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2024-06-20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精选9篇)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1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治疗组予以凉血解毒、滋肾柔肝中药治疗, 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胶原含量的变化, 同时观察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Ⅳ胶原含量下降明显, 优于对照组 (P<0.01) , 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很好的疗效, 且使用安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肝炎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的必经阶段[1]。其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的过量的细胞外基质 (特别是胶原沉积) , 它是细胞外基质合成过多和 (或) 降解不足的直接后果。因此有效地控制肝纤维化将是治疗慢性肝炎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外专家从病因角度予以抗肝纤维化纯西药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患者往往因药物价格昂贵、不良反应较大而无法坚持长期治疗, 且远期疗效不尽人意[2]。从2006年2月到2008年3月, 我们对部分肝纤维化病例进行了中医药治疗, 并以西药治疗作为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2006年2月到200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肝炎纤维化作为治疗观察对象, 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且符合以下条件: (1)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异常, 透明质酸 (HA) 、层黏连蛋白 (LN) 、IV型胶原 (CIV) 、前Ⅲ型胶原肽 (PMP) 等4项指标中至少有2项异常, 超过正常人上限值者为异常, 若超过上限2倍以内为轻度异常, >2倍为重度异常。 (2) B超检查有肝实质回声异常, 脾门静脉增宽, 脾肿大。随机平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男25例、女10例, 年龄 (45±12) 岁;慢性轻度26例, 慢性中度9例;肝纤维化轻度异常11例, 中度异常24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3例, 年龄 (51±10) 岁;慢性轻度25例, 慢性中度10例;肝纤维化轻度异常9例, 中度异常26例。2组临床资料相仿,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口服20mg/次, 3次/d。治疗组予以凉血解毒、滋肾柔肝中药治疗。基本方:生黄芪15g、何首乌15g、百合15g、女贞子15g、白芍15g、山茱萸15g、水红花子15g、山药15g、小蓟15g、白茅根30g、白花蛇舌草30g。脾虚泄泻者, 选加茯苓、扁豆、炒白术、党参等;形体肥胖, 血脂增高者, 选加金钱草、决明子、生山楂等;肝脾肿大, 质地坚硬者, 选加桃仁、生牡蛎、制鳖甲等;血小板减少明显者, 选加阿胶、鸡血藤、桑椹子等。上述加减变化一般不超过2~3味。每日1剂, 水煎服。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连黏 (LN) 及Ⅳ胶原 (Ⅳ-C) 变化, 采用放免法测定, 由我院同位素室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程序操作, 试剂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以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变化

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2.2 不良反应

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 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肝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增多和异常沉积[3]。因此, 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显示,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且对改善患者肝功能和临床症状亦有很好疗效, 无明显不良反映。充分体现了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具有的特点是病症结合、方证相符, 二者协调统一, 就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元义, 戴立里, 王文兵, 等.丹参素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11 (5) :288.

[2]洪淇, 沈伟生, 杨宏志, 等.肝纤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5, 13 (1) :32.

[3]郝菁华, 石军, 伍万华, 等.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与肝脏微循环状况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2, 18 (1) :35.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2

【关键词】复方鳖甲软肝片;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59-02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其治疗又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当前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本组90例病例为2008年2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同时全部病例满足以下条件:①血清ALT在正常值的2~10倍间,总胆红素不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②HBsAg,HBeAg或抗HBe,抗HBc均是阳性,HBV DNA>104copies/ml。③排除HAV,HCV,HEV,HIV重叠感染。④排除药物性、酒精性、免疫性、遗传性等其他原因所致肝病和肝癌。⑤无心、肾、精神病史或糖尿病。⑥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Ⅳ)中至少两项异常。⑦影像学检查:肝实质回声增粗或增强,或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脾脏肿大。⑧1年内未用抗肝纤维化及抗病毒药物。90例患者按治疗先后以1∶1∶1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治疗前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A组采用拉米夫定100 mg/次, 1次/d,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3片,3次/d;B组采用拉米夫定100 mg/次, 1次/d,加用甘利欣胶囊2粒,3次/d; C组采用甘利欣胶囊2粒,3次/d,加用复合维生素或复方益肝灵片。3组疗程均为12月。

