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肺炎(通用11篇)
老年重症肺炎 篇1
老年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病症, 易出现呼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常可危及生命。本文对我科2008年以来的30例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以来的共收治30例老年重症肺炎, 其中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占96.7% (29/30) , 医院获得性肺炎占3.3% (1/30) 。30重症肺炎中患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93.3% (28/30) , 糖尿病28.3% (9/30) 免疫功能低下23.3% (7/30) , 全身激素治疗后16.7% (5/30) 。30例老年重症肺炎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5.5岁, 其中61~69岁17例, ≥70岁13例。
1.2 临床表现
发热21例, 占70.0%, 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 热程不等, 3~12d, 平均6.5d。咳嗽27例, 占90.0%, 其中11例为刺激性干咳, 并逐渐加重, 10例咳嗽伴有喘息, 占7.0%;咯较多黄脓痰12例, 占40.0%。血压下降15例, 占50.0%例;呼吸频率>30次/min 22例, 占73.3%;呼吸困难10例, 占33.3%。
1.3 辅助检查
白细胞15~30×109/L 21例, 占70%白细胞低于10×109/L或高于30×109/L 9例, 占30.0%。肝功能异常10例。肾功能异常4例, 尿素氮高达30mml/L, 心肌酶异常者为GOT、CPK异常。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同时有低钠、低氯、低钾者6例, 单纯低钠者3例, 单纯低钾者2例, 酸碱失衡以呼酸代偿、呼酸并代酸为主。30例均进行了痰培养+药敏, 12例发现现致病菌, 阳性率达40.0%。胸片或CT检查, 发现片状不透明影, 其中呈大叶或节段病变21例, 占70%。
1.4 治疗
全部病例入院≤4h内予以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各自危险因素, 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 结合患者的体温、痰量、血常规、血糖、CRP、ESR、D.二聚体、影像学或胸部CT、血气分析、EKG和肺部听诊等初步评估患者入院时病情的严重程度, 结合本院内细菌耐药资料及时经验性抗菌治疗。用药选择参照ATS指南对重症肺炎抗生素推荐方案治疗。并真菌感染加抗真菌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主要保证患者必需的热卡和优质蛋白的供给很有必要。
1.5 并发症
血浆白蛋白降低者70.0% (21/30) 。有呼吸衰竭l00% (30/30) , 心功能不全63.3% (19/30) , 肾功能不全60.0% (18/30) , 休克70.0% (21/30) 。并有1~2个脏器功能衰竭60.0% (18/30) , ≥3个脏器功能衰竭30.0% (9/30) 。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 治愈24例, 死亡6例, 治愈率为80.0%, 病死率为20%, 余治愈出院。
3 讨论
已证实:年龄大于65岁、吸毒、酒精中毒、哮喘、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HIV、肺外感染、心脏病、肾衰、白细胞异常 (>20000/dl, <4000/dl) 为肺炎的易感因素。本研究认为, 老年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为: (1) 老年患者70%~90%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存在, 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脏病、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在一项老年肺炎与多因素相关性调查中发现有心脏病的老年人肺炎发病率最高, 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且96.3%处于心衰代偿期, 这与以往“心脏病患者易患肺炎充血性心衰致肺水肿”的观点不同[1]。 (2) 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包括厌氧菌、真菌、病毒) 及多重耐药菌正成为老年肺炎所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CAP的常见病原体仍为肺炎链球菌。多数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24~48h, 大多数在1周内口咽部的正常菌群包括草绿色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和血链球菌) , 需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布兰汉卡他莫拉菌和溶血性嗜血杆菌) 也可成为致病菌。老年肺炎痰培养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 绿脓假单胞菌最多, 其次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逐年增多。 (3) 高龄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 (4) 老年人营养状态差, 机体合成蛋白功能减退是老年重症肺炎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3]。
综上所述, 老年重症肺炎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病症, 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临床医师应对其予以重视, 及早进行积极的抢救。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治情况及相关临床资料。方法对我科2008年以来的30例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以及并发症情况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 治愈24例, 死亡6例, 治愈率为80%, 病死率为20%, 余治愈出院。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病症, 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临床医师应对其予以重视, 及早进行积极的抢救。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何礼贤.重症肺炎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学, 2000, 7:26~30.
[2]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合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5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10) .
