音乐,一杯香茶,一束鲜花,一息静思…… 这些一有时间就想做的事,都可以由于你的心灵得到寄托而获得情绪的净化。

想法要积极 当人的想法消极或歪曲时,他们常常是情绪污染的来源,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承认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一切都不会像想像那样完美、如意和顺利。这样,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完美,你才有勇气面对现实,你才少发些情绪多几分恬适,在豁达心态中坦然地走你人生的路。

慎始敬终 冲动,这情感上的不速之客,一旦闯入,便会踩踏你的心田。但是,只要你抑制一下超前激奋,注意在情绪上减肥,就可情急不乱,慎始敬终,在心理换位的思量中找到自己可据的位置;正如会议有各种主张,取决之际,唯一依从的则是其中最理性的声音。

净化对策论文 篇5

1 危险因素分析

1.1 机械性损伤因素

锐利器械损伤是血透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主要指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的针刺伤,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而传播[3]。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每天要给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和注射药物,留取标本、利器回收等操作,发生针刺伤的几率很高。手在刺破的情况下,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和设备而被传播疾病,最常见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很高,一次即可感染[4]。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占80%,可见针刺伤已经成为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1.2 化学因素

透析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冰醋酸、次氯酸钠和各种透析机清洗液,消毒液,过氧乙酸可以通过呼吸道黏膜的接触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戊二醛等均对人体皮肤、眼睛、呼吸道黏膜有刺激。

1.3 生物因素

我国HIV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也是HBV和HCV肝炎高发区之一[5,6]。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一旦被患有乙肝或丙肝的病人使用过的穿刺针将手刺破,则感染乙肝丙肝的几率很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每天进行血管穿刺、体外循环、回路的冲洗,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存在可能被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病毒、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大多透析室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即使皮肤完整性受损仍要坚持工作,这样也大大增加了经皮肤感染病毒的几率。不停的接触来自各种原因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和物品表面,很容易通过血液交叉感染,使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成为易受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1.4 物理因素

血液净化中心的噪音主要来自水处理、透析机、空调、患者的呻吟,长期在噪音的环境中工作,易使人疲劳、烦躁、头痛和听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不对称的工作姿势也会造成骨骼的损伤,如在给患者穿刺过程中需要弯腰,遇到穿刺不顺利的情况,往往一个姿势保持较长时间;透析结束拔除动静脉内瘘针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也需弯腰操作。在整个患者透析过程中,护士需要随时观察机器运转情况,患者的透析反应,应对机器的报警,处理各种各样问题,长时间站立使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1.5 心理压力

维持性透析患者终身须依赖血透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患者每次治疗在4.5-5小时之间,血液体外循环随时有可能出现问题,随时要分析判断机器报警及各种检测系统是否正常,患者不适的原因及故障排除,思想必须高度集中,这样思想长期处在紧张之中,使人体的生物钟受到干扰,发生职业应激。这些职业应激的影响不低于物理化学因素,可导致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另血液净化中心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血液净化护士既要监测患者又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观察机器的各项指标,经常加班加点,长时间精神压力大,工作的超负荷,极易造成身心疲惫,产生烦躁、焦虑、抑郁情绪。

2 防护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目前,对医护人员进行的教育已被大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7]。血液净化室的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明确只有有效的保护自己才能更有效的保护病人,绝大多数护士职业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或降低其损伤结果。医护人员进入血液净化中心要更衣,穿工作服,换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护士在进行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发现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当预料到血液可能飞溅到操作者的眼、鼻时,则应戴护目镜,口罩被血液污染时,立即更换,接触患者前后要严格洗手,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后及处理患者用物后必须彻底洗手,使用有抑菌效果的洗手液,按标准分步洗手,每完成一个血透操作,用快速消液消毒手。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强化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工作操作常规、临床技能、感染知识等培训,在临床工作中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落实,并转变护士不怕脏、不怕累的传统观念。

2.2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注意日常操作安全

护士必须戴手套和使用持物钳夹取污染针头、穿刺针和其他尖锐物品,并放于专用的锐器盒内按规定处理。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说明戴手套非常重要。如发生针头刺伤皮肤,应尽可能挤出血液,彻底用碘伏消毒。

