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技术

2024-10-01

血液净化技术(通用12篇)

血液净化技术 篇1

血液净化即血液透析, 通常被用作有效治疗肾衰竭的方法, 采用血液透析已经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因为透析膜对透析液中的物质不具有选择性, 所以透析液中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在扩散入人体之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并引发并发症[1]。基于以上原因, 透析用水的要求十分严格。1人次血液透析约使用200L含一定电解质的透析用水, 故医院血液净化机房需配有水处理系统, 以消除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及各种化学物质。

1 前处理系统

1) 加压系统。加压系统是水处理系统的动力来源, 通常情况下水源压力为0.1~0.2MPa, 属于压力较低的水源。在反渗透机开始运转后, 在多级高压泵的作用下通常会导致反渗透机发生水低压报警, 严重影响反渗透系统的工作。所以在前处理系统中增加水箱和增压泵来保证持续供给足够压力的水, 同时水箱还能够预先沉淀水中固有的大颗粒泥沙, 降低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提高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2]。

2) 砂滤系统。砂滤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水中的各种悬浮颗粒、藻类和泥沙等, 系统主要包括缸体和填料, 这里的填料为石英砂。在砂滤系统工作中, 透析用水会通过石英砂填料层, 以完成第一次过滤, 在此之后从缸底的防漏网罩通过后再经中心管流出缸体, 进入下一部处理系统。在使用过一定期限之后, 填料层会沉淀一定数量的泥沙、杂质及藻类悬浮物, 而这些沉淀物会严重影响砂滤系统的过滤效果, 这就需要定期对填料进行反向冲洗, 以保证砂滤系统的正常运转。在反向冲洗过程中, 水流方向是与过滤工作时相反的, 水由中心管流入缸底, 进而对石英砂填料完成冲洗, 最后废水由废水口排除, 通过反向冲洗, 将砂滤系统冲洗干净, 保证砂滤系统的最佳过滤状态。

3) 碳滤系统。碳滤系统与砂滤系统一样由缸体和填料组成, 区别则是填料的种类有所不同, 在碳滤系统中的填料为活性炭。碳滤系统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消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游离氯。游离氯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膜具有极大的损害作用, 有效的消除水中的游离氯能够对透析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延长透析膜的使用寿命[3]。与砂滤系统一样, 在使用一定期限后需要对碳滤系统进行反向冲洗, 从而释放活性炭所吸附的游离氯和有机物, 以保证碳滤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其反向冲洗工作的原理和方法与砂滤系统相同。

4) 软化系统。水软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水中的钙镁离子以降低水的硬度, 使水满足反渗透机所需要的硬度要求。水软化系统主要包括缸体、填料和盐缸三个部分, 其中填料为树脂。目前较常用的树脂填料为强酸性钠离子阳离子树脂, 通过发生钠离子和钙镁离子的交换反应以完成水的软化, 反应公式如下:

通过以上反应, 能够将水中大部分的钙镁离子消除, 从而达到降低水质硬度的要求。与碳滤系统和砂滤系统一样, 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树脂中的钙镁离子将达到饱和, 从而严重影响水软化系统的作用, 不能将通过的水进行软化, 这时需要对树脂进行反向反应达到再生的目的, 其方法就是使用定量的饱和盐水通过水软化系统, 使其发生逆反应, 置换出树脂中的钙镁离子, 这样就能够恢复树脂的软化水质作用。

2 反渗透主机和消毒装置

1) 反渗透主机。反渗透主机的作用与过滤装置有所不同, 它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盐和残留的有机物。反渗透主机包括两个部分, 精密过滤器和反渗透膜。经过前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在经过精密过滤器时进行最后一次处理, 进一步消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再通过反渗透膜组件, 在反渗透膜的一定压力作用下把水分离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淡水 (即反渗水) , 另一部分为浓缩水。全部的反渗水在汇集后以备透析使用。反渗透膜同样需要定期清洗其表面残留的沉积物并消毒, 同时也要清洗精密过滤器的过滤核心, 通过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延长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的使用寿命。由于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的造价较高, 所以在使用和清洗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一旦清洗后仍不能符合使用标准, 应及时更换反渗透膜和过滤核心。

2) 消毒装置。消毒装置包括热消毒循环系统和化学消毒循环系统。合理的加热温度能够保证热水循环并对供水管路和反渗膜进行有效消毒。同时实时显示监测温度, 根据临床要求设置合理消毒时间, 一般采用每星期1次热消毒每次2个小时。

3 水处理系统的保养原理及水质监控

1) 保养原理。水处理系统的砂虑、活性炭、树脂及反渗透膜应根据当地水质及厂家要求进行清洗、再生和更换。同时应做好保养记录。石英砂应根据水的用量每周反洗1~2次, 一般以1年为更换周期;活性炭的反洗周期同样为1~2次, 一般以1年为更换周期;树脂的再生周期一般为2天, 更换周期为1~2年;反渗透膜清洗周期为1周1次, 一般每2~3年更换1次;过滤核心清洗周期为1周1次, 一般更换周期为1年。

2) 水质监控。纯水的p H值应保证在5~7为正常范围, 同时细菌培养保证每月1次, 细菌数要求为<200cfu/ml, 采样位置为输出管路末端;游离氯及水硬度检测每周1次, 化学污染物每年测定1次, 标准参考为2008年美国AA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 细菌数要求<200cfu/ml, 内毒素<2Eμ/ml;采样部位同样为管路末端, 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

4 结语

系统效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细菌会污染反渗透膜及管道, 污染物超标会影响患者健康, 对系统本身的损坏也需要高昂的费用进行维护, 故需要了解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措施。质量管理包括了水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监测可以在水质发生变化前发现问题, 维护可以预防系统的变化及处理无法预测的事件。每个透析单位应该有水处理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持续监测与维护的标准及内容, 而且主要负责人必须清楚了解, 所有监测与维护内容必须记录备档以作为系统功效的记录, 并作为评估问题发生时的依据。水处理系统的质量及可靠性是关系产水指标能否达到透析用水标准的关键, 了解其工作流程、原理并做好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由于血液净化 (透析) 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 透析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重要。透析用水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透析效果及透析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而水处理系统的正常与稳定是保障透析用水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水处理系统的原理, 包括水处理系统的前处理系统和反渗主机, 以提高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保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透析用水,水处理系统,原理

参考文献

[1]余华良.水处理系统的结构, 原理及对血透用水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史家玲.浅析血液透析水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3]罗云, 叶昌盛, 潘业诚.浅谈血液透析用水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

血液净化技术 篇2

适应症

1、终末期肾病

透析指征:非糖尿病肾病eGFR<10ml/(min·1.73㎡);糖尿病肾病eGFR<15ml/(min·1.73㎡)。当有下列情况时,可酌情提前开始透析治疗: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等不能有效控制者,如容量过多包括急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贫血;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状况恶化,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

2、急性肾损伤。

3、药物或毒物中毒。

4、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其他:如严重高热、低体温等。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证,但下列情况应慎用:

1、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增高。

2、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

3、严重心肌病变并有难治性心力衰竭。

4、活动性出血。

5、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滤过

适应症

HF适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特别是伴以下情况者:

1、常规透析易发生低血压。

2、顽固性高血压。

3、常规透析不能控制的体液过多和心力衰竭。

4、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尿毒症神经病变。

6、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多脏器衰竭及病情危重患者 禁忌症

HF无绝对禁忌症,但出现如下情况时慎用:

1、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或低血压。

2、严重心肌病变导致的心力衰竭。

3、严重心律失常。

4、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透析室管理

一、血液透析室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

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二、血液透析室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环境安

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一)清洁区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

Ⅲ类环境的要求;

(二)清洁区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三)每次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罩,对透析间

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三、血液透析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检测制度,包括

环境卫生学检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四、血液透析室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

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五、医护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

况建立医护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护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六、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

七、血液透析室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监测制度。

(一)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采样

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细菌数

不能超过200cfu/ml;

(二)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

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

不能超过200cfu/ml;取标本

(三)透析液、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

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四)定期进行自行配制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

应当符合规定;

(五)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情况每年测定一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每周进行1

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八、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

新预充,隔日使用需要重新消毒。肝素盐水、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现用现配。

九、血液透析室建立规范合理的透析诊疗流程,制

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十、血液透析室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

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正常运行。

十一、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十二、血液透析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

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利益。

十三、血液透析室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

管理制度。透析病例包括首次病例、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十四、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

基于RFID的血液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血液管理;RFID;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4-5793-02

The Technology of Blood Management Based on RFID

ZHENG Ru-qiong1, ZOU Tao1,FU Rao2

(1.The Blood Center of Nanchong, Nanchong 637000,China;2.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Blood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bar code technology currently adopted gradually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y. RFID as a basi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data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he use of RFID technology in blood management, can be a very good solution to the blood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for the industry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network management.

