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2024-07-23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精选12篇)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1

感染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部分病原菌出现了同时对≥3种抗菌药物耐药, 即多重耐药菌 (MDRO) [1]。目前, 新生儿MDRO感染性肺炎已成为临床新生儿疾病治疗的难点。现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62例MDRO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情况, 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MDRO感染性肺炎患儿62例, 其中, 男37例, 女25例;48例为足月儿, 14例为早产儿;发病日龄1~12 d, 其中, 4例<3 d, 10例3~7 d, 48例>7 d;出生体重2 200~3 400 g, 其中, 13例<2 500 g, 49≥2 500 g;17例发绀, 39例呼吸增快, 40例肺部湿啰音, 11例肺部干啰音;54例患儿的胸片体征呈阳性, 患儿的双肺纹理增多, 并存在斑片状的渗出影。

1.2 方法

确诊后4 h内在喉镜直视下采集气管内分泌物, 置于无菌培养管之中待检。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 以K-B纸片法作药敏分析, 质控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GY 2000、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以及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质控, 结果符合NCCLS药敏质控标准。

2 结果

2.1 病原菌类型

本组62例患儿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 共分离出49株 (79.0%) 革兰阴性菌 (G-) 和13株 (21.0%) 革兰阳性菌 (G+) , 见表1。

2.2 药敏情况

2.2.1 G-耐药情况

本组G-均属于产超广谱β-ESBLs, 其对于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均不耐药, 敏感率达100%, 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仅为2.0%;对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 均未超过50%, 而对于氨苄西林以及头孢类药物耐药, 耐药率为100.0%。见表2。

2.2.2 G+耐药情况

分离出13株G+, 包括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和2株溶血葡萄球菌。3种菌株对于氨苄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红霉素以及复方磺胺甲恶唑均完全耐药, 耐药率为100.0%;对于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均敏感, 敏感率为100.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46.1%;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46.1%;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46.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8.5%。

3 讨论

细菌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 目前, 随着头孢三代、四代抗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等一系列超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 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 这也是造成重症肺炎以及难治性肺炎发生率提高的重要原因[2]。该组62例患儿的病原菌中, G-占79.0%, 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分别占38.7%和33.9%, 与蒋林等[3]报道一致。本组G-对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达100%, 而其对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不耐药, 敏感率为100%, 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仅为2.0%。G-对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均为46.9%, 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仅为22.4%, 耐药率均相对较低。但因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小儿的骨骼发育, 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耳肾毒性, 故不作为治疗首选药物[4]。对产β-ESBLs感染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应以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作为首选药物, 但这类药物的价格比较高, 可综合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价格较为低廉且敏感性较高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该组分离出G-共13株, 占所有病原菌的21.0%, 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 G-对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尚未出现耐药, 敏感率为100.0%, 而对于氨苄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红霉素以及复方磺胺甲恶唑均完全耐药, 耐药率为100.0%。此外, G-对于利福平、庆大霉素、呋喃妥因以及阿米卡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 耐药率为38.5%~46.1%, 尚未超过50%。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但国外相关研究发现, 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有降低表现或者产生耐药菌株[5]。此外, 对于新生儿而言, 万古霉素的耳肾毒性较大, 故应慎重使用该药。

综上所述, 引起新生儿MDRO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 且存在少量G-。细菌发生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 过多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经验性用药、过多使用高级抗生素或者频繁更换抗生素等均可引起细菌耐药。故在临床用药中, 应严格掌握本病的致病菌谱以及耐药动向, 合理应用抗生素, 尽量应用窄谱抗生素, 并根据细菌培养以及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 提高感染预防以及消毒隔离意识, 避免耐药细菌发生扩散。

参考文献

[1]底建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5) :1664-1666.

[2]吕奎林, 王丽雁, 廖伟, 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细菌药敏分析[J].重庆医学, 2012, 41 (1) :33-35.

[3]蒋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16) :81, 83.

[4]李杨方, 吴茜, 倪林仙, 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 23 (3) :137-140.