2.3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锐器伤已经成为感染HBV、HCV、HIV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每天进行穿刺性操作,经常接触针头和玻璃碎片等致伤因子。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治疗中禁止徒手携带裸露的针头等锐器,禁止手对手直接传递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等锐器要立即放入锐器盒,避免二次处理。锐器盒外要有醒目警告标志;严格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规定处理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疗废弃物。如有损伤,应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患者为乙肝或丙肝,被刺伤人员应于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型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个月后再检查。并要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汇报,给予相应的处理和登记并做跟踪调查,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使护理人员在发生职业损伤后得到及时补救治疗和检查跟踪,有效地维护职业安全。

2.4 化学消毒剂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化学消毒的性能、不良反应、使用方法、配制时间、实施规范管理,使用和配制时戴口罩、手套、防护镜,防止消毒液溅出。定期开窗换气,加强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减少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的刺激。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需戴口罩、袖套、手套。接装管路及穿刺均应做到一人一副手套。如工作服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先用1 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如化学试剂或消毒液不慎污染皮肤或溅到眼中,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

2.5 防止血液传播

上机、下机、冲洗回路操作过程中戴好手套、帽子、口罩,穿好防护服,防止血液溅到皮肤上,拔针时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穿刺不成功时,递针重新穿刺,戴好针帽传递,手持针头,锐利面不要对着他人,以免刺伤。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配备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配备锐器物收集器被认为最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可降低50%的针刺伤发生率,每年定期对护士查体并建立健康档案。患者第1次透析前常规查肝功能、肝炎病原学,及时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蔓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卫生宣教工作,要求其严格执行透析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地减少交叉感染的因素。

2.6 环境管理

血透室布局合理血透室按功能严格划分为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工作人员和患者均需更衣换鞋后才能进入透析室。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限制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定时空气消毒透析室每日夜间使用臭氧消毒机定时开机4小时进行空气消毒,注意空气湿化,提高消毒效果。加强通风每日全部患者离开后,将透析室门窗打开,自然通风30分钟。对于噪音防范,及时关闭隔音的门窗,及时维护机器;对患者的呻吟,对症处理,减少病痛的折磨,做好心理护理,能安静地接受治疗。

2.7 提高心理素质

进入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必须经过血液净化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加强专科技能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技能和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熟悉透析器报警信息,并能及时排除。工作中,采取新老搭配,在保证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加班、拖班,保证护士的休息,减少生理疲劳。平常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户外锻炼,多做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制各种损伤的能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休息,提高护士待遇,缓解精神压力,加强文化修养,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心胸开阔,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服务观。营造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将心理压力降到最低。

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总结血液透析管理的经验,降低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2]王会.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530.

[3]叶志军,张小娟,吴峰,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816-817.

[4]倪传英,袁晓华,张敏,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医卫生,2004,20(18):1911.

[5]唐跃华.供应室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当代护士,2006,8:112-113

[6]张光慧,赵庆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8):1977-1979.

净化对策论文 篇6

1 临床资料

1.1 护理人员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4人,年龄32岁±2岁;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4人,护士4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9人,中专2人。

1.2 设备及工作量

血液透析床位25张,拥有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19台,日本东丽血液透析机2台,瑞典金宝血液透析机4台,血滤机4台,德国费森尤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1台,瑞典金宝CRRT机1台;每周开放透析工作日6 d,每天2班,每月透析合计1 300例次左右。

1.3 病人资料

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135例,男94例,女55例;年龄57岁±10岁;透析时间1个月~156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高血压肾损害22例,糖尿病肾病22例,多囊肾15例,梗阻性肾病16例,其他病因6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0例,初中82例,小学36例,文盲1例;每周保证有10 h~12 h的透析治疗时间。

2 风险隐患原因分析

2.1 护理人员方面

2.1.1 护理人员的风险隐患意识不足

在规律透析过程中护士容易忽略风险隐患,不太注重细节问题,但血液净化是血液的体外循环,技术复杂,稍不注意细节就可导致严重意外发生。另外,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服务意识欠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是诱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2.1.2 临床经验不足