Key words: blood management; RFI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1 概述

血液管理是血站管理的主要业务,也是血站和医院之间重要的互通业务。在血站管理的规章制度中,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以下环节:献血者报名——献血者体检——血样检测——血液采集——血液入库——血液库内管理——血液出库(主要去向为医院)——医院为患者输血(或其他血液制品)——输血后反应监测。在以上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操作,包括数据录入、数据读取、数据变更等等。在传统的血液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条形码技术保存信息,在初期的管理中减少了一定的人工工作量,但随着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完善化,条形码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要求。首先,条形码标签为只读标签,且信息存储量少,其信息存储方式为关联式存储而非直接式存储,还需要配套的信息载体和读取设备。其次,条形码为被动式读取标签,读取方式决定了条形码必须置于物品外层,这就会有标签受潮或磨损的隐患,造成其可读性较差。为了更好的对血液进行科学管理,引入物联网行业中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血液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2 RFID技术

2.1 RFID技术基本特点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现今一种主流的通信技术,在物联网行业大浪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传统的条形码被动式图形读取方式比较,RFID不需要数据目标和识别系统之间建立光学或者机械接触,而是通过特定的低频、高频、超高频或者微波等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信息数据,因此,RFID标签不受识别器视线限制,只要位于识别器范围内即可,因此可以嵌入数据目标内部。

标准的RFID部件由三部分组成,应答器作为数据传输部件,一般使用具有电子ID的标签,阅读器作为信息存储部件,可以读取和写入目标对象的信息数据,应用软件系统用于把数据进一步处理提供给识别应用系统使用。

2.2 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目前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物联网体系结构中,RFID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感知层的功能为对象识别和信息获取,传输层的功能为数据交流传递,应用层的功能为信息处理和人机交流。RFID就是感知层的重要元件之一,它就相当于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对对象获得信息感知和数据采集,可以说,RFID技术的物联网产业的基础技术之一。

3 RFID在血液管理中的应用

以物联网的概念对血液进行管理,是血站功能的一大提升,利用RFID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可以搭建一个安全、高效的血液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用血、科学用血。

3.1 血液管理中信息需求

在血液管理中,血液是信息的主要对象,在各个环节中,都关联到大量的数据收集、数据读取、数据更新操作,而血液又是十分重要珍贵的医疗资源,如果合理的在各个环节对数据进行操作,实现百分百的安全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1)献血登记信息。以往的献血信息登记往往采用人工填表进行,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全或者虚假,在用血时,也会为此耗费大量的精力核对。部分城市已经推出实名制献血,利用二代身份证的可读性,读取献血者信息。如果使用RFID技术,将献血信息写入电子标签,这样就可以确保血液原始信息完整性。

2)血液质量信息。血液质量包括初检质量和复查质量,初检质量是在血液收集时的简单检测,如血型等,对献血者当时的身体情况只能通过简单的问答和观察获得,在医疗体系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用户医疗卡作为掌握献血者身体情况的一手资料,当然,这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血液采集后,还需要进行复检,这时会产生更多的相关信息,如血小板数量等专业参数,这些都是血液合格的重要指标,使用RFID技术,可以轻松的实现新数据的继续写入,而不用再增加标签。

3)血液库内管理。血液复检入库后,就是库内管理,血液是常用医疗资源,使用时主要是医院申请,城市血站必须对站内血液的库存量、血型比例和需求动态有详细的掌握。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入库出库都需要人工扫描,这样血液管理的效率非常低,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的血液也不利于保持,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感知式扫描,安全高效,并且还可加装温度传感器,对每袋血液进行实时温度监控。

3.2 RFID信息实现

实际使用中,RFID读写器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天线、射频通信、处理器、接口和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

通过天线将经过射频通信模块调制后的指令信息发送给标签,同时也接收并解调来自标签的射频信号。信息数据的编码、指令的响应和信号数据的校验由处理器模块完成,标准接口模块用于处理器模块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根据电子标签规格,将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用户内存区划分为若干内存块,分别存放血液信息(采集时间、血型、编码等)、献血者信息、出入库信息和预留数据区(用血医院和患者信息),所有信息数据编码应符合ISBT 128规范。所有RIFD标签采用出厂时写入的全球唯一的UID编号,以实现标签唯一性。

4 结论

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其相关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各行业发展更加科学化,RFID技术就是在近年来大放异彩的物联网基础技术之一。在血液管理中,使用RFID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可以为血液科学高效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解决现有条形码技术的不足。但在RFID标签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统一规范和降低成本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斌. RFID技术及其在医疗行业中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

[2] 胡立功.血站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血液管理,2006(9).

[3] 游战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篇4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ying,CBP)技术的前身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 therapy,CRRT)技术,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已由刚开始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治疗多脏器衰竭(有或无急性肾衰)以及某些非肾脏疾病[1]。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通常称为CRRT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医疗急救设备之一;它和血液透析机一样,都是通过血泵驱动将患者血液引至体外,经过特殊滤器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这就要求CRRT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开机自检功能,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故障率低;通过多种治疗模式结合,提高血液净化效率。为使系统更加安全稳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广大从业人员对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关键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刻和理性的认识。

2 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技术

CRRT系统作为一种血液体外循环治疗的医疗急救设备,目前常需要对患者行中心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通过血泵的转动挤压血路管,驱动血液流入滤器(高通量合成半透膜、炭罐或树脂罐等)。通过弥散、对流的作用,连续24 h或接近24 h使血液中的有害溶质得到清除,并使患者体内水分、电解质等达到平衡。鉴于治疗的时间较长,而且是将患者大量的血液在体外进行净化,因此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统安全稳定技术包括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并确保治疗患者安全可靠等方面。

2.1 自检功能

CRRT系统一般由血液和液体驱动装置、超滤容量平衡装置、监测报警装置、加温装置等组成。血液和液体驱动装置包括血泵、超滤泵、置换液泵、透析液泵及肝素泵;超滤容量平衡装置是通过精确地容量平衡秤来实时监测置换液、透析液及超滤液的质量变化,通常采用1~4个电子秤进行容量控制,精确度<3%;监测报警装置包括动静脉压、跨膜压、膜前后压力的监测、漏血监测、液体容量监测、空气监测等;加温装置用来对置换液或透析液进行加热,使液体温度稳定在37℃。

系统开机后会自动对所有部件作一次全面自检,监测各装置的工作电压、电流曲线、传感器灵敏度、机械运动状况等。并具有工程师维修程序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各部件的运行参数。以使CRRT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使故障尽量在自检的过程中及早发现,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2 凝血监测技术

凝血监测技术实际上是通过监测血路管中各个压力测试点的压力值及变化量,测定血路管中是否存在凝血的一种压力监测技术。长时间、低剂量肝素或无抗凝血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都难免会发生凝血现象,造成血路管及中心静脉置管阻塞、动静脉压力增大等报警。因此,实时地对血路管进行凝血监测,可以有效地提示医护人员控制肝素的追加量。金宝Prisma系统具有凝血双监护系统,它们是采用滤器跨膜压TMP和滤器前后压力差ΔP来监测和对比滤器的凝血情况的。治疗开始时,系统会自动记录无凝血状况的基准值。随着治疗的进行,通过计算TMP/ΔP值并对比基准值,从而反映滤器凝血程度,并提示和建议医护人员更改相关参数。如TMP升高至350 mmHg(1 mmHg=133.322 Pa)时,系统发生报警,并建议降低置换液流量等[1,2]。

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血液需要与血滤所需的中心静脉双腔置管、血路管、滤器等发生接触。由于血液与这些器材之间存在生物相容性的差异,血液容易发生凝结,阻塞整个血路管,降低滤过率,甚至影响CBP的进行[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实施合理充分的肝素抗凝、提高血流量及保持置换液或透析液恒定温度之外[4],血滤器材的特殊结构式设计、滤器膜的生物相容性等是防止血路管及滤器凝血的重要手段。

2.2.1 血滤管路的结构设计

为了避免患者血液一次性在体外循环的容量过多、时间较长,某些厂商推出了内径较小、长度短的血路管,并摒弃了常规血液透析管路大静脉壶设计,选择了膜式压力壶的设计,大大减少了体外血液的循环量,并且避免了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如金宝一体式AN69膜高通量血滤器和管路就是如此。而传统的动静脉壶式设计,不适宜连续性治疗,并且增加了血液在管路中滞留的时间,使得体外发生凝血的机会提高。然而,一旦发生凝血,一体式血滤器材的设计将增加患者治疗的费用。

2.2.2 提高滤器膜的生物相容性

尽管如今血液净化滤器膜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滤器膜作为一种异体物质,到目前为止,仍然与人体血管内皮存在着差异,不可避免发生反应。但如果反应轻微,耐受能力强时,表明膜的生物相容性就好。理想的滤器膜应该与人体的血管内皮极其相似,并具有无毒、无抗原、无补体、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激活及炎性因子释放的特点,不会对人体凝血系统造成影响。有研究表明,通过提高膜的表面亲水性、调节表面微观不均匀性、表面伪饰、引入生物活性物质等,可以提高膜的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性及抗血栓性[5]。因此,随着血滤管路和滤器生物相容性的逐渐提高与完善,与人体血管内皮无限接近时,治疗都不会有抗凝的考虑了。