[5]刘长喜, 李先斌.423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1) :142-144.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2

防止胎内感染——如母亲有感染以及难产娩出的新生儿有可能患肺炎时可考虑选用抗生素预防。

环境卫生——家中卧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探视,尤其是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宜接触新生儿,家庭人员接触新生儿应认真洗手,以防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而患病。同时最好天天给新生儿洗澡,避免皮肤、粘膜破损,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以达到预防新生儿肺炎的目的。

由于新生儿咳嗽反射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咳出,易引起窒息,故必须经常吸痰、雾化,以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孩子在患病期间,一般食欲较差,吃得很少,需静脉点滴输液来补充热量;新生儿抵抗力极差且病情变化快,必须静脉输抗生素;如果发生了气胸或纵隔气肿,需要及时外科抽气引流。所以,新生儿肺炎原则上都应该住院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3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33-01

【Objective】Purpos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children lobar pneumonia leaded by Pneumoniae Mycoplasma infections.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77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and all of them diagnosed as lobar pneumonia infectioned by Pneumoniae Mycoplasma.To analysis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etiology and Outcome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common symptom as cough 77 cases(100 % ),fever 73 cases(94.8%), chest pain and Chest tightness 5 cases (6.49%), Various types of skin eruption 9 cases(11.7%); The antibody of Pneumoniae Mycoplasma were positive 77 cases(100%). Conclusions For fever, cough, especially fever and irritating cough for a long time, signs of lung were unobvious, systemic symptoms are not severe, we must notic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lobar pneumonia 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We use macrolide antibiotics as a mainly treatment,for about 2 weeks,and if the child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we should use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t the same time,until the hot back and the WBC and CRP return to normal.

【Key words】Children Pneumoniae Mycoplasma lobar pneumonia

大葉性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胸痛及肺部呼吸音减弱为共同的临床表现,大叶性肺炎在儿科并不多见,但近年来随着肺炎支原体感染成为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1],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明显增加,现将我院2009年——2011年住院的7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的患儿77例,男43例,女34例。男:女1:1.3。其中3—5岁21例,6—14岁46例。对77例患儿进行了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肝功、心肌酶谱、X线、肺CT等检查。

1.2 诊断标准:(1)有发热、咳嗽、气促、皮疹等临床表现。(2)查体: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鸣,水泡音,局部呼吸音弱或消失,叩诊呈现实音或浊音。(3)胸部X线或CT提示:肺叶内均一的实变影。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77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

表2.

2.2 X线或CT检查 :77例均见肺野内均一实变影,胸腔积液5例(6.5%)。

2.3 相关实验检查结果 所有患儿血清支原体抗体均在1/160(+)以上,其中49例入院后检出,28例在入院1周后检出,余相关化验结果(见表2)。

2.4 治疗及转归:77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患者接受阿奇霉素点滴10mg/(kg/d)5天后停用2-3天,停阿奇霉素期间静脉用红霉素30mg/(kg/d),或只用红霉素30mg/(kg/d)治疗,共14d,其中合并细菌感染者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7——10天至热退,白细胞及CRP恢复正常,全部患儿均同时辅以理疗,化痰等对症治疗。57例肺部实变影完全吸收,临床无症状,治愈出院;15例继续治疗7d,痊愈出院,5例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肺CT胸腔积液吸收,肺部见纤维条索影,出院停药后1个月复查肺CT,炎症影基本吸收。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是引起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呈全年散发,以10—11月份为感染高峰。大约每3年一次地区流行[2],其引起的肺炎约占小儿肺炎的10%——20%左右,流行年份可达30%[3],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逐渐增多,本病常有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咳出粘稠痰,甚至带血丝,年长儿可伴有咽痛,胸闷,胸痛等症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重,以呼吸困难,喘憋较突出,部分患儿并发胸膜炎,心肌炎等其他系统病变。我院对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患儿中,WBC>10*10/L,或CRP>10mg/L的患儿采用广谱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同时配以祛痰,理疗等综合治疗,收到明显效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中无复发。建议对大叶性肺炎的患儿常规做有关肺炎支原体的检查,部分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在发病1——2周产生,对发病初化验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的重症肺炎患儿,应在病程1周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对于不具备化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医院,如单纯用广谱抗生素疗效不佳者建议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学者认为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引起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有文献报道有32%MP肺炎患者可合并有肺外表现[4]、 [5],在治疗肺炎的同时,应高度注意其他脏器受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Shenoy VD,Upadhyaya SA,Rao SP,etal.Mycoplasma Pediatr,2005,51(4):232-235.

