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共9篇)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篇1
引用信息刘斌玉.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在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6, 14 (34) :3576-3578.
在医学科学迅速发展, 护理学科作为一级学科, 专业分科越来越细, 专科护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卫生服务需求改变以及人力资源紧缺的形势下, 为了给病人提供更为专业、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首要的是完善我们的护理教育, 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护士。《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1]。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复杂, 病人病情变化快, 影响环节多, 设备依赖强, 容易发生医疗风险, 因此作为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其急救意识、判断能力、应急综合素质与能力和护理技能水平都非常重要[2]。选择何种培训模式才能全面培养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顺应时代需要, 与时俱进, 必须对培训方法进行创新, 以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的要求。我国医学教育者参照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 启动了标准化病人 (SP) 投入临床教学工作中[3,4]。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培训后能稳定、逼真地扮演真实临床情况的病人的正常人[5]。为节省培训开支, 借鉴国内外标准化病人教学的理念, 招募当地医学院校在校护生做标准化病人运用到我院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养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共28名, 均为女性;年龄25岁~44岁 (34.4岁±2.8岁) ;本科27名, 研究生1名;护士4名, 护师14名, 主管护师8名, 副主任护师2名。招募的14名在校志愿护生均为当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 年龄21岁~24岁 (22.7岁±1.2岁) ;均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反应能力、无不良嗜好。
1.2 方法
1.2.1 培训模式构建
1.2.1. 1 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小组的成立
成立了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 小组成员由血液净化科护理骨干组成。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对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进行策划和实施。
1.2.1. 2 标准化病人招募和培训
在当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招募志愿做标准化病人, 入选标准: (1) 自愿参加, 不中断培训; (2)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3) 能很好地配合培训模式的开展。参照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对志愿者进行标准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工作中的原则、相关医学知识、血液净化科专科病人角色的培训等。每个志愿者必须完成扮演血液净化科常见疾病的病人, 并通过考核小组的考核, 才能“上岗”。
1.2.1. 3 培训剧本的编写
培训剧本由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小组成员, 查阅国内外相关血液净化科常见病文献、以往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应急需要共同构思, 参照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血液净化科常见病处理要求条例进行编写。
1.2.1. 4 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方案的实施
培训模式启动前对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进行相关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培训, 主要是利用有情感的“病人”进行接触和互动来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在实行各项操作中和突发状况的设定和处理中来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首先要求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对于血液净化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如何处理要完全掌握。进行培训时, 先由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跟标准化病人进行沟通和评估, 让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自己去思考并发现问题, 并通过组内成员讨论制定出护理计划, 并提供护理措施。接着由标准化病人反馈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在诊疗过程的自身感受, 并提出建议。最后由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小组成员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点评, 对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优点提出表扬, 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
1.2.2 评价指标
1.2.2. 1 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
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 (CCTDI2000) 量表[6]进行评价, 该量表包括7个分量表, 即寻求真理、思想开明、分析推理、系统性、自信、质疑、成熟, 每个分量表有10个条目, 每个分量表的得分区间为10分~60分, 得分<40分, 表明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较弱, >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较强;总分的可能得分区间为70分~420分。总分在210分~280分者, 表明被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范围;低于210分者, 表明被试者的倾向与批判性思维严重对立;达到或高于350分者, 表明被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全面强。该量表经国内学者朱秀丽等[6]测定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2 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综合应急能力评价
参考练桂英等[2]编制的血液净化专业护士综合应急能力评判标准自制血液净化科专业护士应急能力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总分为100分, 包括病情观察能力 (20分) 、应急配合能力 (20分) 、应对突发事件协调组织能力 (20分) 、效果评价 (40分) , 其中效果评价包括护理记录、相关理论、医护评价、“病人”评价各10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分
3 讨论
3.1 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急能力有提升作用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目前医疗环境恶劣, 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血液净化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快,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加上医学院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血液净化的课程,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主要靠经验来应对病人的突变情况, 这样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病人和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需求。如果血液净化专业护士没有具备良好的应急能力, 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和过硬的操作技能, 这就更加能激化医患矛盾, 甚至影响病人的抢救工作。因此, 只有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系统培训, 才能胜任血液透析室的工作, 才能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才能给予病人和家属生物、心理、社会等全面的治疗护理[7]。由于在社会上招募非医学专业做标准化病人, 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经费, 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物力进行培训, 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影响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选用本来就医学基础的护生作为标准化病人, 培训起来就简便多了。再者, 采用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 使护士面对有生命的“病人”, 而且“病人”能及时反馈护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不适和建议, 使护士亲身感受体验真正实战的工作过程, 在不断的真人实践过程中提高应急能力。同时, 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能增强护士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从而更加勤奋地学习好理论和实践操作, 努力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临床操作技能。本研究显示, 经过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进行培训后,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综合应急能力考核各方面均优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提高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急能力就能保障病人的安全。
3.2 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提高作用
评判性思维也译为批判性思维, 是对所学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所进行的个人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判断,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8]。血液净化专业护士所面临的服务对象多是危、重或急病人,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在面对紧急情况时, 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准确的处理,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将护士现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运用到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培训中,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通过现场真实的情景模拟, 标准化病人的及时反馈, 使得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反思自己在处理突发情况时的优点和缺点, 从而能正确地认识问题的本质, 并在下次真正临床实践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快速判断, 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本研究显示, 经过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进行培训后,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得分优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提供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就会提高其急救水平、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使血液净化科护理质量得到保障, 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由此可见, 在校护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培养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培训模式, 是通过在真实的模拟情景强化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急意识, 拓展应急知识, 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 从而确保血液净化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在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血液净化专业护士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小组, 小组成员在当地医学院校招募在校志愿护生14名作为标准化病人, 根据血液净化中心需要血液净化的常见病进行剧本编写, 剧本内容包括血液净化中各类疾病病人的观察要点、血液净化过程中病人可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并对14名志愿护生进行培训。标准化病人培训前模式启动前和结束后各对我院血液净化科的28名血液净化专业护士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和综合应急能力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结果]经过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进行培训后,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得分优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自制的应急能力考核标准综合应急能力考核都优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校护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对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培养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培训模式, 是通过在真实的模拟情景强化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急意识, 拓展应急知识, 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 从而确保血液净化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急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2) :5-8.
[2]练桂英, 黄雪芳, 李燕, 等.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 2010, 17 (8) :22-24.
[3]王佳, 蒋晓莲.标准化患者在护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概述[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 :35-37.
[4]马树良, 战继伟.浅谈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8 (11) :1374-1375.
[5]RCSA.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Researcher in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RCSA) on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evaluate clinical skill[J].Academic Medicine, 1992, 68 (6) :475-477.
[6]Behrens P.The Watson-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diploma school students[J].J Nurs Educ, 1996, 35 (1) :34.
[7]唐春苑, 王饶萍, 叶晓青, 等.血透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J].护理学报, 2006, 13 (8) :82-84.