1.3 观察项目:①每半月~1个月检测肝功能。②病毒学指标:HBV DNA定量(PCR法),HBV DNA阴性: HBV DNA<5×102copies/ml,每3月检测一次。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 C-Ⅳ,(放射免疫法),每3月检测一次。④症状及体征:对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黄疸等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X2,采用检验P值。

2 结果

2.1 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A组,B组,C组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率分别为93.5%与90.1%,503%,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A﹑B两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A、B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A组患者治疗后较B组患者治疗后也显示差异明显(P<001) 见表1。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转阴率比较,见表2。

2.4 肝功能指标变化:3者患者治疗后ALT﹑AST﹑BIL均有不同程度下降,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B两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

2.5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继续用药及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环节和重要阶段,经积极治疗是可以逆转的。现已证实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9.4%,其中25%-40%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2]。早期﹑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对延缓和阻止肝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造成肝细胞损失是导致肝硬化形成的启动因素,所以抗乙肝病毒治疗是阻止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治疗。[3]故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在抗病毒同时抗纤维化治疗是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关键。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可在细胞内磷酸化成为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并以环腺苷磷酸通过HBV多聚酶嵌入病毒DNA中,使DNA链合成中止,具有较强而迅速抑制HBV复制作用,部分病例存在停药后复发﹑耐药﹑病毒变异等情况。本组病例显示A﹑B两组患者在抑制HBV DNA复制指标方面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证实了拉米夫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A组与B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在肝功能恢复方面与C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P<0.01)。这可能是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拉米夫定的联合在抑制HBV DNA复制和减少乙肝病毒变异及耐药方面有协同作用。

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赤芍,冬虫夏草,板蓝根等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化瘀解毒,软坚散结等功效,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对早期肝硬化有明显阻断作用,并可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合成,降低胶原蛋白在肝窦及Disse间隙过量沉积,溶解和吸收已形成的肝纤维化,有效抑制肝纤维化;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促进活化的HSC凋亡,降低活化的HSC数目,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产生,达到抗纤维化疗效[4]。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Ⅳ)与肝纤维化病理变化呈现良好的一致性,其反映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已被证实[5],故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反映临床疗效及病情转归。本研究显示:A﹑B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拉米夫定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这可能是拉米夫定能有效减少星状细胞的激活和胶原纤维的合成,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拉米夫定对HBV的抑制作用,减少肝脏炎症的发生,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在A组发现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拉米夫定的联合,在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优于拉米夫定组 (P<0.01),这说明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抗纤维化和拉米夫定有协同作用,这可能与联合用药从多途径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关。本文观察表明:复方鳖甲软肝片与拉米夫定的联合,不仅能增强抑制HBV DNA的复制作用,更能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肝纤维化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寻找多途径、多靶点药物或药物组合,可能比单一用药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赵根成,王玉忠,李芳.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与B超探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关系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36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89

[4] 周光德,李文淑,赵景民等.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的临床病理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7):563-564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9月期间门诊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 (非肝硬化) 5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治疗组28例中, 男18例, 女10例;年龄23~62岁, 平均43岁;病程1~20年, 平均10年。对照组28例, 男15例, 女13例;年龄24~65岁, 平均44岁;病程1~22年, 平均1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 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 均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病例纳入标准

诊断参照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所定标准以及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制定。所有患者均HBsAg阳性, HBV-DNA≤1 000cps/mL, 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 (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 至少有两项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值。患者均符合非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标准而未达到肝硬化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 方法:两组给予常规VC、复合维生素B口服, 戒酒、严格调控饮食。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扶正化瘀胶囊 (上海黄海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每粒0.3g) 5粒/次, 3次/d;对照组加服利肝隆颗粒 (北京长城制药厂, 规格每袋10g) 1袋/次, 3次/d;两组疗程均为24周。