老年重症肺炎 篇2
方法 选择9月~9月我院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该组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平喘、吸氧、抗感染和利尿等措施,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4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除予以常规治疗外,联合酚妥拉明、阿拉明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肺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依次为(5.6±1.6)d、(2.0±0.5)d、(5.8±1.6)d和(5.6±1.2)d,上述临床指标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老年重症肺炎 篇3
【关键词】呼吸机;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序贯通气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01-01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老年临床疾病。由于年龄的老化,肺部的各项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防御功能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正是由于年龄对身体各项机能的影响,所以老年人易患肺炎,易恶化和死亡。所以,对老年人肺部疾病的有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肺通气进行了有效改善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呼吸机,这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方式。而序贯通气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将两种方法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例64例。随机分配,分为两组。甲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乙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2例。甲组使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的治疗状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乙组使用序贯通气的手段对32例临床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其疗效。做此类研究之前,一定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且必须签署同意知情书。
1.2 方法
甲组对患者使用以肺开放、低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为主要内容的呼吸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法。乙组对患者使用序贯通气的方法,先自口经气管插入序贯性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情况而进行压力调节,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趋于稳定的情况以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撤离呼吸机。两组都给予了常规对症治疗。
1.3 评估指标
主要的评估指标是治疗前与治疗后七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指标的比对,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输入软件进行分析,分别对组内治疗前后的数据、组间数据以及计数资料率进行统计学比对。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分别为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及χ2检验。
2、结果
2.1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内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向较之。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降低,而pH、PaO2则有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序贯通气组内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向较之。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明显降低,而pH、PaO2则有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组间比较
将两组老年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进行比较。乙组的有创通气时间高于甲组。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在发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这一疾病时,常常会引发各类并发症。比如说,血压下降、脏器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等较为严重的隐患。其中最主要需解决的是缺氧问题。对于缺氧的治疗,机械辅助通气所达到的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一些。肺保护性通气这一治疗策略,虽然患者有轻度代偿性酸中毒,但对身体的各项指标并无较大的影响。但还是尽可能缩短通气时间,以减少并发症。序贯通气是指在有创通气的基础上,不能达到标准进行撤机,则进行无创通气,然后再逐步撤机。这种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本研究是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比对,比较其疗效。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例64例。随机分配,分为两组。甲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乙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2例。甲组使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的治疗状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乙组使用序贯通气的手段对32例临床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其疗效。甲组对患者使用以肺开放、低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为主要内容的呼吸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手法。乙组对患者使用序贯通气的方法,先自口经气管插入序贯性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情况而进行压力调节,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趋于稳定的情况以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撤离呼吸机。两组都给予了常规对症治疗。做此类研究之前,一定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且必须签署同意知情书。
对治疗前与治疗后七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向较之。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均明显降低,而pH、PaO2则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两组老年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进行比较。乙组的有创通气时间高于甲组。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以上这两种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氧合能力。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案虽有轻度代偿性酸中毒,但对身体的各项指标并无较大的影响。序贯通气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依医疗情况及患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岳梅枝.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 医学综述,2014,16:3043-3045.
[2]李献民. 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山东医药,2014,40:56-58.
老年重症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筛选出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例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10例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8例非老年非重症患者,分成4个研究组。4组患者基本病情见表1。
1.2 病例纳入诊断标准
选取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须同时满足:(1)年龄>60岁;(2)参照美国感染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于2007年制定的重症肺炎的标准界定,所选患者须至少符合2条主要标准及1条次要标准[2,3]。老年非重症组患者年龄须>60岁并符合肺炎诊断标准,但不及重症肺炎诊断标准。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年龄须在20~59岁,同时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非老年非重症组患者年龄须在20~59岁,同时符合肺炎诊断标准但不及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所选取病例均不伴有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其他部位感染、肿瘤、糖尿病、肺栓塞等疾病,以及近期未曾使用过免疫抑制剂。
1.3 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抽取患者2m L外周抗凝血,从中取全血100μL分别加入鼠抗CD3-藻红蛋白Cy5(PC5),鼠抗人CD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鼠抗人CD8-藻红蛋白(PE),鼠抗人CD16加CD56-PE单克隆抗体各20μL;并设置同型对照试管,在常温下避光孵育后,应用红细胞裂解液及细胞仪对细胞进行裂解、分离,对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记录为CD3+、CD4+、CD8+,计算CD4+与CD8+之间的比值,以及NK细胞的活性值。
1.4 资料统计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各项指标均用表示。
2 结果