[8]Betsy SP, Gloria M.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J].J Nurs Educ, 1993, 32 (9) :425-428.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篇2
1.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具有护士执业资格。
2.在血液净化室学习期满3个月,掌握血液净化的理论知识,掌握血液透析机的基本性能,掌握透析治疗流程及应急措施。
3.经过血液净化基本治疗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且考核成绩合格。考核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掌握血液净化室规章制度、规程、岗位职责。掌握血液净化室的基本治疗理论知识。掌握血液净化室的基本治疗操作流程、病人病情观察。掌握血液净化室病人的常规护理,具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透析机、水处理机等仪器的主要性能、操作和简单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⑥掌握血液净化室各种消毒剂的化学性质,各种仪器消毒方式方法及相关医院感染知识。
4.在护理部领导下,血液净化室专业护士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医院内的相关知识培训,积极参加血液净化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培训班、学术会。
5.新上岗护士经过确定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准入资格,经过审核准入后,方可独立从事血液净化相关专业的护理工作,并享有血液净化专业护士的相关待遇。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法初探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1.1.1 对象选择:1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并对证书进行执业注册的护士;2热爱本职工作, 有献身精神, 工作责任心强, 刻苦钻研业务, 具有良好医德修养;3具备本专业较强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能力, 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
1.1.2一般资料:本次参加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45名。年龄:22~42岁。工作年限:1.5~20年。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年限:0.5~8年。学历:本科:22名, 大专20名, 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9名, 护师:20名, 护士:16名。
1.2 方法:在护士长的统一部署下, 挑选一名获得全国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担任班主任, 并为每位学员安排临床实践带教老师。
1.2.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根据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需要具备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 对学员进行专科理论培训、 临床实践培训、专科理论小讲课, 培训内容包括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及护理、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 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五个大项80 个内容。 采用全脱产培训方式, 培训时间3 个月, 其中, 第一个月为理论知识培训, 第2~3 个月为临床实践培训及专科理论小讲课。 临床实践培训前填写《 临床实践意向表》 , 根据学员个人意愿及临床实践基地情况分配学员至5 个临床实践基地, 完成临床实践内容。
1.2.1.1 专科理论培训: 1课程设置: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文艳秋主编的《 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 为授课教材, 同时增加了专科护理发展现状与进展、血透护士行为规范、我国专科护士的管理与发展、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等讲座。 2师资条件:由肾脏病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血液净化中心获得国家级及省级血液专科护士证书的护理人员, 肾内科和腹膜透析中心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授课老师。 并邀请院内相关专家及省内护理及血液净化方面的知名专家授课。 3培训方式:共146 个学时, 其中上大课学时142 个, 考核4 个学时, 将理论知识由浅及深, 统一进行学员集中培训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提供相应学习资源, 让学员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完成理论考试。
1.2.1.2 临床实践培训:1课程设置: 将临床实践分为两部分, 血液透析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 实践内容包括: 透析器及管路预冲操作程序、血液透析治疗引 ( 回) 血程序、血液灌流操作程序、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操作程序、免疫吸附操作程序、内瘘穿刺操作、长期留置导管上下机操作程序、血液滤过治疗操作、CRRT操作程序等。 2师资条件:选拔职业素养高、理论知识全面、操作技能水平高的护理人员担任临床实践带教老师。 3培训方式:共360 个学时, 采用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和集中统一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 即一名带教老师负责带教一名学员, 根据培训手册内容, 逐项进行带教, 并进行评估。 集中统一培训, 即安排专门课时, 由专门的操作技能老师教授各项操作程序, 纠正各临床实践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1.2.1.3 专科内容小讲课: 每周二、 三、 四安排获得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人员及工程师, 针对设备维护、院感相关知识、水处理系统以及血液净化方面的新技术、新项目, 为学员授课。
1.2.2 考核方法: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 取带教老师评分、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结业操作考试三项考核的平均成绩, 并于毕业前完成毕业论文一篇, 并制作成ppt。
1.2.2.1 带教老师评分:根据学员在基地实践期间, 工作表现、专业学习、组织纪律、综合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 实践结束由带教老师进行考核, 填写《 临床实践考核成绩表》 , 算出临床实践考核平均分, 书写评语。
1.2.2.2 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 由班主任, 针对理论授课内容统一命题, 进行结业考试, 实行百分制;结业操作考试成绩:统一一项操作内容, 根据操作流程制定规范化操作评分标准, 采取百分制, 由班主任担任主考老师, 学员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有序考试。
1.2.2.3 毕业前要求完成一篇血液净化方面的毕业论文, 并制作成ppt, 由班主任及专业老师, 仔细查阅后, 选出两篇优秀论文。
2 教学反馈
阶段性召开临床实践学员意见反馈会, 毕业前对每位学员发放《 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 并如实、客观填写。 由护士长和班主任定期对各实习基地学员学习实践情况及基地教学情况进行巡查。
3 结果
45 名学员均在培训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全部培训内容,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3.77 分, 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95 分, 全部学员均顺利通过统一结业考试, 取得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
4 讨论
4.1 培训方法对于血液净化护士的培养方面, 最传统的方式是师傅带徒弟, 没有统一的培训机构, 无法保证培训质量, 开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 全面覆盖的作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是培养专科护士的有效途径。 因此,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开展和规范迫在眉睫。
4.2 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系统、全面、规范的教材是培养专科护士的关键, 教材也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书。 我基地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文艳秋主编的《 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 为教学大纲, 教材立足于对各类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模式、护理实施的操作指引的介绍, 特别注重了护理要点的提炼。 教程包含了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以及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等全面的护理培训内容。在操作安全、患者指导、新理论及新技术等应用方面提供了使每一个专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都能遵循的原则内容, 是一部全面、系统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教材。 但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血液净化护理的内容也不断更新, 我基地在文艳秋教材基础上并参考孔繁莹等人的 《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 和李亚洁等人的 《 肾脏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4,5], 增加了有关肾脏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的内容, 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为培养合格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旨在培养直接的临床实践能力、专科护理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导和教育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领导与创新的能力等综合能力, 针对以上能力的培养, 本科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问题, 应增设或加大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情景模拟等内容。
4.3 反馈评价机制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服务性极强的应用科学。 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 就必须培养一批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 而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指导来衡量的。 多年来, 只注重对“ 学”的评价, 而忽视对“ 教”的反馈分析,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查阅李继平等人的《 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马晓军的《 临床护理学多样式教学法》 和Boelen C的《 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 基础上[6~8], 结合我基地教学的实际情况, 编制了《 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 , 此表调查内容包括血透室内教学氛围浓郁、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强、带教老师带教能力强、带教老师专业技术过硬、有完善适用的带教计划、血透室内仪器设备齐备利于学习、 培训课程中的理论问题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应有用、培训课程中的技术操作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实践、您认为此血透室是否符合教学基地要求9 项内容, 分值从0~10分, 由差到好。 同时编制了《 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教学评估反馈表》 , 包括您认为培训课程安排是否合理 ( 若不合理请举例) 、 您认为培训课程还应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讲解专科理论知识是否到位, 您最满意的授课老师、您认为专科护士培训形式是否对专业知识的普及有所帮助、 您对基地工作是否满意6 个项目, 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 总之, 必须制定双向反馈考核机制, 每周开展师生双向反馈会, 师生分开进行, 改进教学模式,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4 师资力量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护理领域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 高年资人员缺乏规范性培训。 因此我们需要对带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规范化培养, 以提高临床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培训过程, 不仅是学员的一次学习过程, 同时也是教学老师的一次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带教思想、带教业务、带教作风, 不仅帮助和促进学员学习工作取得了进步, 其自身素质修养与教学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 提高了血液净化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 提高了全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激发了专科护士的学习热情, 促进了血液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专科护士的教育刚刚起步, 在经过严格资质认证后的医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培养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 重视和发展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增强血液净化护理专业的竞争力,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促进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同时为培训其他学科的专科护士提供依据。
摘要:总结了对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进行系统培训, 及在临床实践培训中取得的良好效果, 认为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系统、全面、规范的教材, 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冯金元.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会[J].当代护士, 2010, 3:97-98.
[2]王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12, 1:64-65.
[3]马艳娟, 黄莺, 莫玲玲, 等.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14, 4:162-163.
[4]孔繁莹, 李秋洁, 吕东梅, 等.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 :1-4.
[5]李亚洁, 张立颖, 王秀岚.肾脏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6) :434-436.
[6]李继坪, 宋锦平, 成冀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 (3) :159-161.