(2)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 定期记录患者临床症状, 包括纳差、乏力、腹胀、上腹不适或肝区疼痛 (胁痛) 等;4、12、24周复查肝功能, 24周时检查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重点观察两组检测前后变化[3], 以及两组间治疗前后检测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 数据用 (珚x±s) 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分析,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珚x±s, μg/L)

注:※与对照组治疗24周后比较, P<0.05;Δ本组治疗24周前后相比较, P<0.05

2 结果

2.1 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比较,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所下降, 但治疗组指标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治疗组治疗24周前后相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检测, 基本保持正常。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3]。

肝纤维化也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病理改变, 而目前研究证明, 仅仅抗病毒不能解决慢性乙型肝炎的所有问题, 仍需要综合治疗, 尤其要重视抗肝纤维化的个性化治疗, 以延缓或阻止肝硬化的进展, 改善患者预后。中西医不同的思维方法可能是当前谋求个性化治疗策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组选择病例则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乙肝病毒非复制状态, 但是纤维化指标明显增高患者, 说明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与病毒复制并不完全呈正相关。

防治肝纤维化策略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促进其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促进其降解。中医抗肝纤维化的治则主要是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目前, 治疗肝纤维化常用的药物有扶正化瘀胶囊、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等。而扶正化瘀胶囊是较有代表性的中药复方制剂之一, 其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五味子等6种中药组成, 方中丹参活血祛瘀为君药;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 桃仁助丹参活血化瘀, 共为臣药;松花粉益气润燥, 绞股蓝清热解毒, 同为佐药;五味子味酸为引经使药。该方是针对肝纤维化的“血瘀正虚”的基本病机, 由活血化瘀和益精补虚类药物组成, 全方具有扶正补虚, 活血祛瘀, 益精养肝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有如下几点[4,5]: (1) 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肝细胞损伤、坏死是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 因而阻止肝损伤是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扶正化瘀胶囊能够保护肝细胞, 抑制肝细胞的凋亡, 且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扶正化瘀胶囊能降低急性肝损伤时AST、ALT等的活性, 同时还能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 降低肝MDA含量。 (2) 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还通过抑制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实现。扶正化瘀胶囊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表现在:抑制HSC增殖;促进活化HSC凋亡;转化生长因子是肝纤维化过程中刺激纤维增生最主要的细胞因子, 用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温育培养从正常大鼠分离HSC, 可明显抑制细胞TGF-171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此外, 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 对维持肝脏正常有着重要作用, 胶原过度合成与沉积是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抑制胶原合成与分泌, 促进胶原降解。

本研究结果表明, 扶正化瘀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可以延缓或者阻断慢性肝炎疾病进展, 提高生存质量, 与国内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相似[6,7], 而且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14 (11) :866-870.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12) :881-891.

[3]于强.肝纤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水平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5) :917.

[4]赵长青, 吴艺青, 徐列明.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6, 4 (5) :467-472.

[5]蔡卫民.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 (3) :161-164.

[6]裘志平.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10, 45 (5) :330.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4

关键词 外科治疗 慢性肺脓肿 纤维板剥脱术 体位引流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46

肺脓肿是感染物阻塞细支气管引起炎性栓塞,致病菌繁殖引起肺组织化脓性炎,继而坏死组织液化、破溃并经支气管部分排出,形成有气液平的脓腔,空洞壁表面常见残留坏死组织。慢性肺脓肿的发病部位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一般单发者为多[1]。是一种常见的胸部感染性疾病,在慢性脓胸的外科治疗中,术式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败。近1年来收治慢性肺脓肿患者26例,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月收治慢性脓胸患者26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6~67岁,26岁1例,35~50岁17例,67岁1例;病程6~30个月。经内科治疗无效后转入病例7例。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5℃ 21例。病变位于右侧18例,左侧8例,26例均伴有脓胸、纤维板形成,其中结核性脓胸13例、合并气胸2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部分肺叶毁损6例,病程中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痰量50~500ml,呈黄绿痰,多伴有臭味,本组均符合诊断标准[2]。咳嗽、咯脓痰24例,其中咯脓臭痰20例,胸痛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精神欠佳等全身中毒症状。体征: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局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22例,有湿啰音17例。

