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肺炎

2025-01-12

新生儿重症肺炎(精选8篇)

新生儿重症肺炎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 对我科治疗15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所有患儿症状均有改善, 且痊愈出院。结论 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需加强护理, 可有效改善预后, 减少并发症, 缩短疗程, 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新生儿,护理

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 可由细菌、病毒或原虫等病原体引起, 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发生重症肺炎时, 机体处于明显缺氧、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能量代谢偏差和感染毒素等不利的影响下, 体内各器官 (包括心血管系统) 受到重大冲击,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 合并心力衰竭者心脏扩大、心率快、心音低钝、肝大, 可发生抽搐、昏迷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休克和肺动脉高压等。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15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其中, 男9例、女6例, 年龄5~27 d, 平均16 d, 足月产3例、剖宫产6例、早产6例。

2 护理方法

2.1 给氧

低流量给氧, 新生儿肺组织发育尚未成熟, 肺活量小, 气体交换差, 呼吸效率低, 当肺组织有炎症时, 易缺氧, 因此及时掌握输氧指征, 凡呼吸困难、青紫、喘憋明显、心力衰竭、惊厥等均应吸氧,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吸氧量多少及持续时间, 可采用鼻导管吸氧, 氧浓度为30%~40%、流量为0.5 L/min。缺氧严重时, 可采用连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或用人工呼吸器, 并随时观察吸氧效果。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发生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气管及支气管腔狭窄, 加之新生儿咳嗽反射弱, 导致分泌物堵塞气道, 应及时清理呼吸道[2], 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用消毒棉签擦净。拍背自下而上, 由外围向肺门, 五指并拢, 掌心内凹拍击, 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属易于进入较大气道, 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吸痰可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分泌物黏稠者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 促进分泌物排出。

2.3 心力衰竭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患儿一般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发绀、心率160次/min以上、心音低、肝脏增大、呼吸达60次/min以上等表现。若发生上述情况, 及时准确按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等药物治疗, 并观察上述症状消失情况, 严密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速度以6~8滴/min为宜, 最好采用留置针, 减少穿刺次数, 且便于及时用药。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因患儿肺部处于缺氧状态, 缺氧时心肌受损, 若滴入太快易引起气促、发绀等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出现肺水肿。患儿宜采取侧卧或头偏向一侧, 防止溢乳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 应每1~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2.4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温度为22~24℃, 湿度50%~60%, 注意通风, 每日开窗2次, 每次30 min, 避免对流风或直吹。集中进行各种治疗方法,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最好使用留置针,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儿因哭闹而使心脏的负荷加重, 也可方便及时用药。需要对家属进行一定的帮助, 家属因为受到患儿病情的影响而导致心理烦燥, 医护人员要及时地进行开解, 多沟通, 告诉家属此病是可以治愈的, 使其摆脱这种不安的心情, 积极配合治疗。

3 结果

1 5 例患儿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后, 症状均有改善, 且均痊愈出院。

4讨论

通过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儿的护理, 笔者认为要根据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 即新生儿肺的弹性纤维发育差, 血管丰富, 毛细血管及淋巴细胞间隙较成人宽, 间质发育旺盛, 肺泡数量少, 使肺的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 导致新生儿易发肺部感染, 所以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要注意向家属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消除恐惧心理, 争取其配合, 本组患儿经加强护理, 一般预后良好, 减少了并发症, 缩短了疗程, 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进行护理时, 应结合护理经验, 在病情观察、吸氧、雾化吸入等方面都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3], 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熟练的护理技术, 做到眼勤、腿勤, 以患儿为中心,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护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一些早产儿或是体重特别低的患儿, 进行吸氧抢救时, 若使其吸入高浓度氧, 可引起视网膜病变 (ROP) , 严重者可致失明[4]。原因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 须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何观严.18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5) :11-15.

[2]雷延龄.小儿重症肺炎的心功能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09.

[3]王玉芳, 李文玲.重症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7-17.

[4]戴英侠, 戚晓红.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90例临床分析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2-12.