[7]马晓军.临床护理学多样式教学法[J].护士进修杂志.1998, 13 (7) :423.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篇4
关键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健康概念的变化促使医学模式改变,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职责不断扩展,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专业信念坚定,行为目标明确,精通学科研究方法,掌握精湛专业技能,把握学科方向动向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门人才[1]。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是以血液净化患者为服务对象,并为患者提供系统治疗、监测、支持和帮助等专业性护理服务工作者,其综合技能水平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成功及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关键作用[2]。培养新型的护理学人才中,培训模式是关键[3]。我院为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及实践基地,于2014年6月~2014年9月举办了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接受了全省30家医院的45名学员,其中有24名学员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参加临床实践培训,现将培训方法及经验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1.1.1对象选择: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对证书进行执业注册的护士;②热爱本职工作,有献身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刻苦钻研业务,具有良好医德修养;③具备本专业较强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能力,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
1.1.2一般资料:本次参加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45名。年龄:22~42岁。工作年限:1.5~20年。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年限:0.5~8年。学历:本科:22名,大专20名,中专3名。职称:主管护师:9名,护师:20名,护士:16名。
1.2方法:在护士长的统一部署下,挑选一名获得全国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担任班主任,并为每位学员安排临床实践带教老师。
1.2.1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根据血液净化专科护士需要具备的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对学员进行专科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培训、专科理论小讲课,培训内容包括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及护理、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五个大项80个内容。采用全脱产培训方式,培训时间3个月,其中,第一个月为理论知识培训,第2~3个月为临床实践培训及专科理论小讲课。临床实践培训前填写《临床实践意向表》,根据学员个人意愿及临床实践基地情况分配学员至5个临床实践基地,完成临床实践内容。
1.2.1.1专科理论培训:①课程设置: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文艳秋主编的《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为授课教材,同时增加了专科护理发展现状与进展、血透护士行为规范、我国专科护士的管理与发展、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等讲座。②师资条件:由肾脏病专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血液净化中心获得国家级及省级血液专科护士证书的护理人员,肾内科和腹膜透析中心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并邀请院内相关专家及省内护理及血液净化方面的知名专家授课。③培训方式:共146个学时,其中上大课学时142个,考核4个学时,将理论知识由浅及深,统一进行学员集中培训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提供相应学习资源,让学员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完成理论考试。
1.2.1.2临床实践培训:①课程设置:将临床实践分为两部分,血液透析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实践内容包括:透析器及管路预冲操作程序、血液透析治疗引(回)血程序、血液灌流操作程序、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操作程序、免疫吸附操作程序、内瘘穿刺操作、长期留置导管上下机操作程序、血液滤过治疗操作、CRRT操作程序等。②师资条件:选拔职业素养高、理论知识全面、操作技能水平高的护理人员担任临床实践带教老师。③培训方式:共360个学时,采用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和集中统一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即一名带教老师负责带教一名学员,根据培训手册内容,逐项进行带教,并进行评估。集中统一培训,即安排专门课时,由专门的操作技能老师教授各项操作程序,纠正各临床实践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1.2.1.3专科内容小讲课:每周二、三、四安排获得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的人员及工程师,针对设备维护、院感相关知识、水处理系统以及血液净化方面的新技术、新项目,为学员授课。
1.2.2考核方法: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取带教老师评分、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结业操作考试三项考核的平均成绩,并于毕业前完成毕业论文一篇,并制作成ppt。
1.2.2.1带教老师评分:根据学员在基地实践期间,工作表现、专业学习、组织纪律、综合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实践结束由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填写《临床实践考核成绩表》,算出临床实践考核平均分,书写评语。
1.2.2.2统一命题结业考试成绩:由班主任,针对理论授课内容统一命题,进行结业考试,实行百分制;结业操作考试成绩:统一一项操作内容,根据操作流程制定规范化操作评分标准,采取百分制,由班主任担任主考老师,学员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有序考试。
1.2.2.3毕业前要求完成一篇血液净化方面的毕业论文,并制作成ppt,由班主任及专业老师,仔细查阅后,选出两篇优秀论文。
2、教学反馈
阶段性召开临床实践学员意见反馈会,毕业前对每位学员发放《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并如实、客观填写。由护士长和班主任定期对各实习基地学员学习实践情况及基地教学情况进行巡查。
3、结果
45名学员均在培训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全部培训内容,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3.77分,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95分,全部学员均顺利通过统一结业考试,取得贵州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证书。
4、讨论
4.1培训方法
对于血液净化护士的培养方面,最传统的方式是师傅带徒弟,没有统一的培训机构,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开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作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是培养专科护士的有效途径。因此,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开展和规范迫在眉睫。
4.2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系统、全面、规范的教材是培养专科护士的关键,教材也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书。我基地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文艳秋主编的《实用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为教学大纲,教材立足于对各类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模式、护理实施的操作指引的介绍,特别注重了护理要点的提炼。教程包含了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腹膜透析技术及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以及常见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护理操作程序等全面的护理培训内容。在操作安全、患者指导、新理论及新技术等应用方面提供了使每一个专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都能遵循的原则内容,是一部全面、系统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教材。但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血液净化护理的内容也不断更新,我基地在文艳秋教材基础上并参考孔繁莹等人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和李亚洁等人的《肾脏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4,5],增加了有关肾脏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的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用,为培养合格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旨在培养直接的临床实践能力、专科护理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导和教育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领导与创新的能力等综合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培养,本科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问题,应增设或加大护理管理、健康教育、情景模拟等内容。
4.3反馈评价机制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服务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培养一批工作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护士。而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指导来衡量的。多年来,只注重对“学”的评价,而忽视对“教”的反馈分析,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查阅李继平等人的《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马晓军的《临床护理学多样式教学法》和BoelenC的《医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基础上[6~8],结合我基地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反馈表》,此表调查内容包括血透室内教学氛围浓郁、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强、带教老师带教能力强、带教老师专业技术过硬、有完善适用的带教计划、血透室内仪器设备齐备利于学习、培训课程中的理论问题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应有用、培训课程中的技术操作能在血透室内得到实践、您认为此血透室是否符合教学基地要求9项内容,分值从0~10分,由差到好。同时编制了《贵州省第三届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班教学评估反馈表》,包括您认为培训课程安排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举例)、您认为培训课程还应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讲解专科理论知识是否到位,您最满意的授课老师、您认为专科护士培训形式是否对专业知识的普及有所帮助、您对基地工作是否满意6个项目,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总之,必须制定双向反馈考核机制,每周开展师生双向反馈会,师生分开进行,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4师资力量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护理领域高学历人才严重不足,高年资人员缺乏规范性培训。因此我们需要对带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培训过程,不仅是学员的一次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老师的一次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带教思想、带教业务、带教作风,不仅帮助和促进学员学习工作取得了进步,其自身素质修养与教学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血液净化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全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激发了专科护士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血液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我国专科护士的教育刚刚起步,在经过严格资质认证后的医院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进行培养可能更适合我国国情。重视和发展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强血液净化护理专业的竞争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为培训其他学科的专科护士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篇5
1 危险因素分析
1.1 机械性损伤因素