我科血液净化中心发展迅速,血液透析病人增多,新业务、新技术的大量开展,对血液透析护士需求增加,护士虽然都经过3个月~6个月的专科培训后上岗,但临床经验仍不足,在遇到紧急问题时可出现处理不当的现象。如新护士在行正常透析操作时有条不紊,但一遇到透析器凝血、破裂或下机按压部位不正确导致血肿等意外情况时常惊慌失措,不知如何迅速解决问题,需寻求护士长或老护士协助,这不但延缓意外事件的处理时间,而且易造成病人的不满。

2.1.3 知情告知不足

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是高度紧张和繁忙的,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按时完成工作,而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未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使病人和家属不能正确理解与理性对待各种诊疗意外。例如:病人因透析后失衡,感觉症状较透析前加重而投诉护士透析技术差;病人因进水量未很好控制,在家突发心力衰竭,家属投诉医院未告知控水的重要性,导致病人控水不良。

2.2 科室管理方面

2.2.1 管理监督不够严格

血液净化中心专科性较强,是医疗、护理、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但在质量控制时又因其特殊性常易被各职能部门忽略,造成监督不力。

2.2.2 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血液净化中心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研究显示,60%的血液净化中心未做到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专用血液透析机[3],透析机运行故障;水处理故障和突然的停电、停水都将造成血液透析机无法正常工作。有报道,10%的血液净化中心设立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3],当出现故障时必须与医院相关部门联系,不能立即解决问题;设备紧张,无备用透析机等。

2.3 病人方面

2.3.1 信任危机的风险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社会舆论及医疗卫生行业中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使他们在看病、治疗中对医护人员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护理人员。例如:病人病情需要每周透析2次,病人或家属则认为是医护人员想多挣钱。个别人甚至故意制造纠纷,想索取巨额赔偿金。

2.3.2 防病意识淡薄,知识缺乏

我院面对的血液透析病人多为农民,病人及家属大多文化层次低下,不仅缺乏相关医学知识,而且对防病意识相当淡薄,在治疗中常出现不合作态度或行为,其不健康生活方式日久可导致营养不良、血管通路堵塞、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频繁发作。

3 干预对策

3.1 护理人员方面的干预对策

3.1.1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制订的制度和职责等。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定期考核,把护理安全和有关法律法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双方责、权、利,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认真对待和处理透析过程的每个环节,保证护理质量。

3.1.2 加强业务培训

制订科室业务学习计划,尤其是对工作3年以下的新护士每月进行理论、操作的培训考核,以及意外应急事件的模拟训练,使护士平时训练有素;每月召开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定期选送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鼓励大家参加在职教育,参与科研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护士长对科内人员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合理排班、做到新老结合,既发挥优秀护士的作用,又促进科内人员共同进步。

3.1.3 做好各种知情告知、签字工作

首次透析时告知血液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内瘘血管的保护、颈静脉插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血液透析的费用,消毒隔离制度等,并签名;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或病人在住院期间或者在家期间没有控制好血压或水分、突发心力衰竭或脑出血等,应将病情的严重性告知病人及家属并签名;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如深静脉置管前、内瘘手术前都做好告知工作,并由病人和家属共同签字。

3.2 科室管理方面的干预对策

3.2.1 完善透析室各项规章制度

对照自治区血液净化中心质量控制标准,我们积极完善透析室各项制度。肝炎阳性病人每次使用透析机后消毒,其余透析机每日消毒,透析病人每3个月~6个月检测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发现阳性病人分机分区隔离;透析用水每月作细菌、内毒素检测;建立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专人管理,定期消毒水处理管道,做好透析用水的电导度、硬度等检测;完善血液透析室查对制度,操作者做好上机前、中、后查对工作,上机后二人再次查对,查对内容包括各项透析技术参数、机器运行情况、内瘘情况、抗凝剂的用量与方法等。

3.2.2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护士长的有力监控在风险防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护士长要加强对重点对象(新护士、工作较马虎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的护士)、重点病人(新病人、危重病人、特殊治疗的病人)、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重点环节(病人管道管理、药品管理、特殊治疗的病人)的质量控制[4],更重要的是通过查房听取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有效沟通和积极改进,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形成护理部、大内科、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与消除护理隐患。