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与老年非重症组相比下降明显,P均<0.01;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均低于非老年非重症组患者,P<0.05或0.01;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及CD8+两项指标上均低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P均<0.05;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性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也在不断升高,其临床特点为: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常伴随吸入性肺炎,导致感染;痰液不能及时排除,常导致脓肿形成;急性渗出、坏死与慢性修复同时存在;病情易反复、迁延不愈、感染不易控制彻底;易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T细胞亚群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表现在CD3+、CD4+、以及CD4+/CD8+随年龄增长而降低[4]。
T细胞亚群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人体系统的正常免疫功能,CD3+T细胞指标能够代表总T细胞[5,6,7]。本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患者的CD3+值偏低,老年重症组患者的数值下降更为严重,与剩余两组患者相比较下降约1/3,相比之下,非重症肺炎患者的CD3+指标均在正常值附近,由此说明重症肺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底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下降更为严重,免疫功能的减退可能是导致老年重症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CD4+、CD8+指标方面重症肺炎患者下降明显,老年重症肺炎组下降更为明显,可导致T、B细胞免疫应答效应减退以及B细胞大量繁殖,继发病理损害,此为重症肺炎患者较易继发多脏器损害的原因之一。在NK细胞活性方面重症肺炎患者明显低于同龄非重症肺炎患者,说明NK细胞表面受体受到重症感染的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本次研究中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重症组相比,各项指标较为相似,表明非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地改变。综上所述,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抗感染等临床对症治疗的同时,可加用免疫增强疗法,以增强疗效。
摘要:目的 探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年龄及病情筛选肺炎患者并分成4组:老年重症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0例;非老年重症组: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例;老年非重症组:老年非重症患者28例;非老年非重症组:非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18例,运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进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与老年非重症组相比下降明显,P均<0.01;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均低于非老年非重症组患者,P<0.05或0.01;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及CD8+两项指标上均低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P均<0.05;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较非重症肺炎患者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有所下降,且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为显著。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可能是诱发老年患者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重症肺炎,老年人,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丰良,袁嘉丽,宋建新,等.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及红细胞膜免疫分子表达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6):411-412.
[2]钱桂生,王耀丽.老年人重症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16(3):131-132.
[3]陈文彬.重症肺炎初期经验治疗的抗生素选择及降阶段疗法策略[J].新医学,2002,33(7):390-391.
[4]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
[5]Orange JS.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 deficiencies[J].Curr OpinAllergy Clin Immunol,2006,6(6):399-409.
[6]Cooper MA,Elliotf JM,Keyel PA,et a1.Cy-tokine-induced memory-like natural killer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2009,106(6):1915-1919.
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探析 篇5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7-02
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积极全面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为研究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手段,提升治疗与护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6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方法与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46例重症肺炎患儿,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分布:7例新生儿,14例1-6个月,15例7-12个月,6例1-2岁,4例2-3岁;最短病程:1天,最长病程:13天,平均病程为4.8天;病情进展情况为:8例肺炎合并呼吸衰竭,21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9例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炎,6例肺炎伴发先天性心脏病,11例喘憋性肺炎伴发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以下临床症状:7例体温不升,37例出现高烧,2例体温维持正常,40例烦躁不安,伴随呼吸困难与口鼻发绀,36例咳嗽,11例口吐白沫、拒乳,9例嗜睡且反应速度变慢,听诊可闻29例肺部喘呜音,35例肺部细湿罗音。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心跳加速,新生儿心率超出180次/分。41例肺脏短期增大幅度超出1.5公分。
1.2 方法 针对46例重症肺炎患儿,在其入院后,我院积极治疗,并提供全年性的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性护理与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要求保持环境适宜,提供生活护理。具体方法为:保持室内受到充分光照,避免出现对流风,保持空气新鲜,将室温保持在18-23℃,相对湿度保持在55-62%[1];注意整理床铺,掖紧肩背部,提供保暖;尽量减少移动患儿身体,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保证患儿得到充分休息。
针对性护理则要求做到合理用药、提供临床观察护理与发烧护理,查看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在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具体方法为:提供喂养护理,依据少量多次的原则,控制温度,给患儿适量喂食。在患儿无法正常进食时,采取鼻饲法。针对高热患儿,要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在护理时,应严格防控并发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抽搐、双目斜视等提示性症状,在察觉患者可能伴发心脏病、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积极救治。正确使用降脑压与镇静药物。针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需进行镇静、吸氧与强心治疗。我院选取安定、芬芳氯丙嗪、水合氯醛与西地兰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要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同时保证预期疗效。在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尽量降低输液速度,减轻对患者心脏造成的负担。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呼吸道情况,观察其是否通畅,需牢记婴幼儿特有的生理解剖学特点:其呼吸道较为狭小、管腔黏膜血管数目多,在肺炎发作时,易于引发黏膜肿胀充血与渗出,导致呼吸道阻塞[2]。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鼻痂,可使用消毒棉签轻轻擦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痰液阻塞呼吸道的患者,可使用超声雾化方法进行治疗。患者鼻粘膜处若出现炎症,则需应用金霉素眼膏或者红霉素进行治疗。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46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例均痊愈出院,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十分良好。
3 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一种急性病症,多见于婴幼儿群体。患者会表现出呼吸系统症状,还易于伴发全身性的中毒反应,导致其他系统功能受损,最终引发合并症。重症肺炎的发作速度很快,病情进展迅速,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易于出现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3]。本文研究中,我院对重症肺炎患儿提供了常规护理方法与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要求保持环境适宜,进行生活护理;针对性护理则要求做到合理用药、提供临床观察护理与发烧护理,查看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在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经研究得出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提供全面的精心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促进康复进程,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娜.小儿重症肺炎34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2):109-114.