2.3 漏血监测技术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如果滤器发生破膜,那么血液会通过滤膜渗透到废液端,即发生漏血现象。这样不但会造成血液的流失,而且会使血液和置换液或透析液中的成分在破膜处自由的移动,这样是很危险的。因此,任何血液净化系统都是通过对比跨膜压的大小和漏血监测装置来防止破膜后发生漏血的,用以保证患者治疗时的安全。

2.3.1 跨膜压

跨膜压是指膜两端的压力差,可以反映是否存在破膜的潜在危险,一般在治疗过程中使跨膜压尽量<500 mmHg。预设一定的跨膜压报警范围,并实时地监测跨膜压的大小可以有效地防止破膜发生,这是系统为防止漏血设置的第一关保护。

2.3.2 漏血监测

漏血监测的核心是漏血传感器。不同的厂商漏血监测原理不同,但它们是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组成,利用测量废液管路里的透光强度来实现的。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废液上,如果废液里含有血液,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发射光照到光敏二极管上的数量。若数量超出了预定范围时,则发射漏血报警,同时发出声光报警,停止血泵[6]。

一般情况下,血液净化系统在设计漏血监测原理时,基于安全检测、准确度等方面考虑,漏血监测过程采取如下设计:首先,在开机自检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检测漏血传感器,防止系统发生漏血错误报警。若自检时发生漏血报警,则需要擦拭漏血传感器或校准;另外,治疗过程中,由于超滤液颜色的深浅不一,也可能造成漏血错误报警。某些厂家采用双波长漏血监测系统,如利用绿光侦测、红外线补偿的原理。如果超滤液中含有血液,绿光则被大量吸收,光敏二极管接收到绿光就减少,并与红外线减少量进行对比来分辨真假漏血;也有厂家采用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自动调校漏血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来适应不同颜色深浅超滤液的监测,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错误报警。最后,排除各种错误漏血报警的因素后,系统发出漏血报警,提示医护人员更换血滤器。

3 多功能治疗模式的关键技术

随着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最初为了解决急性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治疗某些非肾脏疾病,如中毒、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而为了实现治疗上述疾病的功能,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与血液透析机的关键区别在于多泵与容量平衡秤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CBP系统根据泵和平衡秤数量及滤器种类的不同,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缓慢连续性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2)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3)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D);(4)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5)连续性静脉静脉高流量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igh flux dialysis,CVVHFD);(6)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ontinuous plasmafiltration-adsorption,CPFA);(7)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X)等。

3.1 多泵技术

CBP系统为了实现多种治疗模式的功能,配置了2~5个液泵:1个血泵、1个超滤液泵、1个透析液泵、1个或2个置换液泵。这些泵都属于滚柱泵,由泵头、控制电路及机械传动装置组成。其原理是通过泵头的电机旋转带动与泵头中心轴连接的2个滚柱,在半圆形的泵槽内旋转滚动,依次循环挤压泵管,推动血液或其他液体向前流动。泵的速度决定了相应液体流动的速度。液泵的数量决定了系统是否具备进行上述治疗模式的功能。以前做CRRT治疗时,由于没有配备CRRT或CBP系统,至少需要独立安装2个或以上的血泵并串联在一起,才可以进行CRRT治疗。自从各不同厂商多泵的CBP系统推出市场并应用于临床后,做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更加方便、安全,从此摆脱了以往多台仪器联合在一起带来的诸多麻烦。

3.2 超滤容量平衡技术

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不仅需要清除体内毒素和水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维持患者机体水分、电解质、酸碱度等平衡。可见,超滤容量平衡技术在血液净化系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普通血液透析机是通过双通道电磁式流量测量单元或容量平衡腔原理进行精确测定超滤容量的,即透析器之后的废液流量减去新鲜透析液流量等于超滤量。而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是利用质量平衡秤原理来精确测量透析液、置换液和超滤液质量的变化,这种计量方式适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有大量液体置换的模式。CBP系统通常配置了1~4个电子秤,其中金宝PRISMA CBP系统具有三秤称质量平衡系统,一次测量范围在0~5 200 g,超滤平衡误差为±0.45%。治疗时,通常采用3 L袋盛装透析液、置换液或其他溶液,用5 L袋装超滤废液,并实时监测它们的质量变化。当透析液或置换液袋子快空时,提示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当超滤液快满时,也将自动提醒操作者及时排空袋子。近几年,也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每个秤称最大负重>10 L,甚至重达24 L。另外,每次治疗前,质量平衡秤需要执行精度校准程序,即采用三点校准法,利用2个标准质量的砝码,分别校准质量的零点、中间值和最大值,并且要求每个点的质量误差3%以内。

4 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逐渐完善、成熟,对于救治急性重症肾衰或非肾脏性疾病患者的手段和方法将更加规范、合理。将来,一旦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各种安全监测和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并采用与人体血管内皮无限接近、生物相容性好的血滤器材,CBP技术将会在整个医疗事业当中体现出更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设备工程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6-125.

[2]初继庆,梁莉,张静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的应用与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06,3(10):26-27.

[3]李静,苗露丹.抗凝技术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9(22):2390-2391.

[4]杨泽冰,陈尔真.血液净化疗法的护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83.

[5]侯长军,郑书家,霍丹群,等.血液透析器及其生物相容性的改进技术[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5):31-33.

血液净化中心医疗制度 篇5

1、各种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各班职责。

2、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3、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登记、复检制度,以及传染病交叉感染、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制度。

4、血液透析治疗技术规范、程序:血液透析诊疗常规、血液透析收治标准、透析治疗程序、血透中并发症的处理、血透充分性标准及其测定、技术操作规范。

5、透析质量管理制度。

6、透析设备维护制度。

7、透析及突发事件应急流程和管理预案

8、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执行相关的卫生许可制度。

9、病人管理制度:病人须知、知情同意书等。

10、血液透析记录和资料管理制度。

11、血液透析中心专业人员培训及考核制度。

12、血液透析中心专业人员资格:

(1)血液透析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技师,应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血液透析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结业证书后,方可上岗。

(2)专业医师: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并经专业培训,在血液透析岗位应相对固定。

(3)专业护士:持执业证书,并经专业培训,血液透析中心应当配备专业护士长(或组长)和护士。

(4)技术员:配专职技术员2名;技术员需要持有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及一定的医疗知识。

血液净化抢救防冻液中毒四例 篇6

1 病历材料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58岁,均为误服防冻液,(误服原因:误将装在饮料瓶中的防冻液做为饮用水饮用的2例;作为酒饮用的2例。)服毒量为100—300ml(致死量为≥80ml),服毒至就诊时间为8—26小时。患者入院时均有腹痛,恶心呕吐,尿量减少,血尿2例,昏迷1例,手足及全身抽搐2例,呼吸衰竭1例。心电图示窦速4例,Q—T间期延长2例;血生化CKMB升高2例;BUN、CRE升高3例;AST、ALT升高2例;高钾血症4例,2例血钾>7.0mmol/L,低血钙3例,AG升高并代酸4例,其中PH值<7.0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用生理盐水3000ml洗胃,然后经胃管注入白酒100ml。随后根据患者病情每6小时经胃管注入白酒(50°)100ml,鼻饲白酒后闭管2小时,然后经胃管注入20%甘露醇250ml导泻,持续2—3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呕吐、腹泻、皮温及出汗情况。本组4例患者其中2例行血浆置换治疗,2例行床旁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在清除患者体内含毒血浆的同时,也使体内部分有益物质被清除,输入大量外源性血浆,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同时短期内输入大量血浆易造成心脏负担1。故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等,及时对症处理;床旁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每天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用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该疗法模拟正常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确保营养支持,促进肾功能恢复及清除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CRRT可清除一些中分子物质(这些中分子物质对机体更有害),因而治疗效果更好2。给予维生素B1100mg和维生素B650mg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连用2—3天。前者可促进乙醇酸代谢为无毒α羟基—β—酮己二酸,后者可促进乙醇酸代谢为甘氨酸3。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血钙,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如低钙伴抽搐者静脉补钙、高钾者静脉注射高糖加胰岛素,积极防治急性肾衰、脑水肿、心衰、循环衰竭和肺水肿等。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中毒8小时就诊1例,接受治疗后未出现肾衰竭;中毒12小时就诊2例,酸中毒、高钾血症1—2天纠正,肾功能3—4天恢复正常;中毒26小时后就诊1例,酸中毒、高钾血症3—4天纠正,肾功能7—8天恢复正常。

2 病历讨论

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为乙二醇,乙二醇是无色、有甜味的液体,毒性低,乙二醇主要作用的靶器官为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4。吸收到体内的乙二醇经肾脏中乙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的分步氧化作用,生成乙醛和乙醛酸,进而产生草酸,草酸与血钙结合,形成非吸收性的草酸钙,沉淀在肾小球与肾小管基底膜处,引起肾脏病变。重症防冻液中毒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重者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出现尿闭而死亡。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血钙急剧下降所致的酸中毒以及血浆电解质异常引起的神经肌肉症状和肾衰竭,所致的尿毒症症状。