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探析 篇2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7-02

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积极全面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为研究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手段,提升治疗与护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46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方法与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46例重症肺炎患儿,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分布:7例新生儿,14例1-6个月,15例7-12个月,6例1-2岁,4例2-3岁;最短病程:1天,最长病程:13天,平均病程为4.8天;病情进展情况为:8例肺炎合并呼吸衰竭,21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9例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炎,6例肺炎伴发先天性心脏病,11例喘憋性肺炎伴发心力衰竭。患者表现出以下临床症状:7例体温不升,37例出现高烧,2例体温维持正常,40例烦躁不安,伴随呼吸困难与口鼻发绀,36例咳嗽,11例口吐白沫、拒乳,9例嗜睡且反应速度变慢,听诊可闻29例肺部喘呜音,35例肺部细湿罗音。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心跳加速,新生儿心率超出180次/分。41例肺脏短期增大幅度超出1.5公分。

1.2 方法 针对46例重症肺炎患儿,在其入院后,我院积极治疗,并提供全年性的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性护理与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要求保持环境适宜,提供生活护理。具体方法为:保持室内受到充分光照,避免出现对流风,保持空气新鲜,将室温保持在18-23℃,相对湿度保持在55-62%[1];注意整理床铺,掖紧肩背部,提供保暖;尽量减少移动患儿身体,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保证患儿得到充分休息。

针对性护理则要求做到合理用药、提供临床观察护理与发烧护理,查看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在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具体方法为:提供喂养护理,依据少量多次的原则,控制温度,给患儿适量喂食。在患儿无法正常进食时,采取鼻饲法。针对高热患儿,要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在护理时,应严格防控并发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抽搐、双目斜视等提示性症状,在察觉患者可能伴发心脏病、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积极救治。正确使用降脑压与镇静药物。针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需进行镇静、吸氧与强心治疗。我院选取安定、芬芳氯丙嗪、水合氯醛与西地兰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要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同时保证预期疗效。在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尽量降低输液速度,减轻对患者心脏造成的负担。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呼吸道情况,观察其是否通畅,需牢记婴幼儿特有的生理解剖学特点:其呼吸道较为狭小、管腔黏膜血管数目多,在肺炎发作时,易于引发黏膜肿胀充血与渗出,导致呼吸道阻塞[2]。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鼻痂,可使用消毒棉签轻轻擦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痰液阻塞呼吸道的患者,可使用超声雾化方法进行治疗。患者鼻粘膜处若出现炎症,则需应用金霉素眼膏或者红霉素进行治疗。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46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例均痊愈出院,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十分良好。

3 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一种急性病症,多见于婴幼儿群体。患者会表现出呼吸系统症状,还易于伴发全身性的中毒反应,导致其他系统功能受损,最终引发合并症。重症肺炎的发作速度很快,病情进展迅速,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易于出现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3]。本文研究中,我院对重症肺炎患儿提供了常规护理方法与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要求保持环境适宜,进行生活护理;针对性护理则要求做到合理用药、提供临床观察护理与发烧护理,查看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在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经研究得出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提供全面的精心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促进康复进程,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娜.小儿重症肺炎34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2):109-114.

[2] 仝运琴,程仙英,赵旭晶.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0(09):129-134.

新生儿重症肺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室住院治疗的社区感染性重症肺炎患儿12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6,7]。男68例,女52例;平均日龄(13.2±6.0)d;早产儿42例,足月儿78例;合并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16例,足月小于胎龄儿21例。并发症:呼吸衰竭120例(100%),心力衰竭82例(68.33%),胃肠功能障碍79例(65.83%),脓毒症休克8例(6.67%),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6例(5.00%)。120例患儿中需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58例。

1.2 方法

1.2.1 采集痰液

120例患儿在入院24 h内行气管插管无菌操作下多次采集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采集的标本迅速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

1.2.2 采集血培养标本

对120例患儿在入院时未使用抗生素前提下严格按照无菌程序操作同一时间2个不同部位静脉采血各3 ml,注入血培养瓶并迅速送实验室进行血培养,结果与下呼吸道痰培养结果进行对比。

1.2.3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采用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巧克力平板(5%~10%CO2)进行培养,革兰染色、进行相关酶的试验观察菌落,对培养阳性的致病菌进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分析。

1.2.4 治疗

重症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前已存在细菌感染临床证据的患儿,给予经验用药,120例首诊首治抗生素选用头孢曲松。细菌培养阳性者若考虑为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合临床感染情况选用敏感、窄谱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按三种情况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目前所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敏感,临床症状控制者,不予更换抗生素;目前所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不敏感,临床症状不能控制者,按照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敏感抗生素;细菌培养阳性,目前所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不敏感,但临床有效者,不予更换抗生素[8]。