[2] 仝运琴,程仙英,赵旭晶.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0(09):129-134.
老年重症肺炎 篇6
重视老年重症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循证医学提示, 老年重症肺炎的发生与诱发危险因素休戚相关, 主要包括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气管插管和 (或) 机械通气、胸腹部手术、昏迷 (尤其是闭合性颅脑损伤者) 、大量误吸、应激性溃疡出血、预防性制酸剂、留置胃管、抗生素长期使用等。及时评估老年重症肺炎发生的危险性, 重视高危病人,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老年重症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古人云: “用药如用兵”, 由于高龄、机体抵抗力降低、病情危重等特点, 强调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给予确当 (approprciate) 或足够 (adequate) 初始经验性治疗 (empiric therapy) 和后续靶向性治疗 (target therapy) 两个阶段的连续策略, 即“重锤猛击 (hitting hard) ”与“降阶梯治疗” (de-escalation therapy) 策略[2], 强调时机早、覆盖广、剂量足三原则。同时还要立足于老年药代学特点, 密切关注最新医学动态, 以国内外权威指南为参考, 以循证医学为指导, 重视“超级细菌”、真菌、军团菌以及H1N1病毒等病原体, 提出老年重症肺炎合理治疗方案, 以达最佳临床和细菌学疗效。另外, 老年人大多患多种疾病, 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 应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重视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免疫功能重建和并发症的处理:部分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尤其是伴有呼吸衰竭、基础病情重、免疫抑制、营养不良和败血症者, 应及时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治疗, 若痰液潴留, 必要时行纤支镜吸痰。另外, 老年病人多合并基础疾病, 且多已经存在营养不良, 加之重症肺炎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更易出现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 如果得不到及时、足够的营养补充,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质消耗, 影响器官结构和功能, 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增加。同时, 营养不良还会减弱呼吸肌强度, 降低呼吸肌力和呼吸肌耐力, 使呼吸肌疲劳, 加重病情。因此, 临床营养支持是老年重症肺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大量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致免疫功能下降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疫防御功能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视, 强调除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积极抗菌治疗外, 还需使用调整病人免疫功能的药物, 增强免疫保护机制[3]。另外, 胸腔积液是老年重症肺炎常见并发症和治疗难点之一, 强调一旦病人因胸腔积液出现呼吸困难, 应尽早进行胸穿排液, 减少其对肺组织的压迫, 促进肺泡复张, 必要时可借助床旁超声定位穿刺引流。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老年重症肺炎时多注重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表现情况, 常忽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旦出现电解质紊乱直接影响预后, 甚至是致命的, 因此强调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和维持器官功能的同时,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为重要。
未来可能的方向:除以上综合措施外, 近年来其他治疗方法, 如肺表面活性物质、活化蛋白C、糖皮质激素应用以及抗内毒素抗体等值得深入研究。同时强调, 在众多措施中, 严格评估风险与获益更是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Piette F, Bornand A, Cotto E. Care pneumonia in the elderly[J]. Rev Prat, 2011, 61 (8) :1085-1089.
[2]Thiem U, Heppner HJ, Pientka L.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optimal treatmentstrategies[J].Drugs Aging, 2011, 28 (7) :519-537.