锐利器械损伤是血透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主要指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的针刺伤,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而传播[3]。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士每天要给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和注射药物,留取标本、利器回收等操作,发生针刺伤的几率很高。手在刺破的情况下,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和设备而被传播疾病,最常见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很高,一次即可感染[4]。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占80%,可见针刺伤已经成为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1.2 化学因素
透析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冰醋酸、次氯酸钠和各种透析机清洗液,消毒液,过氧乙酸可以通过呼吸道黏膜的接触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戊二醛等均对人体皮肤、眼睛、呼吸道黏膜有刺激。
1.3 生物因素
我国HIV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也是HBV和HCV肝炎高发区之一[5,6]。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一旦被患有乙肝或丙肝的病人使用过的穿刺针将手刺破,则感染乙肝丙肝的几率很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每天进行血管穿刺、体外循环、回路的冲洗,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存在可能被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病毒、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大多透析室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即使皮肤完整性受损仍要坚持工作,这样也大大增加了经皮肤感染病毒的几率。不停的接触来自各种原因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和物品表面,很容易通过血液交叉感染,使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成为易受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1.4 物理因素
血液净化中心的噪音主要来自水处理、透析机、空调、患者的呻吟,长期在噪音的环境中工作,易使人疲劳、烦躁、头痛和听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不对称的工作姿势也会造成骨骼的损伤,如在给患者穿刺过程中需要弯腰,遇到穿刺不顺利的情况,往往一个姿势保持较长时间;透析结束拔除动静脉内瘘针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也需弯腰操作。在整个患者透析过程中,护士需要随时观察机器运转情况,患者的透析反应,应对机器的报警,处理各种各样问题,长时间站立使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1.5 心理压力
维持性透析患者终身须依赖血透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患者每次治疗在4.5-5小时之间,血液体外循环随时有可能出现问题,随时要分析判断机器报警及各种检测系统是否正常,患者不适的原因及故障排除,思想必须高度集中,这样思想长期处在紧张之中,使人体的生物钟受到干扰,发生职业应激。这些职业应激的影响不低于物理化学因素,可导致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另血液净化中心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血液净化护士既要监测患者又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观察机器的各项指标,经常加班加点,长时间精神压力大,工作的超负荷,极易造成身心疲惫,产生烦躁、焦虑、抑郁情绪。
2 防护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目前,对医护人员进行的教育已被大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7]。血液净化室的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明确只有有效的保护自己才能更有效的保护病人,绝大多数护士职业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或降低其损伤结果。医护人员进入血液净化中心要更衣,穿工作服,换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护士在进行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发现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当预料到血液可能飞溅到操作者的眼、鼻时,则应戴护目镜,口罩被血液污染时,立即更换,接触患者前后要严格洗手,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后及处理患者用物后必须彻底洗手,使用有抑菌效果的洗手液,按标准分步洗手,每完成一个血透操作,用快速消液消毒手。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强化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工作操作常规、临床技能、感染知识等培训,在临床工作中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落实,并转变护士不怕脏、不怕累的传统观念。
2.2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注意日常操作安全
护士必须戴手套和使用持物钳夹取污染针头、穿刺针和其他尖锐物品,并放于专用的锐器盒内按规定处理。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说明戴手套非常重要。如发生针头刺伤皮肤,应尽可能挤出血液,彻底用碘伏消毒。
2.3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锐器伤已经成为感染HBV、HCV、HIV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每天进行穿刺性操作,经常接触针头和玻璃碎片等致伤因子。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治疗中禁止徒手携带裸露的针头等锐器,禁止手对手直接传递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等锐器要立即放入锐器盒,避免二次处理。锐器盒外要有醒目警告标志;严格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规定处理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疗废弃物。如有损伤,应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患者为乙肝或丙肝,被刺伤人员应于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或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型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个月后再检查。并要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汇报,给予相应的处理和登记并做跟踪调查,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使护理人员在发生职业损伤后得到及时补救治疗和检查跟踪,有效地维护职业安全。
2.4 化学消毒剂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化学消毒的性能、不良反应、使用方法、配制时间、实施规范管理,使用和配制时戴口罩、手套、防护镜,防止消毒液溅出。定期开窗换气,加强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减少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的刺激。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时需戴口罩、袖套、手套。接装管路及穿刺均应做到一人一副手套。如工作服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先用1 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如化学试剂或消毒液不慎污染皮肤或溅到眼中,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
2.5 防止血液传播
上机、下机、冲洗回路操作过程中戴好手套、帽子、口罩,穿好防护服,防止血液溅到皮肤上,拔针时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穿刺不成功时,递针重新穿刺,戴好针帽传递,手持针头,锐利面不要对着他人,以免刺伤。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配备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配备锐器物收集器被认为最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可降低50%的针刺伤发生率,每年定期对护士查体并建立健康档案。患者第1次透析前常规查肝功能、肝炎病原学,及时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蔓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卫生宣教工作,要求其严格执行透析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地减少交叉感染的因素。
2.6 环境管理
血透室布局合理血透室按功能严格划分为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工作人员和患者均需更衣换鞋后才能进入透析室。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限制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定时空气消毒透析室每日夜间使用臭氧消毒机定时开机4小时进行空气消毒,注意空气湿化,提高消毒效果。加强通风每日全部患者离开后,将透析室门窗打开,自然通风30分钟。对于噪音防范,及时关闭隔音的门窗,及时维护机器;对患者的呻吟,对症处理,减少病痛的折磨,做好心理护理,能安静地接受治疗。
2.7 提高心理素质
进入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必须经过血液净化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加强专科技能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技能和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熟悉透析器报警信息,并能及时排除。工作中,采取新老搭配,在保证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加班、拖班,保证护士的休息,减少生理疲劳。平常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户外锻炼,多做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制各种损伤的能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休息,提高护士待遇,缓解精神压力,加强文化修养,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心胸开阔,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服务观。营造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将心理压力降到最低。
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总结血液透析管理的经验,降低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2]王会.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530.
[3]叶志军,张小娟,吴峰,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7,5(9);816-817.
[4]倪传英,袁晓华,张敏,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医卫生,2004,20(18):1911.
[5]唐跃华.供应室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当代护士,2006,8:112-113
[6]张光慧,赵庆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8):1977-1979.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篇6
1职业危害的因素
1.1 化学因素: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消毒剂有乙酸过氧, 次氯酸钠, 伦拿灵, 戊二醛, 含氯消毒剂 (907) 等, 例如含氯消毒剂 (907) 在机器表面擦拭消毒及每日的地面消毒还有医疗废物的二次消毒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皮肤接触后可造成轻度损伤。使手部皮肤粗糙, 干裂。例如伦拿灵用于复用透析器及各种体外循环管路的消毒, 水处理循环, 水消毒, 成分中过氧乙酸4.5%, 过氧化氢2.7%, 具有腐蚀性, 可导致皮肤过敏, 眼睛受损等。消毒透析机专用的柠檬酸在机器消毒过程中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 眼睛及呼吸道炎症, 头痛等不良反应。透析专用的A、B液中含有冰醋酸, 冰醋酸是一种容易挥发的刺激性气体, 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综上所述, 血透室的空气中存在低浓度化学消毒剂。这些化学消毒剂对人体有致敏, 致癌作用。轻者可使人出现流泪, 流鼻涕, 打喷嚏, 呛咳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眼睛刺痛, 呼吸困难, 喘咳等过敏症状。
1.2 生物因素: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中直接, 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机会最多, 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最大, 很容易通过血液交叉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包括梅毒, 疟疾,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艾滋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多种疾病[1]。我国乙肝总感染率约60%[2], 特别是患者多次输血, 透析治疗 (复用透析器) 可被感染丙型肝炎。
1.3 心理因素: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 良好的素质, 坚实的业务知识, 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反应力, 这些是患者透析时的生命安全保障, 此外, 医护人员亲切的话语, 端正的外表, 和蔼的态度可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赢得患者的信任, 增强其安全感, 这对透析能否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再次护士应该主动热情介绍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病区设施等, 使患者能很好的熟悉和适应治疗环境, 还要简要介绍本院的医疗设备条件、医护人员技术力量配备情况。通过融洽的交谈, 可逐渐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里状态, 加以分析后, 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解释、开导工作, 消除他们对透析的种种顾虑。透析中心的护患比例失调, 造成护士劳动强度增大, 以我院为例, 每名护士有时需负责6~7例患者, 由于透析的时间原因, 透析护士的工作时间长达9 h, 中午进餐时间与患者上下机时间交错, 每位护士进餐时间很短, 甚至有时只有30 min, 如果要遇到抢救、急诊, 更增加护士的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