120例重症肺炎患儿入院后吸氧、祛痰、防治心衰、胃肠道管理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并给予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确诊Ⅱ型呼吸衰竭者予气管插管呼吸机呼吸支持;脓毒性休克患儿,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予以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水、电解质、酸碱等平衡稳定。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肺部X线胸片病灶吸收,血及痰液细菌培养阴性,血常规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血及痰液细菌培养阴性,复查肺部X线胸片病灶部分吸收;死亡:临床脑死亡。

2 结果

2.1 细菌检出结果

2.1.1 痰培养细菌检出率

120例患儿痰细菌培养阳性患儿68例(56.67%)。共送检236次培养出致病菌株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56.63%),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8株(21.69%)、肺炎克雷伯菌16株(19.28%)、铜绿假单胞菌6株(7.23%),鲍曼不动杆菌4株(4.8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3.61%)。革兰阳性菌36株(43.37%),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7株(20.48%),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9.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3.61%),溶血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各4株(4.82%)。

2.1.2 痰培养阳性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及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及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对左旋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见表1。本次检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利福平、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及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有一定的敏感率;本次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均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未见耐利福平、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见表2。

注:“-”该药未行药敏试验

注:“-”该药未行药敏试验

2.1.3 血培养细菌检出情况

120例患儿在做痰培养的同时进行血培养,血细菌培养阳性8例(6.67%),其中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其中1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及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痰培养结果相同。

2.2 治疗转归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6.1±5.2)d,治愈出院83例(69.17%),转上级医院治疗20例(16.67%),好转出院15例(12.50%),其中12例(10.00%)临床症状好转,查胸部X线片病灶基本吸收,家属要求出院后门诊口服药物继续治疗。死亡2例(1.67%),该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出现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有高达上百万的新生儿死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占全球新生儿死亡的10%左右[9];其原因为新生儿重症肺炎不仅肺实质的炎性病变严重,使肺部换气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失去有效的代偿,同时因新生儿气管、支气管较狭窄,毛细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少,且运动能力较弱,呼吸道自净能力有限,易致分泌物黏稠,排出困难堵塞气道[10]。再者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新生儿重症肺炎后易于播散,如不及时治疗,易出现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1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同一地区细菌谱已有异于以往,不同地区和医院,临床细菌流行病学皆不同。因此新生儿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后及时留取痰液标本,并正确进行培养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有利于指导临床抗生素选取,提高救治成功率。本组重症肺炎资料显示,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常见,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应根据临床特点,进行经验性用药,并尽可能及早病原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以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利福平、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及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有一定的敏感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及左旋氧氟沙星仍有较高的敏感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均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未见耐利福平、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从以上药敏结果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对头孢曲松仍有较好敏感性,在药敏未报告前均作为经验性药物使用。

目前研究显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患儿,容易发生重症肺炎,且病死率高[12,13]。而合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重症肺炎死亡的重要原因[3],小儿重症肺炎易合并心、脑、肺等多器官系统功能损伤,严重脓毒症是最常见的原发病[14]。因此临床上除及时获取感染致病菌,并正确使用抗生素外,针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的并发症治疗及个性化治疗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总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致病菌有差异,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可能使新生儿肺炎致病菌发生改变,同时改变了致病菌的抗菌谱,因此除了根据检测的结果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因重症肺炎患儿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MODS,故各脏器功能的支持对重症肺炎的救治十分重要,建议在救治过程中遵循个体化原则,及时实施机械通气和多器官功能保护的综合治疗,提高救治效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细菌的检测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无菌培养基对痰液、静脉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前已存在细菌感染临床证据的患儿,给予经验用药(头孢曲松)。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的使用,针对并发症进行抗炎、器官功能支持和其他个体化治疗。结果:120例患儿中痰细菌培养阳性患儿68例(56.67%),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56.63%),革兰阳性菌36株(43.37%)。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8株(21.69%)、肺炎克雷伯菌16株(19.28%);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7株(20.48%),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9.64%)。120例患儿中血细菌培养阳性8例(6.67%)。治愈83例(69.17%),转上级院治疗20例(16.67%),好转出院15例(12.50%),死亡2例(1.67%),死亡病例均合并严重并发症。结论:新生儿重症肺炎细菌检出率高,不能忽略并发症的个体化救治,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新生儿重症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的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儿都存在青紫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存在吸气三凹征, 肺部闻及湿啰音。根据胸片及《实用新生儿学》确诊为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将200例患儿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8例, 女42例;早产儿32例, 足月儿68例。对照组男60例, 女40例, 早产儿23例, 足月儿77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抗感染、电解质紊乱及纠正缺氧等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盐酸氨溴索7.5mg+10%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 2次/天, 进行3~5d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患儿的病症情况; (2) 体征情况; (3) 实验室检查。上述三项均恢复正常状态为痊愈;上述三项中有1项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为显效;患儿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 实验室检查中有1项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为好转;患儿在用药3d后病情没有好转, 并且有加重现象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症与体征改善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 口唇青紫明显缓解、呼吸困难明显消失、肺部湿啰音明显消失, 并且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三凹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对比, 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率为87%, 对照组为74%,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预后以及平均住院天数对比