治疗方法:术前患者注意卧床休息,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增加营养,保存足够量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等支持治疗。高热、剧咳时给予降温、解痉止咳等对症治疗。选用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定、头孢地嗪、头孢哌酮等)、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鼓励患者咳嗽,保持呼吸道的引流通畅,从而有效地防止呼吸道吸入性感染。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排痰量较少后择期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上述不同患者情况,采用钝锐结合方式行脏、壁层纤维板剥脱术、肺内病灶或空洞清除术、毁损肺叶切除修补术、支气管胸膜瘘修补及残端闭合器闭合修补术、肺大泡破裂修补术,用甲硝唑注射液胸腔,术后检查肺复张好、无出血、漏气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呼吸辅助呼吸,根据其呼吸功能恢复情况适时拔管,选用三代头孢、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类药物两联联合抗炎治疗,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雾化祛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同时注意体位引流排脓以促进愈合,提高治愈率。

结 果

本组26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或肺CT病灶全部吸收,或仅留少许条索状阴影,肺复张好,临床治愈(脓腔消除、症状消失、全身状况改善)。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本组患者中的治愈率100%,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率0,再次复发率0,死亡率0。

讨 论

慢性脓胸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消灭脓腔和恢复肺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是否能有效消灭脓腔,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3]。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脓胸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此手术不仅能使肺功能得到最大的恢复,而且保持了胸廓的基本解剖形态。适用于:①血气胸患者尤其是创伤性血气胸治疗不当或者延误治疗,胸部积血或者血肿块机化,纤维素膜形成或者纤维板形成,或形成包裹性积液,肺复张不全或肺不张;②脓胸经内科保守治疗或胸腔闭式引流后,引流不畅仍存在脓腔,或脓腔高度纤维化;③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肺压缩50%以上,肺不能复张者[4];④肺内无空洞、无活动性病灶、无广泛纤维性变,肺组织能够扩张的慢性脓胸,以及无结核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的慢性脓胸,且手术宜在慢性脓胸早期施行。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一种将位于胸腔内的包裹性脓肿剥除的手术,是将增厚的纤维板从胸壁和肺组织表面剥离下来,尤其以脏层纤维板能否完全清除最为重要,解除纤维板对肺组织的束缚和对胸壁的固定,使受到束缚的肺组织复张从而使肺的通气功能得到恢复,胸廓的呼吸運动得以恢复,并且保持胸廓的正常形态。由于术中分离纤维板难度大、出血多,撕破肺表面时可造成严重漏气,脓腔剥破可污染手术野,增加术后并发症。因此应采取以下方法:①从切口的肋骨床下找到胸膜外层,从胸膜外层分离纤维板。准确估计脓肿位置、大小以决定分离范围,先分离疏松出血少的部位,后分离粘连紧密、出血多的部位,有时交替进行,边分离、边用干纱垫或热纱布压迫剥离部位,动作要缓慢,活动性出血点可电烙止血;全脓胸因体积大、操作不方便或纤维板增厚无法分离时,可用纱布垫保护术野,打开脓腔,清除内容物,对脓腔进行消毒,根据脓腔大小剥除或剪去脓腔壁;②脏层纤维板粘连紧密时,强行分离可造成肺严重损伤,大量出血、漏气等。这时可在清除纤维板表面的钙化物后,再在纤维板上多处“井”字形切开,直达肺表面,使肺松解。结合纤维板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实践。脓腔纤维板内面附着的脓苔、干酪坏死物、纤维素、脓液清除干净后,纤维板内炎性反应成分:如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术后可部分减轻或消退;带有血运的壁层纤维板,只要脓腔面清除干净,完全可以作为填充材料予以保留,以便增加脓腔填充物,不必担心脓胸复发[4];③术中纤维板剥脱时一定要注意对肺的保护,这样不仅对术后患者的肺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都是必不可少的;④对于慢性脓胸的治疗,积极采取胸膜纤维板剥脱的手术方式,肺内有肺叶毁损,根据情况可以同时切除病灶或肺叶;胸膜纤维板剥脱过程中,脏、壁层纤维板要切除彻底,特别是膈肌上的纤维板力争全部切除。据报道,膈肌活动约占通气功能的75%,膈肌面积约300cm2,活动受限1cm2,则吸入气量就可减少300ml,故要尽量释放被束缚的膈肌[5]。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慢性脓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针对治疗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①由于慢性脓胸使肋骨变形及纤维板形成,并形成大量侧枝循环,因此在手术剥离纤维板时会渗血多,出血量会较大(本组病例术中平均出血量约300ml左右),为预防术中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故术前常规合血、备血是有必要的,术中如果患者血压偏低,应立即给予输血,并暂时停止手术,等待输血、补液后,血压恢复正常方能继续手术,术中止血要彻底,预防术后再出血或凝固性血胸;②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消灭残腔,减少渗液,防止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故术毕根据肺组织复张情况可放置1~2根胸腔闭式引流管,如发现漏气明显,应放置2根胸腔引流管,针对于慢性脓胸的特殊性,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应适当延长,行胸部X线片检查确认肺组织已复张,胸腔无明显积液或积气,胸腔引流管24小时引流量<20ml后方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4.