本组病例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肾功能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均采用解毒剂等一系列对症治疗措施后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出现后遗症。

综上所述,本组病例成功救治的关键是:①患者住院后尽快洗胃,尽早清除未吸收的毒素。②早期足量使用解毒剂,阻止乙二醇有毒代谢产物的生成。解毒剂有乙醇和甲吡唑,可竞争性结合乙醇脱氢酶,早期足量应用能够阻断乙二醇代谢,阻止有毒代谢产物的生成。甲吡唑是治疗乙二醇中毒的首选用药,但国内无药且价格昂贵。有国外文献报道用10﹪乙醇静脉滴注可替代甲吡唑。也有国外专家推荐如果患者神志清楚且未进行任何处理,应立即饮酒(成人),乙醇剂量为0.7g/Kg体重3。因我院无专有的制剂中心,10﹪乙醇很难获得,所以我科采用定时鼻饲白酒(50°)100ml的方法,从治疗效果看这种方法可行。③严重中毒者,尤其是血清乙二醇浓度>8.06mmol/L或发生急性肾衰时及早应用血液滤过治疗3。早期血液净化,可以清除乙二醇和其毒性代谢产物以及防冻液中的其他毒性成分,迅速纠正药物治疗无效的致死性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稳定机体内环境,减轻心肺脑并发症,防治急性肾衰竭。

参考文献

[1] 王欣然,杨莘.危重病护理临床思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53—156.

[2] 菅向東,杨晓光,周启栋,等.中毒急危重症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6—633.

[3] 侯淑芬,赵芬宣,王茹欣.汽车防冻液中毒合并急性肾衰及脑神经麻痹1例[J].临床荟萃,2003,18(6):324.

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浅析 篇7

当过量的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或受到病原体侵袭的时候, 人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机体平衡的内环境系统受到破坏, 随之导致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有害溶质浓度升高, 生理、理化指标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当血液中有害溶质浓度升高不多时, 在人体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的参与下, 可以校正这种不平衡的环境状况, 重新恢复人体生命系统内环境的平衡。

当血液中有害溶质浓度升高较多时, 一般使用药物可以调整人体的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 从而恢复人体生命系统内环境的平衡。

当血液中有害溶质浓度超过一定的极限时, 药物已“无能为力”, 内环境失衡发生病理变化, 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 甚至发生多脏器衰竭, 乃至死亡。从头到脚人体这类疾病实在太多了!

于杰董事长视察临床治疗的情况

天津市阳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是针对这一类风险大、死亡率高的疾病, 主要针对有害物质高浓度血症, 采用血液灌流、血浆灌流、肠道吸附技术和透皮吸附, 从血液、体液、肠道中或通过透皮吸附直接清除有害物质, 提出完整的临床解决方案, 提供相关的产品供临床选择使用。

二十多年前, 我们开发了中国第一代供临床使用的血液灌流器。临床专家用这个器械成功地救治了一名吞食了四百多片巴比妥类安眠药、昏迷不醒的年仅20岁的少女, 救治成功后患者的家属跪在专家前表示感谢。看到这些动人场景, 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掉下热泪。小小一个血液灌流器联接着千家万户的安危, 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我们无不为之感到高兴和满足, 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的创新与创业。

用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与病魔争夺患者的生命, 成为我们公司创新与创业的持久动力。

一、研究背景

滥用毒品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近40多年来, 贩毒、吸毒、滥用毒品, 尤其以海洛因为甚, 在我国又死灰复燃, 沉渣泛起, 蔓延迅猛, 十分猖獗。在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295.5万 (2014年) , 每年还以3%~5%增长, 加上不在册的吸毒人数约1400万。不计用于禁毒、处理吸毒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刑事案件等的费用;不考虑吸毒造成的社会劳动力减少所致的社会经济损失, 每年仅毒资的直接消耗就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吸毒不仅耗资, 更为严重的是它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就社会危害而言, 吸毒造成刑事犯罪率上升, 就公共卫生而言, 吸毒造成诸如艾滋病、结核病和肝炎等传染病流行。在我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 有70%以上是因吸毒感染的。

滥用毒品的最大危害是会成瘾。成瘾是一种慢性、失控、反复发作的脑病, 毒品成瘾机理已探索百余年。由于这种脑病病因复杂, 所以迄今尚无确切发病机制的定论以及用何种药物和治疗手段能够根治这种脑病。成瘾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行为。

上世纪7 0年代发现了阿片类受体 (o p i o i d receptor, OR) , 在正常人体内有内源性阿片样多肽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 EOP) 存在。由于EOP与阿片类受体OR的结合, 使受体的多种信号传到系统信息, 通过神经传至大脑, 进而调节体内诸如脑啡肽、强啡肽、β-内啡肽、内吗啡肽等多肽类物质的分泌, 以及精神肽类, 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多巴胺系统、5-羟色胺系统等正常功能, 从而保证普通人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系和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与EOP相比, 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外源性阿片样化合物 (external opioid compounds, EOC) 的结构更简单, 而相对分子量在200~400之间也小很多。因此EOC与人体内阿片受体亲和反应的速度远大于EOP与阿片受体的反应速度。

EOC和阿片受体 (OR) 的亲和反应导致了以下四个严重后果:

1.抑制脑内啡肽分泌, 破坏了人体正常EOP与OR结合的一个完整的生理内环境平衡, 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失调与破坏, 危害人体健康。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高烧、血压升高、盗汗、瞳孔扩散、丧失食欲等, 大剂量吸入EOC会引发精神错乱、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及幻听等, 甚至造成中风、休克等。

海洛因 (分子量324Da) 吗啡 (分子量272Da)

2.EOC和OR的复合物大多聚集在神经细胞的周围, EOC通过受体从钠离子通道传输神经刺激信息, 经神经细胞传输相应信号至人的大脑。由于EOC结构简单、单调, 复合物中受体传输的信号都是一些单一、较为低级与初始态的信号, 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 人的机体处于半麻醉状态, 唯有“快感”存在, 其他许多正常的感觉荡然无存。

3.EOC通过对OR刺激, 继发OR传输新的神经刺激信息, 与人的生命活动的正常需求无关。而EOC又在与受体结合时会阻塞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延长对受体刺激滞留的时间, 使神经传导阿片受体传输新的神经刺激信息以及大脑对EOC产生“记忆”。在人的代谢系统、免疫系统作用下, OR传输的半衰期较短, 一般经过一天多的半衰期就会经人的代谢系统排出体外, 而阻断细胞Na+通道的EOC在通道内会继续滞留, 并继续阻止EOP与OR的结合。人为了享受快感, 需要进一步的吸食EOC以便和OR结合产生新的神经刺激信息, 表现为“成瘾”现象。

4.更严重的问题是EOC通过OR给神经细胞产生“快感”的神经刺激信息的量, 由于Na+通道阻塞而不断减少, 要使大脑产生相同的“快感”就需要更多的EOC和OR复合物才能实现相同的刺激。结果是必须不断地吸食更多的EOC才能“过瘾”, 以缓解戒断反应。戒毒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治疗过程。一方面是由于“成瘾”的生理需求使吸毒者很难“自觉”地不吸食EOC, 更重要的是吸毒者一旦不吸食EOC, 身体会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 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等。滥用毒品会出现吸毒者难于忍受的稽延性症状, 这些症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且表现形式、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因吸毒者的吸龄、吸毒量、体内脏器和组织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稽延性症状对吸毒者的严重困扰是导致90%以上吸毒者脱毒后复吸率居高不下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

吸毒还可引发艾滋病在内的多种感染合并症, 吸毒者“痛不欲生”而不得不重新吸食EOC。从治疗方面来讲, 只有解除患者对EOC的依赖, 才能重建适合EOP生成及活动的环境, 即恢复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精神反应过程。这就需要全社会、家属、亲朋好友给他们关爱、帮助、施治, 让他们建立信心和决心, 可以战胜毒瘾, 成功康复并回归社会。

于杰董事长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对吸毒者进行治疗:

1.睡眠隔离治疗。吸毒者被隔离起来注射或服用安眠药, 让吸毒者持续处于睡眠状态, 利用人体的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让患者体内的EOC特别是神经细胞周围阻塞Na+通道的EOC不断被代谢排出体外。由于吸毒者持续地处于睡眠状态, 增加了吸毒者对戒断反应的耐受性。此疗法一般需要治疗半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 方能恢复EOP的正常生成与活动条件。而为了防止“毒瘾”发作复吸, 对吸毒者的隔离时间需要超过一个月, 甚至更长些。这种治疗方法的问题是需要依靠服用安眠药长时间地持续维持睡眠。由于服用安眠药的总剂量较大, 会产生并发症及后遗症, 严重者会造成临床死亡。同时, 吸毒者稍有清醒即产生戒断反应, 非常痛苦并难以忍受。