[2]吴茜,倪林仙,李杨芳,等.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68-469.

[3]曹素萍,孙浩淼,等.中原医刊,2007,43(4):76.

[4]Liu J, PengD, Zhu Z . mRNA exp ression of bar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 or in che pulmonary tissues from rats repeatedly infected with mycop larma pneumoniae . Zhonghua Liehe He Huxi Zazhi, 1999, 22 (4) : 22 l2-223.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源于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临床资料, 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56例, 女44例。将本组患儿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为50例。对照组中, 足月儿43例, 早产儿5例, 过期产2例;病程6~17d, 平均 (11.2±1.3) d;观察组中, 足月儿40例, 早产儿6例, 过期产4例;病程5~19d, 平均 (12.0±1.9) d。两组患儿在性别比、年龄、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吸痰以及支持对症治疗, 对于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重症患儿应给予相应呼吸及循环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上加用0.9%的5m L生理盐水及7.5mg盐酸氨溴素及0.5mg布地奈德雾化器中氧气驱动吸入, 每日2次, 疗程5~7d, 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翻身、拍背以及舒适体位引流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4]: (1) 翻身以及体位引流。按照重力作用的相关原理, 经过改变体位的方法, 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的方向引流, 当分泌物较多时, 一般可以翻身2~4h。如果分泌物主要集中于左侧以右侧卧位为主要进行排痰, 如果分泌物位于右侧则采取左侧卧位。 (2) 拍背。痰多稀薄者给予拍背, 拍背时以手腕力量将背部进行轻扣, 五指并拢、掌指关节略屈, 由下而上以及由外而内, 将背部轻拍或者选择叩击器以及软呼吸面罩拍背以促使肺泡以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震动作用非常利于痰液的排出。 (3) 吸痰。引流、拍背以及雾化后, 一般可以按照患者的病情予以吸痰处理。

1.3 临床疗效评判

本组全部患者在治疗1周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1) 痊愈:治疗5~7d, 症状与体征均完全消失以及肺部啰音完全消失; (2) 显效:治疗5~7d, 症状与体征出现明显改善, 肺部湿性啰音以及哮鸣音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减少; (3) 无效:治疗5~7d, 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对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5.0软件加以统计及分析, 统计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见表1。由下表可知, 对照组临床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低于观察组, 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χ2=4.229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见表2。由下表可知, 两组均会出现呛咳不适、喉管炎、胃部不适及鼻部炎症等并发症,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 要比观察组低 (8.0%) , 而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χ2=6.939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期非常常见的疾病, 新生儿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且新生儿呼吸道短, 气管及支气管相对狭窄, 产生气道阻力大, 气道软骨柔软管壁易变形, 粘膜血管丰富, 纤毛运动差, 不仅易受感染, 且可致阻塞性改变而出现呼吸困难, 新生儿咳嗽反射不够健全等特点, 且新生儿肺炎症状也不够明显, 而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 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危及到患者的生命[5]。雾化吸入是小儿肺炎治疗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对策, 同时它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雾化氨溴索及布地奈德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排出, 加强纤毛摆动, 促进排痰。布地奈德是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的局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可有效减轻炎症渗出, 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阻止过敏递质的释放和降低各种过敏递质的活性, 抑制气道高反应, 对受损气道有修复作用[6]。

由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 (38/50) , 明显低于观察组 (96.0%, 48/50) , 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出现呛咳不适、喉管炎、胃部不适及鼻部炎症等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32.0% (16/50) , 明显高于观察组 (8.0%, 4/50) , 且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雾化吸入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的疗效尤佳, 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临床资料, 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及布地奈德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 (38/50) , 明显低于观察组 (96.0%, 48/50) , 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②对照组出现呛咳不适、喉管炎、胃部不适及鼻部炎症等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32.0% (16/50) , 明显高于观察组 (8.0%, 4/50) , 且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雾化吸入氨溴索及布地奈德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的疗效尤佳, 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徐爱文.肝素、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 :56-57.