1.4 物理因素
1.4.1 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是锐器伤。
1.4.2 透析患者畏寒怕冷, 因此透析室里的空气流通状况不良, 而透析护士每天要在透析室工作8~10 h, 加之透析室在患者透析前后均需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导致空气中臭氧浓度增加, 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部不适, 严重者引起肺水肿。长期受到紫外线的大剂量照射, 还可致皮肤癌和眼炎。
1.4.3 透析室透析机放置集中, 还有多台电视机, 空调、空气消毒机, 水处理、各种抢救设备, 设备运转时发出的噪音危害极大, 据测透析机报警噪音为35~73分贝, 水处理机为65分贝, 而我国对医院的环境噪音标准理想值为35分贝, 极限值为45分贝[3], 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包括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听力下降等, 心理反应如头痛、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4]。
1.4.4 其他如透析液较重, 护士常需搬运, 容易腰肌劳损, 腰脱。透析患者病情变化快, 护士需密切观察病情, 在一个班次透析治疗中, 需要长时间站立6~7 h, 长时间站立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 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2防护措施
2.1血透室的合理布局:血透室要保持室内清洁, 限制人员流动, 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和患者均需更衣换鞋后才能进入透析室。
2.2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加强通风:护士工作中要做到四轻 (走路轻, 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 , 加强巡视, 减少机器报警故障, 使用空调换气扇功能通风换气, 每日夜间使用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注意空气湿化, 提高消毒效果。在配置和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好口罩、手套以减轻刺激。取用完消毒液后应及时拧紧瓶盖, 以防消毒液挥发。每日全部患者离开后, 将透析室门窗打开, 自然通风30 min, 可以有效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以防消毒液挥发。
2.3 建立健康档案:医护人员上岗前及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均应进行乙型肝炎 (HBV) , 丙型肝炎 (HCV) , 艾滋病 (AIDS) , 梅毒的检测。同时建立健康档案, 乙型肝炎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以后每二年加强注射一次, 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应分区分机进行透析治疗。
2.4 加强学习, 增强护士防范意识。丰富业余生活, 树立良好心态:透析室护士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 定期学习有关心理学, 社会学等方面知识, 在临床工作中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和加强自我保护的最有效手段。根据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 人员配备应充足, 实行弹性排班, 保证护士的休息时间, 另外在工作之余, 组织护士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如爬山, 郊游等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 加强人际关系的良性沟通, 使护士的自身素质修养得到加强,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5 加强宣传教育与患者的沟通: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卫生宣教工作,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存在心里问题的患者护士应及时与其沟通, 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 给与及时疏导, 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危重患者的家属, 沟通可以取得更好的配合, 理解护士的工作, 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2.6 锐器伤的预防措施:正确处理锐利器械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内瘘针和注射器针头使用后严禁回套针帽, 要放在锐器盒内, 使用后的安瓶、丢弃的锐利器械放入的锐器盒内集中进行处理。。一旦皮肤被刺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时, 要采取正确方法, 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受伤部位, 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酊、酒精消毒伤口。如患者为乙肝, 除采取上述措施外, 还应于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阻断感染, 及时报告医院有关部门, 可联合用乙型肝炎疫苗;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2.7个人防护措施:强调洗手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前或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品时需要戴口罩, 手套。接装管路及穿刺均应做到一人一副手套, 防止交叉感染。
2.8科学处理污物: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袋, 常规处理。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物的废物及体外循环管道、透析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放入专用的黄色垃圾袋内, 由医院感染科派专人收集, 送去焚烧。
参考文献
[1]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8) :633-634.
[2]曹明霞.血液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1) :51-52.
[3]杨曼, 丽洁, 李静文.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中国血液净化, 2003, 2 (12) :679-680.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至今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7例患者,男51例,女36例,年龄20~64岁,每周透析3次,透析时间为1~6年;另选取2007年前的80例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龄21~63岁,每周透析3次,透析时间为1~5年。2007年至今我院对护士实施了规范化管理,2007年前只为一般的管理。
1.2 方法
隐患分析方法:通过多年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分析护士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规范管理方法: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完善和落实相关规范管理制度。
对于感染的控制,首先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定,让执行的人员有本可依,有据可查,如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透析消毒隔离制度》、《血液透析护理和技术规范》、《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程》、《血液透析器械管理规范》、《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标准>等。制度建立后,能够促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履行,并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做到有责必究,有错必罚,提高护士的警惕性和风险意识。
1.2.2 充分利用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护士长作为护士的直接管理者,有责任带领和督促护士降低感染的发生,并形成正确的管理对策[2]。护士长可定期对护士进行抽查,检查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并将存在的问题记录备案,每月进行一次血透护理质量分析与讲评会议,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以提高护士的技能和对感染的控制力度,掌握好消毒隔离的标准,同时做好自我保护。
1.2.3 血液净化设备的管理。
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器械设备,因此对器械进行规范管理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的有效途径。比如,透析用水的质量是保证透析效果和减少感染的重要环节,正常情况下,血液透析4h约消耗的水位120L,因此要对反渗膜、反渗机每30d消毒一次,每90d对消毒透析用水管和储水罐消毒1次[3];当班护士在透析完成后,必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认真对每台透析机进行消毒,同时要加强对透析机的维护,确保在下次能够正常安全使用。
1.2.4 环境及护理人员消毒隔离的管理。
根据不同的要求,血液透析中心常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办公区、休息区等,因此必须将每个区域标明,便于警告和区别,避免病菌的带入;每日对地面进行3次消毒,对地面的污染物及时进行清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进行通风换气,并对空气进行消毒,保证充分的透析治疗间隔期间消毒,达到透析控制空气菌落总数少于500cuf/m3的标准;控制人员流动,减少家属的探访,并做好解释工作,获得其理解和配合,严格执行“三通道”原则;护士严格执行洗手管理,在护理前后,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保持手清洁,并定期检查手指带菌数;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操作前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同时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
1.3 评定项目
对两组物体表面、护士手、空气、患者感染率、反渗水达标等进行评定。
1.4 反渗水评定标准
优良:细菌数在100cuf/mL以下,内毒素在0.01IU/mL以下,透析细菌含量在1000cuf/mL以下者为优;达标:细菌数为100~200cuf mL,内毒素在0.01~0.25IU/mL,透析细菌含量1000~2000cuf/mL。其他为不达标。
1.5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士可能存在的隐患。
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和分析,护士可能存在的隐患主要有认识不够、沟通不当、透析中观察不仔细、消毒措施不到位、风险意识低等。
2.2 两组监测项目合格率比较。
实施规范管理后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实施前比较,P<0.05
2.3 两组感染率和反渗水达标率的比较。
实施后的感染率和反渗水达标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注:*,与实施前比较,P<0.05
3 讨论
3.1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规避护理中的隐患。
结合经验和临床分析,笔者认为护士多数存在认识不够、沟通不当、透析中观察不仔细、消毒措施不到位、风险意识低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均可影响治疗效果。如沟通不当,会让患者更为紧张和担心,继而免疫力降低,抵御致病菌的能力下降,出现感染的概率更高[4];如消毒措施不到位,可直接将致病菌带入到透析中,成为感染的源头等。而通过护士长的规范化管理,从制度到具体措施,从监督到考核,均能够让护士明确自己在透析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明白自己的细节操作对治疗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其增加风险意识,从而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履行职责,减少感染源,降低感染率。
3.2 规范化管理提高检测指标的合格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规范管理实施前后,各监测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由此打下了降低感染的基础。原因在于,通过规范化管理,都使护理中的每项工作方向和操作明确,并能注意到感染发生率比较高的地方,在操作中加以重视。比如对空气进行严格消毒,并定期检查细菌含量,能够及时改善空气质量;护士洗手制度的建立,降低了由操作带入的病原菌,并要求护士定期对手的细菌进行检查,一旦不合格,严禁操作。此外,护士长在实施中起到了监督和指导作用,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指导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从而降低感染。从表2中可以看出,规范化管理实施后,感染率明显降低,再次说明规范化管理对控制感染切实有效。
3.3 血液净化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是医药感染管理的基础。
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康复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发生感染不仅是对医药资源的耗费,也是增加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的主要因素,控制医院感染是医务工作的重任。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实施规范化管理,并取得实效,能够促使其他部分效仿,使医院实现整体规范化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切合实际的制定预防和管理措施,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确保每项指标合格,从而有效的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73-75.
[2]王新, 何小凤.浅谈护士长在血液净化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武警医学, 2002, 13 (8) :494-495.
[3]刘振声, 金大鹏.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688-693.