3.2.3 制订应急预案

制订停电、停水应急预案,与医院协调,有专门的发电设备以备紧急状态下提供电源;制订机器养护制度,平时加强机器的保养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科学安排病人透析时间,每班保留1台备用机器,作为应急备用;每天安排二线班,遇意外情况时应急加班。

3.3 病人方面的干预对策

①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每周来院2次或3次,护士与其频繁接触,我们利用这种关系与病人加强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消除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心理;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病情等信息,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定期召开透析病人的工休座谈会,收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进一步融洽医患关系,消除信任危机。②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对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组织宣教血液透析病人饮食、用药知识,内瘘的保护和透析期间水分的控制的重要性,介绍出现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法等,编写透析病人的透析指南并发放《肾友杂志》,病友介绍经验等方式,使病人和家属共同提高防病意识,掌握防病知识,促进遵医行为,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4 效果

通过对我科风险隐患的分析,制订并实施风险干预措施3年多,我科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风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杜绝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上升,2005年满意率为93%,2006年为96%,2007年为98%,2008年为99%,无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发生,未发生护理差错,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未发生因停水、停电等紧急情况而导致透析工作不能进行等意外情况。

5 体会

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5]。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6]。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7]。近年来我科通过对风险隐患的分析及多方面的干预对策,强化了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既提升了病人的透析质量,降低透析风险,又减少了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说明做好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念嫦,罗春晓,王云辉.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2008(1):33-34.

[2]吴洁,牟利宁,孙华.护理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8.

[3]许璧瑜,成守珍,王饶萍,等.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9(7):59-60.

[4]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6-58.

[5]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4,6(4):17-19.

[6]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事件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净化对策论文 篇7

关键词: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质量管理

血液成分制备净化室是血站利用空调净化系统过滤空气, 控制开放式成分制备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使室内的空气具有一定的洁净度, 有效的稳定和控制血液成分制备环境, 确保开放式成分制备的基础设施能使输血和血液质量安全。

1 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管理不严格对于人员的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 人员的出入没有按照相应的流程操作, 对于净化室的环境意识认识还不够, 岗位职责不明确, 缺乏相应的制度。 (2) 不注重对物料的管理, 物料的管理不按照规定的要求存放, 首先是在进净化室时, 不按照要求对物料进行消毒和清洁。不按照它额使用功能和类别进行区别存放。 (3) 设备的管理不到位, 对于设备的管理不规范, 对于设备的表示和应该存放的区域没有相关的规定, 工作人员也没有把他们按照功能、新旧、标识进行管理。 (4) 没有环境意识, 对于净化室的温度和洁净度, 都没有定期和及时的清理, 这样就会影响血液的质量, 容易造成血液污染。 (5) 血液管理不健全, 对于血液的血袋有无破损和在保存时是否进行消毒的意识不够, 造成许多的血液受到不必要的感染。

2 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1) 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 合理分配岗位职责。在净化是运行前, 要根据相关的要求和人员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严格监控和执行。在分配岗位职责上, 把每项工作分配到具体的个人, 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出严格的要求, 确保质量目标能够完成。 (2) 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为了保持净化室的空气洁净度和环境卫生, 应尽量减少进入人员的数量, 以避免污染物的带入。所有进入的人员必须在进入之前按照规定着净化衣服、帽子和鞋, 并对人身进行净化。在设有风淋室时, 要按照规定进入风淋室再入净化室。进入净化室后, 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动作要轻, 禁止打闹、跑跳, 尽量不做不必要的动作和容易产生尘埃的动作。为了保持空气质量, 不要在作业区上游放置物品, 并禁止在净化室内饮食、吸烟, 做与血液成分制备无关的事情。 (3) 注重对人员素质的提高。血站应对净化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主要培训他们对文件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 让他们掌握净化室检测技术、室内设备和相关设施、确保血液质量的相关洁净技术措施、净化室内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技术措施和构造, 使他们能够善于维护和管理净化室及相关设施。