[2]廖华玉.肝素钙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 28 (2) :261-262.

[3]张雪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8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11) :129-130.

[4]罗丹.超声雾化吸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8) :23-24.

[5]杜能雄, 谭艳.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98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0, 31 (33) :600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篇5

4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5 、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微米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6 、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 )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 )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7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 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8 、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 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9 、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 )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2 )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 )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 )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新生儿肺炎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58-01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其病因主要是小儿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至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感风寒而致肺气不宣,生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新儿期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由于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对于促进病情转愈十分重要。现将宁陵县妇幼保健院2011-10至2012-12年收治住院治疗的100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52例,女48例;其中早产儿14例,足月儿84例;过期产儿2例。年龄最小者出生后lh发病,生后72h内发病者66例;最长者29d。吸入性肺炎30例,感染性肺炎70例;合并心衰26例,窒息12例,低体温20例,败血症2例。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通过采用维持体温,维持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儿痊愈76例,好转2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疗效满意。

1.2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年长儿有很大的差别,加之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平均应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同时测周围体温与肛温,因新生儿体温上升多不明显,部分表现为体温不升,应区别发热是由环境因素还是疾病所致;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出现青紫、呻吟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

2护理措施

2.1维持正常体温病房温度应在22-28℃之间,室内空气要新鲜,湿度50%以上、通风良好。针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低体质量儿或体温为30℃及以下患儿,均予远红外线暖箱复温。体温大于30℃的患儿放人预热至30℃的暖箱内,根据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32-34℃。使患儿在6-24h之內恢复正常体温。护理人员应注意温箱调节,切忌加温过速,复温过快可因耗氧量突然增加,可导致毛细血管突然扩张血液循环重新分配,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及肺出血等。

2.2吸氧对有呼吸节律明显增快,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口唇、甲床紫绀等症状时及时给予吸氧,因为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2]。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氧气应预先湿化并加温到32-35℃,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氧流量约为0.5L/min;病情严重呼吸困难、青紫明显时用面罩吸氧法,氧流量为1-1.5L/min,对少数患儿病情轻,无呼吸困难及明显乏氧症状患儿,每次给患儿吃奶前后或哭闹时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以减少患儿氧的消耗。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肺炎时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加之新生儿的咳嗽反射弱,导致分泌物堵塞气道。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签擦净。行超声雾化吸入,定期湿化气道以稀释痰液,使之易排出,发现呼吸道梗阻应迅速吸痰,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供氧等准备工作。吸痰时轻轻拍背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时负压一般为3-6k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15秒,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4输液护理患儿入院时一般病情较重,为保证药物及营养的快速摄入,一般采用静脉输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头皮静脉表浅,易于穿刺、固定和观察,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输液时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量及速度,滴速一般为6-8滴/min,在输液过程中,应避免因输液过快而导致的肺水肿、心力衰竭。

2.5合理喂养肺炎患儿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维持热卡供生长及消耗所需。喂完奶后应轻拍背部,以利胃内空气排出,不会吃奶或呛奶者用硅胶胃管鼻饲,同时做好鼻饲护理。发热、出汗、呼吸快其失去增多,要多喂水使咽喉部湿润。

2.6其他对症护理发热新生儿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反而造成不良影响;腹胀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因便秘、低钾、咽下大量的空气、中毒性肠麻痹所致,采用清洁灌肠后留导管排气、腹部热敷等方法,严重腹胀者可禁食;烦躁患儿适当使用镇静剂,减少氧耗量,并可预防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70例, 均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7例, 日龄0~30 (19.05±0.69) d;对照组男19例, 女16例, 日龄0~30 (18.35±0.76) d。2组性别、日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予以综合常规治疗, 包括保暖、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及支持治疗等, 同时予以注射用青霉素钠10U/kg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缓慢静脉推注行抗感染治疗, 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盐酸氨溴索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40181) 5mg/k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治疗, 2次/d。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消失, X线胸片示点片状影吸收;有效:症状和呼吸困难改善, 两肺啰音减少, X线胸片示点片状影好转;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X线胸片示点片状影无吸收好转。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91.43%, 高于对照组的74.29%、86.7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球蛋白A (IgA) 含量低, 呼吸道的抵抗力差, 当室内空气混浊、细菌密度增高或有胎膜早破和产妇围产期感染时, 则病原体侵入胎儿或新生儿呼吸道,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炎症不能局限时, 即向下蔓延, 播散于胎儿或新生儿两肺而形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