2 顾恺时,主编.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96-605.

3 M Koh,Y Yoshioka,K Yoshikawa,et al.Spontaneous esophageal rupture treated with staged operations[J].Jp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Aug,2003,51(8):390-392.

4 尤伦山,郑国平,陈维,等.胸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疗效分[J].浙江医学,2008,30(4):360-361.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肝炎患者75例, 男66例, 女9例;年龄21~67岁, 平均37.3岁;慢性乙型肝炎67例, 慢性丙型肝炎8例;病程1~10年, 平均3.7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分型标准[5]。治疗组37例, 病原分型:乙型33例, 丙型4例;临床分型:轻度10例, 中度24例, 重度3例。对照组38例, 病原分型:乙型34例, 丙型4例;临床分型:轻度1l例, 中度23例, 重度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肝泰乐、甘草酸二胺等药物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山莨菪碱治疗, 20~40 mg/d, 分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1.3 观察项目

治疗过程中常规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电解质、B超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2个月后或治疗结束时,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治疗2个月) 的血清总胆红素 (TBI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胆碱酯酶 (CHE) 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Ⅳ型胶原 (IVC) 和甘胆酸 (CG)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试剂由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免疫诊断试剂研究所提供;其他生化项目均由日产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行t检验。

2结果

2.1 不良反应

治疗组37例均完成山莨菪碱治疗疗程, 无明显不良反应产生;个别患者有口干、视物模糊等不适, 经酌情减量或停药后迅速消失。

2.2 肝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 #P<0.01

2.3 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与同组内治疗前比较, #P<0.01

3讨论

彻底清除病毒及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的发展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目标, 但大多数慢性肝炎需要接受治疗时并不具备抗病毒的适应证或已经错过病因治疗时机。临床治疗多以促进肝功能复常为主。近年来随着对肝纤维化研究的深人, 抗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开发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6];但是由于一些抗肝纤维化的西药具有较明显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制不清而限制了临床使用[7]。国内外对各种中药的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8], 动物实验显示山莨菪碱对实验性肝损伤及微循环障碍均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9]。通过该组临床病例结果显示, 山莨菪碱治疗组的肝功能恢复良好,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LN、IVC、CG) 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 山莨菪碱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 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 其诊断有赖于临床评估、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病理学诊断是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但在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HA、IVC、LN、CG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较好, 并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发展的阶段性一致, 可作为反映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10]。本组病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发生的抑制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肝组织中iNOS和ENOS的基因表达, 减少肝纤维化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等有关[11]。但是,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涉及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 山莨菪碱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山莨菪碱对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5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8例, 均给予水飞蓟素、肝泰乐、甘草酸二胺等药物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 20~40 mg/d, 分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个月后,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 (TBI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胆碱酯酶 (CHE) 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恢复良好, 但治疗组血清肝纤雏化指标下降显著,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山莨菪碱治疗慢性肝炎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 反映了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发生的抑制作用。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87例, 男131例, 女56例;年龄21~58岁, 平均 (36.5±6.3) 岁;病程6个月~10年, 平均 (4.1±2.8) 年。其中轻度60例, 慢性中度78例, 重度49例, 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94例, 对照组9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能量合剂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苦参碱150 mg, 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分别溶于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甘利欣30 ml, 门冬氨酸钾镁20 ml分别溶于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点滴, 疗程8周。两组均不应用干扰素等抗肝纤维化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统计学软件在计算机上处理。