血液净化专业护士 篇8
职业伤害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包括职业性危害等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疾病[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伤害的报道是屡见不鲜。血液净化专业是高风险服务, 专业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化学消毒剂、噪声等,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 严重影响了专业人员的身心健康[2]。安全气候是指员工对组织工作环境的整体知觉, 此知觉能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近年来, 已有学者对医院安全气候进行研究, 认为员工的安全行为与组织安全气候有密切关系[3]。目前, 有关职业防护认识、行为的研究较多, 但专门针对医院安全气候方面探讨其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和医院安全气候现状, 分析三者的关系, 为医院管理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6所综合医院, 用系统抽样法抽取168名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为调查对象, 入选标准:连续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1年或以上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资格证书者;自愿参与研究, 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者。排除对象:不配合, 不愿参加者;没有取得护士执业证书者。168名研究对象中, 男27名, 女141名;年龄25岁~51岁 (34.4岁±4.5岁) ;工龄1年~28年 (16.2年±5.4年) ;职称:护士38名, 护师62名, 主管护师48名, 副主任护师20名;学历:大专57名, 本科103名, 硕士8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职业伤害相关知识培训情况。 (2)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问卷: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 参照文献[2,4]自制调查问卷, 共14个条目, 每个条目分为0级~3分的4级评分法:回答完全正确计3分, 基本正确计2分, 部分正确计1分, 完全错误计0分。分值范围为0分~42分, 得分越高, 表示职业危害认知越好。职业防护行为问卷:共11个条目, 每个条目按从不、有时、经常计1分~3分, 得分范围11分~33分, ≤17分为防护行为差, 18分~24分为防护行为较好, 25分~33分为防护行为好。此两个问卷经多名护理专家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 医院安全气候量表[5]:由台湾学者林金春[6]翻译修订而成, 包括5个维度、29个条目, 即管理者态度6条、防护设备6条、沟通3条、教育训练7条和工作环境7条, 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计分。得分范围29分~145分, 其中116分~145分表示医院安全气候好, 87分~115分表示一般, 低于87分表示比较差。
1.2.2 调查方法
调查者在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并在每份调查表的尾页附有调查填写方法说明, 根据自愿的原则, 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共发放问卷168份, 回收有效问卷163份, 有效回收问卷97.0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问卷得分为20.3分±3.4分;职业防护行为问卷得分为19.2分±2.3分, 均为中等水平;医院安全气候总分为109.2分±11.6分, 其各个维度按照降序依次为:教育训练为3.92分±0.58分;沟通为3.84分±0.56分;防护设备为3.80分±0.52分;工作环境为3.83分±0.44分;管理者态度为2.82分±0.68分。
2.2 医院安全气候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标准化预防行为依从性相关性
医院安全气候中防护设备、沟通、工作环境3个维度与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防护行为都呈正相关 (P<0.05) , 见表1。
3 讨论
3.1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与医院安全气候现状
本次研究中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都处于中等水平, 可见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知识掌握并不全面、执行力度不高, 其发生原因一方面可能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性质有关, 由于血液透析是一种专业性和风险性都比较强的治疗手段,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物, 暴露于多种危险中[7], 随着医院和社会对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 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知识也重视起来了, 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寻求有关方面知识, 但是对于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知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关。譬如, 在调查中护理人员能够认识到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职业危害, 却不能认知到甲醛、环氧乙烷、机器噪声会对机体带来危害;另一方面,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人员任务又繁重, 既要担任教学任务, 又要担任临床护理工作, 这样使得护理人员接受职业危害及职业防护知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就会减少;再者, 医院相关管理者对医护人员职业危害重视不够, 职业防护设备不到位, 为节省开支, 对于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只做简单的生物监测而不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 使得护理人员长期暴露在职业危害中而形成了习惯。这些因素都使得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水平不高。本次调查中, 医院安全气候分值为一般水平。其中工作环境和管理者态度的分值是最低的。调查中, 大部分护士反映因为工作负荷太大而影响护士采取标准预防, 一小部分认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影响其执行安全防护行为。这些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力资源长期不足、医院管理者不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有关。只有管理者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 为护理人员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可靠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保证血液净化中心的正常运转。
3.2 医院安全气候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医院安全气候中防护设备、沟通、工作环境3个维度与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防护行为都呈正相关 (P<0.05) 。即医院安全气候防护设备、沟通、工作环境得分越高, 则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越好, 这与有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护士是医院最大、最重要的专业群体之一, 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 是医院感染职业的高危人群, 其对于职业危害认知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行为和态度, 进而影响他们的防护行为。有研究表明: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 安全的文化氛围能够帮助产生巨大的作用, 同样, 如果在医院能够营造一种安全、良好的氛围, 领导关心、爱护下属, 为其提供完好的防护设备、制定人性化的政策和流程、加强人力资源的配备;同事之间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相互督促, 带动新同事遵守行为准则,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医院文化和习惯, 这样标准化预防就会真正地根植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心中, 从而提高他们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因此, 医院管理者要重视营造一种医院安全气候, 使得护士从心底接受并主动寻求帮助, 进而提高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的执行力度。
4 小结
综上所述,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处于中等水平,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而要切实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就需要医院管理者营造良好的安全气候, 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和护理人力资源, 改善工作环境,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政策, 从而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 降低职业危害。
摘要:[目的]调查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与医院安全气候之间的关系,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6所综合医院, 用系统抽样法抽取168名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为调查对象, 应用一般资料问卷、自制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问卷和防护行为问卷、医院安全气候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问卷得分为20.3分±3.4分;职业防护行为问卷得分为19.2分±2.3分, 均为中等水平;医院安全气候总分为109.2分±11.6分, 其中防护设备、沟通、工作环境3个维度与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防护行为都呈正相关 (P<0.05) 。[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处于中等水平,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而要切实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 需要医院管理者营造良好的安全气候、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和护理人力资源, 改善工作环境,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政策, 以降低职业危害。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医院安全气候,防护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云波, 荆艳辉, 刘璐.血透中心护士职业伤害认知及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6) :29-31.
[2]应迎娟, 吴春燕, 王秀萍.血液净化专业的职业暴露及防护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6) :584-586.
[3]Siegel S, Lin S, Falwell A, et al.Relationship of safety climate and safety performance in hospitals[J].Health Serv Res, 2009, 44 (2Pt1) :399-421.
[4]刘振生, 金大鹏, 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70-74.
[5]Schieppati A, Remuzzi G.Chronic renal disease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epidmiology, soci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J].Kidney Int Suppl, 2005, 68 (Suppl) :7-10.
[6]林金春.医院安全气候与个人因素对护理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及行为的影响[D].台南:台湾长荣大学, 2008:1.
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浅析 篇9
当过量的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或受到病原体侵袭的时候, 人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机体平衡的内环境系统受到破坏, 随之导致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有害溶质浓度升高, 生理、理化指标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当血液中有害溶质浓度升高不多时, 在人体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的参与下, 可以校正这种不平衡的环境状况, 重新恢复人体生命系统内环境的平衡。
当血液中有害溶质浓度升高较多时, 一般使用药物可以调整人体的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 从而恢复人体生命系统内环境的平衡。
当血液中有害溶质浓度超过一定的极限时, 药物已“无能为力”, 内环境失衡发生病理变化, 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 甚至发生多脏器衰竭, 乃至死亡。从头到脚人体这类疾病实在太多了!