2.隔离药物治疗。隔离后用美沙酮 (是人工合成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 作为EOC的替代品进行治疗。美沙酮的作用和EOC基本相同, 但其作用时间更长, 是“小毒替大毒”、“以瘾代瘾”。虽然戒断反应较轻, 吸毒者易于忍受, 但这种治疗方法本质上是用另一种毒品替代EOC, 同样会“成瘾”, 而且服药期间不能完全恢复EOP的生成及活动的环境。它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减少“美沙酮”的用量, 直到最终停用, 方能恢复EOP的生成及活动的环境。因此它的治疗时间较长, 需要隔离的时间更长, 否则吸毒者又会重新吸食EOC。

3.拮抗药物“纳曲酮”皮下植入法。它是一种药物长效缓释剂, 它的拮抗药物释放剂量速度是恒定的。由于患者吸食EOC的量是在不断增加的, 因此它的治疗有效期非常短, 之后又会复吸, 否则会产生戒断反应, 严重伤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乃至威胁他们的生命。

以上这些戒毒方法的核心是切断吸食EOC渠道后, 依赖人体的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将EOC排出体外。因此治疗周期长, 一般需要15~30天。在如此长时间内吸毒者很难克服“毒瘾”的引诱和戒断反应的“折磨”, 故吸毒者的复吸率居高不下, 戒毒治疗效果较差。我们认为:脱毒是基础, 戒毒是根本, 回归社会是目的。

由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戒毒的核心在于绝断吸食EOC后, 在将滞留人体内的EOC快速、安全清除掉的同时, 迅速重建健康EOP与OR的正常功能的结合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调节并保持体内各系统之间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戒断“毒瘾”, 减轻“戒断反应”。最终达到使吸毒者康复和回归社会之目的。这就是对新的戒毒戒瘾临床解决方案的要求。

众所周知, EOC通过呼吸道系统、肠道吸收系统及体液 (血液) 循环系统三个渠道进入人体, 除了外周血EOC的周而复始的残留和积蓄, 进而以血液为主要载体输送到全身细胞、靶器官和脏器。滞留在人体血液、肠道和细胞周围的EOC浓度最高。

于杰在临床现场指导工作

二、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的特点与优势

鉴于当今国内外吸毒人群数量庞大, 该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于杰董事长作为技术发明人及投资者, 早在2000年便开始与郭贤权教授一起筹建血液灌流级树脂厂及血液灌流器的生产厂, 以临床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为己任, 以“救死扶伤, 治病救人”为宗旨, 并在2004年9月份成立天津市阳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与戒毒这个世界难题展开攻坚战, 以阳权血液灌流戒毒为主攻方向, 生产出国际一流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 用于临床重症急性海洛因中毒及滥用毒品者 (包括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及易制化学毒品—苯丙胺类毒物等) 的戒毒治疗。在于杰董事长的亲自带领下, 经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仅用四年时间, 于2008年1月8日成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 产品注册证: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08第3450058号, 本公司产品经SFDA指定检测部门 (中检院) 严格的检测及指定临床基地的临床试验, 产品科技世界领先, 首创了血液灌流进行脱毒戒毒的新技术, 解决了传统戒毒方法中存在的很多难题, 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专家一致认为:“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技术先进, 使用方法合理, 操作简单、安全, 临床效果适合普遍, 可以推广使用。“阳权戒毒法”填补了世界戒毒方法的一项空白, 投入市场后, 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公司“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的核心创新技术是充填灌流器内的大孔吸附剂的生产。

1.本公司依据吗啡与海洛因等阿片类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几何构象 (包括它们的结构、分子直径大小) 及组成等信息, 参考PerryJH[1]与何炳林[2]提出的物质的流体学体积与分子量的关系, 计算出吗啡 (272) 与海洛因 (356) 的相对分子质量, 其分子直径约0.6nm~1.00nm。根据它们的分子扩散孔径在2~6倍以上的经验数据, 吸附剂为满足吗啡与海洛因的扩散孔径应是4.0~8.0nm为宜, 比表面积愈高, 其吸附速率愈高, 吸附量愈大, 孔分布越窄, 吸附选择性愈高。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组织专家对天津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审评暨研讨推广会现场

2.由于吗啡与海洛因是苯环与环己烷的杂环结构, 依据物质结构相似相容原理, 按分子与结构设计、界面能的调节, 科学、先进、合理的预处理及后处理工艺和方法, 制得医用级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孔吸附剂。选用苯乙烯为单体, 二乙烯苯为交联剂, 在致孔剂存在条件下,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 制得共聚物骨架, 再经氯甲基化及傅氏交联反应, 得到交联结构均匀、高比表面积、机械强度优良的三维网状结构大孔吸附树脂。

3.经科学、合理、先进的预处理, 将每工序所添加的有机物进行充分的热水洗涤和醇碱提取, 待测得的指标合格后, 才能转到下道工序。前三步都采用不同的工艺和方法, 有针对性地清除有机残留物, 直至用无水乙醇提取, 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为254nm处, 其吸光值≤0.1时, 才转入玻璃柱内进行纯化, 环境条件要求在10万级洁净车间进行, 采用无水乙醇与注射用水交替洗涤, 直至紫外分光光度检测乙醇的OD254nm≤0.03为止, 即已达到医用级吸附剂的要求指标。

4.化学修饰、干燥、过筛、精洗:为了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血液相容性, 本公司依据界面能理论, 在疏水性吸附剂表面 (界面) 进行带有亲水基团 (-OH) 多羟基化合物进行物理 (或化学) 方法进行包膜, 使吸附剂的表面含有一定的亲水区, 使其界面能降低, 同时, 该疏水吸附剂保持有适当的疏水区与亲水区的比值, 保证其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良好, 临床使用安全、无毒、无热原反应、无溶血, 该吸附剂对吗啡和海洛因的清除率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见表1) 。

吸附剂对吗啡的吸附试验, 配制25mg/L浓度的吗啡溶液, 取25ml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 取湿态吸附剂3ml (相当1.0g干态吸附剂) 投入瓶中, 置于37℃±1℃, 以80次/min~100次/min的速率在恒温水浴振荡器内振荡吸附2h,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于波长为271nm处测量计算吸附前后的吗啡溶液的浓度, 按下式计算下降率及吸附量。

注:1#-5#是对海洛因的吸附;6#是对吗啡的吸附

式 (1) 中Cr为吗啡下降率

C0为吸附前吗啡溶液浓度 (mg/L)

Ct为吸附后吗啡溶液浓度 (mg/L)

式 (2) 中C0为吸附前吗啡溶液浓度 (mg/L)

Ct为吸附后吗啡溶液浓度 (mg/L)

W为吸附剂的用量 (ml)

V为溶液的体积 (ml)

临床评价:阳权“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在血液灌流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血液通畅, 灌流器密封及管路衔接良好, 未发现血液外渗, 无不良事件发生, 操作方便。临床使用有效、安全、快捷、可靠。该项目是国内外首创, 填补世界戒毒空白。

血液灌流疗法是将吸毒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循环, 通过净化装置—血液灌流器 (内充填可清除阿片类毒品及易制化学毒品) , 净化血液, 调节和恢复血液中残留的毒物, 达到微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实现无戒断症状的快速脱毒治疗的目的。

随后, 可选用口服吸附剂, 将肠道内残留的毒品也加以清除, 使毒品的清除更彻底, 有利于健康的 (正常人) 体内含有内源性阿片样多肽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 EOP) 与阿片受体 (opioid receptor, OR) 的结合, 以保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系和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1.阳权戒毒法、UROD疗法与传统脱毒疗法脱毒效果的比较 (见表3)

2.在施治过程中新发现:

吸毒者在接受外源性阿片肽类物质时如同脑电荷受到电针激活, 引发了兴奋感, 产生了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似的欣快感。当外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增大到一定浓度时, 就表现为抑制、嗜睡、甚至昏迷。在外源性阿片肽类物质被快速清除时, 脑内发射出的离子流强度逐渐减弱, 自我感觉非常清醒, 也可入睡、进食。

待自身阿片肽类物质占领外源性阿片肽类的空缺时, 脑内发射出的离子流更弱, 甚至消失。因而, 临床表现出患者无心理渴求。这种“神奇”的现象, 不仅在海洛因依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这一现象,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出现过这种现象。

此发现者:合作方中国军事科学院刘少军, 并因此获得当年一等发明奖

吸附材料, 具有阻止钠内流、降低细胞膜的兴奋性, 减慢传导, 缩短脑中枢神经正常细胞的后放电时间, 阻止致兴奋的异常放电向周围的正常脑组织扩散。

上述新发现, 我们正在深入探索中, 将这些物质分离出来, 进行分析鉴定, 确定其何种组成、结构等信息, 不久将来一旦探索并确定了这种物质, 必将突破旧理念, 建立新理念, 由此引发血液灌流领域突破性理论和实践创新, 产生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挽救广大吸毒人群, 使之变为新人。我们将为此做不懈的努力。