3 注重对物料的管理

(1) 物料的进入净化室之前, 必须要通过传递窗进入, 不能同时打开传递窗的双扉。一次性用品、试剂、血袋、标签、药品等物料进入净化室前, 应先在把物料的外包装在清洁的环境中除掉, 消毒和清洁之后再送入双扉传递窗。物料进入后, 要及时关闭传递窗双扉, 并对其认真消毒。 (2) 物料的贮存。各种仪器设备和物料存放的位置要固定, 把常用的摆在方便取的位置, 按照物料的规格、品种、批号分别存放, 并做好标识, 减少因人员走动引起空气层流扰动。工作人员对于物料的摆放应根据制备血液的种类和制备方法, 把所需要的物料准备齐全之后, 绘制物料放置示意图, 使物料存放的位置固定。 (3) 物料使用规则。为了防止物料受到污染, 工作之前应先认真检查器械、设备和容器是否干净。在使用前, 对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确定质量符合要求后使用, 对不符合标准的物料要做好标记并隔离以防止误用。

4 设备管理到位

(1) 确认设备, 确认维修后的设备、新购置的设备和有重大变化的设备后才能使用, 确认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能不能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安装, 能否在预定的范围内运作。当设备移动后或维修后和对血液的质量有影响时, 必须及时校准。定期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强制检定的计量起检测, 由生产厂家和质管科对其他的设备定期检测、校准。 (2) 维护设备, 在净化室内, 难免会有尘埃造成的污染, 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对净化室内的过程设备加强管理, 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污染程度和提高血液产品的质量。工作人员应仔细发现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产生尘埃的情况, 做好记录, 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法和管理措施。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还包括对通信、安全报警装置、水电、消防系统, 按照规定测试。 (3) 设备的标识, 每个设备都配置相应的标识, 包括设备的名称、编号、型号、管理人和所属部门, 还应对设备的使用状态作出标识, 包括是否使用正常、使用部门、维修、报废等。 (4) 净化室内空气洁净程度的主要保障是净化空调层流系统设备。各类空气过滤器、层流罩、空气吹淋室、传递窗、洁净工作台和空调装置等都会影响多空气的洁净度, 要对它们定期检查、正常维护、测试论证。当净化室内的空气洁净度下降时, 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并专人负责保存更换记录。

5 做好环境的管理

(1) 控制好空气的湿度和温度, 保证血液成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是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工作中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要经常观察, 室内的温度要保证在20~24℃, 空气的湿度控制在50%~60%, 一旦发现问题, 要及时适当的调节。 (2) 控制好人流和物流, 人流和物流是影响净化室内空气洁净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 在相应的区域内划分缓冲区、更衣区、风淋区和层流无菌区, 对于着装要有严格的要求, 使净化室保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 以保证空气内的洁净度。 (3) 加强消毒和清洁管理, 对成分制备净化室的清洁工作要采用湿式清扫, 应每周彻底清洁一次, 对墙壁、地板和天花板都要打扫干净, 特别是进、回风口的清洁一定要拆洗, 定期检查更新。每日工作前后用湿式的消毒剂打扫, 除了门窗、操作台、操作架、仪器设备等的灰尘和血迹, 还要在清洁后开启紫外线消毒灯照射消毒。

6 完善血液管理

(1) 血液的目视检查, 每袋血液制备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经过目视检查, 看是否血袋的损坏、渗漏和缺陷的迹象, 还有异常的血液和疑似细菌污染的血液, 对于这些问题要及时的标识和隔离, 并作出进一步的处理。目视检查可以及时的发现不合格的血液, 对于血液的检查工作和重要, 在目视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工作, 包括原袋与转移袋标签的是否完整、一致, 血液外观的颜色是否正常, 血液分离过程血袋有无微渗漏的发生、热合封口的严密性等项内容。 (2) 血液的冷链控制和交接, 在血液成分制备输入、输出的过程中, 血液的交接和核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从外面采集到的血液运输到血站后, 要对血液的温度进行检测和记录, 从而了解冷链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 血液成分制备对血液的来源、信息、计划要记录清楚, 实现核查记录制度, 使每一袋血及其子袋产品都得到详细的记录, 避免实物和信息出现遗漏。 (3) 血液的贮存和隔离, 制定血液储存的制度, 按照保存条件的要求采集批次, 把不同血液制品进行分类贮存, 做好相应合格血液和不合格血液的记录, 每日定期检测储血箱的温度, 并做好记录。还应在贮存血液的同时, 考虑到应对停电的措施。对于储存血液的区域要做出明显的空间隔离状态标识, 并设置待查、合格、报废血液的储存区域。