于杰董事长视察临床治疗的情况
天津市阳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是针对这一类风险大、死亡率高的疾病, 主要针对有害物质高浓度血症, 采用血液灌流、血浆灌流、肠道吸附技术和透皮吸附, 从血液、体液、肠道中或通过透皮吸附直接清除有害物质, 提出完整的临床解决方案, 提供相关的产品供临床选择使用。
二十多年前, 我们开发了中国第一代供临床使用的血液灌流器。临床专家用这个器械成功地救治了一名吞食了四百多片巴比妥类安眠药、昏迷不醒的年仅20岁的少女, 救治成功后患者的家属跪在专家前表示感谢。看到这些动人场景, 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掉下热泪。小小一个血液灌流器联接着千家万户的安危, 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我们无不为之感到高兴和满足, 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的创新与创业。
用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与病魔争夺患者的生命, 成为我们公司创新与创业的持久动力。
一、研究背景
滥用毒品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近40多年来, 贩毒、吸毒、滥用毒品, 尤其以海洛因为甚, 在我国又死灰复燃, 沉渣泛起, 蔓延迅猛, 十分猖獗。在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295.5万 (2014年) , 每年还以3%~5%增长, 加上不在册的吸毒人数约1400万。不计用于禁毒、处理吸毒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刑事案件等的费用;不考虑吸毒造成的社会劳动力减少所致的社会经济损失, 每年仅毒资的直接消耗就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吸毒不仅耗资, 更为严重的是它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就社会危害而言, 吸毒造成刑事犯罪率上升, 就公共卫生而言, 吸毒造成诸如艾滋病、结核病和肝炎等传染病流行。在我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 有70%以上是因吸毒感染的。
滥用毒品的最大危害是会成瘾。成瘾是一种慢性、失控、反复发作的脑病, 毒品成瘾机理已探索百余年。由于这种脑病病因复杂, 所以迄今尚无确切发病机制的定论以及用何种药物和治疗手段能够根治这种脑病。成瘾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强迫性觅药和摄药行为。
上世纪7 0年代发现了阿片类受体 (o p i o i d receptor, OR) , 在正常人体内有内源性阿片样多肽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 EOP) 存在。由于EOP与阿片类受体OR的结合, 使受体的多种信号传到系统信息, 通过神经传至大脑, 进而调节体内诸如脑啡肽、强啡肽、β-内啡肽、内吗啡肽等多肽类物质的分泌, 以及精神肽类, 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多巴胺系统、5-羟色胺系统等正常功能, 从而保证普通人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系和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与EOP相比, 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外源性阿片样化合物 (external opioid compounds, EOC) 的结构更简单, 而相对分子量在200~400之间也小很多。因此EOC与人体内阿片受体亲和反应的速度远大于EOP与阿片受体的反应速度。
EOC和阿片受体 (OR) 的亲和反应导致了以下四个严重后果:
1.抑制脑内啡肽分泌, 破坏了人体正常EOP与OR结合的一个完整的生理内环境平衡, 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失调与破坏, 危害人体健康。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高烧、血压升高、盗汗、瞳孔扩散、丧失食欲等, 大剂量吸入EOC会引发精神错乱、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及幻听等, 甚至造成中风、休克等。
海洛因 (分子量324Da) 吗啡 (分子量272Da)
2.EOC和OR的复合物大多聚集在神经细胞的周围, EOC通过受体从钠离子通道传输神经刺激信息, 经神经细胞传输相应信号至人的大脑。由于EOC结构简单、单调, 复合物中受体传输的信号都是一些单一、较为低级与初始态的信号, 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 人的机体处于半麻醉状态, 唯有“快感”存在, 其他许多正常的感觉荡然无存。
3.EOC通过对OR刺激, 继发OR传输新的神经刺激信息, 与人的生命活动的正常需求无关。而EOC又在与受体结合时会阻塞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延长对受体刺激滞留的时间, 使神经传导阿片受体传输新的神经刺激信息以及大脑对EOC产生“记忆”。在人的代谢系统、免疫系统作用下, OR传输的半衰期较短, 一般经过一天多的半衰期就会经人的代谢系统排出体外, 而阻断细胞Na+通道的EOC在通道内会继续滞留, 并继续阻止EOP与OR的结合。人为了享受快感, 需要进一步的吸食EOC以便和OR结合产生新的神经刺激信息, 表现为“成瘾”现象。
4.更严重的问题是EOC通过OR给神经细胞产生“快感”的神经刺激信息的量, 由于Na+通道阻塞而不断减少, 要使大脑产生相同的“快感”就需要更多的EOC和OR复合物才能实现相同的刺激。结果是必须不断地吸食更多的EOC才能“过瘾”, 以缓解戒断反应。戒毒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治疗过程。一方面是由于“成瘾”的生理需求使吸毒者很难“自觉”地不吸食EOC, 更重要的是吸毒者一旦不吸食EOC, 身体会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 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等。滥用毒品会出现吸毒者难于忍受的稽延性症状, 这些症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且表现形式、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因吸毒者的吸龄、吸毒量、体内脏器和组织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稽延性症状对吸毒者的严重困扰是导致90%以上吸毒者脱毒后复吸率居高不下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
吸毒还可引发艾滋病在内的多种感染合并症, 吸毒者“痛不欲生”而不得不重新吸食EOC。从治疗方面来讲, 只有解除患者对EOC的依赖, 才能重建适合EOP生成及活动的环境, 即恢复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精神反应过程。这就需要全社会、家属、亲朋好友给他们关爱、帮助、施治, 让他们建立信心和决心, 可以战胜毒瘾, 成功康复并回归社会。
于杰董事长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对吸毒者进行治疗:
1.睡眠隔离治疗。吸毒者被隔离起来注射或服用安眠药, 让吸毒者持续处于睡眠状态, 利用人体的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让患者体内的EOC特别是神经细胞周围阻塞Na+通道的EOC不断被代谢排出体外。由于吸毒者持续地处于睡眠状态, 增加了吸毒者对戒断反应的耐受性。此疗法一般需要治疗半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 方能恢复EOP的正常生成与活动条件。而为了防止“毒瘾”发作复吸, 对吸毒者的隔离时间需要超过一个月, 甚至更长些。这种治疗方法的问题是需要依靠服用安眠药长时间地持续维持睡眠。由于服用安眠药的总剂量较大, 会产生并发症及后遗症, 严重者会造成临床死亡。同时, 吸毒者稍有清醒即产生戒断反应, 非常痛苦并难以忍受。
2.隔离药物治疗。隔离后用美沙酮 (是人工合成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 作为EOC的替代品进行治疗。美沙酮的作用和EOC基本相同, 但其作用时间更长, 是“小毒替大毒”、“以瘾代瘾”。虽然戒断反应较轻, 吸毒者易于忍受, 但这种治疗方法本质上是用另一种毒品替代EOC, 同样会“成瘾”, 而且服药期间不能完全恢复EOP的生成及活动的环境。它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减少“美沙酮”的用量, 直到最终停用, 方能恢复EOP的生成及活动的环境。因此它的治疗时间较长, 需要隔离的时间更长, 否则吸毒者又会重新吸食EOC。
3.拮抗药物“纳曲酮”皮下植入法。它是一种药物长效缓释剂, 它的拮抗药物释放剂量速度是恒定的。由于患者吸食EOC的量是在不断增加的, 因此它的治疗有效期非常短, 之后又会复吸, 否则会产生戒断反应, 严重伤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乃至威胁他们的生命。
以上这些戒毒方法的核心是切断吸食EOC渠道后, 依赖人体的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将EOC排出体外。因此治疗周期长, 一般需要15~30天。在如此长时间内吸毒者很难克服“毒瘾”的引诱和戒断反应的“折磨”, 故吸毒者的复吸率居高不下, 戒毒治疗效果较差。我们认为:脱毒是基础, 戒毒是根本, 回归社会是目的。
由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戒毒的核心在于绝断吸食EOC后, 在将滞留人体内的EOC快速、安全清除掉的同时, 迅速重建健康EOP与OR的正常功能的结合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调节并保持体内各系统之间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戒断“毒瘾”, 减轻“戒断反应”。最终达到使吸毒者康复和回归社会之目的。这就是对新的戒毒戒瘾临床解决方案的要求。
众所周知, EOC通过呼吸道系统、肠道吸收系统及体液 (血液) 循环系统三个渠道进入人体, 除了外周血EOC的周而复始的残留和积蓄, 进而以血液为主要载体输送到全身细胞、靶器官和脏器。滞留在人体血液、肠道和细胞周围的EOC浓度最高。
于杰在临床现场指导工作
二、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的特点与优势