药物成瘾的治疗亦称戒毒, 包括脱毒 (消除戒断症状综合症) 、康复 (脱毒后的稽延症状) 和回归社会 (预防复吸) 等, 从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对诱发复吸进行干预的系统工程。

目前, 国内外绝大多数戒毒机构仅能做到脱毒成功, 对消除吸毒者脱毒后出现的稽延症状, 尤其对缓解成瘾药物的心理渴求 (即心瘾) 和防复吸, 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阳权血液净化戒毒疗法无疑给戒毒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口服+缓释→防复吸。

三、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的意义

(1) 本技术开创了从血液中快速脱毒之先河, 从而开创了戒毒领域中以净化血液为特点的快速脱毒技术应用的新纪元。

(2) 本技术在快速脱毒过程中突破了“戒断反应”的阻碍, 实现重建健康的神经反应系统, 也就为吸毒者恢复健康体质, 重建健康人格, 开辟了光明的前途。

(3) 方法简便易行, 见效快, 易于推广使用。在临床实践中仅需要简单的血液体外循环医疗设备。其操作技术难度与普通的献血和输血 (输液) 相同。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可以很快掌握。实施血液灌流本身不会发生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 完全可以在强制或自愿戒毒机构内推广应用。

(4) 本创新技术与已有的躯体脱毒技术有着天壤之别。 (项目编号∶2014BAI11B00)

参考文献

[1]Perry JH.Chemical Engineer Handbook.4ed.Mc Grow Hill.N.Y 1962.P17-44

[2]何炳林, 黄文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2.310-352

[3]于杰, 郭贤权.高交联大孔吸附剂的合成、结构及其对海洛因的吸附性能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2013, 29 (3) :262-269

血液净化设备质量控制探讨 篇8

关键词:血液透析机,质量控制,透析机检测仪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管理、临床医学和医学工程技术,确保医疗卫生装备应用质量安全的一项系统工程[1]。其目的是保证临床医疗工作中使用的医疗设备符合行业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随时处于安全有效的工作状态,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然而医疗设备进入医院后,质量控制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除了我们熟悉的大型医疗设备(磁共振、CT、 彩超等)外,还有许多设备(血透机、呼吸机、高频电刀等) 并未列入质量控制强检目录,对于这些直接用于治疗的设备,应该对其管理加以重视。在扩大质量控制检测范围的同时,应该对被检设备,进行有效地分类,让那些“高危” 设备得到更好地管理,让质控工作更加有价值。

本文仅以我院血液透析机的质量控制为例,对相关问题做若干探讨。

1 质量控制检测

1.1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我院共有3种品牌型号的血透机80余台,服役5年以下的占35%,5~ 10年的占49%,10年以上的占16%。 2012年医院配置了瑞典奥利科公司生产的NIBP HDM97和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MESA 90XL型血液透析机质量检测仪,开始对血透机进行定期的质控检测,主要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检测 :

1.1.1性能质量参数检测

(1)透析液温度监控。透析液的温度示值范围在35~37 ℃,最大允许误差为 ±0.5℃ ;超温报警,应有高低限温度声光报警器,报警动作误差为 ±0.5℃。

(2)透析液电导率。电导率的示值误差范围在13.5~14.5 m S/cm,最大允许误差为 ±0.3 m S/cm ;当电导率超过预置值 ±5% 时,应发出声光报警。

(3)静脉压示值误差。检测范围在 -50~200 mm Hg,最大允许误差为 ±10 mm Hg。

(4)动脉压示值误差。检测范围在 -200~200 mm Hg, 最大允许误差为 ±10 mm Hg。

(5)压力报警。静脉压与动脉压监控应有高低限压力声光报警,报警动作误差为 ±10 mm Hg(±1.3 k Pa)。

(6)透析液p H值示值误差。检测范围在7.1~7.5 p H, 最大允许误差为 ±0.2 p H。

(7)肝素泵注入流量的设置误差。该项检测须使用输液泵质量检测仪(我院使用FLUKE IDA 4 PLUS)进行检测, 检测范围在1~10 m L/h,最大允许误差为 ±0.2 m L/h或读数的 ±5%,二者取绝对值较大者。考虑流量检测需要稳定时间较长,检测1、5、10 m L/h这3个点即可。

1.1.2电气安全检测标准

检测应符合国家标准《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医疗设备通用电气安全质量检测技术规范》[2]。

1.1.3外观检测

主要检测设备的完整性,有无机械破损及电池等附件的主观检查。

2 质量控制检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院对70台三种不同厂家的血透机进行了检测,其中2台肝素泵注入流量检测异常 ;1台电导率声光报警功能失灵 ;2台电气安全检测,外壳对地漏电流> 100 μA,经过检查发现机器因长期使用,电源部分电容出现明显漏液现象,通过维修更换后重新检测,均恢复正常;外观检查发现, 有1台触摸屏型机器,部分触摸屏按键功能失灵,经过分析,是操作员佩戴手套进行触摸屏操作时,由于手套上有酒精等药液,长期使用出现腐蚀老化现象,经维修恢复正常; 10台设备内部电池完全失效,主要为5年以上设备从未更换电池。

在检测中我们发现所有GAMBRO AK95型透析机,均能按照血液净化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中的方法进行超温报警检测[3];Fresenius 4008S型和B|BRAUN Dialog+ 型透析机则无法实施该项检测,由于这两种型号的机器不允许将透析液温度设置于报警范围内,如报警上限温度为39℃,机器则不允许设置温度为39.1℃。鉴于此,只能通过修改报警限的方式来实施该项检测,比如在透析液温度为38.1℃时,修改报警上限至38℃看是否报警。

在进行电导率检测时,大多数透析机电导率报警下限为13 m S/cm,如将电导率设为13 m S/cm以下时,机器发生报警动作,透析液进入旁路,检测模块中透析液断流,无法继续检测。因此,我们在检测该项目时采用的方法是改变报警上下限,而不是改变电导率设置值,比如当前电导率设为13.5 m S/cm,检测仪实测为13.6 m S/cm,这时把电导率从13 m S/cm缓慢上调报警下限,直至报警动作发生, 记录此时测量值为实际报警值,此时的下限值则为设定值。

在流量300、500、800 m L/min检测中,问题主要在800 m L/min的检测中,特别是老型机器的检测,由于机器长期使用流量泵磨损严重,在高流量检测中一般很难达到要求。因此,针对此问题我们在进行该项目检测前,通常先对被检仪器进行流量校准,事实证明,经校准后仪器的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4]。

由于我院Fresenius品牌的血透机占多数,而该型号的机器,静脉压和动脉压的显示值是以光标的形式进行读取的,在压力检测过程中,对于压力值的读取误差相对较高。 因此,在该项目检测中应排除各种因素,尽量减小误差, 必要时可进行重复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5]。

在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时还应注意透析机的型号,不同品牌的透析机采用的是不同的电导温度修正系数(表1)。 由于典型的透析温度为37℃,电导率温度补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的电导温度修正系数其测量结果具有较大误差(表2)。为了保证测量电导率的测量精度,必须选择正确的温度电导修正系数。

由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有普通病房与阳性病房,因此在质控检测中可以将两套检测设备区分使用,尽可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质控设备在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对透析液流经的通路进行冲洗,避免因长期使用出现结晶、堵塞和传感器失灵等问题[6]。

血液净化设备需检测的主要物理参数 :温度、压力、 电导率、p H值、流量等。技术规范中血液净化设备参数检测的方法侧重于基础测量,检测步骤繁琐,时间长的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3 结语

血液净化技术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63例接受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观察组33例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45.6岁,透析时间2~27个月,平均透析(13.3±3.9)个月;慢性肾盂肾炎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高血压性肾病17例;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47.4岁,透析时间1~27个月, 平均透析(13.7±1.2)个月;慢性肾盂肾炎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性肾病1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应用高通量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血液透析器进行MHD治疗,膜面积为1.3 m2,一周透析2~3次,一次4 h,根据情况酌情而定。对照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应用低通量聚醚砜膜血液透析器进行MHD治疗,膜面积为1.3 m2, 一周透析2~3次,一次4 h,根据情况酌情而定。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血、尿标本进行检测,RRF计算方法为:残余肾尿素清除率(KRU)=2×[透析间期尿量(VID)×透析时尿液尿素浓度(UID)]/透析间期时间(TID)× [透析间期血尿素浓度(Cpre)+透析后血尿素/尿尿素(Cpos)];同时比较血清磷、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RRF比较:治疗后RRF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血清磷、三酰甘油(TG)、胆固醇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注: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赵静瑜,吴际,王乃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1,2(4):71-73.

[2]贾楠,杜罕,胡峰,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6(15):145-146.

[3]王丽妍,张东亮,刁宗礼,等.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2):95-98.