7 加强监控

(1) 监控次数, 科内负责质量巡查的人员, 应根据每日的质量检测督查表内容进行核实, 查看相应的记录, 由质量监察组每月不定期的抽检几次, 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 检测出不良质量时, 应立即进行分析, 尽早找出原因并更正, 跟踪预防措施的效果, 进行记录和验证, 防止影响下一步的工作。 (2) 监控方法, 质量控制巡查应分析常出现问题的原因, 通过试验找到解决的方法, 并把改进措施落实到实处。对监控的记录实行岗位责任制, 严格控制操作规程、做好质量三自检和内部质量审查工作, 从小组成员到科室领导, 每个人都要贯彻落实好自己的工作, 记录好每次监察的结果, 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不断改进, 从定期和不定期的监察过程中,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修改和评审, 在、实践、经验和总结中, 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得到落实, 保证血液的安全。

8 结语

通过对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的质量管理对策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管理的对策, 对我们自身的工作不断优化, 完善血站成分制备净化室的工作, 从而确保血液安全, 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治疗, 为我国的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丹, 张来玉.血液成分制备净化室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 17 (4) :269.

[2]李军.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2) :237-345.

[3]邱新璐.血液成分制备全程质量控制与分析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11) :187-189.

[4]徐爱华, 成分血制备过程常见故障的排除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 2010, 29 (21) :136-137.

[5]Garrott P, Davis J.Focus:the government and you.Introduction[J].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2009 (2) :139-142.

[6]Garrott P.ASCLS continues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address laboratory re-imbursement and workforce issues[J].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2008 (2) :398-400.

[7]邓晓荣.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存在问题及防控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 (4) :234-235.

[8]张静涵, 闫晓鹏, 力运琴.血站成分制备百级净化室无菌操作技术初探[J].2011 (9) :273.

[9]胡兰, 曾白兰.血液净化室护士防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药前沿, 2012 (17) :239-200.

净化对策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未实施安全管理之前就诊的4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安全管理之后就诊的4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7例, 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 (48.2±5.2) 岁;其中17例患有急性胰腺炎, 1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9例患有爆发性中毒性心肌炎, 7例感染性休克;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 (48.5±5.3) 岁;其中16例患有急性胰腺炎, 13例患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8例患有爆发性中毒性心肌炎, 8例感染性休克;本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2) 观察组分析总结血液净化中心历年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记录, 从中总结归纳护理安全管理因素, 并据此建立标准操作流程以及工作流程, 将护理工作细化到个人, 并依照规范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管理。进行相关操作的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 同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提高自身应激能力, 严格依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各项操作, 确保无菌操作, 避免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 提高护理责任心, 以此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确保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血液透析形成正确认识, 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并以亲切的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 从而促使患者极配合相关诊疗, 减少护理危险因素。除上述几点之外, 血液净化中心也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卫生的就诊环境, 并严格检查血液透析仪器, 确保其正常运行, 以此提高护理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差错率。 (2)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将以本院自制满意评价表统计满意度, 表中共分为三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差错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工作差错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血液净化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患有肾功能衰竭或多器管衰竭、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抢救。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多数存在免疫能力低下、合并症较多且易发感染等不良情况, 另外血液透析技术相对较为复杂, 其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均较高, 故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管理问题十分重要[2]。

从本次研究中总结得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因素主要与以下几项有较大关系: (1) 科室管理方面:标准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医务人员职责不清、感染检测不到位、监督不力、执行力差。 (2) 医护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医务人员未严格遵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职业素养差、感控防范意识差、知识欠缺、手卫生依从性差、未无菌操作、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等。针对上述危险因素, 本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较为明显看出实施安全管理的观察组, 其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工作的错误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从本次研究中作者总结得到以下改进对策: (1) 健全规章制度, 提高执行力: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和工作流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相关诊疗规范、设备运行记录及检测维修制度; (2) 科室要成立质量安全控制小组:全面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定期治疗评价、定期质量考核、负责组织全科培训、指定感控医生和感控护士并明确职责。加强医护人员感控意识及培训规范; (3) 透析机管理:每台透析机建立档案并每日进行维护、保留维修记录单、每日机器内部和外部进行消毒, 确保安全; (4) 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分类, 并按要求做好交接、禁止二次处理使用后的穿刺针、正确记录废弃透析器登记本、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本次研究结果与蔡小球等[3]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 依据分析查找血液净化中心所存在的护理安全管理因素, 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安全对策,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出错几率并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影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以及相关的处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血液净化中心未实施安全管理之前就诊的4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 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安全管理之后就诊的4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工作差错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依据分析查找血液净化中心所存在的护理安全管理因素, 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安全对策,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出错几率并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苏春晓.浅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中外妇儿健康, 2012, 19 (8) :429-431.