氨溴索作为有效的黏液溶解剂, 具有黏痰溶解作用, 可使痰液中黏多糖纤维分化、裂解, 稀化痰液, 还能抑制支气管黏膜酸性糖蛋白的合成而降低痰液黏度, 从而保证痰液排出顺畅, 在改善患者咳嗽、祛痰等方面疗效较好[4]。同时, 氨溴索是一类快速排除痰液的药物, 能够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 改善呼吸状况, 可以用于治疗肺炎等多种肺部疾病[5]。

本文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其显效率为82.86%, 总有效率为91.43%, 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1191.

[2]陈东亮, 郑屏生, 杜坐平.拉氧头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2) :25-26.

[3]詹胜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7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11, 33 (9) :1237-1239.

[4]杨惠娣, 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 22 (1) :44-45.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8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

近年来,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病率逐年增多, 在新生儿疾病中所占比例高, 患儿以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 若治疗不及时可给新生儿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需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1]。目前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关键在于快速缓解症状, 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本研究观察了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83例。按随机抽签法将83例患儿分为2组。干预组42例, 男24例, 女18例;胎龄34~42 (38.67±2.32) 周;其中, 体温不稳定23例, 发绀、呻吟26例, 呼吸暂停或衰竭3例。常规组41例, 男23例, 女18例;胎龄35~42 (38.61±2.68) 周;其中, 体温不稳定22例, 发绀、呻吟25例, 呼吸暂停或衰竭3例。2组患儿性别、胎龄、临床表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采用呼吸道常规管理、吸氧、敏感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等疗法。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每次7.5mg, 经雾化面罩吸入, 每天2次, 给予拍背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2]。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干预前和干预后2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经3d治疗, 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血气指标复常, 7d后X线检查胸片复常;有效:经3~7d治疗, 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 血气指标复常;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常规组的75.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45, P<0.05) 。见表1。干预组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痰液堵塞1例, 经拍背吸痰后缓解。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注:与常规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

2.2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复常时间、住院时间

干预组新生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

干预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均降低 (P<0.05) , 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 (P<0.05) 。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 可对新生儿造成较大的影响:第一, 呼吸道黏膜分泌能力降低[4];第二, 纤毛运动速度变慢;第三, 呼吸道中黏液和微生物无法及时清除, 可导致呼吸道阻塞, 引发严重并发症, 对新生儿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一般来说,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 以出生后发病率最高。因新生儿气管支气管较狭窄且黏膜纤细, 纤毛运动差, 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且在呼吸道阻塞后可出现呼吸困难。另外, 因肺部血运丰富, 弹力组织发育差, 肺部感染后容易引发充血和水肿, 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阻塞气道, 从而影响肺通气功能[5,6]。

盐酸氨溴索为治疗感染性肺炎的有效药物, 其作用表现为:第一, 可调节黏液和浆液分泌, 对痰液进行稀释, 促进溶胶层深度的增加, 加速纤毛运动, 确保呼吸道自净作用[7,8];第二, 可促进PS分泌的增加, 预防肺泡萎缩, 对肥大细胞白三烯、组胺的释放进行抑制, 减轻肺泡细胞损伤及渗出, 改善肺顺应性, 发挥促排痰作用, 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第三, 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提升抗生素于肺组织的浓度;第四, 可抗氧化, 减轻过氧化氢等物质的生成, 减少氧化性损伤, 减轻炎性反应和肺部水肿。另外, 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治疗, 颗粒均匀, 更容易在肺组织和细小支气管中分布, 可提升生物利用度, 加速临床症状消退, 改善新生儿预后[9,10]。

本文中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 结果显示, 干预组疗效优于常规组。总之,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减轻机体炎症水平,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玲.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2) :91-92.

[2]程琪.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J].河北医药, 2012, 34 (1) :101.