血液净化技术 篇10

关键词:血液净化,血液净化工程,技术发展,生物材料

1 血液净化技术应用现状

血液净化是治疗某些特殊疾病(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中毒等)最为有效的手段[1,2,3]。血液净化的方式透析)、CVVHDF(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方式[2]。目前,我国临床血液净化系统包含有RO(反渗透)水及A、B液供给、人工肾机(血透机)、人为操作规范等软硬件,其中人工肾机是一种体外血液净化系统中的核心装备,其技术安全且有效性较高,是目前各大医院临床血液净化的主要方式。临床选用何种血液净化方式视患者状况的不同而异[5,6,7,8]。

人工肾机利用生物半透膜的对流、弥散特性进行血液中部分溶质的清除和多余水分的滤除。人工肾机用的生物半透膜就是常用的透析器,其性能决定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还有一种血液灌流方式是利用灌流器的吸附性能清除血浆中大分子毒害物质。目前,人工肾机中的透析器的工作原理有透析型、过滤型和吸附型几种[2,4],利用其可以除掉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毒害物质。

1967年,美国GORDESDOW公司首次研制出空心纤维透析器,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以后向中空纤维化、小型化、家庭化及通用型方面发展[4]。几十年来国际国内血液净化方式均是围绕这种模式的透析器进行人工肾机研究与开发,即使出现有些专利技术的重要部件,但血液净化的物理及医学原理以及机器结构大同小异。这种局面必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只有在血液净化物理及医学原理得到彻底改变,即不仅运用像半透膜这种透析器方式,才有可能对人工肾机实现技术及结构改变,但迫使这种局面改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我们不能指望这种改变是必然的。因为目前全世界用于临床的透析器中的透析膜具备了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当的超滤渗水性、选择性透过小分子和中分子的溶质、足够的湿态强度、对人体安全无害等条件。但是,现在用于血液净化的方式还存在透析或清除有毒物质不充分的缺点[3],血液中很多中大分子的毒害物质不能通过现有的半透膜析出,长期替代治疗给患者带来并发症[2,8]。这可能是科学家寻找其它血液净化原理以实现更好的血液净化效果的唯一动力。

美国、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率先在人工肾机的研制中取得成果,其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占有了世界很多市场。纵、横观察BAXTER、FRESENIOUS、BARAUN、JAMBRO等公司的血透机的技术原理,均是围绕半透膜特性设计完成的人工肾机。近几年国内涌现出广州暨华(后被深圳蓝韵公司兼并)、重庆山外山、成都威力生等公司研发的国产血透机,他们的产品均是在消化吸收国外血透机较为成熟的技术后利用国内的工艺和技术研制出来,为适应血液净化市场的需要,他们努力地在国内各医疗机构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展示并推广自己的产品。

2 血液净化工程技术

2.1 血液净化学

血液净化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项新的边缘学科,涉及了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内容,主要包含工程技术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血液净化工程技术涉及到生物材料工程、医学工程、自动控制等技术,而临床应用更加关注血液净化质量和机器的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等[3]。有关血液净化的理论、知识、技术,以及经验教训、发展过程及趋势方面的内容都可归结为血液净化学的学科内容。

2.2 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的内涵

血液净化工程技术与临床应用相互补充也相互促进。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的提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进步,而临床应用反映出的问题又会刺激工程技术的发展。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实现临床应用的需要。根据目前的技术状况,血液净化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工程技术和安全控制自动化技术。

临床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患者低血压现象告诉我们,在设计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系统时必须考虑实时监测患者血压指标和血液理化指标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净化系统以进行自动调整或者提示医护人员及时修正透析参数、模式或采取其它措施[7]。

2.3 血液净化设备

血液净化设备是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的载体,我国努力以自主创新技术解决临床应用需求问题。整机设备的制造工艺是稳定血液净化治疗质量的保证,而设计技术的精准性是提高血液净化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工肝肾支持治疗、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血液净化生物材料、临床试验及示范应用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进步把创新血液净化系统基础理论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现有的血液净化理论能够很好解决目前临床的基本问题,但还没有真正解决医学专家的期望问题[5,6,7,8]。

按照净化功能配置的程度不同将血液净化设备分为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血液净化设备[9,10,11,12]。基本型血液净化设备以国产血液灌流机和单一功能的血透机为基础,通过集成和优化设计,增强电源和环境等适应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治疗成本,具备性价比高、操作维护方便的特点;增强型血液净化设备以国产血透机和CRRT机为主导,强化透析、滤过、超滤等基本功能,优化血路和水路结构,增加电解质、超滤、肝素、温度等治疗曲线功能,实现个体化治疗功能,增加血容量监测系统、毒素清除评估系统,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性和医护人员的操作性;综合型血液净化设备以国产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为基础,进行血液灌流、透析、滤过、透析滤过、吸附、超滤等多功能治疗模式综合,打破了国外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耗材专用、价格昂贵的现状,实现耗材通用化,降低了患者治疗成本,增强设备运行和治疗过程状态信息的动态采集、处理和监控,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操作维护的方便性,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整机的产品标准,完善制造工艺装备与测试技术规范,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在性价比和使用成本等方面形成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积极开拓了国外高端市场。

2.4 血液净化系统的关键部件

血液净化系统安全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实现自动化监测与控制是必须手段。一是消化好市场上已有的国际品牌血透机的各种重要的实现技术,如平衡腔技术、TMP控制技术、电磁阀技术、温控技术、电导度控制技术、流量精准技术、泵变频驱动技术等;二是依照人体的生理特性要求研发各种重要的安全控制功能模块,如连续性血压监测、连续性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体重监测、心率监测、神经意识监测、漏血监测、漏气监测等功能模块[13,14,15]。这些技术和功能模块形成血液净化系统的关键部件。

我国血液净化系统关键部件的主要缺陷是它的可靠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重复性的各类测量元器件,高精度、低功耗、耐腐蚀的调节阀,长寿命、低泄漏、耐腐蚀的电磁阀,高质量、低成本的透析膜,高线性度、高精确性的驱动泵[9]等等。这些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整机的产品质量、超滤精确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1,15,16],由于设计能力、制造加工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这些关键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展关键部件的研制,可有效突破当前直接约束血液净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增强我国血液净化系统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前,国内企业已具备部分血液净化设备检测用传感器[14,16]、控制执行器、智能控制系统[17,18,19]的设计和研制能力,可进行水路与血路的结构设计[13]和制备,产品性能和治疗功能通过了权威机构的测试和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验证,已在国内市场销售,并着手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启动。但是,受国内材料和加工工艺水平的限制,国产核心部件的稳定性与国外产品尚存在一定差距。

2.5 血液净化材料

目前已研究和开发用于制备血液净化高分子膜的材质多达数十种[1,4,15,16],但是由于临床对血液透析、血浆滤过和血浆置换用高分子膜的要求非常苛刻[1,2,5,6],即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透性、机械强度以及血液相容性,所以实际已获得临床使用的只有以下几种,即纤维素类膜、聚丙烯腈膜、聚碳酸酯膜、聚砜膜、聚烯烃膜和聚乙烯醇膜。虽然以上血液净化用膜已经产业化并已应用到临床,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毒物的去除效率问题、血液相容性问题、透析和滤过时间长的问题等。

采用滤过沉淀或吸附的原理,将体内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致病物质)专一性或高选择性地去除,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是治疗各种疑难病症的有效疗法。尿毒症、各种药物中毒、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等,都可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其核心是滤膜、吸附剂等生物材料[4]。

血液净化吸附材料的类型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剂、合成树脂类吸附剂、免疫吸附剂和生物型人工肝脏等。活性炭吸附剂现已广泛应用于吸附血液中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有害物质,如肌酐、尿酸、酚类、脂肪酸、中分子物质、胆红素、安眠药、农药等;合成树脂类吸附剂是另一类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医用吸附剂,是具有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可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合成,使其具备特定的吸附性能;免疫吸附剂是利用抗体或抗原固定化的方法合成的吸附剂,对致病物质具有吸附速度快、特异性强、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使其成为血液净化临床治疗的首选吸附剂,专一性免疫吸附剂的研究也成为血液净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2,4];生物型人工肝脏是在体外建立的更接近肝脏功能的模拟体系,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尤为重要。

血液净化辅助材料也是血液净化系统应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血液净化系统的辅助材料有一定基础,但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耗材的透过性、均匀性、相溶性、治疗后残余物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血液净化工程技术和理论需要有新的突破[15,18,19]。虽然各公司的人工肾机外观不同,但血液净化的医学物理原理没有多大改变。那么国内的血液净化工程技术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家提出以人体血液流变特性为出发点研制新的净化材料。这个思路有很好的创意,但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问题和需要哪些工程技术支持值得研究。这会带来新的净化原理技术,我们相信它会改善现有血液净化技术的不足。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科学家们抓住自身在国内血液流变学研究领域的优势[16,19],联合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和重庆现有的血液净化产业实体,立足重庆,在西部成立国家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无疑会对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希望。

血液净化材料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在日本和欧洲成为了生物材料发展的热点。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实力,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但临床应用不够,应予以加强。当真正的科技成果实现了高度产业化后,人们才会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变革。