[2]柳莉莉.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4) :266-267.

体验情感 净化灵魂 篇9

一、美美的文,浓浓的情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文和情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情采》)“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物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则见其心。”(《文心雕龙·知音》)从刘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文章都是作家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而成的产物,是作家心的自然流露、情的自然宣泄。选进语文课本中的篇目,尽管专家们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文中渗透了浓浓的情,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读者受到情感的熏陶。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仅凭常见的几种体裁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记叙文中,作家对记人文章中的人,对叙事文章中涉及到的人和事,对写景文章中的景和物,无不充满褒贬,无不充满爱憎。议论文中鲜明的观点、用词的毫不含糊、界限分明,无不显示了作者的强烈的正义感,对光明、美好的执着追求,对丑恶、阴暗的无情鞭打。说明文中用词的恰到好处、数字的精确选用、形象化的描绘,无不显示出作者对科学知识的深钻细研,无不体现了作者治学的勤奋严谨。其余的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没有一篇不渗透作者的浓浓情感。有的是作者直接表露出来,有的是作者笔下的字里行间或通过笔下的人物表现出来,真可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美情浓,其情跨越时空,牵涉古往今来,跨越神州海外,为我们师生体验情感提供了广阔的天空。

二、体验情感,角度多多

教师要想让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感就应该立足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师从文中体验出来的情感,不代表学生体验到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应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独自去体验文中浓浓的情。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

1.体会恰到好处的词语。汉语表义丰富,同一个意思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文章的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地选词来表义,显示了其特定的情感。如唐朝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诗人由初始的“推”而最后确定为“敲”,是经过了内心阵痛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时,要让学生感受文中词语的妙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划掉这两个词,然后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这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情感。这类词语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都有,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引导。

2.体会匠心独运的句。汉语的句子从用途来看,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不同的句式之间是可以变换的,但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有时,词语之间的顺序进行调换就可以成为另一表义重点的句式,其流露的作者的情感也会发生升华。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和谐匀称的段落排列、作者的生活经历、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角度去体验文章蕴含的情感。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中,判断人和事的是非曲直,领略山川景物的秀美,品味日月星辰的璀璨,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是非观、美丑感,陶冶学生自己的情操,净化学生自己的灵魂。

三、体验情感,形式种种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教师要想让学生体验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所选用的形式不必千篇一律。只有变换不同的形式,当学生寻求到与自己的口味相吻合的形式时,情感体验才会更投入,才会显得更真切,其体会出来的情感才会显得更深沉,从而与“缀文者”发生感情的共鸣。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自由想象、讨论这种形式。这种形式适合于那些性格开朗、思维敏捷、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他们在想象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在讨论中和其他同学的思想发生猛烈的碰撞。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就会变成两种思想。”我们还可以选用角色表演、学生双方辩论等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不同,形式不同,体验到的情感才真实、深沉。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美情浓,为我们师生提供了情感体验的文本,我们应该从多角度、选用多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事进行是非美丑的评判,对自然进行无尽探索,对知识进行执着的追求,形成学生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课程目标。

(责编 张翼翔)

净化对策论文 篇10

职业性损伤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险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1]。血液净化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 作为特殊岗位的护士, 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 决定了血液透析护士常暴露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中, 若不注意个人防范, 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因此, 关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可能存在的职业性损伤因素, 积极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十分重要。现就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损伤因素和防护对策探讨如下。