[3]覃惠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116.

[4]朱俏欣, 敖桢桢.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 (5) :708-709.

[5]Li F, Wang W, Hu L, et al.Effect of ambroxol on pneumonia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ith biofilm formation in a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rat model[J].Chemotherap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hemotherapy, 2011, 57 (2) :173-180.

[6]蔡喜平.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23 (11) :142-143.

[7]崔学东.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 2014, 16 (31) :123-124.

[8]Li Q, Yao G, Zhu X, et al.High-dose ambroxol reduce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fter surgery[J].Neurocritical Care, 2012, 16 (2) :267-272.

[9]刘慧艳.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76) :58.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9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病原菌,耐药性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它多由细菌引起, 因此了解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情况, 对指导本地区新生儿科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很有必要。现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82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痰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儿共计182例, 日龄1~28 d;其中, 男104例, 女78例。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章节[1]。

1.2 标本采集

患儿咳嗽后叩击背部用一次性吸痰管经鼻至咽部吸取深部痰液至痰培养管中, 密封后送检。

1.3 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痰液接种于培养基中, 在培养箱中进行普通细菌培养。所有菌株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常规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最后以K-B法测定,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标准进行判读。对所有鉴定用试剂及药敏分析用抗生素纸片进行质量控制, 结果均符合预期结果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药敏指控标准。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测

本组患儿检出的病菌中, 革兰阳性球菌26株, 占30.23%, 检出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有6例;革兰阴性杆菌60例, 占69.77%, 检出菌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 还有鲍曼不动杆菌, 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33例, 占55%;其他菌株如产气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见表1。

2.2 药敏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 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敏感性较低;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依次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普深)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 虽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敏感, 但新生儿一般不作为选择。见表2。

注:“/”表示未做该药药敏试验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发生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 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 全世界每年有200万以上儿童死于新生儿肺炎[1], 在生后多与接触患儿者患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2]。以往国内资料认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以葡萄球菌为主,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以细菌性多见, 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 而革兰阳性球菌中,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基本以条件致病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为主, 这可能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 机体屏障功能差, 微生态平衡尚未完善, 促进条件致病菌生长繁殖, 从而导致其感染率增高有关[3]。

药敏结果显示, 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均不敏感, 只对亚胺培南、舒普深及庆大霉素敏感, 但由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及肾毒性以及氟喹诺酮类致软骨发育不良的副作用,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我们把亚胺培南及舒普深作为首选药物。本组培养出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均对亚胺培南及舒普深敏感。

近年来由于侵入性操作的发展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新生儿耐药菌的感染成为国内外棘手的临床问题。通过对本地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 还可以争取时间, 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因此, 本地区经验性治疗用药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但新生儿细菌感染耐药菌株的产生也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滥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新生儿少用的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明显降低, 所以不论是经验选药还是针对培养的病原菌进行治疗, 都应该以药敏结果为依据。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37-342.

[2]王晓莉.新生儿细菌肺炎82例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 2008, 33 (2) :184-186.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感染性肺炎患儿46例, 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3例。所有患儿经诊断均符合《新生儿医学》中感染性肺炎诊断标准[4], 其中男26例, 女20例, 日龄0~28 d, 平均 (13±1.8) d, 胎龄36~41周, 体重2.8~5.2 kg, 平均 (3.5±0.6) kg, 入院日龄<30 d。两组患儿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及病程等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吸氧、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营养神经及纠正酸碱失衡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口服维生素A, 每天11:00-12:00一次性给予, 治疗时间7~10 d。用药期间若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救治。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临床呼吸病学》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评价标准: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 X线胸片检查正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胸片检查较治疗前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各指标均不正常, 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 (x±s) 来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咳嗽、气促、呛奶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观察组未发生维生素A急性中毒现象;对照组发生头晕1例, 恶心呕吐2例, 停药后症状迅速缓解。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 需及早诊治, 否则易引起呼吸和心力衰竭、败血症甚至死亡[5]。其原因主要为新生儿肺部功能不成熟、细胞因子水平低下, 容易造成病原体的侵袭和定植, 病原体感染后又可产生炎性反应, 进一步损伤机体[6,7]。