观察组呻吟消失、血氧饱和度复常以及平均住院天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常见性肺部疾病,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通常发病于围生期胎儿宫内窘迫, 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现象, 此类患儿因为在分娩时较长的产程, 胎盘或脐带对胎儿血液循环的影响, 致使胎儿在宫内缺氧, 对胎儿呼吸中枢兴奋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产生喘息样呼吸, 致使羊水或胎粪吸入, 还有部分患儿是因为喂养不正确致使乳汁吸入所导致。

肺炎能够直接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 大脑对于缺氧反应较为敏感, 这必然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长期缺氧对大脑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 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所以, 必须加强对围生儿的有效护理, 积极、科学地对围生儿的窒息以及缺氧情况进行防治[4]。

盐酸氨溴索能够促使呼吸道内部黏稠分泌物的有效排除, 同时, 也能够将黏液的滞留有效降低, 进而将呼吸情况有效改善。盐酸氨溴索还能够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以及分泌进行刺激, 避免肺泡出现萎陷, 能够促使巨噬细胞吞噬以及有效地杀灭细菌, 促使肺炎较快恢复[5]。另外, 盐酸氨溴索还能够将抗生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有效提高, 促使治疗效果的不断提高, 所以, 可应用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治疗中。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过治疗后, 口唇青紫症状、呼吸困难症状以及肺部湿啰音都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 且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三凹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的对比, 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显效率为87%, 对照组为74%,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呻吟消失、血氧饱和度复常以及平均住院天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萍, 穆春.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7) :4585-4586.

[2]宋晓英.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J].中国医学指南, 2014, 04 (11) :284.

[3]陈正良.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分析[J].医学综述, 2015, 21 (6) :1138-1139.

[4]王欣.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9 (18) :103-105.

新生儿重症肺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 01 0年1 2月至2013年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63例重症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儿均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青紫等症状, 伴有鼻扇及三凹征阳性, 肺部听诊闻及湿性啰音, X线胸片示肺炎改变, 确诊为肺部感染。排除湿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食管瘘或气管瘘、膈疝及出现临床症状前已使用呼吸机支持的患儿。其中男37例, 女26例;阴道分娩35例 (55.6%) , 剖宫产28例 (44.4%) ;早产儿22例 (34.9%) , 足月儿产41例 (65.1%) ;中位胎龄35.5周 (29.3~37.8周) 。将所有患儿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33例。联合治疗组30例中男17例, 女13例;阴道分娩16例 (53.3%) , 剖宫产14例 (46.7%) ;早产儿9例 (30.0%) , 足月儿21例 (70.0%) ;中位胎龄36.1周 (29.3~36.2周) 。常规治疗组33例, 其中男20例, 女13例;阴道分娩19例 (57.6%) , 剖宫产14例 (42.4%) ;早产儿13例 (39.4%) , 足月儿20例 (60.6%) ;中位胎龄34.2周 (29.8~37.8周) 。两组的分娩方式、性别、胎龄基本条件大体相似。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对病原菌不明或新入院患儿采用经验性用药, 予二代头孢菌素治疗;对临床症状、体征重者给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对已知病原菌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衣原体或支原体肺炎选用阿奇霉素, 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必要时给予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 (kg·d) 、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剂量多巴胺2~5μg/ (kg·min) ;美罗培南20~30mg/kg, 每8小时一次。所有患儿均连续使用3~5天。