老年重症肺炎 篇7
老年肺结核患者因肺结核组织和功能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患肺部感染, 如不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 往往会发展为重症肺炎。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老年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36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6例, 男24例, 女12例, 年龄58~75岁, 平均年龄64.5岁, 全部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并符合全国重症肺炎标准, 按国家标准属医院获得性肺炎8例, 社区获得性肺炎26例, 冬季发病22例, 其余季节发病14例。
1.2 方法
依据临床症状体征,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氧合指数、痰菌检查、X线胸片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6例患者中, 咳嗽34例 (94.4%) , 呼吸困难33例 (91.9%) 、咳痰 (83.3%) , 发热26例 (72.2%) 肺部罗音26例 (72.2%) , 消瘦20例 (35.6%) , 盗汗18例 (50%) , 意识障碍12例 (33.3%) , 恶心、呕吐8例 (22.2%) , 腹痛腹泻8例 (22.2%) 。体温37.2~40.3 (38.52±1.15) ℃, 呼吸26~52 (35.2±12.5) 次/min, 心率90~182 (122.5±15.6) 次/min, 白细胞计数 (4.2~36.6) ×109/L, 平均± (13.6±10.5) ×109/L, 中性粒细胞 (0.7~0.96) , 平均 (0.78±5.82) , 氧合指数 (142~172) , 平均 (240.3±76.3) 。
2.2
痰找抗酸杆菌情况, 36例患者中, 找到抗酸杆菌为20例, 占55.6%。
2.3 肺结核X线胸片分型。
见表1。
2.4 生存组和死亡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在36例患者中, 存活28例, 死亡8例, 两组在年龄、体温、心率、白细胞升数、中性粒细胞方面统计学无差异 (P<0.05) , 而呼吸频率死亡组为 (46.0±5.30) 次/min, 存活组为 (36.0±7.5) 次/min, 两组比较t=3.61, P<0.05, 差异有显著意义;氧合指数死亡组为 (180.2±92.9) , 存活组为 (228±76.3) , 两者比较t=4.29, P<0.01差异有明显意义, 提示缺氧状况两组有明显区别。
2.5
肺结核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死亡组中肺II型2例III型1例, IV型1例, V型1例, 肺纤维化和广泛胸膜粘连2例, 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 II型、肺纤维化和广泛胸膜粘连的病死率较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提示肺功能和组织结构损害患者预后较差。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 加上长期不规则抗痨和抗炎治疗, 产生了多种药物耐药。易发生征症肺炎和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临床特点如下: (1) 冬春季发病多, 常有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 症状可不典型, 甚至无发热表现。有的患者无咳嗽、咳痰, 但呼吸困难严重白细胞总数多轻度升高, 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比较有意义, 氧合指数是一种较可靠的观察指标; (3) 部分患者以精神状态差、表情淡漠、意识障碍、活动能力降低、嗜睡、食欲不振、甚至精神错乱等为主要表现[1], 而在就医时发现肺部感染者并非罕见, 故胸部X线片应作为常规检查, 以防误诊、漏诊; (4) 部分患者肺部感染以消化道应为首发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不可忽视; (5) 老年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有预后与肺结核类型、基础损害程度和组织缺氧程度有密切关系; (6) 营养支持, 由于老年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 患者摄入热量不足和呼吸功能增加, 发热等因素, 导致能量消耗增加, 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 感染不易控制, 故治疗时常规给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以及适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无素的饮食, 必要时给予鼻饲、静脉高营养治疗。三大能量要素的比例量应按照:碳水化全物45%~50%, 蛋白质15~20%, 脂肪30~35%[2]。
参考文献
[1]谢惠安, 主编, 现代结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6:21.
老年重症肺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 均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 制定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2], 其中男4例, 女4例, 年龄60~82 (74.7±11.2) 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等, 或伴有少尿、无尿, 胸部CT示单侧或双侧肺叶呈斑片状、云雾状炎性渗出改变, 并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均需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支气管纤维镜进行肺泡灌洗留痰标本, 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经验性用药给予注射用左氧氟沙星 (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0.3g/支) 300mg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康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0.75g/支) 2.0g, 静脉滴注, 2次/d, 而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改为敏感抗生素, 同时给予常规机械通气、吸痰、解痉、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 (盐酸氨溴索,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 15mg/支) 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治疗, q8h, 连续治疗7d[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及肺部胸片检查等指标变化, 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生存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行χ2检验。P<0.0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老年重症肺炎是指60岁以上伴有呼吸衰竭及其他各系统疾病的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 机体功能下降, 合并基础疾病多, 对抗生素敏感性差, 一旦感染肺炎, 病情发展迅速, 治疗效果差, 极易导致老年患者死亡, 因此, 临床上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选取广谱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并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必要时可给予机械通气治疗[4]。
沐舒坦其主要成分为盐酸氨溴索, 作为一种呼吸道润滑祛痰药其主要作用有[5]: (1) 促进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声场,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和防止肺泡萎陷; (2) 沐舒坦具有抗氧化作用, 减轻肺氧化性损伤; (3) 沐舒坦具有抗炎作用, 抑制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减轻炎性作用对肺泡的破坏。此外, 沐舒坦与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联合用药时, 还具有协同作用, 提高抗生素疗效。本次研究, 观察组无论是治疗后氧气分析指标, 还是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且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 沐舒坦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机械通气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静推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沐舒坦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沐舒坦,老年,重症肺炎
参考文献
[1]吴晓琴, 杨智, 程园园, 等.大剂量沐舒坦对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2, 19 (8) :1308-1309.