鉴于当今国内外吸毒人群数量庞大, 该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于杰董事长作为技术发明人及投资者, 早在2000年便开始与郭贤权教授一起筹建血液灌流级树脂厂及血液灌流器的生产厂, 以临床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为己任, 以“救死扶伤, 治病救人”为宗旨, 并在2004年9月份成立天津市阳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与戒毒这个世界难题展开攻坚战, 以阳权血液灌流戒毒为主攻方向, 生产出国际一流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 用于临床重症急性海洛因中毒及滥用毒品者 (包括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及易制化学毒品—苯丙胺类毒物等) 的戒毒治疗。在于杰董事长的亲自带领下, 经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仅用四年时间, 于2008年1月8日成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 产品注册证: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08第3450058号, 本公司产品经SFDA指定检测部门 (中检院) 严格的检测及指定临床基地的临床试验, 产品科技世界领先, 首创了血液灌流进行脱毒戒毒的新技术, 解决了传统戒毒方法中存在的很多难题, 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专家一致认为:“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技术先进, 使用方法合理, 操作简单、安全, 临床效果适合普遍, 可以推广使用。“阳权戒毒法”填补了世界戒毒方法的一项空白, 投入市场后, 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公司“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的核心创新技术是充填灌流器内的大孔吸附剂的生产。
1.本公司依据吗啡与海洛因等阿片类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几何构象 (包括它们的结构、分子直径大小) 及组成等信息, 参考PerryJH[1]与何炳林[2]提出的物质的流体学体积与分子量的关系, 计算出吗啡 (272) 与海洛因 (356) 的相对分子质量, 其分子直径约0.6nm~1.00nm。根据它们的分子扩散孔径在2~6倍以上的经验数据, 吸附剂为满足吗啡与海洛因的扩散孔径应是4.0~8.0nm为宜, 比表面积愈高, 其吸附速率愈高, 吸附量愈大, 孔分布越窄, 吸附选择性愈高。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组织专家对天津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审评暨研讨推广会现场
2.由于吗啡与海洛因是苯环与环己烷的杂环结构, 依据物质结构相似相容原理, 按分子与结构设计、界面能的调节, 科学、先进、合理的预处理及后处理工艺和方法, 制得医用级三维网状结构的大孔吸附剂。选用苯乙烯为单体, 二乙烯苯为交联剂, 在致孔剂存在条件下,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 制得共聚物骨架, 再经氯甲基化及傅氏交联反应, 得到交联结构均匀、高比表面积、机械强度优良的三维网状结构大孔吸附树脂。
3.经科学、合理、先进的预处理, 将每工序所添加的有机物进行充分的热水洗涤和醇碱提取, 待测得的指标合格后, 才能转到下道工序。前三步都采用不同的工艺和方法, 有针对性地清除有机残留物, 直至用无水乙醇提取, 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为254nm处, 其吸光值≤0.1时, 才转入玻璃柱内进行纯化, 环境条件要求在10万级洁净车间进行, 采用无水乙醇与注射用水交替洗涤, 直至紫外分光光度检测乙醇的OD254nm≤0.03为止, 即已达到医用级吸附剂的要求指标。
4.化学修饰、干燥、过筛、精洗:为了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血液相容性, 本公司依据界面能理论, 在疏水性吸附剂表面 (界面) 进行带有亲水基团 (-OH) 多羟基化合物进行物理 (或化学) 方法进行包膜, 使吸附剂的表面含有一定的亲水区, 使其界面能降低, 同时, 该疏水吸附剂保持有适当的疏水区与亲水区的比值, 保证其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良好, 临床使用安全、无毒、无热原反应、无溶血, 该吸附剂对吗啡和海洛因的清除率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见表1) 。
吸附剂对吗啡的吸附试验, 配制25mg/L浓度的吗啡溶液, 取25ml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 取湿态吸附剂3ml (相当1.0g干态吸附剂) 投入瓶中, 置于37℃±1℃, 以80次/min~100次/min的速率在恒温水浴振荡器内振荡吸附2h,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于波长为271nm处测量计算吸附前后的吗啡溶液的浓度, 按下式计算下降率及吸附量。
注:1#-5#是对海洛因的吸附;6#是对吗啡的吸附
式 (1) 中Cr为吗啡下降率
C0为吸附前吗啡溶液浓度 (mg/L)
Ct为吸附后吗啡溶液浓度 (mg/L)
式 (2) 中C0为吸附前吗啡溶液浓度 (mg/L)
Ct为吸附后吗啡溶液浓度 (mg/L)
W为吸附剂的用量 (ml)
V为溶液的体积 (ml)
临床评价:阳权“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在血液灌流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血液通畅, 灌流器密封及管路衔接良好, 未发现血液外渗, 无不良事件发生, 操作方便。临床使用有效、安全、快捷、可靠。该项目是国内外首创, 填补世界戒毒空白。
血液灌流疗法是将吸毒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循环, 通过净化装置—血液灌流器 (内充填可清除阿片类毒品及易制化学毒品) , 净化血液, 调节和恢复血液中残留的毒物, 达到微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实现无戒断症状的快速脱毒治疗的目的。
随后, 可选用口服吸附剂, 将肠道内残留的毒品也加以清除, 使毒品的清除更彻底, 有利于健康的 (正常人) 体内含有内源性阿片样多肽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 EOP) 与阿片受体 (opioid receptor, OR) 的结合, 以保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系和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1.阳权戒毒法、UROD疗法与传统脱毒疗法脱毒效果的比较 (见表3)
2.在施治过程中新发现:
吸毒者在接受外源性阿片肽类物质时如同脑电荷受到电针激活, 引发了兴奋感, 产生了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似的欣快感。当外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增大到一定浓度时, 就表现为抑制、嗜睡、甚至昏迷。在外源性阿片肽类物质被快速清除时, 脑内发射出的离子流强度逐渐减弱, 自我感觉非常清醒, 也可入睡、进食。
待自身阿片肽类物质占领外源性阿片肽类的空缺时, 脑内发射出的离子流更弱, 甚至消失。因而, 临床表现出患者无心理渴求。这种“神奇”的现象, 不仅在海洛因依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这一现象,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出现过这种现象。
此发现者:合作方中国军事科学院刘少军, 并因此获得当年一等发明奖
吸附材料, 具有阻止钠内流、降低细胞膜的兴奋性, 减慢传导, 缩短脑中枢神经正常细胞的后放电时间, 阻止致兴奋的异常放电向周围的正常脑组织扩散。
上述新发现, 我们正在深入探索中, 将这些物质分离出来, 进行分析鉴定, 确定其何种组成、结构等信息, 不久将来一旦探索并确定了这种物质, 必将突破旧理念, 建立新理念, 由此引发血液灌流领域突破性理论和实践创新, 产生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挽救广大吸毒人群, 使之变为新人。我们将为此做不懈的努力。
药物成瘾的治疗亦称戒毒, 包括脱毒 (消除戒断症状综合症) 、康复 (脱毒后的稽延症状) 和回归社会 (预防复吸) 等, 从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对诱发复吸进行干预的系统工程。
目前, 国内外绝大多数戒毒机构仅能做到脱毒成功, 对消除吸毒者脱毒后出现的稽延症状, 尤其对缓解成瘾药物的心理渴求 (即心瘾) 和防复吸, 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阳权血液净化戒毒疗法无疑给戒毒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口服+缓释→防复吸。
三、阳权血液净化戒毒法的意义
(1) 本技术开创了从血液中快速脱毒之先河, 从而开创了戒毒领域中以净化血液为特点的快速脱毒技术应用的新纪元。
(2) 本技术在快速脱毒过程中突破了“戒断反应”的阻碍, 实现重建健康的神经反应系统, 也就为吸毒者恢复健康体质, 重建健康人格, 开辟了光明的前途。
(3) 方法简便易行, 见效快, 易于推广使用。在临床实践中仅需要简单的血液体外循环医疗设备。其操作技术难度与普通的献血和输血 (输液) 相同。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可以很快掌握。实施血液灌流本身不会发生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 完全可以在强制或自愿戒毒机构内推广应用。
(4) 本创新技术与已有的躯体脱毒技术有着天壤之别。 (项目编号∶2014BAI11B00)
参考文献
[1]Perry JH.Chemical Engineer Handbook.4ed.Mc Grow Hill.N.Y 1962.P17-44
[2]何炳林, 黄文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2.310-352
[3]于杰, 郭贤权.高交联大孔吸附剂的合成、结构及其对海洛因的吸附性能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2013, 29 (3) :26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