1.3 疗效评估

观察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变化, 以查看肺部炎症吸收情况, 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显效:用药1~5天患儿临床症状 (发热、喘息、呼吸困难等) 明显改善, 肺部听诊啰音明显吸收;有效:用药5天后患儿临床症状较前减轻, 肺部啰音较前减少;无效:用药5天后, 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或出现心力衰竭等全身并发症。显效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5天后,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治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09, P>0.05) ;常规治疗组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有效病例的病情改善时间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的25例患儿中, 通过体格检查及X线胸片对比, 肺部啰音吸收时间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 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87、4.7 4, P<0.0 1)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时期具有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 纤毛运动能力差等结构特点, 使微生物及异物不易排出体外;且肺弹力组织发育差, 肺间质发育旺盛而肺泡数量少, 易被黏液阻塞, 加之免疫调节功能不成熟等因素均易诱发肺炎。而新生儿肺炎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且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2], 使病情进展迅速, 易诱发重症肺炎。新生儿重症肺炎常伴有心力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全身并发症[3]。因此, 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 除常规抗感染、吸氧等治疗外, 应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 其对α、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同时还能激动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受体激动后, 产生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肾、冠状动脉、肠系膜等脏器血管,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进而发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肺淤血及肺水肿、预防心力衰竭的作用。此外, 分布于心肌细胞表面的β1受体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 进一步改善肺循环, 使肺炎的咳喘症状减轻, 促进肺部啰音的吸收, 减轻临床症状[4]。由于新生儿重症肺炎不仅是肺实质的严重炎性病变, 也因新生儿呼吸道结构特点, 其自洁能力差, 使得分泌物黏稠、排出困难而堵塞气道。因此, 从上述多巴胺作用可看出, 其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症状[5]。我国新生儿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新生儿全部感染的60%~90%, 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 且多为多重耐药菌[6]。美罗培南属于广谱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对需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等多种菌种均具良好的抗菌性, 可减轻肾毒性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因此,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首选药物。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剂量多巴胺并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总有效率达83.3%, 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3.6%, 但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观察病例数较少有关。联合治疗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肺部啰音吸收时间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美罗培南治疗, 对促进新生儿重症肺炎的肺部炎症吸收、缩短病程、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等有积极的作用。治疗过程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1.

[2]章小芳, 叶丽娟.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干预对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26 (2) :188.

[3]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

[4]杨龑, 张海艳, 徐为民, 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19 (5) :511.

[5]陈霞, 王秋梅, 高文婕.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 13 (2) :220.

新生儿重症肺炎 篇6

关键词:沐舒坦,地塞米松,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为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 其主要因混合性酸中毒或低氧血症合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症, 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由于小儿纤毛运动较弱, 排痰咳嗽等能力均明显若于成人, 导致新生儿一旦感染此病, 便会严重导致患儿呼吸道狭窄或阻塞, 可对患儿生命造成巨大影响[1]。为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我院对32例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采取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措施, 效果较为理想,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9月收治的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经检查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按门诊单号平均分为A、B两组。A组中男20例, 女12例, 出生日龄1h~7d, 平均 (16.4±6.9) h;胎龄37~42 (39.2±2.1) w。B组中男19例, 女13例, 出生日龄1h~8d, 平均 (16.5±6.8) h;胎龄36~42 (39.2±2.0) 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儿吸氧、吸痰、抗感染治疗, 同时A组给予患者地塞米松治疗, 每日对患儿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 10mg/次, 连续用药3d。B组给予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患儿每日用沐舒坦30mg/kg, 分4次融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 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地塞米松方法同A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持续治疗3d后呼吸困难、咳嗽、喘憋、湿啰音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持续治疗3d后呼吸困难、咳嗽、喘憋、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持续治疗3d后呼吸困难、咳嗽、喘憋、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s表示,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用χ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A组显效9例 (28.1%) , 有效15例 (46.9%) , 无效8例 (25.0%) , 总治疗有效率为75.0%;B组显效15例 (46.9%) , 有效16例 (50.0%) , 无效1例 (3.1%) , 总治疗有效率为96.9%。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B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优越,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A组患者氧疗时间为 (2.0±0.3) d, 通气时间为 (1.6±0.2) d, 住院时间为 (7.0±1.1) d;B组患者氧疗时间为 (1.4±0.2) d, 通气时间为 (0.8±0.3) d, 住院时间为 (5.6±1.1) d。两组患者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B组患者更短,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前后时期, 其主要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炎极易胎粪吸入性肺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子宫内部缺氧, 婴儿在子宫内部进行呼吸动作, 致使婴儿吸入羊水或胎粪。此类婴儿一般出生后便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瘀青等症状, 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而乳汁吸入性肺炎则是因为婴儿食道、口咽等神经还不成熟, 肌肉运动缺乏协调性, 家长喂奶时极易出现乳汁反流或是呛奶现象, 导致婴儿误吸入肺部, 进而引发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羊水、胎粪、乳汁等均可对支气管造成刺激、发生反应, 进而引发炎症, 致使支气管痉挛, 出现肺出血、肺水肿等现象。同时造成气道阻塞, 致使肺通气、换气功能出现严重困难, 严重的可合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病症, 进而对患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类激素, 具有抗毒、消炎之功效, 可有效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 对炎性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阻止其在炎症部位的聚集, 因此对肺部炎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沐舒坦活性成分为盐酸溴索, 可有效调节粘液分泌, 促进肺部表面活物质合成, 增强纤毛运动, 提高咳痰能力, 使排痰变得更加容易。两种药物相互结合, 可在降低肺部炎症的同时, 提高患者排痰能力, 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通过对本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可有效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 大大缩短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丽春.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9) :1484-1485.