新生儿肺炎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现象, 导致鼻、咽、喉等上呼吸道上皮细胞角质化, 削弱了细菌感染的天然屏障, 降低了新生儿抗感染能力[8]。大量研究表明, 维生素A可以参与糖蛋白的合成, 在维持上皮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 在机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维持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新生儿应用维生素A治疗后, 可促进机体内Ig M、IL-2、IL-6和TNF-α的释放, 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促进肺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的维持, 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91.3%, 对照组总有效率7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呛奶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救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4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维生素A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 对照组总有效率73.9%,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呛奶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 能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关键词:维生素A,感染性肺炎,疗效

参考文献

[1]耿刚, 罗征秀, 符州.维生素A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 2009, 15 (3) :61-63.

[2]李玉清.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肺炎51例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 2004, 31 (9) :40.

[3]刘瑶.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8) :1373-1374.

[4]吴圣楣, 陈惠金, 朱建辛.新生儿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293-297.

[5]魏向阳.盐酸氨溴索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35) :4354-4355.

[6]关小萍, 梁春华, 陈廷欢, 等.新生儿肺炎疗效及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1) :15-17.

[7]关健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 (11) :1907-1908.

[8]Sommer A.Vitamin a deficiency and clinical disease:an historical overview[J].J Nutr, 2008, 138 (10) :1835-1839.

[9]杨丽琪.维生素A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 8 (4) :39.

小儿肺炎感染的检测分析 篇11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酶联免疫法(ELISA)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33-01

小儿高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是儿科呼吸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且复杂多样,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其中呼吸道感染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l Pneumoniae,CP)是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它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胸膜肺炎样微生物,是已知独立生长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且无细胞壁,主要通过呼吸道飛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为多。由于大部分患儿肺部体征的缺如或轻微,常致漏诊、误诊,为了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与慢性咳嗽相鉴别,本文分析了我院210例被诊断为慢性咳嗽的肺炎患儿做MP,CP抗体检测情况。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呼吸门诊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确诊慢性咳嗽肺炎210例,其中男112例,女98例:年龄0—5岁147例(70%),5~13岁57例(27.1%),13~18岁6例(2.90%)。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①咳嗽持续3周以上,不伴咳血,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②结核菌素PPD皮试阴性;③排除标准:无先天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纤毛不动综合征肺结核等。随机选本院体检儿童60例为阴性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0例;0~5岁35例,5~13岁25例。与实验组相比较,年龄性别均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药敏。胸部x线拍片,PPD皮试及MP,CP抗体测定。其中MP,CP抗体测定:取2ml静脉血分离血清。采取深圳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肺炎支原体,衣原体ELM试剂盒进行含量检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法,操作步骤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用OD值判断结果。OD>临界值判断为阳性;OD值<阴性对照值为阴性。

1.2.2 统计分析X2检验作统计分析。

2、结果:

2.1 MP、CP感染情况各种疾病中MP、CP感染情况见表1.35例肺炎中5例合并鼻窦炎,2例合并中耳炎,5例合并心肌炎。20例上呼吸道感染中咽炎10例,扁桃体炎4例,鼻窦炎6例。对照组60例中MP抗体阳性1例(1.8%),未检测到CP抗体阳性病例。

2.2 不同感染组MP、CP感染情况,见表2。CP-IgM阳性率未见统计差异

2.3 治疗转归 全部MP、CP感染病例在病程中均已应用不同抗生素2~5种,但效果较好的抗生素为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

3、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10年3月, 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包括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出生后感染) 77例。入选标准: (1) 所有患儿均有自主呼吸, 但呼吸频率增快, 有不同程度气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呻吟、口吐白沫、体温不稳定等; (2) 肺部听诊可为呼吸音粗糙、减低或闻及干湿啰音; (3) 胸部X线片表现为弥散性透光度降低细粒状阴影、多发性肺不张、支气管充气征、肺气肿、毛玻璃样改变或肺膨胀不全[2]。将入选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 其中男19例, 女28例;体重2.52 kg±0.48 kg;胎龄38.4周±4.6周。对照组30例, 其中男21例, 女9例;体重2.54kg±0.48 kg;胎龄37.8周±5.1周。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行常规治疗:保暖, 供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给予抗病原体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对照组患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氧浓度为30%~40%;观察组用NCPAP治疗,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 2 cmH2O~3 cmH2O (1 cmH2O=0.098 kPa) , 氧流量6 L/min~8 L/min, 1 h后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后调整压力至4 cmH2O~5 cmH2O,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改用机械通气。