2 结果

2.1 血清纤维化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改变情况见表1。

注: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t=11.83) ;2)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t=6.58) ;3)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t=12.87) ;4)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t=10.32)

2.2 血清肝功能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变情况见表2。

注: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t=3.24) ;2)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t=2.38) ;3)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t=1.16) ;4)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t=5.00)

3 讨论

肝纤维化大抵属于中医学中的“瘀血”、“积聚”等范畴。患者感受湿热疫毒, 导致肝失疏泄, 血行失畅, 脉络阻滞, 气虚血瘀。瘀血内阻是肝纤维化的本质特征。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要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 其抑制甚至溶解纤维化的作用已获得共识。从本研究结果可知, 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其肝纤维化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对照组除HA外其余未见明显的变化。且治疗组经过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苦参碱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方面的确疗效明显, 且在肝功能方面, ALT、TLBL的改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0.01) 。A/G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1) , 亦说明治疗组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苦参碱注射液是从中药苦豆子和苦参根中提取的生物碱, 临床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抗过敏、调节免疫、消肿利尿和阻断细胞凋亡等作用; (2) 最近的研究表明, 苦参碱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CF-1的表达, 并呈剂量依赖性。以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 用苦参碱进行防治, 能显著减轻实验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的形成, 降低不同实验阶段血清ALT、HA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

其机制为:①抑制纤维细胞的活化及胶原合成、增加胶原酶的活性、促进胶原降解及肝细胞再生;②抑制纤维化因子的释放, 抑制单核-巨细胞释放IL-1、IL-6, 枯否细胞分泌TNF等细胞因子, 通过对枯否细胞的调控进而调节肝星状细胞 (HSC) 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 (ECM) 的形成;③抑制HSC的活化、增殖从而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

血塞通注射液系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 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等作用, 三七总皂提高肝组织胶原酶活性和抑制HSC的活化, 有效抑制胶原等基质成分的合成代谢, 促进其分解代谢, 从而使肝脏内多种胶原减少, 肝组织的结构趋于正常, 肝窦毛细血管化程度减轻, 功能性基底膜修复, 最终使肝组织的损伤和纤维化病变逐渐恢复。

观察结果表明, 苦参碱联用血塞通注射液对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活动、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方面的协同作用明显, 疗效较为确切, 反复多个疗程的治疗, 可望患者肝炎活动程度减轻, 并有效阻止了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联合用药,慢性乙型肝炎

参考文献

[1]第一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西安)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2]焦建中, 葛勤利, 陈官陪, 等.苦参碱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3, 24 (4) :272-273.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7

1.1 病倒选择

诊断符合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1], 且符合以下条件: (1)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异常, 透明质酸 (H A) 、层黏连蛋白 (LN) 、IV型胶原 (IV-C) 、前Ⅲ型胶原肽 (P111P) 等4项指标中至少有2项异常。 (2) B超检查有肝实质回声异常, 门静脉主干、脾门脉增宽, 脾肿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男69例, 女47例, 年龄18~57岁, 平均 (35±9) 岁, 病程9个月~12年, 平均 (3.06±2.38) 年。均为符合HBV活动性复制期患者:HBe Ag阳性, HBV—DNA阳性 (≥105拷贝/m L) ;ALT异常 (I>2倍正常值但≤5倍正常值) ;血胆红素小于正常2倍;并排除失代偿期肝硬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有重要脏器病变 (严重心、肾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神经、精神异常等) 患者。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a-2b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 (天晴复欣) 600mg静脉滴注, 每日1次, 3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 (天晴复欣) 200mg口服, 每日3次。对照组单用a-2b干扰素300万U肌注, 隔日1次, 疗程均为24周。均未用降酶药和其他抗病毒药。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情况见表1。