1 职业性损伤因素分析

1.1 生物性损伤因素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每天行动脉或静脉穿刺、输血、留取血液标本、连接导管与穿刺针、处理穿刺点渗血、透析结束处理污物时都有可能接触到血液, 增加感染机会。而被污染的锐器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主要的职业因素, 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有关报道显示, 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为2.0%, 比一般居民高4倍[2]。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 化学性损伤因素

血液透析室环境相对封闭, 患者密集度高, 空气流动性较差, 而护士工作中接触的化学消毒剂种类多、使用频率高, 如消毒用的甲醛、乙醇、冰醋酸、过氧乙酸、柠檬酸等都是挥发性、刺激性、腐蚀性的化学试剂, 且通常为超标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消毒剂使用过程中难免外漏或挥发于空气中, 如不及时通风换气, 对护理人员身体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

1.3 物理性损伤因素

(1) 血液透析室使用的透析机等电器设备多有触电、爆炸、烧伤的潜在危险因素。 (2) 血液透析室的环境相对封闭, 空气流动性差, 每天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紫外线产生臭氧时, 对眼部和肺部有较强的刺激。 (3) 透析机工作时各种情况的报警声、患者的呻吟声及反渗机、电视机、空调等工作声音, 这种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易使护士疲劳、烦躁、头痛、听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与此同时, 各种设备均存在着一定的辐射, 对护士的身心可造成严重的危害。 (4) 护士在工作中需搬运透析液桶、搬运重症患者到透析床上、长时间弯腰给患者穿刺等, 这些操作如用力不慎, 往往会造成护士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肌肉拉伤等损伤。

1.4 心理性损伤因素

血液净化治疗需实施体外循环, 为保证体外循环顺利进行, 要求护理人员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及反应能力, 重视透析过程中患者和透析装置的监护和管理, 密切观察透析中的异常情况, 如有发生护士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急诊透析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 有的患者血管穿刺困难, 护士紧张、压抑的心情长期得不到调整, 使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易身心疲劳, 导致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

2 防护对策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目前, 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已被大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3]。 (1) 将职业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预防和降低因不良工作习惯、不当操作造成的职业伤害。 (2) 护士进行操作时应佩戴口罩、帽子等;接触透析器、管道及为患者穿刺时戴手套和防护目镜;清洗被血液污染的透析器、管道时戴双层手套, 并加戴防护透明面罩、穿防水围裙, 以免血液及消毒剂浸入眼睛和污染衣服。每项操作后均应洗手, 洗手是阻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对降低医院感染率起重要作用[4]。 (3) 定期开展消毒隔离、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认清有关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及自身防护重要性。

2.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 加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患者的管理:对HBsAg阳性患者行单独隔离透析, 用物做好标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每半年复查, 以便更好地掌握患者的情况。 (2) 血液透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 (3) 透析消耗用品专人妥善处理, 必须将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透析用品分开处理和存放。

2.3 加强管理, 严格操作规程, 强化感染控制意识

(1) 不管是上机、撤机、抽血、给患者用药及接触患者的体液、排泄物时都应戴手套操作, 手套有破损立即更换。 (2) 内瘘穿刺针十分锋利, 故在操作时应格外小心, 若皮肤被针尖刺破, 应立即尽量挤出损伤处血液, 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10min, 然后用碘酒消毒, 并进行医疗处理。 (3) 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穿刺针、剪刀、手术刀片和其他尖锐物放入专用的锐器盒内按规定废弃。使用过的针头禁止重新复帽, 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感染几率。

2.4 加强心理防御能力

(1) 护士长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的方法, 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2) 保持心胸豁达, 多做换位思考, 理解透析患者的身体痛苦和长期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等各种负面影响。尊重并安慰患者, 建立真挚和谐的护患关系。 (3)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心理疏导, 鼓励和帮助护士在心理高压时寻找帮助, 在工作上给予肯定与支持, 尊重护士,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 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3 小 结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等职业性损伤因素。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从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强化专业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强化感染控制意识等方面全面、综合地完善防护措施, 使护士的职业性损伤得到较大程度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倪传英, 袁晓华, 张文敏.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18) :1910-1911.

[2]邹颜清.血液透析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 24 (6) :2.

[3]蔡奕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J].现代医院, 2008, 8 (8) :119-120

上一篇:寒地水稻综合栽培技术下一篇:安全性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