[2]Malerba M, Ragnoli B.Ambroxol in the 21st century: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update[J].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 2008, 4 (8) :1119-1129.
[3]黄山.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5) :710-711.
[4]符翔.沐舒坦治疗老年重症肺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8) :67.
老年重症肺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80 例均为2011 年1 月至2013 年7月收住我院呼吸科及ICU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其中男45 例, 女35 例, 年龄65 ~97 岁, 平均 ( 80. 6 ±7. 9) 岁。80 例中66 例为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14 例为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74 例有基础疾病,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26 例, 糖尿病10 例, 高血压25 例, 冠心病22 例, 脑梗死或脑出血12 例, 恶性肿瘤4 例。
1. 2 方法全部患者入院24 h内肘部静脉采血2 ml送检, 同步检测血清钾、钠、氯、钙离子浓度。
1. 3诊断标准重症肺炎参照2007 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 IDSA) 制订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标准: ( 1)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 ( 2)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血症性休克。次要标准包括: ( 1) 呼吸频率>30 次/min; ( 2) 氧合指数 ( PaO2/ FiO2) < 250; ( 3 ) 多肺叶受累; ( 4 ) 意识障碍; ( 5 ) 尿毒症 ( BUN >20 mg/dl) ; ( 6) 白细胞减少症 ( WBC计数< 4× 109/ L) ; ( 7 ) 血小板减少症 ( 血小板计数< 100 ×109/L) ; ( 8) 体温降低 ( 中心体温< 36 ℃ ) ; ( 9) 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1 条主要标准, 或至少3 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相近[2]。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标准: 低钠血症指血钠<135 mmol/L, 高钠血症指血钠>145 mmol/L, 低钾血症指血钾< 3. 5 mmol / L, 高钾血症指血钾>5. 5 mmol / L。
1. 4 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 给予积极控制感染, 改善通气, 合并呼吸衰竭时给予面罩吸氧, 必要时予机械通气, 合并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 循环较差者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结果, 纠正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 适当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
1. 5 疗效判断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 体温、血常规正常, X线复查肺部炎症完全吸收; 好转: 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 体温、血常规基本正常, X线复查肺部炎症部分吸收;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愈或好转为有效。
1. 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一般情况80 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30 例, 最低血钠为120 mmol/L, 平均 ( 128. 1 ±4. 3) mmol/L, 低钾血症48 例, 最低血钾2. 22 mmol/L, 平均 ( 3. 03 ±0. 31) mmol / L, 高钾血症6 例, 最高6. 94 mmol / L, 平均 ( 6. 02 ± 0. 29) mmol/L, 高钾血症合并低钠血症1例, 低钾血症合并低钠血症5 例。
2. 2 低钠血症与疗效关系不伴低钠血症组、低钠未能纠正组与低钠纠正组肺炎治疗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 见表1。
注: 3 组比较, **P < 0. 01
2. 3 低钾血症与疗效关系不伴低钾血症组、低钾未能纠正组与低钾纠正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 见表2。
注: 3 组比较, **P < 0. 01
3 讨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往往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或脑出血、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越多, 预后越差。血电解质紊乱如血钠≤136 mmol/L, 提示预后不良[3]。钠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 其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内外容量和渗透压, 保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低钠血症与以下因素有关: ( 1) 病重时, 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 同时伴有呕吐、腹泻等, 导致真性缺钠; ( 2) 重症感染时机体发生应激反应, 抗利尿激素 ( ADH) 分泌增加, 导致机体处于水过剩而钠不足的病理状态, 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 3) 利尿剂及脱水剂等医源性因素致使钠排出增多; ( 4) 重症感染时形成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 加上重症感染时各种细菌产生的毒素, 使钠泵失灵, 细胞通透性增加, 钠离子细胞内流增加, 血钠降低; ( 5) 老年患者尿浓缩功能低下, 醛固酮水平降低, 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减弱。本组不伴低钠血症组、低钠未能纠正组与低钠纠正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低钠血症影响老年重症肺炎的预后, 纠正低钠血症能明显提高重症肺炎的抢救成功率; 在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中, 常规监测血钠, 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纠正, 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钾参与并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维持着神经肌肉组织正常兴奋性以及心肌的正常功能。重症肺炎时低钾血症与以下因素有关: ( 1)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缺氧可兴奋呼吸中枢, 使呼吸频率加快、肺通气过度, 排出二氧化碳过多, 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使血浆钾向细胞内转移, 致血钾降低; ( 2) 利尿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使用; ( 3) 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 慢性疾病的消耗等[4], 伴呕吐、腹泻时, 从胃肠道失钾过多。本组低钾未能纠正组与低钾纠正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维持血钾正常在老年重症肺炎的成功救治中较为重要。但本研究中不伴低钾血症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其余2 组, 可能与不伴低钾血症组患者伴有低钠血症有关。