2.2 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变化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组患者HBe 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1.03%, 39.66%;对照组分别为29.31%, 34.48%。2组相比, (P>0.05) , 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具有的特征, 是各种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 如肝纤维化得不到及时治疗, 必将发展为肝硬化, 导致肝功能丧失。苦参素是一类含有氧化苦参碱和极少量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2], 经临床疗效观察具有较强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目前认为, 肝星状细胞l HSC) 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现代研究表明苦参素可有效地抑制HSC活化, 降低TGFb1分泌, 而且, 周爱玲等[3]的研究表明, 苦参素对CC1诱导的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其部分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MMP-2m RNA、MMP-2活性蛋白的表达, 促进ECM的降解, 抑制ECM沉积, 从而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本文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ALT、HA、LN、Plll P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乙肝病毒复制指标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说明a-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可明显改善肝功能, 抑制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改善主要是a-2b干扰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12) :881~891.

[2]王红程, 姜新道.苦参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Qilu Phar-maceutical Affairs, 2008, 27 (2) .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2009-01~2011-01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6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 男18例, 女14例;年龄28~59岁, 平均年龄45.2岁;病程0.5~6年。对照组32例, 男19例, 女13例;年龄27~60岁, 平均年龄46.7岁;病程0.7~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65岁之间;②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③近1月内未服用与本病相关的治疗药物;④知情同意, 志愿受试。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②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或其他肝脏疾病者;③对本药过敏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需服药治疗者, 精神病患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 未按规定服药, 在观察期间加用其他中、西药治疗, 无法判定疗效, 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 (博路定,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0.5mg口服, 1次/d;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口服, 1次/d;同时给予软肝散 (药物组成:鳖甲、丹参、生牡蛎等) 5g/次, 2次/d, 48周为1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观察入选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胁肋疼痛、脘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等) , 并按症状评分标准计算积分[4]。

2.2.2 肝功能指标观察

观察入选病例的肝功能指标 (ALT、AST、A/G) ,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2.3 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蛋白 (P-ⅢP) 、Ⅳ型胶原 (Ⅳ-C) , 试剂盒由上海海研医学生物技术中心提供。

2.2.4 门静脉直径及脾厚度

B超观察。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处理, 计量数据以undefined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制定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5] 制定。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60%;肝脏B超门静脉直径及脾厚度明显缩小;HA、LN、PC-Ⅲ及Ⅳ-C 4项中治疗前2项异常, 检测值水平治疗后下降≥4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59%;肝脏B超门静脉直径及脾厚度缩小;HA、LN、PC-Ⅲ及Ⅳ-C 4项中治疗前2项异常, 检测值水平治疗后下降≥3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P<0.05

3.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

见表2。

与本组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疗后比较△P<0.05

3.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测定

见表3。

与本组疗前比较*P<0.05

3.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见表4。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疗后比较△P<0.05

3.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门静脉内径及脾厚度B超检测结果

见表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是预防肝硬化的关键[6]。肝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但该项检查有创伤性, 患者难以接受, 更难以重复检查, 因而并未普及。而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蛋白 (LN) 、Ⅳ型胶原 (Ⅳ-C) 水平与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 对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7]。所以, 此项检查常被临床用来判定和监测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属中医“ 胁痛” 、“癥积”等 范畴, 其病因病机为湿热毒邪犯肝, 毒热内伏血分, 致肝失条达疏泄, 邪毒与气血凝滞搏结, 阻于肝络, 积聚而成癥瘕。软肝散中鳖甲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 鳖甲及其复方制剂常用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并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8,9,10];丹参活血化瘀, 能改善微循环障碍, 保护受损肝细胞, 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11], 可使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增生减轻, 肝内胶原含量降低[12];生牡蛎咸、微寒, 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之功;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软坚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穿山甲具有增加肝血流量, 减轻血管阻力之功, 且穿山甲善走窜, 可通经达络, 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为通络软坚、消癥化积之功[13]。