[2]王欣.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4 (18) :103-105.

新生儿重症肺炎 篇7

l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ARDS病例共20例, 均为足月儿, 其中男12例, 女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重症肺炎和1994年美国和欧洲ARDS评审会议制订的ARDS诊断标准。

1.2分组资料

20例分为两组, 应用PS (固尔苏) 治疗者9例为治疗组, 未应用固尔苏治疗者11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时一般资料见表1, 两组基本情况大体相似。

1.3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机械通气支持, 采用模式为常频参数机械通气 (IPPV+PEEP) ;同时积极控制原发病, 并采取综合治疗, 包括强心、利尿、抗感染, 改善循环,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加用气管内给药 (PS制剂) , 采用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从猪肺提取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给药方法:吸痰后气管插管, 将固尔苏注入气管内, 分别于患儿的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再次平卧位各注入1/4剂量的药物, 每次给药后皮囊加压1~2min;给药剂量第1次为200mg/kg, 第1次给药后6~l2h若仍有明显低氧血症, 重复用药, 剂量为100mg/kg。

1.4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h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 (PaO2/FiO2) 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PO2) 。PaO2/FiO2和a/APO2越大, 肺氧合功能就越好。观察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气道峰压 (MAP) 、吸入高氧浓度持续时间 (FiO2≥50%) 及住院时间。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变化及治疗效果的比较见表2、表3。

(±s)

注:PaO2为动脉血氧分压, PaCO2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s)

(±s)

由表2可见, 两组治疗前PaO2/FiO2与a/APO2相似,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PaO2/FiO2与a/APO2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见, 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MAP、FiO2≥50%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与治疗组比较均得到降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死亡情况治疗组死亡2例, 死于肺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对照组死亡3例, 死于感染性休克、肺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

3讨论

重症肺炎合并ARDS时由于受炎性细胞浸润、炎性递质细胞因子作用、渗透性肺水肿等的影响, 导致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基底膜裸露, 富含蛋白质的炎性渗出物沉积在基底膜上形成透明膜;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随后迁移、增殖分化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修复受损的上皮, 导致继发性PS缺乏, 肺泡及小呼吸道陷闭、微小肺不张[1], 从而加重肺水肿, 导致肺萎陷-缺氧-酸中毒,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PS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 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 有助于控制肺水肿的发生, 降低吸气阻力, 减少吸气做功。

目前的PS制剂分为天然制剂和人工合成两种。天然PS含有疏水性表面相关蛋白SPB、SPC, 能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时蛋白泄漏对外源性PS的抑制, 促使磷脂快速吸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氧合及肺功能方面较人工合成PS更能早期有效的发挥作用[2,3]。

本次研究表明, PS在提高重症肺炎合并ARDS新生儿的氧合及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 应用PS后患儿氧合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应用PS治疗24h后PaO2/FiO2和a/APO2均较对照组升高, 提示补充PS能有效阻断和控制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自身PS缺乏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纠正缺氧和酸中毒等。

应用PS后肺氧合功能得到改善, 患儿吸入高浓度氧的需求得以降低, 总的机械通气时间、MAP均降低, 因而高氧、高压力通气、过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引发的诸如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降低, 病程缩短, 最后总住院时间也得到减少。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2例死亡, 对照组3例死亡, 两组的死亡患儿入院时均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酸中毒, 部分病例存在有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由于本次的样本量较小, 其结果还有待加大样本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陈小燕, 陈敬国, 方慧云, 等.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研究[J].2006, 26 (2) :189.