老年重症肺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 以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最为常见, 而严重的低钠血症往往是预后恶劣的指标[5]。因此常规监测电解质, 及时纠正紊乱,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有助于老年重症肺炎的成功救治。
摘要:目的 分析电解质紊乱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165-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电解质, 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 80例患者中, 低钠血症者30例 (37.5%) 。不伴低钠血症组、低钠纠正组与低钠未能纠正组肺炎治疗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 重症肺炎伴低钾血症者共48例 (60.0%) , 低钾纠正组与低钾未纠正组肺炎治疗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 常规检测电解质, 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能明显提高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老年人
参考文献
[1]胡家安.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治疗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2) :99-102.
[2]Mandell LA, Wunderink RG, Anzueto A, et al.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Clin Infect Dis, 2007, 44 (Suppl2) :S27-S72.
[3]el-Ebiary M, Sarmiento X, Torres A, et al.Prognostic factors of severe legionella pneumonia requiring admission to ICU[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7, 156 (5) :1467-1472.
[4]邵长周.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因学及诊断[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2) :102-105.
重症肺炎60例临床特点分析 篇10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5月~2010年7月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男40例,女20例,男:女为2:1;年龄2个月~3岁,以1岁以下为多。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
方法:对60例患儿资料进行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转归等方面的分析。
结果
临床表现:发热40例(67%),基本热程在1~3天,多为持续性;咳嗽60例(100%),气喘55例(91%),多以夜间和晨起明显;合并心衰58例,合并中毒性脑病5例,表现为抽搐、精神差、前囟隆起等;合并中毒性肠麻痹10例,表现为腹胀者为多。
辅助检查:60例血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 40例,2例白细胞<4.0×109/L,血小板>300×109/L 45例,异型淋巴细胞3%~10% 10例;痰培养阳性者10例,多为铜绿假单包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等;痰支原体阳性者20例;CRP升高者50例,心肌酶升高者60例;肝功异常者5例;胸部CT显示合并胸腔积液者3例。
治疗:除抗感染外,给予吸氧、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35例患儿给予头孢唑肟100mg/(kg·日)或头孢地嗪80mg/(kg·日)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q12h。20例支原体感染者予阿奇霉素静滴,疗程7天。5例给予舒普深60~80mg/(kg·日),q12h,溶于0.9%氯化钠静滴,疗程7~10天;配合甲强龙平喘、氨溴索化痰、普米克及特布他林雾化吸入。50例患儿使用丙種球蛋白200~300mg/(kg·日),1次/日,连续3~5天。
转归:59例治愈出院,其中1例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欠佳,自动放弃治疗。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肺泡炎症引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而重症肺炎则可能是微生物直接侵袭基础上,微生物及其蛋白质或脂质产物可启动自身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生物连锁反应,从而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严重威胁小儿生命。重症肺炎的基本治疗原则为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吸氧镇静,本组60例患儿均给予该法,在此基础上加用雾化、平喘等对症处理。本组病例中有50例患儿应用丙球针,不仅改善了患儿的身体状况,加强了患儿的抗病力,而且还缩短了住院天数,因此支持疗法也是治疗重症肺炎的关键手段;10例患儿异淋偏高,其中3例查血EBV-IgG阳性,故家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提示重症肺炎在细菌感染的基础上,不除外混合有病毒感染,EB病毒就是常见之一;心肌酶升高60例,可见心肌损伤是重症肺炎常见并发症,可能与小儿呼吸、心脏解剖及生理特点有关。小儿肺部发生炎症时,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导致心肌损伤,严重者引起心衰[1]。相关资料表明LDH(乳酸脱氢酶)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组患儿均应用头孢三代药物,且痰培养提示多为杆菌感染,提示近几年肺炎致病菌有所变异,从球菌转为杆菌为主,这可能与人类生活环境改变所致。
总之,重症肺炎主要见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几率越大,且多发于冬春季,因此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早诊断,早治疗,均有助于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文剑.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54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04):1361.