恩替卡韦属鸟嘌呤核苷类药物, 通过竞争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及参与新的HBV-DNA链合成过程以终止新链合成, 从而迅速地抑制HBV-DNA复制, 使HBV-DNA浓度下降, 肝脏炎症减轻, 促进肝功能恢复, 改善肝组织学变化[14]。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 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寄生虫学会、肝病联合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共78例, 其中男52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39.2岁;对照组共69例, 其中男39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46.7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苦参碱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每日1次, 疗程4周, 同时给与常规护肝治疗, 不用其他抗纤维化药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 不用苦参碱注射液以及其他抗纤维化药物。两组病例均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常规保肝药物, 包括: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苦黄等。

1.3 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除常规肝功能检查外, 重点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III型前胶原 (PCIII) 、IV型胶原 (IVC) 。

1.4 统计学处理

各组类均数比较采用显著性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和IVC变化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IVC变化 (ng/ml) 组别HALNPCIIIIVC

维化的发生[2]。肝脏纤维化的形成是以细胞外基质为特征, 纤维化时大量细胞外基质在狄氏间隙沉积, 不仅与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有关, 而且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异常密切相关, 其中肝脏星形细胞是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3]。

HA、LN、PCIII和IVC都是肝细胞外基质代谢过程中的一部分, 当肝脏受损时4项指标均有升高。HA是一种糖胺多糖, 是组成ECM的重要成分, 有肝星状核细胞合成后经血循环到达肝血窦内皮细胞降解, 肝脏受损时合成增多, 降解减少, 血清HA水平升高。有研究显示HA是反映肝纤维化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4]。PCIII是III型胶原的前体, 主要在活化的肝星状核细胞合成和释放, 在肝纤维化早期合成活跃, 晚期减慢, 其血清水平与组织学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 测定PCIII水平可以反映III型胶原的代谢和纤维化程度。IVC和LN均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 当肝脏持续损伤, IVC过度合成, 降解后进入血循环量增多, 血清IVC水平明显上升, 所以, IVC是反映基底胶原更新率的指标。LN在肝脏内与IV型胶原共同分布, 大量沉积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以及汇管区纤维化, 同样是反映基底胶原更新率的指标[5]。

苦参碱是从中药苦参、广豆根和苦豆子等豆科植槐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生物碱。具有清热利湿、降酶解毒、抗肝纤维化之功效。体外细胞实验表明, 氧化苦参碱对肝脏星状核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6,7]。

本组资料表明, 治疗组各项指标 (HA、LN、PCIII和IVC) 前后下降具有显著意义, 对照组各项指标尽管也有下降, 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说明苦参碱除有保肝作用外, 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还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保护肝细胞,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枯否氏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抑制HSC的活化、增殖有关。因此, 应用苦参碱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进程, 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62.

[2]Wu XL, Haug TJ, Shen JP, et al.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oxymatrine and its metabolite matrine in human pi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n mass spectrometry[J].J Pharm Biomed Anal, 2006, 41:918-924.

[3]陆伦根, 曾德明.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8) :603-604.

[4]杨文卓, 曾民德, 范竹萍, 等.氧化苦参碱防治半乳糖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肝脏病杂志, 2002, 10:193-196.

[5]吴晓荫, 张萍.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 2003, 12:60-61.

[6]陆伦根, 曾民德, 茅益民, 等.氧化苦参碱对四氧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Ⅰ、Ⅲ、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1488-1491.

上一篇:三维空间测量下一篇:互感器的选择及使用