我们为实现某种医疗目的(血液净化)必须采用可靠的工程技术及其产品载体,而血液净化功能模块的通用化[10,11,14]、标准化是未来血液净化系统中关键部件的发展趋势。当这些技术需求很容易地得到实现时,那么其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而且其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缩短患者血液净化过程的单次时间、提高有害物质的清除效率和血液相容性以促进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开展专一性免疫吸附剂及各种耗材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血液净化系统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增强我国血液净化系统辅助材料的制造能力,提高血液净化的总体质量。改变技术方式、降低治疗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血液净化效率和效果,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

血液净化工程技术是血液净化整体系统建设的核心依据[13,17,18,19,20]。根据专家期望,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建设的人性化、绿色化、便利化是发展趋势。血液净化设备的小型化和家庭化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20,21,22]。血液净化工程技术成为重要的民生科技源于血液净化治疗惠及方方面面的患者和患者群的巨大需求,尤其对现有尿毒症患者的替代治疗纳入国家医疗保障范围,可见血液净化技术会有更多大的市场需求。

减少RO水使用量,创新血液净化工程技术。因生物膜材料、吸附材料的进步,改变了实现技术的组合形式[13,20,21,22]。利用RO水、透析液、半透膜的体外血液净化装备需要配置容量平衡腔技术、温控技术、TMP控制技术、泵变频驱动技术、电导度控制技术等;体外血液灌流吸附净化技术需要有精准的血泵驱动技术和温度、压力监测技术以及洁净空气技术等。

血液净化技术 篇11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有机磷中毒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协助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近年来采用HP联合CRRT)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15~72岁,平均40岁。均符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均为口服中毒,服毒至就诊时间1~12小时。其中氧化乐果15例,敌敌畏6例,混合有机磷中毒5例,其他有机磷16例。中毒表现:具有M、N样症状,并伴有肺水肿、抽搐、昏迷,呼吸肌麻痹和脑水肿,ChE活力30%以下。

救治方法:患者入院后按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紧急清除毒物,彻底洗胃、导泻、吸氧,及早给予氯磷啶,长效托宁等解毒药物及充分输液,视患者病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心电监护等治疗。 征求家属书面同意后为患者进行CRRT+HD的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首先在普通透析机上启动血泵用5%葡萄糖500ml以150ml/分从动脉端灌注冲洗灌流器,以包裹碳粒,防止碳粒在灌流时脱落,再以2000ml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清除脱落的微粒,并使碳颗粒吸水膨胀,同时排尽气泡。再给予肝素盐水(100mg肝素+500ml生理盐水),密闭循环20分钟,血液流量200~300ml/分,之后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将灌注生理盐水的灌流器串联在CRRT的通路上。灌流器的入口与动脉管路连接,出口与管路的静脉端相连接。血液通路采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连续性血净化机的血泵驱动血液体外循环,进行2小时HP+CRRT,根据病情轻重1~2次/日,连续1~3天,低分子肝素首剂量60~80u/kg,维持剂量10~20u/(kg·小时),血流量控制在150~200ml/分。HP结束后取下灌流器,继续给予CRRT 24~72小时。检测血小板、凝血功能、电解质,随时调整肝素量,调整置换液配方。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保持管路通畅,连接的紧密,避免空气栓塞的出现,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密切观察静脉压及跨膜压的波动范围,如有凝血,应立即更换套盘。置换液现用现配,配液及换液均无菌操作。

结 果

42例患者中1例因服药量大且大量饮酒,耽误时间过长,血液净化1小时时死亡,2例服药时间过长,血液净化1小时时死亡,1例因年龄大,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血液净化2小时时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8例均成功救治,随诊无反跳及后遗症。在治疗过程中,2例血小板轻度下降,1例消化道出血,2例寒战,2例皮下瘀斑,2例鼻衄,1例血尿,经调整肝素并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服入的有机磷剂量和中毒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因此,有机磷中毒应强调尽快送患者就诊,及早、及时、彻底洗胃、导泻,吸氧,及早给予氯磷啶,长效托宁等特效药及充分输液,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等相应的支持治疗。有机磷进入体后与胆碱脂酶结合成磷酰化胆碱脂酶使其不能分解乙酰胆碱,有机磷的高脂溶性、大分布容积及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很难1次清除的特性,大量蓄积于体内,从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药物治疗并不能将有机磷清除体外,采用HP联合CRRT则可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HP已成为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乃至各种中毒抢救的主要措施之一,它通过建立体外循环,把血液引入装有活性碳或树脂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吸附有毒物质,从而使血液净化[1]。HP适用于脂溶性高、分布体积大、易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或药物中毒者。HP利用碳的吸附功能快速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是抢救急性药物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早期应用HP抢救有机磷中毒可以减少中間综合征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2]。由于消化道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再吸收和组织毒物再释放等因素,首次灌流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于12~48小时后再次行HP治疗以进一步清除毒物防止反跳。主张HP的进行最好是在呼吸肌麻痹出现前,连续进行多次。应注意的是,吸附剂不但吸附有机磷,对解毒剂如解磷定、阿托品等亦有吸附作用,故应适当加大解毒剂用量,以免影响疗效。血液灌流的缺陷是不能减轻水肿,不能改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CRRT则能清除体内过多水分,能减轻脑水肿、肺水肿,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确保营养支持,可清除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CRRT+HP,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吸附和血液虑过的作用,既能较好地清除血中各种毒物,又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合并有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酸中毒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尤为适用。

本组资料显示,CRRT+HD在快速清除有机磷的同时,清除炎症介质,减轻间质水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阻断了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病理生理进程,稳定患者的内环境,促进了患者康复,是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可尝试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清端,叶任高,余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1.

血液净化技术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1~75岁,平均(57.48±5.75)岁;透析时间4~32个月,平均(20.46±3.58)个月;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2~74岁,平均(57.6±5.7)岁,患者透析时间4~32个月,平均(20.3±3.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2)患者血压稳定,未出现大量蛋白尿;(3)患者无高脂、高蛋白饮食;(4)患者无使用肾毒性药物史,且可耐受透析治疗。

1.3 排除标准

(1)近1个月内使用过血液透析滤过的患者;(2)患有严重肝功能损伤、心理衰竭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等影响自身营养状态者;(4)近2周内接受输血、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人工肾透析液选用的是碳酸氢盐,并予以低分子量肝素开展抗凝治疗。

对照组行低通量血液透析,仪器:F6HPS透析器,透析膜:聚砜膜,超滤系数:5.5m L/(h·mm Hg),膜面积:1.3m2;观察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仪器:F60透析器,透析膜:聚砜膜,超滤系数:40m L/(h·mm Hg),膜面积:1.3m2。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将透析频率控制在2~3次/周,每次透析时间维持在4h。若是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不适,则应将透析时间合理缩短,缓解患者不良反应。

所有的患者治疗前后,于早晨,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肘静脉血,并确保将采集的血液标记准确无误,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磷水平。

1.5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磷、残余肾功能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残余肾功能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等,当肾病不断发展,患者的肾功能会受到不可逆的严重损害,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肾衰竭,危及患者性命。当前,我国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以临床大样本资料统计分析显示,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极易引发高血钙、高血磷,残余肾功能较差,而根据临床实践可知,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经常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心瓣膜、软组织转移性钙化等问题,这不仅了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影响到其生存质量。基于此,为了有效确保机体对体内毒素的排除、血压控制与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切实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方法,二是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方法,而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对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中使用的是高通量、高分子聚合膜滤过器开展血液透析,起到对中、大分子的对流传质作用,以弥散、对流、吸附的方式清除机体代谢物、毒素,属于是高效血液透析方法,透析效果良好。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脂血症会加快慢性肾脏疾病的发展速度,脂蛋白会推动系膜细胞增殖,促进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成、释放,直接损害到肾小球,甘油三酯在肾小球中聚集,以致于患者炎症加重,不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通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血脂、β2微球蛋白、血磷水平的下降,进一步保护的患者残余肾功能。患者肾功能一旦恶化,其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血磷水平会随之上升,因此由患者血脂、血磷检测结果可知其残余肾功能情况,明确患者治疗效果。

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行低通量血液透析,仪器:F6HPS透析器,透析膜:聚砜膜,超滤系数:5.5m L/(h·mm Hg),膜面积:1.3m2;观察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仪器:F60透析器,透析膜:聚砜膜,超滤系数:40m L/(h·mm Hg),膜面积:1.3m2。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透析频率控制在2~3次/周,每次透析时间维持在4h。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于早晨,分别采集两组的空腹肘静脉血,并确保将采集的血液标记准确无误,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磷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残余肾功能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通量血液透析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保护作用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对比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残余肾功能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血液透析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比较大,保护作用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液净化,维持性血液透析,肾功能

参考文献

[1]宋依奎,张萍,黄岭娥,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19):2224-2226.

[2]杨莺卿,叶慧娟,陈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临床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15):30-32.

[3]栗婷.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2(07):53-54.

上一篇: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下一篇:漳州市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