[2]Soll RF.Appropriate surfactant usage in1996[J].Eur Pediatr, 1996, 155 (Suppl2) :S8-13.

新生儿重症肺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中的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100例患儿均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100例患儿中, 男60例, 女40例, 其中最小的患儿出生时间为1h, 最大的为6d, 平均出生时间为15.2h, 体质量为2500~4100g, 平均重量为2850g。100例患儿均有呼吸困难、呻吟等症状, 在母体子宫内曾经吸入羊水又或者出现过宫内窘迫症状, 经X线检查发现患儿的胸片都有斑状影像, 而且均有肺气肿与肺不张的影像。将100例患儿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患儿中, 男30例, 女20例, 平均出生时间为15.1h, 平均体质量为2850g;实验组患儿中, 男30例, 女20例, 平均出生时间为15.3h, 平均体质量为2850g。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时间、体质量、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应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 所有患儿在给予常规吸氧、吸痰、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均采取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治疗常规的基础之上采取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每天采取10mg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注射, 每天1次, 连续注射3d;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沐舒坦进行治疗, 每天将30mg/kg沐舒坦用5%葡萄糖进行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 分3~4次完成[2]。对两组新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并进行观察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判定标准建议, 治愈:治疗5d之后, 新生儿的喘憋、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 肺部的湿啰音也消失;显效:治疗5d之后, 新生儿的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肺部的湿啰音减少明显;无效:治疗5d之后, 新生儿的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减轻, 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 /总数×100%。

1.4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 当P<0.05时,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治疗5d之后, 实验组新生患儿中, 痊愈患儿40例, 显效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新生患儿中, 痊愈患儿30例, 显效6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2.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n (%) ]

3讨论

新生儿因为体质比较弱, 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肺炎。肺炎类型非常多, 新生儿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 该病为新生儿早期多发病、常见病之一, 病死率非常高。该病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此类患儿在分娩的过程中产程较长, 脐带或胎盘原因影响到了胎儿的血液循环, 致使胎儿的宫内缺氧, 刺激其呼吸中枢兴奋, 进而提高了患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4]。也有少数的新生患儿是因为喂养不当致使乳汁吸入所导致的该病, 剖宫产新生儿的口腔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 其呼吸道羊水含量自然比较多一些, 如果呼吸道清理不彻底, 则很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该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 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健康成长, 甚至危害其生命安全, 所以患儿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就目前来说, 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所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类激素, 又名氟甲强地松龙、氟美松、德沙美松, 主要药物作用为抗毒、抗炎、抗风湿、抗过敏, 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 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如自身免疫疾病、过敏、皮肤科、炎症、肺炎等。沐舒坦活性成分氨溴索在袪痰方面疗效确切, 适用于治疗伴痰液分泌不正常以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 比如喘息型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等[5]。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该病, 患儿肺部黏液的分泌物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咳嗽减少, 还可以迅速的修复炎症组织,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此次实验采取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治疗该病, 充分利用了地塞米松抗毒、抗炎以及沐舒坦的袪痰特性, 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6]。地塞米松、沐舒坦治疗此病, 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判断标准建议, 两组患者的疗效分别为:实验组94.00%, 对照组72.00%, 两组的疗效有很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 所以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治疗该病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而且用药比较安全, 不良反应少。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治疗该病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而且使用方便、安全, 并发症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叶丽春.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疗效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9) :1484-1485.

[2]胡渝, 次旦顿珠, 何芹, 等.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采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1 (11) :118.

[3]孙雨, 颜世军, 童国元, 等.加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5) :2820-2822.

[4]杨东旺.沐舒坦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9 (12) :546-546.

[5]刘丽丽, 郭红, 李锦兰, 等.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 :195.

上一篇:外语任务型教学法下一篇:输油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