老年重症肺炎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ICU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0~81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重症肺炎病理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均伴有其他疾病,其中伴有心绞痛23例,高血压25例,糖尿病1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研究组男17例,年龄50~76(62.5±8.1)岁;女13例,年龄51~81(66±9.6)岁。对照组男20例,年龄56~79(67.5±7.4)岁;女10例,年龄53~74(63.5±8.9)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后,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配合研究书。
1.2方法2组患者在正式治疗前均取痰样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细胞学检测,并在治疗过程中多次提取痰样本行病原学检查,同时进行吸氧、营养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治疗前采用窄谱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抗生素的用药量,一旦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研究组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选择广谱抗生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Merck Sharp&Dohme Corp.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123;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500mg,500mg/瓶,1瓶/盒]0.5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治疗5~7d之后,根据病情的控制及药敏试验调整为相对窄谱的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脱机困难发生率及病死率,住院时间包括MV住院时间、ICT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1.4 疗效标准[4]
康复:患者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内,白细胞总数也恢复正常,经影像学检查肺炎病灶明显吸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体温呈明显降低趋势,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白细胞数量下降,炎症病灶吸收面积超过60%;无效:患者体温和临床症状无较大改善,炎症病灶面积无明显改变或增大,白细胞数量较多。总有效率(%)=(康复+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3,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住院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MV住院时间、ICT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脱机困难与死亡情况
研究组出现脱机困难3例(10.00%),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出现脱机困难11例(36.67%),死亡5例(16.67%)。研究组患者的脱机困难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免疫能力、代谢能力逐渐下降,身体的各项功能也不断减退,导致老年人的患病率极高。重症肺炎是老年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发生机制是细菌感染,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导致死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毁灭性的打击[5]。在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抗生素治疗手段得到广泛的使用,主要治疗方式是由轻到重,在治疗的前期,选择窄谱类型的抗生素加以维持,一旦患者的病情发展恶化再给予广谱抗生素干预,这种常规升级式的治疗方法,虽暂时稳定了病情,但未抑制感染发作,患者常会出现病情反复,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降阶梯式的治疗方式应运而生[6,7]。
降阶梯式的抗生素使用原则是在患者治疗的前期选用抗菌谱较为宽泛的广谱抗生素,最大限度地抑制细菌感染的可能,降低细菌感染率,使用广谱抗生素5~7d,患者的病情已达到了平稳状态,各项症状也得到有效地缓解,此时给予窄谱抗生素治疗,可起到控制、维护的作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降阶梯式的治疗方式是在患者患病早期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及时性[8]。在患者治疗的早期,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药敏和细菌感染情况均不是很了解,对患者的患病程度无细致的判断,因此,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将细菌感染和患者的病情有效的控制[9]。但广谱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患者长时间的使用能形成真菌感染,所以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和病情发展程度时,应采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这样可有效规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使用不及时对患者治疗带来的影响[10]。
本结果显示,降阶梯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加康复人数,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且降阶梯治疗方式可帮助减少患者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可有效减少脱机困难与死亡人数,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老年重症肺炎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减少了脱机困难与死亡人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比2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脱机困难及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脱机困难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ICU老年重症肺炎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减少了脱机困难与死亡人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降阶梯方案,重症监护病房,老年,重症肺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翟文慧,路晶凯,黄志刚.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6):1114-1116.
[2]李汉军,尹雪彬.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内科,2015,10(6):853-855.
[3]阙敢波,邓兴,卢志萍.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7(26):59-60.
[4]吴晓东.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81-1982.
[5]覃红艳,李萍.老年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65-66.
[6]谷琴.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17-18.
[7]任英杰.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2):176-177.
[8]覃红艳,李萍.老年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6):140-141.
[9]张彤,房英.老年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2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