1.2.2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体温正常, 反应好, 面色红润, 食欲正常, 呼吸困难症状消失, 肺部啰音消失, 胸部X线片正常, 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正常。好转:患儿安静, 呼吸稍促, 面色红润, 唇周微绀, 肺部少许啰音, pH值≥7.30, PaO2≥6.67 kPa, PaCO2≤6.67kPa, 血氧饱和度 (SaO2) >85%。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无改善。

1.2.3 护理

1.2.3. 1 严格消毒隔离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要用洗手液、流动水认真洗手, 必要时使用速干型手消毒液消毒。探视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良好的手卫生规范。新生儿病房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每日3次, 每次1 h。患儿喂奶后奶嘴及奶杯洗净后高温或微波消毒后备用。保持温箱和蓝光箱的清洁, 每周定期用紫外线消毒, 保温箱后面的过滤膜每2周清洗1次, 每2个月更换过滤膜1次[3]。

1.2.3. 2 保暖

对于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 若出现低体温时, 均应将患儿置于暖箱内,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窒息。保持腹壁皮肤温度为36.2℃~37.0℃, 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箱温度, 箱温一般不超过34℃, 暖箱相对湿度为70%~80%, 在复温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1.2.3. 3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0 min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 待病情稳定后1 h~2 h测量1次, 同时连接监护仪持续测心率、呼吸、血压。SaO2保持在85%~95%,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情况, 及时调整NCPAP压力及吸入氧浓度, 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指甲颜色、呼吸困难症状及呼吸频率, 是否可见明显的胸部起伏, 双肺可闻及清晰呼吸音。

1.2.3. 4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日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 定时翻身、叩背, 给予体位引流、吸痰, 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及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从口腔或鼻孔轻轻由浅入深慢慢转动吸痰管的方向。痰液黏稠时需做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以利于痰液排出, 用0.9%氯化钠溶液5 mL加沐舒坦2 mL高压泵喷射雾化, 每日雾化吸入2次或3次, 雾化后立即吸痰。根据鼻孔大小选择鼻塞, 每日更换鼻塞, 并消毒2次, 水封瓶内蒸馏水12 h更换1次。定时更换NCPAP管道, 通过实验数据证实, 在目前护理水平上呼吸机管道的更换时间以3 d~4 d为宜, 以减少管道中细菌定植的机会[4]。

1.2.3. 5 加温湿化

NCPAP装置设有加温湿化罐, 气体加温保持33℃~35℃, 相对湿度60%以上, 要注意湿化温度不能过高, 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1.2.3. 6 鼻饲及胃肠减压

使用NCPAP的新生儿尽量不经口进食, 应用胃管进行喂养, 以防呛咳引起窒息。77例患儿中有11例发生肠功能紊乱、肠胀气, 经间断胃肠减压缓解。

2 结果

3 小结

NCPAP是一种无创性经鼻给氧的气道通气方式, 适用于虽有自主呼吸但呼吸功能不全, 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病人, 尤其适用于新生儿, 这是因为新生儿下颌小, 安静状态下用鼻呼吸。NCPAP的作用:使萎缩的肺泡扩张, 增加功能残气量, 减少肺内静脉分流提高氧合能力;降低气道阻力, 改善通气功能;加温湿化, 可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减轻对气道黏膜损伤, 保护呼吸道黏膜及纤毛功能, 有利于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5];避免气管插管,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NCPAP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经济实用、疗效显著、患儿家属易接受等特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检测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应用NCPAP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同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 并加强各种相应的护理, 对提高新手儿感染性肺炎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7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对照组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检测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相应的护理辅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可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3.

[2]陈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2) :86-88.

[3]潘家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9) :823-824.

[4]李青, 刘新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管理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10C) :2786.

上一篇:实验和仿真下一篇:研究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